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2024-11-28

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通用2篇)

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篇1

我校是一所城区小学, 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比较富裕。更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优越感膨胀, 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霸道、任性、娇生惯养, 可一遇困难、挫折又立马垂头丧气, 显得焦虑、孤僻、缺乏自信心和自制力。与人交往, 更是缺乏一颗宽容、谦让和感恩之心。

针对孩子们身上存在的种种不良性格特征, 我结合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工程, 用童书的文学力量引领孩子们的精神成长, 以“环境、阅读、活动”三维一体促进孩子们良好人格的养成, 使他们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他人, 能管理自己的生活和情绪, 自信、大方、友好地与人交往, 成为充满理想, 热爱生活, 善解人意, 精于合作, 朝气蓬勃, 自强自立的阳光少年。

一、阅读环境, 开启阳光之门

给学生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让书香溢满美丽校园, 有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的熏陶;有利于学生在浓郁的书香中, 健康阳光地成长。

走进我们的学校, 墙壁在和孩子们对话。那一句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诗词佳句、名著美句以她独有的精辟, 美妙的韵味, 丰富的人生哲理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在孩子们驻足朗读、用心品味的时候, 他 (她) 的心灵早已去了一份浮躁, 多了一份宁静与平和。

走进我们的学校, 开放地阅读吧!流动的图书车在和孩子们对话。那每月定时更换的上千册童书, 以最能撩拨起孩子们阅读兴趣的那一页展现于他们眼前, 呼唤着同学们前来阅读。孩子们常常信手拈来, 就着边上软软的舒适的凳子、坐垫, 尽享书籍带给他 (她) 的那份快乐与满足。即使那些书未必都能读懂, 但在纷繁渊博的字里行间穿梭, 就是一种熏陶, 就是一种收获。

走进我们的学校, 宣传窗、黑板报更是在和孩子们对话。那特意为孩子们开辟的“阅读之窗”向孩子们介绍着一本又一本的好书, 分享着本校小读者与书本、作者的精彩对话……

漫步于校园, 那飘溢的书香无时无刻都在浸润着孩子, 滋养着孩子, 让孩子们平添了一份沉稳与聪颖。

二、班级读书会, 行走阳光之旅

如果说环境的打造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们的性格, 让他们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情感态度朝着良好的方向发展, 那么班级读书会的开展, 则会对他们良好性格的养成起到更加重要的实质作用。

1. 主题阅读中, 学会明理。

童书, 顾名思义是为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好的童书既能启迪智慧, 又能滋补精神, 可以让孩子在享受美的熏陶的同时, 穿越时空, 与世间万物进行心灵对话, 启发孩子的想象力, 发展孩子的心智。更重要的是, 孩子徜徉书海, 在和书中人物一起感受悲欢离合的过程中, 会不断地连接自己的生活经验, 不断地反思自我, 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识, 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个性。因此, 我们完全可以根据学生心智发展的特点, 根据学生表现出来的个性特点, 选择合适的主题, 让学生进行主题阅读, 借着传说、童话、民间故事、寓言等来了解人际关系, 了解问题的解决方法, 达到明理之目的。

古人云:读书足以怡情, 足以博彩, 足以长才。主题阅读, 让学生的心灵浸染着墨韵书香, 使学生在同童书真真切切的交谈中, 求真, 求善, 求美;在心灵体验、思想碰撞、精神对话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可以这么说, 主题阅读是学生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

2. 讨论分享中, 学会交往。

当撩拨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后, 我们还应组织“班级读书会”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阅读, 运用阅读策略深入有效地阅读, 并在阅读中获取信息和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根据需要有很多课型, 如侦探式阅读、与书中人物对话、文学圈、在书中相遇……但不管是哪一种, 讨论和交流永远是班级读书会的主旋律。因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有助于阅读者在聆听完同伴的观点、想法后得到启发、产生疑问、更新想法……继而更深入地阅读和思考。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其实不仅仅是在讨论、交流问题, 也在学习如何与人沟通、交往。在一次次的班级读书会中, 在一次又一次的分享讨论中, 孩子们在不断地体悟相处之道, 不断地领会交往之学, 不断地修整着自己的个性, 让自己朝着阳光的、健全的人格发展。

一个人, 如果在他孩童时代就已经学会了与他人一起思考, 体会到了与他人一起分享、讨论的乐趣, 那么他将来就会乐意与人合作, 愿意分担责任。

3. 安全氛围中, 学会自信。

班级读书会中教师的角色应定位为参与者。所谓参与者, 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地位完全平等。老师应充分信任学生, “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 使儿童能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班级读书会的课堂允许学生在交流中出现一些偏差, 让他们在观点的碰撞过程中, 自己去感悟、去修正、去完善自己的想法。老师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不急于去修正、去解释、去指导, 因为只有这样, 才能给学生营造宽松的、安全的氛围。学生不用考虑这样说对不对, 不用在乎老师的真实想法是什么, 这样的交流才有安全感。正是这份安全感, 让学生放下包袱, 积极地思索, 大胆地交流。因为不用顾虑什么, 所以他 (她) 的思维越来越活跃;因为是他 (她) 最真实的想法, 所以他 (她) 的发言越来越精彩……于是, 这种成就感、充实感成为了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 引领着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 越来越优秀。

所以说, 为人师者, 如果能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 满足学生对安全的心理需求, 那么必能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感受到学生智慧的闪现, 领略到学生生命成长的那份精彩。

三、创意活动, 驻足阳光之园

为了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 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创意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 感受到亲情、温情, 体验到童书带给他 (她) 的成长之乐, 用阳光、健全的心态拥抱美好的生活。

1. 亲情阅读, 体悟家的温暖。

亲情阅读是早期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种强调亲情间互动的阅读方式。尼采说:“读书, 是在别人的知识与心灵中散步。”那么亲情阅读, 便是和亲人一起漫步在广阔的心灵世界, 真情无疆, 其乐无穷。亲情阅读, 加强了沟通, 促进了双方情感的交流, 让孩子体验到了来自家人的关怀和爱, 体悟到了家的温暖。阅读, 因亲情相伴, 让心变得更柔软, 更丰盈;阅读, 因亲情相伴, 让人生更富有诗意。

伴随着亲情阅读, 孩子得到的是鼓励, 是赞美, 是认同, 是分享, 是友善, 是关爱……那么相应地他 (她) 必定会从中学会自信、赏识、进取、慷慨、关怀、爱人如爱己。即使今后遭遇挫折、困境, 也会有一种向上的力量托举着, 就像一块美玉, 接受了肌肤和血液的泽润, 一定会温润、通灵和完美。

2. 漂流活动, 感受邻里真情。

总有一些书, 我们看过了, 从此束之高阁;总有一些书, 我们很想看, 却还不曾拥有。让书“漂”起来, 让知识和文明随着诚信和友谊一起传递。我们寻找了几个本校学生相对较多的社区开展了“图书漂流”活动。号召学生把看过的七成新以上的图书贴上写有自己感想或寄语的漂流卡放入社区开放的图书架中, 形成一个图书漂流区。没有借书证, 不要支付押金, 不设阅读期限, 任何人想读, 都可以来取。

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投入到了图书漂流活动, 书的漂流从孩子们开始, 逐渐向年轻人、中老年人群扩展。调查显示, 原本行色匆匆的人们爱在漂流区逗留了, 原本见面招呼都不打的人们开始了交流———介绍书, 交流读书的感想, 询问某本自己想看的书的下落……慢慢地, 交流的话题越来越广, 互动的次数越来越频繁———你家小孩没人照管了, 我搭手帮一把;我从老家摘来了时鲜水果, 大家来尝一口……最快乐的当然还是社区里的孩子们了, 再也没有了对着防盗窗发呆的苦闷, 走东家串西家, 打球、聊书、相约着去影院看一场电影……生活如此精彩。最得意的当然还是我们老师———活动的发起者。瞧, 孩子们学会了交往, 一个个是如此快乐、自信、热情……

3. 秀出自我, 享受成功之乐。

在孩子们阅读童书一段时间后, 我们就鼓励他们大胆地“秀”出自我。于是, 我们看到了孩子们自制的美丽而又富有内涵的阅读书签, 看到了孩子们撰写的或满含真情或发人深省的阅读报告, 看到了孩子们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 看到了一个个富有才气的“阅读明星”自己设计的阅读个人专场……更看到了一个个自信的、能干的、充满阳光的快乐少年正在成长。

西谚说:“打开一本书, 你就打开了一个世界。”我们在引领着孩子们阅读童书, 其实就是在激励、唤醒孩子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善良、美好;其实就是在帮孩子们打开一个世界, 让他们拥有快乐、智能、希望、勇气、热情、信心、坚毅、责任……

母亲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篇2

一、职业学校教师人格与学生人格发展的关系

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有一段重要的论述, 他说:“在教育工作中, 一切都应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因为教育力量只能从人格的活的源泉中产生出来, 任何规章制度, 任何人为的机关, 无论设想得多么巧妙, 都不能代替教育事业中教师人格的力量。”这段话被许多教师人格研究者所引用。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在学生人格形成的重要时期里, 教师的影响无疑是很重要的。但是, 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而言,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作用又是不同的。从学生成长过程来看, 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力呈现由大到小的趋势, 这就是说教师对年龄小的学生的影响力大, 随着学生年龄增长, 教师影响力逐渐减弱。

职校生有着不同于同龄高中生和大学生的特点。当前, 对绝大多数职业学校学生来说, 进入职业学校仍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因社会上长期形成的对职校生的低评价依然存在, 使得绝大多数的职校生无成就感地踏入职业学校的大门。职业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心理发展不够成熟、辩证的理性思维水平不高;他们自尊心比较强, 又比较敏感;自我认知水平低, 自信心不足, 自卑倾向严重;他们认识问题往往偏激固执, 评价他人求全责备;他们意志品质和责任感较差, 往往会把责任推给外界, 很少从自身找原因;以自我为中心的表现相当明显。

职校生在人格特征上的这些消极特征, 有的在进入职业学校之前就已形成了, 这与他们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心理发展的视角看, 职校学生正处在青春期, 年龄从16-21岁, 人生的价值观、认知和行为模式都还没有定型。经过几年职业学校的教育, 有的学生会有所改善, 有的则无明显改善。从这个结果来看,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职校生不会像心理不成熟的中小学生那样模仿教师的人格特征, 也不会像心理成熟的大学生那样能够理性对待教师的人格特征。职校学生对教师人格中积极的一面, 或许能够认识和欣赏, 有的学生会以之为榜样来完善自身, 有的学生则只停留于欣赏, 鲜有完善自身的行动;而对教师人格中消极的一面, 则体验深刻, 并作为自己身上存在问题的原因, 进一步固化原有人格特征中的消极倾向。因此,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特征与学生的人格发展的关系是:教师的积极人格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学生人格的积极发展, 教师的消极人格特征会给学生的人格发展带来很大的消极影响, 而且, 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要大。

二、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机制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学生人格的形成同样是内外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形成。”可见, 教师人格是学生人格形成的众多外因中最重要的因素。

教师人格是教师在长期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职业人格。教师人格研究专家王荣德认为, 所谓教师人格, 是指教师作为教育职业活动的主体, 在其职业劳动过程中形成优良的情感意志、合理的智能结构、稳定的道德意识和个体内在的行为倾向。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发生的。这种人格影响不同于教师地位对学生的影响, 它是一种非强制性的影响。这种人格影响也不同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教师的学科知识和在学术方面的修养因素, 有的只同教学的有效性有较低的正相关。这些因素, 主要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塑造学生的认知结构, 形成相应的技能和能力。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学生对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化实现的。学生对教师人格特征的内化就是学生将教师人格特征逐步转化为自身观念、情感和行为的过程, 是教师人格特征能否影响学生人格发展的关键。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生影响的机制由学生情感认同和行为实践两部分构成, 其中情感认同是前提, 行为实践是关键。所谓情感认同就是指学生在情感上接纳教师的人格特征。只有被学生在情感上认同, 教师人格的影响才能够顺利地被学生内化, 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如果学生在情感上不能接受, 教师人格就不能被学生内化, 也不可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学生对教师人格在情感上认同, 并等于最终实现了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人格是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 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世界观等方面的整合, 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 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心身组织。”因此, 学生人格在教师人格影响下是否发生改变关键看学生的行为模式的变化。如果在教师人格影响下, 学生在行为层面能够模仿和实践, 并形成新的行为模式, 就说明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实现了。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是教师人格这个外因与学生人格这个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当前, 我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评价依然不高, 相应地, 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社会地位已依然不高。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下,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难免打上社会文化的烙印, 存在一些诸如焦虑、懈怠、低成就感和责任感等消极因素。因此, 就职业学校教师人格而言也存在积极特征和消极特征。职业学校教师人格特征的复杂性增加了对学生人格发展影响的复杂性。职校生人格特征已经不再是一张白纸, 从这一群体的现实表现来看, 绝大部分在人格上表现出自卑、敏感、固执、懒散、退缩、好冲动等消极倾向。从影响的现实结果来看, 教师人格特征中的消极方面对学生的影响比积极方面要大。因此, 需要教师完善人格, 形成独特的人格魅力, 在与学生交往过程中吸引学生, 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以促进职校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方式

职业学校教师人格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影响的方式主要有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教师的性格特征和教师工作责任心的表达。由于教师个体人格差异以及对职业教育和学生的认知差异, 教师人格也会存在差异, 因此, 每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也是不同的。

(一) 教师情感态度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中考竞争的失意者, 他们人格中的显著特点是自卑和自暴自弃, 但又很在意教师对他们的情感态度, 尤其对教师所表现出的对他们的消极情感态度很敏感。他们希望教师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 但过去失败的经历又往往使他们变得保守、退缩。一般而言, 职业学校的教师与学生最初接触时, 在对待学生的情感态度上普遍还是比较积极的。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之后, 一些教师在情感态度上会发生变化。因为职校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对待教师的态度、行为习惯、意志品质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缺乏进取心。教师的积极情感态度在影响学生向积极方面转化的效果并不显著。教师付出许多努力之后, 常常会感到一些学生是教而不学、启而不发、屡教不改, 固守着一些消极因素。加上与学生交往、交流时间普遍较少, 一些教师对职校生的评价否定性多于肯定性, 情感变得冷漠。当师生关系发展到这一步的时候, 会出现学生在情感上不认同教师, 对教师的消极情感体验却相当深刻, 会固守自己原来的人格特征。

职业学校教师要全面地、正确地认识职校学生, 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可塑性, 给予积极期待、积极关注、积极评价、积极引导, 做到积极悦纳学生。只有教师率先改变情感态度, 积极悦纳学生, 才能激发学生对教师的积极悦纳。

(二) 教师性格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个体之间的人格差异的核心是性格的差异。相同的应激事件会因性格的不同而使个体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 教师性格的不同特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表现为不同的管理风格, 对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风格可分为三种:权威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从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的现状来看, 权威型管理风格的教学效果最好, 民主型次之, 放任型最差。因为职校生的自制力普遍较低, 他们的发展需要外界强有力的制约。从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来看, 民主型最好, 权威型次之, 放任型最差。学生在职业学校里表现出来的人格方面问题主要是由自卑引起的, 教师良好性格所形成的民主型管理风格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平等、理解和包容, 从而有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培养。权威型会让学生产生恐惧感, 放任型会让学生产生被教师轻视和漠视的感觉, 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良好的性格特征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 它不仅直接影响师生关系和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 而且直接影响学生人格的发展。因此, 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形成平易近人、处事公平、坦率真诚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才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

(三) 教师责任心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高度责任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 也是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表现。职校生的人格方面存在责任心不强、进取心不足、自制力较差、行为懒散等许多消极的表现, 教师的责任心能在多大程度上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 关键在于责任心的表达方式。有的教师工作十分认真负责, 但引来学生的“怨声载道”。目前的职校生对学习普遍不够重视, 在自我发展上的视野普遍比较狭窄。如果教师的责任心仅表现为“我是为你好”的一腔热情, 而学生因之感到痛苦, 那么, 就不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有的教师因此感到无能为力, 在责任心上有所削弱, 反而使学生更加固守原有的消极人格。

教师以自己的认真负责来影响学生发展必须通过学生的内化才能真正起到作用, 这种内化是一个复杂过程, 只有那些符合学生需要的因素才能被学生接纳并内化。所以, 职业学校教师责任心的正确表达是:认真研究学生发展水平和需要;投入爱心和耐心, 赢得学生的情感认同;舍得投入时间和精力。只有这样, 教师的努力才可能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益明.在校大学生人格特点变化之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2) .

[2]杰普利茨卡娃.教育史讲义[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5.

[3]王荣德.现代教师人格塑造[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4]吴光勇, 黄希庭.当代中学生喜爱的教师人格特征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 2003 (4) .

上一篇:住院糖尿病下一篇:国际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