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2024-10-27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通用10篇)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1

野外作业安全管理制度

一、野外作业前必须制定好安全预案措施,并确认好互保联保对子,报车间和安环科备案,必要时安全员要到场监督。

二、作业时必须认真对工作场地进行检查,特别要注意是否有毒蛇、毒蜂等危险因素,确认无危险因素后,方可工作。

三、夏季野外作业时,必须做好防暑工作,防止中暑。

四、使用氧气、乙炔进行焊割时,氧气瓶与乙炔瓶相隔摆放距离应达5米以上,并远离工作人员达5米以上。夏季时应使用东西遮挡,以防止高温曝晒发生爆炸。

五、涉及到使用电时,必须认真检查电源线的绝缘情况,相隔50米左右要安装电器控制开关。电源线摆放不能与其他备件、管子等同道,以防磨穿电源线。电源线不能沿公路、潮湿场所摆放。收线时,必须先停下电源并检验无电后方可进行。

六、使用三脚架起吊重物时必须固定好,以防侧翻伤人。

七、涉及高空作业时必须有人监视,并系好安全带,搞好防范措施,严禁进行交叉作业。

八、起吊重物必须由起重工到场起吊并作指挥。

九、严格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十、注意防火工作,预防火灾。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2

一、潜江龙湾遗址简介

潜江龙湾遗址位于湖北潜江市西南约31公里,西北距楚郢都纪南城约55公里,遗址面积60余平方公里。

“龙湾遗址”包括放鹰台遗址群和黄罗岗遗址两大部分。1985年,经专家论证,“章华台”遗址在潜江龙湾(即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

古章华台是楚国国力强盛的标志,集楚国政治、经济、文化、建筑、园林艺术发展之大成。其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它是离宫建筑和园林建筑的鼻祖,后世的离宫建筑和园林式建筑都是以章华台的建筑风格为样式演变而来的;其二,它是我国发现年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高台园林建筑基址;其三,它是楚文化的核心体现区,是楚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实证。龙湾遗址的发现与发掘,为楚文化研究在时间和空间方面开拓了新的领域,为当前楚文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点。

二、龙湾遗址保护开发现状

龙湾遗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无论是古代建筑、音乐、绘画、园林艺术,还是古代历史文化,都是潜江得天独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十分广阔的开发前景。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保护性开发在严格遵循遗址保护与展示相结合;政府主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弘扬民族精神与促进文化、旅游相结合;遗址保护与改善当地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相结合的原则下进行。按照保护规划和展示规划要求,重点建设项目是遗址展示工程及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内容有:复原放鹰台1号(章华台)宫殿基址、新建遗址陈列馆,复原展示古井、古码头、古河道、古楚湖、考古工作现场等,修建碑林园、垂钓园、游客中心等配套服务性设施;基础设施及环境整治工程内容有:道路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供电设施、通信设施和安防、消防设施,民宅搬迁、农业产业调整、绿化建设、考古遗址公园边界渠道扩宽以及园区的垃圾处理设施等。

三、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档案的特点

1.遗址发现发掘到保护开发跨度时间长

龙湾遗址于1984年在潜江西南的龙湾镇被发现,1987年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进行了试掘,并召开了“章华台遗址学术讨论会”,1999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对章华台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次年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国务院公布该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大遗址保护试点单位,2006年该遗址进入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项目。2010年,龙湾遗址列入国家文物局与湖北省政府共建的荆州片区大遗址保护项目,2012年10月章华台基址展示馆竣工,2013年被列入“全国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项目,同年龙湾遗址博物馆开工建设,时间跨度近30年之久。

2.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涉及部门多,档案分散保存

一是文物管理部门保存有龙湾遗址前期立项资料;二是公路部门保有遗址园区专用景观通道,遗址南环路和遗址北环路竣工资料;三是国土部门保有重点保护区土地利用规划调整资料以及土地变更资料;林业部门保有夯土基址绿化保护规划和施工资料;水务部门保有园区内水渠清淤及硬化、闸井改造和建设等项目竣工规划建设资料。

四、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档案的收集需要做好的几个工作

1.明确档案管理的主体

根据《湖北省城市建设档案分类大纲》J类为名胜古迹、园林绿化类,包含名胜古迹,需要保护的古建筑物、构筑物,含在古遗址上仿建的建筑物等可以看出,遗址保护开发档案属于城建档案归档范围。《湖北省城市建设档案管理办法》规定城建档案主管部门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城建档案管理机构具体负责城建档案的收集、保管、利用等日常管理工作。目前,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档案并没有实施集中统一管理,所有参与单位或部门形成的相关档案都分别存放各自手中,遗址保护开发档案分散保管,不仅不利于档案的保管和利用,而且一旦损坏遗失,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要搞好龙湾遗址保护开发档案的管理工作,首先要明确档案管理的行为主体,理顺遗址保护开发档案管理的工作关系。

2.业务指导

龙湾遗址的保护开发是由文物管理部门组织主持。在遗址的发现、发掘到保护开发过程中,文物管理部门只是按一般文书档案的要求收集档案,在项目施工中很多施工单位没有专门的资料员,项目档案收集容易出现不齐全、不完整、不规范等现象。因此,档案收集业务指导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城建档案管理部门要积极主动做好档案收集的业务指导工作,一是要将业务指导工作前移,要主动上门服务,向建设单位宣讲城建档案管理法律法规,发放《建设工程项目竣工文件归档规范》,填写《业务指导联系单》,根据工程进度定期不定期上门进行档案收集业务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查漏补缺;二是要建立资料员联系卡,在日常业务指导工作中除了现场指导资料员档案收集要点重点外,还要充分调动资料员工作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关键性业务指导点拨,让资料员既明了归档目录中的重点又知道整个文件材料的来龙去脉;三是要提升资料员的业务技能,有针对性地开办城建档案管理业务知识培训班,集中培训资料员的城建档案业务知识,不断提升资料员的业务水平。在此基础上,业务指导要注重方式方法,在尽量保证档案收集原件的原则下,采取“重点齐全”的形式灵活地处理档案收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最大限度地保证档案收集完整。

3.声像档案服务

龙湾遗址保护开发中除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工程“放鹰台遗址群1号台(章华台)基址展示馆”外,还包括遗址原貌,暂未保护的基址固填和绿化固土保护,展示馆周边古环境复原,古河道的整治等,没有文字和技术资料,需要影像进行直观记录,城建档案管理部门声像档案摄制人员要本着高度负责的精神,克服路途远,环境陌生的困难,主动上门,跟踪服务,精心拍摄,制作遗址保护开发的声像档案。

4.主动上门征收

龙湾遗址保护开发进程中,有关管理部门保管有大量的档案:(1)遗址调查、测绘;(2)规划编制、立项:(1)潜江龙湾遗址项目建议书,(2)潜江龙湾遗址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潜江龙湾遗址项目总体保护与建设规划,(4)潜江龙湾遗址项目保护与建设性详细规划,(5)潜江龙湾遗址项目保护规划实施方案,(6)潜江龙湾遗址——放鹰台遗址群(展示园)建设方案设计;(3)潜江龙湾遗址考古学术论证、规划及方案、土地调整等专家论证会;(4)潜江龙湾遗址土地调整变更报批文件;(5)潜江龙湾遗址记录档案;(6)潜江龙湾遗址1987~2001年考古发掘报告,以及前期遗址从发现、发掘到保护性开发,学术论证会、专题调研会、报告会留下大量照片和录音录像资料,都需要城建档案管理人员上门征收,做好政策宣讲工作。

五、遗址档案整理保存和利用

浅析文物遗址档案的管理 篇3

【关键词】文物遗址;档案;管理

文物遗址档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文物遗址保护管理工作的整体社会活动,通过其规范且细致的记录来推进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文物遗址的实际保护效果,为地方建设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一、文物遗址档案建设的重要性

文物遗址档案记载的是一系列文物和区域的关键性信息资料,不但便于文物行政处创建和健全文物遗址保护策略,而且奠定了文物遗址保护工作的基础。建设和健全文物遗址档案,还能够在博物馆陈列和应用,如此可以给大众带来生动、真实的文物信息资料,使得人们所认知的历史文化遗产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保护和管理文物遗址档案有助于残缺文物遗址的保护。由于文物资源的特点是不能够再生,自然灾害会不利于文物遗址档案的良性管理,倘若導致破坏就难以修复,保护和管理文物遗址档案可以科学化、系统化地保存和记录文物遗址的真实现状,完全地体现文物遗址的发掘、应用、探究的整个过程,将文物遗址的有关业务与自然面貌真实地记录下来,它的保存意义和考据价值非常明显。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也要求建设和健全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和建设文物遗址档案的时候,不单单应确保系统搜集文物遗址有关档案资料的规范化以及整理,还需要对一系列的检索工具进行编制,从而使得效率提高,便于使用人员的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使得信息技术融入了文物遗址档案的建设当中,只有搞好文献档案前期的处理,才可以揭示其中所涵盖的信息。

二、文物遗址档案管理

为切实保证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效率,应当严格遵循标准的管理步骤和方式来开展科学化管理,进而为各项业务活动提供具有高度科学价值的文物遗址等物质基础,促进我国社会的综合发展。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性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其主要通过直接记述的方式来对国家在重要文物活动中所形成的原始记录进行准确的反映,为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基础。那么这就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在开展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中,应当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安排专门人员来对文物遗址档案进行科学化管理,并积极建立一套现代化的管理方式,尽可能避免文物遗址档案丢失或损害,从而为后期对文物遗址进行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资料。就宏观层面来看,文物遗址档案管理是保障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安全的重要任务,对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责任心以及工作能力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那么在对文物遗址档案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当对档案资源进行科学化的收集和管理,并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以促进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总体效率的提升。具体来讲,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管理人员应当具备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文物遗址档案的管理工作,从而推进我国历史发展和研究的进步。那么在文物遗址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建立健全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切实保证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进行。相关研究资料显示,规范化的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制度能够为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依据,并有助于对文物遗址管理方式和行为进行规范,促进总体管理效率的提升。那么在文物遗址档案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严格遵照国家相关档案工作的法律制度来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充分做好档案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并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来对文物遗址档案进行归档。

与此同时,应当积极建立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对文物遗址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以及移交等各环节进行规范化管理,通过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来促进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二)完善硬件设施,切实提高文物遗址档案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就当前我国文物遗址档案管理方式来看,仍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文物遗址档案的实际管理效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积极完善文物遗址档案部门的硬件设施投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实现档案管理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从而促进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总体效果的改善。

(三)强化管理者的管理意识和综合素质,提高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总体效率。为了更好的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规范化进行,并避免档案办理后出现档案材料的丢失等问题,应当全面提高文物遗址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及时做好档案资源的归档工作,加强对文物遗址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编目和鉴定等工作,为档案资源的保护、统计以及检索等提供可靠的基础。与此同时,文物遗址档案管理效果极易受到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影响,那么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应当强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在开闸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促进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迫切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纪律严的高素质档案队伍。要求各机关选配好文物遗址档案管理人员,建立稳定的文物遗址档案队伍。文物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通过举办文物档案业务培训班或抽调机关文物档案管理员进行跟班学习或以会代训等形式,组织管理人员学习文物档案法律法规和业务知识,并建立文物档案管理网络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可以加强文物遗址档案队伍之间的交流。

三、结束语

就宏观层面来看,文物遗址档案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尤其是我国正处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键时期,文物遗址保护日趋专业化,那么这就要求相关管理部门积极建立现代化的管理体系,在严格遵循相关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实现人力物力资源与科学技术的协调配合,切实提高文物遗址档案管理的总体效率,进一步保护我国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龙泉镇野外火源管理办法 篇4

第一条 为严格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积极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努力确保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龙泉镇行政区域的森林防火区和森林防火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野外用火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林区野外火源是指可能引起森林、林木和林内可燃物燃烧的火源。

第四条 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合理疏导、依法管理、综合治理、依靠群众、部门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 龙泉镇人民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村委会要严格督促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严防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野外用火。

第七条 龙泉镇人民政府和林业部门适时开展森林防火检查,对森林火灾隐患进行排查,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第八条 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森林防火区从事生产性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火申请,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确定专人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第九条 在森林防火区进行生产性用火必须遵守下列规定和条件:

(一)领取野外用火批准文件;

(二)开设宽度15米以上的安全防火线(带);

(三)在森林高火险时段以外并具备适合的气象条件;

(四)明确现场责任人;

(五)预备必要的扑火力量;

(六)准备必要的扑火工具;

(七)明确用火蔓延应对措施;

(八)落实专人看守,火不灭人不离。

第十条 在森林防火区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管理规定:

(一)森林防火期内,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在森林防火区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

(二)森林防火期内,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爆破等活动的,应当逐级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组织实施;

(三)相关单位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严格野外用火管理,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四)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五)林缘及林内的住宅、厂房、易燃易爆站库、重要设施、行人休息站等重要区域,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

(六)电力和电信线路等工程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并定期组织人员看守巡护。定期进行线路和管道的安全检查,并对管道周边和线路下的可燃物进行清理,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七)民风民俗、传统习俗和宗教等活动,必须设立固定的用火点或用火场地,并落实专人看守。

第十一条 各村委会应在森林防火区的交通要道和林区居民区布设火源管理宣传碑、牌、标语等警示标志,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教育手段,开展公众宣传,普及森林防火知识,提高安全用火意识。

第十二条 对在预防森林火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镇政府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四川省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办法 篇5

第一条 为严格林区野外火源管理,积极消除森林火灾隐患,有效防控森林火灾发生,最大限度减少森林资源损失,努力确保林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森林防火条例》和《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国家林业局关于进一步强化火源管理工作的意见》(国森防〔2011〕14号)等有关规定,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四川省行政区域内的森林防火区在森林防火期内,任何单位和个人野外用火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林区野外火源是指可能引起森林、林木和林内可燃物燃烧的火源。

第四条 林区野外火源管理坚持突出重点、合理疏导、依法管理、综合治理、依靠群众、部门监督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森林资源分布情况和森林火灾发生规律,划定森林防火区,规定森林防火期,并向社会公布。

第六条 野外火源管理工作实行全省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县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要结合林区和农林交错地区的森林火险情况,充分考虑农业、林业生产和林内剩余物清除实际,制订科学的野外用火管理制度。

第七条 森林防火期内,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要规范林区居民点、旅游景点和生产作业点等重要部位的取暖、照明、做饭等非生产性用火行为,最大限度降低火灾隐患;在森林防火区严禁燃放烟花爆竹、点放孔明灯,有效控制吸烟、烧烤、焚香烧纸等用火行为,防止引发森林火灾。

第八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要督促以森林资源为载体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及森林防火区内的易燃易爆站库、重要设施经营管理单位建立健全火源管理制度,完善火源封控措施。

第九条 森林防火期内,乡镇、街道和村(社)等基层组织要严格督促监护人落实监护责任,严防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野外用火。

乡镇、街道和村(社)等基层组织要严格落实林区野外火源管理措施,广泛开展森林防火进林区、进社区、进校园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民森林防火意识。

第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要适时组织森林防火检查,对森林火灾隐患进行排查,督促相关单位和个人按规定进行整改,消除火灾隐患。

第十一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林业主管部门和气象机构要加强森林火险监测和预报工作,全面落实森林火险预警信息发布制度。气象部门发布四级以上高森林火险等级天气和预报有高温、干旱、大风等高火险天气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发布命令,严禁一切野外用火;对可能引起森林火灾的居民生活用火要落实防火责任,严格管理。

第十二条 森林防火期内,确需在森林防火区从事计划烧除、炼山造林等生产性用火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火申请,报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确定专人的前提下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在森林防火区生产性用火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一)领取野外用火批准文件;

(二)开设宽度15米以上的安全防火线(带);

(三)在森林高火险时段以外并具备适合的气象条件;

(四)明确现场责任人;

(五)预备必要的扑火力量;

(六)准备必要的扑火工具;

(七)明确用火蔓延应对措施;

(八)落实专人看守,火不灭人不离。

第十四条 在森林防火区作业必须严格遵守下列管理规定:

(一)森林防火期内,因防治病虫鼠害、冻害等特殊情况确需在森林防火区用火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按照要求采取防火措施,严防失火;

(二)森林防火期内,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进行实弹演习、爆破等活动的,应当逐级报经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并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后组织实施;

(三)相关单位因处置突发事件和执行其他紧急任务需要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应严格野外用火管理,防范森林火灾发生;

(四)森林防火期内,进入森林防火区的各种机动车辆应当按照规定安装防火装置,配备灭火器材;

(五)林缘及林内的住宅、厂房、易燃易爆站库、重要设施、行人休息站等重要区域,必须开设防火隔离带;

(六)铁路、电力和电信线路、石油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在森林火灾危险地段应当开设防火隔离带,并定期组织人员看守巡护。定期进行线路和管道的安全检查,并对管道周边和线路下的可燃物进行清理,消除森林火灾隐患;

(七)举行民风民俗、传统习俗和宗教等活动,必须设立固定的用火点或用火场地,并落实专人看守。

第十五条 森林防火期内,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可以设立临时性森林防火检查站,对进入森林防火区的车辆和人员进行检查和宣传。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森林防火指挥机构和林业主管部门应在森林防火区的交通要道和林区居民区布设火源管理宣传碑、牌、标语或警示标志,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教育手段开展公众宣传,普及森林防火知识,增强安全用火意识。

第十七条 对在预防森林火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八条 对违反规定野外用火的,按照《森林防火条例》《四川省森林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四川省林业厅负责解释。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6

第二条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工作适用本办法。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以省人民政府公布的范围为准。

第三条 未央宫遗址的保护和管理,应当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正确处理未央宫遗址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关系,确保未央宫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7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 在遗址保护展示方式、遗址价值认知建设、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公益性等方面独具特色, 为遗址公园的建设增加了一种独特的模式。

一、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概况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 与城市建成区为叠压关系。 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 周边现代道路环绕, 高楼林立, 区位条件优越。 遗址总面积达25 平方公里, 是目前我国发现的规模最大、 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前期都城遗址, 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被评为20 世纪中国100 项考古大发现之一, 是“十二五”期间国家重点扶持的郑州大遗址片区中最重要的大遗址之一。

自20 世纪50 年代起, 经过多年的考古发掘工作, 郑州商城的整体格局逐渐呈现在世人面前:商城平面上由宫城、内城、外郭城三重城郭构成。 宫城居中, 是商王临朝起居之所。 内城围宫城而修, 周长七公里。 外城环内城而筑, 呈拱卫防御之势。 宫城区域发现大型建筑基址、输排水设施、人头骨祭祀遗迹等, 内外城之间设有众多制铜、 制骨、 制陶作坊以及青铜器窖藏坑等。 整体布局体现“筑城以卫君, 造郭以守民”的中国古城址的基本规制, “外圆内方” 的城郭布局契合古人“天圆地方”的哲学观念。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 包括宫殿区遗址、 汉代城垣遗址在内的郑州商城城垣遗址完整环状范围, 北面结合金水河与现有紫荆山公园, 东南城角结合规划的商都博物院等重要节点和开放空间, 适当扩大覆盖范围, 共计131.5 公顷。 遗址公园规划的主要内容是:保护一城 (7 公里商城内城墙) 、建设一带 (环城绿化带) 、建设五个展示片区 (黄委会宫殿展示片区、遗址博物院片区、城隍庙片区、书院街片区、夕阳楼片区) 、建设八个展示节点 (人民广场地下城墙展示节点、紫荆山公园城墙断面展示节点、 商都艺术馆商城发现地展示节点、城北路城墙断面展示节点、东大街商城复原展示节点、 紫荆山路城墙历史年轮展示节点、西南城角城墙遗址展示节点、商鼎公园城墙遗址展示节点) 。

二、积极推进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总体建设目标, 可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规范和加强以城垣遗址、 宫殿区遗址和青铜器窖藏坑为重点的郑州商城遗址的整体保护。 二是探讨对城市中心地区大遗址在本体保护基础上的展示功能和展示方法, 促进郑州城市历史文化氛围的提升, 强化郑州历史文化名城整体形象。三是以历史文化为媒介和主题开辟宜人城市绿化开放空间, 创造优美的郑州中心城区城市环境。 四是整合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历史与现代化要素, 建立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规划的有机联系, 促进郑州商城遗址保护与郑州城市建设的协调发展。

郑州商城遗址, 是一处历经3600 年的大型夯土城址。 虽然城址在历朝历代不断修葺利用, 但是自民国初年彻底废弃以来, 经年的风雨侵蚀, 尤其是其位于城市中心区, 无规划的城市建设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2011 年以来,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对商城遗址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物本体保护并对周边实施绿化工程。 其中, 内城城垣遗址的东城门段、内城南城垣西段与东段, 采用覆土植草和培土支护的方式对城墙墙体进行保护展示; 人民广场段主要采取地下揭露、 地上建保护棚的方式进行保护展示。 此类遗址保护工程的实施, 有效地保护了遗址本体的历史原貌, 遗址周边环境也得到了极大改善, 大大延长了文物本体的寿命。

2015 年,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先后实施了商城遗址南城垣外侧绿化工程、南大街—西南角段木栈道和防护围栏工程、紫荆山路城垣断面遗址保护性设施建设工程、西南城垣北侧防护围栏工程, 以及郑州商城遗址文物看护管理用房建设项目。 上述项目的实施, 是郑州商城遗址保护工程的具体工作内容, 也是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阶段正在推进的, 还包括城北路城垣遗址“隞墟”断面的保护展示工程, 该项目内容与紫荆山路城垣遗址断面的保护展示工程类似, 建成后会形成又一个关于商城遗址的重要保护展示节点。

目前正在推进的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项目, 是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全面宣传、展示、研究郑州商代都城遗址和开展文物保护研究、 进行学术交流的综合性文物保护设施, 前期拆迁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中。

三、发挥考古遗址公园的公益性作用, 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为了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保护郑州商城遗址这一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近年来开展了一系列郑州商城遗址价值认知建设, 让大遗址真正融入社会大家庭, 融入市民生活, 使之为提升城市活力、服务市民生活发挥积极的作用。 在取得了一定成果的同时, 也在工作中积累了诸多关于大遗址保护利用的经验。

一方面,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具体的保护展示措施上坚持只保护、 不扰动的原则。 保护工程针对城墙本体进行了必要的覆土植草保护, 并进行了环境整治和绿化。 另一方面, 文化内涵的阐释上也下了一番功夫, 在城墙周边铺设的木栈道、 步道上设置商城历史文化的说明牌。 同时, 在城垣景观带的设计上, 疏密有致、一线串珠, 在城垣周边一些重要节点设置了数量较多、 面积较大的开放空间。 在遗址公园的建设中, 未采用复原、模拟、数字化等现代、高科技展示手段, 保持着一种自然质朴的表达方式, 在展示层面上更多地保留了遗址原本的面貌。 为实现以人为本、服务民生的目标, 遗址公园没有围成独立的区域, 出入口遍布整个公园的各个节点, 并实行对市民全天候免费开放。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这一展示理念, 是基于三个层面考虑的。 首先, 郑州商城遗址位于郑州城市中心区, 区域内城墙本体周边建筑密集, 环境较差, 发展空间不足。 将城墙周边空间打开形成开放空间, 可以缓解区域建筑密度, 缓解空间局促。 通过对空间的绿化和环境整治, 可以满足遗址环境风貌需求。 其次, 郑州市域人口已近1100 万人, 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较大, 郑州市民业余生活、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均需要一定的场地。 考虑到民生问题, 以上各因素均迫切要求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以整体开放的形式融入整个区域。 再次, 郑州商城遗址作为大型夯土遗址, 历经数千年风雨侵蚀, 至今已经十分脆弱, 所以展示方式与展示设施的设置不宜对遗址产生较大干预。栈道与说明牌的搭配简单易行, 是较为稳妥的展示方案。至于更多、更深入的阐释, 可以通过遗址博物馆、书籍刊物、网络信息发布等方式实现。

上述做法, 实际效果令人满意。 当地居民因为有了休闲的公共空间, 对郑州商城遗址公园抱有较高的热情。 游客表示, 看过说明牌之后对商代早期的城墙遗址有了一定认识, 更深切地感受到了郑州市的历史文化内涵。城墙及城墙两侧的开放空间、绿化带, 也正在成为郑州市区新的活力空间, 丰富了市民的业余生活。 除此之外, 遗址公园的道路与公共空间也为城市短途通勤人群提供了交通便利。 可以说,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在做到本体保护与环境改善的同时, 也为城市发展和民生改进做出了积极贡献。

遗址公园建成并开放后, 在市民中逐步有了超高人气。 来到遗址公园的任何一个角落, 总能见到市民活动的身影。 在东南城墙之上的历史文化步道上, 遍布着三三两两散步的行人, 相隔不远的僻静之处, 往往会有一些人在合唱歌曲。 在遗址的东城墙东大街北侧的广场上, 聚集着一些跳广场舞、打羽毛球或者打拳健身的人们, 此外还有打太极、练剑、跑步的市民等。 遗址公园的平民化情结, 使遗址更接地气, 更容易被市民接受, 已成为城市的“绿肺”和市民喜闻乐见的乐园。

四、考古遗址公园模式的思考

当前, 建设融考古发掘研究、遗址展示、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 无疑是大遗址保护的一个成功模式。 国内成功的案例, 有西安大明宫模式、成都金沙模式、隋唐洛阳城模式、安阳殷墟模式等, 都是结合遗址特色、充分发挥自身价值和亮点、量身定制的成功范例。 但对于一些观赏性不强、知名度不高、民众认知度低的大遗址, 并非都适用以上模式。大型夯土遗迹的保护展示, 由于各地区、各遗址的实际情况差异较大, 没有统一的实施标准, 在保护展示方法上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积极探索、深入挖掘自身优势, 对考古遗址公园进行科学定位, 明确自己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顶层设计十分重要。

郑州商城考古遗址公园的实践, 为遗址公园的建设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案例。 它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解读遗址的存在和价值, 在保护好遗址的同时, 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并架起了遗址和群众沟通的桥梁。 郑州商城作为我国早期历史上一座重要的大型夯土城址, 在华夏文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但遗址的观赏性不强、 民众认知度不高是公园建设的一个短板。 根据郑州商城遗址的实际保存状况、现有区位优势, 郑州市商城遗址保护管理处采取了覆土保护、考古发掘地下展示、断面节点展示等方式, 配以多层次遗址价值标识、解说系统等宣传手段, 在力争保护商城遗址历史原真性的同时, 高度重视遗址所在区域内市民的参与和关注。 “大巧若拙”的遗址展示手段, 使普通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对遗址进行深入全面的阐释, 将作为后续工程。 随着丰富系统展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遗址更深层次的历史信息和更系统的文化内涵将会更完整地阐释与解读出来。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8

2014年7月12日至13日,戈尔联手WMAI、巅峰户外运动学校建立的“野外急救与风险管理”专业培训项目在北京正式启动,国际野外医学协会(WMAI)讲师孙灵野、巅峰户外运动学校校长孙斌以及相关专业培训讲师与20名户外爱好者一起,将一部惊险刺激的“野外求生大片”搬到了培训现场。培训中,讲师从“装备的选择与使用”、“户外运动风险管理”、“野外常见风险应对”等方面对学员进行了户外安全救援知识培训。

多年来,除了为广大户外爱好者提供户外装备、在出行途中给予户外爱好者最贴心的保护外,戈尔十分重视户外安全知识的普及,一直通过戈尔户外讲堂、户外先锋营等活动向户外爱好者传播户外安全知识。

○ KOLON SPORT北京秋冬新品发布

2014年7月10日,著名户外品牌KOLON SPORT在北京竞园艺术中心发布秋冬新品。在过去40余年的发展中,KOLON SPORT始终秉承“Your best way to nature”,传达着我们身边都是大自然一部分的理念,鼓励大家亲近自然,并成功地让具有专业功能性的户外服装与装备走进了城市休闲生活中。现在,KOLON SPORT面临的挑战是发起一场户外复兴运动,用简洁大方的产品设计同时满足专业户外人士和大众消费者对专业功能性与型格的要求,让户外的概念以更鲜活的形象在当下与未来传承和发展。NOW! 如今是交融的时代!文化相融,时代交汇,科技爱上奢华,皮草嵌入GORE-TEX,尼龙拼接皮革,严寒酷暑无惧,黑白皆我色彩——集过去未来合力,定义户外新时代!

○ 探路者公司三大品牌亮相2014亚洲户外展 邀用户“畅游”世界

7月23日,探路者公司三大品牌探路者、阿肯诺、Discovery Expedition品牌参加了在南京举办的的2014年第九届亚洲户外用品展览会。会上不仅向消费者展示了品牌最新的产品科技,同时针对不同的运动类目推出了户外出行线路,旨在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户外出行解决方案,带来更好的户外体验。

○ 优雅浪漫 魅惑迷情 趣奇mini7s金属色隆重登场

金属色无疑是今年夏天最为流行的元素之一,靓丽而不失柔美的光泽,闪耀出的是悦人心动的迷情优雅。一次成像相机趣奇mini7s今夏穿上了这层浪漫魅惑的外衣倾情登场,甜蜜粉温柔婉约;酷炫蓝大气浪漫;热情红魅力四射,如此动人心魄的色泽,你怎么能不赶紧囊获属于你的一款呢?

○ 与“逃跑计划”乐队一起,追寻“夜空中最亮的星”——11·11挪威逃跑计划正式发布

2014年7月10日,北欧旅游局携手北京世域行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嘉博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以及美丽世界音乐公司和乐视音乐“Live生活”联合推出2014年“挪威逃跑计划”,向所有爱好自然与音乐的人发出邀请:11月11日,与逃跑计划乐队一起穿越北极圈,去追寻北极“夜空中最亮的星”。活动当日,北欧旅游局章里先生、美丽世界音乐李赤先生、乐视音乐总监尹亮先生、挪威海达路德游轮公司中国区刘结先生、活动总策划常诚先生与来宾一同分享了一场“逃跑计划”的路线图。逃跑计划乐队主唱毛川及乐队鼓手红桃亲临现场助阵,并与到场的几十家媒体交流互动。来自挪威大使馆签证处、芬兰航空、Radisson blu酒店集团的代表也出席了发布仪式。

○ 时尚贴布影子,玩味牛仔创意

法国时尚服装品牌Chevignon(尚飞扬)在今年秋冬Chevignon(尚飞扬)继续引领时尚潮流,全新推出的贴布影子牛仔系列,以打造街头风牛仔及以时尚拼贴为设计轴心,大玩视觉创意。

贴布影子,就是采用高端创新的镭射印花技艺,区别与一般的牛仔洗水,利用高端的激光技术把牛仔布料上的靛蓝色带走,做出十分精致的高精度图案,还能同时制造深浅不同、富有层次感的贴布效果的影像图案,让每件牛仔产品都更富有视觉层次。镭射印花技艺需要每件单品独立制作,再加以品牌独有且精湛的多层次洗水技术及人手磨破、修补等细节,突显法式牛仔细节的时尚美学主义。

○ 2014年以色列旅游局中国巡演圆满结束

近日以色列旅游局2014年中国巡演北京站在京盛大开幕,以色列国家旅游部部长乌齐·兰多博士亲临现场致辞。部长先生携代表团来访,充分体现了以色列国家旅游部对于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活动当天,以色列旅游形象大使刘烨先生也亲临现场为活动呐喊助威。刘烨先生在今年年初成为以色列旅游的中国形象大使,并于2月份受邀前往以色列,近距离感受了以色列的独特魅力。活动现场首代周毅先生宣布,以色列国家旅游部于近期正式使用全新的LOGO,虽然以色列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但以色列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活力与能量的国家。此次使用的全新logo多彩的颜色,年轻化的设计,都更能体现这种动感与活力。针对中国市场,全新的官方网站也于近期上线。

○ 韩亚航空推出夏季健康营养餐

韩亚航空为了迎接夏季的旅游高峰,从7月开始至8月,提供黄姑鱼辣汤、蓝莓甜点等多种夏季特定机内餐。除此之外,长距离航线及东南亚航线的深夜及上午航班,将继续提供参鸡粥,鸭子营养粥,鸡肉韭菜粥等夏季人气营养机内餐。韩亚航空长距离航线的头等舱及所有航线的商务舱配备冷素面、冰淇淋甜点等夏季特定菜单,让乘客在炎炎夏日能有更好的食欲。韩亚航空服务本部长韩炫美(音译)称:“用最佳品质及具有丰富营养的应季食材做成的机内餐,增加乘客体力的同时,为乘客提供愉悦的飞行。”

○ 2014南非旅游局旅游推介会成功举办

2014南非旅游局旅游推介会继在香港、成都、沈阳成功举办后移师北京,为这次的全国行业路演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2014年是中国“南非年”,也是南非在曼德拉的带领下获得民主自由20周年,南非旅游局推出“新南非·新体验·新玩法”新主题,并在中国市场推出三种新产品包括邮轮上的南非、车轮上的南非、火车上的南非等。推介会上有超过45家南非旅业代表,包括5家地方旅游局、2家航空公司、16家地接社、13家酒店及其他旅游相关的服务公司与中国旅业代表共同分享最新的南非旅游资讯和旅游产品。南非著名的前橄榄球运动员、蜚声国际的橄榄球教练切斯特·威廉姆斯先生也作为“南非体育及旅游大使”出席推介会,为促进中国和南非两国旅游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 韩国旅游发展局开启畅想韩国游 赢取大奖体验韩国之美

韩国旅游发展局(KTO)发起名为“遇见你心中的韩国”的活动,邀请来自全世界的消费者体验韩国美与文化之旅。8月31日前,登录www.tourimagination.com,描述你心中的韩国的样子,你就会有机会在10月至11月期间,成为8组幸运者之一,获得为期四天的韩国游。还将获得主办方赠送各种礼品,包括BIGBANG的亲笔签名CD,并被授予“遇见你心中的韩国”官方荣誉大使的称号。

○ 盛夏美酒之旅 品味独特新西兰

新西兰从亚热带的北岛(南纬36°)至全球最南葡萄种植区中奥塔哥(南纬47°)跨越1,600公里(1000英里),葡萄园得益于海洋气候的温和影响(所有葡萄园距离海洋不超过120公里或80英里),白天日照时间长,夜晚有凉爽的海风吹拂。这使得葡萄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糖分,同时凉爽的气候使得葡萄经历较漫长的成熟期,在保持新鲜酸度的同时气味愈发芬芳,达到新西兰葡萄酒所著称的平衡感。新西兰共有8个主要的葡萄酒产区,每个产区的种植环境都较为独特,出产的葡萄酒也各不相同,有的主要出产果香浓郁的年轻型葡萄酒,有的主要出产酒体宏大、极具个性的红葡萄酒。命运湾、吉森庄园以及思兰尼都是值得推荐的新西兰酒庄。

○ 瑞士雷蒂亚铁路打造火车娱乐王国

蔡家坟遗址 篇9

蔡家坟遗址简介

经过来自唐山、秦皇岛两地的30余名专家学者的实地考察,初步认定我镇蔡家坟村的北岭极有可能就是孤竹国都所在地。据了解,卢龙镇蔡家坟村因清朝兵部尚书蔡士英的墓地建造于此而得名。2010年初,河北省第三次文物普查将蔡家坟村的北岭确定为商遗址,2011年初,时任卢龙县县委副书记、中国孤竹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薛顺平经过多方考证,得知北岭还曾被叫作“孤子城”,并曾发现过大量的青铜器、陶器、石器等,加之蔡家坟就在距今县城南的十二里,且靠近玄水(青龙河)和濡水(滦河)两河交会后的河道,地理位置与文献记载相合,判定这里极有可能就是存续千年之久的孤竹国国都所在地。30余名专家学者在北岭经过实地考察,发现了不少代表殷商时期的绳纹陶片、鹿角化石,甚至还有灰炭点和夯筑城墙的灰迹。考察过后,很多专家学者都对孤竹国在蔡家坟表示认同。

野外遗址管理制度 篇10

唐大明宫遗址主体面积约为3.2平方公里,宫墙周长近8000米。在总体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等方面均达到了极高的成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落之一,被誉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由唐大明宫所开创的宫殿建筑布置方式,奠定了东亚中古及其后的古代宫殿制度,是唐以后中国宫殿建筑之范本,对中国明清故宫及日本和韩国等东亚宫殿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唐大明宫遗址的现代考古,现已探明宫城的范围和形制,钻探出9座宫门遗址,37座建筑遗址,以及大部分宫墙和夹墙遗址,并重点发掘了含元殿、麟德殿、三清殿、清思殿、玄武门、重玄门、右银台门、丹风门等多处遗址,完成了麟德殿、含元殿遗址单体保护工程。唐大明宫遗址目前虽有建筑及农田占压,但整体保存状况良好,整体格局和重要殿基均保存完整,是中国目前保存最为完整、保存状态最好的古代宫殿遗址之一。1961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唐大明宫遗址被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预备名单,并在国家《“十一五”期间大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中,被确定为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2008年在国家文物局主导下,陕西省和西安市政府启动西安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项目。基于唐大明宫保护规划制定了遗址公园的总体规划。总体规划中,根据唐大明宫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结合城市规划,以及文物保护、展示与管理工作需要,确定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总面积为3.84平方公里,其中遗址面积约3.28平方公里。考古规划要点考古工作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基础,也是保护展示与示范的基本内容。考古工作的目的是准确、细致地探明唐大明宫遗址的范围大小、宫内各种建筑、道路的分布和特征,为文物保护、展示和遗址公园的规划建设提供充实的考古资料。重点是探明唐大明宫的整体格局、道路系统、建筑遗址分布以及建筑性质等。考古工作应控制总体发掘规模,优先使用无损伤考古方法,为后世持续研究留有余地。考古现场及考古过程应尽可能对游人开放。文物保护规划文物保护是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首要目标,必须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基础,考古先行。任何文物保护方案,需要经过科学的分析论证,制定可行的保护方案。文物保护应体现文物及其环境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以不损害文物及其环境为根本原则。唐大明宫遗址的整体格局应当得到充分重视,完整保护。遗址的自然地形属于整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予以保护,对部分已经破坏了的地形,应考虑适当修复,宫门与宫墙是显现唐大明宫整体规模及格局的重要内容,对尚存遗址必须予以妥善保护,对完全破坏的部分也要通过标识及景观控制等手段,保护并显现其完整性。宫门的保护方案必须协调遗址公园内部和外部环境关系,出人口和道路设置应兼顾历史环境和城市交通。宫殿区为遗址分布密集区,必须以科学分析论证为基础,实施适当的文物保护工程和环境整治工程。殿前区和宫苑区为大明宫内的历史环境展示区,在文物保护的前提下,适当恢复历史环境和植被。在进行详细深入的现场调查和鉴别的工作基础上,对园区内非唐代的历史遗存,若存在文化价值及利用价值,且对唐大明宫遗址基本格局和主要文物遗址不起干扰和破坏作用者,同样应当予以保护和利用。文物保护设施所用的工艺、材料应明确区别于遗址本体,要防止历史混淆。鉴于唐大明宫遗址主要为土质遗址,保护难度大。需要探索适合中国土木结构建筑遗址保护的理论、方法和材料。应重视文物保护工程的示范效应,强调保护与展示工程的先进性和探索性。文物展示规划文物展示是提高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对公众的吸引力和亲和力,扩大其示范效应的重要途径。其目的是在保护文物及其环境前提下,向人们提供认识、学习和研究历史的可能性。鉴于唐大明宫遗址特征,其展示需要将遗址空间、文化意象、科学考古与保护过程、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成就综合予以展示。各种现代的技术、开放创新的思维应该为遗址公园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唐大明宫遗址整体展示这是唐大明宫遗址最具气势的内容,展示包括:唐大明宫历史格局、历史规模、地形地势、历史环境。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也可以考虑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在适当场馆进行展示或演绎。唐大明宫的宫门和宫墙,以及位于轴线的重要建筑遗址是展示整体格局的最主要内容。唐大明宫建筑文物展示这是唐大明宫文物的主体内容,展示包括:遗址本体、出土文物。唐大明宫遗址的主要内容为建筑基址,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可以结合保护设施,利用现代材料,选择部分建筑复原,或进行建筑的部分复原(如建筑基础、柱础、柱子、梁架等)。文物展示原则不允许重建,仅在有科学依据和对遗址保护的基础上,允许象征性、小规模和局部的重建。可以考虑在适当场馆,运用模型复原或虚拟复原的方法展示复原研究的成果。太液池及周围皇家园林展示这是唐大明宫最具魅力的内容,展示包括:太液池池岸遗址、蓬莱山遗址、太液池出土文物、太液池周边建筑遗址等。在切实保护文物遗址的基础上,根据研究成果,可以适当恢复太液池水面以及部分植物景观和园林。考古及保护工程展示这是唐大明宫保护展示示范园区重点示范内容,展示包括:考古现场、考古过程、保护设施、保护过程等。展示现场必须设置适当的安全设施,保证文物及参观者的安全。必须设置翔实的文字及图像说明,以帮助参观者学习和了解文物考古及保护科学。历史及文化展示这是唐大明宫的辅助展示内容,展示内容包括:唐大明宫历史及文化、唐长安城历史文化、唐代历史及文化、考古科学及文化遗产保护科学等相关内容。主要通过各种方法体现唐大明宫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礼仪、音乐、歌舞、诗词、绘画等)。新增展示设施应明确区别于文物遗址,复原展示只有在使用现代方法和材料的情况下才被允许,要防止历史混淆,鼓励使用可还原的技术与材料。新增展示设施尽可能利用地下空间或结合文物保护设施一起建设,应避免对文物遗址及其环境的破坏。所有文物展示手段既要考虑普通大众的需要,又要考虑特殊兴趣人群、专业工作者、残障人士的广泛需求,还要加强公众的参与性。景观规划景观规划建设应当以历史资料和考古研究为基础。整体景观意象应保持唐大明

宫遗址的真实性及历史沧桑感,体现出繁华落尽的苍凉以及历史过后的萧瑟。唐大明宫前朝后寝、中轴布局的整体景观空间结构应予以体现。殿前区以含元殿至丹凤门之间的殿庭为中心,保持开阔空间、大尺度的历史景观氛围。宫殿区以含元殿、宣政殿和紫宸殿三大殿为中心,保持庭院空间、建筑尺度、遗址面貌的景观氛围。宫苑区以太液池为中心,保持池苑空间、灵活布局的自然园林景观氛围。要保护重要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特别要保护贯穿丹凤门、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太液池、玄武门和重玄门的主轴线,以及麟德殿与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之间的通视走廊及其景观。还应保护和控制主要门址与主要宫殿遗址之间的通视走廊,以及太液池周围的景观。大地景观是唐大明宫的突出特点,龙首塬高耸,太液池低缓,遗址公园地势跌宕起伏,观景线路选择以及植物造景应保护和突出自然地形的变化,体现“地以诗传”的宏大意境。绿化种植规划绿化种植是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遗址保护展示的重要手段。绿化种植应以考古及历史研究为依据。在不破坏遗址及其环境的前提下,可以选择有历史依据的唐代宫廷惯用品种进行种植。在不影响古迹遗址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保留和利用现有树木,清除或移植直接占压在遗址之上影响遗址安全的树木,以及对重要遗址环境有严重干扰的树木。新植树木应选择在考古勘探明确没有重要遗址的区域种植。绿化种植应当以保护古迹遗址及其环境为前提。要防止植物根系对遗址的破坏。道路交通组织遗址公园道路交通规划建设主要目的是保障文物遗址安全、维护及考古工作需要、展示唐大明宫的历史格局、满足游客参观以及服务功能。对外交通规划应当考虑与周围城市地铁、公交、铁路、道路及主要公共设施的衔接,保证唐大明宫遗址的完整性,并留有适当保护及缓冲距离。城市交通止于唐大明宫官墙以外,停车场应在唐大明宫宫墙以外设置。主出入口结合丹凤门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次主出入口结合建福门、望仙门、左银台门、右银台门、重玄门、玄武门等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设立。鉴于考古和历史研究尚未揭示唐大明宫历史道路布局及走向,为保障文物遗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近期遗址公园以利用现有道路(用地内遗留下来的生产和生活道路)为主,加以适当调整、补充和完善,作为解决园内交通的主要交通路网。远期,在考古研究清楚以后,根据历史路线以及遗址保护展示的需要,重新调整设计道路交通网络。遗址公园的主要交通方式为步行。步行系统规划应保证游客可以到达所有文物遗址及服务设施。步行道路系统应按照历史及考古研究成果铺设,保护历史遗迹,作为参观和展示的部分内容。路面建议采用可还原材料铺设。在未得到足够考古信息以前,步行道路可采用架空木栈道或碎石路面等可还原方式铺设,避免对遗址的干扰和可能的破坏。遗址公园内可以设置自行车交通系统,作为辅助交通手段及健身活动使用。鉴于遗址公园规模巨大,可以设置电瓶车作为辅助公共交通系统。道路交通应解决文物遗址的安全维护及监察需要,保证消防、救护等车辆能够接近遗址及主要参观区域;解决考古及保护工作需要,保证物质、设备方便到达现场。对直接占压文物遗址并对遗址造成破坏的现状道路应予以清除,对破坏遗址环境的道路要予以改造和整顿。没有利用价值的现状道路原则上应均应清除。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建设主要文化及服务设施包括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专题博物馆、文化研究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四类。遗址保护与展示设施结合古迹遗址保护与展示设计,近期规划建设重点包括丹凤门及其它宫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宫墙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上朝路(沟渠及桥)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宣政殿、紫宸殿保护展示工程、太液池遗址保护与展示工程。专题博物馆原则上在非遗址区针对不同功能区的文化主题进行建设,也可保留部分现有建筑物,进行改造和利用。其规模根据环境及实际需要确定。文化研究及管理设施包括唐大明宫考古研究、文物保护研究、文化研究机构及遗址公园管理机构。主要集中在殿前区,结合现有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设置。旅游服务设施主要满足遗址公园旅游和休憩的基本需要。包括:售票、存包、游客服务中心、指引信息标志、售货亭、生态卫生间、饮水点、音响设施、垃圾容器、休息座椅和公用电话等。旅游服务设施应根据使用需要,在整个遗址公园内均匀分布。所有服务设施均应根据遗址环境及其区位进行专门设计,彰显文化特色,并与环境相协调。固定设施尽可能结合遗址保护展示工程设置,临时设施应坚持轻荷载、浅基础(或无基础)、可还原、可移动的原则,要与遗址及遗址环境相协调。基础设施建设为更好保护唐大明宫遗址,避免扰动遗址区文化层,遗址公园内基础设施在满足基本需要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利用已有城市设施,减少新建设施及规模。遗址公园主要道路近期利用已有道路进行适当改造使用,远期依据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按唐大明宫历史面貌规划建设。遗址公园绿化及服务设施点用水也主要利用现有城市给水系统供给。太液池的首次供水由城市给水管网引入,后续可考虑由周围城市区域中水回用以及遗址公园内雨水收集补给,不足部分仍由城市给水管网供给。遗址公园应重点解决自然雨、雪排泄等问题,做好场地坡度,采用浅敷设明沟或明沟加盖板方式有组织排水汇入城市系统,尽量避免挖沟对遗址的破坏。生活污水排放主要利用现有园内城市污水系统,新建公共卫生间及餐饮设施应尽可能安置在非遗址区域。对于遗址区域不得不安排的卫生间,应考虑采用自分解生态厕所,不敷设排水管道,以避免对遗址的破坏。电力电讯设施建设应坚持少干预、可还原的原则,尽量避免高架及管沟。安全保卫设施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文物安全的相关标准建设,重点解决遗址区内重点文物的安全监控。管理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大遗址保护与展示总体规划》,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由国家文物局主导,陕西省政府和西安市政府配合共同建设。西安市政府负责解决遗址公园土地征用、拆迁、安置等事宜,国家文物局与地方政府共同投资进行古迹遗址保护、研究及遗址公园建设。遗址公园内的现有单位和农村全部迁出,由西安市政府统一规划并予以安排。由国家文物局、陕西省政

府、西安市政府共同组建唐大明宫博物院,负责管理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大明宫博物院下设唐大明宫研究院。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结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古迹遗址保护理事会、世界遗产中心等国内外机构,建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古迹遗址保护技术平台,引进国内外一流专家,长期开展唐大明宫历史、考古、保护、展示及利用等方面的研究,持续推进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建设。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应当按照世界遗产的标准进行管理。遗址公园以外周边地段现有建筑物,应按照文物保护法及《唐大明宫遗址保护总体规划》和《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陕西·西安段——唐长安城遗址·唐大明宫遗址保护管理规划》的要求,酌情逐步改造。近期建设目标西安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2010年的建设目标是:“确立形象,显现规模,开辟游线,改善环境,提供设施,对外开放”。具体工作如下:完成唐大明宫遗址地面不当附着物的拆迁与清理。完成唐大明宫遗址考古勘探以及部分重点区域的发掘。确立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形象,完成丹凤门遗址保护及展示工程。显现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规模,完成宫墙及部分门址的保护及展示工程。初步完成唐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道路交通系统建设,保证游人参观。改善遗址生态环境,在考古发掘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研究,妥善保护,恢复太液池水系,进行遗址公园绿化。完成殿庭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利用部分现有建筑改造,建设部分文化设施、旅游服务设施、管理设施和基础设施。邀请部分国内外著名文物保护机构及专家,开始部分重点遗址的保护与展示工程。2010年西安唐大明宫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向公众开放。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是21世纪中国文物保护和利用的一次综合性探索,其价值之高、规模之大、投资之巨均前所未见,项目本身对于中国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者既是一次机遇,也是一次挑战。鉴于文物考古及保护工作的长期性、艰巨性和科学性,唐大明宫国家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暨遗址公园建设应是一项长期而持续的工作。当前的总体规划仅仅是基于当前已知的考古及历史研究成果,可以肯定在未来规划必定会根据考古工作的新进展,进行适时调整和更新。

上一篇:电子商务发展分析报告下一篇:以信息化为引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