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共12篇)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1
3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3.1外部性财务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宏观环境的复杂性是导致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外部原因
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市场环境、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因素。房地产 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不能适应外部环境,企业外部环境是企业财务决策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更多地适应这些外部环境的要求和变化。由于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国家法律法规的约束,相关房产政策的出台,控制土地的审批,银行贷款的限制,二套房契税的限制,房产税的试点等等;如果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必然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
3.2内部性财务风险
3.2.1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
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包括关联企业之间,在资金管理及使用、利益分配等方面存在权责不明、关系混乱的现象,使得资金流失严重,使用效率也比较低下。企业的投资决策环节,没有做好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市场调研力度不够,投资盲目性比较大,最后形成投资失败,不良资产大量产生,资金流失严重,资金的安全性、完整性无法得到保证,这也是财务风险的产生根源之一。
3.2.3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企业的项目投资,需要大量的资金参与投入运行,而一些房产商没有真正的从现有的企业内部挖掘资金潜力,利用自己的积累和设法追回外欠的债款,而是盲目的举债,加大成本负担,从而增大投资的风险度。具体表现在负债在资本结构中比例过高,很多房地产企业资产负债率达到75%以上,远超过国际60%的警戒线,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不足,由此产生财务风险。这些都会使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资金不能及时回收,不良债务不断上升,这样都会出现财务风险。
3.2.4企业投资决策水平相对滞后
我国不少企业追求多元化经营模式,试图通过多元化经营减轻企业经营风险,这本无可厚非。房地产企业进行提供劳务,物业管理,设计装潢,建材生产等等一系列多元市场,然而,现实却让人们看到多元化经营使一些行业的“单项冠军”发生财务危机甚至濒临破产。究其原因,往往是简单地移植或采用原有的经验,孰不知,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行业除了技术形态存在差异外,在财务管理上也存在很大的不同。从而造成更严重的财务风险。
3.2.5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风险意识淡薄
目前,企业对财务人员的素质提高重视不够,让其满负荷地工作,使其被动处理日常事务,很难有时间、精力主动钻研深层次的管理问题,甚至有些财务人员未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缺乏财务管理的能力,不能为管理高层决策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由于许多企业管理人员风险意识淡薄、财务管理决策失误等造成财务风险的当属主观风险形成的原因。
3.2.6企业内部财务监审制度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能更充分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
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大多企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2
一、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1. 市场结构不合理
房地产开发商为追求高额利润, 往往将自己的项目投向高档住宅、别墅、商业用房, 而对于老百姓真正需要的普通住宅、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却不愿进行建设, 这一方面造成高档房屋的空置率不断提高;另一方面中低价位普通住宅和保障性住房供不应求, 抬高了商品住房的平均价格。
2. 市场秩序混乱
少数开发商及中介机构利用市场信息不对称与不透明, 通过囤积土地、囤积房源、虚假交易、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哄抬房价, 误导市场预期。部分城市盲目大拆大建, 搞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带来大量被动需求, 抬高了土地和商品住房的价格。
3. 过度投机
一些地区投机炒作现象严重, 投机性购房需求迅速扩大。一些居民基于房价上涨预期, 也参与购房投资, 或者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提前入市。
二、房地产泡沫的危害
1. 房地产泡沫的存在会抑制实体经济发展
房地产投资的迅猛增长影响到整体社会投资结构的优化。房地产泡沫的存在意味着投资于房地产有更高的投资回报率。在泡沫经济期间, 房价不断上涨, 由于“羊群效应”, 投机者和投资者不断增加, 原本投资到实体经济的大量资金随之涌入房地产行业, 从而使得实体经济的发展由于资金短缺而受到抑制。
2. 房地产泡沫会破坏金融秩序
在我国, 尽管融资渠道越来越多元化, 但银行信贷仍是房地产企业最重要的资金来源。房地产建设所需的资金主要来自银行的信贷资金, 个人购房款也主要是按揭贷款。不规范的住房抵押贷款操作导致房地产价格虚高, 会加重消费者的负担, 增大购房者的违约风险, 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 大量购房者违约, 形成银行的不良资产, 将给金融机构带来了大量的呆账和坏账, 金融机构不仅无法收回利息, 而且实际上地价远远低于担保价格, 即使实行抵押权也无法全部收回贷款。
3. 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生产和消费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破灭往往伴随着经济萧条, 股价下跌, 企业财务营运逐渐陷入困境。股价下跌使企业发行的大量可转换公司债在长期内不能转为股权, 从而给企业带来巨额的偿债负担;此外, 地价和股价下跌也使企业承受了巨大的资产评估损失以及被迫出售土地和股票的销售损失。企业收益的减少又使得投资不足, 既降低了研究开发投资水平, 也减少了企业在设备上的投资。企业倒闭意味着大量的员工失业, 即使没有倒闭的企业, 由于收益的下降也要不断裁减人员。此外, 地价的下跌还使得居民个人所保有的土地资产贬值。
4. 房地产泡沫破裂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房地产泡沫的长期存在, 导致城市地价持续高涨, 人们更加确信土地价格会越来越高, 一些投机者购买大量的土地囤积居奇, 使得本来就稀少的土地大量闲置或者低度使用。同时, 由于房地产价格的持续上涨, 房地产持有者与非房地产持有者, 城市与农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导致新的社会分配不公, 严重挫伤社会劳动者的积极性。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和经济危机的发生, 大量工厂倒闭, 失业人数剧增。人们生活难以维持, 犯罪案件激增。这有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危机, 加剧社会动荡。
三、优化房地产市场结构的对策
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1) 改善供给和供应结构, 建立面向满足国内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 加快租赁市场的发展, 形成租售并举的居民住宅消费机制。可以借鉴新加坡住宅供应模式, 将面向市场需求的高档商品房与面向国内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的经济适用房、保障性住房、公租房分开供应。对于后者, 适度扩大公租房比例, 从公积金贷款和售价等方面给予优惠, 确保房价符合本国居民消费能力。而对于前者, 则全部采用市场化, 根据市场变化而自动调节。
(2) 遏制投机性需求。要把政策落到实处, 必须推行购房实名制, 确保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房地产市场全面联网, 买卖房屋、抵押贷款等相关信息都能通过适当的法定程序查阅, 对短期内反复买卖住房的投机者加强税收征管, 加大对偷逃税收的查处力度。
(3) 削弱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市场间的利益联系。目前, 土地批租、房地产交易契税等收入已经成为一些地方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主要来源。因此, 应对土地批租、房地产等相关税收在中央和地方之间重新确定合理的比例, 以削弱地方政府推动房价上涨的积极性。
2. 强化土地资源管理, 坚决打击违法行为
通过土地资源供应量的调整, 控制商品房价格的不合理上涨。要根据住房市场的需求, 保持土地的合理供应量和各类用地的供应比例, 实行土地出让公开招投标制度, 控制一些城市过高的地价。要坚决制止高档住宅的盲目开发和大规模建设, 防止出现新的积压。对于发生在房地产领域的违法犯罪行为要严厉惩处。
3. 建立房地产市场运行预警预报制度, 加强和完善宏观监测体系
通过对全国房地产市场信息的及时归集、整理和分析, 就市场运行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 定期发布市场分析报告, 合理引导市场, 为政府宏观决策做好参谋。近年来, 我国房地产业持续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吸引了大量的企业进行房地产投资, 应当引起注意。要加快建立和完善房地产业的宏观监测体系, 从土地供应、税收和预售管理等方面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控, 有效地防止房地产业泡沫的产生。
参考文献
[1]洪开荣.房地产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
浅析我国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篇3
房地产;泡沫;原因
[中图分类号]F29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11)06-0012-02
一、房地产泡沫的含义及危害
泡沫首先是一种价格现象,同价格的上涨和下降不是相连的,其变化的幅度很大。价格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上涨,同时在达到价格上涨顶峰时出现价格暴跌,波动幅度很大,突然的上涨和下跌。房地产泡沫就是以房地产为载体的泡沫经济。一般来说,房地产的价格是由成本、利润、税金组成的真正的泡沫来源是地价,是土地价格对市场基础价格的背离。
房地产泡沫的破裂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造成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房地产泡沫破裂引发经济结构失衡。房地产泡沫破裂后,企业的资金链条断裂。房地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房地产业遭受重创必然形成产能过剩、资源浪费、失业增加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房地产泡沫导致金融风险增加,易引发金融危机。在我国各商业银行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在银行贷款余额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房地产泡沫一旦破裂,房价大幅下跌,企业投资难以收回,直接造成房地产开发贷款难以偿还。所以,银行资本面临严重缩水的风险,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二、房地产泡沫产生的原因
一般来说泡沫经济的特点主要为:商品供求严重失衡,投机气氛异常浓厚。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积累,到90年代初期破裂的日本地价泡沫,是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的房地产泡沫,被比喻为二战后日本的又一次“战败”。
从本质上看,商品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在正常的市场条件下,价格上涨,在需求不变大的情况下,投资者预期价格会下降。而泡沫发生的时候,市场机制失灵,人们不遵循市场运行的一般规律。
1.土地的稀缺性
土地是由一般是由自然供给的,是不变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对土地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大。对土地的需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现实的需求,比如住房需求,另一种就是用以获利的需求。作为获利工具的需求逐渐膨胀,便产生了价格泡沫。土地的稀缺性及其虚拟资本的性质使地价运动可脱离土地利用实际而产生泡沫。
2.供求不平衡
由于房地产建设周期长,时滞差别大,供需难以平衡。在经济蓬勃发展时期,房地产由于受到土地供给弹性小的影响,供给有限。在需求大,供给小的情况下,出现房地产泡沫。在房地产市场中,需求主要来自于投机的目的。投机者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竞相抬高房价,打破了房地产市场在宏观上的供求平衡。在目前货币超放的情况下,房地产投资已不具有可持续性,继续的投资只能使泡沫继续放大。
3.金融体制的不完善
房地产业的发展力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一个完善的金融体系应具备开放的住房贷款渠道和投融资的多种途径。在这样的金融市场中,投资的收益和风险是成正比的。然而,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和增值保值性,使得金融机构对这种资产的风险评价很小。在高收益的驱动下,金融机构不断发放抵押贷款,推动了泡沫的膨胀。
4.房地产市场的不完全
经济行为人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微乎其微,是价格的接受者。而房地产市场,由于买者卖着之间的信息的不对称,定价都是暗中进行的,成交价不能反映其真实价值。投机商趁机哄抬地价,又造成了地价的泡沫。同时大量中介服务机构的存在使价格评估更加困难,地产商利用自己在信息方面的优势,抬高房价欺骗消费者。
5.消费者预期的有限性
大量消费者对房地产价格走向都是持上涨的观点,对房价看涨的共同预期就构成了房产泡沫的基础。价格上升,需求会下降。但是房地产的需求大部分来自于投机商,预期的未来价格越高,预期资本收益率也就越大。投机者甚至囤积房屋,以获得更高的利润。这就导致了随着房地产价格的飞速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大奇怪现象。
6.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
一些地方政府受利益的驱动,出卖土地。随意征用土地,并将大量的土地投入房地产市场,以获取高额收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地方政府财政的不足,但却增加了房地产的成本,成为高房价的一个直接诱因,而且导致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
7.国际热钱“推波助澜”
热钱对汇率的波动极为敏感,近年来人民币持续升值,由于短期资本投机逐利的本性,大量热钱流入中国的资本市场。由于一般的消费者不能获取充分的信息,在房价上涨的初期,大部分消费者会有持钱观望的态度。但是当大量热钱进入房地产市场并造成一种虚假繁荣的现象时,受房价骤涨的诱惑,许多消费者开始失去耐心,他们发现炒房地产来钱更快,于是纷纷拿出积蓄进行投机。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
[2]吕彬彬.人民币升值对房地产业影响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06年5月第20卷第5期.
[3]韩国波,张丽华.房地产泡沫的成因、衡量指标及防范分析[J].中国经济评论2005年3月,第5卷,第3期.
[4]姜莹.房地产泡沫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J].商业经济.2007年第12期.
[5]李飞.警惕热钱流入重抬楼市[N].中国经济导报.2008年2月14日第B05版.
作者简介: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4
摘要:应收账款作为一种商业信用,在扩大了企业产品销售量,增加销售收入的同时,给企业资金的回收和占用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此企业应在收益和风险之间进行权衡。本文论述了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规避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对策分析、商业信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商业竞争,为了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抓住商机,除了要提高产品质量、改善售后服务外,还要运用赊销方式来扩大销售。当前,商品与劳务的赊销、赊供已成为当代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而商品、劳务赊销的结果,一方面扩大了企业产品的销路,增加了产品销售收入,提高企业竞争能力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形成了一定的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经营风险。资金是企业的血液,而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中枢神经。企业对应收账款的控制,不仅决定了流动资金的周转水平,而且直接影响到销售业绩和市场竞争力。因此,企业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管理办法,做好应收账款的事先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回收等管理工作,以保证应收账款的合理占用水平和安全,尽可能减少坏账损失,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本文就当前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进行了分析。
一、应收账款的概念及其特点
简单来说,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产生的短期债权,是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一种商业信用。概括起来,它具有以下特点: 1.应收账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2.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与外单位之间,由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而产生的。3.企业产生应收账款,一般表明产品销售和劳务提供过程已完成。4.应收账款按实际发生的金额记账。5.应收账款是指流动资产性质的债权。
二、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及产生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1、大量的应收账款会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 应收账款是资金流通的缓冲形式,但是,大量应收账款的存在导致企业大量流动资金被不合理占用,也会影响商品流通的顺利实现,从而影响企业再生产过程的实现。企业在赊销产品时,发出存货,货款却不能同时收回,而企业对逾期不还款的客户不能采取相应措施,致使企业流动资金被大量占用,长此以往必将影响企业流动资金的周转,使企业货币资金短缺,从而影响企业的正常开支和正常生产经营。如果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既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与有效利用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支出和为催收欠款而发生的各种费用。如果应收账款最终成为坏账,企业将遭受更大的损失。
2.应收账款夸大了企业经营成果,使企业存在亏损
目前,我国企业确认收入时遵循权责发生制原则,发生赊销的账务处理为,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营业收入”科目,将赊销收入全部记入当期收入,因此,企业本期利润的增加并不能表示本期实现的现金流入。根据谨慎原则,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应收账款自行计提坏账准备,但在实务中,为了便于纳税,有关法规中明确规定,计提比例一般为3‰~5‰。如果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存在,坏账的可能性也会随之增加,即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可能远远超过提取的坏账准备。这样等于夸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果,对可能发生的损失不能充分估计。3.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现金流出的损失 从赊销的账务处理可以看出赊销虽然使企业产生了较多的收入,增加了利润,但没使企业的现金流入增加,反而使企业不得不垫付资金来缴纳各种税金和费用,加大了企业的现金流出。
4.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
企业应收账款所占用的资金,客观上要求在经营中加速周转,得到回报,但由于应收账款,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的比例在不断上升,致使大量资金被沉淀,借款时间被延长,增加了利息费用。被占用的资金丧失了其时间价值也就是赢利机会,大大降低了企业资金的有效利用率,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为降低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各种不利风险,企业应积极建立合理完备的应对措施,但是在此之前,只有找出产生应收账款风险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相应对策
1、企业的内部管理因素
从企业内部对应收账款的管理角度出发,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企业重视不够和缺乏风险意识
大部分企业的领导者和经营者没有明确要健全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意识,他们所注重的是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对如何理财还缺乏意识和经验。企业经营者认为清理应收账款是财务部门和人员的事,与经营本身没有直接关系。甚至于有的企业连财务部门也对应收账款心中无数,更谈不上管理和清收了。
(2)企业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
企业没有建立健全明确的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机制,缺少必要的内部控制,导致企业内部管理无章,放任自流,大量的应收账款对不上,收不回,对损失的应收账款无法追究责任。有些企业虽然对应收账款设立了规章制度,但却有章不循,形同虚设,财务部门不能及时与业务部门核对,销售与核算脱节,问题不能及时暴露。而在另一些企业中,内部激励机制也很不健全。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往往只将工资报酬与销售任务挂钩,而忽略了产生坏账的可能性,未将应收账款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只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对这部分应收账款,企业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款,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3)企业信用政策制订不合理
当企业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销售量,大量运用商业信用进行促销时,没有在事先对付款人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盲目采用赊销策略去争夺市场,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能否及时收回的问题。这就是客户不良的信用对应收账款产生的风险。
2、商业信用不发达因素
我国企业产权制度落后,缺乏法律观念。由于全民信用意识不普及,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不可靠,使得失信带来的收益往往大于守信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要形成严格还本付息的信用准则,树立成熟的信用竞争意识是很困难的。
3、企业的商品质量因素 商品质量的好坏、价格的高低及品种规格是否齐全均会影响客户的付款愿望。一些企业销售的商品价格高、质量差,或规格不符合客户的要求,客户购买此类商品后有上当受骗的感觉,最终导致了客户延期付款,甚至拒付。
4、市场竞争因素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竞争机制作用迫使企业以各种手段扩大销售。赊销作为企业扩大 销售的主要手段,它除了能够向客户提供所需要的商品外,还在一定时期内向客户提供资金。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要求企业向客户提供的信用条件起码与他的竞争对手所提供的相等,甚至更优一些。货币信用政策使其获得了竞争上的有利条件,但同时也带来了应收账款风险。
三、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的管理对策
1、要引起企业经营者对应收账款管理的高度重视
要加强市场经济理论的学习和宣传,使企业真正懂得在追求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要把企业的财务管理和资金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把不断降低应收账款,预防经营风险,作为一项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长期工作。
2、要加强各部门协作,建立联合制度,明确分工
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属于综合管理的范畴,不仅与财务管理联系紧密,而且与销售管理、经营管理密切相关。因此,经营部门、销售部门的工作人员应该改变过去认为应收账款的管理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账务不清也是财务部门责任的观念。要加强协作意识和整体观念,制定相关制度,促使职工协调一致地工作,积极采取措施,有效地推动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工作。同时要明确分工,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度,哪个环节、部门出了问题,追究哪个环节、部门的责任,从而做到责任明确、分工具体、各司其职,以此监督、检查、考核应收账款回笼情况及清理情况。
3.建立有效的考核评定体系 大量的应收账款长期挂账,不但虚增了企业的资产,而且影响了有关部门对企业经营者业绩的考核和评定。企业应当落实内部催收款项的责任,将应收款项的回收与内部各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及其奖惩挂钩,将应收账款周转率指标纳入企业负责人、销售负责人、财务负责人效绩指标考核体系。对于造成逾期应收账款的业务部门和相关人员,企业应当在内部以恰当的方式予以警示,接受员工的监督。对于造成坏账损失的业务部门和责任人员,应当按照内部管理制度扣减其奖励工资。4.建立销售回款一条龙责任制
为防止销售人员为了片面追求完成销售任务而强销盲销,应制订严格的资金回款考核制度,以实际收到的货款数作为销售部门的考核指标,每个销售人员必须对每一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负责任。这样可使销售人员明确风险意识,加强货款回收的进程,最大限度减少坏账损失。
5、建立企业信用管理政策 赊销效果的好坏,依赖于企业的信用政策。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可以为企业争得更多的客户,提高企业产品的销售量;相反,则会使企业损失大量的客户,造成产品销量的下降,如若赊销成本的增加大于所得的收益,将会削减企业的利润。因此,企业应从实际出发,定期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款期、收款占销售额的比例以及坏账损失率等衡量应收账款风险的相关比率,以此估计潜在的风险损失,正确估量应收收款价值,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间、现金折扣政策和信用标准。
6、开展信用保险
企业在进行信用管理同时,还可以开展信用保险。在国外,企业为了避免在提供赊销时遭受意外的坏账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投保信用险。而目前,我国大多保险公司尚未开展这项业务。但随着我国保险事业的发展,这项业务一定也会开展起来。在投保时,应在坏账损失和保险费之间进行权衡,以使企业风险最小,收益最大。
8、应收账款回收情况的监督
应收账款发生的时间有长有短,有的刚刚发生,有的已经超过信用期限很长时间。因此,必须对应收账款进行细致的核算和严密的监督。定期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比较直观,通过这个表格,可以看出有多少账处在信用期间内,这部分欠款未到偿还期,是正常的;至于到期能否收回还要待时再定,但及时的监督仍是必要的。有多少账超过信用期,超出多长时间,超过信用期较短的这部分欠款收回的可能性较大;超过信用期较长的这部分收回的困难较大;超过信用期很大的,这部分发生坏账的可能性较大,应引起高度警惕。
9、组织好应收账款的催收工作 当企业通过账龄分析,发现账款被客户拖欠时,首先应当分析现有信用标准及信用审批制度是否存在纰漏;然后对违约的客户重新进行资信等级调查与评价。将信用品质恶劣的客户从信用名单中删除,催收拖欠账款。为了提高应收账款的催收效果,企业不仅要加强日常的催收工作,把贷款回收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制定出营销策略,探索出一条加快货款回收的新路子。企业可以实施承包催收责任制,定出催收目标,派专人催收,划定重点催收对象。对于过期较短的客户,不要过多打扰,适当提醒即可,以免失去客户。对于过期稍长的客户,可措辞婉转的崔收。对于过期很长的客户,很可能由于客户无法偿还,致使全部或部分账款形成呆账,给企业造成极大的还账损失。这时企业应转化应收账款的形式,减少企业的呆坏账损失。
产生自卑的原因 篇5
心理自卑怎么办
1.确认识自己
学会从多角度看问题,全面辩证地看待和评价自己,不仅要如实地看到自己的短处,也要恰如其分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切不可因自己的某些不如人之处而看不到自己的如人之处和过人之处。要多去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自信心。要用理性的态度面对失败和挫折,做到大志不改,不因挫折而放弃追求。善于挖掘自己的潜能、利用自身的特点,大胆尝试,勇于拼搏。一个人只有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与他们进行正确的社会比较,才有助于肯定自己,才可能克服自卑感。
2正确地归因
不能因一次失败,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殊不知这次失败的原因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是能力不足造成的。
3.自我鼓励
当你在干一件事之前,首先应有勇气,坚信自己能干好。但在具体施行时,应考虑可能遇到的困难。这样即使你失败了,也会由于事先在心理上做了准备而不致造成心理上的大起大落,导致心理失调。善于运用表扬与肯定的方法树立自己的自信心。在工作、学习、思想方面的积极表现、正确做法和细微的进步,要采取一定的方式给予及时的、恰当的评价和鼓励,并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使自己受到鼓舞,增强自信心。在批评其缺点或错误时,也要适当的肯定其积极因素,做到批评中有鼓励。 自卑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脆弱,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因此应当注意,要善于自我满足,知足常乐。在学习上,目标不要定得太高。适宜的目标,可以使你获得成功,这对自己来说是一种最好的激励,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之后,可以适当调整目标,争取第二次、第三次成功。在不断成功的激励中,不断增强自信心。
4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遇到某些情况感到信心不足时,不妨运用语言暗示:“别人行,我也能行。”“别人能成功,我也能成功。”从而增强自己改变现状的信心。经常回忆因自己努力而成功了的事,或合理想象将要取得的成功,以此激发自信心。
5学会对比
产生爱情的原因 篇6
科学研究爱情分为三个不同阶段:性冲动,或称性爱激情;吸引力,或称浪漫爱情;依恋,或称爱慕.如果你经历了这三个阶段,你与你的异性伙伴的关系将更牢固.当然也有可能产生反效果,因为此时你 可能会发现,你追求的对象实际并不是你的意中人.
性冲动:我们进入青春期后,雌激素和睾丸激素在我们身体内开始发挥作用,使我们产生渴望体验爱情的欲望.这种欲望,即性冲动(不要曲解为只是对性爱的欲望!)这在我们青春期,甚至在我们一生中都发挥这非常重要的作用.科学研究还证明,性冲动和爱是两种不同的化学物质产生的两种不同感觉.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如果说信息素使我们知道我们喜欢谁,不喜欢谁,指导我们对某个异性伙伴产生性欲,那么性欲对我们的爱有着一定指向性.如果没有性欲,我们可能永远找不到一个具体目标.当性欲驱使我们寻找异性伙伴时,爱情也悄然而至.
吸引力:爱的感觉最初来自于性欲,但是当两性之间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时,吸引力就产生了.当吸引力或浪漫爱情产生后,我们常常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俗话说“爱情是盲目的”就是这个道理.进入这个阶段后,我们常常察觉不到对方的缺点,将对方理想化,而且无法将他(她)从脑海中抹去.这种神不守舍的感觉实际来自我们的生理反应.此时,我们体内也正分泌着有关的化学物质.男女双方在这一阶段需要大量时间来了解对方.如果这种吸引力能继续保持下去,并且被双方感觉到,那么爱情就会进入第三阶段.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7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过程中, 由于各种无法预知或不可控因素造成的财务状况的不确定性, 进而使企业实际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只要有财务活动, 就面临着财务风险。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 对企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财务风险成因
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很多, 既有企业外部原因, 也有企业内部原因, 而且不同种类的财务风险形成的具体原因也不尽相同。总体看来, 企业财务风险成因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的复杂多变性
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复杂多变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财务管理环境涉及范围很广, 包括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市场环境、社会文化环境、资源环境等。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 但对企业财务管理会产生重大影响。外部宏观环境不利变化必然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因此, 企业财务决策更多的是适应这些因素的要求和变化。目前, 我国许多企业虽然建立了财务管理体系, 但由于机构设置、管理人员素质、财务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反应滞后, 措施不力, 从而产生财务风险。
2. 企业财务活动本身的复杂性
企业财务活动的复杂性与企业的发展速度和规模直接相关, 企业财务活动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 是形成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内部原因。比如, 如果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 负债金额占企业总资产的比重过高, 会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 偿债能力严重不足, 从而影响企业信誉, 制约企业发展。如果由于不确定因素, 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以及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 无法取得预期收益, 就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甚至威胁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3. 财务决策缺乏科学性
由于我国信息市场不够完善, 企业在财务决策中不能获取可靠信息, 或取得可靠信息需要花费很高成本, 使决策者无法承受, 许多企业财务决策不同程度地存在经验决策、主观决策问题。此外, 家长制作风普遍存在, 缺乏科学依据, 导致决策失误产生财务风险。
4. 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淡薄、专业技能不足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 企业作为一个财务主体必然要面临不同的财务风险。但在企业现实工作中, 许多财务人员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缺乏正常的风险意识, 认为只要管好用好资金, 就不会产生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意识淡薄是财务风险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 有些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较低, 专业技能不足, 不能从根本上把握财务风险的实质, 进而有效地预防和规避财务风险。
二、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
只要存在市场竞争就会有风险, 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并不现实。但财务风险并不可怕, 可以通过采取以下措施予以防范和控制。
1. 认真分析和研究企业外部宏观环境, 适时调整财务政策
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宏观环境存在于企业之外, 且是复杂多变的, 企业无法对其施加影响和控制, 但企业应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宏观环境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 掌握其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 因势利导, 适时调整自身财务政策, 从而提高企业对财务管理宏观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降低外部宏观环境变化给企业带来的财务风险, 顺利实现本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
2. 建立完善财务管理系统, 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财务决策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财务管理工作的成败, 经验决策和主观决策会使决策失误的可能性大大增加。面对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 企业应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 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强化财务管理各项基础工作, 使企业财务管理系统有效运行, 以防范财务管理系统不适应环境变化而产生的财务风险。
3. 树立风险意识, 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
(1)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预见、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任何企业从产生财务风险, 进而发展为财务危机, 最后导致破产, 都有一个渐进和累积的过程。财务预警系统是规避资本营运和资金管理风险最为有效的方法, 是现代企业预测和防范风险的重要工具。它能预先告知企业管理层有关企业内部财务营运体系所隐藏的问题, 使企业在财务危机之前采取调整和应对措施, 减少损失。
(2) 建立风险全程控制机制。一是事前预测。在对某方案决策前, 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进行客观预测, 制定出与此相应的应急管理措施。二是事中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出现的风险进行控制, 通过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 观察、计算、监督财务风险状况, 及时调整财务活动以控制偏差, 并制定新的相应财政政策。三是事后调整。以财务风险分析作为评价依据, 对已发生的风险, 建立风险档案, 总结经验教训, 调整制定今后财务管理的方向和措施。
4. 树立财务人员风险意识, 提高业务素质水平
财务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业务水平对于控制整个企业的财务风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要加强风险教育, 使财务人员树立起风险防范意识, 将风险防范意识渗透到企业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同时, 不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管理水平, 使其能够及时发现风险, 并对风险性质进行判断, 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防范和解决方案。
我国高校风险产生的原因探析 篇8
关键词:风险、高校、原因、探析
一、风险的定义
根据艾瓦尔德(Ewald)考证,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这个词来自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是在早期的航海贸易和保险业中出现的。在老的用法中,风险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仍然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因此,笔者认为,风险实际上包含了损失和不确定性两种因素,正是由于人们难以确定在何时何处可能会发生何种程度的潜在损失,这才构成了风险。在这个基本上,可以给风险下这样一种定义:风险是指引起损失产生的不确定性。
二、高校风险的分类
从目前高校的基本情况来看,风险主要包含了财务风险和教学管理风险两方面。
1、高校的财务风险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2001颁发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修订本)》中指出,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利率、汇率、投资报酬率的变动、不能实现预期收益和效果、不能按期收回投资和偿还银行借款等给高等学校造成的可能损失。高校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运营活动不以盈利为目的,主要向社会提供准公共产品。因此,高校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为筹资风险,是指高校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正常财务支付和不能按期偿还到期银行贷款本金和利息或高校由于其他筹行为而产生的丧失担保资产所有权、社会信誉下降等可能的损失。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2005年以前,中国高校向银行贷款总量约在1500亿至2000亿元之间,几乎所有的高校都有贷款,有的高校贷款已高达10亿元至20亿元。目前部分高校已资不抵债,连利息都无法偿还。
2、高校的教学管理风险
高校的教学管理风险是指高校由于大规模扩招、学校合并等造成的教育质量下降,突发事件频发的风险。首先,高校存在教育质量下降的风险。大规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得到了超常的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大众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但同时,我国又存在人口众多,资源有限的现实状况。扩招后的高校不同程度地出现生均教育投资量减少、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状况,无法保证培养的人才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甚至还带来了学生毕业后就业难等一系列风险。其次,高校突发事故频发,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高校突发事件大致分为六类:第一类自然灾害事件,包含地震、洪水、台风等;第二类人为灾害事件,包含火灾、漏电事故、建筑事故、校园交通事故;第三类卫生性灾害事件,包含传染病流行、食物中毒、其他中毒等;第四类群体性聚集事件,包含游行、非法集会、集体骚乱等;第五类校园伤害事件,包含师生自杀、自残、校园暴力伤害事故、师生冲突互伤、恐吓、劫持、群体斗殴事故等;第六类公关危机事故,包含因各类事故、丑闻、传媒报道引发的损害高校声誉、形象的危机。这些事件,因其突发性和破坏性而给高校的声誉带来了极大危害,同时也造成及其恶劣的社会影响。
三、高校风险产生的原因
1、高校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高校的财务风险首先是由于目前我国对高校的教育投入仍相对不足,经费的主渠道薄弱、结构不合理,自主资金来源缺乏,政府财政拨款所占比重仍然偏高。扩招后,为了满足数量急剧增加的学生的需求,高校普遍出现了“基建热”。办学规模扩大、新校区的建设、基本设施改造、引进高层次人才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然而巨大的资金缺口仅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根本无法填补。政府允许高校向金融机构贷款发展,即所谓“举债兴教”,使高校突破了高校发展中的资金“瓶颈”,成为高校办学的必由之路。然而这种举债兴教的做法也给高校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一旦高校无力偿还巨额贷款本息,就会陷入财务困境,严重制约高校的各项发展。
同时,我国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负债问题缺乏宏观指导和政策调控,高校贷款随意性较大,直接导致负债风险。随着高校法人主体地位的确立,高校独立决策、自主办学权利的进一步扩大,已完全具备了向社会举债的法律资格。《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明确规定,高校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包括依法多渠道筹措资金,以此解决高校办学经费的来源问题。这说明高校负债办学是符合财务制度规定的。而且高校具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是充足稳定的生源带来稳定的资金;二是有稳定的财政拨款。银行正是考虑到高校贷款的相对安全,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经营风险,因此也乐意放贷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
此外,高校财务缺乏经营意识,投入不讲效益,经济决策缺乏科学性。高校对建设新校区等项目的投资会挤占大量的现金资产,造成资产流动性差,现金收支调度失控,有可能出现现金流的断链。当前高校会计制度实行的是“收付实现制”,应收及暂付款不能完整体现高校实际债权。有些实验仪器和设备的实际价值几近为零,但在账面上仍以原价计入资产,这使得高校在不考虑折旧的前提下所形成的资产数据,帐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严重不符,如果以此作为负债决策的会计信息依据必然产生一定风险。
2、高校的教学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
高校的教学管理风险产生的原因首先是国家财政部门的教育投资不足。扩招以来,我国教育投资总额已经有了大幅的增长,然而政府对高等教育的投资的增加却仍然远远无法满足我国高等教育的经费需求。许多高校招生人数大大增加了,而生均教育成本在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影响之后没有增加甚至是大幅减少了。根据教育部2001年——2005年的《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表明,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都在逐年呈下降趋势(如表1、表2所示)。
表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比较
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预算支出(元)6816.236177.965722.585552.505375.94
与上年同比上升或下降(%)下降6.75%下降9.36%下降6.56%下降3.81%下降3.18%
表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比较
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
预算支出(元)2613.562453.472352.362298.412237.57
与上年同比上升或下降%下降10.53%下降6.13%下降4.12%下降2.29%下降2.65%
从以上这些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生均预算经费支出在逐年下降,这将直接导致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下降。
第二,我国高校人员配置不足,生师比攀升过快,许多高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专业老师紧缺现象。此外,办学经费不足,造成基础设施紧缺或折旧得不到补偿,许多与基本教育教学质量密切相关的教学设施,如教室、学生活动场地、图书馆、实验室、教学设备等配套设施已满足不了扩招后的教学要求。
第三,教学质量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高校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规模的扩大,而不是教学质量的提高。政府与社会外界对高校的评价更多地偏向于学校规模、生师比、设备利用率、教师结构、科研论文、科研项目和应用性成果等项目,很少以直接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学生素质提高程度和劳动力市场对大学毕业生的检验结果为标准,使得高校自身缺乏“以学生为中心”、“以质量求生存”的动力,这就导致高校办学经费很少用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率。
第四,教育管理手段跟不上变化。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与日俱增,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学生教育管理体制面临新考验,可能会出现一系列风险:招生和就业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就业难、教育教学内容及方式改革使学生无法达到预定的教学培养计划、单一的教育管理模式无法满足新的人才培养需求等。
第五,经济全球化等原因使校园不稳定因素增加,高校突发事件的频率增大。同时,原有高校内部的管理模式发生很多变化,出现很多以前未曾出现的新事物,如后勤社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学生群体多样化等,也给学校管理带来更大难度。高校自身也存在种种不完善之处,一些潜在问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极易引发各类矛盾,高校的特殊地位又决定了其在社会舆论中处于焦点,而高校人员密集,动辄几万人聚集,容易引发社会事件。
参考资料:
[1]苗振苗.高校负债的风险分析及负债规模控制[J].集团经济研究,2007(2)
[2]教育部《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2001年—2005年
痘痘产生的原因 篇9
现在的女孩子很多都由于工作的原因,而无法得到好的休息时间,这样就容易给自己的肌肤带来损伤,再加上熬夜的效果,就很容易滋生痘痘,所以对于痘痘的防止,作息时间一定要有规律。
卸妆不彻底
化妆是女孩子的本性,想着怎样才可以让自己变美,可是一回到家就感觉放下了包袱,卸妆也是草草了事,其实卸妆的不完全也可能会导致痘痘的生成,所以女孩子在卸妆过程中一定要彻底。
油性皮肤
学生产生早恋的原因 篇10
1、从生理方面来说,我们知道,个体发展到思春期(女孩起于11~12岁,男孩始于13~14岁),性发育开始了,第二性征显露了。由于对自身的生理变化无思想准备,在一段较短(约半年至一年左右)时期内,会产生对性的不安、害羞和恐惧情绪;过后,便会有另一种倾向,即对异性产生兴趣,对异性发生好奇和好感,性冲动也开始出现。
2 、媒体舆论的不正确导向,受不健康影视节目和读物的影响。如黄色书刊、黄色录像、电视、电子游戏等不健康因素的刺激,引起心理的不平衡和感情冲动,陷入“早恋”的误区。
3 、学习不投入,成绩较差,没有远大理想所致。他们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很少受到特殊的关心,又无法从学习上得到乐趣,于是自甘堕落,将精力和时间投向感情,以获得心理的补偿。
4、 同学中的消极影响。当早恋成了孩子们眼中一道越来越常见的“风景线”时,当孩子们朝夕相处的好朋友,或者一向仰视着的“尖子”,“班花”,“帅哥”们也居然参加到早恋的行列中去了时,同学们心理上的冲击和诱惑,是相当可怕的。这时,如果又冒出一个还不让人讨厌的异性朋友,又是写条子,又是献殷情,此时的学生就容易缴械投降,坠入爱河。
5、一部分同学由于种种原因,缺少家庭温暖和亲情爱护,导致性格较弱。虚荣心强,其中以女生为主,他们一般比较娇惯,依赖性强,希望有一个依靠,于是接受异性的殷勤,赞美。
6、来自学校的压力,如作业负担过重,学习成绩下降,同学关系紧张,老师的教育方法单一粗暴,学校生活枯燥无味,都是他们厌恶学校生活,抵触老师的教育。
7、贪玩、贪吃、爱慕虚荣,追求物质的享受,有的被有钱的男人玩弄。
8、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早恋为荣,许多青少年由于自身道德观念薄弱,把谈恋爱当作儿戏,丝毫不考虑爱情中的责任和义务,不理解什么是美的行为,什么是不道德的行为,个别人甚至出现不道德的性关系或违法现象。也有的青少年由于意志薄弱、自制力不强,明知是不对,但产生激情时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9、家庭教育不当引起给教育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导致她们离家出走。或做出“偏激”行为。
10、缺乏家人的关心,使他们产生孤独、失落情绪,把精神寄托在家庭成员以外,沉迷于早恋之中。
11、年幼无知,缺乏青春期的生理、心理知识,遇到坏人容易受骗上当。
12、由于共同学习、工作的关系,互相爱慕,产生了较纯真的感情,但未能理智的处事,产生极大的感情烦恼。
13、留守学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或经商,有的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在孩子的经济上通常都很大方慷慨,这使得部分留守学生形成了一种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的坏习惯。
14、虚荣心作怪,初中学生盛行这样一个观念:有对象有能耐,没对象没能耐,被人瞧不起。因此,一些学生争相谈对象,而且换得越多越好。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11
【关键词】企业;审计风险;成因;解决对策
当前,企业审计工作所面临的条件和环境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也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实效,必须要针对各方面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这也是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提高企业资金运行规范性,保证企业发展稳定性的必然要求。
一、企业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分析
1.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
企业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作为指导和规范,但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在关于企业审计工作,尤其是企业内部审计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还存在着一定的不完善性,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明确法律条例,而现有的一些相关文件,也多缺乏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对于企业内部审计的指导规范作用发挥不充分,加之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富于变化性,而一些原有的制度规定内容,已经不能够有效适应当前经济形势下审计工作的实际需求,这也就使得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也导致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2.企业缺乏科学的内控机制
一些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存在很大的不足,也没能够结合实际制定科学的内控机制,在内部控制与管理方面,往往采取传统的形式化、单一化的控制管理方法,而对于内部控制的实际效果缺乏关注,这也就导致在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中也十分随意,审计工作走过场、卖人情,甚至不进行内部审计的情况都时有发生,所运用的审计方法与模式也大多较为落后,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审计工作开展的实际需求,这无疑导致了审计工作的价值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难以保证内部控制的有效性,造成审计风险的加大。
3.审计队伍建设存在滞后性
我国审计部门一般对于工作队伍的业务素质与能力往往有着较高的要求,但对于企业内部审计队伍而言,由于企业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不重视,导致一些企业的内审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存在不足,队伍成员中高素质人才较为缺乏,审计人员责任意识不强,甚至一些审计人员没有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就直接上岗,这也就造成审计工作开展的规范性、实效性得不到保障,审计漏洞出现几率较大,加之企业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不足,内部审计人员在开展审计工作时有时会受到个别上级领导的不当干预,影响审计结果的公正性、真实性,进而大大增加审计风险。
二、应对和解决企业审计风险的有效策略
1.加强企业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为了切实降低或减少企业的审计风险,我们就应该让企业尽快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先进的工作经验,尽快推进我国企业审计工作中独立的法律法规制定与建设过程。当然,这些专门针对企业的审计法律法规的制定,应该基于企业实际的审计风险状况以及产生的原因,然后再针对性的提出具体的审计法律法规,并对企业的相关审计项目进行严格且深入的研究与分析,完善和修订审计法律法规,让企业的审计工作变得更为独立和可行。当然,企业的审计工作还应该对相关的工作程序进行专门的规定,尽可能的减少审计工作人员的审计失误或舞弊行为的发生。2.加快建立科学的企业内控机制
2.要有效应对企业的审计风险还需要有完善科学的内控机制予以配合,这就要加强企业上下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视,以法律法规体系为指导,结合企业实际对现有内控机制进行重新审视和调整,改变与当前实际不相适应的内控管理制度,重点突出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价值,并要突出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改变以往形式化、单一化的审计工作方法与模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建立科学的审计风险评估机制,针对审计工作方案、相关制度与当前时期企业内部控制实际需要的适应性进行准确客观的判断,同时建立内控风险数据库,对可能出现的或已发生的风险因素进行整合,并作为未来工作的指导和研究依据,促进审计工作实际价值的发挥,并有效防范和抑制审计风险的发生。
3.加强企业审计队伍的全面建设
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与专业化水平也是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一个有效措施,这就要求企业应加强对审计队伍所有成员的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每一位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掌握水平,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强化他们的责任意识,职业操守,并要结合完善的考评机制,定期对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能力进行考核评定,准确把握审计人员的能力水平,对于能力明显不满足审计工作需求,并且长期未能有效提升的审计人员应考虑予以辞退,以保证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外部优秀审计人才的引入,从社会和高校中吸收一部分具有较高素质的新鲜血液来充实和壮大审计队伍,增加审计队伍中优秀人才所占的比重,打造一支强有力的审计队伍,实现对审计风险的有效控制。
在社会发展迅速的今日,企业单位想要长远发展,坚实地走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就必须加强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工作,提高企业整体审计能力,最大程度降低并规避审计风险,使企业能够达到长期发展的目标,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锋.新常态下企业审计工作的要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11).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 篇12
1.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
分析新版GMP的内容和框架,就可以发现如果国内的制药企业想与国际市场接轨,就一定要紧跟国际步伐。目前,美国和欧盟的GMP均已实施多年,并且不断引入最新的药品管理理念,以质量风险管理为根本的立足点,即根据产品质量的风险特别是对患者的风险,保证产品质量,以降低对患者的风险。深入理解产品及生产工艺,进而能够识别关键参数,对可能发生的失败进行预防和纠正,为管理者进行战略决策提高依据,从而科学合理地安排资源,摆脱平均分摊资源的不合理状态,消除无效投资,提高管理水平和增强制药行业社会效益。近几年来,药品监管机构一直在加强药品质量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和实践,随着药品不良事件的频发,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需求越显迫切,将其纳入法规之中势在必行。2011年实施的新版GMP中,质量风险管理作为单独的一节出现在了第二章质量管理中,与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共同组成了新版GMP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药品监管部门已经将质量风险管理的理念作为监管的内容,要求制药企业强制实施。
1.2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分类和目的
1.2.1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分类
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贯穿于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等药品生命周期各个环节,据此可细分为药品的科研、生产、流通、使用等各个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以上市时间为界限,药品的质量风险管理可分为药品上市前的风险管理和药品上市后的风险管理。
1.2.2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
风险管理就是在已知风险存在的情况下而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的一个过程。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目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及早发现并且预防已知或者潜在的风险,采取一系列回顾的方式,发现潜在风险,并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药品发生质量风险的概率和危害程度降至最低。
1.3 药品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
质量风险管理是衡量企业能否实现管理现代化的要素之一。从我国制药行业发展的趋势来看,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采用基于风险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是药品质量管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符合国际药品质量管理理念的。风险管理强调的是前瞻性的预防行为以及对问题根本原因的调查和持续改进,确保决策的恰当性与有效性,避免盲目性,从而达到以最小的风险获得最大的收获的效果。采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对于药品监管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实施质量风险管理的意义如表1所示。
2 药品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
药品生产是一个复杂、多变、不可控的过程,这决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具体可以归结为药品生产管理漏洞、药品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和药物自身的特殊性等方面。
2.1 药品生产管理的漏洞
近年来我国持续发生了很多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如齐二药,欣弗、甲氨蝶呤等事件,造成了极坏的社会影响,严重危害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认真回顾这些重大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不难发现,在药品的生产过程中,质量监管部门普遍存在质量风险意识薄弱的弊病,由于质量风险意识的薄弱造成药品生产、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漏洞,药品生产管理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1 药品质量管理与GMP要求相互脱节
实施GMP是药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它注重过程控制,强调规范化管理,实施GMP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让药品生产企业树立药品质量风险意识。然而,目前一些药品生产企业在实施GMP的过程中,质量风险意识淡薄,往往只注重文件的制订,而轻实施、轻检查,甚至没有按照文件的要求开展工作,机械地照搬标准的做法,不能加以分析并且合理运用到自己的生产过程中来。甲氨蝶呤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质量管理与GMP脱节而导致的药害事件。
2.1.2 工艺流程执行的随意性
现在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开始使用标准化的最佳实践框架,来帮助他们更系统化地优化工艺流程。标准化的工艺操作流程是保障药品生产过程明确、有效、可重复运行的软件保障。然而现实生产中,仍有部分药品生产企业由于质量风险意识的缺失,并不能做到按照严格的、标准化的工艺操作流程进行生产,尤其是一些对质量指标影响不大的工艺过程。擅自改变生产操作规程的事件时有发生。如由于擅自改变灭菌过程,引起多名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多人死亡的欣弗事件。
2.1.3 错误的成本控制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生产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控制成本,使企业利润最大化。某些药品生产企业风险意识淡薄,盲目地追求利润,置药品生产过程可能产生的质量隐患于不顾,采用错误的成本控制方法,如底限投料、以次充好、减少工序、减少监控环节等是造成药品生产过程质量风险产生的又一重要原因。
2.2 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多数药品生产企业的生产工艺以及生产过程的监控技术都相对落后,多数制药过程都是基于终点时间判定的方式进行生产。药品生产技术与开发程度都与国外药企有不小的差距,各生产步骤基本上没有客观化的条件控制以及质量检测,常规的制药生产通常采用批抽样方式的实验室检验来对其质量进行评价。
在某些情况下,用终点时间判定的方式来进行生产并未考虑原料理化性质的变化。批抽样实验室检验虽然是药品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事后检测往往不能及时反应出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偏差。即使是原料符合药典的相关规定,由于生产过程的不确定性,或是说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不够深刻,其生产难度也会因此而增大。正是由于生产过程控制技术水平的落后,自动化程度低,缺乏对生产过程参数的控制,有些缺乏统一的、科学的质量控制标准,从而才会导致产品各批次之间经常存在差异,产品疗效不稳定,重现性差。
2.3 药物自身的特殊性
不同种类药物之间的制造工艺过程迥异,中药、生物药物与一般的化学药物相比存在自身的特殊性,这也就决定了其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来源的特殊性。
中药生产过程中质量风险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中药制药原料的特殊性、部分中药剂型的特殊性及中药生产过程的复杂性等方面。中药在原料方面由于中药材分布和生长的环境各异,在生产过程中也存在了生产工艺方面的差别,因此各生产企业质量标准的差异和生产工艺不同,其质量也参差不齐。在中药剂型方面,由于生产过程复杂,中间环节众多,多数品种的成分复杂,影响因素多样,从而决定了保障中药注射剂的产品质量是一个系统工程,应从整体角度处理问题,单纯依靠药品质量标准、借助于对产品的检验,并不能够保障产品质量的最终合格。在生产工艺方面,分为前处理和制剂两部分,前处理生产工艺的好坏直接影响后面制剂的质量,两部分的完美衔接是保障产品质量的重要条件;中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其形状的不同,导致物料易吸潮变质,这些因素都使得中药的生产工艺过程变得复杂,从而容易产生质量风险问题。
生物药物与其他药物相比,存在着两点主要的特殊性,分别是生产、制备的特殊性和检验的特殊性。由于生物制剂原料中有效物质含量较低,提取、纯化工艺复杂,稳定性差,易腐败,并且对操作环境要求严格,所以在生产、制备的过程中必须格外小心。生物药物检验方面的特殊性主要体现在,生物药物不但需要进行理化性质的检验,还要进行生物活性指标的检验,从而增大了质量风险发生的机率。
3 药品风险管理实施的要点
新版GMP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要求共有3条,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的流程和原则作出了概要性的要求,鼓励制药企业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采用基于风险的方法来对质量风险进行评估,保证产品质量。但目前制药企业对于质量风险管理理念的理解还不够深入,也缺少具体的实践经验。ICH—Q9为质量风险管理提供了一个优秀的高水平的操作框架,在制药企业实施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时,可以依照ICH—Q9提到的方法和流程,使用其中提供的工具,来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在参考ICH—Q9的同时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要点:
(1)风险评估是用于评价怎样来确保符合和优化结果的,不是为了满足法规需求所做的决定,而且风险只有被识别、评估、并考虑到进一步的缓解风险和风险沟通后才能被有效管理。
(2)所有质量风险评估必须基于科学和特定的知识,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患者的利益;风险评估必须考虑不良事件的可能性和事件的严重性。
(3)风险评估要根据风险的大小来做出不同的决策,复杂性较小的可以使用非正式的风险管理流程。
制药企业在进行质量风险管理的同时应与企业现有的质量系统结合在一起,搭配企业的资源,协调工作的实施。质量风险管理可应用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从设计开始就可以与GMP—起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控制:确定文件的需要;确定培训的效果和可行性;作为评估缺陷的基础;决定验证的程度;可选择产品开发的处方工艺;作为质量系统的一部分,可用于召回或者变更控制等;可用于厂房设计、卫生、确认、环境控制和计算机系统等;可对供应商和委托加工商进行评估,物料的购买和放行进行评估;对生产过程中的各环节进行评估等。
4 结语
质量风险管理是一个全面的可持续过程,由于药品生产过程的特殊性,决定了药品生产过程中风险存在的普遍性,如果控制不当的话就会导致严重的质量问题,所有药品生产企业都应当加强对药品生产全过程的监控,从而尽最大努力降低药品风险的概率,将潜在风险降到最低。
药品质量源于设计,对药品进行质量风险管理就是用科学的方法和制药人的经验对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统一标准,规范检测方法,注重数据的收集、整理,以文件的格式记录、沟通,做到信息共享,及时地对药物的研发、生产、工程设计、流通使用做出科学的评估,对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活动,例如技术改造、关键物料的更改、关键设备的变动、主要工作岗位人员的异动进行评估和控制,促进工艺优化,加强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有效地控制生产工艺,降低质量风险的发生率。最后,药品生产企业、卫生和药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合作,在做好药品质量风险控制的同时,对药品供应链和使用各环节之间也采取相应的风险管控措施,将药品的质量风险降至最低,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梁毅.新版GMP教程[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1,9:38
[2]宁艳阳,杨悦.美国药品风险管理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新药杂志,2010,19(23):2120-2123
[3]向勇.质量风险管理在药品经营企业GSP实施中的作用[J].首都医药,2010(7):15-18
[4]姚燕萍,王佳域,常峰,等.我国药品风险管理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09,6(8):466- 469
【房地产财务风险产生的原因】推荐阅读:
房地产的开发风险07-19
风险权重的房地产投资09-14
房地产金融风险的控制10-09
房地产项目的财务管理07-03
浅议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07-29
房地产财务存在的问题及后果05-31
房地产公司年底财务主要分析的内容10-28
的房地产公司财务主管年终述职报告10-19
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11-08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