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事项

2024-06-24

责任事项(共3篇)

责任事项 篇1

→PREFACE/前言

对于萨班斯法案带来的合规责任多数人主要关注法案之404条款。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法案规定了不少关于审计师、律师、执行官和董事的责任标准。忽视其中任何一项责任,都有可能给上市公司及有关人员带来不利影响。当前国内公司掀起了赴美上市的热潮。对萨班斯法案合规责任进行全面探析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末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框架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

萨班斯法案在全球会计界和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法案不断催生出新的法律和规定,对商界产生的影响极为深远。法案第404条款规定了上市公司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具体要求分为以下两部分:

1.年度报告必须包括内部控制报告。内部控制报告必须说明管理层有责任建立和维护足够的关于财务报告的控制框架和程序,必须包括一份管理层对本公司本财年期末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框架和程序有效性的评价。

2.审计师除了财务报告审计外,还必须对管理层的内部控制评价进行鉴证(Attestation)并出具报告。鉴证必须遵循PCAOB制订或采纳的标准进行。

法案还有很多其他条款涉及审计师、律师、证券分析师、经理和董事的责任,涉及面极为广泛。但由于只有404条款要求由审计师进行鉴证(审计),在实践中上市公司和审计师主要关注404条款,以至于不少人认为对萨班斯法案的遵循等同于对404条款的遵循,而这很容易导致无意中违反萨班斯法案的其他责任条款。这些404条款之外的责任条款,必须引起有关各方的高度关注。最近,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大连绿诺国际(RINO International)因涉嫌造假账,在美国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影响。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绿诺公司股价在5个交易日内下跌72%,目前至少有9家美国律师事务所正准备对该公司发起集体诉讼。绿诺事件不仅导致其自身股价暴跌,而且引起了美国资本市场对中国题材上市公司的质疑,给其他中国在美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负面影响。值得注意的是,绿诺国际并未经过404条款审计。

一、302条款

对于按照1934证券交易法规定必须发布定期报告ii的公司,报告必须经过首席执行官和首席财务官(或相应职务的官员)批准后,方可发布。

1. 签字的公司官员(指CEO和CFO,下同)必须已经审阅了该报告。

2. 根据签字官员的了解,该报告没有包括任何重大不实内容,没有忽略任何重大事实,不会导致报告使用者误解。

3. 基于签字官员的了解,报告中的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信息,在所有重要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公司在报告期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4. 签字官员有责任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公司已经设计了内部控制,确保签字执行官知悉上市公司及其合并报表子公司的所有重要信息,尤其是报告期的信息。在报告发布前的90天内,签字官员对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了评估,并且在报告中表明了自己对公司这一时期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估结论。

5. 签字执行官已经向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披露了所有重要的内控设计缺陷和执行缺陷(这些缺陷将影响公司记录、处理、汇总和报告财务数据的能力),并且告知审计师所有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任何舞弊,只要涉及管理层或其他有重要内部控制角色的人员,不管是否重大,均已经告知审计师和审计委员会。

6. 签字执行官应在报告中说明,他们完成评估后,内部控制和其他有可能对内部控制有影响的因素是否有重要变化,包括任何关于重大缺陷和实质性漏洞的修补行动。

7. 解散本公司并在国外重新注册,或者将公司注册地转移到美国之外,都不能减轻执行302条款的责任。

二、906条款

1.上报SEC的每份含有财务报表的定期报告,必须附带一份CEO和CFO的书面声明。这份声明中要批准年度报告,确证其遵循了萨班斯法案和1934证券交易法的要求,其包含的信息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地反映了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上述批准财务报告的人员,如果知道报告中有不实内容,将被处以100万美元以内罚款或10年以内监禁,或二罚并处。明知上述财务报告有不实内容,却故意批准,将被处以500万美元以内,或者20年之内的监禁,或二罚并处。

三、关于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

法案规定,故意遗失或损毁审计和审阅工作底稿,将构成联邦刑事犯罪。

1. 底稿保存年限要求达到至少5年(在一些情况下要达到至少7年)。

2. 毁坏或者伪造记录妨碍调查的行为,将构成刑事犯罪。

3. 对于上述行为可以处以罚款或二十年以内的监禁,或者罚款与监禁并处。

4. 以上规定适用于上市公司的审计师。现在也适用于其他相关人员,如律师、咨询师和公司员工。

5. 法案要求SEC不断发布新的规定,并且定期更新关于底稿保存和其他与审计和审阅相关记录的规定。

四、关于PCAOB的规定

萨班斯法案创建了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 t board,简称PCAOB)。PCAOB是非盈利公司,不是联邦政府机构。违反PCAOB的规定,等于违反了1934年证券交易法,将受到该法规定的处罚。PCAOB成员不准收取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的经济利益。PCAOB包括5位成员,其中两名成员必须是或者曾经是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其中三名成员不准是也不准曾经是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PCAOB只负责监管向上市公司提供服务的审计师,不负责监管非上市公司的审计师。其主要职责包括:

1. 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经PCAOB注册后,方能从事上市公司审计。PCAOB负责对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和调查。这取代了原来会计师事务所之间的互查(peer review)。

2. 制订上市公司审计、质量控制、独立性以及审计报告方面的标准。

3. 可以采用原有职业团体的标准,也可以采用新的职业团体的标准。

4. 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由第二名合伙人(指本审计项目主管合伙人之外的其他合伙人),审阅并批准每一份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必须审计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结构,并描述内部控制实质性漏洞。

5. PCAOB也可以对向上市公司提供非审计服务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管。

6. 负责推动各方对会计和审计相关职业标准、证券法规的遵从,负责对注册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调查和纪律检查。PCAOB可以采取其他必要措施,以促进更高的职业标准以提高审计质量。

五关于审计师禁止提供的服务

萨班斯法案列出了若干条特别的服务种类,即便是经过了审计委员会的批准,上市公司的审计师也不能够为该上市公司提供这些服务:

1.记账或者其他涉及财务报表或会计记录的服务;

2.财务会计信息系统设计和实施;

3.估价服务;

4.内部审计外包服务;

5.管理职能;

6.精算服务;

7. 投资、经纪或交易服务;

8.—些特定的税务服务,例如有可能滥用避税工具的税务筹划服务;

9. 以上情况,确需提供服务的,必须由PCAOB—事一议、单独审批后方能进行。

需要说明的是,法案并未限制会计师事务所向非审计客户或者非上市公司提供以上服务。对于那些法案没有明令禁止的服务,则允许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提供。

六、关于公司道德准则

上市公司必须披露其是否制订或采纳了公司重要人员道德准则,重要人员包括主要执行官(主要指CEO)、主要会计负责人(CFO)以及总会计师。公司可以为不同的管理人员制订不同的道德准则,也可以为所有经理人员和董事制订通用的道德准则。公司可以没有道德准则,但如果没有道德准则,公司就必须披露没有道德准则的原因。

七、关于审计委员会

1. 任何上市公司,如果它的审计委员会达不到审计师任命、监督和薪酬方面的规定,SEC将命令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和NASDAQ禁止该公司上市交易。只有独立董事才可以成为审计委员会成员。审计委员会成员必须是“财务会计专家”(financial experts)。

2. 审计师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审计师向上市公司提供的重要服务,必须经过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批准,并且服务收费必须向投资者公开。

3. 审计师必须向审计委员会报告公司“重要会计政策”。

4. 法案增加了对于举报者的保护,以免其因为参与证明证券舞弊行为而遭受报复。支持员工通过匿名或其他保密的形式,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报告证券舞弊行为。

八、关于律师

向上市公司提供法律服务的律师,必须报告公司及其经理、董事或者代理人员违反证券法规或者代理职责的行为。

1. 必须向首席法律官或者CEO报告。

2. 如果首席法律官或者CEO没有适当的反应,就必须升级向审计委员会报告,或者向其他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委员会报告,最终向董事会报告。

九.其他相关条款

1. 公司管理人员如涉及证券舞弊行为,则不能应用破产法免除责任。公司可以宣告破产,但该管理人员的责任不能免除。

2. 更多的事项必须在8-K报表中报告,一些事项的报告时间缩短为事件发生后4个工作日内必须上报。如果上市公司产生了直接的或者可能产生间接的表外重大负债,它必须描述这项负债,包括其重要条款和相应安排。

3. 如果一名董事因为不同意公司的做法、运营和政策而辞职或不愿重新被选为董事,或者董事因故被辞退,则公司必须披露董事与公司意见不同的背景。

4. 如果任命了新的执行官,公司必须披露其相应信息,包括其名字、职位以及该执行官与公司签订雇用协议的所有重要条款。

5. 一个审计项目的主管合伙人以及审阅合伙人,最多只能为该上市公司提供连续5年的审计服务。

6. 如果上市公司聘用其审计师的人员做CEO,CFO或CAO,那么一年内该会计师事务所不能审计该上市公司。

7. 法案要求增加表外交易的披露力度。

8. 法案要求pro forma财务报告与遵照正常GAAP编制的财务报告之间进行对比核对,必须披露pro forma财务报告和GAAP财务报告之间的不同。

9. 除个别特殊情况外,上市公司不能向经理和董事提供个人贷款,也不能修改已有贷款的贷款条件。

10. 上市公司报送SEC的年度报告,应该是已经更正了审计师指出的所有需更正事项后的报告。

11. 禁止误导或利用欺诈手段操纵或影响审计师。

12. 规定了证券分析师新的利益冲突行为。

13. 为上市公司设定了静默期,在静默期内,公司不得进行某些类型的证券交易,以限制公司向个人账户(如养老金账户)购买、出售或转移基金。

14. 对其他白领犯罪,包括联邦法律规定的邮件舞弊和电话舞弊,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

15. SEC被授权对上市公司实施监管。SEC可以责问、暂时禁止或者永久禁止会计师事务所从业。SEC可以建议法院冻结公司的异常付款。

责任事项 篇2

根据《陕西省轻工业研究设计院“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实施细则》精神,特制定“三重一大”事项责任追究制度。

一、领导班子决策失误或涉嫌违纪违法的,在查明情况、分清责任的基础上,分别追究班子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和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违反“三重一大”事项若干规定的、个人或少数人决定“三重一大”事项的、化整为零使用大额度资金的、拒不执行班子集体决策或擅自改变集体决策的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据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三、向会议提供虚假情况造成错误决策的,集体决策执行不力或故意违规执行,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要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四、在实行重大决策公开中,违反法律法规的将依法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公开重大决策时泄漏有关秘密、个人隐私,给单位、社会组织和他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追究责任。

五、责任追究的方式依据有关规定有责令检查、诫勉谈话、通报批评、停职、免职、责令辞职、给予党纪政纪处分。

责任事项 篇3

股权转让是股东(转让方)与他人(受让方)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而发生的股权转移,所以股权转让是一种契约行为,并以协议的形式表现(即《股权转让协议》),协议条款是公司股权转让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标杆,是股权转让涉税问题研究的先决事项。 但协议的订立不会事无巨细、面面俱到,更不能剥夺公司在股权转让过程中必要的选择权,所以除研究《股权转让协议》中的涉税条款外,也对股权转让过程中公司具有选择权的涉税事项进行研究,以便于企业能够规避涉税风险,进行纳税规划,重点研究内容如下:

图1中黑色方框内的“股权转让协议”、“股权转让价格参考依据的确定”、“盈余公积的处理”、“母子公司相关账务的核对”、“其他税金”是股权转让中的重大涉税事项。

当然上述重大涉税事项的选择并不是随意随机的,而是以“所得税”为切入点,按照所得税的计算步骤层层分解,最终提炼出上述关键涉税问题并进行分析研究,着重阐释涉税风险,并从会计的角度提出规避风险的处理建议。

一、《股权转让协议》涉税条款

(一 )股 权 转 让 协 议 涉 税 条 款 内容

企业资产转让协议应当包括以下内容:“转让方及受让方的名称、转让标的、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评估基准日至收购完成日之间被收购企业资产权益变动的归属、债权债务处置、担保转移、纠纷诉讼等解决方案、人员安置方案、资金支付进度安排、各方权利与责任”等,其中涉税条款主要有:

1. 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

股权转让价格,是指根据资产调查的结果,由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交易双方实际进行股权交易的价格。 而股权转让定价有多种依据,常见的包括:(1)依据股东出资时股权的价格;(2)依据公司净资产额;(3)依据审计、评估价格作为转让价格;(4)依据拍卖、变卖价,当然也有其他定价依据,股权转让定价依据的选择,将直接影响股权转让价格,从而影响公司、股东和受让方的利益。

2. 评估基准日至收购完成日之间被收 购企业资产权益 变动的归属

在此协议条款中,明确“收购完成日”的标志是其核心内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被收购企业在此特殊时期净收益或净损失的归属,企业通常在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日和股权变更手续完成日之间选择其一作为“收购完成日”的标准,被收购企业在完成股权变更手续之后产生的净收益或净损失均与公司不再有任何关系。

3. 股权转让收入的确认时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三条规定:“企业转让股权收入,应于转让协议生效、且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时,确认收入的实现”。

4. 印花税的纳税人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印花税的凭证;《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第五条规定:“条例第二条所说的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第十六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贴花。 如未贴或者少贴印花,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贴印花。 所立书据以合同方式签订的,应由持有书据的各方分别按全额贴花。 ”

(二 ) 股 权 转 让 协 议 涉 税 条 款 订 立 建 议

1. 转让价格及定价依据的建议

股权转让收入是由转让公司选择的定价依据决定的,因此,建议股权转让公司在股权转让协议中详细说明股权转让价格的确定方法, 这样将来发生争议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减少。

2. 评估基准日至收购完成日之间被收购企业资产权益 变动的归属的建议

建议在该股权转让协议中明确“收购完成日”是“股权转让协议生效日”还是“完成股权变更手续日”,而且建议评估的基准日至收购完成日之间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要经过外部审计确认。 至于如何决定归属,要考虑母公司现金流及其它诸多因素等。

二、股权转让收入涉税问题

(一 )股 权 转 让 收 入 定 价 依 据 对 比 分析

简化的“应纳企业所得税”计算公式为:应纳企业所得税= (股 权转让收入 — 投资成本 — 其他税金 )× 企 业所得税税率。 可见“股权转让收入”是涉税的首要因素,而决定收入的便是“转让价格参考依据”,但是出资时股权的价格和拍卖变卖价作为转让价格在涉税问题上没有可选择和可规避之处,因此,定价方式的选择范围便限于“审计净资产额、未审计净资产额、资产评估价值”三者之间。 例如母公司A将要对外转让的子公司B的有关数据如下:

通过表1可以看出,A公司投资的B企业净资产审定值、未审值与资产评估值各不相同,存在差异,净资产审定值比未审定值少500万,资产评估值比审定值多100万。 其差异产生的各个具体会计项目不再列示,只列示各项目按所属会计要素类别汇总后的合计值,如表2。

对比表1,A公司投资企业审定资产与未审定资产列表分析中“差异”栏的数值等于表2中“未分配利润”一栏的数值,可见,这种差异直接影响着公司税收,定价依据的选择存在着涉税风险,因此,选择的过程中既要保障公司利益,又要参照相关法律依据。

(二 )股 权 转 让 收 入 定 价 依 据 涉 税 及 会 计 处 理 建 议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 《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 )对 股 权 转 让 事 项的相关规定如下: 收购方取得股权或资产的计税基础应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 被收购企业的相关所得税事项原则上保持不变。

上述条文中的关键字是“公允价值”,实务中公允价值通常需要进行职业判断, 即在对非货币资产进行交易之前,企业往往邀请专业评估机构对其公允价值进行评估,以便为交易时的定价作参考,也就是说,以税法认定的定价依据为“资产评估价值”。

所以采用“资产评估价值”的涉税风险最低,但如果仅从公司转让收益及现金流量考虑,则采用金额最高的定价依据最有利(上述案例中的“净资产未审定值”),因为转让收入变高,虽然涉及应缴的企业所得税也随之增高,但企业所得税只占股权转让所得的四分之一,企业回笼的货币资金也应当更多。 此外,若审定净资产与未审净资产存在差异,应在会计账务处理的基础上,以税法为依据,对资产、负债的增减变动逐项进行分析,并在股权转让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对资产损失进行申报并做相应的纳税调整处理。

三、股权转让“盈余公积”涉税问题

(一 )股 权 转 让 “盈余 公 积 ”用 于 分 红 的 涉 税问题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的盈余公积金不能用来分红。 但根据国税函〔2010〕79号文件规定,税法将“盈余公积”与“未分配利润”均作为可以用作股东分配的权益,即盈余公积可以用来分红,可以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 至于在股权转让所得的计算中,哪个时间段的盈余公积可以作为分红处理、哪个时间段的盈余公积不得从股权转让所得中扣除(即需包括在转让价格中),国税函〔2010〕79号文件未予明确。 可见,公司法和税法在此问题的规定中存在矛盾,及税法规定的不详尽使得“股权转让所得”的核算存在涉税风险,而且影响“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核算。

(二 )股 权 转 让 “盈余 公 积 ”转 增 资 本 的 涉 税问题

1. 股权转让中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存在的 涉税风险及法 律依据

《公司法 》 规定盈余公积金不能用于分红 , 但分析税法《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10〕79号 )第三条和第四条规定可以看出 :税法对 “被投资企业将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是否可以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是否可以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未做出明确规定。 而且查阅《企业会计准则》,其对被投资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投资方企业如何进行账务处理的问题无明确规定, 专业人士对该事项的处理也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被投资方企业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投资方企业无需进行账务处理;另一种观点认为,用盈余公积转增资本应视同用留存收益分红后再增加投资,投资方企业可以做“借:长期股权投资 贷:投资收益”的会计处理。

所以,公司法和税法的不匹配及税法和会计准则规定的不明确,使得股权转让中“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时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该风险即为“盈余转增资本是否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是否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这直接影响到股权转让“投资成本”的核算。

2. 股权转让中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会计处理建议

通过对税法规定的理解可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有两种会计处理方法可以选择:

第一种:将子公司年末盈余公积用作现金分红,同时拟定股东会分红决议(留作所得税汇缴时投资收益备案用)。 母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投资收益”,子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借:盈余公积,贷:银行存款”。 如此处理不增加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计税基础,且分红后子公司的净资产将减少。

第二种:将子公司年末盈余公积用于转增资本,同时亦需拟定股东会分红决议 (留作所得税汇缴时投资收益备案用)。 母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贷:投资收益”,子公司的会计处理分录为“借:盈余公积,贷:实收资本”。 如此处理子公司的净资产与转增前相同,但母公司的投资成本增加,而且此方案与国税函〔2010〕79号的有关规定较为契合。

总之,无论选择上述哪种会计处理方案,均存在一定的涉税风险,最终如何选择,要遵循子公司董事会“关于账面未分配利润进行分配的方案”及母公司的“股东决议”。

四、股权转让成本涉税问题

税收规定的股权转让成本不是权益法核算下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而是以历史成本计价的投资成本(不考虑以累计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金或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对投资成本的影响,下同)。 此外还应注意:一是股权投资损失的税前扣除;二是将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前被投资企业以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转增的资本确认为投资成本。

若股权持有过程中,是按照权益法核算,则“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则由三部分组成,即“成本、损益调整和其它权益变动”,根据税收规定的“成本”概念,核算投资成本时不能以账面价值为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多扣除的投资成本以“投资收益”的形式加回,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调账加回的“投资收益”。 所以,投资成本核算分为以下步骤:

(一 )“长 期 股 权 投 资 ”账 面 价 值 的 核算

为保证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真实性,我们需要将其与子公司“实收资本”的账面价值核对,两者若不一致,需要调整至一致。

表3完整的列示了三种不同的情况,若不一致,则需要查对原始凭证并做调账处理,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说:盈余公积或未分配利润转增资本,账面未做转增母公司“实收资本”的账务处理;在“资本公积”借方转“实收资本”贷方时,将该部分转给了个人股东等。 即使子公司账面“实收资本”与母公司“长期股权投资”金额一致,但在具体的账务处理上仍需核实,具体参照工作底稿明细账。

(二 )调 账 加 回 的 “投 资 收 益 ”

调账加回的“投资收益”,是指“利润分配”及“盈余公积”转增资本的那部分, 但溢价形成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的除外,因为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贯彻落实企业所得税法若干税收问题的通知》(国税函〔2010〕79号)第四条规定“企业权益性投资取得股息、红利等收入,应以被投资企业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作出利润分配或转股决定的日期, 确定收入的实现。被投资企业将股权(票)溢价所形成的资本公积转为股本的,不作为投资方企业的股息、红利收入,投资方企业也不得增加该项长期投资的计税基础。 ”

建议母公司将上述 “利润分配”及“盈余公积”转增投资的账务处理调整如下:“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贷:投资收益-股息、红利”,同时准备股东会分红决议,以备所得税汇缴时向税务机关备案所用。

总之,投资成本核算时不能以账面价值为准,也就是说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将多扣除的投资成本以“投资收益”的形式加回,即股权转让应纳税所得=股权转让收入- 投资成本 =股权转让收入-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调账加回的“投资收益”,通过上述列式变形可以得出: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 ”账面价值-调账加回的 “投资收益 ”。

五、股权转让涉及的其它税金

股权转让除涉及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外,还会涉及到营业税、契税、印花税等相关问题,但税法规定,自2003年起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 关于契税,是取得资产的一方缴纳的税目,与股权转让方无关,所以站在母公司的角度,只需缴纳印花税。

根据《印花税暂行条例》第二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为应纳印花税的凭证;《印花税暂行条例施行细则》 第五条规定:“条例第二条所说的产权转移书据,是指单位和个人产权的买卖、继承、赠与、交换、分割等所立的书据。 ”第十六条规定:“产权转移书据由立据人贴花。 如未贴或者少贴印花,书据的持有人应负责补贴印花。 所立书据以合同方式签订的,应由持有书据的各方分别按全额贴花。 ”贵公司与股权收购方均为“产权转移书据”的印花税的纳税人,印花税的计税依据为“股权转让协议”中约定的股权转让金额,“产权转让书据”印花税的税率为万分之五。

股权转让不仅涉及转让方和受让方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所以探讨股权转让涉税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价值,本文通过对五大涉税问题的具体分析,以期对企业税收筹划有所帮助,也希望为企业股权转让事项相关涉税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

摘要:有限责任公司是现代公司制度的一种常见类型,在当代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股东是其实际出资人,股东拥有的股权具有可转让性,股权转让不仅涉及股东权益的实现,更关系到有限责任公司税收、会计、审计等工作的开展,因此,研究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涉税事项并提出会计处理建议是有必要的。

关键词:股权转让,涉税事项,问题分析,涉税建议

参考文献

[1]刘明钰.企业股权转让所得税法律问题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

[2]杨萍.关于股权转让税收问题的探析[J].税务研究,2009(7).

[3]孙希珍.股权转让的税收筹划[J].会计师,2005(9).

[4]李颖,王尤贵.完善与股权转让所得税相关的两个税收政策的建议[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8.

[5]艾宇.股权转让收入征税有待改进[J].上海国资,2008(1).

上一篇:长春西汀注射液下一篇:机房节能降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