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农垦(共8篇)
广西农垦 篇1
采访广西壮族自治区农垦工委书记、局长刘刚之前, 记者就通过有关领导了解到:2009年5月, 时任自治区党委副秘书长, 党委和政府接待办主任职务的刘刚, 履新到广西农垦系统, 从此开始抒写新的精彩人生。上任伊始, 刘刚轻车简从、深入广西农垦系统基层单位调研走访, 并先后到海南农垦等多个兄弟垦区考察取经, 将满腔热情挥洒在广西农垦这个新的工作岗位上。
“我们广西农垦始建于1951年, 今年是我们建垦60周年。现在是广西农垦局、广西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两块牌子, 一套班子。‘十一五’以来,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关心广西农垦工作, 尤其是2006年出台了深化农垦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决策, 授予农垦相当于地级市的计划、财政、税收、土地管理、建设规划、国有资产管理等经济管理职能, 有力推动了广西农垦各项事业的发展。2010年与‘十五’期末相比, 广西农垦的经营总收入、地区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产品进出品总额、人均可支配收入、国有资产总额等十个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翻番,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0:61.5:24.5, 实现了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面对记者, 刘刚谈起广西的农垦事业, 如数家珍, 充满了自豪与激情, 既有政府官员的严谨、魄力, 又有企业家的扎实稳健、求真务实的作风。
积极打造广西经济新的增长极
刘刚向记者介绍:多年来, 广西农垦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重点做强做大糖业集团、畜牧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剑麻集团、茶叶集团、十万大山天然食品公司等龙头企业, 通过扩大和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产业化生产优势明显。先后建设了柳兴和防城两个30万吨精制糖项目等一批优势产业化项目。目前广西农垦拥有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建立了14个专业合作组织, 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率先在全区开展了农产品质量追溯工作, 18个果蔬、茶叶、生猪生产基地开展了追溯体系建设。与此同时, 广西农垦投资近5亿元实施节能减排项目, 在糖业、木薯、剑麻、畜牧四大产业开展了节能降耗、废水治理、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改造, 显著改善了垦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建立了具有农垦特色、种养加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在广西树立了良圻制糖、明阳木薯生化、山圩剑麻、永新畜牧四大生态产业亮点工程, 促进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十一五”期间, 广西农垦围绕甘蔗糖业、剑麻、木薯淀粉、畜牧、茶叶、果蔬、水产品和矿泉饮料等主导的八大支柱产业, 积极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加大科研投入, 开展技术攻关, 加快产业技术升级,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 使垦区的制糖和木薯淀粉综合生产、集约化养猪以及甘蔗、剑麻、柑桔、芒果的大面积高产高效综合栽培技术处于区内领先水平。依托产学研结合建立起来的科技创新平台, 广西农垦在木薯变性淀粉研制开发、甘蔗糖业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茶叶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热作新品种选育、热作栽培技术研究、热作病虫害防治、热作产品加工以及畜牧水产等方面, 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十一五”期间, 实施的科技与推广项目 (课题) 233项, 共投入科技与推广经费65010万元;共取得科技成果63项, 其中成果水平处于国内领先的51项。依托农垦产业优势和科技支撑, 广西农垦组建了广西糖业研发中心和广西生物能源研发中心两个自治区级千亿元产业研发中心, 建立了广西木薯研究所, 承建了广西首个由企业承建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非粮生物质酶解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蔗高产栽培10大技术、木薯间套种增收技术、生物酶及生态养殖技术等得到进一步推广。2010年, 广西农垦管区完成经营总收入605.0亿元, 同比增长21.7%;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36.9亿元, 同比增长15.3%;完成投资131.3亿元, 同比增长29.8%, 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3亿元, 同比增长29%;职工人均纯收入21515元, 同比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30.2亿元, 同比增长12.9%。广西农垦积极打造广西经济新的增长极, 为自治区富民强桂战略的实施作出了重要贡献。
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谈起“十二五”发展规划, 刘刚对广西农垦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刘刚表示将坚持以项目建设和扩大投资为抓手, 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做强支柱产业, 做优园区经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打造一批亿元企业, 推动广西农垦集团向更高层次跃升。
《财经界》记者:“十二五”期间, 广西农垦如何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做强支柱产业?
刘刚:“十一五”期间, 广西农垦整合资源, 优化产业结构, 着力转变发展方式, 在全区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地位作用明显提升。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了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 总体上建立了具有农垦特色、种养协调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十二五“期间, 广西农垦将重点围绕糖业、木薯产业、畜牧业、剑麻业等农产品加工业, 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使农垦成为广西特色农业产业化的排头兵。一要抓好主导产业链延伸,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重点推进糖业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循环经济, 木薯产业“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发展模式, 畜牧业“猪-沼-蔗”三位一体循环经济, 水产品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 剑麻渣综合利用等项目。二是抓好基地建设, 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进一步完善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 提高职工和农户收入。
根据自治区“两区一带”经济发展新布局和重点产业发展的战略部署, 我们将按照可持续发展、集约化发展、节能环保、产业链延伸、产出率高的要求, 做强农垦支柱产业, 围绕广西打造14个千亿元产业及7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战略, 努力打造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工业企业, 若干个30亿以上的工业企业, 以及一批10亿元工业企业。我们将着力把农垦糖业集团、明阳生化集团发展成为业内龙头企业和领军企业, 把农垦畜牧集团打造成为西南一流现代化畜牧企业。同时, 建设剑麻生产和加工区、茶叶生产及加工区、柑桔果品深加工经营项目、水产品生产及深加工等其他产业重点工程, 打造一批10亿元农产品加工产业。
《财经界》记者:广西农垦多年前就提出了“农垦产业园.合作创共赢”的理念, “十二五”期间, 如何加快开发建设, 做优园区经济?
刘刚:我们将努力培育1—2个总产值超100亿元的经济园区, 若干个总产值超50亿元及10亿元的经济园区和工业集中区, 重点打造4个样板示范园区。一是根据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部署, 将明阳工业园区建成未来南宁空港经济圈的重点经济园区和“空港新城”生态示范园区。二是将红河工业园区建成广西糖业循环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在现有一个日榨近万吨糖厂、年产9.5万吨漂白蔗渣浆项目的基础上, 加快年产20万吨文化纸项目建设, 率先在广西形成蔗—糖—酒—浆—纸—生物化工的循环经济产业链。三是将北部湾新加坡产业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园区。四是将新兴工业园区建成以汽车零配件生产、物流配送等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前店后厂式示范园区。
《财经界》记者: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广西农垦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实现跨越发展?
刘刚:近年来, 广西农垦经济外向度增强, 已在印尼、缅甸、菲律宾、越南、俄罗斯等国实施了24个开发项目, 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交流。“十二五”期间, 广西农垦在继续加强招商引资,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的同时, 主动抢抓“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的重大历史机遇, 立足东盟、积极稳妥地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战略。一是大力建设完善中国—印尼经贸合作区基础设施, 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大品牌”的原则, 加大入园企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力度。二是加快越南归仁年产10万吨木薯干法变性淀粉和30万吨木薯干片仓储项目建设, 推进越南、老挝、柬埔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推进与东盟其他国家合作开发木薯种植和加工、甘蔗良种繁育技术合作、剑麻技术合作等项目。三是加强与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及日本、委内瑞拉、俄罗斯、喀唛隆、埃及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争取在利用海外资源和海外市场上取得先机, 提高农垦企业在外的竞争力, 再造一个海外广西农垦。
广西农垦 篇2
蒙仁飞
一、前言
在学了两年的理论知识和简单的实践之后,我们于大二下半学期去到了广西柳州农垦新兴猪场开始两个月的实习。主要在猪场的的五个岗位进行实践学习,分别是产房、空怀、保育、育肥、后备。实践学习是在跟岗的形式进行,每个岗位有十二天的实践时间。这样的实习使得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相结合,更加完善了个人,防病、治病、以及生产管理的科学方式。
二、实习的主要内容
主要分为五个,进行总结,就是产房、空怀、保育、育肥、后备。
(一)产房的生产管理总结
1.根据基础母猪存栏数量、品种等,确定每周提供健康的断奶仔猪数量;
2.平均断奶成活率90%;
3.仔猪28日龄断奶,平均个体重7.0千克;
4.打耳号率(健仔率)96%以上。
5.保证饮水器有充足的水量。
6.提供新鲜干净的饲料。
6.1根据母猪哺乳期长短,提供不同饲料量,一天两次;
6.2仔猪生后7日龄开始补料;
6.3供料及时,仔猪料少给勤添,杜绝浪费;
6.4.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7.让母猪、仔猪有一个温暖、干燥、无贼风的环境。
7.1.正确调节门窗及排气孔的开关;
7.2.正确运用保温箱;
7.3.每天检查每栋产房的环境,防止贼风侵入;
7.4.尽量减少冲圈次数。
8.维持产房内防疫制度;
8.1.总是从产房内相对最干净区到最脏区工作;
8.2.执行全进全出制;
8.3.断奶后对产圈彻底冲洗消毒;
8.4.每栋产房门前设置一个消毒盆;
8.5.遵守洗猪和断奶程序;
8.6.及时处理每天的垃圾;
8.7.及时处理有可疑传染病的病猪。
9.做好母猪和仔猪的治疗工作
9.1.每天观察每头仔猪,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9.2.对拉稀仔猪,发现一头,治疗一窝;
9.2.每头病猪保持完整的记录。
10.完成每天的打耳号、剪牙、断尾、补铁工作,对仔猪进行适当的调圈。并做好记录
10.1仔猪出生后12-24小时之内必须打耳号、剪牙、断尾;
10.2仔猪出生48小时内进行调圈;
10.3仔猪出生后2-3天补铁硒合剂1.5ML。
11.执行每周断奶程序
11.14周龄断奶;
11.2仔猪称重;
11.3全进全出,弱小仔猪留下,用代乳母猪寄养;
11.4评价每头断奶母猪,并标记淘汰;
11.5疫苗注射。
12.对不吃的母猪打保健。
(二)空怀猪的生产管理总结 1.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
外阴部从出现红肿现象到红肿开始消退并出现皱缩,同时分泌由稀变稠的阴道粘液。精神出现由弱到强的不安情况,来回走动,试图跳圈,以寻求配偶。食欲减退,甚至不吃。从开始时的爬跨其他母猪,但不接受其他母猪的爬跨,到能接受其他母猪的爬跨。开始时按压其背部还出现逃避的现象,但随后则会变得安稳不动,出现“呆立反射”现象。一般认为,母猪出现“呆立反射”现象,适于首配,隔8~10小时再配一次,这样能做到情期受胎率高且产仔数也较多。
2.母猪的发情配种特点
猪属多胎动物,一般每次发情排卵达30~40枚。但因个体健康状况不同,不可能所有卵子都正常发育,加上配种不当等多种因素,故很少有能产足卵数仔猪的母猪。为尽量提高母猪的产仔数,配种时务必做到:一是掌握好发情期。母猪的发情期表现特别明显,情期开始出现精神不安、减食、拱圈、跳栏、嘶叫和阴户红肿等征状。应认准发情时间及时进行配种。二是把握排卵高峰期。一般本地母猪从发情开始的第2天傍晚到第3天早晨为排卵高峰期,排卵高峰期配种则受胎率高、产仔数多。三是及时进行配种。外国品种及杂种母猪从开始发情当天到第2天配种比较合适。由于猪的年龄不同,故应遵循“老配早、少配晚、不老不少配中间”的原则。在生产实践中要准确把握母猪的排卵高峰期
并非易事。为增加母猪的受孕机会,一般可采用2次配种方法,即在母猪发情后24小时和36小时各配种1次。四是进行人工催情。对个别发情不正常的母猪,可采取按摩乳房、驱赶运动,或喂服药物等方法催情,使之及时发情排卵,进行有效配种。
3、本交配种的助配方法
一般情况下,母猪配种需要做好人工助配工作。因为公、母猪的体型、体重差异,如果较长时间交配不上,容易伤害公猪的阴茎、龟头,引起体力下降,影响射精和造成精子外排。
对体型(体重)悬殊、配种困难的公、母猪,可采用以下助配方法:一是使用太平式交配凳。用3~5厘米厚的木板钉成两条活动凳,当公猪爬到母猪背上后,立即把凳子放在公猪的前蹄下,以减轻母猪的负重和支撑。二是使用隔板交配架。用隔板挟住母猪,不让其前后左右摆动。三是运用简易交配柱。用四根木柱做支柱,沿木柱中线钻等距离的圆孔3~4对,把母猪挟在其内,在后沿孔作适当的固定,以利公、母猪顺利交配。
4配种后发生返情的原因
4.1、如果母猪在配种后20天内返情(18—19天),就说明配种太迟。
4.2、如果母猪在配种后22天以后返情(23—24天),则说明配种过早。4.3、如果配种后的21天、22天、23天内返情,说明配种失败,那么就需要全面考虑母猪是否有病情、精子质量是否合格等问题。4.4如果配种后39—45天内返情,说明错过了上一次发情周期,需要对返情检测的方法进行检查。
4.5、如果配种后25—38天内返情,在正常范围之外。母猪怀孕但不能怀胎,可能是由于应激、发霉的饲料、有怀孕能力的卵子太少或者是子宫感染等。
4.6、如果母猪在配种后45天以后返情,在正常范围之外。母猪怀孕但不能怀胎,可能以为流产、发霉的饲料、疾病、应激或打架等。
4.7、如果在3—18天内返情,则可能:卵巢囊肿、子宫感染、发霉的饲料等扰乱了正常的繁殖循。
5.对母猪进行打保健确保母猪正常 6.对母猪进行日常诊断,救治 7.要淘汰的母猪及时淘汰。
三、保育猪的成产管理总结
1.刚断奶仔猪一般要求局部温度30℃,以后每星期降3~4℃,直至降到22~24℃。对断奶仔猪保温可以减少寒冷应激,从而减少断奶后腹泻以及因寒冷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在保温时应尽量使用对保育舍环境没有影响的热源,如红外线保温灯、电热板、水暖等保温设备,尽量不使用煤等对空气质量影响大的热源。
2.保证每头保育猪有0.3~0.4平方米的躺卧空间。
3.加强通风、降低舍内氨气、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浓度,以减少对仔猪呼吸道的刺激,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4.勤清粪,尽量减少冲洗次数,舍内空气湿度控制在60%~70%;湿度过大会造成仔猪腹泻、皮肤病的发生;湿度过小会造成舍内粉尘增多诱发其呼吸道疾病。
5.及时淘汰残次猪
残次猪生长缓慢,即使存活,养至出栏也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较多的饲料,得不偿失。
残次猪生长缓慢,多为带病猪,残次猪越多,保育舍内病原微生物越多,健康猪就越容易感染,饲养、治疗的过程中要占用饲养员很多时间。发现残次猪及时淘汰处理。
6、药物保健与驱虫
仔猪保育第1星期在每吨水中加入支原净60克,优质多种维生素500克,葡萄糖1千克或加入“加康”(主要成分为氟苯尼考)300克,多种维生素500克,葡萄糖1千克,可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生。
在注射疫苗期间,饲粮中加入优质的多种维生素,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应激。断奶后3星期左右应驱除体内外寄生虫,可选择“肯维灭”(主要成分为伊维菌素)、“通灭”(主要成分为多拉菌素)等高效驱虫药。
7、规范免疫程序
疫苗接种应激不仅表现在注射上,还可明显地降低仔猪的采食量,影响其免疫系统的发育,过多的疫苗注射甚至会造成免疫抑制,所以在保育舍应尽量减少疫苗注射。
8、严格消毒
栏内猪只转出后,对所有用具、栏舍、设备表面进行喷洒并保证充分浸润,并且浸泡一段时间;使用高压清洗机彻底冲洗地面、高床、饮水器、食槽等;在所有用具都干燥后,选用高效、广谱、刺激性小的消毒药,对空栏进行全面喷洒,2~3天后再用火焰将各个地方消毒1次,空置1星期再转入断奶仔猪。
9、划分区域
根据“全进全出”的原则,可以将一个保育舍划分为若干区域,每一区域为一个独立空间,一区域内转入同1星期断奶的仔猪,将这一区域的仔猪完全转出后,经过彻底消毒空置1星期后再进另一批仔猪。
(四)育肥猪的生产
1.育肥猪的饲料要求根据瘦肉率和生长阶段科学划分。瘦肉率高的品种要求较高的氨基酸水平。瘦肉率低的品种可适当降低饲料的蛋白质、氨基酸水平。从25公斤饲养到100公斤,有时饲养到120公斤,要求划分成3~4个体重阶段:如25~35,35~60,60~90,90~120公斤。随着体重的增加,饲料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水平逐渐降低。不能整个育肥期饲喂一种饲料到底。
2.饲料要求全价和平衡。如果自己配制饲料,应当在购买有信誉的预混料或者浓缩料的基础上,根据瘦肉率和体重阶段,配制平衡的饲料。
3.饲料粉碎细度要求合理。太粗消化不好,太细影响采食和导致消化道溃疡。一般锤式粉碎机筛片2.5~3.0毫米即可。
4.饲喂方式可用自动采食箱,自由采食,也可使用湿料每天饲喂3顿。瘦肉型猪要求尽可能多喂,不要限制。瘦肉型育肥猪每天饲喂全价饲料的量(见表一),如果育肥猪每天实际吃的饲料量明显低于表上推荐的量,就会降低猪生长和饲料转化效率。特别是在寒冷季节,采食量不足后果更严重。应当设法增加饲料量到推荐水平。如果仍然无法达到推荐饲料量,可能猪群的健康、环境条件、饲料的质量有问题,应当找出问题,加以解决。
5.保证足够、清洁的饮水非常重要。饮水一定要干净,没有污染。饮水器的流量要求达到每分钟流1升水。
6.保持育肥猪舍清洁、干燥。及时清扫猪粪尿。
(五)后备猪的生产管理总结
1、做好后备母猪的日常管理
(1)做好引种工作。猪前空栏冲洗消毒。刚引进的后备母猪要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一些保健产品,以提高后备母猪的免疫力。
(2)做好疾病防治与保健工作,及时做好疫苗免疫和驱虫工作,加强保健,确保种猪群的健康,平时还要注意观察猪群的动态,对异常猪只要进行及时隔离处理与治疗。
(3)后备母猪从引进到其配种前一般都采用自由采食方式喂饲,有利于后备母猪的骨骼体形的充分发育,为日后的持续生产打下基础,也有利于后备母猪的正常发情,但要注意对食欲特别好的个体予以限制,防止过肥(卵巢内脂肪浸润,卵泡上皮脂肪细胞变性,造成卵巢萎缩或卵巢囊肿)。同时在后备母猪6月龄开始至配种后7天在日粮中添加0.8-1%的牲命1号,促进母猪性成熟。平时加喂一些青饲料,以帮助调理肠道和补充维生素。
(4)根据后备母猪的大小、强弱及时进行分群。
(5)加强环境的控制。搞好猪舍内外环境卫生,及时清理猪舍周边的杂草,防止蚊虫滋生;定期对猪舍内外及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合理控制猪舍内的温度与湿度,并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做好防暑降温及防寒保暖工作,给后备母猪一个舒适的生长环境。
(6)及时做好发情记录,在后备母猪6~7月龄时要严格的以周为单位分批次饲养,并严格抓好符合配种的标准及配种时间。
(7)按每批猪的疾病情况及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做好猪群的疫苗免疫、驱虫健胃和疾病的药物防治计划。
(8)合理安排运动。合理的运动可以改善猪只体质,提高抗病力(尤其是针对病毒性疾病),减少红眼、泪斑、眼屎等病症的出现;其次可以促进钙磷沉积,增强骨骼强度,减少肢蹄病的发生;另外,合理运动还可促进后备母猪发情。
2、做好促发情工作
2.1每天要安排公猪对后备母猪进行诱情,确保诱导发情,提高后备母猪的利用率。
2.2平时让后备母猪保持有适当的运动,最好每周安排2次以上,每次不能超过2小时,以提高后备母猪四肢的力量及肌肉的结实度。
2.3对不发情的后备母猪要及时处理,可以通过适当运动、公猪追逐、发情母猪刺激、调圈、饥饿、车辆运输、输死精、注射激素等方法进行刺激发情。
2.4搞好夏天的防暑降温,夏天通风不良,气温过高对后备母猪的发情影响较大,会造成延迟发情甚至不发情。
3、疾病防治与保健工作
3.1后备猪饲养阶段用营养进行保健,无副作用又可提高猪群的体抗力。
3.2预防生殖道炎症。及时清扫猪粪,保持栏舍清洁卫生,严格消毒,减少子宫炎的发生。在天气不宜冲栏又必须洗栏时可利用空栏来作周转,以减少冷湿应激。
3.3加强检疫,防止引进重要传染病的隐性感染者。观察、采血检验——免疫状态、疾病感染情况。
3.4后备母猪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必需的疫苗注射和体内外寄生虫病的清除,确保后备母猪健康投入生产以至不把疾病带给下一代。常规免疫接种疫苗:包括猪瘟
三.收获与体会
两个月的实习结束,理论知识的到生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是自己的专业能里得到提高。
广西农垦 篇3
1 火光农场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1.1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充分地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建立合理的激励监督机制,能较好地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使干部职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个人完成工作目标的累加,能促进火光农场顺利完成广西农垦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经济指标。
1.2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加快激励监督机制能让干部和职工有一种成就感,体现其个人价值;不断给予他们新的发展机会,给干部和职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干部和职工的技术及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扩大他们的工作范围,加大工作量,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挑战;还可以在相应的岗位上担任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让他们感到火光农场对他们的重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1.3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火光农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就是拥有核心技术。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集中火光农场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的引进、研究、攻关、开发和创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技术及管理模式,使火光农场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2 火光农场激励监督机制的应用
2.1 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机制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最易使用的方法。它是对干部和职工所作的贡献(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给予相应的回报和答谢。薪酬不仅是个人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干部和职工自身的价值,代表着火光农场对干部、职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例如,《火光农场经营管理方案》中后勤管理人员(机关人员和干部)实行定员、定岗、定工作任务,岗位工资与固定工资和效益工资挂钩的管理办法。割胶工实行割胶增产阶梯式加价优惠政策等。据统计,割胶增产阶梯式加价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胶工多割胶、多投入、多产出,2013年全年完成干胶产量158 t,同比2012年增产13.6%。
2.2 奖励激励机制
奖励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奖励能激发人的动力,调动每个岗位、每个人的积极性。例如,火光农场机关干部岗位效益工资,按每超产8%的干胶任务指标增发一个月的岗位工资,并依次类推;割胶生产队超产每吨给予队长1 500元、专职支书1 000元、统计员500元的奖励等。
2.3 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是激励机制管理的重点,它能调动干部和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例如,火光农场安排专项职工教育经费给干部和职工进行函授学习等进修;对中专升大专并取得毕业证的职工,农场负担学费的30%;大专升本科并取得毕业证的职工,农场负担学费的50%;本科学历职工攻读研究生的,按区农垦局规定予以报销。几年来,火光农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将现有人才送到高校深造、培训,先后有1 1名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入区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有2人,参加专升本学习的有6人,参与大专学习的有3人,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4 其他激励机制
火光农场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为职工购买广西重特大疾病保险;为生活困难的职工办理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住房困难的职工办理住房补贴或给予安置廉住房等。
3 火光农场激励监督机制探讨
3.1 研究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激励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激励机制只对“绩”进行单一的评价标准,火光农场应尽快研究建立采用“德、能、勤、绩”作为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评定干部和职工的履职情况,判断其是否称职。火光农场制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并相应成立了“双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办公室对干部和职工进行评分,采取将各部室、生产队干部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职工共同负责的形式;干部和职工的奖惩与工作完成情况挂钩,以工资性收入的30%作为预留风险抵押金;将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综合治理等)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个人;制定具体的评分、奖惩办法;每季度进行日常工作考察,年终由单位、个人总结、自评等。考核办公室到各单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员座谈会征求意见,经考核小组综合讨论后对单位及个人作出初步评价,然后报场领导核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和职工任免、监督、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组织部门将考核结果归入个人档案,写入个人考察材料,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向本人反馈。抓好考核结果的整改落实工作,定期检查和回访被考核者是否进行了整改。对年终考核达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对在考核中不称职的人员给予清退、调整工作岗位或黄牌警告等处理。
3.2 建立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除了生物属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存需求外,还有更高的社会属性需求,如社交需求(和谐环境、团结集体)、尊重的需求(地位、权力、责任、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挑战性、创造性工作、相应决策参与制度)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激励监督机制,通过干部和职工渴望满足的各种非物质需要的心理动机,激励他们提高工作积极性。给每个人公正、公平的机会,尊重、理解和关心每一位干部和职工,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干部和职工对火光农场的归属感、认同感,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建立形式多样的精神激励机制(如表扬、奖状、勋章、荣誉称号等),经常开展必要的评比、竞赛活动,使员工克服惰性,提高士气,通过参与竞赛活动,使干部和职工的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促使他们为火光农场作出更大的贡献。
3.3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
目前,农场职工参加民主监督的途径有火光农场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和火光农场工会行使民主监督职能,火光农场应按照场务公开的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加大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对火光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职工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听取职工的意见。同时,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程序,选出能够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高素质的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总之,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最好的、适合任何时期的激励措施,随着火光农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火光农场的战略目标和干部、职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火光农场一定要重视激励监督机制的研究及建立,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机制、激励手段和目标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农垦特色、时代特色和干部、职工需求的激励监督体系,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升广西农垦的核心竞争力,确保火光农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第9版.孙健敏,黄卫伟彬,王凤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2010:444-463.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 篇4
永新畜牧集团是国家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农业部无公害生猪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全国畜牧业行业优秀企业、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健康种猪场,公司养殖的“永新源”生猪荣获中国品牌、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公司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并且与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美国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等保持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流。
近年来,永新畜牧集团大力推广新工艺,公司猪场采用水泡粪工艺、大跨度钢屋架结构、全自动输送喂料系统、环境自动控制的标准化精准养猪技术,比传统集约化猪场节约1/3土地,节省2/3劳力,降低污水排放量,完全符合节能、环保、高效、现代标准化畜牧业发展要求。此外,猪场采用GPS和GBS电脑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种公猪站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空气高效过滤系统,能有效阻止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病原入侵,确保种猪群的健康和公猪站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的多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全程数字化管理,超早期隔离断奶,疾病清除与净化,系统选种选育,测背膘定喂量,精准营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等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代表着广西乃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方向。
永新畜牧集团长期专注于生猪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先后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GSPAAA、ISO 9001-2000、HACCP、GAP等重要认证。2009年公司被列为农业部农垦无公害生猪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试点单位,成为广西第一家实施生猪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的生产企业。“永新源”牌猪肉已经成为优质、安全的代名词。“永新源”牌生猪由于瘦肉率高、肉质好、损耗少、食品安全有严格控制程序,成功获得香港市场准入资格,其生产的三元杂商品肉猪全部直销香港,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生猪供港场。
永新畜牧集团是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和“好种猪+好服务+好收益”的模式带动农民养猪致富成效显著,是美国谷物协会、大豆协会定点、定期服务单位。通过“公司+基地+大户”的养殖方式年出栏商品猪360多万头,农民每出栏一头“永新源”痩肉型商品猪比其他品牌猪多增收100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
永新畜牧集团以永新种猪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公司+基地”养殖模式的发展。计划“十二五”末把集团建成中国西南一流的大型现代畜牧企业集团,实现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500万头,种猪10万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目标。
通讯地址:(530022)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135号
联系电话:(0771)2846122传真2846122
经菅范围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有限公司 篇5
永新畜牧集团是国家现代生猪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创建单位、农业部无公害生猪质量安全追溯试点单位、全国畜牧业行业优秀企业、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西健康种猪场,公司养殖的“永新源”生猪荣获中国品牌、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公司荣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项,并且与广西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美国谷物协会、大豆协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普渡大学、衣阿华州立大学等保持广泛的产学研合作、技术交流。
近年来,永新畜牧集团大力推广新工艺,公司猪场采用水泡粪工艺、大跨度钢屋架结构、全自动输送喂料系统、环境自动控制的标准化精准养猪技术,比传统集约化猪场节约1/3土地,节省2/3劳力,降低污水排放量,完全符合节能、环保、高效、现代标准化畜牧业发展要求。此外,猪场采用GPS和GBS电脑化管理和标准化管理。种公猪站采用世界最先进的空气高效过滤系统,能有效阻止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口蹄疫等病原入侵,确保种猪群的健康和公猪站可持续健康发展。公司的多点式、全进全出分阶段隔离饲养,全程数字化管理,超早期隔离断奶,疾病清除与净化,系统选种选育,测背膘定喂量,精准营养,污水净化处理达标排放等核心技术居于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代表着广西乃至我国养猪业发展的方向。
永新畜牧集团长期专注于生猪质量安全生产体系建设,先后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GSPAAA、ISO 9001-2000、HACCP、GAP等重要认证。2009年公司被列为农业部农垦无公害生猪质量追溯系统项目建设试点单位,成为广西第一家实施生猪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的生产企业。“永新源”牌猪肉已经成为优质、安全的代名词。“永新源”牌生猪由于瘦肉率高、肉质好、损耗少、食品安全有严格控制程序,成功获得香港市场准入资格,其生产的三元杂商品肉猪全部直销香港,已成为广西最大的生猪供港场。
永新畜牧集团是广西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农户”和“好种猪+好服务+好收益”的模式带动农民养猪致富成效显著,是美国谷物协会、大豆协会定点、定期服务单位。通过“公司+基地+大户”的养殖方式年出栏商品猪360多万头,农民每出栏一头“永新源”瘦肉型商品猪比其他品牌猪多增收100元以上,实现销售收入约30亿元。
永新畜牧集团以永新种猪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公司+基地”养殖模式的发展。计划“十二五”末把集团建成中国西南一流的大型现代畜牧企业集团,实现年出栏瘦肉型商品猪500万头,种猪10万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目标。
通讯地址:(530022)广西南宁市青秀区七星路135号
联系电话:(0771)2846122传真:(0771)2846122
经营范围
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建设实践与思考 篇6
1 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的基础
市场经济条件下, 自然生产资源对茶企发展有着重要的竞争意义, 建设和经营广西农垦茶业品牌离不开这些重要因素。就茶叶产品而言, 成就茶叶优良品质的主要因素有自然环境、人员素质、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生产加工技术等。广西农垦茶业的资源条件在国内同行中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 是形成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是核心竞争力。
1.1 茶叶加工原料优越
广西农垦茶业是广西区内生产茶鲜叶原料最丰富的生产企业, 农垦茶业集团依托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技术支撑下, 经几十年来连续不断的引种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的国家级、省部级以上优良茶树品种达11 个 (广西区内良种3 个) , 而且种植技术水平高, 面积大, 普及区域广, 加工原料茶鲜叶的生产能力达到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给6 大茶类的生产和新产品持续研发奠定基础。
1.2 茶叶加工工艺技术深厚
在传统的茶叶加工中, 由于加工控制技术落后, 只能采取“看茶做茶”的技术措施。目前,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用较低的投资换取现代技术设备, 实现做茶环境控制。由此升级形成了复合做青、轻萎凋, 低温轻摇长晾青, 智能控温控湿、冷包揉、低温干燥、复式闷黄、后发酵、迭次提香等一系列的茶叶加工新技术, 并提升成为一系列的地方标准, 这些工艺技术成果的集成, 不仅对传统的制茶品质有显著改善作用, 且新茶品质比较稳定, 制优率提高、劳动强度低、技术易操控等特点。应用这些集成新技术所开发的系列茶产品, 成品茶具备外形匀整, 色泽鲜润自然, 香气高显独特, 叶底明净柔嫩的品质特征, 市场认可度、接受程度高, 效益明显。这一系列的加工集成新技术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1.3 生产加工环境优良独具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园生产基地、茶叶加工厂毗邻环境优良的2 个国家级森林保护区 (崇左市弄岗和南宁市大明山自然保护区) , 位于少数民族聚集地 (百色市、崇左市) , 土壤环境富含长寿元素硒等, 许多农垦系统的茶园地处中国长寿之乡, 地理环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光、温、水、气、土自然资源独具, 茶叶生产上具备产品出产早、产量大、品质优、保健信息强的优势。是中国西南部最适宜的产茶区, 20世纪70 年代后就被确定为国家级红茶产业带。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茶叶生产加工基地均已获得有机茶、ISO 9001:2008 (证号: 00111Q20657ROM/4500) 和ISO 22000:2005 (证号:045FSMS1300023) 认证。
1.4 茶文化起点高、储备深邃
1952 年起, 广西农垦茶业生产的专业技术水平, 依托其生产起点高、规模经营的优势, 经过2代农垦茶人的奋斗和传承, 积淀下厚重的农垦茶叶文化底蕴。目前,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拥有高级技术职称3 人, 中级职称19 人, 荣获广西茶业荣誉 (广西茶叶大师、名师) 称号的2 人, 依托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和广西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作科研开发的坚强后盾,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成为集产、学、研和产、供、销一体茶业企业。拥有这样技术团队力量和专业文化知识的雄厚储备,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是区内有相当话语权的茶叶生产企业。
1.5 茶园地域分布优势
广西农垦茶叶种植有60 多年的历史, 种植面积达4000 多hm2, 茶园种植区域分布有广西东部的玉林地区, 西部的百色地区, 南部的钦防地区, 北部的桂北地区, 中部的南宁地区, 几乎涵盖了广西全境所有宜茶生产地域, 而且“广西农垦是一家”, 区域环境的天时、地利优势独具。此外, 广西农垦分布在八桂大地的各个农场、企业地处于中国与东盟多区域合作的重要交汇点, 是少有的沿海、沿江、沿边优势地域。这种独特地理优势所蕴含的生产资源是国内其他茶业生产企业所难以企及的。
2 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的主要工作措施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品牌建设和运作的实践中, 主要体现有以下工作新举措, 确保集团公司在建设企业品牌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2.1 通过品牌聚集完成品牌发展规划
实施广西农垦茶叶品牌由多元化向统一化转变, 推进“品牌金字塔”效应的形成。首先, 树立品牌意识, 整合产品资源, 促进品牌形成。对集团内分布在广西三大区域的5 个制茶子公司的产品优势和特色进行梳理, 把原有的7 个品牌统一整合为“大明山”品牌, 解决了品牌多, 影响力弱的矛盾。其次, 正确把握品牌经营内涵, 认真投入品牌实践, 理清发展思路, 持之以恒实施品牌兴企战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牢牢把握“品牌兴企”工作主线, 在生产加工和经营运作方式上坚持由集团统一管理策划、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市场营销, 促进品牌建设工作的有效形成。
2.2 将产品质量安全放在首位
品牌的核心是品质的均衡统一, 落实茶叶产品质量生产与销售的优质、安全化, 是提高广西农垦“大明山”茶叶品牌内涵的重要措施。农垦茶业集团首先是强化追溯系统的实施 (2008 年实施至今) , 对茶叶产品质量实现全程监控, 实现茶叶产品质量“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追溯。其次, 组建联合技术攻关机构, 开展新产品的开发与研制, 提高生产效率与产品升级, 产品加工生产推行机械化、洁净化。截至2015 年,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上林县、西林县投入巨资建设的两套茶叶加工全自动、智能化生产线已顺利投产并通过验收。第三, 强化产品质量监控, 全面建立质量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集团所属企业先后取得ISO 9001:2008 和ISO 22000:2005质量体系下认证, 所有产品皆通过QS年审。
2.3 建立营销新平台, 拓展品牌影响力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大明山”茶叶品牌为了更贴近销售市场, 拓展产品销售渠道, 深化品牌的影响力。首先是完善市场销售网络, 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北上广国际茶博会等平台, 系统推介和传递企业的经营理念, 把产品信息向全世界拓展。同时, 在淘宝网的天猫贸易平台建立IT销售网络 (网址:http//damingshan.tmall.com) ; 其次是开发终端销售在广西区内各超市, “10+1”商业区、华南城等茶叶批发市场建立了100 多个专营或直销店, 在全国各大城市建立起产品营销网络, 提升“大明山”品牌的信誉度、知名度;第三, 维护好传统销售模式, 做好新老客户的服务在新的消费市场形势下, 对客户始终奉行“不抛弃、不放弃”原则, 确保传统销售市场正常发展, 维护好各方的利益, 努力使“大明山”茶叶品牌在市场中稳定发展。截至2014 年, 农垦茶业集团销售区内品牌占比4.82 %, 品牌/ 总纳税比为80.11 %。
2.4 加强技术标准化建设, 夯实茶品牌发展基础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在努力完善企业技术标准化建设, 巩固品牌发展基础, 营造“大明山”茶叶品牌核心竞争力发展孕育的各项工作中, 着重抓好以下几点。第一, 加强技术人才储备, 通过“外联内聘”等方式, 建立企业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档案库, 完善人才储备。其次, 加强对外技术交流, 提升企业品牌影响力。积极参加广西区内外茶业论坛、行业科技帮扶行动、行业评优、产品展览、茶日节庆等涉茶社会活动, 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第三, 以项目建设为载体, 凝聚企业技术团队。集团公司自成立以来, 以扎实的茶业管理和过硬的生产加工技术, 自2006 年以来, 在涉茶领域, 共摘取了11项省级科学技术研究成果, 4 次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 1 次地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 2 次省级企业管理现代化成果三等奖;作为起草单位, 编写发布2 部广西茶叶地方标准;拥有7 个技术设计专利;在行业评优中获取全国性“中茶杯”二等奖以上奖项13个, 省级 “桂茶杯”一等奖以上奖项45 个;累计在省级以上科技刊物发表涉茶专业技术论文11 人次共29 篇 (含合著) 。第四, 在百色市的西林县, 联合北京绿色联盟共同投资建立广西西林京桂古道茶业有限公司, 这项合作, 不仅做强西林茶叶产业, 而且为农垦茶业集团奠定新的增长极, 增加辐射面。第五, 在上林县初步建立广西大明山农垦茶文化基地, 极大地充实了广西农垦“大明山”茶业品牌的文化内涵, 有力地维护了茶业集团的专利和知识产权。
3 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建设的意义
农产品品牌建设是复杂的系统工程, 是现代农业专业化、规模化、特色化、区域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农垦茶业集团茶叶品牌的建设和经营正是在当前现有国情和经济的氛围下, 按照我国政府“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 做大做强名牌产品”的要求而展开的工作。
3.1 农垦茶文化建设与继承的需要
广西农垦茶叶生产始于1952 年, 到20 世纪80年代, 农垦茶业由于种植起点高、产业规模大、生产与加工技术先进、产品质量优良稳定等优点, 在广西茶叶对外贸易中赢得声誉, 一度占据全省农产品出口茶叶类的“半壁江山”, 多次受到省外贸局等单位的表彰, 成为国家红茶出口重要生产基地。但在当时的计划经济时期, 广西农垦茶业都是以生产国家出口需要的优质原料为主, 缺乏品牌孕育发展的机制, 延缓了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建设近半个世纪。第二, 广西农垦茶业近期以集团式生产经营发展较快, 区内企业综合实力排名位列第1, 全国综合排名位列87。全年经营总收入近2 亿元, 企业品牌评估价值为2.04 亿元 (见图1) 。生产经营开始迈上新的模式, 企业经营主要板块有茶产品经营、茶文化经营和茶品牌经营。通过产品、服务和体验满足现代人民不断提升的生活需求, 努力实现企业经营向更高层次的技术、文化生产的平台发展。第三, 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建设是当今茶叶市场快速发展到一定时期的必然结果, 代表着一种从无到有、来自于1941 年的“南泥湾”精神, 也是对广西农垦茶业与茶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3.2 适应市场多元化发展的需要
我国的茶叶生产与消费有着悠久的历史, 全国的六大茶类和几千个茶叶品种构成了丰富的茶叶市场。传统茶品市场消费形式, 多是消费者与生产者同对茶样作价值判定的方式进行消费流通, 这种感官评判存在诸多人为因素, 受地域影响也大, 难以扩大产品的统一影响, 茶叶品牌建立基础较薄弱。如目前广西农垦茶业集团所销售的产品近八成仍是以此模式进行。此外, 目前的茶叶产品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因受到不同茶叶品种标准和区域限制, 较难一概而全地执行统一标准, 丰富的茶叶品种给消费市场留下难以适从的选择。如广西农垦茶叶的产品种类和品种标准与区内各茶叶企业所执行的生产标准存在差异, 使相同标的茶品不能体现出优质优价的效果。因此随着社会和科技的发展、茶文化普及和消费者对茶叶品质、包装和服务等意识的提高、茶叶质量认证和检测体系的逐步完善,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叶品牌建设是顺应消费市场对茶叶产品便利化、信息化、休闲化和品牌化的索求。
3.3 满足农业品牌建设的需要
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特色农业资源给广西农垦茶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为农垦茶业在我国新的“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中, 发展外向型农业、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新的机遇。但广西农垦茶业因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相对滞后, 茶叶品牌建设与发展工作不能同步于消费市场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产生的对茶叶供给结构和质量的新要求。同时,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与地方企业间合作协同力较为松散 (全区各类茶叶加工厂4000 多家) , 市场同质竞争现象的矛盾突出, 严重影响茶叶产品的质量均衡统一性, 进而制约了广西农垦茶业品牌影响力的拓展。此外,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产品经营规模在全区行业中占比较少, 茶叶品牌建设仍处于成长阶段。在近期国内茶叶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 缺乏品牌的茶产品将逐步淡出市场。因此, 加快茶业发展, 拓展茶叶销售市场, 加强茶叶品牌的提升和建设, 是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发展中的必经之路。
4 结语
品牌建设反映的不仅是企业经济效益问题, 还是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企业文化和服务管理的综合能力表现。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品牌建设工作在这十多年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在“大明山”茶叶品牌的成功引领下, 衍生了“广西农垦茶业”、“京桂古道”2 个新品牌。然而从国内外的许多百年著名茶业品牌发展历程中看到, 茶叶品牌的发展都有一个较长的过程, 表现出品牌成长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与艰巨性。目前, 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品牌建设仍然处于起始阶段, 在茶业品牌建设的系统工程中还存在诸多欠缺, 如品牌区域内整体的市场营销能力、品牌资产及其增值、品牌管理组织、品牌文化的融合性及其制度等问题。促进和加快整合广西农垦茶叶区域内的优势资源, 加强广西农垦茶业的品牌经营管理, 推进茶业创新等将成为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品牌建设工作的新挑战。
摘要:茶业品牌经营是实现现代茶业的重要措施。以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大明山”品牌工作实践为例, 叙述了广西农垦茶业集团品牌建设的实践与现实意义, 总结品牌建设中创新的工作措施与方法, 取得的品牌建设成绩, 肯定该项工作的必要性, 并期望广西农垦茶业集团的茶叶品牌进一步做强做大, 实现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广西农垦,茶叶品牌,实践
参考文献
广西农垦 篇7
关键词:农垦糖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
当代企业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人是知识、信息、技术等资源的载体。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戴尔.卡耐基就曾说“假如我的企业被烧掉了,但把人留住,我20年后还是钢铁大王”,松下幸之助也曾说“企业最好的资产是人”。这就必然要求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管理,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人力资源的价值。近年来,垦区糖业企业普遍意识了这一点,并培养和引进了不少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但从实际来看,企业还没有真正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工作,大部分企业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总量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的状况,一方面,员工队伍臃肿,经常是5个人干3个人的活,但在一些关键岗位、重要岗位,又缺乏合适人选,结构性短缺严重,仍然存在“人才不够用”,人浮于事,人才流失、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等问题。因此,如何盘活企业的人力资源,使得人尽其才,事得其人,人事相宜,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这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笔者就垦区糖业企业的实际,谈谈如何搞好人力资源的管理。
1 农垦糖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认识上存在误区
几年来,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已逐渐被垦区各个糖业企业的管理者认可,但企业往往把人事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在管理、基本职能、目标等方面却有诸多不同。人事管理是被动、静态、孤立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按照市场经济法则,对人力资源的规划、招聘录用和培训发展等进行全过程的、主动的、动态的管理。传统的人事管理是行政事务性的管理,强调具体操作,如人员招聘录用、档案管理、人员调动、工资奖金发放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在传统劳动人事管理的基础上增加了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终身教育培训等内容,现代人力资源的管理更具计划性、战略性、整体性和未来性。
1.2 没有形成较系统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
人力资源规划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使企业能够确定它未来所需要的人才组合,然后利用这些信息为其招聘、录用以及培训等环节制定计划。通过调查了解得知,垦区几家糖业企业均忽视了这一环节,因而没有形成系统的、长远的人力资源规划体系,普遍采用实用主义,缺什么人才就补什么人才,极少数制糖企业即便有所规划,但也与企业的整个经营战略和发展规划相脱节。垦区糖业企业对人力资源规划没能跟上时代步伐主要体现在:
1.2.1 机构设置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大多由公司办公室兼管。已设置人力资源部的企业大多是将原来“人事部”改为“人力资源部”。部门的功能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范围内,按“静态”的以“事”为中心的传统人事管理模式进行操作,并没有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真正工作。
1.2.2 部门的人员设置不合理
在人员配备方面,对人力资源管理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员,或者有人员但不是专业的且人数较少,除了个别企业有1~2人为专职人员外,其他均没有专职人员,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素质偏低这一状况,与现代人力资源要求正规化、专业化管理极不协调。
1.2.3 没有进行人才储备
公司在不断地扩张规模的同时并没有进行人才规划和储备,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跟不上公司的发展步伐,企业往往在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时,才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如个别企业目前就出现了人才断层的现象,表现在个别部门寻找一个合适的接班人都困难,有的车间人数虽多,但真正能解决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还真没有几个。
1.3 没有一套科学的招聘管理系统
大部分企业招聘工作的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5个方面:
(1)对招聘工作重视不够。
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现状使一些企业管理者认为:工作难找,而人易招,因此对招聘工作不予重视。其实未然,要招到满意的人才并不容易。个别企业虽然重视了招聘工作,但大多数也只停留在口头上,并没有采取相应的实际行动。
(2)招聘录用工作的随意性大。
企业中没有进行人力资源规划,出现了“五重五轻现象”,即重视引进外来人才轻现有人才开发、重短期招聘轻长远规划、重高中级人才引进轻中低级技术工人的引进、重车间技术人员引进轻农业技术人才引进、重常规管理轻培训提高。
(3)没有做科学的岗位分析,招聘条件不清晰。
通常只注重于应聘者的学历水平、毕业院校及学习成绩。
(4)招聘录用工作的决策权过于集中。
应聘者虽然先由人力资源部选定,但最终的决策是由企业最高领导来确定。
(5)招聘渠道较窄。
大多企业一般只通过人才交流会、大专院校招聘员工,没有更多渠道招聘。
1.4 培训机制不健全,没有真正理解培训的作用
大多企业只是狭窄地理解培训,并没有把培训和发展放在一起考虑,进行规划和实施。培训方式也比较呆板,在企业中往往只根据上级的培训要求由公司领导指派人员前往参加,企业内部的培训也通常只限于质量管理、新员工入职、职业安全与卫生方面的培训,没有做培训需求分析、培训计划等,培训过后没有做的评估和分析。
1.5 没有一套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有效的激励机制
从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没有健全、完善、合理的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激励机制,很多还处于偏向单纯的物质激励的阶段。公司往往是以“硬”方法,也就是就员工考勤、工作规则、工资分配、奖惩制度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强制性的管理,少用情感手段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实际上,单一的激励手段,即使它们已经得到很好的执行,但效果也非常有限。
2 完善农垦糖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2.1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
作为企业领导要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来看,切实树立科技兴企和人才强企的战略思想;作为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从传统的主要是从事人事行政管理和事务工作中走出来,从静态管理转到动态管理,从滞后于实践到前瞻于实践,切实转变观念,把发现人、培养人、创造人作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职责,将人力资源部门建设成为既是人事行政管理的办事机构,又是公司领导班子实施人才战略的参谋部,为企业创造积极向上、团结敬业的工作环境。
2.2 加强对人力资源部门的建设
在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新时代,垦区糖业企业必须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调整组织结构。要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使人力资源管理决策化、科学化、规范化。同时要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培养,必须以战略的眼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地培养糖业管理人才,使之适应现代化糖业管理需要,为糖业管理的持续发展提供优质的人力资源。从目前情况来看,垦区糖业企业可以从外部吸引部分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士加盟,也可在企业管理队伍中普及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和知识,培养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走上正规化、科学化、专业化的道路。
2.3 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招聘管理系统
对一个企业来说,以最小的投入去提高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完善的招聘管理系统。好的招聘管理系统可以为企业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减少人员流动,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那如何建立科学、完善的招聘管理系统呢?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2.3.1 要完善一个实现人力资源的使用市场化、社会化的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越来越重要,人才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虽然从总体上看现在社会劳动力依然是供过于求,但高素质的人才已经走向市场化、社会化了。因此,对于我们努力成为上市公司的企业来讲,如果我们的机制滞后、不健全、不完善的话,那将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盟公司。
2.3.2 要建立公开招聘、公平竞争的用人机制
在员工的任用上,要做到“赛马不相马”,打破传统的“论资排辈”作法,按“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调”的原则,实行竞争上岗。不论是车间主任,还是工段长,主要跟不上企业的发展需要都应让出位置给优秀的人才。
2.3.3 建立完善的任职资格标准体系
寓言故事“拴马的栅栏”告诉我们:若要将栅栏编得顺手、整齐,就得按前面第一根木条的形状一根根编下去。用人与选人也是这样,企业要招到有较高能力的新人,关键要看企业的第一根栅栏是什么样的,是由谁来选择的,是按什么标准来选择的。不能仅仅根据学历水平、毕业院校及学习成绩。必须根据实践,依据其能否胜任其岗位,是否有创新来判定,但对人才也不能求全责备。
2.3.4 拓宽招聘渠道
吸纳人才不能只通过人才交流会、大专院校引进人才,也可以从职业中介机构、员工推荐、主动求职者,或是从猎头公司、因特网等渠道招聘人才,更重要的是善于从内部发现和培养人才,企业自己培养的人才最了解企业的情况,对企业也有很深的感情,对企业发展极为有利。这有利于在整个企业中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环境和氛围,激发员工奋发有为。此外,如果从密切与农村蔗区关系方面来考虑,还可以从农村蔗区中适当招纳贤才。总之,对招聘录用工作要有一个整体规划,做好招聘预算,制定出一套科学的招聘体系,确保招聘工作走上规范化、科学化。
2.4 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工作
人力资源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每个企业都应该时刻意识到,企业的竞争力归根到底最终取决于对人力资源的培训开发程度。从知识角度来看,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导致知识快速更新,一个刚进入企业的大学生,5年以后,其大学时所学的知识将有一半以上被淘汰。因此,员工的培训工作,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我们的企业,首先要对本企业的人力资源要有一个科学的评估,在了解本企业人力资源的状况的基础上做好人力资源的培训规划,作为企业领导者,应该有长远的眼光,把培养人才纳入企业发展的整体战略之中,当成企业发展的大事来抓,并要常抓不懈。同时要注意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盘活,让员工得到合理流动和调配,努力使每一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这样企业才能拥有更多的人才,才能生生不息。人力资源开发工作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来抓:一方面抓好员工的岗位培训,可以通过师傅带徒弟、集中办班、委托培训等形式科学地对各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专业水平。另一方面着眼于糖业的当前和未来,抓好在职学历教育,采用脱产培养的方式,培养与时俱进的糖业高素质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2.5 建立和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首先要发挥精神激励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精神激励不仅要注重企业成员在工作上相互配合、通力协作,还要注重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使每个企业成员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归属感,在工作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和意义,形成合作性的企业人际关系。其次,保持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积极推进企业的薪酬制度和用人制度改革,建立“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竞争上岗、易岗易薪”的动态岗位管理制度。对于管理人员,在以企业经营规模和效益等主要指标进行分类分级的基础上确定管理关系,建立岗位责任、贡献与待遇相一致的管理体系,实现动态管理。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前途命运,共谋企业发展大计的局面。同时建立员工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制度,如职工代表大会制等。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沟通上下关系,协调领导和员工之间的情感,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总之,人才是企业的灵魂,得人才者得天下。只有结合我们农垦糖业企业的实际,采取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以优秀的人力资源配置为企业发展服务,农垦糖业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优、做强,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广西农垦 篇8
1 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目的
立新农场柑桔产品质量追溯系统, 就是在柑桔生产、销售的整个过程中对柑桔生产的各种相关信息进行记录、查询、监督的质量保障系统。其目的是在出现质量问题时, 能够快速有效地查询到出问题的生产或采后加工环节, 必要时对可能存在质量问题的产品进行召回, 对相关责任人实施有针对的惩罚措施, 由此来提高农场柑桔质量安全水平。通过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建立, 可以实现对柑桔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程监督, 保证柑桔质量安全。
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建立, 就是要完整、及时、可靠地记录柑桔生产全过程的操作信息, 通过应用现代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实现柑桔生产、加工、销售全程质量追溯。
2 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的定制
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是“以代码化管理为基础, 以批次管理为关键, 以信息技术为依托, 以可追溯标识为载体”的质量追溯体系, 对农产品物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动态、开放式管理, 集信息采集、管理、发布为一体, 实现可追溯管理。
3 定制追溯流程和追溯单元
系统是根据柑桔生产情况, 确定柑桔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各环节的追溯流程, 明确追溯单元。农场柑桔追溯系统分为种植环节和加工处理环节。种植环节由家庭农场、农资投入品进货、农资投入品销售、农资投入品使用、果园管理、环境检测及柑桔采收等追溯单元组成;加工环节由产品收购、产品处理加工、包装成品检验、销售信息等追溯单元组成。系统对不同的追溯单元用统一编码规则进行编码, 产品追溯码由各环节追溯单元编码组成, 通过对产品追溯码中各追溯单元编码的识别, 可掌握产品在各环节的形态和流转情况, 详见图1。
4 定制信息采集点
系统是根据各追溯单元设置采集点, 明确信息采集内容。以9个定点农资供应店为采集点, 负责采集农资投入品进货和销售信息;以5个柑桔生产工区为采集点, 负责采集各工区农户柑桔生产过程中农资使用、果园环境检测、果园管理、柑桔采收等信息;以果品包装加工厂为采集点, 负责采集柑桔收购、加工、包装、销售等信息。
5 制定柑桔质量安全关键信息
农场制定柑桔质量控制方案, 明确影响产品质量关键因素。种植环节质量安全关键信息主要由农资投入品的进货销售日期、商品名、通用名、生产厂家、产品三证号 (登记证号、生产许可号、生产标准号) 、生产批号、生产日期、用量、防治对象、安全间隔期及产地环境质量信息记录和灌溉水、土壤、空气质量监测等信息构成。加工环节安全关键信息则包括:加工工艺、脱青 (催熟剂使用) 、清洗、冷藏、包装检验、销售物流等。这些质量安全关键信息作为各追溯单元生产档案记录的主要内容。
6 定制字典
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字典包括:工区字典、家庭农场字典、品种字典、农药字典、肥料字典、加工投入品字典、客户字典、仓库字典、生产线字典、包装字典、产品去向字典、生产作业字典、运输设备字典、追溯单元字典、检验员字典、预处理字典、定点农资店字典等。这些字典按照系统统一编码规则, 将信息事先录入软件系统。在信息采集过程, 可直接从字典中调出, 不用重复输入, 实现简化、准确, 便于计算机对信息快速处理。
7 建立质量安全监管系统
7.1 规范农场柑桔生产管理体系
农场由生产管理部门制订《柑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 每月根据生产实际, 制订生产技术措施, 向农户、职工下达作业指南, 指导农户、职工生产作业行为, 农资采购和安全使用, 生产档案记录等。
7.2 建立定点农资供应体系
柑桔生产中, 农资投入品等是影响产品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通过制定投入品管理办法, 推行定点农资管理模式, 加强对投入品的采购、销售、使用的监督管理。农场柑桔生产管理部门与农户、职工代表共同参与确定了9家定点农资店, 签订定点采购供货协议。协议要求定点农资店必须按照《柑桔绿色食品生产规程》NY/T 426-2012相关要求为家庭农场进行农资投入品采购和销售, 不得销售违反《柑桔绿色食品生产规程》要求的农资投入品给家庭农场, 并记录好农资采购和销售的相关信息。家庭农场只能在定点农资店购买柑桔生产所需要的农资投入品, 并由农资店出具销售单作为使用凭证, 由生产管理部门定期检查, 确保柑桔生产投入品使用安全可靠, 从生产源头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7.3 建立质量监管体系
农场制定《柑桔质量安全控制方案》、《柑桔质量追溯应急预案》, 在各生产阶段组织对各生产环节、各追溯单元的柑桔生产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检查, 及时排查质量安全隐患。农业部亚热带果品蔬菜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定期不定期抽检农场灌溉水、土壤和柑桔农残情况, 同时检查上报的质量追溯信息, 对投入品是否符合生产标准要求、用量是否合理、用药安全间隔期等信息数据进行审核, 实现对柑桔生产质量安全信息的有效监控, 对问题产品的流向进行跟踪, 发现质量安全隐患及时预警和处置。
8 建立柑桔质量追溯工作制度
农场制订《广西农垦国有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管理办法》, 该办法经农场十二届二次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 《办法》规定家庭农场职工在生产过程在违反《办法》内容, 农场将对其进行相应处罚, 严重的与其解除劳动合同。全面加强对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建设的管理工作, 确保工作质量。农场根据实际, 配套柑桔质量追溯工作制度。主要包括以下3项制度。
8.1《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工作制度》
落实农场各部门、个岗位在质量追溯过程中的职责和绩效考核办法, 使追溯各个环节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
8.2《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信息系统运行制度》
落实个信息采集点的职责, 明确信息记录和传递的内容、方式、途径、时效性要求和责任主体, 确保柑桔追溯信息的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制定质量追溯相关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个项配套措施, 确保系统正常、有效运行。
8.3《立新农场柑桔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在发生突发质量安全事件时, 应采取的相应应急措施和应急处理办法, 并及时追溯责任环节和责任人, 确保出现紧急情况时能得到妥善处置。
9 信息采集、汇总、上报
9.1 柑桔种植环节
追溯单位责任人按生产管理、柑桔采收等情况, 做好生产档案记录, 定期交由相关信息采集点负责人录入计算机追溯软件系统。
9.2 采后加工环节
加工部、销售部门分别负责记录柑桔加工、包装档案, 在接受种植环节柑桔的采收信息后, 按加工批次, 将加工、包装档案录入计算机追溯软件系统, 形成最终产品追溯码, 以标签 (见图2) 形式贴在产品或外包装箱上。
9.3 信息传送
柑桔种植环节、采购加工环节信息通过QQ、电子邮件或用U盘等形式传递到农场数据管理中心, 数据管理中心负责人对信息进行整理汇总后上传到农业部数据中心, 并通过网页、短信、电话语音3种方式对该批次柑桔追溯码进行追溯性验证。
1 0 立新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技术路线
农场柑桔质量追溯系统及其信息系统示意按图3及图4技术路线构建。实现从生产、加工、包装到销售的全程监督, 保证柑桔质量安全, 可对其物流、质量安全实行全程动态、开放式管理, 是集信息采集、管理、发布为一体的可追溯管理体系。
1 1 结论
【广西农垦】推荐阅读:
农垦系统05-12
农垦地区06-19
农垦特色08-06
农垦文化10-28
农垦日报11-19
新时期农垦改革问题09-01
海南农垦生产队09-12
黑龙江省农垦农场企业07-22
农垦总局党委会议工作报告07-01
农垦建三江管理局局长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