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美丽风景

2024-05-22

祖国美丽风景(通用12篇)

祖国美丽风景 篇1

我们的祖国山清水修秀,有许多好地方。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中国的风景名胜。

故宫位于我国首都的中心,是中国的瑰宝。他是一组规模宏大的殿群,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御花园百花齐放,非常美丽。

桂林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的美称,是我国重点游览城市。卢笛岩和七星塔背誉为大字然艺术宫殿,漓江令人流连忘返。

孔庙奎是孔庙内的一处景点,有人把奎星演化为天下文官之首,与是封建帝王就把孔子比做天上的星星。奎文阁前廊是两块明代的石碑,东侧刻的是明代谨身殿大学家李东阳所做的[奎文阁膑],洋洋洒洒五百余言,声情并茂,文采飞扬,被游人所瞻仰。西侧一碑,刻得是[奎文阁重置书籍记]。奎文阁前,东西有两座独立的小院,叫做东西“斋宿”,过去祭坛时,参加祭祀的人员都要提前几日来这里,以示虔诚。东斋宿归衔圣公使用,清朝康熙和乾隆皇帝来祭孔时,均在次休息,淑洗,更衣,因此,东斋宿又称为“驻哔”。

各位,祖国还有很多名胜古迹,一定要亲自看看呦。

祖国美丽风景 篇2

“乘风号”,我的好兄弟,我与你都并肩作战那么长时间了,这次,我们一定要做最默契的搭档,夺取冠军!我在心中默默地祈祷着。

还记得当初看见它的时候,一切都是那么新奇。我捣鼓着它身上的一个个细小的零件,托起有着婴儿般恬静睡颜的它,心中不免有些激动与忐忑。漫长的中午一晃而过,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终于看清了它的本相———一 艘霸气十足的航模 舰艇。

多次训练之后,我与它配合得越来越默契。而今天,我抱着必胜的信心站在这里。

“预备,开始!”随着裁判一声令下,我们用力地撕开包装盒,快速,却从容不迫地拼装着。

眼看胜利在望,我的心跳愈加快速。就在这时,一个声音响了起来,“老师,我做好了!”

刚刚升腾起的喜悦似泡沫般,轻轻一碰,便荡然无存。慌忙之中,一个小零件掉了,我手忙脚乱地左右寻找着,耳畔又是一阵阵“做好了”的声音。我不禁加快了速度,不幸的是又有几个零件掉到了地上。

怎么办?比赛快要结束了啊!我颓丧地坐在地上,看着对手们一个个笑逐颜开。我巴不得早点结束,可这会儿时间却似老牛耕地似的,走得极慢。

“比赛结束。”我闭上眼,漠然地接受裁判的宣告。

回来的路上,我一个人沉默不言。小兰指着窗外的风景,兴奋地说:“快看啊!”她扯了扯我的衣角,见我没有反应,随即明白了什么,又轻拍着我的背说:“别难过了,你难过也是这样,不难过也是这样,都过去了。郁闷,又有什么用呢?还不如打起精神,下次再努力呗!”

阳光慵懒地洒在车窗上,柔和的光线勾勒出她温和的微笑。我点了点头,轻声笑道:“谢谢,我会的!”

窗外的风景果真很美,波光粼粼的湖面上点缀着晶莹的光点,微风拂起的波纹一圈圈地荡漾,越漾越远。我阴暗的心被这湖水照得澄净起来。失败,不也是这沿途的风景吗?一会儿就可以抵达目的地了。“乘风号”,我们定能乘风破浪,直至胜利的终点,等我!

祖国美丽风景 篇3

守望相助,肩负起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政治责任

《瞭望东方周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在内蒙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内蒙古视察,亲切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对内蒙古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王君:这是内蒙古2500万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对于我们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不断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必将产生巨大的鼓舞。我们将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为新的起点,肩负起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政治责任,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工作任务,认真谋划、扎实推进自治区各项事业新的发展。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内蒙古作为我国成立最早的自治区,曾被誉为 “模范自治区”。总书记这次来内蒙古视察,对内蒙古的民族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

王君:总书记对内蒙古民族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希望内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团结奋斗。

我们正在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守望相助”的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总书记提出的守望相助,守,就是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内蒙古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望,就是登高望远,规划事业、谋求发展要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有宽广的世界眼光,有大局意识;相助,就是各族干部群众要牢固树立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思想,各族人民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总书记的重要论述,赋予“守望相助”以深刻的思想内涵、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明确的实践要求,这是我们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重要遵循。

“三个守好”,是对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的新要求。“守好家门”,就是要坚持守土有责,扎实推进平安内蒙古建设,看好自己的门,办好自己的事,管好自己的人,确保内蒙古社会稳定。“守好祖国边疆”,就是要认真 履行维护国家安全重大责任,严密防范、严厉打击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颠覆活动,加强边境地区管控,确保祖国北疆安宁。“守好少数民族美好的精神家园”,就是要全面加强意识形态工作,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三个跳出”,是对谋划和推动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总书记要求我们跳出当地、跳出自然条件限制、跳出内蒙古规划事业、谋划发展,一语中的,切中要害。比如,一些地方发展中的资源依赖问题,一讲发展产业就盯着资源,一讲招商引资就配置资源,我区产业结构不合理,很大程度与这样的理念、视野、思路有关。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三个跳出”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自觉把内蒙古的发展放到时代大势、全国大局中思考和谋划,以登高望远的视野和改革创新的精神谋求新的更大发展。

“两个共同”,是对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新要求。内蒙古具有民族团结的光荣传统,上世纪50年代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我区重要讲话中指出,内蒙古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民族自治区,长期以来民族团结工作做得是好的。我们一定要把总书记的鼓励转化为做好工作的动力,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 团结进步各项工作,使各族人民紧紧拧成一股绳,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瞭望东方周刊》:总书记在讲话中,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大局,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重要民生工作,你对此有怎样的认识?

王君:总书记指出:“各族干部群众都要明白,没有民族团结,整天乱哄哄的,哪一个民族也过不上好日子。”我们一定要深刻理解总书记的教诲和要求,始终高举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和发扬各民族心连心、手拉手的好传统,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我们必须通过搞改革、谋发展,让各族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所有党员、干部都要有这样一个意识:只要还有一家一户乃至一个人没有解决基本生活 问题,我们都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众对幸福生活的憧憬还没有变成现实,我们都要毫不懈怠团结带领群众一起奋斗。我们一定要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带着责任 和感情扎实做好民生工作。

顺应农牧民对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将进一步拓宽农牧民增收门路和渠道,大力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进一步提高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帮助农牧民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起来。

二是要扎实做好民生基础工作,完善制度机制,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规范化水平,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切实把那些让老百姓头疼的、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难事实事办好。

三是要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创 新扶贫开发方式,实施“精准扶贫”,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公共事业发展、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做好基层基础工作的同时,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软环境建设,充分挖掘扶贫对象自身潜力,努力为各族群众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创造条件。特别要重视解决好困难家庭孩子上学问题,决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

把祖国北疆打造成更加亮丽的风景线

《瞭望东方周刊》:党中央历来对内蒙古发展寄予殷切期望。习近平总书记这次视察期间又有何新期待,你是怎么理解的?

王君:总书记希望我们把祖国北疆这道风景线打造得更加亮丽。我理解,“亮丽风景线”的思想内涵,至少应该包含以下内容:

---经济繁荣的风景线。就是“五大基地”建设扎实推进,多元发展、多極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显著增强,城乡区域发展相平衡,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呈现经济蓬勃发展、活力动力强劲的景象。

---民族团结的风景线。就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共同守卫祖国边疆、共同创造美好生活的景象。

---边疆安宁的风景线。就是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效保障,平安内蒙古、法治内蒙古建设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显著提高,呈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景象。

---生态文明的风景线。就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深入推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森林、草原、湖泊、湿地有效保护,呈现千里草原水草丰美、辽阔壮丽的景象。

---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风景线。就是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民生状况持续改善,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呈现各族群众从物质上到精神上都把日子过得更加红火的景象。

《瞭望东方周刊》: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要转方式、调结构要依靠改革,进退并举,这也与总书记在内蒙古视察期间提出的要求完全契合。内蒙古将如何把转方式融入到改革大局之中?下一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是什么?

王君:我们将按照总书记“五个结合”的要求,切实把发展的着力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转方式、调结构是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紧迫任务。内蒙古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在经济结构各方面都有表现,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内蒙古经济已经到了只有转型升级才能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早转,早见效、早主动;慢转,积累的问题会越多,后续发展会更加被动,必须以等不得、慢不得的紧迫感真转快转。我们将以延长资源型产业链为重点推进资源转化增值,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改变简单的“挖煤卖煤、挖土卖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

内蒙古将以“五大基地”建设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业领域培育打造支柱产业,构建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延长资源型产业链为重点推进资源转化增值,发挥比较优势,把资源型产业发展的重点放在资源转化增值上;以加强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市场导向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新型煤化工、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领域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努力在更多领域实现技术突破;以发展县域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切实抓好产业培育、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县域经济重点工作,夯实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县域基础,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强化政策扶持,统筹抓好大中小微各类企业发展,充分释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活力;以节能减排为重点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坚定不移化解产能过剩,坚决淘汰落后过剩产能,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发扬 “蒙古马精神”,吃苦耐劳,一往无前

《瞭望东方周刊》:你到任内蒙古一年多了,对内蒙古有什么印象?

王君:到内蒙古工作之前,我先后在四个部委和两个省工作。无论是革命老区江西、还是我的家乡山西,在自然资源、区位条件、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发展潜力等方面,都各具特色、各有千秋,我对这两个地方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作为一个边疆民族地区,内蒙古的发展始终受到了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到任一年多來,先后走遍12个盟市和大部分旗县开展调查研究,通过对重大问题的专题研究,通过与各方面同志的深入接触,我对内蒙古的区情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内蒙古是一个好地方,草原已经是我的家。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资源优势十分突出。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东西直线距离2400多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多公里。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均居全国第一,30种矿产资源探明储 量居全国前三,其中煤炭、铅、锌、银、稀土类等12种矿产资源居全国第一。煤炭探明储量超过8000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超过5万亿立方米,风能技术可开 发量超过1.5亿千瓦。这里的自然风光壮美,历史文化厚重,民族风情浓郁,旅游资源丰富多彩、独具特色。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内 蒙古横跨“三北”,毗邻八省(区),既是京津地区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腹地,也是华北连接大西北的经济通道,靠近出海口和国内中心市场,资源、区位优势组合条 件较好。内蒙古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现有对外开放口岸18个,其中满洲里、二连浩特分别是我国对俄罗斯、蒙古国的最大陆路口岸,已成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 要桥头堡。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内蒙古有13亿亩草场、3.5亿亩森林,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大局中具有重要地位。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电力外送量居全国之首。内蒙古是我国粮 食主产区和净调出省区之一,也是全国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每年调出商品粮200亿斤以上,羊肉、牛奶、山羊绒、马铃薯等农畜产品产量居全国第一。

说内蒙古是好地方,是因为这里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5月1日,是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发祥地,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模范自治区”。自治区成立60多年来,各民族和睦相处,一直保持着团结、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局面。目前,内蒙古正站在 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要求,在新的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新的发展,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不断巩固和发展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族团结、边疆安宁的良好局面,努力把内蒙古建设得更加美好。

《瞭望东方周刊》:内蒙古自治区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方面有哪些创新性的特点?“四风”问题解决得怎么样?

王君: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在中央督导组指导下,自治区党委精心组织开展第一批教育实践活动,着力把“规定动作”做到位、把“自选动作”做精彩,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一是先行正风肃纪。围绕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党委常委会研究制定2 8条配套规定。教育实践活动开始前,集中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正风肃纪专项活动,重点整治庸懒散、奢私贪、蛮横硬等问题,全区共受理投诉举报3073批 (次),主要领导接待群众来访2076批(次),开展专项活动监督检查6027批(次),明察暗访4422批(次),曝光或处理典型问题1351件,为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强化领导示范。党委常委会对教育实践活动各环节各步骤工作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常委班子成员认真履行双重职责、全程参加和指导联系单位的教育实践活动。特别是在开展批评、 整改落实等关键环节,常委班子带头把自身摆进去,自觉揭短亮丑、纠偏矫枉,传导了压力,激发了动力,形成了领导带头、上率下行的良好局面。

三是突出问题导向。党 委常委会坚持真开门、开大门,先后3次大范围征集意见、6次聚焦“四风”问题,将征集到的31万多条意见建议梳理归纳成2435条,明确了20个需要班子 重点整改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常委一班人自觉贯彻整风精神,深入开展谈心交心,深刻进行自我剖析,严肃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召开了一次较高质量 的专题民主生活会,达到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的效果,提高了班子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四是坚持立行立改。在正风肃纪活动中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在活动第一环节开展了清车清房、精文减会、压缩“三公”经费等10项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后及时研 究制定整改落实“两方案一计划”,确定了16个方面63个整改项目,开展了9个方面32项专项整治,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区第一批参加活动单位共清理办公用房7.8万平方米、超编超标公务用车389辆,精简会议和文件33.3%和10.1%,压缩“三公”经费16%,减少因公出国(境)批次和人数39.9%和38.5%,停建楼堂馆所2.1万平方米,减少各类领导小组和议事协调机构40.2%。

五是注重常态长效。 党委常委会坚持把建章立制贯穿始终,对已有制度进行全面清理,共废止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326件、宣布失效248件、修改37件。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建章立制工作,在前期制定10项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完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实施细则、公务接待管理暂行办法等32项制度规定,形成了一批制度成果,促进了改进作风常态化长效化。通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经历了一次严格的党内生活的洗礼,党性修养得到加强,“四风”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贯 彻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和刚性约束初步形成,党员干部的作风呈现出许多新变化新气象。

《瞭望东方周刊》:你觉得内蒙古的广大干部应该用什么精神来开创事业?

王君:习近平总书记这样鼓励我们,干事创业就要像蒙古马那样,有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我对此感受很深。蒙古马不仅是马背民族的交通工具,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马的生存环境很恶劣,既没有舒适的马厩,也没有精美的饲料,却可以在风霜雪雨的大草原上驰骋。

祖国风景作文 篇4

大家喝过大红袍吗?她就是大红袍之乡了,大红袍可好喝了,没喝过的话可以叫爸爸妈妈买给你们喝哦,我到你们去看看大红袍生长的地方吧。举世闻名的大红袍生长在九龙窠谷底靠北面的悬崖峭壁上。这里叠着一大一小两方盆景式的古茶园,六株古朴苍郁的茶树,挺拔精神、枝繁叶茂。它已有340余年的历史,其成品的色、香、味均在乌龙茶之首,具“茶中之王”美誉。

九曲溪也是一个世界闻名的景点,9.5公里的河曲,直线距离只有5公里,曲率达1.9公里。九曲溪两岸是典型的单斜丹霞地貌,分布着36奇峰、99岩,所有峰岩顶斜、身陡,昂首向东,如万马奔腾,气势雄伟,千姿百态。优越的气候和生境,又为群峰披上一层绿装,山麓峰巅、岩隙壑嶂都生长着翠绿的植被,造就了“石头上长树”的奇景,构成了罕风的自然山水景观。我们坐着竹筏在九曲溪上慢慢的划着,看到一个个奇怪的景点我不由自主地叫了起来:“哇!妈妈你看那儿!”你去的时候如果刚好是夏天的话,你可以把脚伸到清澈而又清凉的水里,水不会脏、臭,而且还会感到一丝清凉。

参观完了大红袍和九曲溪,你还要参观什么景点?哦,我带你球参观一线天吧,那里有些恐怖,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哦!一线天的路很狭窄,路两旁是巨石,走在底下往上看,只能看见一条竖线,那条竖线就像一个一字,所以叫一线天。走在底下往上看还能看到一些可怕的蝙蝠呢。

祖国风景作文 篇5

秋天的一天,寒风凛冽,风都快夺门而入,而这时我饿了。我想买一些吃的,妈妈不放心,派了早已上大学的哥哥和我一起去。我回首望了望窗外,心中不惊一震,秋风凄凉凉的,卷起漫漫黄沙,凋谢的叶儿随它漫天飞舞。一片片如蝶,如精灵飞舞着。

果然,楼下冷冷凄凄的,我和哥哥到楼下时,风扑面而来,寒风刺骨。我和哥哥唠叨小吃街,街上的饭店几乎门都关的紧紧地,偶尔能看到几个小店。

由于小店店面不大,所以还是有冷风乘机而入,我和哥哥买着小吃,我冷冷的,不禁把双手伸进自己的裤子口袋,又禁不住缩起身子。突然一阵风刮过来,我一不小心跌倒了,地上的黄沙弄满一身,哥哥转过脸冷冷的对我说:“没事吧,疼不疼?”只见哥哥的脸红扑扑的,好像一个大樱桃,又像一个红苹果。

忽然,我的后背没有那么冷了,渐渐地,暖和起来了。可是,我却看到哥哥倒抽一口凉气的声音,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只见哥哥“屹立”在我的身后,若无其事的向四周望望,他不停地深呼吸,仿佛每一口都是最后一口。哥哥面朝冷风,不害怕寒冷。突然,哥哥终于忍不住了,手抽搐一下,当巧打到我的手臂上,嘴里不断说着对不起,哥哥的手仿佛一块冰从我手臂上滑过,凉凉的。我感觉哥哥的手仿佛又像一只冰刺,刺痛我的心。我的心里掠过一丝歉意,又感觉暖暖的。哥哥完全可以不这么做……

祖国风景作文 篇6

我和妈妈来到西湖边,坐上游船,西湖美景尽收眼底。虽说从小生活在西湖边,但真正那么近距离的还是第一次。我放眼望去,只见西湖三面环山,一面临城,那山层层叠叠,连绵不断,群山和西湖相连,宛如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一路看着美景,不知不觉船已开到了三潭印月,它是西湖中的一个小岛,就像是碧水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岛的南面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听导游阿姨介绍,中秋节时在岛上看月亮,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能有三十三个洁白的月亮呢!我暗暗想:明年中秋我一定要在岛上看月亮,我一定要看那精妙绝伦的美景。船开着开着到了湖心,这时一座拱桥映入眼帘,那就是闻名中外的断桥,听妈妈说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断桥还有断桥不断的由来,冬天下过雪,整座桥上都是雪,中午时太阳照在桥上,中间那段融化了,这时从山上往下看就像一座断了的桥,而事实上桥并没有断。哈哈,很神奇吧!

东面的白堤和西南面的苏堤像两条纽带漂在西湖上。这里春天最美,路两边的柳树一棵接着一棵,一阵风吹来,就像女孩的长发一样飘逸。当然,秋天的美景也一点不逊色,不时有点凉风吹来,国庆人特别多,人山人海,想必都是来一睹西湖的美景吧。

让“排比”这道风景更美丽 篇7

排比, 是一种古老的修辞手段, 几千年的岁月没有使它老态龙钟, 反而使其青春焕发。

思维多角度开拓, 开拓出排比的第一道风景

排比是思维多角度开拓的结晶。思维进行多角度开拓后, 写景就能多角度摄取, 从而把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写人就能穷形尽相, 把人物刻画得血肉丰满;抒情就能一唱三叹, 把情感抒发得酣畅浓烈;议论就能多向生发, 把事理条分缕析, 说得充分透彻。

佳作示例

人生申凤鸣

人生, 是一支悠扬的歌, 天天都是一个跳动的音符;人生, 是一条流淌的河, 时时都在激起朵朵浪花。人生, 是一所永不毕业的学校, 它的课本, 需要一生去研读;它的试卷, 需要一生去解答。即使如此, 也未必能够找到它的真谛。

人生, 又是一场戏, 每个人都是这场戏中的角色。人生是戏, 但绝不能视其为儿戏, 因为, 戏弄了人生, 亦即戏弄了自己。

人生的历程犹如一条抛物线, 经过一个高度后, 终归回到地面, 即使每个人的人生未必都能成为一个“!”, 也应该成为一个圆满的“。”。

(《散文》1997年第7期)

简评

“人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孔子思考过它:“饭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 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 于我如浮云。”孟子思考过它:“生, 亦我所欲也;义, 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屈原思考过它:“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毛泽东更思考过它:“自信人生二百年, 会当击水三千里。”《人生》的作者, 从“人生”这个思考点出发, 让思维的触角向多方探求;再运用形象思维, 把人生想象为一支歌, 一所学校, 一场戏, 一条抛物线, 形象而贴切;最后运用排比, 把思维之花, 排列成一道绚丽的风景, 读了它, 使人振奋, 发人深思。

思维反向开拓, 开拓出排比的第二道风景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体。思维的触角反向开拓就是遵循这条客观规律, 从事物的正面想到事物的反面, 或从事物的反面想到事物的正面。如果与多向开拓结合起来, 就会开拓出排比的第二道风景:写人会更真实全面, 抒情会更深沉动人, 议论会更透彻辩证。

佳作示例

我是一棵白杨

刘德亮

我是一棵白杨, 我的心很直很直。

我不会掩饰自己, 就像大山不掩饰丑陋的顽石, 就像沙漠不掩饰裸露的仙人掌。

我是一棵白杨, 遇春风我就歌唱。遇上知己者, 我宁可被化为柴薪烧掉, 也不愿做支撑邪恶神殿的大梁。

我不会像葛藤, 为了向上攀爬, 不惜弯曲自己的尊严。

我不会学盆景, 为了得到主人的青睐, 不惜折断自己的脊梁。

我不是那令人尊敬的古柏, 不论什么季节, 什么气候, 总有一种智者的深沉。

我不是那刚强的红梅, 总是在严寒中吐蕊, 在风雪之中怒放。

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 春天了, 我就泛绿, 晚秋了, 我也枯黄。

我不会藏起自己的真实。生命的枝头, 不开虚伪的花朵;岁月的年轮, 没有扭曲的迎合。

因为我直, 风便想折断我的追求;因为我直, 藤条便想爬上我的肩膀。

我没有松树的坚贞, 我没有竹子的虚心, 我没有枣树丰硕的果实, 也没有五月槐花的十里芬芳。

我是一棵白杨, 我尊重每一个公平竞争的对手;我佩服每一位努力向上的同伴。我不会占领弱者的半寸空间, 也不会抢夺小草的一缕阳光。

我就是我, 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杨, 一棵心直口快的白杨, 一棵不能改变也不想改变的白杨。

(《羊城晚报》)

简评

单面湘绣自古闻名于世, 70年代创制了双面湘绣, 即在一块面料上绣出正、反面不同的两幅画来, 使这古老的工艺品焕发出青春的光彩。《我是一棵白杨》就好像这样一幅双面湘绣, 它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开拓, 开拓出了一幅迷人的双面风景图。作者先正面多向开拓:“我是一棵白杨, 遇春风我就歌唱”, “我是一棵普普通通的白杨树, 春天了, 我就泛绿, 晚秋了, 我也枯黄”, “我是一棵白杨, 我尊重每一个公平竞争的对手, 我佩服每一位努力向上的同伴”, 从三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心态、品格, 排比成一幅正面风景图。同时, 作者又把思维触角伸向反面, 进行反面多向开拓, 用八个“我不会”或“我不是”, 四个“我没有”, 或“也没有”, 排比成另一幅风景图, 进一步展示自己的心灵和性格。这样排比构篇, 绣成了一幅迷人的双面“湘绣”。

思维触角向事物本质突进, 开拓出排比的第三道风景

世界上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思维的触角向事物的本质突进开拓, 就会发现表面上互不相干的事物却在深层有着不同程度的联系。思维触角向事物本质突进开拓, 再与多向开拓或反向开拓结合, 就会开拓出排比的第三道风景:写人, 几件小事能全面集中表现出人物的灵魂来;叙事论理, 能使一些看似互不相干的事, 构成多层次、多方面的衬托或对比, 从而突出事物之间本质上的联系。

佳作示例

我的生命我的爱

乐未然

号称世界第一运动的足球, 一直为男孩所疯狂迷恋;诞生出无数世界巨星的绿茵场, 又是多少男孩寄托梦想的地方。可谁也不会想到, 像我这样一个很容易伤感的女孩也会迷恋上它, 而且迷得如痴如醉。因为———

足球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享受”。

看哈斯勒施展其绝妙的任意球功夫, 看戈耶切亚那扑点球的绝技, 看帕潘如何抓住全场唯一的一次机会, 一停一挑, 将球射入对方大门;看马拉多纳如何运用“五秒钟的才华”, 创出了“埋葬巴西队”的奇迹;看彭伟国如狡兔般从斜刺中杀出, 那近似鲁梅尼格的“伟大射门”……看“大刀阔斧”的英式足球, 看荷兰人的“全攻全守”, 其流畅的传、切、接以及“三剑客”那默契的配合, 无不令人赏心悦目;看巴西人如何在绿茵场上大跳“桑巴舞”, 以令人眼花缭乱的整体配合, 变幻莫测的多点进攻, 灵巧细腻的纵深防守, 将艺术足球演绎得淋漓尽致……更爱看足球的梦之队———“AC米兰”那行云流水般的进攻, 那固若金汤的防守……欣赏这些“艺术”, 难道不是一种真正的享受?

足球, 让我学会了等待。

从“泪洒新加坡, 魂断罗马路”, 到“梦别吉隆坡”, 直到如今的“兵败伊尔比德”, 中国足球是悲壮的, 球迷的心中也“累累伤疤”, 但希冀也一次次在受伤的心中萌生!终于在感情大起大落之后, 明白“中国足球需要等待”, 在漫长的岁月里等待, 在失败的心碎中等待。等待中国足球是残酷的, 也是痴情的, 漫漫岁月路, 等到何时方是尽头?不知。可中国足球过去十年那血与泪交融的历史足以使得每个中国球迷为其苦苦等待下去!为其耐心地等待, 为其永远地等待, 直到那天的来临……

足球, 教会了我“宽容”。

屡战屡败的中国足球屡败屡战, 屡败屡战的中国足球屡战屡败。“折腾”了十多年, 又从“起点回到起点”, 仿如一个轮回。然而对于每次“折戟归来”的运动员, 球迷给予的仍是含泪的鼓励!球迷的心早已在滴血, 但滴血的心将失利的悲恸深深埋藏。用“理解”来对待这些同样“心碎”、同样“滴血”的“败军之将”, 这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宽容?“懂得宽容”是作为一个中国球迷的必备条件。因为“千疮百孔”的中国足球太需要“宽容”, “肝肠寸断”的中国足球也太需要“鼓励”!“宽容”已深深植根于我心中。

迷恋上足球, 是要付出代价的, 尤其是中国足球, 往往是悲大于喜, 心碎远甚于欢乐;但我无悔, 我将同任何一个球迷一样, 永远为其鼓掌叫好, 永远为中国足球呐喊助威, 为其祈祷, 为其守候……

因为, 足球———我的生命我的爱!

(《语文学习》1994年第5期)

简评

足球是拼搏, 是勇猛, 是争夺。一般人没有把它与“享受”、“等待”、“宽容”联系起来。而《我的生命我的爱》的作者从一个球迷的角度、一个女孩的角度、一颗爱心的角度, 开拓出了足球与“享受”、与“等待”、与“宽容”相联系的思维通道。在绿茵场边给中国足球以理解、以鼓励、以希冀;也在写作的绿茵场上以勇于向事物本质突进的思维力, 开拓出了排比的第三道风景。

强化练习设计

1.对“勇敢”进行多向开拓, 运用排比构段构篇的方法, 写一篇说理性文章。

2.对“潇洒”进行反向、多向开拓, 运用排比构段构篇的方法, 写一篇说理性文章。

提示:

(1) 对“勇敢”可这样多向开拓:

勇敢是一种牺牲精神, 为了正义事业, 一个勇敢者必须勇于牺牲个人利益, 甚至生命。

勇敢是一种斗争精神, 面对邪恶、困难, 一个勇敢者必须毫不畏惧地去斗争去拼搏。

勇敢是一种创造精神, 面向未来, 一个勇敢者必须敢于披荆斩棘, 开创新的局面, 开拓新的生活。

(2) 对“潇洒”可这样进行反向、多向开拓:

潇洒不是心胸狭窄, 睚眦必报。

潇洒是不计他人之过, 以大局为重的谦让宽容的生活态度, 如蔺相如的潇洒。

潇洒不是珠光宝气, 浓妆艳抹。

潇洒是不为外物所役, 执着于自己的内心追求而具有的一种精神优势, 如宋濂的潇洒。

潇洒不是自私自利, 斤斤计较个人得失。

潇洒是为了民族大业, 临危不惧, 勇于献身的人格境界, 如史可法的潇洒。

潇洒不是逞强好胜, 哗众取宠。

潇洒是经过长期磨砺, 掌握客观规律后获得的一种自由, 如庖丁的潇洒。

比风景更美丽 篇8

慢慢的,一阵急促的“沙沙”声划破了周匝的寂静,也打破了我陶醉神迷的梦境。我扭头寻找声音的源头,只见远处的树林中,正有一辆橙色的环卫车停在小路上,清洁工正打扫着草丛与小径。“真扫兴!”我抱怨着,心想好景都被她破坏了,便干脆找了个长椅坐了下来。

我坐在小亭下的石凳上,不由自主的发起了神。突然听到有人在大声叫喊,我这才回过神扭头看去,是那个环卫工在招手叫我,我有些疑惑,我和她素不相识,她叫我干什么,便故意装作没有听见,我本来以为她会放弃的,可她不依不挠,还关掉了收音机,向我跑了过来。我心里莫名地紧张起来,赶紧捂住了脸。她走上了台阶,拍了拍我的肩膀:“这是你的五块钱么?”我昂起头,有些怀疑,赶紧将手掏近了布袋,果真,原先的五块钱没了。她见我一脸的惊讶,微微一笑:“是你的吧,刚才离开椅子时掉下来啦,下次放好吧,可别不小心了,别人看见说不定就没我这么好心了。”我支支吾吾地应付了几句,想说一句谢谢,但最后还是口齿不清地嘟囔了出来。说罢,她便匆匆离开了。

我攥着那五块钱,心中的波浪久久不能平复。

此时已经黄昏,垂柳在余晖中轻轻摇曳,河面倒映着金红的太阳,一片茫茫。突然想起了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一句诗: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这时,一阵车轮滚动的“吱吱”声在我的耳畔响起,那个环卫工推着车子离开了,橙色的小车,橙色的工作服,消失在了互相遮掩的垂柳里。奇怪,我是看风景的人,但那位环卫工人身上却又比这垂柳与夕阳更美的风景。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大概说的就是这位勤劳朴实的环卫工吧?

(指导老师:李茹)

描写祖国风景的作文 篇9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小时候读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脑海中总会出现一幅诗人站在瀑布畔眺望远方的画面。水如牛奶般白皙,如丝缎般倾泻而下。用珍珠点缀的白色连衣裙是那么的清纯,在绿意的包围下,温暖在洋溢。

梦境中无数次幻想它,直到真正见到才突然发觉我早已被它征服。

沿着蜿蜒的山路向上驶去,左边是山壁,右边是深渊。当我摇下车窗的一刹那,我的心为之一惊。苍劲挺拔的树木在山上生成,绿荫将荒芜覆盖。丝密的树叶将空气分分割,却露出点点泥土的黄色。

此刻的我呼吸开始急促,内心有一种要迸发的压抑在不断上升,接近我的心、肺、喉咙,我无法控制了,旁若无人的呐喊着,然后在山谷的回音中慢慢平静。那阴霾的天空似乎也透出一丝光芒,照射在那幽深的谷底。

休整一段时间后,我们踏上通往三叠泉的路。

走过了几千级台阶,到达那瀑布的脚下。扑面的水珠似无数的精灵在你周围飞舞,与你嬉戏。当手指触摸到那冰冷刺骨却带着生命灵气的瀑布时,整个人都酥软了。天空中还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心中却在燃烧着一团烈火。

站在观望台上仰视,那若隐若现的瀑布如一条通往天堂的阶梯,那样神秘却仿佛触手可及。它与我想象中的瀑布很不一样。瀑布是清澈的可以在浪花间看到山的那一边。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孙悟空,也许这也有一群机智的猴子在洞里把酒言欢吧!

在那时期的包围下是那么舒适。再望望两旁的青山翠柏,无疑显出闪亮的光泽,雁群飞过,情趣盎然。仿佛这山是为瀑布而存在,这瀑布是为山而流泻。它们相依在这蓝天碧水的环境里。它们不去想着烦恼与无奈,尽情为世人展示他们的风采。

美丽的祖国 篇10

冠山联校大峪学校五年级王璨

《论语》有云: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身处祖国,最可爱之处是随处有澄澈的河湾,有可以宁静身心的地方.我习惯于在河畔漫步,或徜徉在潜山的绿树翠竹里,随思游曳,此刻的祖国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秀。花草在草丛里、路两旁,木栅栏里一年四季竞相斗艳,在大自然中成为常态的生存状态。

岁月横亘在山川与河流之间。雕镂玉栏、青石铺路、凤亭龙门在描绘一座城市的清丽、隽永、和谐与崛起。智慧的咸宁人不断开发生态旅游风景区,引来四方富商巨贾,招徕八方游客络绎不绝。

庄子说过:自然优于人为,天地长于人世。山水在一隅浓缩,小桥、流水、人家在梦想中再次浮现。这是我的祖国,也是千百万个你们的祖国。看那芳草如茵的广场上衬着一对对前来拍婚纱照的新人;在市人民广场中间,一排排站立整齐的中年女性和着音乐的节拍,扬起纤柔的手臂,动作优雅地跳着舞,给祖国平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走近潜山,随风摇曳的翠竹掩映着林间的红墙长廊,亭台楼阁在绿色洋溢的山上露出气势磅礴的飞檐、拱壁,让人感到入诗入画般的雅致。去年还低矮的竹苗,再来时,已经长满山坡,遮天蔽日,浓荫铺盖下的石子路,弯延向前,沿着一级一级的石阶而上,早有游人在山上的竹林间休恬,歇息。坐在长长的休闲椅上,身边那一棵笔直的樟树就像一位温情的恋人,伫立在我的身旁,为我撑起一片绿意盎然的大伞。我爱,这满眼的青青翠竹;我爱,这一棵棵开花的树;我更爱,这美丽的温泉城。我的心恰似这静谧的阳光,微笑着在风的尽头徜徉。更让我欣喜这美丽的世象,抒写动人的诗篇。

登临高台,再俯瞰温泉城,一块块的田地在城的一角,大小分明,色彩斑阑。明镜般的水田,放射出明媚的光亮。月亮湾那清澈的河水像玉带似的从城中弯延而过。一排排高楼大厦,密集地分布在群山绿水间,隔着层层叠叠的苍松翠柏,透露出迷蒙的远景,也印证着温泉城的变迁。

那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宽阔平整的公路街道、大大小小的厂矿企业构成咸宁日新月异的祖国风貌。祖国的发展与时俱进,那建设中的亮丽新农村更展现出动人的风采,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区居民楼、工业园在开发区如雨后春笋般耸立,好一方秀丽山川,好一派繁荣景象!

美丽的风景线 篇11

——题记

那时我还不知道,母亲下岗了。

放学后,我急匆匆地赶回家,心里总觉得家里好像有什么事发生了似的。一推开门,只见母亲静静地坐在沙发上发呆,蓬松的头发使她看上去憔悴了很多。我急忙放下书包,焦急地问:“妈,怎么了,不舒服吗?”边说边赶紧倒开水,泡了一杯热茶递给母亲。不料,母亲忽然抬起头来问我:“金儿,你想读高中吗?”我笑了笑,坐下来说:“您不是要我与时俱进,争当时代的弄潮儿吗?您不是一直希望我考上重点高中,希望我学到更多的知识吗?妈,我一直都很努力啊……”妈妈喝了一口茶,若有所思,过了片刻,她笑着说:“是啊,金儿,妈妈就盼着你有出息啊!”

又过了些天,放晚学后,我跟往常一样哼着歌曲走在回家的路上。刚走到街角拐弯处,抬头一看,猛然看见一个有些眼熟的身影。那身影低头劳动的样子,跟妈妈多相似啊!我将信将疑地挪动自己的脚步,揉揉自己的眼睛,走近了仔细一看,眼前的清洁工真的是我的妈妈。我的鼻子一酸,呆呆地伫立在那里。

夕阳的余辉,照在妈妈那身破旧的工作服上,让妈妈显得格外美丽。映入我眼帘的,不再是妈妈那蓬松秀美的披肩发,而是整齐扎起的干练的马尾辫。妈妈拿着扫把,弯着腰,正在专心致志地清理大街上的垃圾。一阵冷风刮来,把垃圾刮乱了,但妈妈毫无怨言,又重新打扫。扫着扫着,我看见妈妈慢慢地直起腰背,身子微微地向后仰,用右手捶捶后背……

猛然间,我与妈妈的目光相遇了,妈妈笑了,我也笑了。我赶紧跑到妈妈的身边,紧紧地搂住浑身都是灰尘的妈妈,眼泪不禁流了下来。妈妈见我流泪了,笑着帮我擦去腮边的泪水,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别哭了,金儿。妈妈虽然下岗了,但妈妈又很幸运地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有工作做,就是一种幸福啊……”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静止,定格在这永恒的画面……

我按妈妈的吩咐先回家做饭。我朝着家走去,拐弯时,我回头一看,只见夕阳西下,妈妈穿着工作服,拉着满车的垃圾,载着她的希望,慢慢地向前走去……

拐弯处的回头,让我看到世间最美的风景线,它将定格在我的记忆长河中,永不褪色。

(指导老师:杨映洁)

点评:

文章开头即设悬念,起笔不凡,引人往下读。事件经过中对细节的雕琢很到位,如妈妈的沉思、与妈妈的相遇、妈妈自我安慰的语气等,生动详实,真情流露,没有刻意的夸大与人为的拔高,感染力极强。结尾既是抒情,又呼应文题,使文章显得结构完整、严谨。

祖国美丽风景 篇12

一、“风景”的概念与南方的风景

“风景”的概念其实是非常现代的。在西方,从13世纪意大利画家乔托笔下由山石、树木、花草构成的简单风景,到15世纪马萨乔在湿壁画中为增加立体感和真实感而在背景中添加的溪流、云彩与天空,再到16世纪洛兰的阿卡迪亚式的天堂,绘画中的“风景”实则始于荷兰,这跟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关系有关。 17世纪的画家们步入乡野,开始发现自然中的独特美景。在此之前,欧洲传统观念中的森林与山峦则是野蛮、邪念以及诱惑地带的代名词,人们一直敬畏交加地与之保持着距离。一直到17世纪,风景画的正式出现,到19世纪达到发展高潮,风景画才在形式上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个现代现象。

近年来,西方有关风景的美学批评正在逐步影响东方的风景画发展,风景画的概念和意义也在逐步丰富起来。广西地处中国西南,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与风貌,山石林立、河流相依 ;静谧田野、古寨相间 ;船舶滩石、海浪跟随……20世纪初以来就吸引了齐白石、陈树人等大家来此地写生,也一直是画家们笔下宝贵的题材资源。正如西方的风景画概念诞生得比较晚一样,“南方的风景”也是在新的世纪、新的语境下诞生的。虽然“南方的风景”议题与活动进行相对较晚,但这一中心话语的产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对新中国成立以后广西风景画发展进行梳理的良好契机。而且,“南方的风景”发展到今天,它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作品的简单呈现,更重要的是,引起我们对有关风景、有关自然和有关人之间关系更加深刻的思考。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油画风景创作分期

(一)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时期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 ;同年,广西艺专恢复重建。 广西美术从自觉、不自觉过渡到慢慢形成整体的创作态势,大约也是从这时期开始。而在此之前,来自全国各大院校与单位的画家、文艺学者等均不同程度地在参与广西的大小文艺运动。版画、 水彩、雕塑、国画在这个年代非常兴盛,留下了不少佳作。广西画坛泰斗阳太阳的一幅《漓江放排》将桂林山水的雄奇、秀美, 以及水的灵动、烟雨朦胧的质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随着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欢歌劳动、描画河山、宣扬抗日等积极题材更是层出不穷。这样的环境下,油画风景则显得略微稀有。60年代初,画家韦宣劳的《榕城春雨》《漓江岸柳》《南宁公园》,特别是《南宁公园》再现了旭日余晖下南宁公园常见一隅,近处游客、城市风景、远景群山尽收眼底,这般图景,亲切而熟悉。还有同时期几位画家的代表作,如邵伟尧的《靖西农村小景》《骤雨初晴》、黄炯的《漓江航道》《阳朔西郎山》、周楷的即兴风景写生《壮乡秋日》《雨后西湖》《桂西壮村》《大山小寨》 《柳江晨》等,其中1960年的《柳江晨》竟有着印象派《日出》 般的色彩敏感度与近乎抽象的笔法;和铁龙的《农屋》 《干校》。“文革”期间创作的《龙泉潭》《正午》《1968·解放路》《从解放路看民生路口》《东兰早春》等都是在一个历史变迁、事物更迭的时期完成的 :乡村、山野、田园的写生式再现,发自内心,却有如小品一般浅尝辄止、欲说还休 ;亦有“文革”间隙记录街景硝烟的大胆描画。十年“文革”在艺术上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特殊题材、特殊风格的出现。这是一个不缺乏故事的时代,缺的是从故事里走出来看风景、写风景的人。

阳太阳 / 漓江放排 1952年

凃克 / 漓江恋 1979年

韦宣劳 / 牛歌行 1962年

孙见光 / 竹乡 1975年

(二)“文革”结束到 80 年代末

1976年,十年“文革”宣告结束。“文革”的阴霾还未在心理散去,但艺术家们的作品已然流露出邵伟尧在《骤雨初晴》中想要表达的情感,文艺的春风似乎拂面而来,倍感怡人。凃克在这一时期的《漓江之晨》《漓江恋》《三江程阳桥》等作品画风自然,笔法轻快,江岸烟火与山水薄雾融为一体,均可见老一辈画家在写实与意象描画方面的深厚功底。画家孙见光在几十年创作历程中,却仅见少数风景画作品,如1976年的《南湖边》《晨海》, 1977年的《校园一角》等。同为广西艺术学院教员的周楷则在七八十年代创作了大量的风景画 :《谷仓傍晚》《木楼·梯田》《枫林》《金秋》等,可以说是老一辈画家中的风景画大师,其量之大, 其质之高。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既关注西方现代技法,又落实到民族地域特色的画家之典范。除去写生式的漓江、龙脊风景,《金秋》 已是完全采用抽象语言,十分大胆,色彩热烈奔放,情感炽烈。 另一位画家在风景画创作领域同样精力旺盛的非姚秦莫属,“文革”结束后,他的作品为数并不多,如《三江初雪》《三江风雨桥》 《侗寨》等,但他却在90年代乃至新世纪创作了一大批同样付诸热情的风景画作品。

姚秦 / 东兰早春 油画 50cm×61cm 1974年

周楷 / 壮乡秋日 油画 1962

周楷 / 金秋 油画 1982年

黄菁 / 临窗 布面油画 100cm×100cm 1988年

周度其 / 北海写生 油画 18cm×24cm 1980年

此后几年,风景画创作整体上来说仍然没有达到历史题材、 人物题材等那般的高度。黄菁在1980年所作的《瑶山春》在这样一个风景画低迷期显得格外的清新和抒情,这是画家在作品中对形式感的早期探索。与此同时,凃克的《高山牧场》则尽显老一派画家独有的气定神闲。“风景或小品尤其讲究真情才气、不带火气的心平气和,甚至温文尔雅,这些均是中老年画家普遍拥有的心态上的优势。”11980年前后,周度其有一批“苏杭”、九寨沟、都江堰、北海写生的风景小品,如《渔家恋》《风景》等, 尺寸不大。两年后(1984年)凃克再次创作的《五一节》同样是用熟练而冷静的笔法记录洋溢在城乡间的喜悦之情。在即将到来的“85新潮”前,广西美术界并没有太多成体系的风景画创作风貌,这一时期的风景,绝大多数也是以写生为主,画家们的创作意识还是紧紧围绕着其他题材的创作而展开的。

“85新潮”到来之后,广西青年艺术家团体里涌现出了一批兼具才情与胆识的画家,其中包括谢森、高峻、黄菁、刘晨煌等。 事实证明,“85新潮”期间他们所组织的“以太画展”并非哗众取宠,他们是一批真心想要有所创新、有所改变的新青年。直到新的世纪,这几位当年的“文艺青年”创作力依旧旺盛,在教坛和画坛上都已成为有着很强积极影响力的大家。他们不拘成法, 试验了西方诸新潮流派之创作技巧,用强烈的自我意识完成了个性和地域性的完美蜕变。如谢森的《亘古的太阳》、高峻的《海滩上》《飘舞的云》都在看似角度精微的选景中赋予画面史诗般的厚重感却不落俗套,亚热带的植物、枯萎的木瓜、靠岸的船舶以及充满着象征意味的海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可以说是当代艺术的先行者。凃克在80年代末的《山高屋小》则呈现出了一种更加轻薄、透亮而富有诗意的新风格,把大家闺秀般、水色空蒙的漓江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又不失本色。1988年,黄菁在画作《临窗》中流露出了一些在西方超现实主义流派受到的影响,纯净而悄无声息的风景,看似单调却表现力十足的色彩, 窗台的海螺,远处的岛屿,等等,竟有一种惹人忘却时空的错觉。 这是他形式探索的重要阶段,也是后来更为观者所熟悉的“窗户” 角度之开端。比较起后来画风朝向纯粹、细腻田园风格转变的张冬峰(如作品《菠萝蜜》)来,1989年刘绍昆的《天地正气》就已确立起他作为一位中年画家甚至延续到新的时代极其稳定的画风 :超然、大气而又不失神秘的风景。

三、上世纪 90 年代到 2002 年

进入90年代,广西美术界也跟随者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逐步融入了更多艺术家个人化和个性化的东西,个体的生存状态似乎更受关注,他们自由自在,试图刻画出他们对传统题材、形式的反抗。因此,风景画也开始显露出它作为一种文化表述的媒介,而非简单的绘画或者美术类别而出现的事实。只是传统的写生再现方式并没有完全消逝,曾日文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风景: 1993年的《兴坪夕照》《漓江胜景》《斧头山晨光》《漫游漓江》 《北海涠洲岛》,1997年创作的《德天瀑布》《苗寨小溪》和《侗家风雨桥》,以及2000年前后的《夜泊漓江》《漓江行》《阳朔码头》,画风稳定,色彩华滋厚重 ;姚秦则在90年代创作了大量的风景:《南宁郊外》《涠洲岛渔民之家》《敦煌鸣沙山》《西部风景》《龙胜风景》等,是他游历于全国各地后的创作成果,精力充沛, 热情洋溢,是同年代的画家乃至晚辈画家们之典范。今天,数码彩色摄影之普及已经让诸多学子淡化了关注风景、抒写风景的概念和理想,他们与风景的对话似乎变得更加冰冷而客观。热情的淡化能否带来理性的沉思,这是一个值得所有喜爱风景的人需要考量的问题。

曾日文 / 兴坪夕照 1993年

刘绍昆 / 灵湖 油画 140cm×80cm 2000年

谢森 / 移动的影子 73cm×60cm 1995年

张冬峰 / 这里的山林静悄悄 180cm×180cm 1994年

张冬峰 / 家园 油画 160cm×150cm 1999年

这一时期,黄菁的《桂林山水印象》等作品一反厚重、深沉而有序的山水景象,画面时而仿若打翻了的调色盘,却又偶尔淡雅轻薄,色调清新 ;从1999年名为《海边》的窗户系列开始, 黄菁逐步确立了后来一直沿用的语言和范式,从一年后《有窗的风景》系列即可看出,后期的状态更加放松,形式感也愈加纯粹; 同时期风格类似的还有姚秦和黄炯的《隆林风景》《极目》、李培庚的《杨堤风光》等。

相比较起前述的在形式创新上比较鲜明的画家及其作品而言,雷波的《海边独行》和陈毅刚的《灰烟》系列、《斜坡》则都是通过风景的描画反映着人内心的孤独、城镇化进程中人与自然难以调和的矛盾。而90年代谢森的一系列画山的作品如《移动的影子》《早晨的群山》《春绿》《夕照》等则介于二者之间, 既有智性情感的浪漫表现,亦有山谷景象的忠实再现。谢森是广西油画界非常重要的画家,浓厚的生命意识透过山水风景寄寓其中,最后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诗性的表达。在他的诗歌里,人与自然是永恒的主题。

从《这里的山林静悄悄》中似乎也可以看到张冬峰一步步想要确立的田园风景之倾向 :关注田间地头不起眼的植被、土地甚至水洼。刘南一的《海上风景》也保留着古典油画的技法和况味, 虚实相间,也是他后来音乐会系列作品的技法雏形。而真正值得一提的是张冬峰分别创作于1996、1998年的《留住好时光》和《知足者》,作品中流露着南方风景所特有的幽静、细腻和温情,仿佛空气中都弥漫了水草的味道和亚热带植物的芬芳。此后张冬峰几乎一直沿用着这样的色调和题材,找到了他独有的风景对话的方式,在广西区内乃至全国,都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同样的精彩也可以在后来被堪称为“画山派”代表杨诚的《一方水土》中找到痕迹,这是一种与其后来硬朗、峻峭“写山”风格形成强烈对比的风格 :温婉而又朦胧,却如同上述所有画家一样,最终想要强调的是具有强烈地域特征的土地意识。新千年之初,文瑶的《故乡纪事》和《华灯初上》虽暂无后来在他风景中常用的意象性手法, 却似乎隐约可见他对于形式感和色调感蠢蠢欲动的新探索。他们的作品,心系乡土,紧扣题材,或许正如刘新在《南方梦想》作品集里所提到的那样 :“看来,写生中有更本质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我把它叫做土地意识。”2

四、2002 年至今

2002年,“南方的风景——我们的亚热带2002展”在广西南宁举办。“风景”在理论家苏旅的倡导下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词汇,更多的是一种行为,一种宣扬回归到自然、纯真以及真性情的方式,更重要的是,在新的世纪和新的语境下整个艺术家生态群体面临的新课题。“南方的风景”系列展览自发起之初,从最开始的几位理论家和十几位画家,其中包括发起者兼策展人苏旅、 刘新,画家黄菁、张冬峰、谢森、雷务武等,直到发展壮大到后来的五六十人。十几年来,“南方的风景”出版了《我们的亚热带》 《风景中的生命》 《风景广西》《无尽江山——南北油画家邀请展‘南方的风景’参展画家作品集》《作为写生的风景》《画布上的漓江》《当代艺术中的风景方式——南方的风景2010》《南方梦想——南方的风景10年大型风景写生作品集》等画册,主要包括一批在当代画坛著名画家如刘绍昆、雷波、赵松柏、刘南一、 刘新、杨诚、陈毅刚,以及著名画家戴士和、阎平、丁一林、任传文、王克举等,都给这片生机勃勃的南方风景增添了很多活力。

黄菁 / 漓江印象之一 油画 80cm×100cm 2008年

谢森 / 南方日记·山间流云 油画 160cm×150cm 2003年

雷务武 / 闲步瓜棚 123cm×130cm 2006年

雷波 / 郊外 200cm×200cm 2004年

赵松柏 / 漓江渔歌 油画 60cm×70cm 2010年

谢麟 / 山村印象 2005年

杨诚 / 剩山归途 200cm×200cm 2014年

陈毅刚 / 花房 油画 130cm×160cm 2006年

刘新 / 园林一角 油画 80cm×80cm 2013年

广西的风景是多样的,画家们的表现方式更是不同。艺术家们先后在团体或非团体的状态下深入桂林雁山、百色靖西、北海、 漓江、阳朔、涠洲岛、三江等地写生创作。随着画家队伍的扩大, “南方的风景”系列作品因风格的多样、画家个体生命表现力度不同而变得更具开放性,且具有了当代艺术表现形式的部分特征。 2002年以后广西的风景画创作热情和态势是惊人的,但从整体上来说,大致可以归为以下几大类,其中众多画家的作品则是横跨两个或多个类别,在各类主题上均有尝试和创作。

(一)山水田园

独特的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秀美、奇特的景观是广西深入人心的风景名片。桂林山水,自古以来在文人墨客心中就有着神圣的地位。阳太阳的《漓江放排》在上世纪50年代似乎就已确立了一个完美图式,这个图式为后来诸多画家所接受、模仿、再创新, 从自然和艺术角度来看都是经久不衰的主题。老一辈画家里,姚秦算自始至终一直走在风景画创作这条路上的人,一个观察风景、 再现风景、见证风景、抒写风景的人。2009年的《漓江忆旧》《梦幻漓江》《中甸风景》等都还是保有浓厚的色彩,只是更加抽象、 随意,非常放松。

同固有的范式桂林山水般的风景不同,张冬峰有他自己的点子。田间地头、菜垄瓜棚、秋塘洼地在他的笔下摇身一变,变得细腻、淡雅且天然,熟练的技法仍掩盖不住大师级风景画家在画布上洋溢的诗意,他的《豆角种子》《静静的秋塘》《穿过竹林的歌声》等作品众所周知,清爽宜人。张冬峰确实是广西风景画史上无法绕开的人物。此外,还有邓乐民,其作品《待耕》 《晨曦》 《岸边林深》等作品色调清雅,诗意而温情,再现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水洼耕地与河流山林。

对山的刻画避不开一位重要的画家 :杨诚。如上述提及,杨诚是有柔性十足的风景作品的,只是随着岁月的沉淀,他似乎也逐渐清晰对山的那份热诚唯有画布才能由其抒展。谢森也对山情有独钟,他的情似乎总能止于“理”:理性思考与理性分析,当代风景画资源在时代的流转中微妙变化,“风景之美”与“风景之殇”似乎是他作品中永恒的主题。沉稳老到的手法,对这片土地深刻的了解也能在以雷务武、谢森、李福岩、李德辉为代表的“第二代”画家的作品中找到痕迹。谢森于2003年画的《南方日记·山间流云》也属于这一类,坚实、厚重的山石,似乎能看到塞尚的影子,而缥缈涌动的云朵又将硬派俊朗的山峰拉回至神秘浪漫的观感,在风格、感觉的融合与协调方面,谢森是一位非常有实力的画家。刘绍昆也于2000年创作了《灵湖》 《老桥》等作品,这是他不可多得的与意象人物分离开的纯粹风景,看似写实,却似乎充满了神秘的幻象。

年轻一代画家包括蔡群徽、何光、黄光良、闭国斌、凌国科、 张笛、吴以彩、唐勤、雷璨铭、柳风等。何光有着非常扎实的造型功底和年青一代画家的朝气,如《你好!明仕田园》《黄土小坡》 《玉米地》等作品手到擒来。张笛追随其师张冬峰,作品也逐渐蒙上了诗意化的色彩。唐勤的笔法同样轻松自然,却是另一番更加轻薄、流动的景象。

(二)船舶海港

广西有着如画绝佳的风景,如海洋、港湾、船舶、岛屿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表现此类主题的画家均不在少数。事实上,这只是画家们撷取自然的主题之一而已。我们所生活的地球,海洋所占面积是非常惊人的,海洋风景所赋予文人画者的资源也极其丰富,海洋所提供的,是资源、也是媒介。画家可以通过海洋风景的刻画,再现自然、表达自我、解读神秘……老一辈画家曾日文在新千年仍然创作了不少海港风景如《海上夕照》 《北海银滩》 等,以及雷务武的《火热的港湾》等。

“南方的风景”曾组织几次海港写生活动。在此期间,上述许多画家均有新作诞生,如杨诚的《北部湾涠洲岛》,黄少鹏的《企沙半岛》《海中一叶舟》,黄河的《企沙港》,吴以彩的《山与海》, 曲琳的《蓝色回忆》,等等。吴以彩是广西美术界充满才气的女性艺术家之一,其风景创作总有着与女性完全不“合拍”的色调与色彩,大气而神秘,却总藏着一个个欲说还休的古老故事。

(三)城、寨景象

城市、村落、苗寨,这似乎是广西绝大多数风景画家们眼中最常见的景象了。城市与乡村,文明与原始,嘈杂与宁静,这期间的关系从最开始的清晰转变为模糊,纯净的风景在轰隆隆的推土机的背景声下,似乎只能透过画家们的内心去寻找了。新的时代背景下,艺术家们观看风景的方式似乎也发生了改变,这样的观看,不论是处在乡村还是城市,实际上就是对人与周遭环境的一种观察。

从这一点上来说,批评家、画家刘新似乎在作品中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刘新身上有着强烈的文人气度,对题材的发现、对问题的揭示,以及将问题意识糅合到平和的风景中予以平静地表达, 这些都是他让人折服的方面。他的《雁园》系列,《建设中的水坝》 《毛洲岛上的旧房与新楼》《兴坪老戏园》《园林一角》《银林山庄的池塘》似乎更在乎的是人与景、人与建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融合,很少因景而画景。谢森也于2003年创作了《南方日记·城市之夜》,自然之境与城市灯光融为一体。2000年以后,城市化遍布全国,广西的大中小型城市轰轰烈烈地演进 :佛子岭、中山路、壮志路、边阳街、石巷口等都是南宁人抹不掉的回忆。中山路老房岌岌可危……昔日看似荒蛮冷清的大岭村、瓦窑村等艺术家们赖以生活创作的“乐土”亦不能逃脱魔爪……漫天飞扬的尘土似乎可以遮蔽城市最后的自然风景,驱散属于艺术家的“乐园”, 然而这些却无法停止画家思考风景的脚步。因此,诸如黄河的《中山路》《中山路口》才可以在繁琐的表象再现下有打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年轻一辈画家潘新权,在《广西大学公共课楼前自行车》《学院办公室前》《树下的单车》等作品中用简明的线条、简洁的色彩、简单的场景勾勒了他熟悉的场景 :自行车鳞次栉比,疏密有变,如此风景,紧紧维系着当代每一个生活于此环境下的人之呼吸,我们在密不透风的人墙与林立高楼间拥挤着,也随众、也统一,却最终还是想找回自己。这样的创作状态与视觉敏感,非常难得。

刘南一 / 老城 油画 2004年

黄少鹏 / 后园的秋意 油画 2006年

韦军 / 黄昏·废弃的工厂 油画 180cm×180cm 2009年

蔡群徽 / 有序的风景·斜阳 油画 100cm×100cm

黄河 / 中山路口 2008年

潘新权 / 学院办公室前 2010年

邬永柳 / 桂林烟雨 120cm×160cm 2006年

邓乐民 / 秋日闲时 130cm×140cm 2014年

席华 / 大风景 油画 180cm×180cm 2007年

文瑶 / 三江平岩寨 油画 150cm×150cm 2010年

孟远烘 / 山—晚霞 120cm×140cm 2007年

庞海燕 / 花树 2008年

此外,对城市风景的刻画还包括陈毅刚的《石上人家》 《山路》,韦军的《黄昏·废弃的工厂》《黄昏·有厂房的风景》,蒋文洁的《厂房》,邓乐民的《家园——记忆深处》,梁朝水的《暖阳依旧》,席华的《大风景》,陈振强的《邕·西城变化之暮色》, 等等。

(四)花卉庭院

从表面上看,室内题材看上去具有一定私人化的倾向,而实际上正是在把握“内”与“外”的问题上,它更能反映出画家个人角度出发的艺术理想。黄菁、唐勤的庭院系列等均通过大量作品说明了这一问题。看似闲散、慵懒,抑或是有限的观望角度却表现了一个自主独立的大世界。唐勤作品的主题除了庭院系列之外,还有日记式的生活场景等。在她比较有代表性的《庭园之赏闲图》《屋阁静影》《意象风景》《乡下小康人家的走廊》等作品中, 图像之符号语言、表现方法以及组合非常自由。她很自然地在都市生活与自然风景、理想与现实生活中找到了平衡。事实上许多画家在这一主题上都有尝试,如陈毅刚的《花房》《夏日·凉棚》, 郭玲玲的《秋刀鱼》《窗台的花》,庞海燕的庭院花卉植物《花架子》《春天》《南方》,等等,诗性与野趣盎然,状态难得。

(五)意象风景

风景本身是复杂的,它拥有一套相互影响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却是位于中心的。变化性和复杂性是风景中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我们似乎也乐于见到广西的风景画领域出现新的面孔、 新的方向以及新的风格,这样的变化是值得重视的。

黄菁就属于这类特别值得风景画研究者和创作者重视的画家之一。多年来,他笔下的风景,有具象写实,也有抽象写意,或两者兼备。观黄菁的风景,就是对他不断变化着的形式和意象的品味过程,如《窗户》系列、《诗意桂林》系列等,甚至会有形式感遮蔽内容之倾向,可是风景画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孰重孰轻? 这或许正是风景画最引人着迷与沉思之处吧!正如评论家刘新所言 :“窗与风景,无论放在什么时候,总是彼此关联和对应的, 而且风景搭上了窗,在形象和字面上还赋予了诗情意境 ;所以黄菁的油画,从一开始凭窗望风景,就朝向了抒情,与好多的叙事风景和纪实风景有别。”从此点上来说,黄菁的学生们均不同程度受到老师的影响,并且开创了各自不同的风格,同样精彩。文瑶、 孟远烘、刘序之、廖有才等画的画糅杂着西方当代绘画的形式感, 却表达了闲淡、玄远的文人意趣。

刘绍昆的风景大多数与人物不可分割,它们透过整体的画面传达神秘、瑰丽、大气的情怀。作品《灵湖的晚餐》《灵湖》是完全脱离开人物的,实属难得 ;赵松柏则将秀丽的山水画面提炼为富有禅学意味和韵味的绘画作品,如他的《漓江烟雨》《家在桂林山水间》《意写家山》等 ;意象型风景画的代表还有刘南一, 他于2004年至2008年创作的《老城》 《靖西旧州》《桂林·尧山》 《桂林兴坪》系列油画语言丰富,画面介乎于具象与抽象之间 ; 黄超成则用浪漫的笔绘语言将微波粼粼的湖光水色再现得灵动怡人。此外还有李雷莉的《似是故人来》《意象城市》《我的1980》 系列、谢宗波的《南方风景》、何艺的《山不在高,在乎多》系列等。谢宗波的风景完全抹去了西南秀美的山林水色,取而代之的是有着苍凉、纯朴文化底蕴的北方风景,表现力十足,是画家大气、豪情、悲悯情怀的寄居所。再反观前辈谢麟的《老村》《山村印象》系列,同样不拘成法,笔触肆意、大刀阔斧,但最终回归的还是烟雨江南般的南方景致。在年长一辈画家中,谢麟也算得上是前卫的了,其中最吸引人注意的也正是他意象风景中透出的这股“精、气、神”。

黄超成 / 金色池塘 116cm×98cm 2010年

苏剑雄 / 雄风—苗乡印象之一 油画 55cm×55cm 2003年

吴以彩 / 山与海 油画 80cm×70cm 2010年

劳宜超 / 农村之一 油画 110cm×110cm 2003年

闭国斌 / 农家小院 油画 35cm×60cm 2006年

蒋文洁 / 生命·远处 布面油画 170cm×145cm

五、结语

正如英国学者马尔科姆·安德鲁斯所言 :“风景,无论是作为附属品还是主体,都是一种作为媒介的土地,是经过美学加工的土地。”3从概念上来说,风景可分为两类 :第一、将自然物象当做主题 ;第二、将风景理解为一种文化表述的媒介,它可以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的沟通。这样的媒介,涵义最为深刻。

风景不是目的,是手段,是智者用于表达情思,格物的方式而已。很明显,“南方的风景”在十余年的时间内由一些爱好风景、 爱写风景的人组成,到有大规模组织的写生行动,作品量也相当丰富。理论家、批评家苏旅和刘新在团体活动发起之初所希翼达到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近年来,活动的步伐减缓,大规模的活动并未如期举行,这是一个小小的变化,又或许是一种重新的考验。没有了聚光灯,没有了画家群体相互抱团的外在环境,最终还会有多少风景将在我们的世界中停留?走入画家们的内心?

人们对风景总是有所期待,欣赏风景是因为我们正在逐步远离风景。风景变得珍贵,是因为我们也在失去它。而它自身的矛盾性 :既要远离城市,又要受到文明的保护,其中的困难可想而知。广西的自然环境资源丰厚,秀美山林地带却随处可见有毒树种 :桉树,在利益的驱使下,带来的是水土的损失和破坏 ;为了满足从城市逃离想要寻求静谧的老少人群的需求,新农村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老镇子也被维护,无形中增加的却是风景在旅游图册里廉价复制的庸俗价值 ;理想的风景资源变得稀缺,而理想的风景画又将如何呈现在我们眼前?

上一篇: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下一篇: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