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2024-06-04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通用8篇)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篇1

孝心无价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孝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孝文化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维系家庭和睦,增强民族团结,稳定社会等方面,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些脍炙人口的名言名句,是教育我们要孝老敬亲,从小就要对父母、亲人百般孝顺和爱护,我们几乎就是背着这些名言名句长大的。

幼时,我们一定想:长大后一定要对父母和亲人好,可是现在社会上有些人的行为动作令人发指。我前不久在网上看到一则令人心酸的,又令人发指的新闻:一位母亲亲手把儿子抚养大,她的儿子长大了,竟然觉得母亲很碍事,便将母亲扫地出门。无论刮风下雨,老母亲只能一人流落街头,靠乞讨为生。看完后,我愤怒了:怎么可以这样?有这样的儿子还不如没有,简直冲破了做人的底线。这名男子的做法简直有辱我们这个一直以来以孝闻名于世界的中华民族!其实,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来讲,“孝”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壮举。无非就是从眼前的平凡小事做起。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尽量为父母做什么:比如帮他们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他们捶捶背,揉揉肩,不要让他们操心„„这是我们每个子女都应该做的。周末及假日去给父母洗洗衣服,彻底打扫打扫卫生。其实这些能坚持也不容易,因为母亲家住农村,所以打扫完屋子,还要打扫庭院,每次下来都累得筋疲力尽。我自己心脏不好,但我知道父母需要我啊!所以就必须全力以赴,这是我的责任与义务。

平日里,我舍不得买什么吃的,但父母喜欢吃的食品,我从不吝啬。生活中,我也从不给父母添乱,即使自己心情不好,在父母面前也是装作非常开心,非常幸福的样子。有时父母爱唠叨、我便耐心的听,母亲总是把从电视中看到的新闻重复多遍地讲给我听,而我也总是装作是第一次听到的神情。母亲看到我认真地听着,很是开心!我觉得对于父母,我很孝顺、很体贴。

孝,是稍纵即失的眷恋,是无法重视的幸福,是一失足成千苦恨的往事„„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让我们永远记住孝心的存在,记住孝心是无价的。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篇2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从当前的社会现状出发, 笔者认为, 弘扬孝道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 文明如何发达, 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

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 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国, 有文字记载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 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 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及至今日, 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笔者认为,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 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最基本的含义, 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 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 这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 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 要求晚辈尊敬老人, 子女孝敬父母, 爱护、照顾、赡养老人, 使老人们颐养天年, 享受天伦之乐。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 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做过比较分析, 他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在汉文化圈, 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不仅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而且就像血溶于骨髓一样融于民族意识, 成为一种社会公德乃至美德被社会所公认和奉行。

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 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 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 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 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传统, 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弘扬孝道, 赡养老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 如何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事实上, 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还不够发达。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孝道。

第二, 修身养性, 融合家庭。从个体来讲, 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 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 失去孝道, 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今天倡导孝道, 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家庭来说, 实行孝道, 可以长幼有序, 规范人伦秩序, 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 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 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 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 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三, 报国敬业, 凝聚社会。传统孝道推崇忠君, 倡导报国敬业。《孟子》说:“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 孝道的观念可以规范社会行为, 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 调节人际关系, 从而凝聚社会, 使天下由乱达治。客观地讲, 孝道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 为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虽然其中有封建消极的成分, 但也蕴藏着爱国敬业、报效国家的思想, 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传承弘扬孝道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于诸子百家, 历代都有损益变化, 但孝的思想和传统几千年来始终统领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 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乃至成为全世界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孝道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 一要深刻认识孝道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上形成共识, 明确孝道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的道德水平的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让全国人民普遍受益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需要。全国各条战线各个系统都应该认真梳理一下, 如何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孝道的要求进行弘扬和继承, 坚持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蔚然成风。

二要从点滴做起、坚持经常。进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在孝道文化建设上要知行合一, 落到具体行动上, 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古语论述、孝道经典的学习。应该坚持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小善、成大德, 在全社会培育并真正形成崇尚道德、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孝道文化的考评机制, 建立干部孝德考核制度, 落实好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还要搭建载体、策划活动、营造氛围努力打造“孝美中国”。

孝道文化心得体会 篇3

我国的孝道文化,其最可贵的核心是“缘人情”、“依人性”而确定的。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说:

洋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尙矣。

这是把美德礼仪从属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的卓越观点。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体系固然是从治国的功利需要来确定道德规范,制定礼仪制度,为了“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才要“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形罚”(《史记·礼书》);但其确定道德规范和制定礼仪制度的最终根据还是“缘人情”和“依人性”。要国家强盛,固然是“非兵不强”,但仍然同时要强调“非德不昌”(《史记·太史公自序》)。“形势虽强,要以仁义为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所以,要“以德治国”并辅以“以法治国”,两者结合。所以,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建设现代的美德,而其中就包括了孝道这一美德。

孝,是仁之本。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其为仁之本欤!”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行之有常)而信(言之有实),泛(广)爱众,而亲(近)仁。”(《论语·学而》)《孝经》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就把孝提到天经地义、人伦之大道与核心的高度。

《说文》解释:“孝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是说人子应该“善事父母”,承接上一代的事业和意愿的传宗接代。《孝经》解释:“孝,畜也。畜,养也。”就是要承担养老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还进一步指出,只是养还不够,因为动物也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不单能“养”,而且“善事父母”,帮父母做事,从内心喜爱、尊敬、体贴、关切父母,使他们快活舒心。《释名·释言语》进一步说得好:“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悦好也。”由衷地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才是难能可贵的核心。出自内心感情,又见诸实际,付诸行动,见于形象,这才是“美”。

孝的基本含义是养与敬。养偏重于物质和事功方面;敬则偏重于精神与心理方面。而它们的核心则是内心的爱。

孝,还常表述为孝敬和孝顺这两个连用词。孝敬和孝顺,也体现在精神心理和物质事功两方面。传统孝道的精华还在于,要求孝敬和孝顺,也讲是非原则,并非无条件的,并非绝对的敬顺和盲从,并非提倡愚忠愚孝。《孝经》中孔子回答曾子“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时,说:“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样才能使父君免于无义无道,失其家和国,这才是真正的爱父爱君,为家国好。这就是说,如果父母合乎义理,则敬顺服从;不合义理,则要争。当然,这个争,不是凶残斗争,恶意争执,而是善意的诤言、商讨和规劝。即使拼死相争,也是为了大义。道理要争,话要说明,但态度要好,仍是出于爱心。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走极端,把孝敬、孝顺发展到无条件盲从,把等级权威强化到不合人情的地步,使孝道离开了原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的根本,则是其流弊,而非其初衷。例如,朱熹说:“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文集·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一》)后来再恶性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讲道理,无条件服从,生死予夺,是绝对错误的。

传统孝道,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精华,是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和基础出发,将其可贵的出发基础和核心观念“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博爱思想,推而广之,指向不独孝其父母,而且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孝为仁之本。“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可见孝要推广到博爱。

今天我们要建设、发展、促进新时代的孝道文化,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中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到“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等思想的精华,并批判其糟粕,与时俱进,扬弃一些过时了的部分。例如:“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学而》);办喜事,要“二拜高堂”的磕头(现在新式婚礼都改为鞠躬了);父母逝世后,为官者要辞官归里,守孝三年;平时,要早请示,晚汇报。我们今天有报效社会和国家,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已经淡化“光宗耀祖”,“光耀门庭”,为一姓一家“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孝道观念。我们还要继续建设、促进和发展新时代的孝道文化。

将家庭的孝道推广到社会上,形成广泛的敬老博爱,这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风气。社会化的敬老爱老,也影响到古代官方采取很多优待老人的行为,例如在节日给老人送衣食钱帛,请老人赴宴,给老人尊荣的虚衔等等。在今天,我们社会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新民俗,有敬老院、养老院并有不断改善,提高质量的措施。现在,很多城市发放了老年优待证,让老人免费游公园,坐公交车等。

随着新时代孝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养老敬老的设施与内容形式,将不断改善和提高,使新时代孝道文化日益丰富,创造出日新又新的局面,以促进我们的社会日益幸福美满!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 篇4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1

最令人感动的文章往往不是华丽的。

曾经很痛恨不孝的子女,妄想把她们扔进十八层地狱,受尽层层之苦,但我没有想到,这种事情会发生在我的身边。

今年暑假,姥姥住院了,貌似很严重,据说走的时候是被担架抬走的,经过一番抢救,所幸有惊无险,只是身体有些虚弱,需要在医院调养几天,本来应该顺利解决的事情却在这时出现了危机,说来可笑,不是因为姥姥病情加重,也不是因为姥姥不肯接受治疗,而是因为出现了分歧,我的三位姨母和一位舅舅分为两个派系,一派支持姥姥出院,正方的主观点为医院太坑爹,除了多花冤枉钱外,没什么好处,现在姥姥病情已无大碍,不如出院回家养着;另一派反对姥姥出院,反方主观点为好不容易来一次医院,应该彻头彻尾的来一次全面检查,治好所有病后再出院。也许你会认为有点小题大做,不就住不住院的问题嘛!问问姥姥的主观意见不就行了吗?可是问题就出现在这里,姥姥自始至终都是哭哭啼啼的,什么话也不说,这样一来,正反方一致认为姥姥受了委屈,却将责任推给对方,正方认为,老人那么大岁数了,本应颐享天年的时候,却在医院里胡折腾,这不是加重老人的痛苦吗?反方却认为这是老人对他们的寒心,老人年少时含辛茹苦将他们养大,如今自己病啦,儿女却因心疼医药费而放弃对自己的治疗,这是该遭天谴的事情,总之,吵得不可开交。。发展越来越偏轨,结局越来越荒唐,到了最后,他们竟然为了赌气,将姥姥一个人扔在医院里,医院内,几乎每个人都在对着他们的背影指指点点,我不知道身为当事人的他们有什么想法,但我却知道,最后是我们几个外甥照顾了她七天七夜,无怨无悔的七天七夜。。七天内,他们一直在吵,结局也许在意料之中,正方强制性的办了出院手续,也就是说,正方,赢啦。反方不知是赌气还是因为什么原因,留下了六个字——生不养,死不葬。后来,听说搬到了外地,再无音讯。

结局很悲悯,至少不是太圆满,不知道姥姥年轻时,是否会想到有这一天,自己抚养了30几年的子女会抛弃自己,也许姥姥并不在乎他们的医药费,她要的,只是那份守候,不管是不是赌气,但脆弱的心儿,足够碎了。

我不知道该以怎样的身份去评价这件事情,虽然我的至亲也参与了其中,但我不愿承认,我一直以为他们有着不为人知的苦衷,就像电视中演的一样,坏人,在结局往往会突变,也许是我太天真了,但我愿一辈子生活在其中,去抚平这近乎玩笑似地闹剧,就像一个旁观人一样,站在高处,俯视一切。

中国,有很多很多关于孝的谚语,例如百善孝为先,家有一宝,不如一老,黄金难买父母恩等等,但生活在当今时代,有很多人把它扭曲了,认为它只不过是一句口头禅,留着励志用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认为它只不过是一句口号,就像**时期的生为毛主席生,死为毛主席死一样,只不过是一种面具,世人都用它伪装自己,将自己伪装成一个千孝子,来完成自己不为人知的目的。

前天看到一篇帖子,上面说是父母年轻时一腔热血,只为了一时快乐,犯下了不可饶恕的过错,是他们,一手将你的的幸福摧毁,是他们,剥夺了你投生于富人家的机会!

如果你认为可以借此逃避一切责任,我告诉你,你想错了。

孝不是一句口头禅,更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信仰,传承了几千年的信仰,是中华人民几千年的优良传统,如果你做不到这些,那么空喊几句钓鱼岛是中国的又有何意?也许父母错了,他们不该生下你,但是,他们生下你后,是用心在付出,他们想用一生去赎罪,百年之后,他们可以拍着胸脯,道声无愧!你,敢吗?

你要知道,当他们付出时,心里想的不是回报,而是百年之后,他们渐渐老了,他希望你能够像这样去守护着他,这,就够了,这不是一笔交易,而是爱的真谛。

这是一类,他们对父母存在偏见和怨恨,也许几句不痛不痒的话打动不了他们的心,但日久天长,他们会明白我今日之言的;还有另一类,他们不懂孝。

不知你身边是否有这样一类人,他们信誓旦旦地与父母承诺,会给父母一个完美的生活,但最后却不了而之,不是他们不想去实现自己的诺言,而是他们觉得时机未到,待日后功成身退,衣锦还乡时再去实现当初自己的承诺,不让父母再跟着自己受苦,奔波与劳累。

这似乎是个不错的办法,但似乎人们忘了,忘了时间的残酷性,忘了父母也会渐渐变老,忘了他们也许等不到你说的那一天,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想要挽回,时光,却不会再给我们机会。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上面有这样一句;一件漂亮的衣服是爱,一粒纽扣也是爱,一栋豪宅是爱,一块砖瓦也是爱。

说了那么多,只想说明一个道理。

最朴实的举动往往最打动人心。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2

人生在这个世界,长在这个世界,都源于父母。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是父母哺育我们成长。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终生都应该报答。

有句古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我们人类各种美好品德中最为重要和占第一位的品德。它是做儿女的必做的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就一直具有这种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古代埋儿奉母,弃官寻母的故事,足以让人们唏嘘不已,而当今捐肾救母,退学为母的故事,更是令我们感动万分。不一样的时代,演绎着相同的主题,那就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其实,今天,对我们来说,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不必像上面所说的那样,要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情。我们只要在平时多注意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完全可以尽到我们对父母的孝敬之心。

我们的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也付出了很多。他们累了,需要一把椅子坐坐;他们渴了,需要一杯清茶解渴;他们的心疲倦了,需要一颗真诚的感恩之心去安慰。我们再也不要觉得,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该的;我们更不要对父母的艰辛付出和无限关爱,视而不见,无动于衷,甚至怨气冲天。因为我懂得了父母的需要,所以我现在要行动起来,动一动手,搬一把椅子给父母歇歇,倒一杯水给父母痛饮;动一动口,说一句真诚温暖的话语给父母听听,解除他们的疲劳,驱散他们的心病。孝敬父母原来就这么简单。如此容易做到的事情,就一定能让我的爸爸妈妈欣慰,高兴和快乐。我又何了而不为呢?

亲情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的综合表现;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又有谁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因此,我们应该用我们的优异成绩,我们的健康成长来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们,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让我们学会去感激父母,尽一份孝心,你将会发现自己是多么快乐,放开你的胸怀,让霏霏细雨洗刷你心灵的污染。学会孝敬父母,会使世界更美好,使生活更加充实。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3

中央电视台的一则公益广告,每每让人心动: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劳累一天的妈妈为坐在椅子上的奶奶洗脚,这一切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中,竟也效仿妈妈的样子,从厨房里端来一盆水,跌跌洒洒的走动中,水花溅在孩子的脸上,随着一声“妈妈,洗脚”童稚的声音后,传来了话外音:“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如此感人的画面我们无不为这一幕所打动!

这则简而又简的广告词配上几个画面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据有关媒体报道,许多城市的学校为此还发起了“为妈妈洗脚”的活动。你知道这打动人心的是什么吗?这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慈孝。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中国是有着五千年悠悠文化历史的国家,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在悠长的历史发展中有着许多传统美德,孝亲敬长便是其中之一。

“孝道”的历史源远流长,上至三皇五帝的尧、舜,下至当今社会。古代有二十四孝,每一孝都演化着一个子女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

而如今,在我身边也发生着这样一个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

我的姑父身高一米六五,为人诚恳,老实。他原本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但在2002年3月,他的父亲因脑溢血而瘫痪在床,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工作。父亲从生病到逝世,他一直陪伴在老人身边,不怕苦,不怕累,九年如一日照顾父亲。

每天凌晨五点,姑父就起床烧饭了,烧好之后他先给父亲喂饭。收拾好碗筷后他就给父亲翻身换尿布。有太阳的日子姑父就带父亲出去晒太阳,陪父亲说话,给父亲讲故事,逗父亲开心。

到了夜晚,姑父为父亲脱下脏衣服,用温水一点一点地擦干净父亲的身子,涂上爽身粉,换上干净的衣服,又把父亲换下的脏衣服一点一点洗干净。冬天姑父的手都冻僵了,他还是坚持每天给父亲擦身子,换尿布。

姑父多么孝顺,我对姑父充满了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崇敬。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是热爱人民的具体表现。在现在社会里,父母对孩子的吃穿用行的关心是甚之又甚,而被呵护大的孩子对父母的关心却是少之又少。民间有谚语:儿生日,娘苦日。有的人却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不孝敬父母,这是一种十分缺德的行为。伟人毛泽东曾说过,“要孝敬父母。连父母都不肯孝敬的人,还肯为别人服务吗?不孝敬父母,天理难容。”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孝敬父母,也就失去了起码的做人资格。

让我们从小弘扬孝敬父母的民族精神,立志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4

孝心,不分大小,不分远近。今天我观看了中央电视的《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是我的内心深受启发。本次颁奖典礼共评出了十位最美孝心少年,他们都有着一段感人的`故事。

这十位孝心少年分别是:黄凤、赵文龙、吴林香、徐沁烨、林章羽、何秀巡、高雨欣、路玉婷、龙花、邵帅、王芹秀。等十位孝心少年为我们呈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黄凤,六岁时父亲瘫痪,母亲也离开的家,家里还有双目失明的奶奶,黄凤每天除了要照顾爸爸以外,还要照顾奶奶,那时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可想而知会具有什么样的压力,但是黄凤却毅然决然的选择了要撑起这个家庭的重任,后来她听说上海的医疗技术有可能会治好父亲的病,黄凤找来村里的焊工,为爸爸焊了一张铁床,推着爸爸便走着去了上海。但是上海的专家也对爸爸的病没有办法,小黄凤仍然没有放弃,依然照顾着爸爸。她坚信,只要自己做到家了,就会有奇迹发生。

吴林香,父亲去世,母亲患有重病,家中还有年迈的姥姥,她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边照顾妈妈和姥姥,同时还要照顾弟弟,也要上学,但是她也并没有因此退缩,也是选择了要把母亲照顾好,现在,母亲却永远的离开了小林香,在为小林香颁奖的时候,主持人问她,想不想再看一眼母亲的照片,小林香说想,当看到母亲照片的那一刻,小林香留下了眼泪,在那一刻,感动了全场的所有人。

面对种种的不幸,她们却能坚强的去面对,始终把自己的母亲放在第一位,为了母亲自己愿意付出一切,在这些最美孝心少年的当中,她们有和我们是同一年龄的,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他们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我曾经也是一次又一次的伤了父母和其他亲人的心,浪子回头金不换,现在改正,还算不晚,父母把自己美丽的青春都献给了我们,我们也要回报他们,赡养老一代和抚养下一代是我们长大成人后的责任,从小播下孝的种子,是社会对我们的要求,也是我们所必须尽到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都要像这些小朋友一样,只有这样才会让家庭美满,让社会美好,让国家富强。

2020孝道文化的心得体会范文精选5

俗话说得好“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父母对我们的生养之恩,岂是我们活三生就能报答的了的呢?今天。我们观看了一部24集的关于孝顺的故事,看完之后,不禁让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的道理。

《24孝》里有许多关于孝顺的故事,如《孝感动天》,《单衣顺母》,《卖 身葬父》……但唯一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扇枕温衾》了。

《扇枕温衾》讲的是古代有一个叫黄香的人,母亲在他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只有他和父亲相依为命。黄香非常孝顺,每到夏天非常炎热的时候,他就冒着满头大汗帮父亲扇扇子,好让父亲能够安然入睡;到了冬天,天气非常寒冷,懂事的黄香怕父亲怕冷睡不着,便早早的爬上床,把父亲睡得席子给捂热,好让父亲能够睡好觉,黄香的这种行为不正是我们每一个人对父母都应该做的吗?“百善孝为先”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把父母对我们的付出当做理所当然,“喝水不忘挖井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应该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去回报他们对我们的养育之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更何况我们人呢?孝,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当拥有的品质。

黄香的品质真是让我和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啊!一想到那次因为我的不懂事,蛮横,任性而是妈妈伤心了一个下午,我真是后悔万分啊!在这里,我真想对妈妈说一句:“妈妈,对不起,请原谅女儿的不懂事,任性吧!”

黄香的行为真是令我们感动啊!“父母双亲恩似海深,生儿育女历经艰辛”。父母怀胎十月,历经千辛万苦,才将我们生下。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学习黄香的这种品质而不是总对父母大呼小叫,记得爸爸以前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如过不常怀一颗感恩之心,不懂得孝顺父母,即使他学习在好有什么用,品德才是一个人的根本。”是啊,如果一个人的品德不好,即使学习再好,那么对社会还有什么用呢?“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的品质。老子曾经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有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孝顺父母,尊敬长辈,爱护儿童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还有什么比父母心中蕴藏着的情感更为神圣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贴心的朋友,是爱的太阳,它的光焰照耀、温暖着凝聚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意向!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孝顺父母吧,其实孝很简单,为父母到一次水,做一次饭,捶一次背,这都是孝,因为孝心不论大小,不分远近,他就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需要去用心发现它。“孝”从现在开始吧!

孝道作文:弘扬孝道文化 篇5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经典《弟子规》,第一篇是入则孝,里面有一句“冬则温 夏则”,这是出自二十四孝的一个小故事《扇枕温衾》:汉朝时期,孝子黄香的母亲早逝,他知书达理,在炎热的夏天,他用扇子扇凉席子让父亲睡。冬天则先钻进被窝温热被子让父亲睡。他当魏郡太守时当地遭遇洪灾,他拿出自己的俸禄和家产救济灾民。人们称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管社会如何进步,社会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什么时候都不能丢。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更何况人呢?孝道是古今社会永恒的主题,弘扬传统孝道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陵县开展了“孝亲敬老之星”评选活动,我

局职工叶金丽同志当选,她的公公患病多年,神经末梢损伤,

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为了使公公过上干净舒适的生活,她每天为公公擦洗身子,经过她一年多的精心护理,公公能够基本生活自理,在别人的帮助下能下床走路了。

俗话说,祸不单行,不幸又落到叶金丽的头上。2 07月份她的婆婆查出肺癌,她和爱人与老人搬到了一起居住,照顾两位老人的饮食起居,陪伴老人去医院做化疗、放疗,以尽孝道。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她婆婆身体的癌细胞奇迹般消失了,连医生都深感惊奇。

陵县公路局这样的模范人物还有很多,市局组织学习《弟子规》以来,我局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五楼会议室的多功能性,建起了公路文化讲堂,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文化创建活动。通过观看视频讲座、集体诵读经典、听取模范报告等一系列活动,使文化讲堂真正起到传播经典文化,提升自我修养的作用。(视频)

今年,我局开展“牵手留守儿童 共享幸福蓝天” 关爱活动,针对中小学留守儿童,为他们捐赠儿童文学、中外名著、连环画等3 00 余册,解决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缺失、监护不力造成的生活、学习、身体、心理等方面的问题,尽己所能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当干部职工的父母生病住院时,局领导总会第一时间赶到,并送上慰问金,解除职工的后顾之忧,始终把职工父母的身心健康问题放在心上,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

我们弘扬孝道文化,积极倡导尊老、敬老、助老的传统美德,与边临镇敬老院结对帮扶,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献爱心。让老年人在物质上有保障,在生活上有照料,在精神上有慰藉,

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做到老有所养。

我们说,孝道是衡量道德素养的“标尺”,一个人只有有了孝心,才可能把爱父母、爱家庭的感情延伸到爱他人、爱社会、爱民族、爱祖国的崇高境界,从而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双重责任。

我局开展了一系列的社会公益活动。

利用植树节开展“百万青年绿林汇”植树活动,树立“植绿 爱绿 护绿”的生态文明观念,弘扬传统文明,争当雷锋精神新传人。

利用路政宣传日开展“公路法宣传教育 ”活动,执法人员深入公路沿线村镇、农户等进行宣传,结合《弟子规》学习,将公路法律知识宣传到每个人、每一户,做到人本化教育 。

利用劳动节开展“爱公路、爱家园”卫生大扫除感恩活动,争做学习《弟子规》的践行者。

综上所述,我们践行《弟子规》 弘扬孝道文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呢?

祝局长在接受陵县电视台采访时说:(视频)

“孝,乃百行之本,众善之初也。”孝不分老少、富贵贫贱,是人人可行可做的。愿我们能牢记这些话。及时把握行孝的机会,切莫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恸,至此追悔已迟。

孝道与感恩文化 篇6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当代人所具有的孝道观

1.现代人对于“善事父母”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首先是对父母的“事生”,即父母健在时要对父母尽孝心,主要包括养亲、敬亲和悦亲三个方面。所谓“养亲”就是指赡养父母,即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敬亲”是对传统孝道内涵的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通常认为,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就是要做到对父母“无违”,即不违背礼节,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道德的通行标准来孝敬父母;要以“色”事亲,即儿女应该要做到和颜悦色,顺从自己的父母;要做到谏亲,若君主或父亲的思想或行为“不义”,“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然而,若父亲不停劝谏,儿子还是得服从 父亲。当代人对于敬亲的理解则是:因为爱父母,亲情间的真爱使其自觉的尊敬父母。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种礼让,是对父母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对父母的重视。“悦亲”是传统孝道中比较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岁“着五 色斑斓衣,做婴儿戏”,“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此乃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当代人对“悦亲”的观点也在改变,他们认为悦亲的方式有“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经常与父母联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及“给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等,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损毁自己的价值追求。

2.当代人对传统孝道观中关于“传宗接代”的看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追求永恒的宗法性是传统孝道的理念之一。在古代,父母对于结婚的子女的生育后代问 题很关心,且要求儿子生男丁以继承家业。然处在现代社会对此有和看法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当代年轻人不赞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大多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所谓“有后没后”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生育后代与传统的孝道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成年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一点,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和责任,是自我情感的需要和寄托,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源泉。

三、当代孝道观和传统孝道观的区别

1.在“善事父母”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养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尽赡养义务,主要是阵对父母是物质生活方面,且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和父母同住以尽孝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数人认为认为善事父母,不仅要为父母提高物质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父母精神慰藉,且精神安慰要放在首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之子女不在像过去那样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故父母和子女不能住在一起。当代人认为 “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观已过时,即使将来不和父母同住,也不会影响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因为现在交通发达,趁节假日 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平时可以多和父母通通电话之类,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其次,在敬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对父母盲从、百依 百顺,不能以任何理由顶撞父母,即使父母犯了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顺从,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这种传统孝道观只顾及父母,而不顾及子女的感受,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当代人认为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真爱,是子女自觉的对父母的一种尊敬,在现代仍要对父母礼让,要讲究长幼之分,但是这种尊敬不能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或压抑人性为代价。

再次,在悦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博得父母高兴,不论父母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子女都得照办,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孝。而当代人不完全赞同这种方式的孝,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成就使父母自豪、通过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等才是让父母最高兴的。通过此类方式取悦父母,不仅能体现父母的价值,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传宗接代”方面的区别。传统孝道观追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婚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几千年。当代年轻人却越来越认为在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儿生女无关紧要,生女儿并不代表不孝。生育后代 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当然也是为了父母的快乐,但是生育后代 已经不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尽孝让父母高兴。

四、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孝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改变,但对与传统孝道观,我们应取其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特别是使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中华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浅析 篇7

一、中华孝道文化的起源

孝是人伦的根本, 孝是道德的根源。在中国, 甲骨文中便存在“孝”字, 可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孝概念的初步产生和确定是在传统文化处于萌芽阶段和缓慢发展的殷商、西周时期。在西周王朝, 虽然人们延续举行隆重而真诚的祭祀, 但与殷人相异的是, 西周对先者的祭祀不仅仅只是宗教和政治活动, 也是包含追根溯源、吊念敬仰的血缘亲情, 可见孝道已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西周孝概念除了祭拜先者这层含义外, 还表现出赡养父母的新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便创建了比较全面的伦理道德规范, 阐述了孝道思想体系。其中《论语》、《孝经》两书中记载了孔子在孝道方面的大量观点。例如《孝经三才》云:“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孔子认为, 身为子女孝敬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人们应该积极主动不竭余力地执行。由此可知, 孔子对孝顺的重视和推崇。虽然《孝经》记载的文字仅有数千句, 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书中以孝为纲, 将孝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 不同身份的人应遵循相应的孝道规范。

从秦朝往后, 官修正史都编著《孝义传》为那些孝义之人名留青史, 可见历朝历代对孝道的重视。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前, 汉代以孝治天下而文明青史, 它主张以“孝”作为选拔各地官员的重要准则, 更以“孝”看成治国安民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唐朝, 熟知《论语》、《孝经》的人才可以参加医学、律学、算学的考试。唐玄宗亲自为《孝经》编注, 致使《孝经》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上作注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 虽然儒家思想有了很大发展, 但宋朝政府误解了孝经, 错误的孝经理念, 桎梏了百姓思想, 使孝经不再是让人称道的美德。而清代康熙、乾隆皇帝, 注重孝道, 弘扬尊老敬老文化。

由此可知,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 通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者的补充和充实, 以及各朝各代帝王将相的积极倡导和发扬, 在百姓心里以根深蒂固, 坚不可摧。换而言之, 在封建社会时期, 孝道已然成为社会的基本问题, 它已完全划入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的范围内, 发张成为一种深入民心的传统文化, 真正的做到了人人皆知, 家喻户晓。

二、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

提起孝道,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尊敬、赡养和孝顺等方面。其实, 孝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在养亲、敬亲中产生的感恩之情与以己度人的仁爱精神, 以及激发的安身处世, 乐观处事, 有所作为的思想。摒弃传统孝道文化中受封建渣滓、历史局限、统治者思维以及封建文人曲解部分, 它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普遍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 子女孝顺父母是人之常伦, 所以孝道文化首先提倡的就是尊敬孝顺赡养自己的父母, 与此同时孝顺文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奉养, 更是心怀感恩之心从内心使父母愉悦的精神赡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父母心存感激之心, 只有懂得感恩之人, 才会珍视骨肉亲情, 理解亲人至爱。由此可见, 感恩是仁爱之源, 只有爱自己的父母, 才不敢对他人父母有一点厌恶。只有敬自己父母, 才不敢对于他人父母有一毫怠慢之出处。

孝道文化的终极目标是立身行道, 有所作为。孝道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并非只是敬仰、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它得最高境界是要求子女立身行道, 扬名于世。儒学大师孟子曾说:“孝子之至, 莫大于尊亲, 尊亲之至, 莫大于以天下养。”其中所讲的“以天下养, 就是要求子女后辈勤奋工作, 建功立业, 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总之, 在家恪守孝道, 在外有益于当今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扬名于青史。从父母长辈的角度来讲, 他们的爱是最无私的而且从不要求子女给予任何回报, 如果子女能够建功立业, 事业有成, 对父母来说便是莫大的安慰和荣耀。由此可见让父母为儿女感到自豪和欣慰, 便是子女对父母进行的最大孝道。从这个意义来讲, 孝道的含义已经由家庭的孝顺升华到对国家的孝忠。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深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合一的道德观念。他曾指出:“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 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 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中国传统观念上把家庭中的儿女也看作是国家中的子女, 这在孝道文化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2008年4月, 针对“藏独”分子蓄意破坏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和抗议西方传媒对拉萨“打砸抢烧”事情的虚假报道, 华人华侨以及身处法国的留学生在巴黎举行了万人游行。在此活动中, 来自西安的李洹代表留学生在集会上用地道的法语做了振奋人心的演讲, 此演讲在全球引起广大共鸣, 同时也轰动了法国, 为中国赢得欧洲国家的尊重做出了贡献。

每个人都应善待自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善待自身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 更是崇尚生命, 珍视生命的表现, 它是敬孝之始。由此可见, 从善待自身再到珍重敬畏自己的生命, 从而发展到对他人生命身体的珍重和敬畏, 是中国孝道文化提倡的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理念。从而可得, 轻视自己生命和蔑视他人生命都是反人类的, 它既违反人类个体生命的意义, 也与人类存在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与那些损害自身伤害他人甚至视生命为草芥的活动相比, 孝道文化所表达出的珍视生命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 因为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致使孝道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正确理解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发面。

(一) 修身养性

从个人角度来说, 孝道是自身修身养性的根本。每个人通过施行孝道便可完善个人的道德素质。若果, 不去履行孝义, 那么就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德行。所以, 儒家历来倡导修身养性观念。在当今社会, 提倡孝道, 以此作为教育后代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 融合家庭

从家庭角度来讲, 宣传孝道, 可以规范人伦, 长幼有序, 有利于家庭稳定与和睦。家庭是国家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团结和睦。在新世纪, 着重强调子女尊老敬老奉养长辈与父母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 报国敬业

孝道提倡忠君理念, 推崇报国敬业。在封建时期, 君国理念同义。所以, 儒家思想认为, 践行孝道, 就是在家孝敬父母长辈, 在外, 忠孝国君。虽然其中不乏有对君主愚忠的糟粕, 但孝道所阐述的报效祖国和爱国敬业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积极作用。

(四) 凝聚社会

孝道思想可以调整人际关系, 团结社会, 规范个人行为, 从而达到一统天下, 由乱达治的效果。客观角度来说, 孝道是封建社会保持社会安定的意识形态, 为中国统一大业提供了促进作用。

(五) 塑造文化

中华文化源于诸子百家, 其思想和形式各异, 历朝历代都有变化, 但孝道的死刑和传承始终引领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海纳许多外来文化, 其主要原因是孝道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 成为延续至今尚存的唯一古文化, 其本质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孝道文化逐渐积累并内化了中国民族心理感情, 形成了多样的内容和特殊的外延, 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的伦理品德和永恒的精神文化。从任何层面看待中国的孝道传统, 均会得到相似的结论: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传统孝道所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道德精神更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如今,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 老龄化人口比例加重, 孝道文化的推广、推进社会道德的构建进程及努力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因此, 传统孝道的发扬光大势在必行, 这将推动道德建设的进程, 意义深远。

(一) 提倡中国孝道文化有利于增强全国人民的基本素质

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 孝道是保持社会团结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形成当代人际关系和谐理念的根源。事亲进孝, 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是人伦根本, 是家庭美满、社会稳定、民族安定的基本要点。在当今社会, 与家庭和谐相比较人们更加偏重与社会角色和公共道德, 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中华传统孝道是所有道德的根本, 是更加深刻的道德理念, 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一些子女, 父母在时不行孝道, 等到老人已死, 大办葬礼, 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孝行, 这种现象时对孝道传统的曲解和侮辱, 要坚决打击这种行为, 倡导发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 提倡中国孝道文化有利于养成优秀的道德风气,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它注重小敬大、指出小辈孝敬长辈, 儿女尊敬父母, 保护、照耀、奉养老人, 使他们生活美满快乐。这种理念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与未来,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文明如何向前, 任何时期都不能抛弃。所以, 宣传孝道, 促进传统理念返璞归真, 应该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来实施, 切实让中国孝道文化在新世纪大放异彩。

(三) 提倡中国孝道有利于增加我国民族团结,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敬老、爱老、养老是先人提倡的孝道, 它体现着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这点是值得当代人延续和发扬的优良美德。孝道的目的就是使尊老赡老的理念以家庭为单位向社会这个大家庭推展开来, 并将社会教育与风尚教化相融合, 制作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点, 以此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进步。可见, 要是每个人都能像爱我们父母那样尊敬爱护他人热爱国家, 那么我们中国的凝聚力也会有所提供, 社会便会越来越稳定和谐。

五、努力抓好新孝道文化建设

提倡新孝道对全面构建小康社会, 面对老年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在新趋势下倡导新孝道文化责任重大。因此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实施新孝道文化构建:

(一) 从宣传抓起

新孝道文化的重要部分分为: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 这五部分在现实社会中, 对人民日常生活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所以需要新闻传媒在全社会开展新孝道文化宣传, 加强百姓观念, 树立人民孝道新精神。

(二) 从法律制度抓起

新孝道文化构建不是虚构的, 我们要根据有关法律条款, 真正维护和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加强法制构建, 逐渐完善老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和监管强度, 依法处罚和惩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利的犯罪行为, 还要利用新闻媒体, 报道谴责那些道德败坏不尊老敬老的行为。

(三) 从孩子抓起

要从小教育下一代, 最老敬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尊老敬老的思想教育, 使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四) 从家庭抓起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老年人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 儿女应谨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力所能及的为老人提供舒适和睦的家庭氛围。各地区老龄工作机构要制定奖励机制, 开展好尊老敬老好家庭评定工作, 使成年人成为孝顺长辈的主流和模范。

(五) 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百姓活动的主要场所, 从社区为出发点, 开展尊老敬老教育, 在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摘要: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有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同昌.中华孝道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代际和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4:85-91.

[2]黄齐光.“孝道文化”古今谈[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1:16-19.

[3]李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28-29.

[4]王艳品, 刘江茹, 娄海波.弘扬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省会城市[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6:275-276.

传承孝道文化 深耕生命事业 篇8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商业项目。这一项目的落成将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集孝道文化、礼佛参拜、宗祠传承于一体的佛教文化圣地。项目的规划者和建造者之一是著名华人企业家张韬先生。

2012年,一次机缘巧合,张韬来到沭阳,与圆觉禅林结缘,并成立了沭阳安泰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泰乐)。公司以寺庙经营与银发事业服务为主体,视传承传统文化及提高中华殡仪文化素质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生命事业的领航者。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建成传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及殡仪文化的基地,使更多的人受到教益。” 张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发扬传统文化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开始接管圆觉禅林的时候,张韬作为信佛之人,只是想护持这个寺庙,使其继续发挥传统寺庙的功能,但又觉得这样功能单一,如要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寺庙改建就势在必行了。何不将寺庙建成一个大型的佛教文化场所?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孕育。

随后,他考察了国内外著名寺庙。在听取了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的建议并获得新加坡大东方自然资源集团(下称大东方)高层的支持之后,张韬打算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大东方是一家主要从事国际能源贸易、投资、能源金融领域资本市场运作、资本管理等专业服务的大型投资公司,张韬在此公司亦担任领导职位。多年的市场摸索拼打,练就了他敏锐的眼光与过人的投资胆略。

一个宏伟蓝图在张韬的眼前铺开。按照设计规划,圆觉禅林前为大型居民休闲广场,广场两侧分别为佛教文化商品一条街和古玩文化商品一条街。大雄宝殿两侧分立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座偏殿。大雄宝殿西侧是供佛万尊的万佛塔。万佛塔呈八角九层,塔高97.75米,融合当代建筑美学与古典文化,是圆觉禅林的形象建筑,也是沭阳的地标性建筑。圆觉禅林总工程分为三期,如今,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二期三期将于2016年完工。

建成之后,禅林将成为综合性的大型佛教寺院。“寺庙的一大功能是教育。面对广大信众与民众,我们不收门票,提供参禅礼佛的场所,未来还会举办各种综合性佛事活动等,来增强民众对于佛教文化的认识。”张韬说。

发力生命事业

作为佛教寺院的圆觉禅林,其重心仍是佛事活动,但其附属功能日益受到关注。

历史上将信众或僧众往生之后葬于寺庙是通行的做法。圆觉禅林的高僧向张韬建议,伴随着现在的殡葬改革,将禅林的部分地下区域用于建造地宫,存放灵骨位,或不失为一种利国利民之道。

经过慎重考虑,张韬觉得此计可行。一方面,殡葬改革是国家一直以来推行的国策,土地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不可再生资源,现有的墓地产品在建造形式上基本属于横向建造,对于国家的土地资源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来自民政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存的公共墓园空间将在6年内耗尽,而可供墓地开发的土地则会在10年内走向枯竭。民政部的《殡葬绿皮书》明确指出,中国城镇公益性公墓处于稀缺状态。这意味着,在市场扭曲、公益性难以保证的双重挤压下,丧葬事宜动辄花费几万元的现象将更司空见惯,相关经济付出会越来越高。

另外,欧睿信息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年度死亡人口将从2012年的约970万人增至2017年的1040万人。而中国殡葬行业的市场价值正以年均13%左右的涨幅火速攀升。预计2013年至2017年,这一增速将接近17%,该行业市价也将从2008年的42.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2017年预测的近150亿元。

从国内殡葬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殡葬法规还不健全,殡葬行业的产业化进程缓慢。但随着近年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原有政府主导的经营格局发生变化,投资和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被重新分割,民营机构的生存空间日益扩大。

正因如此,张韬及其领导的安泰乐决意施展身手了。按照设计,大雄宝殿、四座偏殿以及万佛塔底均建有地宫,共可容纳60000个灵骨位,作为营造安泰乐生命纪念馆的基础。未来三期工程完工时可扩容至35万个灵骨位。

张韬对记者介绍,安泰乐致力于通过专业规划、先进科技及严谨的施工品质,加上细心的管理维护,建成兼具庄严肃穆与清新优雅气质的现代化灵骨殿(生命纪念馆),一改传统墓地的阴森晦暗形象,让到访者在追思之际更觉舒适祥和。同时专业的管理团队、友善的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生者安、逝者敬的优质环境。“就是把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变成对生命的尊重,把人们对往生者的哀思,变为对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据他介绍,公司聘用亚洲顶尖行业专业管理人才做为公司的管理顾问,其中地宫生命纪念馆的设计和制作由台湾著名雕塑大师吕东兴担当。融艺术和品质为一体、具有丰富人文关怀的灵骨位产品,体现出对生命的充分尊重。

在此之前,张韬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地区以及内地多个地方做过调研。“新加坡、台湾在此方面深耕多年,做得很好,但内地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他说。

他补充道,“通过考察发现,内地殡葬行业还不太规范,我们通过吸收海外上市公司的经验,希望一开始就走上正规化的道路,结合对行业的理解,建立符合国情的孝道文化传承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些功能性的产品。如同酒店管理分级,我们也会探索标准化的管理之道,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开启新篇章

2014年12月1日,对于安泰乐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安泰乐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市挂牌,为其再添羽翼。

“公司接下来将严格的按照准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股权结构设计,完成新的股权结构设计之后,公司将通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减持转让一部份的公司原始股权。公司计划最终于2016年在香港上市。”张韬说。

谈到上市的目的,他说,“上市绝不仅仅是融资,更是传承孝道、树立品牌、让公众了解安泰乐的过程,而且上市有利于公司按照更高的标准完善自身。”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殡葬业公司上市。2013年底,福寿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内地殡葬第一股。当时,投资者表现出了难以抵挡的热情。招股期间福寿园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达到678倍,共吸引近7.77万人申购,成为当时香港最受散户欢迎的新股。此前,香港市场上已有多只“殡葬概念股”,其中,中国生命集团的开市暴涨给很多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用痛苦造句下一篇:管理员交接班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