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专科医院

2024-05-09

心血管专科医院(精选11篇)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1

压疮是长期卧床患者、外科手术患者、危重症患者常见的健康问题,在欧美国家压疮的患病率为14%~25%,发病率为7%~9%[1]。国内多中心联合调研,医院获得性压疮发生率为0.628%[2],研究表明,压疮及其治疗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包括情感上、精神上、身体上和社会上。压疮的发生也是评价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应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以减少患者压疮的发生。品管圈(QCC)是指在自愿的原则下,由同一工作场所的人员,自发地以小组形式组织起来,由成员主动提出,全体合作,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3]。应用品管圈方法对心血管专科医院的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的全过程进行研究,是将科学管理方法运用于护理质量改进的全新尝试。本研究将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应用于降低心血管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的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品管圈小组由1名圈长、9名圈员、1名辅导员组成。本院是心血管专科医院,其收治的患者病情急、危、重,高龄者多,年均外科手术量4000台以上。心脏外科手术多为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时间长、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受到各种特异性因素限制,无法缓解局部组织压力,导致手术患者成为院内压疮的高危人群。Schoon-hoven L[4]报道,手术患者的压疮发生率高达4.7%~66%。做好压疮预防,全程、动态管理,尽可能的减少院内压疮的发生,势在必行。因此,圈员达成共识,成立品管圈以降低心血管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为活动的主题。活动时间2014年1月~2014年12月。品管圈活动时间共12个月,以周为单位,按时间顺序用“甘特图”绘制活动计划书,详细拟订了各个步骤所需要的时间、活动日程与相应的工作安排,并对活动进度及时监控与反馈。

1.2 方法

1.2.1 现状调查

根据2013年度我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例数及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进行现状调查及分析,采用计算公式: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发生压疮的出院患者人次/同期出院患者人次×100%[5],见图1。

1.2.2 目标设定

圈能力是基于品管圈每一个成员就管理目标对自己能力进行1~5分评估而推算的。品管圈成员的能力自评平均分为3.8分,以5分为100%,3.8分换算为75%。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现状值一(现状值×圈能力)=86一(86×75%)=21.5约等于22;目标值=现状值-改善值=86-22=64。因此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全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总例数下降22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0.28%,为本次品管圈活动目标。

1.2.3 原因分析

QCC小组进行现状调查并汇总情况,运用头脑风暴法、鱼骨图分析法找出老年患者压疮发生的因素,并从诸多因素中找出要因,见图2。

1.2.4 制定对策并实施

QCC小组根据绘制的鱼骨图,对全部末端原因进行整理并逐项确认要因,制定对策,明确应该实施的内容、方法、标准、时间和责任人。

1.2.4. 1 重点环节监控不到位,完善管理制度

①成立压疮委员会二级小组,共52人,小组成员由护理组长或高年资护士共同组成,组长由皮肤伤口委员会护士长担任,负责小组管理,传达会议信息、相关制度;传播和推广皮肤伤口、压疮等知识;进行患者皮肤的评估、交接、记录、发生压疮后上报单据的填写与上报;指导并落实皮肤护理以及压疮的预防。②建立各重症区域压疮发生率指标,通过统计学数据软件工具,提取近三年压疮数据,取其最高值计算出各重症科室每月压疮发生率。作为控制压疮发生的监测手段。③建立压疮全程预防管理流程,由病房-手术室-ICU全程动态落实压疮预防规范。病房:所有新入院患者进行Braden指数评估,我院规定Braden≤14分为皮肤高危者,挂警示标识并采取预防措施;术前皮肤特殊情况重点提示并交接;专人负责检查病房压疮高危患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手术室:所有手术患者行皮肤交接/评估,并采取术前预防措施对骨突处、受压部位给予新型泡沫敷料增加支撑点的抗压性,以有效降低震动和分散压力[6],也可使用树脂垫、海棉垫等工具预防压疮,并交接术中各环节;专人负责检查手术患者压疮预防措施落实情况。ICU监护室:所有患者行皮肤交接/评估,并采取相应护理预防措施;专人负责检查ICU压疮高危患者防范措施落实情况。建立压疮巡查制度,委员会每周巡查。

1.2.4. 2 交接班不到位

交接重点由手术室-ICU交接流程,患者由手术室转入ICU时,与ICU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皮肤,如泡沫敷料已卷边或术前受压部位皮肤有异常情况的患者,术后回ICU后需当时揭除贴压疮贴查看皮肤情况,并酌情更换使用泡沫敷料;患者术后回ICU后如发现有压红,压之褪色缓慢,采取减压措施4 h后,双方需再次查看皮肤情况,确认是否发生压疮;患者进入ICU后,仍然要求每班交接并评估皮肤情况,在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情况下均应有效翻身,在翻身时特别注意皮肤受压部位情况。

1.2.4. 3 动态监管不到位

①新增高危患者检查监控:设计制作高危皮肤检查表格,由管理委员会成员每周检查一次,检查高危患者人数,病区为当日压疮高危患者;重症科室为当日压疮高危患者的10%,并记录。②新增ICU巡查监控:设计制作ICU巡查表格由委员会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并记录。

1.2.4. 4 护士对压疮相关知识的缺乏

提高护士对压疮的评估、上报、新进展知识的学习培训,全院培训由伤口专科护士,皮肤伤口委员会护士长负责。分层级培训,包括从N0级~N4级(新员工~高年资员工),护士长(管理者)均参与培训,并培养院内专长护士。

1.2.4. 5 缺乏有效的压疮保护性用具

①手术室,引进树脂垫,所有患者术中均使用树脂垫预防压疮。②重症监护病房引进翻身床、30度角翻身垫、手圈、足圈运用于临床。

2 结果

2.1 有形成果

本方案改善前(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全院有86例发生难免压疮,改善后(2014年1月~2014年12月)即品管圈活动结束后按衡量指标计算住院患者难免压疮发生例数为58例,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0.23%,目标达成率为117%,QCC前后压疮发生人数,见图3。

2.2 无形成果

品管圈的无形成果是指营造愉快的工作环境,鼓励员工发挥聪明才智、提升创造力,多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提高工作效能等。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品管圈无形成果显著。解决问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明显提高,积极性、自信心和团队凝聚力大幅上升,见图4。

3 讨论

3.1 建立量化指标

各重症区域建立压疮发生率指标,通过统计学数据软件工具,提取近三年压疮数据,取其最高值计算出各重症科室每月压疮发生率。作为控制压疮发生的监测手段。

3.2 建立压疮全程预防管理流程

由病房-手术室-ICU全程动态落实压疮预防规范,逐步完善预防压疮管理制度,制定详细的护理人员培训计划与护理内容。针对护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管理缺陷进行“头脑风暴”,进一步找出主要整改的问题。组织全体圈员学习《品管圈》系统的理论知识,真正认识到在预防压疮管理中品管圈的重要性以及适用性,提高全体成员的共同认识[7]。

3.3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通过本次活动,本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明显降低,在活动中充分发挥了圈员头脑风暴作用,运用各项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工具。本研究样本量大,确保数据能够较好地反映现状,该活动能减轻患者痛苦,提升患者的满意度;能够促进团队建设,增加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为护士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同时帮助护士掌握了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为进一步推动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3.4 促进团队建设,增加团队凝聚力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营造良好的护理工作环境,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形成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的好风气[8]。同时,为护士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平台,帮助护士掌握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技巧,提高护士对压疮高危患者的护理能力,提升护士的职业成就感,实现自我价值。为进一步推动品管圈活动奠定了基础。

摘要: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心血管专科医院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中的作用。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运用品管圈方法进行主题选定,拟定活动计划,利用患者压疮报告表掌握现状,设定改进目标,采用鱼骨图解析主要原因,根据主要原因拟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应用品管圈管理方法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结果 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由实施品管圈管理前的0.35%降低至改善后的0.23%(P<0.05)。结论 正确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可有效降低住院患者压疮发生率,并且圈员的工作热情、创造性思维、责任与荣誉、QCC手法应用及团队精神均有明显提高。

关键词:品管圈,心血管专科住院患者,压疮,质量管理

参考文献

[1]Whittington KT,Briones R.National prevalence and incidence study:6year sequential aeutecare data[J].Adv Skin Wound Care,2004,17(9):490-944.

[2]蒋琪霞,管晓萍,苏纯音,等.综合性医院现患率多中心综合调研[J].中国护理管理,2013,13(1):26-30.

[3]Vanderwee K.Pressure ulcer prevalence in europe:a pilot study[J].J Eval Clin Pract,2007,13(2):227-235.

[4]Schoonhoven L,Defloor T,Gryrpdonck MH.In cidence ofpressure"cers due to surgery[J].J Clin Nuts,2002,ll(4):479-487.

[5]国家卫计委.医院质量监测网络直报工作手册.2011版.

[6]陈少梅,张云凤,唐潘红.手术压疮的预见性护理管理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2014,4(3):140-142.

[7]李君,亢文敏.护理管理中品管圈的运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9):2492-2494.

[8]林慧珠.三级护理管理网络的构建与成效[J].当代护士,2015,4(中旬刊):172-173.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2

1、拟从事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的医师应当接受至少1年的经过卫生部认定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系统培训。

2、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规定数量的诊断性心导管

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心血管疾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例冠状动脉造影病例和不少于25例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导管消融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20例导管消融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起搏器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10例起搏器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拟从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25例诊断性心导管检查、心血管造影病例和15例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例,并经考核合格。

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加对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患者的全过程管理,包括术前评价、诊断性检查结果解释、与其他学科共同会诊、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操作、介入诊

疗操作过程记录、围手术期处理、重症监护治疗和手术后随访等。

4、境外接受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系统培训1年以上、完成规定病例数的医师,有培训机构的培训证明,并经考试、考核合格的,可以认定为达到规定的培训要求。

医务部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3

目前医学上对好降压药的定义是:不但能具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比较少的副作用,而且也能保护靶器官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另外,也应该具有价格低、方便服用等优势。从这个角度而言,好药是可以存在的。比如利血平是很便宜的药物,但是副作用大,没有明显的保护靶器官和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作用。因此,尽管价格低廉,但是并不建议大家使用。而沙坦类药物尽管目前并不是国内外高血压诊断和治疗指南所推荐的一线用药。但是这是一类各方面都比较好的药物,当然价格可能会比较贵一些。因此,如果不是仅仅考虑价格问题,这类药确实是一类好药。如果单纯高压高,没有并发症,心率也正常,当然选择对心血管保护作用比较强的沙坦类药物。如果收缩压高,心率快,可以先选择降心率的?-受体阻断剂类药物。控制好心率后根据血压高低再合并用沙坦类药。如果有心绞痛,可以先选用钙离子拮抗剂类药物,必要时加用沙坦类药物等。因此,药物是有“好”、“坏”之分的。由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很复杂,能改善症状的可能是合适的药但不是好药;而保护靶器官、降低心血管并发症的则是好药但可能不是合适的药。因此,要最大限度上选择既比较“好”又比较“合适”的药。

nlc202309081501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4月, 在本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 所有患者均经过心电图、超声、CT等常规检查确诊, 将原有感染、服用过H2受体阻滞剂或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排除在本次研究之外[1]。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如年龄、性别、病程等。对所有患者的行为学资料进行观察分析, 如吸烟、饮酒、相关病史、行动能力、意识状态、假性球麻痹等。

1.3 诊断标准

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依据我国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 如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入院48 h后发生感染即为医院感染[2];如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 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感染即为医院感染。 (2) 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 (3) 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 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的感染[3]。 (4) 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 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感染。

2 结果

2.1 资料分析

600例患者中有45例发生医院感染, 其中男28例, 女17例。年龄26~78岁, 平均54.6岁。病程4~32年, 平均8.2年。冠心病患者24例, 高血压性心脏病13例, 心脏起搏器术5例, 扩张型心肌病4例, 冠状动脉造影2例;心功能依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评定:Ⅱ级9例, Ⅲ级21例, Ⅳ级15例。

2.2 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及感染部位

心血管病患者600例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 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22例, 占48.9%;泌尿系统感染12例, 占26.7%;胃肠道感染7例, 占15.6%;其他感染4例, 占8.8%。

2.3 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原菌种类

心血管病患者的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占64%;排列顺序为不动杆菌属23株, 肺炎克雷伯菌16株, 铜绿假单胞菌11株;革兰阳性菌占21%,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6株, 占15%。

2.4 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对10项相关的因素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包括假性球麻痹、住院时间过长、年龄过大、合并基础疾病等, 回归系数>1,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OR值>1, 表示以上因素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关。见表1。

2.5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年龄、住院时间、假性球麻痹、侵入性操作、合并基础疾病、心功能, 回归系数>1,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OR值>1, 表示以上因素与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有关。

3 讨论

3.1 感染分析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有下降的趋势, 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医院感染所引起的死亡率却并未下降, 而且有上升的趋势, 应引起心血管内科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4,5]。

本研究中, 本院心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的感染率为7.5%, 高于其他科室的感染率。由此可见, 心血管内科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分析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大多数的心血管内科患者心功能都存在问题, 导致全身各组织系统的灌注不足, 人体的免疫力下降, 以使病原菌入侵。 (2) 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多数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年龄偏大而且病程长, 使得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显著下降。 (3) 随着心脏介入技术的广泛应用, 使得许多侵入性操作得以应用于临床治疗当中, 而抗菌药物的不断更新又会引起耐药菌株, 这都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几率[6]。

心血管内科的住院患者发生院内感染者具有以下几点临床特征: (1) 发生医院感染的几率会随着患者的年龄增长而增长。老年患者的各项生理机能下降严重, 同时伴有各种基础性疾病, 而且病程较长, 易复发。长期住院卧床、营养物质摄取不足等, 都是易引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2) 住院时间关系到患者的医院感染几率。通过本研究可见, 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感染几率显著升高。这是由于住院时间过长使患者增加了交叉感染的几率和风险。 (3) 合并基础疾病导致感染率升高。许多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同时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者其他的慢性基础疾病, 导致患者的生理机能下降, 妨碍通气功能, 严重者甚至出现心力衰竭等症状。 (4) 侵入性操作的增多导致感染率升高。近年来, 侵入性操作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中, 如气管插管, 极易损伤呼吸道黏膜, 从而影响纤毛清除功能;鼻胃插管, 极易导致胃内细菌滋生;留置尿管, 不但会使尿道黏膜损伤, 而且会增加感染的几率[7]。

本次600例心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5例, 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22例 (48.9%) , 泌尿系统感染12例 (26.7%) , 胃肠道感染7例 (15.6%) , 其他感染4例 (8.8%) 。可见, 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 这是由于心血管内科的患者心功能往往有障碍, 致使出现心力衰竭时, 会发生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支气管黏膜充血水肿等, 而且对于入侵病原菌的抵抗能力下降严重。此外, 患者长期的卧床, 活动量较少, 使得呼吸道分泌物引流的负担加重, 侵入性操作频繁, 大量使用脱水剂, 病房空气流通不畅, 人员众多等原因。为了避免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应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护理措施, 降低住院、卧床时间。 (2) 尽量减少或避免侵入性操作。 (3)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4) 保证病房内的空气质量。 (5) 加强卧床患者的日常护理工作。6) 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研究表明, 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一般多发生于高龄患者, 主要原因是该年龄段患者其身体功能已经发生了很大的退化, 且患病期间免疫功能下降, 重抵抗力严重不足, 因此极易引发医院感染[8]。心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入院初期由于抗菌药物作用和自身免疫机能强、感染率低, 但是中期后, 接触到各种感染源, 且入院时间长、锻炼少、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发生感染;但是当入院时间更长, 此时机体已经产生了抵抗性, 感染概率反而降低。长期大量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导致耐药菌株增多伴毒力增强或引起菌群失调, 使医院感染发病率升高。心内科疾病治疗措施往往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 该操作方式由于对机体的表皮屏障产生一定的破坏作用, 病原菌容易入侵而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 尤以铜绿假单胞菌最多, 占26.9%[9]。进一步分析发现, 年龄大﹑病程长、住院时间长、心功能差、合并其他疾病、应用抑酸剂、侵入性操作、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均是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 (P<0.05) 。随着年龄的增加、病程的延长, 患者的功能发生退行性病变, 心功能分级越高, 组织供血不足, 住院时间越长, 易出现细菌的感染。气管置管等侵入性操作破坏了机体正常生理结果, 为细菌侵入创造有利条件。若诊疗设备存在微生物污染, 护理人员未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 则交叉感染的风险显著增加。广谱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不仅不能降低感染率, 反而导致条件致病菌的继发感染及耐药菌株的增加。另外住院时间较久的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加大, 与其在院内增加了卧床时间, 导致患者肺功能下降有着密切关系[10]。有报道指出, 在治疗过程中伴有合并症的患者由于合并症的影响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严重, 加大了感染几率, 而一些长期服用药物的患者由于药物对胃肠道的作用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从而发生细菌感染。心功能较差的患者因为心脏排血功能较差, 使得器官的供血相对不足, 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 最终导致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增加[11]。

呼吸道感染是心血管内科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 占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总人数的48.57%。呼吸道感染能够导致人体肺部功能受损, 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而人体心力衰竭往往就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由于供血量不足, 导致身体功能下降, 因此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同时, 侵入性操作又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此操作过程中, 细菌极易入侵并在插管周围的黏膜液中迅速繁殖, 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重者会危及生命。因此, 必须重视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另外, 泌尿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分别占总感染患者第2、3位, 这是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服用导致前列腺肥大等, 该药品会导致平滑肌松弛进而会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 而尿潴留又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胃肠道感染往往是由于胃黏膜受损引起的。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心力衰竭引起的胃肠水肿、血流不畅以及长期服用抑酸药物等均是导致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心内科医院感染的特殊病例, 往往是由于多处感染以及相关病变引起的, 上述研究对象中的2例患者均是由于各部位感染引起的严重医院感染。其多变的特殊性, 故合并感染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3.2 对策建议

3.2.1 完善医院感染管理与监控制度

医院可制定相关制度, 将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纳入医护人员的考核过程以规范护理技术操作与护士行为, 同时医院感染科进行不定期抽查, 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此外, 采取奖惩措施, 使护理人员自觉遵守医院感染各项制度, 提高科室医院感染控制的责任心, 强化全员参与医院感染的管理意识。

3.2.2 健康宣教

单位组织护理人员定期开展业务学习讲座, 普及医院感染的基本知识, 强调医院感染的重要性, 提高其对医院感染的认知与重视。护理人员应耐心地与患者进行沟通, 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3.2.3 严格遵守操作规范

启封的静脉输入液体需注明日期, 抽出的药液>24 h后应丢弃;留置导尿的患者, 应对会阴定期消毒, 每天2次, 保持引流管通畅, 并嘱咐患者及家属避免过度升高尿袋, 以防出现尿液倒流而致上行性尿路感染;一旦患者可自行排尿, 尽早去除导尿管;定期留取尿标本行尿常规、尿培养, 以便及早发现感染并合理使用药物[12]。

3.2.4 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医院应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的规章制度, 避免无指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前应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以明确诊断, 尽量减少经验用药, 密切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反应, 及时调整剂量与用药次数, 减少耐药菌株产生, 从而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3.2.5 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医护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 能显著提高其抗感染意识, 有利于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1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 对于侵入性诊疗技术一定要按照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标准进行操作, 同时要严格把好侵入性物品的质量关, 医院感染专职人员要定期检查, 及时监测病原菌, 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失误。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引起医院感染主要危险因素,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 抗感染药物使用率应力争控制在<50%。抗菌药物应用的时间越长、种类越多, 尤其是广谱抗菌药物, 就越容易出现感染, 甚至导致深部真菌感染[14,15,16]。

综上所述, 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 通过分析总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能够有效的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心血管内科住院患者感染率高, 且病原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耐药性, 临床应根据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控制感染的发生, 当感染发生时, 应先分离培养病原菌, 并进行药敏试验, 选用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进行及时治疗。

摘要:目的:对心血管内科患者进行医院感染分析, 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及治疗提供依据, 促进患者的康复工作。方法:回顾性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2013年1月-2014年4月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心血管病患者600例中有45例发生医院感染, 感染率为7.5%。其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 占48.9%。病原菌主要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 占64%。主要受合并假性球麻痹、住院时间过长、年龄过大、合并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心功能状态等因素影响。结论:心血管科患者易患因素多, 发生医院感染率高, 应合理用药、积极采取预防措施。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5

本文由: 北京阜外医院挂号服务网 整理编辑http:// 为方便患者安排就医时间,我院已开通门诊预约挂号服务,预约形式分为电话预约与窗口预约及网络预约挂号三种,详见如下:

(一)电话预约挂号

1、患者可通过拨打114信息服务台的方式办理门诊预约挂号。

2、患者可办理即日起未来三个月以内的门诊号预约(周六日及节假日门诊暂不参与预约)

3、预约办理采取实名制,不限制首诊或复诊患者的身份,但在预约环节中,必须凭患者真实姓名与身份证(军官证)号码办理,姓名或证件号码任意一项与患者不符,均视为无效预约,不予取号。

4、电话预约成功后,114信息服务台将告知患者一组识别号码,患者须于就诊当日携带身份证(军官证)原件,至我院门诊大厅14和15窗口缴费,领取预约号。

5、取号时间

上午: 8:00--9:30

下午:13:00--14:30

逾时未取的预约号将视为自动放弃,不予补办。

6、患者每次办理电话预约时,每就诊日期的每一科别只可预约1个号。

7、患者每次办理电话预约时,只能按照预约大夫的科别与级别进行预约,不能指定具体大夫姓名。

8、如患者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前来医院领取预约号及就诊,须及时拨打114信息服务台办理取消业务。对于爽约3次的患者,日后将不予办理电话预约。

(二)窗口预约挂号

1、患者及家属可通过我院办卡中心内预约挂号窗口办理门诊预约。

2、预约登记采取实名制,前来窗口办理预约登记的患者及家属须主动出示患者本人身份证(军官证),未颁发身份证的患者须出示户口簿,未在公安机关办理户口登记的婴幼儿,须出示父亲或母亲其中一方的身份证,否则将不予办理。

3、预约成功后,患者须在就诊当日,按照取号时间的规定(取号时间参见“电话预约挂号”第5项),凭身份证(军官证)原件前往14、15窗口领取,逾时未取视为自动放弃,不予补办。前来取号的患者信息中姓名或身份证号任意一项与登记信息不符,均视为无效预约,不予取号。

4、患者每次办理窗口预约时,每就诊日期的每一科别只可预约1个号。

5、患者每次办理窗口预约时,只能按照预约大夫的科别与级别进行预约,不能指定具体大夫姓名。

6、如患者因特殊情况无法按时前来医院领取预约号就诊,至少于就诊前一工作日15:00前,前来预约窗口或拨打88398331办理取消。对于爽约3次的患者,日后将不予办理预约挂号。

(三)网络预约挂号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6

【摘要】目的:对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干预情况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某社区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对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与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62例患者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4.07%。高血压并发症患者中ACEI/ARBs应用率为79.12%;所有患者中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仅为43.33%。冠心病并发症患者中应用ACEI/ARBs、阿司匹林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分别为64.71%、70.59%与23.53%。结论:部分社区医院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规范化治疗已有一定重视,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仍需继续推广并加以规范。

【关键词】社区医院;2型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及人们生活习惯逐渐改变,在全球范围内2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率呈急剧增高趋势,据WHO预测,到2025年,全球2型糖尿病患者将高达3亿人[1],且新增2型糖尿病患者将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亚太地区。2型糖尿病对人类健康有严重威胁,不仅会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严重经济负担,同时其引发的慢性并发症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2]。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高达70%,是致使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为对基层医院中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情况与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笔者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对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某社区医院于2011年4月至2013年6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62例,所有患者均为该院辖区范围内常住居民。其中男84例,女78例,患者年龄为26-86岁,平均为(±62.8)9.4岁;患者病程为3个月-21年,平均病程为(5.1±2.3)年。

1.2 方法

通过查阅文献并对相关专家展开咨询,自制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情况调查表,主要对患者一般资料如病史、烟酒史、年龄与性别等,辅助检查结果如胰岛素、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生化全套、C肽、尿微量白蛋白、果糖胺及心电图等,诊疗情况包括诊断、治疗药物、饮食、并发症、运动等内容展开调查。对2型糖尿病患者中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1.3诊断标准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为WHO于1999年制定的相应诊断标准。在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进行诊断时,主要根据为《2003年中国糖尿病指南》与《(200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指南》;冠心病诊断根据为1979年WHO制定的相应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依据为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高血压联盟制定的诊断标准;脑出血及脑梗塞诊断依据为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1995年)制定标准;心肌梗死诊断依据为欧洲心脏病学会于2000年批准的诊断标准。在对患者血脂、血压及血糖进行审核时,以出院前测定结果为准,且达标标准为:LDLC低于2.6mmol/L,HDL-C高于1.0mmol/L,血压低于130/80mmHg,TG低于1.7mmol/L。

2 结果

2.1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

在162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共有120例出现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4.07%;其中高血压91例(56.17%),冠心病17例(10.49%),脑动脉硬化60例(37.04%),脑梗7例(4.32%)。

2.2 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治疗干预情况

2.2.1高血压并发症治疗

在91例高血压患者中,76例限制钠盐摄入(83.52%),利尿剂治疗68例(74.73%),CCBs治疗43例(47.25%),ACEI/ARBs72例(79.12%),共有86例接受降压药治疗(94.51%),其中治疗达标率为34例(37.36%)。

2.2.2降胆固醇药物治疗情况

120例有心脑血管并发症患者中,共有52例(43.33%)接受他汀类药物进行降低胆固醇治疗,无心血管并发症且年龄高于40岁的32例患者中,有10例(31.25%)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均未达标。

2.2.3并发冠心病患者治疗情况

在17例并发冠心病患者中,接受ACEI/ARBs治疗患者11例(64.71%),阿司匹林治疗12例(70.59%),β受体阻滞剂治疗4例(23.53%)。

3 讨论

2型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心脑血管并发症,主要会对患者脑、心及周围血管造成波及。2型糖尿病并发心脑血管疾病具有多方面原因,最主要的是遗传因素,同时和不良运动习惯、饮食习惯、吸烟及血糖控制情况也有密切关联[3]。

在本组研究中,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率为74.07%,其中高血压为56.17%,冠心病10.49%,脑动脉硬化37.04%,脑梗4.32%。根据《2007版糖尿病治疗指南》可知,为对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情况加以预防,应在对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基础上对高血压与血脂异常给予积极治疗,在患者无禁忌症时还可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在本次研究中,血压达标率仅为37.36%,且ACEI/ARBs应用率仅为79.12%,由此可知,社区医院中高血压控制已得到一定重视,但ACEI/ARBs应用仍可进一步推广。指南建议,对所有冠心病并发患者均可给予适当ACEI/ARBs,促使心血管病事件大幅降低。在本次研究中,冠心病并发症患者中应用ACEI/ARBs、阿司匹林与β受体阻滞剂治疗率分别为64.71%、70.59%与23.53%。另外,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进行降胆固醇治疗的患者仅为43.33%。

综上所述,部分社区医院中对2型糖尿病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规范化治疗已有一定重视,但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仍需继续推广并加以规范。

参考文献

[1]李双喜. 基层社区医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07.

[2]王桂霞.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的调查[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11):144-144.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7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的前身是解放军胸科医院,始建于1956年;心血管病研究所始建于1962年。阜外医院、心血管病研究所是隶属于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的三级甲等心血管病专科医院。不仅承担着卫生部、北京市指派的各种临床医疗和保健任务,还以诊治各种复杂、疑难和重症心血管病见长。经卫生部及北京市相关部门批准,阜外医院就近扩建门急诊住院综合楼,把门头沟冯村规划为医学研究中心,以形成与其医疗地位、医疗水平、服务规模相适应的医疗硬件环境。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永定镇冯村西,东侧为杨坡园新村,西侧为高井电厂贮灰坝,南侧为冯村建筑公司,北侧为山体。用地为一坡地,西高东低,地形高差约为7 m,总用地面积41 019.60 m2。

设计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满足各项功能需求的同时,注重工作人员的工作条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将人们进入园区后的每一步感受、每一次视线转移都考虑在内。根据园区依山傍水的天然优势,建筑群落顺应地势,呈阶梯状布局,与自然地形有机结合,并将现有天然水系围合在其中。在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景观的同时,总体布局形态悠然而生,园区风格协调统一,自然儒雅,科学严谨。在建筑群内部穿插了阳光休闲空间,使科研人员在休息的同时可以更好的互相交流经验。

2 总平面布置

根据场地所处位置、周边环境、用地形状、出入口位置、交通组织、交通流量、常年主导风向等因素,将主要建筑物沿场地周边布置,中间设置为开阔的绿化广场,在院内形成一个围合的空间体系。脆弱的山地生态系统常常发生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和水土流失等灾害,这种敏感性使人们长期以来从众多的经验教训中获得经验:建设时尽量少破坏山体,少破坏植被,少变动水文状况,力求保护地貌。所以,我们在设计中建筑物尽量避开了北侧山体进行布置。根据使用要求,将院内主要建筑物划分成两个功能区,即教学生活区和科研办公区,教学生活区指防治培训中心,科研办公区包括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国际项目合作中心、液氮库和植入材料研究中心。防治培训中心主要功能是教学培训,同时满足院内人员餐饮及大型活动需求。布置在出入口附近,便于交通组织,能够满足人员集散及后勤物资车辆运输要求;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要功能是办公、实验和会议。布置在院区的中部,背靠山体,面向中心绿化,环境幽静,有良好的采光通风,为科研办公人员创造了优质的办公环境;液氮库是用来储存实验试剂和药品的,布置在院区西北角,进出人员较少,相对隐蔽;植入材料研究中心主要功能是动物饲养及动物实验,布置在院区的西部,并将动物房布置在建筑物的西侧部分,减少对院区的干扰。各主要建筑物之间通过地上或地下连廊相连,方便了各功能之间的联系,也免去了风雨之扰。锅炉房和污水处理站属于后勤保障用房,分别布置在院区的东北角,原锅炉房的位置和院区的西南侧是地形标高最低的地方,便于院内污水的组织和收集。为了使建筑物和北侧山体有机的融为一体,减少对其遮挡,使其成为整个布局的天然背景,所有建筑物的总高度均不高于15.0 m(见图1)。

3交通组织

交通组织就是组织好人流、车流、货物流的有序进出,妥善安排停车场的位置,保障消防通道的畅通。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场地位于平原与山地的交接处,其西侧和北侧为山体,虽然有一条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从用地外围经过,但是竖向高差太大,约有6 m,不能与院内地坪顺接,所以在这两侧不能设置院区出入口。东侧为农民自建村庄,房屋密集道路无法通过。南侧距用地不远处有一条城市道路,用地可以通过村镇道路与之相连。根据上述情况,院区只能设有一个出入口,位于用地的南侧,所有人员和车辆均由此进出。人员围绕中心花园形成主要流线,再由建筑的主要出入口进入建筑内部,所有建筑物的主要出入口均面向中心花园设置,科研办公人员和来宾的车辆沿内环道路行驶,运输物资和动物的车辆沿外环道路行驶,内外环道路共用了中心花园南侧的道路。院内所有道路均可以作为消防车道使用,保障了消防通道的畅通,满足了消防扑救的要求。道路使用功能明确,交通流线简洁顺畅。根据用地情况、科研人员数量及建筑功能要求,院区设置了大面积地上停车场地。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主出入口附近设置了少量停车位,供来宾车辆停放,其余部分设置在院区的西南角及南面邻围墙地带,供科研办公人员车辆停放。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在交通方便、邻近主要建筑物的地方还设置了2个无障碍停车位(见图2,图3)。

4绿化布置

绿化可以美化环境、净化空气、改变局部小气候。对于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这样一个高科技的研究机构,更应该注重绿化景观的布置,少一点闹市喧嚣,多一点自然清妙,以凸显浓郁的学术气氛。院内建筑物沿用地周边布置,避免了院区出入口处的局促,同时围合形成了开阔的中心花园。中心花园与山林景观遥相呼应,主要由绿植、水系、广场和园路组成。水系利用了场地内的天然水源。场地西北现有一蓄水池,收集部分山体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因水量大,池水常年溢出,在用地内形成了一条自西北向东南方向流动的溪水,最终汇入用地外的城市河流。为了保持山地环境的水土平衡,有效的组织、疏导水体,我们通过敷设管道将山体水引入中心花园,并在花园内设置两个浅水池,利用地形高差形成跌水系统,溢出的水再由管道排入城市河流。既保持了山体的稳定,又创造了怡人的环境,使园区富有了灵气,使人们步入园区感到轻松愉快。

每栋主要建筑物中间都设有大小不等的绿化庭院,将室外绿化引入建筑内部,丰富了建筑内部空间,改善了办公区域的采光通风。庭院和庭院联系起来形成了一条景观轴线。由此,园区绿化形成了点、线、面相结合的多层次的景观绿化系统,使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的融为了一体。

5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就是对场地的自然地形根据总平面布置的要求进行改造平整,以适应建、构筑物的使用要求,满足交通运输、消防扑救的技术条件,同时有利于场地雨水的迅速排除。阜外医院心血管医学研究中心竖向设计(见图4),根据地形图所示的地形特征,为了处理好场地与周围道路、山体环境的衔接关系,减少土石方工程量,采用了平坡式与台阶式相结合的方式。

道路采用平坡式,循证与转换医学研究中心和国际项目合作中心之间场地采用台阶式。由于院区现状地形高差较大,不利于各建筑物之间的联系,经与甲方商量同意在拓宽院外村镇道路时,将院区出入口附近的地面标高抬高1 m与市政道路顺接。为了保证建筑良好的采光通风条件和建筑立面的完整性,在道路与建筑物室外地坪高差较大的地方采用了挡土墙。挡土墙的设置可以使山体边坡得到有效的保护,大大缩小建筑与建筑、建筑物道路的距离,提高基地的使用效率。在挡土墙的墙脚处设排水沟,收集建筑物四周及屋面雨水。在院区北侧建筑物和道路与山体相接的地方设置截水沟,收集山体的雨水,防止雨水流向建筑物。院内建筑物的室内外标高顺应地形走势,由西向东依次递减。

6结语

“以人为本”的原则贯穿了整个设计,每一个细节的考虑都是以科研办公人员、学员的行为和需求为出发点。设计根据现代医学科研流程的要求,合理的进行了功能分区,合理的组织了人流、车流及货物流,为建立现代化管理体系提供了有利条件,满足了安全、卫生、实用的要求;充分利用了场地的地形条件,将建筑物、绿化景观、道路与周围的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参考文献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8

资料与方法

2012-2013年收治心血管内科感染患者50例, 男35例, 女15例, 年龄32~75岁。所有患者均患有心血管疾病, 病程0.5~6年。我院所有案例均在患者本人以及其家属知情并同意情况下, 签订相关协议以便医护人员进一步跟踪总结。

方法:我院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回顾性调查患者的病例简介、患者患病期间影像记录、细菌培养检验报告等进行观察分析, 对每一例医院感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感染部位, 病情危险程度, 以及患者所感染的原因等进行分析。医护人员在患者监测期间内, 主要针对患者在进出入病房以及患者每日饮食起居、身体情况、病情恢复的发展状态, 认真填写患者住院登记表。对于发生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汇总, 并对所有患者的感染病例作出判断[3]。判断标准按照我国卫生部在2011年发行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基础依据。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处理, 以 (x±s) 表示, 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运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在本次试验中, 发现感染病原菌患者35例 (42%)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7例 (20.00%) , 下呼吸道感染10例 (28.57%) , 胃肠感染5例 (14.29%) , 皮肤感染4例 (11.43%) , 泌尿生殖道感染6例 (17.14%) , 其他感染3例 (8.57%) 。见表1。

心血管病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所有病菌的60%。

通过医护人员在对所有患者的回顾性调查分析时显示, 大部分患者由于年龄偏高。其中通过调查发现, 在3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病例中年龄>62岁28例 (80%) , 均属于老年患者。

同时发现, 感染的患者中大部分存在高血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病证, 35例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病例中存在以上慢性病证患者24例 (68.57%) 。

讨论

目前社会老龄化现象普遍, 以及患者经常使用抑酸药物等原因都是造成心血管内科患者感染的主要因素。同时, 此类医院并发性感染也是制约我国心血管内科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4]。鉴于此, 我们要及时掌握医院感染的第一手信息, 并针对医院感病例作出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 为医学发展做出贡献, 同时减少患者的发病率。

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可以看出, 呼吸道感染 (感染患者17例) 是心血管内科并发医院感染的主要部门, 占心血管内科患者并发医院感染总人数的48.57%。呼吸道感染能够导致人体肺部功能受损, 易患慢性支气管炎。而人体心力衰竭往往就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 心力衰竭患者往往由于供血量不足, 导致身体功能下降, 因此易受到细菌病毒的侵袭。同时, 侵入性操作又是导致呼吸道感染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此操作过程中, 细菌极易入侵并在插管周围的黏膜液中迅速繁殖, 导致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又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重者会危及生命[5]。因此, 我们必须重视由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心内科医院感染的预防治疗。

本研究结果亦显示, 泌尿道感染以及胃肠道感染分别占总感染患者第2、3位, 这是由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往往会服用导致前列腺肥大、窦房结功能下降的阿托品等, 该药品会导致平滑肌松弛进而会使患者出现尿潴留现象, 而尿潴留又是泌尿道感染的主要病因。胃肠道感染往往是由于胃黏膜受损引起的。导致胃黏膜受损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心力衰竭引起的胃肠水肿、血流不畅以及长期服用抑酸药物等均是导致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6]。

心内科医院感染的特殊病例, 往往是由于多处感染以及相关病变引起的, 上述研究对象中的2例患者均是由于各部位感染引起的严重医院感染。其多变的特殊性, 故合并感染更应引起我们的重视。

摘要:目的: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因及对策。方法:2012-2013年收治心血管内科患者50例,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 对于发生医院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综合汇总。结果:发现感染病原菌患者35例 (42%) 。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 占60%;年龄>62岁28例 (80%) 。存在高血压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慢性病患者24例 (68.57%) 。结论: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老年人较多, 且多伴慢性疾病。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相关因素

参考文献

[1] 田发发, 马云峰, 陈金梅, 等.前列腺素E1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观察[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6, 13 (3) :174-175.

[2] 洪梅, 魏文宁, 李红戈, 等.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测定对脑梗死病情评价的临床研究[J].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3, 10 (3) :169-171.

[3] 杨仁凯.半侧颜面短小畸形的综合治疗及效果评价[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3, (2) :116-119.

[4] 刘孟宇, 赵学尧, 王丽颖, 等.关于中医诊疗指南诊治内容的思考[J].中医杂志, 2013, 54 (21) :1823-1826.

[5] 王明航, 李素云, 李建生,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疗效评价指标体系验证研究[J].中医杂志, 2013, (20) .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 其中男性178例, 女性82例, 年龄段为39~78岁, 平均年龄为 (53.16±2.68) 岁。病程为3~15年, 平均病程为 (7.69±1.32) 年。其中冠心病98例,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42例, 高血压心脏病89例, 扩张性心肌病31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 查阅2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案, 其感染病例的诊断标需要符合我国卫生部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年龄、住院时间、心功能情况、合并疾病、入侵操作以及抗菌药物等进行分析研究。

2 结果

2.1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感染率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38例, 感染率为14.6%。其中呼吸系统12例, 消化系统11例, 泌尿系统7例, 其他8例。单部位感染19例, 2个部位感染12例, 3个及以上部位的感染为7例。其中高龄、住院时间过长、合并疾病、心功能低下以及入侵操作均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 部分相关因素和医院感染率的关系如表1所示。

2.2 术后康复分析

对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38例医院感染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 30例患者病情得到较大的改善, 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 另外8例死亡。未感染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死亡3例。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病死率在逐渐下降。但是由于心血管内科疾病容易受到医院感染, 其引发医院感染并发症的概率较高[2]。该研究中的医院感染率为14.6%, 与相关文献报道的6.45%~15.34%相符[3]。其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主要包括: (1) 年龄较大, 其感染率较高。老年患者由于自身的免疫功能低下, 自理能力较弱, 同时加上一些合并的疾病, 其病程较长, 住院时间长等, 比较容易引发医院感染[4]。 (2) 入侵性的操作。相关检查和治疗措施会引起医院感染的发生, 该研究显示, 通过入侵操作感染的概率为25.3%。例如气管插管会损伤鼻部粘膜, 降低纤毛的清除功能。同时, 静脉导管会引起血液的感染, 并随着导管保留的时间延长, 其感染的概率就越大。 (3) 感染的部位主要是以呼吸系统为主。其主要原因是患者心力衰竭时存在不同程度的肺淤血、肺水肿等现象, 其抵抗入侵病原菌的能力较低。同时患者卧床的时间较多, 活动较少, 不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引流[5]。

另外, 在针对心血管内科患者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中, 尤其需要注意对呼吸道感染进行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是最常见的心血管内科医院感染的类型, 在预防的时候, 需要确保病房内空气的流通, 保持空气清晰[6]。同时, 需要对手术患者做好术前准备, 将相关治疗的器械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另外, 还需要对患者进行口腔护理, 以便减少口腔细菌的定植, 避免细菌向下移动到呼吸道中。其次, 针对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时, 需要选择粗细适合、表面光滑以及性能较好的导管, 或者是一次性密闭式的集尿系统。同时, 需要确保导尿管和会阴部的清洁, 尽量的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7]。针对切口感染的患者, 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无菌技术操作, 切口敷料需要在湿透之后立即更换, 以便避免细菌的穿透。另外, 还需要对各种医疗器械进行消毒处理, 有效的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8]。

综上所述,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 其感染因素较多, 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患者原发病的时候, 需要避免高危因素的影响作用, 及时有效的控制好医院感染的发生。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病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2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26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 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观察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感染部位、影响因素以及预防控制措施等。结果 心血管内科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有38例, 感染率为14.6%。其中呼吸系统12例, 消化系统11例, 泌尿系统7例, 其他8例。单部位感染19例, 2个部位感染12例, 3个及以上的部位感染为7例。其中高龄、住院时间过长、合并疾病、心功能低下以及入侵操作均会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另外, 对患者随访6个月, 38例医院感染的患者中, 30例患者病情得到较大的改善, 医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8例死亡。未感染的心血管内科的患者中死亡3例。结论 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率较高, 其感染因素较多, 对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在治疗患者原发病的时候, 需要避免高危因素的影响作用, 及时有效的控制好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调查

参考文献

[1]宋宝.心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0 (4) :33.

[2]张守彦.冠心病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1 (3) :23.

[3]吴安华.193所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2 (8) :56.

[4]曾军高.心血管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实用预防医学, 2011 (2) :50.

[5]贾民.心血管内科控制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 :24.

[6]董红.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直接经济损失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5) :69.

[7]王雷.心血管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征[J].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2 (11) :15.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10

关键词:优质护理,心血管病,护理质量

优质护理服务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落实国家医改目标, 改善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 其内涵重在改革护理模式, 全面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从而为病人提供以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做支撑的高技能、精专业的护理服务。我院属于心血管专科医院, 为打造专科特点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 进行了探索, 现总结如下。

1 变传统交接班为晨会集体交接班和护士长引领下的床头交接班

护理交接班是确保护理工作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关键环节, 对保证临床护理工作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晨会交接班是对前一天病人病情的总结, 也是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概括和评价, 为下一班治疗和护理工作提供依据[2,3]。晨会交接班由科室主任、护士长及全体医务人员参加, 首先由护士从护理工作的角度汇报前一天病区病人总数、出入院人数、转科转院人数、手术情况、分娩情况、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及特殊检查处置的病人, 为科主任、护士长的管理及医生对病人病情变化的掌握提供第一手资料。然后由值班医生汇报值班期间新入院病人的病情、体格检查、阳性体征和用药。危重病人及病情变化病人的处置、用药, 使各主管医生对自己所管病人的病情有更深入的了解。科主任、护士长做总结、点评及重点工作安排, 从而强化医护人员对病人病情的了解和掌握, 确保病人的安全。

护士长引领下的床头交接班, 要求护士长、责任护士、交班者同时面对病人, 交班者全面交接每例病人的一般情况、病情、治疗、饮食、睡眠等。护士长针对交接班内容进行点评, 并根据病人所患疾病及目前的状况, 由责任护士或其他参与交接班的人员, 提出病人现存的难以解决的护理问题、潜在的风险, 交接班者共同制订出切实有效的护理计划和措施, 从而使接班者通过交接班过程, 准确识别出当班期间应重点观察的重症病人以及潜在风险的病人。同时, 护士长在交接班过程中结合不同病人病程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现场提问, 把护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 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提高护士的理论水平、表达能力和主动学习的意识。

2 思考适合心血管专科医院的排班模式, 全面履行护士职责

2.1 心血管专科的特点

心血管专科的临床工作风险高、病人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 容易发生各种恶性心律失常, 甚至猝死, 如抢救不及时, 可危及病人生命。

2.2 心血管专科病房护理工作特点

心血管专科病房护士工作强度相对较小, 主要治疗工作大部分集中在07:00~12:00, 但工作风险相对较高, 要求护士要有较强的观察病情及随时应对的急救能力, 同时还要有一定的人员储备。

2.3 适宜的排班模式

实行扁平式排班, 即根据医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责任护士分组, 每组医生对应1名责任护士, 每组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分管6例~8例病人。自病人入院开始, 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共同接待病人, 责任护士随同主管医生查房, 随时掌握病人病情、诊疗计划、各项辅助检查、化验及心理、饮食、睡眠等情况, 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准确执行诊疗方案, 使医护之间配合更加密切、和谐, 确保病人安全, 提高服务质量。责任护士实行8 h在岗, 24 h负责制, 其他时间均有至少2名护士在岗, 做好病人的各项护理并随时应对急救工作。同时为使责任护士将每例病人的所有信息准确及时地传达到各值班人员, 科室要求责任护士将主管病人一般情况、主要主诉及症状、阳性体征、阳性检查指标、护理措施、康复计划、治疗措施记录于我院自行设计的《护士掌握病人“八知道”表单》中, 以便通过床旁交接班和“八知道”表单, 确保护理服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

3 实行有陪无护, 满足病人的心理需求, 减少医患纠纷

通过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认识, 结合心血管专科病人的疾病特点, 在各医院全面推行取消陪侍人的形势下, 我病区建立了有陪无护的护理工作制度。对风险较高的心脏病病人不但不能取消陪侍人, 医生还会根据病人的病情下达“留陪一人”的医嘱, 并向家属详细讲解病人的病情及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 强调留陪人员的条件, 签署“陪侍人知情同意书”, 以明确相关事项。有陪无护体现在护理管理中, 就是在满足病人疾病护理的同时尽可能地提供其所需的一切服务, 包括生理、生活、心理、安全等服务, 将人性化护理融入医疗护理的全过程中, 使病人有一种温馨感、亲近感和家庭感, 以便早日康复[4]。而家属的陪侍仅限于给病人心理上的支持, 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 促进疾病的恢复。

4 建立一对一全程陪检制度, 保证病人安全, 减轻护士负担, 缩短检查时间

针对心血管病病人病情变化快, 容易发生各种恶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特点, 我院制定了病人一对一全程陪检制度, 各科配备1名护士助理负责陪检工作。陪检人员准确地为病人预约检查时间, 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程序, 告知病人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在检查前给予必要的指导[5]。且检查前陪检人员需通过与主管医生和责任护士交流, 以了解病人病情, 由主管医生根据病情选用运送工具, 在检查途中, 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 经常询问病人是否舒适, 给予关心照顾, 确保病人在转运及检查中的安全[5]。

5 讨论

心血管专科医院临床工作风险高、病人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 容易发生各种恶性心律失常, 甚至猝死, 如抢救不及时, 可危及病人生命。但护士工作强度相对较小, 因此根据医生的分组情况进行责任护士分组, 其他时间均有至少2名护士在岗的排班模式, 既保证病人的安全及护士职责的全面履行, 也节省了人力。护士长引领下的床旁交接班, 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 以提高护理质量为主题”的服务理念, 主动巡视病人, 及时解决病人需求, 构建了和谐的护患关系, 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6]。护士长根据护士交班情况和病人情况对晨会集体交接班和床头交接班进行点评和指导。交接护士同时面对病人, 针对病人病情、治疗、护理问题进行逐一交接, 护士长从病理、生理、心理、安全等方面发现存在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是否恰当。同时对目前应给予的对策进行简短提问, 由浅入深, 引导护士应用护理程序的思维方式, 观察收集病人信息, 发现临床护理中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给予恰当的处理, 使病人对护理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充分感受到护士的责任心与爱心, 增强病人的安全感与满足感[6]。实施有陪无护护理工作制度, 满足了病人生理、生活、心理、安全等方面的需要, 同时家属对病人的心理支持有利于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 促进疾病的恢复, 减少医患纠纷。病人一对一全程陪检制度使检查程序安排更为合理, 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专业人员的陪同, 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 保证病人的安全。优质护理服务作为促进医院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满足病人健康需求的重要活动, 其内涵在于加强护理队伍的建设, 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模式, 拓展护理服务领域, 完善护理职能, 全面、全程地为病人提供以专科知识和专业技能做支撑的高技能、精专业的护理服务, 满足病人生理、心理、健康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梁晶.护士晨会交接班模式的革新与成效[J].护理管理杂志, 2007, 7 (11) :53-54.

[2]林菊英, 金乔.中华护理全书[M].南昌: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204-205.

[3]李红英.变晨会交班为床头交班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3, 20 (7) :80.

[4]田瑞花, 康沛, 李秋云.对一例慢性可疑卵巢癌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12) :946.

[5]张晓弈, 孙宇岩.护理陪检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0, 29 (11) :1731-1732.

心血管专科医院 篇11

关键词:社区医院,物联网技术,远程监护,心血管患者

引言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全球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主要杀手。心血管疾病具有突发性、危险性的特点, 所以对患者进行日常的监测和管理非常重要。因此, 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到心血管患者的远程信息化监控与管理, 可以实现其管理的信息化。针对心血管患者的监护需求, 设计本系统指导社区医疗人员的日常监护工作。

1 系统总体结构设计

由于家庭病房监护系统需要对患者的进行长期监护, 并积累这些长期的监护数据, 本系统总体结构主要包括社区服务器管理软件、监护设备数据传输模块、远程监护终端、中心服务器, 如图1所示。

数据传输模块:实时采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主要生理参数, 同时绘制相应的波形图, 包括心冲击图、脉搏波、呼吸波等;并发送至本社区的数据库系统。

数据管理模块:服务器收到发送过来的数据以后, 使用管理软件对数据进行解析, 并在相应的管理目录下存放解析结果, 最后将更新数据提交至数据库, 对系统数据库进行更新。

数据库:数据库保存着整个系统的数据信息, 包括医生、社区、患者的基本信息等。

远程终端:满足各类用户的不同需求。例如, 医生通过工作站软件, 可以查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相关数据, 分析、诊断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病情, 据此提出反馈信息;而心血管疾病患者则可以通过客户端来查看自己的留言和体征报告等。

2 社区医院病房监护网络数据传输流程

终端设备实时采集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生理数据, 借助Socket通信技术, 将数据传输至服务器, 从而保证数据的实时性;而医生则可以利用客户端从社区服务器上下载最新的数据, 此时社区服务器发挥数据中转的功能。优点是可以大大减轻中央服务器的网络负担, 并避免终端设备直接处理客户端数据请求的事件发生。图2为系统的数据传输流程框图。

3 结论与展望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心血管患者远程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应用推广, 能够实现对心血管患者远程的全天侯监视, 可以实现对心血管患者情况的追踪, 并根据专家系统的诊断意见, 进行早期的干预, 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提高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筱璐, 孙妍, 王国干.远远程监测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应用价值[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14, 23 (4) :37-40.

[2]苏丽敏.基于ARM的心电远程监护终端的设计[D].郑州大学, 2009:15-17.

[3]Shiliang Luo, Xu Lu, Lianglun Cheng.TSOIA:An efficient node selection algorithm facing the uncertain process for Internet of Things[J].Journal of Network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s, 2013, 36 (2) :738-743.

[4]周巍.高危心脏病人的远程心电监护系统中下位机软件设计及电压缩算法研究[D].复旦大学, 2009:38-40.

[5]Kostas E.Psannis, HEVC in wireless environments, Journal of Real-Time Image Processing, June 2015.

[6]常耀斌, 徐青青, 方若洁.心功能远程监护系统设计与实现[J].互联网天地, 2015 (9) :7-10

[7]杨宁, 任付先, 司定然.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和临床意义[J].中国现代医生, 2015, 3 (15) :3-6.

[8]H.Azamathulla, Z.Ahmad, Aminuddin Ab.Ghani.An expert system for predicting Manning's roughness coefficient in open channels by using gene expression programming[J].Neural Computing and Applications, 2013, 23 (5) :1343-1349.

[9]叶胜业.心脏远程监护系统对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分析[D].南方医科大学, 2012, 11 (12) :6-8.

[10]廖学峰.基于物联网的远程心血管疾病监护系统研究与设计[D].南方医科大学, 2012:24-25.

[11]肖倩, 邓见光, 袁华强.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手机实时医疗监护系统[J].电子设计工程, 2013, 21 (22) :21-24.

上一篇:媒体核心价值下一篇:水利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