功能性研究论文

2025-01-17

功能性研究论文(精选11篇)

功能性研究论文 篇1

1.背景分析

现在的许多人对自己居住环境的舒适度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对室内温度的误差变化有了敏锐的觉察, 所以更加信赖的去应用能够保温的材料, 并且为了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们更注重的将节能减排放在众多问题的首位。

2.绝热材料的作用原理

传热是指热量从高温区向低温区的自发的流动, 是一种由于温差而引起的能量转移。在自然界中, 只要两种物质之间存在着高低温差, 就一定会出现传热过程。传热的方式一共有三种:热辐射、导热和对流。这样的话, 要让绝热实现就必须让材料的表观密度下降到最低, 对流程度弱到很小, 热辐射下降到很小。

在日常的传热过程中, 通常会存在两种或者三种方式。建筑材料传递热量主要是导热, 因为空气和水分存在于内部空隙中, 所以经常也有其他两种形式的存在, 只不过这两种方式占的比例很小。

导热系数λ是衡量材料导热的重要指标, λ表示的意义是传热条件稳定的情况下, 单位材料厚度温差1K, 单位时间通过单位表面积的热量, λ数值越小其保温能力越高。

3.影响材料导热的因素

1.化学组成和分子构成

化学成分不同的材料在导热系数上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导热系数最大的是金属, 第二是非金属, 然后是液体, 最后是气体。成分相同但是分子构成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别。通常导热系数最大的是结晶结构, 然后是微晶体, 其次是玻璃体。

2.表观密度和孔隙特征

空气的导热系数比固体的小很多, 因此孔隙率大的材料其导热能力差。当材料孔隙率相同时, 因为孔隙越小空气热对流作用越弱, 所以其绝热能力越强。

3.周围环境的温度与湿度

环境的湿度高, 致使材料受潮, 孔隙增加了热传导作用, 让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得更大;周围温度变低时, 其导热系数变得更大。因此绝热材料要尽量避免受冻受潮。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材料分子高速运动, 辐射作用增强, 导热系数也将增大。但是, 温度变化范围在0~50之间这种影响很弱。

4.热流方向的影响

材料都有各向异性, 譬如纤维材料, 当热流的方向平行于延伸方向时, 阻力变小, 但是当热流方向垂直延伸方向时, 阻力变到最大。例如松木, 当热流的方向垂直于木纹时, λ=0.175W/ (m.K) , 当方向平行于木纹时, 其λ=0.349W/ (m.K) 。

当然评价绝热性能还有其他参数;热阻 (R) 、导温系数 (α) 、蓄热系数 (S)

4.绝热材料常用种类

(一) .无机保温隔热材料

1.石棉及其制品

做为最常见的隔热材料, 石棉是一种无机结晶材料, 其抗拉强度极高, 耐高温、绝热、绝缘、耐腐蚀, 可以做为一种优质材料。其制品石棉板、石棉毡、石棉粉常用于防火和热表面绝热。

2.矿棉及其制品

矿棉分为岩棉和矿渣棉。岩棉是由火山岩、玄武岩在电炉和冲天炉后, 用离心法和压缩空气喷吹法;矿渣的主要原料矿渣棉, 是矿渣融化后用压缩空气喷吹法和离心法制成的。矿棉具有耐火、质量轻、绝热等性能, 并且它的成本低, 来源广。

3.膨胀珍珠岩及其制品

珍珠岩内部含有3%~6%的结合水, 是一种酸性火山琉璃质岩石。碰到高温时, 从固态变成粘稠状态, 内部水分变成了水蒸气蒸发掉, 使粘稠状态不断膨胀, 当温度骤降形成一种多孔物质。它的导热系数低、表观密度轻、使用温度范围广、化学性质稳定。

4.泡沫玻璃

泡沫玻璃是一种混合物, 经过高温锻造后内部出现多孔的绝热材料。其原料在加热时, 具备很高的粘度, 这时引入发泡剂, 内部产生气体, 让粘流体膨胀, 骤冷后形成微孔。这种材料有良好的防水性、耐热、抗冻等特性。它的使用温度较宽, 工作温度在-200~430之间, 是其他材料没有的特性。

5.玻璃棉及其制品

玻璃棉的主要原料是石灰石和萤石等天然矿物, 将它在窑炉中溶化后, 经过喷射制成。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通玻璃棉, 纤维长度是50~150mm, 直径大约12μm, 另一种是超细玻璃棉直径在4μm以下, 外观洁白, 可以制作玻璃棉板、玻璃棉套及一些制品。玻璃棉主要应用于建筑保温, 因为成本较高, 所以玻璃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广泛应用。

(二) .无机保温隔热材料

1.泡沫塑料

泡沫塑料是聚合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的一种, 基料为各种树脂, 加入各种其他材料后发泡制成。具有吸声、保温、防震、质量轻等特性。但是其价格偏高, 并且可燃, 所有在应用上受到限制。

2.碳化木板和纤维复合板

碳化木板原料是一种软木橡树的外皮, 破碎后在模型中成型, 在高温下进行热处理。这种树皮中含有许多气泡, 因此具有很好的绝热、吸声、不透水等特性。

(三) .反射型保温绝热材料

目前我国的建筑中的保温绝热, 大部分采用的是在围护结构中设置普通的空气层或者利用多孔保温材料来解决。但是如果围护结构很薄弱, 仅仅利用上述两种方式是很困难的, 而反射型保温绝热材料为上述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例如铝箔波形的保温绝热板, 基层为波形纸板, 用铝箔在表面上加工, 具有防潮、吸声、保温隔热等性能, 并且成本低、质量轻。可以作为恒温室、冷藏室的保温隔热墙使用。

6.总结

绝热材料这种功能性材料, 在使用情况上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能为我们提供一个舒适适宜的居住环境。其最主要的是节约能源, 符合当下的科学发展观理念。众多绝热材料都具有很多优质的特性, 是否能够进一步将绝热材料特性深度了解, 并且应用到工程当中, 是下一步自己要做的课题。

摘要:功能材料包括绝热材料与吸声材料。适当绝热材料的选用, 一方面是保证室内温度, 给人们构造一个温暖的环境;另一方面是为了减少能源的消耗。吸声材料是为了提高室内的的音质, 给我们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这两种材料都是为了改善我们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绝热材料,吸声材料

参考文献

[1]周士琼主编.《建筑材料》.中国铁道出版.2004

[2]陈志源主编.《土木工程材料》.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

[3]徐烈.《低温绝热与贮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功能性研究论文 篇2

摘要:糖尿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三大杀手”之一,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是引起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通过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但对人体均有一定的副作用。近年来通过消费天然降血糖产品来部分替代糖尿病药物的趋势不断增强。本文综述了对糖尿病人有保健作用的食物资源,以期充分利用我国现有资源的同时能为我国糖尿病的防治有所帮助。关键词:糖尿病;降血糖;功能食品;

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我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者的数量迅速增加,日前,卫生部公布我国的糖尿病患者约4000万人。专家指出,中国糖尿病人数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糖尿病患者至少增加120万,并且发病年龄更趋于年轻化,目前我国患糖尿病人数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1】。由于糖尿病能引起许多并发症,并且累及全身各个系统,给患者精神和肉体上都带来很大的痛苦,而避免和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最好办法就是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等特点,决定了其高昂的治疗成本。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糖尿病所带来的健康支出占整个健康支出的比例已经从当初的2.5%增加到15%,并且有逐年增长的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这种负担更加沉重。目前,糖尿病治疗手段包括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和注射胰岛素[5]。因此寻找开发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的保健食品,配合药物治疗,在有效地控制血糖和糖尿病的同时降低副作用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饮食辅助治疗糖尿病

尽管注射胰岛素和口服药物对糖尿病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同的副作用,尤其对大血管、视网膜、神经组织造成了损伤[6]。糖尿病发生和发展的原因非常复杂,而饮食习惯又会影响糖尿病的发展和控制。糖尿病患者控制餐后血糖的最好方法就是在严格控制饮食和运动的前提下结合药物治疗[7]。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相应的药物治疗可以延缓II型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发展,并提高生活质量[8]。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多种饮食模式对肥胖和II型糖尿病的发生有较好的阻止作用[4-8]。这就意味着营养调节和积极的生活方式对防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是有效的,其中饮食治疗对糖尿病控制最为重要[3]。天然降血糖食品具有来源广泛,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等特点,容易被普通人接受,是日常保健、自我调养的最佳手段。因此,使用具有降血糖活性的天然产品作为糖尿病患者的辅助食品和辅助治疗手段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此外,Kaput等提出利用营养基因组学的概念来研究糖尿病,以期通过饮食治疗糖尿病的目的。由于不同的人遗传基因不同,对食物及某些慢性病如II型糖尿病的响应程度也不同。遗传基因的不同会造成身高、体重的潜在不同,同时也会造成对食品,食品-基因相互作用,以及对疾病的敏感性不同。营养基因组学通过研究个体基因对食物中的营养素及生物功能成分的响应代谢特点,试图利用饮食和基因来改变个体对疾病的敏感性,最终通过饮食对致病 1 /

3基因进行调节,以达到诊断、治疗糖尿病的目的[3]。天然降血糖活性成分及降血糖食品

近年来,发现许多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资源中具有降糖活性成分[4],如燕麦、苦荞、玉米(粉、穗和须均可降糖)、山药、魔芋、薏苡仁、茶叶、苦瓜、豌豆、大豆、大蒜素、冬虫夏草、灵芝、蘑菇、蚕、蚂蚁、牛初乳、蜂胶等。有些微生物能够分泌对α-葡萄糖苷酶有抑制作用的物质。上述天然资源中含有不同的降糖因子,如多糖类、皂甙类、萜类、黄酮类、生物碱类、硫键化合物类、共轭亚油酸等,此外,矿物质和维生素也具有降糖功能,如铬、锌、镁、钙、钒、VC、VE等。

目前开发出的降血糖功能食品很多,如南瓜降血糖食品、胡芦巴胶的降血糖食品、桑叶的降血糖功能食品、黑木耳的降血糖功能食品等。

对糖尿病的治疗具有积极作用的饮食模式,其突出特点是富含天然植物成分。植物成分降血糖的机理各不相同,主要是通过刺激胰岛素的释放,增加葡萄糖受体,抑制糖的异生,减少葡萄糖从小肠的吸收等降低血糖水平[5]。汪宁等[6]研究发现蜂王浆冻干粉可使高糖状态下HepG2 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对胰岛素刺激的HepG2 细胞的葡萄糖消耗量增加有协同作用,能降低四氧嘧啶所致糖尿病小鼠的血糖。给予燕麦提取物20 d,糖尿病大鼠的体重和肝糖元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增加,饮水量比模型组显著降低[7]。黑木耳多糖能够显著降低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 并能够增加糖尿病小鼠的糖耐量[8]。何新益等[9]的研究结果表明,苦瓜多糖对过氧化物酶增殖体化受体具有较强的激活效果,暗示苦瓜多糖是一种潜在的降糖、降脂的活性成分。苦瓜碱提多糖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葡萄糖耐量以及肝糖原的含量

[2]。苦瓜皂甙能够使受损的胰岛β细胞恢复正常的分泌功能。苦瓜皂甙可能是通过刺激肝糖原合成来降低血糖作用[1]。猴头菌转化银杏叶提取物的转化产物能显著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脂、血糖和果糖胺水平,能有效提高SOD 酶活和增加模型小鼠的体重[7]。玉米特强粉对肾上腺素性高血糖模型小鼠及四氧嘧啶诱发的糖尿病模型小鼠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8]。

3含有其他降血糖功能因子的食品

具有降血糖作用的功能因子还有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氨基酸主要有精氨酸、牛磺酸等。日本以山芋(富含精氨酸)为主料、加芝麻与嫩玉米制成称之为“仙根”的降血糖食品。牛磺酸是一种含硫β-氨基酸,具有抗氧化作用,特别是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肾炎(PA肾炎)中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抑制作用【8】。不饱和脂肪酸类有亚油酸、α-亚麻酸、DHA和EPA等,除可降脂、降低血清胆固醇外,还有降糖作用。研究发现下列食物也可防治糖尿病:蚕蛹(含1-脱氧野尻霉素,已开发金蚕宝降糖制剂)、辣椒(牙买加用其治疗糖尿病)、牛初乳及其制品、降糖鲜奶、莲子芯等【10】。

目前研究较热的为甲壳素,又名壳聚糖,是第二代功能性保健品、生物中唯一的动物性DF。它除具有DF的多种特殊性能和功效外,对糖尿病有很好辅助治疗作用。并且,甲壳素降血糖和尿糖的作用比植物纤维显著得多。

4.我国辅助降糖食品的开发机遇与挑战

我国保健食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华民族悠久的食疗养生及“药食同源”理论产生时期,是我国保健食品开发研制的重要理论基础。据2006年美国商务部报告显示,目前在中国销售的健康食品中90 %为第一代(普通营养品)和第二代(药物提取保健品)。而日本、美国、欧洲等国的产品已经是第三代即功能性食品(自然物质提取)。这类产品将在未来主导中国市场。

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对我国保健品行业来说,既是机遇又充满挑战。首先,我国糖尿病患者增长速度迅速,但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却相当滞后。西方国家的降糖保健食品已发展成为重要新兴产业。降糖保健食品市场巨大,且具有庞大市场操作空间和消费需求,行业效益十分可观。

其次,我国地大物博、有降糖作用的食品资源十分丰富,并且大都同时含有多种功能因子,营养丰富、价廉,作为食品本身就很受人们欢迎。此外,保健食品相关法规的完善将为我国降糖保健食品开发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更为关键的是:①当今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世界各国都十分推崇饮食疗法,大力强调饮食疗法的重要性,强调在饮食疗法基础上配合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的整体治疗方案。②由于糖尿病的终身不可愈性以及耐药性、抗药性及药品的副作用等原因,这类人群对降糖保健品的需求量非常大。然而,我国降糖保健食品的开发现状却不容乐观。虽然患病人群庞大,但保健意识相对国外来说较薄弱;可利用的资源多,但真正开发成降糖保健品的不多。

总之,引导我国降糖保健品行业正常且高速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或高校、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以期更好的利用我国现有的降糖资源,为我国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韩永双,张海悦,郭新力.降血糖食品的开发[J].食品科技,200717: 89-103

2.朱芸,刘金荣,张伟.降血糖药用植资源概述[J].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2(1):67-68

3.汪宁,朱荃,周义维,等.蜂王浆冻干粉HepG2 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及对糖尿病鼠降糖作

用的实验研究[J].食品科学, 2006,27(9):233-235

4.俞发荣,高健,杨青平,等.复方天麦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大鼠体重及肝糖原含量的影响

[J].甘肃科技,2005,21(12):190-191

5.韩春然,马永强,唐娟.黑木耳多糖的提取及降血糖作用[J].食品与生物技术学

报,2006,25(5):111-114

6.何新益,刘仲华.苦瓜多糖降血糖活性的高通量筛选研究[J].食品科学,2007,28(2):313-316

7.张慧慧, 董英.苦瓜碱提多糖降小鼠血糖功能的实验研究[J].食品研究与开

发,2006,27(7):7-9

8.石雪萍,姚惠源.苦瓜皂甙降糖机理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2):366-368

9.黄达明,连宾,赵杰文,等.银杏叶提取物的猴头菌转化产物降血糖作用的研究[J].食品

科学,2006,27(12):718-722

10.李坦,吕刚,申野.玉米特强粉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血糖的影响[J].北华大学学

中医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研究进展 篇3

【摘 要】 功能性便秘是临床上的多发病与常见病,本文从中草药、中成药内服及针灸、穴位注射、推拿、中药灌肠和耳穴埋豆等外治方法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256.3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5-0025-03

功能性便秘(Function Constipation,FC)是由于大肠传导失司,临床表现为大便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粪质干硬,或粪质不硬,但便而不畅的病证,经钡灌肠和结肠镜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后可诊为功能性便秘。目前主要采用功能性便秘罗马III标准进行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显示,FC的发病率一般为老年人高于年轻人[1],女性高于男性[2]。便秘作为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可伴随在各种急慢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尤其在老年患者,可诱发或加重其原有的肠道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对生命安全产生威胁。西医的常规药物治疗、水疗灌肠及手术疗法可暂时性地缓解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症状,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便秘的发生,且存在停药后复发率高和药物副作用明显的问题。中医独特而多样的治疗方式在功能性便秘的治疗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不存在药物依赖等优势,现将中医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1 中草药治疗

1.1 辨证分型论治 古代医家对便秘辨证分型的阐述各不相同。张仲景在《伤寒论》首先将本病分为“阳结”、“阴结”两类。宋代《圣济总录·卷第九十七·大便秘涩》针对寒热虚实四个方面,将便秘分为风秘、热秘、冷秘、虚秘四个方面。金元时期,张洁古在《医学启源·六气方治》中首倡实秘、虚秘之别:“有胃实而秘者,能饮食,小便赤;有胃虚而秘者,不能饮食,小便清利”。《景岳全书·秘结》宗张仲景把便秘分为阴结、阳结两类,有火的是阳结,无火的是阴结,将其奉为辨证便秘之纲领。现代医家对功能性便秘的辨证从气血阴阳及脏腑虚实出发,临床分型复杂多样,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目前临床常见的分型有:①3型分法:刘静生等[3]总结刘学勤治疗便秘的经验,将老年习惯性便秘分为肝肾阴虚、胃肠积热、气虚便秘3型,分别治以滋养肝肾、泄热通便、补气通便3法;②4型分法:郭慧君等[4]将老年便秘分为肺脾气虚、脾肾阳虚、阴血亏虚和肠道气滞4型,分别予黄芪汤合四君子汤、济川煎合四君子汤、润肠丸合增液汤、六磨汤加减治疗;③5型分法:2010年制定的《慢性便秘中医诊疗意见共识》[5]将便秘分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肺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津亏血少证5个证型,分别采用麻子仁丸、六磨汤、黄芪汤、济川煎、润肠丸为主方进行治疗;④6型分法:汤立东[6]总结王垂杰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将本病分为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脾虚气弱证、脾肾阳虚证、阴虚肠燥证、血虚肠燥证6型,分别予麻子仁丸、六磨汤、黄芪汤、济川煎、增液汤、润肠丸加减治疗。

1.2 古方化裁 陈瑞超等[7]认为津液亏少、阴津不足是导致便秘的关键,在治疗上予增液八珍汤以行增水行舟、寓泻于补之法,治疗习惯性便秘50例,并与口服西沙比利治疗相对照,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且在便秘复发率、药物副作用等方面明显低于对照组。何丰华等[8]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病机为因虚致秘,选用具有益气健脾、润肠通便功效的加减黄芪汤对40例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接受聚乙二醇4000散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50%(P<0.05),停药4周及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清代著名医家张锡纯所创“硝菔通结汤”由芒硝、莱菔两味药组成,为治疗便秘名方,满思艺等[9]在此方基础上,根据功能性便秘常以肾虚为主的特点,加入了助阳通便的肉苁蓉和润肠通便的当归,用于治疗肾虚肠燥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董玉洁[10]总结赵宝明教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认为患者发病多为肝气不疏、情志不遂所致,临床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通达气机,选取了50位肠道气滞的功能性便秘患者予以小柴胡汤口服进行分析研究,将其治疗前、洽疗2周、治疗4周后的自身症状进行相互比较,治疗2周、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80%、92%。

1.3 自拟方治疗 朱江等[11]认为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病机为肾虚肠燥,自拟益肾增液汤(方药组成:黄芪20g,党参10g,玄参10g,枳壳10g,麦冬10g,肉苁蓉10g,当归10g,山茱萸10g,炒麦芽10g,生地黄20g,生白术25g、生白芍25g,陈皮6g,火麻仁9g)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50例,并设对照组50例口服莫沙必利,2周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吴本生等[12]认为功能性便秘在临床上以脾肾阳虚型为多见,自拟温阳益气方(方药组成:肉桂6g,牛膝10g,肉苁蓉15g,黄芪20g,乌药6g,生白术30g,升麻10g,枳实15g,当归15g,生地10g,火麻仁10g,桃仁10g)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24例,对照组口服莫沙必利,7天为1个疗程,共服用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1.66%,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张波[13]总结迟莉丽教授临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经验,研究益气温阳化瘀法组方(方药组成:肉苁蓉30g,生白术30g,锁阳15g,太子参30g,当归15g,桃仁9g,杏仁9g,牛膝15g,肉桂3g,枳实9g,厚朴15g,熟地12g,生首乌30g,柴胡9g,炙甘草6g)治疗脾肾阳虚兼血瘀型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与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进行对照,试验组在临床证候疗效、临床主要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结肠传输试验、生活质量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

2 中成药治疗

姜海等[14]选取223例功能性便秘的患者研究芪黄通秘软胶囊的临床疗效,试验组110例口服芪黄通秘软胶囊,每日2次,每次3粒,对照组113例口服麻仁软胶囊,每日2次,每次1粒,治疗3周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60%、82.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期间未发生不良事件。汤永忠[15]研究润肠通降片治疗气阴两虚型慢性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治疗组38例口服润肠通降片,每次4片,每天3次,对照组34例口服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每日3次,每次5mg,对照组同时口服培菲康,每日3次,每次4片,疗程为1个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2%、64.7%,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田培虹等[16]将180例功能性便秘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2例、对照组88例,治疗组口服九味承气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四磨汤口服液,每次20ml,每日3次,3天为一疗程,4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

3 针灸治疗

王晓愿[17]运用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主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配穴:热结加合谷、曲池,气滞加太冲、中脘,气血虚弱加脾俞、胃俞、足三里、三阴交,阳虚加肾俞、神阙、关元、气海。对照组予麻仁丸口服,每次10g,每日2次,10日为一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5%,32例患者中治愈26例,有效4例,无效2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6.88%,32例中相应为5、10、17例。张稀等[18]运用针刺导气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主穴取天枢、大横;配穴取热盛加合谷,气虚加脾俞、气海,焦虑加神门、太冲、三阴交。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休息5天后开始第2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疗效。结果:治愈:计32例(1个疗程内治愈23例,2个疗程内治愈9例);好转:计8例;无效:症状无改善,计0例。有效率为100.0%。贾菲等[19]应用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30例,观察组给予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隔日治疗1次。对照组设28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5mg/次,3次/d口服。20天后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效28例,总有效率为93%,高于对照组的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治疗组排便次数评分、费力程度评分和总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赵维杰等[20]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8例,基本方取穴:天枢、上巨虚、大肠俞、支沟、腰奇、二白、足三里;热秘加合谷、曲池;气秘加中脘、气海;虚秘加脾俞、胃俞;冷秘加石关、照海。对照组口服果导片每次0.1g,每日2次,疗程为1个月。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30例,有效1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2.6%;对照组治愈13例,显效2例,有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9.5%。

4 穴位注射

成海燕等[21]将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进行研究,两组均取穴:①关元、气海、大横及双侧天枢、支沟、上巨虚;②双侧肺俞、肾俞、大肠俞、太溪、承山。治疗组给予生脉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每穴均注入1ml,每次用药10ml,每天1次,对照组用针刺治疗,3周后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8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梁谊深等[22]将药物注射于患者双侧大肠俞穴,实秘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虚秘偏气虚者用黄芪注射液;虚秘偏阳虚者用参附注射液;虚秘偏阴虚者用参麦注射液,同时以足三里、上巨虚、合谷、天枢、支沟为主穴进行针刺,治疗功能性便秘23例。设计对照组22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4周后,治疗组在大便次数、大便性状、排便用力情况等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刘忠等[23]运用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治疗组取天枢、大肠俞、关元、上巨墟、足三里、百会,注射黄芪注射液,每次0.5ml,每日1次,同时予以针刺,对照组口服麻仁丸,每次6g,每日2次,1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治疗组在主要临床症状及伴随症状方面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5 穴位贴敷

彭敬师等[24]自制通便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60例,治疗组给予自制通便贴置于神阙穴和双侧涌泉穴,对照组口服四磨汤,4周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8.3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便秘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宋志芳等[25]将自制通腑散贴敷上巨虚、大肠俞、关元3穴位,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76例,每次30分钟,每日1次,1个疗程后,76例患者中,显效49例,有效2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6.05%。

6 推拿治疗

陈永峰[26]运用腹部推拿方法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选取腹部经络及穴位进行手法操作,每次20分钟,对照组口服酚酞片,每次2片,每日3次,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敏芳[27]取中脘、天枢、气海、关元等穴,每天推拿1次,配合复方通便膏贴敷神阙穴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4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复方通便膏贴敷神阙穴,1个疗程后,2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王敏等[28]运用疏肝健脾,理气导滞的腹部推拿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30例,治疗组采用腹部推拿辅以推揉腰背部,每次2分钟,对照组口服通便灵胶囊,每次5粒,每日1次,疗程为20天,结果显示: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3%、63.33%,治疗组胃动素升至正常水平,复发率低于对照组。

7 中药灌肠

田巍等[29]运用达立通颗粒配合中药保留灌肠的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达立通颗粒,每次6g,每天3次,配合中药药末右侧卧位保留灌肠,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聚乙二醇4000散,每次10g,每日2次,枸橼酸莫沙比利分散片,每次5mg,每日3次,4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对照组有效率为8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钱宗刚[30]将16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口服麻仁软胶囊,每次2粒,每日1次,治疗组按照中医辨证,分为热秘32例,冷秘10例,气秘16,虚秘22例,分别予以相应中药保留灌肠,隔日1次。20天后结果显示:对照组有效率为66%,治疗组热秘、冷秘、气秘、虚秘有效率分别为为100%、60%、100%、72%,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8 其他疗法

刘杰等[31]采用耳穴埋豆治疗脾虚气弱型老年便秘患者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指导,嘱患者多饮水,加强锻炼,治疗组在常规指导基础上取便秘点、大肠、肺进行耳穴埋豆,予以按压3~5 min,每天按压3次,15天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3.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方庆霞等[32]运用穴位埋线的方法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治疗组取天枢、大肠俞、肾俞为主穴,偏实者加上巨虚、支沟,偏虚者加气海、脾俞。对照组取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为主穴进行常规针刺,8周后观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有效率为80.56%,治疗组在排便间隔时间、粪便性质、排便费力评分等方面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9 小结

随着功能性便秘发病率的逐年上升,临床治疗方法也日益丰富,中医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疗效突出,副作用少,且疗效持久,复发率低,具有一定优势。但对证候分型等理论方面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治疗本病有效的中药,很少有针对本病的发病机制进行药理方面的研究性实验,同时,复杂多样的中医特色诊疗方法缺乏针对性。因此在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中,医务工作者应加强基础实验研究,力求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索中医药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作用机制,完善诊疗标准,发挥每一种诊疗方法最大的优势,以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Muller Lissner.S. Diagnosis and therapy of constipation[J].Schweiz Rundseh Med Prax,1998,87(48):1645-1648.

[2]Zhao YF, Ma XQ, Wang R, He J. Epidemiology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and comparison with constipation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the Systematic Investigation of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 in China (SILC)[J].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11; 34: 1020-1029.

[3]刘静生,庞国明,刘静宇,等.刘学勤教授治疗老年习惯性便秘的经验探讨[J].中医学报,2010,05:876-878.

[4]郭慧君,王知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80例[J].河北中医,2009,05:685-686.

[5]张声生,李乾构,时昭红.慢性便秘中医诊疗共识意见[J].北京中医药,2011,01:3-7

[6]汤立东,王垂杰.王垂杰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03:108-109.

[7]陈瑞超,佟瑶,李玉刚,等.增液八珍汤治疗习惯性便秘[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1:133-136.

[8]何丰华,刘毓姿,吴晔,等. 加减黄芪汤治疗气虚型老年功能性便秘[J]. 环球中医药,2014,S2:29.

[9]满思艺,谢培,王郁金,等. 硝菔通结方对便秘大鼠血清5-HT和结肠组织AQP-3的影响[J]. 陕西中医,2015,04:494-496.

[10]董玉杰.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肠道气滞型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11]朱江.益肾增液汤在老年功能性便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06:85-86.

[12]吴本升,王晓鹏,文科.温阳益气方对脾肾阳虚型便秘疗效和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5,04:758-760.

[13]张波.益气温阳化瘀法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临床研究及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

[14]姜海,王小英,李建明,等.芪黄通秘软胶囊治疗功能性便秘的Ⅱ期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02:100-103.

[15]汤永忠.润肠通降片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气阴两虚证)的临床观察[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16]田培虹,康晓坤,李书香.九味承气口服液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92例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0,02:189-190.

[17]王晓愿.针灸治疗功能性便秘32例[J].江西中医药,2012,11:55-56.

[18]张稀,王雅琴,魏清琳.针刺导气法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J].中国针灸,2012,06:563-564.

[19]贾菲,李国栋.电针八髎穴及承山穴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10:1055-1057.

[20]赵维杰.针灸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68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2,09:45-46.

[21]成海燕,何玲,王仙凤.穴位注射治疗气阴两虚型功能性便秘3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15,08:19-21.

[22]梁谊深,谢胜,冯金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J].针灸临床杂志,2010,05:29-30.

[23]刘忠,邵伟立,季顺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30例[J].内蒙古中医药,2012,08:26-27.

[24]彭敬师,吴楠.自制通便贴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12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13.

[25]宋志芳,姜凤.自制通腑散贴敷防治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2,16:99.

[26]陈永锋.腹部推拿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11,05:42-43.

[27]王敏芳.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推拿治疗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4,09:68-70

[28]王敏,孙庆.腹部推拿法治疗老年人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J].天津中医药,2014,03:148-150..

[29]田巍,刘文英.达立通颗粒配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功能性便秘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06:32-33.

[30]钱宗刚.中药辩证灌肠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4,06:79-80.

[31]刘杰,王淑秀.耳穴埋豆改善脾虚气弱型老年患者便秘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5,05:161-162.

[32]方庆霞,王少松,谢有良.穴位埋线治疗功能性便秘患者72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1,21:1849-1851.

海员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门诊海员患者及健康体检海员各200例,有FD症状者行胃镜检查,排除溃疡、糜烂、肿瘤等器质性病变,及食管炎患者;行实验室、B超、X线检查排除肝、胆、胰疾病;无糖尿病、肾脏病、结缔组织病及精神病;均符合FD诊断标准。FD海员和健康体检自愿者海员两组的平均年龄、病程、受教育背景、工种、婚姻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将FD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海员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2名,治疗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两组间患者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受教育背景、工种、婚姻状况、平均病程、症状积分等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Hp检测

用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Hp,比较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体检者间的差异。

1.2.2 治疗方案

将海员FD合并Hp感染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根除Hp治疗,对照组只给予一般对症治疗,评估两组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改变情况。治疗组予以根除Hp治疗方案为: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每日2次,治疗1周。停药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复查。

1.3 评价标准

对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6、12个月进行FD症状评估,症状评分标准参照改良的Glasgow评分表,分别针对患者的消化不良症状(如疼痛、腹胀、呕吐、反酸等)发生的频率、严重程度、自行服药或服药次数进行评定,总分为10分[4],计算减分率。减分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其中,减分率>50%为显效,25%~50%为有效,<25%为无效,FD症状改善率为有效和显效患者占该组总患者的比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海员FD患者及自愿健康体检海员Hp检测情况

FD组检出Hp(+)124例(62.0%),健康体检海员检出96例(48.0%),两组Hp阳性检出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检测结果见表1。

2.2 两组症状积分改善情况比较

将海员FD患者Hp(+)124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62例,Hp转(-)者57例,根除率为91.9%;对照组62例。57例Hp成功根除患者与对照组患者门诊随访1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主要症状改善的情况,其中,Hp根除成功组中有55例坚持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达58.2%,对照组中有58例坚持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为29.3%。两组症状改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 讨论

Hp感染与FD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明,FD患者中Hp感染率因研究人群不同而有较大差异,为35%~87%不等。一些荟萃分析结果显示,FD患者中的Hp感染率高于无症状对照者,Hp被认为是FD发生的一种危险因子。FD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但精神紧张、心理异常是重要成因。海员作为特殊人群,除存在躯体症状外,还存在一系列的人际关系敏感、强迫、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这些不良情绪通过脑-肠轴的双向调节,可导致胃肠道的分泌、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改变,增加功能性胃肠病的易感性[5]。近年来,有许多学者报道,根除Hp对于改善FD症状有帮助,但也有报道称,在FD患者中Hp的检出率并不明显高于普通人群或相匹配的无症状受检查者[6]。本研究结果显示,海员FD患者与健康海员Hp感染差异无显著性(P>0.05)。

根除Hp对FD的影响至今尚无定论。本研究结果显示,Hp阳性的FD患者在根除Hp成功后1年随访症状积分改善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文献报道一致[7]。根除Hp可消除胃黏膜活动性炎症,减轻慢性炎症,并在很大程度上防止胃黏膜萎缩/肠化生的发生或发展[8],从而降低胃癌发生率[9]。Hp感染的FD患者中小部分可发生消化性溃疡,由于根除Hp消除了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因此,根除Hp还可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从Hp发现至现在已有超过20年的历史,Hp的研究一直是胃肠病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课题。FD是功能性疾病,对于特殊职业群体的船员,不仅应改善船员生活工作环境,还应注重对其异常心理状态的调控,对Hp阳性的FD患者给予根除Hp治疗,不仅有助于海员FD近期症状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可望获得临床症状的长期缓解,对减少相关的医疗费用支出也大有裨益,在改善患者症状及降低费用-效益方面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Li Y,Nie Y,Sha W,et al.The link between psychosoeila factors andfunctionla dyspepsia:an epidemiological study[J].Chin Med J,2002,115(7):1082-1084.

[2]Annis RS,Kumbhare DA,Parksinson RC,et al.Functional dyspepsia:can chiropractic help[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iropractic Assoc,2001,38(4):34.

[3]成虹,胡伏莲.螺杆菌感染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国医药导刊,2006,8(5):343.

[4]Omar EM,Banerjee S,Wirz A,et a1.The Glasgow Dyspepsia SeveirtyScore-a tool for the global measurement of dyspepsia[J].Eur J Gastroen-terol Hepatot,1996,8(10):967-971.

[5]张明,黄金龙,朱雅丽.海员消化性溃疡不同病期社会心理因素的探讨[J].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2009,16(4):218-220.

[6]胡品津.幽门螺杆菌与功能性消化不良[J].中华内科杂志,2000,39(2):81.

[7]李宜辉,张明彬,郭红,等.根除幽门螺杆菌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1):1013-1015.

[8]Malfertheiner PM,Egraud FO,Morain C,et a1.Current concepts in themanagement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the Maastricht HI Consen-sus Report[J].Gut,2007,56:772-781.

功能性研究论文 篇5

关键词:穴位按摩 麻仁丸 便秘

Point massage combined with Maren Pills in the treatment of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clinical research

Xin Tao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acupoint massage plus marenwan in treating Functional constipation.Methods:100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50 in each group.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by Acupoint massage plus marenwan,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by marenwan only.The total efficacy rates would be compared after a treatment course.Results:The total efficacy rate was 92.0% in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64.0% in the control group.There was a statistical difference in the total efficacy rat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Conclusion:Acupoint massage plus marenwan in Treating Functional Constipation were effective and safe.

Keywords:Acupoint massage Marenwan Constipat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3-0033-02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又称习惯性便秘。临床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大便排出困难,排便间隔时间延长,或大便干燥、排便不尽感,且常伴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低下等症状。该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且治疗较为困难。笔者采用穴位按摩疗法联合合麻仁丸治疗功能性便秘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自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间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00例,全部入选病例均来于泰安市中医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其中男 42 例,女58例,年龄35-60岁,平均(45.8 ±15.6) 岁。病程在6个月-10年。所有患者临床表现均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1],且近一年内曾做过结肠镜检查,除外结直肠器质性病变。将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经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治疗组予以穴位按摩,采用指揉法顺时针按揉双侧合谷、支沟、天枢、足三里、上巨虚,每穴1min,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宜,每日上、下午各1次,同时口服麻仁丸 (四川济生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 Z51021218) 9g,3次 /日,连用4周;对照组仅予麻仁丸口服,用法同前,连用4周。治疗期间忌辛辣刺激食物。

1.3 疗效标准。参考《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相关规定制定疗效标准[2]:

治愈:2天以内排便1次,便质软,解时通畅,伴随症状消失,短期无复发。

显效:2天以内排便,便质较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消失。

有效:3天以内排便,便质先干后软,排便欠畅,伴随症状缓解。

无效: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16.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 t 检验,P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治疗组治愈率为48%,显效率为32%,有效率为14%,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治愈率为20%,显效率为22%,有效率为34%,总有效率为76%。两组总疗效等级差异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穴位按摩疗法联合麻仁丸治疗功能性便秘疗效可靠,优于单用麻仁丸。

2.2 不良反应。治疗组未出现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胃部不适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论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它是相对于器质性便秘而言,结直肠检查无器质性病变,并除外肠易激综合征的便秘。现代人因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饮食结构改变及运动减少等因素,发病率逐年增高[3]。功能性便秘患者常有失眠、烦躁、多梦、抑郁、易怒、强迫观念及行为等心理障碍,长期便秘可引起结肠憩室、肛周疾病、结肠黑变,还与结肠癌、女性乳腺癌、心脑血管疾病等有关,己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

本病病因及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其发病与饮食、心理因素、肠道菌群、肠道动力、肠神经系统、结肠 Cajal间质细胞功能及激素异常有关[4-6]。目前西医对本病尚无特效治疗手段,主要采取药物治疗为主,主要包括各类泻剂,虽然通便药的药效发挥较快,能消除便秘的症状,但大多随症状,如腹胀、腹痛、乏力、食欲低下等不能得到很好的改善,且长期大量应用,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如加重便秘、水电解质紊乱、结肠黑变甚至危及生命等[7],并且容易产生药物依赖性[8]。中医药疗法在治疗本病方面具有性质温和,副反应少,疗效持久等优点,日益受到临床医师重视。

穴位按摩是依据中医经络腧穴理论,选取特定位置,采用手法的良性刺激和体外压力传导,通过经络的传导反射作用,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的目的一种医疗方法。合谷是大肠经原穴,为大肠经原气输注之处,可调节大肠功能,且有和胃通腑之功。支沟为三焦经穴,可宣通三焦气机,三焦气机通畅则腑气通调。天枢穴乃大肠经募穴,是大肠腑气输注聚集之处,主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足三里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该穴有强壮作用,可健脾和胃,消积化滞,调理气血。上巨虚属胃经,亦为手阳明大肠经之下合穴,《内经》曰:“合治内腑”,取上巨虚可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众穴合用,可共奏和胃降气通腑之功。

麻仁丸出自《伤寒论》,是由汉代名医张仲景创制的名方,属润下之剂,由火麻仁、大黄、苦杏仁、炒枳实、厚朴、炒白芍、蜂蜜等药组成。方中火麻仁性平甘平,质润多脂,是常用的润下药,药性缓和。大黄通便泻热,杏仁降气润肠,枳实、厚朴下气破结,加强通便之力,白芍养血敛阴增液、缓急止痛,蜂蜜补中缓急、润肠通便。本方将泻下药与润肠药、理气药、补益药合用,具有泻而不峻、润而不腻的特点,是临床治疗便秘的常用方剂。

穴位具有施术方便,刺激温和,操作简单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刺激量小,见效慢等缺点。本研究将穴位按摩与麻仁丸联合应用,内外同治,取得了良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二者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方面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明显优于单用麻仁丸治疗,且安全、简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罗马委员会.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标准[J].胃肠病学,2006;11(12):761-765

[2]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症部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86

[3] 于普林,李增金,郑宏,等.老年人便秘流行病学特点的初步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1,20(2):132一134

[4] Knowles CH,Niekols CD,Scott SM,et al.Smooth musele inclusion bodies in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Pathol,2001,193(3):390-397

[5] Hadjizadeh N,Motamed F,Abdollahzades S,et a1.Association of voiding dysfunction with functional constipation[J].Indian Pediatr,2009;46(12):1093-1095

[6] LyfordGL,HeCL,SofferE,etal.Pan-colonic decrease in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Patients with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J].Gut,2002,51:496-501

[7] 张谊,张秀娟.滥用泻药可致生命危险[J].首都医药,2005;12(15):35

红曲霉及红曲的功能性研究 篇6

一、红曲霉和红曲

红曲霉是一种腐生丝状真菌, 属真菌门, 子囊菌亚门, 不整子囊菌纲, 散囊菌目, 红曲科。本科仅有一属红曲霉属。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和轻工部食品发酵研究所 (1983) 正式收集编目的重要红曲霉有8种48个菌株。这8种红曲霉为:紫红曲霉、安卡红、红色红曲霉、巴克红曲霉、烟色红曲霉、发白红曲霉、锈色红曲霉和变红红曲霉。

红曲霉生长的最适p H是3.5~5.0, 尤嗜乳酸。生长的温度是26~42℃, 最适温度是32~35℃。能够耐受10%的乙醇。红曲霉生长的无性生殖时段和有性生殖时段是同时进行的, 只是有性生殖时段较短, 故前期表现为无性生殖为主。

红曲, 也就是红曲米, 是由紫红曲霉繁殖在蒸煮熟的大米上而得制品。发酵的过程使大米的颜色由白色变成红色, 因此被叫作红曲米, 也称赤米。几个世纪以来, 红曲被作为药食两用的天然食品在中国广泛使用。早在明朝《本草纲目》就有记载, 红曲具有健胃、消食、疗跌打损伤等功效。将红曲用于食品中, 既可改善食品的色泽, 又赋予食品特有的风味, 故红曲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工业, 尤其在日本, 红曲食品十分流行。

二、特殊的生理功能

1. 提供天然的食用色素

红曲色素是红曲霉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天然色素。与其他天然色素相比, 红曲色素具有热稳定性好、蛋白质着色力强、色调柔和、对酸碱稳定等优点, 而且红曲色素无毒性、无致突变作用, 安全性很高。另外, 研究发现红曲色素是多种色素成分的混合物, 从紫红曲霉中可分离提纯出紫、红、黄3种色泽6种化学结构的色素。从红色红曲霉产生的色素中还可以分离提纯出其他2种新的红曲色素。因此红曲可提供性能稳定、安全性高和品种多样的天然色素, 广泛地用于糕点、肉制品、糖果、果酱、果汁等的着色。而且最近几年, 国内外开始对红曲色素的生理功能进行了初步探讨。日本发现红色素和黄色素具有抑制突变的作用, 推测是因它们能使突变剂的分解作用加速的缘故。保加利亚培养紫红花曲霉而产生的色素制品具有抗氧化的特征。王柏琴等将红曲色素加入到发酵香肠中代替亚硝酸盐, 结果发现, 用1 600mg/kg的红曲色素作为着色剂制作的发酵香肠, 其颜色接近以150mg/kg N a N O2为发色剂制作的发酵香肠。以红曲色素作为着色剂制作的香肠在4℃条件下贮存, 1个月内不变色, 虽然用量较Na NO2多, 但安全性高。由于亚硝酸盐是强烈致癌物“亚硝胺”的前体物质, 因此, 采用红曲色素代替亚硝酸钠作为着色剂具有重要意义。而且, 红曲的加入对肉制品的风味也有一定的影响, 这是由于其前体与谷氨酸盐形成的化合物是一种风味改良剂。

2. 抑菌防腐

红曲的抑菌作用, 早在《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 说即使是最易腐烂变质的鱼肉, 薄涂了红曲后, 在炎热的夏天也不会变质且色味不减。1991年, 董明盛等用红曲霉固体培养物和液体发酵液对14种微生物进行了抑菌实验, 结果表明:红曲霉对蜡状芽抱杆菌、霉状杆茵、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荧光假单胞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次是绿脓杆菌、鸡白痢杆菌、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而对八叠球菌、啤酒酵母、草莓酵母、产黄青霉不抑制, 但能够强烈地抑制黑曲霉分生孢子的形成。1995年, 王柏琴等报道了红曲色素对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实验证明, 红曲提取物可使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营养体细胞壁产生裂痕, 即菌体的营养细胞破裂。1 600mg/kg的红曲色素在抑制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生长上能够代替110mg/kg的Na NO2, 1 600mg/kg的红曲色素+2 000mg/kg的山梨酸钾可代替150mg/kg的Na NO2。而后, 王柏琴利用红曲对肉制品中常见有毒细菌腊状芽抱杆菌也同样进行了抑菌试验, 为香肠制品的防腐找到了一种天然代替品, 证实了红曲霉在其生长代谢过程中可以产生抑菌的活性物质。通过对紫红曲霉的研究发现, 其产生的抑菌活性物质的部分是色素成分, 主要是红曲色素中的桔黄色素。

3. 降血脂, 预防心血管疾病

如今, 心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的健康, 其中冠心病是人类的第一杀手, 在美国被称为“时代的瘟疫”。其诱因主要是当胆固醇被低密度脂蛋白 (LDL) 携带并定居在心脏内膜时,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狭窄, 导致心肌供氧不足, 从而危及人的生命。如能有效地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降低甘油三酯的含量, 则可防治心血管疾病或减少其发生。

日本远藤章教授于1979年从红曲霉中发现了一种能强烈竞争性抑制机体胆固醇生物合成的活性物质, 此物质被命名为Monacolin K。1985年和1986年又从红曲霉中分离出与Monacolin K结构相似的其它几种活性物质, 分别命名为Monacolin L、X.、J和Dihydromonacolin L和Dihydromevinolin。其中所有这些代谢产物在结构上都是相似的, 它们都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 A (HMG-Co A) 还原酶的特定抑制剂, 都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

在对降血脂作用的研究中, 目前主要是集中在对Monacolin K的研究上。近年来, 在对这些代谢物的合成机理方面的研究已经弄清了它们之间的转化过程, 但是不同的菌株因其体内的酶系不同, 故产物也不一样。例如:红色红曲霉素可以产生Monacolin K, 但它的突变菌株则只产生Monacolin X, 而M4681却产生Monacolin M。此后, 美国和日本的科学家用Monacolin K对动物进行了大量实验, 并对Monacolin K对动物肝细胞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Monacolin K对动物试验是安全的。

经临床验证, 这些Monacolins活性物质均属有效低毒能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药剂, 具有很强的降低胆固醇的作用。其机理是:对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Co A (HMG-Co A) 还原酶具有特异性的抑制作用。其浓度只要达到0.001μg/m L~0.005μg/m L, 胆固醇的合成就会受到抑制。当给试验动物注射少量的Monacolin K时就可明显降低胆固醇的含量, 特别是对导致动脉硬化的低密度脂蛋白 (LDL) 胆固醇有优先降低的作用, 减少血液中LDL的含量。这主要是由于细胞表面LDL受体合成速度与细胞内胆固醇量呈负相关, 因此还原酶抑制了胆固醇的合成, 减少了细胞中胆固醇的量, 刺激LDL受体的合成。LDL前体是肝脏合成的VLDL, 后者被脂蛋白酶水解变成VLDL残体, 并进一步水解成LDL。VLDL、VLDL残体、LDL皆能被肝细胞表面的LDL受体直接消除。在此循环中约有2/3~3/4 LDL可在肝脏或肝外通过LDL受体消除。由于HMG-Co A还原酶抑制剂能通过增加LDL受体, 促进LDL、VLDL、VLDL残体的清除, 因此, 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合成, 干扰肝脏合成脂蛋白, 从而降低了LDL水平。

因此, 经常食用红曲食品, 可预防心血管疾病, 降低其发病率。同样, 红曲的次生代谢产物也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制品中, 如我国的北大维信公司开发的“血脂康”, 成都地奥公司开发的“地奥心血康”和“脂必妥”, 均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其主要作用成分均为Monacolin K。另外, Monacolin K的酯构型弱碱化形成它的碱金属盐等物质, 具有预防和治疗胆结石、前列腺肥大的作用, 能使胆结石形成的指数下降, 改善前列腺肥大的程度, 使排尿正常。

4. 降血压, 预防高血压病

1992年, 迁启介等发现了红曲霉具有很强的降血压的作用, 并初步地研究了其作用机理。在他的实验中均选用SHR大白鼠 (本态性高血压病的大白鼠) 。所谓本态性即并不是因食盐的摄取或肥胖等二次因素而造成的高血压病症的总称。这可能是由于遗传因子的关系。白鼠生后10周血压就自然上升, 20周以后的成熟期, 其收缩压即达180~200mm Hg, 而正常大白鼠的收缩压为130mm Hg。对于SHR来说, 即使食用低盐饲料也会患高血压, 如给予高盐就会使高血压症恶化, 并引发并发症, 所以选用SHR作为实验对象。实验选用18周大的SHR大白鼠, 令其自由摄取含有红曲的饲料, 实验1周后测其血压值, 发现只给蒸米的对照组的高血压症非常严重, 而加了红曲的实验组的血压明显下降。若停止给予红曲, 实验组动物的血压仍停留在低值。另外选用10周或更年幼的SHR白鼠进行实验, 开始时血压为158mm Hg, 用添加1%的食盐喂养的白鼠作为对照组, 实验3周后, 对照组的血压上升至224mm Hg, 而添加了红曲的实验组的血压则完全没有上升。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就可以看出, 红曲中确实含有降低血压的活性物质。并且经180℃高温处理的红曲也具有相同作用, 说明其中含有的降血压活性的物质的热稳定性极强。但对于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具体产生了的何种物质是具有降血压的功能以及其作用的机理, 仍无文献明确的报道, 但有学者推测认为其降血压物质为γ-氨基丁酸 (γ-GA-BA) 及Glucosaine (或红曲霉的其他细胞壁成分) 。而且研究发现红曲还可以作血压升高剂, 对血压有双重控制作用。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就获得了“群势”红曲作为高血压改善剂的专利。

5. 防治佝偻病

麦角固醇也称麦角甾醇, 是维生素D2的前体, 经紫外线照射后, 即转化为维生素D2, 可防治婴儿佝偻病, 对促进孕妇和老年人Ca、P的吸收也有明显的生理作用, 是一种重要的药品。而且, 麦角固醇也是生产“考的松”和黄体酮的原料。目前, 对于麦角固醇的生产研究主要是对酵母菌的研究, 而对于红曲霉的研究相对较少。1995年, 陈松生等发现红曲霉属中的许多菌株都能不同程度地产生麦角固醇, 所产生的麦角固醇主要存在于菌体内, 可采用碱性甲醇回流皂化, 然后用乙醚振荡抽提。且发现有的菌株的产量可高达2%以上。由于普通食品中的维生素D含量有限, 因此在食品中添加红曲, 对人类防治维生素D缺乏症将有重要意义。

6. 其它生理功能

林赞峰等认为红曲色素中的红曲橙色素具有活泼的羰基, 易与氨基作用, 所以不但可以治疗胺血症, 而且也很可能是良好的抗癌物质。红曲还可以产生多种天然抗氧化剂如黄酮酚及dimerumicacid, 除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外, 也是深具潜力的防癌、抗癌药物。远藤章还发现红曲霉的某些种类还可以产生降低血糖值的生理活性物质, 能有效预防和治疗糖尿病等。在日本红曲霉也被应用在化妆品制品中, 研究发现用酶水解发酵液后可提取一种细胞活化剂, 可用于防止皮肤粗糙、延缓衰老。

三、红曲中丰富的酶类物质

红曲霉在生长过程中能够产生多种的酶类, 如:淀粉酶、糖化酶、糊精化酶、麦芽糖酶、蛋白酶、果胶酶等。不同种类菌株产酶的类型及产量有所差异。总体来说, 红曲霉产的液化型α-淀粉酶的活性较弱, 而糖化型的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红曲用于淀粉类食品或肉类制品, 其淀粉酶、糖化酶等能将淀粉水解形成糊精、低聚糖和葡萄糖等低分子物质, 改善制品的风味;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多肽、氨基酸等小分子化合物, 使制品组织细腻、口感滑爽、香味浓郁、色泽红润。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开展了对红曲霉葡萄糖淀粉酶方面的理论研究。实验证明:红曲霉的葡萄糖淀粉酶具有多型性。1976年, 就已经得到该酶的结晶, 并进行了电镜观察。通过对葡萄糖淀粉酶的底物特异性的研究, 发现该酶的粗提液可以100%地分解可溶性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等多种底物。此后, 还通过对红曲AS3.3491葡萄糖淀粉酶的生物合成调节机制的研究和葡萄糖淀粉酶形成过程的研究, 证实了迅速利用的碳源对该酶的阻碍作用是培养基p H降低的结果, 而“葡萄糖效应”只是表现效应。以上的研究为红曲霉产生的葡萄糖淀粉酶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

1991年, 安田正昭等从Monascus SP N o.3404提取得到高活性蛋白酶, 该酶的分子量为43 000 (凝胶过滤法测定) 或46 00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定) , 最适p H3.2, 最适温度50℃。由于红曲霉能产生较高活性的糖化酶和蛋白水解酶, 故可用红曲腌渍鱼、肉、豆腐乳等高蛋白食品, 经1~3个月的腌渍, 能制成色、香、味俱佳的产品。1993年, 安田正昭教授还报导了豆腐乳成熟过程中使用红曲霉的化学成分变化, 为酿造厂利用红曲霉提供了理论依据。还有专利报道, 红曲霉产生的酸性羧肽酶, 可以用来分解蛋白水解物中的苦味肽。近年来, 国内对红曲霉产生的酯酶进行了很多的研究, 赵树欣等人对几株红曲霉进行实际催化己酸乙酯合成能力检测, 结果发现并没有出现特别的催化活性, 说明这并不是红曲酶的普通特性。而1991年, 江苏双洋酒厂对自己生产的大曲进行微生物分离时, 偶然得到一株具有极高产酯能力的红曲霉菌株, 初命名为红曲酯化霉。后有报道称红曲霉胞外脂酶具有较强的催化己酸乙酯合成的能力, 可直接催化己酸和乙醇的合成。故可从红曲分离出具有高活性酯化能力的红曲酯化霉用于浓香型酒的生产。

还有报道说, 用红曲霉产生的聚氨基葡萄糖酶可以把高分子聚氨基葡萄糖降解为低分子聚氨基葡萄糖, 该物质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 从而抑制黑素的形成。另外, 红曲霉产生的核酸酶、5′-磷酸二酯酶、α-葡萄糖苷酶等都有专利报道。

四、食用安全性争议

1. 红曲中桔霉素的发现

红曲是我国的传统发酵产品, 毒理学实验已证明红曲产品的食用安全性, 并在长期的应用实践中未发现明显的毒副作用。已经证明在红曲霉培养物的提取液中不含黄曲霉毒素, 而且急性毒性试验、亚急性毒性试验、慢性毒性试验都证明它没有毒性以及致突变作用, 安全性很高。但在1981年, 香港中文大学的Hinchuang Wang等人从红曲中分离出一种抑菌因子, 命名为Monascidin A。1995年, 法国Blanc教授对Monascidin A进行了结构测定和定性分析, 发现Monascidin A的实质就是桔霉素。桔霉素是一种真菌毒素, 具有肾脏毒害作用, 其毒性属中等偏剧毒性。同时Blanc教授也指出, 并非所有的红曲霉菌种都会产生桔霉素, 而且即使使用某一能产桔霉素的菌种, 若生产方法不同, 桔霉素的含量也不同, 有的甚至检测不出桔霉素。

2. 桔霉素的转化

现代研究发现红曲中的桔霉素是在红曲霉发酵的晚期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 桔霉素与红曲色素的合成开始在同一途径上, 由1个乙酰Co A与3个丙二酰Co A合成丁酮和辅酶, 复合物经甲基化, 在丙二酰Co A的参与下合成戊酮, 然后分两条途径进行:一条途径是合成己酮, 最后生成红曲色素;另一条途径是经甲基化缩合, 还原等生成桔霉素。

3. 桔霉素的监控

究竟我国的红曲及红曲产品中是否含有桔霉素, 这就需要我们对不同的产品进行检测。检测方法主要有高压液相色谱法、荧光检测器分析法、反相色谱检测法以及化学免疫法。根据众多研究者的工作, 已经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控制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桔霉素: (1) 筛选不产桔霉素或产桔霉素很低的红曲霉菌株用于生产。某些菌株可以不产桔霉素且可以培育不产桔霉素的突变菌株。 (2) 控制培养基氨基酸氮源及采用合适的发酵工艺。较高的氮源含量, 会强化桔霉素的生成, 在液态培养中, 不同的氨基酸对桔霉素的生成量有着不同的作用。谷氨酸和丙氨酸可强化桔霉素的生成, 而缬氨酸、组氨酸、色氨酸、亮氨酸可消除桔霉素的生成。适当的提高红曲霉培养的通氧量不但可以提高红曲色素的产生而且可以降低其桔霉素的生成量。 (3) 在培养过程中的脱毒处理。我们可以设法抑制红曲霉在发酵过程中由戊酮生成桔霉素途径中的限速酶来阻断桔霉素的生成而且还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曲色素。

五、研究方向

在对红曲霉及红曲的特殊生理功能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红曲这一中国的传统保健食品在当今社会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让这一传统食品有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在全世界广泛地应用, 我们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研究, 为其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开发应用方面

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 (如超临界CO2萃取技术) 来提取红曲色素。加强对水不溶性红曲色素转化为水溶性红曲色素的研究, 扩大红曲色素的应用范围。

2. 加强基础研究

弄清红曲中含有的具有其它生理功能的活性物质的成分及其作用的机理, 开发拓出更大范围的红曲保健食品和红曲药品。

3. 检测方面

加强对红曲及红曲产品中桔霉素含量的检测, 并规范其检测方法。通过基因诱变和现代生物技术 (核质融合、基因重组) 来选育不产桔霉素的菌株, 以及对红曲霉发酵过程的严格监控。

随着我们对红曲及其功能性的深入研究, 其越来越多的药用成分被挖掘出来, 更多更新的红曲发酵食品及调味品等也进一步被开发出来了。因此, 红曲的发展前景是十分可观和可喜的。

功能性内墙涂料的研究进展 篇7

1 环保性内墙涂料

1.1 抗菌防霉性

纳米复合涂料就是将纳米粉体用于涂料中所得到的一类具有耐老化、抗辐射、剥离强度高或具有某些特殊功能的涂料。在建筑涂料方面的应用已经显示出了它的独特魅力。

黄毅[2]通过添加纳米TiO2和载银抗菌剂制得抗菌内墙涂料,研究表明,添加0.5wt%纳米TiO2的涂料在紫外灯的照射下抗菌率可达98%。加入1.5wt%载银抗菌剂的内墙涂料在无光条件下的初始抗菌率达99%。顾广新等[3]制备了添加改性硫化锌颜料的内外墙乳胶漆,实验结果表明硫化锌颜料对涂料的储存稳定性影响小,对涂料的遮盖率有一定的贡献,同时涂料具有很好的抗菌防霉效果,是一种理想的建筑涂料功能添加剂。殷杰[4]使用纳米银粉、润湿剂、分散剂和消泡剂等原料,制备得到含有纳米银粉材料的内墙涂料。经灭菌率测试,含有0.02%(wt)纳米银粉的涂料能够有效地起到抗菌效果,在1 h内的灭菌率达到91.9%。王清宏[5]在有机相中以水合肼为还原剂制备了平均粒径为20~50 nm的单分散银粉,再进一步制得含有纳米银粉的内墙抗菌涂料。经灭菌率测试,含有0.02%纳米银粉的内墙涂料能够有效地起到抗菌效果,在1 h内的灭菌率能够达到91.90%。

1.2 低VOC内墙涂料

目前世界各国对涂料的VOC排放限制越来越严格,因此,低VOC和超低VOC乳胶漆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唐桂艳[6]通过选择特殊的自交联络合银离子乳液,设置合理的PVC范围,选择合适的润湿剂提高冻融稳定性延长涂膜开放时间并配合以合适超低VOC低气味助剂搭配,制备了高性能超低VOC墙面漆。刘成楼[7]选用低VOC含量、低成膜温度的合成树脂乳液为成膜物质,以TiO2和矿粉为颜填料,摒弃成膜助剂和二醇类防冻剂,引入高效、低毒、广谱杀虫剂负离子-抗菌添加剂,制备成低VOC杀虫抗菌内墙乳胶漆。陈立军等[8]利用粒子设计、聚合物形态的概念,通过在乳化体系中引入甲基丙烯酸功能性单体,并应采用壳单体预乳化核壳乳液聚合工艺,制备出具有核壳结构的苯丙乳液。该乳液在配制内墙涂料时可以不加成膜助剂、增塑剂和抗冻融剂,就可满足超低 VOC内墙乳胶涂料配制的需要。刘琳[9]合成了一种具有核壳结构的交联苯丙乳液,确定了乳化剂、交联单体和有机硅单体用量,得到综合性能较好的乳液和涂膜,以此配制出远低于国标VOC含量的内墙乳胶漆。

1.3 自清洁内墙功能涂料

负离子内墙涂料有很好的防霉、杀菌效果,对皮肤无刺激性,并能释放负离子,使居室具有良好的空气质量,为人们生活提供所需的舒适环境,成为了科学者们的研究热点。托玛琳关有俊等[10]采用自制的负离子粉体制备出了一种负离子内墙乳胶漆,经过实验室自检和检测机构送检的结果表明:涂刷该乳胶漆的房间负离子浓度可达1 000 个/cm3时以上,对人体健康有益。王立华[11]以硅藻土为载体,将极细微得电气石和负离子激发剂吸附在硅藻土孔洞中,制成负离子粉。将负离子粉添加到乳胶漆中,可以制得能持久释放空气负离子的乳胶漆。苍风波[12]采用负离子涂料添加剂制得了一种负离子乳胶漆,涂刷该乳胶漆的房间,负离子浓度可增加500~1 500 个/cm3,当甲醛、氨、苯为国标标的5倍时,96 h去除率均大于90%,装修后5 d即可入住,抗菌抑菌率均高于95%。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与江西理工大学联合攻关,研发出了快速去除室内甲醛的内墙功能涂料[13]。其是一种能清洁优化室内空气、装修结束即可入住的新性环保内墙涂料。经国家建筑材料工业环境检测中心等权威部门检测,该产品可在48 h内祛除95%的甲醛、氨、苯等有害气体及异味,达到国家一类室内环境标准。

2 耐擦洗性内墙涂料

崔岩等[14]在无催化剂作用下,利用分子自组装聚合技术制备了干性油改性丙烯酸聚酯纳米乳液,该聚合物的粒径为100 nm以下,研究表明,用它制成水性嵌段性纳米结构内墙涂料,其耐洗刷等性能超过8 000次。雷生山[15]采用多功能交联单体及交联剂合成出用于生产内墙乳胶漆的苯丙乳液。研究表明:用该乳液配制的内墙涂料,耐洗刷次数是普通苯丙乳液的2~4倍,当该乳液在涂料中含量为8%的时候,涂料的耐擦洗次数超过400次,是做高颜料体积浓度内墙乳胶漆的理想选择。崔岩等[16]在不使用乳化剂的情况下,利用分子自组装聚合技术制备了丙烯酸聚酯纳米乳液,将其制成水性嵌段性纳米结构内墙漆形成的漆膜非常致密,且漆膜机械强度高、附着力强,防护性能优良,其耐洗刷性可以达到5 000次以上。

3 其它功能性内墙涂料

李晓丽等[17]以聚丙烯酸树脂为调湿剂,制备内墙调湿涂料。经调湿性能测试,涂膜可以在高湿度环境下吸湿,在低湿环境下放湿,具有调湿功能,当调湿剂用量为14%时,调湿涂料综合性能最佳。李永等[18]用导电镍粉与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了水性镍系内墙电磁屏蔽涂料,在30~1 000 MHz频段范围内,涂料在远场区(平面波)的屏蔽性能为-45~-60 dB,在近场区(电场)的屏蔽性能为-40~-70 dB,并发现在涂料中掺入无机改性膨润土可以有效抑制导电镍粉的沉降。张松等[19]以导电镍粉与丙烯酸乳液为主要原料,制备针对建筑物内墙使用的水性镍系电磁屏蔽涂料,对其导电镍粉和涂层的微观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其导电性和屏蔽效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导电镍粉由于具有毛刺状突起,因此可以增加涂层的电导率,降低渗滤值;涂层的电磁屏蔽效能取决于涂层的厚度与镍粉含量。

4 展 望

功能性便秘与直肠瓣相关研究 篇8

1 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1.1 定义

罗马 (Rome) Ⅲ的定义:“功能性便秘是以持续排便困难, 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的肠道功能性疾病。与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不一致”。

客观和主观的便秘定义包括: (1) 排便努挣, 干硬粪块, 有便意但不能排便, 便次减少或排便不尽; (2) 每周排便少于3次, 排便量少于35 g/d, 或排便努挣时间大于排便时间的25%; (3) 全消化道或结肠运输时间延长, 排便次数与结肠运输无关, 但可以通过Bristol排便量表来评估肠道运输功能。通常患者没有明显的生理异常。

1.2 诊断标准

(1) 应包括以下两个或以上症状:①至少25%的排便有努挣;②至少25%的排便为硬粪快;③至少25%的排便有不完全排空感;④至少25%的排便有肛门阻塞感;⑤至少25%的排便需手助排便 (如:手指排便, 支托盆底) ;⑥每周排便少于3次。 (2) 不用泻药软粪便少见。 (3) 不符合IBS的诊断标准。诊断前至少6个月中最近3个月有症状发作[1]。

“由于胃肠功能性改变所致便秘分为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以及混合型便秘”[2]。最近出版的罗马Ⅲ便秘诊疗标准将出口梗阻型便秘命名为排便困难型便秘[1]。

罗马Ⅲ功能性便秘的定义和诊断标准在科研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但是, 目前国内外功能性便秘临床治疗效果都不能令人满意。便秘是“症”还是“病”, 尚有争议。肛肠学界普遍认为便秘是一种必须外科干预的“病”。

近年来国内有学者对罗马标准提出质询。刘建新等[3]认为, 罗马标准强调了便秘包括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类“功能性胃肠病”, 它的前提是在排除炎症、感染、肿瘤及“其他结构异常”等器质性病变后, 根据症状而做出的诊断。

从系统论“结构决定功能, 功能只是反映结构的状态”观点分析, 便秘既然是“功能性胃肠病”, 所反映的必然是胃肠结构的状态问题。所以, 寻找便秘的病因, 应该从胃肠结构方面入手。刘建新[4,5,6,7,8,9]在便秘诊治程序与方法比较研究中, 通过直肠镜检查、钡灌肠排粪造影联合检查发现, 便秘患者存在着结肠冗长、盘曲、骶直分离、直肠黏膜脱垂、直肠瓣增宽等解剖变异, 有结肠袋消失、形态改变、功能减退的表现。因而刘建新等[3]认为:“顽固性便秘不是功能性的而是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结、直肠病变, 是由于先天结、直肠解剖结构的变异造成继发的功能障碍的一类独立的外科疾病。”

2 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和影像学研究

张军[10]介绍功能性便秘肛门直肠动力学研究: (1) 直肠指诊; (2) 肛门直肠测压; (3) X线排粪造影; (4) 动态核磁共振排粪造影; (5) CT排粪造影; (6) 直肠闪烁显像; (7) 球囊逼出试验; (8) 腔内超声; (9) 盆底肌电图。认为“目前肛门直肠动力学研究方法很多, 但没有一个检查方法能独立说明功能性便秘机制所在”。

胡金香[11]认为:盆腔多重同步造影的信息全面地反映了盆腔泌尿、女性生殖器官及腹膜的位置形态变化及其对排便的影响, 是一种全面、形象、客观、可靠的诊断方法, 避免了单一专科诊断的片面性, 为临床医师提供了全方位的诊断信息。

刘向东等[12]认为:盆腔多种造影对慢性传输型便秘合并出口梗阻的患者诊断准确客观, 有利于决定是否手术及类型, 提供了客观依据和评价手段, 使治疗更趋合理有效。

3 功能性便秘治疗的专家见解

刘宝华[13]认为, 结肠慢性传输型便秘手术指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符合罗马Ⅲ便秘诊疗标准。 (2) 结肠传输试验明显延长 (一般大于72 h) 。 (3) 内科治疗无效, 病程在3~5年以上。 (4) 排粪造影或盆腔四重造影, 能够明确有无合并出口梗阻型便秘。 (5) 钡灌肠或电子肠镜检查排除直肠器质性疾病。 (6) 肛肠直肠测压肛肠和肌电图测定, 能够明确有无耻骨直肠肌痉挛和先天性巨结肠。 (7) 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患者强烈要求手术。 (8) 无精神障碍因素。

杨向东等[14]认为, “慢性顽固性便秘必须外科干预”。提出要正确认识便秘的概念, 正确认识便秘的危害, 重视便秘“引发并加重精神心理疾病”。指出“泻剂长期使用会不断加重便秘病情, 甚至成为导致便秘的一个重要原因”。肠道促动力剂效果有限, “易产生耐药性, 易引起心血管不良反应”。还指出生物反馈是新兴生物行为疗法, 缺乏远期疗效随访, “治疗作用十分有限”。

在对肠神经系统研究的基础上, 杨向东等于2002年提出“结肠瘫痪症”的概念。“结肠瘫痪症是指肠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 包括慢传型便秘、先天性巨结肠、Qgilve 综合征 (巨结肠症) 等所在的, 所有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结肠运输能力严重下降的重度慢性顽固性便秘”。强调慢性顽固性便秘一旦确诊, 经正规中医、西医保守治疗无效, 应尽快实施外科干预。同时强调, 中医辅助治疗必不可少。

最近, 杨向东等[15]又提出:便秘分度。主张根据便秘的程度不同进行分度论治, 以期规范医疗行为, 规避医疗纠纷, 保障医患权益。

杨新庆[16]总结便秘外科诊治争议与共识:认为“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一般认为, 慢性便秘是多因素身心性疾病。结肠传输障碍型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改变主要是结肠推进性运动减弱, 病理学发现结肠肌间神经丛存在明显变化, 但关于神经递质方面的研究零散, 没有形成共识。直肠肛门功能异常造成的出口梗阻型便秘的机制未能完全阐明。已知心理障碍、暂时的解剖学梗阻与便秘发生关系密切。近年来很多研究证实, “脑-肠轴神经-调节功能失调”受到重视。

“由于导致便秘的病因繁杂,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临床症状的个体差异很大且患者无明显的客观体征, 长期以来对便秘原因的诊断一直困扰着医生”, 杨新庆认为, “便秘的外科治疗是起步较晚的一个领域, 其治疗便秘的地位有待于长期实践结果确定”, “值得注意的是, 一些学者对便秘的外科治疗提出质疑, 特别是经外科治疗的患者有部分症状缓解不明显甚至无效, 个别患者术后症状反而加重, 亦使很多外科医生产生了困惑。”

张燕生[17]建议便秘治疗要重视科普宣传, 加强对正确生活方式的诱导;重视保守治疗的作用, 合理选择治疗便秘的药物;采用正确的检查方法, 准确地选择手术治疗的方式。

田振国[18]总结多年临床经验, 根据中医脏腑、经络、气血辨证理论, 揭示脏腑不和、三焦气乱、动力缺乏、气机不畅是形成便秘的基本原因。建立“调肝理脾、补肺强肾、通腑导滞”治疗原则, 提出“以补为通、以补治秘”。并在此立论的基础上研创养荣润肠舒合剂治疗功能性便秘, 用疗效证明了“以补治秘法”立论的科学性。

丁义江[19]提出“慢性便秘标准化研究策略”, 强调以“整合理念、整体治疗、多学科诊治、团队协作、信息化系统, 关键技术, 更符合临床实践, 符合中国文化背景”。以建立盆底中心、生物反馈治疗为特色。

杨关根等[20]介绍从盆底研究便秘, 提倡以患者为中心, 多学科结合, 有利于患者, 有利于提高医教研的效率, 优化临床治疗路径。“从盆底研究便秘, 不仅有利于多学科的协作, 有利于更全面深入的认识便秘, 有助于认识便秘的本质, 从多学科角度, 为便秘的合理治疗提供依据, 从而提高便秘的诊疗水平”。

王晓萍[21]讨论“心理因素, 精神障碍与功能便秘”。关于“脑-肠轴”的研究, 已知心理障碍可能通过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结肠的支配, 还可以通过大脑皮层而影响下丘脑和植物神经系统, 尤其是副交感神经而引起便秘。

功能性便秘研究现状专家共识, 认为开展便秘手术还要加强基础方面的研究。

治疗便秘, 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弄清便秘真正的发病原因。针对便秘病因研究国内从肛门直肠动力学、影像学、心理因素、精神障碍、中医药等方面开展较多, 但至今尚无突破。许多专家都认识到, 功能性便秘导致便秘的病因繁杂, 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 以往单一检查方法, 单一治疗方法不能提供全方位的诊断治疗信息。从盆底研究便秘, 多学科的协作, 关于“脑-肠轴”的研究, 说明功能性便秘研究已经发生从局部到系统的转变。

4 直肠瓣相关的研究

目前, 关于直肠瓣形态和功能研究的报道较少。张东铭[22]描述“直肠瓣是直肠壶腹内呈半月形的黏膜横皱襞, 又称Houston瓣”。“直肠瓣的功能尚未肯定, 可能是支持直肠内粪块, 并使粪便回旋下行以减慢其运行至肛门的时间”。

刘建新[4,5,6,7,8,9]采用直肠镜检查, 钡灌肠排粪造影联合检查的方法观察到, 将X线排粪造影与钡灌肠结合, 一次性就能全面了解结、直肠的解剖结构, 在动态观察的基础上对摄片流程进行了一些改革, 具体操作:第一张摄片:在灌入钡剂30 ml左右在直肠无张力状态下摄一张平卧直肠片, 可清晰地看到直肠瓣的个数、间距、宽度, 可了解大便能否形成轴流, 或是偏流, 直肠的狭窄程度, 这些X线影像与在造影前作的直肠镜检查结果完全一致。并可以对直肠狭窄定量。第二张摄片:继续灌注钡剂, 通过监视屏动态观察钡剂在肠道运行情况, 了解有无乙状结肠冗长、盘曲及通过困难如脾曲呈零角度、横结肠下垂的程度, 一直到将钡剂灌到升结肠, 摄立位全腹片。这样, 不仅了解了结、直肠的大体结构, 同时对横结肠下垂部位到脾曲的落差也一目了然。第三张摄片:是坐在排粪造影桶上摄静息态直肠侧位片。第四张摄片:是模拟排便的力排像。第五张摄片:是直肠黏膜像。第六张摄片:正位全腹片, 可了解排空情况。

刘建新在临床中观察到直肠瓣增宽、个数较多、间距过密甚至直肠环瓣, 造成直肠有效内径的狭窄, 认为“直肠有效内径的狭窄是形成直肠出口梗阻便秘的主要原因, 而有效内径的狭窄是由于直肠瓣膜先天发育的变异造成的, 这是直肠型便秘主要的初始原因”。“由于直肠内径的狭窄可形成较大的排出通道阻力及对侧方肠黏膜的磨擦力, 则可继发直肠黏膜脱垂、直肠前突、直肠囊袋形成、直肠折曲、直肠套迭、骶直分离, 甚至直肠全层脱垂”。

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的发生与结肠、直肠结构和功能状态相关, 这些观点逐渐为肛肠学界接受。刘建新根据中医挂线原理, 设计“直肠瓣挂线疗法”治疗直肠型便秘, 临床取得显著疗效。经四川省科技情报所项目查新报告 (A9900069) 鉴定为国际首创。国内有多家医院学习并在临床上采用了“直肠瓣挂线疗法”。李继红等[23]报道“直肠瓣膜挂线消痔灵注射治疗顽固性便秘”。杨纪红等[24]报道“直肠狭窄挂线扩张术治疗出口梗阻型便秘”。苏卫平[25,26,27,28]报道“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治疗直肠型便秘”、“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治疗复发性肛裂”、“直肠瓣悬挂结扎注射治疗急性嵌顿痔”。

众多的临床报道, 用疗效证明了功能性便秘患者便秘的发生与结肠、直肠结构和功能状态相关, 探讨直肠瓣变异是否是“直肠型便秘发生的初始原因”, 对揭示功能性便秘的病因有积极意义。

5 结语

功能性研究论文 篇9

1 初乳的化学组成及功能性组分

初乳是所有雌性哺乳动物分娩后7天,特别是3天内分泌的乳汁。新鲜初乳色泽黄而浓稠,甚至混有血红色,有苦味和乳腥味。初乳干物质含量比常乳高1.5~2倍,尤其是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常乳。初乳中维生素A效价特别高,而乳糖含量较之常乳低。其热稳定性差,加热至60 ℃即开始形成凝块[1]。几种动物初乳特点见表1。

注:人、马初乳样品为分娩后24小时内乳汁,牛、骆驼初乳样品为分娩后最初6次挤奶所获乳汁。

初乳中除了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外,还含有大量具有生理活性的功能性物质,包括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两大类,其中包括免疫球蛋白(Igs)、乳铁蛋白(Lactoferrin,LF)、乳过氧化物酶(Lactoperoxidase,LP)、溶菌酶(Lysozyme)、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 和IGF-Ⅱ)、转化生长因子(TGF-α、和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等及生物活性肽类。初乳是自然界免疫因子最为富集的食品资源之一,是一种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促进组织生长的健康功能性食品[3]。

2 牛初乳的保健功能

2.1 牛初乳的免疫功能

牛初乳天然富含多种免疫因子,但主要是含量很高且具有抗原结合特性的IgG、LF、LP、PRP及其降解产物,酪蛋白和其他乳清蛋白降解产物等也具有免疫功能。一些较难消化的乳清蛋白组分在肠道形成片段,吸附在肠黏膜上或者吸收进入人体内也会诱发机体免疫反应。

2.2 改善胃肠道、促进生长发育的功能

牛初乳含包括IgG在内的诸多免疫因子,对机体代谢、内分泌具有系统性影响。天然或免疫牛初乳进人胃肠道后,调节肠道菌群,强化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对生长发育起到促进作用[4]。

3 初乳功能性组分的分离提取

由于初乳中具有生理功能的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几乎都为蛋白性组分,存在于乳清中,故分离提取出乳蛋白组分非常关键,是乳功能性食品制造的前提。

3.1 超滤(Ultra filtration, UF)法

超滤是集蛋白质浓缩和分离为一身的纯化方法。此法简便快速、条件温和、无相变、处理量大、蛋白质变性及失活少,可用于分离精制及浓缩[5]。李长彪等通过对牛初乳免疫球蛋白IgG乳清液进行超滤浓缩试验,证明超滤浓缩中梯度洗脱法是进一步提高牛初乳中IgG分离纯度的有效手段[6]。贾建波等研究了从牛初乳中用中空纤维超滤膜分离纯化牛初乳IGF-Ⅰ与IGF-Ⅱ,发现在碱性条件下超滤有利于提高类胰岛素生长因子的回收量[7]。卢蓉蓉等采用超滤法可从初乳中初步分离出质量分数为26%,纯度为29.8%的乳铁蛋白粗品[8]。1989 年,日本学者岛崎敬一已经成功将超滤法应用于分离乳铁蛋白,超滤法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9]。

3.2 溶剂提取法

大部分蛋白质都可溶于水、稀盐、稀酸或碱溶液,少数与脂类结合的蛋白质则溶于乙醇、丙酮、丁醇等有机溶剂中,因此,可采用不同溶剂提取分离和纯化蛋白质及酶。Polson等用聚乙二醇(PEG)对IgA进行粗提[10]。也有人使用果菜胶粗提。Beetham等对硫酸铵粗提法、PEG粗提法、果菜胶提纯法进行了比较,γ-果菜胶纯化的IgA活性最低,但果菜胶和PEG法较硫酸铵法省时;硫酸铵法操作较复杂,但纯化的IgA活性高,如能进行改进应该是最为理想的粗提方法[11]。

3.3 凝胶过滤法

也称分子筛层析,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柱中最常用的填充材料是葡萄糖凝胶(Sephadex gel)和琼脂糖凝胶(Agarose gel)。最初纯化IgA 是牛初乳除脂肪和酪蛋白后,连续经过三次凝胶过滤,即葡聚糖G-200、DEAE-52和葡聚糖G-200,获得较纯的IgA[12]。目前,一般采用盐析后过层析柱方法。云振宇采用SephedexG-75凝胶过滤层析从牛初乳中分离IGF-Ⅰ。结果表明,层析过程IGF-Ⅰ的平均收率为58.84%,分离物中IGF-Ⅰ的浓度平均达到2.137 0 mg/g,较初乳提高约440倍[13]。

3.4 离子交换法

离子交换剂有阳离子交换剂(羧甲基纤维素,CM-纤维素)和阴离子交换剂(二乙氨基乙基纤维素)。傅维琦等选择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CM-SEPHAROSE FAST FLOW装柱,脱脂牛初乳在4 ℃下进行动态吸附上柱后进行阶跃洗脱,乳铁蛋白洗脱液经过超滤和冷冻干燥,得到冻干粉纯度可达98.98%,得率为29.0%[14]。卢蓉蓉采用超滤-离子交换色谱分步洗脱法,对牛初乳中的乳过氧化物酶进行了分离和纯化[15]。肖岚等对牛乳经离心脱脂、酶凝乳除酪蛋白后,通过强阳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纯化得到乳过氧化物酶,结果,每毫升牛乳能提取乳过氧化物酶0.027 mg,纯度为97%[16]。

3.5 色谱法

亲和层析法(Affinity chromatography)是分离蛋白质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常只需经过一步处理即可分离出纯度很高的待提纯的蛋白质。1990 年,T. William Hutehens 利用嗜硫色谱法同步制备初乳乳清中的IgA、IgG、IgM,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17]。徐榕榕等采用金属螯合色谱可较好地分离提取免疫球蛋白,纯度可达89%,同时还可分离得到含量为33%的乳铁蛋白[18]。

3.6 盐析法

蛋白质盐析常用的中性盐主要有硫酸铵、硫酸镁、硫酸钠、氯化钠、磷酸钠等。凌雪萍等通过盐析法和层析法从牛初乳中分离出乳铁蛋白,并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不同分离纯化方法所获得的乳铁蛋白的含量,获得纯度约为92%的乳铁蛋白[19]。曲练达等采用3次盐析法和1次凝胶层析法从牛初乳中分离纯化LF,并利用电泳和分光光度法法检测得纯度约为92%的乳铁蛋白[20]。

3.7 乳组分分离的其他技术

除以上所述外,还有以下一些对乳组分进行分离、分级的技术。

3.7.1 微滤(Microfiltration,MF)

MF在乳品工业中的应用包括:分离乳料液中的细菌,即所谓的“冷杀菌”工艺;分离常乳或初乳中的体细胞;酪蛋白分级或标准化;微滤脱脂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3.7.2 纳米过滤(Nanofiltration,NF)

目前在乳品工业上可采用NF代替反渗透处理乳品,如分离其中的多肽和氨基酸等[21]。

3.7.3 超临界流体萃取

该技术一般用于对乳脂组分进行分级、分离。郭亚东等建立了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测定牛奶中乳清素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可用于牛奶中乳清酸的快速测定[22]。

3.7.4 反胶团萃取

张伟等设计出滚筒式填料筛板萃取器,并用该萃取器反胶团法萃取蛋白质。萃取溶菌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萃取器萃取效果良好,分相迅速,可有效解决反胶团萃取法萃取蛋白质过程中分相困难的问题[23]。

3.7.5 酶解法

因为胃蛋白酶对IgG能起到酶解作用,而且对IgA 的活性没有影响,是一种非常简便易行的分离IgA的方法。

4 初乳制品生产现状

目前市场上的牛初乳制品都是在牛初乳粉的基础上研制的。市面上牛初乳产品可分为四类:纯牛初乳粉类、初乳奶粉类、牛初乳片剂类、液态产品类。

4.1 纯牛初乳粉类

纯牛初乳粉是将牛初乳经冷冻干燥或低温喷雾干燥成粉后直接包装的牛初乳产品。这类产品由于使用牛初乳粉原料直接包装,未针对特定人群的特点进行配方,IgG和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较低,适合添加食用。

4.2 初乳奶粉类

牛初乳奶粉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强化微量的牛初乳制成的配方奶粉。另一类是针对婴幼儿、儿童、孕产妇、中老年等不同人群的生理需要添加了10%以上的牛初乳粉,并强化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他营养素的配方奶粉。为保证其发挥应有的生理功能,冲调温度都在55 ℃以下,防止免疫球蛋白的活性受到破坏。

4.3 牛初乳片剂类

根据牛初乳粉含量的不同和强化营养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牛初乳片和牛初乳钙片两类。牛初乳片产品的牛初乳含量较高,其中免疫球蛋白IgG含量为1.5%~4%。牛初乳钙片产品是利用牛初乳能够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吸收,提高矿物质的生物利用率的特点而研制的。牛初乳钙片产品中的牛初乳含量一般较少,其免疫球蛋白IgG含量在1%~1.5%。

4.4 液态类产品

液态牛初乳功能食品中活性IgG数量也依赖于制造工艺的热处理强度。若采用普通工艺,大多数IgG经高强度热处理后均发生变性,例如UHT奶、长效奶等。所以液态牛初乳功能食品的种类较少,主要是牛初乳酸乳饮料和含牛初乳的巴氏杀菌牛奶两种,而且产品的保质期也相对较短,并需要在冷链的条件下储存和销售。

5 初乳功能性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前景

牛初乳潜在的消费市场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许多市场和销售商加入到牛初乳行业中,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牛初乳原料收购标准、产品标准和加工技术,在牛初乳的开发、生产、销售和消费中都暴露出许多问题,包括质量良莠不齐、产品价格偏高、产品宣传夸大、消费者对牛初乳的认识相对滞后、科技研发不力等[24]。

5.1 制订标准、加强监督、规范市场

牛初乳粉等产品问世不久,已发现假冒产品,而且产品价格偏高。因此制定进口牛初乳统一的产品标准、完善检测技术、加强标准安全监管体系是引导牛初乳产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

5.2 改进现有工艺 ,研究新工艺

牛初乳热稳定性差,可以采用膜分离、微胶囊、 冷冻干燥等高新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处理,防止酸碱变性,增加稳定性,保持牛初乳产品营养成分与功能性组分[25]。

5.3 针对不同人群,采用不同的产品开发策略

针对儿童、孕妇、运动员等特殊人群的不同生理需求,开发出安全且满足营养要求的产品。利用牛初乳的抗衰老功能还可开发保健食品,美容食品等。

总之,牛初乳是一种营养全面的纯天然食品,具有多种保健功能。目前国内市场上成熟的初乳制品还不多,为了更好地利用牛初乳这一宝贵的资源,满足市场需求,研究开发初乳功能性食品必将成为热点,前景广阔。

6 展 望

我国目前约有成乳牛687.3万头,1头乳牛分娩4天内的泌乳量平均为39~52 kg,牛犊出生后初乳实际喂养量在6.8~11.7 kg,这意味着每年存在约27万t潜在的初乳资源[26]。我们应该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分离纯化技术等分离初乳的功能成分,研究牛初乳中功能成分的最佳加工方法,生产如调配牛初乳粉、牛初乳片、初乳口服液、初乳布丁和软糖等种类丰富的功能性食品。随着我国奶牛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对牛初乳研究的深入和现代科技的进步,初乳作为纯天然的功能性食品将具有更加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和可观的社会经济效益,我国初乳功能性食品的开发正进入方兴未艾的阶段。

摘要:初乳中含有许多免疫因子和生长因子,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文章就初乳的保健功能,功能性组分及其分离提取,初乳制品生产现状,初乳功能性食品开发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开发初乳功能性食品的发展方向。

功能性研究论文 篇10

关键词:初中数学;微课程;课堂教学;功能性研究

借助多媒体建立的微课程,已经逐渐地深入广大老师和学生的内心,生动具体地帮助学生分析、理解和推导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逐渐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潜力和优势。微课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生动活泼地创建了各种情景,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开拓了视野和思维,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良好的功能值得我们不断挖掘和探索,以打造出具有时代气息的高效课堂。

一、什么是微课程

微课程主要是以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内容中的某个知识点,特别是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深度的分析、精彩的讲解,从而录制出教与学的全过程。

微课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教学中的一些重点难点内容,可以使用微课程的形式来展示,针对一两个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解、探究,根据学生的生成,在学生能够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稳步推进。在重复、暂停的过程中,让学生细致的观摩、反复的思考,一步步来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深层探究其中的原理,使学生能够准确地找到自己的思维误区,揭开自己在思考、猜想和推理过程中的症结,从而很好地对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帮助学生构建和谐严谨的知识体系。

微课程,课“微”位不“卑”。一两个知识点的深刻讲解,就可以使学生积少成多,从细微处入手,通过坚持不懈的微知识、微学习和微积累,造就学生的大领悟、大智慧。

二、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

1.动画帮助,唤醒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情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将学生带进学习的状态,为课堂的展开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微课程就可以帮助课堂建立趣味性强的课堂情境,利用活泼生动的动画,来吸引学生并顺利地导入对新知的思考、分析和探究。例如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进行导入,在画面上出现许多的三角形,利用两个三角形的不同变换、旋转,逐渐地重合为一个三角形,而第三个三角形无论怎么变换都不能和这两个三角形重合。从简短的小视频中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三个三角形不能重合?旋转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感到好奇而又新鲜,当观察到三角形不能重合的整个过程时,心中自动就会产生“为什么”的问题,从而积极主动地来思考。学生会认真地将这三个三角形进行分析,在不断地重叠和变换中,深刻地理解了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进而对全等三角形的条件进行猜想、分析和探究,顺利地展开了对新知的学习和思考。通过这样的微课程引入,迎合了学生对动画的喜爱,使得学生很快地进入了理性的思考阶段,积极地思考动画表象内层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2.重复帮助,巩固了学生的知识理解

学生的差异性不同,其接受能力也不同,需要不断反复地巩固以帮助理解。微课程中的视频具有可以重复的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回放、重复,对于学生没有完全听懂或者不会书写的环节,可以不受时间限制地进行反复播放,直到弄懂为止。例如在学习“几何”的时候,对于一些试题中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学生一时很难把握,找不到图形与知识之间的切入点。教师就可以利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不同的线条,通过重复闪烁的形式来提醒学生对辅助线等特殊线条的注意,使其能够从图形中找到所隐含的条件,重复的播放、反复的刺激学生的感官,对图形形成一定的敏感度,从而顺利地找到两个角之间是互补角还是对顶角,顺利地挖掘出题中给的隐含条件,有利于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另外,学生的记忆有一定的暂时性,须要不断的回放来巩固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可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观看、分析和思考,以帮助学生在深刻理解的同时,学会解题方法和技巧,领悟更深层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3.暂停帮助,实现学生的思维创新

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很难做到对某一个题思维连贯、一气呵成。在学生遇到思维障碍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微课程中的暂停来帮助,引导学生重点的对自己的思维障碍进行突破,积极地组织学生对“定格”的画面进行讨论分析,在集体的攻克下实现自我的突破和思维的创新。例如在学习“函数图像”的时候,学生对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学生在这两个基本函数的交点上却不是很熟悉和灵活,教师就可以将这两个函数图像的交点做成动点来进行讨论,当画面暂定到某一个位置,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学生来探究“两个函数围成的三角形面积最大值”“形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这样的问题,学生就会沉下心来,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性质进行考虑,结合一元二次方程组的求解方程,来对问题进行深刻细致的分析。随着动点不断的延伸、暂停,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课堂空表”,有时间进行思考,深入地对两个函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攻克了自己思维上的障碍,顺利地实现了思维上的创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4.过程帮助,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初中数学中的概念众多,须要学生进行理解性地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就可以利用微课程来演示概念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使学生在温习旧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发现,延伸出新的知识并进行探索,找到知识之间的关联点,从而构建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例如在学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时,教师就可以通过微课程对矩形、菱形、正方形进行回顾,让学生对其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重新认识一遍,从而顺利地引入对平行四边形的学习,在图形的比较和旋转中体会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识别方法,观看平行四边形概念的形成过程,从而深层地找出这几个图形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根本上理解它们的概念,而不至于相互混淆。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不同图形之间的关联点,不断对原有的知识体系进行修复和完善,逐渐地形成了更为科学全面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过程帮助,适时地对以往的知识进行回顾复习,增强了学生对新知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应用的几点设想

1.新旧结合,共同引导

微课程的趣味性应该和传统教学相结合。微课程主要体现在声音和动画的播放,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聆听和学习,对学生缺乏一定的约束性;而传统的教学使得学生被动接受,留给学生的时间太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两者的有效结合,有效地克服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微课程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听课兴趣;传统的教学注重了学生的生成,使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成重点难点,适时地进行重复、暂停,成为了课堂的引导者,使得微课程和传统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2.以生为本,贴近生活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微课程的制作不仅仅是一段课程的录制,更是对学生学习意识的唤醒,学生热情的鼓舞和勇于探索的激励。在微课程的制作中,更应该充分地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真正地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的讨论和探索中,做到深度理解、灵活运用、融会贯通,最终实现对知识的长久记忆和应用。

总之,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形象直接的数学动画、模型和讲解,顺利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突破和创新。只要广大的教师不断创新、勇于探索出好的微课程,使之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更适合学生的发展,就能为高效课堂的建立发挥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卓,祝智庭.微课程的设计分析与模型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2.12.

[2]黄建军,郭绍青.论微课程的设计与开发[J].现代教育技术,2013.05.

[3]李玉平.微课程——走向简单的学习[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3.08.

酶法合成功能性油脂新工艺研究 篇11

目前, 国内外学者在功能性油脂合成的条件、酶的选择等方面有很多的进展, 关于酶催化酰基转移的过程也得到认识[7,8]。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进一步分析了酯交换的反应机理以及酶催化酯交换反应规模化生产的可行性后, 尝试用辛酸甲酯替换辛酸进行酯交换反应[9]。脂肪酸甲酯比游离脂肪酸极性要弱, 对酶活性影响更小;其次, 用脂肪酸甲酯与油脂进行酯交换反应, 产物中除了可以得到结构脂质, 还可以获得长链脂肪酸甲酯, 这恰好是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试验中, 研究人员设计了以辛酸甲酯为反应物的酯交换反应条件, 测定不同条件下酯交换反应程度以及酯交换后产物中生物柴油的含量。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固定化1、3位置特异性脂肪酶Lipozyme RM IM (Novozyme公司) , 脂肪酸标样 (Sigma公司) , 辛酸甲酯 (Aldrich公司) , 其他试剂为国产分析纯或色谱纯。

1.2 试验方法

1.2.1 辛酸甲酯与大豆油的酯交换反应[10]。

将1 mmo L大豆油、适量辛酸甲酯和去离子水加入装有3 m L正己烷的50 m L具塞锥形瓶中, 在试验条件下预热30 min, 加入一定量固定化脂肪酶, 在200 r/min、一定温度下密封振荡反应。反应一段时间后, 停止反应, 离心除去固定化酶, 产品放入4℃冰箱保存以备分析。

1.2.2 酯交换反应条件的设计。

试验设5个因素, 即加酶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底物摩尔比、反应溶剂, 每个因素设4个水平, 研究辛酸甲酯与大豆油在不同反应条件下的酯交换反应程度, 试验因素与水平如表1所示。

1.2.3 产品的分析。

(1) 产物中结构脂质的分离[11]。取已除去固定化酶的酯交换产物5 g于250 m L烧杯中, 加入95%乙醇50 m L并混合均匀, 在室温下搅拌10 min。然后以2℃/min的速度降温至0℃, 保温2 h, 离心分离, 真空抽滤除去液体部分, 结晶物再与95%乙醇混合, 重复操作3次, 然后溶解于一定量正己烷中。 (2) 结构脂质的气相色谱分析[12,13]。反应之前检测1次产物中辛酸甲酯的含量, 反应之后再检测1次辛酸甲酯的含量, 两者的差值作为辛酸插入率 (反应后减少的辛酸甲酯摩尔质量占反应后所有脂肪酸甲酯摩尔质量之和的百分比) 来衡量酯交换程度。气相色谱检测条件:INNOWAX毛细管柱, 30 m×0.25 mm×0.25μm;载气N2, 柱前压0.1 MPa;二阶程序升温, 温度110℃保持1 min, 然后以10℃/min升到180℃, 再以5℃/min升到230℃, 保持5 min;FID检测器, 气化室温度230℃, 检测器温度280℃。 (3) 产物中生物柴油的分析。随机选取一次试验的反应混合物, 离心除去其中的固定化脂肪酶, 取500μL产物, 加入500μL内标物, 气相色谱检测 (参照1.2.3中 (2) 方法) 。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条件下辛酸插入率的比较与分析

产物分离后通过GC检测每次试验的辛酸插入率以及反应物中亚油酸含量, 不同的组合条件下辛酸插入率发生较大的变化。由表2可知, 当对应的反应条件为加酶量16%, 反应温度42℃, 底物摩尔比8∶1, 叔丁醇作为溶剂, 反应16 h时, 辛酸插入率达到最高。进一步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方差分析可知, 随着加酶量的增加, 反应温度的升高, 反应时间的延长, 辛酸插入率也会随之增加。

2.2 反应后产物中生物柴油的含量

随机选取反应混合液, 用气相色谱检测其中生物柴油的成分。由表3可知, 除了未完全反应的辛酸甲酯外, 其余均为生物柴油的主要组分。因此, 通过脂肪酶催化油脂与辛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 可以同时获得结构脂质和生物柴油, 这正好与试验的初衷相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利用特异性脂肪酶来催化大豆油与辛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 从5因素4水平上分别测定了辛酸插入率, 结果表明, 随着反应温度升高、时间延长、酶量增加、底物摩尔比增加, 其酯交换程度增高, 不同的反应溶剂对其酯交换反应有影响, 试验中检测到的辛酸插入率最高达59.45 mo L%。

此外, 分析酯交换反应后混合物的组成, 从中检测到了大量的亚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榈酸甲酯。同时, 还检测到了少量的亚麻酸甲酯和硬脂酸甲酯以及未完全反应的辛酸甲酯。除辛酸甲酯外, 其余组分均为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 总含量达到89.22 mo L%。该研究结果为今后的生产实践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摘要: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脂肪酶催化大豆油与辛酸甲酯的酯交换反应, 分析了酯交换反应后反应物的成分。结果表明:在加酶量16%, 反应温度42℃, 底物摩尔比8∶1, 叔丁醇作为溶剂反应16 h的条件下, 脂肪酶Lipozyme RM IM催化酯交换反应程度最高, 此时辛酸插入率最高达到59.45 moL%。同时, 产物中还检测到了棕榈酸甲酯 (14.58 moL%) 、油酸甲酯 (21.36 moL%) 、亚油酸甲酯 (45.44 moL%) , 以及少量的硬脂酸甲酯 (5.28 moL%) 和亚麻酸甲酯 (2.56 moL%) , 这些长链脂肪酸甲酯都是生物柴油的主要成分。高附加值的生物柴油有效降低了酶法合成功能脂质的成本, 增强了该工艺规模化操作的可行性。

上一篇:根据地时期下一篇:基于对象的网络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