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建设(精选12篇)
国家电网建设 篇1
国家电网发展策划部及国网能源研究院有关专家近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将建成“三华”(华北—华中—华东)、东北、西北和南方四大区域电网;在四大区域电网之间建设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而在“三华”区域电网内部建设“三纵三横”的特高压交流网架。这与此前公开的“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的“特高压电网”建设目标相比,国家电网公司的“特高压”发展步伐已悄然调整,特高压交流电网“瘦身”并提速,若干条特高压直流输电通道则跨区域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信息网)
国家电网建设 篇2
加快。预计到2020年,我国清洁能源装机将达到5.7亿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 35%,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3.8亿吨。清洁能源的迅猛发展,给电网发展带来了新挑战。一是特高压发展亟待加快。我国的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具有规模大、分布 集中的特点,而所在地区大多负荷需求水平较低,需要走集中开发、规模外送、大范围消纳 的发展道路。发展核电,也需要坚强电网的支撑。特高压输电具有容量大、距离远、能耗低、占地省、经济性好等优势,建设特高压电网能够实现各种清洁能源的大规模、远距离输送,促进清洁能源的高效、安全利用。二是智能化水平亟待提升。核电的可调节能力较差,风能、太阳能发电具有随机性和间歇性,这就使电网运行控制的难度和安全稳定运行的风险明显增 大。同时,风能、太阳能发电的设备利用率较低,需要相当规模的火电、水电等与之配套,“打捆”送出。因此,显著提高我国电网对清洁能源接入的适应性以及运行控制的灵活性、安 全稳定的可控性,非常紧迫。我国能源分布和供应的特点要求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我国煤炭 资源保有储量的 76%分布在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等北部和西部地区,而能源消费需 求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中东部地区。随着我国能源开发西移和北移的速度加快,大型 煤炭能源基地与能源消费地之间的输送距离越来越远,能源输送的规模越来越大。东部地区 受土地、环保、运输等因素的制约,已不适宜大规模发展燃煤电厂。要满足未来持续增长的 电力需求,从根本上解决煤电运紧张反复出现等问题,促进大型煤炭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必须加快发展特高压电网,实施电力的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输送,与大水电、大核电、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一道,形成全国范围的资源优化配置格局。充分利 用先进智能技术,建设坚强智能电网,能够显著提高电网的输送能力和运行控制的灵活性,最大限度发挥电网优化配置资源的作用; 能够显著提高发电设备的综合利用效率,提高能源 使用效率,促进节能减排。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要求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我国
电力需求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用电需求将达到7.7万亿千瓦时,发电 装机将达到16亿千瓦左右,均为现有水平的2倍以上。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的 不断提高,电动汽车、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建筑、智能交通、智能城市等将成为未来 的发展趋势。只有加快建
设坚强智能电网,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才能满足 客户对供电服务的多样化、个性化、互动化需求,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比如,可以为 客户提供实时电价和用电信息,引导客户合理用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用电优化、能 效诊断等增值服务;可以为今后电动汽车、智能家电的使用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总之,坚强智能电网是包括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和各电压 等级的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智能电力系统。“坚强”是基础,“智能”是关键。坚强网架与 智能化的高度融合,是我国电网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走中国特色智能电网发展道路,把增 强电网优化配置资源能力和抵御事故风险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 的坚强智能电网。立足自主创新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 由于智能电网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发展智能 电网,并将其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欧盟成立了智能电网委员会,发布了智能电网 发展计划。美国最近提出,建设可实现电力在东西海岸传输的更坚强、更智能的电网。尽管 目前智能电网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必须见微知著、锐意创新,抓住机遇、扎实工作,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坚强智能电网,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我国具备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良好基础。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今年年初成功投运,目前已安全稳定运行200多天,经受了各种运行方式和模拟故障条件的严格考核,设备状况 良好,运行平稳。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正在建设中,明年上半年可以投运。我国在特高压输 电技术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在智能化方面,我国在大电网安全运行控制、调度技术装备水平、数字化变电站、电力光纤通信、信息化工程、用电信息采集等多个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 特别是在重大工程建设方面,我国还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我们完全有能力立足于自主创新,建设好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国家电网公司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 确定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目标。征、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电网发展的客观实际,确定了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阶段性 目标:第一步,完成坚强智能电网发展规划的制定,开展关键技术设备研发和试点工作;第 二步,在关键技术和设备上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到2020年全面建成坚强智能电网,使电网的资源配置能力、安全水平、运行效率,以及电网与电源、电网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性 得到显著提高。届时,
国家电网点亮世博 篇3
位于上海世博会浦西企业馆园区(D11片区)的国家电网企业馆,占地面积4000平米。场馆中央,巨大透明的“魔盒”腾空而起,犹如悬在半空中的玻璃体。白天,“魔盒”光影流动,夜晚,“魔盒”被瞬间“点亮”,星光进射。“盒子”的表面大量采用了六面式LED屏展示,网格状的肌理粗细交错、虚实相间,是城市网络肌理和供电系统网络,寓意电网与美好生活的艺术融合。
据本刊记者了解,国家电网馆绝不仅仅是一个建筑物那么简单。国家电网企业馆的地上部分是企业展馆,而地下部分则是110千伏蒙自变电站。不过,你可千万不要忽视了隐藏在地下的部分,它承担着整个世博园区和场馆的供电任务,国家电网企业馆也因而被誉为上海世博会的“能量之心”,同时,国家电网企业馆也是国家电网公司的首个“智能电网示范区”。
对“智能电网”概念众说纷纭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式。720度的能量魔盒为观众展现出了一个美轮美奂的光影世界,建筑、科技,能源三者的完美结合构筑成了一个未来的城市图景。
环保“电立方”
国家电网企业馆不仅是对我国智能电网的提前预演,更向参观者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极尽环保的可能。
国家电网企业馆的设计者团队是曾设计过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中建国际设计(下简称CCDI)团队,建筑师们延续了对“水立方”的情感,把这座方方正正的场馆称之为“电立方”。“电立方”的大胆创意在于在场馆中央制造出了一个悬浮的能量“魔盒”,并大量运用了六面式大体量LED屏展示方式。
“国内目前还几乎没有这种交付方式。以前一个建筑项目完成后,后期总要进行大量的修改,这是一种能源的浪费。”CCDI北京区域副总经理、BIM产品经理弋洪涛表示,在项目设计之初就把后期的运营商引进过来,设计布局就可以不需要做太多的返工,国家电网企业馆的设计及建设缩短了1/3到1/4,并大量减低了能耗。
从设计之初,国家电网企业馆就引入了BIM的概念。BIM(BuildingInformation Modeling),即建筑信息模型,自2002年被提出以来,已在工程建设行业引发了史无前例的彻底变革。BIM利用数字建模软件,把真实的建筑信息参数化、数字化以后形成一个模型,以此为平台,从设计师、工程师一直到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方,都可以进行信息的共享和改进。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会利用Autodesk Revit软件进行碰撞测试,从而有效避免‘错漏碰缺’的情况出现。”世博会国家电网企业馆机电专业负责人董礼江表示,世博工程工期较为紧张,牵扯到众多的供应商和施工单位,一旦设计有所调整,BIM可以在三维模型中实现及时的调整,而这个接近于实际施工情况的数字模型,可以为各方提供明确的调整信息。据悉,世博园国家电网企业馆从概念,原创到施工,采用了欧特克产品,通过运用revit系列产品完成三维数据,使用navrisworks完成碰撞检查,四维施工模拟,分结构阶段分析结构模型,从而导出三维模型进行CFD模拟、人流分析,同时使用了3dmax进行渲染。
正是借助BIM的平台作用,一个更为节能与安全的“魔盒”才呈现在世人面前。按照世博会的应急安全要求,国家电网企业馆必须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馆内约1300人及时疏散出去。“借助BIM技术,我们可以对人流的疏散进行直观的模拟,并推算所需要的时间,由此可以在出人口位置、电梯数量等多个方面实现有针对性的设计。”CCDI结构事业部上海区域总经理薛万里表示,“要是没有BIM,这些是很难实现的。”
打造“能量魔盒”
“环保、节能、亲民”是设计师倾注在此次展馆设计中的全新建筑气质。
“魔盒”高度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维持日常运作。场馆内,充分考虑日照、日影和风矢量变化,设计了一个没有日晒、采光充足、空气流通的惬意游览空间。即使是排队通道,也巧妙利用了上海夏季风向,形成一条“捕捉夏风”的S形节能清凉走廊。
在展馆顶部,装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小型风能发电装置,以补充馆内电能。馆内还采用一个叫做“向日葵”的12镜太阳光采光导入系统,将日光直接引入室内,为展馆地下室和接待区提供照明。“魔盒”外立面,特别设计了一面巨幅的风鳞片墙,近7万片风鳞片随风翻转。
位于展馆地下的110千伏蒙自变电站采用了变电站变压器余热转化、地源热泵、冰蓄冷等技术,使能源循环利用。其中,冰蓄冷系统避开用电高峰,在夜间用电能将水冻成冰块,白天则融化冰块为馆内提供冷气。
为了加强参观的舒适度,CCDI设计团队特地事先查阅了上海市的历史气候数据,结果不容乐观:世博会展示期5月1日至10月31日总计184天,按每日9:00—18:00有太阳直射考虑,共计1840小时。这种情况下,不满足舒适小时将会达到901小时左右,为世博期间小时数的20%,不满足人们安全小时为203小时左右。为此,国家电网企业馆的建筑设计充分利用了魔盒及建筑架空,形成建筑自有的遮阳区,提高人员等候区域的舒适度,就算在完全无风的日子里也可利用增强型通风系统,加热建筑天井上部空气,形成生态的自然增强拨风。
传统的二维设计只是注重于物理空间层面,缺乏在温度、光照、通风、人流预测等方面的数据,设计师只能靠自己的经验来进行舒适度的改善提升。CCDI建筑数字化业务部经理过俊表示:“通过BIM,设计师将建筑性能化分析放在设计前期来完成,而不是象过去那样放到设计后期去验证,这使得设计出来的建筑更加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更加适合业主的运营需求。当然,这在BIM被引入之前,借助传统的cAD软件很难实现。”
“让计算机辅助设计成为现实,我们就可以从计算机当中获益更多。”正如欧特克全球副总裁、欧特克中国研究院院长兼新加坡研究员院长黄健铬在欧特克技术峰会2010所说,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核对工程建筑行业的技术需求的不断增加,建筑行业的研发同样能够从中国借鉴许多实践,国家电网企业馆就是一个例子。
据相关调查数据,美国的商用和住宅建筑业年消耗40%的总能源,其中包括70%的电力、40%的原材料和12%的淡水,排放出30%的温室气体,并且产生1.3亿吨量的施工和拆毁施料。而中国建筑业目前的能耗水平,明显要高于此。在弋洪涛看来,BIM是涉及咨询,设计、施工、运营等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有效平台和工具,应用越多,省得越多,附加值越大。比如,BIM可以用一种可视化的方式,将整个项目的建设过程以三维方式呈现出来,使得各方获得直观的项目信息,并可以围绕同一个数据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
智能电网的现实演义
什么是智能电网?在智能电网展示区,对于智能电网的含义,参观者可以更直观地得到答案。
在国家电网企业馆,“智能电网”展示是一大亮点。在地下一层的智能电网综合展示区,参观者能详细了解智能电网的理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在智能电网各关键领域的试点工程和成果。
智能电网展区应用了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交互终端、智能交互机顶盒及智能插座等智能用电产品。通过智能插座可以控制智能家电的各种运行状态,并能将家电的实时状态准确无误地反馈给交互终端进行实时分析。
其中,“虚拟发电厂”包括风能、太阳能、水电及生物热电等,可以根据需要,“智能”地选择不同电源组合。“智能电力家庭”十分有趣,下班回家前,只需在办公室里轻点鼠标,一组指令信息就会传回“智能家电”的信息中心。于是,电饭煲开始煮饭,浴缸里的水已经放好,水温50℃,空调自动打开,调节到适宜温度……只等主人回家。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电力一年新增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比英国全国的总容量还要大;而总装机容量则超过美国80%以上,比日本要高出两到三倍。由于未来智能电网建设将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规模接入的问题,这将为风电、光伏发电等相关产业乃至整个装备制造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此外,智能电网还将与物联网深度融合,网此智能电网产业将促进多种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区域产业升级。
国家电网建设 篇4
2009年10月21日~22日,国家电网公司跨区电网工程建设协调暨项目管理实施细则宣贯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围绕跨区电网工程建设的总体目标,梳理协调目前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动员全体建设者统一思想、明确目标、扎实工作,确保完成跨区电网建设年度目标任务,促进跨区电网建设管理再上新水平。
据悉,2009年,跨区电网建设投资计划较2008年增长166%,资金计划比2008年增长110%,灵宝扩建和德宝工程第四季度相继投产,宁东一山东、呼辽直流、三沪Ⅱ回等重点工程项目相继进入施工高峰期。线路在建规模6 390 km,直流换流容量1 075万kW,建设规模前所未有。
国家电网建设 篇5
2009年10月30日上午,在国家电网公司2009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上,一份字里行间透露着创新精神的报告在会场回响。加强和改进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三个建设”)作为此次会议的核心议题,触碰着每一位与会者的神经。
几年来开拓进取、攻坚克难、勇于创新,公司走上了一条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公司实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以“三个建设”为保证,全面推进“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
高瞻远瞩统领全局 指引企业发展方向
2009年第四季度工作会上这份题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国家电网公司又好又快发展》的报告,发轫于公司党组对于发展与未来的深入思考。
“加强‘三个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深入推进‘两个转变’、推动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的迫切需要。”
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刘振亚指出,只有加强“三个建设”,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理念,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使公司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拓前进;才能用统一的核心价值观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全公司的力量和智慧,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才能全面提高队伍素质和企业素质,提高执行力、创造力和战斗力,为建设世界一流电网、国际一流企业提供坚强保障。
公司领导带头,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三个建设”。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闭幕后,公司党组迅速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并专门作出部署,要求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全面贯彻落实。
公司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能源安全的特大型国有骨干企业,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是推进公司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今年1月15日,《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的意见》作为公司党组新年的第1号文件在公司“两会”上印发。“以党的建设为统领,以领导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为着力点,统筹推进公司党的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和队伍建设„„”公司“三个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更加清晰。刘振亚总经理提出,要将公司党的建设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起来。不久之后,刘振亚总经理署名文章《用制度建设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刊发于2月11日的《人民日报》。文中说,国家电网公司坚持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相结合,建立健全加强和改进公司党建工作的长效机制。
思想指引行动。公司系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加强“三个建设”,为深化“两个转变”、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提供持久动力和坚强保障。
科学谋划务求实效 为科学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加强。
去年10月22日,公司邀请中央党校教授为总部全体员工作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辅导报告。300余位员工感触一致:聆听报告对于深化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认识,自觉推进“三个建设”具有重大作用。
今年4月26日印发的《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政治理论、公司决策,学习内容丰富、全面;调查研究、主题教育,学习方式创新、务实。随着学习成果转化运用机制逐步完善,不少成果已切实体现在公司“两个转变”的实践中。
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
公司不断深化“四好”领导班子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政治过硬、领导力强、执行力强、综合素质好的高水平领导班子团队。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构建“三化三有”国家电网特色惩防体系。
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公司2.8万个基层党组织和53.8万名党员以创建“电网先锋党支部”为载体,深入开展争创“四强”党组织、争做“四优”共产党员等创先争优活动,使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发挥。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深度广度不断延展。
去年下半年,公司党组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着力建立健全与公司“四化”工作相适应的、促进公司和电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用制度建设巩固学习实践活动成果。
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公司加强“三个建设”、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重要契机。6月11日,在全面夺取迎峰度夏胜利的艰巨任务来临之际,刘振亚总经理动员部署公司创先争优和迎峰度夏工作。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当前形势下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牢记公司党组要求,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转变”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在推动公司科学发展中认真落实“五个好”“五带头”的要求。
培育优秀企业文化是“三个建设”的重要基础。在统一核心价值观、统一发展目标、统一品牌战略、统一管理标准的要求下,公司各单位健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机制,将企业文化建设与各项工作有机融合,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全员素质是“三个建设”的根本着力点。秉承“企业以员工为本,员工以企业为家”的理念,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开展全员教育培训、强化激励约束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公司队伍素质明显提升。
实践证明,“三个建设”是“两个转变”向纵深推进的必由之路,为推动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证。
集中智慧凝聚民心
形成企业发展强大合力
进一步加强“三个建设”的决策部署,对公司每项工作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满足要求,发挥特色,实现创新?
“学习好,在吃透精神上下工夫;宣传好,在营造氛围上下工夫;落实好,在探索创新上下工夫”不但成为共识,更成为公司各单位行动的原则和方向。
创新思路抓发展。把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改革发展中的难点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使党建工作真正成为企业价值链上的重要环节。
上海公司明确将“三个建设”和世博会保供电作为今年工作的两大重心,二者相互促进;西北公司围绕建设西北“三型”坚强智能送端电网的中心任务,开展“党建十大示范工程”建设,发挥党建工作在确保工程安全质量等方面的示范引领作用。
创新机制抓管理。把党的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紧密结合,创新党建工作机制,提升党建工作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水平,切实把党组织的独特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浙江公司建设应用政工网络平台,走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思想政治工作信息化之路;黑龙江公司将党建工作纳入业绩考核体系,促进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
创新载体抓结合。围绕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推进“三集五大”等重点工作,构筑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实践载体,使党建工作在保证和推动企业科学发展中取得实效。
陕西西安供电局开展党员责任区“争当六个十”活动,发挥党员责任主体作用,促进生产经营管理目标实现;福建公司通过“双培养一输送”,持续深化党员“一带二”先锋工程,建设高素质党员队伍,全面加强“三个建设”。
创新举措抓预防。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各单位加大教育、监督和制度创新力度,多措并举,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蒙东电力公司引导廉洁文化进班子、进部室、进班组、进家庭,使党员干部警钟长鸣,防患于未然;东北电网云峰电厂开办网上廉政课堂,促进党风廉政教育常态化、网络化。
国家电网:理论创新深度推进 篇6
项目名称:未来企业的管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
发起单位:国家电网公司
项目目标:
未来十年至少在省级电网企业普遍实施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项目并着眼于以国家电网公司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为样本,总结实践经验,提炼理论框架,系统梳理未来的企业管理模式,让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成为世界企业的共同选择,切实走出一条中国原创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社会责任发展道路。
实施路径:
1系统总结公司总部、省、地市、县四级试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发展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论,提炼电网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通用模式。
2在公司内部广泛推广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经验和通用模式,同时联合各方共同探索普适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
3大力弘扬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在国内与行业协会、企业、研究机构、媒体等分享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国际上积极参与社会责任管理理论和实践交流,向全社会奉献中国原创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论和经验。周年成果:
12012年5月,国家电网公司完成15万字的《国家电网公司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文本,作为国务院国资委管理提升读本。系统总结了公司总部、省、地市、县四级试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实践。在读本中,国家电网公司以新颖直观的“鼎·心”模型诠释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具体内容。该模型包括相互联系的四大模块和二十一项构成要素。是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理论的进一步理论创新。
22011年8月23日,国家电网公司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责任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各单位做好社会责任7项重点工作,要求各省公司应于2012年5月底前向社会发布年度社会责任实践报告。2012年5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在无锡召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试点工作座谈会,确定在每一个省公司选择一家地市级供电企业开展试点,试点单位从3家扩展到27家,标志着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工作从个别试点迈向全面试点。
国家电网建设 篇7
自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目标以来,公司各部门、各单位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围绕规划、科研、设计、设备研制、项目试点等各个方面,做了大量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然而,公司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在思想认识、管理理念、工作方法、技术支撑等方面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围绕上述内容,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作了工作汇报。公司智能电网部等6个部门、华北电网有限公司等5个网省公司及国网信息通信有限公司等4个直属单位作了重点发言。
刘振亚听取汇报及发言后作重要讲话。他说,当前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使智能电网建设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更加紧迫。这项事业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虽然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
刘振亚强调,网架坚强是坚强电网的基础,特高压又是坚强网架的核心。目前,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成功投运并一直保持安全稳定运行,±800 kV向家坝—上海特高压直流示范工程顺利推进,更加坚定了我们推进特高压事业的信心与决心。
统一坚强智能电网涉及电网规划、建设、运营、管理、营销等各专业、各环节,工作十分繁杂,要保证工作的协调、有序推进,加强统一组织和统筹协调非常关键。
刘振亚要求,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深化对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认识。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系统性、复杂性、开放性、互动性是以往任何一项重大电力工程建设都无法比拟的。公司系统广大干部员工要视其为一项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更主动、更有目的性地开展工作。
国家电网建设安全管理技术探究 篇8
1国家电网建设施工的主要特点
我国有着多年国家电网建设的经验, 通过观察发现电网建设存在以下特点:1国家电网建设存在高空露天作业的情况。考虑电力的安全性、传送性和稳定性, 一般送电线路都是需要建设在较高的地方, 因此在建设时, 施工人员需要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到高处作业。 另外, 电网还要在露天的环境下进行作业, 因而会受到不同气候、环境、天气的影响和危害。2虽然如今各种建设设施发展得较为迅速, 但还是有一些特殊的地理地势是机械设备无法操作, 此时就需要施工人员单纯依靠体力, 然而人力有时尽, 不能完善保障建设的安全性, 因而会导致事故发生。3在进行电网建设时, 需要利用到不同的施工方式, 而且还要保证在有效期限内完成进度。此时如果出现管理不当, 衔接出现问题, 就会很容易出现问题, 从而造成伤害出现。 4由于电网建设施工的环境是不断移动或变化的, 因此如果不小心就会出现事故。电网铁塔的建设, 电气的安装等, 都会使施工现场完全变样, 而且不同设施的建设需要涉及不同的施工技术, 从而随着施工的变化, 相关的隐患也会相应增长。5电网建设安全不仅仅是施工单位需要注意的问题, 如投资方的资金问题, 地理环境的问题, 设计图纸的问题等都会影响电网建设的安全问题。我国目前采用的方式是分包作业, 将整个工程分做工程、专业、劳务等, 这种方式较为经济, 成本较低。而且我国民工的数量不断增多, 电网建设的民工也相应增多。然而分包的方式, 使施工人员的整体管理较为不方便。
2国家电网建设发生事故的原因
根据以上的分析可以发现, 电网建设是一项较为危险, 且极易发生事故的工程。随着我国相关单位加强管理, 出现的事故越来越少, 然而在电网建设中依然还是会有事故发生, 通过研究可知造成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2.1建设管理问题在进行任何工程的建设, 必须要有健全的管理措施, 在能够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如果管理单位没有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 或管理时出现松散的情况, 都会使电网建设出现问题。 如管理单位制定了虽然安全施工、管理措施等规则, 然而规则的要求却很模糊, 而且惩罚或管理力度很弱。另外, 管理单位要对管理人员进行统一的培养, 不然会出现管理人员依照自己的自由意志, 只注重加强建设速度, 忽略施工质量的问题。
2.2监理履职不当如今的监理单位存在很严重的错误观点, 如即使电网建设出现问题, 那也只是施工单位的问题, 与监理单位无关。因此监理单位经常在监理时只关注电网建设的质量和进度, 而对安全问题不管不顾。有些监理单位甚至不注重对监理人员的培训, 导致监理人员对相应的规则规范完全不了解。
2.3施工责任问题有的企业在进行电网建设工程分包时, 为了牟取私利或降低成本, 将工程分包给没有施工条件和资质的施工单位, 这些单位因为技术不过关, 最终会给电网建设造成一定的危害。
2.4施工人员安全意识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 给人们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很多民工在进行电网建设时, 为了能够赚到钱而常常不考虑安全问题。另外, 相关单位也很少对施工人员或民工进行相关的安全知识培训, 从而造成施工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不注重自身安全的问题。
2.5管理方式落后问题虽然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较快, 但在电网建设中, 还是不能完善地将先进的管理技术和计算机技术运用到管理中, 以至于管理措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进步。
3加强国家电网建设安全的措施
3.1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电网建设是一项比较危险的建设工程, 因此需要各个单位和部门的配合,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安全制度, 将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 从而促进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提高。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主要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1要将安全责任细化, 落实到各个部门和人员, 以往相关企业制定的安全责任制度主要是针对领导和相关单位, 而对于单位中的不同岗位、班组和人员并没有明确的责任问题。2对于造成事故的相关部门和人员, 要采用严格的处理方式, 不能让相关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另外, 要注重检查相关人员的责任落实情况。3要想单位人员能够有较高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必须先让各单位负责人具备相应的责任感和安全意识, 因此要让单位负责人认清自己的使命, 完善做好自己的工作。
3.2营造安全文化氛围虽然现在很多施工技术都需要考虑机械设备来完成, 但施工主体依然是施工人员, 因此要注意施工人员安全文化的培养。在进行电网施工时, 首先要考虑施工人员的安全问题, 加强安全文化的熏陶。相关单位应该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教育和培训, 并通过安全设施保障施工人员的安全。另外, 相关单位还应该通过法律的途径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 从而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同时, 为了全方位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问题, 应该加强安全警示的设置, 并通过设立警示教育室, 向施工人员展示如果出现事故造成后果的图片。
3.3注重施工技能培训目前有很多施工人员都是民工, 普遍不懂得专业的技术, 因此在施工时会出现问题。施工单位应该注重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 过岗位竞争的方式促进施工人员加强学习。在培训时要根据不同施工技术的特点, 分别对不同施工岗位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 以促进培训的实用性。
3.4注重加强管理力度目前我国常见的管理方式还是通过严格监督的方式, 因此在管理时需要根据安全防范的规章制度进行定期检查, 并对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进行安全评估, 从而找出电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整改。在电网建设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施工人员应该注重及时发现问题, 并解决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 目前我国对电力的运用较为广泛, 而且国家电网建设工程也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注意电网建设的安全问题。通过上述分析可知, 从加强安全管理制度、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注重施工技能培训等方面改进管理技术, 能够有效提高电网建设的安全性。
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用到的电力越来越多, 因此为了保障人们的顺畅运用, 国家电网的建设工程越来越多, 因此相关单位必须保证国家电网建设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国家电网建设施工的方式, 阐述了国家电网建设发生事故的原因, 并针对加强国家电网建设安全的管理措施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以期保障国家电网建设的安全性得到提升, 从而促使国家和人们使用电力能够顺畅运行。
国家电网建设 篇9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信息化建设“SG186工程”的推进,信息管理体系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深的影响力。为了维护企业IT信息系统的健康稳定发展,建设容灾系统是保障公司业务可持续性发展行之有效的方法。
1 建设容灾系统的必要性
1)国家电网公司有着广阔的经营范围,外界环境状况错综复杂,容灾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防范风险、减少损失,提高业务连续性和可用性,增强信息管理系统应对各种变化的能力
2)容灾系统建设是国家电网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基石。由于信息系统发生灾难的损失不可估量,因此建设容灾系统可以提升对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保障能力。
3)当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单位的信息系统面临大规模灾难或不可预料的意外事件时,容灾中心仍然可以持续性地对国家、社会和内部用户提供所需要的服务,履行所承担的国家职能,降低和规避日常运营的风险,因此容灾系统的建设对于国家电网公司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4)建立容灾系统是企业保持业务连续运作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是行业监管的需要,是保证国家安全、人民利益、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2 容灾系统的建设目标
容灾系统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世界先进、国际一流的集中式信息系统容灾中心,确保在发生灾难时,企业关键数据能得到完整保护,信息系统可以快速恢复,保证公司业务的连续运行。
为满足国家电网公司业务集约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国内外数据中心的建设经验,按照容灾系统建设的“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原则,在北京、上海、西安分别建设集中式数据级和应用级容灾中心,国家电网公司各省市单位按就近原则接入共享。分别通过这3个中心,实现数据级容灾和应用级容灾,并在未来发展到全公司集中式数据中心级容灾。
3 容灾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
容灾中心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如表1所示。
4 容灾中心的战略定位
国家电网公司未来3个容灾中心(北京、上海、西安)的发展将分为数据级容灾阶段、应用级容灾阶段和数据中心阶段3个阶段。
各阶段容灾机制对数据中心的要求各不相同。数据级容灾对设备的要求最低,主要包括磁介质的在线或离线存储,其目标是实现数据级别的保护;应用级容灾要求服务器的应用系统冗余运行,其目标是实现应用级别的保护;数据中心级容灾要求建立在线共享的服务器及存储,多个数据中心同时在线冗余运行,其目标是集中数据。
容灾中心发展的3个阶段的架构描述如表2所示。
在这3个阶段中,各数据中心在基础架构方面所要实现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具体如下。
1)在数据级容灾阶段。容灾中心建立统一的存储平台,实现“一备多”的数据保护。企业级存储设备采用存储级容灾技术,实现“1备4”模式;部分中低端存储设备采用虚拟化级容灾技术,实现“1备3”模式;所有应用系统同时采用远程备份复制技术进行远程数据备份(如磁带备份)。容灾中心配置管理及数据验证服务器。
2)应用级容灾阶段。容灾中心延用数据级容灾阶段数据复制方案,并且根据生产环境配置服务器及配套软件,实现应用的切换。
3)数据中心阶段。容灾中心建立集中式数据存储平台并实现3个容灾中心之间的数据同步,并建立集中式共享的应用计算平台。
5 上海容灾中心建设的应对策略
上海容灾中心作为国家电网公司3个容灾中心之一,在未来国家电网信息系统发展、演变的3个阶段中,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上海容灾中心的建设需求中,不仅要满足当前数据级容灾的要求,还要考虑满足在未来演变成集团应用数据中心的要求,在建设理念、基础设施、网络架构、安全运行维护等方面都要具有前瞻性、先进性。为此,在项目建设初期就确立了以下应对策略。
5.1 确定项目建设理念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Infrastructure)是多种工程技术与管理技术相结合的系统工程,随着相关的研究开发、规范标准、系统结构、功能应用、产品特性、材料工艺以及管理要求等诸多方面的衍变与发展,涉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演变与发展趋势呈现多维多态特性,由此形成了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安全、高效、绿色”的建设理念。
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守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国家A级机房建设规范。同时,引用国际TIA942 Tier-4标准和ISO 27001的要求来指导建设工作,使整个项目既符合国家的标准和规范(确保故障容错,提供99.995%以上的可用性),又能顺应国际先进的数据中心建设理念。
5.2 控制总体拥有成本
容灾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成本(TCO)指从建设期到运营期的总体成本,包括设施建设成本,设备系统成本,软件系统成本,维修维护成本,日常运营成本,人力资源成本。
现在国内外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日常运营成本(主要是能耗成本)占总体成本的比例逐年上升,因此必须重新审视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先期设计的合理性与适用性,即关注与考虑如何在建设期和运营期,降低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成本,以提高基础设施的整体经济效用比。
5.3 注重运行安全节能
容灾中心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到设备环境与人为环境的双重安全问题,必须有效地避免和抑制自然灾害、设备故障、系统错误以及人为有意和无意的破坏和过失。上海容灾中心采用主动防御和综合防范的手段,以及管理与技术并重的措施,可有效地确保数据中心的数据信息数据处理系统网络系统、基础设施的整体安全。
建筑节能、系统合理、绿色照明等原则是国家十一五计划所明确的重点节能要求。容灾中心的建筑结构和护围会影响数据机房传热和风导,直接和间接地损耗着能源;机房设备(IT设备、空调、照明)的长期连续运行,消耗着大量的能源。因此,在相关建设中采用了大量节能措施,诸如:机房维护结构保温、楼宇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冷水机组变频控制、有源滤波技术、机房冷池技术等。
6 结语
面对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的新形势,国家电网公司建设集中式信息系统容灾中心是确保国家电网公司一体化企业级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基础设施保障。
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容灾中心的建设,在确定安全、高效、绿色理念的基础上,全面开展容灾中心建设及应用级容灾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努力体现控制建设总体成本,注重运行的安全节能,以符合国家电网公司对容灾中心的要求。
摘要:建设集中式信息系统容灾中心是确保国家电网公司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建设容灾中心的必要性和建设目标,介绍了容灾中心的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求以及战略定位。最后讨论了国家电网公司上海容灾中心建设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容灾中心,信息系统,数据中心
参考文献
试论国家电网中人力资源体系建设 篇10
1 国家电网中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服务领域和内容日益多元化, 从最初的招聘服务、人事代理发展到包括培训服务、劳务派遣、就业指导、人才测评、管理咨询和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等多种业务, 形成较为完善的服务产业链。2011年, 全国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达4.9万余家, 基本形成由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民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中外合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
有关资料表明, 国家电网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经过常年的实践探索和知识更新, 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对职工的科学管理, 解决了部分劳动计划与员工职能分配的关系, 提高了国家电网职工的工作效率, 加快解决了电网架构一线缺少职工的问题, 积极推进了国家电网架构改革, 对国家电网的人员、机构编制难点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国家电网以SG186为主要依据, 实现各项工程的统一部署, 在实现集约化管理的过程中, 充分利用成熟套装模块人力资源管控模块, 遵循严格的统一标准, 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实施策略, 不断推进信息化管理建设, 人力资源管理业务系统需要具备完备的应用功能, 实现纵向贯通和横向集成。如图1所示, 为国家电网实施SG186工程前后的业务变化架构图[1]。
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培养了职工准确定位自我价值的观念, 国家电网在完善人力资源业务构架之后, 通过全网的统一管理和基于数据中心的全面分析, 准确定位了人力资源管理办法, 不仅培养了能及时高效完成任务的职工, 还有利于职工在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
2 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在20世纪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 国家电网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受到了影响, 在僵硬教条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 国家电网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人才培养机制不够完善, 激励策略不够到位, 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相应的优秀人才, 所采用的管理模式缺乏战略性和长远性, 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发挥, 创新能力极度欠缺。
(2) 国家电网公司对人力资源管理的投入不够, 也缺乏对人力资源管理重要性的深刻认知, 甚至将人力作为企业的负担, 没有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缺乏相应的管理人才, 企业的激励方式存在问题, 只利用物质奖励作为激励策略, 无法真正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也不能提高员工的责任感[2]。
(3) 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力度有所欠缺, 或者培训方式存在问题, 没有结合人员的实际采取培训方案, 企业的后备人才不够, 只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来开展各项培训工作, 员工的实际问题考虑不足, 例如职业生涯规划, 培训内容多集中于理论的层面, 对实践内容考虑较少, 导致培训多流于形式, 培训效果不尽人意。
(4) 人才的选拔机制较为落后, 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国家电网的绩效考核中没有重视不同员工的工作性质, 企业的战略导向不能得到体现, 考核方式不够科学, 缺乏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 考核结果不能形成激励作用[3]。
3 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建议
国家电网公司的人才技术和资金都较为密集, 并且关系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关系到国家能源的安全。在全球经济不断变革的过程中, 知识经济时代逐渐来临, 国家电网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国际挑战。为了保证电网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际竞争力, 必须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重要的竞争手段, 不断发扬企业的优点。坚持以人为本、人才强企的战略方针,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保证人力资源的基础性和能动性得到有效的发挥, 利用企业的优势不断引进优秀人才, 稳定核心企业队伍, 为员工提供良好的成长空间。
在国家电网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 必须完善人才补充渠道, 优化人力资源市场的配置, 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不断解决人力资源增量补充问题, 结合实际已整体优化和局部优化为依据, 做好技术含量和安全风险较低的非核心业务, 在上级主管公司的协同下, 利用异地派遣的工作模式不断完善特殊工种的劳务体系。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现状, 企业的冗员多分布于社会通用专业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专业岗位, 为了实现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现状, 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解决结构性冗员问题。结合电力技术的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 对企业核心业务进行综合分析, 以非核心业务基准, 避免技术淘汰、外包业务形成新的动态冗员问题。只要解决了冗员问题, 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问题也将得到解决, 重点在于实现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调整, 结合企业的发展现状, 建立完善可靠的用工机制。
由于职业发展管理与员工的工作动力相关, 为了解决员工的职业瓶颈和职业倦怠问题, 必须保证员工及时获取成长动机: (1) 改善人才队伍结构, 积极创造条件, 吸引有才有志青年积极参加到公司的发展中, 鼓励员工参加学历教育, 达到岗位规范的要求, 同时建立和谐、包容、积极向上的多元化文化氛围, 积极吸引人才、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 (2) 完善员工培训机制, 通过“1551优秀人才工程”来选拔和培养各级技术性优秀人才, 通过增设首席工程师与首席技术员等岗位, 增强员工不断进步的积极性, 还可以组织技能竞赛, 让员工发挥自己的优秀才能, 更好地为公司服务。从而不断激发员工的职业潜能和对企业的归属感, 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 保证在企业的人力资本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不断吸引优秀的人才, 保留企业的核心人才, 为企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保证针对员工的职业发展来讲, 电力企业和员工都十分重视, 职业发展管理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因此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需要建设具有企业特色的职业发展体系。
传统的电力企业以事务性部门为主, 随着时代的发展, 企业逐渐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不断探索出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管理平台, 实现了权力中心向服务中心的转变, 也从根本上转变了电力企业的性质。人力资源管理的业务转型需要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作为保证, 同样, 企业战略合作伙伴的定位转型也需要完善的资源管理体系, 这从很大程度上加大了对人力资源管理平台的压力, 对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构建, 需要重视人才与岗位的匹配特性, 需要建立科学的员工岗位能力模型, 对岗位和人才进行综合分析, 对岗位模型进行优化设计, 将重点放在员工岗位能力模型上, 同时结合企业的发展战略, 构建人力资源管理的新体系, 从员工的实际出发, 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完善岗位能力模型, 建立人才评估机制, 不断引进优秀人才, 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注重不同人员能力的发挥,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 将其贯彻到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中。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 信息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企业需要充分借助信息技术为支撑, 实现人力资源的管理, 改变业务管理模式, 将纵向职能的模块业务逐渐转移到横向流程的跨部门业务管理中个, 优化业务流程, 实现人力资源管理职能的集成化[4]。
4 结束语
国家电网想要实现企业的平稳快速发展, 必须认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制定完善的发展战略。应该在完善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结构的基础上, 形成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 积极解决电力公司结构性人员冗杂问题;建立人才选拔机制, 创新人力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优化国家电网内部人员结构, 优质高效的利用人才, 建立具有电力企业特色的职业发展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 构建专业化人力资源集约管理平台等措施时解决现阶段我国国家电网人力资源管理难题的重要方法。
摘要:国家电网公司的主要业务是电网的建设和运营, 是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安全、经济、优质电能的基本保障, 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国家电网以忠诚和奉献为基本理念处理客户、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其中, 国家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门是国家电网对内管理、对外服务的基础。因此, 对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非常高。本文就国家电网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展开探讨。
关键词:国家电网,人力资源,探究
参考文献
[1]李玉杰.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架构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 2010, 03 (24) :128~129.
[2]国家电网公司课题组.构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控体系[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13, 03 (13) :72~74.
[3]张伟.浅谈国家电网中人力资源体系建设[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1 (24) :51~53.
国家电网CSR报告日趋完善 篇11
国家电网自2005年起,目前已连续发布三期CSR报告。每一年的CSR报告,都较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责任理念,回顾了责任行为,并就下一年责任进行了展望。三年的CSR报告总体内容、形式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国家电网深入探索与利益相关方有效沟通的历程。从内容上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CSR模型
普遍责任标准与本土化相结合
作为大型国企,国家电网必须对所有者负责。既要使企业保值增值,又要承担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其次,作为垄断性企业,国家电网对行业的影响重大,必须对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负责。如何整合众多相关方的利益,本身就是一项挑战性的工作。
从企业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出发,国家电网立足于我国国情和实际,创建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理论模型,并以之架构CSR报告,较系统地梳理了各个方面社会责任。从2005、2006以及2007三年CSR报告来看,以2005年报告为先机,2006以及2007两年的CSR报告开始形成包含12个方面责任的统合模型。
当然,提出一个社会责任模型或许简单,如何将普遍依从的责任标准与自己的模型结合起来则要难得多。经历了2005、2006年报告的徘徊,国家电网在2007年CSR报告中,明确提出参照GRI(2006)和AA1000标准组织CSR报告。对此,2007年CSR报告中,专门建立了相关标准的内容索引。这样既遵循了GRI(2006)和AA1000的实质性原则,又体现了本土化特色。
CSR理念
定位、履行、战略、标准、公允性等不断深化
如国家电网CSR报告所指,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对所有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社区等利益相关方以及自然环境承担责任,实现企业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协调统一。显然,责任主体只有在广阔的利益相关方背景下才能够充分履行责任的职能。
从2005年在公司定位上寻求社会责任的理念支撑,到2006年在公司价值观上的期求,再到2007年从公司价值观到利益相关方的结合。无疑,国家电网在对自己的社会责任定位上做了逐步深入的思考。相应,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也就有了更厚实的理论铺垫。
在利益相关方互动方面,2005年CSR报告没有提及,2006年CSR报告提到13次,而在2007年的CSR报告则完全以此为基础而展开,提到多达81次之多。并且,对于利益相关方的诉求上,2007年CSR报告中还提到,藉由公司治理机制为导引,目前已专门成立社会责任委员会,并明确指出未来将把社会责任作为其战略的一部分。
其次,国际化理念逐渐增强。2005年开始未参照有关国际标准,相反,到2007年联合国“全球契约”行动绩效、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索引的全面对照,则进一步体现了国家电网主动接轨国际标准的思路。这是因为,一方面只有主动以国际标准为主导才可能嵌入到CSR的世界潮流中,另一方面也只有以此为平台才有可能进一步体现中国企业在CSR上的世界话语权。
最后,从报告的公允性判别上看,2005年CSR报告没有任何第三方意见,2006年CSR报告开始出现第三方评论,2007年CSR则完全接受第三方审计。很明显,CSR报告如果只是自说自话,肯定达不到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目的,基于此,国家电网接受独立的第三方审计,从而保证其公信力。无疑,这种观念的转变对于社会责任的认识是具有标志性的。
CSR报告
内容趋完善、表达趋明晰
国家电网连续三年发布的CSR报告,从2005年的57页,到2006年的83页,直至2007年的112页,其内容是一个不断重新定位、厘清和丰富的过程。
内容上不断丰厚完善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其社会责任不是静态的。随着发展的不断深入,不同企业对于社会责任的理解都不一样,国家电网当然也不例外。三年的CSR报告,见证了各项具体的社会责任内容从无到有、从单薄到到深入的探索。并且,对相应责任的理解,国家电网在有意识的不断挖掘。
应该说,这种内容上的深入细化,表面上看只是对既往内容的补充,但如果具体到企业社会责任视角就会发现,其实更多的是企业社会责任不断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一则迎合了利益相关方的多元化需要;二则也是企业认知明朗,对责任竞争力的深化理解,毕竟细节才能体现与众不同。
表达上不断明晰具体
CSR报告主要是传递公司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具体措施及其效果,绝不是大讲“应该如何”却没有披露公司“实际如何做”。无疑,具体措施和定量描述是对报告内容质上的要求。
对照国家电网三年的CSR报告,2005年CSR报告表达较抽象,概念以及定性的文字表述的东西较多。比如,社会责任内涵的诠释、社会责任内容的分类以及公司价值观的表述等,对于立足于本企业其意义如何以及怎样与社会责任实现有机融合,涉及的要少得多。
2006以及2007年的CSR报告则不同。从2005年CSR报告中对道德承诺、管理层承诺以及党员承诺、公司承诺、合作伙伴承诺的简单罗列,到2006年以及2007年相应承诺的价值观嵌入,社会责任也就有了更加坚实的实质内涵。并且,相应内容不是单独列举出来,而是融入具体事例中,这样不仅使得这些抽象的内容更易理解,也为具体的企业责任行为找到理论的诉求,从而实现两者的有机融合。
易读性逐年提高
此外,内容的易理解性上,三年的CSR报告也逐年提高。2007年的CSR报告尤为明显,在表述12项社会责任时,通过12幅图勾勒出三年来企业的社会责任表现,比较中发现,鉴别中取得失,使利益相关方不但对总体发展趋势有所把握,而且为其形成自己对公司的判断奠定基础。这种做法真正达到了从利益相关方的角度考虑问题。
社会议题引领:明确、到位
作为商业社会最强劲的个体,企业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透过企业层面,社会诸议题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其区别只在于企业对这些议题的认知程度不同。企业社会回应一定程度描述的就是企业对诸议题的责任体现。如果企业的认知层次无法契合社会学习的节奏,只会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发展中的“落伍者”。企业要能够适应社会学习的不同发展阶段,必须调整其社会责任履行的步伐。
不难发现,国家电网三年的CSR报告对社会议题的把握是非常明确和到位的。三年的CSR报告中,社会普遍关注的关键词都能找到,并且出现的频率也非常高。其中,“科学发展观”在三年的CSR报告中出现18次,“可持续发展”在2005、2006及2007三年出现的次数分别为27、19与48,“奥运”在2005、2006及2007三年出现的次数分别为10、6与76。“三农”在2005年的CSR报告中仅出现两次,在2006与2007年的CSR报告12项责任中,专门有“服务三农”责任这一节,其社会议题的导向性质尤为显著。
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家电网对“奥运”的理解。2008年伊始,国家电网便提出“奥运社会责任”。借助“奥运”不仅具有宣传上的意义,更重要在于通过“奥运社会责任”,丰富和完善了奥林匹克内涵,推进了社会责任运动的全球发展,这将远远超越德鲁克所言的,企业的社会责任就是将一定社会问题转变为机会或经济利益目标的提议。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管理学院)
国家电网建设 篇12
1. 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的紧迫性
受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电力行业发展中的各项硬度影响,我国的电网建设以及电力系统运行工作都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工作背景,为加强电力资源供应质量以及国家电网运行效率,制定统一的电力计量标准对该领域工作效率提高及工作质量增强非常重要。这有利于促进对行业竞争环境进行净化的目标、简化电力系统管理的工作流程,同时也对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落实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国家电网运行的成本,还能有利于推动对国家电网建设及维护质量的提高,是促进我国电网贸易公平性提升的重要举措,对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建设和社会建设质量提高具有非常关键意义。
2. 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2.1 电力计量技术的标准化
电力计量标准化是有利于实现对电力资源及其生产能源的节约,不仅能够实现环境保护的目标还能促进电力生产及国家电网运行的公平性及安全性提升。所以在对电力系统运行时所消耗的电量进行计量是要使用精确先进行的层量设备,而对那些成就落手的电力测量设备应该予以及时更换,并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电力计量过程中对其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及检验,这样有利于保证电力计量工作的精准度。
技术创新是我国目前电里测量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电力系统行业环境的变化和系统工作要求的增加,电力计量技术的发展业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行业运行需求的变化对电力计量技术进行调整非常重要;另外,在整个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对其建设成本及技术开发人员进行管理也是落实电力计量技术标准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实现了电力计量技术标准化发展能够有效减少电力计量工作中的失误,避免电网在对电力进行运输过程中所造成的不必要的能源浪费,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贡献力量。
2.2 电力计量管理的标准化
(1)完善人才的培养机制
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是我国国家电网建设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保障因素,若想提高电力计量工作的标准化程度,就要重视加强电力计量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如果电力计量系统中的计量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技术能力水平较差,那么电力计量工作的质量及准确性也无法得到保证。所以电力企业一定要将人才培养工作放在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首要位置,要安排相关工作人员定期参加培训,使其及时掌握电力计量工作中的新技术和新标准,从而促进电力计量工作者的专业能力水平得到提升;此外,还要定期安排工作经验交流时间,工作在电力计量工作一线的员工根据自身时间经验进行相互交流,从而实现提高电力计量队伍整体素质的目的,为电力计量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2)健全计量操作标准与作业规范
各级间的计量作业规范要实现统一,设备的购入以及换新升级进行统一。将仪表从选型、采办、与故障处理等流程进行标准化,重视贯彻电力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电力仪表是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检测流程,对电力表进行日常维护。仪表出现耗损失真时,应该及时记录,形成完善的监察和维护档案。
3. 计量标准化运行的构建
3.1 标准形成阶段
首先对标准进行需求分析,然后制定标准,最后进行审核等一系列过程,是标准的形成过程。该过程主要受到国家的标准法规、电力部门的工作环境、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等等因素的影响。
3.2 标准实现阶段
相关的标准制定并且颁布出台之后,对标准的相关方面进行管理、监督、评价,是标准实现阶段。考虑到众多的因素。
3.3 标准扩散阶段
标准的实现过程会出现一些不适应的因素,因此需要进行修正,因此电力计量的标准扩散阶段主要就是关于不合理标准的废除,改革,重立等工作。
4. 计量标准化运行机制的主要内容
整个电力计量标准化运行机制由很多不同的分支机制组成,这些写分支机制的共组内容及类别也会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了整个机制体系非常复杂的情况。若想对该机制进行落实首先要求有关部门重视有关国家法律的落实工作,并在法律制度及相关规范的约束下对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的理念和相关专业知识急性宣传,从而为电力系统中的工作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要对所有系统运行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考量后对系统建设资金进行合理预算。另外,加强系统工作人员综合素质提升工作和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建设工作对计量标准化运行机制的建设效果而言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而目标管理理念融入到电力计量标准化落实工作中也是提高我国电力系统工作效率的重要方法之一,能够增强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增强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制定科学有效的激励及引导制度并在工作中采取分阶段制定目标的形式能够大大提升电力计量标准化的工作质量,并在实践中总计工作经验对相关工作标准进行整理和修改能够为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5. 结论
电力系统的建设及运行质量决定着我国居民生活的质量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所以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在国家发展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随着电力系统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在作用越来越多,电力计量标准化工作的意义日益增大,对我国国家发展建设具有极大的影响意义。目前,我国的国家电网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目标已经得到了初步落实,然而在这一工作中仍然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方面,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和工作人员转变工作理念、增强服务意识,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的完善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江溢,周宗发,杜新纲,徐英辉.国家电网公司全面实施电力计量标准化建设[J].电力需求侧管理.2007,9(4):5-7
【国家电网建设】推荐阅读:
国家电网企业文化06-07
国家电网典型经验06-26
国家电网验收细则09-06
国家电网公司题库10-09
国家电网信息安全调研07-05
国家电网ERP项目05-28
国家电网招聘考试吗06-18
感谢信国家电网08-23
国家电网公司审计报告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