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读物(精选10篇)
农村读物 篇1
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是应当引起整个出版业重视的一个焦点。在进行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的开发时, 有这样几个方面值得注意。
一、有序开发农村出版市场
应当注意避免大呼隆, 一拥而上。开发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是一件重要而严肃的事情, 也是一件既当务之急又持之久远的系统工程, 简单地蜂拥而上极容易造成应景和走过场, 而应景和走过场一方面会使关注农村这样的重大决策在实施中走样、夹生, 流为形式;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出版物人为的积压与恶性饱和。同时, 上述行为还会败坏农村读者的阅读胃口, 糟蹋出版资源。
二、合理开发出版资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资源要开发、利用, 但更要注意对市场、资源的培育、保护。资源只有在注意保护, 适度开发的情况下, 才会得到长远、持续、合理的利用。天下没有不种树就能乘凉的事情。这就如同一个富量的矿脉, 不能把它节节割裂, 那虽然也许会有短期的回报, 但却失去了未来。我们不能像某些旅游区进行的“开发”那样, 缺乏长远的眼光, 对资源不加保护, 掠夺性地消耗使用, 寅吃卯粮, 结果是哪里进行了“开发”, 哪里便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这是贻害子孙后代的行为。出版的资源也需要培育, 也需要前人栽树才能后人乘凉, 来不得滥砍滥伐, 前代曾有整理古籍而古籍亡的鉴戒, 此于今天的意义当然不止于古籍类出版物。
三、农村读物的开发要符合农村现实
在进行农村读物的开发时必须要针对农村的现实, 在题材、写法、包装、定价、发行等方面全方位考虑农村读者的需求。据浙江省书刊发行业协会和浙江省新闻出版局《出版研究》杂志联合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 近年来农村读者对农业科技类图书的需求大幅增长, 其市场需求率为88.2%, 受欢迎率为53%, 但实际供货率仅为4.7%。上述结果一方面显示出相关出版物的市场开发空间, 同时也反映出相关出版物在供应、备货等方面存在很大缺口。这其中固然有发行上的原因, 但也必然有选题的对路与否, 写法的适用与否, 包装、定位的合理与否等等问题。这是所有准备进行或正在进行农村市场、农村读物开发的出版人需要切实考虑的事情。
四、保证农村读物的实用性
在重视与开发农村读物时候, 要注意杜绝图解与投机应付的暗流产生, 不能只要是挂上“农村”字样, 拼凑上相关却未必适用的材料就可以算是“农村读物”了, 如果是那样, 我们又何必要下那样大的决心和力量来开发农村市场与农村读物呢?其实, 在认为是农村读物与农村读者实际阅读的出版物之间, 并不只有等于关系, 且在实际中二者往往有脱节现象存在。当然, 这种现象也并不仅仅限于农村读物, 其他类读物也大多存在这个问题, 否则, 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积压和库存了。
五、准确定位农村读物的选题
农村读物的题材定位必须要有准确、客观的认识。其实就像在外国并没有中老年服装这个概念一样, 农村读者的天地并不是完全与非农村读者处于一种“对立”的关系。这一点与上两点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改革开放其实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 农村的变化其实在某种意义上说更大于城市, 而且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仍然存在 (不存在也就无所谓区别城、乡这两个概念了) , 但的确已经缩短了不少, 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故农村读物与非农村读物之间其实也存在着不少的重合, 比如农村读者也会关心政策、时事, 也会注意穿戴, 甚至也有一翻闲暇类读物的兴趣, 这是我们尤其应当注意的。据前述浙江省的调查显示, 目前农村读者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 从读者群体得票率分析, 依次为:中小学生 (88.2%) , 各种专业户 (77.6%) , 农村知识青年 (73%) , 乡镇企业人员 (61%) , 各行业技术人员 (56.4%) , 学校教师 (53%) , 农村技术人员 (51.7%) , 农村各级干部 (47%) , 个体经商人员 (44.7%) , 学龄前儿童 (42.3%) 。农村读者最需要且真实购买力较大的出版物类别按得票率依次为文化教育 (88.6%) 、农业技术 (88.2) 、文艺 (77.6%) 、生活实用 (67%) 、少儿 (63.5%) 、医药卫生 (60%) 、工业技术 (52.9%) 、社科法律 (48.2%) 、图片 (43.5%) 、工具书 (41%) 。在最受农村读者欢迎的前15种图书当中, 农技类8种占53%, 文教类 (含工具书) 6种占40%, 生活保健类1种占7%。这些定性分析的结果与不少出版者的臆想之间存在一定差距应当是不言而喻的, 其与非农村地区的阅读需求也并不存在根本上的差距 (比如文教类的名列前茅) 。因而, 不要认为只有挂上“农”字的出版物才是农村读物, 其实, 即便是挂上了“农”字, 也未必就适应农村读者的真正需求;而不挂“农”字的出版物未必就不是农村读者所需求的, 形式主义、形而上学、教条主义等等不应当再泛沉渣。
六、注意农村读物与其他图书的比例关系
农村读物与其他类型的读物之间要有一定的比例关系, 毕竟, 出版物市场不是仅仅有了农村读物就万事大吉了, 实际上任何一类读物都不可能包括、代表所有市场, 不能以偏概全, 那是对付而不是对待。
此外, 从前述调查结果中也再次印证了金盾版农村读物的大受欢迎, 其出版物占总受欢迎品种数的31%。金盾是大家关注的一个现象, 这是需要研究的课题, 其对应市场、适销对路的选题, 服务周到的发行方式, 铺展细密的发行网络, 及时反馈的销售格局等等, 都是值得出版业借鉴、思考的。但是金盾模式尤其是发行模式并不是任何出版社可以简单照搬的, 也不应是由其他出版社简单照搬的。任何好的经验如果全都可以拿来径直使用, 那世界上的事情就实在是太容易了。生吞活剥是最省事的, 但也是最致命的。如同马克思主义的应用要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并经过深思熟虑的琢磨、艰苦卓绝的尝试、精到确实的总结等等之后才产生出毛泽东思想一样, 任何理论和经验必须经过切合各自实际情况的消化、升华, 方能得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精髓。世界毕竟不是由一个个简单的形式构成的, 并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的苹果, 这是尤其应当提起我们注意、思考的哲学理念。
摘要:农村读物是出版物中的一个较为特殊的类别, 其市场因农村的分布广大和农村出版物受众的繁多而具有相当大的潜力。随着农村政治、经济、生活等方面的发展, 农村的确是出版业应当提起极大关注的一个巨大市场。而以往出版业对农村市场的关注应当说是很不够的, 这是今后亟待加强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是农村市场开发的富有广大上冲的空间。
关键词:农村读物,新闻出版,农村市场
农村读物 篇2
关键词:数字阅读;纸质阅读;阅读习惯
随着阅读载体的多样化,获得资讯渠道的快速和便捷化使人们阅读习惯发生着巨大改变。互联网以秒速更新着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事件,其内容从物理空间到时间纬度,几乎无所不包。大量的纸质读物的数字化又使得人们轻松地摆脱了传统的阅读流程,既省钱也更节省时间,特别符合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人们只要通过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各类阅读。目前阅读习惯的变化主要呈现三种趋势,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媒介电子化、阅读体验浅薄化。
1 阅读习惯的变化
随着移动终端、网络覆盖率极其带宽的飞速发展,人们逐渐摆脱了由纸质读物为主要获取信息的单一渠道。根据我国2014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已经超过半数。平均每天通过手机阅读的时间为33.8分钟,是所有阅读方式中时间最长的,且这个数值还在快速增长。数字化阅读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消解了阅读的时间和空间,人们通过手机或者图书阅读器就可轻易将几千本读物随身而带,单手就可以完成阅读的全过程,无论是奔波的路上,还是茶余饭后点滴时间都可进行阅读,按此推论,人们只要想阅读,其阅读的总时长是在增加的。这进一步印证了美国学者约舒亚·梅罗维茨 ( J. Meyrowitz)在其专著《消失的地域: 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的阐述的由于媒介的变化导致社会环境的变化,进而必然导致人类行为变化的推理。新型的屏阅读方式催生出如网页、电子邮件、博客、微博、短信、微信等屏阅读文体。这势必对人们的信息获取、知识学习、文化交流以及思维方式产生重大影响。仅仅数十年的光景,数字阅读已经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其对人们生活、行为以及社会发展都产生了超乎人们的想象的变化。
就个体读者而言,数字化阅读使读者面对读物有了更多自由度。读者既可像传统阅读那样进行单纬度的阅读,也可以采用交错阅读、跳读、找读、甚至与作者或其他读者进行研讨的形式进行交流阅读等形式。不仅如此,从阅读的内容、阅读的时间以及阅读地点都有了更多宽泛的选择余地。一个电子阅读器的承载量又数百倍、千倍于一本传统纸质读物,而且携带轻便且价格便宜。从环保的角度,还能节约纸张,减少环境破坏。由此可见,数字化阅读开创的是一个个性化阅读的新时代。
而纸质读物受限于体量使得随身携带不方便,且阅读之时还要左右手配合完成阅读,所以,纸质读物的阅读对读者的时间和空间有更多要求,尤其是大部头书籍的阅读则要求有相对稳定的空间和专属的时间段。不仅如此,对于读者还有精力和体力的要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个体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除了专业技能需求外的纯阅读已经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阅读长文本的时间更是持续减少。从代表知识储备和学术地位标志的各高校图书馆的借阅量即可窥见一斑,图书馆的藏书量在逐年增加,而借阅量不但没有增多反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减少。
然而,数字阅读所带来的海量化阅读内容也使得人们像掉进玉米地的狗熊,挑花了眼,注意力受到干扰,碎片化的时间被海量信息进一步分解,就使得阅读呈现明显的间歇性和碎片化。电子阅读在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性使得阅读过程变得自由,人们容易被多样化的信息分散注意力,从而很难完成需要专注力高的深度阅读,致使阅读流于浅表化。传统的阅读习惯正遭受全方位冲击,在这个以数字阅读为主要发展态势,碎片化阅读成为普遍现象的当下,功利化的阅读削弱了人们的阅读品质,纸质读物被束之高阁,成为家庭附庸风雅的摆设或者是祭奠阅读的安慰剂
2 纸质读物与电子读物的阅读差异
2.1 数字读物的阅读特质特点
2008年,Kindle阅读器作为电子书的标志性产品横空出世,从媒介的属性来看,电子书阅读器内容量大、便携并具有很多免费内容,这些都极大的优于承载量有限、成本更高的纸质读物,难怪当代很多专业人士会对纸质读物存在的必要性提出疑问,比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美国计算机科学家,就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工作、生活、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他在2010年预言纸质书将在5年内消亡。无独有偶,2011年,苏格兰小说家埃万·莫里森(Ewan Morrison)在参加爱丁堡国际书展也宣布:“25年之内,数字革命就将带来纸版书的末日。”虽说尼葛洛庞帝预言的纸质读物5年内消亡已破,但纸质读物的发展前景确实令人担忧。互联网、电子商务、数字阅读、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功利性阅读等诸多因素使人们再难有心境捧起一本书并将其读完。
电子读物与传统读物最大区别在于提供给人们全新的阅读体验。尤其是在视觉和听觉上,例如借助最新的增强现实技术可以通过屏幕把虚拟世界套在现实世界里并进行互动,而听觉效果的加入,无疑使阅读体验达到震撼的效果。而听完一本书比自己读完一本书要省时省力。从电子读物的出版状况来看,目前电子书还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更多新技术的运用将电子读物将呈现更多的变化,也更能在第一时间抓住人们的眼球。智能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将越来越习惯于电子阅读。那么纸质读物将以何生存,是否有不可取代的特质特点呢?
2.2 纸质读物的阅读特质特点
早在1894年,托马斯·爱迪生刚刚发明留声机之时,法国文学理论家奥克塔夫·乌赞(Octave Uzanne)就在《斯克里布纳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读本的终结”的文章。文中说道:“阅读,至少是我们今天这种阅读,很快就会带来巨大的疲倦;因为它不但要求大脑保持持续的关注,消耗脑内大量的磷酸盐,还迫使我们的身体进入各种疲乏的状态。”对于生来追求 “享乐之人”而言,翻阅一张张印刷出来的纸太费功夫了。留声机的便携性以及可以记录声音的特性会不可避免地取代读本和报刊,而印刷术和它老套的产物也根本不是现代科技的对手。那么纸质读物区别于数字读物的特质又有哪些呢
(1)不可取代的实物手感。和冰冷的电子屏幕相比,纸质读物有其无可取代的手感,捧起一本书的分量感,不同读物的开本在手中翻阅的现场感,触摸不同质地、克度纸张的细腻手感,以及一本优秀的纸质读物所呈现出整体的设计非亲历者可以感受的。从手感层面,纸质读物在实物可感性上是绝对胜于电子读物的。
(2)纸质读物的阅读过程是生理和精神的双重协作。无论借用何种阅读形式,对于阅读而言其过程主要依赖视觉支撑。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读纸质读物更容易使读者将情节刻入脑中。因为当人们在阅读一本纸质读物时,自然的要通过手来翻动书页,随着阅读的深入,书页的一边由薄变厚,这看似自然不过的机械动作实际是身心协作的过程。大脑已经悄无声息的接受反馈信息并随书页的翻动不断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研究表明,和阅读电子书的读者相比,纸质读物的阅读者复述故事时移情能力、信息获取量、沉静程(下转第页)(上接第页)度以及叙述的连贯性方面都比用电子阅读器的读者做得更好。同时,当人们把一本很厚的书读完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再看着书架上那一摞摞被自己啃过的书时也让人产生更多自信。
(3)读纸质读物的寂静更容易使人进入深度阅读。由于纸质书籍载体本身的单一性使得阅读过程具有单一和受限的特点,由于别无选择,注意力反而被更多的调动起来,集中在阅读本身。而通过电子阅读器阅读,经常会受到各种信息的干扰,比如,电子读物会提供一些交互链接功和多触点的按键,这些常常会使人在无意触碰时轻易地离开阅读现场,尤其是联网阅读,系统会时常将各种新鲜的咨询推送到读者面前,这些都使用电子阅读者注意力涣散。相比纸质读物,电子阅读更容易使人产生疲劳,也使人的注意力自然的下降。
3 结语
阅读是人类文明以来获取信息,增长知识,传承文明的主要方式。尤其是纸质极其印刷术的发明,使得阅读成为全人类共有的文化习性,阅读纸质读物的习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部分。数字时代的来临,打破了传统阅读的方式,无疑为阅读增加了新的活力。其自身特质也顺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尤其为新生代接受。就具体的阅读效能检验而言,短期内还不能得道明确的结论。由纸质读物所形成的传统阅读与电子屏幕为载体的数字阅读在未来一段时間内将以并存的形式存在。阅读行为的嬗变是个复杂的过程,不仅仅影响阅读内容本身的质量,更将影响未来人类的心智形成。两种阅读都有其积极和消极的一面,从适应力、吸引力以及传播速度的层面看,数字阅读还是更能为现代人类接受和喜爱。
参考文献:
[1] 王强.数字化时代的阅读[J] .中国图书评论,2004.
[2] 尼古拉斯·卡尔(美).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3] 李雷丽.纸质图书与e-book之比较[J] .新西部,2008(01).
[4] 柯平,闫慧.网络阅读文化的基本理论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7(05).
[5] 黄敏.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的比较及互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01).
如何选取课外读物 篇3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 对学生进行课外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 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让课外阅读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自主课外阅读能力强调“自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自主选择阅读内容, 培养求知欲望;自主选择阅读方法, 把自己当成学习的主人;自主选择阅读伙伴, 倡导合作学习;自主阅读探究, 提高独立感悟能力。
2.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开阔视野。
“语文课本无非就是一个学习的例子”, 我常把这一理念贯穿于我的课堂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和内容上, 可以说是掌握了一些基础的、重要的知识, 但终究还是像井底之蛙。那么, 通过课外阅读来延伸和拓展就是一种非常有效和必要的途径。
3. 服务于课堂教学, 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课堂教学目标不管是一个目标, 还是三维目标, 再或者是多维目标, 要想顺利和圆满地完成, 必须依靠“主体”学生和“主导”教师同心协力才能做到。
4. 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到老, 学到老。读书是一件伴随我们终生的事, “凡有所学, 皆成性格”, 读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改变自我、发掘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当课外阅读不再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 阅读成为每一个学生终身受益的好习惯, 学生方能在自主的状态下, 读得广、读得深, 也才能写得灵活, 写得更有个性。
二、对学生读物选择的指导
1. 要读富有思考性的书。
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 我姑且把现在书店里的书分成了下列几种类型: (1) 偏重于趣味性的, 如笑话、武侠小说、侦探小说、游戏读物等。 (2) 偏重于知识性的, 如“家用电器保修知识”、“虚词用法”、各种知识丛书等。 (3) 偏重于应时性的, 如“少林武功”、“气功”、“亚运”宣传读物等。 (4) 偏重于思考性的, 如文学作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著等。不同类型的书有不同的阅读目的和方法。读趣味性、应时性的书, 目的是消遣, 浏览一遍就行了。读知识性的书, 目的是博采, 懂得就够了。读思考性的书, 目的是了解人生和社会, 陶冶情操, 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发展智力, 提高阅读能力, 这就需要下苦功, 认真思考。
2. 指导学生读思想政治修养方面的书, 不仅是德育的需要, 也是智育的需要。
目前有些中学生对读思想政治修养方面的书不感兴趣, 认为枯燥无味, 没有可读性。这种错误倾向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之所以对读思想政治修养方面的书不感兴趣, 其主要原因是不知道读思想政治修养方面的书的重要性, 没有联系个人实际和社会实际去读。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指导, 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篇章以及有关青少年思想修养方面的读物, 引导学生围绕一两个带普遍性的问题, 联系个人实际和社会实际去读, 并配合讨论、辩论、演讲、知识竞赛、写作活动等, 一步步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还要教给学生一些选择读物的方法。如阅读书的“内容提要”、“序”、“跋”、“编后记”、“目录”等。学会怎样查图书馆的书目和报刊索引等。还要注意阅读报刊上的书评, 书店、图书馆的新书介绍。
3. 指导学生选择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读物。
当今学生面对的课外读物是广泛的, 内容是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让学生在课外阅读的天地中自由驰骋, 我们有必要采取有计划、有安排地指导学生寻找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读物, 使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得益彰。
三、应引起注意的问题
1. 读物的语言水平要略高于学生。
结合学校开展的“阅读, 让我们更美丽”读书活动, 让学生广泛涉猎千古传诵的经典范文。此类文章文辞优美, 能直通学生的精神世界, 学生读这样的文章, 语言和精神的修养都会得到提高。例如, “名家名句”、“唐诗宋词”等, 要让学生多多阅读。“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这些诗句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心灵世界很接近, 容易产生共鸣, 应多选一些含有这些语言的文章让学生阅读。
2. 推荐读物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
据有关方面调查, 因学生年龄、学段、性别、性格、心理特点等方面的差异, 其阅读兴趣也随之不同。一般来讲, 初中生除故事外还对传记、传奇、惊险小说等感兴趣, 可以说进入了文学期。女生一般喜欢看有故事情节的书, 而男孩则对史地、体育、科学等方面内容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对学生的爱好进行了解, 到介绍时就有的放矢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数是以个体的形式来进行的, 因此, 教师应允许学生个体差异的存在, 开展课外阅读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要, 而且, 形式要不拘一格, 不求统一, 这样才能成功地激发起学生阅读动机。
文本“变身”有声读物 篇4
由于网页中的内容是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版的,而我们进行文本转换只需要纯文本文件,所以首先需要对网页信息进行一下整理。首先打开“排版助手”这款工具,将复制的内容粘贴到工具窗口里面。如果复制的信息以前是图文混排的话,那么现在将图片的标注信息进行删除,同时也需要将不要的段落删除掉。而且现在有的网页内容会在词组之间存在空格,为了避免阅读转换的时候出现卡顿,所以接着在工具窗口下方的“将”选项中键入一个空格键,然后在“替换为”选项里面留空即可。最后点击“全部替换”按钮,就可以完成空格的批量替换操作了。
现在点击工具栏中的“选项”按钮,在“段落”选项中首先选择“删除空段落”选项,接着根据需要选择段落之间是否空行。如果复制的信息内容包括繁体中文的话,那么就在“繁简转换”选项里面选中“转换到简体字”项,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按钮关闭窗口(图1)。接下来点击工具栏中的“排版”按钮,这样网页信息就会转换成需要的文本文件样式了(图2)。最后点击工具栏中的“保存”按钮,将信息保存为一个纯文本文件即可。
轻松转换音频文件
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将文本文件通过阅读软件转换为音频文件了。首先下载安装最新版本的“朗读女”软件,点击窗口右侧下方的“添加”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刚刚整理好的文本文件。最新版本的“朗读女”既可以选择在线语音合成,也可以选择离线语音合成。如果用户在操作的时候是连接到互联网的,那么点击“选择网络发音人”按钮,从弹出的菜单里面选择发音人的要求。在线语音合成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可以选择常见的普通话,还可以选择四川话、河南话、粤语等地方方言(图3)。如果用户不能进行在线操作,那么只能利用微软的TTS语音合成引擎进行。
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前景分析 篇5
在儿童的成长岁月中, 书籍应该是其主要的陪伴者。这种陪伴在帮助儿童认识世界与认识周边环境的同时, 进一步地帮助儿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随着大众学习习惯的微妙变化, 各种数字化阅读终端也逐渐为大家所熟知。在这个过程中, 很多电子产品的研发者将研发的目标聚焦在儿童有声读物上来, 并开发出一系列的电子产品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目前, 在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中的电子相关产品可以说是各型各色。如何从当前的市场发展的需求出发, 理顺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脉络及未来的发展前景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儿童有声读物的内涵与发展
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并不是最近的时代产物, 从根源上来讲, 在初期通过电台来进行播报的童话故事, 儿童小说等就是一种初期的儿童读物。由于广播受到播放时间和播放地域的限制, 在发展中并没有从儿童的实际需求出发而进行相应的提升。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期, 复读机的出现极大地带动了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开发与发展。各种经典名著与童话故事, 通过录音的方式来进行传播, 取得和很大的社会反响。到了20世界末期, 互联网及数字化媒体技术开始在市场中得到普及和推广。各种带有存储、下载和播放功能的MP3、MP4成为了很多儿童读物延伸的主要市场。进入21世纪以来, 自动化、个性化的播放设备为儿童读物的发展提供的更大的发展空间, 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空间也在日益辽阔。
三、我国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现状
从当前我国儿童有声读物成长的市场已有环境来看, 其成长还面临着很大的市场发展与提升空间。这种挑战主要表现在儿童有声读物媒体自身的特点以及信息时代下, 儿童对于读物的诉求也出现了新的不同。但是, 需要指出的是, 在目前的儿童读物的受众人群的结构分布中, 我们可以看出, 儿童读物的受众人群出现了很大规模的发展。特别是在进入21世纪以来, 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并且伴随着公众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将来有关儿童实际诉求而进行的相干市场分化与发展将会展示出更大的市场潜力。所以, 面对儿童读物复杂的市场需求, 如何从儿童的生理及心理需求等方面展开, 晋升儿童读物的外在和内在思维, 从而真正地让儿童的发展诉求得到满足是将来儿童读物研发职员所面对的一个主要题目。从当前我国儿童读物的市场成长来看, 儿童读物还存在着一些必要进步和改良的方面。
首先, 儿童读物的内容较为有限。在现在的儿童读物的市场中, 目前比较多的是以我国的景点名著, 童话故事, 包括安徒生童话, 一千零一夜在内的故事是其有声读物的主要内容。其中有很可能是较为经典与传统的内容。从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看, 指导儿童借助有声读物来领会传统的文化具备必然的条件, 可是,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 跟随着儿童发展和发育的提早, 其认知的生理也产生了很大的转变。因此, 在有声读物内容的选择方面应当增添一些带有时代特点和适合儿童发展意义等相关的内容, 进而将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加倍丰满。
其次, 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缺乏监管。从出版的角度来考虑, 目前在儿童读物市场中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版权的纠纷问题, 由于有声读物是一种新型的知识承载类型,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的规定和监管。这导致了在有声读物市场版权侵权案例时有发生, 这些严重干扰了市场的正常发展。同时, 今朝关于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及儿童有声读物的播放装备的质量标准等内容, 我国尚未从国家标准的角度来实施确立。这种标准的缺失让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进入了一个较为缓慢的阶段。
最后, 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竞争激烈。在围绕儿童成长方面的资金支出家长一般表现得比较慷慨。在这一刚性的需求下, 目前的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竞争愈来愈剧烈。在这种激烈的市场环境下, 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迎来了巨大的挑战。一方面, 从市场的需求总量上, 我国的出生人口最近几年一直呈现出了下滑的态势;另一方面, 从儿童读物的自有属性来看, 其时代的更换与替代特点比较突出。只有在研发的道路上不断地推广与迈进, 未来的儿童有声读物市场才会实现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一) 媒体技术创新要求不断提高
在当前的数字化媒体时代, 儿童对于儿童读物的播放技术提出了更为具体与领先的要求。特别是互联网络的支持下, 儿童有声读物媒体技术层面的要求也更加高端。这种儿童有声读物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一方面需要国家技术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另一方面, 也需要我们广大的儿童有声读物的研发工作者不断从具体的问题出发, 寻求儿童有声读物发展的新思路与新路径。当然, 这种技术的革新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 但是我们相信, 随着科技速度发展的不断提升, 未来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前景。在手机等无线通信设备不断进行科技演进的过程当中, 有声读物的视听技术将会继续朝向智能化的领域和方向发展。这类成长一方面可以满足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对科学技术的诉求;在另一个方面, 也可让科技给儿童提供一个新的成长课题。
必要说明的是, 有声读物的科技成长应该是有声读物质量晋升的一个主要途径。在进行研发与设计有声读物的过程之中, 应该将有声读物的内容下大力气来进行完善和开发。这类开辟要立足于儿童发展的天然需求。在有声读物与传统的读物进行开发的过程中, 两者之间不应该是孤立或者是对立的。在今后数字媒体的技术支持下, 如何通过技术的手段来提升儿童的阅读兴趣, 继而引导儿童养成一份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一思路和发展前景应该是今后的有声读物和儿童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的重点内容。
(二) 儿童有声读物发展日趋规范化
任何行业的成长都必须有一个体系撑持与范例, 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成长也不破例。按照当前在儿童有声读物市场成长中呈现的内容, 今后的相干结构会从行业成长的现实诉求开始, 经由相干的法令和律例等体例的修订来为儿童有声读物的成长供给更多的保障与发展支持。特别是会从行业标准的制定角度来提升行业的准入机制, 进而从源头上为儿童有声读物的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这不仅仅是未来发展的必要, 更是从根本上推动我国儿童有声读物市场向前与向国际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在向国际化迈进的过程当中, 有声读物作为文学表达的一种承载方式, 需要一方面从儿童的共性出发, 探究出共有的有声读物的取向和价值归属;另一方面, 还应该从本国儿童的自由属性出发, 将民族的文化和传统中的精华, 通过有声读物的方式来进行广为传播。这种将国内与国外进行有机结合的方式, 可以在读物内容的科学性上提供更多的外在撑持。但是, 从当前国内有声读物市场呈现出来的发展乱现象来看, 我们有必要在监管方面予以更多的强调。具体来说, 我们要从有声读物的市场发展的适用性的法规方面予以更多的支持和确立。同时, 应当借鉴今朝遍及利用的评级轨制, 经由过程打分评价的体例, 将有声读物的内容举行有尺度的分别。基于此, 在今后的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中, 才会呈现出更加规范化的发展景象。
(三) 儿童有声读物的发展将更加人性化
在进行儿童有声读物相关产品的研发进程中, 满足儿童的成长需要是第一位的。因此, 在未来的产品设计和内容开发中, 会更加注重儿童的个性化的成长需求来进行个性化的内容设计。例如, 在儿童有声读物的内容中, 会按照儿童的发展特色, 如乐趣、喜爱、性情等等。当然, 也会根据在儿童成长中占有一定比例的特殊儿童的成长要求来进行量身定做, 使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需求价值更加凸显。
在进行个性化的有声读物的设计中, 研发人员应该根据儿童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 将读物的功能性与趣味性和创新性都进行有机结合。这种结合应该从儿童的认知规律入手, 并将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充分的认知。在此后有声读物的发展中, 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需求并非原封不动, 这类发展的需求必须立足于有声读物的自有属性。互联网科技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可以在更大范围为儿童有声读物内容的选择与制作提供一个更大的发展空间。但是,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 在进行儿童有声读物内容个性化的选择和设计的过程当中, 应该加大对读物内容的审查。这类检查包罗内容思想性、教育性等等。尤其是, 在涉及外国有声读物的引进和输入时, 应该尽可能地从国内儿童的实际心理需求和文化准备程度来进行适当的修改和完善。
(四) 儿童有声读物的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目前市场统计与调查的结果来看, 我国的有声读物市场的发展还处在一个初步的发展阶段。目前市场中出现的有声读物的市场经营者与产品的制造者, 无论是从生产的理念和产品的技术含量等方面依然处在一个比较初级的阶段。基于此, 借鉴其它发达国家的成长履历, 在此后10年的成长中, 市场将仍会是成长的高峰期。这类成长在时期的动员下将会给有声读物市场的成长带来更大的成长朝气与活气。所以, 面对未来, 有声读物的市场开拓与研发人员应该拥有更强的信心。
五、结语
儿童有声读物的成长是时代与科技进步的产品, 在此后的成长中, 无论是从儿童有声读物市场的需求总量上, 还是从科技成长所带来的市场需求上, 有声读物所释放出来的潜力都是很是惊人的。在这一大的市场系统下, 尤其是在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不断发展与演进的环境下, 有声读物所面对的市场机遇和发展应当说是并存的。笔者从当前我国有声读物市场成长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始, 探究其在此后的成长方式与路径, 能为此后的有声读物市场的成熟与成长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思路与建议。
参考文献
[1]黄卉.有声读物的广播化解读[J].传媒观察, 2012 (07) .
[2]史秋雨.中国有声读物研究综述[J].图书馆论坛, 2012 (04) .
[3]孙雅杰.让广播长篇小说成为听众永远的精神盛宴[J].剧作家, 2012 (03) .
[4]张鹏.网络环境下的阅读新方式——听书[J].河北科技图苑, 2012 (03) .
[5]杨航.我国“听书”产业在网络下的发展和标杆性策略分析[J].编辑之友, 2011 (08) .
儿童读物的色彩应用 篇6
一、色彩影响儿童的认知与喜好
儿童对色彩的认知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儿童对色彩的喜好却是在后天慢慢养成的。儿童对色彩的认知比图形和文字都要快。大多数儿童在两岁以上就能分辨出色彩纯度较高的颜色了。对儿童心理、生理的研究证明, 他们在最初学习语言的时候, 就对色彩感兴趣, 随着他们的不断成长, 开始喜欢用各种彩色的笔来涂鸦画画, 这大部分原因都要归功于色彩。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对儿童做过色彩倾向的实验, 他们把200名儿童每100名分为一组, 两组儿童在不同颜色的屋子里上课, 一间教室墙壁和桌椅都较明亮且有充足的阳光, 另一间教室的墙壁和桌椅颜色较灰且在背阴处, 结果在明亮教室中的儿童活跃积极、思维敏捷, 儿童的天真可爱在他们身上一览无余。相反在另一间教室的儿童则相对沉寂, 不爱说笑而且容易哭闹。给孩子一个缤纷且健康的色彩世界, 可以提高儿童的审美能力, 促进儿童智力和身心发展。色彩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的情绪。所以儿童读物应该秉承儿童的这些天性, 使用符合儿童的色彩, 这样才能使儿童从对色彩的感性认识逐渐推移到对事物的理性认识, 以这种他们所喜欢的方式来接受信息, 加强记忆, 认识理解事物。主观上也更积极主动的认识世界。
二、儿童读物中的色彩对孩子的影响
首先, 读物中的色彩对儿童认识事物有一定的引导作用。儿童在看图书时, 对文字进行描述的内容很难理解, 只知表面而不知其内涵, 反而图书中的鲜艳活泼的色彩与图案更能吸引儿童的关注, 来更好的帮助儿童理解书中的内容。儿童对色彩的喜爱尤为重要, 对颜色产生兴趣继而转向图形、文字来彻底认识事物。光鲜的色彩也会给儿童愉悦的心理感受。所以家长在为儿童购买读物时, 应尽量选择文字、图形内容简单, 色彩纯度较高的读物卡片。
读物中带有色彩的图形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色彩将信息以更准确的图形、图像的形式来简洁、明确、清晰地传递给儿童, 引起儿童的兴趣, 并信服其内容, 使其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欣然接受这些内容。得益于色彩的帮助, 读物的图形文字也更加明确。读物传递的信息视觉化, 信息内容被直观地展现出来, 视觉形象在认知中强化了真实感, 成为儿童更易接受的一种形式。加强了教与学之间沟通和交流的简明性。同时, 由于儿童有对色彩天生的视觉感知, 读物中的色彩可以引起儿童的注意, 使儿童瞬间在脑海里建立起形象的记忆, 随之在视觉心理上产生愿意接受认知的意愿, 就很自然地接受文字和有关的信息内容。
其次, 色彩对儿童养成良好性格, 树立健康生活态度的促进作用。色彩在儿童读物中起到了桥梁的作用, 它连接了儿童和被认知的事物。并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刺激, 诱使儿童将目光停留在读物上面。让儿童主观上有了积极主动的接触心理, 从而引导儿童的观念趋向和审美趋向。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并塑造着儿童感知客观事物的主观意识。利用色彩来培养儿童的身心, 成效也是很大的。儿童长时间接触明亮光鲜的色彩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
三、儿童读物中色彩的应用原则
基于色彩对儿童的种种影响, 可以看出色彩在儿童教育中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因此, 我们在设计儿童读物时对色彩应用也要予以慎重处理。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要以吸引儿童的视线为目的。儿童读物是面对孩子的重要的传播知识的传统载体之一。面对现代网络、电视等多种媒体的竞争, 对其色彩做出恰当的应用, 提高儿童对其的注意力的一种手段。因为儿童喜爱读物, 是因为这个由图形、色彩、质感、空间等视觉要素构成的读物给他们的好奇, 让他们有接触的主动性。
第二, 要以培养儿童审美为前提。儿童读物的主要的功能诉求就是传播知识, 只有吸引读者的眼球才能达到此目的。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审美的重要渠道。美育是潜移默化的, 审美观是在不断地接受美的事物中形成的。长期接触色彩绚丽的读物, 可以提高儿童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在这种色彩的感知中, 儿童开始带着愉悦的心情来探索这个世界。
第三, 要考虑对儿童的心理的影响。色彩对儿童的心理与情绪也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联系也使色彩成为儿童性格与情绪的警示器。儿童对于色彩的偏好与性格有很大的关系, 对色彩的选择也可以透露他们当时情绪的好坏。儿童在无意识的选择色彩时, 很可能说出了他们内心的感受。儿童偏执的喜欢某一种色彩, 说明他的个性越强烈, 比如酷爱黄色的儿童, 一般对人的依赖心较强;喜欢红色则性格较为刚烈且感情丰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如果儿童酷爱紫色、黑色、深灰色等深色系列时, 就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了。在儿童的色彩世界中选用与儿童纯真、烂漫的天性相符合的色彩, 才能对孩子起到促进作用。
第四, 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儿童读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帮助儿童认识事物, 给儿童带来积极的影响。色彩的运用应该加强表现性, 重要的是引导儿童熟悉色彩。在注重儿童对自然色彩认识的同时, 让儿童主动涉及主观色彩的运用, 培养儿童“个人主见”的观念, 鼓励孩子们选出所喜欢的颜色然后让孩子自觉的对图形进行重新安排组织画面。这样可以激发儿童的创造性思维。儿童取得了认识、运用色彩的主动权也具有了表现的热情和创造性。
四、儿童读物中色彩的应用探析
首先, 封面在符合期刊内容的基础上, 注意小读者对色彩的接受能力和好恶。封面是期刊的脸面, 也是读者决定是否选择该期刊的重要因素之一, 因此色彩要符合儿童的喜好, 不能选择过于灰暗的色调, 一般选择色调比较鲜明为好, 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度。但也要注意尽量不不采用等量的、大面积的补色关系, 以色彩的调和为好。
其次, 插图是期刊中重要元素之一, 起可以调节读者的情绪, 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是最具吸引力的, 当然其色彩, 就尤为重要在围绕文字内容的前提下, 要求色彩明快, 一般采用色彩明度较高, 对比度适中, 以鲜亮的色彩为主少许使用纯度较低的色彩可以使二者互补, 达成一种平衡。不能过于强烈, 因为这样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和情绪波动, 使孩子产生躁动不安的情绪。色彩的对比度过于接近的有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
儿童读物的色彩可以使教育方式是多样化, 运用色彩更好的培养儿童, 恰当的使用会给儿童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其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 激发他们对美的赏析, 熏陶他们热爱美丽的事物, 养成他们美的世界观, 陶冶他们的情操, 达到情商、智商的并列发展。
儿童读物中的色彩并没有一个恒定的模式, 在应用颜色的过程中要符合儿童的心理, 来进行准备、构思和实施。创作出相对独立的、新颖的内容, 同时色彩还要与文字、图形相联系, 相互影响。创造一个好的激发儿童心智活动的历程, 把要传达的信息调整到儿童最佳的接受程度。才能在儿童教育中发挥最强大的作用。
摘要:在儿童认知、接受外界的信息的过程中, 色彩能够唤起他们最初学习语言的兴趣, 同时对他们的身心发展起着促进、激发的作用。明快鲜亮的色彩会带给儿童轻松愉悦的感受, 刺激其追求美好的事物, 培养良好的性格。儿童读物是学习知识最重要的媒介, 设计时要注意孩子对色彩的审美与接受能力, 才能更好的发挥儿童读物的作用。
关键词:儿童,读物,色彩
参考文献
[1]余凤高.插图的文化史.[M]北京:新星出版社, 2005, 5, 第一版
[2]赵勤图.色彩形式语言.[M]山东: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2.
少儿读物如何东风压倒西风 篇7
在笔者看来, 少儿出版行业乱象横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有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也有教育行业自身的因素。
其一, 当前社会以经济为中心的大环境影响少儿出版行业的发展。在文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 大多数出版社都要“自谋生路”, 虽然管理部门要求出版社要注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不少出版社往往置社会效益于脑后, 只要有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就“忽略不计”了。
其二, 整个社会的阅读氛围影响了少儿出版物的发行。社会整体阅读氛围不浓,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 2012年我国18至70周岁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4.9%, 更为严重的是, 作为正在学知识阶段的未成年人的“阅读率在下降”。在此背景下, 少儿出版物的市场在“萎缩”, 因此, 不少出版社不惜出版一些色情、暴力和庸俗化的图书来“扩展市场”。
其三, 教育行业自身的问题, 如应试教育、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当等因素抑制了学生阅读。如今, 少儿出版物中教辅类读物占到了绝大多数, 名目繁多的教辅读物占据了学生的书包, 影响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优秀的课外读物, 优秀少儿读物被挡在学生的书包之外, 这就给不健康的“口袋书”提供了可乘之机。
那么, 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什么措施可以有效遏制这种乱象呢?
其一, 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改革教育评价办法, 改变以分数为中心的考试评价机制, 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阅读优秀书籍, 开阔视野, 增长知识, 而不是每天陷入繁重的作业和练习中。
其二, 学校管理者要通过一系列活动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 如设立“阅读月”、“阅读周”等, 或进行与阅读有关的比赛活动, 让学校成为学生阅读书籍的主阵地, 让优秀的少儿读物占据学生的书包, 让书香飘满校园, 从而有效杜绝不健康的书籍侵害学生的身心和思想。
少儿读物的出版需要优秀原创 篇8
假如你是一个孩子的家长, 走进任何一个有儿童的家庭, 你可以看到书橱中、床头上、玩具筐里, 成套的、单本的、书店买的、网上定购的儿童读物, 真是五花八门、比比皆是。
看到这里, 你一定会说中国的少儿出版物真是丰富、真是多彩。但是, 此时你能认同学校、幼儿园、孩子家长所反映的适合孩子们的书籍不多么?!到处是像海一样的儿童出版物, 怎么会说少有孩子们喜爱的图书呢?
无须讳言, 上述的反映确实存在, 呼声也很高。我想主要原因还是缺少真正贴近孩子们生活的、贴近孩子们心理的、充满童趣、深入浅出的中国原创少儿出版物。这也就是笔者在本篇文章中所要阐述的话题。
一、中国少儿读物的出版缺少原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随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随着文化产业的蓬勃兴起, 我国少儿出版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显示, 目前国内573家出版社中, 专业的少儿读物出版社就达31家之多, 523家出版集团或出版社有130家就专门设有少儿读物的编辑部门。如今, 少儿出版与改革开放之前和初期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少儿读物每年出版的品种由以前200多种发展到1万多种, 印数更是多得惊人, 由3000万册增长到了近6亿册之多。另外, 对外销售也有很大的提高, 在海外的11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销售的图书达200多万册。
前不久,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主管的《中国新闻出版报》发布的《2012年度全国图书选题分析报告》显示, 其中2012年全国少儿类图书选题总计45, 682种, 与去年相比增长了9.6%, 占2012年全国图书选题总量的20.6%, 比上年提高了0.47个百分点。少儿类选题每年的持续增长说明, 虽然数字新新媒体辐射面具大, 少儿读物市场依旧拥有广泛的消费者, 少儿图书依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如今, 中国已经成为少儿读物出版的大国。
然而, 在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 在这种热闹的图书市场背后, 还是喜忧各半, 并潜藏着巨大危机。其现象是: (1) 畅销书都是舶来品。凡是国外经典的少儿读物, 如《哈利。波特》、《米奇妙妙屋》、《蓝精灵》等等, 几乎所有出版社都在重复出版并把影像变成纸媒; (2) 复制或者克隆的特别多。只要哪本读物有卖点, 立刻就纷纷复制, 造成同类图书的过滥、过胜; (3) 成人化现象比较严重。有的图书不但语言是成人的, 内容也出现色情、暴力、惊悚等等。 (4) 部分图书形象怪异。有的封面和内页中以逼真的“僵尸”、“怪兽”作为插图, 也有的描述“冰冻眼球串”、“幼虫冰激凌”等形象。 (5) 恶搞的成分超出寓教于乐范围。有的图书人为地制造所谓笑料, 打着寓教于乐的幌子误导孩子。
上述这些状况, 显然是少儿读物出版天空中的几朵阴云, 这些状况的持续会使发展缺乏后劲, 也就是说缺乏后续的发展资源, 这其中的主要原因, 就是中国少儿出版物缺乏原创作品。正像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的领导所讲, 目前国内很多文化艺术作品创造力不够, 90%的作品是属于模仿和复制。这也说明, 当下我们文化产品原创性枯竭的问题, 特别是少儿系列原创作品的缺失, 已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带有很大普遍性的问题。确实到了采取相应措施, 有效地改变这种不尽合理的文化现状的时候了。
那么, 我国少儿出版物缺少原创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呢?据笔者观察与总结是“两种缺少”, “两个不信任”。
“两种缺少”: (1) 缺少少儿原创读物的创意机构; (2) 缺少少儿原创读物的作者团队。
“两个不信任”: (1) 出版单位不信任新创作的少儿读物, 认为缺乏市场的检验与培育过程, 怕影响经济效益; (2) 孩子家长不信任, 一些家长头脑里对一些国外的、传统的、经典的少儿读物的记忆深刻, 甚至已经根深蒂固。对新创作的少儿出版物的效果, 抱有怀疑态度。
每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 我们都可以听到社会与媒体关于儿童文化权益的呼吁。其中要求增加少儿读物原创的呼吁也持续不断, 但愿这种呼吁能早日变成实际行动。
二、中国少儿读物的出版呼吁原创
当下之所以呼吁少儿出版物的原创, 是因为缺少原创、是因为需要原创。如何走出“90%的文艺作品模仿、复制”的怪圈, 如何使中国少儿读物更加适合中国少儿的特点、更具本土化, 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强化原创的力度。
谈到原创, 我们首先要弄清楚原创的基本含义, 不然就会把“嫁接”、“移植”、“改编”, 甚至把“新瓶子装旧酒”, 把“洋人穿唐装”, 把“伪原创”当成了原创。
原创, 这个词和创意一样, 都是舶来词。原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 是在刷新固有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 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 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 是新的经典的原型, 具有集体共识的社会价值。
原创不是对既定状态的完善与提升, 也不是对已有存在的另类注解;注解可以发展原创, 但不产生原创。原创也不是形式的突围表演, 不是先锋理念的夸张与变异。原创的英语解释: (Original) , 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 而不是由复制、改编、剽窃、模仿、抄袭、二次创作, 或系列作的衍生作品。
通过以上带有哲理性及艺术性的诠释, 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原创就是创作或发明出全新的作品。
那么, 中国少儿读物的出版需要什么样的原创作品, 如何推动少儿原创作品的发展呢?其实一句话就可以概括:创作贴近少儿生活、贴近少儿心里、既寓教于乐又能启迪少儿科学文化知识, 并有出版市场卖点的本土少儿图书。
这句话说起来既容易又简单, 但是, 做起来却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因为进行原创是一项极费心力与财力的过程。一本经典的儿童读物的创新与产生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美国和日本生产的风靡世界的《米老鼠与唐老鸭》、《聪明的一休》等作品都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策划、创作、制作与打磨, 这也正是有些急功近利的作者不愿意涉猎这个领域的原因。所以, 提高文化原创力, 仅仅呼吁是不够的, 一定要有套的政策与措施的跟进。
笔者认为, 做好、做大、做强中国少儿读物出版的原创, (1) 要培育和打造更多的创意团队。任何文艺精品的出现都是从创意开始的。看了国家出版总署的统计, 每年申报的少儿系列选题并不少, 为什么一直少有好的图书呢?其主要原因是这些选题缺乏创意, 所以即使出笼了也是效果平平, 引不起注意, 造不成影响。可见创意对于创新是多么重要。少儿读物的创意团队或者叫人才, 可以由各地文化主管机关牵头发现、培养, 也可以由有条件的出版社自己组建创意。多管齐下, 资源共享, 就可以为少儿出版物的原创提供不竭的资源和动力。 (2) 动员有文化底蕴、有创作经验、有良知的作者、作家来为少儿读物进行原创, 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少儿读物作者队伍。中国不缺少作家, 缺少的是甘于寂寞、勇于创新、不为一时名利诱惑的作家。 (3) 出台更加有效、更加人文关怀的鼓励机制, 切实尊重从事少儿读物原创作者、作家的劳动;切实保护从事少儿原创作者、作家的著作权益。设立原创文化基金、增加原创报酬, 让这些作者、作家“有尊严”地进行创作。要用更多相应政策提升文化创造的原创性, 采取一种合理的方式保证个人独创能力的充分发挥。 (4) 出版社、出版集团不能只管“收获”不管耕耘。出版社应该有计划地建立自己的少儿读物原创团队, 可以按照版社自己的规划进行创作, 使出版社逐渐形成与众不同的特色、叫得响的品牌, 从而增加竞争力。
总之, 少儿读物的出版缺少原创、呼吁原创, 因为孩子们的成长要靠阳光、雨露、要靠成人的细心的呵护、精心的关怀。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孩子是祖国的希望, 实现中国梦靠我们也靠他们。
推荐读物:《胡桃木小姐》 篇9
大多数的玩偶都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当然也不会去冒个险,胡桃木小姐原本也是这么过日子的。可是,她的小主人安搬到波士顿去上学的时候,一切都改变了。因为安不小心丢了胡桃木小姐。
胡桃木小姐是一个农村妇女,身体是苹果嫩枝,脑袋是胡桃木坚果,还要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在新罕布什尔州度过一整个冬天,想想真是可怕。这个令人着迷的故事要告诉我们,在这艰难的几个月里,有了一些特殊邻居的帮助,胡桃木小姐是如何熬过的……
作者介绍:
卡罗琳舍温贝利出生于美国纽约,在伦斯勒的哈得逊河镇度过童年,后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的师范学院。移居意大利罗马之后,贝利开始写作,共创作了35部作品。贝利同丈夫埃本希尔博士曾多年居住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希尔农场,那里的生活给了她创作的灵感,让她写出《胡桃木小姐》一书,并凭借本书获得纽伯瑞儿童文学奖金奖。
内容试读:
这是美好的一天,空气清冷,但阳光还是温暖的。这让她暂时忘记了乌鸦那场警告性质的来访。乌鸦总是用粗哑的噪音喋喋不休地唠叨,让她无法认真去听。“他总是有话可说,而且喜欢听自己说话。”胡桃木小姐一边提醒自己,一边挎起灯芯草篮子,轻快地迈开树枝小脚。秋麒麟草像火把一样,高高矗立在她的头顶上方,照亮了十月大道。胡桃木小姐轻松地找到了路,在它们之间钻进钻出。它们的色泽令她感到愉快。远处,紫菀花形成高贵的华盖,她得意地从下边穿过,来到森林的边缘。一离开道路,她立刻身处松林深沉的绿意之中。
胡桃木小姐的鼻子就像狐狸的一样灵敏,从来不会错过松树的气味。她没法解释为什么,但每当此时,当她独自在树林里,嗅着肥沃的泥土气息,漫步走过有着蕨类植物花边的小路,闻见松树的气味,她就会觉得自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她希望能有时间挖一棵小小的铁杉幼苗,种在她的玉米芯房子前边。这个主意已经在她心里珍藏了好一阵子,但此刻她已经离开了阳光照耀的道路,树林间的阴冷让她意识到,采摘浆果的日子不多了。她跪下来,刨开土地上覆盖的一层厚厚的落叶。
不管天气多么冷,落叶下的土壤总是保持着温暖,这始终让她惊奇。她将叶子刨得到处都是,直到露出她想找的藤蔓。她将树枝手臂插进那团温暖而纠结的东西中,直没到胳膊肘。对她来说,这跟嗅着树林的气味同样让人开心。她开始摘下鲜红的浆果,装进篮子。没有时间可浪费了,她知道,雉鸡先生就住在这附近,他可是出名的采摘浆果的好手。
首先是冬青树果实!冬青树站得笔直,果实挂在茎秆上,就在眼前,摘起来很快。但胡桃木小姐知道,如果要把它们腌制起来,储存在橡子罐里过冬,还需要许多甜味调料,她这一季可弄不到那么多蜂蜜。她又采了一些冬青树叶,这东西配茶吃,可是美味又清爽。
接着是蔓虎刺。它们贴着地面,已经成熟了,样子像绯红的小球,一对对并肩生长在匍匐的藤蔓上。胡桃木小姐会将它们直接做成甜美的果酱罐头。她采完浆果,挎着装得满满的篮子往家走去。
这时,她忽然想起雉鸡先生曾经告诉过她一件事。“当蔓虎刺成熟时……”雉鸡先生说,“离第一场雪落就只有两个满月了。”
英语读物分级绘本的搜集 篇10
2.海尼曼分级:http://www.xxsyd.com/category/hnm/〔海尼曼 (Heinemann) 是英国哈考特教育出版公司的子公司, 它出版的这一套绘本内容丰富、语句流畅、画面有趣, 有Fiction也有Non—fiction, 按字母表分成26级。〕牛津阅读树:http://www.xxsyd.com/category/ort/ (它是英国最成功的阅读书, 所选故事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如“When A Cat Ruledthe World”, 由猫来统治这个世界, 会怎样呢?充分发挥小朋友的想象力。)
3.典范英语:http://www.dianfanyingyu.com/index.aspx. (该绘本以Kipper一家人的生活为主线, 囊括了Kipper一家人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 诸如亲子阅读、厨艺展示、郊游娱乐、节日庆典、小朋友之间的玩乐游戏等等。这些主题完全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学生读后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仿佛自己就生活在他们中间, 而不仅仅是一个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