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活环境

2024-05-23

人的生活环境(通用12篇)

人的生活环境 篇1

现在流行碱性生活。什么是碱性生活?精神层面的碱性生活, 倡导的是人生的简单与朴素——物质生活最小化和精神追求的极大化。而落到具体的生活当中, 碱性生活则专指人体自身的生理平衡, 即酸碱平衡, 一个常识早被大家知道, 那就是酸性物质过多不利于健康, 相反, 碱性物质的积累能让人逃离亚健康的袭扰。

作为一个IT人, 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熬夜、睡懒觉、大吃垃圾食品, 更让人头疼的还有自我的封闭等等, 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坏习惯, 却会让人不知不觉当中蓄积酸性物质, 最终影响健康。所以, 个人的碱性生活要从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开始, 来吧, 现在就开始, 从细节开始, 过一点碱性生活!

快乐生活今天开始

人体是最精密的机器, 饥饿、劳累会让人产生不良情绪, 而发脾气、说粗口同样让人在身体内蓄积酸性物质。在IT人这个特殊群体里, 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环境的封闭, 最容易产生抑郁、暴躁, 或者自我封闭等心理不健康症状, 于是酸性物质慢慢蓄积, 最终导致身体素质的下降。对这一点, 可以引用专家的论点说明:“人在身处不良情绪时, 血清中钙离子会突然减少, 相反欢喜快乐时, 这种钙离子会增加。”因此, 专家建议, 时时保持快乐心情是碱性生活的基础。

快乐要点:

a.多一点运动

运动的选择太多, 推荐给IT人的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什么是有氧运动?简单说, 就是人体在氧气充分供应的情况下进行的体育锻炼。常见的有氧运动项目有:快走、慢跑、滑冰、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一般强度低, 有节奏, 时间长, 有利于身体机能恢复。相反, 如举重、赛跑、跳高、跳远等具有爆发性的运动, 则被认为是无氧运动。

给大家提供一种最经典有氧运动有:快走。如果你想快走, 要先了解“三、五、七”概念——“三”就是每次运动坚持在三十分钟以上;“五”是一周不少于五次运动;“七”是指运动后, 心跳数必须达到170减去本人年龄之数。“三、五、七”是快步走的一个运动量标准。

为什么是快步走而不是慢跑呢?这和IT人的体质有关, 别看IT精英大多年轻, 但因为久坐而不经常运动, 如果突然进行慢跑, 往往身体过于疲劳, 难以在短时间里恢复, 同时突然的跑步还会带来运动损伤, 比如脚踝骨的扭挫伤等。所以说, 运动没有最好的, 只有最适合的。

还有一个小秘密可以与肚子大的IT人共享:快步走可以减肥!一般人快走一分钟消耗10千卡左右热量, 如果每天快走40分钟, 在饮食没有变化的情况下, 一星期可以减上一公斤的重量, 别小看快步走的功劳哦。

b.多一点交流

IT人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工作和生活圈子的萎缩, 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就是人际交往方面的困难, 这一点很早就被心理专家关注。交流困难, 当然会产生不快乐的情绪, 时间长了, 体内酸性物质会不断增加, 最终远离碱性生活。

如何克服这样的问题, 让自己快乐起来, 让工作多一点乐趣呢?简单地说, 就是学会与他人合作, 走出封闭的个人空间, 可以借鉴的经验很多, 这里提供几个比较实用的方法。

第一是学会合作, 现代社会虽然可以通过科技成为独立的创造者, 但是单打独斗绝不能成为出色的人, 与他人合作时, 可以吸收他人长处, 弥补自己的缺点。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也是一种合作的态度。在一个小群体里, 你的能力再强, 也是匹夫之勇, 如果与他们愉快合作, 必然会有更大的提升。第二是乐于助人, 帮助别人是让自己快乐的一个最好的方法, 在帮助别人过程里发现自己的价值, 是一种最简单的快乐, 同时要知道, 帮助别人, 也是帮助自己!第三是常怀感恩之心, 对父母、对前辈、对同事, 都要有感恩之心, 这样才会让自己在一个群体里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也在与人融洽相处中获得愉快的心情。只有那些交流顺畅的人, 才是这个世界的强者, 才会拥有真正的快乐。

美好睡眠从今夜开始

先举一个例子验证定时睡眠的意义:长寿老人托马斯·伯尔, 他活了152岁9个月,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想见这位传奇老人, 派人将他请到皇宫。这改变了托马斯·伯尔的生活习惯和规律, 不到一周他就死掉了。看出来了吗?定时睡眠多么重要, 任何改变都可以成为一颗定时炸弹。IT人的睡眠更重要, 睡眠不足时, 身体内所有器官都将受到损伤, 其中以脑部的损伤为最, 这是因为血液流动缓慢造成的, 而这还只是睡眠不足带来的危险之一, 最可怕的后果还有因为睡眠紊乱造成的猝死, 如果那样的话, 事业、财富, 统统都成烟云。所以我们说, 碱性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有一个美好的睡眠!

睡眠要点:

a.定时睡眠很要紧

那么如何才算定时睡眠呢?这里的定时并非时间上的统一, 而是数量上的限制, 专家的建议是6.5至8小时的良好睡眠最为合适。调查显示, 大约91.7%的人可通过这一定量的睡眠解脱倦意、恢复体力。睡得少不行, 那睡得多如何呢?在IT人当中, 很多人喜欢熬夜之后大睡, 能否用这种“恶补”的方式来补充睡眠的不足呢?专家的看法很明确, 这是不可能的!

实验证明, 人的生活规律与体内激素分泌密切相关, 生活及作息有规律的人, 身体明显呈现碱性特征。正常人的激素分泌一般以早晨至傍晚这段相对较高, 而夜晚至黎明相对较低。如果打破了这种规律, 长时间熬夜, 逢假日贪睡, 就会扰乱体内生物钟的时序, 使激素水平出现异常波动, 激素分泌的紊乱带来大脑兴奋与抑制失调, 时间长了, 不但不会解乏, 反而造成身体疲惫不堪。另一个结果, 是体内酸性物质的大量产生和积存, 最终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 轻则出现亚健康状态, 重则容易感染疾病, 所以, 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是碱性生活必需的。

想避免不定时睡眠?好吧, 推荐几招。

第一个当然是科学安排作息时间, 给自己订一个表格吧, 再难的工作也要一步一步完成, 谁也不可能一夜吃成个胖子, 有了表格的监督, 睡觉的时间也好控制。第二, 是要有坚持到底的精神。早睡早起身体好, 这是大道理, 自己先认同它, 然后就要这样去做, 好习惯在于坚持。再说了, 坚持一下还能培养自己的品格, 比如今天太冷, 要不要早点出门?考验的时刻就在眼前, 咬咬牙就是你的胜利。

b.深度睡眠也重要

做不到定时睡眠?那好吧, 就努力达到深度睡眠吧。科学家说, 人的睡眠分四个阶段:思睡、浅睡、中睡、深睡。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睡眠程度的四个过程, 睡眠的四个阶段所占比例和长短因人而异。一般由清醒到深睡约需要60至120分钟, 而相比前三个阶段, 深度睡眠意义重大。在深度睡眠里, 人的内部机能最活跃, 脑电波由慢波转为快波, 呼吸加快、体温和心率也明显上升。在这个阶段体内的各种新陈代谢功能明显增加, 确保了脑组织蛋白的合成和消耗物质的补充, 使神经系统能正常发育, 并为第二天积蓄力量。

如果你说深度睡眠太难了, 那是没掌握方法, 想要深度睡眠, 给你几大秘诀。第一, 别喝咖啡了, 虽然口味不错, 但结果很可怕, 咖啡因很好很强大, 不但扰乱内分泌, 还带来失眠的大问题。另外也别喝酒, 酒精会让人兴奋, 用它催眠是你的想象。第二, 来点冥想吧, 不知道什么是冥想?没关系, 闭了眼睛, 拿一个问题问自己, 然后顺这个问题追到底, 呵呵, 追一半就睡着了。这是开玩笑, 冥想的方法很多, 网上有几十种, 找一个自己试一下。第三, 白天别睡觉, 白天小睡可能让你整晚睡不安稳, 这和人本身的生物钟有关。第四, 找一张适合你的床。IT人每天坐着, 后背不爽, 晚上再没个踏实的床铺, 想睡好门都没有。第五, 锻炼身体, 累一点能睡得更好, 锻炼方法前面说过。第六, 睡前喝点牛奶, 这个方法很古老, 据说是从古希腊流传下来的, 对于爱好美容的IT妹妹强烈推荐, 因为牛奶是美肤良品。

多吃一点碱性食品

中医最讲究食补了, 所以, 吃出碱性生活必不可少!原因说起来很简单, 因为碱性食品的维生素K的含量丰富, 摄取这些食品, 身体可时常保持“碱性体质”。相反, 磷质多的食品属于酸性食品, 倘偏食这些食品, 就倾向于“酸性体质”。但生活里, 人们往往因为好吃而过多摄取酸性食品, 比如大鱼大肉。为了碱性生活, 适当地放弃这种口食之欲吧。

饮食要点:

a.碱性食品数数看

强碱性食品:葡萄、茶叶、葡萄酒、海带、柑橘类、柿子、黄瓜、胡萝卜。

中碱性食品:大豆、蕃茄、香蕉、草莓、蛋白、梅干、柠檬、白菜等。

弱碱性食品:红豆、苹果、甘蓝菜、豆腐、卷心菜、油菜、梨、马铃薯。

强酸性食品:蛋黄、乳酪、甜点、白糖、金枪鱼、比目鱼。

中酸性食品:火腿、培根、鸡肉、猪肉、鳗鱼、牛肉、面包、小麦。

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海苔、章鱼、巧克力、空心粉、葱。

这么一大堆很难把握, 那就主推两种最常见、最好吃的碱性食品吧。第一是苹果, 水果中, 苹果是最佳的碱性食物, 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吃苹果可以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 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碱平衡, 研究分析还表明:常吃苹果有利于减肥, 呵呵, 这可是IT妹妹的最爱了。第二是大白菜, 大白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其中还有大量纤维素, 能够保持肠胃健康。所以, 非常适合用来中和体内的酸性食物, 如肉类、淀粉类, 帮助食物及时消化和排泄。

b.喝一点碱性饮料

有吃就得有喝。其实喝什么是有说道的。一个人身体的80%是由水组成的, 所以喝水的意义可以提升到活命的高度。从小里说, 人体体液在正常状态下的PH值为7.04, 也就是说, 人体在处于偏碱性状态时, 是最平衡、最健康的。但现代人大量摄入高蛋白、高脂肪等偏酸性食物, 容易造成体质的酸性化, 这会造成新陈代谢缓慢, 代谢废物排不出, 内脏负担加重, 最常见的表现是容易疲劳、上火、便秘、感冒,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喝水, 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方法。

在日常饮用水时, 应该多选弱碱性的水。很多日常饮料都是碱性的, 比如牛奶、淡茶等等。这里要特别推荐一种自制的苏打水。苏打在超市里可以买到, 加水泡就可, 不用添加太多, 因为苏打加入太多影响口感, 苏打水的好处多多, 比如容易被人体直接吸收, 参与体液循环, 再如苏打水有利于养胃, 因为苏打水能中和胃酸。此外, 苏打水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和便秘症状。不过, 苏打水不适合长期饮用。

这么一大堆很难把握, 那就主推两种最常见、最好吃的碱性食品吧。第一是苹果, 水果中, 苹果是最佳的碱性食物, 它可以改善酸性体质以维持人体的酸碱平衡, 吃苹果可以迅速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物质, 从而增强体力和抗病能力。除了中和酸碱平衡, 研究分析还表明:常吃苹果有利于减肥, 呵呵, 这可是IT妹妹的最爱了。第二是大白菜, 大白菜富含丰富的维生素及矿物质, 其中还有大量纤维素, 能够保持肠胃健康。所以, 非常适合用来中和体内的酸性食物, 如肉类、淀粉类, 帮感冒, 严重的还可能导致高血压等慢性疾病。而喝水, 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保持体内酸碱平衡的方法。

人的生活环境 篇2

有一些应聘者到一家公司面试,可是等了好久都不见面试官的到来,渐渐的,这些面试者们坐不住了,看到桌子上有一些书,都过去翻翻看看。只有一个人例外,他没有跟其他应聘者一样乱翻人家东西,而是规规矩矩的等着面试官,就在那些面试者乱翻东西的时候,面试官推门而入……

结果很显然,那些乱翻东西的面试者们被淘汰了,而那个规规矩矩的人被录用了。

生活就是这样,别管别人怎么样,做好自己的事,端正自己的态度就好了,何必要因为自己的一些不该有的好奇心而害了自己呢?不是有句话叫做:好奇心害死猫嘛!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去一家公司面试,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地上一把横着的笤帚,他把笤帚扶了起来,却没注意到他的折翼行为已经被公司里的一个人看到了,到了面试室后,敲了敲门,得到允许后他推门走了进去,忽然看到地上有一个纸团,便打开看看,确认是一张废纸后,他随手扔进了垃圾桶,然后向面试官问好便开始了自我介绍。待他介绍完毕后,面试官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恭喜你,你被录用了。”应聘者很是惊讶,面试官说道:“是的,你没听错,你确实被录用了。原因很简单,你看到了一个纸团,能知道把它捡起来并扔进垃圾桶,这说明你很细心,眼中有小事,在你之前的几个面试者,看到这团后都毫不犹豫的迈过去了。”

是的,只有眼里有小事的人才会干成大事;那些眼里没有小事的人对待大事又怎么会细心呢?

南宋人的“奶生活” 篇3

需要指出的是,陈直笔下的“常须供之以为常食”,仍然仅限于对社会上层的一种“特供”。

北宋末年,京城汴梁出现了经营奶制品的民间饮食店,标志着牛奶及奶制品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如袁在《枫窗小牍》里提到的“王家乳酪”,就是私营店。可是不久,北宋灭亡了,老百姓连命都保不住,哪里还顾得上喝牛奶?

牛奶真正成为大众饮品并稳居餐桌成为常备饮品之一,应始于南宋孝宗时期。张仲文在《白獭髓》里说:“浙间以牛乳为素食。”这里的“素食”可不是相对于“荤食”而言的,而是平素、平常的意思,家常食品耳,如同豆腐青菜,一日三餐不可或缺。这则记载起码说明至少在江浙一带,民众无论贵贱,喝牛奶已成生活习惯。

诗人杨万里有一年在杭州过除夕,感叹牛奶与奶酥还没送来,有些生气了,写诗道:“雪韭霜菘酌岁除,也无牛乳也无酥。”生气归生气,后果并不严重,杨大人爱民如子,断不会为难送奶工的,城市大了嘛,堵车难免,可以理解。

那么,杨大人为何在喝酒时,还想着喝牛奶及吃奶制品?这种习惯比较奇特,莫非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喝酒时喝牛奶可以保护胃?不得而知。陈起写诗解释说:“江南贵乳酪,此意兼金重。”原来如此,南宋人喜欢牛奶、奶制品,就跟喜欢黄金一样,难怪杨万里一顿吃不到就要发牢骚。

隆兴年间的地理学家周去非,在其著作《岭外代答》中拿牛奶来形容椰子汁的“味美”,也足以说明当时牛奶比椰子汁更为常见,已经为社会各阶层所熟悉了。陆游的诗句“牛乳抨酥瀹茗芽,蜂房分蜜渍棕花”说的就是山村农家用牛乳制作牛酥的情形。

孝宗年间,无论是牛奶还是奶制品,早已失去了原先“特供”奢侈品的标签,老百姓人人皆可食用,且每餐必备。用“奶生活”来概括这个时期的南宋人对牛奶的喜爱,大致上比较贴切。

南宋人的“奶生活”不但如此甘甜,还颇为讲究饮用时的视觉欣赏和情调追求,他们习惯把牛奶跟樱桃搭配在一起食用。

陸游诗曰:“槐柳成荫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一场早春的雨,让整个世界清新起来,诗人很惬意,找了个槐柳成荫的地方,悠然自得地品尝牛奶和樱桃了。牛奶的乳白,樱桃的艳红,眼熟了吧?如今的时尚饮品店里随处可买。

小日子够滋润了吧?别急,还有比陆游更会生活的呢。南宋无名氏诗曰:“更将乳酪伴樱桃。要共那人一递、一匙抄。”这情景太浪漫了,一对情侣不知道在哪个店里点了一杯加入樱桃的牛奶和一碟奶酪,或许就在临安著名品牌店“奶房王家”里,两个人你一匙我一勺地分享,情调好温馨!

环境影响人的创造力 篇4

塔·布克是瑞士的一位钟表制造大师,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而被捕入狱。在监狱里,他无论如何也制造不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可入狱前他制造的钟表误差不低于1/100秒。最终他发现一个钟表匠在情绪不好的状态下,要想圆满完成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他由此预言,埃及恢宏的金字塔建筑得如此精细,各个石块之间连薄薄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2003年,埃及文物部门经考察后宣布,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过去所说的由30万奴隶所建。

环境影响人的创造力,最终影响到产品。如果企业能营造这样一种工作氛围———让每个职工的努力能够得到充分的肯定,意见和建议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真正被当做企业一员,而非只为了谋生,那他们就会把自己的智慧才干发挥出来。当个人的期待与企业的价值理念相一致时,员工的敬业度就会提高,并通过勤奋的工作物化显现出来,生产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

人的生活作文 篇5

为什么要这样?

试想:

你独处深宅,孤陋寡闻,信息从何而来?

你没有朋友,孤家寡人,遇到困难谁来帮助你?

你不懂社会,不懂市场,项目怎么确定?

你没有金融界和其他有钱的朋友,想做事如何融资?

你没有实业界的关系,你从哪儿进货?

你没有新闻界的知己,就没有人为你的事业鸣锣开道。

你没有司法界的支持,就会失去利益的`保护。

你没有权力机构的爱护,碰到天灾人祸,事业的小舟就会在沙滩上搁浅。

你没有几个知心的朋友,你的苦恼无处倾诉,也没有人为你出谋划策。

一句话:我们几乎想不出来有什么社会关系是没用的。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个清醒的意识,有意识的清理自己现有的社会关系,看看他们到底对自己有哪一方面的生存价值,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培养和建立新的社会关系。请注意,一是清理,二是建立。我们要建立一个足够的交际圈,以使自己需要帮忙时,可以得到帮助。但是,我们在这方面还要掌握好度,不能只沉迷于拉关系,而忘了自己最重要的目标。

两个人的完美生活 篇6

早些年,年轻的她有大群的追逐者,吹毛求疵的她挑三拣四,直至昔日的追求者都有了各自的归属,唯独她剩到了最后。再后来,就遇见了他。

他身高体重长相甚至收入都符合她早些年设下的标准,唯一的缺陷是,他结过一次婚。她常常想,若是能早几年认识他,也许连这点小遗憾都不会有了。不过想归想,这些年的经历和年龄早就教会了她,错过他,也许不会再有更完美的男子出现了。

于是,最终还是牵手了。登记完,她心里空落落的,多年来征战情场,最终也不过如此。假如当初早点挑个人嫁了,不也勝过今日吗!

令她遗憾的,还不止于此。结婚没多久,她就发现,他有了出轨的迹象。刚度完蜜月,他就经常不回家吃饭,有时到凌晨一两点才回来。一进房间,脱了衣服就躺下呼呼大睡,一句话也没有。问他,每次都说工作忙,在公司加班。

照闺密的说法,晚归几乎是男人出轨的铁证。为此,她心里有了猜疑。有一次,他又说去公司加班。等他走后,她便拨通了他公司的电话,一声,两声,一直没有人接。再打他的手机,电话另一头的他说自己在公司的洗手间里。放下电话,她冷笑连连,因为电话另一端分明有电视的声音,说不定此刻的他正和哪个女子在宾馆里卿卿我我呢!

心中有了芥蒂,生活自然不可能风平浪静了。闺密说得对,有过婚史的男人,对离婚驾轻就熟,自然就不会珍惜第二次婚姻。她一边盘算着离婚的事,一边却又遏制不住心中的怒气,对他百般刁难。有时炒菜,故意放多了盐;看到他随处乱扔脏袜子,她小题大做,常常大发脾气。对于她的刁难,他只是一笑置之,甚至是漠然相对,令她原先设计好的大吵一架并借此离婚的构想,付诸流水。

可对于这段婚姻,她实在失望透顶。那晚,她一个人加班到深夜,看着外面伸手不见五指的夜色,她突然就有了恐惧。打他的手机,却一直无人接听。一个人对着无边的黑暗,顿时泪如泉涌。

那一刻,铁了心要离婚,可后来的事却颇富戏剧性。就在那个时候,她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是他的号码。接通后,却是他的同事。他的同事说公司今晚有联欢会,他被灌了很多酒,醉得不省人事。她赶紧打车到他的公司。

他已经醉得连路都不会走了。看他想吐的样子,她赶紧扶着他,不假思索地往男洗手间里冲。到了里面才发现,这公司当真有钱,连洗手间里都装着小电视。她想起了那次引起她猜疑的通话,想想这场猜疑战的源头,真的是自己错了!

后来,从他的同事口中,她陆陆续续拼凑出了事情的真相:为了早日还清房贷,给她好的生活,他结婚后接了很多以前根本不会接的单子,每晚都要加班到凌晨。同事都劝他要爱惜身体,但他只是笑着说,她跟了我,已经亏了,不能再让她受苦!

那一刻,看着他憔悴的面孔,她的泪花在眼眶里转了几圈,最终还是落了下来。这场猜疑,自始至终都是她一个人的独角戏。而他,远比她更懂得婚姻和生活的真谛。他以一个男人的宽容和忍让,换来两个人的完美生活。

再后来,离婚计划自然胎死腹中。她每晚都早早去公司“押解”他回家,不再让他加班到深夜。每次看着他平凡而认真的笑容,她想,生活也许就是这样,只要两个人相濡以沫,再平淡的日子,也是属于两个人的完美生活。

谈森林生态环境对人的影响 篇7

1 森林生态环境与人关系

森林生态环境与人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作为一种社会存在, 在人们的观念中必然有着客观的反映, 包括人类系统对自然系统的认识和改造。人类新的发展观, 它要求人与自然之间既要竞争, 又要协同, 即在不损害自然界再生能力的前提下向自然界适量索取自然资源, 而同时向自然环境少排放超过自净能力的过多废弃物。人们必须重新认识自然的价值和其存在意义, 不再以人的需要取向来判别各种事物价值和效用的依据。合理消费一是要求人们要适度消费, 即不要过量消费, 应也不要被迫消费不足, 而是要在提高生活质量基础上简朴生活。采用清洁生产工艺, 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 尽量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二是要求人们实行绿色消费, 绿色消费是现代消费的一种趋势, 它通过绿色消费来推动对生态环境的需要, 所以发展绿色生产, 形成有利于经济转变来保护环境。三是要求人们要崇尚社会、心理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这也是超越物质消费的更高层次的目标。

2 生态环境对人的生长发育的影响

人的生长发育应向大自然索取食物。食物供给以平衡充足的营养素满足不同年龄、性别、民族的人体生理需要。才能保证其生存和发展, 使其体质强壮, 精力充沛。那些只能达到低水平食物供给的人口, 其身休素质就差, 平均预期寿命也较短。人类生存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 它要与自然环境密切结合, 不断地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才能维持和发展。人是杂食性的, 又是精食性的。处于食物链金字塔的顶端。人为作为生态系统最高级的消耗者, 其消费水平人均蛋白摄入仍偏低 (平均每天67克) , 接近营养标准的低限。我国居民的膳食习惯和食物结构不大合理, 也需要改进, 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身体不仅与营养有关, 而且还受环境的制约。我国东北、华北的人均高明显高天四川、贵州的人均身高, 可能与日照的差别有关。

3 生态环境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健康水平是反映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综合指标, 所谓健康, 即指人体各有机组成部分和整体有序运转、功能正常。但只局限于这些还不够, 除了身体健康之外, 还应包括心理健康, 这是人的身心健康的完整含义。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疾病, 疾病使人体运转发生障碍。器官功能减弱或失常, 甚至危及生命。致病的外界因素是生态环境的作用, 在人口过度增长的条件下, 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的健康或生存造成威胁。受到一般性破坏的生态环境, 恢复生态环境措施可以通过控制人口, 使空气、水、土地、植被、动物的恶化状况缓解或根本好转。当资源已经耗尽到原点以下, 就会使生态环境恶化达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日益脱离自然环境生存的人们, 严重的环境污染, 某些疾病的发病率有所提高。大城市发展变化面临着复杂的难题, 如乘车疲劳就是城里人表现出的一种现象, 这使人的工作能力下降, 心里紧张度加大;相反, 身置优美、安静、清洁、风景宜人的环境之中, 就会使人们精神焕发、心旷神怡;碧波、绿荫、花丛等, 使人的大脑中枢都能能到调解。

4 人口素质对生态环境的反作用

人口素质不仅能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生态环境的影响, 而且能按照人口素质发展的需求积极地反作用于生态环境。这种作用, 就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自然能力。人类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利用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劳动。动植物界成为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 生态环境就必然受到人类的干扰。气候他们甚至会改变了植物和动物本身, 使他们活动的结果只能和地球的普遍死亡一起消失, 因为随着对自然规律的知识迅速增加, 人对自然施加反作用的手段也增加了。知识的扩展, 可以提高人们利用自然资源的广度的深度, 也可以增加生态环境的破坏范围。愚昧无知的人们往往会自觉地野蛮地破坏生态平衡, 并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自作自受。而有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技术训练的人们, 能够预见未来, 能够统筹宏观环境的变化, 会积极自觉地去保护自然生态的平衡, 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 提高人口素质, 对于保持生态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深远的影响。

5 提出生态环境管理方案及生态环境标准原则

生态环境管理及环境标准是监督管理的最重要措施之一, 无论是三同时把关, 还是排污收费, 依据的就是标准。一是认识到国家不富裕, 一时拿不出很多的钱来治理环境;二是认识到只要加强环境管理, 坚持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 环保投资还是可以拿出来的。从1984年以来环境保护投资为不断增加, 就是靠环境管理管出来的。所以环境影响评价、污染治理等工作也要依据标准进行。因此, 掌握了标准也就是掌握了主动权, 也就是抓住了环境监督管理的核心。在环保法的修改过程中, 有些地方和部门争制定环境标准这个权。但是, 国务院和人大都支持环保部门掌握这个权。因此, 我们要很好的把这项权力行使起来。

要照顾到两方面的需要和条件:一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特别是人类生存的发展的需要;二是经济和技术的支撑条件。标准过宽, 达不到保护环境的上限, 会使得污染泛滥、生态破坏, 不仅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而且会威胁人类的生存条件, 但若标准过严, 离开了经济支撑能力, 也会影响经济的顺利发展, 对环境保护并不有利, 比如, 1973年颁布的工作三废排放试行标准中, 对化工行业污水中cod (chemical oxygen demand, 化学需氧量) 要达到100毫克/升、规定变太严了, 即使是二次处理也很达到这个标准。这就离开了当前我国的经济能力。

参考文献

人的生活环境 篇8

关键词:《生活之路》,托尔斯泰

现代世界最伟大的思想者——克尔凯郭尔、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尼采、鲁迅、卡夫卡等等, 这些巨人精神成就的最大特征, 即是他们思想体系的庞杂和难以归约, 对既往一切文明成果的怀疑之痛切深入, 强烈的叛逆性和前所罕见的自相矛盾, 以及呈现出的那种存在主义的自觉。而当中又以托尔斯泰为最甚。他的三部巨著以其无与伦比的超越性和高尚性, 是可以永久地矗立于人类文明的途路上的傲岸的向标, 告以人何谓“生”、何以“生”的苦谛。莫怪世人常谓托翁非是写江河一般的长篇小说, 简直是在撰著谨严慎肃的哲学论文, 云云。

面对这位“所有伟人中最复杂的人”, 百余年来的学者们几乎绞尽了脑汁。然而, 托尔斯泰作为一位勤勉、谦逊的智者, 他的夙愿之一, 就是把自己毕生无止境的思考总结为一套体系——一套弃绝了东正教会的种种妄说而恢复真正基督精神的教义体系, 并将这些系统化了的学说以更直截了当的形式传达给民众。为此, 他阅读了大量文献材料, 包括古罗马哲人、基督教神父、启蒙主义者的著述, 以及古中国儒家、墨家和道家的典籍。受中国圣人之书《论语》的启发, 托尔斯泰在内心中确立了一种语录体哲学著作的写作范式, 那成果就是1910年的这部《生活之路》。

《生活之路》可称托尔斯泰的绝笔之作, 是思想札记、寓言和各时各地智者们言语摘抄的集成物。它酷肖《圣经》, 也拥有经书一般的简洁和质朴。全书分31章, 讨论的范围囊括信仰、灵魂、科学、道德等人类文明的诸多方面, 章下每又分若干小节。如此广博的论题、庞杂的内容, 在托翁的梳理下丝毫居然不显杂乱, 可见其深思熟虑与明辨。值得注意的是摘录前人的那些条目 (譬如引自孔子的某些观点) , 倘若你去原作那里找寻、对照, 觅到的可能微乎其微。这种情况的产生, 是缘于托尔斯泰征引前人言语的手段不是照抄, 而是改译, 是由托氏本人思想筛洗、统驭的, 带有明显的主观痕迹。

最使我们感到惊叹的, 是《生活之路》中讨论灵魂的篇章:

如果一个人认为, 他所看到的周围的一切, 这整个没有尽头的世界, 的确如他所看到的那样, 那他这个想法是十分错误的。人了解所有有实体的东西, 只是因为他具有这一种而非另一种视觉、听觉、触觉。倘使这些感觉换成另外一种, 那这整个世界也就可能成为另外的样子。这么说来, 我们不了解, 也不可能了解我们生存于其中的这个有实体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只有一种东西是我们确切而全部地了解的, 这就是我们的灵魂。[1]

从这里我们读到了什么呢?存在主义。

托尔斯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信仰基督的人对于宇宙认知的最高水平。他说, 人同宇宙、星球这些渺茫不可知的事物相较, 就好比地球同太阳相较、太阳同天狼星相较一样, 其结果只能是“无”, 这是横向的空间的比较;继而纵向的时间的比较, “我”的生、老、病、死乃至千百万人的生、老、病、死, 尸骸焚化为骨灰, 骨灰作为肥料生出青草, 青草为羊所食, 人再以羊为食, 那么“我”在千百万年后岂不也是一个踪迹皆“无”?

无虽是无, 但只有这个“无”能理解自我及其在世上的位置。而一旦它理解了, 则这种理解就不是无, 而是某种有, 某种重于这整个无尽头的世界的东西, 因为在我和其他类似于我的生命身上没有这种理解, 也就没有了我将其称为这个无限世界的所有东西。[2]

“我”即“无”。托尔斯泰借用老子的观点来印证他眼中那个既非超验、也绝不世俗的上帝。上帝是不可凭理智认识的, 然而他又到处都在;是可感的, 然而无法诉诸言语。

托尔斯泰常常谈到上帝的实体与观念, 并举摩西与牧羊人的寓言为例证。摩西作为十诫的宣告者, 在教会传统中的地位显然毋庸置疑;然而, 托尔斯泰作为教会神权最激烈的反叛者, 却对摩西代表的教会组织的正确性——乃至一切的神迹、教仪产生质疑。在故事中, 托尔斯泰向我们暗示了作为奴仆的摩西其实已僭越自己的职权, 升入了上帝的诠释者乃至规定者的高位, 他已成为可怜的牧羊人 (恐怕亦包括其他臣民) 了解上帝的唯一路径。而摩西形容中的上帝恰恰是一个“不需要什么衣服, 什么住处, 什么仆人”的渺茫的存在, 一个等待教会定论的可怜的存在。

幸好故事中的耶和华犀利而明辨, 他斥骂摩西:

你为什么把我的忠实奴仆从我身边赶走?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自己的话语。在一个人看来是不好的, 在另一个人看来就是好的;对你来说是毒药, 而对另一个人来说则是甘甜的蜂蜜。话怎样说无所谓。我看的是那找我来的人的心。[3]

耶和华的这番话简直与启蒙主义者如出一辙, 他告知我们人, 他需要我们, 依赖我们;他依附于信他的人的观念而活, 上帝的形象在每个人的眼里都不同。牧羊人的上帝理所应当的受侍候:濯足, 穿衣, 梳头, 享用牛羊身上挤出的奶, 洒扫庭除。托尔斯泰理解的上帝不单单是万物的本源和世界的主宰, 更是赋予所有生命以“意义”的某种精神事物。

“爱”是托翁学说中被阐释得最为泛滥的一种。正如火与蜡烛的隐喻提醒我们的, 主对于人的意义、人需要主的全部原因就在于“点燃”。人心是薪柴, 主是火种, 二者不可或缺。这一抔火苗所赋予人心的东西, 那就是“爱”。“爱”生则人成为他应是的“人”, 上帝作为一股莫名的宇宙意志得到他所应得的供养;“爱”不生则人不得成其应是的“人”, 上帝作为他是的“爱”也将死去。

上述的这些思想片段显露了《生活之路》的重要之处。托尔斯泰在病榻上拿到这部书的清样时, 离他的去世只有3天, 弥留之际的他已无法进行任何修订工作。

大抵是尼采曾经如是说过:世上只存在过一位真正的基督徒, 那就是耶稣基督本人。倘让我在后世找出一位什么人能和圣子相映衬, 那么, 我愿在这里署上老托尔斯泰的名字。是他把主还给人, 教人看清主不在别处, 乃在我们灵魂内部。

参考文献

[1]《生活之路》“第二章灵魂;一、灵魂是什么”, Leo.Nikolayevich.Tolstoy, 王志耕译

[2]《生活之路》“第二章灵魂;三、灵魂和物质世界”, Leo.Nikolayevich.Tolstoy, 王志耕译

人的生活环境 篇9

千年古运河, 最美看拱墅。美丽拱墅南临西子湖, 北依皋亭山, 古老而灵动的京杭大运河宛如闪亮的银链蜿蜒穿境……近年来, 拱墅区围绕杭州城市“东动、西静、南新、北秀、中兴”总体规划, 将“秀美”拱墅作为未来发展目标的精准定位, 坚持由城郊结合部向中心城区转型、工业仓储区向商贸商住区转型、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转型的科学发展之路, 走出了一条城市现代化、产业高端化、环境生态化、生活品质化的小康之路。

奔流不息的大运河轻涛拍岸, 用涓涓乳汁润泽了这片土地上65万人的安居乐业, 也应和着拱墅激情荡漾的发展脉搏, 见证拱墅如何从以往的胼手胝足、辛勤奔波到如今的民生欢娱、繁荣兴盛的社会巨变。我们有理由相信, 经历凤凰涅槃的拱墅, 必将华丽蜕变为一个充满活力、充满魅力、充满竞争力和幸福感的品质之区, 全面建成惠及全区人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城市篇:舞动“水”和“绿”, 向现代化中心城区转型

杭州人有句老话“东贵西富南贫北寒”。因城市发展中长期的停滞状态, 拱墅曾被民间纳为“北寒”之地。

十几年前, 拱墅仅17平方公里嵌在市中心的版图内, 而且是最破败的角落:斑驳的老式厂房、低矮的厂区宿舍、衰败的棚户区随处可见,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配套都非常落后。而北部的70平方公里杂乱土地, 准确地讲, 是城郊结合部, 环境脏乱差出了名。

2001年, 杭州城市框架骤然拉大, 拱墅区由原来的北部城区转变为中心城区。随后的十年里, 拱墅孜孜不倦地围绕“水”与“绿”的主调布局, 推进“城水相依、人水相亲、绿水相融”的现代化新城建设。

有水, 城市才有灵气。

后横港河是大运河的支流之一, 昔日饱受富营养化污染, 又臭又黑。而今年上半年, 后横港河已从劣五类水提升至三类水质, 相当于杭州饮用水源二级保护区的水质, 鱼虾重现, 清水盈盈。

原来, 拱墅请小草小虫小鱼帮忙生态治理河流:苦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被陆续栽种到水中, 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小帮手”食藻虫也来了:迅速吃掉水中看不见的藻类, 降低河水浑浊度;鳜鱼、环棱螺等鱼类和螺类也纷纷“跳”入河中, 吃掉水中多余的藻类、草类, 形成了一条可循环的生物链。

拱墅的居住环境得到明显的改善, 除了水, 空气质量的变化也是一个有力证明。

在2013年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上, 杭州“城市之肺”——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荣获“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称号, 成为杭州市首个双“国字号”森林公园。

碧波茫茫的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中, 大片大片郁郁葱葱的竹林, 形如绿色海洋, 虎山水库和龙山水库两大水库宛如两粒珍珠镶嵌其中。水面在山风吹拂之下, 泛起阵阵涟漪, 蓝天白云, 倒映其中;如遇云雾雨天, 则水天一色, 游云飘渺, 宛若仙境。

据介绍, 杭州半山国家森林公园林地面积达1000多公顷, 森林覆盖率高达90.1%, 空气负氧离子每立方厘米平均4000个, 是城区的150倍, 是杭州主城区内名副其实的森林氧吧。

漫步运河岸边, 是树绿花繁、香飘四溢;游赏半山之中, 更是绿意环绕、清幽浪漫。如今的拱墅, “灰”貌换“绿”颜, 不再是杭城的“黑帽子”。

与“水”、“绿”治理同步进行的还有拱墅旧城改造、三改一拆的建设。拱墅区坚持把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作为推进跨越发展的主引擎,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战略, 全方位推进秀美新拱墅建设, 近年来累计完成政府性投资七百多亿元, 实现城市开发建设全覆盖。

拱墅区的华丽变身, 始终将改善老百姓居住环境作为头等大事。自2007年以来, 连续实施两轮建设秀美拱墅三年行动计划, 每年投入政府性城建资金超100亿元, 累计拆迁住户15022户。昔日60年如一日的“棚户区”如今成为杭州保护得最好最美的老房子群。在对小河直街、大兜路、桥西等历史街区的修缮中, 原汁原味地保留了民居下店上宅的古旧风貌, 更重要的是让原居民可以回到原来的家, 保存了“枕河而居”的原住民结构及与之相伴的风土人情。

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旧城改造工程中, 民众的安居乐业, 才是拱墅实现城市建设有机更新的最好见证。时至今日, 再从区域战略的角度回顾“秀美拱墅”目标的意义, 我们可以认为, 拱墅区完成了城市建设思维的大胆突围。

产业篇:怀抱创新与活力, 向商业商贸商住区转型

2013年9月8日这天, 总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的杭州银泰城试营业, 当天开业率95%以上, 人流量超过20万人次, 2200个地下车位半天时间即全部爆满, 再现拱墅“十里银湖墅”的商业盛世。

在过去的几年里, 拱墅已经从传统老工业区的泥沼中华丽蜕变。2007年, 拱墅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停转迁杭州汽车发动机厂、杭州协联热电公司等516家高能耗、高排放企业。截至2012年, 拱墅区万元生产总值电耗累计下降17.96%, 提前3年完成“十二五”减排任务。

而对已搬迁的旧厂址, 拱墅也不是一“平”了之。运河沿岸一带一批具有拱墅风格、老厂房特色的工业遗存, 拱墅选择了保留、提升, 相当一部分被用于开发文化创意产业。

旧车间成了文艺青年的“乌托邦”, 老厂房变成了酒吧、咖啡馆, 运河两岸游人如织, 拱墅已经成了人们休闲、旅游的新天地。而今, 拱墅已形成以运河天地文创园为龙头的“一园十三区”文创产业基地, 汇聚了400多家文创企业, 涉及工业设计、广告策划、商业摄影、雕塑绘画等多个创意领域, 并以20%以上的年增长率快速上升。

从2001年打造祥符工业园区到2008年打造杭州北部软件园, 再到2012年成功申报杭州运河国家广告产业园, 腾笼换鸟, 一座承载着拱墅产业转型升级希望的国家广告产业园正在崛起。

运河两岸, 胜利河、大兜路美食街流淌着勾魂的美食;两岸的一幢幢商务楼宇, 入驻着一批批充满朝气的现代服务业企业;杭州银泰城、运河上街等一批商贸综合体项目的建成开放, 进一步让运河商圈逐渐兴旺起来。

拱墅, 这块87平方公里的“希望之地”, 正成为杭州都市经济圈中具有较强活力的增长极。拱墅商圈吸引来一大批高新企业争相进驻, 2007年以来引进市外实际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27家世界500强、42家国内500强入驻, 万达广场、绿地中央广场等项目全面开工。预计到2016年, 拱墅区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一番, 达550亿元,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70%。

美食拱墅, 购物之区。徜徉在泛着淡淡光晕的湖墅路, 领略着拱墅的现代时尚气息, 湖墅路的城市小品、夜景灯光设计紧扣十里银湖墅与运河文化展开, 建筑、环境在夜幕降临后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辉煌、大气的现代风格, 一座集商贸、居住、创业、生态、文化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展示在世人的面前。

民生篇:全民共享安居乐业, 向幸福品质新生活转型

一直以来, 勇于发扬首创精神, 大胆拉高发展标杆, 坚持不懈探索核心难点, 是多年来拱墅模式深入民心的一贯风格, 也是拱墅模式领跑时代的关键灵魂。

“上学难”, 对于当下, 是众多家长最操心最关注的问题, 也几乎可以说是当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然而在拱墅, 让更多的人公平地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却不是问题。拱墅连续6年在初升高考试中位列杭州市最前端;连续4年在全市公办初中后1/3学生学业水平抽测中综合排名第一。

曾经的拱墅, 生源外流现象十分严重。拱墅区领导对此立下“军令状”:不办好拱墅教育, “班子”集体下课。经过不断实践和大胆创新, 拱墅教育大打翻身仗, 以“名校集团化”战略应对上学难, 新增9个教育集团。引入文澜中学、育才中学、上海世界外国语小学等优质民营教育资源。

而今, 拱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只要是符合条件的, 100%能解决上学问题。

在拱墅, 人的城市化始终是主抓重点工作, 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 不断完善民生保障, 区域范围全面实现就学、就医、养老、文化生活“15分钟”服务圈。

本着这样的理念, 拱墅加快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的步伐, 每个街道都设立了文体站和文体中心, 在家门口看电影或者文艺演出不再是稀罕事, 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让老百姓切切实实感受到身份由农民和产业工人向市民和三产从业人员的转变。

如今, 拱墅的居民, 沿着运河散步的同时, 随处走进一所书院、茶馆、咖啡馆、太极馆, 可以品味到浓浓的文化味:运河文化广场、五大国家级博物馆群落交相辉映;文创园区、历史遗址、历史街区等特色文化节点星罗棋布;活态传承民俗风情、地方饮食、民间曲艺等非物质的文化, 文化研究创作、文化旅游、特色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再现“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盛世景象, 构成展示拱墅运河文化风貌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今日的拱墅, 面貌焕然一新, 区内人民生活幸福得像花儿一样, 加速蜕变的中心城区、底蕴深厚的文化大区、安居乐业的生活品质之区, 已成为拱墅区最佳的真实写照。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在拱墅区委主要领导看来, 要按照“拉高标杆、改革创新、突出特色、坚守底线”的要求和“求新、求变、求实”的思路, 强化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 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人的生活环境 篇10

( 一) 马克思关于人的需要理论的概述

马克思认为, 人的需要的发展就是需要由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向发展性需要螺旋上升的过程, 生存需要属于人的基本性需要, 发展需要属于高层次需要。作为社会的产物, 人的需要随着社会的进步不断从基础性向高层次上升。 “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需要本身, 满足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1人的需要的发展最初是从动物的需要本能发展而来的, 这种需要本能是肉体机能受到外部刺激而产生的一种自发需要。一旦这种自发的基本生存需要得到满足, 社会的人在人的本质力量的驱动下就会产生一种新的需要, 这种新的需要的实现就要依靠人的自觉意识, 即意志的力量, 这种意志的产生反映了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这一阶段的需要可称之为自觉的需要。与自发需要相比, 自觉的需要更侧重于人的意志作用的培养, 当意志的培养超出个人而为外力所控制, 自由受到限制, 因此, 人的自觉需要的实现过程必然引发对自由的威胁, 这一阶段自由自觉的需要成为新的需要而产生。

( 二) 关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起来, 是相对于两者在现实中的严重脱离而言的。 “生活是人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满足需要、创造意义的活动过程。”2因此, 生活世界是人生活于其中, 以人为主体, 在人与自然、社会、个人的相互关系和实践中形成的现实与意义世界的建构。“人是一种未完成的存在物。” “人的未完成, 蕴含着可塑性和创造性”3因此, 人的存在和发展就是一种不断的自我建构过程。生活世界作为以人为主体的现实与意义的建构, 也具有可塑性与创造性, 处于不断生成的过程之中。生活世界的这种可塑性源于人的超越性需求, 即人对意义世界的追求, 但人的这种需求建立在现实世界基础之上。因此, 生活世界应该包含现实世界与意义世界。马克思认为, 人们认识世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因此, 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既包括对现实世界的回归, 也包括对现实世界的超越与复归, 即对意义世界的追求以及对现实世界的改造。思想政治教育复归生活世界, 即是在意义世界的引导下 ( 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作用) , 以现实世界为基础, 人们重塑生活世界的过程。

( 三)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人的需要, 具有工具性与价值性特点

目前, 思想政治教育完全陷入知识教育, 脱离实践, 缺乏实效, 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一种实践手段, 有利于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摆脱现实困境, 这体现了其工具性特点。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价值目标实质上是对未来理想社会人的生存状态的描述, 在人塑造其自身生活世界的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对人的价值世界的重构起着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 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性特征。

二、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之间的本质联系

( 一)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从现实性上分析, 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他反对把人当成抽象的存在物, 认为人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表现自己。马克思认为, 每个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及需要满足的方式同别人发生联系, 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因此, 从本质上来看, 一切社会关系都建立在一定的人的需要的基础之上。离开了人的需要, 人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失去其现实性, 陷入虚无。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难以避免会受到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需要是人的行为的原动力, 在人的心理———行为过程中处在起点的位置。”4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人和人的活动, 就必然要以人的需要为逻辑起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手段, 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从人的需要着手。

人在生活世界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人的需要, 因此,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重要逻辑起点。

( 二)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趋势反映了特定阶段人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的迅猛发展与人口的新陈代谢, 淡化了人们基于基本需要而产生的激情与意志。 “哈贝马斯认为, 生活世界具有 ‘信念储备库’的作用。所谓 ‘信念储备库’就是指它为交往行为参与者提供创造性见解的泉源, 以便满足在一定环境下由共同承认的 ‘解释’所产生的相互理解的需要。”5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逐渐脱离了现实社会的发展变化, 将主要阵地转移到课堂上。这种转移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远离生活世界的步伐, 使其脱离人们共同承认的 “解释”, 生活世界作为 “信念储备库”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使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以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就变得不那么容易。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很难为人提供自信心或精神动力。知识的获取无益于自身内在素质的提升和行动力的增强, 造成信息接收与内化、外化过程的断裂, 使受教育者形成多重人格。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之间的息息相关以及人们自我意识觉醒和人们对生活世界认识的加深, 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人们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以及经验总结而提出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一种更加有效的教育方式, 与人的需要的发展相一致, 反映了现阶段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定需要。

( 三) 人的需要的丰富与不断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理论, 是针对现阶段以理论灌输为主的课堂教育难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效力的问题而提出的。“‘回到生活世界’的真实动机就在于价值信念的回归和重建。”6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向生活世界的回归, 打破传统中理论与实践的二元对立, 使人们的认识活动以及价值判断与生活世界紧密联系, 通过现实的实践活动来检验理论、诠释理论, 从而使人们形成坚定的价值信念, 完成价值重建。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就必须了解人的需要, 因为现实生活中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外部驱动力量, 而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是推动生活世界价值重建的重要内驱力, 因此, 人的需要的满足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本质体现。

三、从人的需要着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人的需要是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的纽带, 因而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得不考虑的一个现实性问题。因此, 要从人的需要出发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活世界之间的联系, 以此为据, 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 一) 从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出发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马克思根据人的需要的发展程度将需要分为基本需要与高层次需要。基本需要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全过程, 基本需要就是生存需要, 生存需要通过劳动来实现。而随着人类基本需要的满足, 基本需要的影响逐渐淡化, 但其仍然存在于高层次的需要之中, 以另一种形式发挥作用, 这种形式更趋于社会化。因此, 人的基本需要的问题仍然存在,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作为满足人的需要的一种形式, 应注重人的劳动观教育。课堂教育要根据人的生活需要, 加入劳动教育以及劳动实践的部分, 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之中, 激发人的劳动兴趣与劳动需求, 将课堂中只注重理论学习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劳动实践结合起来,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高层次需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的以及人的需要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仅仅停留于基本需要的满足, 而应不断满足人的发展了的需要, 然而这种发展了的需要仍然与生活世界息息相关。因此, 要以高层次需要引导生活化不断向人的价值归宿趋近, 实现现实生活的不断升华, 同时, 要将人的需要的多样性与生活世界的各种差异性相结合, 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从现实实践的丰富库存中提取资源, 从而为人的创新提供可能。社会习俗的丰富性往往表现了人的需要与生活世界多样性的特点, 但也容易使人陷入一种生活惯性, 从而固化思维, 难以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要在此基础上以更高层次的需要来引导人。人的需要与生活世界的结合, 为人的创新发展提供可能, 思想政治教育则为人的创新发展提供一种思维。

( 二) 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的角度谈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 总体上说, 会经历自发的需要、自觉的需要及自由自觉的需要这三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顾名思义, 就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现实生活世界之中, 以现实生活世界为源刺激人的自发需要, 并使之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得到满足, 此外, 还要通过不断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导作用, 自觉培养人建构理性世界的需要意识, 使人的需要从自发上升到自觉的程度。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过程中, 如果忽略了人的自发需要而直接对人进行自觉需要的教育, 就使思想政治教育极易陷入工具理性之中, 脱离人的感性与价值需要。人的需要从自发走向自觉的规律、过程, 决定了自发与自觉缺一不可。脱离了自发需要直接进行自觉需要的教育不仅违背了人的需要的发展规律,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的需要对行为活动的推动力量。自觉需要的形成离不开人的意志力支撑。人的自觉需要在人的意志支撑下, 经历反复内化、外化过程, 即经历感性与理性的反复验证, 最终形成一种坚定的品质: 信念。这种品质使人们学会如何生活, 使人们体验到生命的意义。当社会生产力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 即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 与之相应当意志力与信念已经融入人的自觉需要, 人的思维的觉醒达到高端状态, 人的自由也就实现了, 人的自由自觉的需要最终得到满足, 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得以实现。人通过自我意识的觉醒, 能够体验到更高端的生活体验, 享受更有质量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是针对目前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困境而提出的, 这体现了它的工具性特征, 但是, 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最终价值归宿是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 即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属于马克思人的需要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 根据需要从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发展递进的规律, 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就必须从关注人的基本需要出发。思想政治教育终极价值目标的达成要以人的需要为基本出发点。但是, 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长期脱离生活实践, 有效性得不到发挥, 究其原因是忽略了人的需要。人的需要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理论必须关注的现实性问题。因此, 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及其生活化问题。

关键词:人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现实生活世界

参考文献

[1]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2004年第49卷第3期

[2]张国启:《论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的发展向度》, 《思想教育研究》, 2009年第7期

[3]檀传宝、班建武:《实然与应然:德育回归生活世界的两个向度》, 《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7年第2期

[4]王全宇:《人的需要即人的本性—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说起》,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年第5期

[5]胡艳梅、蒋明伟:《思想政治教育应重视人的需要—基于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探讨》, 《沧桑》, 2009年第5期

[6]刘健康:《人的需要与思想政治教育》, 《理论学刊》, 2008年第3期

[7]吴琼:《当代国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启示》, 《求实》, 2000年第5期

[8]项久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论》,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年版

走进韩国人的生活 篇11

韩国的气候四季分明,各地都有宜人的风景,从白雪皑皑的春川到碧浪银沙的釜山,从威严凝重的庆州到阳光明媚的济州岛,到处都令人流连忘返。

食与“色”的生活主题

出门在外,最尴尬的就是囊中羞涩。韩国的物价比较高,农产品价格更是令像我这样在国内论箱论筐享用农产品的人士郁闷不已。这里好多水果都论个卖,红苹果是韩国常见的水果,个大味甜不假,但身价不菲,通常一个折合人民币六七块钱,卖相好一些的还要提高一个价位。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初夏的青苹果,虽然个头小,但味道绝对不含糊,一口下去,汁水四溢,齿颊留香。夏天的西瓜也是韩国人喜闻乐见的水果,但最便宜的也要人民币七八十块钱一个。

由于韩国的农产品采取保护政策,市面上很少有进口水果。农贸市场在这样的背景下就显得十分重要。首尔市比较热闹的农贸市场当属祭基洞与清凉里一带,绵延数街区,一到黄昏开市就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在这里花相当于十几块钱人民币就可以背回五六棵大白菜,再多一点就可以购得一只整鸡。讨价还价不是不可以,但效果不尽如人意。商贩们往往不会故意提高价钱,因此杀价能手们发挥的空间比较有限。

韩国人饮食清淡,使得我那些无肉不欢的朋友经常在饭桌上黯然神伤。总体而言,韩国人偏好素食和鱼类,烹饪方式以凉拌、煮和熬汤为主,他们对中国人用很多油来炒菜很不理解。翻开杂志上的推荐菜谱,可以发现包括紫菜在内的各种海菜、各种泡菜和少许鱼类,特别是金枪鱼构成一天的全部推荐项目,这时你会怀疑这是不是给立志于瘦身的人开的特别菜单。

韩式烤肉在这里属于大餐,其主要原料五花肉在韩国售价较高,所以通常在餐馆大快朵颐之后,就是掏出大把钞票。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制一些韩式料理,最好吃的就是金枪鱼饭团。煮好米饭,待其凉却,搓成球状,取罐装金枪鱼肉若干置于饭团中为馅儿,稍后倒入揉碎的烤紫菜沫中翻滚,待紫菜覆盖饭团后取出即可食用,或以锡纸包裹,便于携带,则成旅行进餐的佳品。

大排档在韩国也相当流行。店家搭起一个临时帐篷,架起一块大案板,支好一口大锅,便热乎乎地煮上猪心、猪肝或肘子,也有辣酱年糕,花些小钱即可享用香气扑鼻的路边餐。

说完食,还需谈“色”。住在首尔的女孩子有太多街道需要逛。明洞是非去不可的。服装鞋帽首饰化妆品,都可以在明洞找到。促销服装堆满了好多张大桌子,货架排放密集,让人觉得气氛火爆。令人欣喜的是许多著名品牌在明洞都有店铺,而且打折机会颇多。

对不喜欢逛街而不得不完成陪同任务的男士来说,去梨花女子大学实在是两全其美的事。该校依山而建,校园内各色建筑错落有致,更兼花木繁多,曲径通幽,风景宜人。校园外几个街区都是小商铺,绝大多数都推出面向年轻女性的服饰,因此吸引了大批青年学子来此淘宝。女孩子在这里可以紧跟时尚,挑选最前卫、最新潮的服饰:男士们可以在圆满完成陪同任务的同时,一览秀色,大饱眼福。

东西交融的平民生活

韩国人非常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在他们最为重视的中秋节,每个人都会想办法回家与父母家人团聚。许多商铺的店员都穿上传统韩服,烘托节日气氛。在佛教节日浴佛节,首尔市政府专门设立步行街以供市民庆祝。上灯时分,街头的大舞台上开始表演文艺节目,其中不乏青春美少女们的劲歌热舞。韩国人庆祝西方基督教的节日也非常隆重。圣诞节时大小教堂都布置一新,商场里也早早张灯结彩。欢快的圣诞节歌曲不绝于耳,圣诞树和挂件都很热销,让人仿佛置身于西方世界。

韩国人笃信仁义,他们对长辈非常尊重,以至于学校里师兄师姐的地位都很崇高。在地铁站,可以看见电梯上的人们自觉让出半边给有急事的人快速通过,公交车上年轻人主动给老年人让座,而老年人帮年轻人照管行李。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有些感动。

浅谈人的现代化与人的全面发展 篇12

关键词:人的现代化,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发展

一、众所周知, 目前全球关注的重点和迫切追求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

有笔者曾对这一概念做过专门的论述, 称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1]。随着社会发展和历史实践, 人们发现现代化的过程不单单有物的改变, 更有人的改变, 这一过程是由“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人在整个社会与国家向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是一个必需的因素。这更表现出社会生产力进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加快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的重要条件和根本保障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

那么, 何为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就是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的状况与过程。也就是人的文化素质的现代化, 说到底, 就是适应现代实践发展需要的人的主体能力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不仅包括知识、技能的现代化, 也包括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现代化。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所具备的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水平、精神境界、思维能力、心理特征、文化心态、科技意识、劳动技能等的各种素质的总称。其实质就是把主体提高到当代的水准, 实现主体素质的现代化。其实质就是力求将人的能力与素质提高至最重要和突出的位置, 从而达到现代水平。其中, 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知识文化水平、智慧才能和身体生理条件是最基本的人的素质, 简言之就是人的德、智、体三个素质。从实践角度来说, 是指人的认知力、实践力、创造力。

二、马克思主义指出, 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

同时, 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人是现代化建设的基础, 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 也是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以人的发展为尺度考察社会的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他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 历史的进步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过程, “人们的社会历史始终是他们的个体发展的历史”, 未来理想社会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2]。

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有着内在的联系, 它们之间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一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人的现代化提供重要的思想基础和科学的理论指导, 在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 实现人的现代化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使人的现代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另一方面, 人的现代化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新课题并使其得到丰富和发展, 人的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根据时代的变化, 不断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实现人的现代化是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首要要求。我国现代人的总体素质、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不发达、不平衡、不成熟、不完全的过渡性特征是由我国正处在“过渡”阶段这一广阔的现实背景因素所决定的。

首先, 传统农业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并存的现代中国经济的二元结构, 必然会影响当代中国人。以小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形态成为了中国过渡到现代的基点。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 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反之, 就会出现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第二种状况时, 必须进行生产关系的改革, 使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其次, 兼有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构特征的现代中国文化的二元结构, 使得生活在两种文化并存中的人们同时被两种文化模式所教导、支配以及约束。

再次, 限制了现代人素质的提高和人才与价值实现的因素是教育的滞后发展。诚然, 国民素质的高低从根本上取决于受到了什么样的教育。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压力, 再加上我国实施的独生子女政策和人口过剩的压力, 社会、学校和家庭都非常重视教育和人才的培养, 然而未来社会的不可预测性, 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这方面的思考与探索是不够的, 跟不上改革开放的步伐。而这又反过来影响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当前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 还需要很长时间来过渡成为全面的素质教育。

至此, 通过多方面把握并全面认识现代中国的具体国情及其影响力, 对于我们更好更快的实现人的现代, 创造更有利于实现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从历史实践的经验来看, 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立足的全面发展的人, 必然不断积累着一个又一个的现实社会中人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社会实际状况来看人的发展, 可以得出全面发展的人是未来目标;而首先实现人的现代化是现实的努力。

其一, 大力发展与提高社会生产力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首要任务。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同时, 要更加注重将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能力的提高有机的结合起来, 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提高人的能力, 这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通过普及和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将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本”、“人才资源”, 对发展我国生产力、实现人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其二,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将释放巨大发展潜能。这是抓住战略机遇期的客观基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将继续释放出巨大能量。十八大报告中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列提出, 表明“两个加快”相互作用, 相互促进的重要关系。报告指出, 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 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就是要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的新活力, 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力,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体系, 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因此, 我们必须始终要把人的健全发展作为中心课题来抓, 使之贯穿于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明确“以人为本”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二要努力寻找并建立制约物对人的消极影响的机制;三要加强精神文化的建设, 鼓励、倡导人们积极追求精神价值。如今来势汹涌的商品经济大潮中, 人们更应该自觉的走出人对物的狭隘圈, 脱离依赖物而生存的关系, 彻底实现从“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转变[3]。

其三, 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提高现代人的整体素质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教育现代化, 并不是把传统教育抛弃掉, 空中楼阁地去构建一个现代化教育, 而是通过对传统教育的选择、改造、发展和继承来实现的。传统教育中有许多优秀的东西, 要继承和发扬, 但它毕竟是旧时代的产物, 有不少与现时代不相适应的东西, 这就要扬弃或改造, 使它符合时代的要求, 成为现代教育的传统。现代教育是一个传统教育转化为现代教育的过程。目前, 现代化教育主要体现在素质教育、主体性教育、全面性教育、创造性教育和终身教育[4]。这些都在从方方面面提高着我们教育的质量。

其四, 全面推进科技进步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手段。首先, 科学技术实际上是一种生产力手段, 它深刻地改变着人类历史进程, 影响现代化的未来走向。新的研究成果与实践方法都为提高人们物质水平与生活幸福指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其次, 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使得人从体力劳动过渡到脑力劳动, 这样人类制造处的工具就作为手段, 人类作为目的也就成为了手段所服务的中心, 由此人类的自由也就走向了新的高度。再次, 科学技术让人产生的是内在的新进化, 而不只是武装了人的外在, 并且还从方方面面, 里里外外来改变人类的观念与行为。最后, 人类社会生活内容之所以越来越丰富、多样、生动, 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创造了多种多样的精神和物质享受方式, 从而改变了人们原先单调又封闭的生活方式。

参考文献

[1]杨永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89-9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79, 46 (7) :114-11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5, 3 (10) :43-49.

上一篇:女人美最大下一篇:龙舟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