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宝莲灯影评

2024-07-10

动画宝莲灯影评(精选11篇)

动画宝莲灯影评 篇1

《宝莲灯》影评

《宝莲灯》这部动画电影是讲述沉香历经千难万险解救自己母亲的故事,这个故事来自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可以说是妇孺皆知的一个故事了,但是作为动画电影来看,给我们不一样感的觉和体会。

这是一部充满中国特色的动画片,无论是动画的内容,人物的造型,服装、建筑等,守护宝莲灯的神仙是兵马俑的造型,天狗食月也是古代传说,都显示着中国元素,一部融入了国家特色的动画片,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可以说是成功了,总体来说在我国它是一部较为成功的动画长片电影。当然不足的地方也很多,与美日欧的动画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美国动画是重金投入,力求角色动作逼真准确,大题材大制作,独特的形象塑造,而且在制作技术上也是遥遥领先,像三维技术等;日本的动画,在故事情节上下功夫,关注角色内心的世界,总是能深入人心,给以心灵的触动。欧洲动画受众主要是成年人,在形式上追求各种创新。与美国相比我们的动画缺少震撼,与日本相比又缺少情节,并且受众主要是儿童。“很多舆论在当时对《宝莲灯》并不是非常待见,批评其故事简单人物性格单一,没有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走的依然是中国动画那套低幼的路线。”事实上是缺少了创新。美国迪斯尼的《功夫熊猫》是利用了中国特有的元素功夫和熊猫拍摄的一部非常成功的动画电影,可是中国为什么就没能发掘这一机会呢,值得反思。小时候总是期待可以看到好看的动画,可使一般都是电视剧动画,很少有这样的动画长片电影,所以第一次看的时候感觉很好,很高兴,里面的歌也特别好听,可当时看只是一种小时候的娱乐,也就是看看热闹而已。当时还不懂得其中的意义。不同时期看它会有不一样的感受。国产动画还是要支持的。

《宝莲灯》的思想所在,以我个人的见解,我认为《宝莲灯》这部动画片并不是简简单单要表现儿子历经千难万险去救母,而更多的是一种过程、一种品质。沉香只是一个凡人,可是他却要与天神斗,没有一点点的畏惧,而是充满勇气,坦然地去迎接挑战。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是需要这样一种品质,一个小小男孩所告诉我们的是不屈服;在去拜师的征途中,磨难重重。鬼城、荒漠、怪石诡异多端;雪崩、地裂、沙暴,困难是过了一个又紧接着一个,这一切都没有磨灭沉香的救母之心,他告诉我们什么是永不放弃。在今天这个社会中,沉香的这些

品质又是多么的难得,如今的社会,谁不惧怕权力,谁不贪图享乐,应该是很少了。还有一点就是沉香与小猴的刻画,它们之间有着很让人羡慕的感情,当经过森林时,沉香与森林中的动物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这种情景是我们所向往的,能与动物们和谐相处。这样的情节在美国动画中很常见,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应该用心对待它们。

在语言方面,总体上《宝莲灯》的语言算是比较平实的,但在我看来有些语言真的幼稚了一点,比如这样的话“沉香:妈妈,它为什么是一盏神灯呢?三圣母:因为坏人都怕它,因为它能给好人带来幸福。” 这样的语言,可能只适合让不懂事的孩子听,像这样的话其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话显得很多余。在美国和日本的动画中,不会出现如此幼稚的话语,一部好的动画语言的准确、生动是很重要的。但有些角色的语言还是值得肯定的,其中不同的角色有着不同的语言的风格,像是土地公公和孙悟空的语言还是不错的,像土地公公的“哎呀,妈呀,老土地我找你找的好苦啊。” “还不是为了沉香那孩子吗,他找你可比我找你苦多了”, “老土地我再修炼一万年也成不了佛,免得到时候炼出一副铁石心肠来”,他的语言是那么的朴实,却不失幽默,又完全表现出了一位慈祥爷爷的形象;孙悟空的语言是在我看来最有特点的,也是最吸引我的。“苦乐自知,福祸自省” “金诚无量”“小忍成仁,大忍成佛”等这些极具中国特色的古语,展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一语重破,也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如何去继承古代优秀的文化这不失是一种方法。“我今天不把他打的满地桃花开,他就不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啊”“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妈妈,没有妈妈怎么有我,都说我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可不挠痒了,还叫什么猴呀”,这样的语言幽默诙谐,给人带来轻松与欢笑,也表现出了孙悟空的人物特点。电影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从人物的语言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特点。

在音乐方面,动画片的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有背景音乐的,背景音乐对一部影片起到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视的,一部好的影片肯定不能缺少好的音乐的衬托。总体上配的背景音乐是不错的,不同的情节有不同音乐来衬托,使故事情景表现得更完美。可是最重要的就是关键地方的音乐配的真的与影片的情景不相符。那就是救母过程中和救出母亲后的音乐,《爱就一个字》《想你的365天》,这两首歌不适合表现儿子与母亲之间的情感,而更适合用来表达爱情。情景和音乐不搭调,完全破坏了两者的美感。这在美日欧动画中是不会出现的,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在背景音乐方面做得是非常完美的。像美国迪斯尼推出的《狮子王》《白雪公主》等的音乐背景,符合主题,也突出了主题,给我们美的感受。

中国的动画产业如今并不理想,还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国家,像美国和日本他们都拥有完整的动画产业链,而我国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的动漫作品“停留在艺术观念的表达上,缺乏好的故事内容,动漫故事既需要照顾到国人注重教育的特点,更要挖掘娱乐性的文化元素;我们漫画不发达也制约了动画的发展;缺乏故事写作、导演、节目策划、产业经营等方面的高级人才,动画的播出受到政策性垄断的限制”,因此要想使我国的动画产业取得长足的发展,必须要克服以上的不足。而在我看来,首先最重要的并不是急于追求有什么新突破,或是在短时间里制作出好的动画,我们应该先打好一个基础,从培养真正的有才能的动漫家开始,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大师级的动漫家来为我国动画开辟新天地。

也许我国的动漫产业道路走起来会比较艰辛,但还是相信一定会成功。《宝莲灯》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应该继续坚定目标,不断创新。

动画宝莲灯影评 篇2

对于中国动画来说, 改编更是取之不竭的素材源泉, 中国有着丰富的民间故事、夸张的神话传说, 这些都是创作动画的精彩题材。通过改编动画, 中国动画可以有效提高大众对动画的关注度, 特别是成年人群体对动画的关注, 从而摆脱中国社会对动画是低幼向的误解, 进而促进中国动画发展。对中国传统故事进行改编创作动画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发扬, 因此改编动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中美改编动画电影剧作结构比较

《宝莲灯》在叙事结构上采用了传统的封闭式叙事结构, 通过一个个事件的推荐, 将故事逐步铺展开来。从影片开头通过画外音的方式介绍了故事发生的根本原因:神仙三圣母爱上了凡人书生, 违背了“天规”, 其兄二郎神便将三圣母压在华山下。沉香作为三圣母和书生的孩子, 在知道了母亲的下落后, 通过拜师孙悟空结识嘎妹等事件, 推动了沉香救母的情节发展, 最终在与二郎神大战劈山救母中达到影片的高潮, 最后以沉香打败二郎神而一家团圆的大完满结局所谓闭合式结局结束影片。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影片的故事情节流畅, 易于其主要观众——儿童理解剧情, 同时动画在一个个紧张的事件中穿插了沉香幼年的镜头和歌舞段落, 有效舒缓了原本紧张的气氛, 渲染氛围以感染观众。

《花木兰》在情节设置上布置了数条故事线, 通过这些故事线的交叉产生矛盾,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一条在明的故事线是花木兰替父从军——军中受训——建功立业——功成身退, 而在暗的故事线则包括木须龙擅自离开家族伴随花木兰, 最终在结尾重新回到祠堂和匈奴单于率领大军在边关入侵和偷袭皇城等, 这些故事线的交叉处则是花木兰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等事件。《花木兰》作为美国迪士尼的改编动画, 在叙事手法上对原著进行了非常大的改编, 美国商业动画在叙事上有着鲜明的特征:初始的失意失衡状态, 进而是找回平衡的种种方式, 最后是达到找回自我的实现状态。按照这种手法来分析《花木兰》这部影片,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清晰的故事脉络。花木兰初始的失意失衡源于自身相亲的失败及其给家族带来的阴影, 找回平衡的种种方式则包括替父从军、军中夺魁、挫败匈奴等, 最后实现了拯救国家、拥有爱情、光耀家族等找回自我状态。动画通过数条故事线交织出丰富的内涵, 讲述了精彩的故事, 可以发现迪士尼的动画大都拥有上文中所述的相似的剧作结构, 但并没有让人感觉单调乏味, 相反的是其通过在不同动画中加入不同的元素, 配合恢弘大气的音乐、精妙绝伦的对白等固有元素, 给了观众一个纯净而精彩的童话梦。

二、中美改编动画电影角色改编比

(一) 外形差异

《宝莲灯》中少年沉香的造型设计应该说颇为成功。人物服装色彩层次鲜明, 与沉香活泼好动的习惯特征相映衬。颜色鲜艳的短袖上衣与暗色调的裤子相搭配产生了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使得角色较为单调的服装更加协调。在人物配饰上, 简单的服饰配合熄灭的宝莲灯, 表现出一种质朴的美感, 从而与天庭服饰的华美形成强烈的对比。同时沉香匀称的身体比例展现了角色积极向上的整体精神状态。在发型设计上, 采用复古的造型, 按照古代礼仪设计了束发等, 刻画得非常贴合实际。

《花木兰》在造型上沿用了美式动画常见的造型原则, 即正面角色多以长方形和圆形脸为主, 而反面角色大都则是三角形脸, 头顶较尖。

花木兰的造型可以分为从军前和从军后两类。从军前, 花木兰是以女儿身登场, 因此体型比例匀称, 眉眼细长, 五官娇小柔媚, 体现了西方社会对东方女性的一种审美观。在服饰上也遵循了中国古代服饰礼仪, 以短袖襦和束腰长裙为主, 体现了中国古代女性的着装风格, 在配色上也多以素雅为主。

总的来说这些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 简约而又富有美感。两部动画电影中的主要角色虽然都是中国人, 但是由于制作方的作画传统和审美差异, 设计出的人物外形存在着极大的不同, 形成了两部动画各自独特的魅力。《宝莲灯》中的人物设计在中国传统动画人物设计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了国外先进动画的制作经验, 《花木兰》则是在美国动画角色设计传统风格中糅合了中国风格, 展现了典型的美式东方审美。

(二) 性格差异

《宝莲灯》中沉香的成长过程也就是救母的过程, 拜师学艺、劈山救母等情节都体现出了沉香的大智慧大毅力, 符合人们对少年英雄的期望。随着《宝莲灯》故事剧情的一步步推进, 沉香的角色也随之饱满, 从幼年时候对亲情的盼望, 到少年时代对天庭的反抗, 到最终劈开华山救出母亲, 沉香的成长中始终贯穿着勇敢执着与信念。《花木兰》中用浓墨重彩在花木兰的外貌、言行举止等多方面体现出了她鲜明的个性特征。通过影片中的生活事件与一系列的矛盾冲突, 刻画了花木兰的内在形象, 也展示出了她的性格特长。

在分析中可以发现, 相比于花木兰丰富的性格, 沉香性格未免太过单调。与原著《木兰辞》中花木兰忠孝两全忍辱负重的形象相比, 动画电影《花木兰》中花木兰的形象更像一个邻家女孩, 调皮、活泼、机智等充满现代感的性格设置, 拉近了观众与人物的距离。反观《宝莲灯》中的沉香, 创作者赋予其的性格粗看起来高大全, 但细究之下难免让人觉得空洞, 仿佛沉香也是高高位于神坛上而不是我们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活泼少年, 让观众产生距离感。

三、中美改编动画电影情节比较

(一) 故事线改编差异

通过比较两部动画的改编情况可以发现, 《宝莲灯》的改编似乎有点束手束脚, 在原著的基础之上并没有太大的发挥。这种保守的改编手法, 如果对象本身的故事情节精彩人物形象丰满, 观众追求的就是原汁原味, 但是《宝莲灯》的原著故事情节是线性化的, 人物形象也比较单薄和脸谱化, 这种“忠于原著”的改编就有点让人失望。动画故事中虽然也加入了小猴、嘎妹等角色, 试图使得角色感情更加丰满, 但是都处在浅尝截止的层面上, 甚至说连加入的这些角色本身就缺少足够的感情, 只是为了存在而存在。

(二) 音乐情节差异

《宝莲灯》动画中出现了数脍炙人口的歌曲:《天地在我心》《爱就一个字》《想你的365天》和《望月节》, 这是中国动画电影中首次将歌曲作为卖点之一, 并且起到了非常好的明星效应。在片中, 插曲《想你的365天》和《望月节》配合上其他角色的舞蹈, 将动画带入了高潮部分, 引出了之后的剧情。这种在动画中对音乐的应用无疑也是对美国动画的模仿, 以迪士尼动画为例, 从《白雪公主》开始到《花木兰》再到最近的《冰雪奇缘》, 歌舞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在迪士尼动画中歌曲不光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 同时也是整个故事叙事的一个重要环节, 部分人物独白和背景描写通过歌曲的歌词娓娓道来, 可以说是“歌以叙事”。与之相比, 《宝莲灯》中的音乐更加侧重于情节渲染, 沉香等角色没有与歌曲实时互动, 《想你的365天》等歌曲都是通过插曲的形式来表现角色情感和周边氛围。

四、结语

《宝莲灯》和《花木兰》两部动画在取材上源自中国传统故事, 但两者由于所处的文化环境和创作方向的不同, 对动画的改编各具特色。《花木兰》作为迪士尼首次尝试中国元素的动画电影, 无论是出于艺术还是票房的考虑, 都对动画进行了大量加工和改编, 试图打造一个中国风格的美国动画, 现在看来迪士尼这部《花木兰》无疑是成功的。迪士尼通过《花木兰》这部动画, 尝试了中国故事的改编形式, 为之后的动画《花木兰2》积累了经验, 也为中国动画工作者该如何处理本土题材探索了道路。《宝莲灯》诞生的时候, 正处于中国动画日渐式微之际, “中国学派”的影响力越来越弱, 在这样的情况下,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尽全力打造了《宝莲灯》这部电影, 希望能振兴中国动画。然而与《花木兰》创作思路不同的是, 《宝莲灯》在创作中借鉴了大量迪士尼动画风格与经验, 试图走出“中国学派”的影子。

摘要:改编动画是常见的一种动画创作形式, 其取材范围广泛, 传统故事、童话小说等都是素材来源。国内和国外都有根据中国文学作品改编的动画诵现, 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差异, 对故事的处理手法大相径庭, 但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 国内外的动画也在互相学习。本文选择中美两部具有代表性的改编动画《宝莲灯》和《花木兰》为例, 结合国内外文献资料, 从剧作结构、角色改编、情节改编几个角度对两部动画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改编动画,《宝莲灯》,《花木兰》,比较研究

参考文献

[1]颜欢.中美亲情题材动画电影比较研究——以中国的《宝莲灯》和美国的《卑鄙的我》为例[J].东南传播, 2014 (3) .

[2]李晓庆.讨论中西合璧的动画《花木兰》[J].文学教育, 2007 (1) .

动画短片影评 篇3

人与自然

——《机器人瓦力》影评

看了《机器人瓦力》第一遍就已经深深被瓦力的那种精神和可爱给打动,也为瓦力和伊娃的那种执着的爱情小故事给感动,被影片里透露出来的关于环境问题感到惊叹,它的精彩无法用语言来形容,只能感叹这背后凝聚的皮克斯的智慧与能力。打破传统的男女爱情故事,将人类的情感给予机器人身上,带给我们单纯轻松快乐的同时,也为他们的独具匠心而深深震撼。

人类移居外星球,打算用几百年或是更久的时间来处理地球垃圾,为什么人类制造了那么多垃圾后,却只能选择逃避的方式?影片的一开始就从那高耸入云的形状各异的垃圾切入,满目苍凉,一片荒芜,却还伴着轻快明朗的音乐,似是有意的嘲讽,满世界都是灰蒙蒙的,没有一丝绿色,有伴着竖琴的音乐变换带给我们一种沉闷的感觉,把地球破败不堪的景象刻画的更为深刻。让我们开始思考环境的问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真的会变成那样吗?遍地的垃圾,随时都可能发生沙尘暴?这时却有一个锈迹斑斑,却伴着愉快节奏的可爱的小机器人闯进我们是视野,它是地球上仅存的一只机器人了,但它依然坚持着自己的工作——把垃圾做成方块,然后堆成楼,但也学会了收集,一切它看起来很特别的东西,装饰自己的家,并且还有了一个宠物,一只打不死的小强,也给了我们一些暗示——瓦力有了自己的感情,但是也让我们思考,既然瓦力有了感情,那瓦力看到同类都报废了,怎样生存下来了,还能很坦然的从同类身上取下对自己有用的物件?难道不会伤感?难道是已经麻木了?

伴着带有神秘色彩的音乐和均衡的快节奏的旋律,伊娃出现了,是灰蒙蒙的天地的一个亮点,是一个长得如此精美的机器人,小小的显示屏也能表达出伊娃丰富的情感,不仅仅可以让瓦力着迷。在运载伊娃的飞船面前,伊娃像个乖宝宝一样,认真仔细工作着,但是一走,伊娃就撒欢地飞翔,羡慕的瓦力眼巴巴的,这让我想到两个字“自由”,无论是谁都喜欢自由,不想是任人操控的玩物。伊娃休眠的这段时间里, 默默地为她付出自己的爱。像许多人一样,我也深深被瓦力对伊娃的那份真挚的感情打动,虽然憨憨的,但是可爱也很感动。瓦力的梦想就是拉拉伊娃的小手。虽然两人的对白简单的只剩下了“walle”、“eva”这么简单,但就可就是这两个单词里包含了所有的感情,彼此倾心。

一棵绿色的植物小苗成了贯穿影片的一个焦点。瓦力为了讨好伊娃分享它心爱的小苗,伊娃因为小苗返回太空,瓦力追随,并且为了小苗而开始了一系列的争斗…..这又关乎于环保和生命的话题上了,伊娃的任务是来地球找生物的,在灰蒙蒙的一片突然出现了一点绿意,竟是一件幸福的事。瓦力跟随太空船升空,要突破一层厚厚的卫星障碍,地球上布满了垃圾,天上,天空也布满了太空垃圾,这算不算悲剧?所以太空船穿过了太阳系,银河系,才开始有银笛那令人神往,优美舒缓的音乐伴着瓦力遨游奇幻的太空。瓦力和伊娃只有在那样美好的环境下快乐的飞翔着,享受着独有的快乐。影片里有个很重要的是,飞船要回家的必要条件——绿色生命。也就是那颗垂危的绿苗,才可以指引人们回家……..但是逃离了地球一切会好吗?我看到的不是。虽然我们见识到了高科技的力量。有代步机,按摩机器人,清洁机器人,遮阳伞机器人……胜筹于懒人“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最高境界了,人类个个都脑袋巨大,身体肥大,四肢肥短,靠着高科技,人们已经骨骼流失了。而且飞船上的人每天的生活路线都是规划好的,在固定的直线上各自生活,局限麻木。机器人毛毛跳出直线竟然会兴奋窃喜,玛丽离开虚拟的屏幕也不禁眼望天空,惊叹“I didn’t know we had a pool~”,一本操纵手册,船长竟会因为是手翻的而感到惊讶好奇。又是让人一阵反思,高科技是把双刃剑,过分依赖也只能让人退化。然后机器会不会反操控人类?所以瓦力,伊娃,船长和其他的故障机器人和人类与自控展开了斗争,为了回家的一场斗争,虽然船长

他们都以为地球还是很久很久以前未被污染的样子。但是有希望就有勇气战斗,最终船长在瓦力和伊娃的努力下终于返回了地球,而瓦力却报废,伊娃带着瓦力回到他的住所,用新的芯片,修复了瓦力。但此时,瓦力却认不出眼前的伊娃,伊娃无论怎样努力去唤醒瓦力,而瓦力却麻木的按照程序把灯泡、魔方以及《你好,多莉!》录像压缩成方块。在伊娃已经绝望要离开的时候,瓦力却把手攥得紧紧的,喊出那最动听的字眼“伊娃„„伊娃”。所有的人都很欣慰,瓦力的真情得到回报,他们终于在一起了,没有孤单。人们带着激动的心情蹒跚的来到满面疮痍的地球,脸上不免有些失落,但是结局还是很温馨的,人们依然抱着重生的希望,就像阴藏在远处的绿地一样,充满的是昂扬的生机希望,开始了新的生活……

现实与回忆的爱

——《回忆积木小屋》观后感

生活在新时代快节奏的社会里,年轻的我们总无暇关注那些洗尽铅华的思念和情感。人生就像这积木似的建筑,一点点一层层,向天空贴合,而海水用波涛逼迫人向着生活的高处走去并终究淹没那些回忆...直到有一天,因为某件小事再次打开那些被海水淹没的通往生活起点的门,回忆自然而然随着海水涌向你心里的那些门…..《回忆积木小屋》就讲述着我们生活中平凡而真实的故事:在老人的小屋里满墙的照片里都保存着老人的记忆,曾经都讲述着关于幸福的故事。老人在摇椅上独自抽着烟斗,房间里飘满落寞空气。海潮,鸥鸣,吉他,竖笛,近藤研二的配乐在这一开篇里晕染出哀伤氛围。老人对着电视独食独酌,电视里的欢笑和老人的静默形成鲜明对比,如同许许多多孤单的傍晚样度过。清早起床,水面又漫涨过小屋。老人像以前重复过数十次的一样添砖加瓦,垒高他的积木。积木已然垒的那么高,和他一起搭积木的人却早已不在。物是人非,不得不感叹一个人孤独的老去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此时老伴送的烟斗就成了老人不可替代的回忆,正是因为这样特殊失落的烟斗成为打开回忆的钥匙也将故事推向高潮,伴随音乐变得舒缓而浪漫,老人的的平淡而幸福的生活幕幕重现,一扇一扇的铁门被打开,一层一层的旧房屋被探访,一盒一盒安眠着的回忆,被重见了天日。以倒叙的方法,从老年到少年,在现实的蓝绿色充满凉意的大海和有着苦涩感的黄褐色小屋和记忆的丰富画面之间互相切换,让幸福的过去和寂寞的今天形成对比。沉入越来越深的冰冷海底,迎接他的却是越来越真切的温暖回忆,让他不停下潜,欲罢不能。这载满记忆的房子已经变得很高了,只有老人自己一个人冒着风雨继续坚守修筑,可这种坚持却也不断不断的遭受着摧残。伴着轻柔平稳的钢琴声,让仿佛可以感受到老人平静而沧桑的情感,却让有人些揪心的情怀。积木小屋一层层的在变小,海水却依旧在不停涨高,也许有一天,小屋也会跟其他小屋一样逃不过被大海淹没的命运,在片末,他与往常一样拿出红酒,却摆上两只酒杯。温暖的灯光下,他与忆中人干杯。只无奈:“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吉他再次响起,影片戛然。音乐中少了哀伤,多了些许轻快。老人的生活继续,平和安稳……

《回忆积木小屋》开始都是以一种黄褐色基调,将淡淡的苦涩和怀旧的情感弥漫开成为影片的总体意境,让观众通过画面而感觉到时间与记忆的存在。短片里也涉及的环保问题。影片的主旨其实很清晰,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想唤起人们对于环境的保护和认知,特不要等问题真的出现了,才手足无措。这部短片没有什么台词却将那份无奈和忧患直接溢于观众。伴着来自自然的声音与故事情节贴合得无懈可击……..浩瀚的海洋,缓缓漫过人们赖以生存的土地,一寸一寸地侵蚀,就仿佛是什么无名的玩意,一点一点侵蚀着人类心理最真实的东西,一步步逼退人们的后路,有人选择逃离,有人依然坚守,坚持守着那依然留存回忆的小屋。满上的不是海水而是岁月,沉下的不是房屋而是回忆……..《苍蝇》

由素描作品构成的画面,是以苍蝇的视角来进行描绘的,声音则是以那刺耳的嗡嗡声音为主。以苍蝇的视角看到的时时刻刻不真实的扭曲。以及当苍蝇停留在某处时视野里就只剩下某件东西的狭隘。也许是对人类只看得见眼前的东西而无法全面看待事物的嘲笑.。

作为最初的诱惑窗户,吸引苍蝇进入死亡之地的原因.最后也成为了苍蝇无法逃离的最终障碍。明明可以看见窗外的生路,却怎么也找不到出路。而看似透明的玻璃也正那些操控人类的无形之手的最好象征。陌生的房屋多具有诱惑,吸引苍蝇来却变成了苍蝇的墓地。最终归宿却是个住着各式各样的同类的标本柜。这是多么的可笑又悲哀。原来它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

《父与女》动画短片 影评 篇4

由迈克尔•度德威特导演的荷兰动画短片《父与女》获得第七十三届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故事讲述了秋日温暖的傍晚,父亲带着女儿一起骑单车,他们穿过林间小路,骑过草地,骑上高坡,来到平静的湖边。父亲抱抱女儿,登上了小船。女儿在湖边静静的等待,等到船在视线里变模糊,等到太阳就要落山。父亲迟迟不归,女儿一个人骑着小小的脚踏车回去了。从那以后女儿每天都来湖边等候,她一个人骑着单车来来返返,风雨无阻。多年过去,小女孩为人妇,为人母,转眼老去。已然老去的她日日来到湖边,直到湖水干涸,化为草原。她来到沉睡在湖底的小船边,躺在小船里,就像躺在父亲暖暖的臂弯。

可以不难看出故事中的各种隐喻,小船是离开人世的载具,脚踏车是人的健康与身体,无边际的河是思忆。故事中的人物除了到湖边,都是骑着或牵着脚踏车,皆是死别、躯体与回忆的描写。自行车和车轮,是象征着生命,车轮不停,生命不息,所以片里每个人都是在自行车上的,而离开了自行车去往远方,便是象征生命的终结。

开始的时候,小女孩和父亲一起骑车,她便骑得很轻松。父亲第一次走向码头,走到船边上,但回过头去,看了一会,又冲回去一把抱起女儿。这样动画角色的表演是富有感情的,人在去世的时候对于生命和爱的人的不舍便传达给了观众。然后当第二次走向船之后,父亲便划向大海,小女孩不知道父亲不会再回来,艰难的骑着小车离开了,至此开始了一生的守望和等待。这意味着此后她的生命里将不再有父亲的陪伴和保护。

此后的一个场景里,小女孩稍微长大,但是当她骑车上那个坡的时候,却不像原来有父亲陪伴时那样轻松,反而吃力了,这就是象征着她的生活因为失去了父亲的保护和帮助,而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变得艰辛。而她每次的守望,是在等待父亲回来么?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是的,但是懂事以后,就会真正懂得生命的离开是不会返回的,而她父亲划船远去的那个地方,就是她心中对父亲的思念,是父亲在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她也许不是想父亲什么时候才回来,而是父亲曾在这个地方离开。

接下去,在狂风里,钢琴的节奏变得更快,女孩在风里只能退着车上坡,这就意味着她的生活变得更加的艰难。然后,女孩变成了少女,她和同学一起骑车,然后又来到那个地方,她渐渐慢了下来,最后停住。又一次远目。过了很久才跟上去。然后导演给了车轮和树荫的特写,这个应该是在象征着车轮向前,女孩渐渐地长大。然后,女孩有了男朋友,坐在男朋友的车上,生命中有了的保护和帮助,前进的时候便不再艰难。她也没有再驻足在那个父亲离开的地方。只是回头看了一下。

接下去的一个场景,我原来真的不太能理解透,就是在黑夜里,月亮高挂,然后是女孩骑车,开着灯,车灯的光经过路面。可以体会在夜里,虽然时光飞逝,但思念和探寻会变得愈发的强烈。

然后接下去,女孩有了孩子和丈夫,她变成了一个女人。当经过那个位置的时候,他们一起停了下来,在来到这个生命离开的码头的时候,女人,丈夫,孩子的表现,是完全不一样的,孩子们还无法理

解死亡和生命,于是他们在水边嬉戏,丈夫则是坐在岸边,有一点茫然地看着大海,而女人应该对生命和死亡有着更深刻和沉重的理解,她只是站在她以往远目的地方,尽力地向大海那边看去。

然后暑往寒来,在于年轻的孩子错身而过的时候,女人的车已经开始摇摆了,这就意味着她已经开始老去。当她来到那个地方,她终于走下了那个码头,但她的背已经开始弯了,当她眺望远方,原来的大海已经干涸,有的地方也变成了湿地。

生命的车轮继续向前,这时候原来的女孩已经变成了一个老奶奶,她已经不能骑车了,只能推着她的车向前。车轮越来越慢,这就意味着她的生命就要结束了,她要离开她的车了。当她停车在那,然后要走下去的时候,她的车摔倒,她回去扶起来,再摔倒,再扶起来,一直到第三次摔倒,她只是回头看了一眼,没有去扶车,而是走向原来的码头。每个人在出生的时候和临死之前,唯一想做的事,就是活下去,在最后最后的一刻,也会有挣扎。但最后她还是死去了。她慢慢走下去,来到原来的岸边,大海里长满了草。她想草海的深处走去,寻觅父亲的足迹。然后她来到了那条小船。她看了一会,走向父亲的小船,然后扶着船,慢慢地走过船尾,然后躺到船里,感受着父亲感受过的一切,慢慢的睡着了。突然醒来起身,她越走越快,最后变成跑,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年轻,最后变成了小女孩。然后她看到了父亲,她停了下来,两人对视着,我们几乎能体会到他们之间的心里对话。然后父亲向前一步,女孩快步跑过去,两人停顿了一会,最后紧紧拥抱在了一起。

女孩最后没有变回她父亲离开的时候的年纪,而是要比那时候年长一点,那是因为在开始的年纪,女孩还无法理解父亲离开和去世,在她第一次一个人返回的时候,并不显得悲伤失落。最后与父亲相见的年纪,正是她能体会父亲的去世的年纪。

动画宝莲灯影评 篇5

《Mulan》是美国迪士尼1998年制作的一部二维长篇动画,也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影。顾看其名就知道是取题材于中国,是我们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花木兰替父从军》,《Mulan》这是一个很好的故事题材,很好的一部动画,很“中国”,很传统文化,但是也很“美国”。

我个人是很喜欢这部电影的,先从动画艺术的角度说这部动画片。影片采用的是迪士尼传统的二维手绘风格,开篇的的水墨画,把中国的国画通过这种艺术形式传神表现,在此前有中国有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在艺术风格上曾经自成一派。可以说迪士尼在文化上面做到了专注和尊重。在迪士尼公主系列的动画中,木兰这个角色似乎并没有那么漂亮,至少是在东方的审美世界里,木兰并不是白雪公主。但也不能肯定是迪士尼故意让木兰相貌不出众,或许这就是东西方的审美文化差别,在他们眼中中国的美人都是这样的,或许没有客观的描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的形象。整部影片众多的中国元素仍保留了美国的加工处理的味道。还有那条小丑龙,它的人物设计风格延续了迪士尼的滑稽搞笑特点,在每个公主系列中总有这么一个角色,如果没有这只龙,全篇故事将会很生硬没有那么多欢笑,孩子们肯定不会喜欢全是大人对话的动画,那么这部电影将不好玩了孩子不会看。但不巧的是这个小龙正好丑化了中华的图腾——“龙”。以及弱化了中国皇帝的威严性,这都不符合中国的关于龙的文化。它颠覆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所以当时有很多人抵制这部动画引进。我想《Mulan》告诉孩子们的是一个让中国人骄傲的一个巾帼英雄的故事,这是该片的意义所在。而不是皇上变得和蔼可亲了,龙变得可爱了,这是事实,但这也是个故事,用童话的手法描绘,中华民族能包容这些。也许人民更希望皇帝能像那样和蔼平易近人,至少西方世界会有这样奇葩的想法吧!

1776年发表《独立宣言》以来美利坚合纵国建国也就246年的历史,此前两百年内为殖民时期。所以其文化根源很薄弱,但他们是一个多种族、多宗教的国家,其文化也具有国际性和包容性。所以在谈及他们的艺术创作,取材国外文化并不奇怪。如1992年迪士尼《阿拉丁》,1998年梦工厂的《埃及王子》等等,这也是将文明古国的文化通过动画这样一种艺术形式很好的传承给世界人,也许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客观。也存在一些颠覆性。但在此片中我们认识了阿拉伯国家,认识了埃及。通过故事的形式把本国文化展现给大家,我想这是好电影的意义所在。

魏源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这样一个观点,我所能理解的最基本的意思是学习人家好的技术和思想来强大自己然后与其抗衡。如果将这句话运用到我国动画领域也应该很合适。华夏文明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悠久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我们有上下五千年,难道还没有可用素材来创作艺术?为什么还要抵制,文化入侵了?难道当时的《圣斗士》,《机器猫》,《龙珠》就不是文化入侵,不要说以为它们是国产,或者完全没有在意是哪里产的。他们所传承的除了童话故事还会有哪个孩子去刨根问底儿的追朔它的历史渊源符不符合。

《Mulan》这部电影可以说是“美国人抓着我们自己握紧的拳头打到了我们自己脸上,而且还很痛。”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Mulan》?我并不希望长他人志气,更多的是学习与交流,学习他们挖掘文化的精神,来发展自己的动画,而不是一味的抵制,我想当初广电总局也是出于这个考虑吧!

也许《Mulan》没有地道的中国味,但孩童时期的我却看得津津有味,我也通过这个故事而认识木兰,而且是在学习《木兰赋》之前。

10服装设计2班

动画宝莲灯影评 篇6

有前作《哪吒》的惊人成绩在前,《姜子牙》恐怕承受着不小的期待,而我们从《姜子牙》的首支预告片中也看到有很多亮点,比如反派九尾妖狐的现身、大叔版姜子牙的惊艳亮相。

还有电影本身对原著创意改编及形象设定,特别是九尾妖狐用金边勾起的造型,妖娆而带精致的东方美,回头的那一刹那 也太惊艳了!让我们可以感受各位动画主角们不同的一面。

只不过姜太公的这个脸看起来似乎有点眼熟?不少网友直呼,是有点撞脸《疾速特攻》里的基姆·里维斯!而且姜子牙的形象也过于年轻。

当然,还有网友看了姜子牙的造型也高兴不来:这明明就是哪吒里的李靖啊……同时呼吁希望中国动漫能有新的原创ip出现,不要炒来炒去。

但我们从剧情上来看,《姜子牙》的故事或不会逊色于《哪吒》。哪吒不愿被魔丸控制成魔,吼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而姜子牙也是个异类,因为要杀九尾妖狐,就得牺牲无辜之人,因此他质疑:“牺牲无辜之人,这就是天道吗!”决定用自己的方式一战成神。

所以不少网友都相信,姜子牙一定会大卖,但50亿就不太现实了。而哪吒的票房就是个奇迹,有点不可思议。但哪吒的成功是居于 天时地利人和,票房高是多方面的,刚好那个时期没有特别好的电影,而且宣传特别好。

动画宝莲灯影评 篇7

向日翾 原创 发表于 2013-08-15 09:48:10 6370次阅读

即使是在憎恨和杀戮中,仍然有些东西值得人们为之活下去。一次美丽的相遇,或是为了美丽事物的存在。我们描绘憎恨,是为了描写更重要的东西。我们描绘诅咒,是为了描写解放的喜悦。

——《幽灵公主》企划书

每个女孩子心中都有一座城堡,每个男孩子心中都有一片战场。如果空空道人可以把这些梦幻碎片拼凑起来的话,那我们就会发现,这个梦的名字叫做宫崎骏。

从我自己的角度来看,宫崎骏是介于白童话与黑童话之间的支柱力量。既不失掉童话的本真色彩,又不会让人迷幻于其中丢掉看清现实的眼光。白童话是说给小孩子听的话,黑童话是大人们的自说自话,那么宫崎骏是站在舞台上,给台下的孩子和大人讲故事的智慧老人。他在神和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从此我们明白,神就是一个呈现出来的好人。

宫崎骏的动画一直表现出一种温和的人文关怀、生态保护主义与强烈的反人类中心主义的情结,我们可以笼统的把这些都看成是在伦理学的领域之内所要讨论的事情:小月和小梅对妈妈的关心,幻姬毁坏环境后的满目疮痍,千寻那自以为是的父母,还有强权的莎莉曼夫人。伦理作为人的内在道德在关系中的体现,在人们的视野中的地位越来越高。这是一个无法诉诸于法律的环节,因为法律毕竟只是社会关系约束中的最低限。“道德-法律”这种束缚关系讲求的是一种平衡,一旦有所偏离,就是不稳定的开端。一切我们所能掌控的不能掌控的,或是已知的未知的,无一不在平衡中处理自己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的社会目前的不稳定也许就由此而起,不会这样简单,但这是源头。

好吧,下面开始我们短暂的寻梦之旅。希望在这条路上你能遇到你的童话。属于你自己的童话。

1、《哈尔的移动城堡》:生态危机下的道德危机

不得不承认,生态危机的发生和自然环境的残破,日益威胁着地球上人类的生存。而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生态危机并不是纯技术的问题,不是靠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得出的数据制造的机器就可以了结的事端。从根本上讲,这是内在于人心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的问题,说白了,就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道德危机。哈尔有很多名字,他是詹金斯,他是潘德拉肯,他作为一个不愿涉世的魔法师一直在逃避,也许他是在躲避麻烦和不必要的冲突,可是深层次来讲,在最后的自我救赎中,我们都被他对苏菲说的话所感动,其实他是在找回一个单独的个体存活于世的能力与责任。

《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琼斯的《魔法使哈威尔与火之恶魔》。这是继1989年《魔女宅急便》后,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我们应该庆幸每次宫老爷子的“隐退”只是随口说说。这部剧场版动画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住在小镇的两姐妹,其中的大姐苏菲是位制作帽子的手艺人,但她得罪了女巫,从18岁的少女变成了90岁的老太婆。她惊恐地逃出家里,可是又莫名其妙地进入了一座带有魔法的移动城堡,她和不能与人相恋但懂魔法的哈尔,谱出了一段战地恋曲,是一个魔幻而唯美的美丽小故事。我们在观看的时候被那神奇的会自己走路的城堡所深深吸引。宫老爷子自己这样说道:“这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冒险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现在的日本社会越来越暧昧,好恶难辨,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就是我制作电影时所考虑的。”

人活于世,不是只靠人和人的关系就可以维持的,我们每天都在与许多物事发生联系。自然作为一个影响人的重大方面自是在这样的联系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一般在人和人的关系中默认的准则是“不伤害”原则,也就是在强者和弱者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只要弱者不受到伤害,那我们就认定这个社会是公正的。既然作为强者对弱者实施力量的强有力的制衡的手段和约束力,而动植物或是更大范畴上的自然界在人类面前恰恰是作为绝对弱者这样一个对象出现的,那么在自然界中我们是否可以沿用这样一条规则呢?归根到底,道德危机的出现是宫崎骏在制作动画时考虑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这也是诱发其他危害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一大诱因。

2、《幽灵公主》:反人类中心的坚持

这种“不伤害”原则遭到了人类中心主义的强烈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认为,人是自然界中唯一拥有理性的存在物,这种理性使人内在地就是一种目的,自在的具有内在价值,因而伦理或道德只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专利,是专门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所以人是唯一的道德顾客,也是唯一的道德代理人,只有人才有资格享受道德关怀。”(《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第一章,P21)“我们主张的人类中心主义就是努力从人类整体的利益出发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在与自然发生关系时人与人应该有怎样的一种合作和互助精神。”(引自《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P23)

这是一种何等自私自大的观点啊,即便是把受利群体扩大到整个人类种群,也无法避免那狭隘的目光的暴露无遗。就像是在井底的那群青蛙,口口声声说是为了整个蛙群的利益而阻止向上去探明真相。在《幽灵公主》中,幻姬自认自己是绝

对的正义,是为了整个部族,又何尝不是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狂妄在作祟?影片没有通常的大团圆结局,阿西达卡认识到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他对珊说的那句:“一起活下去吧”,那是宫崎骏在宣扬的理想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所表现出的无奈和期待。没有一个光明的未来,他清醒地认识到人与自然难以和谐共处。

所以阿西达卡和桑才会那样不遗余力的保护麒麟兽所在的森林,整个自然界是一个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整体,重视各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以及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只是为了共存,不打破那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3、生命是永恒的敬畏:宫崎骏的反驳与表现

从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立场上看,宫崎骏和萨特的观点尤为相近。在萨特这里,人永远不会是目的。“自我”在萨特看来是必须通过我在世上的行为去构建的一个对象,而并非一个已成的无须任何外在辅助的精神实体。这样的认知是绝对反对唯我论和个人主义的,因为“自我”并非自明性的源泉而不具备完全的正当性,而且这也避免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盲目自大与浮夸,把人从高高在上的位置上拉下来,还原为宇宙中的一个真实的不具任何特殊待遇的群体。

宫崎骏所有的作品中都显露出了独一无二的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深深厌恶:从《幽灵公主》的幻姬,到《天空之城》中的奥斯卡,无一不展示着宫老对人类自身对其“地位”沾沾自喜的深恶痛绝与强烈唾弃。“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则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转引自《人性与自然:生态伦理哲学基础反思》P33,【法】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陈泽环译,上海社会科学研究院出版社,1992年版P9)。敬畏生命,生命的休戚与共是世界上的大事,宫崎骏自己这样说道:“当我开始做《风之谷》时,我的观点是一种灭绝的观点;当它结束的时候,我的观点是一种共存的观点。人们不能够太自大,我们必须意识到我们只是这个星球上众多物种中的一个小物种。如果我们希望人类再生存上一千年,现在就必须为它创造一个环境。那正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事情。”

那正是我们正在尝试做的事情。

《宝莲灯》读书笔记 篇8

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三圣母嫁给了一个凡人,生下了一个孩子叫沉香。她的哥哥二郎神知道后,便把三圣母压在了华山之下,16岁的沉香便拜孙悟空为师,学会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还拥有了一把神斧。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打败了二郎神,救出了自己的母亲。故事情节细腻感人,尤其是最后沉香和母亲相聚的时候,我感动得眼泪都

掉了下来。

看完这本书我感受很多很多,沉香的孝心,他为了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他刻苦练功,一心只为救出母亲,沉香母子相逢,亲情依依,苦尽甘来。沉香那种坚持不懈,顽强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我。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在生活中遭遇困难的时候,不能气馁,应该向沉香学习勇敢地去面对,去克服。我长大后一定要以沉香为榜样,孝敬父母。今后,我再也不惹妈妈生气了。

《宝莲灯》读书笔记 篇9

年仅7岁的沉香,年龄小而且没有武功。对于二郎神来说,有对他非常忠诚的哮夭犬和他的单眼神功,一下子就能把沉香打败,但是沉香不怕困难,利用自己的智慧把二郎神打败了。

书看完了,但我还沉浸在那感人的片段里。沉香劈山的故事值得我们学习。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碰到像沉香那样的灾难,但是我们一定会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形形色色的大大小小的困难与挫折。语文课一直是我的“心头病”,尤其是作文。每次写作文总是咬着笔杆发半夭呆,却又写不出一个字。以前我想可能是我没有写作文的夭赋吧。读了《宝莲灯》后,我不再那么认为。这是我在学习中遇到的一个小小困难,不能找理由跳过去,而应该像沉香一样,勇敢地面对,寻找克服的办法,勇往直前。

宝莲灯观后感 篇10

勉县老道寺镇中心小学 三(1)班

杨睿妙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宝莲灯》这部动画片,我深有感触。《宝莲灯》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三圣母因违反“天规”,被其兄二郎神压在华山底下。儿子沉香历经了千辛万苦,在众多朋友的帮助下,最终利用宝莲灯和开天斧力劈华山,救出了自己母亲的感人故事。从这部影片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主人公沉香的那种坚持不懈、坚强不屈、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也能很好的在沉香的身上体现出来。沉香救母依靠的就是这个原则。在我们的学习中,也是这个道理。比如:个别同学的学习很差,受到同学的歧视,家长的批评。但是,只要下定决心,就像电影中的沉香一样,坚持不懈的努力学习。我相信,在老师的帮助下就会提高学习成绩。“只要坚持,就一定会成功的。”我想:在困难面前,我们不能低头,勇往直前,不要管别人怎样看待,你一定会像沉香一样获得成功。

沉香,你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令我敬佩,我要向你学习!

《宝莲灯》观后感 篇11

《宝莲灯》这部电影讲述的是沉香为救被压在华山之下的母亲,与一只小猴子一同寻找斗战圣佛孙悟空,受到他的指点,打败了二郎神,并救出自己母亲的故事。整部电影用宝莲灯来体现沉香对母亲的爱与救出母亲的决心。这不仅把我感动了,还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我在心里问自己:我有多久没为母亲做事了?沉香为救母亲而被骗子骗了,那么我呢?我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在这里,二郎神就是一个恶霸,他就像一朵毒蘑菇——华而不实。但可能是因为二郎神也有相似的经历,所以对沉香还是挺好的......

在一天又一天的磨练之中,沉香终于找到了孙悟空,可令我吃惊的是,孙悟空竟然拒绝了沉香的请求。这不免使孙悟空在我脑中的形象有些颠覆。可知道他只是想考考他时,才让他的形象提高回来。但沉香坚持不懈的精神,还是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上一篇:电气自动化相关论文下一篇:中国证监会2017年度考试录用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专业科目考试大纲(法律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