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虚词归纳 搜索结果
高一语文文言文虚词归纳(一)焉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从这里)2、积水成渊,蛟龙生焉。(兼词,于之,从这里)3、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句末语气助词,了)(二)而1、连词,表转折。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⑵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⑶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⑷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⑸...
2024-07-30初中文言虚词整理故1、 旧,原来。《论语•为政》:“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学过的知识。)《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 原因,缘故。《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公输》:“楚王问其故。” 《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3、 故意,特意。《陈涉世家》:“广故数言欲亡...
2024-06-27中考文言虚词一、“乎”1.“乎”用作语气助词。可表示各种语气。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2.“乎”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①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
2024-11-21中考常用文言虚词复习一、导入新课大家都知道:在文言文中,根据词是否具有实在意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词,另一类是虚词。这两类词在文言中的作用也不同。曾有人这样说,如果说实词是文言文的肉体,那么虚词则是文言文的灵魂。虚词为何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这是由它的灵活性决定的,它的意义会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
2024-07-312014北京中考文言文虚词汇总复习1.之①动词,去、到、往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②代词,代人、代物、代事二世杀之《陈涉世家》钟鼓乐之(“窈窕淑女”)又数刀毙之《狼》望之蔚然而深秀者名之者谁左右采之(代荇菜)③“之”用作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在河之洲山之僧智仙也...
2024-12-30中考文言虚词一、“乎”1.“乎”用作语气助词。可表示各种语气。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④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⑤是亦不可以已乎?2.“乎”还可用在形容词词尾,译作“……的样子”。如: ①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3.“乎”用作介词,相当于...
2024-11-28文言文重点词整理(1)安 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怎么 君谓计将安出:怎么、哪里 死于安乐:安逸 安知鱼之乐:怎么 衣食所安:养 安得广厦千万间: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奔 屠乃奔倚其下:奔跑 虽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猛浪若奔:飞奔的马(3)比 其两膝相比者:靠近比至陈,车六...
2024-11-06高中文言文的学习, 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是对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掌握。《高考考试说明》也对高中阶段必须要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做了明确说明, 但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比较难以掌握的是在特定语境下, “与”字究竟是介词还是连词, 这成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因此, 本文试着...
2025-01-18文言文虚词复习教案李兵 2016-11-17一、《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考试说明》中确定的18个文言虚词;所谓“用法”,就是某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及其所表示的语法关系,即词性(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
2025-02-28文言文虚词复习及18个虚词逐一精析《考纲》要求掌握的常见的18个文言虚词为: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18个文言虚词用法例释:1.【而】。本义阐析:“而”的意思很抽象,但它本来是个实词,指整个胡须,它的甲骨文就是胡须的形象。后来,“而”字用作虚字,那是属...
2025-03-01文言文虚词“且”字介绍【且】另:“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荆轲刺秦王》中的“且”读为“ū”,在古籍中,“且”字往往作为“雎”的.通假字而作人名。如&...
2025-02-10高中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要求学生要能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因此这就成了高中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同时,它又是一个难点,虽然教师花了许多功夫,但是一部分学生,特别是文言素养不好的学生对它往往望而生畏。这就造成一种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局面。对此,我对许多文言虚词解题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总结,发现它们当...
2024-12-20(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译为“就”“便”,或译为“原来是”“已经是”。例如: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鸿门宴》)2.表示条件、假设关系。译为“假使”“如果”“要是……就”“那么”“就”“便”。3.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
2025-02-07文言虚词的复习(一)(教案)教学目标:1、进一步掌握常6个见文言虚词的用法及意义。2、指导、强化学生辨别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的能力,提高应考能力。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一步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用法及意义,并学会辨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之、而”虚词的用法第二课时复习“子、以、为、其”虚词的用法...
2025-02-11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虚词总结一、之01、作助词用主要用法有三种类型:(1)相当于“的”,是定语的标志。例如:①菊之爱,陱后鲜有闻。③水陆草木之花。(2)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起舒缓语气作用,无实义。例如: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3)起补...
2024-07-16乎、或、即、既、莫、乃、其 乎 ⑪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例:①天下事有难易乎?②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③将以实笾豆奉祭祀,供宾客乎?④然,胡不己乎?⑤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⑥若毒之乎?⑦君将哀而生之乎?⑧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⑨齐人固盗乎?⑩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11)壮士,能...
2024-09-11冠:1、居第一位(以才略居第一位)2、帽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男子成人礼(既加冠)光:1、发扬光大(以光先帝遗德)2、光线(仿佛若有光)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2、回家(太守归而游人从)过:1、经过(过秦汉之故都《上枢密韩太尉书》)2、到(及鲁肃过寻阳《孙权劝学》)3、犯过失(人恒过...
2024-10-03“虽”在文言文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一般作虚词用,常见意义有两种,一是指“虽然”,另一个是指“即使”。在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不懂得如何判断它的意义,只能根据参考译文生硬地翻译给学生听;有的教师甚至直接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的“虽”多是“即使”的意思,碰到“虽”就译为“即使”。这些做法都是不负责任的表现。那...
2025-01-1018个文言虚词小故事1.而兵者,诡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
2025-03-03一、实词“阿”中不得不说的两个含义在《说文解字》中, “阿”字从属“阜”这个部类。《说文解字》:“阜, 大陆, 山无石者。象形。凡自之属皆从阜”。“阜”部“文九十二, 重九”, 九十二字皆与“山丘, 土陵”或其引申义相关。既然“阜”表“土山”含义, 那么从“阜”的“阿”也该有此含义。《说文解字》:“...
2025-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