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文章

2024-09-22

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文章(通用9篇)

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文章 篇1

本学期,我室在市教科室的悉心指导和校长室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学校工作意见和市教科室计划为指针,遵循教育科研“关注学生、亲近教师、走进课堂、成长师生”的原则,进一步突出“有效教学研究”这一主题,强化具有“草根性”特征的行动研究的推广,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着力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课题研究方面。

我校“十一五”主课题“构建桃小数学教育文化,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本学期的研究重点放在子课题“‘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和“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上。

学期初,我们开展了新学期首次课题研讨课活动。由钱国华、钱玉琴两位青年老师以“探究型”课堂教学基本框架为依据,分别执教了《百分数的认识》、《可能性》两堂研讨课。听课教师既肯定了两位老师课堂教学中的优点,也提出了许多中肯、宝贵的意见,为该“探究型”数学教学基本框架在全校推广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为该框架和课题研究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经验。本次活动,我们还邀请了省数学特级教师钱坤南为大家开设了一堂《倍数与因数》的示范课,其课堂教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与我校课题研究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本学期,我们还致力于数学教育文化校本教材建设的研究。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前几年我校围绕数学特色的创建,编写了三至六年级数学校本教材,其中《趣味数学与思维训练》(五六年级版本)参加“2007科学教育校本教材”评比获全国二等奖。在反思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校本教材的编写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顾学有潜力的学生。于是,我们选择了以激发学生爱数学、学数学的热情及数学文化中蕴含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培养为切入口。本学期已编写出三年级教材《我们爱数学》,其余几册教材正在编写中,准备在下学期开学前,编印出四到六年级的全套校本教材,下学期交付使用。

另外,我们继续抓好一级子课题和教师个人课题的实施研究指导工作;指导好吴江市教师个人课题的申报和研究实施工作,鼓励教师以教育行动研究和课堂观察研究为主要方式进行课题的研究,创造性地发现、分析、解决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今年,我校有8个立项的市级课题,比去年有所增加,但相对其他学校,我们还是显得较少,教师参与的热情不够。

二、科研活动方面。

1.教科沙龙。10月16日,本学期首次青教师教科沙龙组活动采取网络沙龙的形式,由学校教科室牵头,围绕“创新与应试”这个主题,组员们就“新课程改革形势下,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学生应试之间有矛盾吗?如果有,应如何克服这一矛盾?你是怎样处理教学实际中创新与应试的?”这些问题在校园网上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与对话,也为全校教师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

2.教科讲座。11月26日,在我室的一再要求下,学校邀请市教师进修学校李红仙副校长来校作讲座。本次讲座,李校长就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与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等方面作了精彩的讲述。讲座从学校的协助、提高专业修养、从容面对压力、调控情绪、自我缓解、奉献意识、进取之心等方面谈了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投身教育科研改革,提高专业水平与实践智慧。我校全体教师认真聆听,受益匪浅。

3.教科知识竞赛。12月10日,我室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知识测试活动。全校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无一人缺席,另有多名45周岁以上老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测试题内容来自上学期市教科室下发的《教育科研动态(课堂观察专集)》,通过比赛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自学教育理论的热情,也检验了青年教师科研理论水平,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读博写博。本学期我室继续开展青年教师读博写博活动,要求每位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平时积极上吴江行知、教育在线、K12论坛等网站浏览读博,并必须在校园网上撰写自己的教育博客,每月发表教育科研类原创博文至少3篇,内容可以是读书心得、教学后记、教育反思、教育日记、教学随笔、案例分析、公开课教案设计、学科论文等等。此项工作,教科室每月统计一次,纳入教师教科工作考核。期末进行优秀博客评比活动,蔡玲妹、吴清等8位教师的博客为优秀博客。我们对优秀博客进行一定的奖励。

5.课堂观察。本学期,我们继续鼓励青年教师学习有关课堂观察研究的理论,以教研组或平行班为单位进行课堂观察活动,主题由教师自定。进一步确立以“自我观察提升教学”为主的科研意识,以课堂观察的眼光进行听课,对常态课堂进行长期的课堂观察。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改善教学行为,努力让课堂观察成为一线教师提高课堂教学实效的有力手段。

三、教科常规方面。

本学期,我室继续做好各项教科常规工作。

1、信息发布。利用校园网进行各类信息的发布和交流,如各类学习材料的下发,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等的评比通知,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等。

2、校刊编印。精选教师、学生、家长等各方面的文章,积极筹划编印2008校刊3、4两期,并在校园网上公布,为教师、学生、家长提供交流学习的平台,同时为今后的编印工作积累更多经验。

3、文章上荐。积极向各级各类教育刊物,如《吴江教育》《教育科研动态》《苏州教育》等,推荐教师各类文章,同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论文评比。本学期共有3篇文章发表,20多篇获奖。

一学期来,我室教科工作在活动的层次性和专题性方面下了一些功夫,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和不足。下学期,我们将根据学校及教师的实际情况和上级领导对我室工作的合理建议,改进工作,争取使我校教科工作真正成为提高教学有效性的有力武器。

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文章 篇2

一、萌芽与中断期:前四次课改时期

新中国建立后, 教育工作者努力探索教育发展道路。在1949年至1962年间, 进行了三次课程改革:第一次, 1949~1952年间, 1950年8月教育部颁发了《小学各科课程暂行标准 (草案) 》、《中学暂行教学计划 (草案) 》;1951年3月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中等教育会议通过了《普通中学各科课程标准 (草案) 》。这次课程改革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第一次制定了统一的课程政策。第二次, 1953~1957年间, 政务院先后于1953年颁布了《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1954年颁布了《关于改进和发展中学教育的指示》。根据教学计划, 教育部于1956年颁发了《中小学各科教学大纲 (修订草案) 》, 开始了第二次课改。第三次, 1958~1962年间, 颁发的文件有《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 (草案) 》, 标志着第三次课改全面展开[1]。

由于某些地区反映教材内容深、分量重、教材难等, 1963年初, 毛泽东主席就教育中的问题, 发表了多次谈话和指示, “主要有1964年2月13日的春节谈话、三一○指示、七三指示。”[2]于是, 1964年7月14日, 教育部发出了《关于调整和精简中小学课程的通知》, 强调要适当减少课程门类和每周上课总时数, 精减理论要求过高的、繁琐的内容。1965年4月, 教育部在京召开全日制中小学教学改革座谈会, 提出要进行教学改革。然而,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 教育没有了统一的教育方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 教育处于瘫痪状态。

这段时期, 根据学校管理实践需要, 我国中小学先后实行校务委员会制、校长负责制和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原先设立总务处和教务处, 因为强调“教”与“导”合一, 将教务处改为教导处, 其管理职责含教学事务、班主任工作、课外校外活动。后来因为强调学校思想政治工作, 学校增设政教处, 管理班主任工作和团队工作, 又将教导处改为教务处, 负责管理学校教学事务。在这期间, 我国中小学机构有教务处、教导处、政教处、总务处这四种, 并没有教科室, 与教育科研相关的工作由教导处或教务处负责。当时开展学校科研的组织有教研组等非行政组织。

教研组是在借鉴苏联经验的背景下产生的, 当时教研组的设置、工作内容、组织管理等也主要学习苏联模式。从已查阅到的资料看, 教育部1952年颁发的《中学暂行规程 (草案) 》与《小学暂行规程 (草案) 》, 标志着教研组以国家文件的形式在我国中小学正式确立。根据这两个文件的要求, 在小学:“由全体教师依照学科性质, 根据本校具体情况, 分别组织研究组, 各组设组长一人, 主持本组教导研究会议, 研究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导方法, 并交流、总结经验。”[1]在中学:“由各科教师分别组织, 按学科设教学研究组, 以研究改进教学工作为目的, 并且每组设组长一人, 由校长在各科教师中选聘。”[1]有的学校并没有组织教研组, 而是成立教学研究会等类似的组织, 两者的差别只是叫法不同。

这个时期虽然没有教科室这个机构的存在, 但它以一种隐形、依附的方式存在于学校其他机构中。当时的教研组等组织是教科室存在的具体形式, 并依附于教导处或教务处之下, 是一种非行政组织, 主要功能包括组织教师研究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苏联教育理论等。1957年, 教育部制定了《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 (草案) 》及《关于〈中学教学研究组工作条例 (草案) 〉的说明》, 规定了教研组具体的活动内容: (1) 学习中学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示; (2) 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 (3) 结合教学工作, 钻研教育理论和专业科学知识; (4) 总结、交流教学和指导课外活动的经验。

二、恢复与成型期:第五、六、七次课改时期

1976年, “四人帮”被粉碎, 教育战线开始拨乱反正。1978年1月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 (草案) 》, 开始了课程领域内的拨乱反正。各级学校按照《草案》的要求, 由教导处组织教师对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活动总量等展开研究。1978年颁布新修订的《全日制中学暂行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和《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 (试行草案) 》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原则性说明, 并要求根据学生年龄特点, 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恢复了中小学教学研究活动, 提高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地位。第五次课改为中小学设立教科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85年1月中共中央颁发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和1986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拉开了第六次课程改革的序幕。其中1985年颁发的《决定》要求, 从根本上改变课程内容陈旧, 教学方法死板, 实践环节不被重视等状况。在这个背景下, 中小学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方针政策, 钻研教材教法, 定期开展教育研究活动。这一时期, 不少学校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 开始第七次课程改革, 中小学更加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教科室的功能也得以彰显。

在这长达二十年的时期内, 与教科室相关的工作已逐步恢复到文革前的面貌, 教科室最终以一种独立的机构形态出现在中小学。教科室的设立并不是突发性的, 而是逐步积累, 适应实践的需求。

1. 存在方式:从隐形依附到显性独立

在前五次课程改革过程中, 学校机构中并没有教科室, 教学研究在教导处或其他机构指导下, 以各种教学研究组织的形式展开。“当时全日制中小学教学研究组织, 一般有教研组、教研联组、教研会和各个学科的学会等”[3]。这个时期, 教科室的存在方式是隐形的, 依附于学校其他行政机构。在第六次课程改革过程中, “已有不少学校陆续设立了教育科学研究室 (组) , 专门组织学校的教育科普和科研工作, 推动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4]当然, 也有学校称为教研室。到第七次课程改革时, 中小学已普遍设立了教科室。另外, 各地的发展并不统一, 有的地区的学校刚刚设立教科室, 有的地区的学校已有发展, 如温州不少中学已发展为教育科研处。

教科室的存在方式从隐形依附到显性独立, 是课程改革对中小学提出的实际要求。历次课程改革要求学校组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反思, 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等工作。学校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承担这些工作, 教科室逐渐成为我国中小学常设行政机构。

2. 机构性质与功能:从业务学习组织到行政管理机构

(1) 作为业务学习组织的“教科室”

在教科室正式设立前, 有关教科室的相关活动主要以教研组的形式展开。这个时期, 教科室的机构性质是业务学习组织, 不是行政组织, 主要功能包括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和教学方法;总结、交流教学和课外活动的经验, 后来涉及到教师管理等。

(2) 作为行政机构的教科室

虽然国家层面尚未出台相关文件要求每个学校都设立教科室, 但在个别省份已有相关要求, 如四川省教育厅颁发过关于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的意见, 明确提出“学校教科室接受校长领导和上级教育科研部门的业务指导, 属学校的中层机构, 教科室与教导处的工作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此时, 教科室除了具备以往的功能外, 还包括组织、管理学校教育科研课题, 是省、市、县、校四级教育科研管理的基层单位, 承担省、市、县、校级科研课的校级管理任务。

3. 活动内容:从常规教学活动扩展到课题研究

随着历次课程改革的推进, 我国中小学逐步兴起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潮流, 教科室的活动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一方面继续研究教学大纲, 学习教育理论和政策, 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常规活动;另一方面承担起各级各类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等任务。早期的教科室是教师进行教学准备、总结教学的主要场所, 所进行的教学研究主要为了熟悉教材、安排教学程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到了20世纪80年代, 教育研究中的课题研究是以从教学活动中概括出的反映某种价值取向的一般性命题为课题, 其研究过程又按照既定的研究程序运作, 需要教师去寻找对研究过程的指导及研究结果支撑的理论。此时的教科室活动要求满足教师受到教育研究的训练的需要。

三、发展与成熟期:第八次课改以来

2001年2月, 国务院批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标志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启动。教科室已成为中小学实践“科研兴校”、“教师即研究者”的重要阵地。

教科室从依附形态到显性独立后, 逐渐成为中小学的重要管理机构。在国务院办公厅2001年10月转发中央编办、教育部、财政部的《关于制定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意见的通知》和2002年7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后, 各省均出台了相关政策, 要求中小学设立教科室。如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于2004年9月转发省编委办等单位《关于浙江省贯彻国家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的通知》后, 浙江各地方也印发相关规定。在嘉兴印发的《市属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和舟山市定海区印发的《贯彻浙江省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实施意见》中, 明确要求“中小学内设机构名称统一为办公室、教导处、教科室、总务处等”。教科室已成为学校正式机构, 并具有较强的独立性。

此时, 教科室的机构性质明确定位为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者和推动者。随着实践中的需求, 教科室的功能也逐渐完善,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制订学校科研工作计划。既要制订学校学年科研工作计划, 又要指导学科组和年级组制定科研工作计划。

二是培训学校科研队伍。定期组织教师和科研骨干学习教育科学理论;邀请专家举办学科知识、教育科研知识讲座;安排科研骨干教师参加校外科研培训。

三是组织和管理本校教学改革。包括拟定科研课题;指导、督促、检查课题组工作;指定科研骨干负责科研课题和实验项目的申报;组织专家对课题和实验成果进行评估、验收等。

四是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定期举办学校教育教学交流会, 安排科研骨干参加校外学术会议。

另外, 教科室成为独立的学校机构后, 作为教学与科研的基层管理组织, 其活动内容不仅仅包括教育研究, 还承担起学校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教育研究方面的活动内容除了前面提到的开展各种校本教研活动外, 也担负起了校本课程开发。在学校行政事务管理方面, 教科室管理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方面, 即:计划管理, 每学年 (期) 初制订学校教育科研计划;课题管理;成果管理, 记录各类科研成果获奖;档案管理, 包括计划总结性资料、过程性资料、专题性资料、效果性资料。

四、教科室发展的启示

纵观教科室的成长历程, 结合教科室的发展现状, 下面三方面应受到重视并努力为之。

1. 回归教科室的专业服务机构属性

(1) 教育行政部门层面——需要法规指引与规范

教科室显性独立后, 已经过近20年的发展, 政府有必要提供指引与规范教科室建设的文件。在中学, 教导处、总务处工作有序、成熟的发展, 与1952年经政务院批准、教育部颁发施行的《中学暂行规程》有关。政府层面明晰教科室设置目的、基本任务、工作内容与形式、校长的相应角色、教科室主任产生条件与职责、区 (市) 教育研究室的性质及其与学校教科室的关系等方面, 拟出具体的文本规定, 避免各校的教科室工作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

(2) 学校层面——发挥母体培育功能

学校为教科室成长提供主要营养元素, 需要处理好教科室与其他机构的关系。可以成立会议制度、校长协调, 处理好教科室、教导处、教务处等机构的关系, 并建立教科室开展活动的保障机制。

(3) 教科室自身应具备自己的基础

教科室要有自己的基础, 可以通过“整合学校教研组、备课组, 使自己成为充实的行政机构”[5]。

2. 抓实校本教研, 提升教学质量

校本教研是教科室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之一。教科室首先要明晰校本教研政策, 使本校校本教研愿景具有可行性、务实性, 加强教科室在校本教研方面的执行力, 建立校本资源库共享机制, 推动校本教研发展, 彰显自身价值。

3. 关注教师专业发展, 促进课程改革

教科室赖以生存的另一条生命线是教师专业发展。当前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 教师专业水平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深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 已成为教育研究界亟需解决的理论问题和一线教师非常关心的实际问题。教科室关注教师专业发展任重而道远, 一方面要为教师提供各种校外职后培训, 另一方面要保障学校开展活动的质量, 在活动中促进教师个体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提升以及教师生命质量的成长。

参考文献

[1]何东昌.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要教育文献 (1949~1975) .海口:海南出版社, 1998.

[2]毛礼锐, 沈灌群.中国教育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2005.

[3]陈绥, 王桂云.中小学管理.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4]学校管理学编写组.学校管理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1987.

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3

一、组织数次师德培训,提升教师的师德修养

20xx年暑期尾声,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开展师德培训,聆听了李镇西老师的题为《职业认同与儿童视角》的讲座。李镇西老师生动的语言,鲜活的案例为我们重新投入工作作好准备。后面我们还开展了晒家风、述师德活动,鲍丹霞、林静、蔡秀平、蒋美等几位老师的故事为我们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二、阅读一本教育专著,让阅读滋养生命

因为李镇西老师的讲座,我们共读了他的《做最好的老师》,并开展了读书交流活动。以抽签形式,我们聆听了章云飞、章晶晶、仇佳琪、陈秋雅、陈芬五位老师的阅读分享。在阅读中寻找灵感,让阅读润泽生命,是共读的初衷。

三、构建一种教研模式,以研磨提升能力

为让校本教研确实为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服务,本学期,构建了“一二二一”课堂教学研讨活动模式,即一次集体备课,二次上课(磨课),二次议课,最终形成一个课例。各学科组、年级组以此模式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别开展了三次研讨活动,蒋美、徐梦倩、林静、黄乐敏等24位老师分别在研读活动中承担上课任务,24次辛勤研磨,24个课例成为本学期教研活动的一抹亮色。

四、组织一次全员赛课,在观摩中优化策略

各学科以同课异构形式进行全员赛课活动,组内的老师们在观摩中比较教学重点的落实策略,以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

五、开展三校联谊活动,让名师引领成长

本学期,三校联谊活动如期举行,语数英科音体美七个学科学别邀请了林乐珍、金勤、吴迎迎、黄静影、钱瑞华、石竣、朱原生等专家为老师们作评讲,我们在专家的引领下、在校际交流间吸取精华,提高着教学能力。

六、多种举措并进,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

1.开展两次书法培训。本学期,在本校书法老师叶林福的引领下开展了2次教师书法培训。老师们每周上交一张书法作业,由叶林福老师批改,练字已成为无数老师的习惯。

2.开展一次摄影培训。由卢庆斌老师为全体教师作摄影培训,卢老师从主题、画面等方面讲解,使老师们了解了不少专业的摄影知识,提升了审美能力。

3.做好青蓝工程、骨干工程。本学期,聘任骨干教师鲍桂琴、何雪芬、汪晓敏、章晶晶等9位老师为杨静、林岚、仇佳琪等新教师的指导老师,从师德、育人、教学几方面引领新教师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另外,组建了语文、数学两个骨干团队,以骨干团队来引领教师成长,是我们的初心。

七、办好一份作文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聘请徐聪聪、章晶晶、杨佳欢等教师为学校作文报的编辑,并按着每期一主题的形式向全校学生征稿,在几位编辑老师的辛勤工作下,在各位语文老师的支持下,校报如期收稿,如期发稿。本学期共创编作文报3期,收到征稿一百多篇,其中录用60多篇,这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习作热情。

八、负责好学校三年发展规划评估的审核工作

根据指标,对各科室的上传资料进行审核,及时让负责老师查漏补缺,以使学校各项工作能在上传资料中体现。经过大家的努力,20xx学年的发展规划评估成绩喜人,学校获得了乐清市第一的优秀成绩。

半年的努力,收获的是成绩。其中,语文教研组获评乐清市优秀教研组,语文、数学获乐清市团队赛课团体二等奖,林岚、徐聪聪、金莹、仇佳琪、干璐璐、陈清6位老师组合的语数团队,精心打磨,团结协作,值得一赞。杨静、鲍桂琴、徐梦倩、叶美玉等老师的教学常规设计在乐清市评比中获一、二、三等奖。

小学学校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4

一、 推进课题研究,加强课题管理

1.进一步推进我校苏州市“十三五”课题的研究。本学期教科室在吴斌峰副校长的领导下,认真组织所有课题组成员每月开展一次课题研讨活动,及时地发现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中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困惑、获得的经验,精准地把握课题研究的动态,为课题研究的方向做好适时的调控。

2.求真务实,做好课题网络化管理。本学期,我校的课题研究一如既往地依靠“吴江课题网”平台,规范实施我校课题网络化管理。我校按照吴江区课题管理统一要求,平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时上传研究资料。

3.组织好我校教师第七批学年课题的申报工作。本学期开学初,我们教科室利用多种途径向全体教师做好第七批学年课题的申报宣传和动员工作。教师申报初期,教科室请专家对教师的课题申报和选题进行专门的指导,对于教师的申报表内容的填写也精心地进行了修改。第七批学年课题的申报,我们学校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共有6个课题被立项。

二、加强学校特文化建设,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1.根据学校作文教学特色,切实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开展校本研究。我们建立了校本研究制度,依据课程标准,切合学校实际,结合乡土文化,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组织特色中心组成员认真编写、修改好校本教材,开展好实施研究活动,引导全体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利用校本资源,加强学习、实践与研究,通过实践、研究与总结,进一步提高我校的作文教学实效。

2.我们认真组织20xx年“读写节”活动,开展了“现场作文赛”“读一本好书读后感写作比赛”“课本剧表演”等一系列活动。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了“读书”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读书生活,也使得本届读书节的举办变得多姿多彩,进一步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

3.继续开展好读一本教学专著读书活动。本学期,结合学校“十三五”主课题的研究,学校向老师们推荐优秀教育读本《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一书,倡导教师写读书笔记,随笔、教育日记,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对教学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发表自己看法,同时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三、完善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提高科研工作实效性

1.完善学校的教育科研组织建设

本学期开始,我们将更加完善我们学校的教育科研组织形式。形成由“校长室——教科室——科研组”组成的三级管理体系。其中科研组团队主要是建设好“教科中心组”和“学校课题组”,这两个主要的科研团队中,“教科中心组”将和教研组融合穿插,“学校课题组”主要负责学校主课题相关的研究工作。以此强化科研队伍建设,促进教科研工作更上一层楼。工作中,学校教科室不断强化自身,努力成为学校教育科研的指挥室,成为学校领导的参谋部。

2.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成长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不仅能提高师资整体素质,还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以,学校切实把建设骨干教师队伍的工作重点放在培养上,把对骨干教师的培养看成学校发展的关键来抓。本学期,学校重视培养对象的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鼓励骨干教师多听课、多上课、多比赛。学校也主动为教师搭建平台,本学期,我校有多位教师在吴江区举办的“教学共同体”,“骨干教师下乡”等活动中上研课,张芳老师在“江苏省农村骨干教师吴江区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3.拓宽论文发表渠道,助推教师成长

论文的发表决定了骨干教师的成长速度,为了让我们学校的老师快速成长起来,教科室全心全意的为教师拓宽论文发表的平台,所选的教育杂志尽量能体现专业化。在校长室的努力下教师选择发表杂志的途径不断的变宽,由原先的《新教育》《生活教育》增加到《科学》《作文成功之路》《启迪与智慧》《小学生态》等11本比较专业的杂志,为各学科教师发表论文提供了较多的选择,提高了教师发表文章的覆盖率。

四、不断创新校刊形式,扩大《八都教苑》读者群体

1.不断创新校刊编撰。我们继续办好《八都教苑》,促进校刊质量不断创新、持续提高,让校刊成为展示我校教育内涵与品位的窗口。根据区教科室的要求,校刊要走向综合,面向学生,面向家长。我们把学生的获奖作文和其他作品在《八都教苑》登载,并下发给学生,使得学生和家长也成为《八都教苑》的读者,使《八都教苑》成为家长了解我们学校的窗口。

2.二是做好学校网站中教科相关网页维护,切实加强管理、及时更新,让其成为教师交流经验,探讨教育问题的重要平台。同时积极开展向各级各类教育部门征文、征评活动。同时,发布学校科研信息,推进学校教育科研的创新与发展。

五、规范综合课程管理,办好学生成果展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篇5

工作重点:

1、认真落实课题研究工作,促进课题研究为教学工作服务。

2、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实施工作,构建符合学校实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教研组、备课组的研究能力。

工作要点:

一、落实课题研究

1、目前我校已承担二个市级课题、三个区级课题的研究任务,做好市、区级这五个课题的研究和结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2、做好20xx年省级滚动课题的申报工作,整理相关课题研究材料,制定好计划,布置本学期的课题研究任务。同时推动我校各教研组和年级组的校级课题研究,把课题研究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切实解决我校各个年级、各个学科的实际问题。

二、和教务处配合,抓好课堂教学

1、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和教务处抓好公开课活动。把师生共同探求和开发新课程的平台,作为一个实现教学方法创新的支撑点。努力促进教师、学生教学行为的转变,营造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努力形成“爱岗、敬业、崇实、创新”的教风,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2、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研究。教师要确立全面的质量观,不但重视考试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走全面发展之路。

3、要加强教育质量的监控。通过“会课”活动,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教学,推出一批优秀教师,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20xx年是我校积极创造条件申报江苏省“三星级”高中的关键一年。教科室将根据“三星级”高中的要求,对全校教师进行逐个审核,争取更多教师的课能够成为优秀课、示范课。学校将继续与市区名校联系,充分发挥名校名师的专业引领作用。

2、为进一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加快新教师成长步伐,学校将进一步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充分发挥校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的传、帮、带作用,抓好校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有较强研究意识和教科研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实行“以老带新”,建立“同伴互助”关系,要求指导教师每月至少听青年教师两节课,课后要及时评课,指导,并作好听、评课记录,加快教师的成长。

四、提高论文的发表率、开发好校本课程

(1)继续落实每学期要求教师上交一篇论文的规定,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论文的发表、评奖活动,教科室应及时提供上级有关部门的论文评选信息,与教研组、备课组加强沟通,努力为教师的发展和提高创设一个有利的平台,加大对教师撰写论文的指导力度,着力提高我校教师论文的获奖率和发表率,从而提高我校教师在市、区的影响力。

(2)为为了配合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继续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努力使我校的校本课程系列化、多样化,凸显我校的校本特色,扩大我校校本课程的影响。

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订本学期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制定教科研计划。

2、课题工作会议,部署本学期课题研究实施工作。

3、做好省级滚动课题申报工作。

4、做好征集论文工作。

5、课题组活动。

6、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十月份

1、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常规要求培训。

2、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3、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报校刊的编印。

4、做好市、区级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5、区学科指导活动、专家讲座。

十一月份

1、校本培训:教科研专家讲座

2、专题学习,学习“新课程理论”,交流学习心得。

3、以学科竞赛为抓手,进一步完善特色学校的建设。

4、各学科课堂教学情况调研。

5、继续做好市、区级课题结题准备工作。

十二月份

1、加强教科研情报资料的收集、汇编、整理及利用。

2、召开各级结题课题负责人会议。

3、市、区级课题结题。

4、校区级骨干教师示范课。

一月份

1、“青蓝工程”活动总结会暨新教师汇报课。

2、组织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的课程培训。

3、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心得展示活动。

4、收交课题研究资料。

5、各学科组推出一节优质研究课,每人写好高质量的案例和论文。

6、教科研工作总结。

7、组织课题与论文评选,促进教师参加研究。

工作总结

1、对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在教科研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教师给予表彰。

2、收集整理教科研资料,总结教科室工作。

小学教科室工作计划 篇6

以党的十八大对教育工作的战略部署和明确要求为指导,结合《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的通知,根据“一切为了师生的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实施“和谐教育”和“润泽教育”为主题的学校特色建设。坚持以学校“五年发展规划”为目标,以科研兴校为抓手,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机制,提高教育科研的整体水平,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全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以《泰州市城东中心小学教学工作规程》为指南,引导、组织、规范和调控学校各项教学工作,使学校教学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特色化,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和要求

1、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学校教科研层次水平和影响力,推进学校“内涵发展”——探索润泽教育,关爱生命成长,打造和谐教育品牌。创新教研机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学质量;创建特色教育,打造核心竞争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2、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工作,鼓励群众性的课题研究,以研促教,引领更多的教师走上教科研之路,教科室对群众性的课题研究予以支持和支撑。将先进的教育理论付诸于教学实践,在课题研究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体系。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制订教师培训规划,指导教师制定专业发展计划,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档案。按规定将培训经费列入学校预算,支持教师参加必要的培训。引进优质培训资源,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发挥校本研修基础作用。鼓励教师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建设教师学习共同体。

4、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定期开展教学质量分析,研究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和个别化学习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提高教学有效性。建立基于过程的学校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统筹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环节,主动收集学生反馈意见,及时改进教学。采取启发式、讨论式、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合理控制作业量,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创新作业方式。

5、巩固集体备课制度,围绕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通过课例研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真正实现减负增效。集体备课形式有所改革,专职教师的集体备课和兼职教师的集体备课间周进行,每周一小时的集体备课时间要务实高效。

6、创建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尝试建立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做好学生成长记录,真实反映学生发展状况。

三、工作要点

1、课题研究常抓不懈

结合学校工作精神,继续重点关注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开展有序进行,学校课题的研究离不开课堂,学校大力支持各项教科研课题研究,鼓励更多的老师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申报课题研究。目前我校在研课题共有九项,两项省级课题郑丽萍主任的《小学数学“润泽课堂”案例研究》和陈红芳主任的《小学课堂教学中和谐师生关系的理想建构》,七项市级课题陈刚的《传统节日文化与小学生德行养成研究》、王莉(大)和王莉(小)的《基于课堂观察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研究》、陈娟和唐秋云的《以传统吟诵为载体,促进小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研究》、李平和钱丽华的《小学语文教材图文有效结合的研究与实践》、张滢的《“音乐教育新体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实践研究》、张小琪的《小学低年级课堂中基于培养数学思维的有效提问实践研究》、顾梅的《区域内小学教师教科研现状调查及提升策略的个案研究》,我们将以课题研究引领教学改革,重在过程管理。本学期计划召开课题研究研讨会,专题调研学校课题研究工作,同时召开校本教材建设专题研讨会,制定实施方案和考核细则,进一步规范校本课程研究、实施工作,不断提高校本课程整体质量。通过课题研究网络平台,展开网络研究,以研促教,教研并进。

2、课程意识全面提升。

建设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落实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严格遵守国家关于教材、教辅管理的相关规定,确保国家课程全面实施。不拔高教学要求,不加快教学进度。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每学期组织一次综合实践交流活动。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和学校、社区的资源条件,组织开发校本课程。引导教师创新课程实施方式,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堂效率。

3、集体备课务实高效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围绕新课程理念和目标,树立科学的质量观,让课堂教学目标具体化、科学化,本学期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新的要求,集体备课原则上要求做到四个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目标统一、作业基本要求统一、复习考试统一。对教学的重点、难点进行分析,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及能力训练的手段与途径。执教老师不拘泥于集体教案,要认真进行二次备课,根据本班实际灵活地调整完善并批注修改。课后及时撰写教后记,做到具体、真实、有效。杜绝教师无教案上课、不作任何改动地移用集体教案上课等现象。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探究课堂评价新模式,本学期加大听课、评课、研讨活动的力度,加强课堂评价的改革。课堂教学的测评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即:(1)教学分层度;(2)学生参与度;(3)教学策略有效度;(4)目标达成度。严格执行《一人一课制度》,备课(学科)组内45周岁以下教师均须上“一人一课”,上课时间、内容及研究主题于学期初随教学计划确定并报教导处。“一人一课”由备课(学科)组长督促实施,组织同轨教师参与听课和研讨,帮助老师们增强问题意识,关注目标达成度和课改方向;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并通过校园网络等途径公开报道的可视为校级公开课。35周岁以下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35周岁以上不少于10节。

4、评价体系多元开放

我们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学生的健康快乐成长。我们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探究,培养学生良好思维品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开足并上好体育课,使每个学生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制订并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方案,积极开展体育活动。每年举办运动会。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定期开展学生体检或体质健康监测,重点监测学生的视力和营养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及体质体能健康状况等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科学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家校配合指导好学生课外活动,保证每天小学生10小时、初中生9小时睡眠。实施综合素质评价,重点考察学生的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对照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指标体系,开展检查,改进教育教学。

5、课始研究常态开展

不同学科每堂课前5分钟的训练实验,以不同的形式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成为提高能力、拓宽知识面的抓手。所有年级参与本实验。语、数、英作为课堂教学规定动作,逐步向常识课推进。成为城东校本教研的一个特色。实验形式具体,可操作。年级组相对统一。每课时实验内容要形成教案,实验流程在教学课件中有体现。实验内容体现亮点,体现本学科、本年级特点。

6、网络教研全员共享

小学春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7

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专业成长学为先。

1.理论学习。本学期,我室发挥了教研组、课题组的引领作用,以自学为主、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标、教育教学理论以及科研方法等,做到每月有记录、每学有反思;促进教师在研究中共同成长,共同提高。

2.加强专项培训。继续抓住一切外出培训的机会,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培训研讨活动、出席观摩交流,促使教师逐步由“经验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变。出学习。同时,学校邀请了教研室马琴主任等学科专家来校作讲座、辅导,帮助教师进一步更新理念,拓宽视野,不断成长。

二、特色教学美为准。

我校的特色建设在省市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为使其影响更深远,我们力抓书写之美,以追求书法艺术的美。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学期初要求各年级根据写字校本教材详细制定写字教学计划,确保了练字有明确目标;学期中加强了20分钟写字课的督查,确保了练字有时间保证;学期末对各班的写字水平认真进行了检测和评定,确保了练字有显著成效。

其次,我们严抓教师的“三字”练习,夯实教师写字基本功,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开展“一组一课”和写字教学设计比赛等活动,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再次,本学期继续组织师生参加了各类书法比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练字生活,扩大了书法考级影响(书法考级学生人数达一千二百多人),成果喜人。

三、课题研究实为重。

本学期,我们成立了科研领导小组,由龚顺斌校长任组长、分管朱成星校长任副组长、教科室主任及各课题主持人为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全校教育科研的领导及管理工作。在校长亲自指导下,由教科室主持日常的教科研管理、组织工作,课题组负责人具体负责各课题组的研究工作,常抓扬州市、区级微型课题、“十二五”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课题研究中,继续推行教科研例会制度。每个课题每个月进行一次例会,以商讨下一步研究内容、学习理论专题、进行教学研讨,交流论文、随笔、读书心得等为例会内容,严格按照计划开展课题研究。做到了每次活动有准备、有重点、有布置、有理论学习和探讨,有教学实践和总结、有评价反思和资料积累,提高了研究的实效。

本学期,对各课题研究情况进行了三次不定期的检查,可喜的是各课题不仅很重视对科研资料的管理,过程性资料搜集较及时,内容较详实,而且装订、归档较统一,符合档案管理要求,还注重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研究情况撰写了研究论文,并在刊物上公开发表或在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竞赛活动中获奖。

正因为课题研究规范化,工作常态化,本学期我校扬州市第八期研究课题《设计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任务型教学活动的研究》,扬州市级微型课题《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阅读技巧的研究及运用》《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研究》《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研究》《小学中高年级人物画教学探索》《小学音乐课堂实效性的研究》,区级微型课题《小学生课外阅读有效指导有研究》《在品德课堂中对未成年人进行公民道德素养提升的研究》《思想品德课堂的有效性提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设计的研究》共十一项课题顺利通过专家组结题鉴定。

四、科研成果多为本。

本学期,我们仍充分利用学校网站、服务器等有效平台,及时公布各类教育教学论文、案例、随笔、教学设计等评比通知,积极宣传,做好有关信息的传递与反馈,发动教师参加各类论文、案例等科研成果类比赛,鼓励教师向外投稿,一学期成果颇丰。

1. 学校成果

本学期,学校先后荣获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全国一等奖;特色学校评比优秀学校;学校管理文章江都一等奖;美术书法摄影比赛全国团体一等奖。

2. 教师成果

陈娟个别化教育论文《向左走 向右走》获江都一等奖;

周 娟《健康发展 人人有责》获江都二等奖;

韩鹏、朱小燕、刘江海、毛明明、宦丽娟老师的论文,在扬州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研究论文评比中获奖;

蒋太霞老师的《放手,让孩子自由飞翔》一文,获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组织的家教征文评比专家篇三等奖;姜丽霞、鞠丽老师的文章获优秀奖。

孙小燕老师的《牵引孩子渡过“心理风暴期”》一文获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组织的家教征文评比家长篇一等奖;张菊凤、张童兰、郜玉宇老师的获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组织的家教征文评比家长篇二等奖;张明华、郭兰、周娟老师的征文获市文明办、教育局、妇联组织的家教征文评比家长篇三等奖;郭彩云、李静、毛明明老师的文章获优秀奖。

杨萍、童艳萍、田晶、刘芳、姜丽霞、张童兰、张广世、乔海霞、刘霞童建山等老师的论文获省“蓝天杯” 论文评比二等奖;朱立俊、袁丁飞、倪茜、陈燕、郜玉宇、王兰花、曹彩霞、朱慧、朱小燕、张晶、毛明明、朱春莲等老师的文章获省“蓝天杯”论文评比三等奖。丁玲、郜玉宇、郭兰、郭越、宦丽娟、吉丽、鞠丽、孔琴、刘霞、毛明明、倪茜、沈敏、田晶、王萍、王兰花、王亚莉等老师获“蓝天杯”教学设计一、二、三等奖。

朱成星、王萍、李霞、田晶、郜玉宇、郭兰、宦丽娟、倪蓓、朱小燕等的数学论文获扬州市小数论文评比一、二、三等奖。

3.学生成果

本学期,王多多同学的书法作品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一等奖;王岱旭、黄珊珊、姚逸飞、张昊等同学获扬州市教育征文大奖;王岱旭、卞佳明、蒋涛龚一凡、余梦颖等同学获扬州市科技竞赛一二三等奖;戴启阳、王雅民、谭月、蒋晴、卞宇航、何海洋、袁月、唐嘉雯、张琳、张雨欣、张亦驰、孙馨怡、王奕、魏琳、张子妍、周善、王熹娴、王妍文、朱雨笑、吴逸凡、童露、徐颖、郭安琪等同学获全国书法、美术、摄影比赛一二三等奖;

陈堡中心小学教科室工作总结 篇8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本学期,教科室以市局和学校工作意见为指导,积极营造“教学即研究”的科研氛围,以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为重点,以教育科研促进教学质量提高为中心,努力追求教育科研形态的“多元化”。将课题研究和课堂教学的研究相结合,努力在全校大力营造科研创新的良好氛围,使科研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有机统一,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青年教师读书活动

在教师中倡导“我是读书人”的思想,将“要我读书”升华为“我要读书”,促进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校发展、学生成长提供精神保障。为青年教师推荐阅读书目、篇章,订阅专业杂志,购买经典书籍,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引导青年教师制订切实可行的个人读书计划,按计划认真读书,每月坚持写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读书活动有制度、有检查,学校网站每月都及时公布了青年教师读书检查情况。本学期78篇教师读书笔记在学校网站发表。学校为顾素珍老师编辑了个人读书集,还专门请市教研室孙万寿主任为她写序,很好地调动了青年教师读书的热情。

二、课题研究

江苏省教科所立项的《小学生写字(硬软笔)入门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和泰州市教研室立项的《农村小学实施“故事润人”的实践与研究》两项课题进入了研究阶段,且都正常进行了课题管理,在泰州市课题管理网开通管理平台,上传了研究资料。《小学生写字(硬软笔)入门指导策略的实践研究》课题组,还将课题研究成果与活动资料投送《当代校园》杂志,该杂志刊登了该课题活动照片与研究论文。

今年3月,向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申报了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激发小学生学习动力的研究》,5月3日,该课题通过专家评审获得立项,6月22日,课题主持人周信学在南京省教科院进行了该项课题开题现场答辩,获得省专家组3位专家的一致肯定,非常完美地通过答辩。

三、新教师培养

实施“新教师岗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参加对象为工作年限未满三年的青年教师,及在岗位素质提升活动中未获结业合格证的教师。提升与培训内容是师德师风、学校规章制度学习培训,课堂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育教学常规(“五认真”和作业规范),教育教学技能提升培训,班主任工作、读书活动等学习培训,教育教学实绩等;新教师培养、考核期一般为三个学年,学校安排相关部门和指导老师进行专项培训,培训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发挥骨干教师“传帮带”作用,由各相关部门自行安排,但培训计划需报校长室;考核活动每学期进行一次,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等部门组织,根据《“新教师岗位素质提升三年行动”考核量化表(试行)》评判得分,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等次,三年后汇总得出综合等次,对综合等次合格的教师颁发结业证书,综合等次不合格的教师继续培训,直至合格为止,考核结果作为新教师职称聘任、班主任聘任、评优评先、派出学习的主要依据。4月8日,我校举行了该项活动的启动仪式。

4月16日,对新教师进行如何记听课笔记培训。培训活动前,吴传志、周冬林两位副校长,以及教科室周信学主任仔细查阅了参加培训的年青教师本学期的听课笔记。周信学主任指出年青教师听课笔记存在问题后,围绕“如何记听课笔记”对与会的年青教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四、“数字化校园”建设

抓住信息化这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把“数字化校园”作为特色建设方向,以实现“校园设施设备现代化、智能化,教育决策与管理信息化;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教科研活动和师资培训信息化”等“六化”为目标,制定规划,稳步推进,有力地促进了教学改革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努力提高教师教学信息化应用水平,及时整理资料上传省资产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积极开展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研究。

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后,教育改革也逐渐向纵深发展,信息技术已与各科教学、各项管理渐趋融合。教师的业务素养不断提高,很多教师能够熟练地驾驭信息技术这一时代快车,新一代的教学骨干正在成长。我们也正以此为新的起点,继续开拓进取,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引领下,开辟学校现代教育的新天地。我校被泰州市教育局确定为泰州市数字化校园。陈爱华校长课堂实录《船长》、王专老师音乐课件《地球妈妈》在泰州市多媒体学科教学软件评比中荣获三等奖。

五、教研活动

加强教研组建设,提升教师专业发展的水平,进一步助推了学校教学内涵的发展。英语教研组被命名为兴化市“巾帼文明岗”。英语教研组长王专老师成为市小学英语名师工作室成员。4月19日,王专老师作为骨干教师参加了市局组织的送教到新垛中心校活动。她执教新垛中心校小学部六(2)班《6B Unit3 F》,以“外教”式教学风格,让学生在游戏中“玩”,在“玩”中学,在“玩”中练,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评课时,所有听课老师都对王专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很多老师非常感慨地说,王老师的课让我们耳目一新,原来英语可以这么教。

邀请小语专家指导课堂教学。3月1日,市局教研室孙万寿副主任、文正实验学校季霄凌校长受邀来到我校,指导我校语文课堂教学。他们先一起听了姜维老师执教的四年级语文《燕子》,然后分别听了顾素珍老师执教的六年级语文《烟台的海》、吴友梅老师执教的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听课后,两位专家与执教者进行了实质性的意见交换。

承办了第六届姜堰•兴化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3月21日,第六届姜堰·兴化小学语文教学研讨活动在我校举行。活动由兴化市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孙万寿主持,姜堰区、兴化市130多名老师参加了活动。此次活动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教学,采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形式进行。

5月10日,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与陈堡学区举行了低年级语文教学联谊活动。此次 “教研重心下移”,活动现场放到了我镇村小袁庄教学点。陈堡学区各小学低年级语文语文教师30多人参加了活动。市局组宣科花在亮科长、市局教科室何伟俊主任、二实小教导处沈云萍主任对活动全过程进行了指导。

6月5日,承办了陈堡学区小学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陈堡学区各小学教学负责人、语文教师代表近2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六、各级各类评选竞赛活动

组织教师参加了“雷夫的魅力与启示”读书征文、省“教海探航”征文、第五届“行知杯”论文评选、泰州市小学语文论文评选、泰州市小学数学“海选”、省 “师陶杯”教育科研论文评选、泰州市“我的教育故事”征文等活动。

教师教研成果颇丰。朱雷云老师撰写的论文《远离职业倦态 提升幸福指数》在《江苏教育》(2013·03)发表;袁庄教学点朱友高老师撰写的调研报告《关于村小教师工作和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在省教科工会2012“优秀论文、调研报告”评选中获三等奖;黄春燕、季晓春老师在2013年兴化市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专业技能比赛中分获一、二等奖;黄春燕老师在2013年兴化市小学英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通用技能比赛中,荣获即兴演讲和粉笔字比赛、教学设计与课件制作比赛一、二等奖;钱仁祥老师荣获兴化市青年教师综合实践活动基本功竞赛二等奖„„

七、协助工作

协助党总支、校长室、学区完成了“十佳乡村青年教师”评选、泰州市现代化学校申报、泰州市数字化学习试点学校申报、“五一巾帼标兵岗”申报、中华经典诵写讲系列活动、市“十佳师德标兵”评选、教师人事台帐和教职工信息系统更新、参加市党史知识竞赛代表队选拔等工作。

八、有待努力的地方

“小学教科室计划”学校工作计划 篇9

一、指导思想:以dxp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全国“两代”会议精神,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践行办学理念,深化发展办学特色,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和**区“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程的实施以及“红歌传唱”、“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积极构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谐乐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生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工作思路:通过在教师中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围绕“以改革创新求发展、用特色内涵铸辉煌”的工作思路,结合“文明城区创建”和“红歌传唱”、“经典诵读”,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推进“**区体育、艺术、科技2+2”项目工程的实施,提升书香校园档次,丰富提高“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成果,彰显学校特色,构建文明校园、书香校园、艺术校园、和谐乐园,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逐步建成具有较高社会认知度的城市品牌学校。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教职工队伍建设

1.深入贯彻学校办学理念。“以人为本、重德育才、和谐发展”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它强调要以学生为本,要服务全体学生,要注重学生德育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健康和谐发展。办学理念体现了新课改时期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发展之本,是教师执教之魂,学校各部门要通过开展多样的教育教学示范活动,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规范执教行为,真正把办学理念和新课改理念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力争早日打造更多理念新、能力强、工作实的教师群体。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值改革开放30周年大庆之际,积极开展“解放思想、扩大开放”大讨论,通过参观、交流、学习,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政治素养和管理水平,牢固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落实每周行政例会制度,加强时事要闻学习,部门沟通、汇报、交流,总结、布置工作,树立创新意识、主动意识,提高管理工作实效及统筹协调的能力。

3.加强师德建设。深入学习十七大和全国两代会精神,贯彻落实hjt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广泛开展向全国模范教师学习活动,开展“师德师风”论坛等系列活动,大力弘扬“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尚精神,收集教师先进典型事迹,树立师德楷模,发挥榜样示范效应,认真学习《重庆市教委的六条禁令》,加强有师德问题倾向的教师的帮教力度,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同时继续发挥学校“校长信箱”的监督作用,对家长反映的问题,学校要认真核查;对影响学校声誉的教师要依情节进行相应的处理。

4.加强教师专业成长,加强教师从业基本功训练,倡导学习型教师队伍建设。在教师培训提高方面,学校将继续加大投入,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开阔教师视野,提高执教能力。对于外出参赛教师,一方面学校要提供有利条件,另一方面,还要继续加大教研、教改的指导、帮助力度,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促进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高。本期,继续开展教师“六个一”活动(设计好一份教案、上好一堂示范课、做好一个课件、带好一个班级、读一本教育专著、写好一篇教育论文),继续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普通话、三笔字及学科基本功)训练,邀请知名专家到校视导、讲座,帮助教师拟订成长计划,逐步在教师中树立“终生学习,快乐学习”的良好学风。

(二)加强德育工作

坚持德育为首,切实推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我们要认真落实教育部**年工作要点指出的“切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到实处”的要求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构建学校科学化德育体系,全面营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1.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把德育有机融入各学科教育教学中;以举国上下学习“抗震英雄先进事迹”和学习中国键儿顽强夺金的奥运精神以及**区“文明城区的创建验收阶段”活动为契机,通过开展“经典诵读”“红歌传唱”活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通过继续开展文明城区创建宣传活动,开展“与陋习宣战,与文明携手”的环保小卫士活动,构建整洁校园、文明校园,积极推进以营造浓厚育人氛围为重点的校园文化建设,逐步形成人人树形象,个个是广告的对外宣传氛围。本期将举行创文明城区学生摄影展、师生歌咏比赛活动。

2.加强常规工作的检查、落实。本期,继续执行升国旗制度、国旗讲话团的选拔制度、红领巾监督岗制度、红领巾广播站播音制度以及值周制度。改变升国旗仪式,升国旗仪式由德育处组织转变为班级组织,提高两会一课(朝会、班队会、思品课)教育实效,通过常规制度和两会一课的落实,帮助学生良好文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通过建立红领巾记者站,利用黑板报、广播站、校园简报、校园网等形式大力宣传校园新闻、办学动态、师生荣誉,积极营造学风浓、校风正的校园文化氛围。

3.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教育的作用,继续抓好社区、德育基地等共建活动,邀请校外辅导员进行法制教育、交通消防安全教育或逃生演练,办好家长学校,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新格局。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进一步突出班主任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班主任培训,增强班主任的责任意识,拓展班主任的工作思路;建立班主任管理帮扶制度,发挥优秀班主任的模范作用。积极组织实施名班主任工程,按照《**区教育委员会印发的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推选一批班主任通过培训班、班主任工作论坛、班主任工作技能竞赛等活动,培养一批班主任工作新秀、能手、带头人和名班主任,全面提高班主任工作业务水平。加强青年班主任的跟踪培养,发现问题,及时谈心;教给他们处理家长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发生矛盾时的工作方法;建议他们主动与其他任课教师沟通,了解学生全面发展情况,共商班级体管理办法;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健康向上的班级团队。本期将开展班队主题教育,推选优秀班队主题教育课例参加**区主题班队会竞赛。

5.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和常规工作。本期将改选大队委,通过竞选、演讲、投票等形式产生新一届大队委。加强红领巾监督岗建设,规范红领巾监督岗执岗行为,把监督岗办成学校的形象岗。

6.加强校园安全教育。安全工作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础,安全教育要抓实抓细,实行安全责任挂牌公示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本期,继续通过朝会、主题班队会、红领巾广播站,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同时,任课教师也应加强教学过程的安全教育,确保教育教学活动正常开展。同时,要留意学校的校舍、消防、卫生、交通等安全隐患排查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与学校总务处沟通、解决。加强门岗的管理,不折不扣落实门卫制度。积极配合综治、公安、文化、工商、卫生、环保等有关部门抓好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校园活动,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安全的受教育环境。

7.筹备组建学生管乐队。

(三)教学、科研工作

1.加强教学常规检查力度,注重教师从教过程管理。本学期,除教学管理干部加强课堂听课、巡查以外,包年级行政领导要参加教学常规检查。常规检查对各学科有基本要求,检查要抓实抓细,加强检查反馈工作,做到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突出教学常规的动态管理。学期结束,行政领导有听课、查课记录。通过细化管理,确保教学秩序正常,课堂教学安全得到落实。

2.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教学开放日活动。全面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践行新课程标准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学期,要突出强化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减少或杜绝拖堂现象;要加强学生作业检查,促进教师规范批改、学生书写整齐美观;继续搞好教学开放日活动,让家长关注教学活动,提高学校办学的社会效益。

3.加强校本教研,提高校本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校本教研要突出两个立足、三个原则,即立足树立课改理念,立足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研要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实效性原则。本学期,各教研组要针对一个主题(教学问题)举办一次开放性的教研活动;继续搞好骨干教师、青年教师赛课活动,继续搞好师徒结对活动,教导处和教研组要加强活动过程的监控和指导工作。

4.丰富“示范书香校园”内涵,巩固“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成果,彰显办学特色促进师生发展。本期,利用语文课、每周一的课外教育活动课加强学生语言文字训练,认真落实“经典诵读”的指导、训练、参赛工作;利用校会、朝会、国旗下讲话、红领巾广播站、黑板报等渠道,宣传语言文字法规,增强广大师生提高对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认识,积极倡导师生使用规范字,鼓励师生课间交流使用普通话,力争让普通话成为师生校园交流的主要语言,认真开展小学生作文集的推选、评比、展出工作。

5.扎实推进课题研究工作。本期,要认真抓好中国教育学会子课题《小学生音乐素质(潜能)发展性评价研究》课题的结题工作,继续进行市级子课题《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激发研部门组织的评优活动,力争上档次,出成果、展风采。

上一篇:融资合作协议书担保下一篇:下学期教研教改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