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注意事项(共12篇)
作用注意事项 篇1
摘要:本文从体育游戏的作用;体育游戏的特点;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加以叙述。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手段, 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 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
关键词:体育游戏,作用,锻炼,教学
1 前言
体育游戏源远流长, 是人类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 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 形式生动活泼, 内容丰富多采, 深受广大中、小学生和成年人的喜爱, 通过体育游戏可以全面发展身体素质, 增强体质, 发展和提高走、跑、跳、投、攀登、平衡等基本活动能力, 促进智力发展, 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活动, 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 集体主义精神和机智灵活, 沉着果断, 勇敢顽强, 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因此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以及群众体育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此, 体育游戏是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 也是我国国民体育的基础。
2 体育游戏的作用
2.1 锻炼身体, 增强体质的作用
体育游戏是一种综合性的体育手段, 他对身体具有比较全面的锻炼效果, 同时, 为了体验有趣的游戏过程, 参加游戏室中学生自觉的行动, 这种自觉的参与能发挥学生最大的能动性, 因此能起到最大的锻炼效果, 这是任何体育手段所不能比拟的。作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之一, 通过在体育课中进行体育游戏活动, 使学生直接达到锻炼身体、掌握知识的目的, 又作为体育教学的手段, 为完成教学服务。
2.2 培养学生兴趣, 提高练习积极性的作用
体育游戏具有娱乐的特性, 从而吸引了广大中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 有利于培养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在体育教学中, 有的内容和项目枯燥无味, 加上教学方法不当, 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针对这种情况, 将这些内容设计成游戏的形式进行练习, 就会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收到很好的课堂效果。为提高运动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和竞争能力
体育游戏一般都是以争夺最后的胜利为目的的, 体育游戏的胜负不仅是体力的竞争, 同时还是智力的竞争。完成游戏的方法对最终的胜负起决定性的作用, 这也是在教学中给自主、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 都需要通过积极地思考、选择或创造最有效地方法, 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集体性的体育游戏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战术配合问题, 更是智慧的较量。
2.4 适应社会, 改善人际关系
体育游戏大多都是在集体中进行的, 个人的成功在集体的成功之中, 学生通过游戏活动相互交往, 能增加彼此间的相互了解, 增进友谊, 能在相互交往中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和经验, 增加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2.5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
体育游戏都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 因此通过游戏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规则, 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而在体育教学中运用集体性游戏能够最大程度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互助的优良品德。有的游戏还具有一定的体力与智力难度, 通过这些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培养学生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
3 体育游戏的特点
体育游戏既不同于一般的体育运动, 也不同于一般的智力游戏、娱乐游戏, 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内容, 以游戏活动为形式, 以发展身心为目的的一种特殊的体育锻炼方法。体育游戏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发展智力和陶冶情操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体育游戏的作用和价值。
体育游戏能增强学生的体质, 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为提高运动能力打好基础。因此, 体育游戏既可以作为体育教学的基本教材之一, 使学生通过体育游戏的教学, 直接达到锻炼身体, 学习体育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目的;又可以作为教学、训练的一种手段, 为完成教学、训练的主要任务服务。
体育游戏以它的娱乐性 (竞争性) 吸引着青少年儿童。因而, 有助于培养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把那些最重要, 需要经常反复练习, 而又比较单调的基本技术动作, 创编成游戏, 籍以激发学生的练习情绪, 使其乐而不厌的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方法。
体育游戏有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 能陶冶学生的情操, 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敢、团结协作、遵守纪律、不畏艰难、诚实自制、拼搏奋进等优良品德。寓教于兴趣之中, 其效最优。
4 体育游戏的注意事项
4.1 要强调组织性、纪律性
要把思想教育贯穿于游戏的全过程。要强调组织纪律性, 运用游戏方法时, 要强调执行规则的自觉性。如分队、分组后, 要迅速将队伍排列整齐, 按指定的方法和规则进行游戏。特别是跑动中进行的游戏和投掷项目, 如不依次或不按规则进行, 就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或造成混乱局面。
4.2 要掌握和提高学生在游戏中的情绪
学生在游戏中情绪如何, 是衡量游戏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成功的游戏, 气氛活跃, 学生情绪高涨。要提高学生在游戏中情绪, 一定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地选择游戏项目。此外, 教师还要善于观察学生的体力情况并及时调整比赛各方的力量, 使双方维持平衡, 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自始至终情绪高涨。教师还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 训练情况, 学习气氛, 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 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 教师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情况, 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 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 以便使传球传得准, 接球接稳, 抢断积极, 位置合理。
4.3 注意安全, 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任何游戏都必须防止伤害事故。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 一般都是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或组织不严密、或思想上不重视而引起的。因此, 必须从思想高度上重视并相应地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加以预防。如:使用的场地要平坦、器材要牢固, 发现问题要立即停止使用。游戏的难度要根据年龄、性别等特点来确定, 不能超越对象的体质、素质、技术水平等客观条件, 在从事活动性较大和运动负荷大的游戏前, 应做好准备活动, 以免发生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游戏中要注意观察学生体力的变化情况。当他们对游戏感到心满意足, 并且不感到疲劳时, 就是停止游戏的最好时机。
4.4 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除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练习, 掌握适宜的运动量, 游戏结束时, 还应给予准确的评议:评出胜负, 表扬先进, 指出不足, 及改正意见措施, 这些工作也可由学生整体评议, 但不管如何, 应做到准确, 公正崐客观、全面, 这些工作做得好坏, 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活动情绪和游戏教学的效果。
4.5 教师的责任心
教师要全面关心学生, 特别关心体质较差或有残疾的学生, 让他们进行简单易行、力所能及的游戏活动, 使他们在体质上得到锻炼, 在精神上享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平等的待遇。
因为体育课过于枯燥、乏味, 课堂气氛呆板沉闷, 学生讨厌上体育课, 甚至害怕上体育课, 而体育游戏恰好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多变, 更具有锻炼身体富于娱乐, 发展智力、陶冶情操等特点。体育游戏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规律, 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体育游戏达到发展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目的, 深受学生们欢迎。我们体育教师要不断深入地研究教材、教法, 发挥游戏的作用, 把游戏教学教好、教活, 充分发挥其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使游戏教学在课堂上生动活泼, 适应学生的身体、心理、情感等需求, 让学生主动地、愉快地、有效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李险峰, 体育游戏在体育课中的运用[J], 思茅师专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12月第15卷第4期)
[2]杨玉霞, 试论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J], 周口师范高等学校学报, 2001年3月第18卷第2期)
[3]韩景丽, 在体育游戏中发展素质[J], 科学之友, 2001年第8期
[4]齐慧侠, 试析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2, 3, 4:1.
[5]周春华, 体育游戏寓教于乐[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2月.
作用注意事项 篇2
关键词:英语学习计划
导读:说到英语的学习,好像不少人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个英语学习计划。你有没有想过我们为什么要制定一个这样的学习计划呢?他真的能够帮你我们进行英语学习吗?下文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对于英语学习计划,其实很多人会有一些误解。不少人在准备学习英语的时候,就觉得自己一定要制定一个非常完美的计划,具体到每一天的几点到几点要干些什么都写的清清楚楚,花了很多时间去做一个这样的计划,但是最后最不能成功的实行。
对于英语学习,最重要的是反复学、学反复,最忌讳的是学两天、放三天。因此,从现在起,要严格落实学习内容,做到不因琐碎小事而影响学习,不因无谓借口而迁就自己。所以我们的英语学习计划,不需要做得非常细,但是对于学习的内容要规定清楚。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做到早晨起床疯狂背记、中午休息定时定量、晚上时间巧学苦练;要切实突出学习重点。对于与英语学习无关的事情,都要选择放弃。要压缩嗜好,改正习惯,把影响学习的习惯性问题全部改正,把侵占时间的爱好嗜好压缩最低。
作用注意事项 篇3
【关键词】概念教学 生物插图的作用 插图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B-0077-02
生物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直观性。在课堂上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标本、挂图、模型、动画、多媒体课件等教具,使学生获得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的教学方法,均可称之为直观教学法,它有助于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所学的内容、发展学生的感性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教学效率。随着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直观教学法的范围、深度、效率都有了大幅的提高,但在利用现代多媒体的同时,对于用传统教具进行的直观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因为各种教具都有其不同的价值和功能,只有合理使用,才能促进直观教学的发展。下面就以例阐述生物插图对概念教学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生物插图的作用
教学中以插图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挖掘其中的有效信息,直观性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的积极性都较高。插图概念教学是直观教学的一种形式,特别是针对概念的教学,它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生物概念引入。如《细胞分化》一节,对“细胞分化”和“基因选择性表达”这两个概念。首先让学生一起观察分析讨论:必修1的插图6-8“红细胞(上)心肌细胞(下)”和插图6-9“叶肉细胞、表皮细胞和贮藏细胞”。对于动物体来说,红细胞和心肌细胞都来源于早期胚胎细胞;对于植物体来说:来源于早期的胚细胞,他们的形态、结构和功能都不同。这两个例子就是细胞分化引起的,学生自然会得出: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那么生物发育的过程中为什么会发生细胞分化现象呢?思考讨论:(1)细胞的生理功能一般是由细胞中的哪种物质来承担?(2)红细胞和心肌细胞中承担相应生理功能的蛋白质分别是哪一种?(3)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依据的蓝图是细胞中那种物质?(4)同一个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这种物质相同吗?为什么?(5)DNA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代表了什么?请看以下资料:(1)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了人类的24个DNA分子,这24个DNA分子上有3万多个基因,思考DNA与基因间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2)生长在太平洋北部的一种海蜇能发出绿色荧光,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这是因为海蜇的DNA上有一个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思考:你能根据这个实例说出基因的功能吗?有了上述的基础知识,抛出最后一个问题:在有丝分裂和细胞分化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没有改变,那么相同的遗传信息如何控制不同蛋白质的合成呢?这说明不同的细胞中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是不同的,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实质。那么分化后的细胞去向是什么呢?请看必修1的插图6-10“结肠黏膜上皮、骨、神经组织和肾小体”。学生自然得出:分化的细胞可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通过这3个插图就完成了细胞分化和基因选择性表达概念的教学。细胞分化会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二)理解生物概念。如《DNA分子的结构》一节,以插图引入新课探讨DNA分子结构。简洁而独特的双螺旋造型的DNA分子是怎样储存遗传信息的?又是怎样决定生物性状的?阅读资料,并思考与讨论:(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2)在建构模型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错误?他们是如何对待和纠正这些错误的?(3)上述资料中涉及哪些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这对你理解生物科学发展有什么启示?(4)沃森和克里克默契配合,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过程,在工作方式上给予你哪些启示?(5)根据资料回答有关DNA结构方面的问题:① 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②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③DNA中两链之间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如必修2的DNA分子的结构模式图(图3-11)可使学生全面了解双链DNA分子的单体、一条链的形成、两条链的方向、碱基配对的形式以及主要的化学键。这些有助于对复杂概念的理解、空间想象力的培养以及知识体系的构建。模式图的解读可通过5个问题来进行:(1)DNA分子的单体是什么,它的三个部分是如何连接的?(2)单体是怎样连接成一条链的,单体之间所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3)DNA分子两条链上的碱基之间有什么关系、几种形式和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4)DNA分子中两条链的方向又是怎样的?(5)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中外侧的组成和碱基的分布情况怎样?可让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资料,形成DNA分子结构概念的第二步认识。可让学生画DNA的概念图即模型的结构:脱氧核糖核苷酸→脱氧核糖核苷酸单链→脱氧核糖核苷酸双链→DNA分子双螺旋结构,从而形成有关的知识体系。在DNA分子的双链中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总数有怎样的关系?用数学方式来表达的话该怎么表示?根据这种关系能否判断DNA分子是双链还是单链?(A+T)/(G+C)的比值在不同的双链DAN中也相等吗?运用数学语言帮助对DNA分子结构概念的理解,并增强对科学方法的学习,使生物科学的教育价值得以提升。分析资料、模式图解读、画概念图建构模型和用数学语言表达几个环节形成教学过程的主线,逐步学习双链DNA分子相关的知识以及建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最终建构起DNA分子结构的基本概念。在新课标中对学生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培养作了强调,我们一定要清醒地意识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如何指导学而不在于教。
(三)运用生物概念。顶端优势的产生所示的插图(如图1所示)。知识背景: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
二、使用生物插图的注意事项
插图教学一般是从识图、析图和绘图三方面入手。识图、析图一般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但在教学中选择插图时应注意突显概念的重要性、概念间问题设计的递进性、概念形成的自然性三个环节。如必修3教材中顶端优势及其解除的插图(图3-7),若换成“顶端优势示意图”学生就容易理解。对一些教学难点,教科书往往采用插图形式来呈现,较为直观,旨在帮助学生理解,但有些插图(如曲线图或表格)就比较难理解,这时可采用“曲线与数据”互换的形式加深对插图的理解。如人教版介绍生长素的作用与特点——“两重性”的时候采用的坐标曲线图(如图2所示)。
用好这个插图可提高学生抽象、归纳、推理的能力。但这个图的解读一直以来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尤其是对在曲线递减区间所示的促进生长部位的认识,不少学生都存在认识困难,不能通过读图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这时就可以把曲线图转换成表格数据,进而加深对插图的理解。在处理生长素的两重性时,首先,展现“呈现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小麦种子根和芽生长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1所示。
让其思考与讨论:(1)该实验的设计中遵循了哪些实验设计的原则?(2)据实验结果,请你处理数据,建构数学模型来分析生长素浓度和根的生长关系?(3)据生长素浓度与根的关系,请你分析根向地生长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结论。其次,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将表格中的数据转换成坐标曲线图,与教材中图片进行比较。这样处理的目的旨在: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自己绘制生长素浓度和根生长之间关系的曲线图,从而得出生长素两重性的特点;二是通过使用“曲线与数据”互换的这一形式,提高学生快速处理图表试题的能力。表格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准确反映数据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常用于记录实验结果,其不足之处在于对于数据的内在规律不能直观地反映,曲线图虽反映不了数据之间的精确对应关系,但能直观地反映数据的内在规律。图表是高中生物的第二语言,合理运用图表可以使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抽象概念具体化、枯燥知识趣味化和繁冗的文字叙述条理化。用好插图可以提高学生获取抽象知识、归纳学习并进行推理的能力,使学生多形式地学习生物学知识。
【基金项目】贵州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中生物插图高效性教学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2015A019)的阶段成果
【作者简介】陈瑞强(1966— ),男,汉族,贵州凤冈人,中学高级教师,现就职于贵州省凤冈县第二中学,研究方向:高中生物教育教学。
作用注意事项 篇4
1 生态水利概述
所谓生态水利, 就是指涵盖水利产业与水利事业为主要目标, 以尊重与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 以开发水利与发展经济为根本目的的利用水资源的一种方式方法。同时也是根据生态学的相关原理, 遵照生态平衡的要求与法则, 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 构建满足良性循环与可持续发展利用的水利系统,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水利生态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点:一是生态水利的发展模式与传统水利发展模式的差异;二是生态水利的目标, 充分体现资源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平衡;三是生态水利发展的背景为资源、人口、经济、环境和谐发展;四是运用生态学原理指导水利工程的规划建设与管理;五是遵循生态经济学相关的理论与原理, 有效应用生态学方面的新技术与新方法;六是遵循节约用水的原则。
2 生态水利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2.1 效预防洪水灾害的发生
生态水利具有有效预防洪水灾害发生的主要表现是:生态水利在建设过程中注重绿色植被的种植与保护, 尤其是森林植被的种植与保护。森林作为一种绿色水库在暴雨期间, 有助于削弱与抵制河流洪峰的水流量, 有效推迟河流洪峰到来的时间。同时森林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在生态建设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2 有效发挥蓄水的功能
生态水利具有有效发挥蓄水功能的主要表现是: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所种植的绿色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比如说对地表水进行截留、渗透与吸收。在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加大对绿色植被的种植, 有助于改变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比例关系, 降低地表径流的水量, 增加地下径流的水量。同时降水从地表直接渗流到土壤中演变成地下水, 有助于补充地下径流的水源。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保持河流水量的相对稳定, 而且有助于增加河流在干旱季节中的水流量。
2.3 效降低河流中的泥沙量
生态水利具有有效降低河流中的泥沙量的主要表现是:生态水利工程尤其关注对绿色植被的种植与保护。绿色植被在实际的生活中, 有助于改变地表径流的流速, 改变地表径流的水流量, 有效降低降水对地表土壤的侵蚀与冲击。再加上绿色植被下的土壤具有极强的水分子渗透功能, 绿色植被的根系对土壤具有极强的固定作用。尤其是在一些多山多土的区域, 绿色植被的根系在低下盘根错节, 有些根系甚至扎根于岩缝, 在实际运用中具有阻挡土壤坍塌与固土防崩的作用。
2.4 有效净化水质
生态水利具有有效净化水质的主要表现是:生态水利工程在建设的过程中所种植的绿色植被, 其中的枯枝败叶对地表上面各种各样的污染物具有净化、过滤的积极作用, 对于改善水利过程周围的自然环境与有效预防水污染等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同时绿色植被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水源的酸碱度, 提升该区域的水质。
3 发展生态水利需要注意的事项
3.1 取措施强化城镇方面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要强化城镇方面的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根据城镇经济发展的特征与水资源利用的实际情况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寻找新型的供水源头或者采取远距离调水的方法;二是要采取措施增强城镇水源的治污能力, 对于一些对自然生态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企业要搬迁到城市的下风口及河流的下游区域, 另外要利用财政资金构建污水处理厂, 开挖堵塞的河道并开闸放水, 同时要大力提倡水资源的节约, 提升城镇水资源的重复使用率。
3.2 采取措施发展抗旱农业
要发展建设抗旱农业,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我国西北等缺水的区域, 要充分采用生物的措施, 强化小麦等抗旱作物对土壤中水分的吸收能力;二是要在种植水稻的区域,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与推广节水措施, 比如说滴灌、喷灌以及雾灌等方式以改变传统农业灌溉农业的方式方法。
3.3 采取措施严禁在湿地河流上游建设水利工程
要严禁在湿地河流上游建设水利工程,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发展生态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严禁在湿地河流的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或者排水工程, 以防破坏湿地的水环境;二是湿地中深厚的土壤与大量的水生植物具有削减洪峰、阻滞洪水的作用, 另外在洪峰期过后这些土壤与水生植物有助于帮助排除湿地中多余的水分, 对湿地中的河流水量进行有效调节。
3.4 采取措施完善防汛系统
要完善防汛系统,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加大对防洪知识的宣传力度, 逐步提升人们对汛期科学防洪的意识;二是要采取措施不断改变过去洪水可以被征服的错误理念, 逐步帮助人们树立和洪水和谐共处、修建洪水的排泄通道等理念, 以达到完善防洪防汛系统的目的。
3.5 采取措施保护河流下游的生态用水
要保护河流下游的生态用水, 需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在河流上游建设水库之前, 对河流上下游的水文地质条件与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科学性调研, 选择对河流下游水文环境造成最低影响的方式进行水库的修建;二是要在水库进行用水调度的过程中, 将河流下游生态用水的需求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 以达到保护河流下游水资源的目的。
4 结语
生态水利是一种以生态环保为核心的水利工程, 主要研究生态系统与水利设施之间的关系。生态水利的建设途径与模式和传统的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 生态水利工程与灌木、森林、草原、湿地植被以及荒漠植被等多种类型的植被建设具有直接的联系, 其在涵养水源、防风固沙、保护土壤等多个方面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因此, 在新时期加强对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与注意事项的研究, 是当前人们热衷研究的一大课题。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 我国水利工程建设事业逐步发展起来, 其在发电、灌溉、防洪、旅游、航运以及供水等多个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生态水利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为水利工程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 本文将从生态水利的角度出发, 对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与注意事项进行有效性研究。
关键词:生态水利,重要作用,注意事项,研究
参考文献
[1]赵高禄.论发展生态水利的重要作用及注意事项[J].科学与财富, 2011 (11)
[2]贺荣兵, 刘能胜, 龙立华, 龙振华.生态水利和河流生态系统关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0 (04)
[3]张淑敏, 范世香.论工程水利和生态水利的内涵即关系[J].水利科技与经济, 2011 (12)
[4]张荣峰, 罗运龙.浅论生态水利[J].水利经济, 2011 (11)
[5]李日龙, 刘柏松.森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作用[J].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1 (10)
作用注意事项 篇5
挂接地线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是电力员工的生命线,可防止工业电器突然来电对人体的伤害。但实际工作中,由于接地线使用频繁且操作看似简单,容易使人产生麻痹思想,其重要性也往往被人忽视,经常出现不正确的使用情况,以致降低甚至有时失去了接地线的安全保护作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挂接地线是一项重要的电气安全技术措施,其操作过程应该严肃、认真、符合技术规范要求,千万不可马虎大意。因此,要正确使用接地线,规范挂、拆接地线的行为,自觉培养严谨的安全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的安全素质,才能拒危险隐患于千里之外,才能避免由于接地线原因引起的电气事故。
现根据实际工作中,接地线的使用应注意以下事项。
1、工作之前必须检查接地线。软铜线是否断头,螺丝连接处有无松动,线钩的弹力是否正常,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换或修好后再使用。
2、挂接地线前必须先验电,未验电挂接地线是基层中较普遍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在悬挂时接地线道体不能和身体接触。
3、在工作地点两段两端悬挂接地线,以免用户倒送电、感应电的可能,深受其害的例子不少。
4、在打接地桩时,要拨能借地体能快速疏通事故大电流,保证接地质量。
5、要爱护接地线。接地线在使用过程中不得扭花,不用时应将软铜线盘好,接地线在拆除后,不得从空中丢下或随地乱摔,要用绳索传递,注意接地线的清洁工作。
6、新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对接地线使用的培训、学习,考核合格后,方能单独从事接地线操作或使用工作。
7、按不同电压等级选用对应规格的接地线。
8、严禁使用其它金属线代替接地线。
9、现场工作不得少挂接地线或者擅自变更挂接地线地点。
作用注意事项 篇6
关键词 高中化学;多媒体;化学实验
随着高科技的迅速发展和新课改的实施,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完全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为高中化学课堂注入新的生命力。化学课堂上用语言难以解释清楚的化学概念、化学规律等的形成过程,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和现象以及化学在生活和生产中实际应用的问题都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影像、动画、图片等功能生动地展示出来。但是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更好发挥多媒体的辅助作用。
1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作用
1.1 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生最有效学习动力。因此,化学教师要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各种能力,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技术可以集声音、文字、图像、影像、动画等功能手段于一体,能够把许多静态的化学规律和概念甚至比较复杂的化学实验变得动态十足,有声有色,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更快、更好、更深入、更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如在教金属的冶炼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工厂里冶炼金属的纪录片,把其冶炼过程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化学理论与生活实践有机结合,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利用多媒体技术解决化学课堂实验的困难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换言之,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际困难无法解决。如演示实验的现象不够明显,实验的化学反应时间过长,实验产生的化学现象转瞬即逝,实验气体毒性较大,化学工业生产流程无法演示,等等,而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就可以把这些困难轻松化解。
例如,铁的吸氧腐蚀和吸氢腐蚀实验,由于其反应时间太长,在课堂上学生根本不能观察到该实验的全过程。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把该实验的全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将二根铁钉分别放在盛有水和酸性溶液的烧杯中,铁钉上罩有小试管,并打出字幕“多长时间后”,通过电脑模拟两者在腐蚀过程中不同的现象(水面的变化、有无气体产生等),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更容易了解和发现化学现象的本质。又如钾、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这个实验反应只有一瞬间,学生根本看不清实验现象。为此,教师可以先把实验演示一遍,然后利用多媒体模拟整个实验过程并反复播放,同时运用帧数控制把几个比较重要的阶段定格,再利用慢镜头让学生清楚地观看整个实验过程。再如,实验室制H2S、溴苯等实验,由于毒性较大,对学生有一定的危害,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不仅能使学生获取知识,又能消除实验的安全隐患。另外,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工业生产流程,可以利用多媒体真实再现工业生产的过程,让学生对工业的生产实验产生最全面和最直观的认识。
1.3 利用多媒体模拟微观世界,把抽象知识形象化
高中化学的教学中,运动又复杂的化学微观世界是学生最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之一,而教师如果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模拟功能,就可以把抽象知识变得形象具体,把静态和动态相互转换,把微观世界的各种化学现象和反应变得生动,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和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如化学键与化学反应这一节,主要阐述微观原子、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这一节的内容学生看不见也摸不着,教师也很难用语言描述。而且还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否则学习时会非常吃力。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做成三维动画,进而揭示离子键的形成。
本节的课件可以这样设计:1)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钠原子、氯原子结构示意图,以便学生可以直观看出它们的核外电子排布,同时,它的最外层电子开始闪烁,钠原子最外层的电子到达氯原子的最外层,同时配以移动箭头和声音;2)保留上图,在下面相应显示出钠离子、氯离子结构示意图;3)钠离子、氯离子同时移动接近到某一定距离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达到平衡,此时稳定下来,阴阳离子间就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形成氯化钠。这种设计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拓展了学生的宏观视野,增强了画面的直观效果,使学生印象深刻,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本节内容。
2 多媒体技术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2.1 应用多媒体时应选择适当的切入点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来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绝对不能千篇一律地统一采取多媒体技术,甚至有些简单内容也运用多媒体。要知道,多媒体仅仅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才是真正的重点与中心,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教师应保持课件内容与教学目标的统一性,同时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而不是将所有知识都罗列出来。只有采取灵活多变的操作形式,选准了多媒体教学的切入点,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价值。
2.2 注意使用多媒体技术的“量”和“度”
多媒体虽然功能强大,但终究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技术手段,不能完全取代所有的传统教学模式,因此,不要每节课都采取多媒体技术实施教学。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不但会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失去对多媒体技术的兴趣感,同时会使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从而失去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久而久之,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也会明显降低,教师的主导作用亦得不到任何体现。因此,教师一定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的“量”和“度”,尽量只在关键处实施和运用,并做到适可而止,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教师来说,如果每节课都要提前制作课件,那么无形中就加大了教师的工作强度,降低了工作效率,自然也难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甚至影响到正常的教学秩序。此外,如果过于频繁地使用多媒体技术,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被眼花缭乱的屏幕和图画所吸引,从而忽略教学内容的实质。因此,对于多媒体的选择,只要能够将问题阐述清楚,形式往往是越简洁越好。
3 小结
总而言之,高中化学教师要合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作为一种教学工具和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只能起到辅助教学的目的,绝对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教师应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实现多媒体技术与其他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沈会芹.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9X):44-45.
[2]朱晓东.论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0(2).
[3]张春艳.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多媒体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09(4):155.
[4]邢玲玲.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与误区[J].华章,2009(14):115.
[5]罗冬阳.多媒体技术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5):188-189.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第十中学)
作用注意事项 篇7
一、多媒体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1. 激发学习热情, 增强主动学习能力。 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式, 其能够将生物知识形象地表示出来, 使得原先单一的教学方式变得丰富多彩, 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学习欲望的同时, 活跃了课堂气氛。
如, 学习“蛋白质的结构和合成”时, 因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还不足, 加上有机化学学生还未接触, 他们会对此学习内容兴趣不高。笔者通过多媒体模拟蛋白质的各种空间结构和其合成过程, 学生看到了形象而动态的微观现象, 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 如DNA的结构以及复制过程、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有氧呼吸的过程等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大大地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 复杂生物过程, 培养直观感受。 初中生物课程涉及大量微观生物学知识, 各类复杂的生命现象、生化反应和生物结构难以用语言准确、直观地表达, 书本中的图片和文字也不能将各类生物过程全面地呈现。多媒体教学则可以构建生物教学资源, 直观生动地展现微观生物世界, 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直观感受能力。
如, 细胞的分裂中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笔者通过电脑模拟, 分步展示各个时期的变化特点和整个过程, 使学生直观感受。之后通过比较, 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两者之间的根本区别。
3. 拓宽学生知识面, 增大课堂容量。 利用多媒体不仅能让学生获得广泛的学习生活体验, 还能拓宽知识面, 增大课堂有限时间中知识的含量。在生物教学中,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对学习材料进行筛选与整合, 既丰富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又引导学生从科学的角度去观看和思考, 帮助学生高效地掌握知识。
如, 在进行“动物激素调节”、“环境污染”等章节时, 可以通过学生分小组收集资料、整理制作演示文稿并进行汇报。这样既可以增大课堂的容量, 又达到了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精神的目的。
二、媒体教学的注意事项
首先, 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教学实验。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实验周期较长的生物实验完整形象地展现出来。例如, 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 洋葱的根尖培养及固定, 需要的实验周期较长。但是, 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实践, 才能将实验结果扎根心中。教师不能使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实际实验操作, 相反, 应该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 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其次, 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 合理安排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多媒体集声音、图像、动画及视频等各类元素于一体, 其信息量很大,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 合理安排教学课时量。实际教学中, 部分教师为了加快教学进度, 课件播放速度较快, 这使得部分学生对知识点没有完全理解, 不利于学生的后继学习。因此, 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师能有效地整合多媒体课件, 并合理设计播放环节及时间, 确保学生能够完全理解各知识点。
再次, 合理筛选教学材料, 提高多媒体课件创新性。多媒体教学中, 学习材料的选择及课件的精良制作对教师是一个挑战。不少课件存在抄袭的现象, 缺乏新意。同时, 许多教师对课件本身掌握程度不熟练, 也影响到教学质量。因此, 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 教师应该结合自身情况, 对参考的课件适当进行修改, 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实践表明, 应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 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动手尝试、探求、发现的境界之中, 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 他们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 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接受的信息量大, 获得的知识多, 并且能迅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
作用注意事项 篇8
一、影视作品对地理教学的功效
(一) 有助于学生地理素养的培养
影视作品视角独特, 诠释的内容经典。作品的大部分素材源于生活, 将身边具体的生活艺术化抽象化, 并且部分作品带有科幻性质, 将宇宙的未知领域展现于学生的面前。影视作品与地理教学二者相结合,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一能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提高地理空间定位能力。面对一幅幅精彩的影视作品画面, 学生往往更想挖掘隐藏在画面背后的东西, 迫切想定位画面的地理空间, 想了解该区域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以及该区域各具特色的人文地理景观。二能引导学生认识社会生活中一些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 将繁杂的科学世界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世界。如作品《日本沉没》解释了日本下沉的原因;作品《国家地理重返危机现场:南亚大海啸》解释了南亚地区引发大海啸的原因等。三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概括、推理等能力。大量影视作品会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信息源, 根据需要, 学生在头脑中会将信息加工过滤重组, 筛掉没用的东西, 留下重点知识。四能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如学生通过观看《星际迷航》《重返地球》《2012》《后天》《未来水世界》等影视作品, 引起无限遐想, 甚至还有的学生对未来做出大胆猜测:东非大裂谷会引发乌干达, 赞比亚沉没。加利福尼亚湾内的裂谷会把加利福尼亚半岛撕下甩入海中。海地国家一分为二等等。
(二) 影视作品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升华
地理思想教育是地理教育的灵魂。虽然在地理教学中没有具体的要求, 它是地理教材深层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影视作品能唤醒学生内心世界, 让学生学会用正确的价值观审视我们赖以生存的人类世界, 进一步理解环境、资源、人口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从而形成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全球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如学生欣赏纪录片《世界遗产在中国》《美丽中国》《泰山》等作品会增强爱国爱家的热情;欣赏《BBC:海洋天堂大堡礁全三集》会增强海洋意识及全球意识;欣赏《可可西里》会更加关注我国的基本国情,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
二、影视作品应用于地理教学时应注意的事项
1.影视作品类型的选择
影视作品类型多样, 内容不一。有的作品是对社会现实的真实描述,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纪录片。有的作品内容超越了社会生活, 将身边的生活艺术化。所以教师在选择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针对性地选取影视作品。一要充分考虑中学生的年龄, 兴趣爱好, 思维方式、学习方法差异, 接受能力及教学大纲对本年级学生的要求。初中地理重在讲“地”, 以识记为主, 教师面对初中生群体尽可能播放一些内容浅显的影视作品。高中地理重在讲“理”, 以理解为主。教师面对高中生群体时可以播放一些反映地理事物原理和规律的作品。二要考虑作品所描述内容的价值取向。中学生学习易受外部环境的驱使, 引导正确与否会直接导致中学生能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教师要尽量选取能正面反映社会的、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影视作品, 向学生传递正能量, 尽量减少影视作品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三教师选择影视作品时指向性要强, 要充分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 特别是那些与教材内容密切相关的影视作品, 决不能为了猎奇而乱加选择。
2.影视作品播放的时间
影视作品的选取最终是为地理教学服务的, 所以教师在播放影视作品的时间上要尽量与教学的进度吻合、同步。笔者认为最好在新课讲授之前播放, 因为观看后, 作品中的事物现象会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学生借助作品能够对即将学习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或地理原理、规律有初步了解。气候类型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易错点, 同时也是抽象的知识点, 学生理解相对困难, 在学习气候类型之前教师不妨先播放反映热带、温带、寒带等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纪录片, 以增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感性认识。如教师可以播放纪录片《迷人的非洲》, 学生会看到旱季时的枯黄草原和雨季来临后的葱茏繁茂的草原画面以及地球上古老而独特的树种———猴面包树, 为学生理解热带稀树草原气候旱雨季分明的特点及其他相关知识做铺垫。
3.影视作品的剪辑
影视作品虽然可以拿来为教学所用, 但教师在应用时要取材有度, 因人而异。教师对筛选后符合教学要求的影视要加以适度剪辑, 可以通过网络下载视频转换器将冗长的影视作品剪辑成微电影。剪辑后的作品不宜过长, 涉及的内容要明确具体, 以便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难点。微电影在必要时可供学生下载, 在课堂之外观看, 以帮助学生推敲其相关知识内容。同时微电影也可以供教学组内其他教师观看, 通过师生之间、师师之间交流, 进一步完善优化剪辑视频。教师在引导学生观看剪辑后的微电影时, 一定要预先制定好与剪辑后的微电影内容相关的练习, 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观看微电影。如在学习非洲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剪辑后的纪录片《神秘的尼罗河》, 同时设置以下问题帮助学生理解非洲的概况:为什么尼罗河的枯水期径流量主要来自于白尼罗河?分析尼罗河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原因?尼罗河径流季节变化对下游河谷及三角洲古代农业生产影响?尼罗河流域面积小的原因?70年代前, 尼罗河为何定期泛滥?尼罗河的航运价值小的原因?通过观看学生会多多少少解决一些问题。然后我择机加以引导, 这些问题会逐一解决。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将更加透彻。
目前, 许多教育工作者尚未走出应试教育的框框, 仍片面追求升学率, 影像作品很少用于地理教学中, 即使将影视作品应用于教学中, 也多是剪辑后内容很短的影视抑或是截取影视作品中图片。作为一线教育工作者, 笔者希望地理教师大胆改革, 将教学与影视作品结合, 让文、声、色、图凸显在学生面前,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摘要:影视作品作为一种高度发展的艺术, 受到不同群体的喜爱。本文从教学角度出发, 论述了影视作品作为教学资源对地理教学的功效, 以及在地理教学应用中要注意的事项。
作用注意事项 篇9
恪守好两个“底线”:尚德与守法
对待一种社会现象, 常态的媒体治理是有限合理的。有限合理是指, 媒体天然会参与社会治理, 但不能包办社会治理, 更不能成为惟一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否则媒体治理就越位而变异。媒体的非常态, 即是社会的变态。因此, 食品安全治理中, “尚德”和“守法”不仅是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的基本要求, 常态的媒体和媒体人对食品安全宣传中更应恪守“尚德”和“守法”两个底线。
目前, 在传媒经济大潮涌动和新闻自由高唱的时代背景下, 媒介竞争日益激烈, 媒体从业人员压力空前。为了满足当前时代受众对信息“量”与“速”的渴求, 媒体从业人员积极追求高收视率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这在某些方面促进了我国传媒事业的发展, 却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消极的负面影响, 媒体职业道德缺失问题逐渐显露。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的主要表现为有偿新闻、假新闻、低俗新闻三种。
针对个别媒体职业道德失范现象, 要发挥好媒体在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作用, 就要教育媒体人员作为新闻事件报道成参与者, 应该坚持马克思土义新闻观, 严格恪守职业道德, 坚决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坚持真理, 实事求是,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同时法律制度作为食品市场的通用契约, 对各参与者之间责、权、利关系进行有效配置, 确定各参与者的行为边界, 构成食品安全协同治理的约束机制。媒体在食品安全治理中, 要有有法律意识, 法律规则, 行为上守法。严格恪守法律底线, 各种形式的宣传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进行。
宏观上, 一是就要求大众传媒和媒体从业人员从自身出发, 加强自律。二是要加强大众舆论的监督, 建立一个社会性的他律环境。三是遵守现行的媒体法律法规。虽然我国现有的实体法律中, 始终缺乏一部完善、健全的新闻法规, 但我国先后出台了《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关于禁止有偿新闻的若干规定》《关于新闻采编从业人员管理的规定》等新闻规章制度。四要提高新闻宣传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提升报道水平和宣传艺术, 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提升大众传媒的预见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微观上, 一要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建设。要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 带头实践社会公德, 恪守职业道德。二是大众传媒要加强人文关怀意识。要求媒体从业人员在宣传正面报道时避免浮夸化, 力求贴近化;在处理负面报道时避免虚假化, 力求人性化;在议题设置上避免空泛化, 力求情理化。三要顺应市场经济规律的良性运作。大众媒介以及媒体从业人员正确对待传媒市场的经济运作, 树立良好的媒介竞争观念。
做好一个“结合”: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
信息化时代, 新闻媒体不仅是公众了解社会的窗口, 同时也是公众发表意见、参与公共事务的途径。新媒体时代, 新闻传媒传播途径和形势越来越丰富, 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 产生的社会效果也不尽相同, 但传统的集中宣传其效果仍然凸显。集中宣传是对对某一社会普遍关注的新闻事件或焦点问题, 新闻媒体运用优势版面和黄金时段, 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集中宣传报道, 是常见的新闻报道方式。
2014年6月, 国务院食安办曾在全国范围内部署了持续两周的“尚德守法提升食品安全治理能力”主题活动, 集中开展食品安全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这就是典型集中宣传。当时, 地方政府食安办与食品安全监管职能部门要求各区县等基层食安办和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组织协调, 使用统一的“全国食品安全宣传周”标志, 突出宣传周主题。同时, 一些地方政府发动全社会各方力量, 充分组织和动员各类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行业协会、社会团体及广大消费者, 抓住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社会普遍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报刊平面、广电时段、网络电信等都市类载体和新媒体领域加大宣传力度, 形成“报刊有文章、电视有影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专题、手机有信息、户外有广告”的全覆盖格局。许多基层食安办提出要注意提高宣传周活动的群众性和实效性, 把握广大公众的兴趣习惯, 采取通俗易懂的表现形式, 突出入耳入脑的传播效果。这种新闻报道方式对于引导和统一人们的思想, 促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其运作方式也反映了新闻实践活动的内部规律性, 定期集中宣传也是必不可少的。
当前, 政府新的食品安全监管在实践中还未完全理顺;实践中的一些地方“运动式”执法效率低下;一些地方政府的权力寻租现象也依然严重;尤其是政府部门之外的其他主体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程度低, 消费者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新修订的《食品安全法》尽管规定了史上最严苛的惩罚性赔偿制度和民事赔偿优先原则, 提高了消费者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 但据一份权威调查显示, 消费者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选择向有关部门投诉的只占17.3%, 说明消费者通过行政途径来维权的热情不高。同时, 我国的民间组织整体发育程度不足, 缺乏自主性, 有的行业协会被利益集团俘获, 未能发挥其应有作用。诸如此类问题都需要媒体起到信息披露、舆论引导、谴责不法企业违法行为的作用, 为培育治理食品安全问题的大环境摇旗呐喊, 更要注重把集中宣传与日常宣传结合起来, 强化日常食品安全舆情监测, 建立食品安全的宣传长效机制。
作用注意事项 篇10
一、篮球运动对于注意的品质的高要求和篮球运动中注意力难度的体现
篮球运动处于快速运动之中, 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完成各种快速复杂的操作活动, 运动场上的队员位置在不断变化。运动员注意的事物被有意或无意的遮盖, 形成了主、客体多个注意目标, 使得运动主体一直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
二、注意力因素对于运动操作活动的重要性
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忽略其他事物的能力对操作活动效率可以产生重要的影响。根据奈德弗 (Nideffer) 的理论, 篮球运动员需要具有广阔的外部注意。比如说, 人在集中注意力于某个对象时, 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人在注意状态下, 感觉器官一般是朝向注意对象的, 这种现象是适应性运动, 当人们集中注意力时就会高度关注当前的活动对象, 一些无关动作或起干扰作用的动作就会相应减少或者停止, 呼吸运动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三、注意对篮球运动训练的作用
1、注意的范围对篮球运动训练的作用
注意的范围也称注意广度是指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内其内心理活动所能清楚的反映到的事物的数量。在篮球运动中就是常说的视野。广阔的视野对于篮球运动员十分重要, 对于初学篮球的来说一般视野比较狭窄, 看到的往往只是进攻时自己面前的队员和防守时自己防守的队员。这样的话常常导致控球时间过长贻误战机或失误, 在防守时也经常漏防。而竞技水平高的球员一般能看到场上的8—9名球员, 这样他就可以根据不同球员的位置和行动选择传球或自己进攻, 在防守时也能及时补防。
2、注意的范围受下面两方面的影响
(1) 知觉对象的特点。一般来说, 知觉对象越集中, 排列越有规律, 越能成为相互联系的整体, 注意的范围也越大。
(2) 知识经验和情绪。且个体情绪对于注意的范围也有影响, 情绪越紧张, 注意广度越小。进行多人的传球练习可以有效的提高篮球竞赛中注意的广度。例如:由3VS3逐渐过渡到5VS5, 在半场内进行, 持球者只能运球一次并持球时间不能超过8秒。如抢断到对方球转换传球, 有效传球5次得一分。进行5-6分钟。负者做俯卧撑。
3、注意的稳定性对运动训练的作用
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的久暂特性。注意不稳定表现为注意分散 (也叫分心) 。一般来说一些运动员经常在比赛或训练中分心, 也就是精神不集中。常造成训练效率、竞技水平低和运动损伤。注意的稳定性与注意对象的特点有关, 如果注意对象是单调的, 静止的注意就很难稳定。在投篮练习中就是这样, 运动员常因为屡投不中或连中几个后注意力就开始分散, 导致动作不到位或变形。注意分散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无关刺激 (既可以是外部的也可以是内部的) 的干扰, 或是单调刺激长时间作用的结果。那些与当前活动任务无关的突然的、意外的附加刺激, 以及与个体情绪有关联的干扰, 都能引起注意的分散;而长时间的单调工作, 由于疲劳的增长而使附加刺激的作用得到加强, 头脑中可能浮现各种杂念, 从而使注意分散。事实上, 在外界刺激缺乏的情况下, 要保持注意稳定也是很困难的, 因为外界缺乏刺激, 大脑的兴奋性就难以维持较高的水平, 这样就容易导致注意的分散。所以在投篮的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在投篮训练中要严禁“放羊式”训练, 教练应该经常提醒运动员的技术动作, 在运动员注意分散的时候要注意提醒。
(2) 变换投篮的地点、距离, 比如五点投篮。投空心球和擦板球的变换。以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
(3) 进行定时的投篮强化练习, 比如1分钟定点或五点跳投。然后进行休息放松。
总之, 要集中运动员的注意力就要在保证训练效果的前提下, 在需要的情况下通过语言等方式提醒运动员。并变换训练的方式方法以提高运动训练的效率。
4、注意的分配对篮球运动训练的作用
注意的分配是指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将心理活动指向不同对象的特点。也就是大家常说的“一心二用”。在小学的课本中《小猫钓鱼》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心二用将降低活动的效率甚至一事无成, 但实际上, 在一定情况下, 注意也是可以分配的。比如音乐教师用脚踏风琴教唱歌曲时, 右手弹主旋律, 左手伴奏, 眼睛看乐谱, 脚踏踏板, 口领唱, 还要观察学生的学唱情况, 这要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能力才能胜任。在篮球运动中注意的分配主要应用在运动员做假动作时。比如:进攻时用眼睛迷惑对手而手和脚却在向另一个方向做动作。注意力和合理分配可以有效的提高进攻或防守时的效率。但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复杂程度、熟悉程度和自动化程度都会影响注意分配的难易程度。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愈是复杂、愈不熟练、愈不习惯, 注意分配也就愈加困难;相反注意分配就容易一些。注意分配的最重要条件是, 在同时进行着的几种活动中, 必须每一种都是相当熟悉的, 其中一种是自动化了的或部分自动化了的。人对于自动化或部分自动化了的活动, 不需要更多的注意, 而把注意主要指向较不熟悉的活动上。其次, 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的动作, 一般不是在同一时间内同时操作并在同一时间终止, 只要对各项活动的操作做出合理的安排, 形成熟练技巧, 使这些活动的动作能建立起联系形成了某种反应系统, 那么在篮球比赛中即使需要做各种各样的假动作或“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这样的注意分配, 也是可以应付自如的。
要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求我们在篮球运动训练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单个技术的练习并努力使其达到自动化。2、在数个单个技术能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时, 要进行组合技术的联系。如持球进攻时头部和手向一侧做传球的假动作, 而脚却向另一侧突破, 并及时的运球以避免走步。3、在一些简单的组合技术熟练后再进行多个简单组合技术的组合练习, 并在练习时逐渐提高练习的难度和强度。4、在组合练习熟练后多进行比赛训练法, 提高组合动作在比赛中的实效性。
5、注意的转移对篮球运动训练的作用
注意的转移是指人根据需要, 有意识地主动及时地把心理活动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或从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上。在篮球训练课中训练的内容常常不是单一的, 而且经常在学习新内容时要复习上次课学习的内容, 运动员常常在开始新内容时注意还留在上次课的内容或某个比较有意思的热身活动中, 这就会降低训练的效率。这就要求教练员根据活动任务的需要, 将一种活动合理的代替另一种活动, 将运动员的注意有效的进行转移。它与注意的分散有本质的区别, 注意的分散是在活动任务需要注意稳定的时候, 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 被无关的事物刺激所干扰和吸引。注意的转移则是根据活动的任务, 主动将心理活动转移至另一个对象。注意的转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完全的转移, 另一种是不完全的转移。
注意转移的快慢与难易受以下几个条件的制约:
(1) 对原来活动的注意强度, 即原来活动吸引注意的强度
如果原来的活动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非常引人入胜, 那么注意的转移就会很困难、很缓慢。这就要求我们如果上次课的内容比较吸引运动员的话就要把它放在最后的时候复习。在进行新的不同内容的教学时应该最后进行对运动员有极大吸引力的内容。
(2) 新的活动的特点
新的活动和任务越符合运动员的需要与兴趣, 其关键动作就越容易被运动员深刻理解, 或者具有时间性、迫切等因素, 则注意的转移就越容易、越迅速。
(3) 事先是否有转移注意的信号
事先发出转移注意的信号, 使运动员有心理准备, 则注意的转移就会主动而及时。
(4) 人的神经类型与生活习惯
神经类型属于灵活型的人要比非灵活型的人转移注意的速度快。具有组织性、纪律性的运动员转移注意的质量就较高;反之则转移注意的质量较低。根据以上特点这就要求我们:1、在训练中注意组织性和纪律性的训练。2、在完成一定训练活动时要将他们正确的结合起来。3、注意生活实践的训练。
四、训练注意力的方法
集中注意力主要是指把注意力集中于即将到来或正在进行的任务, 而不受不相关的内部或外部刺激所干扰和影响。外部刺激包括:观众的声音、音乐、某些裁判或教练的叫声和对手一些缺乏体育道德的行为等;内部刺激包括:使运动员分心的身体感觉和想法, 例如“我真的很累”、“别紧张”、“我失败了 !”等等。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相互不断影响着, 几乎一切外部事件都会引起运动员认识上和情感上的变化。
1、喊数抱团
教练员使运动员围成一个圈, 教练员站在圆心, 使运动员按一个方向放松跑动, 根据教练员喊出的数字相邻的运动员报在一起。没按要求完成的运动员要接受惩罚。
2、听数追人
运动员站成相对的两排间距1.5m, 一队为奇数一队为偶数, 教练员喊出一个数字如为偶数则偶数队队员去追奇数队的队员反之亦然, 当队员被追到或没追上自己应该追到的队员要接受一些小的惩罚。
3、放松训练
集中注意的一项重要练习是放松训练。为了能够很好地放松, 必须注意降低压力水平, 这就需要集中注意。例如, 缓慢而深的呼吸技术要求你能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很好地集中注意。你也可以为自己描绘出能够带来平静感觉的情境 (如躺在游泳池的气垫上) 。逐渐进入放松状态, 可以使你的精力集中在当前所做的事情上而不会分心。
4、注意的暗示和引发
除了采用某些暗示来引发适当的唤起外, 运动员可以用语言和动觉的暗示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和当他们的专注被丢失时再次引发专注。这些暗示能够使运动员把他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任务范围内最合适的焦点上, 以便帮助他们避免精神分散和感觉缺失。一般来说, 最好是能找到专注于积极的, 而不是消极的;现在的, 而不是过去或将来的;关于过程的, 而不是分数或结果的暗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跳水冠军洛加尼斯在他做向前翻腾三周半的跳水动作时其暗示语是:“放松, 看跳台, 对准水, 对准水, 起跳, 再对准水”, 这样的暗示帮助他专注于跳水动作, 结果, 他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教练员应该和运动员一起工作, 帮助他们建立有效的语言和动觉暗示引发专注。然而, 这样的暗示存在着较大的个体差异, 某一种暗示对一个运动员来说有效不一定就对别的运动员有效, 同样, 有些运动员经常使用暗示获得最好的成绩, 而另一些运动员用很少的暗示就能做得很好。
5、转败为胜
许多运动员说, 他们普遍在出现错误后精神不能集中, 处理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训练运动员拥有转败为胜的信念。这是运动员在失败之后, 在心理演练成功的表演的一种认知习惯, 运动员应该在失误后尽快地在心理上演练完美的技术, 而不是总是想着错误的动作。这一策略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自我惩罚和自我指责, 从而形成成功表演的条件反射, 因为自我惩罚和自责破坏了精神的集中。教练也能够在运动员受伤后, 鼓励运动员做同样的事情。
6、提高聚焦的技能
聚焦训练教会运动员柔和地把注意力集中在预先规定好的任务上, 当注意力分散时, 柔和地把注意力引回来。这项策略与那些意念练习 (例如印度的瑜伽) 相类似, 下面的方法能帮助运动员提高他们的聚焦技能:
(1) 让运动员静坐, 闭上眼睛, 看看他们能聚焦在单一的想法上有多长时间。
(2) 让运动员看一张关于自己的体育动作照片或一件物品。
例如, 球类项目的运动员就可以聚焦在球上, 要是分心的想法进入运动员的头脑, 请他们自己把注意力带回到球上。对于上面两种方法, 运动员应该每天进行练习, 计算他们能把精神集中在单一的想法或图片上的时间有多长, 并记录进步情况。通过这些练习可帮助运动员消除那些打断注意力的想法。
五、讨论
作用注意事项 篇11
【关键词】搭配习得 注意 语料库 索引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1-0102-02
1.引言
学习搭配的有效手段之一是观察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大量例子。语料库索引程序虽然提供众多例子,但这些例子未经预处理,学习起来比较费劲。词虽然出现在丰富的语境中,但是语境中很多词本身又是生词。本实证研究笔者拟探讨注意在英语搭配习得中的作用。研究问题如下:
(1)索引行比平常行更能让学生注意目标形式吗?
(2)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注意到目标形式的学生比没注意到的成绩更好吗?
(3)就后测1的成绩而言,索引行比平常行更优越吗?
(4)注意和能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5)就后测2的成绩而言,索引行还能保持对平常行的优势吗?
2.研究方法
2.1被试
某英语夏令营的20名高中生全程参加了这项研究。他们被随机分在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十人,准高二和准高三的学生各占一半。他们平均学了7年英语,阅读能力足以理解多数语料输出。
2.2过程
2.2.1前测
笔者首先让学生阅读新概念英语第四册“运动精神”一文,在所有学生都不认识的词中,笔者利用朗文当代英语词典第四版(Summers,2003)附带可读光盘的索引程序,选择了以下五个搭配模式(每个关键词一个)作为研究材料:(1)amazed at; (2)inclination to do sth.; (3)deduce from; (4)be a disgrace to; 5.at a rate of sth.
2.2.2设计后测
测试的形式是单句改错。所用句子确保难度相当,没有生词。Gass等(2003:506)声称,“改错最重要的因素在于把注意力集中到问题区域。”
2.2.3处理
所有被试参加了前测。实验处理和后测1于次日进行。讲义上的实验材料同样选自光盘。两组被试的讲义内容相同但形式不同。实验组的例句以目标搭配为中心对齐,并用黑体呈现目标搭配,类似于索引行。“利用突显的颜色、粗体、下划线、动态效果等多模态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对形式的有意注意”(刘升,2012:58)。
对照组例句中的目标搭配未作特殊处理。
任务结束笔者立即访谈每位被试(访谈1),了解他们是如何学习例句的,注意了哪些内容。随后进行后测1。最后,每位被试交卷时再一次被访谈(访谈2),了解他们是怎样应对后测1的。
后测2于40天后进行。结束后笔者才对被试讲解所有实验材料。
2.3评分过程及分析
因为学习不能总是用二分法来测量,笔者试图通过评分捕捉到“知识程度”的概念,特别是当回答不完全正确时。于是笔者对不正确的答案给0分,部分正确(找对错误但未改对)给1分,完全正确给2分。满分为20分。
3.结果与讨论
E2 =准高二实验组;T1 =后测1;T2 =后测2;C2 =准高二对照组;E3 =准高三实验组;C3 =准高三对照组
实验组所有被试都在访谈1中提及目标搭配。在访谈2中,准高二60%的被试(A、B、D)和准高三80%的被试(K除外)提到了。“人们在对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记忆效果会更好”(王寅, 2010)。
而在对照组中,无人在访谈1中提到目标搭配。在访谈2中,准高二20%的被试(G)和准高三40%的被试(P、Q)提到了。该研究表明索引行比平常行更能让学生注意目标形式。尽管实验材料没有明示被试注意目标搭配,还是有三人注意到了。学习无论有没有外部引起的关注都能发生,这有利于强化自然进程,弥补学习者自己无法做到的(Gass等,2003:531)。输入增强可由外部或内部驱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条件分别反映了外部和内部驱动的增强。
两组中注意力被吸引到目标形式的被试人数共计13(G、P、Q和实验组全体被试)。他们两次后测分别取得16.3和12.5的均分。没注意到的平均分只有8.9和7.3。从上述结果来看,注意力在搭配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注意的确能带来能力的提高。
看来通过多种数据引发的方式探索学习者的内部过程能够获取必要的证据,以便更好地了解被试是如何完成特定任务的。如果本研究只进行访谈1,笔者就会少算三个注意到目标形式的被试。
后测1准高二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成绩分别为15.2和11.2,而准高三则分别为17.6和10.8,整个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6.4和11。因此,就后测1的成绩而言,索引行比平常行更优越。准高二对照组相对较高的平均分主要归功于G被试的高分。这涉及到个体差异及其对注意的效应。在所有被试中,G就读的高中最著名。
后测2实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成绩分别为11.5和9.9,具体而言准高二分别为9和10,准高三分别为14和9.8。虽然总体上索引行还能保持对平常行的优势,但差距已经明显比后测1小了。
除了N得满分外,实验组中的所有被试在后测2中退步很大。也许学习者在读索引行的学习过程中往往比较被动。在测试项目中,后测1的第2题和后测2的第10题正确率最低。讲义上的目标搭配是“inclination to do sth. ”,只有“inclination to”用了黑体。多数实验组被试无法识别后测中“inclination to doing sth.”的错误。
如果学生在读正常显示的例句时能发挥主观能动性,发现并总结内在的规则,这种认知深度会使学生对知识记得更长更好。与实验组的情况相反,对照组两次后测成绩之间没有显着性差异。
4.结论
本研究支持对目标形式的意识和其后续的识别、学习之间存在正面关系,从而印证了Schmidt的“注意假说”。“没有集中注意力的干预学习也能发生”(Gass等,2003:526)。注意在搭配习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在突显目标搭配的同时,教师能讲清规则背后的道理,就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由于学生有权随时退出英语夏令营,笔者必须防止他们对本研究感到厌倦,否则就无法收集相关数据。考虑到被试人数较少,本研究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具普遍性。虽然所有被试随机分成两组,准高三最优秀的两个学生M和N碰巧都在实验组。即使分在对照组,他们的成绩可能会和在实验组同样出色。
学习者偏好的学习风格或智力等学习者变量都可能影响结果,日后值得对这些变量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Gass, S.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attention. Language Learning, 2003,53(3):497-545.
[2]刘升.更新教学理念,探索大学英语语法教学模式——2012“英语语法教学与研究研修班”综述.中国外语教育,2012,5(4):56-60.
[3]Summers,D.(director).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CD-ROM). 2003. London: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4]王寅.《认知语言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
作用注意事项 篇12
关键词:注意理论模型,注意,记忆宫殿术,翻译
1 前言
注意指的是“信息加工的选择性, 即从若干项同时存在的事物或思想中选取一项, 以清晰、生动的形式把握它。”1“认知心理学所说的注意是一种信息接收的心理过程。它指的是从同时呈现的几个物体或思维序列中选择一个对象的过程。意识集中与专注是注意的核心。”2本文主要从注意的“早期反应模型、晚期反应模型、能量分配模型”3出发, 分析这些理论模型中注意对信息储存和提取的局限, 在注意理论模型视阈下, 浅析记忆宫殿术在词汇、句子、语篇层面对口笔译工作的作用。
2 注意理论模型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 早期选择模型、后期选择模型 (即反应选择模型) 和能量分配模型是注意理论模型中较为流行的模型。下面将重点介绍这几类注意模型的特征及其不足。
1) 早期选择模型
早期选择模型包括过滤器模型和衰减器模型。过滤论和衰减论的出发点都是注意的选择性。从这个意义上说, 这两种理论都可以称之为瓶颈 (bottleneck) 理论。该理论认为:“处理系统有限, 无法应对所有的输入信息, 必须选择一部分进行进一步加工。注意即选择行为。从一般处理过程角度看, 共时处理为其基本原理, 即一个时间只能完成一个任务, 如果有两项任务同时存在, 注意就必须在这两项任务之间来回转换。”4
2) 反应选择模型
反应选择模型通常以Deutsch和Deutsch (1963) 理论为代表, 该模型认为“所有的刺激或几个输入频道 (或通道) 的信息都可进入高级分析水平 (即知觉分析水平) 并得到充分加工;注意的作用不在于选择知觉刺激, 而在于选择对刺激的反应。反应选择模型突出注意后期选择特征, 强调反应的“后阶段性”和“晚期性”, 这一特征具体表现为注意的机制位于识别和反应之间, 而几个输入通道的刺激信息均可被识别, 但只有一部分会引起反应。”5该模型承认注意的共时分配 (即认为经过不同通道的输入信息可同时受到注意。) “作为双通道注意选择模型, 刺激或信息能够同时从两个通道进入感觉登记器, 并通过高级分析进入短时记忆系统。该模型的弊端在于其认为所有输入信息都可以通过感觉登记器, 轻松进入短时记忆, 这将造成记忆堵塞和信息丧失现象。”6
3) 能量分配模型
Kahneman提出的能量分配模型是最为著名的中枢能量理论之一。从该模式来看, “决定注意的关键是资源分配方案, 而资源分配方案有受唤醒因素的潜在能量、当前意愿、对完成任务所需能量的评价和个人长期倾向等因素的制约。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 资源分配方案体现出注意选择。”7即个人的长期倾向反映出不随意注意的作用;当时的意愿则体现任务的要求和目的等;对能量需求的评价不仅影响可能得到的能量 (如使其增多或减少) , 而且会对整个分配方案造成很大的影响。Kahneman认为, “在不超过可获得能量的情况下, 人可以同时接受两个或多个输入刺激或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反之, 两种输入或活动就会互相干扰, 以致一次只能接收一种输入刺激或从事一种活动。但是该模型也有其受限的地方, 即受到资源限制过程 (资源限制过程指其作业水平受到所分配资源的限制) 和材料限制过程 (指其作业受到任务的低劣质量或不适宜的记忆信息限制, 所以即使分配到较多的资源也不能改善其作业水平) 的限制。”8
3 记忆宫殿术
早在古罗马时期, 记忆宫殿术就已经出现, 是一种快速记忆方法。该记忆法能够使记忆长久的储存, 其原理是当需要记忆的东西太多时, 可以把大脑想象成一个有很多房间的宫殿, 每个房间有很多格子, 这样把需要记忆的东西都放在格子里面, 同时通过生动的联想, 将这些东西记住。简单来说, 就是通过方位记忆方法来进行记忆。记忆者通过记忆内容的多少来设置房间的多少和格子的多少。这种记忆方法与联想记忆法的区别在于, 联想记忆法要求被记的信息内部要有一定的逻辑联系, 而记忆宫殿术则不要求被记信息之间存在逻辑联系, 而是由记忆者将不存在逻辑联系的信息, 通过自己的想象连接起来进行记忆的。对译者来说, 记忆宫殿术的使用能够使译者在短时间内记住更多的内容, 大大节省了翻译的时间, 同时也提高了翻译的质量。
4 注意理论模型的缺陷及记忆宫殿术对翻译的作用
4.1 注意理论模型的不足之处
注意模型强调在信息输入过程中, 只有那些被注意到的信息才能通过高级分析进入短时记忆系统, 而在信息输入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信息遗漏的现象。在这些注意模型中, 注意具有共时分配的特征, 即同一时间只能完成一个任务。不是所有被注意到的信息都能被短时记忆系统获取, 能够被短时记忆系统提取的信息称为有效注意信息。“有效注意资源的数量随唤醒水平和作业要求的变化而波动。只要注意资源在有效资源容量范围内, 多任务的操作并不困难。但是, 一旦资源需求超出资源容量, 则工作绩效将显著恶化。这时, 对各个作业的资源分配方案将直接影响到各作业的操作绩效, 而资源配置策略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当时的工作意图和个人对资源需求的评价。”9鉴于注意模型难以进行多任务操作以及多任务操作绩效差, 记忆宫殿术对注意的平均分配训练能够较好地弥补注意理论模型的缺陷。
4.2 从注意理论模型看记忆宫殿术对翻译的作用
1) 记忆宫殿术对词汇翻译的作用
“根据过滤器——衰减模型, 我们可以将词语翻译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a.源语符号进入感觉登记器, 并进行登记;b.登记后的源语词汇信息进入注意机制或过滤器等待选择;c.获得知觉选择或得到注意的源语词汇信息进入短时记忆的“组织输出”机制并完成双语词汇的匹配检索、存取重组等心理操作或认知加工并做好输出准备。”10在认知加工过程中, 我们能记住的信息仅为我们通过有意注意记忆的信息, 然而并非所有接收到的信息都能获得有意注意, 那些没有被有意注意到的信息将会被过滤掉, 因而在最后信息输出时会出现信息遗漏的情况。鉴于此, 通过记忆宫殿法的反复训练, 我们能够扩大大脑有意注意的信息容量, 尽可能多地记录所接收到的信息, 同时能够极大地避免词汇的错译。由于记忆宫殿术不同于其他记忆法, 它是通过位置记忆法来记忆的, 有力地避免了其他记忆法, 如相似词联想记忆等可能造成的错译等问题。
2) 记忆宫殿术对句子翻译的作用
法国口译专家Daniel Gile认为, “一旦口译员的注意力供给极限不能满足所需要的注意力总量, 口译员就会发生错译或者漏译。而在进行口译操作时, 口译员的注意力供给量往往达到饱和状态, 如果遇到诸如专有名词、列举、密集信息等‘困难诱因’时, 口译员的注意力需求便会超过译员所能供给的极限, 必然会导致错译和漏译的发生。”11从口译操作中会遇到的这些问题中, 我们不难看出好的记忆力对译员的重要性。首先, 在交替传译中, 由于口译员要及时地将发言者的话语翻译出来, 而发言者往往在说了很长一段话之后才会有所停顿, 口译员要翻译的内容往往是以句为单位的;再者, 口译讲求的是对信息的即时翻译, 留给口译员的翻译时间十分有限;最后, 口译员要将发言者的说话内容重组, 全面快速地翻译出来。鉴于记忆宫殿术有使人快速、大量记忆信息的特点, 该记忆方法的使用能够及时地帮助译员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记忆, 从而大大提高译员的翻译质量。另外, 在句子翻译中, 能够快速、高效地从脑海中检索出前文出现过的内容, 也会使翻译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 记忆宫殿术的使用能够增加译员在句子翻译中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3) 记忆宫殿术对语篇翻译的作用
口笔译工作所涉及的信息量较大, 口笔译工作者的翻译工作要经历三个阶段, 即:信息输入阶段、信息识记及重组阶段、信息输出阶段。首先, 译员在信息输入阶段所接收的信息量庞大, 特别是在口译工作中, 口译员必须要有强大的记忆能力, 才能保证信息输入过程中的无遗漏性, 记忆宫殿术的运用能够将所需信息快速、全面地输入大脑。其次, 在信息识记及重组阶段, 记忆宫殿术能够帮助译员和译者有效识记信息, 有利于译员和译者根据所给信息上下文之间的联系对其进行重组, 保证信息输出阶段的正确性。最后, 在信息输出阶段, 经过信息输入、识记和重组, 口笔译工作者对所译语篇有了正确的理解, 通过大脑中设定的位置信息, 将所译信息全面、准确、有效地译出来。
无论是文学作品还是大型会议的翻译, 所译信息之间在整体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逻辑性。有时部分翻译文本看似与翻译主题无关, 但是结合上下文便能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 从而贴切地将其译出来。记忆宫殿术在逻辑层面对笔译的促进作用不是很明显, 因为笔译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源语, 通过对上下文的理解来进行有效翻译。但是由于口译的瞬时性特征, 要想对所译内容进行反复咀嚼是不可能的, 因此就需要良好的记忆力来帮助口译员准确地将源语翻译出来。上文中提到, 记忆宫殿术能够将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最大化, 因而通过此法能够增强译员对所译内容的整体性把握, 通过所译内容的逻辑性将看似无关的信息准确地翻译出来, 避免误译情况的发生。因此, 记忆宫殿术的使用能够大大减少译员和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译、误译和漏译现象。
5 结语
本文从注意理论模型出发, 剖析了三种注意理论模型存在的不足, 指出了注意理论模型与记忆宫殿术之间的内在联系, 并浅入分析了记忆宫殿术的使用在词汇、句子和语篇层面对翻译的作用, 即对减少口笔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译、误译和漏译现象的作用。因此, 记忆宫殿术对翻译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地使用记忆宫殿术能够使翻译工作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James W.The principle of psychology[M].New York:Holt, 1989:403-404.
[2]高定国, 肖晓云.认知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174.
[3]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05-110.
[4]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05-106.
[5]DEUTSCH J A, DEUTSCH D.Attention:some theoreticalconsiderations[J].Psychological review, 1970:80.
[6]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06-109.
[7]Kahneman D, Tversky A.On the psychology of prediction[J].Psychology Review, 1973, 80:237-251.
[8]刘绍龙.翻译心理学[M].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110-111.
[9]朱祖祥.工程心理学教程[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417.
[10]刘绍龙, 王柳琪.词语翻译转换过程中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基于“注意论”的词语翻译心理模型探索[J].外语教学, 2009, 9:94.
【作用注意事项】推荐阅读:
体育游戏在教学中的作用及注意的问题10-22
药理作用分子作用机制08-14
主体作用与主导作用08-18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概念图策略教案10-15
估值作用07-15
作用长度07-17
间接作用07-19
互补作用07-19
岩浆作用07-21
作用任务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