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作用

2024-10-19

凝聚作用(精选10篇)

凝聚作用 篇1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一个具有积极向上、团结奋发班风的优秀班集体,对初中生的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和激励作用。要建设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关键是要形成集体凝聚力。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领导者,在班级建设过程中,班主任要强化“四种角色”定位,引导学生树立集体意识,提升班集体的凝聚力。

一、以全新的素质形象赢得尊重与信任,做偶像

班主任强则班级强。班级有凝聚力,核心在于班主任,前提是班主任要强,所谓的“强”,就是要有较强的能力水平和较高的个人威信。打铁还要自身硬,班主任要结合新时期学生的特点,给自己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和标准,不断强化“形象”意识,敢于为学生做出表率,努力学做值得学生钦佩和学习的“偶像”,有了学生的支持和拥护,才会汇集“拧成一股绳”的班级凝聚力。

一要靠精湛的业务提升吸引力。很多情况下,学生会因喜欢一个老师而喜欢一门课程,也会因为热爱一个老师而热爱整个班级。为此,一个合格的班主任首先要做好一个合格的教师,精研业务,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上下功夫,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

二要靠得当的仪表提升亲和力。穿着仪表是一个人内在特征的体现。教师的仪表风度是一种无形的教学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气质和人格特征。庄重、得体的仪表,本身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经常在课间时听到学生们对某个教师的穿着打扮进行评价,从中就可以感受到他们对这位教师的真实看法。所以,只有“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仪表风度,才能给教师带来自信,从而增添自身的魅力。

三要靠高尚的品行提升感召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性格发展、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等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佳木斯教师张丽莉危急时刻勇救学生的壮举感动了无数人,一名学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老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学习,看了她的事迹,我甚至想去她的班级里再读一次初中。”张丽莉老师临危不惧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不仅把感动和鞭策留给了同事、同行和社会各界人士,对她的学生而言,她用实际行动给予了孩子们最大的人生财富———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和面对困境坚强不屈的心态。

二、以平等的姿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做朋友

要想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严格要求外,教师还要把爱和信任融入其中,真心爱护班里的每位学生,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关爱,互相信任,使师生成为朋友。只要教师真心关爱学生,诚心对待学生,就可以唤起学生们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加深,班级凝聚力增强。

一要热爱学生,真诚进行情感交流。高尔基说过: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初中时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好胜心强,可塑性大,尤其渴望被人关注,被人欣赏。在平常的教学中,笔者就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分门别类地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与其交流,有的学生很用功但成绩总不稳定,就多给予其学习方法的点拨,勤鼓励; 有的学生比较调皮,就常观察勤督促,对其取得的小小进步也要及时、恰当地表扬。

二要尊重学生,建立平等交流平台。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扮演批评家的角色,这是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基本要求。为了维护学生们的自尊心,笔者在班级每个孩子的作业本后都建立了小型“贴吧”,在这个贴吧上,学生可以任意地写下自己对上课时的看法,给知识点进行补充,为下节课进行构思。当一个学生有缺点或出现过失时,笔者也会利用这个“贴吧”对孩子进行指正、批评,并留下期许的话语,以这种“低调、平和”的方式答疑解惑、交流沟通,有效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三要不放弃学生,善于发现闪光点。班级建设“一个都不能少”。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性格和个性,所以教育的方法也不可能千篇一律。人们常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特别是对那些成绩不佳、比较调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给予关心和关注。笔者所带的班有个学生朱某,经常在课堂上捣乱,不仅影响教师讲课,更影响其他学生学习。起初,笔者总是批评他,可是他反而越演越烈。后来,笔者发现他虽然不爱学习,但干起活来却很积极,于是就让他当班级的劳动委员,并且时不时地在全班学生面前表扬他干活干净利索,还让大家向他学习。通过坚持不懈地“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渐渐地,他有了学习的积极性,现在他已经成为管理班级必不可少的小帮手。

三、以德育引领学生成长,做向导

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对于培养、提高、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也是形成班级凝聚力的基础和前提。

一要强化思想教育,积聚学生健康成长的“正能量”。作为教师,不仅要“教书”,使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更要“育人”,从帮助学生战胜各种困难入手,不断强化担当教育和感恩教育,渐进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核心价值导向,做指引学生前行的“航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笔者注重观察学生情绪的细微变化,并通过“贴吧”反馈、谈心交友、家访慰问等方式,做到矛盾早发现,问题早解决。同时,采取集中观看于丹讲座、组织主题班会、给父母的一封信、开展学雷锋实践活动等各种方式,不断强化学生的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做一个常怀感恩之心的人。

二要设定目标,凝聚班级建设整体合力。目标是方向,更是动力。班级有凝聚力和向心力,更多体现在对特定目标的追求和完成上。一方面,作为班级的组织者,班主任应结合本班的实际,制定出班级的共同目标。另一方面,要注重指导学生设定个性目标,让学生学会规划自己,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形成良好的行为品质。

三要向下放权,培养优秀干部管理团队。能否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对于提高班级的凝聚力十分重要。如何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呢? 首先,要通过细心观察,大胆提拔重用学生干部。其次,要严格培养和考核班干部。在笔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班委会实行了层层负责制,定期召开班干部工作会议,通过总结考评提升其责任感、使命感。在配齐配强“领导层”的同时,强化班级“执行层”建设,通过设立班级卫生监督员、纪律小组长等,使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职务,工作细化到人,使他们找到自己在班级中的准确定位,营造出“每个人都是班级主人”的浓厚氛围。

四、以激发集体荣誉感强化班级归属感,做家人

著名的教育家魏书生说过: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同学们如兄弟姐妹般互相关心着、帮助着,互相鼓舞着、照顾着,一起长大了,成熟了,便离开这个家庭,走向了社会。”“家和万事兴”,有爱的家庭才温暖,作为班主任,则更应该像一位家长,应该给予每个学生以家人般的呵护和关爱。

一要着力增强班级的归属功能。每个人都有“归属感需求”,所谓“归属感需求”,是指人在生存生活中社交的需要,当从属于某一个组织或某一种团体时,能在其中发挥作用并得到承认。对于“归属感需求”中学生也不例外,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就应该是一个家,作为班主任,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相互支撑、团结互助的班风,增强班级的归属功能,营造家的温馨氛围,这也是班级凝聚力生成的关键。

二要着力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活动最能吸引学生,因此在活动中以班级的声誉、荣誉来激励班级凝聚力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每年的校运动会都是班级集体活动的重头戏,为确保班级在全校的名次,大家都争先恐后积极参赛,体能最好的同学李某却以影响学习为由不愿参加,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终于使他明白集体荣誉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同学们不分你我,不计较个人得失,把班级这个大集体放在第一位,最终笔者所在班级取得了全校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所在,意识到其取得优异成绩背后的强大的班级力量。

三要着力营造宽松的课堂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使学生获得充分的安全感和对教师的信赖感,从而毫无顾虑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倾吐自己的困惑和疑问。为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环境,结合英语教学,笔者在自习课上给学生播放原版的“美国大片”,把单元所学的《龟兔赛跑》编成情景剧,并亲手制作道具,分组让学生进行角色表演; 遇到西方的感恩节、圣诞节时,播放相关的西方音乐、英文歌曲等。温馨的班级环境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彼此由相识到相知、相爱,到互相理解、互相合作,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与团队精神,有力地提高了班集体的凝聚力。

总之,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需要班主任从自身做起,切实强化偶像、朋友、向导、家人“四种角色”定位,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的班风,建立起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摘要:班级凝聚力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良好班风形成的基础,也是班级向心力和战斗的核心。作为班级管理的灵魂——班主任,在班级凝聚力建设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新时期教育教学的新环境、新形势、新任务,班主任应该从自身做起,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根据新时期学生的时代特点,切实强化偶像、朋友、向导、家人“四种角色”定位,不断创新理念方法,倾注更多的人文关怀,形成良好班风,建设一个生机勃勃、团结向上的班级集体。

关键词:班级凝聚力,班主任,偶像,朋友,向导,家人

凝聚作用 篇2

谈起企业的竞争力,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产品的质量和技术的领先,而很少会有人提及企业的文化建设。企业的文化建设表面上看是“务虚”的,但是实际上,却是有着其实实在在作用的。一个企业如果不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那它就好比是一个人不太重视维护自己的声誉,久而久之,人们对他的信任感就会逐渐地消失。

况且,一个企业如果没有了文化的支持,那么,它也就不会赢得顾客的长期认同。同样,要想锻造一个有广泛影响力的企业,如果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那愿望只能是海市蜃楼。

企业要发展,员工的凝聚力非常重要,但凝聚力靠什么形成?又要凝聚什么人?单单靠高工资,高福利行吗?不行。事实证明,靠高工资和高福利留下的员工大多不是最优秀的人,最优秀的人有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追求只能靠优质的企业文化赋予。具有优质文化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前景广阔、良性运行的企业,优秀的人才只有在这样的企业里才大有用武之地,因此才能留住他们。这就是一些企业家通常所说的事业留人。具有优质企业文化的企业为什么前景广阔?因为它们的价值追求符合顾客的根本利益,符合人类进步的规律。

总之,构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既是人才,也是技术,而更重要的是其所特有的一种企业文化,并且是一种能凝聚人心的管理模式。因此,若想建立企业独有企业文化氛围,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硬性方面的,比如管理,比如制度,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任何人都不能够逾越,都不能够妥协,也不能够通融。二是软性方面的,比如在紧张有序和规范化的管理机制下,如何营造一个健康、和谐与文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是企业增强自身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关键所在。换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要有人情味,要让自己的员工有一种归属感和主人翁精神,要对自己的员工做到尊重、信任、关怀、教诲、激励和约束,要让他们不愿意走才行。

“我们是一个家”这种和谐的有家庭温暖感的企业文化,意味着员工努力为企业工作就像是为自己的家庭工作一样。无可否认,这将充分地调动起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并形成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企业推力,从而促进企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经常说,松下成功了,宝洁成功了,海尔成功了等等,然而我们是否知道,这些企业成功的背后却都有着一个共同的原因,那就是强大和深入人心的企业文化这一助推器呢!海尔现象就是一个十分有力的文化致胜和企业不败的例子,因为海尔始终都有高扬一面鲜明而又富有特色的文化旗帜。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强调的是一种目标,一种沟通和认同。一个企业即便是能够用精美的纸张来印制出自己公司的企业文化和企业理念,拿着这本小册子,员工们也能够对答如流,但是,如果没有员工自觉地践履企业文化精神,那结果又会怎样呢。虽然,国内许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有着自己文字形式上的企业文化的,但是事实上是,这些企业的企业文化工作却都并没有真正地做好。在他们那儿,企业文化只不过是一纸空文,它们根本就没有真正发挥出企业文化所应有的那种积极的推动作用。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致使得企业文化没能很好地发挥出它那应有的优势呢,答案是---缺乏员工们对于企业文化的一种认可、理解和执行。企业文化只有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理解、接受并时刻铭记于心,才能使员工们潜在的劳动积极性得以充分地发挥,这时候,企业文化才能够真正地成为企业发展的一种动力和竞争力。

由于有效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技术、资源和组织结构等等要素,因此,发挥企业文化的影响力无疑就是十分必要的。当然,企业文化绝对不是做秀,也不是一种标签,更不是一种摆设和装饰品。企业文化建设重在全员参与,它不仅要写在纸上,而且还要写在员工的心里。总之,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是你亲身参与了,你才会有责任感,“事不关己”才会“高高挂起”。企业要在员工参与的过程中,让员工们分别体会到那些成就感、温暖感和压力感等等不同的感受,然后,通过交流和融合,培养出他们的工作责任和一种敬业的精神。

当然,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企业领导人的思想和作风对于企业文化的形成也可以说是起到一种基础作用,比如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他首先主张和推行对员工进行人格上的引导,让员工们认清海尔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二是主张用文化精神和特色来向员工与社会传导海尔的价值导向;三是在企业管理中的哲理运用,即善于运用经营中的小事情来体现企业发展的大道理。张瑞敏认为,再高深的哲理如果不能还原为生活的事实,并对其加以指导,就不是真正有用的理论;四是忧患意识;五是表现在用人机制上,力求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文化的进取性,让每一位职员都有一个适合的位子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总之,企业文化就是一种资本,一种竞争力和一种品牌,企业文化更是企业出奇制胜的法宝。任何事物一旦赋予了文化的内涵,就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这也意味着

是一种不尽的财富。在当今社会和未来,只有那些建立起以企业文化为依托的战略性成功要素和地位的企业才能够取得长期的竞争优势,并在竞争中不会遭到淘汰。正如TCL集团总裁李东生所言,哪一个企业能够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领先,哪一个企业就能够建立起竞争优势。总之,文化总是标志着一个企业的视野和品位,一个企业如果没有文化,尤其是没有自身特色的企业

文化,那它就好比是建造房子时,只有砖、瓦、沙子,而没有水泥(凝聚剂)一样,总之,当企业的发展达到了一定的高度时,为了能再上一层楼,再创新的辉煌,这个企业就必然要提高它的文化素质,只有这样,这个企业才可能会具有一种长久的生命力。

凝聚作用 篇3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班级凝聚力环境适应作用

团体辅导是心理咨询的一种形式,最初用于对疾病的团体治疗。真正用于帮助心理正常的人提高和完善,促进正常人的成长是从勒温的“国家训练实验室”(Nationaltraininglaboratory)开始的。这是一种借助于较自由的团体活动与讨论,使团体成员对人际问题变得更加敏感的训练。团体心理辅导课面向群体进行,以有关活动为载体,活动形式丰富而生动,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感受,在了解中交流、探索,在感悟中提升、发展。班级作为学校开展教育工作、开展教育活動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的学习期间的组织归属。但随着大学课程制度的改革,大学生对班级的概念正在淡化,正在形成以寝室等为小团体的组织形式。因此,不少大学生平时并不熟悉自己班级同学甚至不知道同学的名字,对班级、学校缺乏归属感,这影响了校园文化和学风建设。本文旨在研究新生班级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建设和个体环境适应的影响。

一、研究过程

(一)研究对象

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2008级新生班级,分别选择两个自然班级作为实验组(65人)和控制组(61人)。

(二)研究工具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验的九个因子分别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5级评分,评分越高,心身症状越严重。

2班级凝聚力主要考核一个班级的班级重修率、文明寝室达标率、党员重点培养对象比例、成员参加重要活动人次、运动会获奖人次等硬性指标,这些指标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班级的班级凝聚力。

(三)研究方法

经过宣传、招募、面谈、筛选,采用自行编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对实验组进行为期8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并建立控制组。对实验组织和控制组分别用SCLgO在心理辅导前后进行前测后测。以集体施测的形式,在同一时间、地点,由一位指导老师实施测试。从2008年10月开始对实验组进行为期两个月的班级心理辅导,共分8次,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控制组不作干预。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数据的整理与统计。

(四)团体心理辅导实施方案

心理辅导形式是班级团体辅导与小组辅导相结合,即班集体交流、分享与小组讨论、游戏活动体验等相结合。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节:介绍自己。要求在班级同学前介绍自己,与班级成员相识。画出自画像并给同学解释其含义。

第二节:大风吹游戏。老师说大风吹,吹一个特征。符合特征的人迅速起立换位子。该游戏旨在为学生创造和谐真诚的氛围。减小学生的防卫心理,使学生无条件关注每个同学,并努力做到尊重、同情,在良好的氛围中进行自我体验与自我解剖。

第三节:20个我是谁?在辅导游戏投射的作用下,学生坦诚地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让其看到自己和他人的弱点都不是惟独的,应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变,学会理解宽容他人。

第四节:大树和松鼠。三人一组,两人面对面拉起手作一棵大树。一人钻入其中作松鼠,可以有1-3个游离分子。老师口令:松鼠。大树不动,所有的松鼠换大树。口令大树,所有的松鼠不动,大树换地方。口令:地震,可以随意组合。可以让学生体验被包容接纳的感受。

第五节:解开千千结。学生10-20人一组,拉起手围成圈,记住自己左右手拉的分别是谁的手,然后在圈内自由走动,教师喊停,大家站立不动,再拉起原来的左右手,打成结。在不松手的情况下恢复到原来的样子。

第六节:大学生涯规划。制定大学四年学习计划,在小组进行讨论,并写出大一自己认为要做的最重要的五件事情,优化时间管理。

第七节:户外体验训练。主要通过团体合作完成一些游戏。

第八节:新生联欢会。在班级心理辅导结束后,评估效果,每位成员讲述自己参与辅导的体会和进步,班级可以组织节目演出。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干预前后心理素质各指标的变化

心理辅导结束之后,SCL90总分均分、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敌对的分数和干预前有较显著差异(P<0.05),所有9项因子均值都有下降,其中人际关系敏感均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具有统计学显著性(见表1)。这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新生适应环境作用明显,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以及掌控调节情绪的技巧和有效的应对方式,能帮助他们通过团体来指导个人,通过团体活动协助参加者发展个人潜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业压力、人际交往、师生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避免适应引起的抑郁、焦虑。

(二)控制组测验前后心理素质各指标的变化

干预前,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方差齐性检验,表明齐性。控制组在前后测验表明差异不显著,反而在强迫均分,人际关系敏感均分,焦虑均分上有一定上升,可能是由于新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不适应引起的(见表2)。

(三)实验组和控制组班级凝聚力指标比较

通过干预,实验组在班级重修率比控制组低,在文明寝室达标率、党员重点培养对象比例、成员参加重要活动人次、运动会获奖人次等都比控制组要高,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促进作用明显。另据平时了解,实验组班级在平时同学互助、班级活动、团日活动等方面都表现出更大的团结和凝聚力,有更好的集体观念。

三、讨论

(一)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的多样性与个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优势在于为成员提供了行为模仿的情境,有助于成员接纳自己和帮助他人,能提高心理辅导的效率。在高校开展培养学生积极的参与意识,可使班集体形成乐观向上的班风,更有凝聚力。班级作为一个团体,学生有着团体生活的倾向,面临共同的发展课题,因此,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教育方法,在班级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高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如始业教育、讲座、就业课程等均可,但据调查,开展团体互动的游戏等形式更能被学生所接受,对象可以是班级、社团或其他自行组织的团体。另外,团体辅导和个体辅导应相结合,虽然团体辅导具有效率高、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等优点,但遇到程度较重的障碍性心理问题时,个体咨询则更有针对性,因此,应通过两种心理辅导相结合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二)将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大学入学教育体系中

入学教育是大学新生从中学到大学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做好这一时期教育引导工作有利于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和培养专业兴趣。学校一般安排两周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来进行始业教育,可以考虑把团体心理辅导纳入大学入学教育体系,从课程上保障辅导时间,对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环境适应和日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将团体心理辅导和班组织建设相结合

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现代学校管理主要以班级为依托,良好的班集体能最大限度地调动集体中每个成员的主动性,把教育和自我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巨大的教育合力,促进每个成员全面发展。团体心理辅导是营造良好班级心理环境,建设高度整合的班集体的法宝。班集体的整体心理气氛将有形或无形地影响着班集体的建设。健康融洽的班级心理气氛使班级成员强烈地体验到在集体中的归属感、安全感、满足感和责任感,并容易接受集体的目标、态度和价值观,保持积极进取的乐观情绪,激发学习的动机;而涣散、冷漠和缺乏关怀的班级心理气氛会使师生之间或同学之间产生误解或隔阂,有时甚至会出现消沉或敌视行为,引发厌学情绪等。

四、小结

本研究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对班级凝聚力和大学新生适应环境进行探索,结果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对促进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和环境适应效果显著,新生归属感和集体观念增强;对班级进行心理辅导对加强班级组织建设和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作用;高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将其纳入大学入学教育体系中。

凝聚作用 篇4

一、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内涵

开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于企业发展有着很深的影响,可以将企业经营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健康、正确引导企业发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可以为企业改革、发展输入新的生命力。例如企业在落实改革政策时,必定会涉及到相关人员的利益。如何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追求,增强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改革政策的认同和理解,促进企业改革工作可以顺利开展,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思考的重要内容。除了需要落实相关制度外,还需要将政治思想工作的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对企业员工思想进行正确引导、激励。以便于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奉献的企业工作氛围,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企业只有不断吸收先进的经营理念、生产工艺,生产出满足人们实际需求的产品,才能占有一定市场份额,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对于塑造企业文化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品牌和社会形象的观念形态,也是企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企业文化可以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企业通过多种宣传手段,使得企业全体员工都可以认同企业文化,这不仅仅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开展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重要性的体现。

二、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重要意义

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力度,可以提升企业领导人员的政治觉悟,严格贯彻落实党的方针和策略,将企业广大干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树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理念,规范企业的市场行为,促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如果在改革的过程中遇到了阻碍,可以利用政治思想工作开展为企业改革扫除道路上的阻碍。企业利用多种宣传手段,向企业员工阐述企业改革的主要思路,对企业员工的思想进行疏导,还需要理解企业员工情绪的变化,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企业改革给予更多支持。企业想要快速发展,与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企业领导人员要注重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升,多维度、全方位的思考政治思想工作落实,促进企业员工政治思想觉悟的提升,积极塑造一支思想先进、严于律己的职工队伍,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输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是增强企业凝聚力的有效措施

(一)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

开展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必须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使得企业员工对于企业发展形势有充分了解,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员工的企业归属感,与企业一同度过各个难关,这也是政治思想工作推动凝聚力的重要表现。对于如今复杂的经济市场形势,企业员工思想会受到多种思想观念的冲击。企业承担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沉重,很多企业员工对于企业的发展并不乐观,对于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也会感到非常迷茫。对于这些状况,企业需要坚决落实政治思想工作,注重政治思想工作创新,对企业员工的迷茫思想观念进行疏导。让企业员工脚踏实地地工作,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政治思想工作开展可以帮助员工正确应对危机,引导企业员工稳定心态,使得企业员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岗位工作中去。将企业面临的挑战转变成为员工受到的挑战,将企业的发展目标与企业员工个人的发展目标进行结合,将企业员工内心中的干劲和奉献意识充分调动起来,促进企业不断发展。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企业政治思想工作凝聚了人心,化解矛盾,使广大职工真正发挥当家做主的作用,为企业发展鞠躬尽瘁。企业政治思想工作要求体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干部职工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出发点和着眼点。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在企业面临困难的时候,企业更不能放松对职工的关怀,更应该积极为职工解决生活难事,营造互帮互助、团结和谐的氛围,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保证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凝聚人心,激发活力,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为企业渡过难关出谋划策、贡献力量。企业越是困难越要和员工一起共度难关,把员工的事当自己的事。比如开展夏季送清凉、冬日送温暖、捐款送爱心等温暖工程,实实在在为职工解决生活和工作困难问题,切实解除职工后顾之忧,让他们真切感受到企业大家庭的温暖。同时各级管理人员从群众中来更要到群众中去,了解职工想法,倾听职工心声,切实为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把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把广大职工的聪明才智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的目标上。要传递正能量,营造和谐氛围。在当前时期,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活动,排解职工思想上的压力,帮助职工减轻心理压力,全力维护企业的稳定,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李志刚.企业政治思想工作的改革创新及对策建议[J].经营管理者.2016,(03).

[2]刘兰.关于加强企业政治思想工作措施浅论[J].科技与企业.2014,(21).

团队领导者对团队凝聚力的作用 篇5

国共内战中蒋委员长老是在关键环节掉链子,国军有“嫡系与非嫡系之分”,其因任人唯亲所产生的恶果,战场上经常“嫡系与非嫡系”互不卖帐,最后闹得个“74师全军覆没”、“桂系军”逼宫下野。团队主管是维系团队凝聚力与战斗力的关键人物,塑造营销团队的凝聚力,作为团队主管需要遵循如下法则:

1、主动与团队成员保持良好的沟通。积极主动的与团队成员沟通,了解团队成员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多了解成员的合理需求并尽力满足他们,创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沟通氛围。我们的管理者很多时候缺乏与团队成员沟通的主动意识,在认识上有偏差,总以为应该是员工主动给自己反应问题而不需要自己去主动沟通。实际上作为管理者如果每天花一点时间主动和员工进行交流,你往往会发现很多问题在交流中迎刃而解,团队也时刻处在一种高昂的战斗氛围中。

2、尊重团队成员,充分信任。作为管理者对团队成员要给予充分的信任,缺乏信任关系是做不好工作的。我们有的管理者信奉所谓的“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法则,这里我们不去批判什么,事实上我们有时候从表象去看以上的法则好象有其合理的成分,实际上最终酿成的苦果也只有管理者自己清楚,用人的前提条件是选对人,选好人!“用人要疑,疑人要用”的用人

法则只能说明我们的管理者缺乏甄别人才的眼光和能力,给自己一个解脱的理由。

3、不断给予团队成员鼓励,不与成员争利,不与成员争权,给予充分授权。营销团队的独特性在于团队成员要承担企业较多明确的业绩指标压力,我们经常发现在营销团队中会出现所谓的头顶天花板的“老油条”,作为营销团队的领军人,要不断的给予团队成员鼓励,挖掘其潜能、激发其斗志。在遇到“利”争的时候一定记住不要与员工争利,否则最终团队将人心尽失,随也不愿意跟随如此不堪的领导卖命。其次要充分的给予员工授权,这要求你对每一个成员的能力和业务技能有足够的认识与了解,给予团队成员适度的自行工作空间,方能调动团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4、让团队成员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在一个营销团队中,我们要让团队成员真正能体验到自身得到了成长,在成长的过程当中体会到成就的快感,方能塑就团队成员的向心力与归属感觉,因为一个人在一个组织当中,如果得不到成长,一般只有两条路可选:一是自行得过且过,最终出局;一是感觉不到需求的满足,最终选择走人,建议我们的管理者在这方面要多研读研读马斯洛人本哲学里的层次需求理论。

凝聚作用 篇6

篮球运动是一项典型的集体运动项目, 对运动员能力的要求除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技战术外, 团队精神是影响球队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目前在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培养中, 教练员主要通过建立球队目标、加强球队队伍建设、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重视培养核心队员等方式, 培养运动员的团队精神、提高运动队的凝聚力。这些方法是通过外在的管理教育来促进和强化运动队凝聚力, 运动员多为被动的接受, 而且形式枯燥乏味, 缺乏针对性, 效果十分有限。运动员作为体育运动的主体, 本身具有强烈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篮球运动员, 他们反应敏锐, 观察、协调能力强, 感知能力深刻而全面。因此, 在篮球运动员团队凝聚力培养中, 应结合篮球运动员特点, 在球队形成的团体情境中开展心理辅导和训练, 积极调动队员的主动性和参与性, 营造良好的人际互动环境, 引导队员由主观体验到自我反思, 再向认知与行为改变的过渡, 从而进一步提高运动队的凝聚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28名国家二级篮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平均年龄21岁, 平均训练年限5~7年。

2.2 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书籍、期刊等文献资料, 对本研究的现状有所了解。

(2) 问卷调查法。第一阶段发放《运动员群体凝聚力问卷》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7份;第一阶段发放《运动员群体凝聚力问卷》问卷28份, 收回有效问卷28份。

(3) 数理统计法。采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 (SPSS 15.0) ,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本文对研究对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前、后不同时期的团队凝聚力进行问卷调查, 将调查结果及反应团队凝聚力的主要因子进行差别显著性比较, 结果显示篮球队团体辅导前、后的团队凝聚力发生变化, 其差异达显著水平 (见表1) 。在反应团队凝聚力的四个维度中, 群体任务吸引和群体社交一致性这两个因子比较, 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

团体心理辅导对运动队凝聚力的培养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 团体心理辅导形式灵活多样。可以通过不同的辅导形式, 营造良好的团队氛围, 并可从不同心理层面激发队员的参与性, 强化个体的主观体验感, 激发队员的主动性。其次,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题鲜明。根据辅导的总体目标, 不同阶段分别具有阶段目标, 不同环节的辅导主题鲜明、任务明确、感染力强、影响广泛。

4 运动员团体辅导的方法及原则

影响运动队团队凝聚力的因素较多, 其中主要有团队目标整合、运动员与教练员心理的相容性、队员间互补能力、外界压力以及运动队规模大小等等。针对这些影响因素, 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心理训练、情景体验、交流分享等方式, 对运动员进行引导教育, 进一步打造运动队的凝聚力。

4.1 运动员团体心理辅导方法

4.1.1 签署团队公约, 形成团队观念整合团队目标

“团队公约”是所形成团队成员之间共同遵守的一种约定, 它具有公众性、集体监督性、成员认同性等特点。在刚刚组建的篮球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制定并签署“团体心理辅导公约”是首要完成的任务。在公约书中, 应对本次辅导的目标、队员的责任与义务尽心明确规范, 并引导队员在公约书上签署自己的名字, 形成团队意识, 强化团队规范, 澄清权利和义务。

4.1.2 拓展心理游戏, 增进队员的心理相容性

心理游戏通过队员间人际交互作用, 促进个体在交往中调整和改善与队员之间的关系, 彼此接纳, 培养信任感与责任感。针对篮球运动需要队员间相互信任、团结协作这一特点,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开展“信任之旅”、“人体座椅”、“巧解千千结”等心理游戏, 在丰富感知体验的同时, 激发队员思考的主动性, 如何信任队友、相互支持对于团队的重要意义以及团队目标的作用, 扩大队员间心理的相容性。让每一名队员都明确的意识到, 单一队员的优秀无法代表整个队的成功, 只有整个球队团结协作取得成功才能算得上是队员的成功, 而其中“信任”、“支持”、“目标”是重要的组成因素。

4.1.3 加强自我探索, 培养成员互补能力

加强自我探索是促进队员更全面进行自我了解和客观评价的过程, 主要是关于队员能力、兴趣、想法、特长等方面的深入了解和客观评价, 比如:“人生五样”、“特点集合”、“人生之最”等等。在篮球运动员的团体辅导中进行的自我探索, 应根据不同时期的辅导主题设置不同的情景, 比如在团队形成初期通过“优缺点”点评, 使队员更加全面客观的了解自己。在团队比赛之前通过“难忘记忆”展现最难忘的一次比赛情景, 分享“难忘”的原因, 引导队员进一步澄清自己的价值取向。在模拟情景中进行自我探索, 应注重辅导教师对队员自我价值评价的客观、正确引导和价值澄清之后的教育。

4.1.4 注重交流分享, 营造良好团队氛围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本身就对队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活动场所, 在辅导中所创造的信任、温暖、支持的团体气氛营造的良好了的团队氛围。在交流分享中队员可以以他人为镜, 自我反省, 深化对辅导主题的认识。在日常的训练生活中存在的矛盾与困扰, 也可以在团队中有所交流, 队员间的分享与集思广益的形式, 对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 促进队员间关系协调有着积极的作用。

4.2 运动队团体心理辅导原则

4.2.1 系统化原则

在运动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应作为运动员心理能力培养的一种手段和途径, 应纳入到年度运动员培养计划之中。根据不同的学习、训练及比赛周期, 制定每一阶段的辅导主题, 坚持团体辅导的系统化和科学化。

4.2.2 日常化原则

在运动员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应坚持日常化这一原则。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不仅仅对一个运动队的凝聚力有所影响, 作为一种心理教育形式, 它对运动队的每一名成员的心理素质及内在心理潜能的提升同样具有作用。坚持普遍的教育与专门的辅导相结合, 尊重每一名队员的个体差异, 满足组内成员对理解、尊重、认同等不同的心理需要, 注重在团体心理辅导中来化解队员的心理困扰, 激发心理潜能, 提高运动队的整体心理素质。

4.2.3 主题化原则

运动队的团体辅导以提高运动员心理品质、培养运动队凝聚力为目标, 根据不同时期队员的特点制定不同的辅导专题, 运动队组建初期围绕认知和适应主题开展团体辅导, 如:“自我探索”专题;训练中期围绕能力培养为主题开展辅导, 如:“领导能力”、“合作共事”专题;在比赛前、后期围绕情绪管理和规划为主题开展辅导, 如“情绪控制”、“职业规划”等。团体辅导的主体化, 重点在于突出核心任务, 确保团体心理效果显著。

5 结语

运动队的凝聚力好与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团体心理辅导作为一种培养团队凝聚力的方式和手段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团体心理辅导对培养团队凝聚力的实践研究中, 创编了适用于运动队团体辅导方法, 并依据辅导方法提出在运动队中开展团体辅导原则, 为在运动队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提升团队凝聚力提供保证。

摘要:本文以体育院校篮球队为实验对象, 对球队开展团体辅导之前、后不同时期的凝聚力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球队在团体心理辅导之前、后不同时期的凝聚力存在差异, 这种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本文针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提出团体辅导的方法与原则, 使团体心理辅导在团队凝聚力的培养中更具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凝聚力,培养方法

参考文献

[1]邢秀茶, 曹雪梅.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效研究[J].心理科学, 2003 (6) .

[2]孔明, 傅文青, 刘伟, 等.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影响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11.

[3]王威贤, 王欣, 陈秋梅.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自尊影响的长期效果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 (7) .

[4]赵蕊.大学生人际团体辅导研究述评[J].才智, 2011 (3) .

凝聚作用 篇7

关键词:学分制,团体辅导,班级凝聚力

引言:

当下 “90 后”大学生已成为各大高校的新鲜血液, 而大学里完全不同于他们以往中学里的集体生活、班级模式; 不同于以往中学的学习方式。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 在2011 年实行了学分制管理制度。学分制, 教育模式的一种, 以选课为核心, 教师指导为辅助, 通过绩点和学分, 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在学分制的管理制度下, 班级同学只有在上课的时候才会聚到一起, 下课后就回到各自宿舍, 平时交流的对象大都是自己宿舍内的舍友, 形成了以宿舍为单位的小群体; 还有英语班级、通识课班级等由学生根据学分或喜好自行选择的课程, 形成了另外一种非正是群体, 影响了班级凝聚力的建设, 导致班级这个大群体名不副实。于是大一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很难产生班级集体意识, 与同班的同学也很难建立亲密的同学关系; 在班级集体活动中, 大家的参与热情不高, 甚至有些同学都很难产生班级认同感, 这种缺乏凝聚力的现象尤其显著, 对于大学生个体的成长与发展都有不利影响。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景下进行的一种心理咨询形式, 它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 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 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 调整和改善自己与他人的关系, 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以发展良好的适应和助人过程。班级团体辅导是学校团体工作的形式之一, 且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开展新生班级团体辅导, 可以帮助学生相互认识, 并建立信任关系; 并且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 让大家相互之间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文就团体辅导员对班级凝聚力建设的作用进行了深入研究。

一、研究对象: 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2 个平行班级A班和B班, 均为师范专业。A班为实验组 ( 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 B班为对照组 ( 不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 两组成员均等。实验过程中与实验组成员签订团体辅导活动协议: “准时参加活动”、 “保密原则”等。在实验中控制各种无关变量 ( 辅导员为同一位老师、班会团会及其他班级集体活动的数量、时间及频率持一致) 。

二、研究工具:

( 1) 自制团体活动方案一套: 制定一个5 次活动的团体辅导活动方案, 每周1 次, 活动分为 “我们相识、我们相知、我们相信、我们合作、我们凝聚”等5 个单元的主题活动, 具体如下:

( 1) 第一单元我们相识

活动内容:1、大风吹2、滚雪球3、循环沟通4、我们的团体

(2) 第二单元我们相知

活动内容:1、成长三部曲2、和我一样3、**是个好地方

(3) 第三单元我们相信

活动内容:1、信任圈2、信任之旅

(4) 第四单元我们合作

活动内容:1、松鼠搬家2、坐地起身3、解开千千结

(5) 第五单元我们凝聚

活动内容: 1、天气报告2、秘密大会串3、我们都说说

( 2) 《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参照樊富珉教授的 《团体心理咨询》一书有

关内容制定。自评表的内容主要包括: 对团体活动进行过程的评价、对团体指导者的带领方式的评价、对团体成员间的互动的评价、对团体讨论的内容与主题的评价; 对团体活动效果的评价、对团体氛围的评价等, 还包括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活动中最喜欢的环节和最大的收获方面的评价。班级成员可以对每次活动进行回顾和反思, 同时也让指导者了解班级成员对每次团体活动的满意度、意见和建议, 调整和准备下一次的团体活动。

( 3) 《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 由熊娇于2010 年修订。此问卷包含5 个维度: 组织认同、人际和谐、管理支持、团体合作、集体参与。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都在0. 7 以上, 总问卷的一致性信度和分半信度也都在0. 8 以上, 具有较好的信度。

三、研究内容

实验过程中, 先使用 《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对班级A、B进行班级凝聚力前测; 然后对班级A进行团体辅导活动, 实验前后采用 《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和 《大学班级凝聚力问卷》两个测试工具进行测试, 并采用SPSS17. 0 进行数据分析。

四、研究结果

( 1) 前测结果。实验过程中实验组共45 人, 有7 份无效问卷, 38 份有效问卷; 对照组共45 人, 有5 份无效问卷, 40 份有效问卷。实验组大学生对班级凝聚力总体评价均分为3. 898, 对照组大学生对班级凝聚力总体评价均分为4. 167, 根据t检验结果可知, 实验组与对照组班级凝聚力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 p = 0. 059 >0. 05) , 其中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体合作者五个维度也未达到显著性水平, 可以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实验前班级凝聚力水平是没有差异的。

( 2) 后测结果

实验组在参加5 次团体辅导后班级凝聚力总分与未参加团体辅导时差异极其显著 ( p < 0. 001) , 其中在五个维度上也有体现, 其中管理支持、组织认同、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体合作维度的差异也都达到极其显著 ( p < 0. 01) 。对照组班级凝聚力总分实验前和实验后差异不显著 ( p > 0. 05) , 其中在五个维度上也有体现, 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体合作维度也不显著 ( p > 0. 05) 。

五、讨论与分析

经检验, 实验组的前测与后测呈现显著差异, 由此推断实验组班级凝聚力有显著改善, 表现在班级组织认同、管理支持、人际和谐、集体参与、团队合作这五个方面; 对照组在正常的班、团会条件下, 班级凝聚力前后测差异不显著。另外根据团体单元反馈自评表可以发现, 实验组成员以及带领者也认为团体辅导对班级凝聚力有促进作用。综上所述, 说明在团体辅导的介入下, 团体辅导对班级凝聚力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根据同学的反馈, 发现同学们对于团体辅导中的游戏很感兴趣, 因为游戏的进行, 班级成员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 班级凝聚力有了增加;

A: 在这个活动中我收获了沟通、交际、团结和友谊, 一个人的反应能力、记忆能力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班级凝聚力很重要;

B: 班级应该多举办活动或者一些小游戏, 增强凝聚力;

C: 班级是个大家庭, 每个成员都要相互理解。同学之间的了解更增进一层关系, 更融洽。

D: 作为班委, 觉得以前学校发放活动通知, 只是自己在召集, 但是同学也没有很大的反响。

E: 现在觉得自己更加有号召力, 同学之间会互相推荐, 其乐融融, 觉得班级更像一个小家。

同时, 在活动结束后的班级, 成员之间也有了更多的交流, 班级显得更加的融洽。而对于对照组, 经过调查发现, 很多同学反映班会活动只是一种形式, 在班主任以及班干部发布通知后, 同学只是作为了解, 没有进一步行动的动机, 实验前后这样的情况没有过多的变化。综上所述, 团体辅导对班级凝聚力的作用不仅在活动中, 在活动后的班级建设中也有很好的体现。

班级凝聚力是衡量一个班级建设质量的重要指标, 良好的班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高度的班级凝聚力, 是指在班级共同理想的指引下经过师生的一致努力而形成的一种班级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 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整体力量。团体辅导是一种团体建立、沟通互动的新型活动模式, 对于班级凝聚力建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刑秀茶.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人际交往影响的长期效果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3 (2) :74-80.

[2]谭锦绣.大学新生班级凝聚力建设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职业时空, 2012 (8) :137-141.

[3]朱丽芳.浅议班级团体辅导在高校新生适应性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视察, 2013, 2 (25) :12-215.

[4]高淑艳.高校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实践[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2001 (4) :116-117.

[5]吕明.论团体心理辅导与班级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 2007, (5) :94-95.

[6]王楠.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和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 (25) :225-226.

[7]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20 (6) :62-69.

凝聚作用 篇8

1 煤泥的性质特点

对某选煤厂的浓缩入料进行取样, 并进行小筛分处理, 得出数据如表1。

从表1中的数据能够得出:煤泥中的小于0.036mm的煤泥所占比例为79.01%, 而+0.5mm粒级煤泥含量仅为0.27%。从表中数据反应出的问题发现, 此煤泥粒度结构的很不合理, 对煤泥水的处理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对煤泥水进行凝聚和絮凝处理, 可以弥补煤泥水中处理过程中的不足, 使得循环水浓度能够符合生产要求。

2 凝聚和絮凝的工作原理

2.1 凝聚的工作原理

通常情况下, 煤泥水中的极其微小的颗粒表面都带电, 且一样的颗粒的所带电性相同, 且一般为负电荷, 负电荷都处于表面, 正电荷片于粒子内部, 因此在其表面就形成了微弱的电位差。因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 其表面会吸引与其电性相反的反号离子, 形成双电层结构。当电性相反的两种粒子发生重叠时, 在重叠之处的反号离子受到两个粒子的双重作用, 排斥性也更强, 重叠区的被吸引的粒子位置将发生转移。由浓度高的一方向浓度较低的一方转移。此外, 两种粒子的重叠使原来的电平衡发生了改变, 两种粒子将因互相排斥, 而相互远离。煤泥水的颗粒不会沉淀下来的原因也就是因为这种粒子间的相互排斥现象。加入带有一定正电荷的电解质溶液可以中和粒子间所带的电性, 减少颗粒间的相互排斥力, 使泥煤水中的颗粒与其吸引的颗粒分散开来, 颗粒就会逐渐沉淀至底部, 发生凝聚现象。

2.2 絮凝的工作原理

在煤泥水中加入较长线性结构的高分子化合物也能减少煤泥水中带电粒子的带电量。其被水溶解之后产生电离现象, 也产生带有一定电量的粒子。这些粒子显示出正电荷性质, 其以静电结合、氢键合、共价键等方式与煤泥水的带电粒子相互吸引。因为这些化合物特殊的长线性结构, 其在水中能够充分延展, 与煤泥水中充分的带电颗粒充分反应。另外, 长链结构有多个活性基团, 因此能吸引多个颗粒发生絮凝反应。这些颗粒呈絮状, 形成絮团。

2.3 絮凝剂与凝聚剂的结合使用可以节约成本

凝聚剂适用于处理带电量较小的微小颗粒, 处理后得到的澄清水和沉淀物都比较纯净, 但当处理的煤泥水中的带电粒子带电量较大, 或者带电颗粒本身质量较大时, 其使用量也较大, 成本较高。而絮凝剂则可以弥补凝聚剂的这种不足, 使用絮凝剂处理煤泥水时, 絮凝剂的长链结构能吸附较多的带电颗粒, 所以其用量较低, 但这种吸附效果并不是通过减弱颗粒表面的带电量来实现的。若单独使用, 絮凝剂也存在不足, 其产生的絮状物并不是完全纯净, 其中包含了水和较小的颗粒杂质。凝聚剂和絮凝剂的性质和功能相互补充, 因此可以将两者复配使用, 这样既弥补了水质不够澄清的不足, 又能最大程度的节约用量, 从而节约成本。

3 分组试验

3.1 试验样品, 试验药剂, 试验器材介绍

试验取样:取浓度为150g/ml的某选煤厂1#浓缩机入料

试验药剂:絮凝剂和凝聚剂。其中絮凝剂使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其平均分子量约为800;凝聚剂使用AlH24KO20S2溶液

试验器材:量筒及烧杯, 分光光度计

3.2 只使用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的效果

首先应将絮凝剂溶解, 配置成浓度为5%的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 然后取容量为1000mL的煤泥水, 加入量筒中, 并搅拌半分钟, 然后静置两个小时。最后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试验样品的透光率, 实验数据如图1。

从图1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絮凝剂的使用量为21mg/L时, 效果最佳, 其透光率则相对较低, 约为70%。

3.3 单独使用AlH24KO20S2的效果

实验步骤与3.2中相同 (AlH24KO20S2浓度为5%) , 得出的数据如图2。

从图2中的数据可以得出:AlH24KO20S2的使用量为200 mg/L时效果最佳, 澄清后的样品透光率为74%。

3.4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不论是单独使用凝聚剂还是絮凝剂, 其上清液的透光率都不高。因此考虑将絮凝剂和凝聚剂配合使用。

(1) 设定AlH24KO20S2的使用量为100mL/L, 絮凝剂的不同使用量效果数据如图3。

从图3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AlH24KO20S2的使用量为100mg/L时,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溶液的使用量为15mg/L时效果最佳, 透光率良好, 约为90%。

(2) 设定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量为15mg/L, AlH24KO20S2不同使用量数据如图4。

从图4的数据可以看出:设定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用量为15mg/L时, AlH24KO20S2的使用量为150ml/L时效果最佳, 上清液的透光率达到95%左右。

3.5 试剂使用顺序试验

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发现, 加入絮凝剂和凝聚剂的试剂的顺序不同, 也可能影响生产效果。选用与上述实验相同的煤样。改变其试剂加入顺序, 试剂加入间隔为12秒, 试剂加入间隔时间可不停搅拌, 让药剂充分反应。其中分别加入AlH24KO20S2 150 mg/L,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15mg/L, 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 先添加絮凝剂比先添加凝聚剂反应后的上清液要略高。因此正确的试剂添加顺序是先加入絮凝剂, 后加入凝聚剂。

总结实验结果, 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和AlH24KO20S2复配使用后, 最佳用量为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为15mg/L, lH24KO20S2, 为150mg/L。试剂添加顺序为先加入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 后加入AlH24KO20S2。

结语

(1) 当煤泥水中的粘土量较高时, 需絮凝剂和凝聚剂复使用, 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若是单一使用, 成本太高, 煤泥水中的颗粒也不能完全沉淀。

(2) 根据煤泥水所含杂质不同, 需根据实验不断探索最佳的煤泥水处理方式。

(3) 试剂的添加顺序不同, 也会影响到工作效果

(4) 选煤厂应重视煤泥水处理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在改进处理方法的同时, 更应该在观念上加强重视。煤泥水不能得到良好的处理, 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会受到损害。

参考文献

[1]谢广元.选矿学[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2007.6-8.

[2]苏丁, 雷灵琰, 王建新.凝聚剂、絮凝剂在难净化煤泥水中的使用[J].选煤技术, 2010 (2) :10-11.

凝聚作用 篇9

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 (BEC) 的实现[1,2,3], 尤其是这一成果荣获200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以后, 掀起了人们对BEC的研究热潮。如Burger等利用Rb87原子观测到了BEC的暗孤子[4]。随后Denschlag等人利用Na23原子也实现了物质波暗孤子[5]。相对于暗孤子, 人们对亮孤子的研究相对稍晚, 也没有前者广泛。主要是凝聚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吸引时, 维持孤子稳定的凝聚原子数必须低于临界值[6]。对于2维和3维的BEC, 由于粒子之间的相互吸引作用而产生濒溃现象, 相应的物质波亮孤子并不能稳定地在BEC中传播[6]。然而对于准一维的BEC还是可以稳定存在, 故而亮孤子还是有可能稳定地在其中传播。Haykovich等人就利用Li7原子在准一维光势阱中观测到物质波亮孤子和孤子链[7]。众所周知, 在平均场近似理论下, 描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的动力学行为的方程是Gross-Pitaevskii (GP) 方程, 其数学形式上等同于非线性的Schrödinger方程[8]。基于实验观察到的凝聚体是相当稀薄的气体, 因此理论上人们一般地仅考虑凝聚体中粒子之间的两体相互作用就可以较好地解释相关实验现象。如当原子间相互作用为排斥相互作用时, 凝聚体中出现暗孤子[9,10];当凝聚体原子相互吸引时, 则可以形成物质波亮孤子[11,12]。

当凝聚体相当稀薄时, 人们仅考虑凝聚体中的两体相互作用就可以解释一系列凝聚体的现象, 但当凝聚体的粒子密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仅考虑其中的两体相互作用并不能得到较为理想的结论, 这时三体相互作用必须被考虑[8]。本文我们所研究的就是考虑三体相互作用下BEC中的孤立子性质。发现计及三体相互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暗孤子仍然能够稳定地传播, 而且三体相互作用对凝聚体中的孤立子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1 模型的建立

在极低的温度和密度下, 因原子间距离远大于原子与原子间相互作用的距离尺度则只须考虑两体相互作用, 但在一定温度和密度下, 凝聚体不仅存在两体相互作用, 而且三体相互作用也不可忽略, 这时GP方程中就出现非线性的立方项和五次方项[8]。对于大数量的玻色子系统, 三体相互作用效果比两体相互作用强, 这时就可忽略两体相互作用。此时描述凝聚体的方程将是如以下的含五次非线性项的Schrödinger方程[8]

iψt=[-22m2x2+12mωx2x2+π22as2m|ψ|4]ψ (1)

式 (1) 中右端第二项是外部囚禁势, 第三项是五次非线性项。m是原子质量, as是s波散射长度。为方便起见, 引入无量纲参量。设t=2ωxnntx=axn0xψ=n0ψ, 其中ax=mωx。从而方程 (1) 化为无量纲的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

iψt=-2ψx2+g|ψ|4ψ+ν (x) ψ (2)

式 (2) 中:g=π2asa2xn0, ν (x) =x2/n02。令波函数为:ψ′ (x, t) =A (x, t) eiϕ (x, t) , 其中A是振幅, ϕ是相位。代入式 (2) 并比较其虚实部可得波函数的振幅和相位的耦合方程

At+A2ϕx2+2Axϕx=0 (3) Aϕt-2Ax2+A (ϕx) 2+gA5+νA=0 (4)

2 多重尺度渐近展开和孤子解

由于式 (3) 和式 (4) 是不可积的, 一般情况下难以直接得出其解析解, 在此我们引入多重尺度方法对其进行渐近展开[13,14]。考虑系统的非线性元激发。将A和ϕ展开:A=u0+ε2 (a0+ε2a1+ε4a2+…) , ϕ=ε (ϕ0+ε2ϕ1+ε4ϕ2+…) 。且假定aj, ϕj (j=0, 1, 2, …) 是多尺度变量ξ=ε (x-ct) 和τ=ε3t的函数。基于这一思路, 式 (3) 可化为

ca0ξ-u02ϕ0ξ2=0 (5) ca1ξ-u02ϕ1ξ2=a0τ+a02ϕ0ξ2+2a0ξϕ0ξ (6)

类似地, 式 (4) 可化成

4u04ga1-cu0ϕ1ξ=2a0ξ2+ca0ϕ0ξ-u0ϕ0τ-

u0 (ϕ0ξ) 2 (8)

联立式 (5) 和式 (7) , 可求得c=±2gu02。类似地, 比较式 (6) 和式 (8) , 就可得到

a0τ+4ca0a0ξ-12c3a0ξ3=0 (9)

设w=ε2a0, X=x-ct, 并利用变换关系ξ=ε (x-ct) , τ=ε3t, 式 (9) 可化为

wt+4cu0wwX-12c3wX3=0 (10)

据我们所知, 这是一个标准的KdV方程[8]。利用逆散射方法[15], 方程 (10) 的单孤子解是

w=-Bsech2{[2c23Bu0]1/2×[x-c (1+24gu02Bu0) t-x0]} (11)

式 (11) 中B是正的常数。令B˜=B/u0, 从而得到凝聚体的波函数为:

ψ=u0 (1-B˜sech2{[2c23B˜]1/2×[x-c (1+24gu02B˜) t-x0]}) ×exp[i (-u+y) ] (12)

显然, 方程 (12) 就是计及三体相互作用下凝聚体中的波函数的解析解。为了较好地理解三体相互作用对凝聚体中的非线性动力学的影响, 随后我们对其进行数值计算。

3 数值模拟与讨论

为了更好地掌握准一维凝聚体中孤子的性质, 我们对 (12) 式进行一系列的数值模拟分析。

图 1中示出了不同时刻凝聚体几率密度的分布情况。从图1中实线可看出, 在凝聚体波函数几率幅度的中心有一个谷, 谷底的几率密度最小, 由此可见这是一个暗孤子。与此实线对应, 我们给出凝聚体波函数初始时刻的相位分布图, 如图2, 从图2中发现在x=O附近相位有π的突变, 这与一般实验结果相吻合[1]。由此可见, 这确实是一个暗孤子。同时也说明了我们方法的可行性。

同时从图1中不同时刻的凝聚体的分布曲线 (图中的虚线和点线) 还可发现, 该孤子随时间沿轴向以不变的速度向右传播, 传播过程中既没有扩散也没有改变形状 (包括长度和宽度) , 可见这是一个稳定传播的暗孤子。这样稳定传播的暗孤子是由于散射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的结果。

为了考察三体相互作用对 BEC中孤立子动力学的影响, 图3中我们给出了凝聚体几率密度随五次非线性项系数g的变化情况。发现g=0.5时对应的孤子宽度大于g=1.0时的孤子的宽度, g=1.5时对应的孤子的宽度小于g=1.0孤子的宽度, 但孤子中心谷底的密度不变, 即孤子的幅度不变。由此可归纳出当g逐渐增大时, 孤子的宽度逐渐变窄。

4 结论

总之, 我们利用多重尺度方法解析地研究了考虑凝聚体中粒子之间的三体相互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中的孤立子性质。首先, 推导出体系的波函数的振幅和相位的耦合方程;然后, 利用多重尺度渐近展开得到一KdV方程;随后, 利用逆散射方法求出体系的波函数。最后通过数值计算, 我们发现考虑三体相互作用下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暗孤子仍然能随时间稳定地传播。而且三体相互作用对凝聚体中的孤立子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三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强, 暗孤子的幅度尽管保持不变, 但其宽度却变窄。

摘要:计及凝聚体中粒子三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解析地研究了其中的孤立子性质。结果表明, 计及三体相互作用下玻色-爱因斯坦凝聚体中的暗孤子仍然能够稳定地传播。而且三体相互作用对凝聚体中的孤立子性质有重要的影响, 随着三体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强, 暗孤子的幅度尽管保持不变, 但其宽度却变窄。

凝聚作用 篇10

一、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管理现状

目前, 我国大多数中职学生是在中考失利的情况下, 才选择进入中职院校学习的。这些学生往往不知道自己到中职院校来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漫无目的和得过且过成为了这些学生的共同特点。有些学生自尊心很强, 但却很不自信;有的学生逆反心强, 喜欢与学校和老师唱反调;有的学生懒散松垮、不求上进;还有的学生不良行为习惯较多, 迟到早退、若是生非。班集体一盘散沙、学生们慵懒自卑, 缺乏凝聚力战斗力似乎成了普遍现象。

二、加强中职院校学生凝聚力的必要性

中职院校学生的典型特征使得学生管理工作较普通院校更为复杂和困难, 学生素质的良莠不齐、管理手段的单一乏力都给中职院校学生管理提出了严峻考验。班主任作为学生管理的主角, 只有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 才可以在长期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才能使班集体和谐健康发展, 使广大学生成为有用的栋梁之才。中职院校的学生特点决定了只有大环境的求实上进才能带动个别的奋发图强, 只有让大家充分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和分量, 才能使他们发挥出自己的潜质和动力, 自觉成为学有所用、团结奋进的职业技师。

三、如何发挥班主任在增强班集体凝聚力中的作用

1.用文化建设带动集体主义精神的树立。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可以靠良好的班风影响学生的心理, 规范学生的行为, 激发学生的凝聚力。班主任可以首先从班级文化建设着手, 建立严谨的班级文化制度, 树立团结向上的精神风貌, 倡导认真努力的学习风气, 创建温暖和谐的人际关系。一方面, 从物质文明着手, 营造和谐向上的氛围。如大家共同参与布置班级教室和学生寝室, 营造“家”的感觉;通过增设一些积极向上的名人名言, 时刻激励大家共同努力奋斗。另一方面, 从精神文明入手, 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组织运动会、棋类比赛、文艺汇演、辩论会等, 让每一个同学都能够积极参与, 展现自我, 为集体争光添彩, 树立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2.用情感建设带动学生性格的自信自强。

白居易曾说过“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 每个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中职院校的学生, 普遍成绩不是很理想, 加之中考路上受挫, 自信心往往不足。作为班主任, 只有激发他们的闪光点, 鼓励他们发挥自身潜质, 做到以爱感人, 以情动人, 与学生产生心灵共鸣, 才能感染和带领学生变得自信自强。一是要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作为班主任, 首先要相信学生, 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 挖掘他们的潜质, 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少一些训斥和告诫, 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鼓励他们敢于从失败走向成功。二是要及时发现和疏导学生心理问题。中职院校学生大都十六七岁, 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 心理和思想受到外界影响容易产生波动。班主任要处处留心观察学生心理变化, 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 有针对性帮学生解决厌学、早恋等思想上的问题。三是要关心关爱学生。学生生病, 及时关心询问病情;学生学习有困难, 耐心悉心指导;外出回家, 嘱咐学生注意安全;天气变化, 提醒学生增减衣物。虽是些生活琐事, 但却能体现出班主任对学生高尚纯洁的师爱, 它能够引起学生心灵的强烈共鸣, 从而使学生“亲其师, 信其道”。

3.用制度建设带动学生管理的自觉自愿。

制度建设是班级管理的重要保障, 制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因此, 首先要科学制定一套措施有力、学生认可的管理制度。既要在管理措施上细化、量化, 针对学习、纪律、卫生、课间操等各方面制定一套较为合理的考评体系, 做到奖罚分明;又要充分发挥班主任教育引导作用, 合理、适度使用管理权限, 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信服。其次, 要培养一支班级骨干队伍,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把那些学习较好、责任心强、乐于奉献的学生作为班干部, 逐步培养一支凝聚力强、工作认真出色的骨干队伍, 使他们成为同学的楷模和服务员, 既在学习生活中发挥骨干优越性, 又让班干部服务自己和身边的同学。长此以往, 学生归属感、荣誉感越强, 班级管理便越顺, 凝聚力也越强。

4.用“主任”魅力带动学生行为的规范上进。

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是否有鲜明的“个性”, 是否有学生喜欢的特质。首先, 为人师表要以身作则, 要求学生做到的, 班主任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古人云:“其身正, 不令则行;其身不正, 虽令则不行。”作为班主任, 必须全面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 认真落实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只有班主任以身作则, 学生才会以此为标杆、为榜样。其次, 要放下架子, 主动与学生打成一片。在课余时间, 要主动和学生“交朋友”。通过经常性的互动和交流, 深入了解学生喜好、个性、心理, 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问题, 及时引导学生走回正确道路。同时, “朋友”才会使学生真正信任你, 乐于接受你的教育和引导。最后, 要培养对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技巧。在日常生活中, 学生其实很在意班主任是否有聪敏的智慧、过人的反应及良好的应对策略, 这也是体现“主任”个人魅力的地方。比如说有学生从楼梯上摔下来了, 有学生上课打架了, 有学生和任课老师闹矛盾了, 等等, 作为班主任, 如何处理这样的突发事件, 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如果班主任应对自如, 灵活处理, 自然会让学生心生敬佩之情, 有时候“个人崇拜”也是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手段。

总之, 班集体的凝聚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 而是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和强化的。只有充分发挥班主任的综合管理作用, 有效建立起班级学生“一盘棋”的格局, 才能产生强大的班集体凝聚力, 实现班级建设的整体目标。同时, 也使广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集体生活中改变自己、奋发图强, 实现个人价值, 真正成为高素质、有技能、有活力的综合性技术人才。

摘要: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学生教育和管理面临着诸多问题, 作为学生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班主任工作任重道远。本文就如何充分发挥中职院校班主任在增强班级凝聚力中的作用、如何管理好一个班集体, 如何培养一批有用的人才进行探讨。

关键词:学生管理,班主任,班级凝聚力

参考文献

[1]高莹.班级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0, (6) .

[2]张善芳.对班集体凝聚力的认识[J].科技信息, 2012, (36) .

[3]熊淅丰.浅谈中职班主任的班级管理[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17) .

上一篇:都市农业景观下一篇:全面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