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与作文(精选12篇)
联想与作文 篇1
案例概说
这是高家园中学初二年级的《展开作文之翼———联想与想象》课程案例。高家园中学位于北京市朝阳区高家园社区。该案例的教学采用了“双课堂”模式。2015年5月26日, 刘老师的双课堂教学给在场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节课, 同学们先展示了自己的联想与想象的成果, 随后刘老师引导学生深入独特地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最后同学们朗读自己的优秀作品并互相投票, 让本堂课激起一个又一个思想的碰撞, 火花四溅, 思维发光。
在“虚拟课堂”中, 刘老师让同学们根据作业要求绘制思维导图, 然后组内汇总, 最后挑选自己喜欢的部分写一段小短文。所有的内容都在网络平台上进行, 充分给同学们互相欣赏、讨论和修改的空间和时间, 在不停的酝酿中, 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创意和作品。
刘老师这个《展开作文之翼———联想与想象》教学案例, 是在传统课堂上的一次突破, 她把魔法棒交给了学生, 而学生创造出的魔法, 是让所有人惊叹的。教给学生如何学习, 比教给他们任何知识都重要。
案例亮点举例
亮点1:利用姓名的联想导入本课
刘老师利用本班同学们的独特姓名展开联想导入本课, 让同学们在愉快的环境当中平滑地过渡到课堂当中, 设计巧妙, 安排合理。
亮点2:利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与想象
通过思维导图展示学生联想与想象的成果, 让大家了解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肯定对的, 修改错的, 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 也把学生的思路引往更加合理的地方去。通过展示学生的思维导图, 让同学们共同思考, 实现思维碰撞, “想他人未所想”, 让自己的思维更加引人入胜。
亮点3:作者朗读优秀作品
刘老师让优秀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 同学们认真聆听, 感受作者的心境, 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对作者的充分肯定, 让他们产生更大的自信, 也给最后的要求做个铺垫。同时也是听众学习的机会, 并为下面的投票作好准备。
亮点4:作品统计
刘老师整理出一个表格, 统计出同学们在论坛中发表的作品数、投出的鲜花数和参与的评论数, 给这些数量多的同学给予肯定, 因为他们的积极参与, 才有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 借用刘老师在课上的一句话:“赠人玫瑰, 手留余香。”
亮点5:展示比较优秀的作品
通过展示第二梯队的作品, 鼓励大家力争上游, 争取早日做到更好!让这些同学明白, 自己的作品虽然今天没有在课上展示, 并不代表将来不会。激励同学们努力提高写作水平, 争取下次机会。
亮点6: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刘老师带领同学们投票选出自己喜爱的作品, 对优秀作品的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 继续修改, 让他们进一步提升。这是对优秀作者的一种肯定, 也让他们明白:只有不断地超越自我, 才会走向真正意义上的成功。同时, 也鼓励其他同学, 再接再厉, 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教学反思
作文写作就是创作, 离不开联想与想象, 联想与想象是赋予个性化的过程。如何引导学生利用联想与想象、乐于创作、善于作文, 是语文教师最头痛的事。这节作文教学课, 我尝试通过“双课堂”模式进行, 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效果出人意料得好。
学生在课下利用我上传到网络的学案进行自学, 然后创作并互相评价, 课堂变成了展示学习成果的平台, 教师在课上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汇总表彰。通过表扬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习成为一种实现自我的追求过程, 使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这就是“双课堂”, 学在课下, 课上解决课下学习中碰到的难题。教师有针对性进行反馈。跟传统课堂相比, 这是教学理念上的更新, 是教学手段上的大变革。
“双课堂”极大地拓宽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空间, 为语文学习架设了第二课堂。学生可以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决定学习的进程, 有了充分思考问题的时间, 自主学习也就成了必然。逐步培养了获取、分析、运用和创造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快速学习, 理解能力弱的同学可以反复学习, 直到消化。
双课堂充分实现了交互式合作学习。在课下, 可以毫无顾忌地展开生生讨论和师生讨论, 在讨论中互相提供信息、交流思想, 在协作交流的环境中共同推进学习过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在主动探究属于“自己的问题”时, 其自觉程度和兴趣都要比教师单纯的教授更强烈、思考更深刻、训练更到位。
专家点评
通过刘老师的这节课, 再一次证实了“双课堂”模式是一个肯定成功的模式:利用互联网发动学生, 利用现实课堂分享成果。在学校, 每学期每个班应该持续地在互联网上发动学生写作文, 一旦有成果就放到现实课堂中来, 给大家分享, 如果没有到这个程度, 继续发动, 现实课堂依旧。我相信, 有了这么多成功的案例, 只要坚持在互联网上发动学生, 想没有成果都难。这是信息化教学的趋势, 我们谁也无法阻挡它前进的脚步。大数据时代的来临, 如果老师还仅有那些课堂上的知识, 是无法满足学生们的求知欲的。所以, 我们应该放开手脚, 让学生大胆地去探索, 去创造, 我们只要适时地去引导, 就会得到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刘老师这节课, 没空话。所有的话都是在引导学生, 展示学生, 这点我非常满意。这也打破了以前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 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不是我们教什么, 学生学什么。而是学生需要什么, 我们应该及时地补充什么。这对老师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当你喂不饱你的学生时, 这个老师的地位也就岌岌可危了。未来, 学生越来越难教;未来, 老师越来越难做。
———北京四中顾德希
联想与作文 篇2
作文难,这是令多少老师和学生头痛的问题啊!况且我们所选的内容无本宣科,没有任何的资料可参考,这叫我是如何是好?通过科组老师的几次讨论,确定《由浅入深 突破场面描写》这一主题,而安排我所上的内容是《想象》篇。随着磨课的时间一天天地逼近,我的心也一直悬着,哪怕有一点点空余的时间,我都在想,怎样上好课,哪个环节该怎样设计。在写作中,运用猜想、联想、想象非常重要,怎样才能服务于后面的突破场面描写呢?
第一次磨课:
科组的老师给我的提议是:猜想人物的心理活动是写作中较为常用的。可以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了解这种写作方法,例如:老师装作怒气冲冲地走到教室,让学生猜说说自己的想法,猜猜老师的心事。可是,当我利用这种方法在我们班试上的时候,作用不大,因为学生太了解我的性格了,我平时从来都不对他们发脾气的,他们一下就看穿了我的心思,一致认为我是故意的。在这个环节上,东拉西扯的,导致后面的环节根本没法上。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原因是没有关注学情,没有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一个不会“演戏”的人,又如何能演得逼真呢?
第二次磨课:
虽然第一次上课感觉有点失败,可我没有气馁。整整一周的时间,我都在思考:如果去突破难点,让学生善于想象、感受想象的魅力。也许是我对语文教学的执著,深深地感动了我的爱人(一个爱好语文的老师),他跟我提出了很好建议,例如:如何让学生理清联想、想象的概念?如何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想象的欲望?甚至课件中的每一张图片的选择都经过深入的思考。为了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体会轻松、快乐,我选择了美妙的春景图,那百花争艳、特别是金黄的油花能给人无限的遐想,拓宽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为了让学生有同情、沉重的感受,我选择了一张这样的图片:C骨如柴、衣衫破烂的男孩在捡地面的剩饭菜吃。通过不同的设计,让学生有不同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每一样教具的选择也是煞费心思,在箱子里放些什么东西呢?为了引导学生联想,我选择了王冠玩具,把王冠戴在头上想到了什么呢:白雪公主?还是………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我挑选了肥皂水,当学生摸到肥皂水的时候,我让学生现场吹吹,当五颜六色的泡泡在教室里飞舞的时候,学生的心也跟着“飞”起来了,思维也“飞”起来了。为了营造一种活跃的气氛,我跑遍了东升镇的大街小巷,最后在同事家找到了一条玩具蛇。我一口气在箱子里放了六件东西,觉得每教具都能体现它的作用,都不舍得去掉任何的一件。我胸有成竹在课堂上尽情地发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了还是有回报的。整节课,我上得非常轻松,学生也学得非常愉快。一直沉浸在这节愉快的作文课中。学生利用十五分钟写出的作文也令听课的老师赞不绝口。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是很多地方也是不尽人意。例如:在游戏过程中要注意细节观察到指导。如一个女生摸完后,尖叫了一声、缩回来手、脚都发软了……这些细节的东西恰恰就是引导学生写作的最好素材。我们应该因势利导,让学生捕捉这些细节镜头,为后面的写作作好铺垫。看《春天》的视频,学生联想比较肤浅,教师可以尝试一边播放视频,一边用语言引导,让整个情境创设更富实效。欣赏的佳作若换成与视频相对应的关于春天的文章,如朱自清的《春》,效果会更好;板书中表示了联想与想象的“伴生”,这样于学生而言,理解有些困难,倒不如将“伴生”删去。学生在玩游戏的时间花费过多,导致习作时间不足,时间上要做好安排,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习作……
第三次磨课:
怎样才能把宝贵的时间节省下来,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写作呢?很多老师建议把“C骨如柴、衣衫破烂的男孩在捡地面的剩饭菜吃”这张图片删掉。原因是本来这节课基调是非常轻松、快乐的,可这幅图片给人的感觉太沉重了,反差太大了。可是我的设计意图就是需要这种反差啊,需要调动学生的不同情感啊。可是考虑到时间的把握方面,只好删掉这张图片了。还有是学生玩游戏的时间花费过多,原因是我在箱子里放的东西太多了,最后是胡子眉毛胡子一把抓,得不偿失,我只好忍痛割爱了,把其余四样东西拿出来,只剩两件:王冠、肥皂水、玩具蛇。佳作欣赏也换成了名家朱自清的名作《春》。当我再次上这节课的时候,我发现最大的问题是:在品味《春》这篇文章时,由于文章篇幅很长,花费的时间非常多。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还有是不同的学生,写作水平有高低,对于写作能力不高的班级让学生在十五分钟完成写作,这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第四次磨课: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再次修改了自己的教案,还是用回以前的佳作。前面的环节不要花太多的时间,点到即止。满怀信心在自己所教的班级拍录像。校长和化州十一小的几位行政也前来听课。也许是六年级的学生的缘故,也许是校长,还有许多陌生的老师来听课。无论我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是学生总是那么拘紧。课堂气氛跟前几节课相比有很大的差别,受学生的影响,我觉得自己也没之前那几节课那么有激情。
审题与联想 篇3
而这些信息具体到获取途径上,我更愿意去关注那些虚拟的部分—网络。每天各大门户网站精心编排的新闻推送,微博上热门话题,人人网朋友圈,最普通城市大众每天参与并获取存在感的“阅屏”。人们每天“阅读”并“判断”再“发布”这些扑面而来的各类网络信息(状态,新闻),然后依着自己的经验认知,也被“时代”的标准吸引,构建了一个个属于每个人自己的网络生活规范与价值取向体系。
比如人们在发布一个朋友圈状态或者考虑转发一条社交新闻资讯的时候,往往无意识的在用词上会体现个人的行事准则,以个人经验、意图来表达一个表面的立场,甚至一个潜在的诉求。简单说就是发什么,怎么发。比如说今天天气不错下面是一张自拍,比如说有些媒体每天捕风捉影只为了自己的推送更有话题性,娱乐性,猎奇性,迎合大众的“阅读”。不断经营着自己手里的信息和发力导向。而这些发布在每个不同人的“阅读”面前,以不同经验、意图被解读,被重组、变形,形成“判断”,再传播。也比如叫回不回,回什么。甚至再传播后又扭曲了原来的意思。比如“我昨天捡到一块钱交给警察叔叔这个消息。有人骂傻比有人说好孩子,有人思考为啥是一块钱,有人担忧教育僵化,还有人说这都能上新闻炒作吧,而且人传人到了不上网的大爷大妈耳里就变成了有人吃了一个硬币然后进了派出所都有可能。”
于是就形成了一个真真假假,虚实相生,背后大量信息的网络景观,那么这个时候一个个体要作出一个对错,真实,谣言,正确的判断往往是很难的。然后我们每天就被这样的网络日常包裹,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一套判断体系。关于“对错”。大梦初醒?还是虚惊一场?问题再一次抛给了“阅读”。最后呈现出来的就是整个网络阅读生态,网络日常,城市日常。
细节追问与沟通联想 篇4
阅读的思维品质, 是对阅读者的阅读行为习惯和方法的心理学角度的表述。它所包含的内容是极其广泛的。笔者在多年的阅读教学中, 深切地体认到“细节追问”和“沟通联想”两点是很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一、细节追问
阅读本质上是对作者心灵活动的探究, 这就要求我们对作者所提供的“心灵的符号”进行必要而恰当的解析。
然而,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 我们往往忽略了对学生质疑发问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质疑发问的权力总是牢牢地控制在教师这边。教师把他所能理解的那点东西, 设计为一些“问题”, 然后领着学生去解答, 就算是完成了阅读的任务。这是非常可怕的。我们看到, 在考试答题时, 有些同学常常被命题者设计的问题, 弄得不知所措, 就是因为自己在阅读中缺乏质疑发问的心理准备。试想, 如果许多问题在阅读中早就意识到了, 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 还会心存恐惧吗?我们的学生缺乏质疑发问的习惯和能力, 确实是我们没有给过他们独立修炼的机会。学生是阅读的主体, 本来, 阅读活动的展开就应当是以学生的阅读愿望为动力的。他们在个人的阅读体验中, 已经“懂了什么”, 还有“什么不懂”, 尤其是“渴望弄懂什么”, 我们只有适时地关注这些, 并以此为出发点来组织相关活动, 才可能赢得学生心灵上的呼应。所以, 反观传统, 我们在课堂上只是一厢情愿地拿一些自以为是的问题去操控他们, 别说对应当前新课标所确认的自主学习精神的建构显得不太明智, 就是对学生的阅读期望也会是一种“无意的伤害”。
阅读中积极质疑发问, 其意义毋庸置疑。但怎样去作为才使得问题更有质量, 这是需要考虑的。我们认为对文本中语言细节和内容细节的追问, 更易牵动主题精神。因为细节是文章的生命, 只有不放过对每一个细节的考量, 才有可能真正逼近作者的“灵魂”。比如, “作者为什么说‘死是一个节日’?” (史铁生《我与地坛》) ;小说开头极尽夸张地写路瓦栽夫人的梦想有何用意?” (莫泊桑《项链》) 等等。这些或大或小的问题, 都是源于细节的追问。
对细节的追问, 通常可以从两个角度切入, 一是问“是什么”, 二是问“为什么”。比如:“‘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一句, ‘它们’指的谁?”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一般问“是什么”是对“原意”的理解, 问“为什么”则是对“用意”的探究。后者的思想价值通常要高于前者。
二、沟通联想
问题提出来之后如何解决, 最好的方法与途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思考并提炼答案。那么, 这就需要让学生形成另一种思维品质:沟通联想。任何一个问题都不是孤立的, 只要我们有沟通联想的习惯, 找到答案是完全可能的。
沟通联想一般有两个向度。
一是文本内的, 也就是在同一个大语境下寻找内容的联结点。要坚信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只要有“瞻前”而“顾后”的习惯, 总会从行文的蛛丝马迹中察觉一些什么。比如, “‘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缘由’是什么?”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只要联系语境稍作贯通, 是可以确定“惨象”和“流言”两个事实的。面对这样的提问, 只要有沟通联想的思维品质, 找到答案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二是文本外的, 包括对“知识”和“生活”的沟通和联想。有些问题, 需要调动相关的知识才能准确的解读, 比如, “诗歌开头为什么要描写孔雀徘徊地飞?” (《孔雀东南飞》) , 像这种问题如果不懂“比兴”, 是难以解答的;“比兴”就是一个知识点。再比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怎么解读?”其实就是一个互文, 如果不懂, 也是不能准确解读的。因此, 对相关知识的沟通联想, 是必要的。此外, 我们还要注意到, 有些问题, 非还原具体的生活不能彻悟, 比如陶渊明的诗, 就一定要能够把它和陶渊明的生活沟通起来, 你才可能悟出其“真意”。
作文指导之想象与联想 (精选) 篇5
1.了解想像和联想的表达功能。
2.学会恰当地运用想像和联想。
想像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进行改造并创造的过程。文章在反映客观事物的同时,总会在不同程度上罩有作者的主观色彩。联想和想像就是表现作者主观色彩的两种最基本的方法。在写作中,成功地运用联想和想像是拓展思路、丰富内容、开掘思想、塑造形象的重要手段。
我们先来讲联想。
一、联想
所谓联想,是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的基础上,由当前的某一事物回忆或联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的思维活动。例如,我们看到“水”,就会联想到长江黄河,五湖四海;就会联想到湖光山色,锦鳞游泳;就会联想到千顷碧波,万亩良田;就会联想到水灾水患,兴修水利;就会联想到大禹治水,李悝疏河;就会联想到水的短缺,水的污染;就会联想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利资源。
联想有很多种,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最为常用的四种联想方法:辐射联想、类比联想、纵向联想和反向联想。
1.辐射联想 辐射联想,其特点就是围绕一个事物进行多角度去思考,其联想的基点是相关。例如对于“手”的联想:
(1)把“手”伸开,其正面、反面、侧面各不相同;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要全面看问题”,或“不要片面看问题”。
(2)把“手”伸开,其中四指并拢,一指旁逸;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凡有人群的地方,都会存在着不同意见”。
(3)把手攥起,就凝聚了力量;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团结就是力量”,或“要团结,不要分裂”。
(4)五个手指,各有各的功用;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要注意发挥自己的长处”,或“要扬长避短”。
(5)五个手指,其各有短长;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或“用人如器,当扬其所长,避其所短”
辐射联想,就是围绕一个事物从多角度去思考。围绕一个事物从多角度去思考,由事及理,由物及理,能够从不同角度来开拓意蕴,使立意丰富多彩起来。
2.类比联想 类比联想是由所写的人、事、物推及到与之类似的人、事、物的联想,其特点是相同或相似。例如司马迁《报任安书》: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段文字,抓住遭遇的相似点,从横向选材,铺写了先贤们在困境中发愤著书而名垂后世的事迹,点示了司马迁忍辱含垢活下去的缘由。这段联想,在内容上使文章丰厚了起来,在立意上使主旨显豁起来。
3.纵向联想 纵向联想是一种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或由历史到现实、由现在到将来层层揭示事物的新矛盾、新冲突的一种联想方法,其联想的基点是层层递进。例如:秦牧的《菱角的喜剧》,它从菱角的角,联想到事物的同和异,联想到事物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茅盾的《白杨礼赞》,抓住白杨树那“伟岸”、“正直”、“挺拔”的风姿,联想到“北方的农
民”,联想到“守卫他的家乡的哨兵”,联想到一种“精神和意志”。这样一联想,小小的菱角、普普通通的白杨树就都有了鲜明的意义,就都有了深刻的道理。
4.反向联想 反向联想是向事物的相反方向去思考,其联想的基点是逆向。例如,鲁迅的《一件小事》,由车夫的“高大”反向联想到我的“渺小”,以“我”的渺小来反衬车夫精神品质的高尚,有力突出了“一件小事”的意蕴。反向联想,或形成对比,鲜明深刻;或反弹琵琶,巧辟奇境,避免了立意的浅薄和单调。
再来讲想像。
二、想像
所谓想像,是人们在联想、感知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和经验进行改造并重新组合成新的思想和形象的过程。想像是联想的高级阶段,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升华,或者说想像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开拓和创造。鲁迅先生在论述《红楼梦》时曾说过一段精辟的话:单是命意,《红楼梦》就因读者而有种种不同。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才子佳人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红楼梦》的命意,为什么会有种种的不同呢?因为人们在阅读《红楼梦》时,对其形象和内容有着不同的想像,有着不同的想像就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着不同的理解也就会产生不同的“命意”。因此,我们说,没有想像,就无法活化生活,就无法写出富有内蕴和灵气的好作品,就无法进行作品的再创造。想像有许多种,在写作中,我们常常运用的有情境想像、虚拟想像和扩展想像。
1.情境想像 情境想像是在一种特定的情景、氛围由某人、某事、某物的触发而产生的一种联想。例如欧阳修的《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渐沥以萧飒,忽奔腾而澎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物也,纵纵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这是由夜读书闻秋声的情境而展开想像。作者把秋声想像为“波涛”,想像为“风雨之触物”,想像为“赴敌之兵”“衔枚疾走”。这些想像,一方面形象地再现了秋声,另一方面也准确地传达出了作者对秋声的感受。由于有了这些想像,这篇文字才显示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2.虚拟想像 对于未曾体察过的生活的想像谓之虚拟想像。虚拟想像,一般是先给一个假定的条件,然后再围绕这一假定的条件进行想像。例如,《2060年回中国》,要求写50余年后中国的情状,50余年后中国的情状,谁也没有亲历过,这就需要我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虚拟想像。又如1999年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怎样进行记忆移植?已忆移植后又是怎样的情境?这也需要进行虚拟想象。虚拟想像是一种幻想性极强的想像,它能给写作留下无比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3.扩展想像 扩展想像是一种补充、延伸的想像。所谓补充,就是把简洁概括的文字通过想像使之丰满、生动起来。例如,把“牧童归来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扩写为500字的文章,这就需要用扩展想像来进行补充,增添一些“牧童横吹”情状细节,增添一些关于天空、山水、草地等背景的描写。所谓延伸,就是根据原文的叙述,对故事情节的发展趋向进行合理地推测,展开创造性的想像。例如,或给故事一个开端,让我们去揣想它的发展和结局;或给故事一个结局,让我们去揣想它的开端与发展;或给故事一个高潮,让我们去揣想它的结局等。
联想和想像是打开写作思路的钥匙,是写作创新的基础。有了“思接千载”的联想和想像,写作才能“视通万里”,纵横驰骋。
桥的联想
家乡水多,桥亦多,桥的联想亦多。离家不远有一座元代建造的拱桥,也许是闲时喜欢去桥上走走的缘故,脑中便有了一些不成文的东西??
想象作文 桥的联想
(一)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
桥上走的人把桥当作了路,踩着踏着。人总是这样的,认为自己就是万物之灵长,有权蹂躏任何东西;桥下流着的水把桥当成了弱者,“哗哗”地流着,这是一种嘲笑,笑桥无法阻止它那汹涌的浪涛。
你是否会有同样的感觉,如果有那就错了。
每每人过桥的时候,总会弯下腰像奴才一样,我从没有见过一个人挺着腰板走过这座桥。水更是可怜的,明明已从桥的胯下钻过,却还以为自己是如何强大,这也许就是阿q精神胜利法吧!
强者,总像桥那样默默无闻,桥可谓“大智若愚”的典型。
桥是一座观象台,每当你登上这座观象台的顶峰,你都会发现庸人种种,恶人多多。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把尺子;每个人的灵魂里都有自己的望远镜。
你有权利用自己的观点看别人,别人同样有权用自己的观点看待你。
不要以为自己何等超脱,毕竟同食人间烟火。
在观象台看看自己,也许你会明白许多。
(二)桥是一条姻缘线,桥的这头是你,桥的那头是她,这头连着那头。许仙与白娘子不就是在断桥相会的吗?牛郎织女不是靠鹊桥而解相思之苦的吗?在这之前,你不知道那头有她,她不知道这头有你。只有当你和她经过一段艰辛的跋涉以后,才会相见,那一瞬间你们是最幸福的。这就诠释了爱的真谛——它告诉天下渴望爱的人们,爱是需要付出的。
水在桥下流,时间似水,的确再圆满的爱情也有终了的一天,而彼此相爱的日子在整个宇宙看来只是极短极短的一瞬。
然而只因为这是一瞬,所有的追求才有目的,所有的生命才会辉煌,人类所能得到的欢乐也莫过于此。朋友,不是吗?当然我要补充的是,爱不仅存在于两性之间,同样存在于亲人、朋友,甚至互不相识的人之间。
(三)上桥难,下桥易。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没有年轻时学习之艰辛、创业之艰难,又何来以后安定幸福的生活。桥的样子的确好看了不少,走的人却日渐少了,桥没人走了,也许就不是桥了。
中国人向来喜欢求稳,所以在两点一线间修筑了拱桥;同样因为求稳,有人在原有的古迹上画蛇添足,以显示古迹之完好。
其实,残缺何尝不是美,我更怀念那座乱石缝中夹着苍翠的桥。
【简评】
桥本普遍,因为有了联想,便有了不寻常的意义:“桥是一座观象台”告诫人们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而妄自尊大;“桥是一条姻缘线”,诠释爱的真谛——爱是需要付出的;人生之路如过桥,经历艰难困苦方能安定幸福。
而这一切联想又基于对桥自然特性的把握,“人在桥上走,水在桥下流”,“上桥难,下桥易”,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了桥的特性,使紧随其后的联想不致显得空洞。
历史复习与联想教学 篇6
[关键词]整体联想;纵横联想;中外联想;古今联想
联想是指由所感知或所思考的事件、现象或概念的刺激而想到其他与之有关的事件、现象或 概念的思维过程。记忆必须以联想为基础,联想又是打开回忆大门的金钥匙。历史复习是在学生脑海里已留下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当今历史中考是对历史知识整体性、系统性的考查,是对能力的考查,所以,在历史复习中进行联想教学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整体记忆能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以及复杂的历史概念体系;同时,还可以使历史课上得丰富多彩、活泼有趣,从而增强习教学效果。
一、整体联想
新时期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把大量分散的、相对孤立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结论纳入完整的学科体系之中,形成历史知识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点:是指历史基本知识点。如复习“美国独立战争”,可以抓住六件大事,即六个知识点展开联想:①17 75年来克星顿枪声;②1775年“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③1776年7 月发表《独立宣言》;④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⑤1781年康华利投降;⑥1783年,英美签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只要记住这些知识点 的起因、顺序、内在联系及影响,就牢固地掌握了这个历史事件。
线:就是指反映历史事件之间内在联系的线索。复习世界近代史,要抓住三条基本线索展开联想教学:1.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俄日改 革,美国内战,德、意统一,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资本主义产生、确立、发展和基本成型的第一条线。2.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1848年欧洲革命、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俄国1905 年革命等是“点”,连点成线,就构成了近代工运和国际共运的第二条线。3.拉美独立革命,亚洲革命风暴,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是“点”,连点成线,又构成了近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第三条线。
面:是指反映历史时期或历史阶段的整个内容。上述世界近代史的三条线铺展开来就构成了世界近代史时 期的“面”。如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条线索:中国人民的屈辱史、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中国人民的探索史,就构 成了中国近代史的“面”。
体:是指“点”、“线”、“面”构成的历史总体。如把中国历史这门学科看成一个体,这个体中的每个 社会分期、分段和朝代作为面,每个面的起讫时间、政治、经济、文化、战争作为线,每条线上的重大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作为点进行复习。中国历史体是由众多的面、线、点组成的。这个体、面、线、点的关系,可用一系列图表(即“整体式”复习教案)来表示。上复习课时,就是这些体、面、线、点的展开。由“点”联想 到“线”,由“线”联想到“面”,由“面”联想到“体”,这样整体联想,就使孤零零的知识 网络化、系统化,构成立体知识综合体。
二、纵横联想
历史学科既有纵向联系,又有横向联系,纵横交错,相互渗透,从而构成了既复杂又统一的历史整体。因此,在历史复习中要进行纵横联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
阶段性纵横联想。在复习时联想到某一历史阶段或时期的历史知识之间的有关联系,使知识结成有机整体 。“纵”是要理出明朗的线索。例如复习唐朝史,我们必须抓住唐朝的建立、繁荣、衰落、灭亡这一阶段性线 索。“横”是要搭起整体框架,扩大视野。如复习秦汉时期的历史应引导学生从多方面联想。政治方面:由分裂到统一,开创中央集权制度,并得到巩固,出现“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货 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恢复发展;民族关系:击匈奴,打越族,通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对外关系: 辟“丝绸之路”,与大秦友好往来,赐日本“汉委奴国王”金印;文化方面:发明造纸术,创制地动仪,首用 “麻沸散”,科技文化领先世界。
通过纵横联想复习,冲破条块分割,使知识连成一片,有利于深化教材,启发思维,提高能力。
三、中外联想
中外历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复习中要将中外历史融为一体,复习中国历史时联想到世界史,学习世界历史时联想到中国史。以时间为轴线,把中外历史现象及其内在联系展现在历史发展屏幕上,通过对比分析,求同找异,强化记忆,加深认识。
指在复习中联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如复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引导学生联想同时期的中国史:1640年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当时中国处于明朝封建统治后期,李自成起义进入河南,提出“均田免粮” 口号;1644年,英国克伦威尔指挥骑兵取得马斯顿荒原大捷,开始扭转战局,中国李自成起义攻占北京,推翻明王朝;1645年英国克伦威尔率“新模范军”在纳西比一役,击溃王军主力,内战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国李自成起义却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而失败。这样联想,就加强了对这一段中外历史的识记。
通过中外联想复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四、古今联想
鉴古察今,学史明理。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辩证的观察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例如复习中国古代经济史这一专题,首先引导学生联想归纳各朝经济发展原因,统治者采取的经济政策或 措施,历代经济发展表现及结果,然后探究规律,启示学生得出如下结论:经济的兴衰决定着国家的强弱(经 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稳定的政局是经济发展的保障(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稳定则兴,动乱则衰 ;经济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历史复习需要进行整体归纳、纵横串联、中外结合、古今联想,形成一个立体的复习交叉网。这样 ,学生的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应考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整合与细分,联想抢占“公交能” 篇7
伴随城市人口的不断飙升,居住环境的改变也带来了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房屋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成为了现代居民最为关心的两个问题。传统的入户式服务不仅干扰了居民的日常生活,触犯了居民隐私,同时也会带来安全隐患。而今天,包括燃气、自来水、热力等行业领域的移动巡检、远程抄表、管线抢维修管理等外业业务以及生产运营管理的远程监控、能耗管理等移动式的解决方案,精细化、可视化、智能化地实现了水务、电力、燃气、节能实时管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和支持,全面提升工作效率,为百姓打造足不出户的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新体验。
联想集团主要负责主要负责公用事业、交通、能源三个行业的管理和销售工作的中国区大客户事业部公交能行业总监王大凯接受《中国信息化》记者采访时介绍,除了近来多次亮相的Think Server+System x服务器、Think Cloud云平台等核心业务之外,从去年开始联想在北京、长春、贵州等城市的公共事业领域开展了比较深度的合作。
在“重塑架构、突破瓶颈、洞察数据”这三个台阶上,涉足公交能领域的联想一方面通过系统与案件和硬件的无缝集成,构筑一个功能强大、稳定可靠、管理便捷、数据精确、可扩展性极强的多功能智能公用事业网络管理系统;一方面依靠智能手持终端的推广,进行二次设备的市场拓展。作为“优势叠加”战略路线图中承上启下的重要组成部分,不难看出从移动互联到PC、再到企业级产品全设备组合,联想仍在不断深化端到端的细分服务市场。从最早划分的政教和非政教两个行业,经过不断再分,如今政教领域出现了政府、教育等领域,非政教领域则出现了像公交能这种细分到更细的层次。
柳传志复出与联想失误 篇8
联想在并购IBM的PC后的一些做法, 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失误:
第一, 联想通过并购实现了国际化, 但是却未能把“Lenovo”这个品牌在国际市场提升为一个国际化品牌。联想收购了IBM笔记本后使用了ThinkPad的品牌, 过去在消费者心目中, ThinkPad一直是以高端商务的品牌形象出现的, 然而, 在国外市场的消费者始终将联想当做一个中国品牌, 因此, 塑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成为联想的一个难题。但是, 在经过不到3年的时间之后, ThinkPad开始加上了联想的Logo, 而此时的联想也并没有完成一个国际化品牌的目标, 最后导致ThinkPad系列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的高端形象开始下降。尽管赞助奥运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提升了联想品牌的知名度, 但是依然没有让联想称心如意地达到在全球提升品牌国际形象的最高目标, 因此, 可以说是联想虽然急于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品牌, 但是在国际化的战略上缺乏有效的策略。
第二, 联想对引领市场潮流的新产品的创新速度慢了一些。在2008年开始流行的上网本上, 联想未能及时把握机会, 让华硕等竞争对手走在了前头, 甚至在惠普、戴尔等公司纷纷推出了上网本产品后, 联想也没有面向市场推出合适的产品, 导致联想在这一部分市场的竞争上也处于劣势。国际化的IT厂商比如苹果等品牌无一不是有着敏感的市场嗅觉, 同时对于消费者的时尚感官需求潮流趋势等了如指掌的企业, 抛开产品的研发和技术能力等不说, 联想在风云变幻的电脑市场, 基于消费者需求和趋势进行产品的研发和创新的能力略显得弱了一些, 这或许是因为联想国际化后的这些年都在忙于如何站稳脚跟, 而没有将精力放在如何在激烈竞争市场中进行模式创新摆脱竞争对手的策略上面。
第三, 在短时间内忙于突破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 忽略了新兴国家的市场。美国市场拥有HP、戴尔等本土巨头, 联想要想在短期内突破美国市场是有难度的。因此将着眼点放在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才能赢得先机。从全球的消费市场来看, 新兴市场蕴藏着巨大商业机会, 而将新兴市场发展好了, 才有足够的财力来考虑美国等发达国家市场的问题。因此, 利用国际化的思路来发展壮大中国市场, 取得足够的品牌强势地位, 是联想需要思考的。柳传志重出后, 提出下一阶段的重点将放在中国、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 并提出在稳住现有客户的基础上, 未来消费类产品将成为联想发展的“主战场”, 无疑是更加适合联想现阶段的战略。
最后很重要的一点, 外国人并不能成为中国公司国际化的救世主。2005年年底, 联想挖来了前戴尔的阿梅里奥, 用以取代前IBM的高管沃德。此后, 联想大量引进国际化高管, 把持供应链、全球服务甚至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 一时间联想17名高级副总裁, 国际化空降兵占到了9席。从表面上看, 大胆使用外国人, 是联想企业具有国际化文化的标志, 但是事实证明, 这些过去在IT界的高人, 依然无法将中国企业本身具有的中国文化的精髓与国际化的市场融合起来, 反而是用美国人的强势文化在消解中国人的文化, 最后让这个具备优秀中国企业基因的企业变成了一个文化混乱的企业。这个时候, 我们不难想象柳传志为什么要重新出山, 因为中国企业的事情只有中国人清楚如何去做, 或许可以将步伐放慢一点, 而急于想成为国际化的企业最后让联想在缺乏足够的内功修炼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 不得不思考新的战略问题。
2005年联想成为中资企业“走出去”的范本, 尽管如今面临很多问题, 但是这些经验值得更多中国企业去思索。期待柳传志重新出山后给联想带来一个更新的发展局面和势头, 真正让中国人带领中国品牌去打赢国际化战役和实现相对完美的国际化目标。
期待柳传志重新出山后给联想带来一个更新的发展局面和势头, 真正让中国人带领中国品牌去打赢国际化战役和实现相对完美的国际化目标。
写作中的联想与想象 篇9
无疑,起“导向”作用的高考作文命题已要求教师抛弃过去那种束缚学生创造思维发展的作文模式。教师不能一味地只教学生开头怎么写,中间怎么写,结尾怎么写,而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翅膀,写出富有新意的文章。爱因斯坦认为:想象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著名作家王蒙也说过:“没有精神自由驰骋就没有文学。”这里,我就作文中的联想与想象谈谈几点看法。
一、联想
联想力是指对有关记忆表象进行提高和组合的能力,即由当前的某一事理到另一事理的能力。
联想力对写作至关重要,它的作用如下:
1. 联想力具有开启作用。
发挥联想力是开启作文的思想闸门,是使文章内容得以充实的途径。如以《乘车》为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联想,就能确定不同的立意。写法一:我的老乡开车,听说我考取了北京大学,竟免费,表现对知识人才的尊重。写法二:车上有一个扒手作案,大家都视而不见。小偷下车后,大家“热心”地说:“你的包被偷了。”揭示不敢为的“老好人”之风。写法三:歹徒持刀抢劫,一位军人勇斗歹徒,负伤流血不止,而被抢劫者下车后竟逃之夭夭,立意为:英雄流血又流泪。写法四:“我”与司机热情交谈,目的是想手中的“百元假钞”送出去,没想到找回的钱也是“假钞”。揭示假货盛行,生活无奈。写法五:某票贩同伙抢占座位,然后再将座位高价卖给站票者,揭露生财无道。总之,启发学生发挥联想在写作中的开启作用,不仅能调动学生横向、纵向等发散思维,还能克服学生作文无活可说,害怕写作文的毛病,且可以使学生思路各异,作文内容不流于一般化。
2. 联想力具有粘合作用。
作文构思时,运用联想把分散的、彼此好像不连贯的思维片断粘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作文的思路。如秦牧的散文《土地》、《花城》、《星下》的构思,就是运用大量的联想。作家由一撮泥土,一街花市,一颗星星起笔,联想到许多有关的事例,将它们穿织起来,紧扣住主题,从而完成散文的构思。
二、想象
想象力是指在过去感知的形象基础上,进行重现、加工、改造,进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想象是在联想基础上的再创造,是一种更高级的认识活动。写作的进程,实际上是把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重新分解、组合、改造制作而成为新的精神产品的过程。
想象力在写作过程中有如下作用:
1. 通过想象为写作提供丰富的材料。
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二是来自知识的积累,一是来自感知过的表象的积累。只有通过想象力这个触媒剂,才能把这些表象材料诱发出来,展现出来。不仅如此,想象力还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做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给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反之,学生的想象力差,就会文思枯竭,材料干瘪,言之无物。
2. 想象力可以充实文章的思想与艺术的容量。
作文中,学生往往是通过想象来不断挖掘立意的深度,开拓思想的内涵,使习作含蓄而又畅达;运用想象力来摹想情节,构想人物关系,寻求组材的最佳方式,预想习作的结尾等,最终使习作的思想内容得以充实,富于文采。
3. 通过想象力发展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
常见的创造性思路有三种类型:一是观念突破型———突破某些传统观念或看法,提出新的立论。如“近墨者未必黑”,“班门要弄斧”。又如写《雪》,突破传统赞雪的洁白无瑕,“大公无私”为人类造福的立意;贬雪———雪是虚伪的,以其洁白的外表来掩盖世间的污秽;雪是见不得阳光的,本质是虚软的;雪还是穷凶极恶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二是题材突破型———突破某些不常见或不敢写的题材禁区,提示出生活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如有位学生在作文《习惯》里写自己有爱美的习惯,洗头后习惯吹一吹,身上习惯佩带小装饰物,为此曾遭到老师、同学、家长的批评,但不愿改变这个习惯,反映出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对美的追求。三是手法突破型———突破常规写法,试图以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展现其内心世界的丰富性。比如“意识流”、“假托式”、“浪漫主义”等手法的大胆运用。
4. 通过想象实现从模象直观到语言直观的转换。
如写一件亲身经历的事情,就需对当时的场景和人物活动进行回忆和想象,产生再造想象,即模象直观,好像一组组镜头在脑海里浮现,只有在这时,用书面语言去捕捉它、还原它,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语句才有直观性,读者方能“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综上所述,在作文教学中,启发学生联想和想象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联想和想象,学生能诱发创造思维,发展创造思维,达到培养创新素质的目标。只有创新,作文才会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学生训练想象力,这不仅对作文极为重要,而且对提高智力素质,尤其对提高创造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的报告中指出:“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是并存的。”教师有必要警惕教学中妨碍创造性思维发展的因素,充分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参考文献
电视新闻评论的联想、猜想与梦想 篇10
一、新闻联想:互联式评论
“没有评论的报纸是哑巴报纸”, 同样, 没有评论的电视是“哑巴电视”。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一档新闻评论, 选题 (说什么) 是根本, 表达 (怎么说) 是关键, 主持 (谁在说) 是特色。评论者想象能力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评论以及节目的广度、深度和力度。
新闻联想, 其实是由此及彼、借题发挥的一种评论手段。嘉宾和主持人可以就近期印象较深、影响较大的新闻人物、新闻事件进行突破时空的搜索、串联、并联, 可以由古及今, 也可以由中及外。
例一:2009年3月9日中午, 河北省邢台市一名初中生放学后, 在该市一个十字路口, 被正在闯红灯前进的车主为邢台县政府的冀E00099中型客车撞倒, 当场被撞飞十余米。肇事的中型客车所在车队有警车开道。事故发生时, 邢台县代县长顾鹏图就坐在肇事车内。事发后, 顾鹏图在其他人员簇拥下离开。《中国青年报》2011年4月20日以《邢台一少年被撞致残》为题, 报道了记者对这一网帖展开的相关调查。
报道刊出后, 有电视台读报节目的主持人联想到曾经学过的一篇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评论说, 1972年8月3日夜晚, 23岁的刘秀新在北京西城区府右街国务院西门外的马路上骑自行车, 想超前边的人, 插进了快行线, 听到身后汽车鸣笛, 一时紧张把车停在马路中间, 汽车紧急刹车, 车头右侧挂了她一下。“衬衫挂破了, 后背蹭破了一点皮, 有啥要紧?”但坐在车上的周总理当即指示:一, 马上送她到医院检查;二, 不许批评她;三, 代我给她买件新衣裳。第二天, 总理还派了几位同志到她家去慰问。何其相似的一幕, 不同的是顾县长警车开道的“威武”和闯红灯的嚣张, 当然还有迥然不同的处理:一, 事发3分钟后, 坐在车上时任邢台县的代县长在别人的簇拥下扬长而去;二, 事发后有人用布遮盖车牌号;三, 在住院治疗期间, 邢台县县长顾某某一次都没去探视过。
新闻联想, 看似是论证过程的漂移, 其实是评论空间的有效延展, 这样的评论往往会调动受众更多的记忆, 相对于单一的评论, 有着更大的辐射效应。
二、新闻猜想:多维度评论
新闻猜想, 是指评论者根据已知的新闻事实去估计或想象未知的情况。既是猜想, 就意味着有不止一种情况出现, 所以话题的讨论, 就有了碰撞、争论, 节目就有了冲突、悬念, 可以把受众带入不可预知的过程之中, 引导他们逐步介入、参与思考直至引起认知上的共鸣。
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 每周萃取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焦点或热门话题, 邀请当事人, 或各界学者、专家、名人担任正方、反方嘉宾发表意见, 选题有许多属于新闻猜想的形式。
例二:二胎政策逐步放开可行吗?
正方观点:我国应尽快恢复原先的“一个不少, 两个正好”的方针。中国人口生育水平在下降, 老龄化问题现在越来越严重。独生子女政策会使人口控制走向极端, 弊大于利。计划生育政策对独生子女精神健康的正常成长有负面影响。生育权不是最重要的, 是亚层次问题。
反方观点:城乡一胎、特殊二胎、严禁三胎、奖励无胎。中国人口基数继续不适当地增大, 不利于很多问题的解决。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老龄化危机有区别。允许生二胎, 会造成性别比例失衡。“一胎化”生育政策和性格变化没有必然联系, 这些都是可以正确认识和科学解释的。中国人口必须强制, 国家肯定有权利, 生育不是天赋人权。
新闻猜想是新闻谈话节目进入群口时代的产物, 其特点是话题的争议性、结论的开放性, 或A或B, 自由讨论。《南方周末》每年年初都会选择中国人可能最关心的十个问题, 邀请读者和全国人大代表一起参加。电视新闻评论栏目如果推出类似的新闻猜想, 节目开头可引入街头采访, 广纳民意, 然后邀请专家学者到场阐述各方立场观点, 其间可场外连线特约评论员, 给出相对权威的意见, 作为对话题的小结。
三、新闻梦想:另类型评论
过去的新闻评论, 人们推崇就事论事, 不必指东说西或王顾左右而言他。在全媒体时代, 就事论事的操作难免导致论述趋同、结论一致, 论点的传播也容易变得单薄、乏力。
新闻梦想, 其实是反话正说、正话反说的一种另类评论, 主持人或嘉宾可以现有新闻事件为由头, 深入挖掘话题背后隐藏的信息, 并作出大胆假设。新闻梦想之“新闻”, 并不是真实的存在, 却是许多人期待或担心成为现实的“新闻”, 表达的是人们真实的诉求、愿望和理想。
《壹周立波秀》其中一个板块“立波梦话”, 就是“新闻梦想”的样本, 这样的评论之所以很受追捧, 在于它“想人之所未想, 说人之所未说”。
例三:教育新闻
近日, 有法规出台对教育制度进行全面改革:取消高考, 大学随便上, 并且规定, 大学毕业后三个月内找不到工作, 相关部门负责退还该学生从幼儿园至大学本科的所有费用, 包括:学费、杂费、书本费、报名费、服装费、伙食费, 并且赔偿青春损失费、精神损失费每年各10万元。
例四:科技新闻
针对愈演愈烈的垃圾短信, 有关部门做出最后通牒, 凡以后机主再收到垃圾短信, 电信营运商均必须给予机主赔偿, 赔偿金额按短信字数计算, 一个字50块。此消息一出, 移动和联通已经申请破产保护。
例五:体育新闻
有关部门近日召开记者会, 正式宣布解散中国国家足球队, 永不重组。中超联赛停办十年, 中国足协与中国消协合并, 以后做球鞋贸易, 自负盈亏。
这些妙趣横生的语言, 是梦话、笑话吗?分明是一篇篇嬉笑怒骂的时事评论, 直指社会的顽症, 直抒百姓的愤懑。相对于常见的评论节目, 这样的短章, 显然更容易被传播、被接受。
黑格尔说:“人是靠思想站立起来的。”同样, 没有足够的思想支撑, 电视也难“站立”起来。当下, 媒体的新闻竞争已由“信息时代”进入“分析时代”, 观点竞争成为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电视新闻评论和报纸新闻评论都要“讲理”, 但电视新闻评论更重“理”与“趣”的结合, 更重“互动”, 更重“多元”, 因为电视面对着最广大的受众, 虽然有忠实的观众, 但更多的是来去自由的“散户”。正因如此, 电视报道越来越需要视角独特、见解独到、说理透彻、思路新颖、富有知识张力的新闻评论去唤起人们的关注。
联想与未来对赌 篇11
9月12日,联想控股与山东枣庄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联想控股将投资180亿元在该地建设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根据双方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今后五年内,联想控股将依托枣庄的煤炭资源,分两期投资180亿元建设百万吨烯烃及精细化工基地。
作为国内最著名的民营企业之一,联想的一举一动备受关注。此次柳传志高调进军资源行业,而且大打“环保”、“能源”牌,自然无可争议地成为坊间热议的话题。有人称赞柳传志目光独到,有人认为联想控股资金实力雄厚,更有拥趸为联想此举戴上了“有社会责任感”的帽子……
但笔者却认为:这时的联想,已经将自己带到了只输不赢的牌桌上。
盲目下注多元化
对于联想而言,180亿人民币绝不是个小数目。2009年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联想控股的综合营业额为1063亿元,再综合IT行业日渐利薄的现状,可以想像,拿出这笔钱之后联想一定会勒紧裤腰带过日子。
在日前的签约仪式上,柳传志明确表示:将加快实施多元化发展之路,不断开拓投资新领域,把化工尤其是煤化工作为重点投资方向。看来这一次,老谋深算的柳传志也没有抵抗住暴利的诱惑。冒险挺进资源行业,与其说是企业家魄力与眼光的体现,倒不如说是困境中的病急乱投医。
联想品牌的核心业务是个人电脑,这是联想发家的业务,也是联想集团的主业。但自从收购了IBM的PC业务之后,联想的PC业务成绩江河日下,去年至今已有几个季度出现业绩巨亏。除了PC业务外,联想控股旗下还包括:IT服务、房地产、投资等业务。这些业务中,已经基本“放单飞”的神州数码,业务逐渐定型,但业绩表现并不耀眼。而房地产、投资等非上市业务的透明度不高,市场很难窥见其真实经营情况。
此番柳传志将目标放到了资源行业,短期来看虽然可能带来一定效益,但由于国家政策尚未明确,民营企业涉足这些行业还有不可预计的政策风险。同时,以年营收的近两成,投入不相干多元化的建设,这种大投入的方式,让人丝毫看不出联想是一家IT为主业的企业。与其说这是一次投资,不如说更像是一次转型。
但联想从IT转型资源,谁能相信结果会是好的?
明知山有虎
说到底,联想控股此举,更像是为企业寻找一根救命稻草。资源行业的暴利已经被证明,而联想在IT制造业中被证明的卓越的管理方式,一旦被应用于资源行业,相信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从而可以轻易地挤垮管理水平低下的其他竞争对手。相信这正是柳传志的如意算盘所在。
但同时,联想也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毕竟资源行业不同于联想之前称王称霸的IT领域,这里的水深不可测,多年的垄断习惯已经让这个行业中没有太多的竞争性可言,柳传志的美好愿望很可能在行业壁垒面前落空。
多元化是一把双刃剑,这种老生常谈的观点相信柳传志心知肚明。而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此时的联想控股表现出来的打虎决心,却只能让人看到困兽犹斗的窘迫。实际上可能柳传志自己也清楚,这种多元化,是一种与未来的对赌:赢了,联想的生命继续,但市场却必须要面临“联想电脑”变身“联想煤炭”的转变;输了,联想将被拖入泥淖之中。
椭圆与双曲线的一个性质及其联想 篇12
(1) 求椭圆C的方程;
(2) 设P (4, 0) , A、B是椭圆C上关于x轴对称的任意两个不同的点, 连接PB交椭圆C于另一点E, 证明:直线AE与x轴相交于定点Q.
二、问题的探讨
在圆锥曲线的很多性质中, 常常出现有一对活跃的点A (m, 0) 和A′ (a2/m, 0) , 这一对点总是同时出现在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上, 形影不离, 相伴而行, 我们把这一对特殊的点形象地称作圆锥曲线的“伴侣点”.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如下性质:
性质1:已知点M是x轴上异于椭圆 (a>b>0) 的顶点及坐标原点的任意一点, 过点M且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交该椭圆于P, Q两点, 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R, 若直线QR交x轴于点N, 则xM·xN=a2.
性质2:已知点M是x轴上异于双曲线 (a>0, b>0) 的顶点及坐标原点的任意一点, 过点M且与x轴不垂直的直线 (不与渐近线平行) 交该椭圆于P, Q两点, 点P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R, 若直线QR交x轴于点N, 则xM·xN=a2. (证明参照性质1, 略.)
对于文献中的例1, 容易解得椭圆C的方程为, 利用性质1知, 定点为Q (x2/xp, 0) , 即Q (1, 0) .
评注:直线和圆锥曲线的相关问题, 联立方程并使用韦达定理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 但为数不少的同学会“知繁而退”, 由于考试时时间的限制, 再加上过度紧张, 很容易出现错误.因此, 在解题过程中, 抓住题干中的条件特征, 大胆设出变量, 采用“设而不求”的方法, 既可以加快解题速度, 又可以提高正确率.
三、问题的联想
在圆锥曲线的相关问题中, 经常出现“过定点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等问题, 这类问题在各级各类考试中是常客, 笔者在探究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性质, 并给出证明.
性质3:已知椭圆 (a>b>0) 的左、右顶点为分别为A、B, 如图1, 过A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P, AQ交该椭圆于P, Q两点, 若直线PQ与x轴相交于点M, 直线BP与直线AQ相交于点N, 则有xM·xN=a2.
证明:如图1, 一方面, 设直线PQ:x=my+n, 联立方程
另一方面, 设点P (x0, y0) , 由A (-a, 0) , B (a, 0) 得直线, 直线, 将直线AN、BP的方程联立得 (x02-a2) (x+a) y02 (x-a) =0.又因为点P (x0, y0) 满足方程得, 因此, 而x02-a2≠0得, 解之得, 即.
评注: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问题中, 垂直问题与切线问题是常见的一些问题, 只要我们抓住垂直与相切的特征, 大胆地设出变量, 用好它们之间的关系, 采用“设而不求”的办法, 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类似的性质.
性质4:已知双曲线的左、右顶点为分别为A、B, 过A作两条互相垂直的弦AP, AQ交该双曲线于P, Q两点, 若直线PQ与x轴相交于点M, 直线BP与直线AQ相交于点N, 则有xM·xN=a2. (图略, 证明可仿照性质3的证明, 略.)
参考文献
【联想与作文】推荐阅读:
作文基本功之学会联想与想象10-24
联想作文07-08
方形的联想作文07-22
断水联想作文400字05-21
蓝的联想高三作文05-23
羊台山的联想作文06-11
o的联想作文07-16
树根的联想的作文09-28
树根的联想初中作文11-28
小学联想作文600字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