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小康

2024-06-15

和谐小康(共5篇)

和谐小康 篇1

平煤集团公司八矿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年设计生产能力300万t的特大型矿井。近几年来, 平煤八矿紧紧抓住改革发展的有利时机, 以创建“安全零死亡、工效上10 t、特级标准化、科技有创新、矿区文明化”为标准的“五优”矿井为目标, 通过全矿员工艰苦奋斗, 不懈努力, 在地质条件复杂、灾害因素增多的条件下, 实现了“五优”矿井创建规划目标, 各项工作走在了集团公司的先进行列。通过开展“五优”矿井创建活动, 矿区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平煤八矿是一严重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矿井瓦斯、煤尘、水、火、顶板、高温六大灾害俱全, 生产条件复杂, 要创建“五优”矿井, 任务非常艰巨。为坚定信心, 统一思想, 提高认识, 全矿隆重召开了创建“五优”矿井动员大会, 成立了以矿长、党委书记为组长, 分管矿领导为副组长的“五优”矿井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严格按照省煤管局和集团公司的要求, 精心制定了“五优”矿井创建工作安排意见, 明确了创建工作目标和责任, 细化了创建工作内容和要求。宣传部门围绕“五优”矿井创建这一主线开展宣传工作, 在矿广播、电视上开辟专栏, 及时报道“五优”矿井创建成果和在创建活动中涌现的先进典型, 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到“五优”矿井创建工作中去, 使干部职工参与创建“五优”矿井的热情空前高涨。

2健全机制, 打造特色安全管理模式

在安全管理上, 八矿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坚持“安全是第一责任, 发展是第一要务, 职工是第一牵挂”的指导思想, 探索出了具有八矿特色的安全管理模式。从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入手, 建立了安全管理、质量达标、生产经营、培训管理“三、三、三、一” 结构工资考核制度、“三违”率指标和千人负伤率指标考核制度、安全风险抵押金制度、“三违”人员安全教育培训跟踪考核制度、干部职工安全管理过错积分制度、基层区队安全管理剖析制度、基层单位安全管理优劣考核评选制度等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构建了“网 (班组、区队、矿处三级安全隐患排查网) 、线 (安全‘六条线’) 、部 (业务保安部门) 、队 (专职安全检查队) ” 闭合安全检查体系, 创新安全检查方法, 推行了盯岗检查、关键环节检查、线路检查、返回式检查、时间差检查等新方法, 确保做到安全检查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创立了安全隐患“零库存”理念, 对查出的隐患分级筛选、落实, 不让一条隐患沉积, 确保查出的隐患得到及时整改;提出了“执行任务不找借口, 落实制度不打折扣, 追究责任不讲情面”的安全执行力理念, 严格落实安全第一责任, 严肃事故和隐患责任追究, 重点追究管理人员责任, 做到处理不过天, 汇报不过周, 初步形成了“架起网、明确责、管理人、追究事”的安全管理模式, 完善了“凡事有章可循, 凡事有据可查, 凡事有人负责, 凡事有人考核, 凡事有人监督”的闭合安全管理网络。在安全投入方面, 以30元/t的标准提取安全费用, 2007年, 安全投入达到10 375.51万元, 更新了矿井装备, 提高了矿井的防灾抗灾能力。八矿干部职工的安全管理水平和安全意识明显提高, 杜绝了重伤和二级以上非伤亡事故, 创出了建矿以来安全生产最长周期。

3狠抓质量达标, 夯实安全基础

为打造标准化矿井, 八矿按照 “安全、整洁、美观、实用”八字方针和“三个并重”、“五个结合”的原则, 提足资金, 专款专用。矿领导班子统筹规划, 科学安排, 在保证正常生产的前提下, 先后抽调7支队伍、600余人进行巷道扩修会战, 完成了井下大巷等2 700多m巷道扩修任务。同时, 从地面工业广场到井底运输大巷, 从轨道上下山到机电硐室, 从车场到采掘工作面, 以“高、宽、平、直、净”为标准, 突出了人性化管理, 全面推行高起点、高标准达标, 建成了己四、戊二下延、二水平己二、二水平戊一4条高标准达标路线, 进一步改善了职工工作环境, 让职工切实感受到质量达标带来的方便、安全。

4注重培训, 推行“手指口述”法

八矿始终坚持“装备、培训、管理并重”的原则, 充分发挥三级培训基地的资源优势, 推行全员培训制度、培训结构工资制度, 极大地提高了干部管理水平和职工操作技能。“手指口述”是国外企业的成功经验, 八矿结合自身实际, 强力推行这一先进方法。各战线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 召开现场会, 让职工认真学习了“手指口述”的基本知识, 并在自己岗位的实际操作中推行“手指口述”, 进而避免了因操作失误而造成事故, 提高了职工岗位的作业质量。通过推广“手指口述”法, 大大降低了零星事故, 切实保障了安全生产。

5强化管理, 合理布局, 实现高产高效

八矿坚持按照矿井核定生产能力和定员组织生产, 从优化生产布局入手, 合理布置采掘工作面, 在保证各系统稳定可靠的同时, 采掘接替进入良性循环。积极推广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 采煤机械化程度达到100%, 掘进装载机械化程度达到97.03%。制定了《合理开采煤炭资源, 提高采出率的若干规定》, 合理开采, 减少资源浪费, 矿井采区采出率达到87.5%, 采面采出率达到95.1%。特别是针对矿井戊组厚煤层, 采用全公司最大支架 (可采煤层厚度达到4.5 m) , 实现了一次采全高, 提高了资源采出率。加强设备管理, 提高设备完好率, 机械设备完好率在92%以上, 采、掘工作面杜绝了因人为因素影响采掘生产8 h以上的机械事故, 采掘正规循环率日益提高。为进一步提高原煤生产工效, 八矿成立了劳动用工整顿领导小组, 精干了一线队伍, 并严格劳动定员管理, 压缩队伍建制, 减少原煤生产人员, 原煤生产人员效率在10 t/工以上, 吨煤利润超过50元。

6狠抓科技创新, 实现科教兴矿

八矿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提出不仅要向现有资源要效益, 更要向科技要效益。围绕制约矿井发展的瓶颈, 加大科技攻关力度。2006年, 投入资金960万元, 成功开发了4套管理系统软件, 提高了矿井信息化管理水平。2007年, 投入资金1 000余万元进行的“八矿压风机及主要通风机同步电动机励磁控制装置技术改造”、“大倾角电牵引采煤机研究与应用”、“分源抽放综合治理瓦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等15项科技成果在集团公司获奖, 特别是“分源抽放综合治理瓦斯技术的研究与实施”荣获中国金桥奖、煤炭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众多的灾害因素, 始终把“一通三防”和防突作为重中之重, 不断探索、研究治理瓦斯的新方法, 提出了优化设计、强化现场与巷道支护的防突措施, 从而形成了具有八矿特色的“六位一体”防突措施, 开创了平煤集团高突工作面瓦斯综合治理的先河。自制加工了多点驱动胶带输送机, 推广应用了无级绳绞车运输系统, 提高了运输效率。2005年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金桥奖优秀项目奖、煤炭工业十大科技成果各1项;2006年获煤炭工业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

八矿继承发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优良传统, 在全省率先建立了以高级技师周先锋名字命名的“周先锋工作学习室”。之后又相继建立了“一通三防”、安全、采煤、开掘、经营管理5个专业技能工作室, 为各个专业的技术工人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和攻关的平台。同时, 开展职工技能大赛, 重奖涌现出的技术能手和骨干。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科技项目转化和应用率在90%以上, 解决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7多元发展, 拓展非煤产业

八矿历届领导班子都非常重视多种经营发展, 尤其是现任领导班子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针对八矿非煤产业产值少、规模小的现状, 科学提出了“一年有变化, 两年上规模, 三年新突破”的非煤产业发展目标。整合现有非煤产业单位的各种资源优势, 巩固现有项目发展, 规范各项管理制度, 并加强了考核与兑现, 使非煤单位走上了规范化发展的道路, 产值月月有突破。与此同时, 借助集团公司给予的扶持政策, 积极上新项目、大项目。瓦斯发电厂己正式运营发电, 动力煤选煤厂、矸石砖厂已经建成投产。同时, 八矿还在加快型煤、尾矿水、乏风减排等综合利用项目建设。2007年底, 非煤产业的销售收入已达4 400万元, 实现了非煤产业的快速发展。

8推广精细管理, 注重环境建设

实施环境治理, 把集中种植和日常管理相结合, 矿区绿化取得成效。矿区观赏树木由过去的53种增加至89种, 绿地面积由过去的8 300.00 m2增加到15 903.24 m2, 绿地率达到了43%, 绿化覆盖率达到了90%。特别是对矸石山的绿化治理, 被《人民日报》誉为“新愚公精神”, 2000年被国家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部门绿化400佳单位”。

全面推广OPM精细化管理, 建立多处文化长廊和理念识别系统。开展了向周先锋、胡家华等先进典型学习活动, 有效激发了干部职工“学技术、学先进”的积极性。向全矿各单位发放《企业文化手册》、《OPM精细管理的58个关键》等企业文化学习资料, 通过各种学习日, 向职工全面宣传灌输企业文化理念。把OPM精细化管理导入安全管理, 区队按照要求制订了本单位OPSM (安全精细管理) 实施方案、安全愿景、安全目标、安全格言、安全理念和各工种OPSM考核标准等, 规范了安全行为, 提高了安全意识。开展了打造本质安全岗、本质安全人活动, 选树典型, 逐步推广, 带动更多的岗位和个人实现本质安全岗和安全人, 全面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

9依靠员工, 打造强势文化

平煤八矿始终将“一切为了员工, 一切相信员工, 一切依靠员工”的文化理念贯穿于企业发展的过程中。按照“井下标准化、井上园林化、小区文明化”的质量标准化建设要求, 先后投入上千万元资金, 对职工食堂、浴池及职工宿舍进行修缮扩建。目前, 矿区职工食堂装修一新, 环境幽雅;新装修的5个浴池能容纳近万名职工同时洗浴;职工宿舍全部实现旅馆化管理。在棚户区改造、文明小区建设和职工住房方面, 高度重视, 不惜重金, 高标准建设文明小区和住房, 改善职工的居住条件。占地上万平方米的职工文化广场, 成为职工娱乐活动的场所, 矿区文工团、书画协会和民间艺术表演队等, 包括举办的各种运动会, 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平煤八矿通过开展创建“五优”矿井活动, 干部职工安全意识普遍增强, 矿区安全状况持续稳定;质量标准化水平稳步提高, 井下作业环境大为改善, 制约安全生产的问题得到了逐步解决, 安全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达到了省特级质量标准化矿井标准;矿井机械化程度、原煤生产效率逐年提高, 职工年人均收入、矿井吨煤利润创历史新水平, 获得了省一级安全高效矿井称号;“五优”矿井创建改善了矿区生活环境, 使职工享受到了创建成果, 对矿井安全生产的贡献率正逐年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稳步推进, 矿区和谐稳定, 独具八矿特色的企业文化正在逐步深入人心。

和谐小康 篇2

XX于1992年参加工作,今年44岁,现担任乌鲁木齐西域天源果蔬有限责任公司副经理。妻子高月今年40岁,是头屯河农场园艺场的职工。XX的家庭是一个平凡的四口之家,夫妻二人,膝下一儿一女,女儿周培燕,今年17岁,现在十二师高级中学就读高中,儿子周嘉鑫,今年2岁。2013年5月3日,农场开展“和谐小康家庭”创建活动,活动从“爱国守法、勤劳致富、家风文明、和谐平安、环境良好”五方面为基本进行创建,公司一致推选XX的家庭为“和谐小康家庭”,现将其家庭材料汇报如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的家庭是和谐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营造农场文明、健康、平安稳定的必要条件,是推动农场经济社会平稳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婚后,XX一家秉承着“男女平等,和谐维家”的原则,在生活中相互照顾,相互体贴,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同甘共苦。他们积极学习现代家庭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使孩子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然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们也能静下心来,能够相互理解,及时调整好心态,理智地解决工作中、生活上的各种问题。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每个为人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闲暇之余夫妻二人都会去看

望父母,把老人的住处拾掇的干干净净,整整齐齐,逢年过节都会接老人来家团聚。

在头屯河农场住了几十年了,作为屯垦戍边的兵团儿女,XX一家和周围邻居从未发生过口角之争,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XX性情温和,待人接物很有分寸,总是自己吃些亏也不愿与邻居红脸,邻居们需要帮忙的事情,他们都会热情相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一份力量。

XX和妻子不仅深爱着自己的家庭,更热爱着各自的事业。“爱岗敬业,勤劳致富”的目标,使他们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他们要求自己在单位做优秀领导、优秀职工。他们既是生活的伴侣,又是事业的支持者,两人经常交流工作体会,相互取长补短,遇到困惑相互开导,相互支持。他们努力学习,创新方法,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积极钻研业务,使自己的劳动技能不断提高,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此,XX的家庭生活水平人均收入也达到了15000以上。

XX于199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工作和生活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XX还积极动员全家人甚至邻里、亲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党的政策,积极维护社会公德,维护祖国统一,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公共秩序,参与祖国建设,维护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主动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他们热爱兵团,对兵团有较强的认同感、归属感,有集体主义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爱护小区的一草一木,遇到破坏庭院绿化的人,他们能及时出来制止。他们学法、懂法、守法,在社会上争做文明公民,提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完全统一。

XX一家还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和社会捐助活动,参与公司组织的各项社会活动,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实现着自身价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平安、文明和谐家庭。

“家和万事兴”,一个和睦的家庭,之所以和睦,就是要“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XX相信,从一点一滴的努力中可以不断的实践着自己人生的价值,创建自己温馨的家的港湾。

乌鲁木齐西域天源果蔬有限责任公司

2013年5月24日

“和谐小康家庭”

材料

调整产业结构 打造和谐小康村 篇3

1.立足村情定思路,努力挖掘产业发展的“点子”

针对村里人均耕地少的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村两委班子确定了以发展玉米种植为依托,绿色苗木花卉种植和蛋鸡、肥猪、肉牛养殖相结合,剩余劳动力输出为辅的发展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长春堡村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20公顷,年收入达300万元;有养殖户近300户,年产值达2000万元。

2.调优结构显特色,努力找准农民增收的“路子”

市场经济是特色经济,有特色才有起色,有起色才有市场。村两委围绕“特”字做文章,大力发展特色种植,逐年加大苗木花卉种植面积;围绕“多”字抓调整,发展特色养殖,养殖种类包括蛋鸡、肥猪、肉牛等,其中,大型养殖户20户,大型肉牛养殖场1个,肥猪养殖场8个,蛋鸡养殖场11个。畜牧业的发展实现了稳中有升,同时,村两委还提出了“政府引导,农户实施,干部树榜样,群众跟着干”的十八字工作措施,做到了放手让农民干而不放任自流,干部参与帮扶而不全部包揽,增强了农民自我发展意识。

3.强化示范抓典型,努力解开农民致富的“扣子”

3.1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坚持村上培养产业示范带头人,每组发展示范带头户,通过树立农民致富典型,然后再发挥其典型示范作用,让他们用市场观念、风险意识、实践经验诱导农民,使其摆脱“小富即安、不思进取”思想禁锢,从而形成“一个典型示范一组、带动一村、致富一片”的良好带动效应,走出一条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路子。张佰顺是长春堡村种植花卉的第一人,曾经做过村干部的张佰顺白手起家,建起大棚,通过学技术、学管理,掌握了苗木种植的基本方法,经过艰辛努力,成功实现依靠花卉种植致富,乡里乡亲百姓们看到花卉种植确实是创收增收的好途径,也都纷纷效仿,村里开始兴起花卉种植业。村两委班子抓住时机,举办致富经验交流会,让致富带头人为百姓传授致富经验,实现全村共同富裕,张佰顺在会上介绍了经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后,村里相继涌现出了许多致富能手。现在,苗木花卉种植在长春堡村以初具规模,每年为村里增加产值近400万元,实现了产销经营一体化,带动了全村经济增长。

3.2加强培训,教育带动 镇村干部定期到村到组召开村民大会,宣传党的惠农政策,消除农民的疑虑,改变农民传统的小农意识。村里邀请区、镇畜牧、农业技术人员进行家畜家禽养殖技术、农作物栽培技术等培训,现场发放种养殖资料,使农民在技术上吃上了定心丸。同时,长春堡村设有巾帼信息站,通过互联网,养殖户们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生产、销售、养殖信息。信息站的工作人员定期将全国及本省的养殖信息及时在村委会的公告栏内发布,为养殖户提供信息参考,养殖户还可以在网站上发布自己的销售信息,增加销售渠道。养殖户的思想在种养观念上得到更新,农民在思想上解开了“扣子”后,拓宽致富渠道,加快了增收的“步子”。

4.积极引导农民输出劳务,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农村劳务输出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的各种生产性、服务性需求不断增加。城市劳务需求的多样性和日益个性化,为劳务输出提供了一个很大的潜在空间。劳务输出创造社会效益和价值是必然选择。为了提高本村劳动竞争力,长春堡村两委班子积极充当本村劳力的坚强后盾。村干部关注留守儿童,为他们提供爱心帮助;经常看望慰问留守老人,为他们送去温暖。同时,村里还为剩余劳力提供技术培训、就业信息,帮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长春堡村现有劳动力3750人,年劳务输出达1875人,人均年收入达15000元,劳务输出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又一有效途径。

5.探索发展新思路,全面建设小康村

根据长春堡村实际情况,村委会探索适合本村养殖业发展的新路子,大家一致认为发展生态型畜牧业、建设生态型养殖小区是提高产品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在“十二五”时期,长春堡村将建设一个生态型养殖小区。小区的建成,将带来以下几大优势:集中饲养将节约土地、水资源;集中处理畜禽粪便,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集中饲养将推进建设村容整洁新农村的步伐;生态养殖有利于提升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几年来,长春堡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下,经过持之以恒的建设发展,在经济和社会事业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各级党委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今后,村两委认真总结经验,发现和弥补不足,积极探索,用新思路、新方法努力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继续建设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和谐小康村。

(长春市朝阳区新农村建设办公室 供稿)

和谐小康 篇4

1 构建社会体育人文精神

1.1 动员全民投入健身行列,体育娱乐化

在我国现代化的建设当中,在提升全民体育意识的同时,要鼓励动员全民加入体育活动健身行列当中,以此增强国民的健康水平以及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全民健身是一种具有长远意义且为民谋福的伟大事业,有利于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快速发展,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提出全民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同时,为体育娱乐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经济发展越快,人类需求也就越多,人们渴望通过休闲娱乐活动来提高生活品质,缓解生活压力。此时体育文化将人们既想放松休闲又想锻炼的想法完美结合起来,成为了人们休养生息的好方式。

1.2 从体育中衍生的科技问题,走体育持续发展之路

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体育事业的发展也同样依赖于科学技术,高科技在体育的应用中也越来越普遍。现代高水平竞技体育比赛也就是各个国家间的科技竞争,从器材到装备,都体现着科技的进步。比如在运动装备上,发达国家的游泳运动员穿的是鲨鱼皮质的泳衣,而发展中国家的运动员只能穿一般的泳衣,当他们一同在泳池里比赛时已经存在了很大差距。此外,一些教练为了让运动员表现更出色,会在赛前给运动员注射兴奋剂,这不仅违背了体育的公平竞争,也伤害了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只有将科学和人文很好结合,才能更好发展体育事业。

1.3 体育人文精神推动社会文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

在现如今的社会发展中,体育人文精神所赋予人类的精神需求是特别的、是不可取代的,比如:人们在体育比赛中所获得的集体荣誉感、成就感和使命感都是由人文体育精神激发出来的,不仅体育竞技参与者如此,观众也能从中受益。为了更好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当今社会把传播体育文明精神放在了重要位置上通过其独特的魅力及强大影响力来感染人们。在体育运动中看到的是为到达终点不断拼搏的进取精神、即使跌倒永不言弃的顽强精神、人们相互扶持的团结友爱精神等。体育人文精神不仅呼唤着人们身体和心灵的完善,而且增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体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越来越深的融入寻常百姓家,体育人文精神也逐渐成为生活文化精神的主流,人们的体育人文意识不断增强的同时,为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也起了促进作用。

1.4 体育人文精神改善健康生活方式,增进人际交往

在以人为本的社会理念下,在以民族创新为生命力的素质教育下,体育的存在意义在于引导人们健康生活、满足人类需求、给予人们享受社会实践。人类通过自己的劳动改造着所处环境,通过其参与过程改造着人类的心理环境。随着社会的变革,体育精神以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作为社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通过体育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彼此建立亲密友好关系,是人文体育精神的主要作用之一。比如社区不定期举办体育竞技比赛,包括跳绳、短跑、接力赛,分为中老年组和青少年组,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其中。

2 建设和谐小康社区体育

2.1 社区体育文化推动精神和谐

国家、民族、社会作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只有人们的精神和谐才能促使社会最根本的和谐。建设和谐社区,就要把社区成员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力量凝聚起来,以和谐的力量促进社区的体育发展,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是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基础,以社区为载体,从社区出发,通过体育设施的不断改进和体育文化逐渐深入人心,组织丰富的体育活动,积极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其中。有效发挥体育文化满足不同群众的精神需要、增强群众凝聚力的作用,以此来实现群众精神上的和谐。加强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既要大力培育具有现代意识的高素质社区居民,积极灌输现代化的价值观念和城市化的价值理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居民文化素质水平和社区文明程度;又要大力开展多样的社区群众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社区群众情操的同时,促使不同的社区居民在精神上得到共鸣,促进社区居民精神上的和谐。

2.2 社区体育关系到社会和谐的发展

要想建设和谐的社区体育关系,必须把社区居民中不同利益群众的社会关系放在首要问题,了解社区居民的精神需求,处理好群众居民错综复杂的关系,使各种群众关系都能处理融洽。

建设社区居民不同利益群众的社会关系,就要尊重并且最大程度满足群众表达的合理要求和愿望。坚持以人为本,随时了解群众对社区体育的建设是否有参与的意愿和想法建议,集思广益,听取社区居民的心声。引导居民以主人翁的姿态建设人文体育精神,为社区体育创建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

2.3 关爱弱势群体,推动社区体育建设

建设和谐社区,必须考虑到社区中弱势群体的利益,只有公平的调节好弱势群众的关系,才能最大程度实现社区和谐稳定的建设。目前当务之急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不但在体育社区为弱势群体提供相应的体育设施,而且还要建立社区体育援助、社区医疗援助、社区教育服务等,最大化帮助弱势群体实现体育社区建设。对于一些残疾群众,要专设独立的体育设备,并且鼓励残疾人士参与到体育健身中;对于一些失业的困难群众,由于其社会的活跃范围狭窄,主要依托于社区,也就成为社区的志愿服务与社区健康的主要受惠者,正因如此,社区在服务于困难群众、接纳困难群众的过程中才得以实现社会公平。立足于社区居民的利益,推进社区体育建设的有序进行,从而推动小康社会的和谐。

3 结语

综上所述,体育人文精神以人为本,崇尚真诚、善良、美好的价值观念,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关注人的发展和价值,在当前的和谐社会中只有推崇人文体育精神才得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最根本的和谐是全民实现和谐,社区体育的更好建设有益于推动社会和谐,进而推进国家、民族的和谐发展。

摘要:体育人文精神,是当前社会中一种新文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具有传播健康的体育文化和激励个体全面发展、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价值。体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如何构建社会体育人文精神,建设和谐小康社区体育是该文研究的问题所在。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文精神,和谐小康,社区教育

参考文献

[1]欧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我国城镇群众体育的发展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33).

[2]向飞燕,鲍佳.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应以体育人文精神为指引[J].出国与就业,2012(2):91.

[3]高杰.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零育人文精神研究[J].现代商业,2012(6):278.

[4]商执娜,李爽,罗文浩,等.社区居民对社区体育志愿服务的需求调查——以广州华南新城体育志愿活动为例[J].当代体育科技,2015,5(17):180-182.

[5]刘剑雪.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33(1):116-120.

创建和谐小康家庭标准 篇5

诚实文明。家庭成员以诚实守信为荣,崇尚科学,反对迷信,拒绝邪教,讲究卫生,爱护环境,移风易俗,破除陈规旧习,严格执行兵团“1+3”文件精神。

平安和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邻里和睦,积极参与连队民主管理,无异常上访现象,家庭安全无事故,见义勇为,自觉维护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

好学致富。家庭学习氛围浓厚,并获得相应等级证书。常年订阅2种以上报刊杂志,有书柜,藏书30-60册,家庭主要成员能熟练掌握1-2项农牧生产实用技术,家庭人均年纯收入6000元以上,先富带后富。

上一篇:做好造林更新工作下一篇:数字音频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