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儿歌(共12篇)
教学儿歌 篇1
早在18世纪, 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就提出:只有依照儿童的本性自由发展起来的人, 才能成为真正的、自由的人。他强调对儿童进行教育, 必须遵循自然的要求, 顺应人的自然本性。这种教育思想保护儿童的天性,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自由的发展。
在人教版实验教材语文第一册中, 编排了许多儿歌。这些儿歌有的穿插在拼音教学中, 有的在归类复习中出现, 有的自成课文, 读起来、学起来让儿童觉得学习语文其实是很有意思的。它是遵循儿童的认识规律, 以儿童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本, 编就的一套儿童喜欢的、有用的, 儿童都能学有所得, 能够促进儿童创造能力和语言交际发展的语文教材。儿歌是切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 适合他们阅读、吟诵, 为他们所理解、所欣赏、所喜爱。儿歌是儿童的歌谣, 是很有生命力的语言载体, 在第一册语文教材中编排儿歌, 也是遵循了教育家们所倡导的语文教学须符合儿童认知发展的规律 (29首儿歌:拼音部分12首, 识字部分6首, 课文部分11首) 。儿歌是为儿童创作的, 让儿童吟唱的歌谣, 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 深受儿童的欢迎。在刚开学时的拼音学习中, 穿插学习儿歌, 使刚入学的学生不至于觉得学习语文很累、很枯燥, 甚而悄悄爱上语文。接下来, 我就以新课程标准的四大理念为指导, 结合自己对语文教学中的儿歌教学的实践与认识, 谈谈对儿歌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整体感知, 感悟朗读
儿歌的内容源于儿童生活, 语言以口头语言为主。大部分儿歌的语言是直观语言, 学生都能听懂, 不必反复讲解。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往往是教师对语言文字所存载的思想内容的繁琐分析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和感悟。儿歌教学一改传统的教学方法, 体现了一种现代的语文教学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知, 在教师朗读中欣赏, 感受体会语言的内在涵义, 并自然地感悟其中的语言特色和魅力。“朗诵”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 在儿歌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在师生朗朗的书声中, 一年级新生提升了听力和记忆力, 解决了以学生主体的问题, 把课堂还给了学生, 把朗读的权利还给了学生, 使学生在诵读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了语文, 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重点点拨, 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告诉我们, 儿童时期是孩子对语言的接受发展的最佳期, 是语言积累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应该遵循儿童的这一规律, 改变传统的以静态的知识灌输、机械的技能训练替代学生作为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的自主学习, 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感悟的权力、自主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教材中的儿歌教学, 通过大量的朗读背诵, 大大提高了学生对语言的积累。教师起指导、点拨的作用。如教材中的第二篇课文《四季》是一首儿歌体的童诗, 儿歌抓住富有四季特色的草芽、荷叶、谷穗、雪娃娃, 用儿童的语言, 以自述的方式告知小朋友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草芽是尖尖的, 荷叶是圆圆的, 写出了草芽、荷叶的形态特点, 富有情趣。谷穗弯弯, 预示着一个大丰收, 好象谷穗在炫耀自己。大肚子的雪人形象生动, 富有儿童气息。其内在的知识含量就在这么几句儿歌中包容了。儿歌还告知了小朋友春夏秋冬是轮流上班的, 多么自豪, 多么光荣。学生通过对儿歌的朗读, 教师的重点点拨, 对四季有了一个很感性的认识, 也从中积累了不少有关四季的词语。其次, 大量的儿歌背诵, 激发了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 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
三、扩大信息, 发展思维
一首儿歌, 不足百来个字, 但其中的信息含量、知识内容相当丰富。如教材中的第9篇课文《影子》是一首儿歌, (附文:影子在前, 影子在后, 影子常常跟着我, 就像一条小黑狗。影子在左, 影子在右, 影子常常陪着我, 它是我的好朋友。) 这首儿歌只有44个字, 但整首儿歌在潜移默化中为学生提供了有关产生影子的诸多信息, 并进行了人文教育, 朴素的哲学渗透。
儿歌语言精练, 对生活场景进行了浓缩。生动有趣富有生命力的语言也为我们提供了“发散性思维训练”的机会。如教材中第10篇课文《比尾巴》, 除了课文中所说到的这些动物的尾巴, 你还知道哪些动物的尾巴?它们有什么用?你能不能也来编一编呢?这样的练习安排, 给教师以更大的教学操作空间,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训练空间。
四、吟唱背诵, 激发创作
儿歌的语言十分浅显, 贴近孩子, 体裁很熟。现在的孩子所受的学前教育相对优越, 学前的识字量相对比较大, 吟唱背诵儿歌没有很大的难度。教材中的儿歌生动有趣, 富有生活气息, 教师不用花多大的力气, 学生就能吟唱背诵, 而且有声有色, 声情并茂。儿歌教学的铺垫, 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 又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如学生学了儿歌《拼一拼》后, 纷纷进行了即兴创作, 而且创作的儿歌也不赖。如:“三个圈圈, 三条直线。拼出小鸟, 嘴巴尖尖。拼出鹿儿, 脖子高高。还能拼出什么?你来试试看。”这样的儿歌教学, 半年下来, 全班学生都能创作 (仿编) 几首。其中20多首儿歌分别在校、县、市级公开刊物上发表, 得到了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现选摘几首:
秋天到
秋天到了,
果子熟了。
红红的柿子,
像一盏盏小灯笼。
黄黄的桔子,
像一个个小气球。
红通通的苹果,
像一张张笑脸。
小巧手
我有一双小巧手,
折只小鸟飞上天,
折颗星星闪一闪,
还会折出小娃娃,
和我一起搬家家。
秋天的歌
秋天来了
小草说:我要睡觉了!
等明年春天我才醒来。
树叶说:我要旅行去了!
到明年春天我就归来。
燕子说:我要过冬去了!
待明年春天我再回来。
农民伯伯说:丰收的季节到了!
我们要收割去了。
儿歌教学虽只是语文教材中的一部分内容, 但是学生并没有因为儿歌教学的结束而停止创作活动。教师也并不因为其他内容的教学而忽视学生的语言发展, 而是把儿歌教学的优势延伸到其他内容、学科的教学, 让儿歌陪伴孩子的成长, 更好地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一天, 严添鑫小朋友来找我, 说是他想好了一首儿歌, 叫我帮他写下来。我就一字不漏地帮他写。写完后, 真让我感到惊喜, 儿歌教学竟教出了小诗人。这首儿歌是这样的:
秋天的颜色
小草说:
秋天是黄色的。
小花说:
秋天是五彩缤纷的。
风儿说:
秋天是无色的。
彩虹说:
秋天是彩色的。
这样的乐事儿层出不穷……
儿歌给孩子的生活、学习带来了许多乐趣, 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了愉悦与清新。相信儿歌的内在魅力会得到更大的开掘, 陪伴每一个孩子快乐成长。
教学儿歌 篇2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本课的六个生字:姊、裁、肖、抖、蛇、扭。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书写6 个字,积累词语九个。
2、能正确熟练地朗读儿歌两首,并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3、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认识生字和词语,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选择其中一首背诵。
2、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并学着编一首以动物为题的儿歌。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萤火虫
一、揭示课题,进行质疑。
1、媒体演示,夏天的夜晚,草丛上,一群萤火虫飞来飞去。
2、问:你们看到了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萤火虫》的课文。(板书课题)
3、课题质疑。
说明:
小朋友可能对萤火虫有所了解,但是,生活在城市里的小朋友并不经常看见萤火虫,通过媒体以直观的视觉把学生带入萤火虫的世界,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让学生质疑,促使学生进行思考,主动带着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听录音读课文。
1、听录音,边听边思考:萤火虫飞到哪里?
2、学生交流。
说明:
在听录音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养成边听边记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对儿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初步的把握。
三.自学课文。
要求:
1.读准生字新词。
2.正确朗读儿歌。
3.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交流:
1.指名读。
2.轻声齐读。
结合学习生字:姊、裁
虽然“姊‘这个字现在用得少了,但还是要注意右边的笔画和笔顺。
学习“裁”字,可以与“载”字进行比较。
3.读词语。
4.师生配合读儿歌。
师:萤火虫,点灯笼,生:飞到西,飞到东。
师:飞到河边上,生:小鱼在做梦。
师:飞到树林里,生:小鸟睡正浓。
师:飞到张家墙,生:张家姊妹忙裁缝。
师:飞到李家墙,生:李家哥哥做夜工。
师:萤火虫,萤火虫,生:何不飞上天,做个星星挂天空。
说明:
一年级的小朋友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这个时候的字词学习可以放手让他们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既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又可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一年级的语文也应该有一定的积累,所以,在生字教学中让学生进行比较,一方面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认识生字。师生配合读句子,一方面加深他们的句子观念,另一方面为儿歌的理解打下基础。
四.精读儿歌,理解内容。
1.指名读,分组读,男女生读。
2.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3.能背的闭上眼背一下,不能背的看着书读。
说明:
以读为本,读中促悟。声请并茂的朗读训练是学生增强语感的有效手段。展开想象,让学生联系生活进行语言实践。既有助于儿歌的理解,又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五.情景表演。
1.扮演角色表演,进一步体会情境。(三个学生戴上头饰,分别扮演花儿、小草、萤火虫。)
2.萤火虫提着用生命燃起的美丽的红灯,飞舞在万花之中,小心地照着这花草的世界,那么花儿、草儿,可能对萤火虫说什么呢?
3.小小组讨论。
4.交流。
说明:
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角色表演中丰富了情感体验。
六.拓展训练。
你们喜欢萤火虫吗?照《萤火虫》的写法,以熟悉的动物为内容,编写几句儿歌,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十二生肖
一.引入课题。
1.说说你属什么?你的家人属什么?
2.教师随即贴图。
3.让学生知道有十二个生肖,老师依次贴十二个生肖图。
4.读课题。
说明:
学生通过看图理解,形象直观。
二.听录音,读儿歌。
1.听录音,记一记十二生肖的顺序。
2.老师把十二生肖的顺序打乱,请学生来给十二生肖排队。
3.这些生肖有什么特征?再读儿歌(各种形式)
4.看图,试着背诵。
说明:
书读千遍、其义自现,低年级的语文教学离不开读,充分给予学生朗读的时间,让学生以多种形式来进行朗读,能使学生对于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自由,学生就能在这个过程中自觉自愿地读通课文。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才能对儿歌内容进行一定的了解。
三.学习生字。
1.从儿歌中找今天要学的生字。
2.小组学习生字“肖、抖、蛇、扭。”
3.小朋友说说用什么办法学习生字。
4.读词语。
说明:
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生字学习的多种方法,通过小组学习放手让他们进行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拓展。
1.唱十二生肖歌。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十二生肖中的一种生肖。
说明:
这一环节,旨在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宽课堂学习信息,并训练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五.指导书写。
“扭”
说明: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写字基础,所以不用每一个字都指导,可以侧重性地选择一个重点或难点字,让学生知道它的笔顺规则,看一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重点指导一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来说,基本完成了课前预定的教学任务。教学的过程中,我既有收获,也有一定的遗憾。
在一节课里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达到事先的预期。小朋友们反应很热烈。整节课环环相扣,教学过程较为顺利。我觉得在课堂中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很重要。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非常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在整体感知、学习生字的环节,我设计了许多种方法,以便在课中根据学生的问题、思维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环节或内容,以此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班中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在备课中,我考虑到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此在许多环节中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学习的时间,如有时自己准备,有时同桌合作学习,有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有与同学交往的机会,有全班发言的可能,让每个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得到锻炼,有所收获。
生字学习采用小组自学形式,然后选择重点进行交流,很大程度地节约了时间。本课生字并没有过难的地方,所以在记忆字形上可以放手采用小组学习,这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有了交流的机会。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让小组中的人来帮一帮,记一记。增加了他们合作的意识和机会。在初次反馈时并不要求强行记住每一个字,而是只让学生能在词语中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为后面的阅读课文扫清障碍。几个较重点的字“抖、扭”等则可以通过动作来理解。这种生字教学较大程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生字学习的活动权交回了学生的手上。
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常用形式,以读代讲,可以帮助学生在读中感悟。教学中,我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自读自悟,了解萤火虫的特点和十二生肖的顺序,从而达到背诵的目的,以至能自己照着样子编写几句儿歌。
浅谈小学英语儿歌教学 篇3
要对幼小儿童进行英语儿歌的教学,首先要了解英语儿歌的分类。一般来说,英语儿歌没有固定的结构章法,随着时代的变迁,无论是民间流传下来的童谣,还有创作的儿歌,内容都在不断丰富,形式也多种多样。英语儿歌大致可分为游戏歌、数数歌、问候歌和猜谜歌等。
各种形式的英语儿歌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加以实施。英语儿歌教学实质上是教师为发展学龄前儿童的英语创设条件和提供机会,让幼小儿童参与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在与人、物、环境、材料等地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发展听说能力。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情境教学法
情境是指情与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与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与境的结合使小孩处于一种宽松、自由且贴近小孩生活的氛围中。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新的英语儿歌通过情境进行教学和操练,小孩在情境中兴趣高、理解快、记得牢。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小孩能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例如,教授英语儿歌Butterfly :“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up. Butterfly,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goes down…”(选自《朗文英语儿童歌谣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教师把孩子带到花园里,让孩子们观察蝴蝶是如何飞舞和采花粉的。小孩在学儿歌的过程中,边吟唱变在花丛中学蝴蝶飞舞状,他们边歌边舞,兴趣盎然。
二、多通道活动法
多通道活动法是让孩子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让孩子在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玩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刺激,让孩子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理解,让孩子在各种不同的外界刺激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参与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讲、做的方法。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英语描述、启发、引导、示范等,让孩子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谓“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生动的客观对象,如实物、图片、情境表演、多媒体等让孩子充分观察;所谓“讲”,是指幼儿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开口讲;所谓“做”,是指教师提供给孩子一定的想象的空间,让孩子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所学儿歌的感受性和熟练程度。如儿歌I Love Apple :“Apple round ,apple red ,apple juicy apple sweet .Apple apple, I love you .Apple sweet I like to eat.”学生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教师提供给幼儿红红的大苹果,让幼儿观察形状、颜色,尝一尝味道,画一画等。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了英语学习的经验。
三、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al Response,简称TPR)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美国,盛行于70年代,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圣何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教授James Asher创立,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
从发展心理学得角度出发,Asher指出,针对孩子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孩子一般先用身体反应,然后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因此,“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由于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的要求,并带有游戏的性质,因此可以减少他们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英语儿歌one two three .play the ball with me 教师准备了皮球、小拐杖、钓鱼竿,先让幼儿做“say and do ”的游戏,教师发命令,幼儿根据命令做相应的动作:“play the ball”“pick up the stick ”“walk in a line ”“go fishing”。
根据小学生英语学习的心理特点,结合本人这段时间的实践,证明了英语儿歌教学在小学低年级的英语教学中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提高了英语课堂的课堂活力,加深了学生对所以学内容的印象,使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掌握了语言知识。
参考文献:
[1]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柳海民.教育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章志光.小学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教学儿歌 篇4
一、儿歌运用于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理论基础
1. 儿歌的主要特点
儿歌具有鲜明的特征:语言简单、韵律优美、富有动感、表演形式多样等。英语儿歌主要是将学生所学的语言知识, 运用简单的形式, 将其和优美的韵律相结合, 其不仅简单易学, 短小精悍, 节奏愉悦, 使得语言知识更富动感, 而且具有形象性, 将枯燥的英语语言变成学生乐于接受和易于接受的语言材料;同时, 儿歌特有的反复的表现方式会让学生对儿歌所涉及的语言形式留下深刻的印象。
2. 儿歌对小学生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能够根据所学的内容表演对话和歌谣, 能唱简单的英语歌曲, 说简单的英语歌谣。由此可见, 英语儿歌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同时, 英语儿歌具有鲜明的音韵性、口语化、愉悦性、表演性等特点, 具有其他教学形式所不能比拟的独特魅力。生动活泼的英语儿歌是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之一, 明快的韵律节奏很容易激活学生的内在动力,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英语课堂的愉快有趣, 让学生迅速融入英语课堂;儿歌语言的反复性也有助于学生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如果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借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儿歌的创编, 也能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运用英语知识的能力。
二、儿歌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小学英语的课堂教学中, 若能恰当运用儿歌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陶冶学生的性情, 同时将语言学习和这样活泼生动的形式相结合, 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开口, 可培养学生的语用意识, 促进学生英语能力的发展。
1. 利用儿歌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
英语教学中不管是词汇、句型还是语篇的教学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情境, 只有将真实的生活情境带进课堂, 让学生置身于语言的环境中, 学生才能真正关注到英语语言, 学习语言的表现形式, 了解英语的语言文化, 让学生真实、自然地感知、习得英语语言知识。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能否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恰当的情境, 为学生的英语学习扫除障碍。而将儿歌带入英语课堂, 在夸张的动作和富有节奏的韵律带动下, 轻松地让学生为之振奋。同时, 儿歌丰富的表现形式也为语言交流和学习创设了生动趣味的情境。例如, 在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5On the farm的教学中, 笔者就通过两首儿歌巧妙地调动起学生高昂的学习兴趣, 创设了农场这一主题情境。首先笔者通过一首《Good morning, Mr Rooster》, 给学生展示了一幅清晨农场的美丽景象, 然后通过一首自编的Chant:duck, duck, quack, quack, quack;dog, dog, woof, woof, woof...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说唱表演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同时也有效地将学生的视线转移到农场这一课题主情境中去, 为学生新知的学习创设了良好的语言情境, 促使学生在儿歌的帮助下迅速进入角色, 学生学习兴趣高, 对新知的理解也更快。
2. 利用儿歌突破语言学习的难点
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是其主要学习方式, 枯燥的读背和讲解不适合小学生, 这只能严重挫败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但是英语作为一门语言, 中国学生课后缺少语言环境, 学生在课堂之外几乎没有机会练说英语, 对于一些教学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的教学就成了课堂教学的“老大难”问题, 没有一定量的练习学生掌握不了, 一旦加大练读又怕学生感觉索然无味。但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学习内容将节奏明快、优美的儿歌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将难读的词汇和句子以儿歌的形式进行改编或创编, 让学生通过多重感官来体验语言, 给学生多方位的信号刺激, 可以帮助孩子有效地掌握语言学习的重难点, 帮助教师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巩固。例如在教学牛津小学英语2B Unit 2 At the zoo时, 笔者发现一遍又一遍的领读:What do you like?I like monkeys.学生不仅声音越来越低, 参与的积极性明显消退, 同时教学效果也很差强人意。但是笔者灵机一动, 将B部分的词汇和这一句型进行了整合:Monkey, monkey, panda, panda, lion, lion, tiger, tiger, What do you like?I like monkeys.根据老师手中的图片, 不断变化答句。学生在这种生动的说唱形式中感到愉悦而满足, 不仅有效缓解了低年级学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的问题, 同时这一生动的形式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并熟练运用所学的英语语言。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 篇5
基于教学目标3:通过朗读,表演,了解小动物的部分习性。产生观察小动物,了解小动物的兴趣。
谈一谈反思。首先这节课配上了生动形象的彩图,利用图文对照,学生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动物,也很快理解”展翅飞,运食粮,游得欢‘’等动物习性,学生加深了理解。其中较难理解的是‘’蝴蝶花间捉迷藏‘’,通过提问学生什么是捉迷藏,联系到了课文中蝴蝶花间捉迷藏。还有一句是造宫殿,把蚯蚓当做建筑师。用来加深学生对动物习性的掌握。还添加一个连线的小游戏,把哪个小动物和对应的习性连起来,再次让学生理解动物的习性,最后通过仿写诗的游戏,出示两幅‘’别的小动物活动的图片,一幅是“青蛙荷叶把歌唱”一幅是“小猴树上摘桃子”。
浅谈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 篇6
在幼儿园进行英语儿歌教学,能让幼儿通过聆听、唱诵儿歌的形式兴趣盎然地学习英语,同时,通过综合运用活动性、直观性、讲授性的教学方法达到其独有的学习效果。
英语儿歌大致可分为游戏歌·数数歌·问答歌·和猜谜语等几种。
在英语儿歌的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以下三种: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指的是情和境的统一体,情代表人及其所有行为、心理,境则强调客观世界的构成和自然性。情与境的结合使幼儿处于一种宽松、自由且贴近幼儿生活的氛围中。情境教学法最主要的特点是新的英语儿歌通过情境进行教学和操练,幼儿在情境中兴趣高、理解快、记得牢。运用情境教学法,关键是要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让幼儿能有兴趣地主动学习并学会迁移到不同的情境中去。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创设情境。
首先是利用自然环境,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幼儿学习英语儿歌的活“教材”,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游鱼爬虫、高山流水、日出日落等美丽景色都能让孩子们身临其境,孩子们在观察的过程中利用自然界中的素材来学习英语儿歌。例如,教授英语儿歌《Buttefly》:“Butterfly butterfly the butterfly goes up. 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down. Butterfly,butterfly,the butterfly goes all round.”(选自《朗文英语儿童歌谣集》(l),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教师把幼儿带到花园里,让孩子们观察蝴蝶是如何飞舞和采花粉的,蝴蝶一会儿向上飞,一会儿向下飞,一会儿停在花蕊中。幼儿在学儿歌的过程中,边吟唱边在花丛中学蝴蝶飞舞状,他们且歌且舞,兴趣盎然。
其次是利用角色扮演,创造模拟情境。在教师创设的模拟情境中,幼儿扮演儿歌中的角色,通过表情、动作来理解和表达所学的内容。如儿歌《Traffic lights》:“Red,yellow and green,the traffic lights are seen.Red means stop.Green means go. Yellow means wait,it shines in between.”(选自《朗文英语儿童歌谣集》(l),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前,先观察生活中红绿灯的变化规律,学习了儿歌以后,幼儿可以根据儿歌内容分别扮演交通警察和汽车司机,以满足幼儿模仿的乐趣。
2.多通道活动法
多通道活动法是让幼儿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用耳听、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让幼儿在看看、听听、闻闻、摸摸、想想、玩玩的过程中学习英语儿歌。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多种刺激,让幼儿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感知、理解,让幼儿在各种不同的外界刺激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感官来参与活动,是一种综合运用视、听、讲、做的方法。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英语描述、启发、引导、示范等,让幼儿充分地感知和领会;所谓“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生动的客观对象,如实物、图片、情境表演、多媒体等让幼儿充分观察;所谓“讲”是指幼儿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开口讲;所谓“做”是指教师提供给幼儿一定的想象的空間,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加深对所学儿歌的感受性和熟练程度。如儿歌(I love apple》:“Apple round,apple red,Apple juicy,apple sweet.Apple apple,I love you.Apple sweet I like to eat.”幼儿在学习这首儿歌时,教师提供给幼儿红红的大苹果,让幼儿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尝一尝苹果的味道,画一画苹果的形状,最后大家把自己画的苹果挂到教师制作的大苹果树上去。幼儿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了英语学习的经验。
3.全身反应法
全身反应法(Total Physic a Response简称TPR)是由美国加里福尼亚圣何塞(San Jose)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James Asher创立,它是一种通过语言与行为的协调来教语言的教学方法。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出发,Asher指出,针对小孩的语言大多是命令句,小孩一般先用身体反应,而后再学会用语言进行反应,强调理解先于开口,因此,“听──做动作”是全身反应法的最明显的特征。教授的语言多以祈使句为主。这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激发幼儿学习英语的兴趣方面有一定的作用。由于这种方法对幼儿的言语输出不作严格的要求并带有游戏的性质,因此可以减少幼儿的学习负担,培养他们愉快的学习情绪,提高学习的效率。
动词,尤其是祈使句中的动词是语言中的中心内容,语言使用和语言学习都要围绕它开展,所以,英语儿歌中那些祈使句以及动词均可通过全身反应法来学习。例如英语儿歌《One Two Three,Play the ball with me》:“One,two,three,playtheba11withme.Four,five,six,pick up the sticks.Seven,eight,nine,walk in a line.Ten,eleven,twelve,go fishing ourselves.”教师准备了皮球、小拐杖、钓鱼竿,先让幼儿做“say and do”的游戏,教师发命令,幼儿根据命令做相应的动作:“Play the ball”,“Pick up the stick”,“Walk in a line”,“Go fishing”。
幼儿园的英语教育在我国起步不久,理论的发展还远远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更不要说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方法体系。本文是根据浦东冰厂田幼儿园近几年的英语儿歌教学实践从理论上进行的总结,也是对幼儿园如何开展英语儿歌教学所做的初步探索。
教学儿歌 篇7
一、引入故事吸引学生兴趣
在对小学生进行诗歌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上课之前老师可以适当引入一些有趣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故事,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之后就会主动地去学习,而不是要老师强硬灌输知识给学生。所以,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点来引入一些有趣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二、吟唱与诵读
对于儿歌的吟唱和诵读应该视为儿歌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部分,让学生吟唱和诵读的时间和频率都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但要注意的是儿歌一定要节奏鲜明、简单易记,并且还要有趣味性和游戏性。老师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开展诗歌朗诵的活动,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记住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讨论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传统的小学儿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新课程的要求,现在的儿歌教学主要强调能够贴近于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能够从学习的儿歌里面体味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且关心自然、关爱生活以及自己身边感兴趣的人。主要就是在上课的时候老师要用恰当的讲课方法让学生对语文中的儿歌学习产生兴趣,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语文阅读的能力。
摘要:目前正在实施新课程的改革,在小学语文的教科书中增加许多儿童类的诗歌,在这些课本诗歌中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古代的诗歌和现代的诗歌。目前的教科书中现代的诗歌有了很大的增加,因为在文学教学的观念下,对诗歌做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改进。就文学观念下对小学语文儿歌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文学教学观念,小学语文,儿歌教学探讨
参考文献
寓儿歌于英语教学中 篇8
1.语言浅显易懂。英语儿歌中使用的词汇主要是名词 (动物、植物、食物、日常用品、交通工具等) 、动词 (走、跑、跳、爬等基本动作) 、形容词 (颜色、形状、大小等) , 这些词反映的事物及其属性比较具体, 切合了儿童的思维特点。同时, 英语儿歌中简单句的大量使用, 容易为他们所接受和掌握。
2.形象具体可感。英语儿歌作品的语言着力于突出人和事物的形态感、色彩感和动作感。使儿童念起来感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触其物。英语儿歌中的摹仿声和拟人表现手法的运用, 增强了儿歌的形象性。
(1) 摹仿声。摹仿声能引起学生的听觉直感, 唤起他对事物的注意、想象和理解。如儿歌《Animals》:“Cat, cat, cat, miao-miao-miao.Dog, dog, dog, wangwang -wang.Duck, duck, duck, ga -ga -ga.Pig, pig, pig, lu-lu-lu.”儿歌中的“miao-miao-miao”、“gaga-ga”、“wang-wang-wang”、“lu-lu-lu”等象声词的运用使学生们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2) 拟人。拟人是儿童英语文学中使用最多、深受喜爱的表现手法。如儿歌:老虎tiger穿花袍, 尾巴tail摇一摇, 百兽之中它称王, fox见到赶快逃。
(3) 音韵自然和谐。儿歌中特有的悦耳和谐的音韵和鲜明的节奏能使学生产生愉悦感。如儿歌:“Nod your head, Yes, yes, yes.Shake your head, No, no, no.Raise your hand, One two three.Put your head down!Look at me!”音节自然响亮, 易学易记, 同时配合节奏边念儿歌边做动作, 带给作品内在的乐感。如儿歌《Pencil》:铅笔pencil真奇妙, 画只fly嗡嗡叫, 画条fish游啊游, 画只rabbit蹦蹦跳, 画面flag迎风飘, 画朵flower朝我笑。
(4) 富于动作感。在英语儿歌作品中, 富于动感的语言能有效地唤起学生的注意。如《天天锻炼Body好》:Come come来来来, 小朋友们做早操, 伸伸arm踢踢leg, 小小foot跳一跳, 天天锻炼body好。
二、英语儿歌的类型
1.游戏歌。游戏歌是配合游戏活动的儿歌, 伴随游戏动作而吟唱。如《One little body》:“Two little hands, clap, clap, clap.Two little feet, tap, tap, tap.Two little hands, thumb, thumb, thumb.Two little feet, jump, jump, jump.One little body turns around.One little body sits down.”边念儿歌边做身体动作。
2.数数歌。数数歌是一种源于培养学生数的概念的儿歌, 帮助认识数字和掌握最基本的数的序列, 如儿歌:“One, one, one, run, run, run.Two, two, two, go to the zoo.Three, three, three, swim in the sea.Four, four, four, stay at the shore.Five, five, five, find knives.Six, six, six, pick up the sticks.seven, seven, seven, go to seven-eleven.Eight, eight, eight, stand by the gate.Nine, nine, nine, form a line.Ten, ten, ten, catch two hens.”让学生在唱的过程中学会数字单词。
3.问答歌。以一问一答形式表达内容。如Whereis your book? Where is your book? Here, here, here, my book is here.
4.猜谜歌。猜谜是富有游戏趣味的活动。对于开发智力, 提高辨别、联系能力大有裨益。如“What’s this? What’s this? guess, guess, guess. Pen, Pen. This is a pen.”
三、英语儿歌在教学中的作用
1.给单词加上节奏的鼓锤。把富有节奏感、韵律美和文化气息浓的英语歌谣运用到教学中, 并以此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在教数字1~10时, 因为十分抽象, 学生掌握有一定的难度。我利用歌谣:“英语数字不难说, 找出规则就容易。一至二十词各异, 一个一个单独说。后面加teen变十几, thirteen、fifteen看仔细。eighteen只有一个t, 两个音节念清晰。二十至九十后加ty, twenty不同重点词。Forty去掉字母u, thirty、fifty更出奇。十位数后个位数, 表示数值几十几。按序排列不费力, 连字符号莫丢弃。巧记妙学加毅力, hun-dred是你的好成绩。”通过这样的方法来学数字, 朗朗上口、简单易记, 增强了学生的记忆。
2.让句子插上韵律的翅膀。新编的小学英语教材, 内容多、范围广是众多小学英语教师认为难教的原因之一。如果我们把一些易混或不易记住的短句编成儿歌, 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如, 在教学“Where does it live?”这一句型时, 可用这样一首歌谣“Where does a fish live? In a river.Where does a panda live? In a forest.……”通过充满韵律的歌谣, 再加上适当的动作后, 学生对句型的掌握程度明显增强了。
3.用想象装扮英语的天空。所有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首英语歌谣也是如此。当学生们学会唱一首歌谣时, 教师应当鼓励他们大胆地用过去已学的相关词来替换原有的歌词。如, 在教颜色单词时, 我们可采用儿歌“小黑熊, 真顽皮, 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 blue, blue是蓝色; 画个太阳红彤彤, red, red是红色;画朵云彩是白色, white, white是白色; 画片草地绿荫荫, green, green是绿色; 画串香蕉是黄色, yellow, yellow是黄色;最后拿起黑色笔, black, 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 画了一个小黑熊, 哭着闹着找妈咪。”学生对这首歌谣表现出来的兴趣非常浓厚。鼓励学生把其他的颜色也编进这首儿歌, 让学生们互相讨论。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知识,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减轻了学习负担, 又通过想像脱离直接感知而达到提高思维能力的目的。
四、英语儿歌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首先是利用自然环境, 创设游戏情境。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是学生们学习英语儿歌的活“教材”。如, 教授英语儿歌《Sky》:天空sky云飘来, 云儿cloud去看海, 广阔的大海名叫sea, 要学大海的宽胸怀。其次是利用角色扮演, 创造模拟情境。通过表情、动作来理解和表达所 学的内容 。如儿歌《Traffic lights》:“Red, yellow and green, the traffic lights are seen.Red Red Red, Red means stop.Green Green Green , Green means go. Yellow Yellow Yellow, Yellow means wait.”根据儿歌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交通警察和汽车司机, 以满足模仿的乐趣。
2.多感官活动法。运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活动。用耳听、用眼看、用鼻子闻、用手摸, 让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学习英语儿歌。如儿歌《I love apple》:“Appleround, apple red, apple juicy, apple sweet.Apple apple, I love you.Apple sweet I like to eat.”在学习这首儿歌时, 教师可提供红红的大苹果, 让学生观察苹果的形状、颜色, 尝一尝苹果的味道, 画一画苹果的形状。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性活动中获得了英语学习的经验。
巧用儿歌, 丰富小学数学教学 篇9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比较小, 注意占主导的还是无意注意, 随意性比较强, 观察力、记忆力、概括力也都是比较有限的。相比较而言, 他们对数学教材中的人物、图案、色彩等有更大的兴趣, 但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 他们并不一定能深刻领悟, 所以对有些知识容易遗忘。笔者考虑, 如能在教学中, 多增设一些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 这种状况可以有所改善。而儿歌就是孩子们特别喜爱的,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 笔者发现采用儿歌教数学, 既能很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又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 从而使课堂教学事半功倍。在实践中, 笔者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巧用儿歌, 激励情绪养常规
人的学习会受情绪的影响, 儿歌吟唱时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情感和谐, 能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情感熏陶, 会产生积极的情感效应, 从而促进学生良好的学习常规和习惯的养成。如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 笔者班上便会传出孩子们朗朗的儿歌声:“铃儿响, 入课堂, 学习用品摆整齐, 静等老师来上课, 比比哪个坐得正!”通过这样的常规儿歌, 能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明确上课常规要求, 端正态度, 规范行为, 教师一进教室就可以顺利展开教学。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用一些常规儿歌来提醒学生:“老师上课认真听, 同学回答要倾听。边听边想边动脑, 扎扎实实学本领。”再如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时, 可以用儿歌及时表扬:“你真棒, 你真棒, 你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这样的表扬能带动全班同学都积极思考, 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巧用儿歌, 教学由繁变简
数学知识的连贯性很强, 低中年级一两步解决问题的教学是高年级解决问题的基础。但由于低年级孩子的理解分析能力的发展还不够完善, 对于一些学习上较为困难的学生, 我们似乎只能依赖一次又一次地反复讲解, 教师教得味同嚼蜡, 学生学得厌烦而又迷糊。长此以往, 学生对解决问题方面的知识有畏难情绪, 学起来自然是索然无味, 如此恶性循环, 很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笔者以为, 教师若能适时地采用儿歌进行教学, 则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笔者在低年级解决问题的教学中, 设计了这样一首儿歌便于学生理解和比较方法:“谁和谁共有多少, 要用加法算一算;多几少几与相差, 定是减法来求差;知晓每份和几份, 总用乘法求总数;等分题与平均分, 离了除法真不行。”加、减、乘、除常见的情况包含在这四句儿歌中, 熟记了这首儿歌, 学生便将基本的一步计算问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牢记心头。可见, 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儿歌教学有利于数量关系分析以及对关键字的整理, 学生学起来倍感轻松, 教师也能真正做到减负增效。
三、巧用儿歌, 突破教学重点
处理好教学的重点是教学目标达成的关键, 儿歌的妙用, 可以帮助学生看清知识的本质,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久而久之, 学生能做到学有所思, 学有所获,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如“时、分、秒的认识”中的知识点是比较抽象和复杂的, 于是笔者设计了一首儿歌穿插其中:“孩子们, 要记住, 钟面数字有十二;两字之间分五格, 一周共有六十格;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 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儿歌的意思讲解之后, 笔者用多媒体演示配合, 通过边操作, 边讲解, 边练习, 学生很快在复杂的现象中锁定了问题的要害, 将本课的重难点巧妙化解, 学生学得轻松, 学得扎实, 既掌握了钟面知识, 应用能力又得到了培养。再如笔者教学“连续退位的减法”时, 编制了这样一首儿歌:“看到0, 向前走, 看看哪一位上有。借到了, 往后走, 0上有点看作9。”教师边吟诵边讲解, 学生边吟诵边练习, 学生很快记住了知识的关键点, 在润物无声中, 将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四、巧用儿歌, 总结方法提技能
在教学中, 某些知识点、学习方法、策略, 如采用传统的直接告诉式, 不仅在形式上显得过于平铺直叙, 更关键的是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 思维也得不到拓展, 学习兴趣也不会提高。朗朗上口、短小精悍的儿歌能把繁琐的内容浓缩总结为几句话, 其中囊括一些重要的策略方法, 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消化和巩固, 从而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如笔者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 为了帮助学生能更系统、更准确地理清并牢牢掌握知识的脉络, 帮助他们梳理和构建知识的网络, 于是, 笔者将结语设计成这样一首儿歌:“圆柱表面积, 计算挺容易;先求侧面积, 再加底面积;底面个数辨仔细, 一般圆柱算两底, 水桶无盖算一底;通风管, 不算底, 你说容易不容易。”学生一旦记住了儿歌, 便掌握了圆柱表面积计算的精髓, 学生饶有兴趣地记着儿歌, 有效地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果。
儿歌教学里的环保意识 篇10
关键词:儿歌教学,环保意识,日常行为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环境污染现象也日益严峻, 这和人们环保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 从幼儿入手, 做好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与培养工作是当前幼儿教育中的热点。然而, 幼儿受年龄结构的影响, 思维方式偏向直觉性, 认知环节中又存在着很大的随意性, 这些都对其环保意识的生成造成了不小的困难。儿歌作为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中蕴藏着丰富的环保教育资源。文章立足于此, 就儿歌教学里的环保意识做了相应的研究。
一、儿歌教学概述
儿歌是一种篇幅短小, 语言明快且极富生活情趣的文学样式, 它不仅能够丰富儿童语言、拓展儿童认知视野, 也能够有效地训练儿童的思维能力。儿歌教学就是将儿歌作为教学资源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 相比于一般教学资源而言, 儿歌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朗朗上口
儿歌是一种歌谣, 通常是押韵的, 学生读起来极富韵律感, 很容易沉浸其中, 如:地球我的家, 爱护靠大家, 你种树、我摘花, 一起装扮她。
2.通俗易懂
儿歌源于儿童的生活实践, 反映着儿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诸如行为习惯、言行举止等, 是小朋友们日常生活的真是写照, 因此, 儿歌在儿歌的学唱环节中不会存在陌生感、抵触感, 儿歌里的内容也就更容易为儿童所吸收消化, 如:你拍手, 我拍手, 果皮纸屑扔哪里?果皮纸屑扔到垃圾桶里。
3.富含道理
儿歌之所以能成为儿童教学资源, 就有由于每一首儿歌中有蕴藏着一定的小道理, 诸如尊敬师长、讲文明、懂礼貌、爱护环境等。总而言之, 儿歌兼具娱乐意义与教育意义, 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资源。
二、巧用儿歌提升儿童环保意识的策略
如前所述, 儿歌中具备丰厚的教育资源, 其中不乏环保教育的内容, 因而, 巧用儿歌来提升儿童的环保意识也是当前幼儿教学的重点所在,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进行儿歌环保教学:
1.收集、制作环保儿歌
儿歌是对儿童日常生活的反应, 种类非常多, 按其功用主要可以划分为游戏儿歌、教诲儿歌、语言能力训练儿歌, 而教诲儿歌又可以细分为文明教育儿歌、礼仪教育儿歌、安全教育儿歌等, 环保教育儿歌也是教诲儿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也有赖于环保儿歌。对此, 教师在教学中, 要注意从各个方面收集环保主题儿歌, 诸如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等, 并将之系统化, 构建一个儿歌资源库, 根据儿童的年龄、知识储备等选择最为适宜的儿歌来开展教学活动, 如刚入园的小朋友则可以学唱“小小垃圾桶, 肚子圆溜溜, 不怕脏和苦, 卫生全靠他”, 培养其不乱扔垃圾的习惯, 而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小朋友则可以学唱“小朋友们并排走, 饭前便后要洗手, 节约用水记心头, 争做环保小能手”, 树立其节约资源的理念。当然, 并不是所有环保教育的内容都有现成的儿歌, 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自行制作儿歌, 笔者在爱护花草树木的教学中, 就自己制作了一首儿歌“花儿美, 草儿绿, 小朋友们都喜欢。只能看, 不能摘, 一摘花儿掉眼泪”。
2.举行环保儿歌活动
儿歌的教学对象是学前儿童或幼儿园以及小学低段儿童, 它们年龄幼小, 大都在9周岁以下。一方面, 他们求知欲较为旺盛, 对外界的未知事物充满了探索的兴趣, 因而, 对儿歌这种饶有趣味的教学资源的学习较为积极;另一方面,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又存在着注意力难以长期集中, 容易开小差等行为, 需要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形式以提升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强化儿歌教学的效果。就环保儿歌的教学而言, 教师可以举办一些教学活动来提升环保教育的效能, 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比如, 教师可以突破单纯的儿歌教学, 引入舞蹈的要素。笔者在儿歌教学中, 就经常根据歌词内容编排一些简单的小舞蹈, 让学生在边动手、边记忆, 如在“春天到, 栽树苗, 你松土, 我浇水, 树苗快长高”的教学中, 笔者就结合栽、松土、浇水等设计了一些舞蹈动作, 并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又如, 教师可以经常性地举办一些环保儿歌歌唱比赛,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进行歌曲比赛, 看看哪个小组唱得多、唱得好, 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其环保意识。
3.将儿歌内容转变为日常行为
儿童环保意识的生成与培养归根到底还是要帮其树立起环保的好习惯, 使其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从环保的角度出发, 将日常行为与环境保护紧密联系起来。因此, 在环保儿歌教学中, 教师还要努力把儿歌里的内容转为儿童的日常行为, 这样才真正实现了儿歌教学的预期目标。首先, 教师要培养学生节约资源的习惯, 环保儿歌中不少跟资源节约有关, 如“清清水, 欢乐流, 随手关掉水龙头”、“小水滴, 一滴滴, 汇成江河长千里。小朋友们要牢记, 一滴一滴须珍惜”, 教师不仅要教学生记住这些儿歌, 还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这些儿歌;其次, 教师要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习惯。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的重要问题, 它既需要从国家层面的打针方针来抓, 也需要从个人行为来改进, 比如不乱扔垃圾、不攀折草木、尽量坐公共交通等, 儿歌里又少反映爱护环境的内容, 如“花儿美, 草儿青, 大家看了高声笑。不摘花, 不踏草, 环境才会更美好;废纸屑, 瓜果皮, 随手乱扔可不要。垃圾桶, 对你笑, 赶快让他吃个饱”等,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将其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视频播放或肢体演示等来引导学生根据儿歌要求来保护环境。
三、结语
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危害全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 中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 环境污染尤为严重, 因此, 环保教育刻不容缓。儿童作为国家未来发展的生力军, 承载着民族的希望, 对他们进行环保教育, 促使他们生成环保意识, 不仅是其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环境保护的主要追求。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 教师需要通过收集整理环保儿歌、举行儿歌活动等来生成儿童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儿歌教学促进小学生语文识字 篇11
【关键词】儿歌教学 小学生 识字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148-01
学习语文的基础是认识汉字,只有打下坚实的汉字基础,才能进行下一步的语文学习。而小学生刚进入学校,接受和理解能力有限,小学语文教材有一套识字的方法,即从拼音部首开始教识字,学习拼音对刚进入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也并不简单。因此教师需要在识字教学中找到更简单有效的方法,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认识更多的字。儿歌对小学生来说最为熟悉,不管是念还是唱都比较朗朗上口,也可以说儿歌是一种游戏。
一、与教材结合
但是教师在儿歌识字教学过程中,应当注重儿歌与教材相结合,还要符合低年级学生的理解以及接受能力。
1.儿歌与拼音相结合
根据小学语文的大纲任务,让学生识得一定数量的汉字以及学会如何认汉字的技能是教师教学的任务之一。首先教师按照教材从拼音开始教起,用儿歌教学之前,要帮助学生理解拼音,再根据拼音的发音特征,最后教学生唱儿歌来加深学生对拼音的学习。例如a o e这三个单音节字母,教师可以先做示范“张大嘴巴a a a,嘴巴圆圆o o o,嘴巴扁扁e e e”,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念出来。学完一个阶段,到给拼音标声调的阶段,教师可以以肢体语言配合儿歌进项教学。例如“汽车平走ā ā ā,汽车上坡á á á,汽车下坡又上坡ǎ ǎ ǎ,汽车下坡à à à。” 其他的拼音也可以用不同的儿歌帮助学生记忆。儿歌因为朗朗上口,所以也比较容易记忆。
2.儿歌与汉字笔画相结合
识字过程当中,除了要学习拼音还要学习汉字的偏旁部首,由于汉字是由多种笔画构成,学会认识汉字的偏旁部首也是认字的基础。教师根据语文教材的要求,首先教会学生对汉字的笔画或偏旁部首认识,将笔画写在黑板上并告诉学生该笔画的名称。在这一教学部分,教师为加强巩固学生的记忆,可以根据笔画的特点,选择儿歌进行教学。例如,教师教学目的是让孩子对汉字笔画的名称进行记忆时,儿歌的内容可以这样:“横 竖 撇 捺 点 横折,横折弯钩竖弯钩。弯钩,横钩,横折钩,竖弯,撇折,横折弯。竖钩 竖提 竖折 提,横撇弯钩,横折提。竖折折钩和卧钩,横折折撇和撇点。”如果是教学生汉字笔画的写法,比如竖撇则可以这样:“一条大尾巴,上部直立立,尾部尖尖角,线条真流畅。”
以上是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打下识字的基础的儿歌教学方法,在打基础的过程中,教师选择的儿歌要与学生进入一年级的情况相适应,即选择的儿歌结合拼音特性和汉字笔画要简单易记,教师的儿歌示范要生动形象。
二、调整儿歌的选择原则
在真正进入下一个识字阶段时,儿歌的选择原则就要做一个稍微的调整。
1.儿歌的趣味性要强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关键的一步,因此在儿歌教学时,儿歌的内容一要有趣,二要学生熟悉儿歌所写的事物。例如《学龄前》:
小猪猪,小虫虫,肩并肩学龄前。
学龄前,管得严,做完作业把书念。
学问高,见识远,未来生活比蜜甜。[1]
这首儿歌描写的学龄前的场景,学生都比较熟悉,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某个字的特点编一首儿歌,让学生进行猜字谜的游戏。当然前提是教师在课堂上已经对该字进行了拼音的标注以及组词,让学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例如在学“间”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以这样:“光闪闪,金灿灿,谁在照娃娃的小脸儿蛋?睁开眼,仔细看:太阳公公在门儿里站。”学生就可以根据这首儿歌猜这是哪一个字。识字教学通过有趣的儿歌,不仅可以使学生学得开心,还能在识字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同样的如果是碰到对小学生笔画较多的字,也可以就该字进行儿歌的编写。例如“碧”就可以以儿歌的形式编一个小故事:一个王姑娘,穿着白衣裳,坐在石头上。对该字进行拆分加入一点趣味。
2.儿歌的朗读性要强
所谓儿歌的朗读性指的是,念着朗朗上口,学生不需要去费脑筋想就可以记住,就像现代生活中一些歌手唱的歌曲一样,歌曲内容可能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是它的旋律能轻而易举地被人记住,就是俗称的“神曲”。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加强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与朗读。例如,最著名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学生无意识地就可以将整首诗背下来。进而,学生对汉字的书写也就可以在正确的基础上写下来。
在识字的过程中,学生会碰到相似的字或同音的字,由于学生还处在低年级阶段,对这种情况的处理辨别能力有待提高。就此教师可以针对个别难认的字在课堂上特别提出,为帮助学生记忆,尽量将儿歌简单化。例如密和蜜两个字的正确认识,儿歌可以这样:“小小蜜蜂,小小秘密,花间采蜜,藏在密室,辛勤劳作,收获甜蜜。”[2]
三、结语
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采用儿歌教学确实认识到儿歌教学对学生认字的积极作用。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进行语文学习,教师要为学生识字打下坚实的基础,更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识字氛围,选择适合的儿歌进行教学。用朗朗上口、喜闻乐见的儿歌进行识字教学,能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趣、有效识字,提高小学识字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小学识字教学有效进行[3]。
参考文献:
[1]倪惠莉. 儿歌在识字教学中的实施研究[J]. 硅谷,2008,15:143-144.
[2]孙晓军.小学低年级识字写字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4,02:60-62.
教学儿歌 篇12
乡土儿歌创编(四年级上学期)
【设计理念】
一方山水,独有一方风情。乡土儿歌教学就是从乡土文学中汲取营养,提炼写作技能,并结合儿童的乡土生活实践,进行快乐的习作,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写作成为儿童快乐的表白和交流,为儿童发展奠定一个坚实、丰厚的精神底子。
【习作目标】
1.感受家乡水果的丰富,激发儿歌创作之情。
2.初步运用儿歌创编方法,尝试创编儿歌。
3.实践体验,感悟生活的情趣和创作的快乐。
【教学过程】
一、课前游戏———谜语猜一猜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老师今天带了一些谜语来,想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猜谜语的水平怎么样。
(师课件出示三首谜语)
肚子大,圆又圆,身穿一件斑马服,绿黑相间真好看。
身穿黄衣裳,弯弯像月亮。兄弟排一起,个个甜蜜蜜。
海南岛,美如画,有个娃娃树上挂。硬硬的壳,清凉的汁,三五成群聚一起。
师:你会猜哪个谜语?说一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生1:我会猜第一个谜语。是西瓜。
师:猜对了!你是怎么猜到的呢?
生1:西瓜是又大又圆的,并且西瓜皮就像斑马服一样,是有一条条的花纹的。
师:哦,说得真好!你抓住了西瓜的颜色、形状来猜,真棒!
生2:第二个谜语,我觉得是香蕉。因为香蕉弯弯的,像月亮,味道很甜。
师:嗯,你除了抓住香蕉的形状,还抓住了香蕉的味道来猜,也说得很好!
生3:第三个谜语,应该是椰子。因为椰子生长在海南岛,我喝过椰子汁,是有点甜味的。
生4:我从电视里看到过椰子是三五成群长在树上的,而且椰子壳很硬。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是猜谜语的高手啊!不仅猜得准,而且说得好,老师真是佩服!是呀,我们只要抓住水果的形状、颜色、味道等特点来猜谜语,就一定能猜出来。
【点评:猜谜语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游戏,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这里教师选择的是关于水果的谜语,就为本节课的教学“编水果儿歌”做好了铺垫。】
二、谈家乡水果,说体会感受
师:猜谜语好玩吗?快乐吗?那我们就把这份快乐带到课堂中去吧!
1.了解家乡的有名水果。
师:我们家乡上虞,是一个水果之乡,有很多有名的水果呢!一到水果成熟的季节,很多游客都会到果园里去采摘和品尝。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上虞有哪些有名的水果吗?
生1:葡萄很有名。
师:上虞哪里的葡萄很有名?
生1:盖北 。
师:是的。盖北素有“江南吐鲁番”的美誉。
生2:二都杨梅。
生3;谢塘黄花梨。
师:是啊。我们谢塘的黄花梨可是很有名的哦!其实我们的家乡还有很多有名的水果。看———(课件出示家乡有名的水果图片和出产地名:丁宅的草莓、桑葚,二都的杨梅,下管的樱桃,章镇的猕猴桃、水蜜桃,谢塘的黄花梨,长塘的柿子,盖北的葡萄。)
2.谈自己的水果之爱。
师:我们家乡的水果真多啊!在家乡这么多有名的水果中,你最喜欢吃的是哪种水果?为什么?
生1:我最喜欢吃草莓,因为草莓红红的,不仅颜色鲜艳,而且味道甜甜的。我很喜欢吃。
生2:我最喜欢吃杨梅,因为杨梅酸酸甜甜的,很好吃。
生3:我也喜欢吃杨梅。我外婆家就种了很多杨梅树,每当杨梅成熟的时候,一颗颗红红的杨梅挂在树上,很可爱!
生4:我喜欢吃葡萄,因为葡萄很甜。有一种葡萄叫美人指,样子像细细的手指,可有趣呢!
师:其实葡萄还可以做成其他的食物呢,你们知道吗?
生5:葡萄干 。
生6:葡萄酒 。
师:其实杨梅也可以做成杨梅干和杨梅酒。
生7:我最喜欢吃樱桃。上次我和爸爸妈妈去下管摘樱桃,我看到满树的樱桃挂在枝头,小小的,红红的,可爱极了!
师:哦,水果味道好,原来摘水果的“味道”更好呀!
3. 观看“四季鲜果采摘之旅”视频。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赞美家乡水果的儿歌吧!(播放“四季鲜果采摘之旅”视频)
师:这首儿歌好听吗?
生:好听 。
师:这都是我们勤劳的上虞人自己种植和开发的水果啊!每当水果成熟的时候,游客们都会来到我们上虞,小小的水果带动了上虞经济的发展。作为上虞人,我们感到非常骄傲和自豪。那今天我们也要来编儿歌,夸夸家乡的水果。(板书:创编水果儿歌)
【点评:任何作文要想写得好,都必须有感情基础,编儿歌也一样。教师让学生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某种水果,其实是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回忆过去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水果的色、形、味等特点。学生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了,也就能编出不一样的儿歌了。】
三、观家乡柿子,学创编方法
师:你们会编儿歌吗?(生说)有的小朋友说会编,有的小朋友说不会编,看来有点难度。不过没关系,我们先来学习编儿歌的方法。
1. 学习观察食物的一般方法。
(1)看一看。
师:这是什么?
生:柿子 。
师: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柿子,这是老师前几天特意从长塘摘来的呢!谁来说说柿子的颜色和形状?
生:柿子的颜色是红色的。
师:我们换个好听的词吧,红红的。柿子是什么形状的?
生:圆圆的。
师:真聪明,马上就学以致用了。这么可爱的红柿子像什么呀?
生1:好像一个红灯笼 。
生2:好像一盏小灯笼 。
生3:好像小朋友的脸蛋 。
(2)摸一摸 。
师:谁想摸一摸?你坐得很端正,老师奖你摸一摸,说一说感受。
生1:软软的 。
生2:滑滑的 。
生3:凉凉的 。
(3)尝一尝 。
师:老师把柿子顶上的小帽子摘下来,把柿子掰成两半,谁想尝一尝呀?
师:味道怎么样?
生1:甜甜的 。
师:我要给上课最会听的一个小朋友尝一尝。味道好不好?
生2:真甜!
师:他都甜到了心里,笑得多灿烂啊!
师:刚才我们通过看一看、摸一摸、尝一尝的方法,知道了柿子的颜色是红红的,形状是圆圆的,味道是甜甜的,可爱的小柿子好像一个红灯笼。
【点评:二年级的学生观察食物的能力有限,老师就手把手地教他们观察的步骤和方法,这样,学生就轻而易举地掌握了观察食物的一般方法。】
2.学习儿歌,提炼方法。
师:有个小朋友抓住了柿子的这些特点编了一首儿歌,你们看———(课件出示柿子儿歌)
长塘柿子长得好,
圆圆的个子挂枝头。
红红的衣服披身上,
甜甜的味道营养好。
师:我们先一起来读一读吧,边读边想:他编的儿歌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齐读)
师:你们觉得这首柿子儿歌好在哪里呢?
生:我觉得第二句话写得好。因为柿子是圆的,他写了圆圆的个子。
师:第二句话中的“圆圆的”写出了柿子的什么?
生:柿子的形状 。
(师板书:形状)
师:除了写形状,还抓住柿子的什么来写呢?
生1:颜色。
(师板书:颜色)
生2:味道 。
(师板书:味道)
师:颜色、形状、味道,这些都叫做水果的什么?
生:特点。
(师板书:特点)
师:我们再来仔细看看这几个描写颜色、形状、味道的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三个词语的形式都是一样的。
师:像这样的词,我们把它叫作叠词。(板书:叠词)
师:诗中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地方你们没有找到。看第三句话,有一个动词,用得特别好。谁找到了?
生:披。
师:是的。为什么老师说这个动词用得好呢?谁知道?
生:柿子不是人,不会披,但是这里却用了“披”这个动词。
师:是啊,这样把一种物体当作人来写,赋予人的行为和动作,我们把这样的写法叫作“拟人”。(板书:拟人)
师(小结):我们自己在编儿歌的时候就可以抓住水果的特点来编,如果能用上叠词、比喻、拟人等方法那就更好了。当然,我们在写儿歌的时候还要注意格式,不能连着写,要一行一行地写。我们再来读一遍吧!
(生读)
3.品味儿歌,读出韵味。
师:同样是夸柿子,还有一个小朋友是这样写的。(课件出示另一首柿子儿歌)
小柿子,样子美,
圆又圆,甜又甜,
穿红衣,戴小帽,
挂在枝头惹人爱。
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生读)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首儿歌。能让我来读一读吗?
生:可以。
(师边打快板边读儿歌)
师:你们也想这样读吗?
(一生打快板,其他学生跟着快板的节奏读。)
师:现在我们比较一下这两首儿歌。(课件出示两首儿歌)你们看,这两首儿歌都是夸柿子的,虽然编的不一样,但其实都很简单,只要抓住水果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喜爱之情,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趣一点就可以了。
【点评:两首柿子儿歌的教学,有轻有重。第一首重在写作方法的指导,因此所花的时间较长。第二首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儿歌形式的多样性和朗读的趣味性。这样学生自己在编儿歌的时候就可以有多种选择了。】
四、创设情境,创编儿歌
1.情境演绎,激发创作激情。
师:学会了编儿歌的方法,你们想不想挑战一下自己?
生:想!
师:那我们就来动手编一编儿歌。你们看,(课件出示照片) 一年一度的鲜果展销会开始了,这可把果农们忙坏了,他们不仅要采摘最好的水果,还要想尽办法推销自己的水果呢!所以,他们就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给他们的水果编几句儿歌,帮他们推销水果。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
生:愿意!
师:你们有信心做好这件事吗?
生:有!
师:编之前,我们先来看看温馨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小提示:1.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水果来编,先要想一想这种水果的特点,写的时候注意儿歌的格式。2.可以用上“好词好句家园”里的词语和句子来编儿歌,有能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创编。)
师:课前老师发过一张彩色纸,上面有老师提供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如果你觉得合适就可以用到你所编的儿歌里面去。
2.音乐播放,激发创作灵感。
学生独立自主地编写自己喜欢的水果的儿歌 。 (略)
3.儿歌展示,点评学生作品。
师:我们先一起来评一评这三位小朋友的作品吧!
(评价略)
师:请大家再修改一下自己编的儿歌,修改好后先在四人小组内读一读,等一会儿老师要请编得最好的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展示。
(生修改儿歌)
师:好,他们已经上来了,先请他们来读一读自己的作品。注意声音要响亮,要读得大方自信。
(生朗读作品)
师:谢谢你们!奖给你们每人一颗创作星。(大屏幕投影学生写的四首儿歌)如果我们把这四首儿歌连起来就变成一首歌唱我们家乡水果的儿歌了。老师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果香飘飘夸家乡》。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教学儿歌】推荐阅读:
动物儿歌教学反思08-31
小班儿歌教学反思11-16
《动物儿歌》教学实录01-06
小学英语儿歌教学01-11
儿歌特色教学总结08-28
一年级必备教学儿歌01-02
儿歌一分钱教学反思01-22
幼儿园英语儿歌教学06-10
低段趣味儿歌主题教学07-30
英语儿歌与英语教学论文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