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厂用电率(共7篇)
综合厂用电率 篇1
1 概念
1.1 综合厂用电量产生
从能量转换的角度看, 火力发电厂就是一个燃料的化学能逐步向电能转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锅炉、汽机以及其他设备必须要消耗发电机所生产的一部分电能, 才能完成化学能向电能的持续转换, 而这一部分电能正是以综合厂用电量所反映出来的。
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上网电量+购入电量
1.2 综合厂用电率
综合厂用电率是指综合厂用电量占发电机出口的电量的比重。它反映了火力发电厂机组经济运行能力, 综合厂用电率越高, 表示自身所消耗的电能越大, 向电网输出能量就越少, 电厂盈利也就越小。为了提高经济效益, 就必须要采取降低厂用电率, 以最小的消耗, 换取最大的电能。
2 降低综合厂用电率的措施
本文主要以王坪电厂是2台210MW的循环流化床、直接空冷机组为例。王坪电厂投产初期, 综合厂用电率偏高达到了11%左右 (设计含脱硫为10.5%, 目前炉外脱硫正在建设中) , 远高于设计值;后经过在在运行调整、技术改造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 大幅降低了综合厂用电率, 目前为9.66%。
2.1 机组运行方面
2.1.1 加强与电网的沟通与协调, 积极争取发电计划。
综合厂用电率反映的是综合厂用电量占发电量的比例, 提高机组发电量可以降低综合厂用电率, 而机组发电量又是以电网下达的发电计划为依据的, 因此, 需要运行人员 (值长) , 在充分了解自身机组的状况下, 加强与电网调度人员的沟通与协调, 争取更大的发电计划, 提高机组发电量。
2.1.2 机组尽量跟踪负荷区间的上限运行, 提高发电量
目前大部分发电企业都是按照调度下发的发电计划曲线的区域运行, 这个区域由发电计划曲线分为上限区域和下限区域, 这两个区域的范围都是按照发电计划曲线的±2%分配的, 运行人员调整机组在上限区运行, 每日就可增加发电量的 (1%—2%) , 既降低综合厂用电率, 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以王坪电厂为例, 单机每日发电量按350万kwh计算, 每日平均可增发3.5—7万kwh电量, 年增发电量约1277.5—2555万kwh, 效益增加473.57—947.14万元 (电价按0.3707元/kwh计算) 。
2.1.3 根据实际情况, 及时调整主、辅机的运行方式。
在保证机组安全运行的前提下, 主机和辅机的运行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如气温高低, 单双机运行等, 减小不必要的电能消耗, 提高机组运行效率。
一般发电厂辅机循环水系统都是两台循环泵运行, 但当环境温度较低或机组单机运行时, 单台循环泵即可维持冷却水温, 达到降低电耗的目的, 如王坪电厂单台循环泵运行, 可节电0.5万kwh。
压缩空气系统, 应根据母管压力的高低, 运行人员及时启停相应的空压机, 防止空压机空转耗电。
空冷系统受季节、气温变化因素影响大, 特别是夏季气温高为维持较低背压, 风机基本全出力运行, 耗电量较大。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采取如下调整:
(1) 在某些地区可以利用昼夜温差大的条件, 可以在后半夜适当停止部分空冷风机。
(2) 夏季雨水较多时, 可以根据环境温度及时调整风机出力, 降低耗电率。
2.2 机组检修维护方面
2.2.1 加强主辅机设备检修和维护, 提高机组可靠性
加强设备维护, 防止机组因设备原因发生非计划停运, 是降低综合厂用电率的重要措施。因为机组一旦因设备原因发生停机时, 全厂的发电量就会降低, 但公用系统的耗电量基本不变, 导致综合厂用电率会增大。
2.2.2 做好定期的维护工作, 及时处理缺陷
检修维护人员, 应对全厂主要系统做好定期维护工作, 降低损耗。
(1) 空冷岛每月要进行查漏、补漏, 提高真空严密性, 防止因空冷泄漏导致风机耗电量增加。
(2) 锅炉烟风系统要定期检查, 防止烟道漏风导致引风机耗电量增加。
(3) 电动给水泵是耗电量最大的辅机, 维护人员要及时检查给水泵阀门是否出现内漏。
2.3 技术改造
技术改造是对发电企业进行优化运行, 提高效益, 降低损耗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后, 对设备或系统进行的改造。以王坪电厂为例, 机组从投产以来先后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 在提高了机组效率和效益的同时, 也降低了综合厂用电率。
(1) 风水冷渣器的改造。风水冷渣器刚开始投运时, 排渣口处于正压, 灰渣到处跑冒, 引起链斗输渣机脱轨和斗提机掉闸, 导致床压升高, 一次风机风量增大, 耗电量增加。后经过改造在排渣口出增设电动给料机, 有效解决了链斗机脱轨和排渣困难的问题, 锅炉低床压运行, 一次风机耗电量明显降低。
(2) 空压机变频的改造。根据全厂气力除灰和仪用压缩空气用气量不均匀和变化大的情况, 导致空压机处于6用1备的运行方式 (正常为5用2备) , 后对空压机系统进行了变频改造, 有效的稳定母管压力, 恢复了空压机正常运行方式, 平均每日节电约0.55万kwh。
3 总结
随着经济与节能运行意识的提升, 降低综合厂用电率成为每个发电企业节能的主要指标, 通过优化运行调整, 加强检修维护, 有效技术改造, 可初步实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 提高了企业的生产效益。
摘要:综合厂用电率是反映火力发电厂机组经济性能的主要指标之一, 本文主要介绍了王坪电厂 (2*210MW) , 通过优化运行方式, 加强检修维护以及技术改造, 达到了降低综合厂用电率的目的。
关键词:综合厂用电率,措施,机组运行方面
参考文献
[1]高洋.浅谈如何降低火电厂厂用电率[J].科技视界, 2013 (35) :344-345.
[2]孟洛伟.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降低厂用电率的措施[J].节能技术, 2007 (01) :90-93.
[3]贺云鹏.降低发电厂厂用电率的探索与应用[J].科技资讯, 2010 (33) :115-115.
[4]李小勇, 李哲.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率的途径探究[J].机电信息, 2012 (24) :163-164.
综合厂用电率 篇2
电厂两回出线的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以下简称CVT) 原为CPTF 550/5型产品, 变比为 , 自1994年投运后, 运行状况一直较好, 但2005年1月份五岗线检修时发现C相CVT因本体电容分压器受潮导致二次电压降低至报警值, 对其进行了更换, 因同型号、同批次CVT在湖南电网陆续出现故障, 电厂分别于2005年11月及2006年1月将两回出线CVT更换为无锡电压互感器厂的WVB500—5H型产品。
电厂历年来综合厂用电率在0.76%左右, 但从2006年3月开始, 综合厂用电率与往年同期相比明显偏高, 年终计算2006年全年综合厂用电率达到0.972%。将2006年各月发电量、厂用电量、综合厂用电率与2005年比较发现, 在2006年电厂发电量比2005年增加较多, 且厂用电量比前一年有较大幅度减少的情况下, 综合厂用电率与往年相比反而增大。该问题引起了电厂高度重视, 组织专业人员对2006年综合厂用电率升高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 对相应设备进行了多项测试, 力争找到引起综合厂用电率升高的真正原因。
1 引起综合厂用电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1.1 影响综合厂用电率因素的理论分析
根据综合厂用电率的计算公式:综合厂用电率= (发电量-上网电量) /发电量=综合厂用电量/发电量= (厂用电量+变损) 发电量。综合厂用电率增大, 主要是变损明显增加所致。狭义的变损包括:5台主变的变损、3台高压厂用变的变损、励磁变的变损及励磁变负载的电量。但实际上, 广义的变损还应包括由于关口电能表计误差、线路CVT、TA综合误差可能造成少计的上网电量。
1.2 线路CVT与关口表对综合厂用电率的影响分析
在计量设备方面电厂于2005年底至2006年1月份分别完成了对五岗线、五民线CVT的更换, 另外2006年3月24日, 湖南电力试研院对电厂两回500kV出线的关口表进行了轮换, 因此存在线路CVT与关口表更换后因计量回路误差造成上网电量少计而导致电厂的综合厂用电率升高的可能。
1.3 线路电流互感器对综合厂用电率的影响分析
因线路电流互感器 (TA) 从投运后未进行变动, 且TA的变比测试数据在线路CVT更换前后相同, 因此TA变比误差给综合厂用电率带来影响的可能性可排除。
1.4 变损对综合厂用电率的影响分析
通过查阅变压器空载损耗试验报告和计算, 高压厂用变和励磁变的变损与主变的变损相比很小, 可忽略不计。另外励磁变负载的电量从发电机运行时的励磁电流、电压看, 当无功很小时, 有功增加, 励磁电流电压增幅不大, 对综合厂用电率影响可忽略不计。通过对2004年至2006年的主变直流电阻和介损、电容值进行统计分析, 各台主变的直流电阻和介损、电容值每年变化不大, 三相基本平衡, 未发生突变现象。因此变损增大导致综合厂用电率升高的可能性可排除。
2 电压互感器与计量回路相关试验
为查清综合厂用电率偏高的真正原因, 专业人员除对线路CVT更换前后的CVT变比误差进行对比分析外, 还委托湖南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对可能引起计量误差的各环节分别进行了测试。相关试验项目包括:
(1) 2006年5月12日, 对500kV线路关口电能表进行了校验, 结论合格, 电能表校验误差如表1所示。
(2) 2006年6月4日, 为检验CVT二次压降是否存在超差, 对线路关口电能表电压二次回路压降进行了测量, 测量数据见表2。测试CVT二次压降均在允许范围内, 排除了CVT二次压降对计量的影响。
(3) 在线路CVT更换前后, 对CVT变比进行了试验, 两回线路更换前后的CVT变比误差均在合格范围内, 100%额定电压下线路CVT比差值如表3所示。因五强溪电厂线路功率因数接近于1, 在线路功率因数较大时, 角差对CVT的综合误差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只直接计算比差的影响。
3 对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
3.1 500kV关口电能表误差对计量的影响
500kV关口电能表校验合格, 表1的校验数据为五岗线和五民线关口表主表的校验误差。2005年10月19日和2006年5月12日所校验的关口表相对误差, 五岗线1为-0.019%, 五民线1为+0.03%。
经查2006年五岗线上网电量为194561.25万kWh, 从表1的五岗线关口表校验数据得出, 表计误差导致少计的电量=[194561.25/ (1-0.019%) -194561.25]=36.974万kWh。
2006年五民线上网电量为239052.6万kWh, 表计误差导致少计的电量=[239052.6/ (1+0.03%) -239052.6]=-71.694万kWh, 即多计电量71.694万kWh。
综合上两项值, 五岗线、五民线关口表计误差造成上网电量多计34.72万kWh电量, 仅占全年发电量 (437870.1万kWh) 的0.008%, 且多计上网电量反而会使综合厂用电率偏低, 因此线路关口电能表的表计误差对综合厂用电率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3.2 更换CVT综合误差对计量的影响
(1) CVT二次压降对计量的影响。
2006年6月4日电厂委托电力试研院对线路CVT二次压降进行了测量, 结论为CVT二次压降均在允许范围内, 测试数据见表2。电厂在CVT更换后将计量回路与保护回路的二次回路分开, 其余回路均未变化, 可一定程度上降低计量回路的二次压降, 有利于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2) CVT更换前后的变比误差对计量的影响。
经对表2中线路CVT比差值分析, 更换前CVT比差均为正误差, 而更换后的CVT相对原有CVT比差为负误差, 会造成比以前要少计上网电量。如均折算到二次负荷均为37.5VA, COSφ=0.8时的CVT比差值, 更换后的CVT所造成的少计电量会更多。
五岗线更换后的CVT在二次负荷为25VA、cosφ=0.8, 100%额定电压时平均比差为0.022%。更换前CVT平均比差为0.13%。2006年五岗线上网电量194561.25万kWh, 相对CVT更换前少计电量约194561.25万kWh× (0.13%-0.022%) =210.126万kWh。
五民线更换后的CVT二次负荷为25VA、cosφ=0.8, 100%额定电压时平均比差为-0.03%。更换前CVT平均比差为0.27%。2006年五民线上网电量为239052.6万kWh, 少计电量约239052.6万kWh×[0.27%- (-0.03%) ]=717.158万kWh。
2006年两回线路因CVT更换后误差增大, 相对2005年表现, 共少计上网电量约927.284万kWh, 全年发电量437870.1万kWh, 实际上网电量433613.85万kWh, 综合厂用电量4256.24万kWh。如将线路因CVT更换后的变比误差导致的电量均计入上网电量, 则实际综合厂用电率应为:综合厂用电率= (发电量-上网电量) /发电量=[437870.1- (433613.85+927.284) ]/437870.1=0.76%。即2006年的综合厂用电率将由目前的0.972%降低至0.76%左右, 与往年持平。
4 结束语
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率的方法 篇3
厂用电主要消耗在经常连续运行的锅炉及汽机系统的6kV辅机上, 风烟、制粉、循环水、凝结水、外水泵站等辅助系统的设备用电量占全部厂用电量的70%~75%左右, 深挖高压辅机节电潜力, 减少风烟、循环水、凝结水、外水泵站等辅机耗电量, 是降低机组厂用电率的关键。
1.1 凝结水泵节电分析
为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将1#机组凝结水泵改为变频运行。变频调节是在管道特性不变的条件下, 通过改变转速而改变特性曲线, 来进行调节的 (凝结水泵电机变频改造控制逻辑方案见图1) 。
由于风机和水泵的耗电量是和其转速的三次方成正比的, 所以其节电量是很可观的。由相似定律知, 采用变频调节的电动机的功耗为:Q= (n/n0) 3Q0
式中:
Q0—额定转数时的实际耗电量;
n0—额定转数;
n—调节后的转数;
Q—调节后对应n转数时的实际耗电量。
变频调节时的节电量为:
δQ= Q0- (n/n0) 3Q0
变频调节时节电量用百分数表示则为:
δQ%= (1- (n/n0) 3) ×100%
由上式, 若转速较额定转速下降到90%, 则δQ%=27.1%, 转速较额定转速下降到80%, 则δQ%=48.4%, 可见, 变频调节的节电率是很高的。
1.2 外水二级泵站节电分析
将外水二级泵站改为变频运行。
通过本次变频器改造可降低厂用电率0.13%以上, 达到了预期的节电降耗的目的。
2 机组节电潜力分析
2.1 引风机、增压风机节电潜力分析
节能方案一:对引风机及增压风机进行变频改造。优点:节电降耗效果明显, 厂用电率可以降低0.3%以上;缺点:引风机、增压风机的运行方式都是连续的, 随负荷的变化要经常进行调整的, 其调节频率很频繁, 且只能采用一拖一安装变频器的方案, 投入成本较高。节能方案二:将同侧的引风机及增压风机合二为一采用一台小汽轮机驱动。优点:发电成本将会大大降低。缺点:引风机是电厂所有动力设备中最早启动最迟停机的动力设备, 其可靠性要求比给水泵汽轮机还要高, 如果采用汽轮机驱动会大大增加电厂系统的复杂性和运行难度, 增加设备投资。经两种方案比较引风机及增压风机采用变频方式运行不易实现, 该厂机组每天都要参与南网的调峰工作, 变频运行不适合实际情况。相对于方案一变频运行方案来所方案二引风机、增压风机采用小汽轮机驱动实现的可能性极大, 且小汽轮机驱动节能较变频节能效果好得多, 能有效提高引风机在低负荷工况运行的效率。
以机组500MW负荷为例, 两台引风机的电流约为275A, 两台增压风机的电流约为315A。若同侧引风机及增压风机采用一台小汽轮机驱动, 相当于每天节省电量169920KW.h, 机组年利用率按5500h计算, 年节约用电量约19470000 KW.h, 上网电价如按0.311元/KW.h, 年多增效益为605.52万元。降低厂用电率约0.708%。
2.2 循环水系统节电潜力分析
循环水泵电机单速改双速, 在环境温度低时, 采用低速运行, 此改造投资较小, 易于实现, 可以降低厂用电。
机组投产初期胶球清洗收球不正常, 为回收胶球不得不采取双循泵运行。经对胶球清洗系统运行方式的调整, 选择规格合适的胶球, 将胶球泵收球时间由1h延长到3~5h, 实现了胶球清洗运行正常, 同时提高了机组运行真空值, 提高了机组的效率, 从而降低了厂用电率。
在机组停止后, 由于循环水系统需经开式水系统向主机润滑油、空压机提供冷却水源, 导致循环水泵、开式水泵少用户运行时间过长, 使厂用电增加, 对此, 为主机开式水增加了一路工业水源作为备用, 停机后主机润滑油冷却水切至工业水, 空压机冷却水切至邻机供给, 使循环水泵无用户后可以得到及时停运。
2.3 其它节电潜力分析
消防水泵、螺杆式空压机等6KV辅机均可采用变频器方式运行, 从而实现变频节约能源的目的。
合理调整燃油泵运行方式, 两台机运行时一台运行, 并且在燃油泵上加装变频器以实现有效节能。
尽量减少电动给水泵的运行时间, 除非急需停运汽泵消缺的工作外, 汽泵消缺工作尽量放在夜间低负荷期间处理, 另外在机组冷态启动过程中, 利用邻炉辅汽冲转汽泵给汽包上水。
机组停运后, 机组不带负荷, 辅机系统相对运行时间长, 必然增大机组厂用电率, 因此, 合理安排停机过程中辅机系统的运行方式, 辅机达到停运条件时及时停运, 尽量缩短辅机运行时间, 也是降低厂用电率的有效措施。
另外由燃料部牵头, 加强燃煤的掺配管理和入厂煤质检验, 并多方寻找煤源, 努力增加煤场库存, 提高燃煤质量, 尽量降低制粉单耗。
3 我厂采用的节电方式
1) 厂内第二台机组启动时, 尽量不用电泵上水, 改用小汽轮机上水。
2) 负荷满足吹灰条件要全面吹灰, 降低送、引风机电流。
3) 空预器烟气差压大于1kPa时要及时投入空预器吹灰。
4) 大机真空升至-76kPa以上时改单循泵运行。
4 结束语
节能降耗则是国家的长远方针, 火力发电厂运行负荷长期偏低, 煤价的攀升导致发电厂经济效益下滑。通过优化辅机运行方式、技术改造、加强运行管理等方法, 使机组厂用电率得到了较大幅度的降低, 达到了节电降耗的目的。
摘要:分析了某火电厂 (600MW) 机组凝结水泵、外水二级泵站改用变频运行方式使厂用电率明显降低, 讨论循环水泵改双速、引风机改为由小汽轮机驱动等进一步降低厂用电率的措施实施的可能性。
关键词: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降耗,变频器,小汽轮机
参考文献
[1]徐甫荣.发电厂辅机节能改造技术方案分析[J].电气传动自动化, 2004, (1) :1~2.
[2]刘玉宁.电厂厂用电率及其对策[J].东方电气评论, 2002, (9) :158~159.
[3]赵慷.火力发电厂降低厂用电率的有效措施[Z].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
[4]郑福国.浅析降低大型火力发电机组厂用电率的措施[Z].华能德州电厂.
[5]锅炉三大风机变频方案论证[Z].华能沁北电厂.
综合厂用电率 篇4
1 完善领导方针, 保证稳步推进
在加强及完善用电信息采集管理过程中, 首先可以通过构建领导小组的方式, 建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相关的协调组织, 主要针对工程的实施及相关重大事项做出有效的管理及决策。对相关的项目做出预算, 对各项事宜在时间中做出有效的安排, 协调项目的进度及发展水平。与此同时, 还需要对公共的变压器及台区户表的现状做出相应的整理, 在此基础之上制定相应的建设工作计划, 对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做出有效的分工及明确。在加强电信息采集管理的过程中, 电力企业想要更好的提高管理的水平及效益, 还可以通过出台《用电信息系统建设工程相关事项体系》以此来针对于企业下属的一些较为偏僻的城镇进行管理及规划, 首先供电量大的区域, 后供电量小的区域, 先机械电能表多的台区以及后电子电能表多的台区为发展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上级相应的标准进行有效的融合, 制定出合理的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以及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相关管理方案及办法等等。
2 细致安排, 保证工作衔接合理
在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的过程中, 需要对工作中的机构及工作的职责做出明确的划分, 对于内部工作的衔接及管理上一定要强化, 完善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的业务关系, 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构建与台区达标的相关工作进行有效的融合, 通过同步化的管理方式及建设水平来提高其效率。因为系统的建设物资基本都是由电力公司, 采用集中招标的方式来进行采购的, 各下属公司一般都是通过上报物资需求量的方式来进行物资的采购的, 并且从申报的采购计划在到物资到货的时间所要花费的时间是非常长的。所以, 针对于这一问题, 我们需要先做好ERP的相应物资表格的申报, 对于建设过程中缺乏的材料进行有序的上报, 这样才会在工作中能够得到有序的供应, 实现施工的基本要求以及现场施工的基本需求。此外, 在建设的过程中物资的管理部门会对大批量的废墟物品进行回收, 在这一问题上一定要严格的按照相应的标准来进行执行, 尤其是针对于电表的问题上, 需要由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的回收, 防范已经报废掉的废气电表被流入多少市场当中进行流通。禁止施工人员以及施工队、运送的单位私自对于拆卸下来的废气进行拆卸。此外, 还需要做到的就是, 对于施工及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收集及整理。完善及加强管理, 注意对资料的收集, 具体的收集过程要从早期的现场勘查开始, 对于图纸的设计以及相应的施工方案、中间检查、竣工验收等等问题都要及时上报相关资料。然后由各个部门之间的专职人员来对资料进行认证及分析, 保证在每一个节点的管理过程中, 都能够做到管理的全面化、系统化, 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对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实施监控。针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的建设过程中, 作为电力公司还应该做到的是对于下属的用电信息采集管理建设项目, 下发国家电网所下发的相应技术标准及具体内容, 让用电信息采集管理项目的建设中, 能够真正做到完工一个台区, 就能够验收一个台区, 然后在组织专业的人员来对验收结果做出分析, 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汇总, 然后上传, 提高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过程中的各项工作, 真正意义上做到各项工作的衔接有序, 稳步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稳步推进。
3 高标准, 保证管理中的零缺陷
通过相应的区域以及线路来进行划分, 在对于用电信息采集的管理中, 应该做到的是改造一片, 就要成功一片, 成功以后就要投入到抄表结算应用之中去, 在相应的管理及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信息采集管理作出改造及轮换, 全面推行及实行智能电表的安装。通过集中器以及智能电表来提高管理效率, 所选用的智能电表需要经过性能以及质量上的全面检查, 保障采集设备在产品及应用过程中的质量。提高智能电表在检测方面的能力, 满足智能电表进一步推广及完善的相应需求。在针对于智能电表更新的环节之中, 需要抽调出一部分专职人员来成立换表的小组, 基于客服服务中心的统一管理之下, 来进行系统的换表。此外, 还需要通过对下属的各个供电所抽调出具备一定业务能力的员工, 然后成立用电信息采集班, 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对系统进行接入以及对用户做出有效的调试。提高台区终端表以及载波表的全面统计及调查, 在对于异常工单位进行系统的分析, 现场对差异数据来进行细致化的清查, 保证系统数据的真实性以及一致性。
4 多维的深化用电信息采集系统
(1) 做到采集运维平台的搭建, 以此来提高营销业务以及计量工作的实效性保证业务具体流程能够有序性, 对于电能的计算能够更加的准确, 具体方法如下:
进行专变采集运维异常定期分析。在针对于专变客户的采集运行及维护层面, 不应该顾及地域及级别区分, 通过各分中心以及供电所的所有力量, 通过制定采集运维核心管控班组的形式, 来实现运维工作的统一进行。遵循日监控、周分析、月通报的基本方法, 定期对班组做出评价及考核。
构建低压采集运维一体化管理体系。针对低压客户采集运维方面, 想要更好的实现效益的最大化, 需要通过构建用电信息采集一体化的方式来实现, 通过对采集系统为关键, 对系统中其他各项指标作为参照, 实现采集运维班的集约化管理及控制, 充分发挥出主站统一指挥的职能。对整体过程做出全面系统的管理及管控。通过以台区为单位的形式, 参照每周、每日的方式来对运维人员进行任务的下达, 实施发布具体的调试情况。
(2) 发挥出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现代化职能, 进行资源的整合。基于传统的设备管理形式下, 对于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基础数据做出有效的计量是十分困难的, 监控的手段也存在落后的现状。工作人员在对于计量的装置以及设备的管理上, 一般也只能是通过定期的检查来完成, 这对于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及专业水平要求比较高。但在实际中如果出现线路中的PT熔丝熔断的情况, 会发生止度被修改、表计数据更改的情况的出现, 一般还不容易发现。对此, 需要一种更为科学和系统的计量及检查方法尤为迫切。通过对大量的实例做出分析以后, 通过采用用电信息采集系统中的批量巡测功能来进一步为用检工作做出有效的支撑, 通过融入现代化的手段方式, 采集运维的人员只需要通过每天对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做出巡检, 对于发现的问题做出解决及跟踪, 进行闭环管理。这样不仅仅在人工实现了节约, 逐渐的通过科学技术来代替人工, 能够有效的避免工作中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过错及风险。
5 强化管控, 保证零投诉
在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管理过程中, 需要重视的重点就是一定要对规范、监督、考核这三个方面做好管理, 保证系统建设能够合理化的完成。 (1) 强化对规范的管理, 在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的初期阶段可以邀请相应的技术人员对具体的管理手段做出详细的指导, 在了解到相应的管理关键和重点以后, 在对管理手段及方式作出调整。 (2) 在信息采集管理建设中要提高监督的力度, 杜绝违法行为的发生, 有违纪及违规的行为, 一定要给予严格的处理, 真正意义上做到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岗位全面管理制, 对各级各类的人员作出有效的落实, 保证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完善及高效, 提高电费抄表率, 将客户投诉降到零。此外, 完善管理及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对工作人员作出相应的量化考核, 提高对于日常工作及管理中节点的掌控, 将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管理即构建作为工作的落实点。以此, 来全面提高点信息采集管理的实效性及效率。
6 总结
综上所述, 在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系统的问题上, 并非是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一时就能够解决的问题, 需要我们不断的在日后的工作及学习中对其不断创新及完善。本课题中主要针对加强用电信息采集管理的相关问题做出了阐述和分析, 希望能够为日后提高点信息采集管理问题的进一步落实及创新, 提供可行性思路及建议。希望能够为电力事业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让电力事业的发展能够蒸蒸日上, 为人民工作以及生活提供更多的便捷, 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敏, 袁明道, 李春雨, 潘展钊, 廖文来.东莞市水利信息采集系统设计[J].人民长江, 2013 (02) .
综合厂用电率 篇5
我国在“十一五”规划发展中明确提出了以下要求:每年的人均生产总值总体要比上一年生产总值翻倍, 各单位的能源消耗总值整体要比“十一五”前降低不少于20%, 资源的有效利用率要明显提升。指导思想中还指出, 要将公司集团建设成为规模式效益、控股投资、节能减排、集团化和现代化, 真正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对能源耗损的有效降低和节约, 是我们整个人类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与企业获取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相吻合, 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必经之路。火电厂的运营发展时间长久, 累积了较为丰富的生产经验, 但仍然存在不足, 在原有基础上如果能在内部管理、技术革新等方面进行提升, 势必能将火电厂的厂用电率有效降低, 实现节约能源、有效利用的目标。
2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高的原因分析
厂用电率是火电厂的一项重要指标, 它能直观反映发电厂的节能降耗水平。厂用电率包含两个方面, 生产厂用电率和综合厂用电率。从节省厂用电的角度来看, 节约能源降低损耗是降低厂用电率的重要方面。
2.1 锅炉燃烧
锅炉工作的效率受到燃料的控制, 燃烧方式的不合理和燃料的不完全燃烧都会使燃烧热大大损耗, 直接导致锅炉工作效率低下。锅炉工作是大部分产品生产的基础环节, 锅炉工作效率不能有效提高对火电厂的经济运营将会产生极大影响。
导致燃料不完全燃烧和热损耗的原因有很多, 但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炉膛和烟道的不严密。有缝隙和有风向的部位会有漏风现象, 而漏风会使炉膛内部温度降低, 导致锅炉的燃烧速度减慢。同时温度的降低会产生大量的烟气, 汽温难以稳定, 调节困难。排烟的热损耗也会随之增加, 在锅炉受热面有大量灰尘和结焦时, 传热性能会大大减弱, 排烟量和排烟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排烟的热损耗。
其次, 锅炉的正常运行受到空气预热器的影响较大, 空气预热器的冷凝端在低温时容易发生腐蚀, 而原因是因为送风机出口的送风温度过低。长时间的低温腐蚀会使空气预热器灰尘堵塞, 从而影响锅炉的安全运行。与此同时, 送风口送进的风若是温度过低, 会使炉膛内达不到燃料的燃烧温度, 燃料的不完全燃烧会增加了热量损耗。此时, 为了达到必要热量, 必须要增加燃料的燃烧量, 从而增加了生产成本。
2.2 汽轮机组的影响
凝汽器在真空状态下能够实现增加可以利用的焓降值, 达到减少热量损耗的目的, 循环的热效应会随之提高。但这需要增加循环水泵的用电量;凝水器的水位高低影响机组的热损耗, 在凝汽器水位偏低的情况下, 水泵的入口压力会降低, 在一定环境下还会造成汽蚀, 此时水泵将无法正常运行。而当凝汽器在水位较高时, 淹没了需要外漏的铜管, 铜管将对达到饱和状态的水产生继续冷却的作用, 过冷的凝结水导致运行机组加大对电量的损耗。
3 降低火电厂厂用电率的具体措施
3.1 对原有设备进行改造
假设有3台3200KW功率的电动给水泵, 每台电动给水泵的平均耗电量是8.0KW*h/t, 是整个辅机组中消耗电量最多的转机组, 若是每个火电厂根据自身场地条件和检修工期的情况, 用汽动给水泵代替原有的电动给水泵, 为确保特殊强情况, 只留下一台电动给水泵作为备用装置。若这项改造成功实施, 火电厂的厂用电率将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降低1%。
通过对变频器的改造可明显降低厂用电率, 产生的低负荷环境能使厂用电率的节能效果更加明显。变频的改造有多种, 常见的如:灰渣泵、供水泵、循环泵、和取水泵在全负荷条件下启动后都可实现变频改造。变频器的改装带来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降低厂用电率方面, 与此同时, 变频的改变可以改善使水泵等类辅机频繁重启的问题。
3.2 尽量减少对机组辅机的运行使用
生产过程中按情况和条件适当的停运部分机组辅机, 这对降低厂用电率是十分有益的。但对停运机组辅机时的条件较高, 具体要求如下:首先, 有功负荷曲线要满足相关运营商的正常运作要求。其次, 出现非满负荷运行的情况时, 电厂必须要有足量的备用容量来补充, 在出现紧急突发状况时能及时响应负荷的调整以及机组负荷的消缺。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在切换送风机的吸风高低模式时, 要反复确认连锁保护的转换, 否则, 极易因为联锁的非正常运作而导致的意外事件。
3.3 细化调节, 使各参数优化运行
设备的正常运作离不开定期清理, 残渣废物的及时清理可有效保障设备的运作和延长其寿命。各个火电厂可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出除渣制度和除渣时间表, 在除渣前做好必要的检查工作, 以此确定残渣量。从而决定捞渣机和冲渣泵的运行工作时间, 这样可以有效检查不必要的耗电量和用水量。
在将煤块磨成煤粉环节磨煤机的耗电量较大, 但是通过合理改造可以达到明显省电的效果。煤粉的细腻和均匀程度是有磨煤机内的钢球数量决定的, 钢球数量越多, 磨出的煤粉也就更加细腻, 但这要求磨煤机要通过较高的电流。电厂因根据实际需要在煤粉、钢球数量和耗电量之间制定一个最佳的运行方案, 达到煤粉细化要求的同时有降低消耗电量。
火电厂可结合气温的变化适当调整设备的开启和停运。比如, 在冬季气温降低时, 可减少转机的冷却水量, 对电机的冷却作用也可以相应减弱。减少冷却风机和空调制冷设备数量, 这样, 就可在不损害设备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大大降低电厂的用电率。
3.4 增强工作人员的节能意识
火电厂除了生产用电消耗资源外, 生产办公的照明、生活设备、办公器材在一定程度上也消耗着能源, 并且伴随着一些浪费用电的现象。火电厂应从细微处着手, 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 通过宣传教育来提高大家的节能意识。改变长时间照明、过度流水、长时间开机运作的现象, 既满足了工作需要又能起到节约用电的效果。最后, 电厂要严格执行以上制定的措施, 为国家创建环境友好型节约型社会贡献力量, 提升企业的品牌竞争力。
参考文献
[1]赵向军.电力系统谐波抑制技术综述[J].云南电力技术, 2004 (03) :23-25.
[2]韩立群.人工精神网络教程[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2006.
[3]任震.小波分析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M].北京电力出版社, 2003.
综合厂用电率 篇6
火力发电厂厂用电率的主要影响因素
1. 运行调整水平
由于火力发电厂300MW机组采用的调节方式是节流调节, 即便节流阀门的开度达到了一定值, 仍然会有可能出现延时的情况。另外, 300 MW机组负荷频繁变动, 使得阀门和挡板之间的操作不断进行, 阀门、挡板容易出现磨损, 进而引起操作机构失灵, 严重威胁到火力发电厂300 MW机组的安全运行。而那些无需调节流量的辅机由于无法实时调整和适应300 MW机组负荷变化, 导致火力发电厂300 MW机组自动化程度较低, 厂用电率增高, 电能大量浪费。
2. 辅机运行的调节方式
实际上可以通过降低火力发电厂300 MW机组的转速来减少所需流量, 轴功率随着转速的降低而降低, 就会大幅度降低原动机的功率, 进而减小电磁转矩, 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3.辅机运行时的效率
风机、泵之类的辅机在运行时由于动部分、静部分之间的间隙, 以及管道、流体之间产生的阻力而大幅度降低辅机的运行效率, 造成容积损失或者机械性能的损失, 进而增大其耗电率。
300 MW机组火力发电厂降低耗电率的方法
1.从设备上改造, 根本治理
火力发电厂可以在资金充裕的情况下, 加大300 MW机组节能降耗投入力度, 加强施工组织, 缩短改造工期, 一次风机、送风机、凝结水泵、增压风机等电耗大的设备可变频改造减少电耗;或可以改造循环泵电机, 两台的可一台增容, 一台保留。按季节、机组真空进行启动, 还可以更换电机线圈、铁芯修整, 降低冬季运行电流, 节能效果显著。另外, 300 MW机组在运行时间过久时, 也很容易出现300 MW机组保温严密性和保温效果下降的问题, 火力发电厂可以适时停机进行保温改造, 减少合格蒸汽外漏, 大大提高机组气耗利用率。此外, 火力发电厂还可以对预热器出入口烟道进行无动力管道烟气采集系统改造, 通过设备改造, 从根本上提高热效率, 节约能源。
2. 合理调整运行方式
在保证机组真空正常情况下, 尽量减少循环泵的运行台数;运行加强燃烧调整, 避免结焦;除灰系统根据运行方式及时停止不必要的设备, 降低电耗;根据磨煤机电流适当加钢球, 提高制粉系统出力, 从而提高机组负荷;负荷较低时, 可适当停运一台磨煤机;备用设备试运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试验时间。
3. 解决煤的问题
这是降低厂用电率的关键所在。来煤数量不增加、质量不提高, 降低厂用电率就没有保证。加强燃煤管理, 多方寻找煤源, 努力增加煤场库存, 提高燃煤的挥发分、发热量。加强设备消缺维护。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避免出现输煤系统故障降负荷消缺的现象, 尤其针对低速磨煤机加大消缺力度, 为提高负荷比创造条件。
4. 认真落实设备降缺陷行动计划
加强设备可靠性管理, 降低少发电量事件的发生, 提高机组负荷率;加强汽动给水泵及系统维护, 提高其运行可靠性, 减少电泵运行时间;提高高压电机变频器的维护和消缺质量, 使其在变频调节时经济可靠, 减少凝泵耗用电量;积极消除除灰系统设备缺陷, 保证捞渣机的正常运行;定期校核锅炉氧表的准确性, 避免运行自动调节因错误信号造成风机和电除尘用电量的增加。同时, 加强循环水系统、制粉系统、除灰系统、制浆系统的优化运行, 有效降低循环水泵、磨煤机、空压机、浆液循环泵等转动设备的耗电量, 避免造成厂用电浪费;优化机组启停方式, 机组启停时尽量不开或少开电泵, 并在确保机组安全的前提下, 将具备停运条件的辅机及时停运, 切实降低厂用电率。
5. 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300 MW机组的经济性
综合厂用电率 篇7
厂用电负荷主要是一些感应式异步电动机和一些厂用变压器。这两种设备, 虽然作用不同, 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性, 其基本原理都是依靠电磁感应并且均由铁心和线圈构成。根据上述特性, 可以肯定, 此类电气设备在不同的运行电压下效率是不完全一样的, 因为不同电压下其损耗是不一样的, 所以对上述两种设备在运行电压不同时的损耗变化情况加以分析, 便可得出其效率受其运行电压变化的影响, 最终反映了厂用电压不同时厂用电效率的变化情况。厂用电气设备的损耗主要是由铁耗和铜耗构成的, 以下是对两种损耗的具体分析。
1 铁耗分析
铁耗直接与电压有关, 根据铁耗的公式Pfe=U2/R可知, 铁耗是随电压的平方增加而增加的, 可见电压对铁耗的影响很大, 那么电压越高, 铁耗越大, 则会降低效率。电磁感应设备的损耗中铁耗是占很大比重的, 不可小视, 比如说电压升高时, 电动机及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都会明显增大, 单纯考虑铁耗的作用, 电压升高, 效率必然降低。
2 铜耗分析
铜耗则直接与电流有关, 根据铜耗的公式PCU=I2R可知, 铜耗随电流的平方增加而增加。电流对铜耗的影响, 通过公式便一目了然, 但是我们主要是分析电压对铜耗的影响, 那么, 则要对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关系加以详细的分析, 大致从下边三个角度进行:
2.1 从出力角度分析, 以电动机为例, 当电压下降时, 电动机出
力会降低, 转速下降, 滑差增大, 那么电流则会增大, 即使出力保持不变, 根据功率的公式P=UI可知, 电压降低电流也必然要增大才能维持出力不变, 这个角度分析的结论是, 电压与电流成反方向的变化;
2.2 从功率传输角度分析, 以输配电设备为例, 当电压下降时,
传输功率不变得话, 传输电流必然要增大, 当电压升高时, 传输电流可减小, 这也正是采用高压输电来降低电流减少线损的机理, 这个角度分析的结论是, 电压与电流成反方向的变化;
2.3 从空载角度分析, 以变压器为例, 当电压下降时, 空载电流
降低, 流过绕组的空载电流则降低, 而电压升高时, 空载电流增大, 流过绕组的空载电流则升高, 从而导致了整体电流的增加, 这个角度分析的结论是, 电压与电流成正方向的变化。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 上述三个角度分析的结论仅仅是单纯考虑每个角度影响的结果, 而具体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方向是上述三个角度以及更多未考虑到的各个因素综合的结果, 所以电流电压变化的方向不是绝对固定不变的。但是, 在一般情况下, 也就是具有实际运行意义的范围内, 通过实际运行经验和相关的试验, 当电压降低时, 电流是增大的。但是再次强调, 这个变化规律不是绝对的, 只能说在正常运行的时候, 出力角度分析的结论影响大于其它角度的影响, 从而体现出了与其相同的变化规律。在某些极端情况下, 也许其它角度的影响会大于出力角度分析的影响, 从而体现出的变化规律就是其它角度的影响了。
经过分析可知, 在一定的范围内, 电压降低, 电流增大, 铜耗增大, 电压升高, 电流减小, 铜耗减小, 如果只考虑电动机在电压降低时电流增大这个因素, 其它因素暂忽略不计的话, 单纯考虑铜耗的作用, 电压降低, 效率是会降低的。
上述两种损耗分析完毕, 不难发现, 电压升高, 铁耗增加, 铜耗减小, 电压降低, 铁耗减小, 铜耗增加。那么, 电压变化时损耗的变化情况就要看铁耗和铜耗哪个影响大了, 考虑到铁磁设备铁耗占的比重较大, 再加上铜耗的分析本身结论就不是绝对的, 最终根据试验发现, 在电压变化不是很离谱的情况下, 也就是具有实际运行意义的变化范围内, 铁耗的影响还是起主导作用的。当然在极端的情况下, 比如说电压非常低的情况下, 有可能导致电流急剧增加, 铜耗则急剧增加, 那时铜耗就可能起主导作用了。再加上转机的铁磁特性不可能完全一致, 所以此结论也不是绝对的, 但是目前情况下, 可以认为, 电压升高, 效率降低, 电压降低, 效率升高。此外, 再考虑到降低电压是通过降低励磁电流来实现的, 那么降压的同时, 励磁变的耗功也降了下来, 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整体效率。
【综合厂用电率】推荐阅读:
综合医院用电管理01-09
家庭用电安全综合实践活动教案10-14
注册税务师考试综合指导:全额累进税率07-13
综合标准化综合标准05-26
综合评价综合医院管理10-13
2015高三文化综合综合一07-17
综合管理中心综合管理工作职责08-23
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综合评语(70句)11-20
综合降尘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