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企业文化

2024-09-22

孝道企业文化(通用8篇)

孝道企业文化 篇1

孝道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青岛宝德龙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首席管理专家随笔

市场经济在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也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形成了挑战,其在赞成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却也在有意无意间陌生或淡化了人际间的亲情交往。同时,各个企业都在奋力挣扎,几乎都有一种困兽的感觉,想突围,想立即变成另外一种形象,而世界经济无国界的竞争却也日益激烈。在市场大潮面前难有常胜将军,研究企业文化、变革公司管理模式,就成了今天企业的主体。

一、社会呼唤“孝道”的出现

经济全球化渐近的脚步正在使地球成为一个真正的整体,未来必定是一个没有疆界的社会。而可达全球各个角落的先进通讯设备使得这种展望能够变成现实,从而也使竞争更加激烈残酷。那么,对于市场主导者企业而言,在新的市场竞争者来获取市场份额之前应该做些什吗?认为需要制定一项能够长期实施的新战略,以及可行的隐性壁垒,变革创新企业文化也是当务之急。同时,由于经济发展所导致的道德滑坡为全球的人们平添了无尽的困扰,政府所倡导的高素质、高道德要求也似乎成了一种传说,于是乎维持道德平衡就成了企业的责任,于是企业与社会一道呼唤“孝道”的出现。

二、宝德龙认为孝道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般指社会公德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包括尊敬、关爱、养老送终等等。在中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诗经》中亦有“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的咏叹。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和赋予新的内容。十九世纪的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曾经对中国的孝道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在其名著《法的精神》里写到:“中国的立法者们认为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帝国的太平。在他们看来,服从是维持太平最适宜的办法。从这种思想出发,他们认为应该激励人们孝敬父母;并且他们集中一切力量,使人恪守孝道。他们制定了无数的礼节和形式,使人对双亲在他们的生前和死后,都能恪尽人子的孝道。尊敬父亲就必然和尊敬一切可以视同父亲的人物,如老人、师傅、官吏、皇帝等联系着。对父亲的这种尊敬,就要父亲以爱还报其子女。由此推论,老人也要以爱还报青年人;官吏也要以爱还报其治下的老百姓;皇帝要以爱还报其子民。所有这些都构成了礼教,而礼教构成了国家的一种精神。”其实,能够将孝道作为核心信条的人们必也能够将此精神移植到对企业的敬业上来。

1、对“孝”的定义

儒学大师孔子给孝的定义是:能敬者谓孝;和颜悦色者谓孝;荀子则云: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诚然,孝的定义可谓多多,也可以包含人们的种种言行,但世人所认可的“只有孝子才能对得起朋友,才可深交、信任;才能对得起企业和社会”,不能不说是对“孝”的最好的定义了。

2、孝的表现形式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黄河流域所孕育的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的文化养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究其根本,朔其本源,宝德龙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就是“孝”,孝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诚、信、礼、义、敬。

诚,就是真诚坦率、直言相向

信,就是言出必践,信守承诺

礼,就是爱己爱人,大家风范

义,就是如果玉碎,青山亦留

敬,就是不耻下问,敬人敬岗

3、民族企业要树立孝道文化

民族企业是中华民族各个行业企业的代表,有义务承担民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而且,我们不是欺世盗名,而是从实际出发,脚踏现在,放眼未来,鼓励并支持孝子的孝行,从而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共同来关注老人的生存情况,动员全社会乃至全世界一起来倡导孝道,唤醒不孝子的良知并能够得以自我改进,使世界充满爱充满关怀,使神州大地到处都能听到老人们欢快的笑声,让地球成为孝子村。

4、孝道是民族企业的对外形象

通过树立民族企业的孝道文化,让全社会明了我们公司的行为准则,从而树立民族企业的良好的对外形象——孝子企业。让人们明白我们是孝子在管理企业,孝子在生产产品,孝子在销售产品,那么消费者就会设想只有孝子才能够消费该产品,从而使民族企业的产品精神化,脱离产品的层次,进入人格殿堂,那么每个民族企业所在的地方就是孝子聚集的所在,恰如古人云:乡有贤人,农人知廉耻!

5、孝道是企业的的用人宗旨。

每个民族企业都要倡导“非孝子不用”。在招聘员工时,在能力与学历都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还要符合最后一个必要条件那就是是否是孝子,还需要有应聘人员的父母亲签字来证明,否则坚决不与录取。同时,在年终考核时,每个职工同样要有父母亲的书面证明,表明该员工在过去一年里能够关心父母,否则,企业可将该员工的年终奖励交给其父母,并终止其在公司的一切工作,直至解除合同。

6、孝道是敬岗的表现

敬岗就是热爱自己的企业,喜爱自己的岗位,能够不断地向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同时,公

司也要适时地制定并出台一些有利于推动员工建议的制度规范,要尊重员工的知识并能够给于一定的奖励,企业领导人要明白促销活动要先从企业内部开始,因为员工才是企业的第一个消费者。企业以前没有得到利用,甚至被忽略的员工的知识、动力和责任感,由于一个简单的尊重就可以充分利用,只有这样,企业才可以真正发扬并鼓励员工潜在的企业家精神。

7、企业要营造孝道工程,创办或赞助“孝子学校”

孝道工程是修建人们灵魂、良知的工程,而企业服务

孝心则是人们最朴素的表现,是人性的自然流露。企业要投资创办“孝子”学校,首先要求学校的老师是孝子,其次要求学生也是孝子,须有其父母亲的证明。中国的教育正在走向市场化,多种方式办学不仅仅是主政者的课题,从事教育或有兴趣于教育的人们都可以关注。而宝德龙认为抓教育就要从孩子抓起,营造孝道工程,投资孝子学校,是民族企业的百年基业。

8、将农历5月8日定为中国的“孝子节”

企业通过参与一些宣传孝道的社会性的活动,要通过媒体或其他公开渠道宣传只有孝子才能成为英雄,只有孝子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只有孝子才可能是好员工等等,要让企业的孝道文化深入人心,在每年农历的5月8日组织孝子活动,同时也可以邀请宝德龙共同策划并获得有关机构的支持将农历的5月8日定为中国的孝子节。

总之,有孝心才能有孝行,有孝行才会有欢快的人群。其实,这个世界并不寂寞,寂寞的只是彼此的性灵。朋友,走出去吧,只要你轻推眼前窗,你就会发现屋外已经有人在那里等你,走吧,将你想要去的地方告诉宝德龙,一切都将会更加美好,不是吗?请读宝德龙为您写的诗:《缘来》

山会老,人未老,君为雪莲我为草。我歌生命生命歌,风光总是去处好!

孝道企业文化 篇2

今天的中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从当前的社会现状出发, 笔者认为, 弘扬孝道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孝道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不管社会如何进步, 文明如何发达, 什么时候都不应该丢弃。

孝道文化的内涵

孝道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 一般指社会要求子女对父母应尽的义务, 包括尊敬、关爱、赡养老人, 为父母长辈养老送终等等。人类社会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人际道德关系。在我国, 有文字记载的以孝道为核心的尊老养老道德观念, 至少已有三千多年历史。孝道在整个中国伦理思想史中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正所谓“百善孝为先”, 孝被看作“百行之先”“为仁之本”, 它已经深深地根植于中华民族每个成员的内心深处, 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和行为习惯。及至今日, 我们身上仍然有儒家孝道思想的深深烙印。

笔者认为,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精华, 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 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孝”最基本的含义, 就在于顺从父母的愿望, 满足他们的需要和要求, 这在中国是一个十分古老的观念。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 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 要求晚辈尊敬老人, 子女孝敬父母, 爱护、照顾、赡养老人, 使老人们颐养天年, 享受天伦之乐。

孝道也是形成现代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 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 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情怀的感情基础和道德基础。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把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做过比较分析, 他认为中国人“所有人际关系都以孝为原则”。在汉文化圈, 孝亲敬老的道德观念不仅存在于广大人民群众之中, 而且就像血溶于骨髓一样融于民族意识, 成为一种社会公德乃至美德被社会所公认和奉行。

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孝作为家庭伦理规范, 有维持家庭稳定的功能和作用。人们用孝来调节家庭关系, 使之扎根于家庭、风行于社会, 成为人们遵守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古代, 中华民族有着敬老孝亲的良好风气,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 弘扬养老敬老的孝道传统, 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 弘扬孝道, 赡养老人。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总数最多的国家, 同时也是老年人绝对数最大和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面对这种形势, 如何解决好亿万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21世纪我国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之一。事实上, 家庭养老是迄今为止最古老、最基本和最富有生命力的养老方式。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经济还不够发达。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明确规定: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而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孝道。

第二, 修身养性, 融合家庭。从个体来讲, 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 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 失去孝道, 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今天倡导孝道, 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 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家庭来说, 实行孝道, 可以长幼有序, 规范人伦秩序, 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 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故此, 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 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在新时代, 强调子女尊敬和赡养老年父母具有同样重要的作用。

第三, 报国敬业, 凝聚社会。传统孝道推崇忠君, 倡导报国敬业。《孟子》说:“内则父子, 外则君臣, 人之大伦也。”儒家思想产生于乱世, 孝道的观念可以规范社会行为, 建立起一套礼仪制度, 调节人际关系, 从而凝聚社会, 使天下由乱达治。客观地讲, 孝道为中国古代社会稳定提供了意识形态, 为国家的统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以今天的眼光来看, 虽然其中有封建消极的成分, 但也蕴藏着爱国敬业、报效国家的思想, 无疑是积极的、进步的。

传承弘扬孝道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源于诸子百家, 历代都有损益变化, 但孝的思想和传统几千年来始终统领着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 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同化无数外来文化, 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乃至成为全世界延续至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孝道文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 一要深刻认识孝道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 进一步在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上形成共识, 明确孝道文化建设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的道德水平的需要。传承和弘扬孝道文化是让全国人民普遍受益的民心工程和民生工程, 是建设幸福中国的需要。全国各条战线各个系统都应该认真梳理一下, 如何按照中华传统文化关于孝道的要求进行弘扬和继承, 坚持常抓不懈、日积月累, 让讲孝道、行孝道、传孝道蔚然成风。

二要从点滴做起、坚持经常。进一步把孝道文化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入。在孝道文化建设上要知行合一, 落到具体行动上, 不断加强对中华传统文化、对古语论述、孝道经典的学习。应该坚持从身边事做起、从日常事做起、从小事做起、积小善、成大德, 在全社会培育并真正形成崇尚道德、诚信友善、邻里和睦、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 各级政府部门应建立和完善孝道文化的考评机制, 建立干部孝德考核制度, 落实好各项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还要搭建载体、策划活动、营造氛围努力打造“孝美中国”。

孝道与企业文化建设 篇3

孝,《说文》解释为:“善事父母曰孝”,也就是奉养父母的准则。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不仅是一种“善事父母”的日常伦理仪式、规范和实践,更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从中华文化经典著作来看,《孝经》虽然是最薄的一本,但却是其他典籍的基础。而作为启蒙教育范本的《弟子规》,“入则孝”是开篇第一章,完成“入则孝”之后,才有“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学以文”,最终达到“孝、悌、仁、爱、礼、义、忠、信”的核心思想。

孝道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古人从来都是把孝道即敬老、爱老、养老列为家庭教育和社会教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中华传统文化得到维系、延续和弘扬。自古以来,孝道文化的作用体现在以孝修身,以孝齐家,以孝立业,以孝治国,以孝安天下。而在现代社会,孝道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修身养性。从个人的角度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可以使每个人的道德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是融合家庭,凝聚社会。从家庭来说,实行孝道,可以长幼有序,规范人伦秩序,促进家庭和睦。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家庭不稳定则社会不稳定。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伦理渊源,亦为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故此,通过孝道教育,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三是敬业报国。古时孝道推崇忠君思想,倡导报国敬业,虽有封建的糟粕,但其中报效国家和敬业爱国的思想则可在当今社会嬗变传承。

四是促进当代社会文化的构建。孝道的思想和传统始终贯穿并积淀于几千年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中,同时又能够包容、同化无数外来文化,因此在现今开放的时代,孝道文化对中国当代社会文化、企业文化等的维系与构建又具有重要的作用。

有人说:小孝治家,中孝治企,大孝治国。观照当今社会,我国的孝道传统文化还一直存在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因此,从建设性的视角来看,在孝道文化的传承中,我们也可以找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就以服务文化的建设来说,就与孝道文化有着内在的关系和联系。而今,正处在一个服务至上的年代,面对客户越来越“苛刻”的服务需求,建设高品质的服务文化,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文化贡献度,已成为各行各业谋求发展的必然选择。如建设银行提出的“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就是对服务文化的最基本要求。

《孝经》指出: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孝就是要引导人们互敬互爱,正好与服务文化精神相契合。首先,孝的狭义说为,善事父母;广义说为,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在服务中就可以通过孝顺自己的父母进而发展到善待所有的客户,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就是从孝道中演进而来,能善待每一位客户,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真正将服务做到最好。其次,孝道文化也是感恩文化。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并回报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并回报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通过感恩,我们就会将所有客户视为我们的“衣食父母”,才会从内心真正为“衣食父母”服务,从而将服务做到极致。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民用和睦,上下无怨”,系主张和谐文化。我们就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份道德遗产和优良传统,将孝道文化运用到日常生活和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丰富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责任编辑:罗志荣)

孝道企业文化 篇4

“天道”—源于黄帝的思想,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上个月,也就是当今世界上第二值钱的企业苹果公司的总裁乔布斯去世,一时间有关他的各种咨询,他的自传在全世界闪电传播。这个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的企业家,他家的花园非常大,大概几百亩地,他们家的建筑风格包括院里装修方式,都是最自然、最天然。这都是跟中国学习的,叫“天人合一”,所以他们没有像别人想象的那样子豪华奢侈,或者帝王将相的状态,而是非常进入平和状态,跟自然融为一体。中央电视台曾做过一个专访,当时掀起一阵大学热。牛津大学有个教授说中国精英到牛津学这些结论干什么?他说我们派精英到中国学什么呢?学你们祖先能根据水的纹理来创造汉字,不是学水的结论,他说我是跟你们祖先学能够把一种纹理抽象符号幻化成文字,然后创造像“德”这样的汉字,结论就是像我们祖先学习无中生有的智慧,而我们浩浩荡荡派出很多人去学大英帝国有些过时的结论。就像我们现在一直用人家50年前的教科书一样。

人家来我们中国是学我们黄帝如何发明的舟、车,如何根据需要来创造,比如他们今天很创新,有创新文化,后来他告诉我们创新是跟谁学的?创新的思想意识是跟谁学?他说不是我们自己创造,是跟你们中国学习的。然后我们这30年、这50年派出很多人跟他们学习,他们用我们祖先的“道”创造的结论,我们去学习他们的结论,他们用我们的道,后来他们说这是师道,他们继承学习了师道,而我们学会了这个结论。悲哀也是在这儿。

一个组织、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稳定靠的是什么呢?靠两个字,就是中华民族创造的两个字---孝道,也就是孝道使一个地方、一个区域、一个国家比较稳定。所以汉武帝用孝道治国。为什么能发展呢?靠师道。就是我们不断向师道学习,不断超越,但是为什么能长久?靠的是天道。所以说,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家庭,能长治久安、能发展,能生生不息,像咱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其他很多相关民族或国家在中途会断流,我们没有断流就是因为使用了天道,我们能够发展壮大用的就是师道,能稳定用的是孝道。

因为任何人当首领,任何人当帝王,他首先都会去拜什么?我们有个词叫先祭天地,就是谁当领导都要叩拜。假如校长带头拜天地的时候,学生也跟着拜天地,一个企业领导、企业家拜天地的时候,员工也会跟着拜。所以在家里面父母亲,在咱们家里面不管大房小房子里面,咱们在家里面有一个空间,当父母亲定期、定时去拜祭天地、敬畏天地的时候,然后咱们的孩子也会学会祭拜。事实上传承的不是文化结论,传承的是道所孕育出来的一种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会长欧洲访问的时候也谈到这个问题,我们不是把某个文章、某个结论背完之后我们就会有文化。文化的传承是传承在一种思维形式上,具体就是作为。所以当我们向天祭拜的时候,我们自然就会出现被降服的感觉。降服他就会把人心定着。一个人当被国家和民族降服的时候才會發自内心爱这个国家。而如果他没有被降服,他只是明白理论,事实上他无法把心放在这儿。一个学生发自内心说我要报效祖国,核心点之一必须是他降服。

人被降服之后,心才能定着,定着之后才能形成创造。也就是说在一个企业里 面,在一个国家,在一个学校里面,一个学生能有创造力,他必须是心完全定在这块土地上,扎根之后,他才能够创造,他心没有定,他无法真正生发出创造力。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降服,然后定,然后生发创造力。

我们把心定到什么程度,才有创造力?必须把心降服,而做的动作就是要去拜,不是理解。当我们父母亲带孩子一拜的时候,假如我们拜天地的时候,他自然行为习惯开始变化,然后心都开始被天地所降服,然后拜民族的时候,被民族所降服,然后拜我们身边文化的时候,被文化所降服。这样他把心放在此处,然后心才可以慢慢长大,才开始生根、开始发芽,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子孙。

我们看到这二、三十年有很多社会精英,有文化、有财富、有高度的人他们选择了移民,去什么地方。这些人不管什么原因、途径选择了移民海外,至少有一件事情,他没有被我们相关的东西所降服。当他如果在被这片土地所降服的时候,就不会把身、把心、把灵移到另外一个土地上。

随着我们在几十个国家看到很多人移民海外之后没有精神家园,当看到他精神枯萎的时候,知道他在这个国家没有心灵寄托,另外一个国家也没有心灵寄托,然后就走向虚空。假如一个人从长沙到深圳、到上海之后,说这个地方不是自己的家乡,有一种漂泊感,他在精神家园、思维意识上整个体系都是处在这个方面。就是我们没有更好的使用天道的方式,最后变成这样。

师道。英国有一个著名的教堂,在英国看来,他们的精英完全向社会开放,接受社会各阶层膜拜一样,让人天天去向先辈学习,不是学习先辈的结论,而是学习先辈无中生有的智慧,也就是学习怎么创造的过程,把“师”这个结论学会,这是一般的人员。在我看来应该是九年义务制教育做的事情,要想真正让我们80后、90后有更多的创造力,就是学习师道,什么是师道?我们简单去了解,以前我们把老子、孔子或者是诸子百家称之为先师,后来我们开始学习他的结论,事实上今天后人学老子,学孔子,不是简单学会或者悟道,而是我们要学习老子是怎么成为老子的学问,孔子怎么成为孔子的学问,我们要学的是专家成为专家的智慧,而不是把专家的结论学习完。当然这有些是需要,但是对精英层不是简单把结论学完。

今天咱们创造力跟25个国家比排最后一名,就是我们没有学会“师”如何从无变成有的过程。所以我们社会上许多企业家,创业家都属于文化大师。为什么说他们有些初中毕业怎么成文化大师?一个老板能从没有专业、没有资金,没有背景在白手起家创业的情况下,整合社会资源,从负债、从零变成亿万家产,这个就是无中生有的过程,这个在我看来就是最高的天道,也就是我们学会了怎么样去创新、去整合的过程。

实际上今天我们像发达国家学什么?我们向一线国家学习,就是学习他们的过程,后来我们发现很多国家,他们最开始就是跟中国学,以美国为例:在中国封建时代,在皇权时代,假如说孔子在世的时候,他不会把孔子光环放大,把孔子变成一个偶像或者超越皇权的形式。但是这种能力被谁学会了?首先就被美国的社会和美国人学会,他是怎么做的?他们会在每个领域都培养出优秀的“师”、优秀的“道”。我举例,假如打篮球,他们会培养出当下像麦克·乔丹这样的球神,让麦克·乔丹成为当下“师”一样,在一个社会、一个大学里面,如果我们总是尊敬、崇拜,过多的把焦点总是放在过去的先师上,那就会导致现在的人、当下的力量,当下的斗志和创造力就会不够。

所以发达国家跟咱们学会了古代什么“师”呢?当我们还在崇拜先师的时候,一线国家里面以美国为首的,他们没有过多的把精力崇拜先师,而是把更多的精力去崇拜当下有结果的人。也就是当下的师。所以当我们一直把当下师变成不断扩大的时候,更多人就会知道他当下活着的时候是一等一的师,而不是去世500年之后从坟墓里出来变成一个雕像拜着,这样社会的动力是往前推进,而不是向祖先看齐。

但是如果今天在一个家庭里面,如果咱们家长以谁懂为师,如果孩子们懂,孩子很快乐就是快乐的老师,孩子很健康就是健康的老师,孩子今天懂英文、懂游戏,能够跟上时代,当父母都向新的老师学习的时候,这个时代才会快速进步、快速裂变,真正实现中华民族崛起。当真正尊师道的时候,才会有改革力。如果小孩8、9岁,他心中认为爷爷奶奶最伟大、祖先最伟大,试问当他成为主体的时候怎么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他必须要超越前人、超越祖先、超越父母前辈才能继往开来,而不是简单的光看过去师。

非常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甚至是千年,两千多年来我们都是过去师,而没有用精力把今天的师浮出来。以一个企业为例。比如沃尔玛,沃尔玛能成为世界一线企业,沃尔玛今天的主管为社会创造贡献,他就会把主管请到台上,让员工感谢他,说你是第一名,你是公司的老师,因为你会,我们不会。当全体员工拜一个会的人,都把他当成老师,你就知道这个人他的斗志怎么样,以及下面拜见他的人不是被这个人的人品所服,而是被他承载的东西,不管是专业还是技能反正他是懂的人,下面是不懂的人,我们把他称为老师。不止沃尔玛,我们看到全世界最顶尖级的公司如苹果,谷歌,安利等等,他们都是使用师道的高手,特别是直销企业。直销一直被认为是当今最好的商业模式之一,我曾在一个直销公司工作过一段时间。他们用那种分享文化,那种向第一名学习的文化打造了上万人的企业王国。

当大家现在都去拜创造贡献的人,就会出现一个结果,所有员工都会明白一件事,当我们在公司做出贡献的时候,全员向我拜的时候,他有了荣誉,有了成就,他会更加激励自己继往开来,然后学更多的学问、更多的东西来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身边这个也知道,只要我做到这种程度,我有这个结果的贡献,我也一样立刻会得到全员的拜,然后他会享他的荣誉,享受他的财富,享受他有关在成长中的感觉。

这种文化氛围,我们叫企业文化氛围,这个企业文化氛围就是会使当下人体会到功成名就的感觉。全体人员会你争我夺往前冲,这样企业才会有活力,才会有竞争力。这是在家庭里面、在大学里面也是一样的。

如果今天在校一个学生,他思维创造如果能够像—假如像明星一样,他在学校里面立刻体会到这种成长和对学校贡献的光环和荣誉,你们就会想象在学校文化里面咱们3000个上学的人,这些学生他们那种斗志,对学问的渴望以及对自我建树、自我成功的渴望,这就会激发他们对当下有感觉。就是当下师,如果他们是一个经理,或者最普通的员工获得成功也是一样,马上把他变成当下师。

就像麦当劳这样的一线企业,他会把最优秀的人,他会列一个名师榜,他说这些人是企业的快乐老师,他会把最快乐的员工贴在墙上,然后所有员工说我要像 他一样,来拜快乐代表,这个人就会越来越快乐,带着整个组织会越来越快乐,所以这个组织30000员工变得快乐;就像谷歌一样,他们为什么会把今天对企业、对生活做出贡献的人,马上当成第一明星,而不是去拜,以前我们认为的老师,事实上他们说有这样的导向,大家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不管过去老师多么伟大,但是他已经过去了。

在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后,整个美国文化他们所做的一个动作,就是把当下的师变成了无上师,他们会在每一个领域,在高尔夫球领域,在每个领域找到大师,培养成大师,然后拉高那个领域,使当下他那个领域的生态环境是一种向上的、竞争的,然后裂变的、创造的,有活力、有激情的,他们事实上跟谁学习?跟咱祖先学会两个字,学会了“师道”。而今天在我们的生活,至少这30年,我们所看到的这30年,在中国里面相关企业或者做好一个生态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把当下师扶上墙,变成当下人们心中所效仿的对象,而不是一味的像古代师看齐。

而在封建时代皇帝是不允许一个人当下成名,就是皇帝不允许一个人当下的威望超过时代,但是这个时代结束了。在继往开来的时代,尤其在我们今天越来越开放、文明、民主的时代,在中国更深入改革、更解放思想的时代,这30年有我们的辉煌,事实上也是师道的觉醒,更多的把当下对我们国家社会和个体做出贡献的人,让他们慢慢浮出水面,给他们更高的荣誉。

我们现在去一些企业考察,参观的时候,他们就把企业墙上贴了很多历代专业人士,包括他们行业里面的专家,包括咱们古代历代先师,也包括老子、孔子。试问一下这些企业,他们把这些历代先师,我们看来叫“有名望或者有杰果的人”,放在墙上,今天所有员工看了有没有感觉?包括咱们学校里面,我们去过很多学校,咱们学校里,各种学校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高中大学墙上贴了很多各类以前的专家、学者和先师,我想现在的学生,20、10后的人,他们看到这些先师贴在墙上肯定没有感觉?肯定感觉很很遥远?是不是你看到历代先贤的像一挂就激情澎湃、斗志昂扬?这不是我们以个人意志为转移,是孩子们自己体验到。在各个层面也是一样。

所以为什么不把今天学校里面当下最精英,或者说全国十大教师照片,直接放在历代先贤照片的后面,或者是本班级、本学校里面或者整个范围内。我们在某一点上最优秀的人,直接跟历代先贤列在一起。有许多人肯定会说我们这样做是不是对先师的不尊重呢?我们对历代祖先尊重不尊重,不是表现我们直接把他们照片放在上面,我们谦卑、我们平和。我说这个不是师道,何为“师道”?真正懂师道的人会让当下成为一种状态,这就是师道,当下人能承载对当下拉动力量的人,就成为当下师,就是当我们把学校里面十大优秀教师,把他们的照片直接放在墙上,跟历代先贤一样,对当事人是一种什么感觉?不是说我们的老师可以跟历代祖先、先贤并排列坐,或者平起平坐,而是说明一件事情,我们遵循的是当下的师道,就是把当下最优秀的人变成最高,这样咱们当下的人才会有斗志,才会有状态。然后他们才会发自内心去创造、才会有感觉。一个企业里面如果把一个对企业做出贡献的人,对企业来说这是企业的社会,这是企业的生态环境,当一个企业3000员工把一个优秀经理的照片像历代先师一样挂上去,所有经理都会知道,他只要做好,有生之年也会被挂在墙上。

再往深层次考虑,人活一世,在这个领域上,任何人追求一世,以前是不在的 时候照片挂在墙上,或者变成雕像被后人膜拜。我们古代是这样做,都是人,一个皇上等一个大将去世之后再立名号,我要所表达,过去这一两百年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时候,他们跟中国学会什么?他们在中国师道里面发现一个玄机,不是等这个人去世之后再去拜,是这个人正当英年为国家创造贡献的时候,就把这个人变成雕像。就像杭州市政府给阿里巴巴马云做一个雕像,然后马云就离不开杭州,我们企业在这儿发展了。宗庆后也一样。这就是使当下的人有这种感觉。

像我们今天在家里面,也是一样。当我们孩子有创造,有发展,有他独特思维意识的时候,我们把孩子照片放大,放在墙上。我们总是让我们的孩子去崇拜各种,或者向各种先师学习,事实上我们再往深讲的时候,什么叫学习?今天8岁小孩学会什么,学习是让孩子充分的显现。我们来到大学是干什么?来到大学学习是引发一种新的思路和方向,然后促使我们自己思考,以至于让我们觉悟到什么程度?明白我们每个人是主宰,每个人有强大的自我,具体对大学生来讲,至少上完大学,他必须开始建立强大的自我,一个大学生走出校门,看他有没有真正的毕业资格,不是会什么专业,也不是人品,核心点不是这些,核心点就看这个大学生有没有建立独立的人格,创建成自我的思维体系,自我的价值观念以及自我的世界观。

为什么相当于600万大学走出来的人一到社会上就会找不到工作?许多都还没有练成人,虽然22、25岁没有炼成强大的世界,甚至一个人都没有自我,怎么发挥自我?一个大学研究生或者本科生毕业之后到企业当主管,过去十年我们都讲,很多人都是跑堂的人员,就是花10年时间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李嘉诚求一生所得,就是把儿子变成创建自我、追求自我。就是谁越早的建立自我,他会越早的开辟辉煌的人生,然后对这个国家和这个民族做出更大的贡献。

但是当一个人获得创建自我有高度的时候,在当下没有被认可,如果我们的文化不是认可当下最有结果的人,而这个文化是认可过去有结果或者上个世纪或者1000年之前有结果的人,那么这个文化氛围怎么能让今天后起的人,80后、90后或者20后怎么样继往开来,能够创造新的历史?

他们为什么不会像相关人一样去开创一个公司像facebook一样,今天的大学生他们也知道我们需要交流、心灵寂寞需要沟通,但是我们为什么不会在宿舍里面创建一个像facebook这样的公司?这是因为当下的文化如果不是鼓励强者文化,就是谁创造出来、走出来,在家庭、家族或者是你们小的范围内冒出建来立刻被尊崇,如果我们不是尊崇的创造,不是尊崇的谁有结果挂在墙上,这个文化氛围就不利于大家继往开来往前推进。

有一次去参观一个民营企业家,也不错,他们企业里面有很多雕像,例如如他们做跟电有关的雕像,比如跟爱因斯坦的雕像,过来一个农民工,我说请问你知道这个雕像雕的什么人?他说不知道。我说为什么会杂草丛生?所有员工看到这个雕像有没有感觉?如果这个企业总经理一年为了创造10个亿、8个亿,如果你能够把10年来为你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直接给他雕像,放在咱们厂房里,我请问你咱们这位经理会有什么感受?

就像今天咱们校园,咱们建校十年,十年来如果每一年建一个雕像,把凡是咱们本大学毕业的学生最优秀的人,变成雕像。例如如以西亚斯为例,把过去10年在咱们这里毕业的前十名最优秀的、在社会各界最成功的人,把他们的雕像立在校园 里面,然后今天在校的学生看了会是什么感觉?然后这些当事人会什么感觉?所以在一个企业里面,当他把一个科学家放在那里面,所有这些员工,他们是做电池,这些做电池不管高层、底层,他看到这些科学家没有感觉,但是如果把对咱们公司做出最大贡献的人做成雕像放在企业园区里面,就知道整个高层的精神状态和走向怎么样?然后员工看了会怎么样。

过去文化是帝王文化,帝王文化是充分塑造皇权的威望,他不允许别人有更高的成就和建树,在这种大的文化下就把无数创造力给抹杀了。像李教授讲的在最伟大、最辉煌的时候,就是允许各类有创造、有高度的人,在社会上绽放出来,这样才会有结果,这是一种文化。所以当我们把各类对企业、对我们学校、对家族里面,包括一个家族里面,一个家族假如现在30人、50人,对现在、对家族贡献最大的人把他变成一个照片,全家族每个家庭里面挂一个对这个家族贡献最大的人,这会直接使家庭和谐。咱们中华民族拜家族祖先,但是每个家族有家族的祖先,每个家族有当下的祖先,而家族里面对当下最有贡献的人,直接把他的照片挂墙上,这会形成合力,整个家族更团结、更有力量。为什么?是今天的家族比较团结还是以前的家族比较团结?这不是人品决定、不是性格决定,是我们的生态环境决定。而这种生产环境的核心点就是两个字,也就是我们没有以师道作为文化,这是强势文化的导向。全世界许多家族企业都以师道作为文化,所以全世界许多顶尖级企业都是家族企业。

当我们在家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在企业里面谁懂谁为师的时候,当大家都向师看齐的时候,在每一个点上都会有长足的发展。所以今天导致我们、阻碍我们发展的,是没有向当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强者看齐。

我们去认真研究世界一线奢侈品品牌,去访问人家,他们为什么成为世界一线品牌公司,核心点是什么?事实上他们的文化就跟好莱坞一样,就跟美国西部文化一样,就是必须让当下英雄站起来,也就是以当下英雄为无上英雄,而不是以过去英雄,我们的文化不是都崇拜过去英雄,那些已经结束,只有把当下英雄变成更高英雄,才会推动大家所有人想成为什么英雄?当下英雄,而不是等到他过去之后,他去世之后,人不在之后才变成英雄。

凡是一个组织范围内,如果不是以当下英雄变成无上英雄的时候,他就会阻碍相关人,阻碍文化向前发展,这是师道向前发展的问题。即使在一个幼儿园里面也是一样,一个幼儿园里面,如果一个小朋友对其他小朋友帮助仁爱快乐,如果把他的照片放上去,大家都会说我也想成为他那样的人,对人们有帮助。所以他的出现给小朋友带来快乐,让身边人成长。

什么是孝道?高考之后身边有些的同学因学校离家太远,与父母很难见面,所以改了志愿。说我身为人子,不能陪伴父母,就没有孝心了。刚上大学的时候,有同学说的父母亲生病了,要请假两个一,二月陪伴父母亲。很多人都被我们过去所理解的孝道阻,很多人认为这个是孝心,结果这个就阻碍了很多人的生活。

事实上一个人有更大的建树、更大的成功,不管在各种领域里面,凡是能够获得人生事业成功的人,他就触摸到了孝道而不是简单使用了孝心。从孝道开始来,孝道不是简单的陪伴,也不是简单的传承。大孝是必须要超越祖先,所以我们说“小孝是陪伴,中孝是给予,大孝是尊严”,什么叫大孝是尊严?我们真正孝敬父母亲,要给父母亲尊严,真正孝敬这个民族,是让这个民族有更高的尊严。当我们真正触摸到孝道的时候,我们想孝敬祖先的时候,在家里面我们孝敬父母,孝敬爷爷奶奶,每年清明节我们去拜祭祖先的时候,拜祭祖先不是说前辈亲离开我们,我们挺失落或者挺牵挂、挺怀念,也不是满足前辈一个简单的心愿,也不是实现前辈的遗愿,而是要继往开来的问题。举一个简单例子,什么叫真正的孝敬祖先?想孝敬祖先在我看来最关键一件事情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每一个中国人强大起来,我认为孝敬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孝敬我们的祖先,我们后辈应该有一个价值观念,就是让我们中华儿女每个人变得强大,这个强大就包括精神境界。具体精神境界,说到普通话就是“自己吃饱喝足”然后让身边更多人吃饱喝足。

当自己触摸到一定精神家园,带领更多人进入到精神家园,至少改变了生活方式,在他们有房有车以后不是比谁有房有车,他们开始比谁更健康、更快乐,比的是谁更能够造福社会、造福的力量更多。就是当下这个人比祖先更能造福当下社会,而不是像祖先一样立功名霸业。新的时期我们要开拓一种思维意识、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不仅使我们也是让世人解脱。

我们在一些度假圣地看到发达国家一些人,这些号称先富起来的人,他们躺在海边晒太阳的时候,看到他目光空洞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他们精神家园多么匮乏。我们去看福布斯排行榜世界前23位的500强企业家里面,我们看到他们家的房子,为什么在他们院门口里面,在他的树下要放一个佛祖释伽牟尼的雕像,就知道他们非常渴望跟他们零距离接触,有自己的精神家园。

当看到各个层面的人在物质解脱之后,在生存解脱之后,然后在某个海边躺的时候,自己不能真正进入天人合一,然后自己越晒太阳越孤单,也就是我们过去几年在世界上看到为什么三大发达国家恰恰一定范围内成为自杀率最高的国家,也就是他们有一定福利保障、衣食无忧,但是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就是他们生活方式出了问题,也就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出了问题。

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总统普京带头生也生不出来,马英九也号召人口增长”。在俄罗斯,因为他们正在搞一个“伟大母亲”计划,就是一个女人生了三个小孩,就是一位英雄的母亲,因为她们不生。百分之三四十的人不结婚,结婚的人有一半不生小孩,所以国家人口负增长,包括日本、台湾,整个情况都是这样。所以当我们做深入国外,你们文化这么好、社会这么好,为什么你们今天不愿意把你们的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是他们不太孕育自己的后代。所以比一件事情就知道我们中华文化的精髓,我们那个地方控制都控制不了,你们是生不出来。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精髓慢慢开始显现,显现一种什么关系?就是我们祖先所讲的天伦之乐的问题。

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国外家庭,他们几个小孩,忙不过来,他们的父母亲为什么不帮你们带小孩呢?他说我们都是这样,父母亲从来不帮他的孩子带小孩,他生完你了,你的小孩自己养,他们去周游世界了。后来我就问他当你的父母亲晚年去世的时候,是美还是不美?凡是在世界行走的人都知道,我们认为的发达国家这些老人 在晚年的时候,是真正发自内心的美还是不太美,是美还是有些人最后到晚年挺凄惨的?说到这儿我说我们要孝敬,表示对我们祖先历代先贤的孝道就是在我们这代以及未来的后代,我们要触摸到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在物质文明的基础上,只是做一个基本,直接生成到精神文明,从精神文明到生活文明,具体就是体会到人和人之间这种美的感觉。这件事他们没有解决,就是我们今天这个天伦之乐的问题,就是他没有触摸到咱们文化另外一个精髓,就是咱们讲的血缘问题。

为什么一个日本23岁的精英会自杀?因为他没有一个像咱们今天发自内心的朋友,他们为什么发明聊天?因为他们没有弄明白中国文化里面有一个情缘。所以当他不需要的时候,他就不交往,没有心灵层次的深沟通,他心灵有结的时候,不会像咱们一样哭一下,倾诉一下。在这个文化氛围之下,它慢慢就消失了。

在世界鞋业公司第二品牌,我们去他企业里面看他们员工工作方法.为什么欧洲这二三十年,它会慢慢走向下滑?因为他们没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以前在工业文明的时候,他们率先站在人类的起点上,但是后来只要大生产过去之后,为什么他们会走向下滑?因为现在我能确定的一件事,到现在为止欧洲也没有学会咱们中华文明里面,咱们祖先里面另外一个文化精髓,就是事缘。事实上今天我们都活在什么范围内?就活在三缘范围内,不管今天谁跟谁交往,要么是血缘的关系,要么是情缘的关系,如果是同事叫事缘,共同做一个事业。你跟他是朋友,不管是有情(爱情、友情),因为情走在一起,或者另外一部分人以血缘纽带相连接。具体成为一种文化,而这个缘的文化前提是在三道范围内,就是在中国文明里面在天道、师道、孝道这个道的精髓里面。

今天俩恋人在一起是情缘,结合之后又开始延续着血缘,当夫妻两个做事又变成事缘,所以生活上、不管是谁,在什么领域范围内,今天作为一名学者在大学当老师,他有大学同事因为都是大学老师走在一起叫事缘,后来两个人结婚了变成情缘,后来变成血缘。当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段,我们要进入以哪个缘为主体,而这个缘恰恰是我们触摸到以西方为代表,过去先发达这些人,他们在文化意识形态和未来他们也要去触摸破译,如果破译不了这个密码,他们在新的时期真正想继续让我们今天讲的发自内心的幸福和解脱,这是不太现实的。一个美国人还表示过要快乐,当一个人还表示我很快乐、很幸福,一个人表示我很开心。当一个民族他们要通过很多媒介,才能让自己幸福的时候,你就知道他们的心灵家园有多么的空虚。

而这些在过去人类文明中最先实践的就是我们中华的文明,我们一个人仅练习书法可以在下午2点到晚上9点,这么长的时间就可以进入到一个意境。自己进入自己的空间,活在自己一个世界里面。如果咱们往大讲,可以进入三千人有三千大世界,他今天看花就挺美,就在家里面养一盆花,他会幸福今天一下午、十天、乃至三十年。这就是中国所讲的所谓意境一样,如果我们能够让更多人进入到自己心中的意境,就是每个人心中藏有三千大千世界,他会有更广泛的空间,也就是他会真正幸福。

如果我们把这种精神、这种文化能够辐射开去,让世界上更多的民族、更多的人,让他们进入意境,让他们进入禅境,也是让他们进入自己的世界。如何让一个富起来的人,让美国一个年轻人,因为咱们65岁的老人如何自己在家里坐着就非常美、非常祥和,然后发自内心的幸福。这就是未来时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后世子 孙,我认为大孝就是要给我们民族一个交待,具体就是在我们这代乃至后代,我们要开创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思维意识。这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意识可以输入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上吃饱的人都会在精神上获得解脱,同时让更多人、没有吃饱的人一起吃饱饭。

所以我认为伴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崛起,中华民族我们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开始向世界各地辐射的时候,肯定会伴随着我们天道、师道和孝道,慢慢开始向各种文化影响。

然后我们的三缘,也会开始慢慢向各个片区,甚至在非洲,即使在非洲这样的后开发、后崛起的地方,也会享受我们中华民族通过三千年、五千年所实践之后,孕育出背后无形的资本和无形的精神,而不是咱们有形的文化。我说不是去给非洲人讲《道德经》,而是把我们的师道、孝道这种文化和我们的意境传递、引导。让今天英国这样号称绅士的人,如果不懂两句《道德经》就不会成为绅士,我们不是让他学习经典,因为“大道无疆”,道超越国境,我们是把这种“道”这种“缘”无声、无息、无国界的让更多的人进行学习。

所以新时期我们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我们后世子孙在复兴的路上,所能触摸的一点,就是使我们这个文化的精髓影响更多人,让大家真正发自内心的解脱,让每个人变成强大的自我。

孝道与感恩文化 篇5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所以,给予我国孝道文化以科学和现代的诠释,对当下公民教育大有裨益。

一、孝道,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传统。

舜是中国古代守孝的第一君主。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孝敬父母为核心的孝道文化。传说很久以前我国有个君主叫舜。舜出生在一个穷苦家庭,年幼丧母,父亲是瞎子。后来父亲又娶后妻,生一子叫象。从此后母常虐待舜,后来连父亲也讨厌舜。每当父母发狠心要杀死舜时,舜只好逃跑。可当父母生病需要人照顾时,舜又回到他们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当舜在历山的农田耕田时,竟有大象跑来帮他犁田,小鸟飞来替他播种。后来,尧帝发现并提拔了舜,让舜协助自己来管理国家大事。舜在尧手下干了28年,做过各种各样的官,都很称职。最后,尧把帝位传给了舜。尧之所以选中舜为帝位继承人,就是因为舜不仅有才干,而且是个大孝子。可见,把孝亲敬老视为最崇高的美德,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是自远古就沿袭流传下来的,并时代相袭、贯穿百代。

如周代将孝道作为人的基本品德。当时提出的“三德”[至德(道)、敏德(行)、孝德]“三行”(学孝行,以亲父母;学友行,以尊贤良;学顺行,以事师长)。成为社会道德教化的核心内容;春秋时期强化礼教。《左传》中有“六顺”: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孔子继承了商周的伦理思想,创建了独特的以仁为核心的儒家伦理道德体系。他创私学把孝放在教学首位,作为道德的根本。强调“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发展孔子思想。以“人性善”论为理论基础,提出仁、义、礼、智(亦即: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孝、悌、忠、信。孟子说:“世俗所谓不孝有五:惰其四肢,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朱熹是后汉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朱熹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构成了一套系统的、严密的、哲理化的道德教育思想,他提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他把“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作为“五教之目”。朱熹把学校教育分为小学(8~15岁)、大学(16岁以后)两个阶段,无论小学大学,都以“明人伦”为目的。他主张小学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节”,遵守“孝、悌、忠、信”等道德规范。大学要“明明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20世纪初,以孙中山、章太炎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一步提出“道德革命”、“家庭革命”口号。孙中山提出了“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八德目的道德规范,重新解择并赋予其民主主义的新内容。

综上可见,孝道贯百代,上下五千年。孝道已成为了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百代相传的优良传统与核心价值观。为了维护、形成这个孝道传统,在周朝,每年举行一次大规模的“乡饮酒礼”活动,旨在敬老尊贤。礼法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有食肉的资格,享受敬神一样的礼遇。春秋战国时,70以上的老人免一子赋役;80岁以上的老人免两子赋役;90岁以上老人,全家免赋役。在中国民俗中,还有隆重的老年仪式礼。在民间60岁的老人可以接受儿孙的祝寿;在宫廷中,则有皇帝亲自主持尊老的礼仪。东汉时期,皇帝带头倡导养老敬老之礼。清朝年间还举行过大型的尊老敬老活动——千寿宴。康熙六十一年(1722)正月初二,在乾清宫宴请65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020人。筵席上,老人和康熙平起平坐,皇子皇孙侍立一旁,给老人倒酒。康熙还即兴赋诗,名曰《千叟宴诗》。为保障崇孝风尚固化,历代皇帝采取褒奖孝行、劝民孝行的各种举措。汉文帝时,诏令天下郡守,推举孝廉之士,授以官爵;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中,均专门设立孝廉科名。在整个封建时代,《孝经》是国家规定的教材,开科取士的考评依据。小孩子从入学起便从童蒙教材《三字经》、《弟子规》中诵读“首孝悌,次见闻”。此外,严惩不孝。隋唐后的刑律皆将不孝列入等同谋反不予宽赦的“十大恶”之中。杀父母者历代皆凌迟处死。明律中,凡不顺从父母致使父母生气的事皆视为忤逆,可告于官,要打板子直至判刑。民间流传的“打爹骂娘,天打雷劈”,表明不孝者皆为世人所不齿,天地所不容。

“百善孝为先”,“夫孝,德之本也”。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文化,“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又是和谐文化,中国特色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承继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二、当代人所具有的孝道观

1.现代人对于“善事父母”的意识以及行为表现。“善事父母”是传统孝道的最基本的要求。善事父母首先是对父母的“事生”,即父母健在时要对父母尽孝心,主要包括养亲、敬亲和悦亲三个方面。所谓“养亲”就是指赡养父母,即对父母提供经济帮助、生活照料及精神慰藉等。“敬亲”是对传统孝道内涵的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孔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人们通常认为,传统孝道中的敬亲就是要做到对父母“无违”,即不违背礼节,严格按照礼的规定和道德的通行标准来孝敬父母;要以“色”事亲,即儿女应该要做到和颜悦色,顺从自己的父母;要做到谏亲,若君主或父亲的思想或行为“不义”,“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然而,若父亲不停劝谏,儿子还是得服从 父亲。当代人对于敬亲的理解则是:因为爱父母,亲情间的真爱使其自觉的尊敬父母。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一种礼让,是对父母价值观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对父母的重视。“悦亲”是传统孝道中比较重要的道德规范。孔子曾说:“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为孝。”《二十四孝》中的老莱子,73岁“着五 色斑斓衣,做婴儿戏”,“佯跌卧地,为儿啼”以取悦亲。此乃传统孝道中“尽其欢”的典型。当代人对“悦亲”的观点也在改变,他们认为悦亲的方式有“做出成绩,让父母自豪”、“经常与父母联系,表达对父母的关爱”及“给父母丰厚的物质条件”等,并不是为了取悦父母而损毁自己的价值追求。

2.当代人对传统孝道观中关于“传宗接代”的看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宗接代、追求永恒的宗法性是传统孝道的理念之一。在古代,父母对于结婚的子女的生育后代问 题很关心,且要求儿子生男丁以继承家业。然处在现代社会对此有和看法呢?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5%的当代年轻人不赞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传统孝道观。大多数认为,当今社会已经不同于以前,男孩女孩都是一样的,所谓“有后没后”的说法已经不符合当今时代要求。生育后代与传统的孝道没有多大关系,只是成年人表达爱的一种方式而已,是为了使自己的人生更加完整一点,体验为人父母的感觉和责任,是自我情感的需要和寄托,是家庭稳定和幸福的源泉。

三、当代孝道观和传统孝道观的区别

1.在“善事父母”方面的区别。首先,在养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对父母要尽赡养义务,主要是阵对父母是物质生活方面,且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和父母同住以尽孝道。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现代社会,多数人认为认为善事父母,不仅要为父母提高物质生活帮助,更重要的是要给父母精神慰藉,且精神安慰要放在首位。此外,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加之子女不在像过去那样只从事农业生产,而是从事农业以外的活动,故父母和子女不能住在一起。当代人认为 “父母在,不远游”的传统孝道观已过时,即使将来不和父母同住,也不会影响对父母的赡养和照顾。因为现在交通发达,趁节假日 可以回家和父母团聚,平时可以多和父母通通电话之类,给父母以精神上的慰藉。其次,在敬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要对父母盲从、百依 百顺,不能以任何理由顶撞父母,即使父母犯了过错,做子女的也只能顺从,不得违背父母的意愿。这种传统孝道观只顾及父母,而不顾及子女的感受,显然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当代人认为敬亲是出于对父母的真爱,是子女自觉的对父母的一种尊敬,在现代仍要对父母礼让,要讲究长幼之分,但是这种尊敬不能以牺牲子女的基本权利或压抑人性为代价。

再次,在悦亲方面,传统孝道观要求子女尽自己的一切努力以博得父母高兴,不论父母有什么要求,只要能让父母高兴,子女都得照办,这样才算是对父母尽孝。而当代人不完全赞同这种方式的孝,他们认为通过自己的成就使父母自豪、通过照顾好自己使父母放心等才是让父母最高兴的。通过此类方式取悦父母,不仅能体现父母的价值,也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2.在“传宗接代”方面的区别。传统孝道观追求传宗接代,重男轻女,婚姻的主要功能就是为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观念影响了我国社会几千年。当代年轻人却越来越认为在现代社会男女都一样,生儿生女无关紧要,生女儿并不代表不孝。生育后代 主要是为了表达情感,当然也是为了父母的快乐,但是生育后代 已经不是为了唯一的目的——尽孝让父母高兴。

四、感恩教育,传承孝道文化

总之,随着社会进步孝道的理解也在逐渐的改变,但对与传统孝道观,我们应取其精华,既要继承,也要发展。孝道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自古就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经典名句。孝敬父母是子女的伦理规范与道德责任,是做人的修养与觉悟。新的历史条件下,与时俱进地开展感恩教育是对孝道文化最好的继承。

大力提倡亲情教育。感恩是人类社会最朴实的情感表达,是社会道德和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知父母恩是尊敬父母的前提。提倡诵读如《论语》、《孝经》、《礼记》、《弟子规》等经典,使人们特别是使未成年人从传统文化典籍中汲取思想养分,懂得孝敬和感恩父母。

开展丰富多彩的孝与感恩的教育活动。在学校和社区可开设孝敬课、感恩课,可以采取学科渗透、主题活动等方式。例如,给母亲梳头,给父亲洗脚、到敬老院认亲,给孤寡老人送温暖;评选孝敬父母好孩子;推荐孝亲敬老的好爸爸、好妈妈;为自己父母过生日;运用文艺手段编写传唱孝敬父母的歌曲;中学生可以到社会开展调查总结孝敬父母和不孝敬父母的典型,用身边例子教育自己的活动„„通过系列活动让年轻人懂感恩、会感恩、乐感恩。

孝道文化记叙文 篇6

孝是父母下班回家时,上前递上一杯热茶,孝是父母累的时候,我们说一句安慰的话,孝是让父母看到我们的成绩在进步,孝是我们一天天长大,随之一天比一天懂事,孝是希望他们能够健康及我们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好的健康的体魄。这些对他们来说也是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名族的传统美德。“孝”对每个人的定义都是一样的。也就是说,不管你是身体健康,还是不健康,也不管你是富贵,还是贫穷,也不管你是满腹经纶 ,还是只字不识,孝顺父母是必须的,绝没有任何条件可说的。然而在这一点上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农村大深山里的孩子总是比我们做得好。

然而,就在我们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认得欲望不断膨胀起来,有部分人对“孝”却没有一点感觉了,我们从电视上往往都会听到或者看到一些不孝子对父母不但不赡养,甚至将父母的财产“诈尽”,将他们不是打骂就是以离家出走的方式来吓唬家人。

好在我爸妈的都是一个孝敬长辈的人,他们的爱情结晶——我,也是如此。无论是外婆,亦或是外公生病住院,父母及舅母一家子都是在无微不至的照顾着,平时老人们有什么要求,父母都会及时并竭尽全力的满足。

而我也已是一名高中生,比我大4岁的表姐也已是一名大学生,我个表姐是家里的宝贝,由于学习关系,我寄宿在学校,而姐姐也因为学校的关系,不得不跑到东北读书。我和姐姐经常不在家,致使家中少了平时的热闹,但会回到家的时候,家里有热闹起来。

中华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浅析 篇7

一、中华孝道文化的起源

孝是人伦的根本, 孝是道德的根源。在中国, 甲骨文中便存在“孝”字, 可见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孝概念的初步产生和确定是在传统文化处于萌芽阶段和缓慢发展的殷商、西周时期。在西周王朝, 虽然人们延续举行隆重而真诚的祭祀, 但与殷人相异的是, 西周对先者的祭祀不仅仅只是宗教和政治活动, 也是包含追根溯源、吊念敬仰的血缘亲情, 可见孝道已上升到伦理道德高度。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西周孝概念除了祭拜先者这层含义外, 还表现出赡养父母的新义。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思想创始人孔子便创建了比较全面的伦理道德规范, 阐述了孝道思想体系。其中《论语》、《孝经》两书中记载了孔子在孝道方面的大量观点。例如《孝经三才》云:“夫孝, 天之经也, 地之义也, 民之行也”。孔子认为, 身为子女孝敬长辈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人们应该积极主动不竭余力地执行。由此可知, 孔子对孝顺的重视和推崇。虽然《孝经》记载的文字仅有数千句, 但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瑰宝, 书中以孝为纲, 将孝按照不同的社会地位分为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士之孝和庶人之孝, 不同身份的人应遵循相应的孝道规范。

从秦朝往后, 官修正史都编著《孝义传》为那些孝义之人名留青史, 可见历朝历代对孝道的重视。在“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之前, 汉代以孝治天下而文明青史, 它主张以“孝”作为选拔各地官员的重要准则, 更以“孝”看成治国安民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唐朝, 熟知《论语》、《孝经》的人才可以参加医学、律学、算学的考试。唐玄宗亲自为《孝经》编注, 致使《孝经》是《十三经注疏》中唯一一部由皇上作注的儒家经典。到了宋代, 虽然儒家思想有了很大发展, 但宋朝政府误解了孝经, 错误的孝经理念, 桎梏了百姓思想, 使孝经不再是让人称道的美德。而清代康熙、乾隆皇帝, 注重孝道, 弘扬尊老敬老文化。

由此可知, “孝道”作为中国传统的道德理念, 通过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者的补充和充实, 以及各朝各代帝王将相的积极倡导和发扬, 在百姓心里以根深蒂固, 坚不可摧。换而言之, 在封建社会时期, 孝道已然成为社会的基本问题, 它已完全划入社会道德规范和法律准则的范围内, 发张成为一种深入民心的传统文化, 真正的做到了人人皆知, 家喻户晓。

二、中华孝道文化的内涵

提起孝道, 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子女对自己父母的尊敬、赡养和孝顺等方面。其实, 孝顺文化所涵盖的内容远不止这些。孝道文化的核心价值表现在养亲、敬亲中产生的感恩之情与以己度人的仁爱精神, 以及激发的安身处世, 乐观处事, 有所作为的思想。摒弃传统孝道文化中受封建渣滓、历史局限、统治者思维以及封建文人曲解部分, 它所包含的伦理道德和普遍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父母疼爱自己的子女, 子女孝顺父母是人之常伦, 所以孝道文化首先提倡的就是尊敬孝顺赡养自己的父母, 与此同时孝顺文化所倡导的不仅仅是在物质层面上的奉养, 更是心怀感恩之心从内心使父母愉悦的精神赡养。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父母心存感激之心, 只有懂得感恩之人, 才会珍视骨肉亲情, 理解亲人至爱。由此可见, 感恩是仁爱之源, 只有爱自己的父母, 才不敢对他人父母有一点厌恶。只有敬自己父母, 才不敢对于他人父母有一毫怠慢之出处。

孝道文化的终极目标是立身行道, 有所作为。孝道文化所涵盖的内容并非只是敬仰、孝敬自己的父母长辈, 它得最高境界是要求子女立身行道, 扬名于世。儒学大师孟子曾说:“孝子之至, 莫大于尊亲, 尊亲之至, 莫大于以天下养。”其中所讲的“以天下养, 就是要求子女后辈勤奋工作, 建功立业, 为社会进步奉献自己的力量。总之, 在家恪守孝道, 在外有益于当今社会, 只有这样才能扬名于青史。从父母长辈的角度来讲, 他们的爱是最无私的而且从不要求子女给予任何回报, 如果子女能够建功立业, 事业有成, 对父母来说便是莫大的安慰和荣耀。由此可见让父母为儿女感到自豪和欣慰, 便是子女对父母进行的最大孝道。从这个意义来讲, 孝道的含义已经由家庭的孝顺升华到对国家的孝忠。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深知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合一的道德观念。他曾指出:“中国纯粹建筑在这一种道德的结合上, 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 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中国传统观念上把家庭中的儿女也看作是国家中的子女, 这在孝道文化中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2008年4月, 针对“藏独”分子蓄意破坏北京奥运圣火传递事件和抗议西方传媒对拉萨“打砸抢烧”事情的虚假报道, 华人华侨以及身处法国的留学生在巴黎举行了万人游行。在此活动中, 来自西安的李洹代表留学生在集会上用地道的法语做了振奋人心的演讲, 此演讲在全球引起广大共鸣, 同时也轰动了法国, 为中国赢得欧洲国家的尊重做出了贡献。

每个人都应善待自身,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善待自身不仅是对父母的尊重, 更是崇尚生命, 珍视生命的表现, 它是敬孝之始。由此可见, 从善待自身再到珍重敬畏自己的生命, 从而发展到对他人生命身体的珍重和敬畏, 是中国孝道文化提倡的关于人性本质的哲学理念。从而可得, 轻视自己生命和蔑视他人生命都是反人类的, 它既违反人类个体生命的意义, 也与人类存在的价值观背道而驰。与那些损害自身伤害他人甚至视生命为草芥的活动相比, 孝道文化所表达出的珍视生命的理念显得尤为珍贵。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孝道”, 因为儒家思想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致使孝道文化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正确理解中国传统孝道文化的历史作用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 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发面。

(一) 修身养性

从个人角度来说, 孝道是自身修身养性的根本。每个人通过施行孝道便可完善个人的道德素质。若果, 不去履行孝义, 那么就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德行。所以, 儒家历来倡导修身养性观念。在当今社会, 提倡孝道, 以此作为教育后代道德修养的重要课程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现实意义。

(二) 融合家庭

从家庭角度来讲, 宣传孝道, 可以规范人伦, 长幼有序, 有利于家庭稳定与和睦。家庭是国家的组成部分, 是社会的基本单位, 家庭稳定与否直接影响到国家社会的团结和睦。在新世纪, 着重强调子女尊老敬老奉养长辈与父母同样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 报国敬业

孝道提倡忠君理念, 推崇报国敬业。在封建时期, 君国理念同义。所以, 儒家思想认为, 践行孝道, 就是在家孝敬父母长辈, 在外, 忠孝国君。虽然其中不乏有对君主愚忠的糟粕, 但孝道所阐述的报效祖国和爱国敬业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积极作用。

(四) 凝聚社会

孝道思想可以调整人际关系, 团结社会, 规范个人行为, 从而达到一统天下, 由乱达治的效果。客观角度来说, 孝道是封建社会保持社会安定的意识形态, 为中国统一大业提供了促进作用。

(五) 塑造文化

中华文化源于诸子百家, 其思想和形式各异, 历朝历代都有变化, 但孝道的死刑和传承始终引领了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海纳许多外来文化, 其主要原因是孝道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 成为延续至今尚存的唯一古文化, 其本质原因也在于孝道文化。

四、弘扬中华孝道文化的现实意义

在我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中, 孝道文化逐渐积累并内化了中国民族心理感情, 形成了多样的内容和特殊的外延, 成为一种普遍的存在的伦理品德和永恒的精神文化。从任何层面看待中国的孝道传统, 均会得到相似的结论:孝道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传统孝道所主张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高尚道德精神更是成为了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如今, 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改变, 老龄化人口比例加重, 孝道文化的推广、推进社会道德的构建进程及努力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 因此, 传统孝道的发扬光大势在必行, 这将推动道德建设的进程, 意义深远。

(一) 提倡中国孝道文化有利于增强全国人民的基本素质

从中国的实际状况出发, 孝道是保持社会团结稳定的主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是形成当代人际关系和谐理念的根源。事亲进孝, 是中国的传统美德, 是人伦根本, 是家庭美满、社会稳定、民族安定的基本要点。在当今社会, 与家庭和谐相比较人们更加偏重与社会角色和公共道德, 这种情况的存在是合理的。但是中华传统孝道是所有道德的根本, 是更加深刻的道德理念, 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一些子女, 父母在时不行孝道, 等到老人已死, 大办葬礼, 以此来突出自己的孝行, 这种现象时对孝道传统的曲解和侮辱, 要坚决打击这种行为, 倡导发扬孝道文化的重要意义。

(二) 提倡中国孝道文化有利于养成优秀的道德风气, 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孝道是中国的优良传统, 它注重小敬大、指出小辈孝敬长辈, 儿女尊敬父母, 保护、照耀、奉养老人, 使他们生活美满快乐。这种理念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与未来, 无论社会如何发展, 文明如何向前, 任何时期都不能抛弃。所以, 宣传孝道, 促进传统理念返璞归真, 应该当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部分来实施, 切实让中国孝道文化在新世纪大放异彩。

(三) 提倡中国孝道有利于增加我国民族团结, 推进和谐社会的建立

敬老、爱老、养老是先人提倡的孝道, 它体现着学校和社会教育的重要部分, 这点是值得当代人延续和发扬的优良美德。孝道的目的就是使尊老赡老的理念以家庭为单位向社会这个大家庭推展开来, 并将社会教育与风尚教化相融合, 制作出一种尊老敬老的社会环境。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观点, 以此促进家庭和睦与社会进步。可见, 要是每个人都能像爱我们父母那样尊敬爱护他人热爱国家, 那么我们中国的凝聚力也会有所提供, 社会便会越来越稳定和谐。

五、努力抓好新孝道文化建设

提倡新孝道对全面构建小康社会, 面对老年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实践意义。在新趋势下倡导新孝道文化责任重大。因此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着手实施新孝道文化构建:

(一) 从宣传抓起

新孝道文化的重要部分分为:孝敬、平等、保障、共享、和谐, 这五部分在现实社会中, 对人民日常生活具有广泛群众基础。所以需要新闻传媒在全社会开展新孝道文化宣传, 加强百姓观念, 树立人民孝道新精神。

(二) 从法律制度抓起

新孝道文化构建不是虚构的, 我们要根据有关法律条款, 真正维护和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利。同时加强法制构建, 逐渐完善老年人的相关法律法规, 加大执法和监管强度, 依法处罚和惩处侵犯老年人合法权利的犯罪行为, 还要利用新闻媒体, 报道谴责那些道德败坏不尊老敬老的行为。

(三) 从孩子抓起

要从小教育下一代, 最老敬老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在中小学教育中加强尊老敬老的思想教育, 使孝道文化深入人心。

(四) 从家庭抓起

家庭是社会组成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老年人生活娱乐的重要场所, 儿女应谨记尊老敬老的重要性, 力所能及的为老人提供舒适和睦的家庭氛围。各地区老龄工作机构要制定奖励机制, 开展好尊老敬老好家庭评定工作, 使成年人成为孝顺长辈的主流和模范。

(五) 从社区抓起

社区是百姓活动的主要场所, 从社区为出发点, 开展尊老敬老教育, 在社会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坚持可持续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摘要:弘扬中华孝道文化, 有助于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增强整个民族的凝聚力。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孝道文化,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同昌.中华孝道文化与现代社会的代际和谐[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 04:85-91.

[2]黄齐光.“孝道文化”古今谈[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 2007, 01:16-19.

[3]李莉.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弘扬孝道文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04:28-29.

[4]王艳品, 刘江茹, 娄海波.弘扬孝道文化构建和谐省会城市[J].教育教学论坛, 2013, 26:275-276.

传承孝道文化 深耕生命事业 篇8

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文化商业项目。这一项目的落成将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集孝道文化、礼佛参拜、宗祠传承于一体的佛教文化圣地。项目的规划者和建造者之一是著名华人企业家张韬先生。

2012年,一次机缘巧合,张韬来到沭阳,与圆觉禅林结缘,并成立了沭阳安泰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泰乐)。公司以寺庙经营与银发事业服务为主体,视传承传统文化及提高中华殡仪文化素质为己任,立志成为中国生命事业的领航者。

“‘孝为德之本,百善孝为先,项目的目的就是要建成传承中华传统孝道文化及殡仪文化的基地,使更多的人受到教益。” 张韬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

发扬传统文化

孝道是中国传统社会十分重要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传统道德规范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文化,孝道随着中国社会文明的发展被赋予新的内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

开始接管圆觉禅林的时候,张韬作为信佛之人,只是想护持这个寺庙,使其继续发挥传统寺庙的功能,但又觉得这样功能单一,如要发挥更大的社会功能,寺庙改建就势在必行了。何不将寺庙建成一个大型的佛教文化场所?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的心中孕育。

随后,他考察了国内外著名寺庙。在听取了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的建议并获得新加坡大东方自然资源集团(下称大东方)高层的支持之后,张韬打算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践。大东方是一家主要从事国际能源贸易、投资、能源金融领域资本市场运作、资本管理等专业服务的大型投资公司,张韬在此公司亦担任领导职位。多年的市场摸索拼打,练就了他敏锐的眼光与过人的投资胆略。

一个宏伟蓝图在张韬的眼前铺开。按照设计规划,圆觉禅林前为大型居民休闲广场,广场两侧分别为佛教文化商品一条街和古玩文化商品一条街。大雄宝殿两侧分立文殊、普贤、观音、地藏四座偏殿。大雄宝殿西侧是供佛万尊的万佛塔。万佛塔呈八角九层,塔高97.75米,融合当代建筑美学与古典文化,是圆觉禅林的形象建筑,也是沭阳的地标性建筑。圆觉禅林总工程分为三期,如今,一期工程已接近尾声,二期三期将于2016年完工。

建成之后,禅林将成为综合性的大型佛教寺院。“寺庙的一大功能是教育。面对广大信众与民众,我们不收门票,提供参禅礼佛的场所,未来还会举办各种综合性佛事活动等,来增强民众对于佛教文化的认识。”张韬说。

发力生命事业

作为佛教寺院的圆觉禅林,其重心仍是佛事活动,但其附属功能日益受到关注。

历史上将信众或僧众往生之后葬于寺庙是通行的做法。圆觉禅林的高僧向张韬建议,伴随着现在的殡葬改革,将禅林的部分地下区域用于建造地宫,存放灵骨位,或不失为一种利国利民之道。

经过慎重考虑,张韬觉得此计可行。一方面,殡葬改革是国家一直以来推行的国策,土地是任何一个国家的不可再生资源,现有的墓地产品在建造形式上基本属于横向建造,对于国家的土地资源是一种浪费;另一方面,中国正加速步入老龄化社会。

来自民政部的资料显示,中国现存的公共墓园空间将在6年内耗尽,而可供墓地开发的土地则会在10年内走向枯竭。民政部的《殡葬绿皮书》明确指出,中国城镇公益性公墓处于稀缺状态。这意味着,在市场扭曲、公益性难以保证的双重挤压下,丧葬事宜动辄花费几万元的现象将更司空见惯,相关经济付出会越来越高。

另外,欧睿信息咨询公司预测,中国年度死亡人口将从2012年的约970万人增至2017年的1040万人。而中国殡葬行业的市场价值正以年均13%左右的涨幅火速攀升。预计2013年至2017年,这一增速将接近17%,该行业市价也将从2008年的42.7亿元人民币飙升至2017年预测的近150亿元。

从国内殡葬行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殡葬法规还不健全,殡葬行业的产业化进程缓慢。但随着近年服务市场的逐步开放,原有政府主导的经营格局发生变化,投资和经营主体呈现多元化,市场被重新分割,民营机构的生存空间日益扩大。

正因如此,张韬及其领导的安泰乐决意施展身手了。按照设计,大雄宝殿、四座偏殿以及万佛塔底均建有地宫,共可容纳60000个灵骨位,作为营造安泰乐生命纪念馆的基础。未来三期工程完工时可扩容至35万个灵骨位。

张韬对记者介绍,安泰乐致力于通过专业规划、先进科技及严谨的施工品质,加上细心的管理维护,建成兼具庄严肃穆与清新优雅气质的现代化灵骨殿(生命纪念馆),一改传统墓地的阴森晦暗形象,让到访者在追思之际更觉舒适祥和。同时专业的管理团队、友善的服务人员,为客户提供生者安、逝者敬的优质环境。“就是把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变成对生命的尊重,把人们对往生者的哀思,变为对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据他介绍,公司聘用亚洲顶尖行业专业管理人才做为公司的管理顾问,其中地宫生命纪念馆的设计和制作由台湾著名雕塑大师吕东兴担当。融艺术和品质为一体、具有丰富人文关怀的灵骨位产品,体现出对生命的充分尊重。

在此之前,张韬曾在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地区以及内地多个地方做过调研。“新加坡、台湾在此方面深耕多年,做得很好,但内地尚处于初始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和品牌。”他说。

他补充道,“通过考察发现,内地殡葬行业还不太规范,我们通过吸收海外上市公司的经验,希望一开始就走上正规化的道路,结合对行业的理解,建立符合国情的孝道文化传承场所,而不仅仅是一些功能性的产品。如同酒店管理分级,我们也会探索标准化的管理之道,来提升行业整体水平。”

开启新篇章

2014年12月1日,对于安泰乐来说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这一天,安泰乐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市挂牌,为其再添羽翼。

“公司接下来将严格的按照准上市公司的标准进行股权结构设计,完成新的股权结构设计之后,公司将通过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减持转让一部份的公司原始股权。公司计划最终于2016年在香港上市。”张韬说。

谈到上市的目的,他说,“上市绝不仅仅是融资,更是传承孝道、树立品牌、让公众了解安泰乐的过程,而且上市有利于公司按照更高的标准完善自身。”

在此之前,已有多家殡葬业公司上市。2013年底,福寿园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内地殡葬第一股。当时,投资者表现出了难以抵挡的热情。招股期间福寿园公开发售超额认购达到678倍,共吸引近7.77万人申购,成为当时香港最受散户欢迎的新股。此前,香港市场上已有多只“殡葬概念股”,其中,中国生命集团的开市暴涨给很多投资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一篇:档案员工作述职报告下一篇:书籍读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