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垦地区

2024-06-19

农垦地区(共7篇)

农垦地区 篇1

2016 年, 国家要在“镰刀弯”地区调减66.7 万hm2玉米。 东北地区将因地制宜地发展杂粮杂豆等经济作物、草食畜牧业、草业等, 恢复粮豆轮作, 鼓励发展粮改饲等。

适度压减玉米种植面积, 是为了优化种植结构, 释放库存压力, 缓解国内外价格倒挂给上游种植户带来的增收难度, 减轻给下游加工企业造成的成本高企难题。 让我们看看垦区是怎么做的。

土地“用”“养”结合玉米不再越区种植

◇张玉枢董艳波

皑皑白雪覆盖之下的内蒙古大兴安岭垦区, 透着迷人的气息, 万物在深冬里孕育。 红瓦蓝墙的职工院落里, 墙上挂着一串串红辣椒, 晒场上堆放着收获的粮食, 掀开苫布一看, 里面不是玉米, 而是大豆、白瓜籽、南瓜、芸豆等杂粮杂豆……

压减玉米种植面积, 调整种植结构, 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 大兴安岭垦区的种植户通过市场引导和政策扶持, 逐渐转变越区种植玉米观念, 优化种植品种, 建立用地、养地相结合的土地利用模式。2016 年, 玉米种植面积将由原来的3.3 万hm2压减到2 万hm2, 逐步向结构更合理、效益更优化的现代农业方向过渡。

农闲不唠别的, 就唠咋挣钱

诺敏河农场四队有耕地616.1 hm2。 他们加强种植结构调整力度,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2015 年种植白瓜200 hm2、 南瓜44 hm2, 又引进示范种植苏子36.7 hm2、马铃薯1.3 hm2、珍珠红芸豆20 hm2、小粒芽豆26.7 hm2, 其他类芸豆33.3 hm2。 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333.3 hm2, 平均收入在800 元/667 m2左右。

场长梁伟说:“2009 年以前, 四队不赊不借能种上地的只有1 户, 那时大家都没信心, 岁数大的盼退休吃养老金, 岁数小的外出打工。 如今大家农闲不唠别的, 就研究咋挣钱, 信心足了。 ”

诺敏河农场种植户们不仅善于总结种植经验, 而且在农闲时走出去, 寻求新的发展路子。 2016 年, 他们计划种植胡萝卜、大葱、毛豆、甜玉米、黄瓜籽、中草药等经济作物。

玉米效益下滑, 咱向“有机”要卖点

欧肯河农场全面推进多元产业, 探索发展现代有机绿色农业, 加大科技投入, 创新管理模式, 实现土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2015 年农业生产遭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的年份, 将农业生产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面对有限的土地和大部分由职工分散经营的现状, 如何解决好员工群众致富的出口问题, 实现土地经营效益最大化, 成为摆在农场面前亟需破解的难题。

针对传统作物种植方式使土地板结、效益降低的现状, 玉米单产和品质提升空间局限, 而且面对农产品价格市场低迷以及未来农业的发展趋势, 欧肯河农场积极尝试绿色、有机农作物种植。 2015 年, 该场种植有机玉米13.3 hm2、 有机大豆93.3 hm2、有机马铃薯6.7 hm2和有机黑小麦16 hm2。 在经营管理上, 与北京嘉博文公司、武汉生物科学院合作, 由他们提供有机肥料及生产技术, 同时与加格达奇兴佳薯业公司签订了种薯订单, 实现有机玉米单产达650 kg、有机大豆为70 kg、有机马铃薯达1 600 kg。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2016 年, 农场决定继续扩大有机作物种植面积, 且成为今后农场发展特色种植和有机作物种植的主要生产基地。

既要低头种地, 也要抬头学技术

冬闲时节, 在大兴安岭垦区文化议事中心内, 挤满了前来听课的种植户。 发展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 学科技、用科技已经成为大家热衷的必修课。

每年冬季, 大兴安岭垦区农业科技部门都会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 为广大种植户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培训。农场还以科技示范户培训为抓手, 发挥他们在农业新技术、 新品种推广应用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推多个“套餐”供种植户选择

◇杜亚周张兴卫韩兴民

2015 年玉米价格的大幅下跌, 让玉米种植业走到了十字路口。 河北垦区地处镰刀弯地区的北方农牧交错区, 是连接农业种植区和草原生态区的过渡地带。 站在十字路口, 河北垦区的32 个农牧场将如何应对? 对此, 河北农垦推出了玉米改饲草、玉米改杂粮、玉米改大豆等不同的种植模式, 供种植户选择。

在调结构、转方式上, 一是确定了坝上平原春玉米种植区以发展耐旱型杂粮杂豆、马铃薯、饲草、青贮玉米为主, 发展观光休闲农业, 促进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服务业融合发展,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二是确定了冀中南平原和冀东沿海夏玉米种植区积极发展耐盐耐旱的饲草、青贮玉米等,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 促进农牧结合。 2016 年预计调减籽粒玉米2 666.7 hm2, 力争到2020 年, 调减籽粒玉米6 666.7 hm2以上。

玉米结构调整是一项涉及土地、人力、财力和物力的系统工程, 需要统筹协调、强化指导,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构建农业生产发展长效机制。通过完善补贴政策, 研究建立合理轮作体系的补助政策, 实现种地养地结合;建立信贷担保体系, 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粮改饲”、发展现代草食畜牧业, 促进农牧结合; 加快选育青贮玉米专用品种、 高蛋白大豆品种, 培育替代种植的高产优质的杂粮饲草等品种;大力推进农牧结合, 加大“粮改饲”补助力度, 扩大试点范围, 以养定种、农牧结合, 带动种植结构优化, 而种养结合型调整, 重点是粮饲兼顾, 调减籽粒玉米、发展青贮玉米和苜蓿, 以养定种, 把“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

玉米减一半 效益提4 倍

◇宋景兰田沅鑫程至亮

黑龙江红色边疆农场2015 年大田种植获得了近400 元/667 m2的较高收入。 在2015 年自然灾害不断、玉米价格走低的不利因素下, 缘何有如此好的收入?原来, 地处”镰刀弯”地区的红色边疆农场根据市场需求, 提前调整种植结构, 压玉米、种白瓜籽, 玉米种植面积从60%压减到36%。

“2015 年我家的3.2 hm2生活田和经营田全种了白瓜籽, 还竞价租种了10 hm2白瓜籽市场田, 共投入15.2 万元, 虽然前期偏旱, 但经过细心管理, 产量仍达到了100 kg/667 m2, 市场价格18 元/kg, 纯效益20 万元。”谈起白瓜籽种植, 农场种植户袁伟忠满脸的喜悦。

种植户闫万权说:“在农场定单销售政策的引导下, 四区一组家家都种白瓜籽, 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2015 年全组种白瓜籽370.7 hm2, 每667 m2产量最低85 kg、最高105 kg, 平均效益是玉米的4 倍。 ”

农场坚持市场导向调整种植结构, 确定了“降玉米、稳大豆、上白瓜、增经杂”的发展思路, 玉米种植比例调整到36%, 经济作物比例调整到25.7%以上。

什么赚钱就种什么。 农场积极引导扶持职工发展大棚果菜、林下、水产和畜禽养殖等多元经济, 使职工群众收入颇丰, 2015 年实现产值5 000 多万元。

此外, 农场还有计划地扶持培育以诺林豆制品公司为龙头、合作社种植为原料基地的“龙头+基地”经营模式, 最大限度提高大豆品质, 公司以高出市场价收购合作社的优质大豆, 使种植户增收增效。

农垦会计发展趋势探讨 篇2

1 用现代理论和方法尽快武装农垦会计

发展新阶段农垦会计模式, 就是要用现代理论和现代方法全面武装农垦会计, 建立以会计对象要素和资金运行相结合的体系, 与国际会计准则相协调的会计行为规范, 向更加信息化会计和更加综合化会计特色发展, 形成完善的会计人员组织, 为农垦市场经济服务和提高农垦经济效益。

首要的是有现代理财观念, 而后应是有现代理财人员、现代理财机构、现代理财方法和手段等。新阶段农垦会计要转变理财的传统思想, 确立现代效益理财新观念, 掌握现代理财活动和现代效益理财的技术方法原理。现代理财观是现代效益理财的决定因素。会计观念现代化是会计行为现代化的前提, 没有现代理财观就没有现代效益理财核算。因此, 树立现代效益理财观是实行效益理财的前提。理财观就是价值观融汇到理财活动之中而形成对理财总的、根本的、完整的看法, 是理财思想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集中体现。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经济制度, 有不同的理财观。理财观不同, 观察、分析和解决理财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不同, 从而在认识理财和改造理财的实践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就不一样。

从我国情况看, 现代效益理财新观念是相对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财务管理传统思想而言。新观念很多, 如市场、风险、竞争、效益、信息、时间、投入产出、机会损益、利益主体、边际效应、预期弹性、资本保值增值等观念。这些新观念的基本特征是:有现代价值观, 这个价值观是与市场经济相关的、并与市场经济相适应, 受市场客观规律的强制。所以, 确立现代企业会计以理财为导向, 必须要重新认识现代理财活动, 重新认识现代理财活动的导向作用。

2 进行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农垦会计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业务水平, 为提高农垦经济和农垦企业效益服务, 关键是从准则和通则中进行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对农垦会计人员来说, 会计职业判断与会计政策选择, 相对是一个新概念和新问题, 是农垦会计人员面临的一个新亮点。

对会计政策, 农垦会计人员首先是如何判断, 而后是如何选择、实行和调整。由于企业经理人对企业会计政策的了解程度不同, 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以及价值或者某种利益的驱动取向或目的不同, 使得现代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情况千差万别。加强和提高农垦会计人员的会计政策职业判断、选择、实行和调整的能力, 合理地运用会计政策, 是农垦会计人员的当务之急。要注重对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的学习与研究, 以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规范农垦会计行为。要引进和利用"实证会计", 进行研究、判断、选择符合农垦经济特点和农垦企业情况的会计政策体系, 编成一部农垦企业会计政策的判断与选择的指导用书。会计政策也应当与时俱进, 在一段时间内实行, 根据会计政策实行的情况, 再进行适当的调整, 从而得以发展和完善。

要研究选择有利于企业规避风险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企业负债经营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企业资金营运的会计政策、有利于企业信用的会计政策、有利于股利分配的会计政策、有利于职工报酬的会计政策以及在企业改制、改组、资产剥离中的特殊会计政策等等。应把这些会计政策在会计核算中活的表现出来, 从而配合经营政策, 调整会计行为。

3 积极推进农垦网络信息化会计

在执行会计准则的新阶段, 要积极开发垦区电算化农垦会计的潜能, 实施新阶段农垦会计信息一体化处理, 由电算化农垦会计走向信息化农垦会计, 进一步提高垦区信息化农垦会计水平。

垦区信息化会计的发展道路是:利用垦区会计电算化的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平台, 以新阶段农垦会计的核算管理为要求, 以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管理系统提供信息为依据, 通过信息网络系统进行一体化的集成运作, 加工成新的会计信息资源。通过信息化流程, 对采购、库存、销售及相关成本、费用、收入等方面提供精确信息, 使供应链的执行过程、生产链的执行过程、销售链的执行过程等的数量、价值得到精确分析, 使资金链的执行过程等关键环节和关键业务得到精确分析, 使会计业务实时处理、预测、分析和判断, 实施会计预警, 真正实现农垦会计精确信息化会计核算和管理。

为充分发挥信息化会计的作用, 把垦区网络信息化会计推向更高阶段, 必须加速垦区会计软件的研究、开发、引进、利用。结合现代信息技术, 对以往会计电算化进行重整, 进行会计信息革命, 提高会计信息处理自动化程度, 提高会计电算化分析、决策等处理自动化程度, 利用会计电算网络化, 建立标准、科学、规范、内容客观真实、反映迅速的农垦会计信息体系, 及时、主动和全面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资源。

4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 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

为了确保各种会计资料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 防止毁损和丢失, 农垦企业制定了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办法规定核算中心的会计档案资料在未移交档案部门统一保管前, 由各核算组记账会计负责按规定的标准装订成册, 并分年度、分卷柜保管。统一保管的微机软盘、光盘, 全部备份两份, 分别存放, 并定期进行检查、复制, 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资料丢失。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每年定期检查, 确保了会计资料的完整与安全。查阅会计档案, 严格履行各项登记手续, 保证财务信息不泄密。

5 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不断提高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及会计业务水平

要建设一流队伍, 实现一流管理, 提供一流服务, 争创一流业绩, 必须提高财会人员业务素质。对此, 对每个会计岗位都建立了岗位责任制, 规定了其应有的职责与权限。同时, 规定了会计人员上岗条件、职称要求等, 并实行近亲属回避制度和轮岗制度。为适应新形势下农垦企业的发展, 正确处理各项会计实务, 应在每月组织全场会计集中学习一次, 互相观摩学习探讨, 对新财会制度和法规进行轮讲, 并积极参加会计系统组织的培训学习, 全面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6 结束语

总之, 新阶段农垦会计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为农垦经济服务的程度, 农垦会计的发展对农垦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秀英, 来慧萍, 王玉岭.试论农垦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0年1期.[1]李秀英, 来慧萍, 王玉岭.试论农垦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2000年1期.

农垦电视新闻应突出“三味” 篇3

一、新鲜味

当前, 电视新闻节目的创新是摆在农垦广大电视新闻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如何才能赋予电视新闻节目以独特的新鲜味, 首先就要求农垦电视新闻要改变以往传统老套的报道方式、方法, 力求推陈出新, 把受众最关心的最新消息用最生动的形式最有效地呈现出来。

1. 跳出陈旧模式束缚, 把鲜活的新闻奉献给受众。

在日常采访实践中, 农垦的电视记者要认真挖掘新闻线索, 找准新闻选题, “把小做大”、“把大做活”、“把好做精”、“把精做深”。以农业生产报道为例, 要避免一味地唱“四季歌”, 拘泥于“春种”、“夏管”、“秋收”、“冬训”等年复一年的格式化的“四步走”报道模式, 应站在全新的视角, 把镜头对准那些时下反映国家出台的对农新政策, 农垦职工如何运用新科技、把握新政策, 农户如何采取措施提高作物产量和粮食品质, 如何解决种管收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以及垦区商品粮基地建设主力军作用的发挥, 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垦区新型工业化, 农场城镇化进程, 做大做强龙头企业, 推动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 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方面强力推进“抓城、强工、带农”重点工作等具有新意和垦区百姓关心的新闻事件。如果在农业新闻报道中, 只注重生产环节的报道, 必然使新闻干枯乏味, 缺少电视新闻的鲜活性、可视性和指导性。

2. 紧跟时代脉搏, 赋予新闻以时代特色和新鲜感。

在日常采访活动中, 农垦的记者要弘扬主旋律,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发展观, 本着服务三农的思想, 站在农业科学技术的最前沿, 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百姓, 了解民情, 反映民意, 和群众交朋友, 关心群众的疾苦, 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认真挖掘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要用镜头真实客观地去记录和捕捉活跃在垦区最基层的新闻人物和发生在垦区最基层的新鲜事件, 精编细制, 层层推进, 步步深入, 使新闻具有强烈的生命力、影响力和时代感, 这样才能真正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才能感染观众, 受到欢迎。

二、特色味

目前, 黑龙江垦区已建成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的国有农场群,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 同时还建起了110多个功能比较齐全、初具规模的农垦小城镇, 成为垦区区域性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活动的中心, 这为如何做好农垦电视新闻报道和服务垦区受众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要最大化地满足农垦电视观众多样化的收视需求, 采制具有农垦特色的电视新闻, 就要求我们的农垦电视工作者在采访和制作新闻节目时一定不要忽视农垦观众的文化特色、整体素质和生活习惯等因素, 力求特色新闻。

1. 在追求新闻的权威性、时效性、前瞻性上体现特色。

众所周知, 群众利益无小事, 关乎农垦百姓的新闻节目在这一点上就显得更加重要, 只有用崭新的农民观去发现他们、认识他们、学习他们、愉悦他们、引导他们、挖掘他们、满足他们, 才能为农垦观众创作出适合他们需求的具有权威性、时效性、前瞻性的特色电视节目。

2. 在体现新闻的实用性、知识性和地方性上凸显特色。

新闻必须具有实用性、知识性和地方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垦区实际情况出发, 最大限度挖掘和采制富有垦区特色的地方新闻, 为受众传递科学知识、提供文化食粮。目前, 黑龙江农垦电视台针对垦区实际开辟的《北大荒新闻》、《记录》、《黑土地》、《科技空间》、《北大荒人》、《北大荒文化周刊》、《绿色视野》、《生活你我他》、《走进北大荒》等专栏节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知识性, 达到了教育和服务的目的, 具有很强的地方特色, 深受农垦观众的欢迎, 也在全省电视作品评奖中获得了专家评委的肯定和赞誉。这些节目, 以其鲜明的个性特色, 充分地满足了垦区不同层次受众的需求, 突出“三农”地方特色, 强化服务功能, 贴近农垦生活, 服务农垦产业, 从而赢得了受众的注意力。因此说, 农垦电视工作者要在创作中融入对农垦的深厚情感, 使电视媒体成为农垦人了解农垦政策、获取农业科技知识、展示当代农垦人风采、娱乐身心、提高生活品位的窗口和阵地。

三、大众味

1. 坚持为三农原则, 满足农垦观众的欣赏品位。

作为农垦广播电视的品牌栏目, 农垦观众需要的就是像《北大荒新闻》、《黑土地》、《走进北大荒》等等这样为普通观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 这些节目之所以雅俗共赏、深受欢迎, 充分说明了我们农垦电视媒体创作的电视节目要真正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主要服务对象这一理念, 脱离了“三农”, 农垦电视节目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 立足“三农”是农垦电视工作者做好节目的基础, 服务“三农”也是黑龙江这样一个农业大省广播电视事业的重中之重。

2. 采取平民化视角, 增强农垦新闻的趣味特点。

农垦地区 篇4

1 火光农场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的必要性

1.1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充分地调动干部和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

加快建立合理的激励监督机制,能较好地在广大干部和职工中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树立“场兴我荣、场衰我耻”的主人翁意识,认识到“大河无水小河干”;使干部职工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努力完成各项工作目标。个人完成工作目标的累加,能促进火光农场顺利完成广西农垦下达的各项任务和经济指标。

1.2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留住优秀人才,提高人力资源效率

加快激励监督机制能让干部和职工有一种成就感,体现其个人价值;不断给予他们新的发展机会,给干部和职工更大的发展空间。当干部和职工的技术及能力达到一定水平时,可以扩大他们的工作范围,加大工作量,让他们接受更多的挑战;还可以在相应的岗位上担任行政职务或专业技术职务,让他们感到火光农场对他们的重视,增强他们的归属感。

1.3 加快建立激励监督机制有助于提高火光农场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关键就是拥有核心技术。建立激励监督机制能集中火光农场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管理模式的引进、研究、攻关、开发和创造,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产品、技术及管理模式,使火光农场在竞争中获得先机。

2 火光农场激励监督机制的应用

2.1 薪酬激励机制

薪酬激励机制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最易使用的方法。它是对干部和职工所作的贡献(努力、时间、学识、技能、经验和创造)给予相应的回报和答谢。薪酬不仅是个人的劳动所得,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干部和职工自身的价值,代表着火光农场对干部、职工工作的认同,甚至还代表着个人能力和发展前景。例如,《火光农场经营管理方案》中后勤管理人员(机关人员和干部)实行定员、定岗、定工作任务,岗位工资与固定工资和效益工资挂钩的管理办法。割胶工实行割胶增产阶梯式加价优惠政策等。据统计,割胶增产阶梯式加价制度的实施,促进了胶工多割胶、多投入、多产出,2013年全年完成干胶产量158 t,同比2012年增产13.6%。

2.2 奖励激励机制

奖励是激励机制的核心,奖励能激发人的动力,调动每个岗位、每个人的积极性。例如,火光农场机关干部岗位效益工资,按每超产8%的干胶任务指标增发一个月的岗位工资,并依次类推;割胶生产队超产每吨给予队长1 500元、专职支书1 000元、统计员500元的奖励等。

2.3 培训激励机制

培训是激励机制管理的重点,它能调动干部和职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干部和职工的知识和技能水平。例如,火光农场安排专项职工教育经费给干部和职工进行函授学习等进修;对中专升大专并取得毕业证的职工,农场负担学费的30%;大专升本科并取得毕业证的职工,农场负担学费的50%;本科学历职工攻读研究生的,按区农垦局规定予以报销。几年来,火光农场有计划、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将现有人才送到高校深造、培训,先后有1 1名管理干部和技术骨干进入区内外高等院校学习,其中攻读研究生学位的有2人,参加专升本学习的有6人,参与大专学习的有3人,提高了他们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2.4 其他激励机制

火光农场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为职工购买广西重特大疾病保险;为生活困难的职工办理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为住房困难的职工办理住房补贴或给予安置廉住房等。

3 火光农场激励监督机制探讨

3.1 研究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激励监督机制

针对目前激励机制只对“绩”进行单一的评价标准,火光农场应尽快研究建立采用“德、能、勤、绩”作为考核标准的评价体系,评定干部和职工的履职情况,判断其是否称职。火光农场制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并相应成立了“双文明”建设责任制考核办公室对干部和职工进行评分,采取将各部室、生产队干部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职工共同负责的形式;干部和职工的奖惩与工作完成情况挂钩,以工资性收入的30%作为预留风险抵押金;将精神文明建设指标(思想、组织、作风、制度、综合治理等)进行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各基层单位、个人;制定具体的评分、奖惩办法;每季度进行日常工作考察,年终由单位、个人总结、自评等。考核办公室到各单位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党员座谈会征求意见,经考核小组综合讨论后对单位及个人作出初步评价,然后报场领导核准。将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和职工任免、监督、奖惩的一个重要依据。组织部门将考核结果归入个人档案,写入个人考察材料,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向本人反馈。抓好考核结果的整改落实工作,定期检查和回访被考核者是否进行了整改。对年终考核达到优秀的人员进行表彰,对在考核中不称职的人员给予清退、调整工作岗位或黄牌警告等处理。

3.2 建立形式多样的激励机制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除了生物属性所必需的各种物质生存需求外,还有更高的社会属性需求,如社交需求(和谐环境、团结集体)、尊重的需求(地位、权力、责任、认可)、自我实现的需求(挑战性、创造性工作、相应决策参与制度)等,针对性地制定各种激励监督机制,通过干部和职工渴望满足的各种非物质需要的心理动机,激励他们提高工作积极性。给每个人公正、公平的机会,尊重、理解和关心每一位干部和职工,满足他们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以激发他们的上进心、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增强干部和职工对火光农场的归属感、认同感,营造一种相互信任、相互关心、相互体谅、相互支持、互敬互爱、团结融洽的氛围。建立形式多样的精神激励机制(如表扬、奖状、勋章、荣誉称号等),经常开展必要的评比、竞赛活动,使员工克服惰性,提高士气,通过参与竞赛活动,使干部和职工的得到公平合理的评价,促使他们为火光农场作出更大的贡献。

3.3 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

目前,农场职工参加民主监督的途径有火光农场职工大会或职工代表大会和火光农场工会行使民主监督职能,火光农场应按照场务公开的有关法律和文件精神,加大职工大会和职工代表大会的监督力度,充分发挥职工民主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职能,对火光农场的生产经营过程和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通过采取定期和不定期、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职工对干部进行民主评议,听取职工的意见。同时,规范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程序,选出能够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高素质的人员参加职工代表大会。

总之,激励是一个系统过程,我们不可能找到一种最好的、适合任何时期的激励措施,随着火光农场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火光农场的战略目标和干部、职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因此火光农场一定要重视激励监督机制的研究及建立,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机制、激励手段和目标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农垦特色、时代特色和干部、职工需求的激励监督体系,激发他们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升广西农垦的核心竞争力,确保火光农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斯蒂芬,P罗宾斯,玛丽·库尔特.管理学[M].第9版.孙健敏,黄卫伟彬,王凤彬,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出版,2010:444-463.

广西农垦金光乳业有限公司 篇5

目前,公司拥有总资产达1.5亿元,员工500多人。金光奶牛场是广西最大的荷斯坦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扶持的奶源生产基地,是广西唯一一家通过无公害产地、产品认证的乳品企业。公司先后通过ISO 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农业部无公害奶源产地标志认证、自治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AA级)认证;获得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证;被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被农业部认定为农垦现代化奶牛养殖示范场。其乳产品通过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公司拳头乳品品牌“西江”牌荣获“广西著名商标”荣誉称号。

项目是带动整个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公司奶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产业化进程加快的“兴奋剂”。多年来,金光乳业公司努力引进和大力推广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为其乳品创新和奶业发展提供技术保障和良好的发展平台。公司先后与黑龙江完达山乳业公司、上海光明乳业集团、新西兰ADIL国际畜牧开发有限公司、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厅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联合攻关规模化牛场奶牛产后疾病预测体系、疾病监控体系和预防体系课题项目,实施“广西牛胚胎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奶水牛开发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荷斯坦奶牛高产攻关”“高产荷斯坦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技术研究及产业化示范”“南方高产良种澳洲荷斯坦奶牛的快速扩繁”“甘蔗叶快速氨化法与沼液饲喂提高水牛产奶量的研究”“牛高效养殖技术集成应用示范”等国家级和自治区级课题项目,在大力培育、发展规模的基础上,依靠科学、合理的企业机制,提高生产环节中的科技含量,实现了牛群结构合理化以及生产经营产业规模化、突出集约化、一体化经营管理。

在国家有关部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部门的支持下,公司运用动物胚胎繁殖技术,在广西建立了大型荷斯坦奶牛、奶水牛良种繁育产业化示范基地,为社会提供优质奶牛品种。公司所生产的“金光·西江”牌乳制品,已经覆盖桂中南大部分地区,为改善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居民身体素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目前,金光奶牛场存栏有优质进口荷斯坦奶牛5 000多头、奶水牛1 000多头,奶源除了能满足自身生产需求,还为其他乳业公司提供生鲜奶源,实现了产品价值最大化,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经济效益。

公司地址:(530041)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坛洛镇

山西农垦经营状况分析与对策 篇6

截至2007年底, 山西省农垦系统拥有农垦企业30家, 其中农场、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分别为25家、4家和1家。从2002年以来, 山西农垦企业总数上出现了起伏变化, 2003年最多达41家, 此后企业数量不断减少。职工总数5111人, 比2002年减少了1583人, 而垦区总人口增长了1686人达到19832人;耕地面积2005年扩大到7621hm2, 到2007年锐减到6525 hm2。

(一) 农垦经济总值。

山西农垦企业国内生产总值2007年是11555万元, 2002-2007年均递增6.43%, 其中2007年是6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达9.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呈现下降趋势, 从2002年的44.99%降低到2007年的34%;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在22%至24.5%之间处于波动状态;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呈不断增加趋势, 从2002年的36.88%提高到2007年的41.7%。从全国来看, 山西农垦企业的国内总产值在全国农垦系统37个垦区的排名位于32-33名, 2007年第一产业增加值排名第30位, 第二产业增加值排名第32位, 第三产业排名是29位。再从人均农垦生产总值看, 2007年是5868元, 虽然比2002年提高了1301元, 但是在全国处于较低的水平, 远远低于全国人均农垦总值 (15566元) , 而且增加幅度也低于全国水平 (2531元/人) 。从产值利润上看, 山西农垦系统虽然年均减亏30%左右, 但是到2007年总利润仍然是负值为-2853.71万元。

(二) 农垦非国有经济。

山西农垦系统非国有经济对农垦经济贡献很大, 2007年达11193万元。其中, 第一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第二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波动性下降趋势, 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在全国, 山西的非国有农垦经济要比农垦经济产值排名靠前, 2007年排在24位, 从2002年以来, 非国有经济生产总值排名已经上升了2个位次, 说明山西农垦系统的非国有经济发展得相对较快。

二、山西农垦系统工农业生产分析

(一) 山西农垦系统工业生产。

山西农垦系统工农业总产值2007年是34669万元, 其中农业产值、工业产值所占比重分别是36.3%、63.7%。从2002年来, 农业产值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 工业产值呈上升态势。中国农垦系统十大支柱产业为, 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非金属矿制品业、医药制造业、金属制品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塑料制品业, 所涉及的工业品包括原煤、配合饲料、食用植物油、机制糖、乳制品、消毒液体奶、饮料酒、纱、布、机制纸及纸板、水泥、砖、发电等。而山西农垦系统工业品主要是原煤, 2007年比2002年增加了65000t。此外, 山西2002年还有饮料酒、乳制品的少量生产, 分别生产了10t和902t;2004年, 生产了300t机制纸及纸板。相比较, 山西农垦企业所涉及的工业行业领域少, 经营的工业品品种数量少, 主要以单一的初级原材料煤炭为主。

(二) 山西农垦系统农业生产。

从2002年至2007年, 山西农垦系统的农业生产, 从总量上基本呈增长趋势, 但分品种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粮食总产呈增加趋势, 在2007年达到最高;油料总产呈下降趋势, 2007年比2002年减少了1003t;棉花产出呈下降趋势;糖料呈上升趋势, 2007年比2002年增产1389t;水果2007年锐减, 仅有2006年产量的36%;肉类在2006年达到最大产量为513t;牛奶总产2005年增长到34142t, 此后出现小幅下降。从山西农垦农业生产在中国37个垦区所处的位次上看, 粮食、水果、肉类、牛奶基本稳定;糖料有较大提升, 提高了5个位次;而油料下降了4个位次。山西农垦系统农业生产总量在全国所占比重很小, 而且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农业生产总量的增长速度低于全国农垦的平均水平。这主要不仅在于耕地面积的减少, 而且还有播种面积、单位产出的影响。从2002年至2007年, 除了棉花、糖料单产增加外, 其余均处于下降趋势;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上, 2002年是5910hm2, 而2007年减少为5698hm2。

由上分析可以看出, 山西农垦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初级原料产品, 因此, 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农垦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低, 并且由于农垦企业所涉及的产业链条很短无法创造更多的产值。

三、山西农垦系统经营管理对策

(一) 落实惠农惠企政策, 解决企业遗留问题。

山西省属农垦企业学校分离工作基本完成, 税费改革资金524万元全部到位, 131.2万元粮食直补资金基本落实到位, 山西农垦已确权土地占总面积的55.79%。但是, 山西农垦系统自1994年来, 已经连续14年亏损, 累计亏损金额达2亿元, 加上企业历年积累的沉重债务, 许多企业资不抵债。因而从管理的角度看, 应该在招商引资、土地确权、规划建设、农网改造、行政许可等方面尽可能让农垦企业尽早地融入所在地区经济的发展中, 享受到应有的惠农惠企政策。如朔州红旗牧场2007年划归山西朔州市经济开发区管理, 开发区一次性注入资金1118万元, 解决了职工生产生活问题, 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为企业发展解决了后顾之忧。

(二) 多渠道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创新经营品种。

山西从2002年来, 农垦投资总额呈稳步上升趋势, 2007年为6533万元, 比2002年增长了5554万元;年均新增固定资产27.2万元, 远远低于全国年均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幅度1.81亿元/垦区。从全国农垦固定资产投资渠道来看, 自筹资金和利用外资的比例很高, 根据2001-2002年的数据, 达到当年投资总额的80%左右。因此, 在国有资金短缺时, 农垦企业可以借助多种渠道筹措资金, 改造和新建企业经营设施, 更新经营品种, 增加科技含量高或市场受欢迎的产品, 特别是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

(三)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优化重组企业。

据悉, 山西农垦系统已经在做企业改制的准备工作, 省直8个农垦企业根据“发展壮大一批、改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改革思路, 结合企业实际, 制定了初步的改革框架, 形成了企业集团化改制预案。这也许是省直农垦系统应对经营困境的一个策略, 然而, 改制仅仅是手段。若要从根本上改变经营状况, 还要从管理上引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 加大管理制度执行力度, 使改制的农垦企业发展成为山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四) 发展现代农业, 经营多元化, 提高经济效益。

山西农垦企业主要以农场为主, 因而对于这些农场转变经营方式, 运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就成了当务之急。农场有专业技术人员、经营设施和产销体系, 相对于农户而言, 发展现代农业具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但是目前山西农场的农业生产从产品选择上、单位产出等方面与发展现代农业还有一定差距;而且初级原料产品占的比重较大, 未全面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格局, 这就影响了山西农场经济效益的全面提高。然而, 山西农垦企业在现代农业建设中也有可喜的变化, 如金沙滩农牧场通过发展无公害产品, 使种植者人均收入达1.3万元以上;繁峙农牧场通过了省检验检疫局的抽检, 获得了年出口4×104kg蔬菜的自营出口权, 2007年出口额达20余万元。今后山西农场要注意增加高值农产品的经营, 减少低值农产品的经营, 并适当延伸产业链条, 进行产业化经营。山西农场要借鉴金沙滩农场发展种植、养殖、种苗业、运输服务、商业、洗选煤工业以及积极引进农产品深加工项目等搞多种经营的经验, 因地制宜地采用多元化经营模式推动农场经济的发展。

(五) 实施品牌策略, 提升市场竞争力。

农垦系统内部一些中小企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 为了能够获得稳定的比较利益, 可以借鉴中国中小企业经营的方式, 与大中型企业合作经营, 作为它们的原料基地;或者形成产业化, 在贴牌经营的过程中逐渐创立自己的品牌;或者采用集中型目标市场策略, 选择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没有进入的市场经营产业, 创建品牌。如朔州金沙滩农场通过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和加强销售渠道建设使其无公害蔬菜在晋北地区有口皆碑, “金沙滩”牌注册商标正在申请之中。品牌竞争是比单纯的产品价格竞争更高的一个层次, 因此, 农垦企业要创建企业自身的品牌, 利用品牌营销企业。

农垦企业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篇7

一、农垦企业内部控制的现状分析

中国传统农垦企业普遍面临着社会负担沉重、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滞后、规模效益不突出等重重困难, 难以适应现代产业竞争的严峻形势。农垦企业作为农业企业, 与国内一般的企业不同, 兼有行政、社会等管理职能;作为国有企业, 与一般的城市国有企业不同, 它一般地处偏僻农村地区, 管理粗放、产品单一、创新困难。农垦企业不能局限于小农经济的角度考虑问题, 应当在实际工作中树立竞争农业的概念, 强调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竞争效率, 建设现代农业。从目前农垦企业的现状来分析, 由于领导对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中有关内部控制的相关知识缺乏, 对于新会计法的理解不深, 内部控制在多数农垦企业尚不完善, 或者在执行过程中缺乏可行性, 影响内控制度的有效发挥, 影响农垦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和经济指标的实现。农垦企业现阶段在实行企业内控制度方面大致存在以下问题:

(一) 内部环境机制不健全

内部环境规定企业的纪律与架构, 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内部环境主要包括企业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与权责分配、管理者的经营理念、人力资源政策及激励措施、内部审计、企业文化等等。目前中国一些企业存在着管理行政化及家长作风、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次序混乱、管理机制僵化、组织结构刚性、生产活动封闭、资源浪费严重等诸多问题。农垦企业大多地处偏远, 规模较大, 在职职工一般都有上千人, 加上退休职工和家属, 一个农场可能要管理上万人。农垦企业既要一方面要提高生产搞好经济, 另一方面还要承担很多社会功能, 比如学校、医院、社会保险等等。受计划经济影响农垦企业目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许多社会功能还没有从企业剥离, 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企业内控制度建设的难度。

(二) 风险评估机制不健全

农垦企业在制定管理目标的同时须建立可操作、易识别和分析的风险管理机制, 以了解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 并适时加予干预和控制。这些风险通常包含来自企业外部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与自然等方面的风险和企业内部的决策失误、生产故障等方面的风险。现实状况多是仅满足于对上级下达经济目标的分解, 对于风险控制基本没做, 被动接受市场的挑战。目前农垦企业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 从高层领导到各级中层干部以及基层员工, 把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同执行一般的规章制度划等号, 仅把落实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规章制度作为其经营目标, 没有关注国内和国际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企业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不能及时识别潜在风险, 没有科学的风险分析方法, 风险应对措施不合理, 没有建立适合本企业发展的风险应急管理机制。

(三) 控制活动手段简单

农垦企业经营过程中必须全程给予恰当的监督, 通过监督活动即时纠正经营过程的偏差, 同时单位及部门各级人员定期或不定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检查以及专项的财务审计和管理审计。农垦企业现行内控制度体系的设计, 大多沿袭了过去的老一套制度, 缺少创新, 仅针对劳动纪律和岗位责任制设计了一些基本的制度, 比如不相容岗位相分离控制, 授权审批控制, 会计系统控制, 财产保护控制, 但在预算控制, 运营分析控制, 绩效考评控制等方面没有跟上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四) 信息沟通与内部监督建设薄弱

农垦企业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国际和国内环境的影响了解不够及时, 重要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高层领导, 另外在反舞弊机制建设方面因为内控人才缺乏, 投诉举报机制创新不够。

二、现代农垦企业实现有效内部控制的主要措施

(一) 转变企业领导者的管理与发展观念

农垦企业应舍弃一些错误的管理理念, 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来代替简单的人力管理方式, 提高管理效率。企业每一位员工应该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内部控制作用的意义, 深入了解和掌握一些内部控制的常识。改进农垦企业领导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和控制风险的方法, 转变其对内部控制的态度, 强化内部控制意识, 提高内部控制理念, 将内控制度融入企业管理之中, 才能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进程和持续发展, 从而有效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

(二) 建立科学的符合实际的内部管理机制

结合农垦企业自身实际制定内控制度, 实施有效的组织结构控制。要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就要从各个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 实事求是, 找出薄弱环节, 建立符合自身发展战略和管理机制的内部控制体系。农垦企业可以借鉴国内一些优秀企业的内控经验, 制定出具体的实施办法, 建立相互制约机制, 提高企业负责人与会计人员的内部监管责任, 确保法律与规章制度的行使和执行内控的自觉性, 促进经营活动中的有效监督。另外, 合理的机构及岗位设置是构建内控体系的关键。例如: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监督、会计与出纳岗位相分离制度, 有条件的可设置内部审计、监事会、财务总监等监督检查机构和人员;将合格人员配给适合的的岗位, 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岗位轮换制度, 形成相互监督和制约的工作关系。

实施人员素质管理, 制定有利于企业战略发展和员工自我实现的人力资源规划, 完善激励机制。市场的竞争要求企业在努力寻求、招聘优秀人才的同时, 千方百计稳定住企业的核心员工, 防止人才流失, 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员工的工作动力来源于自身需要的满足程度, 人的需要是多样化的, 因此激励的措施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从员工中提拔经营管理人员, 让员工参与企业经营, 共同分担风险, 通过人的积极性激励机制和风险的约束机制, 在员工中传播“企业是大家的”思想。这样就形成了经营者、员工和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命运共同体”。[1]

(三) 加强农垦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

内部环境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要素, 也是企业成功的保证。内部环境包括企业的架构和企业文化等, 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是保证企业内控有效实施的基础。领导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在塑造良好的企业文化中发挥垂范作用, 决定着农垦企业文化建设的和内容和方向, 以及农垦企业文化建设的形式和内涵。其次培养团队的协作精神。企业员工的团队精神是一个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引擎, 在农垦企业文化的建设中, 必须强调对这种价值观的认同, 否则企业内控制度将难以执行。

(四) 建立和完善农垦企业内部审计制度

抓好内部审计制度是企业内控的关键点, 具体如下:

首先, 提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认识。提高农垦企业领导者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是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措施, 领导干部的思想要实现从“要我审”到“我要审”的转变, 实现由被动地接受审计人员的审计到主动请审计人员审计的转变。其次, 提高企业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农垦实行内部审计人员上岗资格制度, 要注意多渠道、多专业地选拔审计人员, 要重视和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 要制定内部审计人员任职资格标准, 建立资格认证制度, 促使内审人员达到应有的素质要求, 逐步实现持证上岗再次合理设置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内部审计通过对内部控制进行效率、效果、效益的测试, 可以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遵循性和有效性, 能针对内部控制中的薄弱环节及时提出相应改进建议, 促使民营农垦企业以合理的成本促进有效控制, 达到改善企业内部经营状况的目的。通过发挥绩效审计、事前审计等的效能来内部控制及治理[2]。

三、结束语

内部控制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它是随着企业对内提升管理水平, 对外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而不断深化和发展的, 是经营主体为了保证各项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 确保企业资产安全和保值增值, 实现经济管理目标, 提升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制定的一系列内部控制的方法、措施。中国的农垦企业内部控制的管理, 虽然还很不成熟, 但正在按照现代公司管理的内容, 向实行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科技开发管理、财务管理的综合性现代化管理的目标挺进。

参考文献

[1]徐明强.论人力资源管理在中小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J].商业经济, 2009, (11) .

上一篇:教师自我价值之实现下一篇:职工生活和养老保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