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优生培养

2024-07-20

班级管理优生培养(通用9篇)

班级管理优生培养 篇1

班级管理之优生培养与差生转化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能在这里发言我感觉很荣幸,因为在这几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先进事迹,也没有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在座的很多班主任和老师都是我学习的榜样。所以今天在这儿只能向各位领导、老师们汇报我班主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以便我们大家共同探讨、交流、提高。

2010年秋天,我新接了一个近50人的一个普通班,班内优生少后进生多,集体荣誉感不强,缺乏责任意识。还记得初一的前几个月,班内吃烟的、打牌的、看小说的、玩手机的、翻院墙出去上网的等这些事情时常发生。面对这一群孩子,我并没有灰心。我时时留意,处处观察,不断地总结,找到针对每一个学生最适合的方法。下面我就从优生培养与差生转化谈谈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

一、差生的转化

(一)、倾注温暖,以爱为先

教师对差生的热爱是做好转化工作的根本。一般来说,老师对差生是不喜欢的,我也一样,甚至讨厌。还记得我带的第一个班,有一名学生经常吃烟、打架、玩网络游戏,我每次都是暴力解决,一期结束后,他就选择了放弃学业。所以我认为班主任如果从感情上对这样的学生嫌弃的话,在教育时必然是批评多,耐心说服少;责怪多,关心爱护少。这样,他们本能的有一种戒心,就会加速他们向坏的方面发展。现在我想,一般学生需要爱,差生就更需要温暖和爱。

(二)、多种形式,交流感情

1.对差生进行思想教育。

第一、消除自卑心理。我班的孙丽娟一直有较重的自卑心理,他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特别是和成绩好的学生在一起,就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但同时又有很强的自尊心,对老师当面批评或指责会产生逆反心理和厌烦情绪。对此,我经常找她交流,让她明白自己并不笨,不必存有心理负担。树立信心后,我发现她学习踏实多了,中考时,还考到了全级中上水平。因此,我认为应该对这些学生注重其自尊心的培养,让他们受伤的心灵得到老师的抚慰。

第二、在情感上接近他们,适当运用表扬艺术。应该承认差生有上进求好的愿望,但缺乏毅力和自制力。在进步的过程中往往经不住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而出现反复。我认为

针对差生经常犯错误,自尊心强的特点,应从情感上主动接近他们,给他们以关怀和爱护,认为老师对自己充分重视,并愿意接受老师的帮助。当他们在学习上、思想上稍有进步,多多鼓励;作业如果有进步就批上“很有进步”等字样,下次作业就有好转。

2.发现积极因素,激励其上进。

差生并非一无是处,他们自身都有一些可贵的优点,只不过我们没有及时发现。我班的熊祥,自制力差,喜欢欺负弱小,但是他有强烈的班级付出意识,在劳动中只要是重活,他一定身先士卒抢着去干。于是,班内的大小事务我都尽量安排给他去做,让他体会自己也是班级的主人。后来他再也不是非正式小群体的“头目”,反而帮助我管理起了班级。

3、转变差生要在发展上下工夫。加强学法指导,教他们学会学习。我班很多学生学习习惯差,我通过单独交流,教他们如何听讲、如何记笔记、如何考试、如何打草稿等,让他们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很多都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同时,我平时适当给予他们照顾。比如:编排位置时让他们坐在最好的位置,同时周围一定是习惯较好的的同学,这样,通过一帮一或多帮一,班级班风好、学风浓,整体水平也就上升了。另外,我还经常利用课外的时间给他们开小灶,指导改进学习方法,帮助提高学习成绩。

(三)、将心比心,循循善诱,不怕反复

班级管理中,我认为谁有细心和耐心,谁就能获得成功。因此,对差生的教育必须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精神。差生犯错误是难免的,老师批评也是必需的。但是,如果不注意方式,任性解气的狠训一通。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激起他们的逆反情绪。丁环宇同学因为父母离异、上网玩游戏产生了厌学情绪,想放弃学业。我为了让他回校读书,抽出周二下午没课的时间到她家中与其父亲交流,讲解读书的重要性,给他做思想工作,分析当今社会不读书的坏处。他答应第二天就来学校,可是第二天我望着校门,却始终没见她的身影。第三天一早我冒着大雨又来到了她的家,再次劝导,我想一次不行去我来两次,两次不行我来三次。就这样,三次交流后,他来到了他熟悉的学校熟悉的教室,在期末考试中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因此,我认为对问题学生,要循循善诱,不怕反复。初变期,多表扬,多鼓励,使他们明确目标,端正态度。波动期,多谈心,多辅导,帮助他们辨别是非,改正错误。巩固期,多正面引导,倾注温暖。稳定期,多树典型,多找成绩,多肯定。

二、如何培养优生

(一)、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教师对这类优生的辅导要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切实

抓紧抓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耐心地反复地抓好辅导工作。

(二)、既抓知识,又抓能力。优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我认为还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比如:当小老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帮老师出复习题;收集自己的优秀习作;自己动手策划、组织一些活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说得形象些,对优生,我们既要“输血”,又要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

(三)、加强课外练习与辅导。对于优等生,基础知识在课内已经几乎掌握,因此我认为培优工作,还应加强课外练习与辅导。比如:给学有余力的同学提供一些较高难度的资料;注重一些衔接性的题型等,还记得我班的冉光雨同学应试能力就提高了不少。当然,对于有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应把机会给优生;同时要适时地出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满足于课本答案,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培养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四)、教育学生要有互相竞争的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交流。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我鼓励学生只追前一名,各个方面只向比自己稍好些的同学看齐。我班的李桂碧,分班时占全级200多位,初一上期期末考试考到全级176位,我发现她有一种不服输的劲,于是我从言语上刺激她与另一位女生竞争。这样,初中三年,他们也就拼了三年。下自习后,你不离开教室,我绝不先离开;你做一套卷子,我就要做两套。中考后,她竟然考到了全级18位,那位女生也考到了全级25位。其实,并不是进步多大才叫进步,一分就是进步,三年内每次考试都多考一分,我想人人都是满分了。

另外,无论是差等生,还是优等生我认为都应多做深入细致的家访工作,了解学生的各项情况,争取家长的协助配合,改善、优化学习环境,教育和鼓励这些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

以上仅仅是我的一些肤浅认识,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

李海军

优生培养辅导计划 篇2

蛇窝泊镇第三中学牟天华

初中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语文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语文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和较强阅读、写作能力,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

定目标:在这个学期的培优辅差活动中,培优对象能按照计划提高读、说、写的综合语文能力,成绩稳定在80分左右.定内容:培优主要是继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介绍或推荐适量课外阅读,让优生扩大阅读面,摄取更多课外知识,尤其是散文化倾向方面,多给他们一定的指导,以期在写作中能灵活运用,提高写作层次,同时安排一定难度的练习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全面提高语文能力。

辅导措施 :

在日常的教学中,为了提高班级的平均分,我们老师都会把很多精力放在学习起来有困难的学生身上,而往往忽略了一些有语文特长的同学。这些有特长的优等生,即使教师把教学内容“滴水不漏”地传授给他,而不再给他以新的“营养”,他还是感到不满足的。久而久之,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减退,能力下降,就埋没了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还要多为这类学生“充电”,认真做好辅导工作,使这些特长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再得到提高。

一、严格要求,耐心教育。教师对这类优生的辅导要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切实抓紧抓好,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不能急于求成,避免学生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所以教师必须耐心地反复地抓好辅导工作。

二、既抓知识,又抓能力。优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一般都比较好。因此,我认为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只要语文素养提高了,即使碰到灵活的题目、难理解的阅读,他们也能凭着自己的语文能力来解决。只有这样,他们的语文成绩才会真的有所提高。如何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呢?主要的做法有:指导学生出墙报、编手抄报;办小型展览、组织学习成果汇报会、读书笔记展评活动;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写研究性小论文。当小老师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同学,帮老师出复习题;收集自己的优秀习作,整理汇编成习作集。介绍优秀的、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让他们在课外阅读,坚持天天写读书笔记等。这些活动对普通的学生而言,有些活动完成起来就比较困难,但对于优等生,无疑是提供了更多的发展平台。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不断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心。说得形象些,对优生,我们既要“输血”,又要提高他们的“造血功能”。

三、切实提高优生的写作能力。我们都知道要取得优异的语文成绩,作文分一定要高。除了在作文课上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外,对于优生,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写随笔,随时记下观察中的发现,思维中的火花,读书中的感受,生活中的体验。为此长期坚持,不仅对作文,对学习语文,而且对学好其它课程,乃至终生学习、一生发展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把自己的 1

优秀作品向报刊报社投稿,积极参加各级组织的作文竞赛活动。

四、由于师生在课内接触时间比课外多,辅导效果也比课外好,因此培优工作,应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如果把小学生留下来往往情绪不好,所以教师在班级授课当中,应注意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不搞“一刀切”。如课堂提问,对于有探究性、思考性的问题,应把机会给优生;课堂中要适时地出一些开放性的习题,发展学生的思维,不满足于课本答案,不满足于唯一的答案,培养发散思维及创新能力。

五、家校配合。教师还应多做深入细致的家访工作,争取家长的协助配合,改善、优化学习环境,教育和鼓励这些优生勇于探索、勇于挑战。

六、教育学生要有互相竞争的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开展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共同讨论交流。另外,班级中,学校中还应定期举行“语文知识竞赛”“阅读竞赛”等,鼓励这些优生踊跃参加。

差生辅导

中学优生培养计划 篇3

在保证原有基础上XXX分人数有所突破,理科有上XX分的学生,全县文理科状元落户XX中学。

二、培优措施及步骤:

1、培养对象:理科实验班10人,文科B类班级每班2人。

2、班主任做好思想动员,给学生梳理信心,鼓足干劲,明确各自的目标计划,找到提升的切入点,落到实处。

3、召开班级备班会,确定本班优生的发展方向,落实各科教师的具体任务,讨论并制定本班的优生辅导计划,由班主任主持,高三级部包班领导参加。

4、召开备课组会议,根据本年段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优秀生培养措施。

5、每月公布一次这些学生的成绩情况,发到相关老师的手里,对于落后的学生及班级,相关人员要进行整改,有具体的整改措施。

三、培养方案

1、由高三级部主任牵头,成立优生辅导小组,负责落实优秀生培养的各项工作。成立以班主任为组长、科任老师为组员的.培优小组,依托各备课组的优势资源,有序、高效的开展工作。

2、根据本年段的实际,合理安排优生的学习进度,可以提前学习进度,并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各科任教师负责)

3、开设分层次的辅导方案,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哪科薄弱就强化哪科。以本班教师为主,集中备课组的力量,制定比教材要求更高的教学内容,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学科思想和方法,为其考试取得优秀成绩奠定基础。(各科任教师负责)

4、建立优秀学生管理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将每次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评比,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找出自己的不足。由所在班级班主任负责,每次考试结束后汇总上传班主任群。(各科任教师负责)

5、加强对优生的检查工作,经常组织各类型的测验,使这批学生永远感到自己的不足,永远在竞争中前进。(各科任教师负责)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在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密切配合下,我们20xx届高三年级的目标一定会实现。

XX中学20xx届高三级部

优生培养工作总结 篇4

为了让优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挖掘他们最大的潜力,在本期里我对优生作了进一步的辅导培养,现将优生培养工作总结如下:

一、了解掌握优生的特点

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认真发现优生存在的个性特点,既“优生”的两重性:一方面,他们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学习成绩以及各种能力比一般学生在这个年龄容易出现的毛病外,也存在着他们作为老师的“好学生”、家长的“好孩子”所特有的一些毛病。

具体说来,“优生”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思想比较纯正,行为举止较文明,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强,一般没有重大的违纪现象。

2、求知欲较旺盛,知识接受能力也较强,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方法较科学,成绩较好。

3、长期担任学生干部,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其它工作能力都较强,在同学中容易形成威信。

4、课外涉及比较广泛,爱好全面,知识面较广。

5、由于智力状况比较好,课内学习较为轻松,因而容易自满,不求上进。

6、长期处于学生尖子的位置,比较骄傲自负,容易产生虚心。

7、有的“优生”之间容易产生互相嫉妒、勾心斗角的狭隘情绪和学习上的不正当竞争。

8、从小就处在受表扬、获荣誉、被羡慕的顺境之中,因而他们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远不及一般普通学生。

二、因材施教,充分挖掘优生潜能。

针对以上特点,我作了相应的引导工作,一般说来,“优生”智商较高,即使不那么刻苦,他们的学习也会在班上名列前茅。这就往往使一些“优生”不求上进。引导学生立志,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是给他们推荐伟人、名人的传记读物,让“优生”把自己放在一个广阔的历史空间和时代背景中认识自己的使命。“优生”有较强的自信心,这是一件很好的事,我们应该予以保护和发展。我们应该帮助“优生”超越具体的考试分数和名次,通过与其他杰出的少年英才比较,通过对自己求学过程中成功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的冷静分析,通过各种具体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正确全面地认识自己,进而有针对性地发展自己。另一方面,激励“优生”超越自我。对少数具有出类拔萃潜质的“优生”,我们则应理直气壮地向他们提出“追求卓越”的希望。一是尽可能多地让他们在各个方面实践,以发现并发展自己以前没有意识到的潜质;二是鼓励他们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小事中战胜自我.并不断培养优生的受挫心理。对“优生”犯错误切不可迁就,而应该严肃批评,让他们习惯于批评,包括严厉的批评甚至处分;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要多给“优生”创设一些品尝失败的机会——这当然不是说要有意让“优生”不断失败,而是引导“优生”尽可能多地在不同方面摸索、尝试,在此过程中必然会失利,而当“优生”对此习以为常的时候,他们就学会了坦然面对人生路上的失败、挫折和各种意想不到的打击。当然,“优生”的学习成绩是拔尖的,但“高分低能”的现象却不是个别的。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决不能满足于“优生”名列前茅的考试分数,而应有意识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教育“优生”敢于让思想冲破牢笼。总之,让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否定、独立思考、积极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从解题时的独特方法到作文时的新颖构思,从独当一面地开展班干部工作到积极参与各类课余科技活动„„只要学生具备了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其创造能力锻炼的机会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

优生培养及学困生转化方案 篇5

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出色完成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加大对学生的监管力度,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批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一、指导思想

为了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中,作为班主任和数学老师除了倾注爱心,发现闪光点,因材施教,抓好反复教育外,还要注重学困生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的的培养。本学期,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如下计划:

二、情况分析

由于多种先天因素的影响和后天因素的制约,学生个体存在着很多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比如智力的高低、能力的高低、社会交际能力的强弱等,都使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着各自的优势和缺点。在学习中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因此我们老师就需要去帮助那些优秀的学生更优秀、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迎头赶上。

三、培养、转化措施

(一)优秀生培养措施

1.保护优秀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大胆实践,不怕出错,增强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及时复习的习惯,练后反思的习惯,积极应考的习惯,总结归纳的习惯,动手实习惯,积极探究的习惯等等。

4.在教学中渗透课外的知识。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学有余力,不满足于课内的知识,对掌握课外的知识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积极性。尽量满足优秀生的求知欲望。

5.加强挫折教育。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是优秀生成长道路上的必修课,也是他们今后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需要。

6.让优秀生有更多为学困生服务的意识。优秀生发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为学困生服务,这样增加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也培训了学生为他人为集体社会的服务的意识。

(二)学困生转化措施

1.课后多和学困生交谈,态度要和蔼,使学困生愿意接近老师,经常和老师说说心里话,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

2.对学困生的缺点批评要恰当得体,切忌不可伤害,不能让其他同学嘲笑他们,嫌弃他们。

3.开展互帮互学的活动,座位的排列尽量让中、差生创设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课后“小老师”的作用。

4.家庭的配合是转化学困生的外部条件。父母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也是极为重要的。班主任可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议、家访等多种形式与家长相互交流,沟通信息。5.在教育教学方法也可以做一些改进,具体做法是:

①在备课时要备学困生的转化情况,要明确学困生理解教材的难点是什么,学困生容易出现的错误是什么?教师备课保证教学质量和转化学困生同时并进。

②在上课要想到学困生,一是课堂提问教师要把较难较大较深的问题分解成较小较易较浅的问题,让学困生也有回答的机会,而不是将他们放在角落里无人问津。二是操作时要想到学困生,要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贵在参与,不准再将他们搁置起来,置之不理。三是控制学困生课堂违纪的问题。

③布置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要让学困生“吃小灶”,一是从数量上照顾,只求准确度,不求数量多,他们的作业可减半;二是从难易程度上来照顾,学困生只需作基础题,对难度大的题目可以不做。④教师辅导要把学困生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自修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耐心辅导。

⑤批改作业时,要想到学困生,学困生的作业要优先批改,要当面批改,要精批细改,不能简单地打“√”或“×”了事,不但要在错误处打上记号,还要帮助学困生找出原因,加以改正。上评讲课时,要想到学困生,对于学困生哪怕是只有点滴进步,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了群体效应的力量,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的活动,帮助学困生尽快赶上来。

班级管理优生培养 篇6

当前,小学生因意志品质差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如何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一课题已严肃的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且已是迫在眉睫。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应当摆脱学校的单一巢臼,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立体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不失时机地把学生的视野引导到社会上,让他们身临其境,感受到生活的冲击,以此磨练意志,坚其心、韧其性。

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实际工作中对班级学生提出了“主动明德、主动求知、主动审美、主动健体、主动劳动、主动适应”的口号,并积极利用心理健康手段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

1、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求知的意识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明确提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的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首先教师作为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只有通过观察,才能判断学生学得是否主动、积极,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帮助学生获得有关的学习经验,掌握学习方法。在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认为教师的命题妨碍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或是近日的生活体验中有他更感兴趣、更愿意表达的内容,便不愿意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有趣的情境中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活动中,适当的运用激励性语言也会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所谓鼓励性评价,就是教育者着眼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观察学生的细微变化,寻找闪光点,创造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不断增强学生成功的愿望,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往,教师常以一个统一的标准,用分数这把尺子简单划一地评价所有学生。这种不恰当的学习评价方式是造成“学习困难学生”的反复失败的重要原因。它压抑了一批本来可以学得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破罐子破摔”,有的学生甚至向相反方向发展。“学习困难学生”的失败心态与这种评价方式是分不开的。在教学评价中,我除了采用教师评价之外,还采用了学生群体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这样也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学生具有了主动学习的兴趣,主动学习的意识因此也就树立了,主动求知的欲望由此也就产生了。

2、结合劳动教育,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

许多孩子受家长的溺爱,缺乏主动劳动的意识,更不具备劳动能力,因此结合劳动教育来培养学生主动劳动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开展劳动教育,各年级有不同的要求、侧重点。低年级侧重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要求学生摆脱依赖,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困难自己想办法克服。如学习整理书包、削铅笔、做值日、洗刷小物件等活动。通过劳动,磨掉了学生的娇气,使学生认识到了劳动创造财富,劳动使我们的生活变得如此美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吃苦耐劳的好品德和劳动意识。为了激发学生劳动的兴趣,积极地参与锤炼,可适时地开展一些劳动竞赛,如“系鞋带比赛”“剥豆比赛”、“给小树浇水”活动“等。也可以与雏鹰争章结合起来。我校结合雏鹰争章在劳动教育中进行主动劳动习惯的培养:低年级争自理章、家政章、服务章,鼓励学生参与劳动坚持劳动,主动地战胜劳动中碰到的困难培养主动劳动的意识。

3、结合体育锻炼,培养学生主动健体的意识。

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实践活动中,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键体,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培养毅力。

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勇敢地参与体育活动。有的学生胆怯、懦弱,因怕摔跤而不敢跳箱、爬云梯等。可请同学示范,增加学生的信心,降低要求,给予鼓励帮助,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并懂得成功需要付出勇气。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循序渐进地坚持体育锻炼,培养毅力。跑步,特别是长跑,是锻炼意志品质、培养毅力的最好的活动。比如绕操场跑一圈,起跑很轻松,跑到中途累得难耐,想打退堂鼓,这时候就需要坚强的毅力,只有坚持跑到终点才是最后的胜利。当学生鼓起劲跑到终点,他已经经历了一次考验,战胜了一次挫折,增添了一份自信。能够紧接不懈地参与锻炼,就会形成顽强的毅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比别人坚强。

4、帮助学生克服片面的个性特征,培养学生主动适应的能力

学生的冲突行动和消极情绪的产生,外因是来自家庭、社会中一些不良意志品质的影响,内因是学生未能充分认识自身的片面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对自我弱点缺乏认识,在学习中对困难估计不足,认为自己一学就会,题目一看就知道该怎么做,表现在看书不认真、练习时马虎,这类学生属”成功倾向型“;有的学生对自我优势缺乏认识,认为所学知识太深,自己学不好,表现在课堂上怕老师提问、怕板演,练习时不敢做题,这类学生属”失败倾向型“,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意志表现,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成功型“学生,不仅在解题、提问等方面要有量的要求,还应在质上提出较高要求,使他们受到质的约束,而不敢草率从事;对”失败型“学生,先要求他们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简单题或回答显而易见的提问,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强自信心,再在质上逐步提高要求。同时严格要求学生遵守课内外规章制度,在讲、练、实践、检查等环节中引导学生自我锻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的适应能力逐步得到发展。

5、充分发挥电视台的作用,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自信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因此,我经常利用电视台活动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经常激发鼓励他们将生活中、课堂上学到的内容编成一些小节目到电视台去表演。平时只要一有机会就让他们到前面广开言论,发表自己的见解、讲故事,朗读、表演等。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另外,我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为他们确立切合实际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从而品尝成功的滋味。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

6、利用班队会,使学生主动明德,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

利用集体进行教育,学生往往乐于接受。我利用班队会分析事件、谈感受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道理。我引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件认识到作为一名小学生哪些事情应该做,哪些事情不应该做,同时,本学期我班还召开了《礼仪之花开满校园》的主题班会,在班会的准备过程中,同学们找来了一幅幅、一盘盘反映小学声文明礼仪的故事、图片和录像带,又编排了有关这些内容的小品、歌曲、舞蹈、朗诵等丰富的文艺节目。同学们在队会的准备、召开和总结的过程中,人人动手,个个参与,亲身体验到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没有文明的道德意识,我们的生活环境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氛围,正是因为人们具有了文明的道德意识与行为,我们的国家才获得了世界上有名的文明古国的光荣称号,我们也因此而骄傲和自豪。

7、抓住节日契机,培养学生主动审美的意识。

每个重大的节日,学校少先队都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从卡拉OK比赛、自编故事表演、书法绘画表演到队列队形展示等活动,从自身的打扮、语言的整理、布局的设计、欣赏的角度等多方面对学生的审美意识进行了考察培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审美,形成主动审美的意识与习惯。

班级管理优生培养 篇7

一、指导思想:

提高优生的自主和自觉学习能力,进一步巩固并提高中等生的学习成绩,帮助差生取得适当进步,让差生在教师的辅导和优生的帮助下,逐步提高学习成绩,并培养较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基本能力。培辅计划要落到实处,发掘并培养一批尖子,挖掘他们的潜能,从培养能力入手,训练良好学习习惯,从而形成较扎实基础,并能协助老师进行辅差活动,提高整个班级的素养和成绩。

二、现状分析

我所教的班级,从这半个学期的学习情况及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看,大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学习目的明确,上课认真,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且班干部能起到较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态度欠端正,书写较潦草,作业有时不能及时完成。如:朱圣洋、边玉朋有时作业不能完成,边玉朋贪玩,父亲经常不在家,母亲管不住他;郭云翔基础太差,知识面窄,理解能力差一些,反应慢一些;底天奕以前爱玩电脑、看电视,课上注意力不集中,爱走神;周天翔学习不专心,效率低,作业写得慢。因此本学期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外,我准备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上下功夫,通过培优辅差的方式使优秀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学困生得到较大进步。

根据我班学生现状特确定以下双优培养对象及双困生转化对象:

双优培养对象

双困生转化对象:

三、任务和目标

通过集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方式,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成绩。使优等生成绩更进一步,学困生缩小与其他同学的差距。

四、方法措施

培优措施:

1、进一步加强学习目的,动机教育,培养并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

2、进一步指导学生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堂活动中,尽量采用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譬如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一题多编等途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辅差措施:

1、对于差生的教育以表扬为主,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经常和他们谈心,多帮助他们找自己的优点,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3、适量地布置作业,定时进行检查,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用优等生带动差生,一帮一结对子,以优促差,以实现“培优”和“辅差”的目的。

5、平时多与家长联系,共同来解决差生各方面存在的问题。

6、做好“每日清”工作,包括题题清,课课清,人人清。争取做到当堂知识当堂清,不留后遗症。

如何培养小学生班级自主管理 篇8

自主管理能力是学生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内容,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一个好的班集体,没有学生的自主的管理,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班集体,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实现自我管理体制,进行自主教育。让他们成为班集体的小主人。所谓自主教育,是在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我能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自身素质。自主教育能成功地实施,不仅能让老师感受到教育的轻松、快乐,也能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近年来,在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方面,我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兹成此文。

一、建好利用好班委会

做了几年的班主任,我深刻的感受到了一个班级管理的好与坏往往取决于能否形成一个为全班同学所信服所拥护的班委会。所以我很重视班干部的选拔和培养。下面我把我在班委会方面的一点看法和大家分享一下。1.慎重选拔班干部

班干部一定要选在班中起模范带头作用的,在学生群体中有一定的威信和号召力的,而且要热心助人,乐于为同学们服务,有一定的组织才能的人,这样才能做整个班级的领头羊。2.全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好的班干部就一定要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深受同学们的尊重才行。因此,我平时总是把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交给他们去做,培养他们自治、自理、自立的能力。我们每个星期要开一次班委会议,就本周班里存在的问题,一起讨论该如何解决,做到有问题能自主地及时地解决。对于班干部的工作,我是该静观时且静观,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就能很好的锻炼班干部的管理能力。

3.恰当的表扬和批评班干部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类本质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肯定。”所以当班干部在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时,我会恰当地给予表扬,让他们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显示出他们的带头作用;当他们的管理取得成效时,我也会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提高他们在班上的威信。但“人无完人”班干部也难免犯错。而当他们犯错时,我们切不可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大肆批评。因为班干部各方面都比较优秀,往往有比较强的自尊心,况且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也会降低他们在同学心中的威信,不宜于管理班级。所以我总是采用课下单独谈话的方式,用温和含蓄的语言,逐步深入,让他们逐步接受。

班主任的工作是琐碎,繁多的,如果我们能组建一个优秀的班委会,对于我们的工作来说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做为班主任,只有选拔好班干部,充分调动起班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班干部真正地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才能使班级管理获得成功。

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管理班级要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目的。在整个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最大的体会,就是所有的事情,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做,当班主任就好比父母,如果什么都是父母包办代替,那是培养不出成才的子女的,而应该是在民主的对待他们的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适当的时候加以引导。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是一种爱,严格要求学生也是一种爱,一种深沉的爱。所以班主任对学生要严格要求,一丝不苟,不迁就,不放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并不是指教师提出要求时要有严厉的面孔,而是指要求应严格,并做到切实可行,坚持不渝地贯彻到底,而且要严在理中,严中有爱。用任小艾的话说:“以爱动其心,以严导其行。”

“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这种理念具有科学性,不仅可以将班主任从繁杂的班级事务中解脱出来,更重要的是它能为班级的每一个学生创造做事的机会,让孩子参与班级的管理,做班级的主人,看到由于自己的努力工作给同学或班级带来的便捷或变化,看到自己存在的重要性,最终看到自己的价值。

三、“严”字当头,“爱”在其中

古人云“教不严,师之过“。在学生面前,班主任首先树立的就是形象,这一形象在学生眼中就是纪律的象征,就是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商标“,当然应做到严之有度,严之有理。要严于律人必须要严于律己。我们教师是有两种人格的,一种是教学问的经师,一种是教行为的学师。要教好学生的行为,那就得先管好自己。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另外要结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给学生提出合乎要求的标准,严格要求他们必须做到,做不到就批评教育,使他们心服口服。其次班主任说话要讲信用,不能朝令夕改,要做到说一不二,要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是讲原则的,是铁面无私的,是公正的。还有,在班里发现问题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要及时解决,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萌芽状态,不能让其在班里形成气候。总之,通过班主任严格要求和管理,树立好规矩,学生大部分能做到自律,班级量化就会少失分,纪律好了,学生自然将精力转移到学习上。“严字当头”是创造一个良好班集体的坚实基础。但能否持续、长久,仅靠“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始终贯彻“爱寓其中”。爱是一个人的天性所需,离开了爱,教育就不复存在,所以说热爱学生是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师爱是一股强大的教育力量,真心爱护班里每位学生,并提倡学生间用爱来交换爱,用信任来交换信任。得到老师的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幸福和奖赏,他们从师爱中看到个人的力量,既可以唤起积极上进的精神,也可使师生感情发生共鸣。

四、扬长避短,增强自信心,发掘同学的潜能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都有表现自我、期望成功的心理特征。可在平常班级管理中,存在一部分同学很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为了给他们有表现的机会,特别注意他们的特长与个性。总之,班级管理工作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优势特长,发掘同学的潜能,并给予信任和支持。在表现的过程中,他们不仅发挥自身的能力,而且在班级管理中起到表率作用,也使整个班学生的全面素质在不同程度上提高。

总之,班级管理的自主动性化改革是一个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的过程。在改革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如一些管理方法、手段不被家长理解与接受,得不到认可和支持;又如学生长期习惯于被“统治”,样样事情都要等待班主任来“发号施令”,一时“解放”,很难“自主”,可能出现无所适从或片面理解“自主”,滥用“自由”;班干部的工作能力不够强,一些重大问题不断需要班主任干预,甚至需要用强制手段来执行等,这样就有可能导致恢复到传统体制的危险。同时,改革的效果并不是马上可以立竿见影的,可能一时看不到改革的成效,而动摇继续改革的决心。但是,只要我们坚信改革方向的正确性,不断研究、探索新的教育改革理论和工作方法,班级管理自主化的改革,一定能够走出一条成功之路。

班主任如何提高班级管理工作

金 艳

班级是每一所学校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学校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骨干力量。班主任对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和其他各项管理的实施,协调本班任课教师的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起着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在学校校长的领导下,按照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长大能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培养我们学生的品德意识: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社会生活常识、政治法律常识、日常行为规范或社会公德等方面的教育。品德教育的过程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和教师的课余教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德育,并教育引导学生联系实际,付诸行动,提高思想认识。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认识意识还比较模糊、不稳定,所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把握几个基本准则。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要突出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根据学生实际,有的放矢,及时帮助学生改掉不良习惯和纠正不正确的认识。第二,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多样化。所谓多样化,是指教育形式的多样:课堂讲解——教师在思想品德课上根据教材,并联系实际补充丰富德育资料向学生讲授,着重抓住德育目的,讲清人物实际,让学生感受德育道理。课堂讨论——在讲解和认知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加深理解,充分发挥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专题班会——创设机会,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德育专题班会,使学生从活动中有所悟,有收获。第三,思想教育要有坚持示范性。所谓示范性,是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中,要身体力行,成为学生的模范和表率。小学生有着模仿的习惯这一特点,相反地说,教师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如:教师道德修养中有“为人师表”的要求,然而,教师对学生提出了“讲究卫生”、“爱护公物”、“讲文明”等德育要求时,教师本身的品德将影响着学生,学生会产生比较的心理。所以,在教育学生时,教师要坚持示范性,不然对学生的教育便会削弱力量。培养我们学生的文明习惯:讲文明讲礼貌,是做人的起点。每个人来到世上,学习做人就是从讲文明礼貌开始的。在孩子咿呀学语期间,父母首先教其文明礼貌,进入学校,老师教其文明礼貌,到社会上,时时处处都要求人们讲文明礼貌。文明礼貌不仅给他人、给社会带来愉快和谐,也能创造充满爱心的环境,给自己带来快乐,带来温馨。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在我们国家阔步走向世界的时候,文明礼貌已经成为投资环境、国家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充满文明礼貌的城市,能够给人带来愉快和信心。一个不讲文明礼貌的城市,设施再好,也难秩序井然,赏心悦目。文明礼貌表现的不仅是个人形象、城市形象、市民素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这一点,越来越成为大家的共识。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开展广泛持久的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自我教育应成为一个有机结合的系统,以强化人们讲文明礼貌的自觉意识、公德意识,培养和完善公民的道德人格,形成无论在家庭、学校、单位、社会都能够自觉自愿地讲文明、讲礼貌的习惯。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自觉行动。一些人谈起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时忧心忡忡,轮到自己了照样不讲文明礼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每个人从一言一行开始,不能只说不做。学校要从老师做起,给学生做出榜样。家庭要从大人做起,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也要监督大人。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还要重视文明礼貌的教育,重视孩子的道德修养。大人尤其要为孩子作榜样。

讲文明讲礼貌,需要加强管理。文明礼貌既要靠自觉,也要靠规矩。完善的社会管理,是形成全社会讲文明讲礼貌的保证。无论是领导还是群众,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应遵守规矩。规矩不能有弹性,不能有特殊,不能有例外。只有综合运用教育、法律、行政、舆论等手段,形成严格的监督机制,“讲文明讲礼貌”才能成为每个人的良好的

培养我们学生的学习习惯:

第一学习卫生习惯。读写时,要做到“三个一”:即“眼距书一尺,胸距桌一拳,手距笔尖一寸”,读写姿势要端正,脊柱正直,不耸肩,不歪头,不伏在桌子上,大腿呈水平状态,两足着地,连续看书一小时中间要休息一会儿。读写时光线要充足、适度;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写字。不要在行进的车上看书;不要在走路时看书;不要躺着看书。第二科学安排时间的习惯。做到该学学、该玩玩,该学习时不用别人督促主动学习,该活动时快快乐乐去活动。

第三预习的习惯。预习时应对要学的内容,认真研读,理解并应用预习提示、查阅工具书或有关资料进行学习,对有关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不懂的问题做好标记,以便课上有重点地去听、去学、去练。

第四认真听课的习惯。听课要做到情绪饱满,精力集中;抓住重点,弄清关键;主动参与,思考分析。

第五上课记笔记的习惯。在专心听讲的同时,要动笔做简单记录或记号。对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关键语句进行“圈、点、勾、画”,把一些关键性的词句记下来。

第六多思、善问的习惯。“多思”就是把知识要点、思路、方法、知识间的联系、与生活实际的联系等认真思考。“善问”不仅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还虚心向老师、同学及他人询问,这样才能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增长知识,有所创造,要做到决不轻易放过任何一个问题。

第七敢于发表不同见解的习惯。敢于怀疑、敢于突破旧观点,敢于对问题进行讨论、争论、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理有据的阐明自己的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要先把问题想好声音要洪亮,表述要准确,逻辑要清楚。

第八协作研讨的学习习惯。要学会团结协作、相互配合、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要善于帮助别人,也要善于向别人学习。

第九课后复习的习惯。课后不要急于做作业,一定要先对每一节课所学内容进行认真的复习,归纳知识要点,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明确新旧知识的关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主动询问,补上没有学好的内容。对不同的学习内容要注意进行交替复习。

第十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认真思考,认真书写,一丝不苟,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寻找解决的方法。作业写完后,要想一下它的主要特征和要点,以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作业错了,要及时改过来。

培养我们学生的行为习惯: 第一要树立自信,确立目标。目标是人们期望达到的行为结果,孩子的认知结构并不成熟,还没有完全的独立能力,不能正确地对待困难和挫折。特别是对小学生来说,他们难于理解,自控能力差,在加之家庭环境的现实,对他们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在学校生活管理中就存在的难度,培养学生自信是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首要条件。学生的自信是在一次次成功与鼓励中逐步形成的,当这些家庭中的小皇帝、小公主离开父母的包办,一切要从生身边事做起、小事做起、就有点困难,作为教师就要耐心的给予指导,从简单做起,对学生中的点滴进步、要及时的给以表杨,遇到复杂的困难,要给予指导,要告诉他们怎样去做,同时要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难事变成易事,最终获得成功,增强信心。让他们感受到生活的快乐,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个别学生要进行耐心的指导、帮助,从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入手,教会他们怎样去作,并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学生的生活管理还需要有明确的目标。要对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养成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对没有达到目标的学生要及时的给予指导,最终养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第二强化思想教育,培养健全人格。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适应社会,造福社会,而生活管理更是要把握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从培养建全的人出发,因此学校生活管理要充分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引导他们的行动方向,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自理能力。辨别是非的能力,积极进取意识,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学生能够健康成长。

第三美化环境、加强艺术熏陶。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过程中,结合审美和艺术教育。通过艺术的熏陶,以美诱人,以美感人,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的目的。按照马卡连柯集体美的思想,创设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有助于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的养成。日常生活中的管理目标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给予不同的标准。在生活上遇到困难时要根据学生个性加以辅助,使学生在困难面前保持良好的心态,更好地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第四加强管理,强化训练。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开始形成的时期,我们要善于“导行”诱导学生自觉的加强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工作中,要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至,要针对学生的两元性格现象,面对学生出现的不同情况、给予及时的纠正和教育,由于学生的自控能力差,反复性大,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必须经过严格的训练,也需要老师的耐心的指导,学生面对的环境是脱离家庭的学校,很多事情要自己动手,由于受家庭环境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这个环境中不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去指导、去规范,才能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研究,本着良好的习惯要反复抓、抓反复的原则,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定会找到小学生良好生活行为习惯培养的方法。

班主任工作很琐碎,让人烦。班主任的基本条件里有一条是“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热心班主任工作”,我不是说班主任一定要出污泥而不染,也不说要守得住清贫,我只想说我们当了教师,当了班主任,还有别的选择吗?既然没有别的选择,那就认了吧,把他当做一件很崇高的事去做,当做一件很快乐的事去做,省得自寻烦恼,放下负担去做,比背着负担去做要省劲、要快乐。把你的学生的可爱的地方发掘出来,和他们在一起你会很快乐。看他顺眼,并不会改变他的外貌,而是为了让你开心,发现学生可爱之处的过程,会让你很开心的。

班主任工作很辛苦,让人累。我们的家务让我们累吧,我们要坚持做;我们的孩子让我们累吧,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呵护下长大了;我们的老人让我们累吧,我们咋能不去管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的双亲;我们会不累吗?除非我们傻了或者死了,也就是我们没有了思维的那时候!既然没有不累的时候,那你就把当班主任的累当做“必然”吧!学生不是我们的至亲,但因为我们选择了教育,我们就要承担教育者应该承担的职责。我们教育学生享受学习成果,我们也要教育自己去享受育人的成果:培养出一个有成就的学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除教师外其他任何人都享受不到。

现在的孩子不听话,让人无奈。我觉得对一个孩子的教育,不论是什么内容,选用什么方法,你是为了让他接受。试想你被迫接受的和心悦诚服接受的任务,在完成时你的心态一样吗?学生除去年龄没你大以外,其他地方你万万不可小瞧他们。有些老师当学生出错的时候,总喜欢严厉地批评,结果学生不高兴,自己心里更难受教育效果不理想。微笑教育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和良好的心境;发怒、责备会使学生产生排斥、抵抗的心理。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老师带着真诚的微笑去鼓励学生,使学生感到教师平易近人,对老师产生一种亲切的信任感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听课便觉得轻松愉快,师生配合默契,从而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微笑的老师,不仅是指教师面带微笑,更多的是指教师由从心底对学生的爱而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鼓励、宽容„„而学生,在教师的爱的滋润下勃勃生长,自信、大胆、永远微笑„„ 微笑能以柔克刚,起到“滴水穿石”的功效。对一些有意惹是生非的学生,老师不要急于找他们“磨嘴皮”,也不要急于采取“围、追、堵、截”的办法,更不要“请”出各路“诸侯”来助战,而是要冷静地观察,耐心地等待,当发现这类学生有“闪光点”时,就恰到好处地表扬他,恰如其分向他提出希望,并始终以亲切的微笑关注他,在这种微笑力量的感召下,“问题学生”粗野的“刚性”将被“柔化”。

班级管理中的常规的培养(定稿) 篇9

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终身受益;反之,则将终身受害。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具有一定的规律,即:超早性:人的习惯萌发于早期,从小开始培养,容易形成好习惯。渐进性 :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内容由少到多,要求由低到高,逐渐积累,逐渐定型。反复性:幼儿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常出现反复,表现不稳定。影响幼儿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它们以不同侧面、各种渠道复合影响着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作为教师,应遵循习惯形成的规律,分析多种影响因素,选择正确科学的方法。

一、班级管理中的常规的培养的有效方法。

1.榜样示范法。榜样示范法是运用正面或反面的榜样为幼儿正确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寓浅显的道理于榜样事件之中,为幼儿提供正确的范型,引导幼儿模仿。通俗地讲,就是改变以往单一说教的形式,以及“不准这样”,“不准那样”的戒律,采用有趣的教育方法,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榜样示范法的榜样可以有以下几种:(1)以教师等成人为榜样,模仿其言行,(其前提是,教师自身必须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榜样,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2)以稍大的幼儿为榜样;(3)同班幼儿互相学习。

2.文学作品法。儿童文学作品中的儿歌短小精悍,读起来琅琅上口,易记,在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时,我们经常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木偶等文艺作品对幼儿进行生活常规教育,唤起幼儿良好的情感,帮助幼儿记住常规的要求

3.游戏法。幼儿喜欢在有趣的活动中接受教育,而游戏则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良好手段。(1)教学游戏.例如,“找朋友”游戏,让幼儿在各种图中找出自己喜欢的标记图做朋友,并贴在茶杯和毛巾架上,使幼儿很快的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用自己的茶杯和毛巾。(2)创造性游戏.例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穿脱衣服的顺序和方法,练习洗脸、洗手的方法等。

4.音乐法。如何让幼儿快速整理又能快速地安静集中讲评呢?我们可以使用让幼儿听音乐的方法,在活动接近尾声的时候,播放一段熟悉的音乐,幼儿听到这段音乐后就知道要马上开始整理和集中(注:音乐的节奏感最好强劲一些),这样,教师就不用再像以前那样“喊”了,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的意识。当幼儿在体育活动或者是餐后活动、午睡后,我们都可以使用比较柔和的音乐(如:摇篮曲),幼儿听到后也会很自觉的休息了。

5.行为练习法。目的:强化幼儿正确的道德认识,使幼儿正确的道德行为转化为良好的习惯。(1)自然生活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在教幼儿叠衣服的方法和顺序后,可以马上组织全班幼儿开展叠衣服比赛,看谁叠得快,叠得整齐。发现不符合要求的现象,教师可以让幼儿反复练习。在期初我们制定班级活动时就可以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征制定一些活动。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进行特征开展小型分散多样的活动。(2)特意创设环境中的行为练习。例如,户外活动后,许多幼儿都脱例如衣服,教师随机创设了一个把脱下来的衣服乱七八糟堆放在一起的情境,引导幼儿观察,从而体验不愉快的情绪,然后去动手收拾整理,让幼儿体验愉快的情绪,这种对比鲜明的情绪,将促使幼儿自觉地把脱下的衣服整齐地叠放在固定的地方。行为练习可以渗透到游戏中。例如,手工区给幼儿提供布,来训练幼儿扣纽扣的技能。

6.及时补强法。补强法是美国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提出的。他认为,“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多伯森认为,如果要让补强发挥最大作用,就应该在令人满意的结果出现后的短暂时间内提供奖励表扬,如果时间拖的太久,补强的作用会随之淡化、减弱或消失。

及时补强法补强的类型:

(1)物质。例如:小粘贴(可以怎样运用小粘贴?)“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小粘贴。以前在评比小粘贴时,我总笼统地要求要各方面表现好,上课发言积极,坐得神气,睡觉乖,吃饭香等,由于各方面要求太高,但每星期真正能做到的只有少数几个,所以在评选小粘贴时都快成批斗会了,因为小朋友的眼睛是雪亮的,某个小朋友拿到了小粘贴,小朋友总能找出他某方面做得不好的地方。因为对于小中班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自控能力还不够好,他们在某些方面做得很好,可总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所以对他们的要求还不能太多。现在,我们一改以前的做法,从以前的要求面面俱到到现在的每星期只定一条规则,每星期公布一条要求,告诉幼儿这星期小粘贴要找的朋友是什么样的朋友,只要你在这个星期符合以上的一条就可以得到小粘贴,然后我将具体要求贴在家长园地上,让家长也一起来督促孩子,通过一段时间的实施,我发现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增强了,班级常规也越来越好了,当有个别小朋友不遵守规则时,旁边的小朋友就会提醒他,所以获得小粘贴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这种奖励适合每个年龄段的孩子,但是到了大班下学期,孩子们的荣誉感增强了,还可建议利用一些职务的奖励、表现的机会等。如成为小组长、竞选小班长等,以及为集体服务的机会等。

(2)精神。例如:微笑、亲抚等。幼儿第一次把衣服扣子扣对了,教师应该马上给予肯定和赞许“你真能干,做得真好,希望你明天也能这样。”

7.随机教育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时时会出现各种情况,而这些情况中就蕴涵着教育的内容,随机教育的契机最多。因此,老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有效的教育时机,即使实施随机教育。随机教育的类型有:(1)集体教育。例如,四月到七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教师可以利用晨间谈话的机会和幼儿说说关于手足口病的的事。(利用晨间谈话、放学前5分钟的交流等)(2)个别教育。例如,有个孩子因为挖鼻子出血了,老师告诉幼儿鼻子的作用以及挖鼻子的危害,告诉幼儿以后鼻子发痒的时候该怎么办。这样教师利用这一情况让幼儿接受了一次很实效的健康教育。

8.在教育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

生活常规的内容涉及健康、社会、语言等领域,因此,教师可将生活常规的内容通过正规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付诸实施。以直观生动的方法,让幼儿理解生活常规的内容,以活泼多样的形式帮助幼儿练习巩固,形成动力定型。例如,让幼儿懂得保护牙齿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老师设计健康活动《小熊学刷牙》,通过故事《小熊学刷牙》、出示牙齿模型,再进行实际练习,不仅让幼儿明白道理,还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9.运用鼓励、帮助等手段,加强常规的监督和评价

教师的肯定评价的作用: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自觉性,教师的帮助可以提高幼儿遵守生活常规的行为水平。同时,教师要对已建立的生活常规进行监督和评价,防止有反复的倾向,坚持一贯、一致的教育。例如,洗手的习惯。从小班刚如园教师就开始要求,到了大班依然不能放松要求,做到经常检查、监督。对于个别随便的幼儿要给予个别帮助,对坚持要求洗手的幼儿要给予表扬鼓励。

二、幼儿园班级常规培养需注意的问题。

常规培养是老师们工作的重点,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方法,所以班级常规也有所不同。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经历,我认为在常规培养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共同配合,要求一致:三位教师应根据自己班里孩子的特点,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常规管理办法,然后三个人一起来维护执行,让孩子们形成习惯,不要有空子可钻。最忌讳这位老师严,那位教师松,好不容易有点成效了,那位老师一带班,孩子又松散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就会根据不同的老师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

2.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常规培养是一件辛苦又繁琐的事情,一旦确定方案,就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要求培养,只要坚持一段时间,孩子形成了常规,再带起来就容易省心多了。切忌随着自己的性子,想起来使劲抓,累了不高兴了就放松要求,这样就会前功尽弃。

3.积极鼓励,不说反话:对孩子的表现以表扬鼓励为主,多用正面语言去提示要求,切忌说反话,给孩子错误的信号。比如“看谁没坐好”、“还在那里乱动”、“手不要动墙上的东西”、“小手再不放好就不要你了”。本来孩子没想起来去乱动,你这一说反倒成了提醒。再就是说些不能兑现的话语,只会让孩子觉得无所谓,反正老师也不会拿我怎么样。

4.关注全体,兼顾个别:组织纪律只要是大部分孩子能够做好就不要再去强调,对待个别孩子用眼神或动作去提醒即可,可以走到他的身边,可以和他对视一下引起注意,常规培养有时“无声胜有声”。切忌当着全体孩子的面不停地叨叨,一定要等所有的孩子都按要求整齐划一才肯罢休。其实这样是不可能做到的,当你说这个时那个又烦了,所以不要太斤斤计较,他们毕竟是孩子。

上一篇:《到你心里躲一躲》读后感下一篇:电视竞赛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