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增产

2024-07-21

综合增产(精选12篇)

综合增产 篇1

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包括冬季刨树盘, 山地的地下扩穴等, 可以扩大板栗树根系的伸展空间, 促进板栗树根系中毛细根的生发, 增加根系对肥、水的吸收作用。土壤管理的另一项内容是板栗园的杂草的合理利用, 栗园杂草可于7月中旬进行人工除草, 并覆盖于树下, 这样既阻止了杂草的生长又减少了水分的蒸发, 提高了栗树的抗旱能力, 增加了有机质含量。

2 栗园施肥

栗园要高产稳产, 补充肥料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因素。栗园中施肥时机的把握和施肥量的控制已成为栗园施肥的关键的问题。首先是追肥, 时间在7月下旬到8月上旬, 正是栗果膨大前期, 追肥以复合肥为主, 施肥量控制在25㎏/667㎡, 如有条件可测土施肥, 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3 栗园水的管理

有条件的可挖集雨水窖或直接引水上山, 旱则能浇。没有条件的则可尽可能拦住天然降水, 可采用修树盘存水保墒和栗园覆草技术, 减缓水分的蒸发。

4 嫁接

嫁接前三年的主要任务是养好树势, 培养好树形, 除施足必要的基肥外, 还要追肥, 每年4月初和7月底各一次, 施用硫酸钾复合肥。嫁接一般于第四年的4月10日开始, 为便于管理和树体的恢复, 多采用插皮腹接, 接后除荫和绑缚外, 还要掐尖, 增加枝叶量, 第五年春季修剪为开心形。每株结果为1㎏左右。

5 修剪

修剪的最终目的是调整树体结构, 合理利用空间, 增强光合作用, 达到高产稳产。修剪的任务就是树冠的控制和结果枝组的培养。修剪的方法多为疏枝、短截、大枝的回缩。修剪后的枝量控制应做到每1㎡投影面积有6~8个结果码, 枝量过多, 则营养供应不足, 座果率下降, 品质下降, 易造成大小年现象, 影响板栗的产量。

6 病虫害防治

板栗红蜘蛛、木撩尺蠖是危害板栗叶片的主要害虫, 木撩尺蠖一般容易控制, 只要治早治小, 一般不会发生危害, 只需普通杀虫剂即可。板栗红蜘蛛则较难治, 一年发生几代, 要进行综合防治。一是于3月上旬至4月中旬, 用5﹪尼索朗乳油1500倍液加95﹪杀死倍矿物乳油500倍液。二是5月上旬用红白易胜1000倍液加杀死倍800倍液。三是1.8﹪阿维菌素S-氰乳油3000倍液加农药增效剂。四是4.5﹪高效氯氰菊酯3000倍液加螨卵特杀1500倍液加农药增效剂。

综合增产 篇2

增产春茶的要领

1.适时早施催芽肥,重施基肥 据研究,早春施催芽肥可增产7%.每生产50千克干茶,需施纯氮5~10千克,其中催芽肥占全年用氮量的30%左右.施肥的`时间,气温回升早的茶区,可于2月中旬施用,气温回升慢的茶区,可在3月上中旬施用.

作 者:徐斌  作者单位:河南省南阳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茶叶科,473056 刊 名:农家参谋 英文刊名:ADVISER OF PEASANT FAMILIES 年,卷(期): “”(2) 分类号:S5 关键词: 

“增产不增污” 篇3

2010年,广东省水泥产量为11166.5万吨,水泥行业熟料产量7808万吨。

2011年,广东省水泥产量为12607万吨,水泥行业熟料产量8526万吨。

数据的增长,体现了我省水泥行业的蓬勃发展。但是,作为重污染行业,产量的增长意味着的是环境压力的增大,这是我们所不愿看到的。水泥行业要发展、环境需要保护,这两者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形势严峻,压力巨大

“水泥工业发展呼唤新标准出台”

广东省是国内混凝土和水泥制品的最大制造和消费省份之一,近年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根据《广东省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的预测,到2015年,广东全省水泥熟料产能将达到1.1亿吨。

但是在行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广东省水泥行业结构性矛盾突出、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任务重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据调查,广东省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平均产量居全国第10位左右,但规模在500吨以上的企业仅有4家。另外,纳入2009年水泥产量统计的企业共313家,剔除各市承诺2009年淘汰关闭的水泥企业,至2010年1月全省尚存水泥企业307家。但是,目前达到国际清洁生产先进的省内企业仅1家;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企业14家,主要是日产熟料3000吨及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企业;其余企业为国内清洁生产基本水平或以下水平。

根据国家统计和核查数据,2010年我省水泥行业共排放氮氧化物8.81万吨,约占全省工业氮氧化物排放量的10%,是继火电行业后工业氮氧化物排放的第二大源头。在工业粉尘排放总量中,水泥工业排放量约占总量的25%。可见,水泥行业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压力巨大。为此,广东省已经明令禁止在城市市区、近郊区及风景名胜区新建、扩建水泥熟料生产线,珠三角地区原则上不再规划新建、扩建水泥厂。

而随着水泥行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家环境保护要求不断加严、水泥产品标准和市场准入条件不断提高,水泥行业必须逐步走向大型化、低能耗、低污染、高质量的发展之路。因此,无论从水泥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地方环境保护的需要来说,制定严格的行业排放标准,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都显得十分必要。而且,2007年至2009年底,广东省已淘汰约2000万吨的落后水泥产能,落后产能的淘汰为制定更严格地方标准提供了可能。

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广东省环保厅根据“在实现环境保护目标的同时,促进我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水泥工业发展的双赢”的原则,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符合省情的《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并于2010年11月1日起实施,以加快技术落后、环保不达标的企业淘汰,以实现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目标。

统筹兼顾,综合考虑

“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可操作性强”

《标准》参照国家标准GB4915-2004的同时,充分考虑广东省具体情况,将广东省划分为A区、B区两个区域,并按照所在区域执行相应的排放限值。这个规定,充分体现出《标准》综合考虑到新老污染源的区别、珠三角地区与山区的差异。

A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江门七个市和肇庆市的端州区、鼎湖区、高要市、四会市以及惠州市的惠城区、惠阳市、惠东县、博罗县的区域。B区指A区以外的行政区域。

《标准》确定水泥窑及窑磨一体机颗粒物排放浓度限值现有生产线A区自2012年1月1日起执行30mg/Nm3,B区在2014年1月1日前执行50mg/Nm3、2014年1月1日起执行30mg/Nm3,该标准限值达到国内先进的工艺水平。从技术可行性来看,广东省水泥厂的新型干法窑和回转窑,在更新环保设备、加强设备管理的情况下,其颗粒物排放都是可以达到该标准限值的。根据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对采用新型干法窑的英德海螺、英德台泥、惠州龙门塔牌等公司水泥厂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检测结果看,80%以上的监测点颗粒物排放浓度是低于20mg/Nm3的,完全可以达到标准的限值。不过,对于机械立窑、中空回旋窑和立波尔窑等落后生产工艺的水泥窑来说,颗粒物排放浓度要达到30mg/Nm3在技术上还存在困难,需改造为先进的新型干法窑。

对于水泥窑SO2排放浓度限值,《标准》规定现有生产线A区自2012年1月1日起,B区自2014年1月1日起执行100m/Nm3,比国家执行标准更加严格。B区在2014年1月1日前执行200mg/Nm3,与国家标准一致。从技术上看,通过改善通风条件,适当控制好燃料中的硫含量,是完全可以达到SO2排放浓度限值的,但如果燃料中的硫含量过高,要达到本排放标准,还需要采取其它净化措施。如:向生料粉或窑尾废气中加(喷)入Ca(OH)2等吸收剂;干、湿法洗涤;活性炭过滤等。

在NOx排放浓度标准限值方面,《标准》考虑到我省各水泥厂脱硝除氮技术与国内外先进水平还存在一定差异,我省制定的标准相对宽松一点。在氟化物控制上,《标准》也考虑到广东现有水泥生产线仍有大量的机械立窑工艺,因此对氟化物排放浓度限值规定仍然沿用国家标准,即5mg/Nm3。

削减总量,更好发展

“实现保护生态环境与水泥工业发展的双赢”

《标准》实施后,严格了水泥行业污染物排放限值,将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腾出环境容量,不单有利于改善我省环境质量,也有利于其他行业的发展。

《标准》实施后,污染物排放量削减情况如下:2008年广东省水泥工业粉尘排放量为4.67万吨,执行新标准后的2012年,按新建生产线和珠江三角洲水泥厂粉尘排放限值控制在30mg/Nm3计算,将实际减少工业粉尘排放约0.5万吨;考虑到一部分老企业难以达到新的环保要求而关闭,等量替代为新型干法生产线或粉磨站,还会有部分削减(约0.1万吨),估计粉尘削减总量可达0.6万吨,在全省水泥工业总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新建水泥厂要求等量淘汰),相当于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了13%的工业粉尘排放量。SO2和氮氧化物同样因排放限值的加严而减少了排放量,执行新标准后的2012年,SO2和氮氧化物的削减量分别可达0.2万吨和0.6万吨。

执行新标准后的2014年,按全省水泥厂粉尘排放限值控制在30mg/Nm3计算,将在2008年的基础上实际减少工业粉尘排放约0.8万吨;考虑到一部分老企业难以达到新的环保要求而关闭,等量替代为新型干法生产线或粉磨站,还会有部分削减(约0.2万吨),估计粉尘削减总量可达1万吨,在全省水泥工业总规模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在2008年的基础上削减了21%的工业粉尘排放量。SO2和氮氧化物同样因排放限值的加严而减少了排放量,执行新标准后的2014年,SO2和氮氧化物的削减量分别可达0.3万吨和0.9万吨。

从经济角度看,《标准》实施以后,新建生产线颗粒物排放浓度执行30mg/Nm3的排放标准,与目前的50mg/Nm3标准相比,需增加额外投入以达到更严格的标准,以单线产量2500t/d计算,需增加投资200万元,占生产线投资的1.0%。目前水泥生产线的整体环保投资约占总投资的8%-10%,标准提高后,相应环保投资增加的比例为10%左右,平均一吨水泥生产成本大概增加1元,企业完全可以承受。

目前,国家已正式公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对各项空气指标提出了更加严格的标准,这也将使水泥行业面临更多的挑战;而且据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水泥行业新的国家标准已经在酝酿之中,相信不久之后也将会出台。因此,贯彻《标准》的规定,努力提升水泥工业环保水平,是水泥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汉中综合治理土地确保粮油增产 篇4

汉中市以农业综合开发为突破口, 全面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全市今年争取落实各类土地综合开发投资5亿元以上, 完成土地治理5000hm2, 确保今年新增粮油1000万kg以上。

汉中市在农业综合开发中, 坚持连片开发、流域治理、资源整合、整体推进的思路, 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市场配置、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形成农业综合开发的强大合力。全市今年争取落实各类农业综合开发投资5亿元以上, 其中中省财政扶持资金投入1.5亿元以上, 信贷扶持资金投入2亿元以上, 整合涉农资金投入1亿元以上, 其它资金投入0.5亿元以上, 完成土地治理5000hm2, 以确保粮油增产。

来源:陕西日报

水稻机插秧增产路径研讨论文 篇5

鼓励种田大户和农机专业合作社,运用政府补贴购置水稻插秧机,只有增加区内插秧机的保有量,才能扩大机插面积。盐都区4.1万hm2水稻面积,正常应推广机插秧2万hm2左右,在6月10~20日移栽,需要高速插秧机600台左右作业10d,才能保证按期保质保量插足面积。在决定移栽期后,向前推18~20d育秧。这样才可以不栽超秧龄的秧苗、争季节、夺高产。

农田规划要适应机械操作的要求

从实践来看实施机插秧技术的田块,最好要求达到格田面积2001~3335m2,农田尽量向种田能手(大户)集中,这样既能保证插秧机的作业效率、规模效益的提高,又能保证实施质量的到位。这也符合全面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要求。

建立集中育秧专一队伍

从盐都区近两年商品化育供秧基地的典型经验来看,根据机插秧的特点,实行工厂化育秧、集中供秧、建立专业队伍是机插秧技术能快速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搞机插秧的农户自己不需要购种、购秧盘和育秧,而由农技站或专业合作社(育秧公司)专门进行育秧,农户只需要在栽秧时节根据面积直接到育秧公司定秧、购秧,将秧苗交给机插秧专业合作社,在插秧结束后验收质量。这样既可以使推广的新技术一步到位,同时又实现了集约化经营,保证了稳产高产。

建立合理的群体起点

以相对较少的基本苗,既可获得预期的适宜穗数,又能同时形成大穗。为此,主要通过机插稻基本苗计算公式确定合理的基本苗,并根据品种类型确定栽插穴数与穴苗数。盐都区推广的主要是中熟中粳穗粒兼顾型品种,适当增加栽插密度,重点推广行距25cm的机型,达到栽2万穴/667m2左右,每穴3~4苗,栽基本苗7万/667m2左右。

合理施肥

1)基蘖肥。一般基肥在基蘖肥中的比例以30%~40%、分蘖肥以60%~70%为宜。同时分蘖肥的施用,要等到秧苗生出较多根系时效果才更好。即要等栽后长出2、3个叶龄时,才有较强的吸N能力。分蘖肥一般在栽后5~7d施用尿素10kg/667m2(拌除草剂),在栽后14d左右施促蘖肥10kg/667m2。

2)穗肥。穗肥一般占总施肥量的30%~40%,在无效分蘖期群体叶色落黄的基础上,及早施好穗肥,对稳苗攻大穗尤其重要。穗肥施用的具体时间和用量要因苗情而定:1.若叶色正常褪淡,群体生长量适中的群体以倒4叶和倒2叶期,分两次施用最佳;2.对叶色浅、群体生长量小的可采取倒5叶和倒3叶施,并适当增加用量;3.若叶色较深不褪淡,群体生长量大的可采用在倒3叶期一次施肥,且穗肥量要适当减少。

浅湿交替灌溉,及时搁田

秧苗薄水栽插后,自然落干蹲田几天,有利于新根的长出。分蘖期要采用间隙灌溉,后水不接前水。当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时开始自然断水搁田,多次轻搁,可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切忌一次重搁。拔节后采取浅湿交替灌溉,即每次上3cm左右的水层,让其自然落干至丰产沟底无水层时复灌,周而复始直至成熟前一周。如此灌溉,既能满足机插水稻生态生理需水,有利于中期形成壮秆大穗,后期养根保叶,又能显著节水。

病虫害专业化防治

辣椒增产要合理修剪 篇6

剪枝时间 剪枝以在夏季高温季节为宜,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中旬进行。此时第一茬果实已摘完,植株在昼夜温差不大的情况下处于歇枝阶段,所以剪枝的增产效果最好。

剪枝部位 合理的剪枝部位在4个大枝顶端,及时剪掉8个侧枝。

剪枝方法 用比较锋利的修枝剪刀剪枝,剪口要光滑,以防剪口招致虫害或诱发病害,不可用手直接折枝,以免造成植株损伤。剪枝时,顺手剪去病虫危害严重枝、前期结果过多的下垂枝、管理不当的折断枝等。剪下的枝条应集中带出园外处理,特别是病虫枝不可留在园内。

综合增产 篇7

1 试验设计

示范区选择在交通方便, 地势平坦, 土壤性质及肥力均匀一致, 水稻生长整齐的移栽稻区进行。示范区总面积不少于10000平方米, 设4个处理, 随机排列, 不设重复。施药器械采用扇形喷头, 每亩喷液量不少于15升, 喷雾均匀周到。试验处理见表1。

2 结果与评价

2.1 除草效果

2.1.1 对稗草的防效

方案1和方案2在新民、大石桥、东港、盘锦地区对稗草的防效均表现优异, 好于常规用药, 防效为91.3%~100%。

2.1.2 对野慈姑的防效

方案1和方案2在新民地区均表现良好, 在东港地区表现优异;在大石桥地区方案1略好于方案2略好于常规用药, 防效分别为86.7%、84.3%、83.3%。盘锦试验地块野慈姑未调查。

2.1.3 对雨久花的防效

方案1和方案2在新民地区表现良好, 在东港地区表现优异, 均明显好于常规用药, 在大石桥地区方案1略好于方案2略好于常规用药, 防效分别为85.7%、83.6%、82.6%。盘锦试验地块雨久花未调查。

2.1.4 对萤蔺的防效

方案1和方案2在东港地区表现优异, 明显好于常规用药, 在大石桥地区方案2略好于方案1略好于常规用药, 防效分别为81.6%、82.4%、80.3%。在盘锦地区方案2略好于方案1明显好于常规用药, 防效分别为92.8%、85.5%、78.3%。新民试验地块萤蔺未调查。

2.2 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

通过对比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方案1和方案2在5个地区的对一代二化螟的防效表现一致, 方案1和方案2防治效果相当, 均在90%以上, 明显优于当地常规用药。

2.3 对纹枯病的防效

通过对比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方案1和方案2在新民、大石桥、东港3个地区对纹枯病的防效均有优异表现, 方案1和方案2防效相当, 明显优于当地常规用药。盘锦地区试验地块纹枯病未发生。

2.4 对稻瘟病的防效

通过对比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东港地区两个方案处理对稻瘟病防效均表现优异, 在新民、大石桥地区方案2略好于方案1, 明显好于当地常规处理;在盘锦地区方案1略好于方案2, 明显好于当地常规处理。

2.5 对水稻的生长调节效果

通过对比各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各试验点秧苗的株高、叶片数、分蘖数、株鲜重和根重等指标方案2略好于方案1, 好于常规处理, 明显好于对照。说明水稻用药方案对水稻有明显的壮苗、促生长作用 (见表2) 。据观察, 水稻后期喷施爱苗、阿米秒收、谷飞扬对水稻有生长调节作用, 表现叶片绿, 防早衰, 活秆成熟。

2.6 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通过对比4个试验点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 各试验点方案1和方案2比当地常规处理均有一定的增产, 比空白增产尤为突出, 均超过35%。其中, 东港地区增产率最高, 方案1和方案2比当地常规处理增产率分别为10.14%、11.72%, 比空白对照增产率分别为70.87%、73.31%。新民、大石桥试验点方案1和方案2比当地常规处理增产率在4.09%~7.12%之间, 比空白对照增产率在35.2%~47.69%之间。盘锦地区方案1、方案2与常规处理比增产率分别为1.52%、2.58%, 与空白对照比增产率分别为37.36%、38.8%, 方案1和方案2比常规处理增产幅度偏低, 与当地水稻中后期稻飞虱、蚜虫发生严重, 常规处理在8月20日穗期加施1次吡虫啉有关。

2.7 安全性评价

两种方案处理未发现对环境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对水稻安全, 对水生生物安全, 天敌蜘蛛田间量较少, 有一定影响, 可以在养蟹田应用, 对稻蟹均无不良影响。

3 试验小结

通过2014年新民市、大石桥市、盘锦市、东港市4个地区示范试验, “稻之道”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多数防治措施效果良好。其中亮盾、迈舒平的包衣壮苗效果, 阿米妙收、金阿普隆的预防青枯病、立枯病效果, 福戈的防治二化螟效果, 爱苗、阿米妙收、谷飞扬防治纹枯病、稻瘟病、生长调节、防早衰的效果, 均表现比常规处理优良。水稻病虫草害综合解决方案中各药剂对环境友好, 对水稻、水生生物安全, 无不良影响, 可以在养蟹稻田推广应用。

综合增产 篇8

1 基本情况

同江市2012年推广应用寒地水稻智能化育秧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13.34万hm2,667m2增产42.8kg,增产率8.1%,增产稻谷856万kg,新增经济效益2396万元。同时,智能化育秧基地育秧大棚200栋实现了二次利用,生产无公害食用菌菌包100万袋,纯效益115万元,带动全市农民126户进行育秧大棚二次利用360栋,生产菌包160万袋,农民增收184万元。累计增收2686万元,平均667m2增收134.3元,项目区农民增产增收效果显著。

2 主体技术内容

2.1 寒地水稻智能化育秧技术

种子精选处理技术。采用智能化盐水选种设备进行机械精选,盐水选种后再包衣。

集中浸种催芽技术。建设高标准智能化浸种催芽基地,实行集中浸种、集中催芽,实现统一供芽种,全市统供芽种13.34万hm2,统一供苗0.667万hm2。

秧田规范化建设技术。以水稻智能化育秧基地建设为重点,以智能化秧田管理为手段,以培育壮秧为目的,做到秧田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培育秧苗素质良好、抗灾抗逆性强、符合旱育壮苗标准的健壮秧苗。

新型大棚旱育壮秧技术。在秧田规范化建设的基础上,重点抓好置床处理、床土处理、精确播量、秧田管理等环节的关键技术实施标准,实现水稻壮苗率100%。

2.2 本田土壤耕作技术

本田以翻地(20~22cm)为主,做到提早泡田、整地,确保水整地质量、沉淀质量和沉淀时间,为保证移栽质量打好基础。

2.3 钵形毯状盘育秧机插技术

钵形毯状盘育秧带蘖率高,秧苗素质好。实现了带土插秧,无植伤。插秧后即成活,不出现滞长期。在水稻营养生长期增加了分蘖日数和有效分蘖数。抽穗早、成熟期提前、成熟度高。

2.4 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将水稻生产必要环节的农艺技术和配套机械的标准化作业紧密结合,通过水稻智能化育秧设备,培育标准壮秧;用激光平地机和打浆平地机结合作业,使田面平坦光滑,田表无稻秸、稻茬,保证稻草还田质量和插秧质量;采用钵育移栽机保证水稻插秧质量,提高作业效率;在水稻生长期推广先进、高效、安全的水稻植保机械设备,提高水田病虫害防治效果;在寒地水稻收获阶段,引入国内外先进的水稻收获机械,采用适当水稻收获方式,以最佳收获适期为标准,提高作业质量,保证稻谷产量和质量,实现了寒地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5 节水控制灌溉技术

插秧时保持花达水,插秧后灌苗高的2/3护苗返青水;返青后有效分蘖期间灌寸水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有效分蘖终止期视长势,8叶期控灌晒田,控制徒长和无效分蘖,促进根系发育;幼穗分化期进入间歇灌溉;减数分裂期如遇17℃以下低温,加深水层15㎝以上护胎,冷害过后立即恢复浅水层进入间歇灌溉,如无低温冷害至出穗前3~4天再晾田1~2天,目的是不断向土壤中通气,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提高水稻根系活力,做到以水换气、以气养根、以根保叶、以叶保产;抽穗灌浆期灌寸水层转入间歇灌溉;乳熟期间歇灌溉;抽穗后30d以上断水。

2.6 井水综合增温技术

推广浅湿节水灌溉,晒水池面积占种植面积2%以上,利用散水槽、长渠道、渠道覆膜、宽浅渠道、垫好出水口、更换进水口、回水灌溉及夜灌近、昼灌远等井水综合增温措施,保证6月份水稻分蘖期入田水温15℃以上,7月份水稻长穗期入田水温17℃以上,减数分裂期入田水温18℃以上,8月份水稻结实期入田水温20℃以上。

2.7 水稻壮根防衰技术

在推广水稻浅湿灌溉技术的基础上,重点是及时晾田,掌握好晾田时期,增加晾田次数,提高晾田效果,增加土壤气体交换能力,促进水稻根系发育。加强中后期水稻田间管理,特别是长期深水灌溉和淹水的低洼地块,垫好出水口,及时排出积水,加大晾田力度,及时防治病虫害和防止倒伏。在晾田过程中严防晾田过渡,损根系,防止水稻早衰现象发生。

2.8 水稻叶龄诊断技术

全面提升水稻叶龄诊断、预测、调控技术的应用水平。通过对田间水稻分蘖进程及长势长相的诊断、预测,从而采用肥、水、植保等措施进行合理调控,促进水稻生长发育,确保水稻安全抽穗成熟。

2.9 氮肥后移施肥技术

推广水稻氮肥后移施肥技术,氮肥施用比例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的比例为3:3:1:3,应用面积100%,促进水稻生育后期的生长发育,重点是保证水稻后四片绿叶的光合生产能力,防止水稻生育后期因脱肥引起植株体早衰,从而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粒重,提高稻谷品质。

2.1 0 水稻健身防病技术

推进水稻健身防病3~4次,叶面追施硅肥、镁肥、硒肥;切实做好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工作,发病面积控制在3%以下;控制水稻细菌性病害、鞘腐病、褐变穗等病害,防治水稻潜叶蝇、负泥虫等,提高化学除草效果。

2.1 1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完善土壤化验室建设,加快测土配方施肥的推进力度,提高化验能力,测土施肥面积达100%。

2.1 2 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

推广磁南偏西23.5度行向栽植水稻技术,即水稻高光效栽培技术,充分利用光能和地磁力对水稻生长的影响,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光合效率,促进水稻生长。

摘要:阐述了同江市推广应用寒地水稻智能化育秧及综合配套增产技术的基本情况和主体技术内容。

综合增产 篇9

关键词:大豆,特征特性,增产潜力,栽培措施

大豆是昌图县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在全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充分挖掘大豆的增产潜力,采取配套的栽培管理措施,对于提高全县大豆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增产潜力分析

1. 形态特征

大豆是典型的分枝作物,分枝多、节多花多是大豆的特性,大豆分枝5~7个以上,主茎节数15个左右,加上分枝,单株有几十个节,每个节上可有1~2个花序,每个花序开花几朵至几十朵。这样1株大豆结荚很多,大豆单株产量在15~20克不等,高于密植型的禾谷类作物,单株产量高,具有增产潜力。但是分枝和主茎之间夹角大,叶片大,数量多,郁闭度大,互相遮掩,影响植株之间的空气流动,不利于充分进行光合作用,水肥充足,容易徒长,造成营养浪费。同时大豆的结实器官散生在主茎和分枝各节处,郁闭的环境会使大豆的花器,由于得不到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而产生脱落现象,产量降低。因此,理想的大豆形态特征应该具备的特点是,顶部叶片细小狭长,叶片与主茎角度小,叶片上冲。中下部叶片相对扩展,叶片与主茎角度分散,叶片互相遮蔽少,通风透光良好,花器集中在主茎的中上部。

2. 生长发育

大豆出苗后35~65天就进入花期,大豆的开花时间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进行,是两长并进作物,开花时期大约40~60天不等,约占到整个生育期的25%~35%,大豆在开花时干物质积累不充分,还不足总干物质的25%。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决定着干物质的积累,影响着生殖生长的进展和质量。结荚后期干物质积累达到高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冲突。在营养生长期大豆的花荚由于营养供给不足,往往会产生脱落现象。造成大量的无效荚,营养物质严重浪费,不利于产量的形成。生产上可以通过改进农业技术措施,发挥自然条件的有利因素,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相互协调,营养物质分配合理,减少花荚脱落,适当延长大豆的营养生长期,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交错的时间缩短,有利于大豆产量的提高。实现这一途径的方式是改造大豆的光周期,降低大豆的光敏感性,使得营养生长期相对延后,大豆的产量将会明显提高。

3. 生理生化

大豆是光呼吸作物,在日光条件下呼吸作用比在黑暗中大3~4倍,由于光呼吸,把转化积累的CO2又分解放出,干物质积累受到影响。另外大豆的光饱和点较低,中午日光强度还不到一半,光合作用就达到饱和,当温度达到30℃时,光合作用强度开始下降。CO2补偿点高,因此它的光和效率低,制造的干物质少,不利于形成较高的产量。大豆含有大约40%左右的蛋白质和20%左右的脂肪,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将大量的热能提供给蛋白质和脂肪的积累,从而消耗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因而限制总产量的提高。我们可以培育单用品种,即蛋白专用或油用品种,将节约下来的能量转移给碳水化合物的积累,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4. 施肥特点

大豆有固氮根瘤菌,自身能从大气中获得氮素营养,对肥料不敏感,如果施肥不科学,不但会降低大豆根瘤固氮能力同时还影响增产幅度。因此,研究大豆需肥特点,在生产上采取科学配方施肥技术,特别应重视大豆开花结荚期施肥种类及数量。

5. 需水特点

大豆是需水较多的作物,特别是开花结荚期需水量约占一生总需水量的70%左右,而这一时期极易遇到干旱,造成落花落荚,严重地影响了大豆结荚鼓粒,使百粒重降低,单产下降。选择有水源的地块,采取滴灌技术,适时灌溉是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

二、配套增产技术措施

1. 选择良种

优良品种在大豆增产中的作用已不容置疑,据专家研究品种对大豆产量的贡献率约为40%,因此,选用优质、抗病、高产的大豆品种是提高大豆单产的根本。根据昌图县的生产特点,全县以铁豆39号、铁豆46号、铁丰31号等为主栽品种。在种植面积不可能扩大的现实情况下,也是增加大豆总产的主要措施。

2. 秋翻整地

本地区自然条件特点是春季风多雨少,土壤蒸发量大,失墒快,十春九旱。根据多年生产实践经验,秋季收获后,立即进行秋翻整地,起垄镇压,以较长时间接纳秋雨与冬雪,最大限度地蓄水保墒。早春土壤刚化冻再及时镇压一次,为播种保苗奠定良好的土壤基础。

3. 适期播种

当播种层的土壤温度稳定通过8℃时,为大豆的适宜播种期。根据昌图县的气候特点,一般4月25日~5月10日为

旱作农业几项实用节水技术

牟学刚

赤峰市松山区水利局

一、耕作松土节水措施

采用深耕松土、镇压、耙耱保墒,中耕除草,增施有机肥,改良土壤结构等耕作方法,可以疏松土壤,增大活土层,增强雨水入渗速度和入渗量,减少降雨径流的流失,切断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既提高天然降水的蓄集能力,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持土壤墒情,是一项行之有效的节水技术措施。据闻喜县旱作农业纳雨蓄墒、伏雨春用的试验,使每米土层蓄存雨水高达200~300毫米,有效地提高了土壤纳雨保墒能力。

二、覆盖保墒节水措施

在耕地表面覆盖地膜、秸秆等材料,可以抑制土壤水分蒸发,减少降雨地表径流,起到蓄水保墒,提高水的利用率,促使作物增产的效果,还可提高地温,培肥地力,改善土地物理性状的作用。采用塑膜覆盖保墒,特别是小麦地膜覆盖,成为保墒、省水、增产非常显著的新技术。据麦田地膜覆盖观测,小麦生长各阶段,含水量比常规田高246~454立方/公顷。提高地温1~5℃,平均增产率达76.6%。

三、化学制剂节水措施

播种佳期,在佳期内要抢墒播种,特别是生育期超过130天的品种要在5月5日之前播种完。为防治地下病虫害,播种前用种衣剂按1:60为种子包衣,阴干后播种。采用机械等距穴播,每穴播种2~3粒,覆土3~5厘米,做好种肥隔离,每亩播种量3.5~4.0千克。实现一次播种保全苗。大豆播种后出苗前用除草剂进行土壤封闭处理,一般每亩用90%乙草胺80毫升对水40千克喷雾。

4. 配方施肥

根据品种特性、土壤供肥能力、目标产量确定施肥量,若亩产指标225~250千克,应亩施农肥2000千克以上,每亩一次性侧深施磷酸二胺8~12千克和硫酸钾7.5~10千克,或氮磷钾总含量45%(12-20-13)的大豆复混专用肥30千克。此外,根据大豆的生育表现,在始花期或结荚期实行根际追肥或叶面喷肥。追肥量为每亩用尿素3~5千克或硫酸铵6~10千克或磷酸二铵5~8千克;叶面喷肥每亩用尿素350克加磷酸二氢钾100克,对水35千克喷雾,喷肥时间宜选择在无风晴天下午,保证大豆生长发育期间肥料的平衡供应。

5. 合理密植

以“肥地宜稀,瘦地宜密”的原则,一般分枝多、繁茂性强的品种要稍稀,以主茎结荚为主、繁茂性较差的品种可稍密。在两叶一心时及时进行间苗,针对目前本地区生产水平,亩保苗以0.8万~1.3万株为宜,确保大豆个体与群体的协调生长,努力创造合理的群体结构。

6. 防治病虫

施用化学制剂可以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作物蒸腾损失。如使用抗旱剂1号,可以抑制作物叶片气孔开张度,使蒸腾减弱,使用具有强吸水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制成的土壤保水剂,能使土壤在降水或灌溉后吸收相当自身重量数百倍、上千倍的水分。膨胀形成水分易离析的凝胶,在土壤干旱时将所含水分慢慢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以后遇降水或灌水还可再吸水膨胀,重复发挥作用。作物喷施FA旱地龙,叶片气孔扩散阻力增大15%~40%,蒸腾强度降低19%~45%,叶片水势提高12.5%~60%,叶片气孔开度降低40%~60%。由于植株长势的改善,叶片气孔开度降低,使得在一个生长周期内,可少浇一水而不影响植株生长发育。

四、增肥改土节水措施

调整作物结构,采用抗旱性强的作物,合理轮作,草田轮作与休闲轮作。熟施农家肥,增施绿肥与无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科学配方施肥。据有关资料介绍,大量增施有机肥,使耕作田土层的有机质含量达到1.8%以上,天然降雨的利用系数达到82.2%,每毫米降雨产粮1.5千克,比对照田的0.28千克提高了81%。

防治苗期害虫用5%甲拌磷或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2.5~4千克,随苗眼撒施。防治红蜘蛛、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或1.8%阿·维高氯2000~3000倍液喷雾,每亩用药液30~40千克,或用10%氯胺氰菊脂乳油25毫升或10%联苯菊脂乳油40毫升,对水25千克喷雾。防治食心虫用敌敌畏熏蒸法,时间是8月10~15日,用玉米或高粱秆在80%的敌敌畏乳油中浸泡,制成毒棒,每亩50根,每隔5垄插一垄,每隔5米插一根,一般在下午3~4时插。防治霜霉病和灰斑病可用杀真菌的药剂进行喷雾。

7. 防旱排涝

当田间最大持水量降到40%时,应及时灌水,一般每隔5~7天灌一次水,连续灌2~3次。如果因连续降雨土壤湿度超过田间持水量80%以上时,应及时排出田间积水,降低土壤和空气的湿度,促进植株正常生长,防止产生渍害。

8. 适期收获

在叶片落完后,籽粒已归圆时(摇晃有哗哗的响声),尽快收获,辽北地区收获时间一般在9月下旬,避免因收获过早或过晚造成产量损失。

花生增产有技巧 篇10

6.叶面喷肥。

在花生生长中后期, 每667平方米叶面喷施2%~3%过磷酸钙溶液50~60千克, 每隔7~10天喷喷1次, 连喷2~3次。在结荚和饱果成熟期, 每667平方米用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60~70千克进行叶面喷施, 共喷2~3次。在开花期至下针结荚期, 每667平方米用40~50克钼酸铵兑水50千克喷施, 共喷2~3次。在盛花期, 每667平方米用硼砂100~200克, 先用热水溶解, 再兑清水60~80千克, 进行叶面喷施。

7.巧施钙肥。

花生需钙量大, 尤其是结实期需钙量大。在缺钙或缺硫的土壤中施用石膏, 有利于果壳的形成, 可提高结果率。

8.撒土埋果。

花生果针入土时, 总有一部分果针难以入土, 可先用锄在花生行间锄一遍, 再用手在果苗周围扒土埋果, 这样可以提高果针下扎率及结果率, 一般每667平方米增产15%左右。也可就地抓一些湿土撒盖在果针上, 也能促进果针入土, 提高饱果率和结果率。

9.花生踩秧。

在花生生长旺季, 采取人工踩秧能控上促下, 促使果针下扎。踩秧的具体方法: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选择晴天的15:00时以后, 用脚将直立的花生秧踩倒, 缩短果针与地面的距离, 促使果针早下扎, 达到控上促下、增果增收的目的。

10.防治病虫。

地热种菜增产致富等 篇11

时闻祥

今年39岁的卢伟,家住松原经济开发区兴原乡前瓦房村,1998年,卢伟和妻子孙凤梅建起400平方米的蔬菜大棚。从此,卢伟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为了保证大棚内的温度,卢伟在大棚内搭了四个火炉,两人每隔1小时就要添一次煤,连续24小时不停歇,但温度还是不太稳定。

一天,卢伟还像往常一样给炉子添煤,由于“炉钩子”使用时间过长,被烧红了,不能用了,卢伟就找来一桶凉水,将“炉钩子”放入水里,待冷却后继续使用。当“炉钩子”被放入水中的一刹那,水中发出“滋滋”的响声,接着冒起一股水蒸气。此时卢伟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地下也产生这种热气,让地表均匀受热呢?

有了想法,卢伟便开始研究,他首先想到了“地火龙”,但由于“地火龙”必须利用烟道,烧柴既费时费力,又污染环境。所以这个想法被卢伟自己给否定了。随后,他又想到现在楼房取暖用的“地热”会不会可行呢?2003年7月,卢伟把这个想法落到实处,为了节省投资,他购买一些地热水管余料,自己动手拼接,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成功地将地热水管安装在地表下25公分处。由于不知道安装后效果如何,卢伟在大棚内只安装了一半地热水管。经实验,安装了地热水管的那一半明显比没安装的植株生长茂盛,产量也有所增加,而且可以随时调整温度。转年,卢伟将整个蔬菜大棚都安装了地热水管。

使用地热种菜已有5年的时间,孙风梅说:“很多蔬菜批发商都来我们这进货,不管什么时间,只要有人来批菜,我们都能接待。”据介绍,安装地热后蔬菜的成熟期要比以前提前一个月,收入也增加了。

果品卖高价有诀窍

荆丛林

科学生产严格管理

生产是果品的第一关口,是决定果品品质的关键所在,果园管理是否科学决定果品的品质,也影响到果品的价格和收益。因此,这一环节中,果农一定要讲科学,诸如不要使用农药。不施用化肥,按照有机产品的标准组织生产,使果品的品质达到一流,为参与市场竞争奠定基础。

宣传在先卖果不难

作为产果区的政府部门、果业协会要发挥优势,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电台、报刊等媒体,发布果品信息,还可组织一些像“西瓜会”、“苹果节”之类的活动,宣传造势,吸引客商。有经济条件的果农,也可以自己花钱利用媒体进行宣传。

包装一变价格翻番

俗话说:货卖一张皮。现在产果区的果农及经销者越来越重视果品的包装了。果品包装朝着两个趋势发展:一是大包装向小包装发展。以苹果为例,原来的包装箱都在20公斤以上,30公斤的相当普遍,现在流行10公斤以下包装。二是高档化。外包装箱设计非常精美,具有一定造型和华美逼真的图片,非常吸引人们的眼球,内包装也发生着变化,由网套向包装纸、网套、小包装盒三组合发展。另外,透明包装、组合包装、礼品包装成为果品包装的潮流。

注册商标打出品牌

由于地域不同,果品的品质有较大差别,所以,为了使自己的优质果品能够卖到优价,必须申请注册自己的商标,打出自己的品牌,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注册商标不一定要每个果农都出面注册,可以是某一区域内的果品,由政府部门或果农协会组织出面注册,商标由某一区域的果农或果商共享。

贮藏保鲜增值不难

近几年的水果市场行情是,果品大量上市的旺季价格较低,而在淡季物以稀为贵。不少地方的果农、果商、经纪人采用冷库、气调库在采摘季节把水果包装贮存,然后在淡季陆续供应市场。一般情况下,以10公斤红富士苹果为例,一箱苹果成本价为30元,贮藏保鲜到春节后可售到50元,除去贮存成本5元,一箱果增值在15元左右,效益是可观的。

水果加工效益倍增

“刺激”平菇巧增产 篇12

在平菇子实体开始形成阶段, 每天给予7~10℃的温差刺激, 可促使早出菇和子实体发育整齐。具体方法:白天盖膜保温, 在晴天的傍晚或早晨揭膜露床, 通过降温加大温差, 并结合高温浇水诱导出菇。

2.高温刺激。

先将菌床 (或菌袋) 敞开干燥1~2天, 然后连续进行重喷水, 每天喷水2~3次, 连喷2~3天, 在此期间可敞膜通风 (菌床表面培养层含水量以手握有水滴下为宜, 料面上的积水可用棉布吸干) , 最后盖上地膜保温, 几天后便会现蕾。

3惊菌刺激。

在菌丝长满培养基后, 用弹性较强的木条挤压、拍打培养基, 可促使菌丝生长和子实体迅速分化, 一般可增产15%左右。

4.覆盖加压刺激。

用消过毒的旧报纸、麻布袋、细土等覆盖在培养料面上, 在压力的刺激下, 菌丝体会迅速生长。

5.光照刺激。

平菇宜在黑暗条件下发菌, 待菌丝发好后再增加光照。缺少光照时可用电灯光代替。

6.草木灰刺激。

上一篇:垄断下一篇:差额分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