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2024-07-28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共9篇)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1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孝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中华民族传统伦理和实践的各个方面,其中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蕴含着十分深刻的和谐意识。在现阶段,继承发扬传统文化之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倡导和睦、友爱、安定、团结的人伦美德,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国家前领导人胡锦涛讲话曾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如何建“和谐社会”我理解和谐社会就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协调发展,这样的社会就是和谐社会。

我觉得,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有一个问题不容忽视,就是代际和谐和家庭和谐,也就是如何对待老年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得不好,就会影响构建和谐社会任务的完成。而要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一个“孝”字。我认为,“孝”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伦道德的基石,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它始终闪耀着不灭的光芒。

当今的时代政治昌明,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自由与开放。没有了原来的父子,师生等关系,都享有平等的关系,谁也不能干涉谁,只能求得良心的发现。弘扬孝道在我们今天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从伦理的角度看,和谐社会又应该是一种充满仁爱,到处洋溢着温情、善良和互相帮助的社会。孝文化的道德伦理思想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起严整的道德秩序,达到心灵的平衡;家庭的稳定;社会的和谐!

所谓的“孝道”凝聚了古代人民父母子女之间的美好亲情。那“父慈子孝”,至今仍是处理两代人关系的良好准则。孔丘把“孝”与“敬”联系起来,他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他要求子女不仅要瞻养父母,而且要尊敬父母,因此,孝敬父母成为中华民族的一项传统美德,“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也是历代诗人千古讴歌的永恒主题。由于“左”的影响,特别是“文革”的冲击,一家两代鸿沟断裂;在商品经济浪潮下,不孝子女甚至拒绝瞻养父母的义务。家庭关系的紧张,也成了当前社会不安的一个根源。弘扬儒家孝道中的积极因素,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孝是培养当代人道德素质的起点。

在古代,孝被看作是德之本、教之所由生,这是有其道理的。孝确实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与起点。一切道德和善都源于对他人的关切和爱戴。子女生下来后,最先接触的人际关系是父母,最先从父母那里感受到人间的爱。

爱与奉献是道德的本质。一个自私自利的人是没有多少人性和道德可言的。孝的本质是一种爱与敬的情感与行为,因此,它是一切道德之本源,不仅如此,它还是人们实践道德的起点。父母是自己的生命之所出、是养育自己的人,因此,施爱施敬从亲始,具有天然的合理性。《孝经》指出:“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这话是符合道德逻辑的。谁相信一个不具备“亲亲”德性的人会真心实意地热爱他人?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肯亲爱,能真心实意地热爱他人?一个人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肯亲爱,会真心实意地报效国家?孝不仅是德之本,也是一切教化之本与起点。由“亲亲”启蒙,是人情陶冶、道德升华最基本的手段,也是最有效的途径。那种把“亲亲”教育视为爱民爱国教育的基础,提出作为少儿道德启蒙教育和成人道德终身教育的必修课的观点,是合乎道德教育规律的。

提高全体国民的道德素质,这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在此过程中,寻找道德教育的切入点或出发点是重要的。虽然家庭道德,孝道已不能占据像古代那样高的地位了,但每个社会成员仍要在家庭中生活,仍具有为人子女的身份和角色,因此,孝为德之本,教之本,从而也是个人立身行世的根本。在当代社会,我们似乎更加注重人们的社会角色和社会道德,而不甚重视其家庭私德,这当然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中国古代视孝为一切道德之基本,是一种更为深刻的思想,以此为鉴,在对公民特别是少年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时,注意培养他们的孝道,以使他们从小具有爱心,形成社会责任感,这对培养“四有”新人显然是更为基础的工作。

二,孝是形成形成和谐社会的精神措施之一。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切人际关系均是以血缘宗法为基础得以展开的,孝成为古代社会一切人际关系得以建立的精神价值基础。从客观的人际关系来看,中国文化认为父子关系是最重要的,通过父子关系直接体现了子孙与祖宗的关系。兄弟关系还是因为双方均是父母所生,夫妻关系也是为了延续宗族的后代而得以建立的,家族、宗族、亲戚等关系均是基于血缘关系而发生的。师生关系是精神关系,老师是精神生命之所在,因而对待师也要像对待父一样。朋友关系也是以道交之。君臣政治关系更是与父子关系有类似的精神机制,因而才有君父和臣子之称。乡里邻里等关系也是因为我们同生同长于一个地方。总之,在古人看来,一切人际关系均是基于父子关系而发生的,从精神机制上看,儒家文化就讲求一个“推”字,要推及于人,要行忠恕之道,如果将对父母之爱敬,对兄长之尊重(即孝悌)精神推及于人,那一定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处理好一切人际关系。如此不仅会和睦九族,以亲乡里,而且会以君为父而忠君,以民为本而爱民,由追孝祖宗而爱祖国,以师为父而尊师,以长老为父兄而敬老尊长,或因业务职务而顺上,或因同事同学而友长,等等。

虽然在中国古代,父子关系也存在着不平等的片面性,但纯粹从子德义务的角度倡导人们自身首先要有爱心与责任感,并认为这是处理一切人际关系的价值基础,这是有合理性的。如果每个人都能像爱自己父母那样爱别人、爱人民、爱国家,多尽爱的责任,多做“爱的奉献”,那么就一定会促进社会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这样,必定会使社会风尚敦睦纯厚,如曾子所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论语·学而》)。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和安宁。“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有爱心和责任感,在家孝父,已养成对权威的服从习惯而少有暴戾之气,多有和顺之德,故不会犯上作乱,这显然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安宁。

在家庭关系上,由于一些人价值观、道德观和法制观念的滑坡等原因,一些不孝子孙,不但不尽赡养义务,反而虐待老人,掠夺老人财物,干涉老人婚姻,侵犯老人的合法权益。”要理直气壮地提倡孝。孝是调节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剂良药,我们应当还孝以本来面目。

孝道的当代意义,兼纯、厚、爱三重意义,而爱是其中最本质的意念。现在的学者喜欢谈人文精神,爱说人文关怀等学术词语,究其实质,所谓的人文精神无非就是“以人为本”的理论体系;所谓人文关怀也无非就是关怀他人、尊老爱幼的道德承担。在这个意义上,孝就是人文精神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人文关怀最基本的道德底线。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孝道具有非同小可的当代意义。

所谓道德底线,我认为孝是人之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线,也是人类最基本的伦理道德内容。如果不孝顺自己父母,不可以忠于民族、国家,现在看来,坚持底线也是困难的。所谓底线,是不能越过的东西,但是现在很多人没有道德的底线,比如说假奶粉事件,充斥着欺诈、假冒、伤害,从道德意义上来说,作案者该受到十倍的严惩。人人都没有道德的约束,社会将会怎样?

构建和谐社会,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体现在父母子女关系上,充满爱心具有普遍意义;古希腊有一个寓言故事,父母老了以后,子女就成了父母的拐杖,也即父母的第三条腿。充满爱心、责任心,孝敬父母,这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思想理念。

优秀的传统不是我们身上应该洗掉的污垢,实际上传统对一个民族来说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越是民族的,就也是世界的。历史是最好的过滤器,它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精华。以孔子,曾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并不是什么玄妙的高不可攀的东西,恰恰相反,儒学在本来的意义上时最贴近生活,最大众化,最人民性。圣人在告诫人们;他们所讲的都是一些关于“愚夫愚妇”的道理,是生活中最普通的道理,使我们每时每刻都能遇到的道理,圣人所强调的是尊重生活,尊重常识,就是脚踏实地从您身边的一件件小事,去体会人生的道理和意义,圣人讲:“君子为道也,不远人”是圣人儒学最核心的观念。“我从众,不远人”就是不远于普通的人的普通生活,不远于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持续着的普通生活。关键普通,达到生活的最高境界,儒家称之为“圣人”。儒家的圣人和释家牟尼和耶稣基督不同。圣人并不具备非凡的法力;圣人不能够创造奇迹,圣人也不需要创造奇迹,圣人仍是普通人,所不同的是:圣人在平凡的生活中,体会到了生活中不平凡的意义。您能够在与亲人的相聚中,感受到一种美感与和谐吗?那么您是一位儒者;您能够在与邻里和同事的相处中感受到一种关怀与欢乐吗?那么您是一位儒者。这些看似平常简单,但做到不容易。圣人还告诉我们:要尊重这种生活,也告诉人们要尊重自己的生活,要认真的,始终如一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

三,当今时代需要“孝”。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达1.59亿,占人口总数的12%。中国的老年人是全世界的五分之一,是亚洲的二分之一。从总体上讲,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且,中国的老龄化以每年3.3%的速度在增长。据中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称,中国从1999年就进入老龄化社会,到2014年老龄人口将达到2亿,2026年达到3亿,2037年超过4亿,2051年达到最大值,之后一直维持在3~4亿的规模。可见,中国养老问题形势在现在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都将十分严峻。

目前,我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医疗条件也有改善,但一些人认为,人老了,不中用了,是包袱累赘,因而对老年人冷漠歧视。联合国世界老年人大会要求人们公平友善地对待老年人。2004年3月,预防年长者自杀亚太地区会议在香港召开,根据保守的估计,一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其中5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准老年人占了20%,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自杀率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5倍。在我国老年人自杀原因中,家庭原因是引起自杀的主要原因,特别是农村的老年人,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自杀成为他们最后的也是无奈的抗争。所以说,老年人需要“孝”。我们的青年人和儿童也需要“孝”。儿童是国家的未来,应当精心培养,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由于我国不得不长期实行计划生育的国策,家里形成“四个老人,一对夫妇,一个孩子”的“四二一”的家庭结构,人们由于爱幼的本能而且隔代更甚的规律,我们的儿童往往被娇惯溺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成为以我为中心、淡化亲情回报、缺少社会责任感和对他人冷漠的人。这对孩子们形成健全的人格是很不利的。因而,我认为应当以孝道为切入点,加强儿童的思想教育,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孝敬父母,做一个有良心的人。

《诗经》上说:父母生我、养我、出入抱我并且照顾我,长大又教育我,父母的恩德无以言表。山东曲阜孔庙有一篇《劝孝良言》,把父母对儿女的爱描写得生动感人。在这里我节录了一部分 “十月怀胎娘遭难,坐不稳来睡不安。儿在娘腹未分娩,肚内疼痛实可怜。一时临盆将儿产,娘命如到鬼门关。儿落地时娘落胆,好似钢刀刺心肝。把屎把尿勤洗换,脚不停来手不闲。每夜五更难合眼,娘睡湿处儿睡干。倘若疾病请医看,情愿替儿把病担。三年乳哺苦受遍,又愁疾病痘麻关。七岁八岁送学馆,教儿发奋读圣贤。衣袜鞋帽父母办,冬穿棉衣夏穿单。倘若逃学不发奋,先生打儿娘心酸。十七八岁订亲眷,四处挑选结姻缘。养儿养女一样看,女儿出嫁要庄奁。为儿为女把账欠,力出尽来汗流干。倘若出门娘挂念,梦魂都在儿身边。千辛万苦都受遍,你看养儿难不难!”父母如此待我们,我们怎可对他们不孝、不敬呢?

孝文化——难道不是一个意义隽永而常新、古色古香而魅力长存的话题么!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是人生最大的遗憾,人生在世,无论多大年龄上没有了父母,他都成了孤儿。他走进这个世界的门户和他走出这个世界的屏障都随之塌陷了!孝是稍纵即逝的眷恋,孝是无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交界处的链条,一旦断裂永无连接。

孝的动人,让英雄低头,硬汉流泪。作为人能被世间的亲情打动就是孝之端,人之始。在构建和谐社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弘扬孝文化,释放出孝文化在双文明建设中的能量,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任务。

大量事实证明,人与人关系的紧张,从家庭不睦到社会不和,都从反面提醒人们儒家伦理思想的积极意义。我们需要提倡仁爱,克服人情淡漠;提倡诚信,克服欺诈;提倡孝道,克服不孝父母;提倡恕道,克服只管自己不顾别人;提倡富而好礼,缓解贫富对立;-------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儒家伦理思想宝库中找到相应的道德力量。因此,为了建立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全面认识儒家的伦理思想价值,继承发扬传统优秀道德。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2

1 传统孝道文化的基本概况

当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中华民族在历经沧桑之后, 仍然保留着忠孝仁义的精神品质, 一方面说明了儒家思想对中华儿女的影响非常深刻, 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孝道文化自身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了发挥孝道文化的积极作用, 首先应该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深入的认识。

1.1 孝道文化的发展

孝道文化在中国的发展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突出表现。由于文化产生的渊源和时间过于久远, 学界对于“孝”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的定论, 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人对孝道文化的认识。总的来说, 孝道文化强调的是一种家族伦理, 子女应该孝顺父母, 履行自己尽孝和赡养等义务, 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通过强调孝顺, 想要达到培养家庭成员的伦理道德、加强家庭内部的团结和凝聚力的目的。

文化和社会是密不可分的, 孝道文化也会受到不同社会环境的深刻影响。导致不同时期的孝道文化有不同的侧重点, 典型的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具体来说, 在封建统治时期, 孝道文化作为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 更多的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完全服从。尽管一定程度上能够稳定封建社会的运行, 但是负面作用也十分明显。在这种愚孝的思维模式下, 人们往往会失去自我, 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来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理智的判断。当然, 人们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 也不能拥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意志, 从而扼杀了人们的进取心和创造力。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变革, 孝道文化的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二十世纪的新文化运动对传统孝道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无情的批判, 从一定程度上将人们从“身体发肤, 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 孝之始也”等愚孝的思想中解放了出来。随着文化的进一步开放, 人们的思想受到了更大的冲击, 对于传统孝道文化的认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历史上, 曾有人主张孝道文化是一种束缚思想的落后文化, 必须予以废除;也有人主张孝道文化是流传下来的精神瑰宝, 必须严格遵守。结合现代中国的实际国情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对孝道文化的评价和传承必须遵循客观合理的原则。也就是说, 必须理性认识孝道文化的内涵, 并在发扬的过程中做到“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才能够充分发挥孝道文化对于现代社会建设的真实作用, 使孝道文化保持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1.2 孝道文化的必要性

孝是一种具体的行为, 表现为子女对父母的关心、尊敬。而孝道文化则是一种社会精神, 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回顾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 孝道文化对各个阶段的经济、文化、政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直到今天, 孝道文化依然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孝道文化的支配。因此, 孝道文化在当今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重视孝道文化的建设十分必要。

一方面, 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需求来说, 和谐社会包含了社会大众之间的团结与和谐。社会就是一个大家庭, 如何把零散的社会成员团结起来,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共同努力, 则必须要重视精神文明的建设。孝道文化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内容, 能够促使各社会成员彼此尊重、相互帮助, 将“家”的思想延伸到对“国”的爱护上, 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另一方面, 社会道德现状也对孝道文化的建设提出了迫切的需要。在各种思潮不断涌进人们头脑的时代里, 很多人都已经失去了对本民族精神文化的热爱和坚定。部分人群甚至受到了一些不良的外来文化的影响, 而形成了自私自利、唯我独大的观念, 对社会的安定造成了严重的威胁。针对当前一些人不懂得孝顺父母, 履行赡养义务的行为, 孝道文化的建设就显得更加必要了。

2 孝道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促进作用

2.1 提供思想来源和行为借鉴

传统孝道文化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能够为当代人提供必要的思想来源和行为借鉴, 促进人们树立孝敬老人的观念, 并将其付诸行动。这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因为和谐社会正是中国传统社会追求的一个体现。中国是一个十分重视“家文化”的结构分散型国家, 只有先实现了家庭的和睦, 才能够以小家庭的和谐带动整个社会的和谐。

从思想来源上说, 中国人深受儒家思想的感染, 而儒家文化中提倡的孝道精神能够帮助人们在头脑中形成对孝道文化的认可和接受。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强大的文化底蕴, 传统的孝道文化为家庭和国家之间构建了一种天然的联系, 使得人们在遵守孝道的同时也能够实现对国家发展的积极作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 人们的道德思想问题日益严重。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同时, 必须重视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建设, 才能够使中国发展成为一个拥有综合实力的强国。孝道文化不仅强调对父母的孝敬, 还提倡一种“以人文本”的关怀思想。而这种思想能够促使人们以和谐的方式与周围的人群相处, 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定有序。如果社会成员之间的交往始终维持着一种良好而稳定的状态, 那么整个社会就会发展成为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正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追求的目标。从行为借鉴上来说, 孝道文化中的伦理知识能够为人们的言行提供一定的标准。孝敬父母的行为会得到人们的称赞和认同, 有孝心的子女也会被人们认为是踏实可靠的、有高尚品格的人。社会对尽孝行为的认可和鼓励能够进一步促进人们实践更多的孝心。

2.2 塑造道德修养

孝道文化所包含的“仁、义、礼、智、信”对于塑造人的性格品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中做到孝顺父母, 那么也就更有可能同时拥有一些其他的优秀品格, 比如:乐于助人、团结友爱、宽厚仁慈等。而这些品格又能够帮助人们拥有平和宁静的心态, 懂得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自己的原则, 坚持自己的信仰。从小的方面来说, 孝道文化可以帮助现代人实现人生价值, 完成对自我的超越。从大的方面来说, 孝道文化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 改善社会现状中一些不好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建成.传统孝道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 2007, 25 (5) .

[2]贺倩.借鉴传统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D].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15.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3

我国的孝道文化,其最可贵的核心是“缘人情”、“依人性”而确定的。司马迁在《史记·礼书》中说:

洋之美德乎!宰制万物,役使群众,岂人力也哉?余至大行礼官,观三代损益,乃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其所由来尙矣。

这是把美德礼仪从属于“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系的卓越观点。古代统治阶级的文化体系固然是从治国的功利需要来确定道德规范,制定礼仪制度,为了“总一海内而整齐万民”,才要“人道经纬万端,规矩无所不贯,诱进以仁义,束缚以形罚”(《史记·礼书》);但其确定道德规范和制定礼仪制度的最终根据还是“缘人情”和“依人性”。要国家强盛,固然是“非兵不强”,但仍然同时要强调“非德不昌”(《史记·太史公自序》)。“形势虽强,要以仁义为本”(《史记·汉兴以来诸侯王年表》)。所以,要“以德治国”并辅以“以法治国”,两者结合。所以,我们今天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要继承中华民族几千年形成的传统美德”并与新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建设现代的美德,而其中就包括了孝道这一美德。

孝,是仁之本。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者,其为仁之本欤!”注:“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务,专力也。本,犹根也。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为仁,犹曰行仁。孝弟乃是为仁之本。学者务此,则仁道自此而生。”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行之有常)而信(言之有实),泛(广)爱众,而亲(近)仁。”(《论语·学而》)《孝经》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这就把孝提到天经地义、人伦之大道与核心的高度。

《说文》解释:“孝者,从老,从子。子承老也。”是说人子应该“善事父母”,承接上一代的事业和意愿的传宗接代。《孝经》解释:“孝,畜也。畜,养也。”就是要承担养老的责任和义务。《论语》还进一步指出,只是养还不够,因为动物也能养。“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不单能“养”,而且“善事父母”,帮父母做事,从内心喜爱、尊敬、体贴、关切父母,使他们快活舒心。《释名·释言语》进一步说得好:“孝,好也。爱好父母,如所悦好也。”由衷地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才是难能可贵的核心。出自内心感情,又见诸实际,付诸行动,见于形象,这才是“美”。

孝的基本含义是养与敬。养偏重于物质和事功方面;敬则偏重于精神与心理方面。而它们的核心则是内心的爱。

孝,还常表述为孝敬和孝顺这两个连用词。孝敬和孝顺,也体现在精神心理和物质事功两方面。传统孝道的精华还在于,要求孝敬和孝顺,也讲是非原则,并非无条件的,并非绝对的敬顺和盲从,并非提倡愚忠愚孝。《孝经》中孔子回答曾子“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时,说:“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不争于君。故当不义则争之。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这样才能使父君免于无义无道,失其家和国,这才是真正的爱父爱君,为家国好。这就是说,如果父母合乎义理,则敬顺服从;不合义理,则要争。当然,这个争,不是凶残斗争,恶意争执,而是善意的诤言、商讨和规劝。即使拼死相争,也是为了大义。道理要争,话要说明,但态度要好,仍是出于爱心。

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有些人走极端,把孝敬、孝顺发展到无条件盲从,把等级权威强化到不合人情的地步,使孝道离开了原来“缘人情而制礼、依人性而作仪”的根本,则是其流弊,而非其初衷。例如,朱熹说:“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朱熹《文集·甲寅行宫便殿奏札一》)后来再恶性发展到:“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不讲道理,无条件服从,生死予夺,是绝对错误的。

传统孝道,还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精华,是从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和基础出发,将其可贵的出发基础和核心观念“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的博爱思想,推而广之,指向不独孝其父母,而且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要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孝为仁之本。“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可见孝要推广到博爱。

今天我们要建设、发展、促进新时代的孝道文化,应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孝道中从“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到“天下为公,不独亲其亲”等思想的精华,并批判其糟粕,与时俱进,扬弃一些过时了的部分。例如:“父母在,不远游”(《论语·里仁》);“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论语·学而》);办喜事,要“二拜高堂”的磕头(现在新式婚礼都改为鞠躬了);父母逝世后,为官者要辞官归里,守孝三年;平时,要早请示,晚汇报。我们今天有报效社会和国家,为人类谋幸福的理想,已经淡化“光宗耀祖”,“光耀门庭”,为一姓一家“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孝道观念。我们还要继续建设、促进和发展新时代的孝道文化。

将家庭的孝道推广到社会上,形成广泛的敬老博爱,这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良好的风气。社会化的敬老爱老,也影响到古代官方采取很多优待老人的行为,例如在节日给老人送衣食钱帛,请老人赴宴,给老人尊荣的虚衔等等。在今天,我们社会上也有很多尊老敬老的新民俗,有敬老院、养老院并有不断改善,提高质量的措施。现在,很多城市发放了老年优待证,让老人免费游公园,坐公交车等。

随着新时代孝道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养老敬老的设施与内容形式,将不断改善和提高,使新时代孝道文化日益丰富,创造出日新又新的局面,以促进我们的社会日益幸福美满!

弘扬孝道文化促进廉政建设 篇4

关于孝道文化,我们不能只把它狭义地理解为孝敬父母。孔子曾说“夫孝,始于事亲”,意思是说,人的孝,初始的境界是对自己的父母孝顺。他还说“终于立身”,意思是孝的最终境界是作为自己处世的根本。人只有在尽孝中,才能知晓恩情的宝贵,懂得责任的重要,感悟担当的真诚。所谓“小孝持家,中孝敬业,大孝报国”,就是这个道理。就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来讲,孝道文化也是各级党员领导干部为政以德的思想基础,孝道文化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密切相关,是抓队伍、抓党建的一个有益和有力的补充。所以,在新时期开展孝道文化建设,是有着重要性、必要性和现实意义的。

孝道是最容不得作秀,最搞不得面子工程的。组织推广,这是一种职责,是一种方向,但孝道最根本的是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亲自践行。

我们今天的启动仪式,只是打出一个风向标,吹响了冲锋号,是做这项工作的开始。大家要将孝道文化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在全区不同层面大力弘扬孝道文化,坚持全覆盖,不留死角。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力求做真功,见实效。我们要构建起区委、区政府领导,区委宣传部主抓,多部门密切协作和有序推进的大工作格局。各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活动,精心组织实施,发挥自身组织优势,积极主动配合,将孝道文化建设与日常工作深度融合,与生活实际深度融合,与干部培养教育深度融合,与创建文明城市深度融合,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合。

我们开展孝道文化建设,最终要达到这样的目标:首先,自己的身心和谐。通过践行孝道,完善提升每个人的道德,“孝心一开,百善皆开”。第二,家庭和睦。通过规范人伦秩序,使家庭长幼有序、父子有亲、兄友弟恭、同气连枝,形成良好家风。第三,邻里友善。通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将同样的感情扩展到邻里乃至社会,给邻里生活增加亲切感,为人际关系增加温度,使邻里能够守望相助。第四,社会安定。干部群众尽孝道、讲感恩的多了,重信用、守规矩的多了,论服务、比贡献的多了,我们的社会自然而然也就安定团结了。最后,事业兴盛。天下和顺、日月清明,人心向善、崇德兴仁。这也是连山最大、最好的振兴发展软环境。软环境好了,来投资的企业多了,回乡创业的人多了,连山人的干劲足了、心气顺了、风气正了,连山美好的明天还会远吗?

“人孝百愿成,家和万事兴。”孝道文化建设是大善之举、大爱之举、大德之举,让我们凝神静气、携手努力,通过三年五载的践行、十年八年的扎实努力,春风化雨,一定可以让孝道成为连山人的自觉行为和崇高追求,汇聚起行孝向善的强大正能量,把“孝兴连山”打造成为连山文化的亮丽名片,成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葫芦岛市连山区委书记王忠平在全区孝道文化建设动员大会上如是说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5

教育的实践与意义

周鹏飞陈瑞生孙健龙

〖内容提要〗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精髓。在我们渌渚镇有一位南宋大孝子周雄,周雄以“孝”赢得历代百姓的推崇,受到历史上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六位皇帝的册封,一直以来周雄的孝道故事代代相传,孝道文化流传至今。而作为周雄故里的人们更应该学习他的孝道精神,并将孝道文化发扬光大。于是我们按照古为今用的原则,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建立了周雄事迹陈列室,查阅了大量的资料,本着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抛弃糟粕,吸收精华,将周雄的尽心尽孝和助人为乐的事迹编写成德育读本,该书分《尽心尽孝篇》、《助人为乐篇》、《孝道故事篇》,在社会上传诵,并开展评选“周雄孝心奖”活动;在学校将“孝道”、“孝德”等内容贯穿到平时的课堂教学和活动中,还确立了研究主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通过弘扬孝道文化来实现和谐社会的目的,效果甚好。

〖关键词〗孝道教育

一、提倡孝道文化的背景及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大教育家孔子便从儒家的思维角度出发,制订了一整套规范的孝道礼制,他提出了“孝为道之本”。在新社会我国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已为我们做出了光辉的榜样。朱总司令《回忆我的母亲》,拳拳孝子之情,溢于言表;陈毅元帅帮母亲洗衣的故事已被载入小学语文课本。还有一代名将许世友将军“生为国家尽忠,死为老母尽孝”的肺腑之言,令人强烈地感受到伟人们崇高的孝道。

而新时期中国正步入老龄社会,在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很多农村老人感到有后顾之忧;一旦子女不承担养老责任,当今社会不乏其人,农村老人的生活就陷入困境。家庭如何养老、敬老已成为社会问题,社会迫切呼唤孝道。不远的将来,便是一对夫妇赡养多位老人。如果不从小对孩子进行孝道教育,强化他们的敬老意识,到时候不但他们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值得怀疑,而且必将引起严重的社会问题。所以,家庭也呼唤较早地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可是据对开展孝道前学校90名学生的随机测查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堪忧: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21 %。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69%。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32%。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时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良好意志品质的重要时期。为此,从小学开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的进行孝道教育,这对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对社会孝亲敬长风气的树立,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家庭和谐是当今倡导和谐社会最基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连敬老

都做不到,还谈何家庭和谐,何况大家呼?故提倡加强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二、开展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学校主要采用教育实验法。(以小学为例)

结合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我们把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概括为新孝道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以及评价四个方面。

(一)新孝道教育的目标

对学生进行系统孝道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从小树立孝道理念,让他们永远的孝敬父母,不遗余力地赡养父母,并且不断地给予父母以精神上的安慰。进而促使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风气。具体讲可以分三个层面。

1、小而言之,就是培养学生形成孝敬父母光荣,应该孝敬父母这一道德认同,使每一位在校学生掌握新的孝道规则并恪守之;使每一位毕业生为能在我校较早地接受系统的孝道教育而自豪,使每一位家长毋庸担心孩子将来的孝道状况。因为无论将来贫贱富贵,孝道理念已在我校学生的头脑中深深扎根。简单地说,就是使我校培养的学生无论何人何时何地无一不孝敬父母。

2、中而言之,就是形成区域特色,打造新时期渌渚人的精神品牌。我们参加富阳市德育课题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出名,不是为了做给人看,而是为了让渌渚人民得实惠,借课题研究的东风,培养渌渚孩子的好德行。我校承担的富阳市德育课题子课题《挖掘孝道文化,构建家校新孝道教育的实践研究》正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品德,使他们具有强烈的孝道理念,真正让每一位渌渚人受益。

3、大而言之,便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使古代孝道的精髓得以延续,并不断地发扬光大。

(二)新孝道教育的内容

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我们认为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的内容应具有梯度性,由浅入深,从灌输教育逐步变成学生的道德认同。现以小学生为例,分年级草拟了具体的孝道内容。

1、一二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听父母话”的教育。因为对刚入校的学生来说,养成教育很重要。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求学生不淘气,不偏食,讲个人卫生,懂基本礼仪等,大都靠父母来进行最初的教育。没有一个父母希望孩子从小学坏,所以新孝道教育把“听父母话”作为基础性的孝道规范。

2、三四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帮助父母”的教育。由于这一时期的学生,身体逐步发育,动手能力逐渐增强,帮助父母进行简单的劳动十分必要。从家务劳动,如扫地、做稀饭等;到个人自理,如洗衣叠被等;再到为父母服务,如帮父母洗头洗脚,伺候生病的父母等。

3、五六年级,应着重对学生进行“理解父母”的教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感情上具备了和父母交流的基础。家长人到中年,百事忧烦。或互相吵架,或工作不顺。孩子应充分理解父母,要善于察颜观色,和父母谈心,进行双向交流,为他们解忧去烦,做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三)新孝道教育的途径

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努力。但最有效的途径是在学校,主要靠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同时,要密切联系家庭,让家长积极配合,采取多种方法,使新孝道教育深入人心,成为学生在家庭生活中必须首先遵守的道德规范。具体途径如下:

1、学校把每周日设立为敬老日。班会时间组织学生汇报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同时,结合《德育》读本和《思想品德》课本中关于孝敬父母的内容,定期召开主题班会。

2、学校每个班级每周安排一节孝道课,教材为学校编写的校本读物《德育》,用孝道文化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同时对其他学科都要求渗透孝道教育,特别是作文教学,积极组织学生参与敬老系列小作文的写作活动。其它学科也根据教材实际,有意识地渗透孝道教育。

3、举办多次专题孝道讲座。如重阳节聘请当地撰写《周雄传奇》的作者李仁贤为学生讲述周雄孝敬长辈、助人为乐的故事。随后,全校师生在写着“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以周雄为榜样,从我做起,从孝做起,让文明之花盛开”的长幅上签名。母亲节、父亲节等请一些“名”孝子进行现身说法,通过具体的典型事例,让学生感知什么是孝道。

4、创设敬老氛围。在校园内张贴孝道标语,“学中华美德做时代新人”,“从小孝父母,长大报国家”等,使校园具有浓厚的孝道氛围。其次,各班定期出刊敬老板报;举行读校本读物《德育》,撰写读后感并进行评比活动,定期举行孝道故事演讲比赛。

5、指导学生人人撰写敬老日记,每周至少二篇。通过记载,让学生把道德认同外显为道德行为。让学生到家找事干。从小事做起,每天孝敬父母。许多学生的敬老日记已经积累了厚厚的一本,有的还发表在学校的校报上。同时学校每学期还举行一次以班为单位的孝道手抄报竞赛。

6、确立了孝道教育基地,将“周雄纪念馆”确立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基地。各班定期带学生到德育基地参观并身临其境的接受孝道教育。

7、定期召开家长会,并确立以家庭新孝道教育为核心的家长会内容,与家长共同探讨家庭新孝道教育。树立孝敬老人的风气,基本上应从学校的教育着手,但家庭教育同样十分重要。现在的许多家长过分溺爱孩子,溺爱孩子的结果只能培养孩子的自私心理,产生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思想。孩子幼小的心灵只懂得接受别人的爱,而不知道爱别人、关心别人。如此下去,当他们长大后很难象他们父母那样孝敬老人。做父母的在子女年幼时,就应该注意培养他们关心、理解他人的观念,也包括尊敬、关心老人的观念。对父母尽孝也包括对下一代言传身教。给父母尽孝,是给其子女作榜样。

8、不断地利用重大节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新孝道教育。春节期间,开展了“爸妈给我压岁钱,我用此钱献孝心”活动;母亲节和三八节时,开展“我该为妈妈做什么?”主题教育,要求学生用实际行动报答妈妈日常的爱。九九重阳

节,开展了“我为老人洗洗脚”或者“我让老人笑开怀”活动。父母生日时,要求学生首先进行祝贺,高年级学生给父母写一篇祝贺信,低年级学生向爸妈说几句温馨的话。

(四)新孝道教育的评价

孝道评价是孝道管理的重要手段。我们进行孝道评价的指导思想是“以家长评价为主,以学校评价为辅。学校侧重于过程评价,即形成性评价;家庭侧重于结果评价,即终结性评价。”我们建立了三种评价体系,即日常评价体系、期末评价体系和终身跟踪评价体系。

一是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

学生日常评价体系的建立,是保障新孝道教育健康、持续、扎实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以学校评价为主,注重于过程评价。

(1)广泛开展学生自评活动。

(2)扎实搞好班级评价,在班级中广泛开展“争做班级小孝星”活动,根据新孝道教育的内容,经过自评、班评的程序,由老师授予班级小孝星的称号。目前,全校有38%的学生获得过此项荣誉。附:班级小孝星的评选条件(1)坚持天天敬老,敬老日记每周二篇以上,且真实可信。(2)敬老事例突出,家长没有反对意见。(3)在班级活动中为父母争光,赢得同学好评。

(3)积极进行校级评价,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十佳小孝星评选,并将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名字在校园醒目处公布,并通过学校校报《鼍江之星》,刊登其事迹。学校把各班获得校级十佳小孝星的多少作为评选文明班级的首要条件。

二是期末评价体系的建立

期末孝道评价是对学生阶段性的评价,以家长评价为主,评价的范围包括全体学生。学校精心设计了家长评价卡,教师则对50%以上的学生进行家访,以取得直接真实的评价意见,我们还把每一个家长对孩子的孝道评价记录存档,以此作为衡量我们新孝道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依据。同时,让家长积极推荐年度小孝星,学校负责收集、整理他们的事迹,在学校初评的基础上,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最终让家长代表民主评选出年度小孝星。届时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让年度小孝星发言,邀请多位家长代表和社会贤达人士参加。

三是跟踪评价体系的建立

对学生从小进行系统的新孝道教育,目的是为让他们长大后孝道精神长盛不衰,实现新孝道教育三个层次的目标。为此,我们建立了孝道跟踪评价体系。孝道跟踪评价主要以社会的评价为主。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我们有选择地选取不同年龄段的90名学生作为跟踪评价对象,建立长期档案,进行判断分析,以评估新孝道教育的效果。

三、教育的实验成效

一年来,我镇各校的新孝道教育实验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据我们对学生的随机孝道状况后测表明,学生的孝道状况有了明显变化。

1.了解父母的(包括父母生日、爱好、身体状况)占93%。

2.知道该孝敬父母的占100%。

3.知道怎样孝敬父母的占81%。

4.能坚持孝敬父母的占62%。

二年级学生吴小芳的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十分疼她,她有时便撒娇、任性,自从学校开展了新孝道教育以来,现在她变得非常听话、懂事,还经常给爷爷端饭、洗脚。四年级学生邵伟原来清早穿衣要父母代劳,吃饭也挑三拣四,现在自理、自立能力却有了很大提高,还经常帮助父母干一些家务活。五年级的许多学生都会用笑话逗父母开心,活跃了家庭气氛,化解了家庭矛盾。据另一项新孝道教育内容的调查显示,学生对新孝道普遍认同,且自觉践行。

单项评价 综合评价(是否孝顺)

88.2% 前 测 后 测 前 测 后 测

听父母话 25.5% 88.4% 35% 帮助父母 36.8% 86.5%理解父母 9.5% 65.5%

同时新孝道教育实验又促进了学校全面工作的开展,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改善。说脏话的少了,不浪费学习用具的多了。目前,学中华传统美德,做时代文明少年在我校已蔚然成风。同时,学生抱着“努力学习,不辜负父母期望”的孝道信念,学习劲头更足了。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提高。教师普遍反映,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兴趣更浓了。五年级学生吴凯,原来学习并不好,为了让父母高兴,让父母放心,现在他刻苦学习,较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许多家长也纷纷给学校写感谢信,对孩子的变化表示满意。

(2)农村主要采用倡导、评选法

在当地,以前百姓们一直把周雄神化,将其尊为“太太菩萨”,成千上万的人们常来盲目地朝拜,而真正知道周雄其人其事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一情况,镇文化站 一方面于2003年成立了周雄研究分会,着手整理周雄的事迹,由当地业余作者李仁贤撰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了《周雄传奇》一书,发放到每个家庭,让更多的人了解 周雄,倡导全社会学习周雄敬老爱幼、助人为乐的品格;另一方面,在镇、村两级开展“周雄孝心奖”和“孝男、孝女”评选活动,具体采用方式是:通过社会推荐、考察等,从社会公德、邻里家庭和睦等方面筛选确定获奖人员,然后召开大会隆重表彰,并将他(她)们的感人事迹编印成册,发放到每家每户,用身边鲜活的事例感染人们,效果十分明显,全镇已形成了一个良好的敬老、养老氛围。目前,周雄孝道文化的挖掘已成为渌渚镇文化建设的一大亮点,不仅得到了许多媒体和领导的关注,而且使社会风气明显好转。数据表明2006年渌渚镇各类案例发生率比2005年减少20.36%。一个稳定、安逸、和谐的新型渌渚正展现在人们面前。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6

古饶镇

“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顺父母,一直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孝与和谐相伴、与爱心同行,它是家庭和睦团结的纽带,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为加强新社区道德教育,让“孝道”文明在我镇每个人身上得到体现。朱集老年协会经过精心筹划,主题鲜明的组织了今年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

第一,传承优良传统,弘扬孝德之风。中国的孝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自古以来我们就把孝道视为美德之首、立身之本、持家之宝、治国之道。舜是传说中父系氏族社会后期部落联盟领袖,远古五帝之一。其家世极为贫寒,生母早逝,父亲糊涂,继母和异母弟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事后舜毫不记恨,仍对父亲、继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下。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将两个女儿嫁给了他,并选定舜作为他的继承人,任部落联盟首领。舜登天子位后,仍非常孝敬长辈,并封弟弟为诸侯,由此舜被誉为二十四孝之首,早在战国时期孟子就极力推崇舜的孝行,而且倡导人们努力向舜看齐,做舜那样的孝子。有关舜的传说事迹,在中国文化传统中留下极深刻的影响。

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的孝德却在不知不觉中被淡化甚至遗忘。乌鸦尚有反哺之义,羔羊亦知跪乳之情,弘扬孝道文化,依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呼唤。面对孝道文化教育的缺失,面对孝德文化的断层危机,我们呼吁用中华民族传统的孝德文化滋润我们的心灵,完善我们的人格,以孝德行天下。

第二,孝亲起于自身,敬老见于小事。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曾经为国家、为社会、为家庭做出重大贡献,理应受到社会的敬重和年轻人的关爱。然而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有悖于孝德的现象:儿住瓦房孙住楼,老头老太住村头;儿子压水孙抽水,老头老太得抬水;儿子烧煤孙烧气,老头老太柴火棍;小病拖,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诸如此类问题还在个别村个别人身上偶有发生。希望那些不敬不孝儿孙、儿媳孙媳们要多予扪心自问,反躬自省。

孝敬父母、关爱老人,让我们从自身做起吧!从小事做起,从生活细节做起:一杯茶、一碗饭,点点滴滴见真情;一件衣、一床被,丝丝缕缕连爱心;一个电话、一句问候,字字句句显孝心。在孝敬父母的同时,也要关爱我们身边的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多为他们做好事、办实事,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相信我们多一份关爱,多一份付出,世界便会多一份温暖,多一份美好。

第三,围绕孝道文化,开展主题活动。我们要借助传统节日活动的人气和丰厚的文化底蕴,以弘扬中华孝道文化为依托,正式拉开“敬老爱老”文明新风活动序幕。通过这个“孝道”,稳定和谐社会大局,助推文明城市创建。具体到活动载体内容,我们倡议:借助九九老人节开展“孝道楷模”初评活动,协会颁发证书,组织文艺队送证上门。通过遴选,对总评出来的“孝道楷模”在大会上再次进行隆重表彰,对评选出的落后户、不孝之子作为反面典型进行通报。同时可以围绕“孝道”组织书画展、先进人物事迹展,自编自演“孝道”文艺节目进行演出,尤其编排出舜帝孝行情景剧及取材于真人真事的文艺节目,对涌现出的先进人物还要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

加强孝道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篇7

广东省中山市, 18岁少女杀害父母并碎尸;广东省广州市, 17岁少年向母亲要钱上网未果, 拿菜刀砍死母亲、砍伤父亲;浙江省金华市, 17岁中学生杀死母亲;河南省济源市, 16岁少年在自家菜碗倒入农药, 致死父母;黑龙江省通北, 15岁少年持菜刀连砍46刀, 砍死父母;贵州省安顺市, 一对15岁孪生姐妹杀死父母;白银市一名13岁的初二学生, 勒死亲生母亲后, 若无其事地到一家网吧上网;会宁县一名1995年出生的高三学生因琐事和母亲争吵, 残忍地用铁锤将母亲杀害……

这样的惨案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令人触目惊心, 给我们的教育敲响了警钟:孝道教育迫在眉睫, 刻不容缓。

我们必须深刻检讨眼下的教育, 分析子女不孝, 甚至杀害父母的原因, 尽快补上孝道教育的短板。而令人遗憾的是, 因为受“两耳不闻窗外事, 一心只读圣贤书”“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传统观念影响, 许多父母和教师只重视孩子的学业成绩, 而把思想品德教育置之度外, 导致孩子饭来张口, 衣来伸手, 生活能力缺失, 孝道思想丧失。其实, 教育最主要的目标是教做人, 其次才是教做一个优秀的人, 而我们在现实教育中却本末倒置, 以至于培养了许多有才无德甚至于无才无德的人, 不但不能造福社会, 反而贻害社会。

一个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善待的人, 又怎能会善待别人, 与社会和睦相处呢?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 百善孝为先。

有一个经典故事, 有三个妇女在井边取水, 旁边有一个老人。第一个妇女炫耀说, 自己的儿子非常机灵, 力气很大, 谁也比不上他;第二个妇女炫耀说, 自己的儿子歌喉漂亮, 声音就像夜莺一样好听;只有第三个妇女默默无闻, 一言不发。老人问她什么原因, 她不好意思地说, 自己的儿子没有任何特长, 实在没有什么好说的。突然跑过来三个孩子。第一个孩子蹦蹦跳跳地来到第一个妇女面前, 轻松自在地翻跟头;第二个孩子轻歌曼舞地来到第二个妇女面前, 旁若无人地引吭高歌;第三个孩子急急忙忙地来到第三个妇女面前, 不由分说地提走了水桶。三个妇女问老人, 自己的儿子怎么样?老人意味深长地说, 哪里有三个儿子?我只看到一个儿子。

老人的话富有哲理, 令人深思。只有孝敬父母, 为父母尽力帮忙、分忧解愁的才是真正的儿子。而那些看到父母精疲力竭、极度劳累, 仍然玩乐享受、无动于衷的儿女, 并不是真正的好儿女。而现实情况是, 许多子女不仅不为父母分忧解愁, 反而敌视、伤害父母, 甚至残忍地杀死辛辛苦苦生养自己的父母双亲。

现代家庭, 甚至于学校认为孝道是封建思想残余, 而将其扔进历史的垃圾堆, 甚至于将“孝子贤孙”也作为贬义词。其实, 封建社会曾经存在的东西, 并不一定全是消极的, 我们不能割断历史, 而应该继承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古代的孝道中, 像父为子纲, 家法的存在, 的确包含腐朽落后的东西, 但其中也不乏有益的东西。扬弃,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对于传统文化, 特别是孝道,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其中优秀的东西。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立德树人,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 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教育部制定颁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提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要求“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着力引导青少年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的关系, 学会心存善念、理解他人、尊老爱幼、扶残济困、关心社会、尊重自然, 培育集体主义精神和生态文明意识, 形成乐于奉献、热心公益慈善的良好风尚, 培养青少年学生做高素养、讲文明、有爱心的中国人”。因此, 学校必须开展一系列的活动, 让学生从活动中感受父母之爱, 加强学生的孝道教育。

此前, 北京丰台区草桥小学782名学生开始为期一天的“倒背书包护鸡蛋, 体验妈妈孕育难”活动。倒背书包, 每个书包里装着一枚鸡蛋, 在一天的学习中, 学生无论是上课、课间、上体育课乃至上厕所, 都包不离身, 要保护这枚鸡蛋在放学时完好无损。每年母亲节一个月之前, 草桥小学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 第一步是知恩教育, 通过体验孕育让学生感受到妈妈怀孕期间的不易。

对此, 有人表示反对, 说是作秀。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内容和形式是对立统一的。一方面, 内容决定形式, 形式依赖于内容;另一方面, 形式又积极影响着内容, 对内容有巨大的反作用。当形式不适合于内容时, 阻碍内容的发展;但当形式适合于内容时, 就可以促进内容的发展。因此, 适当的形式不仅是必要的, 也是必须有的。特别对于小学生, 孝道教育的形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就明确规定:“小学低年级, 引导学生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礼貌待人, 养成勤俭节约、吃苦耐劳、言行一致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 培育热爱家乡、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情感。”

当然, 孝道教育, 不能光搞形式, 更应该注重实践, 通过形式带动内容, 推动孝敬思想的形成。各级学校应积极配合家庭教育, 经常性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孝道活动, 让孝道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收到实效, 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另外, 要真正发挥孝道教育的作用, 必须联系学生个体和家庭背景, 发现问题, 有的放矢, 解决实际问题。否则, 学生就会对其心存逆反心理, 熟视无睹, 无动于衷。与此相反, 无意识的无形感知, 则可能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被学生自觉不自觉地吸收。

因此, 孝道教育, 不能只是在专门的活动中才高谈阔论、一本正经。不应该为了孝道教育, 而进行孝道教育, 在专门的孝道教育之外的更多时间, 则放任自流, 各行其是, 甚至明显违反孝道行事。这样的孝道教育, 自然是形同虚设, 有百害而无一利。孝道教育, 应该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日常生活和各科教育中, 体现在言行举止中。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一种错误观念, 一旦形成, 要改正就极其困难。加强孝道教育, 要从娃娃抓起, 从点点滴滴做起, 注重耳濡目染, 言传身教。喊出调子, 不如干出样子, 不仅要有有意识的作秀, 还要有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让孝道意识渗透到血液中, 真正落实到行动上。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构建和谐社会, 实现中国梦, 首先要从孝道教育抓起。孝道教育不只是家庭的责任, 更是学校的责任。作为班主任, 我们对学生进行孝道教育定当义不容辞, 从我做起, 从现在做起, 真正抓紧、抓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8

领导寄予厚望劳模发出倡议

王兆国指出,广大职工要大力弘扬主人翁精神,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实现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为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共建共享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王兆国强调,广大职工要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立足本职岗位,焕发劳动热情,勇于开拓创新,创造一流业绩,积极参加“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为促进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要积极投身和谐文化建设,广泛参与多种形式的和谐创建活动,重点推进职工文化、工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唱响积极进取、拼搏奉献的新时代工人阶级之歌。要自觉担负维护社会安定团结的重要责任,发扬工人阶级识大体、顾大局的优良传统,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工人阶级队伍的团结统一。各级工会组织要坚持促进共同建设和共同享有,充分发挥组织职工、引导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广大劳模和职工,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把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落到实处。

孙春兰在劳模座谈会讲话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了劳动模范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的突出贡献。她说,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和关心劳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胡锦涛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五次会议工会、共青团、青联、妇联界委员联组讨论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广大职工的亲切关怀和寄予的厚望,对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广大职工要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王兆国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上重要讲话的要求,充分认识工人阶级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孙春兰说,劳模精神是工人阶级优秀品质的集中反映,是鼓舞广大职工投身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动力。在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中,要大力弘扬劳动模范忠于党和人民、报效祖国的伟大情怀,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进取精神,严于律己、弘扬正气的优良作风。孙春兰希望广大劳动模范加强学习、勇于创新、团结协作、保持本色,充分发挥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示范、导向和激励作用,率先垂范,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广大职工做出表率。她要求各级工会认真贯彻党中央关于劳模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做好劳模的评选、表彰、管理和服务工作,努力为劳模做好工作、提高素质、贡献智慧,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把工作做到劳模的心坎上。

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赵各庄矿业公司工人何玉宝同志代表受表彰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宣读了《倡议书》,向全国职工发出号召: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模范行为影响带动全社会;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竞赛活动中;积极参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努力促进“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良好氛围的形成;自觉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积极参加“我为节约作贡献”活动,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坚定不移地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争当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排头兵。

总结交流经验唱响劳动者之歌

翌日上午,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劳模座谈会在全国总工会“中国职工之家”举行。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压裂大队大队长韩兴武、中国航天时代电子公司16研究所所长屈孝池、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14查号中心值班长徐倩雯等7名不同行业劳模代表发言,就立足本职岗位如何发挥表率作用,畅谈了经验体会和感想。

胜利油田井下作业公司压裂大队大队长韩兴武在介绍经验时说,作为一名新时期的石油工人,必须做到“想干有技术,会干有绝活”,才能为开拓市场、增产增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我们为掌握先进的压裂技术,坚持引进和自行研制并行、创新与创效并举的原则,广泛开展职工技术创新活动,瞄准国际领先技术大胆攻关,不断提高技术创新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目前,胜利油田已拥有国内领先的配套工艺技术,形成了水力压裂、高能气体压裂、喷砂射孔、二氧化碳吞吐和大型酸化等一批自主创新技术,压裂装备水平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技术好,自然就有市场。”韩兴武介绍说,“1991年我们开创了胜利油田专业化施工队伍闯外部市场的先河。2004年5月,我们通过国际中标走出国门,进入蒙古国压裂市场,在经受沙风暴袭击和气候恶劣、井况复杂的严峻考验下,优质高效地完成了施工任务,赢得了良好的国际信誉。蒙古国政府石油局主席达瓦桑布亲笔给我们写来感谢信。十几年来,我们先后开辟了陕北、华北、东北、大港、冀东、江苏等国内各大油区和蒙古国国际压裂市场,并成功打入美国BJ公司、泛华公司、马来西亚云顶公司在胜利油田的国际反承包市场,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上海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114查号中心值班长徐倩雯说,我的奋斗目标就是用心让每个用户感受到自己的微笑,满足用户的需求,主动适应电信事业的发展,不断提升业务技能。为此,我苦练基本功并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大专课程,学习并掌握了心理学、公共关系学和市场营销学等专业知识。我在岗位实践的基础上,针对话务员业务操作、沟通技巧以及心理调节等方面内容,结合各种专业知识摸索出了一套《语音受理法》、《三心四多工作法》和《信息导航》,把我的经验和体会与同事们分享。职业习惯使我对电话号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平日里无论看报纸还是看电视,只要是新的号码,我就马上记下来,交给114号码百事通审核,及时更新数据库。我的手里有两本剪报,一本是电信信息,一本是社会热点新闻。只要用户提出需求,就及时从数据库中寻找答案。如数据库没有用户所需要的信息,我就为用户提供业务导向,方便用户查询。即使用户提出的问题超出业务范围,我也会千方百计为用户答疑解惑。一次,有个用户问,上海的金茂大厦有几层楼高,我就留下用户的电话号码,问好后再给用户回复。一位用户家里发现有一条蛇爬进来,打电话问该怎么办,并要了解这种蛇有没有毒。我就介绍动物园的电话给他,请专家帮助解答。电波无声心有情,我努力用热诚的服务使所有求助的用户都能得到满意的答复。

荣获200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的代表,著名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农民工劳模代表和各全国产业工会、全总各部门、各直属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当晚,以《劳动者之歌》为主题的2007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第二届中国职工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在京举行,来自基层的700多名职工演员与专业艺术家同台演出。

中央企业中国石油抚顺石化三厂分子筛脱蜡车间工艺一班班长王海,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王洪军与家人、工友一起登上舞台,把整场晚会推向高潮。 整台晚会运用音乐、舞蹈、诗歌、报告短剧等艺术形式及现代化的技术,通过经典工人歌曲与新创工人歌曲相结合,表现其“奉献、创新、和谐、发展”的主题。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刘延东,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原主席倪志福等同志,与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奖章获得者代表,进京观光的劳动模范和先进职工,香港、澳门工会“五一”代表团成员一起观看了演出。

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孙春兰等全总领导和在全国人大、政协任职的全总原领导出席了晚会。

晚会由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央电视台共同主办。

弘扬孝道文化 建设和谐社会 篇9

——向梁启超先生学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下午好!

我是来自渝能建安公司的土建工程师杜斌,很荣幸能代表我们公司参加本次的“传承好家风”宣讲会活动。我这次演讲的题目是《一生家国梦、几代赤子心——向梁启超学先生习如何传承好家风》。

近年来,中央一直在大力宣传家庭建设,不仅央视专门推出了系列片《中华好家风》,中宣部组织开展了《最美家庭讲好家训》万场巡讲活动,地方各级政府和企业也积极组织相关活动,在整个社会掀起了一股传承好家训,树立好家风的热潮。

要把切实弘扬优良家风,就离不开总书记提出的“三个注重”重要指示精神,在2015年的春节团拜会上,习近平深刻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把“三个注重”放在了建设家庭文明的重要位置,上升到了“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要注重的高度。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急速提升的同时,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如何与时俱进的传承好家风家训,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要在“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的情况下搞好家庭建设,就不能死板地生搬硬套某一种具体做法,比如古有孟母三迁传为佳话,但今天你要是讲话的模仿就会适得其反,因为就算你搬到清华大学旁边,没有北京户口你一样上不了清华呀!可见随着时代的变化,教育的具体方式方法也要变化。我是80后,从小生长在厂区大院里,童年都是和小伙伴们一起爬树掏鸟中度过的,那时候老爸叮咛我时常说,“你玩的时候要注意安全,我总不能给你栓根绳子吧!”老爸这话现在看就有点落伍了,不是说不要注意安全,而是现在真的很多妈妈给孩子栓着绳子上街,生怕离自己远了出什么危险,那还能像过去那么放养啊。养育孩子的方式有了重大的变化,建设家庭的具体方法当然也要跟着变化,我们不能机械的套用孟母的具体做法,而是要学习孟母三迁那种全心全意为孩子创造良好环境的精神。

下面,我就以“三个注重”为主干,“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有益于家庭建设为标准,结合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先生的事例,来阐述我对目前要如何传承好家风的一点理解。

一:注重家庭

梁启超是一个非常注重家庭的人,对每个儿女,都倾注了“发自肺腑的,自然纯真的”的爱,类似:“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 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样的表白在他写给孩子们的信中随处可见。这是一种博大的爱、包容的爱。这种爱不仅惠及九个子女,也无私地给予女婿和儿媳。梁思成与林徽因成婚后,他在写给二人的信中按捺不住他的喜悦之情:“我以素来偏爱女孩之人,今又添了一位法律上的女儿,其可爱与我原有的女儿们相等,真是我全生涯中极愉快的一件事。”他一生写家信超过百万字。梁启超事情很多,著作、讲学、办杂志、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很多信都是午夜之后写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一个慈父爱子的拳拳之心。百忙之中,给孩子们写信,读孩子们的来信,成了他闲时的快乐和享受。

梁启超对于子女的关心并不仅仅体现在书信上,子女们生活中的各项事务,他也尽量亲力亲为,竭力为孩子考虑周到。因梁思成和林徽因赴欧洲旅行结婚,梁启超不仅给予了5000元的资助,还在充分考虑他们各自事业的情况下,十分细致地安排了路线,“你们由欧归国行程,我也盘算到了。头一件我反对由西伯利亚回来,你们最主要目的是游南欧,从南欧折回俄京搭火车太不经济,想省钱也许要多花钱。我替你们打算,到英国后折往瑞典、挪威一行,因北欧极有特色,市政亦极严整有新意,必须一往。由是入德国,除几个古都市外,莱茵河畔著名堡垒最好能参观一二,回头折入瑞士看些天然之美,再入意大利,多耽搁些日子,把文艺复兴时代的美彻底研究了解。最后便回到法国,在马赛上船。中间最好能腾出点时间和金钱到土耳其一行,看看回教的建筑和美术,附带着替我看土耳其革命后政治。”如此精细而周密的安排,作为一个繁忙的社会活动家和大学问家是很少见 的。梁启超的对家庭的珍视于此可见一斑。

二:注重家教

在教育子女的方面,梁启超把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个性、才情自有其特色,而不只是父母的再现,采取引导子女而不是改造子女的教育方式,一直潜心为子女提供发挥自我、展示才华的必要的客观条件,尤其是受良好教育的条件。

梁启超一生育有九个子女,其中的三位院士:建筑学家梁思成;考古学家梁思永;导弹和火箭控制系统专家梁思礼,其余六位有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图书馆学家以及爱国军人,都在不同领域有相应的贡献,所跨领域之广实在罕见,也说明了梁启超家教的成功。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学校教育条件,鼓励他们实现心中所想的同时,梁启超并没有把教育的重担完全甩给学校的教师。

首先,他以身作则,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为子女做出表率,时刻把曾国藩的名言“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谨记在心,并把他归纳为“无所为”来告诫子女们切莫事事都“有所为”,从内心杜绝那种“上大学就为了拿文凭,拿文凭就为了找个好工作,好工作就为了挣大钱,有了钱就为买房买车享受生活”的庸俗功利主义。他不希望孩子把求学当作一块敲门砖,因为一旦门敲开了,砖也就成了无用的东西。

同时,当梁启超发现子女的国学根底不够时,一方面亲自指导他们加强中国文化的学习,一方面又在家中开设了国学训练班。据其外孙女吴荔明回忆:“为了提高、充实孩子们的国学、史学基本知识,请了他在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生谢国桢先生来做家庭教师,在家里办起了补课学习组……课室就设在老房子——原来梁启超所用的楼下的饮冰室书斋里。”

梁启超的对子女的教育,不仅包含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现代知识,而且由家庭教育为根基,学校教育为枝干,可谓是全方面、无死角,为子女们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注重家风

家风,简单的讲,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其中,人生理念是家风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传输科学的人生理念也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说,充足的条件是物质的,那么,人生理念则属精神的,二者缺一不可。虽然父母不能强迫子女接受甚至必须按照他们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去生活,但毕竟父母有多年的生活积累,不乏经验乃至教训,将这些人生的感悟去告诉子女,影响子女,自然是子女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讲,生活理念决定人生的态度。

作为思想理论家的梁启超,总是从哲理的高度把人生的一些基本理念,抓住有利时机,用通俗直白的语言告诉孩子们,希望他们少走弯路。梁启超所谈的人生理念涉及做人、心性修养、如何面对社会和面对自己等许多方面,而且感悟深刻,不仅对其子女有用,也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研究的精神财富。将这些论述大体概括起来,精华的东西是:做人应该尽兴、理智、随缘。

所谓尽兴,就是将兴趣和能力发挥到极致。梁启超视兴趣为幸福 的源泉,成功的基石。他时常教诲儿女们对生活、对事业要有广泛而浓厚的兴趣。并且要对感兴趣的事尽自己所能去钻研。用现在的标准来说,梁启超希望自己的子女都能成为做自己喜欢的事的T字形人才。

所谓理智,就是用理性约束感性。他认为生活固然需要理性,但太理性了,生活就枯燥无味了。所以,在梁启超的家书中处处洋溢着炽热的情感,也同时渗透着理智。他教育其子女任何时候都要头脑清醒,用自己的智慧去理性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即使是感情的事,也还是要有理性。

所谓随缘,就是对得失顺其自然。人生总是要经历不可回避的挫折和失败,能从容面对,那才是最重要的。经过无数次失败的梁启超深知这方面的重要性,他一再用自己的感受和体认去谆谆教导儿女们。梁启超的基本思路是:遇到失败或挫折首先要平静地接受,任其自然;其次要看作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妥善寻求解决的办法,在克服困难中更上一层楼。

这样苦口婆心、情理相融的劝慰,活现出梁启超慈祥而负责任的家长的可人风貌。客观来说,梁启超归纳的这些人生理念,确实是非常实际而精深的至理名言。但是,对于思想家来说,常常是知易行难。客观地讲,就是梁启超本人,都未必能做得到,但这些精深的人生理念,却一直埋藏在子女们的心中,成为他们的指路明灯。

在梁启超先生循循善诱的教导下,九个子女,都是各自领域里十分杰出的人才,他们不仅沿袭了父亲的爱国思想和治学态度,而且保

持了“爱国、务实、上进、勤俭”的家风,其中在国外留学的,学成之后纷纷回国,将满腔热忱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中,四女儿梁思宁更是加入了新四军,真可谓“一生家国梦 几代赤子心”。

综上所述,梁启超先生对家庭、家教、家风的注重,有很多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在当时中国积贫积弱的历史时期内,梁启超先生仍旧坚持中西合璧,对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技术包容并蓄,其家风的开明,超过了很多现代家庭,在强调传承家风要“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的当今社会,有很强的的借鉴性,梁启超以自身为榜样,以身作则的同时,没有因为公务而怠惰于家教,反而身体力行的教育子女,而不是把责任都推给学校的做法,也很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以上,我从“三个注重”的角度阐释了我在学习梁启超的家庭建设中的一些小感悟,我的人生阅历尚浅,对“三个注重”精神和梁启超先生的治家经验学习的还很不到位,在此抛砖引玉,如果有说的不妥之处,还希望在场的各位领导和同事能在之后指出了,大家一起探讨研究。

上一篇:教师节尊师重教的对联下一篇:北京户口办理常识须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