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共6篇)
反全球化 篇1
摘要: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相伴产生了另一种巨大浪潮——反全球化。反全球化同全球化一样,具有客观性与现实性,国际社会对其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全球化的发展触动了许多国家的切身利益,而反全球化运动是利人利已的福音还是蒙蔽世人的骗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必须认真面对此问题。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要以理性和审慎的态度对待全球化及反全球化带来的不同利益挑战。
关键词:反全球化,推动力量,实质,全球化
1 反全球化及其特点
探究反全球化,需要一个基本前提,即反全球化与全球化是相伴而生的。如果没有全球化,那么反全球化便无从谈起。随着科技革命的加速发展及生产的国际化趋势愈发显著,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全球化以一种无所不在的姿态遍及全世界。而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诸多弊端。反全球化针对的就是这些现实弊端,但最先发起反全球化的不是普通民众,而是一些对全球化有深入研究的学者,如哈贝马斯、皮埃尔·布迪厄等,他们对全球化的具体看法不同,但都对全球化的负面效应持否定态度;他们充分揭示了全球化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所具有的工具意义,它们利用全球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为发展中国家“挖坑设陷”,但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行径也最终让发达国家自食其果,引起“社会福利水平的下降”乃至直接“威胁民主”。(1)
反全球化最先仅是学术界传播的一种思潮,还并不具备实际运动的条件。而由思潮到运动的转变则需要一种催化剂,1999年西雅图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则成为转变的强效催化剂,也是反全球化由思潮转向运动的第一步。此后,反全球化运动的影响范围逐渐超出地域局限而扩展至全球。在反全球化运动的不断发展中,表现出了一些鲜明的特色:
(1)抗议活动规模持续扩大,且时效性极强。相关资料显示,2000-2002年的三年间,大规模的反全球化运动多达15次,重大的国际性会议成为其特定的目标指向。从参与人数的变化能看出其规模的不断扩大。2000年在汉城召开的亚欧会议,近2万人示威游行,到2001年热那亚八国峰会召开时,抗议人数猛增至15万人,而2003年WTO坎昆会议期间,“参加反全球化示威的非政府组织接近980个,分别来自90多个国家,创下了最新的记录。”(2)同时,抗议活动具有极强的时效性,重要的国际性会议在哪里召开,反全球化运动就会及时跟到哪里。
(2)反全球化运动成功借位,影响力波及全球。发端于西方国家的反全球化运动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其影响范围也持续扩大,从以色列到巴西,从英国到南非,都不断发生着反全球化的示威抗议活动,“其声音的扩展、力量的聚集、对人们注意力的占据和它本身的发展都呈现全球色彩。”(3)反全球化运动通过借全球化之位而产生了寰宇皆知的影响力,而这种影响力恰恰是对全球化的反省,是在呼吁世界各国尽快探索“全球治理”的良策,形成更均衡、可持续性的全球化。
(3)从单一非理性抗争到多元理性抗议,方式更加多样。西雅图抗议只所以成为“反全球化”的象征,不仅是参与人数多、规模大,而是在抗议中还伴随着激烈的冲突与对抗,从“本世纪最大规模的激进政治反抗运动”中可以看出反全球化初期抗争的非理性,即单一的暴力性占主导。此后,反全球化运动的暴力倾向有增无减,抗议者常与警察发生冲突,许多示威者在抗议的同时,还采取激进的打、砸、抢、烧等违法方式来表达诉求,使抗议者和秩序维护方对抗程度不断加剧,特别是在热那亚的一次抗议活动中,导致一青年惨死,而这也成为了反全球化运动的“折点”。随着运动规模的加大和次数的增多,逐渐出现比较集中、有序的反全球化运动统一组织,如“世界社会论坛”,于2001年在巴西召开成立大会,其目的是在世界范围内建立新秩序以取代“新自由主义”的压迫。还有像“50年就足够了”的全球网络组织,旨在加强全球间的非政府组织的联系,这些正规、制度化的组织强化了反全球化的国际影响与联系,推动反全球化运动日趋多样化。而反全球化的斗争方式也更加多样,“或是举行和平、非暴力的游行示威,或是采取在会场外聚集或静坐,或是在街头或会场旁举行公众集会,发表反对全球化的演说等。”(4)
2 反全球化的真正推动力量
反全球化运动的参与者和真正的推动力量是有明显区别的。参与者在反全球化运动中具有双重作用,可能推动,也可能阻碍运动进程。而推动力量也有两种角色,可以在表面上推动运动的发展,也可以在幕后操控运动的进程。从参与者来看,构成很庞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士均参与其中,但以发达国家的居多。而具体的参与者更是成分多样,有工会人士、环保主义者,也有对贫困国家及边缘国家的同情者、无政府主义者,还有反抗资本主义的左翼力量,以及一些纯粹的马克思主义者。
虽然参与者各异,但却有一条明显的主线,即主要来自欧美国家,这是极不寻常的现象。欧美国家是全球化发展的主导者,全球化的运行规则与发展轨迹基本由它们定夺,其从全球化发展中享有的利益也是最大,它们的国民理应是全球化的忠实拥趸。“然而恰恰相反,发达国家中的一些民间组织和部分阶层却成为全球化的坚决反对者。”(5)因此,就存在利益主导和利益分享的问题,参与者关心的是利益分享问题,而推动者关心的是利益主导问题。由此就产生了分歧,参与者不一定是推动者,但推动着一定是参与者。
而在反全球化的参与者中还存在一支重要的力量,即为数众多,力量巨大的非政府组织(NGO),迅猛发展的反全球化运动成了非政府组织对现存制度和各种问题不满的发泄口,各种非政府组织都不同程度参与过反全球化运动。而非政府组织成为反全球化运动中的“超级力量”也绝非偶然,虽然非政府组织的自身特性决定了它代表的既不是国家利益,也非公司企业,而是民间社会的立场,是“世界的良心”的代言人。但并非所有的非政府组织都严格秉承此宗旨。有些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在参与反全球化上自然会有特殊考虑,而不是发自“世界的良心”。如著名的非政府人权组织大赦国际,经常不顾实际地对一些国家的人权状况批评指责,完全丧失了非政府组织应遵循的立场与宗旨,大赦国际之所以如此更多是兼顾了西方国家的某些利益。
虽然与政府利益挂钩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反全球化发展的方向,但是大部分非政府组织还是从正义、公正角度出发呼应反全球化运动对现存秩序的抗议、对社会鸿沟的不满,客观上推动了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治理的进程,成为反全球化真正的推动力量。
3 反全球化的实质
反全球化运动在全球化进程中孕育,必然对全球化进程产生影响。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分享着全球化带来的巨大机遇,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挑战与威胁。目前看来,反全球化运动如果刻意将全球化作为反对或抵制的目标,似乎有些不合情理,而且会遭到螳臂当车式的失败。因此,应从反全球化运动的主流来看待其所针对的目标。从主流看,反全球化运动所反对的并不是全球化本身,而是资本主义式的霸道推进方式及其带来的消极后果。“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很多人并非反对全球化本身,而是不满全球化所带来的诸多负面结果。我们必须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全球化在为很多国家带来财富和进步的同时,也造成了财富过分集中、贫富差距扩大以及某些国家被边缘化的后果。这些问题并非是全球化本身所造成的。”(6)
但必须承认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是远远大于挑战的,这也正是反全球化运动始终“压制”不了全球化的本质原因。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很多,诸如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环境破坏等,针对这些问题,人类社会力求在不断发展中积极妥善解决,而人类社会目前面临的主要矛盾还是如何解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这种生存和发展更注重宏观层面,体现为全局性的问题。而全球化所带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局部性,所谓的全球性问题更多是一种影响范围的界定及地域的关联程度。而反全球化追求的是一种真正的公正平等,真正的和谐共生与持续发展。因此,反全球化不是一场骗局,只不过是还未到来的福音,反全球化运动的持续理性发展,必将推动利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福音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余文烈.反全球化思潮的性质[J].科学社会主义,2003(1):72.
[2]陆纯,车玉明,梁业倩,宋心德.坎昆WTO会议场内场外吵成一片[N].北京青年报,2003-09-14.
[3]刘颖.全球治理视角下的反全球化运动[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7(1).
[4]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对全球化的制衡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5(3).
[5]张淑欣.对反全球化运动的分析与思考[J].黑龙江金融.
[6]刘金源.反全球化运动及其对全球化的制衡作用[J].国际政治研究,2005(3).
反全球化 篇2
[1] “Survey: Globalization and its critics”, The Economist, Sept 29 2001.[2] Jagdish Bhagwati: “Coping with Anti-Globalization”, Foreign Affairs, January/February
2002.[3] Lindert, Peter H.and Jeffrey G.Williamson: “Does globalization make the world more
unequal?” NBER.[4] “经济全球化遭遇严酷政治现实”,《参考消息》,2005年8月6日
[5] 阿兰·鲁格曼:《全球化的终结》,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版
[6] 格拉德·博克斯贝克、哈拉德·克里门塔:《全球化的十大谎言》,新华出版社,2000
年版。
[7] 郭连成:“经济全球化政府效应论”,《世界经济与政治》,2005年第8期。
[8] 贾斯廷·罗森伯格:《质疑全球化理论》,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9] 路爱国:“全球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经济全球化研究综述”,《世界经济》,2000年
第5期。
[10] 约瑟夫 E.斯蒂格利茨:《全球化及其不满》,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版。
[11] 奥利瓦·布兰恰特:“经济全球化:理解与克服”,求是学刊(《新华文摘》,2005年第8
期转载)。2005年1月
[12] 俞可平、黄可、谢曙光、高健主编:中国模式与“北京共识”——超越“华盛顿共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13] 谢立中:北京共识:中国经验的历史总结,还是中国发展的未来战略
[14] [波]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华盛顿共识”,1999年第2期
[15] 宋玉华:《开放的地区主义与亚塔经济合作组织》,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16] 庄起善:《世界经济新论》(第9章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7] 庄宗明 主编:《世界经济学》(第7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 第八章 世界经济一体化.),科
学出版社,2003年3月版。
[18] “Dreaming with BRICs: the path to 2050”, Goldman Sachs, Global Economic Paper No: 99.[19] Ramo, Joshua Cooper: “The Beijing Consensus”, The Foreign Policy Centre, May 2005.[20] Williamson, John, “From reform agenda to damaged brand name: a short history of the
Washington Consensus and suggestions for what to do next”, Finance & Development, September 2003.[21] G.W.科勒德克:“从‘休克’失败到‘后华盛顿共识’”,《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9
恶棍交易员还是反全球化英雄? 篇3
杰若姆·科维尔仅用短短两天就成为全球知名人物,他的名字在网络点选排行榜前十名,一天有50万人上Google点击他的名字,维基百科网站至少有十种文字(包括中文)介绍他。他搞垮了法国第二大的兴业银行,是全球金融史上最严重的舞弊案男主角。
他年仅31岁,进银行工作才7年,两年前开始操作欧洲股价指数期货,平时工作表现平平,却在短时间内让法国兴业银行亏损了49亿欧元。面临被并购的命运。
年轻的交易员努力下单,玩得这么凶,只为了拼业绩,希望2007年底能赚个30万欧元的业绩奖金,却没料到,这种资本主义的金钱游戏,充满了不确定性,他下重注的德国DAX股市在二星期内跌了600点,加上美国与英国的股票,三星期内让银行亏损了数十亿欧元。
法国人当他是悲剧英雄
兴业银行将他视为打劫银行的大盗匪徒,但大多数的法国人却当他是悲剧英雄,案发之后,《巴黎人报》转述他对母亲的含泪告白:“他没有拿一毛钱到口袋里,他全是为了替银行赚钱。”读者们也心有戚戚焉,慰问鼓励之声四起。
兴业银行的同事说。他个性随和待人亲切,完全不是兴业银行总裁布东所形容的“心机重城府深”,更不是董事会所指责的“恶棍黑客”。
他念里昂大学法律系的教授说,科维尔是个认真读书的学生,功课虽非顶尖,也属中上程度。
这样的一个人怎么会掏空法国第二大银行呢?冷眼旁观者多数认为,兴业银行因受美国房地产次贷风暴连累,已经亏损不少,加上最近的全球股市危机,在骨牌效应下终于应声而倒。
难怪有人将科维尔捧为反金融全球化的英雄了,因为他揭发全球金融狂妄贪婪的现象,鲜明刻划疯狂追逐金钱的丑陋面目。法国的经济与社会学者们,并不以“金融丑闻”看待银行掏空案,反而思索金钱游戏的“罪恶本质”。
司法单位怀疑他是代罪羔羊
案发之后,他并没有逃亡,且自动到案说明,原本检察官要以背信、诈欺、伪造文书等罪名,将他暂时收押,法官问讯后,却将他饬回候传。不过,他近期内不能与同事联络,也不能到金融机构工作。由此可见,法国的司法单位也怀疑他只是兴业银行金融赌注下的代罪羔羊,背后可能还有一群“内鬼”。
尽管如此,担任操作的科维尔可能面临刑责,还要缴数十万欧元的罚金,因此有人在facebook网站发起“一人一欧元,救救杰若姆”运动,帮他筹钱“赎身”。还有人为他成立“科维尔粉丝网站”如jerom.kewiel.com.ierom.kewil.net已经上线了,有说他长相如美国汤姆·克鲁斯,建议他改行拍电影。更热情的网友则奉他为“金融切·格瓦拉”、“股市拉登”。购物网站也嗅到商机,立刻推出标有他名字的粉红短袖T恤.每件售价17.99欧元。
金融界说,要让银行亏损49亿欧元,必须有500亿资金在手,相当于达卡或斯洛伐克这些国家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兴业银行的资产总额也只有370多亿欧元,科维尔果真的了得,能避开银行的监控体系与全球金融交易的警戒网,搬得动这么多钱,他可以得诺贝尔经济奖了。
科维尔于2000年进入兴业银行,呆了5年不起眼的职位后,被调到总行7楼的交易市,他坐在为菜鸟(新手)所设的三角洲一号柜台,平常不接触客户,也不操作极复杂的金融衍生商品,只针对股市大盘走势,操作反方向的投资组合,两笔交易互相抵销,所以风险低,基本上属于避险操作。
科维尔所负责的欧洲股价指数期货,更是寻常期货交易,金融界称之为“香草冰淇淋”,显示其大众品味,毫无特色。兴业银行让他坐上交易台,订下每年赚1000万至1500万欧元的业绩。这个小交易员的年薪加奖金1年不到10万欧元,为了拼业绩、赚奖金,他交易下单的冲劲可以想象。
他做了两年假交易
从2005年11月起,科维尔就开始冒险了,他只赌一个方向,为了躲过银行的控管系统,他虚构一系列相反方向的名单,做假交易组合。他不透过证券交易所,而以远期合约、银行、客户等交易方式下单。这种作法通常不会有现金交易,不会被察觉,有利于他进行各种假交易。
他是个大胆勤奋的交易员,并不是为了贪钱才赌得这么大,事实上,兴业银行早知道他违规交易,因为银行里还有许多“超级营业员”,在做这种超额的违规交易,只要赚钱,银行乐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年终获最多红利的是那些握有股份的董事。
欧洲期货交易中心早在去年11月就通知兴业银行注意违规交易,行方根本不在意,直到发现他的违规交易高达500亿欧元时,才知事态严重,加上半年来累积的亏损,估计总达70亿欧元,不得不召开临时董事会,最后决定对外公布。兴业银行立刻将责任推给科维尔,且具状告他背信、诈欺、伪造文书、假证件、潜入自动信息侦测系统等,让外界以为一个“A钱大玩家”真能搞垮一家大银行。
就在科维尔被收押时,法同证券管理委员会(AMF)爆料说,兴业一名董事达伊(Robert Day)1月9日抛售价值8700万的股票,1月18日,也就是董事会对外公布消息之日,他又卖了4000万欧元的股票,董事会的消息如此灵通,怎么可能被小交易员骗了呢?兴业银行的小持股人因此状告董事会。
“兴业”被指控涉嫌内线交易、操作股价,其“罪”还会轻吗?老谋深算的还是那些董事会大佬们,难怪科维尔会引起全世界的同情。
全球金融集团虎视眈眈盯着“兴业”的危机,莫不想吃下这家以衍生性金融产品出名的银行。起初,法国政府以单纯银行舞弊看待,并无任何护盘动作,但漏子捅大了,总统才立刻出面干预。
右派的总统萨科齐虽然猛力将法国推向全球化的浪潮中,也服膺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机制,但他骨子里还是“经济爱国主义者”,绝不愿见法国银行挂上美国招牌,因此要求国内第一大的法国巴黎银行接手,政府将全力顶住法国银行的招牌。
反全球化 篇4
因为全球化过去十几年以来我们都认为是全球商业文明和社会文明的一大进步,大家在共同享用一些东西。一直以来有反全球化的浪潮在,原来我们反思多的可能是从习俗和特殊性、本土化角度来考虑。全球化以后,原来我们都喝各种各样的咖啡,突然间有一天我们都喝了星巴克了。原来我们都吃各种各样的披萨,突然间我们有一天只吃一个披萨叫必胜客了。大家认为民族多样化在全球化浪潮下被推翻掉了。
人文专家里面对全球化的反对是一个很长期的现象。但是我们认为经济上可能全球一体化会带来很大的好处,但从英国这个角度来看的话,英国人可能认为说我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为欧盟付出了很多,我在欧盟中获益可能很少。英国的产业经济遭到了伤害,如果英国脱欧的话,下面肯定会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个国家脱欧。这实际上是一个对过去十多年以来、90年代以来全球化浪潮的一个反思。
公投之后,谷歌有一个很有趣的统计,退欧以后第二天在谷歌里面关于英国人搜索这件事情的前三条,第一条说欧盟是什么,第二是退欧给我们带来什么后果,第三为什么要脱欧。
美国全球监听反让中国获利 篇5
美监听欧洲盟友犯众怒
自斯诺登揭开“监听门”之后,美国监听丑闻仍在发酵。10月24日,欧盟28国领导人再度聚首布鲁塞尔总部,参加今年的第五次峰会。会上,欧洲国家领导人猛烈抨击了美国监听欧洲国家的行为。目前德国已与巴西联合起草一项旨在限制电子间谍活动的联合国决议。以法国为首的成员国还表示将推动保护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法案。
据德国《明镜》周刊文章称,美方情报人员在美国总部搜集德国境内电话、短信和互联网聊天等通信“元数据”,即发送者和接受者的电话号码或IP地址,没有获取通信具体内容。美方平均每天监视德国境内2000万个电话通信和1000万个互联网数据包。
亚洲盟友也未能幸免
美国的监听并不限于欧美国家,日前有媒体报道称,澳大利亚大使馆在亚洲地区利用拦截电话信息等手段帮助美国搜集各国情报数据。斯诺登最近曝光的一些机密文件显示,澳大利亚位于北京、雅加达、河内以及帝力(东帝汶首都)的大使馆,位于吉隆坡和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斯比港的高级专员公署内部都设有监视设备,并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分享情報信息。该情报项目代号为“特等舱”,在全球约80个使领馆动用了秘密监控设备。
澳大利亚参与情报搜集活动的原因,有分析称,是为了促进本国的利益,同时强化其与华盛顿的同盟关系。事实上,据称澳大利亚这种情报活动已经以各种形式持续了20年至30年。
此前,德国《明镜》周刊曾披露了一份日期为2010年8月13日的“监听”地图,标注了美国通信监听站所遍及的90个城市,包括美国在雅加达、吉隆坡、曼谷、金边、仰光、北京、新德里和伊斯兰堡等城市的大使馆。在这些监听站中,14个依靠遥控,74个靠人工负责,另有2个技术支持中心。美国驻曼谷使馆内有一个技术支持小组,远程遥控设在美国驻清迈领馆内的监听站。
据这份文件称,美国在东亚的监听重点是中国,在北京、上海和成都的使领馆内设有监听站点。据《明镜》周刊称,为了方便监听,美国还专门研制了一种名为“爱因斯坦”的天线监听设备,并把这种设备装到大使馆的高层或者屋顶,监听手机、无线LAN、卫星电话的通信,甚至还能探知被监听对象身处何处。斯诺登曝光的文件显示,在5个金砖国家当中,美国国安局对印度的监控最多。在美国监控最多的国家当中,排名第五。
监听丑闻曝光后,面对盟友和伙伴国家的愤怒,美政府当局一官员11月1日表示,美国现在已经决定不再监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四国等部分盟友,但是另一部分盟友,如日本等仍是美国的监听对象。如今,美国监听亚欧多个国家的丑闻,已令其与盟友的关系平添芥蒂。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势必会受到不良影响。
美国伪善受谴责
虽然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谴责华盛顿肆无忌惮的网络监听行为,但只有中国拥有利用国际社会的愤懑挑战美国霸权的手段与动机。香港《亚洲时报》的文章称,有分析称,美国的监听丑闻已经为中国提供了两个削弱美国在全球主导地位的关键突破点。对于美国监听全球的行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曾指出,网络安全“事关各国主权”。她还指出,北京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制定相关规则”,中俄已经向联合国提交了“信息安全国际行为准则”草案,帮助世界共同解决这个问题。
《亚洲时报》的文章称,北京很可能会大力支持联合国的反网络间谍努力。而华盛顿妨碍这种努力的影响,会在未来数十年内扰乱美国的外交政策。而且,中国支持联合国的反监听努力,可能会离间美国的盟友,进而破坏美国的全球霸权。这就是北京的第一个突破点。
就第二个突破点而言,北京可借助美国监听丑闻,在国际舆论方面战胜美国。长期以来,美国一直把自己塑造成在道德方面屹立于他国之上的国家,一个其他自私野蛮国家应当效仿的国家。不过,秘密监听美国盟友的通信——包括美国最亲密盟友——严重玷污了这种形象。中国如今正在利用这一点。9月30日,一家中国官方英文报纸刊登文章称,监听丑闻会引发全球对美信任危机。
面对美国监听丑闻,中国学者反应强烈。一名中国军事学者在参加电视节目时称,“现在美国要是想回归他的民主自由人权,应该向全世界道歉说,不好意思,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些软件,留有这样一些后门,我们以后要严肃整理,绝不给你留下隐患”。而就在几个月前,美国政府还在批评中国的网络间谍活动。
中国一直呼吁国内外民众莫忘美国政府的虚伪,如今这种伪善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暴露。在美国的外交政策目标中,道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美国的开放、民主理念,已经为其在全世界范围赢得了崇拜者与支持者。相比之下,在过去数十年里,中国外交政策很少与意识形态有关。
在关塔那摩监狱丑闻和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已经禁不起任何道德丑闻。如果美国被视为是一个无德伪善的国家,那么中国强调经济互惠互利与政治互不干涉的外交政策,就有可能更具吸引力。值得指出的是,中国是巴西头号贸易合作伙伴,中德双边贸易数额较美德双边贸易更高。
随着美国国家安全局电子监听事件的不断曝光,预计北京会继续强调华盛顿的伪善。然而,这种伤害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造成的,美国此前反对网络间谍活动的举动,不啻于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环球军事10)
反全球化 篇6
PC市场的战火向来旺盛。
2006年9月10日,联想集团在香港召开的“2006中国企业高峰会”上公开表示,联想将以降价手段应付中国市场上惠普、戴尔等对手的竞争,并强调,“我们并不惧怕价格战” 。尽管新加坡咨询公司金汇投资分析师本尼·卢认为,联想此举是出于被迫,但是更多的业内人士还是纷纷表示了对未来PC市场的担心,并指出,流行多年的价格战术已经让这个市场越发的病态,也越来越有悬念。
尴尬的营收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PC市场的需求量不断翻升,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一再缩水的营业收入。这种需求与收入的尖锐矛盾充分地反映了这个市场长期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价格成为保持这个市场继续繁华的“拐杖”,众多厂商为此骑虎难下、欲罢不能。
早些时候,来自Gartner的分析师对未来两年内新兴市场上PC产品的发货量作了乐观的两位数增长预测,但联想大中国区总裁陈绍鹏却对此深感忧虑:“国内PC业已进入发展瓶颈期。”他认为,世界范围内PC产业链同质化和价格战的竞争已经形成恶性循环,价格比拼、配置比拼遏制着该产业向前发展,夹杂在其中的消费者也进入了麻木状态。而最新消息显示,世界PC市场的老大戴尔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行着它的商用电脑降价计划,并喊出了“再获增长活力,夺回市场份额”的行动口号。
今年以来,希望在“酷睿2”全面占领市场之前全面扫清库存的英特尔,也以价格为利刃与死对头AMD争得“头破血流”,并以此来刺激需求的增加。
来自IDC和Gartner最新发布的2006年个人电脑市场预测报告显示,之前市场恐慌的事件并未发生,在当前某些相对成熟的PC市场上,笔记本电脑的市场表现仍要好于台式机,且以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的现象非常普遍,随着PC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延长,今年的PC市场形势严峻。
Gartner还指出,出货量达到2.337亿的全球PC市场虽然比去年同期增长10%,但整体利润水平却要下降近3个百分点。种种迹象已经表明,未来产品功能、特性等技术因素的影响将让位于价格的趋势难于更改,PC市场的需求与收入反其道而行的尴尬局面还会继续。同时,也有业内人士感叹:“降价是PC产业发展最大的动力之一,不足3000元的台式机和不足4000元的笔记本电脑频频进入市场,区区一两百元的利润必然招致产量与利润严重的不对等,这个产业整体都在割肉搏杀啊!”
期待Vista救市
PC市场已经走上歧途,却不能阻挡商家们再去寻找别的解救希望,尽管这并不容易。这次被寄予厚望的是微软公司。
这家软件巨头已经一再推迟了下一代操作系统的发布日期,但在近期利好因素极度缺乏的情况下,Vista已经被各大PC巨头视为拖动销量增长的唯一动力。
然而,Gartner的资料显示,受到欧盟“反托拉斯”的调查后,微软继续以十分强硬的态度回绝了欧盟关于视窗操作系统必须预备一版不带影音播放的要求。Vista全球上市的日程,除了美国以外,恐怕得到2007年的第2季度才能推出,但无论是对于微软还是众商家来说,Vista在这个特殊时期已经承载了太多的使命和期望。
比尔·盖茨曾满怀激情地声称,Vista的发布是继Windows发布后的微软另一重大举措,一旦成功,其在微软历史上的地位,绝对会超过 Windows! CEO史蒂夫·鲍尔默也表示,借助Vista,微软将在网络电视、无线通信等业务领域具备极大的增长潜力。这番豪言壮语,无疑给PC市场上正焦头烂额的厂商家们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部分分析人士也认为,Vista的迟迟不出已经给PC制造商们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在“酷睿2”的强大攻势面前原来准备买Vista机型的消费者很可能会提前作出其他选择。这些分析人士还指出,把一个软件当成一个市场的“救命稻草”有些痴人说梦之嫌。Gartner也表示,受消费电子和LCD面板价格下跌的影响,PC与液晶电视之间的竞争将异常激烈,目前正处于三年周期末期的PC市场,今年全球的销售收入将跌入谷底。
Vista在未来PC市场上的作用到底是多少,它能拯救陷入价格泥潭的PC市场吗?
【反全球化】推荐阅读:
反经济全球化问题研究07-07
从经济全球化到文化全球化论文09-10
全球化07-09
管理全球化07-20
教育全球化05-13
贸易全球化05-18
媒介全球化05-20
法律全球化06-06
全球化意义06-14
全球化公民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