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超声(共11篇)
心血管超声 篇1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 如今较为先进的一系列诊断效果较强的影像学设备被逐渐普遍应用到各医院之中[1]。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即为如今诊断效果较为优秀的几种影像学设备之一[2]。经过临床有关人士的不懈努力研究及多年来的临床应用经验发现,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器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拥有其他辅助诊断设备所没有的显著优势[3]。本次研究就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究与讨论, 具体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1月-2014年8月间收治的60例患有颅外段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及肺动脉栓塞的患者作为观察组, 并于同期收录60例未患有心血管疾病但临床表现与患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较为相近者作为对照组, 所有收录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与院方签订知情同意书参与本次研究。其中男71例, 女49例, 患者年龄30~81岁, 平均52岁。上述所有患者均有较为相似的临床表现, 包括胸闷、胸痛、咳嗽、心慌、气短、呼吸困难及更为严重者有咳血表现。观察组60例患者中, 男41例, 女19例, 患者年龄30~80岁, 平均54岁,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胸闷55例、胸痛32例、咳嗽41例、心慌54例、气短33例、呼吸困难22例、咳血12例;对照组60例患者中, 男30例, 女30例, 患者年龄30~81岁, 平均51岁, 患者临床表现包括胸闷49例、胸痛41例、咳嗽44例、心慌48例、气短34例、呼吸困难26例、咳血1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及其他临床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均进行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 所有临床参与研究的影像学医师均未了解患者心血管疾病确诊情况, 进行初诊。本次研究具体采用飞利浦公司生产的IE33及IU22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常规选择S5-1型探头, 设置频率为1~5 MHz, 将周围血管探头频率设置为3~11 MHz及5~12 MHz。具体检查方法如下:嘱患者取仰卧位于检查台上, 因检查时间较长, 给予患者颈部垫下薄枕, 嘱检查过程中将患者头向非检查一侧偏头。检查过程中, 首先从患者颈部位置开始检查, 按照各阶段逐渐向上行细致检查, 具体检查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颅外段颈内动脉、分叉部颈动脉、椎动脉及颈外动脉, 于检查过程中做横轴、纵轴实时二维图像。沿左室长轴切面、心室短轴切面、心尖腔切面、大动脉短轴切面及剑下四腔切面进行细致的心室及心房内、主动脉、左右分支动脉检查。检查过程中注意有无栓子, 并根据三尖瓣反流速度等进行所需指标估测, 分析血管走形、管壁厚度及栓子情况。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效果。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确诊情况及误诊情况, 并对误诊率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满意率进行比较。检出率= (临床诊断正确患者例数/检查总例数) ×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进行心血管超声检查后, 观察组患者均获得了较为显著及准确的临床检查效果, 其临床诊断满意率为80%, 对照组为63%,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及对照组误诊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内径变窄。两组患者的临床心血管疾病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心血管超声, 属临床常规超声诊断的一个分支, 现如今已逐渐被独立出, 成为一门专业性非常强的学科被逐渐应用到临床诊断与临床治疗之中[4]。心血管超声学中具体包括两方面, 即心血管超声诊断及心血管超声治疗[5]。心血管超声诊断, 应用三维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心动图、血管内超声显像、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组织多普勒显像、负荷超声心动图及便携式心脏超声等方法确诊患者的疾病类型及病灶部位, 并根据其临床诊断结果设计治疗方案[6,7]。心血管超声治疗, 则应用术中超声心动图、超声引导的心导管介入性治疗、超声导管消融术及微泡携带基因和药物等方法对患者疾病的治疗起辅助或主要作用[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 又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诊断, 此种诊断方法因其可以较为直观的显示血流, 对人体血管内血流的速度、性质及其在心脏、血管等部位的分布相对于常规传统心血管超声诊断, 即脉冲多普勒更快更直观的显示, 现如今已取代脉冲多普勒在临床中的诊断作用[9,10]。
本次研究中, 将此种方法应用到心血管疾病诊断中, 更加显示了其临床诊断优势所在。根据研究需要, 本院将60例已通过其他临床诊断方法确诊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与60例经检查未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打乱, 并无差别进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诊断[11]。具体得到的临床研究数据较为满意, 其中观察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 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进行确诊无误患者51例, 其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85.00%, 对照组受检的60例患者中, 应用临床心血管超声诊断方法进行诊断, 得到13例患者误诊为心血管疾病, 其临床心血管疾病检出率为78.33%。其中观察组及对照组误诊患者均因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或其他疾病导致心室壁增厚、血管内径变窄[12,13,14,15]。本次研究所得研究结果与相关参考文献中所述内容基本相符, 综上所述, 心血管超声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显著, 具有临床普遍推广使用的价值。
心血管超声 篇2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0~10.0 MHz,受检者取仰卧位,双肩垫枕,头略后倾,由颈动脉根部从长轴和短轴两个方向显示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的结构,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D中膜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及斑块的类型、有无管腔狭窄及程度。内D中膜测量部位:颈总动脉距离分叉处1.5 cm处测量远场血管壁的IMT厚度3次,取平均值。判断标准:在纵断面进行测量,内D中膜厚度(IMT)正常时<1.0mm, 分叉处<1.2mm,超出此范围视为内D中膜局限性增厚及粥样硬化扁平斑块形成。随着斑块增大,可导致动脉管腔狭窄,通过超声检查可判断颈动脉狭窄程度。
根据斑块超声征象分为扁平斑块、软斑块、硬斑块及溃疡型斑块。一般而言,软斑块和溃疡型斑块最不稳定,也称易损斑块,易发生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从而成为脑梗塞的重要栓子来源。
检查结果与治疗:对血管壁内膜增厚、存在斑块及血管管腔狭窄率在50%以下者,一般用药物治疗。常用药为他汀类药物、通心络胶囊、银杏叶滴丸等,作用是预防和控制血管壁内膜进一步增厚,固定斑块或使斑块缩小甚至消失。对于血管管腔狭窄率50%以上者,且经常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血管管腔狭窄率70%以上者应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或支架术处理。
心血管超声 篇3
食品与健康:在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是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郑敏:是的。其实在20多年前,糖尿病还是一个主要在美国和欧洲等发达富裕国家流行的疾病,被称为“有钱人易患的富贵疾病”。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及全球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糖尿病已经开始席卷全世界几乎所有的地区、国家和民族,尤其是在发展中国家,糖尿病的蔓延趋势尤为迅猛。
最新的数据显示,我国的糖尿病的患病率高达9.7%,居世界第二位,糖尿病患者人数占世界糖尿病人群总数的五分之一,并且以每天至少3000人的速度增加,每年新增加的患者超过120万人。所以控制糖尿病的发病,以及减少现有糖尿病人群的并发症是任重而道远的。
食品与健康:那么,糖尿病高发的原因是什么呢?
郑敏:糖尿病患病率一路飙升的最主要原因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高热量食物的摄入,人们体力活动的减少及寿命的延长,全球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糖尿病防治教育普及工作不够,人民群众的自我防治糖尿病知识不够等。
在上述因素中,饮食问题占据着最为突出的地位。在美国和欧洲广泛流行的高脂高蛋白饮食因其所含热量较高,成为导致欧美国家肥胖和糖尿病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原本拥有历史悠久的优良饮食传统,非常有益于健康。令人遗憾的是,中国人却逐渐背离了我们自身的优秀饮食传统,更多地接纳了来自欧美国家盛行的高热量饮食习惯。正是这种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飞速增长。在现代人的生活中,体力活动的减少是导致糖尿病高发的另一项重要因素。交通条件的改善和繁忙的工作使我们越来越无暇顾及体育锻炼。高热量饮食加之体力活动的减少,共同促进了糖尿病患病率的持续攀升。
食品与健康:众所周知,糖尿病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危害。那么,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是什么?
郑敏: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患者最多见的并发症就是“糖尿病足”,而糖尿病足在医学上统称为“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糖尿病足是指因糖尿病血管病变和(或)神经病变和感染等因素,导致糖尿病患者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严重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及其家庭、社会造成严重影响和负担,国外糖尿病85%的截肢源于足溃疡,糖尿病住院患者中47%因糖尿病足。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早期可无任何临床不适症状,病变不严重时,症状亦不明显,临床上一旦出现下肢缺血如间歇性跋行、静息痛、缺血性坏疽等,则治疗上相当困难,多数需要做创伤性治疗甚至截肢,给病人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
食品与健康: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郑敏:糖尿病足的高发人群有如下几类:40岁以上糖尿病人;糖尿病10年以上者;男性;吸烟者(吸烟可使循环障碍加重)末梢神经感觉丧失及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者;足畸形,如高足弓及爪形趾者;有足部溃疡或截肢史者;血糖控制不达标;合并心血管、肾脏、眼底病变;合并周围神经和血管病变;老年,尤其独居者;自我保护不足者;对糖尿病知识了解少者;足部感觉减退者;鞋大小不合适,导致指甲及足部皮肤病变者等。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结局不容乐观,严重者可导致足坏疽、感染败血症致残致死。关键的原因是不能早期诊断与及时处理,一是起病隐匿,二是各辅助检查手段尚未普及应用,加之患者主观上忽视,往往是发生了严重的周围神经病变、间歇破行,甚至足部坏疽才来就诊,这样就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勉强治疗的疗效往往很差。因此,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规范诊治十分重要。
食品与健康:哪种方法可以早期诊断糖尿病血管病变?
郑敏:目前临床上评价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方法主要有:间歇性跛行、静息痛等病史、足部动脉搏动检查、踝-肱血压指数、经皮氧分压检查、CT血管成像、MR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等。其中,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方面优势独特,并且经久不衰,在临床运用上有着重大的意义。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于外周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无创、简便、无放射性、实时及可重复性强等特点,能够客观反映下肢动脉变化的情况,并运用于下肢血管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定位诊断,尤其能对病变的程度和预后作出判断,同时能作为药物治疗疗效评价的有效技术方法,为临床根据不同病变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措施提供帮助,而且对一些早期无症状病人也能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为临床各种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了理想的无创性检查方法。糖尿病是严重危害国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对其下肢动脉病变这一严重并发症进行有效监测,减少肢体坏疽等病变的发生,降低该病的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社会效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简便、易行,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糖尿病下肢动脉疾病的监测可行性高,费用经济,目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在各级医院应用较为广泛,检查极其便利。
食品与健康:如何预防与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
郑敏:一般治疗为控制血糖、控制血压、调整血脂、戒烟、多运动、改善循环、治疗水肿、控制疼痛等。保守治疗一般是针对周围血管阻塞不严重及无手术指征的患者,临床可运用扩血管及改善微循环的药物,如丹参、川芎嗪、前列地尔注射液、东茛菪碱或肝素等。外科一般根据动脉阻塞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采用血管成形术或远端、近端血管搭桥术等。
预防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最积极的治疗方式。首先原则是“迈开腿,管住嘴”。理想的饮食控制既要保证身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素,又要符合良好的血糖控制要求,同时尽可能地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之内。合理调整饮食中的营养成分,应注意食物中水、维生素、膳食纤维及微量元素的摄取,纠正机体的代谢紊乱状态。运动锻炼被认为是治疗下肢行走疼痛最经济和低风险的一种方法。运动有助于降低血糖、促进心脏健康及改善小腿和足部的血液循环。此外,运动可以改善多数患者的症状,但运动中患者要注意足部的保护。
nlc202309030631
良好的血糖控制有助于预防或延缓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血糖较高时,血管会丧失正常的舒张和收缩能力,使下肢的血液循环受到影响。血糖监测的时间包括空腹血糖,三餐前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睡前血糖,必要时还应检测凌晨1-3时的血糖。监测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鉴别血糖的高低,及时采取措施。严格控制高血糖(包括合理分配饮食和降糖药物及胰岛素应用),同时控制高血脂和各种导致早期动脉硬化的因素,均应作为预防糖尿病肢端坏疽的长期任务,使血管、神经病变发展慢一点,轻一点,少一点。
食品与健康:请您为糖尿病足患者讲讲足部日常保健的知识吧。
郑敏: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来说,应该注意足部保健。对一侧发生溃疡或坏疽患者建议熟悉糖尿病足换药流程,同时尽可能地避免健侧足部损伤。一旦溃疡愈合,应采取终身的足病防护措施。对未发生溃疡或坏疽的患者,应尽可能地避免足部损伤,具体措施如下:
1)温水洗脚:每天用温水洗脚,可用中性香皂洗去污。洗脚前用手试测水温(水温度为将水放至手背皮肤耐受为宜),绝对不能用热水泡足而造成烫伤,避免皮肤破损。
2)干毛巾擦脚:足洗净后,应用干毛巾轻轻擦干,包括足趾缝间,切勿用粗布用力摩擦而造成皮肤擦伤。
3)涂润肤乳:如果皮肤干燥,可用润滑乳液充分摩擦,以保持皮肤的柔软性,但注意不能涂抹于脚趾间。
4)每天检查足部:检查足部包括检查足部是否有色泽、温度的改变;是否有趾甲内陷、水疱或皲裂;是否有擦伤、抓伤及水疱等异常情况发生,趾缝间是否有破溃。
5)选择合适的鞋、袜:应选择鞋尖宽大,鞋头距足趾有一定距离,不挤压脚趾,鞋面透气性好,大小合适的平跟厚底鞋。糖尿病患者要有穿着袜子的习惯,袜子应该吸水性好、松软暖和、透气性好、袜腰宽松。袜子应每天换洗,保持清洁。
6)立即治疗足病:糖尿病患者的足部即便是小伤口也需很长时间愈合。如伴有神经损害,可能感受不到对伤口的刺激,造成严重后果。立即治疗足部损伤有助于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若伤口在2~3天内无愈合或者局部皮肤有红肿热痛,应尽早就医,切勿自行处理伤口。
有效的糖尿病管理工作需要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样目标的达成势必是一项长期、艰巨和复杂的工程,要取得我国的糖尿病防控事业良好前景,需要全社会共同行动。
心血管超声 篇4
关键词:产前超声,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价值
胎儿心血管畸形是临床上常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 也是目前引起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1]。研究显示, 近年来由于胎儿、孕产妇以及遗传等相关因素的影响, 我国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 发病率高达4%~10%, 对新生儿的身心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因此, 临床上对胎儿心血管畸形进行早期诊断, 并给予及时有效的早期干预, 能够有效地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减少缺陷胎儿的出生率[2]。本文对1 000例孕产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 探讨产前超声早期筛查胎儿心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就诊于我院门诊的孕产妇1 000例, 均排除羊水异常、心律不齐、心率异常等疾病, 年龄20~40岁, 平均年龄 (28.21±6.34) 岁;胎龄19~40周, 平均 (28.43±5.81) 周。所有孕产妇在超声检查前均告知检查的局限性与准确性, 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2 方法
所有孕产妇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voluson E8型) 进行检查, 采取仰卧平躺位, 探头频率设置为3.5~5 MHz, 行产前常规超声检查对胎儿的胎位进行判断, 对胎儿各器官部位进行扫描, 检查有无异常。首先, 将胎儿的超声心动图作为重点进行检查, 选择心脏作为检查的第一道程序, 采用横切胎儿腹部的方法进行扫描, 获得胎儿标准的四腔心切面, 然后旋转并移动探头, 对左及右心室流出道切面、动脉导管、主动脉弓切面、三血管平面-气管平面、上腔静脉以及下腔静脉的切面进行扫描, 并对胎儿的心血管结构进行仔细观察。同时全面检查胎儿心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包括血流速度、血流方向等, 观察胎儿是否存在复合畸形等。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以n/%表示, 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
对1 000例孕产妇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发现, 胎儿心血管畸形40例, 畸形率为4.00%, 4例心脏横纹肌瘤、5例静脉异位引流、7例大动脉转位、4例动脉导管早闭、5例室间隔缺损、3例三尖瓣闭锁、2例主动脉缩窄、1例三尖瓣下移、3例肺动脉狭窄、2例二尖瓣闭锁、4例动脉导管走行迂曲及狭窄。对40例产前超声检查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孕产妇进行随访, 36例分娩后经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尸检结果得到确诊, 其中3例室间隔缺损, 胎儿在顺利分娩后检查其心脏动脉导管已经闭合。4例孕产妇分娩后3个月接受复查, 其中2例胎儿出现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狭窄, 2例顺利分娩后心脏动脉导管闭合。另外960例孕产妇在产前超声检查中无异常, 产后超声检查中有1例确诊为室间隔缺损或房间隔缺损。
2.2 先天性血管畸形的危险因素
经超声诊断确诊为胎儿心血管畸形的40例孕产妇, 其中23例孕产妇具有高危因素, 主要以既往异常妊娠史和高龄为主, 35岁及以上者在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上明显高于35岁以下者 (P<0.05) , 既往异常妊娠史者胎儿心血管畸形发病率显著高于无异常妊娠史者 (P<0.01) , 表1。
注:与35岁以下孕妇比较, *P<0.05;与无异常妊娠史比较, #P<0.05。
3 讨论
产前超声检查作为筛查胎儿畸形的二级预防方式之一, 因其准确性高、微创等优点, 对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率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3,4]。孕妇高龄、孕期服药史、既往妊娠异常史、家族遗传及病毒感染史等因素是诱发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主要因素。因此, 产前筛查应引起孕产妇及家庭的足够重视, 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胎儿心血管畸形主要包括简单型和复杂型的先天性疾病, 在婴幼儿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疾病[5]。简单型的先天性心脏疾病, 因多数新生儿在出生后均可自愈, 仅少数患儿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所以对婴幼儿生活质量产生的影响很小;复杂型的先天性心脏疾病, 因其不可自愈, 所以在胎儿出生后, 约50%的患儿在临床上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 因此将会对患儿的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 部分患儿因病情严重会危及到生命。因此孕产妇应深入展开超声检查并进行治疗, 诸如检查新生儿的染色体有无异常、有无其他脏器功能障碍等, 并对胎儿的身体情况仔细观察, 及时给出有效地临床干预治疗。一般情况下, 应尽量避免采用大型超声诊断仪对孕妇进行产前超声心动图检查, 且诊断先天性胎儿血管畸形的最佳孕周为18~24孕周, 但据国内外相关资料表明, 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与孕周成正比, 如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等[6], 孕周时间越长, 畸形越明显, 早期诊断难度大, 所以在28~30孕周时可再次进行胎儿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诊断, 此时进行超声检查会提高对胎儿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诊断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 1 000例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产妇之中, 发现胎儿心血管畸形的有40例, 其中36例分娩后经心脏超声心电图以及尸检结果得到确诊, 3例室间隔缺损, 胎儿在顺利分娩后检查其心脏动脉导管已经闭合。产前超声检查无异常的960例孕产妇, 其中有1例在产后进行的超声检查中确诊为心脏畸形。在超声诊断确诊的心血管畸形的孕产妇之中, 存在既往妊娠史者胎儿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既往无妊娠史者, 且年龄35岁及以上者胎儿的心血管畸形发生率显著高于年龄低于35岁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综上所述, 对孕产妇行产前超声检查有利于对胎儿的心血管畸形等进行早期筛查, 能够提高对心血管畸形的检出率, 进而给予及时的早期干预治疗, 有助于降低新生儿的缺陷率, 有效提高产妇的分娩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秋妍, 张茜.产前超声检查在胎儿心血管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5, 24 (21) :94-95.
[2]潘琦, 邓学东, 张俊, 等.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完全型肺静脉异位引流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 (电子版) , 2013, 10 (10) :44-48.
[3]姜春峰.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 2013, 20 (15) :2333-2334.
[4]祁艳征.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心血管畸形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19) :55-56.
[5]李莹超, 晁玥.产前超声诊断中晚孕期胎儿心脏畸形48例的应用分析[J].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4, 15 (4) :264-265.
心血管超声 篇5
【中图分类号】R47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614-02
患者,女,22岁,孕36周,既往体健。行产前超声检查:单胎,胎头位于脐上,双顶径8.7cm,股骨长径6.3cm,腹围29.9cm,头颅光环清晰,脑中线居中,椎体排列整齐,胎心搏动好。胎儿右膝关节可见一直径约4.3cm中等回声,内回声不均匀,呈不规则“网格状”结构(图1),CDFI:病变区内见丰富血流信号。前壁胎盘Ⅲ级,回声不均匀,羊水适中,透声尚可。超声诊断:单胎晚孕,胎儿右膝关节实性包块—考虑血管瘤。一周后,在我院行引产术产下一死女婴,右膝关节见一直径6.0cm肿物,肿物凸出周围组织1.7cm,皮肤略薄,触之较软。病理结果证实:海绵状血管瘤。
讨论:海绵状血管瘤为衬有内皮细胞的血管组织延伸扩张,形成海绵状腔隙,窦腔内充满静脉血,是一种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好发于面部、颈部、四肢等部位。四肢海绵状血管瘤常见于肘关节、腕关节及膝关节的上方。通常海绵状血管瘤表现为软肿块,二维超声:海绵状血管瘤形态不规则,呈“网格状”中等回声或低回声区,可见蜂窝状样低回声改变。CDFI:内可见血流信号。膝关节海绵状血管瘤较罕见,本病需与海绵状淋巴管瘤鉴别,海绵状淋巴管瘤由较大的淋巴管组成,由于原始淋巴管的先天性发育不良引起身体的一部分或一个肢体弥漫性水肿,常在皮下形成不规则的囊状多分隔肿物,超聲为囊性,内见多个强回声分隔。
心血管超声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动脉栓塞38例,所有患者均通过综合检查确诊为心血管动脉栓塞,其中男26例,女12例,年龄35~48岁,平均年龄(40.7±2.3)岁,14例患有下肢静脉血栓,8例患有冠心病或者并发高血压病,4例有扩张型心肌性疾病史,4例患有过心瓣膜病史。
1.2 仪器及方法
使用Philips HDI-503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诊断,探头频率为3.5~4.5MHz,患者取平卧位或左侧卧位,经胸取左心室长轴、大动脉短轴、四腔心观以及剑突下等切面,首先常规测量各腔室的大小,重点观察右心大小、室间隔以及右室壁的运动及血流变化情况,测量肺动脉的内径,观察右心房、右心室、下腔静脉、主肺动脉以及肺动脉左右分叉处是否出现血栓,彩色多普勒检测肺动脉瓣反流或者三尖瓣反流估测肺动脉收缩压或者平均压。同时所有患者均行胸部X线片检查以及心动脉造影检查。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包,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种检查结果分析
超声心动图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片,但低于心动脉造影,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分析
血栓出现在心血管动脉主干以及左、右心房动脉近端腔内,其中20例血栓位于右心室动脉的远端,形态呈现蝌蚪状的附壁血栓,14例血栓堵在主肺动脉左右心血管动脉的分叉处,形态呈巨大团块状。12例患者出现右心负荷过重,心血管的阻力不断的升高,造成右心室持续扩大,左心室不断减小,同时右心室壁运动遇到障碍,出现室间隔以及左室游离壁的运动不协调现象。13例彩色频谱多普勒超声表现为三尖瓣反流,反流速度均>2.5m/s。2例肺动脉干内出现大块血栓阻塞的患者,阻塞近段腔内的血流呈现暗淡红色,而狭窄口处血流呈现花色,其血流速度不断加快,心血管中出现大块血栓的患者,其血管腔内几乎没有血流信号。
3 讨论
心血管动脉栓塞发病急骤且比较危险,临床表现复杂且多样,轻者可能只出现劳累气短或者间歇性的胸闷,重者可会造成患者猝死。目前明确诊断该病需要依赖于心血管动脉造影,动脉造影检查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动脉栓塞的“金标准”,其可以直接显示栓塞的部位,并定性和定量诊断栓塞,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但其属于创伤性检查,操作比较复杂,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其并发症发生率可达6%。且造影仅能显示动脉内腔,难以显示血管壁,有时易遗漏程度较轻的附壁充盈缺损,导致其临床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胸部X线片是一经济且实用的检查方法,但其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仅凭胸部X线片不能确诊以及排除心血管动脉栓塞,尽可作为提示性的诊断依据,属于筛选性诊断[3]。而超声心动图检查简单实用,可随时在床边进行,适用于危重患者,同时可以反复多次、连续以及动态地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临床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通常以患者的右心室增大;右室压力升高;出现中度至重度的三尖瓣反流;室间隔反常运动;以上四项指标中任意二项为阳性即可诊断为心血管动脉栓塞[4]。
通过本组资料研究显示,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及鉴别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方面效果明显好于胸部X线片,且操作简单方便、无创、经济实用、可床边检查、动态观察以及测量多项指标等诸多优点,一些临床指标的测量是其他检查手段难以替代的,例如检测右心负荷过重指标,可以通过动态观察这些临床指标的变化,评估一些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评价临床治疗的效果以及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5]。超声心动图可以直接诊断肺动脉主干及左、右肺动脉分支近心段内的栓塞情况,对于远心段范围的栓塞可以通过观察右心增大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同时结合临床病史间接提示诊断,因此可以作为临床诊断心血管动脉栓塞的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瑁.超声心动图对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19(23):44.
[2]付淑萍,陈赛君.超声心动图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4):4449-450.
[3]王庆新.超声心动图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8):110.
[4]郭彤.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疗前沿,2012,15(23):67-68.
心血管超声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依据我院临床诊断, 随机选取高血压患者52例, 男29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 (60 ±10) 岁;冠心病患者53例, 男28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62±7) 岁;肺心病患者49例, 男27例, 女22例, 平均年龄 (63±9) 岁。健康人48例, 男23例, 女25例, 平均年龄 (50±5) 岁。
1.2 方法
所有受检者测量身高、体质量并接受心脏超声检查。用PHILIPS IU22彩色多普勒、探头频率3.5MHz, 用左室长轴切面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d) 、室间隔厚度 (IVST) 和左室后壁厚度 (PWT) 。按公式, 体表面积 (cm2) =0.0061×身高 (cm) +0.0128×体质量 (kg) -0.1529计算体表面积 (BSA) 。依左室质量指数 (LVMI) =0.6×[1.04 (LVDd+IVST+PWT) 3]- (LVDd) 3+0.6/BSA[2], 计算LVMI (g/m2) 。
1.3 LVH诊断标准
以LVMI男性≥134g/m2, 女性≥110g/m2定为LVH。
1.4 统计学方法
全部资料以 (
2 结果
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均有LVH发生, 健康人无LVH发生。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LVH检出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合并LVH者LVMI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2) 。
注: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组间比较, 均P<0.01
注:男性患者、女性患者各组间比较, P<0.01
3 讨论
本研究中使用的LVH检测方法和诊断标准目前已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按此法测量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的LVH, 结果为 LVH检出率和LVMI均以高血压最高, 肺心病最低。这是因为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引起LVH的发病机制不同所致, 进而言之其临床意义也不同。
高血压并LVH是因长期高血压使左室收缩负荷过重, 血中儿茶酚胺浓度升高诱导心肌蛋白合成所致[3], 高血压并LVH影响左室舒张功能, 可诊为高血压3期或高血压心脏病。另有研究指出, 经过有效治疗高血压诱发的LVH是可逆的[4].高血压伴LVH可发生急性左心衰竭、急性冠状动脉功能不全, 病死率高于无LVH者[5]。
冠心病并LVH, 因心肌缺血、左室舒张功能受损, 左室充盈压增高, 由于神经、激素刺激、心肌收缩力增强, 因Frank- Starling机制。Laplace定律, 左室扩大, 左室肥厚[6]。Zaino分析100例死于心肌梗死的尸检资料, 指出冠心病LVH是缺血所致心肌损害引起。冠心病并LVH猝死率增至3倍, 一旦发生心肌梗死, 发生心衰和心脏破裂的危险性增加[7]。
肺心病主要累及右心室, 但部分肺心病为高排出量性, 肺血量增加, 加重左心室负荷, 且两心室搏出量平衡协调, 右室高度增大可影响左室, 致LVH。有资料报道肺心病累及左室损害, 尸检发现率为25%~70%[8]。阜外医院120例肺心病尸检结果发现LVH者21例 (17.5%) [7]。肺心病并LVH可引起左心衰、肺水肿, 但经及时治疗其LVH仍可逆转 [4]。
综上所述, 检测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患者的LVH对深入了解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判断预后, 有重要临床价值, 应重视。此外, 冠心病、肺心病合并高血压、肺心病合并冠心病均引起LVH。本研究选取病例时已除去上述因素, 故不在本文讨论。
关键词:超声,左心室肥厚,高血压,冠心病,肺心病
参考文献
[1]Casale PN, Devereux RB, Milner M.Value of echocardiographic measurement of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 predicting cardiovascular mordidevents in hypertensive men[J].Am Inter Med, 1986, 105:173.
[2]Devereux RB, Pickering TG, Alderman MH, et al.Left ventricular hypetrophy in hypertension prevalence and relationship to pathophysiology[J].Hypertension, 1987, 9:53-58.
[3]张守得, 杜日映.心血管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9:429.
[4]刘玉清.心血管疾病影像学诊断[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225-226.
[5]Breslin DJ, Gitford RN.Fairbairm JF, Essential hypertension:A twentyyear follow-up study[J].Circulation, 1966, 33:87.
[6]Pfeffer MA, Braunwald E.Ventricular remodeling after myocardiol infarction observation, and clinical implication[J].Circulation, 1990, 81:161.
[7]陈加嘉, 徐义枢, 孔华宇.冠心病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148-223.
心血管超声 篇8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 近年来, 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1]。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存和预后, 对预防和治疗该疾病有重要意义。超声心动图是一种可以定量评价局部心肌及整个心室收缩及舒张功能的全新、无创的影像学方法。对2008年6月~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36例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10例均为我院收治的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其中非糖尿病患者74例 (占67.3%) , 男45例, 女29例, 年龄19~78 (平均59.2±9.3) 岁;糖尿病患者36例 (占32.7%) , 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 无胃肠道、肝、肾等主要脏器严重疾病, 其中男22例, 女14例, 年龄17~79 (平均61.4±10.2) 岁;病程3个月~18年;1型糖尿病6例, 2型糖尿病30例。患者入院后1周内行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 并对结果进行评定。
1.2 临床指标检测
对两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进行检测, 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葡萄糖、尿素、低密度脂蛋白等指标。
1.3 超声心动图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为索诺声MICROMAXX, 探头频率为2.0MHz。检查时患者取左侧卧位, 首先沿胸骨左缘声窗探查, 直至找到符合要求的左心室长轴面, 之后在获得合格的左心室长轴面之后, 进行M型超声束扫查, 力求M线垂直地通过室间隔左室侧心内膜回声线, 将有清晰内膜回声的M型左心室图和含有此M线的左心室长轴面二维图记录下来, 测得两组患者的左房内径、室间隔厚度、左室收缩末内径以及心脏射血分数 (EF) 。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1.0统计软件。记数资料采用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非DM组患者的收缩压133.2±19.4mmHg, 舒张压为79.8±11.1mmHg, 血糖4.4±0.5mmol/L, 尿素5.7±2.2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为5.2±0.6IU/L。DM组患者的收缩压137.5±22.5mmHg, 舒张压为79.9±11.9mmHg, 血糖8.4±3.7mmol/L, 尿素6.3±2.4mmol/L, 低密度脂蛋白为5.6±0.5IU/L。两组患者在舒张压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DM组的收缩压、血糖、尿素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非DM组 (P<0.05) 。
2.2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测的疾病类型
该组心血管疾病110例患者中, 检测图检查的阳性率为87.3% (96/110) 。其中冠心病53例, 占48.2% (53/110) ;高血压并心衰20例 (18.2%, 20/110) ;合并心包积液11例 (10.0%, 11/110) ;慢阻肺、呼吸衰竭10例 (9.1%, 10/110) ;外科术后患者10例 (9.1%, 10/110) ;主动脉夹层6例 (5.5%, 6/110) ;其他10例。DM组患者中冠心病25例, 占69.4% (25/36) , 高血压11例, 占30.6% (23/36) , 合并心衰8例, 占22.2% (8/36) 。非DM组冠心病25例, 占37.8% (28/74) , 高血压10例, 占13.5% (10/74) , 合并心衰12例, 占16.2% (12/74) 。由此可见, DM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DM组 (P<0.05) 。
2.3 两组患者超声心动图心脏检测结果比较
DM组患者中有23例发生室壁运动异常, 占63.9% (23/36) , 非DM组患者中43例发生室壁运动异常, 占58.1% (43/74) 。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P>0.05) 。DM组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内径、心脏射血分数 (EF) 与非DM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05) , 详见附表。
3 讨论
注:﹡:DM组与非DM组相比, P<0.05
由于心脏痛感传入神经的病变, 使得糖尿病患者的无痛性心肌梗死率可达24%~42%。通常不能及时发现, 而导致心源性休克。对于60岁以上者, 如果在平时活动情况下, 一旦心电图出现缺血性ST-T改变, 虽然症状不明显, 但由于老年人缺血范围较小的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影响到左心功能以致左心室扩张, 通过心肌活检可以看出, 糖尿病患者心肌的微血管病变为小血管及微血壁糖原沉积、蛋白质含量减少、管壁通透性增加, 彩超所见心肌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 心肌室壁广泛性缺血, 灶性坏死及纤维斑痕形成。因此, 目前对糖尿病引起的心脏病称为糖尿病心肌病或糖尿病性心脏病。
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 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发病基础, 且基本形成了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症的共识。糖代谢异常不仅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 还会增加总死亡率。众多研究显示, 70%~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目前认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CDE) 是心血管疾病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其作为诊断左室肥厚最敏感、最可靠的手段, 在心血管病诊断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CDE能灵活、准确快捷获取心脏结构和功能信息, 图检查无创、非侵入, 它不仅可以测量各心腔大小, 观察心室壁运动状况, 同时还可以计算收缩期心室射血分数来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本文结果表明, DM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DM组 (P<0.05) ;DM组心脏射血分数 (EF) 显著低于非DM组 (P<0.05) 。提示DM引发的心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病变的狭窄程度和病变范围较非糖尿病患者严重, 且心肌收缩功能减退较非糖尿病患者显著下降, CDE在检测糖尿病引发的心血管性病因等方面提供了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对DM患者心血管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防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万士林, 陈林, 庄俊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与实验检测[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 2001, 22 (2) :104.
[2]李占全.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M].沈阳:辽宁科学出版社, 2001.101-102.
[3]陈伟军, 钟征贤.急诊床旁超声心动图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J].当代医学, 2009, 15 (22) :2-3.
心血管超声 篇9
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疾病引起的[3]。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所的调查显示有23%的脑梗死由颈动脉病变引起[4]。虽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制有不同学说, 但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 其发生发展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进程, 在脑卒中患者出现突发梗塞缺血之前往往伴有长时间的无症状期。
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便捷、直观、无创、廉价, 有助于临床观察动脉粥样硬化及其引起的颈动脉狭窄的发展过程, 是目前评价动脉硬化疾病的一种有效诊断方法, 可以直接对颈动脉进行反复观测。对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本文对2011年5月-2013年5月间我院收治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部血管超声检查进行了回顾, 对其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资料, 其中资料完整符合入选标准患者170例。所有入选患者中男性103例, 女性67例。年龄35岁~83岁, 平均年龄为62.81士12.49岁。症状包括言语障碍、头痛、吞咽困难、偏瘫等, 所有患者经MRI以及CT检查确诊, 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5]。
1.2 检测方法
使用P H I L I P S彩超, 线阵式探头频率7~10MHz。患者仰卧, 头颈转向一侧, 充分暴露受检颈部, 采用灰阶显像方式先以横切面再以纵切面, 右侧自无名动脉分叉处, 左侧从主动脉弓起始处开始, 连续观察颈总动脉 (近、中、远段) 、颈内外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 (近、中、远段) 、颈外动脉主干及分支。记录管腔的内径、内中膜厚度 (IMT) 、管腔内膜连续性、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狭窄程度。
1.3 诊断标准
IMT<1.0mm为正常, ³1.0mm为增厚。斑块为突入官腔血流异常缺损或IMT比临近部位厚0.5mm, 或者是临近部位厚度的1.5倍为斑块。狭窄率计算方法为:狭窄率二 (血管内径-最窄处的血管内径) /血管内径;狭窄分级:①轻度:狭窄<50%, 峰值血流速度 (Peak stream velocity PSV) <120cm/s:②中度:狭窄50%~69%, PSV>120cm/s, 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nd diastolis velocity EDV) <40cm/s;③重度:70%~99%, PSV>170Cm/s, EDV<40cm/s;④闭塞:狭窄100%, 闭塞段见血栓, 无血流信号。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x±s表示, 组间采用Pearson独立性检验。
2 结果
17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颈部动脉血管异常163例, 异常率为95.88%, 检出斑块205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斑块中以软斑、溃疡斑为多见。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颈总分叉处, 其次依次是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 最后是颈外动脉。斑块部位具体见表1。
软斑斑块呈中强或弱回声, 由于内膜向管腔内凸出, 形态或不规则, 有的可呈扁平样或偏心半圆型, 内部结构均匀或不均匀。硬斑斑块轮廓清晰, 呈强回声或中等强度回声。形态可呈块或点状, 大小不一, 有的不规则, 其后方伴声影。钙化性较强的斑块, 其后方伴有明显声影, 因声影的遮盖, 不能显示整个轮廓, 仅可见局部一扁平状强回声。混合斑由不均质软、硬斑混合组成, 呈强回声、中等回声及低、无回声混合存在。形态极不规则, 范围较大, 常常造成局部管腔高度狭窄或堵塞。混合斑是由脂肪、纤维组织、胶原纤维、钙化斑及细胞碎片组成的, 无回声为内部坏死出血所致。混合斑常伴有内出血溃疡, 斑块内可见无回声, 破裂后为血栓形成是最大的危险因素。205个斑块中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斑块发生率高。按斑块类型进行比较, 重度血管狭窄组混合斑的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发生率高, 中度血管狭窄组的硬斑发生率高于重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数据见表2。
注:*p<0.05
3 讨论
动脉粥样硬化特别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 其在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颈动脉造影术和双源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已成为诊断颈动脉狭窄的金指标, 但是这些检查费用昂贵、有创。有学者建议40岁以上尤其是长期吸烟史的人群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定期进行颈动脉血管的筛查, 超声经济无创, 可以检测血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 直观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存在, 斑块形态, 计算斑块狭窄程度, 不仅可用于体检筛查, 还可对脑卒中发生风险进行预测。研究表明, 内膜中层厚度对脑卒中风险的预测作用强于颈动脉狭窄程度[6]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脑梗死之间具有相关性, 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5mm, 发生脑梗死的危险性增加69%。如果内膜增厚明显或斑块较大引起管腔狭窄>50%时, 临床可出现TIA[7]。Harloff等[8]认为检测颈动脉的弹性和内膜中层厚度可提高对主动脉复杂斑块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预测。
研究发现, 导致急性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 后者取决于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 即易损性 (vulnerability) 。因此, 易损斑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已成为近年热点。根据超声回声的特性将斑块分为稳定斑块和不稳定斑块, 稳定斑块如图1所示质地均匀, 中高回声, 表面光滑, 内皮完整无缺损, 斑块表面覆盖有较厚的纤维层。不稳定斑块质地不均匀, 胞外脂质大量堆积, 平滑肌及胶原含量少, 斑块内有出血和组织坏死, 易出现溃疡, 如图2所示以低回声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 重度、中度、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混合斑发生率分别为25%、18%、14.7%, 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 斑块发生与狭窄程度有关。但是颈动脉走行曲折, 超声扫查可能未全面显示全部狭窄部分, 可能漏诊颈动脉最狭窄处, 因此还不能准确判断斑块发生率是否与狭窄程度相关。
血管超声对于颅外动脉检查具有经济简便、快速安全等特点, 可确定病变部位, 对筛查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作用。
摘要:目的 :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超声特点。方法 :回顾性研究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170例超声资料, 对其颈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斑块大小、部位、斑块回声、有无管腔狭窄及其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 :170例缺血性脑病患者中颈部动脉血管异常163例, 异常率为95.88%, 检出斑块205处;患者颈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的部位主要是颈总分叉处, 其次依次是颈总动脉、颈内起始处, 最后是颈外动脉。205个斑块中颈动脉血管重度狭窄患者斑块发生率较中度和轻度血管狭窄组斑块发生率高。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斑块中以软斑、溃疡斑为多见。重度狭窄患者发生率明显高于中度及轻度颈动脉狭窄患者, 斑块发生与狭窄程度有关。
关键词:脑缺血,超声,狭窄
参考文献
[1]陈竺.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8.
[2]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inistry of Health.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2006.Ministry of Health,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2006, 45:1989-2005.
[3]QUINLAN M R, EGAN B, FEELEY T M, et al.Changing trends in surgical treatment of carotid disease in ireland (1996–2003) [J].Ir J Med Sci, 2008, 177 (3) :193-196.
[4]SACCO R L, ELLENBERG J H, MOHR J P, et al.Infarcts of undetermined cause:the nincds stroke data bank.[J].Ann Neurol, 1989, 25 (4) :382-90.
[5]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 (1995) [J].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6, 29 (6) :381-383.
[6]SPENCE J D, HEGELE R A.Noninvasive phenotypes of atherosclerosis:similar windows but different views.[J].Stroke, 2004, 35 (3) :649-653.
[7]肖静珍, 肖萤.超声评价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关系[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07.23:381-384.
心血管超声 篇10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期表现主要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即TIA。多表现为颈内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一时性脑血管缺血所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症状发生迅速,消失也快,通常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并在24小时内完全缓解,不留任何神经功能缺损,但常反复发作。TIA被认为是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和可能发生脑梗死的信号。据报道TIA患者1年后卒中的发生率比同龄而无TIA病史的对照组要高出十六倍。因此一旦发现有TIA应引起医师和患者的高度重视。应用无创的TCD检查使颅内动脉狭窄在缺血性脑血管病领域得到广泛重视。而颅内血管狭窄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有相当部分的颅内血管狭窄患者无临床症状,据调查正常人群中大约有4%-6%的健康人有颅内血管狭窄。在患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血脂的血管病高危人群中,颅内血管狭窄的发生率可达10%以上,而吸烟也是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我们在门诊也经常遇到经MRA或TCD检查出颅内动脉严重狭窄但没有任何缺血临床表现的患者,这主要可能与颅内大动脉在形成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漫长过程中已形成广泛的软脑膜侧支供血有关。TIA是一种多病因的综合征,局部和全身因素,颅内和颅外因素等均可引起TIA,故对可疑TIA患者进行无创并可反复操作的TCD检查是目前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筛查的最佳途径。本人对2007年至2008年在本院就诊的16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病历进行分析研究。
1 资料及方法
164例均为本院门诊患者,男103人,女61人,年龄43~78岁。临床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复视,肢体麻木等。其中有高血压病史者67例,糖尿病史27例,高血脂43例,TCD诊断仪为德国产EMS-9000型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仪,探头为2MHZ,患者静卧,检查颞窗,枕窗,眼窗,颈内动脉颅外段,椎动脉起始段,寰枢段和颅内段,对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后交通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MCA,ACA,AcoA,PCA,PcoA,VA,BA)探查,必要时进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以判断前后交通动脉侧支开放等。
2 结果
根据脑血管的频谱形态,声频,PI,S/D值及出现中风的危险程度将其分为四级。
一级:仅有血流速度改变(增高,降低或不变)而无其它参数改变。二级,出现单支脑血管局限性血流速度增高,及狭窄后高阻力低流速的特征,峰时延迟,S2与S1融合,PI,S/D值轻度增高。三级,出现两支以上的高阻力低流速的狭窄后血流特征,伴波峰S2>S1或S1与S2融合,PI值升高,S/D值呈中,重度升高。四级,在三级基础上伴多支血管狭窄或闭塞并有侧支循环开放。
164例中,TCD检测一级96例,二级36例,三级17例,四级15例,经过半年随访发现四级病例发生中风的4例,三级病例出现单侧肢体活动受限的3例,而一,二级病例未发现病变,但PI,S/D值有不同程度增高。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脑卒中)是一种以脑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伴管腔狭窄,闭塞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为主而损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其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均很高,而TIA是发生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前兆,及时有效的控制和预防TIA发作,就可大大减少脑卒中对人类造成的巨大危害。TIA好发于中年以后,且男比女多2倍。起病突然,通常在1分钟内达到高潮,少数于数分钟内进行性发展,一般不超过15分钟。24小时内完全恢复正常。如MCA狭窄发生TIA常表现为一侧肢体麻木无力或言语障碍,但不会出现单眼或双眼黑蒙。MCA狭窄所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超过三分之一有TIA病史。TIA的发生机制可能与狭窄部位微栓子脱落(动脉-动脉)造成供血远端一过性脑缺血改变有关,也可能与狭窄远端低灌注有关。而颅内血管狭窄最易受累的部位是MCA和TICA,因此,在TIA患者中要特别注意检查颅内血管狭窄是否存在。TCD可通过对脑血管形态,声频,PI,S/D,S1,S2的观察,及时准确地判断出脑血管各阶段的病理发展过程,尤其对无症状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检出,能提醒医生对此类患者应该更有目的地进行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的危险因素检查。如对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应采取积极控制和治疗。同时也敦促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不运动,高脂肪膳食,高强度工作等。也提醒患者如发生可能的TIA症状应即时到医院就诊。如患者在随诊中发生TIA或脑梗死能够按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给予最及时最适当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均研究证实TCD诊断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与血管造影(DSA)和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可作为闭塞性脑血管病或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重要诊查手段,而对于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的诊断及颅内外颈部血管狭窄后侧支循环建立的判断是TCD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贡献。从而对预测卒中,预防脑血管病,避免脑血管意外,减少病残率,病死率,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1] Schoning M Comparative study of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duplex sonography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onography in adults,1993(5)
[2] Proust F.Lennartz B.Noth J Usefulness of transcranial color-coded son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of cerebral vasospasm,1999
[3] Malouf AJ Jr.Mull G.Lennart I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OP protocol for stroke prevention in sickle cell anemia by using duplex power Doppler imaging,2001(2)
[4] 周永昌.超声医学,1999
作者单位:154600 黑龙江省七台河精煤集团公司医疗中心总医院
心血管超声 篇11
关键词:超声介导,血管舒张反应,血管内皮功能
血管内皮是血液循环与血管平滑肌之间的一道生理屏障, 可以释放血管活性物质, 舒张血管。其功能障碍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 继而引起一系列疾病, 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能早期发现血管内皮功能障碍, 早期采取措施进行治疗有着积极的临床意义[1]。本研究通过对157例患者实施超声介导血管舒张反应来评价器血管内皮功能取得不错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收治的高血压、糖尿病及冠心病157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05例, 女52例;年龄 (38~52) 岁, 平均 (45.26±7.22) 岁;经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以及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另外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57名作为对照组, 男106例, 女51例;年龄 (37~54) 岁, 平均 (45.72±7.03) 岁;经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以及血液生化检查等排除心血管疾病。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 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受检者检查前24 h停用一切血管性药物。采用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的SONOS2500型彩超仪进行检查, 探头频率为7.5MHz。检查前记录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原发病、吸烟情况以及家族心血管病史。患者在安静状态下休息15min, 采取平卧位, 测量肱动脉血压。右上肢外展15°, 以血管长轴切面清晰显示位于肱动脉分叉1cm位置, 深度30mm动脉前后壁的内膜。测量血管舒张末期前后壁内膜的距离。并在血管中央部位放置1.5mm取样容积, 调节超声束方向, 使其进可能与血流方向达到平行, 测定血流的速度。然后使用血压计充气加压至250mmHg并保持5min, 使肱动脉暂时缺血, 然后突然放掉里面的气体, 测量第10s、30s、60s和90s时肱动脉发生舒张反应时时的内径值和血流速度。在整个的测量过程中, 超声探头保持固定。于心电图R波顶点测量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将血压计袖带置于肱动脉远端, 充气加压至200mmHg, 5 min后放气, 放气后60~90 s内记录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 休息15 min待血管内径恢复至实验前状态后, 舌下含服硝酸甘油0.5mg3~4 min, 再次记录肱动脉舒张末期内径, 每次分别测3个心动周期, 取其平均值。以第1次测量基础值的百分数表示血管内径的变化, 计算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2]。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且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肱动脉内径变化率和血流量变化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 两组患者肱动脉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检测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0.05) , 详细数据见表2。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冠心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医患双方都给予其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个过程中, 人们逐渐发现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管内皮损伤有着重要的关系[3,4]。如果可以早发现这种损伤, 并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必然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血管内皮细胞可以释放调节血管舒张和收缩的活性物质, 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 血管内皮释放一氧化氮, 扩张血管。当内皮功能受到损伤时, 这种作用减弱[5,6]。
超声检测血管内皮功能主要依据血管舒张的两种形式实现[7]。一种是内皮依赖性舒张, 即内皮细胞在药物或生理性刺激下, 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导致血管舒张。反应性充血由于血流速度加快或每搏量增加引起血管内皮细胞膜的超极化和内向整流钾通道的开放, 使钙内流增加, 从而触发NO的合成和释放, 其依赖于结构完整和功能正常的血管内皮[8]。另一种是硝酸甘油、硝普钠等药物通过平滑肌细胞鸟甘酸环化酶的激活而提供[9]。一氧化氮导致血管非内皮依赖性舒张。Anderson掣列应用高分辨率超声技术对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进行评价[10], 发现该方法可以在动脉粥样硬化功能改变的极早期检测出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 而且此方法与侵入性心导管技术检查冠状动脉内皮功能呈高度正相关, 可以间接反映冠状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受损。我们通过使用血压计袖带进行加压充气并持续一定时间, 人为的形成一种刺激, 在这种情况下, 健康的血管内皮可以释放一氧化氮, 血管迅速扩张;但是当内皮功能欠佳者, 细胞不能够释放足够的一氧化氮, 因此血管内径的变化率很小[11]。为了保证检查的准确性, 我们在测量每组数据时均进行3个心动周期的测量, 然后取平均值。患者的血流量由测得的血管内径和血流速度进行计算所得。在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内径变化率和血流量改变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观察组患者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值均<0.05) , 即证实了上述观点。
因此我们认为通过超声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可以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准确、无创的评价, 而且操作简单, 可重复性强,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刘赟.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颈动脉和股动脉内中膜厚度的超声联合检查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1, 14 (8) :854-856.
[2]李娟, 丛阳, 郭瑛, 等.超声心动图测定冠状动脉内皮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 2012, 7 (10) :1211-1212.
[3]赵昉, 邓小戈, 苏文静, 等.2型糖尿病早期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的临床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1, 19 (1) :41-44.
[6]王利, 陈伟玲, 王兵, 等.早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管超声评估与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7) :3112-3115.
[7]康宇光, 杨萍, 于杰, 等.高分辨率超声技术评价病毒性心肌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变[J].中国循环杂志, 2008, 23 (4) :275-277.
[8]李进兵, 李然, 陈伯钧, 等.超声评价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舒张功能[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2 (4) :235-237.
[9]任亚娟, 肖沪生, 银浩强, 等.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检测的方法学研究[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0, 21 (4) :276-278.
[10]Liu DH, Wang Y, Liao XX, et al.Increased brachial-ankle pulse wave velocity is associated with impaired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hin Med J (Engl) , 2006, 119 (22) :1866-1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