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辨析

2024-06-24

阅读辨析(精选5篇)

阅读辨析 篇1

【技法指导】

记叙文在组织材料时, 无论运用哪一种记叙方式, 都必须将材料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因此优秀的记叙文都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或者以时间的转移、空间的变换、思想感情的发展为记叙线索, 或以具体的问题、物品贯穿全文。阅读时抓住了统领全篇的线索, 就能对文章的结构条理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因此, 把握记叙的线索也是记叙文阅读的一个重要方面。

线索就其性质来讲就是联结材料的或明或暗的纽带, 其作用就是使材料统一, 结构严谨, 便于文章内容的表达。因此, 线索也就是作者写作思路在文章中的体现。阅读记叙文, 必须揣测作者的思路, 准确地把握文章的线索。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 大致分六类, 简称为:物线、事线、人线、情线、时线、地线。线索在语言上往往是有标志的。有的题目本身就是线索, 有的是采用某个词语从头到尾反复出现的办法来显示, 有的是通过议论、抒情等方式来显示。

要想准确地把握记叙的线索, 首先要吃透原文, 弄清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事件的来龙去脉。在此基础上, 分析各个材料之间的联系, 揣测这些材料是凭借什么联系在一起的。弄清了材料的有机联系, 也就是找到了文章的线索。

布鞋

厉彦林

(1) 世上鞋的品种、样式、颜色应有尽有, 令人眼花缭乱, 但让我久久难以忘怀的, 还是童年、青年时代的布鞋。

(2)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 故乡的大人、孩子穿的都是布鞋。衣服旧得实在没法穿了, 就把补丁一层层拆开, 把有用的地方剪成一块块的碎布料。家家都有针线笸箩, 里边装满了剪裁缝补衣裳剩下的布片或布条, 我们这里叫“铺衬”。那铺衬五颜六色, 薄厚不一, 颜色不一, 新旧不一。铺衬积攒多了, 就选个太阳毒的日子, 把面板或木锅盖或木饭桌支在院子里, 用铁锅调出热气蒸腾的糨糊, 把新一些的布料和旧一些的布料错开, 将厚一些的和薄一些的摊均匀, 将碎布条一块块、一层层粘起来, 在太阳底下晒上几个小时, 就成了硬邦邦的袼褙。如果赶上阴雨天, 就拿到热炕上或火炉上或热锅里烘烤, 那袼褙成色也不差。做鞋前, 先找村里的巧媳妇, 按脚大小, 照着棉鞋或单鞋样式, 先在纸上剪出鞋样子, 然后把这纸鞋样缝在袼褙上, 刷刷几下就剪出鞋底、鞋帮, 然后就可以做鞋了。

(3) 那时乡下孩子很少有鞋穿, 谁能穿上娘做的新布鞋, 准会挺胸阔步, 炫耀一番。我娘一生勤劳, 做一手好针线活。春天, 为我做一双或圆口或方口的布鞋;冬天, 为我缝一双黑粗布甚至黑条绒的厚棉鞋。看娘做鞋, 是我童年记忆里最为鲜亮的风景。纳鞋底是既细致又累人的活儿。娘总要用一块布包着鞋底纳, 想方设法不把鞋两侧的白布弄脏。夜深人静时, 娘坐着小方凳, 弯腰弓背, 一手攥住鞋底, 一手用力拽针线, 指掌间力气用得大、用得均匀, 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 耐穿。那动作, 轻松自如, 透出一种娴熟、优雅之美。那针线密密匝匝, 稀疏得当, 松紧适中, 大小一致, 煞是好看。纳鞋底的时间长了, 手指会酸痛, 眼睛会发花。有时娘手指麻木了, 一不小心就会扎着手指。看到娘滴血的手指, 我很心疼, 便安慰娘道:“等我长大了, 挣钱买鞋穿, 你就不用吃这苦了。”娘微笑着说:“等你长大了, 有媳妇做鞋了, 我就省心了。”望着鞋上密密匝匝的小针脚和娘那疲倦的眼睛, 我激动不已。多少次我听着油灯芯热爆的噼里啪啦声, 那熟悉的麻线抽动的嗤嗤声, 渐渐进入温柔缥缈的梦乡。

(4) 娘做的布鞋伴我度过了艰苦的学习生涯。娘经常笑着说:“孩子咱可要听话、争气, 咱不和人家比吃比穿, 咱得跟人家比学习。识字多了, 才有出息, 才不愁没鞋穿。”后来, 我准备进县城读书了。多少个夜晚, 灯光摇曳, 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 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 将鞋面贴在脸上, 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 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我们这些年龄不大就离家的孩子, 记忆中娘的一喜一怒、一举一动都成了美好的回忆。

(5) 如今城市人穿布鞋已逐渐成为时尚。穿惯皮鞋的都市人, 开始与布鞋有了缘分。无论身在何处, 有一双布鞋, 一双包含亲人惦记和祝福的布鞋, 就学会了感恩, 尽管踩着纵横交错的路, 有黑暗、有泥泞、有坎坷、有暴雨, 可人生的路不会错、不会斜, 心中总是洒满春风、阳光、幸福和欢乐。

(摘自《人民日报》2009年4月25日, 有改动) 【阅读训练】

1.文章以___________为线索, 通过对_________的回忆, 表达了对__________之情。

2.请从第 (3) 段中找出具体表现“我娘做一手好针线活”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品味文中第 (4) 段加线句子, 说说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

多少个夜晚, 灯光摇曳, 娘把纳鞋底的绳扯得很紧, 牢牢地、细细地把所有关爱都纳进了鞋底。

4.联系上下文, 说说你对下面句中加点字“贴”的理解。

入校时我拿出自己的布鞋, 将鞋面贴4在脸上, 那软软的绒毛仿佛儿时娘的抚摸, 似乎又看到了娘那期待的目光。

5.如果删去最后一段, 文章就会逊色不少, 请谈谈本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选自2009年湖北襄樊中考语文试卷)

【解题要点】

一双布鞋反映了时代的变迁, 也寄托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之情。这篇叙事散文, 以布鞋为线索, 通过对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的回忆, 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感激之情。文后试题涉及线索辨析、内容概括、情感体验、词句理解等知识和能力的考查。

第1题, 此题以填空的形式考查了学生对本文的线索辨析、内容概括、情感体验等方面的能力。参考答案:布鞋;母亲为我做布鞋往事 (或“布鞋”“母亲为我做的布鞋”) ;对母亲的怀念、感激。

第2题, 考查的是信息提取能力。答题时首先要读懂题干明确试题的要求, 其次要根据题干要求到第 (3) 段中寻找相关语句。参考答案:纳出的鞋底平整结实, 耐穿。那针线密密匝匝, 稀疏得当, 松紧适中, 大小一致, 煞是好看。

第3题, 此题考查的是对关键语句的理解, 理解语句要结合具体的语境, 还要注意题干中的要写出这句话所表现的母亲的特点的要求。参考答案:勤劳 (舍得吃苦) 、细心、认真、关爱 (疼爱、爱护) 孩子。

第4题, 此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含义及表达效果的理解分析。对“贴”的理解, 不能仅从字面理解其含义, 要结合具体的语境及作者的情感进行思考分析。参考答案:这一动词生动形象 (传神) 地表现了我对母亲关爱的感激之情, 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布鞋。或“深感母亲做鞋的艰辛, 深感布鞋的珍贵”。或“表现对母亲的惦记 (惦念、怀念、想念、依恋) 之情”。

第5题, 此题考查的是对语段表达效果的分析。解答此题要先研读最后一段内容, 根据这一段以议论、抒情为主的表现手法特点, 以及这篇文章结尾一段的结构特点, 从文章主题的角度分析此段的作用。参考答案:文章最后一段点明主旨, 抒发了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并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走好人生之路的决心, 使文章主旨进一步升华。如果删去此段, 则收不到上述效果。

阅读辨析 篇2

常见高考近义成语辨析120例

三个一组:

1.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残暴得灭绝人性。

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形容惨到极点。灭绝人性: :完全丧失人所具有的理性。形容极端残忍,象野兽一样。2.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亦作‚趁火抢劫‛。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顺手牵羊: 顺手把人家的羊牵走。比喻趁势将敌手捉住或乘机利用别人。现比喻乘机拿走别人的东西

3.心满意足:心愿满足。亦作‚心满愿足‛。称心如意:完全合乎心意。亦作‚趁心如意‛。正中下怀: 正合自己的心意。形容符合心意。

4.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引出。承接前人的,开创今后的。多用于事业、学问方面。亦作‚承先启后‛。

承上启下: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

继往开来:继:继承;开:开辟。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5 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外刚内柔: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6.胡思乱想:不切实际地瞎想。亦作‚胡思乱量‛。

痴心妄想:入迷的心思,荒唐的想法。形容一味幻想不切实际的事情。游思妄想:犹言胡思乱想。指没有根据,不切实际的瞎想。7 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卷土,人马奔跑时扬起尘土。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8.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褒义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积久考虑。早已千方百计地谋算。多含贬义。挖空心思:比喻想尽一切办法。

9.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老谋深算: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10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

雷厉风行:厉,猛烈。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政事法令的执行严厉迅速。也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大张声势:大造声势,扩大影响。

闻风而动:风:风声,消息。一听到风声,就立刻起来响应。11.当仁不让:当仁,指面临仁义之事。《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理所当然:当然:应当如此。按道理应当这样。

12.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形容神态庄重严肃。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多含讥讽之意。

一本正经:形容庄重规矩,非常认真(有时带有讽刺的意味)。正颜厉色:颜:面容。形容板着脸,神情非常严厉。13.一视同仁:同样看待,不分厚薄。多用于指人。

等量齐观:等,同等。齐,一样。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指物。

相提并论: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14.牢不可破:牢固得不可摧毁,不可动摇。形容异常坚固。

颠扑不破:颠,跌。扑,敲。无论怎样倾跌敲打都不会破损。比喻理论正确,无法驳倒推翻。

坚不可摧:坚:坚固;摧:摧毁。非常坚固,摧毁不了。本末倒臵:本,树根。末,树梢。臵,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臵。

轻重倒臵:把重要的和不重要的两者的地位摆颠倒了。16.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亦作‚了若指掌‛。

明察秋毫:明察:看清;秋毫: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细毛。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17.标新立异:原谓特创新意,立论与众不同。后多指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臶:单独树起一面旗臶。比喻自成一家。

另起炉灶:另外重支炉灶。比喻放弃原来的,另外从头做起。18.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

耳熟能详: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19.翻天覆地:①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②形容闹得很凶。亦作‚覆地翻天‛。

天翻地覆:覆,翻,翻过来。比喻急剧的变化。

沧海桑田沧海桑田

20.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玩弄手段和权术。

朝三暮四:多用以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

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早晨在此地,晚上到彼地。21.烟消云散:比喻事物消失净尽。亦作‚云消雾散‛。

风流云散:风吹云散,踪迹全消。比喻原常相聚的人飘零离散。亦作‚风流雨散‛。

销声匿迹:销:通‚消‛,消失;匿:隐藏;迹:踪迹。指隐藏起来,不公开露面。

22.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比喻平静无事。亦作‚风静浪平‛。

一帆风顺:船挂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平安无事:平平安安,没出什么事故。2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形容得意、愉快的心情。也比喻粗略地观察一下事物。

浅尝辄止:辄:就。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不深入钻研。25..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

为所欲为:为:做。本指做自己想做的事。后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26.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

囫囵吞枣:把枣儿整个儿吞下去。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不求甚解: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

入。

27.醉生梦死:比喻象醉酒和做梦一样,糊涂地过日子。

金迷纸醉:形容剥削阶级奢侈豪华的生活。花天酒地:形容吃喝嫖赌,荒淫腐化的生活。28.欢欣鼓舞:形容非常高兴振奋。

喜气洋洋:洋洋:得意的样子。充满了欢喜的神色或气氛。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29.绘声绘色:描写、叙述生动逼真。

活龙活现:形容神情生动逼真,好像就在眼前一样 有声有色:表现、描绘得非常生动。

30.魂不附体:灵魂脱离了肉体。形容惊恐之极。

六神无主: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 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失魂落魄:形容心神不宁或惊慌失措。

31.饥寒交迫:饥饿与寒冷交相逼迫。形容无衣无食,生活困苦不堪。

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 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啼饥号寒:因为缺乏衣食而啼哭。形容生活极端困苦。

32.奄奄一息:奄奄,呼吸微弱的样子,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形容气息微弱的垂死之状。

命在旦夕:旦夕:早晚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生命垂危,很快会死去。岌岌可危:岌岌,危险貌。形容极其危险。

33.历历在目:历历,清楚分明。清楚地展现在眼前。

一清二楚:十分清楚、明白。

记忆犹新:过去的事,至今还记得清楚,就象新近发生的一样。34.家常便饭:①家庭日常的饭食。②比喻经常发生习以为常的事情。

司空见惯: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习以为常:谓经常如此,就成为常规了。

35.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多用于概述经历。

舍生忘死:不把个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赴汤蹈火:汤,开水。蹈,踩。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多用于表达决心。36.想方设法:积极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

费尽心机:心机:计谋。挖空心思,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

37.功亏一篑:功,事功,泛指所做的事。亏,缺少。篑,土筐。愿意是堆九仞高的大山,由于只差一筐土而不能完成。后用来比喻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

功败垂成:垂:接近,快要。事情在将要成功的时候遭到了失败。

前功尽弃:过去的功劳全部废弃。

38.钩心斗角:心,宫室的中心。角,檐角。原谓宫室建筑的内外结构精巧工致,后用以比喻各用心机,明争暗斗。亦作‚勾心斗角‛

明争暗斗: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形容各用心思,互相排挤。尔虞我诈:你诈骗我,我诈骗你。

39.苟且偷安:只图眼前安逸,得过且过。

得过且过: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勉强地生存下去。

40.坚如磐石:象大石头一样坚固,常比喻意志不可动摇。

固若金汤:金,‚金城‛的简称,指坚固的城墙。汤,‚汤池‛的简称,指

防守严密的护城河。形容工事非常坚固。

坚不可摧:非常坚固,摧毁不了。可指工事,也可指决心意志。41.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无能为力:不能施展力量。指使不上劲或没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情、解决某

个问题。

手足无措: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才好。常用于形容举止

慌乱。

42.海市蜃楼:①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形成的一种自然现象。②比

虚幻的事物。

虚无缥缈:形容若有若无,空虚渺茫。

空中楼阁:指海市蜃楼,多用来比喻虚幻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43.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委曲求全: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

步。

忍辱含垢:忍受耻辱。

44.和颜悦色:形容态度和蔼可亲。强调脸色表情和顺。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

了解。

和蔼可亲:谓态度谦温和气,容易接近。

45.齐心协力:犹言‚同心合力‛。众人一心,共同努力。强调合力。

同心同德:心:思想;德:信念。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和衷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侧重齐心。46.赫赫有名:赫赫,非常显著的样子,声名显赫。

举世闻名:全世界都知道。形容非常著名。

鼎鼎大名:鼎鼎,盛大,显赫。形容名气很大。亦作‚大名鼎鼎‛。47.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辆连接不断。

川流不息:川,河流。像河水那样流个不停。多用于比喻来往的人、车马或

船只很多。

纷至沓来:纷,众多。沓,重复,形容接连不断地到来。48.眉开眼笑:形容极其高兴的样子。

笑逐颜开:逐:驱使;颜:脸面。笑得使面容舒展开来。形容满脸笑容,十

分高兴的样子。

眉飞色舞:色,脸色。形容极其高兴得意的神态。49.臵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

臵若罔闻:臵:放,摆;若:好象。放在一边,好象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

理睬。

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不足挂齿:不足:不值得;挂齿:说起,提到,挂在口上。表示不值得一

两个一组:

51.明哲保身:明哲,明智,通达事理。原指明达事理洞见时势的人,善于择安避危,保全自身。后亦指为了个人得失丧失原则的庸俗处世态度。贬义。

洁身自好:洁,洁身,干净,保持自身清白,不同流合污。也指顾惜尊重自己,不与他人纠缠在一起。褒义。

52.目不斜视:不该看的事物不看,形容品行端正,遵守礼制。

目不转睛:凝神注视,眼珠一转不转。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53.目空一切: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

旁若无人:形容态度从容、自然。亦形容高傲,目中无人。

54.背道而驰:道,道路。驰,车马疾行。比喻彼此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南辕北辙:本要向南行走,却驾车往北。比喻行动与目的相反。

55.念念有词:僧道方士等行法术时,口中默念经咒,以通神灵。后指迷信的人小声说祈祷的话。也指人不停地自言自语。

振振有词:振振,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充分,说个没完。56.大发雷霆:比喻大发脾气,高声训斥。

怒不可遏:愤怒之极,不可抑制。

57.排山倒海:排,推开。倒,翻倒。形容来势凶猛。

翻江倒海:形容水势浩大,多用来比喻力量或声势非常壮大。

58.蚍蜉撼树:蚍蜉,一种大蚂蚁。撼,摇动。比喻不自量力。又作‚蚍蜉撼大树‛。

螳臂当车:当(dāng),阻挡。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

59.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多用作形容词,与‚精神‛搭配。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毫不松懈。

60.见机行事:机,时机,机会。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见风使舵:看风向改变帆篷方向。比喻相机行事,随机应变。多含贬义。61.窃窃私语:私下小声说话。也作‚切切私语‛。

交头接耳:紧挨着头,凑在耳边低声说话。62.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特别响亮,也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63.开诚布公:诚意待人,坦白无私。形容词性短语。

推心臵腹:比喻真心待人。形容词性短语。推诚相见:用真心相待。动词性短语。

64.夸夸其谈:说话或写文章浮夸,不切实际。贬义。

侃侃而谈:形容说话正直,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65.刻不容缓:缓,缓慢,拖延。一刻也不能耽搁。形容形势紧迫。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容等待。

66.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有分量,情谊深长。

苦口婆心:形容怀着好心再三恳切劝告。

67.脍炙人口:美味人人都爱吃。比喻好的诗文或事物,人们都称赞。

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

68.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即可数清。形容数目很少。侧重指珍贵。

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则中指不多。

69.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言论。

流言蜚语:毫无根据的话语。多指背后议论诽谤或挑拨离间的话。又作‚流言飞语‛。

70.乱七八糟:形容极端混乱,毫无条理和次序。

污(乌)七八糟:十分杂乱,又脏又乱。

71.燃眉之急:像火烧眉毛那样的紧急。比喻非常紧迫的情况。名词性短语。

迫在眉睫:睫,眼毛。比喻事情已经到了十分紧急的关头。形容词性短语。72.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

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73.进退维谷:谷,比喻困境。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比喻进退两难。书面用语。

进退两难:进也不好,退也不好。形容处境困难。口头用语。进退无门:前进后退均无路,形容处境困难,无处容身。

74.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动词性短语。亦作‚杞人之忧‛,名词性短语。

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75.气吞山河:气势能吞没高山大河。形容气魄很大。

气势磅礴: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气势极其雄伟。76.威风凛凛:形容威严可畏,气势逼人。

气势汹汹:汹汹,声势很盛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77.想方设法:积极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

千方百计:想尽一切办法。

78.前车可鉴:比喻前人失败的教训可作鉴戒。动词性短语。

前车之鉴:比喻当作鉴戒的前人的失败教训。名词性短语。79.敲诈勒索:依仗势力或用威胁、欺骗手段,索取财物。

巧取豪夺:指用巧妙的手段骗取或凭武力强夺他人的财物。80.聚精会神:会,集中。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

全神贯注:贯注,集中在一起。形容全副精神高度集中。81.一心一意:心思意念专一。一般作谓语。

全心全意:用全部精力。一般作状语。82.煞费苦心:形容费尽心思。

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机,想尽办法。多含贬义。

83.本末倒臵:本,树根。末,树梢。臵,放。比喻颠倒了事物的主次轻重。

舍本逐末:舍去事物根本的主要的部分,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形容轻重倒臵。

84.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

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85.神采奕奕:精神旺盛,容貌焕发。

神采飞扬:脸上的神态焕发有神。

86.生气勃勃:勃勃,精神旺盛的样子。生命力强,富有朝气。多用于指人。

生机勃勃: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多用于指事物。87.龙腾虎跃:形容威武雄壮,非常活跃。

生龙活虎:像很有生气的蛟龙和富有活力的猛虎。比喻活泼矫健,生气勃勃。

88.盛气凌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89.手无寸铁:形容手里没有任何武器。

赤手空拳: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90.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手足无措:手足无处安放,形容没有办法,不知如何才好。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91.视若无睹:虽然看了却像没有看见一样。形容对眼前事物漠不关心。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92.臵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束之高阁:比喻扔在一边,不去用它或管它。93.因势利导:顺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加以引导。

顺水推舟:喻顺应情势说话办事。

94.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95.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立场和主见,只是随着潮流走。

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

96.悠然自得:形容心情悠闲自足,神态从容的样子。

泰然自若:形容镇定,毫不在意的样子。97. 忐忑不安:心虚不定的意思。

七上八下:比喻心情不安。

98.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做事有条有理。

天花乱坠:比喻说话有声有色,非常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的)。99 .天经地义:经,常规,原则。义,正理。指非常正确,不容臵疑的道理。

理所当然: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100.截然不同:形容事物之间毫无共同之处。

天渊之别:比喻差别极大。

101.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进行反抗或不得不做某种事。

铤而走险:指因无路可走而采取冒险行为。102.鸦雀无声:形容寂静无声。

万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十分宁静。

103.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同样的事物。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

104.外强中干:外表上好像很强大,实际上很空虚。

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

105.万无一失:绝对不会出差错。形容极有把握。

十拿九稳:比喻很有把握。106.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自暴自弃:自己糟蹋自己,自己瞧不起自己,形容一种自卑、甘居落后的心理。

107.微乎其微:形容非常少或非常小。

微不足道:非常渺小,不值得一提。

108.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贬义。

随心所欲:一切都有着自己的心意,想怎么做就怎么做。109.有备无患: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就不会产生祸患。

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缮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

110.瓮中捉鳖:比喻要捕捉的对象无处逃遁,下手即可捉到,很有把握。动词性短语。

瓮中之鳖:比喻逃脱不了的人或动物。名词性短语。

111.无所不为:没有达不到的地方,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贬义。

无微不至:形容待人非常细心周到。褒义。112.无穷无尽:没有止境。

无边无际:谓开阔得望不到边缘。

五颜六色:多种颜色,引申指各色各样。

五彩缤纷:形容颜色繁多复杂,非常好看。114.五光十色:形容色泽鲜艳,品种繁多。

五花八门:喻花样繁多或变幻多端。

115.五体投地:指两手、两膝和头着地,是佛教最恭敬的礼节。比喻敬佩到了极点。

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116.喜笑颜开:颜,脸色;开,舒展。心情愉快,满脸笑容。

嬉皮笑脸:形容嬉笑不严肃的样子。贬义。

117.脱胎换骨:原谓修炼得道,可脱凡胎成圣胎,换凡骨为仙骨。后借指彻底的变化。

洗心革面:比喻彻底悔改。

118.笑容可掬:掬,两手捧起。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喜形于色:形,表现。色,脸色。喜悦表现在脸上。形容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119.想入非非:思想进入虚幻境界,完全脱离实际,胡思乱想。贬义。

异想天开:天开,天门打开,比喻荒诞的事。形容想法离奇而完全不切实际。一般用于贬义,有时也可作中性词用。如,科学家要敢于异想天开。

120.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侧重指人的才华。多用于书面。

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多用于口语。出类拔萃:萃,草丛生的样子

引申为聚集。指成群的人或物。‚出类拔萃‛谓超出同类之上。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

成语辨析300例

1、目无全牛:《庄子〃养生主》中说,一个杀牛的人最初杀牛,眼睛看见的是全牛,三年以后,技术纯熟了,动刀时只看到皮骨间隙,而看不到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本词易误用为贬义。

2、天花乱坠:指说得极为动听,多指夸大或不切实际。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3、青梅竹马:形容男女小时候天真无邪,在一起玩耍。多指男女间幼时的亲密感情。

4、不刊之论:刊,删改,修订。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文章或言论的精当,无懈可击。易误用为贬义。

5、差强人意:差,稍微地。愿意是很能振奋人,现多用来表示比人预想的好一些,还算让人满意。易误解为‚不如人意‛。

6、弹冠相庆:《汉书〃王吉传》:‚吉与贡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贡公弹冠’,言取舍同也。‛弹冠,掸去帽子上灰尘准备做官。后来用‚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多用作贬义。使用时易弄错感情色彩。

7、汗牛充栋:汗牛,用牛运输,使牛累得出汗;充栋,堆满了屋子。形容书籍极多。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8、明日黄花:苏轼诗《九日次韵王巩》中有‚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 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过时的事物或消息。

11、信口雌黄:指不顾事实地随意乱说。注意与‚信口开河‛区别开来,‚信口开河‛也有

12、口乱说的意思,但‚信口雌黄‛词义更重。

13、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用贬义。

14、万人空巷:指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了,形容庆祝、欢迎等的盛况。不能误解为‚人们都集中在家里,故万巷皆为空之意。

15、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本词应与‚不约而同‛也只能做状语不能做谓语。

15、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应与‚无可厚非‛区别开来,‚无可厚非‛意为不可过分指责。前者表示言行完全合乎情理,后者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16、莫衷一是:指大家看法不同,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使用时要注意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17、鞭辟人里:里,里头;辟,透彻。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使用时要注意语境,不要随便滥用。如:‚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很全面,可谓鞭辟入里。‛这一句就因误用成语犯了前后不一致的毛病。

18、刮目相看:《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吴国大将吕蒙听从孙权劝告,在繁忙的军务中抽出时间读书,学问大进,取得令人惊奇的成绩。鲁肃说:‚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看。‛说明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别人。注意本成语一般用来指看待别人取得的进步和成绩。

19、不足为训:训,准则。不能当作典范或法则。如:‚他这种做法实在不足为训。‛注意不能将这里的‚训‛理解为‚教训‛。

20、莘莘学子:众多的学子。该词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21、好整以暇:形容虽在百忙之中仍然从容不迫。不能误用作贬义。

22、仁者见仁:指对同一问题,各人观察的角度不同,见解也不相同。本词使用也要注意语境。如:‚在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大家要仁者见仁,以便达成协议共识。‛这句中的成语属于误用,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当然不能‚仁者见仁‛,否则就不能‚达成共识。‛

23、曾几何时:指时间过去没有多久或不久以前。不能误解为不久的将来。

24、不稂不莠:稂,狼尾草。全词比喻人不成才,没有出息。不能望文生义误用作褒义。

25、附庸风雅:附庸,追随;风雅,多指才学。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不能误用作褒义。

26、含英咀华:咀,咀嚼;英、华,花朵。把花朵含在嘴里慢慢咀嚼。比喻欣赏、领会诗文的精华。使用时注意本词领会的对象。

27、拾人牙慧:拾取别人的片言只语作为自己的话来说,多用来形容一味重复别人而缺乏主见。多用作贬义。

28、无所不为:没有不做的事,指什么坏事都干得出来。多用作贬义。

29、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技艺或社会地位已经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使用时不能只看其表层意思。

30、狗尾续貂:比喻用不好的东西续在好的东西的后面。后也用来比喻事物(多指文艺作品)的续作前后好坏不相称。本词一般用作贬义,用于自称含自谦义。

31、休戚与共:休,欢乐;戚,忧伤。彼此间忧喜和祸福共同承担,指同甘共苦。注意不能将本词与‚息息相关‛混淆,后者只比喻关系密切面无同甘共苦之义。

32、过犹不及:‚犹,如同。事情做得过火了,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不要错误地理解为做得太不够了。

33、穷形尽相:形容尽致的意思,指文章的细腻生动。不要把它误解成原形毕露之义。

34、贻笑大方:大方,有见识的内行。让有见识的内行见笑。‚大方‛是理解本词的关键。

35、数典忘祖:典,典籍,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数典忘祖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无知。

36、鹿死谁手:鹿,原比喻政权,后亦比喻争逐的对象。鹿死谁手原指谁获得政权,后泛指谁获得胜利。

37、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建筑物的华丽。注意本词形容的对象。

38、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家炼丹,炉中的火焰由红色转成青色时即为火候到家。比喻功夫达到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本词语用的对象。

39、洛阳纸贵:晋代左思《三都赋》写成以后,抄写的人非常多,洛阳的纸都因此涨价了。比喻广泛流传,风行一时。不能将本词只理解成物价上涨。40、天马行空:天马,神马。马的奔驰如同腾空飞行。多比喻诗文、书法等气垫豪放,不受拘束。

41、风声鹤唳:前秦苻坚领兵进攻东晋,大败而溃,溃兵听到风声鹤叫都疑为追兵。形容惊慌疑惧。不能只按字面意思理解。

42、馨竹难书:罄,尽,空;竹,指竹简。罄竹难书指即使把竹简写尽了也写不完累累罪恶。比喻罪恶很多,难以说完(贬义词)。例:‚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难书。‛

43、望穿秋水:秋水,比喻眼睛。形容盼望得非常急切。

44、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本词只用于自谦。

45、炙手可热:炙,烧,烤。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多含贬义。使用时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6、屡试不爽:爽,差错。经过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注意不能将词义理解反了。

47、韦编三绝: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连起来;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多次断绝。形容读书勤奋。

48、捉襟见肘:见,同‚现‛。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困难重重,应付不过来。

49、粉墨登场:妆扮好了,登场演戏。今多用于贬义,比喻坏人登上政治舞台。50、饮鸩止渴:鸩,一种毒酒。用毒酒解渴。比喻只求解决目前困难而不计后果。使用时注意这是个贬义词。

51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构,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

52、管中窥豹:通过竹管子的小孔来看豹,只看到豹身上一块斑纹。比喻只见到事物的一小部分。有时同‚可见一斑‛连用,比喻从观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测全貌。

53、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删去。)

54、道路以目:形容百姓慑于暴政,在路上相见,不敢交谈,敢怒不敢言,只能以目示意。

55、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56、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

57、亦步亦趋:比喻自己没有主张,或为了讨好,每件事顺从别人,跟着人家走。多用作贬义词。

58、不瘟不火:指戏曲表演非常沉稳,既不沉闷乏味,也不火爆。(注意使用的对象)

59、色厉内荏:外表强硬而内心怯懦,多用作贬义。60、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根本上解决。61、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多用作贬义。62、胸无城府:指为人坦率真诚,不用心机。(褒义词)63、大快朵颐:形容食物鲜美,吃得很满意。(注意形容的对象)A.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

B.65、评头论足:指无聊的人随便谈论妇女的容貌,也比喻在小节上多方挑剔。多用作贬义。

66、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之从迷惑中醒悟或彻底觉悟。67、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没有文化。68、一文不名:一个钱也没有。(名:占有)69、夙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人勤劳。(褒义词)

70、耳提面命:形容恳切地教导。多用于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褒义词)71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了以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72、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7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了出来。在句子中使用时,不能与‚笑‛字重复。74、悬壶济世:指行医救助生灵。(壶,药壶也,注意该词的使用对象)75、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贬义词)

76、越俎代庖:厨子不做饭,掌管祭祀神主的人不能越过自己的职守,放下祭器去代替厨子做饭。一般用来比喻超过自己的职务范围,去处理别所管的事情。77、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78、匪夷所思:指言谈行动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多用于贬义的语境中)

79、见异思迁:一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80、功败垂成: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含惋惜意)

81、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不同的人的辞章或言论同样精彩,或者不同的做法收到同样的效果。

82、因人成事:指依靠别人的力量办成事情。83、每况愈下:指情况愈来愈坏。

84、始作俑者:比喻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85、一团和气:态度温和,没有原则。(多用作贬义)

86、曲高和寡:曲调高深,通跟着唱的人很少,现比喻议论或艺术作品不通俗,能理解或欣赏的人很少。

87、声名鹊起:形容名声迅速提高。

88、罪不容诛:罪大恶极,处死都不能抵偿。(贬义词)

89、改弦更张:琴声不和谐,换了琴弦,重新安上。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90、江河日下:江河的水天天向下游流,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91、拒谏饰非:拒绝别人的规劝,掩饰自己的错误。(贬义词)

92、不孚众望:不使大家信服。不能理解为‚不辜负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93间不容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94、下车伊始:指官吏初到任所。95、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96、如坐春风:比喻受到教育。(不要望文生义)

97、自怨自艾:本义指悔恨自己的错误,自已改正。现在只指自己悔恨,不包括改正的意思。(艾:治理,惩治)

98、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东西里面充数。(贬义词)99、雪泥鸿爪:比喻往事遗留下的痕迹。

100、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褒义词)

101、轩然大波: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现也用来形容引起较大的反响。102、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贬义词)

103、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用在贬义的语境中)。

104、口诵心惟:一面读着,一面想它的意义和道理。(惟,思考)。105、栉风沐雨:风梳头,雨洗发,形容奔波劳碌,不避风雨。(褒义词)106、东山再起: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褒义词)107、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贬义词)

108、未雨绸缪:趁着天没下雨,先修补房屋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109、叶公好龙:比喻说是爱好某事物,其实并不真爱好。(贬义词)

110、满目疮痍:眼睛所看到的都是创伤。形容受到了严重破坏的景况。(只能用来形容国土家园。)

111、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

112、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113、安土重迁: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

114、闪烁其辞:形容说话吞吞吐吐,躲躲闪闪。(多用贬义词)115、微言大义:精微的语言和深奥的道理。

116、众望所归:众人的信任,希望归向某人。多指某人得到大家的信赖,希望他担任某项工作。

117、上行下效:上面或上辈的人怎样做,下面的人学着怎样做(多指不好的事)。118、无稽之谈:没有根据的话。(贬义词)稽:考查。119、唾手可得:比喻非常容易得到。

120、等量齐观:不管事物间的差异,同等看待。(多用于对待事物)121、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褒义词)、122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

123、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论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不要望文生义)124、连篇累牍:表示用过多篇幅叙述。(多作贬义)

125、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已上了大当,一无所得。126、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27、久假不归:长期借去,不归还。假,借也。

128、奇文共赏:新奇的文章共同欣赏。现多指荒谬、错误的文章发表出来供大家识别和批判。129、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130、皮里阳秋:指藏在心里不说出来的评论。‘阳秋’即‘春秋’晋简文帝(司马昱)母郑后名阿春,避讳‘春’字,改称。这里用来代表‘批评’,因为相传孔子修《春秋》,意含褒贬。131、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容风气。(注意不要重复)

132、秀色可餐:形容女子姿容非常美丽或景物非常优美。133、犯而不校:别人触犯了自己也不计较。(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4、闻过则喜: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错误就感到高兴。形容虚心,对自己要求要严格。(注意不要望文生义)

135、毫发不爽:形容一点不差。毫,细毛;头发;爽,差错,失误。136、乐不思蜀:蜀汉亡国后,后主刘禅被安臵东魏国的都城洛阳。一天,司马昭问他想不想念西蜀,他说‚此间乐,不思蜀‚。后来泛指乐而忘返(贬义词)137、蓬荜生辉:谦词,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增辉。

138、敝帚自珍:破扫帚,自己当宝贝爱惜,比喻自己的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视。

139、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140、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141、行将就木: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142、如雷贯耳:形容人的名声很大,久闻大名。

14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不要按字面意思来理解)144、轻诺寡信:随便答应人,很少能守信用。(贬义词)145、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146、盲人瞎马:《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比喻境况极端危险。

147、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贬义词)148、司空见惯: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了。149、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含贬义)150、惨淡经营:形容费心力。(不要误认为是贬义词)

151、老气横秋:形容人摆老资格,自认为了不起的样子;也用来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了。

152、欲盖弥彰:想要掩盖事实的真相,结果反而更加显露出来(多指坏事)153、箪食壶浆:古时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来欢迎他们爱戴的军队,后用来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

154、满城风雨: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着(多指坏事)155、大方之家: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156、如丧考妣: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157、臵若罔闻:放在一边儿不管,好像没听见一样。

158、邯郸学步: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丧失了原来的技能。(多用作贬义词)159、娓娓动听:形容谈论不倦或说话动听。160、韬光养晦:比喻隐藏才能,不使外露。161、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努力实行。

162、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也比喻办事圆滑。(注意形容的对象是‚做‛,而不是‚说‛。)

163、如履薄水:形容做事极为小心谨慎。不要认为形容形势危急。164、胶柱鼓瑟:比喻固执拘泥,不能变通。(贬义词)165、首鼠两端:迟疑不决或动摇不定。

166、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傲慢的神气。(贬义词)

167、不知所云:不知道说的是什么。指语言紊乱或空洞。(指的对象是说的那个人)。

168、养痈遗患:比喻姑息坏人坏事,结果受到祸害。169、助纣为虐:比喻帮助坏人做坏事。(贬义词)170、名噪一时:名声广为传扬。(中性词)

171、借箸代筹:引申为代人策划。箸:筷子;筹:筹码,引申为筹划。172、苦心孤诣:指煞费心苦心地钻研,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褒义词)173、叹为观止:赞叹所见的事物好到了极点。174、高屋建瓴: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挡的形势。175、独辟蹊径:比喻处事有独创性。176、莫须有:形容故意捏造的罪名。

177、条分缕析:形容剖析得深入细致,有条有理。

178、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词,汪要望文生义)179、深文周纳:定罪名很苛刻,想尽方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泛指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地妄加罪名。

180、暴虎冯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贬义词)181、沐猴而冠: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但本质不好。(贬义词)

182、无独有偶:虽然罕见,但是不只一个,竟然还有一个可以跟他配对。多用于贬义

183、教猱升木:教猴子爬树,比喻教唆坏人做坏事。(贬义词)

184、耸人听闻:指歪曲担待无中生有的事实,或是夸大事实、歪曲事实的言词。185、骇人听闻:指程度惊人的残暴、惨毒、卑劣的事实(指坏人坏事)186、相提并论:侧重不分彼此,不分上下,重在‚并‛。

187、同日而语:侧重时间上的先后,重在‚日‛。多用于否定语气。188、不可理喻:只用于人,贬义词。

189、不可思议:只用于事情或道理,中性词。

190、一挥而就:多用于文学艺术(写字、画画、作文等)方面。191、一蹴而就:多用于巨大工程,艰巨的任务,伟大的事业方面。192、无可非议:指没有过错,完美。193、无可厚非:指略有过错,较完美。194、等量齐观:多用于对待事物。195、一视同仁:多用于看待事物。196、不翼而飞:指具体的东西而言。197、不胫而走:指一般消息而言。

198、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不能理解为‚不放在心上或不屑一顾‛。199、耿耿于怀:形容有心事不能忘怀。不能理解为‚对人怀恨于心‛。200、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不能理解为‚冷得不能出声‛。201、对簿公堂:指公堂上所审。不能理解为‚告上法庭‛。

202、哀而不伤:哀,悲哀:伤,妨害。原指悲伤不至于使人伤害身心。后形容诗歌、音乐优雅,感情适度,也比喻做事情适中,没有过于不及之处。203、哀鸿遍野: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流离失所的农民。比喻残酷统治下到处都是呻吟不悲号的农民。

204、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05、爱屋及乌:因为爱国那个人,而连带爱护停留在屋上的乌鸦。比喻因为喜爱一个人而喜爱跟他有关的人或物。

206、安贫乐道:安贫,安于贫困:乐道,以守道为乐。处于贫困境地,仍以守道为乐。这是儒家提倡的态度。

207、安身立命: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208、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顾意。209、按部就班:部、班,就是门类、秩序、:就,归于。原来指写文章结构安排得当造句、选词合乎规范。现在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有时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闯劲。

210、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活动(多指男女不正常行径)。

211、黯然销魂:黯然,心情沮丧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了躯壳。心情沮丧得好象失去灵魂。形容极度的悲伤或愁苦。

212、嗷嗷待哺:嗷嗷,哀鸣声;待,等待;哺,喂养。形容饥饿时急于求食的样子,多用于形容天灾人祸人民群众受饿的惨状。

213、百身何赎:百身,意为死一百次;何,怎么;赎,抵罪。意思为自身死一百次也换不过来。比喻对死者极其沉痛的哀悼。

214、白驹过隙:原来指骏马,后来指日影:隙,空隙。比喻时间过得飞快,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一闪而过(见于《庄子知北海游》)。

21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216、百无聊赖:聊赖,依赖,精神上的依托。后来表示思想情感没有依托,精神空虚无聊。

217、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原指马陆这种虫子被切断致死后仍然蠕动的现象(《本草纲目马陆》):弘景日:,‘此虫甚多,寸寸断之,亦便寸行。故《鲁连子》云:‚百足之虫,死百不僵‛ ’)。现用来比喻人或集团虽己失败,但其势力和影响依然存在(多含贬义)。

218、班荆道故:班,辅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用黄荆铺,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219、抱残守缺:抱,坚持不放。守住陈旧、残破的东西,不肯放弃。原来比喻泥古守旧,现在比喻思想保守,不肯接受新事物。也指保存虽有残缺但仍有价值的古物。

220、抱薪救火:薪,柴。比喻用错误的方法去消灭灾害,反而使灾害扩大。221、暴戾恣睢:暴庚,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222、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223、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22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修养达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

225、坂上走丸:坂,斜坡;走,快跑,指很快的滚动:丸,弹丸。形容形势发展很快,就象斜坡上滚弹九一样。

226、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辟,读bì(四声)

227、陈言务去:陈言,陈旧的言辞;务,务必,一定。陈旧的言辞一定要去掉,多指写作时排除陈旧的东西,努力创新。

228、毕其功于一役:毕,完成。一次战役就完全成功或一下子把几项任务都完成了。

229、闭门造车:原来是按同一规格,关起门来造车子,用起来自然合辙。后人反其意用之,比喻不问客观实际,不进行调查研究,单凭主观想象处理问题。多含贬义。

230、敝帚千金:敝,破旧。自家的一把破扫帚,却把它看得价值千金。比喻东西虽然不好,自己却非常珍视。注意“敝”的写法。

231、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

232、别出机抒:机抒,织布机,这里比喻作文的命意构思。比喻写作不因袭前人,开辟新路。

233、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黄河。比喻地势险要。

234、不逞之徒: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以后就称犯法或捣乱闹事的人为不逞之徒。235、不齿于人类:齿,并列。

236、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237、不速之客:速,邀请。没有经过邀请而突然到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238、不肖子孙:不肖,不像,不贤。指不能继承祖、父事业或违背祖、父遗志的子孙。239、不一而足:足,充足,足够。意思是不能因其一件事而满足。后来指同类的事物或情况很多,不止一件或不止出现一次。240、不虞之事:虞,预料。没有料想到的事。

24、不容臵喙:臵,安放; 喙,嘴。不许插嘴。

242、不修边幅: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仪表、衣着、生活作风。原来形容为人不拘小节,后来形容不注意衣着、容貌的整洁。243、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

244、步人后尘:后尘,走路时后面扬起的尘土。跟在别人后面走。比喻追随、模仿别人,走上别人走过的老路。

245、不稂不莠:根,狠尾草;萎,狗尾草。根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246、沧海横流:沧海,指大海;横流,指水向四方奔流。比喻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247、沧海桑田:大海变作桑田,桑田变作大海。比喻世界变化很大。248、草菅人命:草营,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

249、城下之盟: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条约。

25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的食物的滋味。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251、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苹,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

252、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

253、沧海一粟:大海中的一粒谷子,表示非常的渺小。

254、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255、赡宫折桂:瞻宫,月宫;折桂,指人考中进士。旧时指人登科。256、膛目结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25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护城河。比喻无缘无故受连累。258、良莠不齐:良 善良,指好人; 莠,恶草,比喻坏人。指好人坏人都有,夹杂在一起。(莠:狗尾草,比喻品质坏的人)。

259、诚惶诚恐:惶,害怕。原来是封建臣子对君王上奏的套语,表示尊敬、服从、又恐惧不安。现在用来形容 尊敬、服从或不安的样子。带有贬义。260、魑魅魍魉(魑魅魍魉):传说中的妖怪,现在用来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26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26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

263、出水鞭蓉:原来比喻诗歌写得清新,后来比喻女性的美丽。

264、晨钟暮鼓:寺院里早晚用来报时的钟鼓。后用来形容僧尼孤寂的生活,也有来比喻让人警醒的语言。

265、础润知雨:屋的基石。看到基石湿润就知道要下雨。比喻任何事物的发生都是有征兆的。

266、吹毛求疵:求,寻找;疵,小毛病。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错误。267、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

268、春秋笔法:孔丘修订《春秋》语句中含有褒贬。后人指文笔曲折而意含褒贬的文字为“春秋笔法”。

269、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

270、错彩镂金:错,涂饰;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

271、大而无当:虽然很大,但不实用。

272、大放厥词:厥,其,代词,他的。一在指大发议论,多是贬义。273、椎心泣血:椎心,捶打胸脯;泣血,悲发得哭不出声音,就象眼睛中要流泪一样。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274、唇亡齿寒: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 275、得鱼忘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忘恩负义,背弃根本。

276、大腹便便:腹,肚子;便便,肥大的样子。肚子肥大,多形容孕妇和剥削者。

277、大相径庭:径庭,相差很大。形容彼此相去很远。

278、大巧若拙:真正灵巧的人,不自己炫耀,表面好象很笨拙。读音zhuol 279、待价而沽:沽,出卖。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

280、戴月披星:形容早出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281、大方之家:指见多识广,懂得大道理的人。282、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就像看火一样。

283、大快人心:使人们的心里非常痛快。常用以指坏人坏事受到应得的惩罚或打击。

284、弹精竭虑:耗尽精力,费尽心思。竭,用尽;虑,思索。285、多事之秋:秋,年岁,时候。事变很多的时期。形容国家不安定 28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惧的声音。原来形容说话伤人,令人难受。现在形容气垫汹汹,盛气凌人。也指形势发展很快,促使人努力赶上。287:咄咄怪事:咄咄,叹词,表示惊诧。用来形容使人惊讶的怪事。288、豆寇年华:旧时指女子十三、四岁为豆寇年华。289、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现多用贬义

290: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岸然,严肃不易接近的样子。形容外貌严肃正经,现多用于贬义。291、断鹤续凫:截短鹤的长腿,续接野鸭的短腿。比喻强行违反自然规律办事。292:道路以目:旧形容社会的黑暗和统治者的暴虐。

293、尔虞我诈:尔,你;虞,欺骗;你欺骗我,我欺骗你。彼此互相玩弄手段。294、耳鬃斯磨:鬃,面颊两边的头发;斯,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指小儿女的相爱。295:恶衣恶食:粗劣的衣食。

296、发愤图强:发愤,下定决心努力。图,谋求。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297、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失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

298、发指毗裂:发指,头发向上直竖;毗裂,眼眶睁得开裂。形容愤怒到了极点。

299、翻然(幡然)悔悟:翻(幡)然,大转变的样子。形容很快悔改醒悟。300、翻云覆雨:比喻耍手段,弄权术,反复无常。

词语辨析

侧目

刮目

侧目:形容畏惧又愤怒。

刮目:彻底改变眼光。

查看

察看

查看:检查观察事情的情况

如:~实情

察看: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如:~风向

长年

常年

长年:一年到头,整年。如“长年积雪”、“长年劳作”。

常年:*终年、常期,如“常年坚持体育活动”。*平常年份,如“常年产量不过半200斤”。

陈规

成规

陈规:过时的、不适用的规章制度,如“陈规陋习”。成规:现行或行之已久的规则、方法,如“墨守成规”。

充斥

充溢

充斥:(贬)

充溢:(褒)

处事

处世

处事:处理事物

处世:在社会上活动,跟人往来相处,立身~ ~为人 处治

处置

处治:处分;惩治。

处置:1)处理

2)惩治。传诵

传颂

传诵:辗转传布诵读、称道

传颂:辗转传布颂扬

醇厚

淳厚

醇厚:口味纯正浓厚,亦用于人的品质或风俗,此时同“淳厚”。淳厚[纯厚]:只指品质风俗质朴敦厚。

窜改

篡改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

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的意思 磋商

商定

磋商:反复商量,仔细讨论。

商定:商量决定。伺候

侍侯

伺候

可用于人,不分地位高低;也可用于牲畜等。侍候:用于对长辈或地位高者。

大事

大肆

大事:大力从事。如:~渲染。

大肆:无肆忌地(多指做坏事)淡泊

淡薄

淡泊:不追求名利。如:~名利

淡薄:1)(感情、兴趣)不浓厚。如:人情~ 2)(印象)因淡忘而模糊。

电信

电讯

电信:利用电话、电报等传递消息的通讯方式。如~部门。

电讯:1)用电话、电报、无线电等传播的消息。2)无线电信号。

调节

调解

调节: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动物的体温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如~纠纷。

斡旋:调解,一般解决的都是大事。如:国家之间的争端。度过

渡过

度过:用于时间

如:~假期

渡过:指由此岸到彼岸

遏止

遏制

“遏止”意为用力阻止,如:洪流滚滚,不可遏止。

“遏制”意为压制,如:遏制对方的攻势。

发愤

发奋

发愤:决心努力,也可写做发奋

发奋:1)振作起来,奋发

如:~努力

~有为

2)同“发愤”

法制

法治

法制:法律制度。如健全~ 增强~观念

法治:1)先秦时法家的政治思想,2根据法律治理国家,如~社会

反应

反映

“反应”指由外来刺激引起的某种活动或回应,可引申为事情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等,如:学生们对这位新老师反应冷淡。“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如:学生们把对这位新教师的课的意见反映给了校长。另外,“反映”还可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如:这部小说反映了现实的生活和斗争。

妨碍

妨害

妨碍: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

妨害:有害于,如:吸烟~健康

分辨

分辩

分辨:用心辨别

分辩:用语言辩白

肤浅

浮浅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中性)

浮浅:浅薄(稍含贬义)伏法

服法

伏法:被执行死刑

服法:服从法律制裁

扶养

抚养

扶养:扶助、供养。用于有各种扶养关系的人之间。抚养:爱护并教养。用于长对幼。(如:夫妻双方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扶助

辅助

扶助:帮助。如:~老弱

~困难户。

辅助:从旁帮助。如:多加~ 伏帖

服帖

伏帖:*心里舒服 *顺从 服帖:*顺从 *妥当,常用AABB式重叠

腐蚀

侵蚀

腐蚀:1)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2)使人在坏的思想、行为、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变质堕落。

侵蚀:1)逐渐侵害使变坏。如:病菌~人体

2)暗中一点一点地侵占(财物)。如:~公款。

富裕

富余

“富裕”意为“(财物)充裕”,富余意为“足够而有剩余”,后者侧重于表示“剩余”,如“富余人员”、“时间还富余,不必着急”等,可见“富余”意思较宽泛,可以指时间、人员、事物等,面“富裕”一般只指财物。

感化

感染

感化:用行动影响或善意功导,使人思想、行为逐渐向好的方面变化。如:~失足者

感染:1)受到传染。如:~流行性感冒。2)通过语言或行为线起别人相同的思想感情。如欢乐气氛~了每一个人。

各别

个别

个别:单个,极少数。如“个别现象”、“个别处理”。各别:各不相同,有分别或特别。如“各别对待”、“形式各别”。

工效

功效

工效:工作效率。如:提高~

功效:功能,效率。如:立见~ 功夫

工夫

“功夫”一般说是本领、造诣,如:少林功夫,“功夫”还可同“工夫”。“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比如:没闲工夫(功夫),此时,“工夫”“功夫”通用。

沟通

勾通

“沟通”意为使两方能通连,如:沟通两国文化。“勾通”是贬义词,指暗中勾结。贯串

贯穿

“贯穿”有两个意思,一是穿过、连通,如“这条公路贯穿本省十几个县”;一是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贯串”用于“贯穿”的第二个意思。

贯注

灌注

贯注:1)(精神、精力)集中。如全神~ 2)(语意、语气)连贯;贯穿。如:这两句是一气~下来的。

灌注:浇进,注入。如:她把心血全都~在孩子身上。光顾

光临 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

光顾:敬辞,称客人来到商家,多用于欢迎顾客。国是

国事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用后者的地方一般也可用前者,但用前者的地方不一定能用后者,如:江泽民主席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此处不可用“国是”。过度

过渡

过度:指超过适当限度

过渡: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合计

核计

合计:合在一起计算

核计:核算

宏大

洪大

宏大:侧重于规模大,常用于 建筑物、队伍、场面、理想。洪大:声音大而响亮。

惠赠

敬赠

惠赠:别人赠给自己(敬词)

敬赠:自己赠给别人(谦词)焕然

涣然

涣然:消散、消失。如“涣然冰释”。焕然:光彩焕发。如“光彩焕然”。机体

肌体

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 新陈代谢”。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及时

即时

及时:1)正赶上时候,如~雨 2)不拖延,马上。如:~解决

即时:当时,立即

急剧

急遽

急剧:迅速而剧烈。如:气温~下降。

急遽:急速。

坚苦

艰苦

艰苦(艰苦卓绝):艰难困苦,适用于环境、生活、岁月等客观条件。坚苦(坚苦卓绝):坚毅刻苦,适用于主观精神、工作作风等。

检查

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或检讨;“检察”是法律术语。

简洁

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如:话语~ 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算法~。

简朴

俭仆

简朴:(语言、文笔、生活作风等)简单朴素。如:陈设~

衣着~

俭朴:俭省,朴素。如:衣着~

生活~

——两者有通用的时候。降伏

降服

降伏:制伏,使驯服

降服:投降屈服(特指人)

交待

交代

“交代”意思有三:1 把经手事务移交给接替的人,如“交代工作”2 嘱咐,如“他一再交代我们要注意工程质量”;3 把事情或意见向有关的人说明,也指把错误或罪行坦白出来,如“交代政策”、交代问题“。交待”意思同“交代”的第三个意思,也就是说,两者在这个意思上可通用。另外,“交待”还作“完结(指结局不如意,含诙谐意)”解,如“要是飞机出了事,这条命也就交待了”,交代无此意。

颁布

公布

颁布:一般用于法令、条律等,用于比较郑重的场合如:~法令

公布:公开发布,使大家知道,一般使用范围较广,如~新宪法

食堂的帐目每月~一次 包含

包涵

包含:里面含有

包涵:请人原谅

如:请多~ 保障

保证

保障1)保护(生命、财产、权利等),使不受侵害。如~安全

~权利。保证:担保,担保做到

报复

抱负

报复:打击批评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

抱负:远大的志向

抱怨

报怨

抱怨:指因不满而埋怨,如:做错事只能怪自己,不能抱怨别人。报怨指对所有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现在不常用,常见的似乎只有成语“以德报怨”。

暴发

爆发

暴发有两个意思,第一是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如暴发户。这一点与爆发不会混淆。第二指突然发作,多指自然的、具体的现象或事物发作。爆发作“忽然发作”讲时,多指人为的、抽象的现象或情况如力量、情绪、事变等 忽然发作或发生。如:爆发力、爆发战争等。另外,“爆发”还可特指火山爆发。本义

本意

本义:词的本来意义,与引申义、比喻义相对。本意:心里本来的想法、目的。

必须

必需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的必要、一定要,或用于加强命令语气,一般作状语,后面往往接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如:学习必须刻苦钻研;

“必需”意为一定要有的,不可缺少的,相当于一个形容词,一般用于修饰名词,作定语,如:煤铁等 是发展工来所必需的原料。

变换

变幻

变幻意为不规则的改变,即变换的方式或内容很不固定,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变换意为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其过程或结果一般是具体的,甚至是可以看见的,如:变换位置,变换手法。

辨别

鉴别

辨别:辨识区别。

鉴别:分析比较,鉴定识别。如:~古画,~矿石 辨正

辨证

辩证

辨正:辨明是非,纠正谬误。如“辨正发音”,可写作“辩正”。

辨证:辨析考证,如“经学者多方辨证”。亦为中医术语,“辨证医治”。辩证:哲学术语,如“辩证唯物主义”。亦同“辨证”第一义。

表扬

表彰

表扬:对好人好事公开赞美

表彰:表扬伟大功绩、壮烈事迹。补偿

弥补

补偿:抵消(损失、消耗);补足(缺欠、差额)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填足。如:~缺陷

不齿

不耻

不齿:不愿提到,表示鄙视,如:人所~

不耻:不以为耻

不只

不止

不只:表示递进的关联词,可换成“不仅”或“不但” 不止:1)不停2)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六十岁

不利

不力

不力:不尽力。如“措施不力”。不利:没好处,不顺利,如“出师不利”。布置

部署

布置:安排,陈列

部署:安排布置(比较大的事)

苍茫

苍莽

苍茫:多指夜色、水域、大地等旷远、迷茫。引申为模糊不清。苍莽:多指树林、山岭、大地等广阔无边。引申为意境心胸开阔。

草率 轻率 草率:(工作)粗枝大叶,敷衍了事。如:做事要认真负责,不能从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没有经过慎重考虑。

节俭

节减

节俭: 形容词,节约俭省,用钱用物有节制、不浪费。如:他生活节俭。节减: 动词,节省减少。如:节减开支。界限

界线

界限: 尽头处,限度。如:他的野心没有界限。界线: 两个地区的分界线。如:越界线。

惊慌 惊惶

惊慌: 多形容行动的慌张。如:只要听到一点声音,躲在屋里的三个罪犯就惊慌地挤成一团。惊惶: 侧重于形容内心的恐惧。如:大火熊熊,王刚惊惶地站在那里,不知所措。另外,“惊慌”多用于口语,“惊惶”多用于书面语。

精心

经心

精心: 注重指用心用力,常作状语、定语,一般不作谓语,不受程度副词修饰。经心: 指留心、当心、在意,常作谓语,一般不作状语和定语。如:他这个人大大咧咧,干什么事都似乎不大经心。

眷恋

眷念

眷恋:

(对自己喜爱的人或地方)深深地留恋。如:《涉江》流露出诗人对楚国的无限眷恋。眷念: 想念。如:离别家乡多日,对亲友甚为眷念。

几乎

简直

二者都是副词,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作状语,表示强调。其区别是: “几乎”表示相近、差不多的意思,着重强调两者相差甚微,如“在小村子里,一家的客,几乎也就是公共的”。“简直”还含有表面好像不是,实质上就是的意思,强调程度比“几乎”深,如“今日的洞庭湖,简直是一个用珍珠缀成的崭新世界”。

基于

鉴于

都是介词。“基于”主要表依据、根据,如“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含有觉察到、考虑到的意思,多指可以引以为鉴或作为经验教训的事,如“鉴于上次比赛中各自为战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继而

既而

“继而”是状态副词,表发生的两件事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是时间副词,表两件事发生的时间相隔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走在了攀登泰山的征途上”。

径直

径自

都是副词。“径直”指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问断,如 “放学后,他径直到文化广场去了”。“径自”指自作主张,擅自行动,多含贬义,如“他不听师长的劝告,径自离校出走,长达两个月之久”。

渐渐

慢慢

二者都是副词,都表示不迅速。不同的是:“渐渐”表示程度或数量的逐步增减,如“过了清明节,天气渐渐暖和起来了”。“慢慢”重在表示速度的缓慢,如:“别急,让我慢慢把话说完”。

绝然

决然

二者都是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不同的是:“绝然”有断然、绝对的意思,如“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绝然不是最后一个”。“决然”有两种意思,一种是形容很坚决,如“决然返回”;一种是表示必然、一定,如“东张西望,道说途说,决然得不到什么完全的知识”。

究竟

毕竟

二者都表示终于、到底,副词,在表示判断时,两者可以互换。其区别是:“究竟”表示追根究底,常用于问句(疑问、设问、反问)中。“究竟”有时还作名词,指实际情形,如“他想到门口看个究竟”。“毕竟”是“终于、最后”的意思,表示客观情况发展的必然趋势,常用于陈述句中,如“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尽管

不管

二者都表示偏正关系,用于偏正复句的偏句中。其区别是:“尽管”相当于“虽然”,表示转折关系,与“但是、可是、却”相呼应;“不管”相当于“无论”,表示(无)条件关系,与“都、总”呼应。“尽管”肯定的是一个特定情况,后面可以用指示代词“这么、这样、如此”等,但不能用疑问代词;“不管”是排除一切条件,后面用疑问代词“怎样、怎么、如何” 等,但不能用指示代词。此外,“尽管”还可单独使用,相当于“只管”。例如:“他们的愿望尽管是好的,却是不可能实现的。”“不管他从事的事业重要还是不重要,他都不失为一个值得赞扬人物。”考察

考查

考察: 表示实地调查,深入细致地观察,目的质。如:考察南极。考查:以一定的标准去检查、衡量,目的是评定或是追本溯源。如:考查业务。

旷费

旷废

旷费: 侧重于浪费,涉及的对象多为时间。如:旷费时日。旷废: 侧重于荒废,涉及的对象多为学业。如:旷废学业。

况且

何况

二者都指在已经举出的理由之外,再追加或补充一层理由,相当于口语里的“再说”,都是连词。其区别是:“何况”常用在反问句里,即表示甲事物已是如止,乙事物当然更是如此,相当于口语里的“甭说、甭提(但‘甭说、甭提’没有反问语气)”这一类用法,而“况且” 没有这种用法。如 “上海地方那么大,况且你又不知道他的地址,一下子怎么找得到他呢?”“他连最基本的字都不认识,更何况写文章。”

滥用

乱用

滥用: 指无限制地用,不必用也用,不该用也用。乱用: 指无条理、无秩序地用,该用这而用那。

力行

厉行

力行: 努力实践,不能带宾语。如:身体力行。厉行: 严格实行,要求带宾语。如:厉行节约。

利害

厉害

利害: ①利益和损害。如:这是利害攸关的事。②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如:这人非常利害/天热得很厉害。厉害:

难以对付或忍受,剧烈,凶猛。(与利害②相同)流传 留传 流传: 多指事迹、作品等传下去或传播开。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到今天。留传: 遗留下来传给后代的意思,侧重于时间上的传承,适应对象比“流传”广,不限于事迹、作品,还可以是其他具体的、抽象的事物。如:父亲留传下来的遗产,不仅有物质方面的,还有精神方面的。

年轻 年青 年轻: 所表达的意义范围是相对的,用于两个人的年龄比较,在比较中,可以说60岁的人比70岁的人年轻。

年青: 是指年龄相当于青年人这个阶段,并只能用于青年。从语法角度看,“年青”一般作定语,而“年轻”可作定语,也可作谓语。偶尔偶然

二者都是副词,都指不经常。其区别是: “偶尔”是说次数极少,如“他常常写小说,偶尔也写诗”。“偶然”除了表示次数少之外,还有不是必然的意思,如 “他偶然遇到了一个阔别多年的同学”。还可以构成“偶然性”。

启用 起用

启用: 开始使用。如:启用印章。

起用:重新任用。如:起用退休干部。清净 清静

清净: 没有事物打扰。如:耳根清净。清静: 安静,不嘈杂。如:环境清静。

情意 情谊 情义 情意: 指心意、感情,即真心实意,相待很好。用于一方对另一方。“情意”可与深厚、难忘、热烈等词搭配。如:深厚的情意/难忘的情意/热烈的情意。情谊: 指交情、友谊,用于两方相互之间。“情谊”可与阶级、革命、深、长等词搭配。情义:指感情的联系,多用于亲戚、朋友间。“情义”可与有、无、朋友等词搭配。祛除 驱除 祛除: 除去(疾病、疑惧或迷信人所谓的邪祟等)。如:祛除病魔/祛除疑虑。驱除: 指赶走、除掉(人或动物)。如:驱除蚊虫/驱除敌人

权力 权利

权力: ①政治上的强制力量。如:一切权力归人民。②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如:他的权力太大。权利: 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如:男女平等的权利。

启事 启示 启事: 公开声明某事的文字、名词。如:征稿启事。

启示: 启发,既作动词,也作名词。如:这篇文章给人很大的启示。(这里用作名词)岂但 不但

都是连词,都可表示递进关系。“岂但”多用于书面语,常带有反问语气;“不但”书面语、口语都常用,不带反问语气。“岂但”常与“也”“还”“又”“更”等搭配使用;“不但”除了能与以上副词搭配,还可与“而且”“反而”“反倒”等搭配使用。如:“这本书要的人可多了,岂但你们几个。”“他不但有科研头脑,而且有实干精神。”

溶化 熔化 融化

溶化——物质在液体中化开。如:糖溶化在水中。熔化——固体受热后变成液体。如:铁熔化成铁水。融化——变成水。如:积雪融化了。

仍旧 仍然 二者都是情态副词,都指照旧,常可以互换,只是“仍然”语气略重一些。其主要区别是:“仍旧”强调跟从前一样,如“他虽然遇到许多困难,可是意志仍旧那样坚强”。

“仍然”除有“仍旧”的意思外,还有原来的想法、做法不改变,即“还是”的意思,文言色彩较浓,如“掌柜的也仍然同平时一样,笑着对他说话”。

[解题要领] 释义

1.从语素辨析

2.从词义的程度辨析 3.从词义的范围辨析

4.从色彩上辨析 ①感情色彩不同;②语体色彩不同 5.从语法特点来辨析 ①词性不同;②搭配对象不同 6.从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辨析

现代汉语实词同音词释义辨析

1.增殖 增值

2.简洁 简截

3.淡薄 淡泊

4.祛除 驱除

5.终止 中止

6.剧变 巨变 7.变幻 变换

8.处世 处事

9.暴发 爆发

10.国是 国事

11.汇合 会合12.溶化 熔化 13.考查 考察

14.沟通 勾通

15.法治 法制

16.灌注 贯注

17.抱怨 报怨

18.抱负 报复 19.世故 事故

20.过度 过渡

21.度过 渡过

22.功效 工效

23.作客 做客

24.需要 须要 25.修养 休养

26.义气 意气

27.震荡 振荡

28.以致 以至

29.质疑 置疑

30.权力 权利 31.其他 其它

32.遏制 扼制

33.独力 独立

34.不利 不力

35.不齿 不耻

36.推托 推脱 37.引见 引荐

38.蜕化 退化

39.就事 就势

40.推卸 推解

41.隐讳 隐晦

42乞求 企求 43.形迹 行迹

现代汉语实词近义词释义辨析

1.局部 部分

2.边疆 边境

3.慈爱 慈祥

4.场所 场合5.独创 首创

6.感动 感激 7.鼓励 鼓舞

8.顽固 固执

9.安置 安排

10.爱惜 爱护

11.大约 大概

12.耽搁 耽误 13.运动 活动

14.对比 对照

15.方式 方法

16.反复 重复

17.分配 分派

18.收集 搜集 19.举行 举办

20.误解 曲解

21.交流 交换

22.焦急 焦虑

23.次序 秩序

24.志愿 自愿 25.妨碍 妨害

26.掩盖 掩饰

27.郑重 慎重

28.压制 抑制

29.正规 正轨

30.规划 计划 31.恳切 殷切

32.声明 申明

33.摸索 探索

34.草率 轻率

35.特点 特征

36.体会 体验 37.停止 停滞

38.克服 克复

39.夸奖 夸耀

40.接受 接收

41.扶养 抚养

42.熟悉 熟习43.努力 竭力 极力

44.领略 领会 领悟

45.首要 主要 重要

46.罗列 陈列 排列 47.关心 关怀 关切

48.果然 居然 竟然

49.规则 规定 规矩

50.包括 包含 包涵 51.过程 进程 历程

52.采用 采纳 采集

53.违反 违背 违犯

54.宽阔 广阔 辽阔 55.宽容 宽恕 饶恕

56.轻视 藐视 蔑视 鄙视

57.连续 陆续 继续 持续 58.改进 改正 改善 改良

1、关于、对于

关于表示关涉的范围。如:我们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切实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对于主要指出动作,行为的对象。

2、通过、经过 通过是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例:通过学习,大家统一了认识。经过是引进某个过程,说明由于这个过程的完成使得某种情况发生变化。例:屋子经过打扫,干净多了。

3、尽管、不管

不管后面是假设的情况,如:在党的领导下,不管前方有多大困难,我们都能克服。尽管后面是确定的事实,如:尽管他不接受我的意见,我有意见还是向他提。

4、不免、难免

“不免”和“难免”作为副词意思相近,都有“不容易射开”“免不了”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情况,往往产生后面不希望出现的结果。“不免”只用于肯定式,“难免”还可以用于否定式。

5、从而、进而

从而重在表示目的关系和因果关系。如:由于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从而为城乡物质交流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进而重在表示递进关系。例:先提出计划,进而提出实施措施。

6、继而、既而

继而是状态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紧紧相接。如:我先是一惊,继而暗暗佩服他的才能。既而是时间副词,表示两事发生的时间相继不久。如:既而雨停了,我们又欣然登山。

7、不只、不止

不只是“不但、不仅”的意思,如:企业改革的任务,不只是“减员”,更重要的是“增效”。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如:他不止十六岁。

8、曾经、已经

曾经表示从前有过某种行为或情况。例:我曾经去过北京。已经强调动作行为的完成或可能还在延续。例:他已经来了。他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天了。

9、本来、原来

本来强调理应如此,一直如此。如:当天的作业本来就应当天完成。原来强调过去不知道或对情况有所认识。如:原来是你啊!

10、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如:“究竟哪个拉得对,哪个拉得不对,我不知道。”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如:同学们都想知道个究竟。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如:比起光吃草根野菜来毕竟好多啦!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

11、何必、何苦

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要。如:你何必跟他过不去。何苦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值得。如:你何苦跟他过不去。

12、分外、格外

“分外”后面不用否定式,也不修饰消极性词语;“格外”不受此限制。“分外”一般用在形容词或表示心理状态的动词前,不能修饰一般动词,“格外”可以。

13、另外、此外

另外是除此之外,表示另提一事。例:我还要跟你谈另外一件事。此外是除了前面所说的事物或情况之外还有其他的。

14、一定、必定

一定重在表示主观意志、态度的坚决或主观的分析和看法。例:海峡两岸一定要统一,台湾一定要回归祖国。必定侧重于对客观事理的估计与判断。例:有了大家的齐心协力,我们球赛必定会胜利。

15、必定、必然

必定重在强调说话人对事物的推测或判断。例:我们必定胜利。必然强调事理上的确定不移或客观必然。例:缺乏幻想的人,必然缺少创造力。

16、偶然、偶尔

偶然和必然相对应,表示发生了意外,如:这是偶然现象。偶尔是次数少,如:他偶尔迟到一两次。

17、常常、往往

常常指动作行为重复的次数多,不一定有规律性或推论的性质。如:他学习努力,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往往表示通常情况下一般都这样,常带有规律性或推论性质。如:那种以松散闲适为乐的人,往往是事业心不强的人。

18、几乎、简直

几乎是将近于、接近于。如:我几乎不敢相信。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语气有点夸张。如:我简直不敢相信。

19、径直、径自

径直是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不间断。径自是没经别人同意,自作方张,擅自行动,如:他没等下课,就径自走了。

20、一起、一齐

一起是在同一处所内一同做什么事,强调空间,一齐强调时间,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干什么。

21、赶快、赶紧

赶快是抓住时机,加快速度。如:时间太晚,我们赶快走吧。赶紧是抓住时机,毫不拖延。如:天要下雨了,赶紧走吧。

22、逐步、逐渐

逐步是一步一步地,强调动作或情况要经过一定的过程或步骤。逐渐是渐渐,强调行为动作等变化缓慢。

23、基于、鉴于 基于,主要表示依据、根据。例:基于上述理由,我不赞成他当班长。鉴于指以前可以引以为鉴或经验教训的事。例:鉴于上次比赛场上各自为阵的教训,我不赞成他当队长。

24、抱负、报复

一指远大志向,一指对别人的反击。

25、暴发、爆发

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

26、变换、变幻

如果变换的内容、方式很不固定,则用后者,如:风云变幻、变幻莫测等。

27、窜改、篡改

窜改指文字上的改动;篡改不限于文字,且手段卑劣,也指曲解原意。

28、处世、处事

前者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处理事务。

29、世故、事故

世故指处世经验,或指待人圆滑;事故是发生不幸的事件。

30、扶养、抚养

都有供养的意思。晚辈对长辈,或平辈之间,或对残疾人,只能用“扶养”。“抚养”有教养、爱护的意思,一般对晚辈、小孩。

31、度过、渡过

前者用于指时间,后者指由此岸到彼岸。

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

32、灌注、贯注

灌注本指液体浇灌,如“灌注心血”。贯注指精力集中,有贯穿下去的意思。

33、国事、国是

国事,指国家大事;国是指国家大计,国家的大政方针。

34、功夫、工夫

功夫指本领、造诣;工夫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

35、功效、工效

功效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工效指工作的效率。

36、检查、检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

37、侦查、侦察

侦查专指司法机关为了确认犯罪事实和犯罪人而进行的活动;侦察指为了弄清敌情而进行的军事活动。

38、考查、考察

考查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考察着重指观察、了解,调查研究。

39、界限、界线

界限是抽象事物的分界,如“思想界限”;界线是具体地区的分界。

40、刻画、刻划

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41、启示、启事

启示是启发的意思。启事是刊登或张帖出来的声明,如征文启事,寻物启事。

42、勉力、勉励

勉力是努力的意思。勉励是劝人努力、鼓励的意思。

43、调节、调剂

调节是从数量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如:水能调节动物的体温;调剂指根据医生的处方配制药物或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调整,如:娱乐可以调剂生活。

44、烦扰、烦恼

烦扰指搅扰或因受搅扰而心烦,如:我实在不忍心再搅扰他;烦恼指烦闷、苦恼,如:自寻烦恼。

45、深刻、中肯

深刻指达到事情或问题的本质的,如:这篇文章内容深刻;也指内心感受程度很大的,如:印象深刻或深刻的体会。中肯指抓住要点,正中要害,如:他的话很中肯。

46、违反、违犯

前者指与标准不一致,如违反操作规程。后者指触犯刑法、法律,如:违犯党纪国法。

47、遵循、遵守

遵循指遵照、按照已有的规则做事。遵守指不违背,与标准保持一致。

48、按照、依照

按照重在引进动作行为的凭借和根据。如:按照事实说话。依照重在强调以某事为根据完全照办。法律条文多使用“依照”。如:依照原样复制一件。

49、卑劣、恶劣 前者指性质严重,恶劣,多指行为,如:台湾当局分裂祖国的卑劣行径,必将受到历史的惩罚。后者指不道德,无耻,侧重心理描述。

50、节余、结余

前者指因节约而剩下,如:把全部节余捐给了灾区。后者指结算后余下或结算后余下的钱,如:这个杂技团试行了全民所有、集体经营、独立核算、结余分成的办法,初步扭转了长期以来在分配上吃大锅饭的局面。

51、营利、盈利(赢利)

营利是赚钱,如:教育不能以营利为目的。盈利(赢利)指经营的结果是赚了钱,没有亏损。

52、沉淀 沉积

沉淀指溶液中难溶的物质沉到溶液底层或指沉淀到溶液底层的物质,比喻凝聚、积累,如:情感需要沉淀,才能写出好诗来。沉积指物质在溶液中沉淀后积累起来,如:文化沉积、历史沉积。

53、制定、制订

制定一般是制定法律制度,制订一般指制订计划。

54、审订、审定

审订是审阅订正。审定是审查决定。

55、心里、心理

心里,内涵单纯,常表现在外,具体指“胸口内部”,多指在“思想里、头脑里”。

心理,在很多地方,是作为表现“心里”发出的感觉、知觉、思维、情绪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它还常常用来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内心活动。

56、情义、情意、情谊

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如:“姐姐待他很有情义”。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另外,“情意”还可指人对国家的感情,如:“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意呀!”“情意”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

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如:“他给灾区人民寄去200元钱,以表示自己对灾区人民的情谊。”同时,“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例如:“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能忘怀?”“情谊”也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深情厚谊。

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

57、连接、联结

连接是把两样东西连在一起;联结是把几样东西融合在一起。

58、萧萧、潇潇 萧萧,象声词,形容马叫声、风声、草木摇动声等。潇潇,形容词。形容风雨急骤状,也可形容小雨。

59、精密、周密

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如:“这学期,我制订了周密的学习划。”

60、呈现、浮现

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

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

61、发奋、发愤

发奋指勤奋努力地做什么事;发愤指精神受到刺激,决心振作起来,努力向上,去争取成功。

62、坚苦、艰苦

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63、摈弃、摒弃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如: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如: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

64、安静、宁静

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不吵闹,如:请大家安静一下!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如: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

65、清静、清净

清静是没有声音、不吵闹,类似于安静;清净侧重于没有受到打扰,可能环境并不安静,但由于没有人打扰,在吵闹声中照样可以耳根清净。

66、嘲笑、讥笑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67、嗤笑、耻笑

耻笑的程度重,嗤笑的程度轻,且嗤笑指以为可笑而讥讽嘲笑。如:“他是因为有心理障碍才口吃的,不要嗤笑他。”耻笑则指以为可耻而鄙视嘲笑,如:“日本政府至今也不肯面对过去的侵略历史,这种欺世行为怎么能不遭到世人的耻笑!”

68、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69、化装、化妆 化装一是作假扮讲,一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是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

70、囊括、包括

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包括,是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仅指其中一部分。

70、终身、终生

“终身”指一个人生命的未来、临终或直至生命结束,一般指个人之事,如婚姻是终身大事。“终生”指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过去、现在、未来整个一生,一般指在事业上,如终生从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71、黯然、暗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是“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

72、安详、慈祥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

73、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74、必须、必需

必须是一定要这么做,有强调语气作用;必需表示一定得有、是不可缺少的。

75、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76、表示、显示 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是明显地表现出来。

77、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

78、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79、编撰、编纂

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80、勘误、刊误 勘误一般指文字、标点在校勘时的没有发现的错误需要加以改正;刊误指内容、事实、数据等方面发生错误需要纠正。

81、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82、颁布、公布

前者指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后者指(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83、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84、沉思、深思、寻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

85、草率、轻率

前者指(做事)不认真,敷衍行事;后者(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86、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87、陈设、摆设 前者(动词),指摆设;后者(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88、竖立、树立

前者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后者指物体垂直立在地面,强调具体事物。

89、批阅、披阅

前者侧重在批示,后者是一般的看看、阅读。

90、典雅、高雅

前者指优美而不粗俗;后者指高尚而不粗俗。

91、风气、风俗、风尚

风气指社会上或某个集体流行的爱好和习惯;风俗指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范围较大;风尚指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92、妨害、妨碍

前者指有害于事物发展(程度重);后者指使事物不能顺利进行。

93、肤浅、浮浅

前者指学识浅,理解不深;后者指为人浅薄。94、沟通、勾通

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95、关注、关心

前者一般指对事情,后者一般对人。

96、贯穿、贯串

前者指穿过、通过(较具体的事物);后者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

97、观察、观测

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98、合计、核计

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99、截止、截至

截止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了;而截至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某一天、某一阶段。

100、间接、简捷

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101、精练、精炼、简练

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102、经历、阅历

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103、里程、历程 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104、辣手、棘手

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105、流传、留传

前者指传下来或传播开;后者指遗留下来传给后代。

106、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107、临近、邻近

前者指时间靠近;后者指地方靠近。

108、谋取、牟取

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109、面市、面世

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110、摸索、探索

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111、品位、品味

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112、品尝、咀嚼

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113、评价、评介

前者指评定价值的高低;后者指评论介绍。

114、彷徨、徘徊

前者指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后者指(1)在一个地方来。

115、启用、起用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116、启发、启迪

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117、驱除、祛除

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118、取消、取缔

前者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后者指明令取消或禁止。

119、消失、消逝

消失是事物逐渐减小以至没有。消逝是随时间而去不复存在(指声音、水、云雾、时间等)。

120、溶解、融解 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121、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122、擅长、善于

前者重在某方面具有特殊的专长;后者重在长处、优点。

123、收集、搜集

前者指使聚集在一块;后者指到处寻找并聚集在一起(不易得到的东西)。

124、受到、收到

前者是接受抽象的东西,如:受到教育、收到启发。后者是接受具体的东西,如:收到礼物、收到信件等。

125、申明、声明

前者指郑重说明;后者指公开表示态度或说明真相。

126、停止、停滞

前者指不再进行;后者指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动或发展。

127、实行、施行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128、调节、调解、斡旋

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意思上同调解,属于书面语,不能带宾语。

129、推委(诿)、推脱、推托

推委(诿)指把责任推给别人(不带宾语)。推脱指推卸(责任等)。推托指借故拒绝。

130、委屈、委曲

前者指受冤屈;后者指曲折。用“委曲求全”一词时,可能有受点委屈的意思在内,但不能写成“委屈求全”。

[爱好与嗜好 ] 1.“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2.“嗜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爱护、爱抚与爱戴] “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对一般领导不能用“爱戴”,只能用“爱护”,如尊重领导、爱护领导。

[安静与平静] 1.描写环境时,“平静”着重在没有**;“安静”着重没有声响。2.描写人物时,多用“平静”,如“心情平静”;“安静”为安稳,如“安静的小姑娘”。

[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按照与依照] 1.介词,都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和凭借的意思.2.“按照”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适用范围较广,有时可以和“说来”“来说”搭配;“依照”是书面词语,多用于法律条文、军政文告中。

[安分与本分] 1.“安分”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2.“本分”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守本分”“安分守己”不能互换。

[返回 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摆脱与解脱] “解脱”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摆脱”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摆设与陈设] 陈设:(动词)摆设。摆设:(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颁发与发布] 1.相同之处是,如“颁发命令”也为“发布命令”,意义用法相似。差别是,如“中央向硬骨头六连颁发嘉奖令”,着重受奖励者;“中央发布通令,嘉奖全体军人”,是让全军人知道这次嘉奖的命令。2.使用范围差别“发布新闻”,不说“颁发新闻”;“颁发证书”,不说“发布证书”。

[颁布与公布] 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保持、维持与坚持] “维持”“保持”与“坚持”这三个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维持”,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比上述两个词的意思更进一步,指坚决保护、维护或进行,如坚持原则、坚持己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

[返回 保修与包修] “保修”为保证修理。“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

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

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爆发与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

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编辑与编纂]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变幻与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换与更换] 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更换零件”、“更换领导人”、“变换手法”、“变换姿势”,不能互换。

[返回 背弃与背离] 1.程度“背弃”较重,“背离”较轻。2.“背弃”是自觉行动;“背离”可以是自觉行动,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与瓦解] 1.“崩溃”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瓦解”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崩溃”词义较“瓦解”重。2.“崩溃”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瓦解”常用于组织等。3.“崩溃”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瓦解敌人”。

[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逼迫与强迫] “逼迫”程度比“强迫”深。“强迫命令”“强迫劳动”。“强迫降落”不能与“逼迫”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庇护与袒护] “庇护”有意识、目的的掩护;“袒护”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边陲与边境] 都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边境”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国家或省、县之间;“边陲”只用于国家之间,指靠近国界的地区。文言色彩浓。

[辩解与辩护] 1.“辩解”分辨解释(原因或真相),“辩护”指以申辩来保护或维护(别人或自己的言行)2.“辩护”也为法律用语;“辩解”不是。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标记与标志] 标记 标明某种东西的记号。标志 ①表明,显示;②同“标记”。

[表明与标明] 标明 用文字或符号标出来,使大家明白。表明 清楚地表示出来。

[表率与榜样] 意思相近,与词语搭配不同。如“树立榜样”而不能互换。“表率”用于个人,而“榜样”可用于指集体。

[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表现与表演] 表现 显示出来。表演 ①戏剧、杂剧、曲艺等的演出;②做示范性的动作。

[表彰与表扬] 1.“表扬”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表彰”对象是伟大功绩或重大事迹。2.“表扬”方式较方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赔偿、补偿]

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比赛与竞赛] “比赛”与“竞赛”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词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开展的比赛与竞赛活动十分频繁,“比赛”与“竞赛”也“因时走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但由于这两个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使得一些人使用起来发生混淆。

一、词义

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如象棋比赛,比赛篮球等。竞赛互相比赛,优胜。如劳动竞赛。

二、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互相比较本领、技术等的高低或工作、劳动的快慢、效率,通过较量,得出谁为优胜的结果。

“比赛”强调比较或较量,多用于文化娱乐或体育活动方面。比如“几个小朋友,组织了一个‘童子足球队’;常常要求大学生,和他们比赛”。“比赛”也可用于劳动方面,但“比较”的意味较突出。比如“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比赛”有时比“竞赛”更强调次序和时间,比如“歌手们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比赛顺序,每个歌手的比赛时间为五分钟。” “竞赛”强调互相竞争而夺取优胜,意思较为郑重,比“比赛”重,使用范围也比较广。1.可用于一般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今天进行半决赛,四个国家的羽毛球强手竞赛激烈。” 2.可用于劳动生产、文化艺术创作等较重要的社会活动,比如“和他们车间竞赛以来,咱们车间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3.还可用于动物的活动,比如“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竞赛似地高叫着。”

三、练习

在下边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A比赛B竞赛)

(1)下午两点钟,我还要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演讲()呢!(2)这个月,工人们在进行劳动(),干起活来热火朝天。

(3)据说,藏羚羊在交配之前,公羊要进行生死格斗,用这种()方式淘汰弱者。(答案A B B)

[捕杀和扑杀]

2003年秋冬之际,为预防“非典”复发,全国部分城市大量捕杀果子狸等怀疑携带“非典”冠状病毒的动物,一时之间,“捕杀”一词屡见于各新闻媒体;2004年初春,为预防禽类流感蔓延,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大力扑杀”禽流感,“扑杀”一词又取代“捕杀”而屡见于报纸杂志。“捕杀”与“扑杀”虽一字之别,意义却有不同。笔者试就两词简作辨析。

捕杀,捕捉并杀死(《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捕”与“杀”之间是前后相承接关系,即先捕捉住再杀死。由此可推知,“捕杀”的对象是体形较大、可以并能够一一捉住的虫、禽、兽、鱼甚至人等,如捕杀青蛙、捕杀白头雁、捕杀马鹿、捕杀鲸鱼、捕杀示威者,等等。至于“扑杀”,笔者查阅了包括《辞源》《辞海》《汉语机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内的十余种汉语工具书和现代汉语专著,均未发现该词条。因此,笔者认为“扑杀”系一新词。根据词素叠加释义法和当前“扑杀”的语用实际,笔者提出,“扑杀”的准确含义及其语用规则是否可作如下解释扑杀,扑灭或杀死。“扑”与“杀”之间是选择关系,即扑打消灭或杀死。由“扑”义亦可推知,“扑杀”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形体较小或甚小、不易或无法一一捕捉住的昆虫、病毒类或微生物,如扑杀蚊蝇、扑杀禽流感、扑杀钉螺,等等。由上简析可知,“捕杀”的对象形体较大,“扑杀”的对象形体较小或甚小;“捕杀”侧重于捉住,“扑杀”侧重于消灭;“捕杀”对象的数目有限,“扑杀”对象的数目数量惊人;“捕杀”侧重个体对象,“扑杀”侧重群体对象;“捕杀”可一一进行,而“扑杀”则根本无法一一进行„„明乎此,则两词各得其所。试将两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 1.林业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非法_________野生动物。

2.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湖区人民开始全面_________钉螺。

3.为保证市民安全,市政府及时下发了__________流浪犬的紧急通知。4.空调运行所滋生的军团杆菌可以通过空调清洗予以__________。5.市人民法院今天公开审理了非法________藏羚羊一案。6.对H5N1这样的高致病性病毒要坚决________。

7.要彻底________禽流感,必须_________病源周围三公里以内的所以家禽。(参考答案

1、捕杀

2、扑杀

3、捕杀

4、扑杀

5、捕杀

6、扑杀

7、扑杀/捕杀)

[不屑与不惜]

不屑 轻视,认为不值得。不惜 舍得,不顾惜。

[哺育与抚育]

哺育 喂养。抚育 爱护,养育。

[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不详、不祥]

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返回 不免与难免]

1、副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的意思。

2、(1)“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后面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跟否定词,但虽为否定时,意思却是肯定的。(2)“难免”还可以用作动词。“不免”没有这个用法。

[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裁夺与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 推测 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1.“推测”,“估计”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猜想”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2.“估计”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推测,猜想”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3.“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与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1.“采取”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2.“采用”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与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与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

2、(1)“品行”指品格和行为;“操行”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2)“品行”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操行”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3)“品行”常和“端正”“恶劣”搭配,“操行”常和“优”“优良”“良好”“好”“坏”“差”搭配。

[操纵与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

2、(1)“把持”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操纵”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2)“操纵”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把持”没有这种意思。

3、“把持”的同义词另有“把揽”;“操纵”的同义词另有“驾驭”“掌握”

[参加 加入与参与]

1.“参加”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2.“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3.“参与”多用于活动。4.“参加”“加入”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参与”多用于书面。

[察访与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与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发生”指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与猖獗] “猖狂”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猖獗”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猖狂”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与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 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 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 写成“细水常流”。

场面与局面 “场面”与“局面”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阅读辨析 篇3

关键词 浅阅读 多元性 互动性 随意性

分类号 G252.17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kim reading has become a trend that change and affect many people's reading habits and ways, also on the skim reading criticism sound can be heard without end.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skim reading are analyzed by this paper. It is believed that skim reading being a way of reading, should not be given too much of ethical, social and moral property. What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from the skim

reading media depends on the reading personal choice. Therefore, the library should carefully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rules of skim reading information, and play a role on the reading guidance

function.

Keywords Skim reading. Diversity. Interactivity. Arbitrariness.

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改变着人们的阅读方式,传统的传播媒介已经显示出某种固化停滞的态势,而新兴的数字化阅读正在迅猛地占据着读者的市场,特别是年轻一代。阅读时代的变革在新兴传播媒介的推波助澜下已经悄然形成,某种程度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 “浅阅读”,与信息时代快节奏的韵律合拍,一个人们心目中快餐式的阅读方式也在快速形成,并以其广泛的阅读接受面而影响和改变着出版传播媒介的策划,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的阅读生态。

2014年4月2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最终结果公布。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国民每天接触传统纸质媒介时长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新兴媒介中,上网时长和手机阅读的接触时长呈增长趋势。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上网时长为50.78分钟,比2012年的46.77分钟增加了4.01分钟;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21.70分钟,比2012年的16.52分钟增加了5.18分钟;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为2.26分钟,比2012年的2.94分钟减少了0.68分钟。 ”[1]数字化阅读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社会趋势,与其相伴相生的浅阅读方式也慢慢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群体中逐渐扩大和蔓延。

1 围绕浅阅读的批判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和符号中获得意义的社会行为、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是读者和文本相互影响的过程。’”[2]随着阅读载体——“符号”外延的不断延伸,阅读的载体从纸质的文本拓展到数字文本,网络、手机、电子书等等现代信息媒介所承载的阅读文本也包含在阅读的外延之内。并且在围绕浅阅读的争论中,人们更多地把目光投向了数字语境下数字文本的阅读,把浅阅读和数字阅读划上了等号。关于浅阅读的定义,有很多。“浅阅读是指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它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3] “我们可以把‘浅阅读’的‘浅’,看做是轻松、轻快、轻灵之意,‘浅阅读’是人们应对浩瀚信息所采取的有效阅读方式之一。”[4]有研究者指出,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多有直观性的特点,“浅阅读可以集图形、声音、视频、动画等于一体,视觉图像由于剥离了高度抽象的文字编码,代之以生动、逼真、直观的影视画面,因而其内容的表达有直观、浅白的特点。人们对它的接受不需要经由编码的解析,通过联想进行,可以直接经由视觉感受完成。与此同时,阅读也不再受到阅读者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及相关文化知识的限制,只需具备一般的视觉感知能力即可,这就是浅阅读。”[5]

对于浅阅读,存在着较多的争论。人们对其多持否定的看法,认为浅阅读消解了深度,只求平面的阅读,它削弱了人们对知识和事物的深入思考,只追求身心愉悦的游戏式阅读,是一种消极的、低级的阅读方式。在读书界和图书馆界,对浅阅读的批评也一直不绝于耳。从批评的声音来看,人们批评的不是浅阅读作为一种阅读方式的存在,而是指向了浅阅读负载的文本信息,指向的是浅阅读平面化、低俗化、娱乐化的消费倾向。

由于浅阅读现象与现代社会快速的发展节奏有关,人们在忙碌的生活之余,不愿再去接触高深的知识,去看那些长篇大论的文章,娱乐化、休闲化、时尚化的信息成为大众群体追捧和乐于选择的,只满足于平面的、浅显的阅读趋势,造成了浅阅读文本中充斥着很多满足观感类的、纯粹娱乐化、低级庸俗的内容。这引起业界人士普遍的排斥和批判,认为这样的阅读倾向和潮流不利于社会健康风尚的引导,对阅读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构建,素质和修养的锤炼有不好的诱导作用。

曾有学者对浅阅读现象从理论的高度给予了解读,他认为浅阅读是后现代文化的产物,“人们的快速、浅表化的阅读,以及对无中心的、拼贴的、复制的、游戏的、媚俗的阅读内容的偏好和热情,都与后现代主义的去中心、反传统、祛魅、对抗精英主义、狂欢性以及颠覆性等特点遥相呼应。后现代主义的矛头指向是,革除文化等级秩序,打破少数文化寡头垄断文化资源的局面,以重新分配社会文化资本,消解艺术与日常生活的界限,瓦解精英主义者的权威,降低知识分子为人类代言的愿望。”[6]后现代主义的标志是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流行,在大众文化解构掉传统、崇高等词汇的同时,消费文化代表的是现代大生产的生产生活方式,无限的复制、copy,纯粹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口味而不断地生产。“策划了‘布老虎’丛书的安波舜认为,畅销书的出版必须遵循‘出版产业化的COPY原则’,‘抽象、复制出一套有普遍意义的选题运作程序’,”[7]迎合阅读主体的阅读兴趣,产生批量生产的类型化产出模式。在整个文化制造生态的影响下,浅阅读呈现的是平面化、直线性的阅读,“它遵循着时间的经济学原则,要求文本清晰可解,像分离油和水一样容易分离价值与非价值,以便于读者最直接、最省时省事地取用,迅速享用,迅速获得愉悦,然后迅速抛弃。浅阅读不求深度,只求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量地占有信息。”[8]

后现代文化为浅阅读批评找到了理论依据:不求深度,只求获取最大化信息量的功利性阅读心态,影响着阅读主体对信息的接受程度,不去思考,不去细细品味文本信息负载的内容,只是乐于获取,为了一时的愉悦与快乐。有专家认为,“效益最大化的技术理念,也潜移默化地加强了部分人阅读行为中的功利化心态,使‘浅阅读’开始成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并反过来影响年轻一代的文化心态和文化消费心理。”“‘浅阅读’一旦成为习惯,人的思考力和文化感受力必然萎缩,久而久之,面对海量信息反而会表现出思想浅薄、视野狭窄,并最终走向责任感的轻浅和弱化。”

2 数字语境下浅阅读的进步意义

虽然浅阅读的批评不绝于耳,但怎样认识浅阅读的价值是值得商榷的。笔者以为,作为一种潮流,它的存在有其必然性。而且,浅阅读的“浅”并非“浅显”之浅,它只是一种阅读方式或阅读行为,而阅读方式并不代表着“崇高”、“正统”、“积极”等价值取向,浅阅读的媒介系统只是一个平台、载体,读者获取何种信息还要看读者自己的选择,依据自己的阅读取向和价值原则选择合适自己品味的信息资料。从这点来看,给予浅阅读过多的价值取向的判断是不合适的。“读者有目的地阅读,本身并没有错。作为一种阅读形式,它没有承载社会的、哲学的、伦理的、道义的种种责任,更没有所谓的各种危害。”[9]]我们所需做的,是正视这种影响越来越广泛的阅读方式,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内在原因,分析它易于为人们接受的因素,这对于指导阅读、引领健康的阅读风尚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浅阅读有多元性。浅阅读获取信息的来源多是新兴媒体,并且这些阅读媒介层出不穷,每天的数字平台都推出大量的各类的信息源。从最初互联网时代的开通,到如今的微博时代,手机、E-BOOK、网络视频、电影、影视、微电影,信息源呈爆炸性生成的速度产生,数字信息不需任何审查只需一个端口就可向网络群体发布自己的信息,手机客户随便拍摄的一个短片、一则短信,就可把当地新闻通过手机、电脑等适时网络通讯工具传播到网上。在现如今的微博时代,这样的传播方式为更多的人所接受。数字化传播方式造成了信息的海量聚集,也改变了媒体人的工作思路,一些电子刊物和媒体人把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作为开办媒体的宗旨,当“深度”无法保证的前提下,提供“全而新”的资讯便成为了不错的选择。

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了全球阅读行为的革新,也打破了传统纸质媒体对知识和信息的垄断,各类信息与知识的发布于更新不再受限于某个机构和团体,而是回到了每一个普通个体的手中,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时代的进步,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虽然它提供的信息是鱼龙混杂,但无可否认的是,相对于传统的阅读时代,新媒体信息无疑是最为全面,也最为迅速的。这样的信息生成状态有利于多元精神与思想的并存,有利于知识信息的碰撞与产生。

打破传统权威对信息的垄断,面对碎片化、简约化、随意性的新媒介信息,阅读者的阅读没有了目的性的阅读,全凭兴趣、思想和价值取向来选择信息,这样的浅阅读行为更易于回到常识,回到认识事物的原点,来发现事物,而且多元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往往掺杂有不同的声音,各种声音的碰撞更会使认识向着真理的层面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新媒体形式下的浅阅读有着推动时代发展的进步意义。

其次,浅阅读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决定着它对阅读主体有着很强的吸引力。不论手机阅读还是网络阅读,大多有一个阅读交流平台,读者阅读后可以在文本的后面发布对此则信息的评价和看法,与不同观点的人相互交流、探讨。这样的双向交流探讨系统有利于形成一个话语空间,促进公共空间的形成。读者天生具有交流的欲望,有说话、发出自己声音的渴望,知识信息的增生需要的就是双向的碰撞、不同声音的交汇,浅阅读媒介可以很好地让读者主动参与到信息交流的构建当中,从接受美学的层面上完成了阅读文本的循环交流过程,并通过不同阅读个体的参与交流,使阅读文本的层次内涵得到进一步的阐述,完成了文本的再创造。浅阅读媒介提供的这种互动性和参与性的阅读机制,有效扩大了阅读行为的影响力,使阅读接受向着更加深入的层面发展。

新媒介互动性和参与性向前的发展是带来了SNS,SNS的中文含义是“社交网络”,它是指由一定社会关系的群体组成的网络化社区。SNS与网络阅读结合起来,通过SNS阅读社区,把有共同爱好,共同兴趣,共同价值标准的读者群体聚集在一起。他们一起交流自己的阅读感悟,发布个人的阅读报告,分享近期阅读的好书等等,通过交流探讨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提高自我的认知能力,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锤炼个人的思想内涵。这种具有同仁性质的阅读社区更加完美地发挥了浅阅读媒介的互动性和参与性等功能,使数字时代文化信息传播空间更加具有公共性和多元性的品性。如今,国内做的比较好的豆瓣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性质豆瓣社区已设计读书、电影、音乐等等众多领域,成立有27万个兴趣小组,涵盖707个城市,6040万居民,为推动国人的阅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最后,浅阅读的随意性使阅读行为有很大的渗透性和普及型。在中国传统社会里,读书是一件神圣的事。“红袖添香夜读书”,读书讲究在特定的意境、氛围下进行,需正襟危坐,需“挑灯夜读”,苦读式的阅读传达出对书的敬畏之情。这些读书的仪式化指向的是对书的“圣化”,把读书的行为看成是圣贤人做的事情。这种阅读的文化传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对读书人身份的认定,人们普遍认为,阅读就应该是正襟危坐,阅读就要潜思苦想,阅读就需有庄严的仪式化的形式。而传统文化中“仪式化”的阅读方式需要整片的、大段的时间,非常适合学究型、专家型的读书人,在现代信息化的时代,普通大众的读者群体很少有机会或时间从事这样的阅读,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他们忙于奔波,在各种社会化的规定中疲于应付,他们的时间被挤压成碎片、片段,没有办法拼凑成传统阅读习惯下的长时间阅读。

在这样的现实压力下,阅读时间只能从碎片化的时间中截取,在打碎整体的碎片化时间中,网络新媒体以其方便、随时、随地的便捷占领填补了这些时间段。一个智能上网手机、一个阅读器,就可在公交车或地铁的乘车中,在咖啡吧等候友人的过程中,在各种时间的间隙里,进行阅读,打发无聊的时间。国外人均阅读量高于国人,这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国外读者阅读时间的任意性、随性化,利用大量碎片化的时间延长了人均阅读时间。因此,由新媒介带来的浅阅读方式也具有一定的革新意义,无论阅读的质量如何,浅阅读大大提高了国民人均阅读量,使现代爆炸性资讯信息在时间维度上达到最大限度的蔓延和扩张,而且,新媒介针对的阅读群体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读书人,不是带有“圣人”光环的精英群体,而是面向所有的大众,只需拥有新媒介的终端浏览器,就可任意、平等、自由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文本和资讯信息。把知识信息从知识分子群体推广到普通大众,这不得不说是浅阅读媒介进步的革命意义。

3 结语

阅读辨析 篇4

一、迁移性问题,由此及彼

人类文明的发展源于对知识的不断接受批判、创新和超越。批判性思维理论强调要敢于质疑、探究,厘清事实的真相,不盲目迷信权威,这对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意义重大。笔者教学中注重为学生设计迁移性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由此及彼,比较延伸,合理推测,大胆猜想,在对比中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合理的结论。

在《雨巷》一课的教学中,指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这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的朦胧、凄凉的现代诗,感知这首诗的意象。在此基础上,设计如下问题:诗人用雨巷、颓墙、丁香等意象为我们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情绪?学生进行分析、探究。有的认为雨巷又长又寂寥,雨巷中的人孤寂、惆怅,这些意境营造出凄清、冷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精神上的痛苦;有的则认为丁香美丽、芬芳,在雨中含苞待放,诗人想要诉说的是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有的认为雨巷、颓墙、丁香一样的姑娘、“我”处在江南迷茫、凄凉的烟雨这些意象让读者感受到了诗人孤寂、忧伤的心境和追求美好事物时因不得而失望的痛苦……可以说,学生们都抓住了意象与意境之间的关联,巧妙联想迁移,体会到诗人彷徨、失望、痛苦却又执着追求的情感。

提问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学会了迁移,将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将以往储备的知识、技能迁移到课堂中来,对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个性化问题,与众不同

语文新课标一个突出的理念就是把科学探究式教学作为关键环节。科学探究的第一要素就是发现和提出问题。教学需要创新,问题的设计同样需要给学生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让学生能够发散思维、延伸思考,从而提出独具个性的观点。教学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假设,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敢于挑战思维定势,跳出常规思维的圈子,换位思考,学会反思,提出独到见解。

执教《我与地坛》一课,我在学生把握文章大意之后设计问题:你怎么看待“我”对母亲的愧疚?一个学生这样说到,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最张狂的年纪却成为残疾人,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不能向别人抱怨,也不能向命运呐喊,唯一可以依赖和发泄的对象就是自己的母亲。当自己终于走出阴影时却发现母亲早已因为“我”操心而头发斑白,身体每况愈下。“我”知道自己不幸,更理解了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可是母亲却离“我”而去了,“我”对自己的母亲满怀愧疚之情。另一个学生则认为这种情感不仅仅是愧疚,更多的是遗憾。“我”作为母亲的儿子,想要成为母亲的骄傲,但是因为个人遭遇却只能带给母亲痛苦,这种矛盾让“我”无比痛苦、遗憾。

在读通文本之后,抛出个性化问题,学生们的回答不拘一格,但都透着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和深刻感悟,这是值得鼓励和肯定的。

三、归纳式问题,升华认知

归纳式问题就是通过对所学内容的回顾、总结,阐发自己对文本的总体感受,让个体认知得到进一步的升华。在一篇课文学习即将结束时提出此类问题,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总结归纳,借此更加深入文本,更加全面、深刻的体悟人物精神品格,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在《声声慢·寻寻觅觅》一课的教学中,首先了解本词的创作背景,疏通大意。在归纳总结中,引导学生试着用自己的话来鉴赏作品:“你眼中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学生们很积极,自己开始汇总资料,从多角度归纳,有的学生说,我品读《声声慢·寻寻觅觅》,读到了词人的孤寂、无奈和愁郁,也读到了作者一个人的难捱和无助,李清照不愧为女中豪杰。有的学生说,《声声慢·寻寻觅觅》作为一首典型的婉约词,向我们传达了作者历经国破家亡,丈夫去世,自己一人孤寂漂泊的凄凉伤感,以花寄情,以雨传意,“词中花魁”名不虚传。还有学生这样总结,《声声慢·寻寻觅觅》的手法非常引人注目,开篇即用叠字细细的诉说悲痛心情,恰似“大珠小珠落玉盘”。全词情景交融,晚风、飞雁、黄花、细雨、梧桐,绘成了一幅凄凉的秋色图……学生们在这样的归纳中对作品、作者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归纳是一个整理文章思路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挖掘思维深度的过程。站在全局用批判性思维看问题,能把问题看得更全面、更深刻,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比较型问题,引导发散

比较、对比、互文式的阅读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教学中,笔者特意设计出比较型问题,引导学生在对比中进行思辨,进而产生“合理”的解释。

在《辛德勒名单》(节选)一课的教学中,在解读辛德勒的形象时,学生意识到与之前学过的正面人物不同,辛德勒是一个投机商人,他好色也贪婪,甚至是有名的纳粹中坚分子。后来,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拯救了1000多名犹太人,我们能原谅他吗?历史应该宽恕他吗?有的说,不能原谅,他利用犹太人这种廉价劳动力为自己服务,为自己谋利,只是后来不满意纳粹的做法,才救了这些人;有的则说,可以原谅。每个人都在成长、变化中,不能因为他一开始的污点而影响到对他后面的客观评价。当他花巨资将一车女工赎回时,他的灵魂得到了救赎。

这种比较和辩论,通过理性分析,挖掘学生思维的深度,提高学生思维的效度,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举多得。

总之,在多元、理性、和谐的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科学设计具有思辨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鼓励学生运用批判性思维,通过比较、延伸、互文式的阅读,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各种合理假设,生发出新颖独到的观点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勇敢质疑的平台。

参考文献

[1]佘蜀强.批判思维,让语文教学充满灵光[J].师道,2013,(5).

[2]杨荣.语文教学应注重质疑批判思维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0,(11).

党课辨析题 篇5

1.申请入党的人在年龄上必须具备年满18岁的条件。(5分)

答:该说法正确;

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一章第一条的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年满18岁”强调了申请人入党必须具备的年龄条件。只有在成年以后,其世界观和政治倾向才具有相对稳定性,才具有确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才能确定自己终生的政治信仰和政治志向。一般来说,“18岁”是一个人步入成年的基本标志。因此,申请入党的人的年龄规定,以“年满18岁”为底线,目的是为了保证党员质量,使党员在其申请入党的时候,就具有与党的性质要求相一致的世界观和政治倾向。

2.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5分)

答:可以直接接收党员。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规定:“在特殊情况下,党的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员会可以直接接收党员。”这里讲的“特殊情况”大致有以下三种:

(1)有的具备党员条件的发展对象,因工作关系,不宜在支部公开自己的身份和工作情况,只能由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内部掌握,直接发展为党员。

(2)少数有重大影响的知名人士或某方面的代表人物,他们具备党员条件时,可以由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直接讨论,接收为党员。

(3)追认党员,只有中央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党的委员会才有权批准。

3、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无权参加各进行申辩。(5分)

答:错误

党纪处分,是指党组织对犯错误的党员,按照情节轻重和党章规定作出的处罚决定。作出鉴定,是指党组织对党员表现作出的评价。对党员进行党纪处分或作鉴定时,允许党员本人申辩,同时也允许其他党员为他作证和辩护,这既是维护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对党员进行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重要措施。

党组织对党员的申辩及其他党员为之作的证明和辩护,要认真听取,进一步核实,采纳其合理意见。对那些不予采纳的意见,要向本人说明不予采纳的理由,让受处分的党员心悦诚服。对党员实事求是的申辩、作证和辩护,不得进行追究。

4、私营企业主不能入党。(7分)

答:错误。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私营企业主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社会阶层,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他们中的优秀分子,经过党组织的教育和考察,确定具备党员条件的,可以发展成为共产党员。

5、预备党员取消预备资格是一种党纪处分。(8分)

答:预备党员取消预备资格不是一种党纪处分。

党章规定党纪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消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是发展党员过程中的一项重要的程序,是对预备党员继续进行培养、教育和考察的一个重要阶段。对于在预备期间不履行党员义务、不具备党员条件的,取消其预备资格是履行入党手续问题,而不是党纪处分问题。

简答题:(15分)

1、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带领人民使国家实现了哪三大历史性转变?(6分)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2、入党积极分子如何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9分)

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不仅要在组织上入党,更要从思想上入党。而正确的入党动机是思想上入党的根本问题。入党动机正确与否,关系到党的纯洁性和党的组织的战斗力。

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坚持不懈地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二,要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第三,要自觉坚持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第四,要在学习和工作中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第五,要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与革命气节。

每一个积极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都必须对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持之以恒,并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自己,争取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指导思想是什么?(5分)

答: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为什么说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8分)

答:1)党风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和党的宗旨能否实现。

2)党风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和人心向背。

3)党风关系到党的路线能否正确执行。

4)党风是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保证。

5)党风是推进其他作风好转的根本保证。

5、简述接收预备党员的手续和程序。(7分)

答:1)接收入党申请。2)确定入党积极分子及培养联系人。3)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4)团组织推优。

5)确定发展对象。6)确定入党介绍人。7)政治审查。8)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发展对象情况。

9)入党前公示。10)填写入党志愿书。11)组织发展会。12)上级党组织派人和发展对象谈话。

13)上级党组织审批。14)组织预备党员宣誓。

1、党的性质是什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2、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是什么?

党章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3、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

(一)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二)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三)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四)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五)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六)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七)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八)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4、共产党员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一)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二)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三)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四)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五)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六)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七)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八)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5、入党誓词的内容是什么?

预备党员必须面向党旗进行入党宣誓。誓词如下: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六、论述题:(共20分)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10分)

答案要点:

按照党的十七大要求,紧密联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认真学习党章,自觉遵守党章,切实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

(1)学习党章:就要加强党的意识和党性观念。党章明确规定了党的性质、宗旨、任、,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党的组织原则、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党的纪律等。

(2)遵守党章:就要自觉遵守党的原则和纪律。党章是党的最高行为规范,是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对各级党组织的政治行为,工作行为以及生活行为都提出了明确要求。

(3)贯彻党章:就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加强先进性建设。

(4)维护党章:各级纪律检查机关,就必须全面履行职责,带头遵守,坚决维护。

2、新时期共产党员的楷模王瑛同志曾经说过:“生活不相信眼泪,人就是活一天也要活得快乐、精彩,就是倒下了,也要倒在岗位上。”请结合对王瑛这句话的理解,谈谈一句党员应如何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0分)答:首先,应该谈一谈现实生活是什么样的?当今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诚信危机,是非难分!传统道德底线被无情的突破,贪污腐化案件频频发生!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群众评价高;基层组织涣散,公信度低,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当然,党员队伍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主流还是好的,应当肯定,这就是现状。其次,作为一名党员,首先是人,既为人父、为人子、为社会的一分子,更是党组织中的普通一员,要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要在实际生活、工作中提倡“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真正共产党员的政绩观。

第三,人不能没有精神。只有树立健康身上、积极有为、拼搏创业的奋斗精神,才会活得有价值、有滋味。人生不如意的事情太多,但“家有金山银山,也是一日三餐”,要懂得平平淡淡才是真,不要过分追求享受、虚荣。

第四,金钱有价,真情无价。不管是尊老爱幼还是诚心待人,“雪中送碳”始终好过“锦上添花”。第四,要有责任意识。不管是在单位、在社会、在家庭,我们每个人都负有责任。一个人,一个男人,要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对家庭,要接过父母的责任,撑起一片安全的天地,哪怕是再辛苦也要坚持不懈;对老婆,要从一而终,须知“糟糠之妻不下堂”、“富贵不能淫”,哪怕是为了孩子;对朋友,选择朋友也就是选择自己,慎重交友就是洁身自好。

联系自身实际,谈谈入党积极分子应该怎样努力创造条件,积极争取加入党组织?(要求:

1、必须联系实际;

2、层次清楚,语言通顺)

答:入党积极分子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高自己,通过行动表明自己的愿望,争取早日入党。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思想觉悟。

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运用理论指导实践、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来认识和对待。

2、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

一方面要主动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和有关情况;认真接受党组织的培训,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党的活动,努力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工作任务;要正确对待党组织的考察。

3、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入党积极分子要坚决服从组织决定,模范的遵守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以及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关心集体和同学,善于团结他人,坚决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积极参与社会工作,在实践中锻炼成长;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解决好学习与工作之间的矛盾。

4、联系自己对党的认识,谈谈自己如何以实际行动加入中国共产党?

要点:

第一,不断加强理论学习和党性锻炼,切实端正入党动机,努力做到在思想上首先入党。

第二,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一是正确认识和对待党员标准,明确努力方向;二是自觉接受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和考察;三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实际行动争取入党。

上一篇:电热水器使用要安全下一篇:初一英语单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