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通用4篇)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 篇1
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1)
共90分钟
共40道题
【题型】 X型题
1.静脉药瘾者所致心内膜炎的特点是 A.常右心瓣膜受累,引起三尖瓣反流
B.常引起脑栓塞
C.栓塞发生在肺
D.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
E.以上均正确
【题型】 X型题
2.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特征是 A.中毒症状明显
B.病程进展迅速,数天至数周引起瓣膜破坏
C.感染迁移多见
D.病原体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E.病原体主要为草绿色链球菌
【题型】 X型题
3.男,37岁,风湿性心脏病伴发热3周,血培养2次草绿色链球菌(+),宜选下列哪些抗生素联合治疗 A.万古霉素
B.头孢菌素
C.阿米卡星
D.青霉素
E.红霉素中等
【题型】 A1A2型题
4.女,30岁,心悸、气促2年,发热1个月,有关节痛,梨形心,心尖有收缩期及舒张期杂音,心率90次/分,脾可触及,有杵状指,尿蛋白(+)。最可能的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合并 A.风湿活动 B.肺部感染 C.上呼吸道感染 D.肾盂肾炎
E.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5.下列哪一项对鉴别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和风湿热最有帮助 A.体温 B.有无贫血
C.红细胞沉降率测定 D.血白细胞计数 E.皮肤黏膜出现淤点
【题型】 A1A2型题
6.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脑出血的原因 A.肝功能损害 B.凝血因子异常 C.血小板解聚 D.中毒性
E.感染性脑动脉瘤破裂
【题型】 A1A2型题 7.Roth点见于 A.急性风湿热 B.病毒性心肌炎 C.结核性胸膜炎
D.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系统性红斑狼疮
【题型】 A1A2型题
8.感染性心内膜炎不具有的临床体征为 A.皮肤黏膜淤点 B.脾大
C.结节性红斑 D.贫血 E.杵状指
【题型】 A1A2型题
9.如感染性心内膜炎被证实,应用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渐渐下降,抗生素疗程应是 A.2~4周 B.1~3周 C.3个月 D.半年 E.6~8周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10.男,34岁,1个月前因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30天出现发热,体温达39℃,查体: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Ⅳ级舒张期杂音,脾大,曾有2次血养阳性。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肺部感染
B.人工瓣膜心内膜炎 C.原有风湿活动 D.术后吸收热 E.败血症
【题型】 A1A2型题
11.以下哪项不是自体瓣膜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A.Os1er结节 B.脾大 C.贫血 D.杵状指 E.皮下结节
【题型】 A1A2型题
12.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赘生物最常见的附着部位是 A.三尖瓣边缘
B.二尖瓣和主动脉瓣 C.肺动脉瓣边缘 D.三尖瓣基底部 E.以上都不是
【题型】 A1A2型题
13.下列哪项体征提示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A.水冲脉
B.毛细血管搏动 C.咯血 D.胸痛
E.Janeway损害
【题型】 A1A2型题
14.心脏病患者在以下哪种情况下最易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A.心力衰竭时
B.咽喉炎或行口腔手术时 C.心房颤动时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D.严重二尖瓣狭窄时 E.室间隔缺损时
【题型】 A1A2型题
15.女,30岁,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合并关闭不全,2个月前外出旅游时着凉,此后间断低热,乏力、心悸、胸闷等症状较前加重,近日手指出现豌豆大的紫色痛性小节。这种结节最可能是 A.Janeway损害 B.细菌感染 C.类风湿结节 D.Roth斑 E.Os1er结节
【题型】 A1A2型题
16.自体瓣膜性心内膜炎超声检查的最典型表现是 A.瓣叶增厚
B.瓣膜上有赘生物 C.主动脉细菌性动脉瘤 D.室间隔脓肿 E.瓣叶穿孔、粘连
【题型】 A1A2型题
17.男,31岁,不规则发热1个月。查体:二尖瓣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区舒张期叹气样杂音,心率100次/分,律齐。某日突然左侧偏瘫。最可能的原因是风湿性心脏病合并
A.风湿热
B.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C.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脑栓塞 D.蛛网膜下隙出血 E.脑出血
【题型】 A1A2型题
18.治疗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早期应用大剂量长疗程杀菌剂的理由是 A.消灭潜伏在血液中的致病菌 B.消灭隐藏于赘生物内的致病菌 C.保持较高和稳定的血药浓度 D.消灭血中流动致病菌 E.减少体循环栓塞事件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1A2型题
19.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抗生素治疗数周后突然出现左上腹剧痛、压痛,脾区听到摩擦音。最可能的原因为 A.急性胃炎 B.胃穿孔 C.脾栓塞
D.肠系膜动脉栓塞 E.左下肺动脉栓塞
【题型】 A1A2型题
20.先心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抗菌治疗体温已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腰痛,肉眼血尿。最可能的原因为 A.抗生素失效病情反复 B.急性肾炎
C.急性肾功能不全 D.肾栓塞
E.急性肾盂肾炎
【题型】 A1A2型题
21.患者,女,24岁,发热1个月伴心悸、咳嗽、咳痰。体检:主动脉瓣可闻及舒张期泼水样杂音,肝肋下2指,脾触及1指、血红蛋白80g/L,尿红细胞(+),入院后最重要的检查是
A.血沉及抗“O” B.胸片X线检查 C.中段尿培养 D.心脏超声 E.血培养
【题型】 A1A2型题
22.女性,26岁,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5年,现持续发热,全身肌肉关节痛。查体:轻度贫血,上唇及左手中指尖见针头大小淤点,心界向左扩大,心尖部可闻舒张期、收缩期杂音,两肺底少许湿啰音,肝肋下1cm,轻度杵状指,应首先疑诊为 A.风湿热 B.支气管肺炎 C.肺结核
D.细菌性心内膜炎 E.以上都不是
【题型】 A1A2型题
23.男,40岁,8个月前行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个月来发热,体温37.5~38.0℃。化验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Hb82g/L,尿RBC5~6个/HP,血培养结果未回报。治疗应首选哪种药物 A.青霉素 B.链霉素 C.头孢菌素 D.两性霉素 E.氯霉素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4.患者女性,40岁,风心病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热5周伴无力多汗,间断口服抗生素治疗,皮肤苍白,口腔黏膜瘀点,视网膜出现卵圆形出血斑,疑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5.患者男性,36岁,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后2周,发热10天,疑诊人工瓣膜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草绿色链球菌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C.肠球菌 D.真菌 E.衣原体
26.患者男性,28岁,为静脉药瘾者,发热3周,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三尖瓣赘生物,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最可能的致病菌是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7.渗出性心包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8.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29.心脏压塞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30.慢性缩窄性心包炎 A B C D E
【题型】 B型题
A.Osler结、Roth斑 B.Ewart征 C.Kussmaul征 D.心包摩擦音 E.Beck三联征
31.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A B C D E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3A4型题
男,32岁,风湿性心脏病史5年,4周前感冒后一直低热、咽痛,1周来心悸、胸闷较前加重,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32.此患者低热原因最可能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真菌感染 C.立克次体感染
D.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E.衣原体感染
【题型】 A3A4型题
男,32岁,风湿性心脏病史5年,4周前感冒后一直低热、咽痛,1周来心悸、胸闷较前加重,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33.首先应考虑下列哪一诊断 A.风湿性心脏病合并甲亢 B.风湿性心脏病合并贫血
C.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风湿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脱垂
【题型】 A3A4型题
男,48岁,心脏杂音病史20年,发热6周住院。查体:睑结膜见淤点,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叶可见赘生物。化验类风湿因子(+),血培养两次草绿色链球菌(+)。拟给予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34.此患者的诊断是
A.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B.疑诊感染性心内膜炎 C.心肌炎
D.类风湿性心脏病 E.结缔组织病
【题型】 A3A4型题
男,48岁,心脏杂音病史20年,发热6周住院。查体:睑结膜见淤点,心尖部闻及双期杂音。超声心动图检查示二尖瓣增厚、回声增强,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二尖瓣叶可见赘生物。化验类风湿因子(+),血培养两次草绿色链球菌(+)。拟给予β内酰胺类药物治疗。35.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A.发热、血培养(+)B.发热、类风湿因子(+)C.发热、心脏杂音
D.血培养(+),类风湿因子(+)E.2次血培养(+),超声心动图发现赘生物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男性,30岁,风心病史8年,1个月前有上感病史,近1个月反复间断发热、咽痛,近1周感心悸、胸闷、劳累加重伴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上肢可见瘀点,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
36.此患者低热原因最可能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 B.念珠菌感染 C.立克次体感染
D.草绿色链球菌感染 E.肺炎衣原体感染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男性,30岁,风心病史8年,1个月前有上感病史,近1个月反复间断发热、咽痛,近1周感心悸、胸闷、劳累加重伴乏力、多汗。查体:面色苍白,上肢可见瘀点,心尖部闻及乐音样收缩期杂音
37.首先应考虑下列哪一个诊断 A.风心病合并甲亢 B.风心病合并贫血
C.风心病合并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D.风心病合并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E.风心病合并二尖瓣脱垂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反复发热2个月,既往有风心病史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乐音样杂音,心尖部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38.应考虑下列哪一个诊断
A.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二尖瓣脱垂 B.二尖瓣狭窄合并腱索断裂
C.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D.二尖瓣狭窄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E.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
【题型】 A3A4型题
患者女性,36岁,间断反复发热2个月,既往有风心病史5年,查体:胸骨左缘第4肋间闻及乐音样杂音,心尖部闻及全收缩期吹风样高调一贯型杂音,向左腋下传导 39.下列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最重要 A.血常规 B.血气分析 C.血培养
考吧网()本篇文章由考吧网()整理,希望对广大考生有所帮助。
D.心电图 E.胸片
【题型】 X型题
40.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并感染性心内膜炎,下列哪些是可能发生栓塞的部位
A.脑栓塞
B.肺栓塞
C.肾栓塞
D.肠系膜栓塞
E.以上均正确
考吧网()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 篇2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的本质与特征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B.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C.法是全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D.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房屋装修合同,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是()。A.被装修的房屋 B.甲乙双方应当收付的款项 C.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行为 D.甲乙双方承担的权利和义务
3.下列各项客观事实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有()。
A.某服装厂与供货商订立了一份合同 B.某沙漠三天没下雨 C.战争爆发 D.海底火山爆发
4.根据法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下列属于程序法的有()。A.《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5.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
A.国际法和国内法 B.根本法和普通法 C.实体法和程序法 D.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6.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有关仲裁协议效力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B.合同无效,仲裁协议也无效 C.仲裁庭无权确认合同的效力
D.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只能请求法院作出决定
7.下列各项中,符合《仲裁法》规定的有()。
A.仲裁实行自愿原则 B.仲裁一律公开进行
C.仲裁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D.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8.根据《仲裁法》的规定,下列关于仲裁委员会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有()。A.仲裁委员会是行政机关 B.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C.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 D.仲裁委员会与行政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9.下列不属于民事诉讼审判制度的是()。A.合议制度 B.公开审判制度 C.两审终审制度 D.一审终局制度
10.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因票据纠纷引起的诉讼,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原告住所地 B.背书人所在地 C.票据收款人所在地 D.票据支付所在地
11.因不动产纠纷提起的诉讼,有权管辖的人民法院是()。A.合同签订地人民法院 B.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C.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 D.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
12.对下列哪些情形,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能申请行政复议()。A.对行政机关限制人身自由的决定不服的
B.对行政机关做出的关于吊销营业执照的决定不服的 C.对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决定不服的
D.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办理的
1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有()。
A.借款利息未支付 B.出售质量不合格商品而未声明的 C.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D.寄存财物被丢失的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参加人的是()。A.申请人 B.被申请人 C.第三人 D.复议机关
15.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法主体违反经济法可能承担的民事责任形式有()。A.停止侵害 B.拘役 C.罚款 D.没收财产
16.当事人不服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法定期限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法定期限是指()。
A.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0 日内 B.判决书作出之日起15 日内 C.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 日内 D.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0 日内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属于法律关系主体的有()。
A.个体工商户 B.某市人民政府 C.某市艺术团 D.外商投资企业
2.下列各项中,属于法的形式的有()。
A.宪法 B.某单位有关工作纪律的规定 C.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 D.会计法
3.下列各项中,能够引起法律关系消灭的法律事件有()。A.合同双方认真履行了合同 B.企业乙侵犯了丙的专利权 C.发生了地震 D.突然爆发了战争
4.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的有()。A.宏观经济调控关系 B.市场规制关系 C.刑事违法关系 D.民事诉讼关系
5.仲裁员有下列情形时,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的有()。A.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B.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C.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D.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6.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法规的有()。A.国务院发布的《总会计师条例》 B.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 C.省级人大常委会发布的地方会计管理条例 D.财政部发布的《财政部门实施会计监督办法》
7.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当事人之间达成的书面仲裁协议,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该书面仲裁协议无效。该情形包括()。A.约定与人身有关的收养、继承纠纷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订立的仲裁协议 C.一方采取胁迫手段,迫使对方订立仲裁协议的 D.由强制性法律规范调整的法律关系的争议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有()。A.确认发明专利权的案件 B.海关处理案件
C.对国务院个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
D.本辖区内重大、复杂的行政案件
9.下列各项中,符合我国《仲裁法》规定,不能申请仲裁解决的是()。A.公司某职员与公司发生的劳动合同纠纷 B.甲、乙两企业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C.甲、乙两人的遗产继承纠纷 D.对工商吊销营业执照不服而产生的纠纷
10.根据规定,下列情形中,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的有()。A.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损毁的 B.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C.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D.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11.甲地A 公司和乙地B 公司在丙地签订一份货物买卖合同,约定由B 公司在丁地向A公司交货。后B 公司未能按约履行合同,A 公司便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规定,该案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是()。
A.甲地人民法院 B.乙地人民法院 C.丙地人民法院 D.丁地人民法院
12.下列纠纷适用于《民事诉讼法》,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是()。A.侵害名誉权纠纷 B.企业破产案件
C.劳动合同纠纷 D.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13.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不能申请行政复议的有()。A.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 B.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人事决定 C.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
D.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决定
14.根据《仲裁法》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有()A.仲裁不公开进行,诉讼一般应公开进行 B.仲裁不实行回避制度,诉讼则实行回避制度
C.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度,而诉讼则实行两审终审制度
D.仲裁必须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才可进行,而诉讼只要有一方当事人起诉即可进行
15.下列有关诉讼时效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1 年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B.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之一
C.只有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 个月内发生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才能中止时效的进行
D.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统归无效
16.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责任的形式的是()。
A.赔偿损失 B.拘留 C.责令停产、停业 D.没收违法所得
三、判断题
1.实体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
2.甲、乙双方签订一份建造大型设备的合同,由甲提供主体配件和原材料,乙方提供建设服务,由此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就是乙方承建的设备。()3.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分为若干个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构成一国的法律体系。()
4.民事审判制度中的回避制度只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对于其他人员不适用。()
5.法律事实可以划分为行为和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又称为绝对事件。6.审理行政案件,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适用调解。()
7.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经济纠纷,可以同时选择仲裁和民事诉讼。()
8.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9.甲公司与乙银行订立一份借款合同,甲公司到期未还本付息,但银行并没有发出通知要求甲公司支付。乙银行于还本付息期届满后1 年零6 个月时才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要求甲公司偿还本金、支付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乙银行提起的诉讼将丧失胜诉权。()
10.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另一方请求人民法院作出裁定的,由仲裁委员会裁定。()
答案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C本题考核法的本质与特征。法是统治阶级国家意志的体现,不是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
[该题针对“法的本质和特征”知识点进行考核] 2.C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房屋装修合同而形成法律关系的客体是装修劳务行为。即该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装修的房屋,而是乙方承揽的装修劳务的行为。[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A本题考核点是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以法律关系主体意志为转移,能够产生法律后果,即能够直接引起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或者消灭的人们有意识的活动。B不是法律事实,D的客观事实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绝对事件,C属于法律事件中的相对事件,A属于法律行为。[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B本题考核法的分类。程序法是指为了保障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制定的关于程序方面的法律。如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5.D本题考核法的分类。根据法的创制方式和发布形式,可以将法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
[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6.A本题考核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仲裁庭有权确认合同的效力。当事人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委员会作出决定或者请求法院作出裁定。
[该题针对“仲裁机构和仲裁协议”知识点进行考核] 7.A本题考核仲裁法的有关规定。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由当事人协议选定仲裁委员会;仲裁实行一裁终局制,仲裁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不能再申请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A本题考核仲裁委员会的性质和设立。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也没有隶属关系。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9.D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包括合议制度、回避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两审终审制度。
[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10.D本题考核为特殊地域管辖。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因票据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票据支付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1.D本题考核诉讼的特殊地域管辖。诉讼管辖可分为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地域管辖又可分为一般地域管辖和特殊地域管辖,不动产纠纷属特殊地域管辖的一种类型,由不动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
[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C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根据规定,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调解或其他处理的,依法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不能申请行政复议。[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A本题考核的是诉讼时效的问题。诉讼时效期间分为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A属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21年,而特殊诉讼时效期间为年。适用于特殊诉讼时效期间的情形包括(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2)质量不合格产品未声明的(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本题BCD都适用于特别诉讼时效期间。[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4.D本题考核行政复议参加人。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所以选D。
[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A本题考核民事责任的形式。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当事人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包括停止侵害、排除妨碍等,而拘役、没收财产是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形式,罚款是承担行政责任的形式。
[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16.C本题考核上诉的法定期限。当事人不服地方人民法院第一审民事判决的,有权在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判决和执行”知识点进行考核]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本题考核法律关系的主体。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公民(自然人)、机构和组织(法人)、国家、外国人和外国社会组织。[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2.ACD本题考核法的形式。法的形式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协定等。所以B选项不正确。[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3.CD本题考核法律事实。法律事实分为法律事件和法律行为,AB选项属行为范畴。[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4.AB本题考核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是调整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5.ABCD本题考核仲裁员应当回避的情形。[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6.AB本题考核法的形式。选项AB:国务院颁布的属于“行政法规”;选项C:属于“地方性法规”;选项D:属于“行政规章”。[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7.ABCD本题考核仲裁的适用范围和仲裁协议的效力。A.D属于约定的仲裁事项超过了法律规定的仲裁范围。[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8.ABCD本题考核行政案件的诉讼管辖。以上四个选项均属于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9.ACD本题考核《仲裁法》的适用范围。不属于《仲裁法》调整的争议包括(1)与人身有关的婚姻、收养、监护、抚养继承纠纷(2)行政争议(3)劳动争议(4)农业承包合同纠纷。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0.ABD本题考核诉讼时效期间。货物买卖纠纷适用2年的诉讼时效。[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1.BD本题考核特殊地域管辖的适用情形。根据规定,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因此,本题应由乙地(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和丁地(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该题针对“诉讼管辖”知识点进行考核] 12.ABCD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适用于《民事诉讼法》的案件具体有五类,ABCD均属于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案件。[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3.ABC本题考核行政复议的范围。不能提出行政复议的情形包括(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者其他人事决定(2)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该题针对“行政复议的范围”知识点进行考核] 14.ACD本题考核仲裁和诉讼的相关规定。B选项是错误的,应当仲裁和诉讼都实行回避制度。
[该题针对“仲裁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15.ABD本题考核诉讼时效的有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当事人“知道”自己的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因此选项A错误;权利人提起诉讼是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定事由之一,因此选项B错误;诉讼时效中止的法定事由发生之后,以前经过的时效期间仍然有效,待法定事由消失后,时效继续进行,因此选项D错误。[该题针对“诉讼时效”知识点进行考核] 16.BCD本题考核行政责任的形式。选项A属于民事责任。《会计法》规定的行政责任的形式有两种,即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主要分为六种,即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行政拘留。行政处分的形式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该题针对“法律责任的种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三、判断题
1.N [解析]:本题考核法的分类。实体法是指从实际内容上规定主体的权利和义务的法律。[该题针对“法的形式和分类”知识点进行考核] 2.N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法律关系客体是指法律主体权利和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甲、乙双方签订大型设备建造合同而形成的法律关系客体并不是乙方承建的设备,而是乙方的承建行为。[该题针对“法律关系的要素”知识点进行考核] 3.Y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体系的定义。[该题针对“法律部门与法律体系、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知识点进行考核] 4.N [解析]:本题考核民事诉讼的基本制度。回避制度不仅适用于案件的审判人员和书记员、还适用于翻译人员、鉴定人等。[该题针对“民事诉讼的审判制度”知识点进行考核] 5.N [解析]:本题考核法律事实的规定。由自然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绝对事件,由社会现象引起的事实称为相对事件。[该题针对“法律事实”知识点进行考核] 6.N [解析]:本题考核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该题针对“行政诉讼的基本规定”知识点进行考核]
心血管内科学-第8章同步练习 篇3
经济体制改革
一
选择题
1.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推行公司制
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D.废除国有制
2.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利改税”、“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
3.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D.农村改革率先在广东开始
4.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后以中国共产党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新阶段。材料中的新体制指的是()
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B.资本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1992年1月19日上午9时,邓小平乘专列驰骋2441公里后,抵达深圳,这次完全意义上的私人之行,却让中国改革开放国策得以延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他倡导“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解放了思想。
B.他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C.他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规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他的南方谈话,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创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提供基础。
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1949年以后的几年中,共产党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了中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一个大强国,被人不安地看作是一个令人畏惧的好斗的国家,而不是一个授以贪婪的目光、即将被瓜分的弱国。”这里的“改变”不包括
①采取了渐进、和平的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②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成为各民族团结友爱合作的大家庭③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恢复自由市场秩序
A.①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④
7.有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上个世纪20年代,苏俄曾实行“中心城市暴动”,中国曾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90年代邓小平又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上反映出的共同问题是()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C.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D.“实事求是”是世界性的人类智慧
8.“一个改革的政策如一场春风,吹绿了大江南北。一个开放的决断如一场春雨,滋润了华夏中原。”改革这场“春风”在中国最先从哪里开始刮起
A.农村
B.城市
C.外资企业
D.国有企业
9.请仔细观察如图“大包干纪念馆”里18个农民按手印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
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
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
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产到户
10.1979年至1988年,徐州粮食产量年均增长6.0%,累计生产3391.15万吨,相当于前3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昔日贫穷落后、缺粮少吃的徐州农村变成苏北粮仓,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B.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
C.农民土地所有权的获得
8 论教养 同步练习 篇4
考点链接
(一)句子衔接
【方法指导】(1)看语句结构是否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2)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统一。
(3)看语句是否符合逻辑。即意思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句子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二)议论文的论据
【典型例题】本文第4-10段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事实论据;列举一个人在家里的种种“无教养”的表现,既照应第1段,又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技法点睛】(1)辨明论据类型。论据主要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典型、确凿的事实,或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②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句子,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2)把握论据特点。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须完整准确。
(3)分析论据作用。①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贸然()翘鼻子()彬彬有礼()...允诺()慎重()附庸风雅()...自chí()jí()取 箴言().恪.守()遵xún()hán()养 2.文学常识填空。
利哈乔夫,(国籍)学者、作家。◆基础提升◆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典范(diǎn)恪守(gè)自吹自擂(léi)一意孤行(xínɡ)...
.B.允诺(yǔn)箴言(jiān)矫揉造作(jiǎo)疲惫不堪(bèi)...C.愚蠢(chǔn)尴尬(gān)扭捏作态(niē)漠不关心(mò)....D.谦让(qiān)积淀(dìng)大发雷霆(tíng)坚持不懈(xiè)....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又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B.学校的树阴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详见本课“ 考点链接(一)”】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02 拓展阅读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7.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8.下列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详见本课“ 考点链接(二)”】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利哈乔夫《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03 综合性学习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0.你们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材料: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11.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12.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
(注“约”字中间的 一点是一粒米)论教养 同步练习
考点链接
(一)句子衔接
【方法指导】(1)看语句结构是否相应。包括答句与问句间的照应、上下句词语间的照应、前后句式间的照应等。
(2)看语句情境氛围是否协调。在一段连贯的语句中,前后语言的风格应当趋于统一。
(3)看语句是否符合逻辑。即意思要符合客观事理和思维规律。句子间常常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总分等事理关系,如果是递进关系,顺进则层层上升,逆进则层层下降;如果是因果关系,或一因一果,或多因一果等。
【习题链接】见“积累与运用”T5。
(二)议论文的论据
【典型例题】本文第4-10段运用了什么论据?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事实论据;列举一个人在家里的种种“无教养”的表现,既照应第1段,又为后文的议论做铺垫。
【技法点睛】(1)辨明论据类型。论据主要有两种: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①事实论据:典型、确凿的事实,或既有共性特征又有个性特征,有代表性的、真实的事例。②道理论据:支撑论点的经典论述、名言警句、公理格言等。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①有些直接用作论点的句子,同时也可充当具有自证作用的论据。②并不是所有的引言都是道理论据,只有那些对论点具有理论支撑作用的引言才是道理论据。
(2)把握论据特点。事实论据必须是真实、确凿的事实。所用事例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概括的。道理论据必须科学、严密,如果是引用,必须完整准确。
(3)分析论据作用。①事实论据:真实有力地证明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②道理论据:深刻有力地论证文章的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8。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贸然(mào)翘鼻子(qiào)彬彬有礼(bīn)...允诺(yǔn)慎重(shèn)附庸风雅(yōnɡ)...自chí(持)jí(汲)取 箴言(zhēn).恪.守(kè)遵xún(循)hán(涵)养 2.文学常识填空。
利哈乔夫,苏联(国籍)学者、作家。◆基础提升◆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典范(diǎn)恪守(gè)自吹自擂(léi)一意孤行(xínɡ)...
.B.允诺(yǔn)箴言(jiān)矫揉造作(jiǎo)疲惫不堪(bèi)...C.愚蠢(chǔn)尴尬(gān)扭捏作态(niē)漠不关心(mò)....D.谦让(qiān)积淀(dìng)大发雷霆(tíng)坚持不懈(xiè)....(解析:A.“恪”应读作“kè”;B.“箴”应读作“zhēn”;D.“淀”应读作“diàn”。)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A.人们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地开发利用,又使土地资源遭到惊人的破坏。....B.学校的树阴下,一群附庸风雅的学生正安静地看着课外书。....C.随机应变是一种处事方式,也是一种智慧。....D.人们总是错误地认为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理所当然的。....(解析:B.“附庸风雅”指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用在此处不合语境。)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C)【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一)”】
才德,有如宝石,最好是用素净的东西镶嵌。________ ①但是这句话也并不是永远是真的,因为奥古斯都大帝与泰特思都是精神崇高、志向远大的人,然而也是当时最美的男子。
②无疑地,才德如果是在一个容貌虽不娇丽,然而形体娴雅、气概庄严的身体内,那是最好的。
③因此,那些很美的人多是容颜可观而无大志的。④他们所研求的也多半是容颜而不是才德。
⑤同时,很美的人多半不见得在别的方面有多大的才德,好像造物主在它的工作中但求无过,不求十分的优越似的。
A.②⑤③①④
B.②③⑤①④
C.②⑤③④①
D.④②③⑤①
02 拓展阅读
让讲规矩成为新常态
①钱穆先生写过一篇《做人的规矩》的文章,说:“诸位将来离开学校踏入社会,谋到了一项职业,做甚么应该像甚么,应该各有各的规矩,各有各的模范。人有人的样子,也便是有规矩了,这是人生最高的艺术。”诚哉斯言!讲规矩确实是人生的最高艺术。
②一个人应该讲规矩。一个讲规矩的人,为人处事才会有礼有节,不卑不亢,有君子的气度,有“人的样子”。这样的人,有操守,识分寸,知进退,懂轻重,是一个靠谱的人,一个明白人,一个令人敬重和信任的人。现代社会是一个更加注重契约精神的社会,对个体的规矩意识有着更高的要求,如果不讲规矩,不但有损人品,有亏德行,而且寸步难行,注定一事无成。
③一个家庭应该讲规矩。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元,家庭的规矩串联起来,影响着社会风气,影响着全民的公德素养,影响着国家文化。不难发现,很多民间规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体现了文明、和谐、诚信、友善等美好理念,我们的家庭不但应该践行规矩,保持对规矩的敬畏和重视,让规矩在家庭教育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而且应该承担主要的传承责任,通过言传身教把有价值的规矩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④一个政府也应立好规矩,维护规矩。“依法治国”贯穿总书记的治国理政理念,“法”即规矩。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先立规矩后办事应是各级政府和管理部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的重要原则,也是社会和谐、有序的基础。自古以来,凡躬订良法者,必定要考虑到它的可操作性和实施效果,故需谨慎研判,反复论证。今天我们的政府在立规矩这件事上,理应有更严谨的态度,更专业的精神,令规矩更有前瞻性、现实性。
⑤政府和政府官员须带头守规矩。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须知规矩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朱元璋曾问群臣:“天下何人最快活?”有言位居显赫者最快活,有言富甲一方者最快活……朱元璋均不满意。唯有大臣万钢答道:“天下守法度者最快活。”朱元璋大悦。法度就好比我们的规矩,守规矩者,不越法纪“雷池”,绝无“暗室亏心之忧”,自然能坦坦荡荡,光明磊落。
⑥清代画家沈宗骞有一句名言:“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时代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我们不但要懂规矩,守规矩,还要创建与时俱进的新规矩,让讲规矩成为中国的新常态。
6.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个人、家庭、政府和政府官员,都应该讲规矩。7.第②③④段的顺序是否可以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第②③④段分别从个人、家庭和政府的角度论证应该讲规矩,它们之间是递进关系。调换以后,逻辑上就不那么有层次了。
8.下列对相关论据的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C)【详见本课“名校讲坛·考点链接(二)”】 A.“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守规矩的重要性。B.荀子《劝学》中的“木受绳则直”这句话可以用来论证规矩所起到的作用。C.“东施效颦”的事例可以用来论证不守规矩的危害性。
D.“商鞅立木”的事例可以运用到第④段中,论证立规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9.第⑤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举例论证,列举朱元璋和大臣之间的问答事例,有力地论证了“手握公权力的人坚决按规矩办事,不仅体现了一种品德和修养,更表现了一种政治上的清明与成熟”的观点。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利哈乔夫《择善而从》《跃出误区的艺术》 03 综合性学习
为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开展了“学家规 树新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0.你们班级为本次活动办了一期黑板报,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关于家规的材料,请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材料:西周时期,周公以《无逸》告诫后辈子孙不要因贪图享乐而荒废政务;春秋时期,孔子以“不学礼,无以立”训诫儿子。这两个事例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我国家规文化的源头。
我国家规文化历史悠久(或我国家规起源早)。
11.学校开展“中国好家规”评选活动,下面两条家规深受师生好评,你更喜欢哪一条?请谈谈你的理解并说明理由。
①一生之成败,皆关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曾国藩家书》 ②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朱子家训》
【示例一】更喜欢第①条。理解:人一生的成败与所交的朋友是否贤德(贤能)有关,所以不能不谨慎。理由:它告诫我们对朋友要甄别筛选,谨慎交往。【示例二】更喜欢第②条。理解:在没下雨时就应做好准备,不要等到口渴时再去挖井。理由:它告诫我们做事应早做准备,避免被动。
12.下图是学校为配合本次活动而开展的“‘不剩饭,不剩菜’——文明餐桌行动”的宣传画,请用简洁的语言介绍漫画内容并写出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