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处理(精选5篇)
申报处理 篇1
亏损弥补的含义有两个:一是自亏损年度的下一个年度起连续5年不间断地计算;二是连续发生年度亏损, 也必须从第一个亏损年度算起, 先亏先补, 按顺序连续计算亏损弥补期, 不得将每个亏损年度的连续弥补期相加, 更不得断开计算。
“自行弥补”是指: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时 (包括预缴申报和年度申报) 可自行计算并弥补以前年度符合条件的亏损。
一、弥补亏损的会计处理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既有可能发生盈利, 也有可能出现亏损。企业发生亏损时,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年度税前利润弥补, 二是用以后年度税后利润弥补, 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企业在当年发生亏损的情况下, 与实现利润的情况相同, 应当将本年发生的亏损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结转后“利润分配”科目的借方余额, 即为未弥补亏损的数额。然后通过“利润分配”科目核算有关亏损的弥补情况。由于未弥补亏损形成的时间长短不同等原因, 以前年度未弥补亏损有的可以以当年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 有的则须用税后利润弥补。以当年实现的利润弥补以前年度结转的未弥补亏损, 不需要进行专门的账务处理。企业应将当年实现的利润自“本年利润”科目, 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 其贷方发生额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的借方余额自然抵补。无论是以税前利润还是以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其会计处理方法均相同。但两者在计算交纳所得税时的处理不同。在以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情况下, 其弥补的数额可以抵减当期企业应纳税所得额, 而以税后利润弥补的数额, 则不能作为纳税所得扣除处理。《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要求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 应当以可能获得用于抵扣尚可抵扣的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企业应当对5年内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否能在以后经营期内的应税利润充分转回作出判断, 如果不能, 企业则不应确认。
[例1]某企业在2005~2008年间每年的应税收益分别为:-200万元、80万元、70万元、80万元, 适用税率为20%, 假设无其他暂时性差异。其中, 2005年产生的40万元亏损, 经综合判断能在5年内转回, 确认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1) 2005年企业应税收益为亏损200万元, 产生可抵扣的暂时性差异40万元, 即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40万元, 会计处理为:
(2) 2006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6万元, 会计处理为:
(3) 2007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70万元, 转回暂时性差异14万元, 会计处理为:
(4) 2008年企业应税收益为盈利80万元, 可转回暂时性差异10万元, 确认本年度应交税费6万元。会计处理为:
二、弥补亏损额的纳税填报列示
根据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及附表 (国税发[2008]101号) , 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填报纳税人当期经过调整后的应纳税所得额。金额等于本表第13+14-15+22行。当本行如为负数, 就是纳税人当年可申报向以后年度结转的亏损额。主表第24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填报纳税人按税收规定可在税前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附表四《企业所得税弥补亏损明细表》第6行第10列, 但不得超过主表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注意:“纳税调整后所得”是确定准予税前弥补亏损额的基础。
[例2]某企业2004年1月开业, 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20万元, 2005年、2006年、2007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为-40、0、-80万元, 2008年的纳税调整后所得为140万元, 其中:税务机关查出应纳税所得额40万元。要求计算该企业2008年应纳所得税额, 并填报有关纳税申报表。填报如下:
有关项目填报说明:第1列“年度”:填报公历年份。第1至5行依次从6行往前推5年, 即2007年、2006年、2005年, 第6行为本申报年度即2008年;第2列“盈利额或亏损额”:填报主表的第23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的数据 (亏损额以“-”表示) 。即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纳税调整后所得”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3列“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填报按税收规定可以并入的合并、分立企业的亏损额 (以“-”表示) ;第4列“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金额等于第2+3列。该例中无合并分立企业转入可弥补亏损额, 即第4列依次为2005、2006、2007、2008年度的“当年可弥补的所得额”分别是-40万元、0万元、-80万元、100万元;第9列“以前年度亏损弥补额”:金额等于第5+6+7+8列。 (第4列为正数的不填) ;第10列第1至5行“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分析填报主表第23行数据, 用于依次弥补前5年度的尚未弥补的亏损额, 1-5行累计数不得大于主表23行。10列小于等于4列负数的绝对值-9列。即2008年盈利100, 先弥补2005年未弥补40 (填在第10列第2行) 、再弥补2007年未弥补60 (填在第10列第5行) ;第6行第10列“本年度实际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额”:金额等于第1至5行第10列的合计数即100万元 (6行10列的合计数≤6行4列的合计数) ;第11列第2至6行“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填报前5年度的亏损额被本年主表中第24行数据依次弥补后, 各年度仍未弥补完的亏损额, 以及本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额。11列=4列的绝对值-9列-10列 (第四列大于零的行次不填报) 即—-40-0-80︳-0-100=20万元;第7行第11列“可结转以后年度弥补的亏损额合计”:填报第2至6行第11列的合计数即20万元。
表间关系:第6行第10列=主表第24行即100万元。
2008年应纳税所得额= (140-100) ×25%=10万元。注:查增的应纳税所得额, 应该并入所属年度的应纳税所得额中, 按税法规定计算应补税款, 但不得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填报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税函[2008]635号) 第一条规定, 《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第四行“利润总额”修改为“实际利润额”。填报说明第五条第三项相应修改为:“第四行‘实际利润额’:填报按会计制度核算的利润总额减除以前年度待弥补亏损以及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后的余额。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比照填报。房地产开发企业本期取得预售收入按规定计算出的预计利润额计入本行。可见, 预缴期利润可以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企业根据《企业所得税法》五十四条规定分月或者分季预缴企业所得税时, 应当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按照月度或者季度的实际利润额预缴有困难的, 可以按照上一纳税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者季度平均额, 按照月度或者季度以及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预缴方法一经确定, 该纳税年度内不得随意变更。而《企业所得税月 (季) 度预缴纳税申报表 (A类) 》填报说明第四条中第一分条规定, 第一部分为第一行至第十六行, 纳税人根据自身的预缴申报方式分别填报, 包括非居民企业设立的分支机构:实行据实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二行至第九行;实行按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月度或季度平均额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一行至第十四行;实行经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预缴的纳税人填报第十六行。因此, 只有“据实预缴”的纳税人, 才可以享受用预缴期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的待遇。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税法》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申报处理 篇2
报关时间:201*年06月05日
报关品名:激光打印机
报关单号: 出口报关单
异常:报关金额申报错误,报关单申报价格:759359.9USD;实际价值75935.9 USD由于单证人员录入系统时误将小数点后移导致金额相差了440万人民币。
错误报关单:
出口报关申报金额错误如何妥善处理
正确报关单:
实操处理
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庆幸的是我们发现的非常早,立即联系了属地申报海关进行沟通,最后我司税务协调税务局在我司提供的情况说明中给予了批注,最终完成了改单;现在想起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个案
出口报关申报金额错误如何妥善处理
以下也是一个其他公司一个真实的案例,与发生在我们身上的很像,但庆幸的我们处理的及时得当,未造成向如下这个案情的惨痛结果
出口报关申报金额错误如何妥善处理
某公司2015年下半年委托报关公司申报货物出口,因工作疏忽,单价9.9115美元/片笔误为991.15。货物正常出口一个月后,公司内部核查发现,即刻主动报告海关,要求作删改单处理。案件最终移交缉私局,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调查审理,最后做出了近几十万人民币的罚款决定。决定下达,企业的海关信用等级随之下降。公司不服,提起了行政复议,还提交了所在地税局就此出具的不影响出口退税的书面证书,但最后结果为维持原决定,因为“申请人货物价格申报错误的行为虽未对涉案当票的实际退税金额产生影响,但行为已具有影响国家出口退税管理的危害后果”
文章来源:瞭望阵地,由青岛物流http:///投稿
申报处理 篇3
1. 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在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差异
根据22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按其公允价值 (不含支付的价款中所包含的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按发生的交易费用, 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按已到付息期但尚未领取的利息或已宣告发放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 借记“应收利息”或“应收股利”科目, 按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实际支付的金额, 贷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例1:某企业2008年3月10日以银行存款购入甲公司 (所在地所得税税率为25%) 股票100 000股, 作为交易性投资, 每股成交价10元, 另支付相关税费等交易费用80 000元。该企业2008年3月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从会计处理来看, 交易费用80 000元抵减了当期利润, 但税法不允许这笔费用在税前列支, 故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80 000元。纳税申报处理:因税法规定与交易性金融资产有关的交易费用只有待该股票转让时才可与其成本一并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所以“投资收益”科目借方的交易费用80 000元在纳税申报时不需填入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第二行, 也不需要进行应纳税额调增处理。
2.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取得的现金股利和利息在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差异
根据22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在资产负债表日按债券票面利率计算利息时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时, 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需要注意的是, 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差异较大的, 应采用利率计算确定债券利息收入。
例2:承上例, 如果企业2009年3月1日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股利为70 000元, 并于3月31日收到被投资单位甲公司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70 000元。其会计分录为:
此时, 会计处理和税法的规定是一致的, 不会产生暂时性差异, 本期都需缴纳企业所得税, 即将70 000元直接填入企业所得税申报表第二行的投资收益, 不需还原为税前收益。但如果在企业年度所得税申报表第17行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仍有剩余, 应还原为税前所得, 并计算出应补税投资收益已缴所得税填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第19行。
3.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期末计量在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差异
根据22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资产负债表日,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的会计处理为: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例3:承上例, 如果2008年12月31日, 该企业所购入甲公司股票的公允价值为105万元或85万元, 则企业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发生变动必定会影响当期损益。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既不是持有收益也不是处置收益, 因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变动并不会影响当期的所得税申报, 它只是会产生暂时性差异。纳税申报处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 交易性金融资产处置在会计和税法处理上的差异
根据22号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 企业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 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存放中央银行款项”“、结算备付金”等科目, 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科目, 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 贷记或借记“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科目, 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同时, 将原计入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额转出, 借记或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贷记或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
例4:承上例, 2008年6月20日, 企业将该股票售出, 售价为150万元。则企业会计分录为:
从以上实例可以看出, 无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增加还是减少, 计入会计利润的投资收益都是49万元, 因为该企业2008年3月份分回的股利7万元已在当期缴纳了所得税, 所以出售当期只需申报42万元投资收益的所得税, 再将以前的暂时性差异转回即可。纳税申报处理:在填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表时将150万元直接填入第三行投资转让净收益, 将108万元直接填入第10行投资转让成本。
笔者认为,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不必通过“投资收益”科目反映, 可直接列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 这既可简化核算, 又不会形成所得税的暂时性差异。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2]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9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税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9.
申报处理 篇4
一、当年增值税评估结果处理:
(一)、自查未做收入补缴增值税入库
调账处理: 时间假设1月20日评估并通过“税票录入”模块入库,且当时未开具发票。
1、借:应收账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货: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172、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17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173、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营业外支出---滞纳金
贷:银行存款
申报处理:次月2月10日申报税款时在附表一第6栏“纳税检查调整”将收入数100填列,同时主表第4栏填“纳税检查调整的销售额”100,第16栏中按照适用税率计算的纳税检查应补交税额计算填列17。由于主表第37栏“本期入库查补税额”自动承接评估补税17万,必需手工填列主表第36栏“期初未缴查补税额”17万,否则第38栏“期末未缴查补税额”显示负数
如果对方以后索要发票,则开具发票时应做如下分录:
1、先冲掉原来的业务:借:应收帐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2、根据发票同样的做:借:应收帐款---117
贷:主营业务收入: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申报处理 篇5
问:为什么要制定《办法》, 依据是什么?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和《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确立了经营者集中事先申报制度。《反垄断法》第48条规定了违法实施集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包括停止实施集中、限期处分股份或资产、限期转让营业以及采取其他必要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罚款等。
自《反垄断法》于2008年8月1日实施以来, 截至2011年底, 商务部共审结382起经营者集中案件, 其中禁止1起、附条件同意10起, 其余的均无条件同意。但我们也注意到, 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仍有经营者集中未依法申报的情形。为了提醒经营者要及时依法申报, 更好地贯彻实施《反垄断法》, 商务部决定制订《办法》, 以进一步明确界定未依法申报的情形和调查处理程序, 规范调查处理行为。
问:什么是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发生在境外的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办法》是否可以适用?
答:《办法》所称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 是指经营者集中达到《规定》设定的申报标准, 经营者未依照《反垄断法》的规定事先向商务部申报而实施的集中。是否属于未依法申报, 主要看三个方面:
一是相关交易是否属于经营者集中。根据《反垄断法》第20条和《规定》第2条的规定, 经营者集中是指以下情形: (一) 经营者合并; (二) 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 (三) 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二是经营者集中是否达到申报标准。根据《规定》第3条, 经营者集中达到下列标准之一的, 经营者应当事先申报: (一) 参加经营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 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超过4亿元; (二) 参加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 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根据《办法》, 银行业金融机构、证券公司、期货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保险公司营业额的计算, 适用《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
三是经营者集中是否未向商务部申报, 且已经实施。
根据《反垄断法》和《规定》, 无论该经营者集中行为及相关经营者位于我国境内还是境外, 只要其营业额达到了规定的标准, 均有义务向商务部申报。因此, 商务部可以对发生在境外的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实施调查处理。
问:除应举报发起调查外, 商务部可否自行发起调查?调查过程中, 被调查的经营者如果不配合将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经调查认定属于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的, 被调查的经营者将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答:根据《反垄断法》和《办法》, 商务部启动调查有两个途径, 一是应举报发起, 二是依职权自行发起。
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配合商务部依法履行职责, 不得拒绝、阻碍调查。《办法》第16条规定, 对商务部依法实施的调查, 拒绝提供有关材料、信息, 或者提供虚假信息, 或者隐匿、销毁、转移证据, 或者有其他拒绝、阻碍调查行为的, 商务部依据《反垄断法》可以责令其改正, 对个人可以处2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单位可以处20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 对个人处2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 对单位处2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反垄断法》第48条和《办法》第13条规定, 经调查认定被调查的经营者未依法申报而实施集中的, 商务部可以对被调查的经营者处50万元以下的罚款, 并可责令被调查的经营者采取以下措施恢复到集中前的状态: (一) 停止实施集中; (二) 限期处分股份或者资产; (三) 限期转让营业; (四) 其他必要措施。商务部在依据前述规定进行处理时, 将考虑未依法申报行为的性质、程度、持续的时间, 以及依据《办法》第8条第3款作出的竞争效果评估结果等因素。
问:在商务部调查过程中, 被调查的经营者有哪些权利, 是否可以对商务部的处理决定提出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
答:根据《反垄断法》和《办法》, 在调查过程中, 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有权陈述意见。《办法》第14条规定, 商务部在作出处理决定前, 应当将调查结论及所依据的事实和证据告知被调查的经营者。被调查的经营者应当在商务部设定的期限内提交书面意见。
根据《反垄断法》第53条和《办法》第18条, 对商务部依据《办法》作出的决定不服的, 可以先依法申请行政复议;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 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问:对于在调查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 商务部是否有保密的义务?商务部工作人员未尽到保密义务将承担怎样的法律责任?
答:根据《办法》第19条规定, 商务部、被调查的经营者以及其他单位和个人应当对调查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和其他需要保密的信息保密, 但根据法律法规规定应当披露的或者事先取得商业秘密权利人同意的除外。
【申报处理】推荐阅读:
申报科研基地申报材料08-29
名村申报材料_申报材料06-10
建筑企业申报资质办理部门及申报流程09-22
湖北省职称申报及评审工作指南(申报)08-30
施工企业资质申报所需资料(首次申报)07-14
注册申报05-24
地方申报06-19
申报期限06-21
申报管理06-22
申报审批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