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共10篇)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1
沁阳市第七中学简介
沁阳市第七中学成立于2007年8月,坐落于太行山下,沁河之滨,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共有学生500余人,教师44人,校园占地面积38334平方米,建筑面积8642平方米。学校目前拥有多媒体教室、微机室、音乐室、美术室、体育室、实验室、图书室、阅览室等各种功能室,学生活动场地充足,设施齐全,可用于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学校成立以来,本着“让每一名农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坚持办人民满意教育,把“河南领先、全国一流”确定为新的办学目标,把“明德•致远”作为学校校训,把“做最好的自己”作为师生的奋斗目标,努力打造优秀的农村学校,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工作与学习乐园。
2013年被焦作市绿化委员会授予“焦作市园林单位”,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先进家长学校”,在义务教育均衡检查中,顺利通过焦作、河南省两级政府的验收,被沁阳市人民政府评为“素质教育推进工作先进单位”。2014年我校成功承办河南省第十二届中学生运动会中学组远投项目,被沁阳市人民政府评为““1+1”体育活动先进单位”,2015年被沁阳市人民政府评为“平安校园”。
学校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学校绿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程来抓,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和社会好评。近年来,我校为打造环境优美的园林式校园,更是加强校园绿化力度,按照河南省园林单位评定标准,对学校绿化布局重新进行了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推进”的思路,本着“开源节流,分批投入”的原则,结合实际,合理规划,科学布局,逐步提高学校绿化美化层次,目前基本实现校园四季花香,终年常绿。
现在,我校整个绿化布局采取乔木、灌木与草皮组合分布,立体感、层次感明显。乔木有银杏、桃树、李树、垂柳、桂花树、樱花、玉兰、女贞、枇杷、青桐、法桐等,灌木以小叶女贞、红叶李、石楠、月季、紫薇、观赏石榴、紫荆等为主,从而创建了丹桂飘香、四季花开、花果交替的优美环境。
几年来,我校栽种各类乔木共717棵,灌木共4350多棵,增加绿地面积1809平方米。目前,校园总绿化面积21879平方米,绿地率57%,绿化覆盖面积21879余平方米,覆盖率57%,营造了良好的育人学习环境,学校校容校貌有了很大改观,得到了上级及社会的高度赞扬。
当前,全校教师正以崭新的工作风貌、顽强的工作意志,扎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工作,他们齐心协力,团结合作,奋起直追,奋勇争先,为沁阳七中的进步不懈努力,我们始终相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沁阳七中必将取得更大的进步!
新时期、新目标,新征程,机遇与挑战并存,汗水与荣誉同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搏浪击水敢争先,沁阳七中正在向新的高度奋力攀升!
沁阳市第七中学 2016年4月5日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2
作为我国档案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档案工作, 实施目标管理是必然选择。这不仅仅是学校档案工作外界环境的必然要求, 更是学校档案工作发展的内在要求。学校档案目标管理的评估体系的完备性要求涉及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基础业务、开发利用四个方面, 抓好了目标管理工作, 无疑有利于明确档案部门和档案员的职责, 有利于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有利于通过对照目标体系发现不足和改进工作, 事实上就等于抓住学校档案工作的关键纲目。
目前不少学校领导对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导致档案事业建设降低到了教育改革的附属地位, 经常以一种对当前教育改革是否有用的实用主义来衡量档案事业。依法归档的意识不强, 基层的领导不能深入实际解决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档案收集方式仍然依靠档案管理部门主动索取, 而依靠有关部门主动移交的可操作性不强, 致使档案移交工作迟迟不能落到实处, 甚至材料收集不齐全, 直接影响到收集工作的开展。教职工依法治档的观念淡薄。由于档案违法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具有间接性、隐蔽性, 这导致了人们忽视或轻视档案违法行为。因其后果不如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民事案件等所造成的后果那样, 直接、明显地危及国家、人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给国家、人民带来直接、明显的危害和损失。同时, 学校对教职工的评价考核也没有把依法治档作为其中一个条件。把档案资料的收集、移交看成是一种负担, 甚至不当一回事, 学期或学年结束, 该交的档案资料也没有整理移交, 需档案管理人员多番催促。
二、问题的解决
(一)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要建立一套更具人性化色彩的管理机制, 重视和了解档案馆中每一个工作者的个性、需求与期望, 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间形成一种互相尊重、协调合作的关系, 使被管理者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施展才能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 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个人潜能的发挥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促进档案馆的全面发展。学校档案馆要推行真正的知识管理, 就必须努力促成员工与组织之间的高度和谐, 共同发展, 因为档案馆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必须借助于每一个成员知识的积累、更新和开发利用, 以每个人的点滴进步汇集成档案馆的整体提高, 将是知识经济时代档案馆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 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的业务素质
做好档案工作, 需要档案管理人员掌握的知识门类较多, 不仅要涉猎文书、基建、财会、音像、照片等相关知识, 而且要具备现代管理知识, 即要求档案工作者要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要做一名新时期的合格的档案管理工作者, 就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不但要熟练掌握档案管理的各种专业知识, 而且要不断学习和掌握其它知识, 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等知识, 以提高收集、处理、传播信息的能力。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电子档案水平的不断提高, 档案管理工作者还要具有较高的电子计算机软件技术和外语应用能力, 迅速提高适应形势发展要求、满足学校工作需要的各种能力。学校要注重提供拓宽档案人员的视野的机会, 鼓励档案管理工作者参加档案编研专业培训班的各种业务培训, 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学习、交流等, 使档案工作者有更多机会接受新知识、新理论、新观念。
(三) 加强档案工作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实施阶段是学校档案工作目标管理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 是目标执行过程的控制管理。那么, 怎样搞好学校档案目标管理方案的实施呢?
学校实行档案目标管理, 一般要经历确定目标、实施目标、评价目标成果三个阶段。首先, 要搞好学校档案馆内的定员、定编和定岗, 具体工作能够量化的要尽可能量化。如在收集、整理、著录、编研等程序上实行定额、定量、定人;对调阅人次、卷数、咨询服务等无法分解量化的工作, 可采取岗位责任制的方法进行管理。其次, 要建立健全学校各类档案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 并建立相应措施。如:可制定季度、年度目标执行进度表, 建立季度考评、年终考评的目标实施检查制度。目标实施检查细则包括目标项目、目标量化值、对策措施、时间进度、负责人和实施人员、考核标准及检查人。这样可以监控目标管理方案实施的全过程, 发现问题, 及时纠正偏差, 使各档案馆、各类档案人员都能明确各自的目标责任和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权限。最后, 要各负其责, 实行分权化管理。目标即定, 分工明确, 从校领导、馆领导到档案员, 都要明确自己在实现总目标中应负的责任;领导要放手, 委以权限, 让他们在权限范围内承担责任, 上下级之间形成责任连锁;每一个档案员都为实现目标而进行自我约束、自我管理, 共同实现目标。
(四) 提高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计算机辅助档案管理是学校档案管理的趋势。但这一管理形式并没有形成应有的理论和程序, 加之各学校档案管理工作千差万别, 有效利用学校计算机系统推进档案的数据化管理应结合学校的具体情况有效、有序地实施。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 对档案内容进行分析、加工、组织, 最终将原始档案信息转换成适合输入到计算机存储的信息形式, 是应用计算机进行档案目录检索、档案信息输出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因此, 现代档案工作人员不能局限于传统的收集、整理、归档, 而要熟练操作计算机, 规范准确地使用档案管理。要建立目录检索、主题词检索、分类检索、题目检索、时间检索、音序检索等多种检索系统。在建立过程中要注意准确性、连续性, 保证电子档案的系统性。要注意对收集的信息内容定期进行补充、校正。可以直接从各处室收集整理资料, 以减少工作的重复。电子档案管理不能替代传统的纸质档案管理, 只有做到档案基础工作与档案现代化兼顾、传统管理与现代管理并进, 才能利用计算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档案管理。
(五) 注重档案管理规范化
规范化管理档案的前提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保证文书工作的规范化, 力求及时、准确、安全、高效。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收文处理的程序:签收、登记、审核、拟办、承办、催办、归档, 要按部就班, 井然有序, 体现整理工作的及时性、准确性。同时还要将档案工作做在平时, 及时做好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规范, 做到及时收集、有序存放、定期归档、多次核对、年终汇总。
对于特殊类型的档案材料要实行定期整理, 为每年一度的文书立卷归档工作奠定基础。例如, 一些重要文件:规定、制度、请示、报告、处分、决定、总结、人事任免, 等等, 在制发的同时, 还要留下两份进行归档。上级下发的文件办理完毕后也要对号入座, 随时归档。为了便于随时查考材料, 凡是每年移交给校档案室的档案, 都要保留一套副本。对于一些教育教学材料要定时与各科室联系, 将有关短期内形成的材料收集, 以免造成档案材料不必要的损失。
(六) 不断提高档案利用水平
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服务是档案管理的最终目的。就学校档案部门来讲, 仅仅为学校重点工作提供文件资料是不够的, 必须提供将档案信息深加工的编研材料, 使利用者不必亲自查阅大量的档案原件就能获得全面、简洁、准确的信息内容, 为领导决策、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等活动服务。要做好这项工作, 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创新:一是改变档案编研工作机制, 要出精品就必须有高素质的编研队伍, 单靠档案人员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实现的, 而通过“开门”搞编研, 档案部门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校各项管理, 了解各方面信息, 从而使服务工作进一步贴近学校中心工作。二是选择编研课题要“适销对路”, 注重现行效益。档案编研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需要, 有计划、有目的、有节奏地进行, 要按照先易后难、急用先编、照顾现实、考虑长远的原则, 选择的编研课题要对现实工作有指导性。可以多搞一些短小精悍的编研成果, 以快报、简介、图表等形式出现, 更好地服务学校当前的工作需要。三是编研工作必须围绕学校中心工作进行。这工作的关键就是选题, 题目选择是否恰当关系到整个编研成果的价值大小。
另外, 档案管理人员要经常学习《保密法》, 以安全保密法规为准则, 完善管理办法, 采取有效措施, 处理好保密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凡涉及政策性保密和知识产权保密、组织、人事、财务等工作的, 都要求十分注意保密问题。因此, 档案管理必须做好保密安全和保密鉴定工作, 档案的自动化、信息化处理和利用更要重视安全保密问题。
在知识经济时代, 档案管理走向知识资源管理, 不仅仅能达到学校档案管理的预期目的, 还将带给学校新的价值。这种转变可以提高领导的决策质量和决策效率, 及时地把相关的知识信息配置在决策的各个环节上, 使决策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有效的保障, 这种知识资源管理通过知识的沉淀使学校的办学水平提高有了稳固的基础, 通过应用和创新使学校更具竞争性。
参考文献
[1]潘连根.数字档案馆的知识管理[J].浙江档案, 2005, (12) .
[2]陆玲珠.我对教学档案管理的认识[J].海淀走读大学学报, 2004, (1) .
[3]徐鸿.论我国档案管理工作的知识管理走向——从“后保管模式”谈起[J].档案学研究, 2004, (6) .
[4]李文彬.知识管理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J].湖北档案, 2008 (8) .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3
一、从心灵出发:德育工作要唤起渴望
著名教育理论家刘铁芳教授曾尖锐地指出:“教育没有充分地唤起个体对周遭世界的爱与热情,由此而唤起个体置身世界之中的积极的意向,而只是作为知识灌输的容器,对学的厌恶就成为必然。”事实上,很多学校德育工作也是如此,用灌输的方法向学生简单地宣传一些道德伦理,并采取强制性的措施要学生落实在某些德育实践中。这种德育无法唤起学生对周遭世界的爱与热情,学生只是简单地配合校方的行政措施,流于表面形式,丧失了德育应有的触及心灵、感动心灵、唤起心灵的能力。
我校农村学生多,留守学生比重大,且学生年龄普遍比城市学生大。留守学生普遍缺乏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存在不同程度的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特别是女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由于观念和羞涩等原因,对青春期出现的生理和心理的变化不能正确对待,产生许多困惑。对此,教师应该在一种平等与民主的氛围中接近学生,感染学生。学校提倡课外辅导,教师在课余时间能够走近学生,发现学生的心灵特点与精神走向,及时加以辅导。此外,学校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部分年级专门开设“阅读课”、“球类活动课”、“演讲比赛”、“书画作品展”等。
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先生曾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我们认为,要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渴望,首先就要创造这样一种“师生从游”的温馨氛围,让教师和学生有空间、有时间进行交流,让教师用自己的思想与激隋点燃学生对于世界的爱与思考。知识可以传授,而精神与心灵只能相互感染、相互唤醒。只有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与空间,从心灵出发的德育才能找到立足点。
二、以传统为本:德育工作要重视文化涵养
学校德育工作不只是简单的说教,更需要文化的涵养,像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文化具有自觉性、感染性,它会对身处某种文化环境中的每一个人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述中指出:“任何一种教育现象,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觉到教育者的意图,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当学生不知道你在教育他时,获得成功的可能性就大,德育工作就是要通过文化的涵养达到这种境界。
一要重视环境文化。学校的建设和布置要有书香味,要有学校发展历史的脚印,要有学校独特的文化氛围,让一草一木、一亭一楼、一副对联、一尊雕塑都演绎着故事,让学生时时处处受到文化的熏陶。
二要重视课程文化。除了国家课程之外,各个学校可以充分利用本土的资源,开发自己的校本课程。我校的校本操《青春鼓韵》取材本土的苗族花鼓,师生集体创作,集运动和民族风情于一体,既富有苗乡特色,又极具青春气息,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感受苗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有利于激发学生们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文化的眷恋,对当地居民的尊重和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并产生一种自我认同的强烈归宿感。
三要重视活动文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活动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全学生的人格。学校可以把一些活动用节日或仪式的形式固定下来,我校每年都有文明科技节、阳光体育节、读书感恩节和校园艺术节,每年的三月、五月、九月和十一月定期举行。仪式能够把人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使意义通过仪式得到表现和强化。仪式的多次重复,也就成为一种记忆特别深刻的文化符号,最后能得到师生的内心认同,使学校的制度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准则,校园文化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在长期的文化熏陶下,即使学生离开学校,也会带着学校特有的文化基因和情结走出校门,走上社会。
四要建立“书香校园”。周国平先生曾如此回忆自己的青春:“回想起来,我的青春期的最重大事件是对书的迷恋,这使我终身受益。从中学开始,我的课余时间都是在阅览室里度过的,看的多半是课外书。阅览室的墙上贴着高尔基的语录:‘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当时真是觉得,这句话无比贴切地表达了我的心情。现在想,觉得不够贴切了,因为它只表达了读书的饥渴感,没有表达出那种如痴如醉的精神上的幸福感。”我们认为,课外阅读是一种极其有效的德育方式,真正的德育必须与学生的阅读和思考相结合,让学生在亲近经典文化的过程中,产生“如痴如醉的精神上的幸福感”。学校每年举行读书感恩节,通过阅读交流会、经典阅读征文、经典诗文朗诵、好书推荐等方式,不断推动学生亲近书本,使其在书本的海洋里受到潜移默化地陶冶,成为—个有思想、有文化的人。
三、倡独立自尊:德育工作要重视自主管理
学校德育工作涵盖的范围广,涉及的内容多,实施的战线长,只有重视学生的自主管理,才能更好地完成德育的目标和任务。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校的主人,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
一是设置机制,让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从学校到班级,从学生会到各班班委、团支部,从社团到广播台,从纪律的检查到卫生的评比,让学生亲身体验、了解学校良好的运行不是靠哪—个人就可以的,而是每一人都要参与,都要约束自己的行为,都要为别人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二是大胆放手,为学生创设更多自主成长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学会独立思考、自主决定,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我校从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到体育节、元旦文艺汇演等各类活动都是由学生独立组织实施,从策划、组织、主持,到奏乐、主题演讲、照相、报道等各方面,都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甚至一些重大活动也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如今年3月省教育厅厅长来学校视察时,我们的校园文化介绍就是由几个学生完成的。他们的出色表现得到了领导的充分的肯定,综合素养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三是让学生融入社会实践。德育不仅仅是一种课堂上的讲授与交流,也不仅仅是校内学生间的活动,它应该有一种社会指向,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公民意识,让德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当下国内中小学的德育工作弱化与虚化,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学生面对着庞大的应试压力,整天和书本、分数、名次打交道,几乎没有时间从事社会实践,也难以孕育学生的公民意识和责任感,导致了不少学生成了专家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再也没有了蓬勃的生命气象。
我校在应试压力下仍创设平台,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他们的担当精神。比如,在各类班级活动、社会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融进了社会关怀与社会担当的主题。再如,我们的学生志愿团队、公益团队是校内的一个爱心团队。它将全校志愿者的爱心汇集在一起,关注社会、关注弱势群体,经常在大兴镇周围举办各种志愿服务活动,有时是清扫环境卫生,有时是去社会福利院关爱孤寡老人,有时则前往贫困学生家中帮忙。每学期,他们还会组织一两次募捐慰问活动,将爱心送往贫困山区与贫困家庭。“从来纬地经天业,皆在躬行实践身”,明德中学的胡元倓老校长当年曾将自己的这两句诗赠给学生。这句诗,就是我们的德育主题。
四、寻找青春的支点:德育工作要重视生命规律
当下,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受到普遍的关注与理解。中学生正处于隋绪丰富、思维敏锐的成长期,对于美、对于艺术的感受力较强。对此,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来把握学生的生命和心灵规律。
一是注重艺术熏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艺术对于塑造少年时期的人具有特殊的意义。……我认为,要使艺术珍品成为少年们的精神需求,使他们努力用最感到幸福、最生气勃勃的心灵劳动——接触美的东西——来充实自己的空余时间。这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腻的教育任务。”这段话讲出了德育与艺术教育之间的深厚联系。艺术本身就有德育的功能,而且其德育功能精致而深微,能真正地陶冶人心、重铸人格。学校大力倡导艺术教育,不断推动着艺术教育与德育的融合。
一方面,我们建立了一面学生绘画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在绘画墙上即兴泼墨,描绘出自己心中的青春激隋与梦想。学校对这些绘画作品定期进行评比;为了鼓励学生亲近绘画,激发他们的艺术激情和荣誉感,学校每学期都会挑选一些学生的画作,悬挂在校园各处,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另一方面,我们在校本体操中融人苗族的歌舞成分,充分释放孩子们的艺术活力。此外,部分学生能歌善舞,擅长各类乐器,他们成立了一些艺术团体,自行联系、自行组织,经常与教师乃至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在追求艺术的过程中,学生的心性也有了极大的完善与提高,而学校也在无形之中完成了德育工作,并激活了学生的生命意识与审美意识,使其涵养出了一种优雅、高尚的生命情怀。
二是培养学生的浪漫情怀。浪漫情怀是青春期孩子们特有的心灵规律,应引起学校的高度重视。哲学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曾说:“浪漫不是无生命的,它是这样一种艺术:教人们如何在专注于指定的工作中培养浪漫……浪漫必须加以培养,因为浪漫毕竟是我们要得到的那种和谐的智慧中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所谓浪漫,就是对于世界无穷尽的想象与期盼,就是对自我与他人的肯定与赞赏。一个没有浪漫精神与想象力的少年,是没有精神活力的少年,是在精神与道德上老化的少年。
从这一理念出发,我们在学校内部营造了一种浪漫而理想的文化氛围。学校的亭台楼阁,无不涌动着浪漫的理想主义气息,从校门口的“衡称天下公平事,民系心中忧乐情”到至善楼的“衡民师生放眼五湖四海,黔东气象开怀万壑千峰”,从真韵亭的“宴坐亭中常砺志,暇来道上总思齐”到真气亭的“亭上风云千里目,胸中韬略五车书”,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到每年的演讲比赛,我们都希望通过各种方式唤起学生的浪漫情怀与理想主义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久,更远。
总之,真正的教育只发生在人与人的心灵之间,教师与学生只有达成心灵的契合与灵魂的交流,学校的德育工作才会如顺水行舟,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4
腾冲县教育局:
学校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新华乡中心学校一直以来,始终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意识,不断加强学校安全制度建设,严格管理,明确岗位责任制,及早预防,确保各种安全制度及安全措施落到实处,全方位抓好安全工作,切实保证学校师生人身及财产安全。现将新华乡中心学校开展安全工作和隐患排查工作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统一部署。
1、成立安全检查领导小组 组 长:胡广扬
副组长:王新善 阙洪贤 何自幸
成 员:杨恩国 申安邦 张定荣 尹兴礼及各完小校长、各幼儿园园长。
2、以10月31日在中心学校召开全乡中小学、幼儿园安全工作会,会议学习了腾冲县教育局10月26日安全会议精神,对安全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特别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疾病预防上做了深入要求,并做了隐患大排查要求,安排了大排查事项。
3、各校(园)于11月l日开展安全隐患自检自查,并将检查结果于当日晚上报乡中心学校。
二、落实责任,强化宣传
为维护中小学及周边的良好治安环境,保障中小学师生、财产的安全。我校安全领导小组,切实承担起安全管理职责,加强领导,明确分工,认真落实好各项安全管理、督查措施,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构建好安全网络体系。领导小组要求学校安全工作要注重过程,督促检查;强化教育,注重实效;抓好痕迹,完善台账;落实好学生监控措施,全力做好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要求各学校严格落实值班、巡逻制度,严防死守,值班人员24小时在岗,并保证通讯畅通。安全大排查耐心细致,不留安全隐患的死角,查出问题,能整改的现场及时整改,不能整改的必须及时上报。并通过国旗下讲话、教职工例会等形式,将教育局10月26日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在全校师生中进行了传达,提高师生安全防范意识。班会活动课,安排各班班主任组织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查找本班存在的安全问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排查,学生是否将管制刀具等违禁物品带入校园,学生是否有吸烟、赌博、偷窃、勒索行为、私拉乱接用电器、在校内外是否有违规驾驶摩托车、深夜翻墙越壁外出、夜不归宿现象等方面。
三、自检自查
(一)组织检查,2012年11月1日,全乡各学校统一组织全面细致的大排查。
1、消防安全大排查
一是组织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对学生宿舍进行交叉检查,查缴学生携带的打火机、香烟、管制刀具、棍棒等违禁物品,上报各班用电安全情况,校领导在大会上对各班级存在的问题一一作了通报。二是学校组织教师对学校电路、电器和消防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三是学校领导深入教职工宿舍检查是否存在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用电器情况及电路规范情况。四是检查变压器安全情况。
2、食堂食品卫生安全排查
根据《腾冲县教育局2012至2013学年学校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实施方案》、《腾冲县教育局关于印发2012年学校食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的通知》以及我乡制定的对应方案,学校以师生食堂、教职工个人厨房为重点的检查和疾病预防工作检查。
3、交通安全
宣传教育、建立路队、责任书
4、在建工程、防溺水、踩踏、矛盾纠纷、校外活动等安全工作检查。
(二)存在问题
1、消防安全:各班级极少数男生有吸烟行为,学校各楼层电闸需更换为空气开关,部分干粉灭火器气压不足需要补充氮气和干粉。
2、交通安全:极个别学生假期、周末在家有驾驶摩托车违规行为,校门口路段机动车辆经常通过,特别是摩托车速过快,学生进出校门存在交通安全隐患。
3、矛盾纠纷问题:极少数学生脾气暴躁、情绪容易冲动、自制 力差,有恶语伤人及参与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
(三)整改措施
1、针对消防安全存在问题,一是加强学校一日常规管理,对有吸烟不良行为的学生加强教育和监控;二是规范电路,各幢楼电闸改为空气开关控制,达到安全用电目的;三是安排专人带气压不足的干粉灭火器到城补充氮气,确保正常使用发挥作用;四是再购买一台柴油发动机,作消防抽水备用。
2、针对交通安全存在问题:一是加强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交通安全知识宣传教育,要求家长对孩子驾驶摩托车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二是要求学生进出校门时要看清两天来车,主动让路,同时请交警中队和派出所干警配合学校加强校门口路段的交通安全和治安管理;三是学校与家长签订学生安全协议书,让家长明确自己的监管职责,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学生。
3、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要求各班班主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本班问题学生的思想动向,加强对其文明礼貌教育,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化解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同时注意问题学生的过程监控,防止学生暴力伤害事件的发生。
腾冲县新华乡乡中心学校
学校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篇5
(2011年5月20日)
一、学校简介
莲峰中学地处渭源县东南部,距3A级国家森林公园——首阳山5公里。学校周边山清水秀,民风淳朴。学校建于1956年,前身为莲峰农中,现在是一所农村完全中学。2011年有教职工195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15人,中学一级教师57人;党员29人;本科学历135人,大专学历54人;有“省园丁”奖获得者1人,省级骨干教师2人,市级骨干教师6人,市级青年教学能手3人,县级青年教学能手6人。
学校有南、北两校区。北校区为初中部,有教学班20个,学生1067人;南校区为高中部,有教学班34个,学生1909人。
学校占地面积91亩(北校区41亩,南校区50亩),建筑面积21329.87㎡(北校区8990㎡,南校区12339.87㎡)。有微机教室3个,多媒体教室3个。体音美所需教学设备基本齐全。有理化生实验室共5个,高中的演示实验和初中的分组实验都能正常进行。学校有图书16485册。
学校设有教务处、政教处、总务处、办公室以及党支部、工会、团委和学生会,组织机构健全。
学校按照“合格+特长”的办学思路,狠抓常规管理,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2009年高考二本上线99人,实际录取136人,圆满完成了教育局下达的上线指标;2010年高考二本以上录取123人,录取率16.7%。艺术教育已成我校的特色。
学校曾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定西地区农村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渭源县教育教学管理先进集体”等省、市、县荣誉30多项。
目前,学校正在践行“主动高效课堂”,学习“洋思”、“杜郎口”教学经验,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全新的姿态迎接21世纪教育的新挑战。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主要做法
(一)坚持校委会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学校重大事项经校委会研究决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各项管理制度健全规范,教育教学秩序井然,教师工作热情高涨,学生学习气氛很浓。
(二)师德师风建设常抓不懈。每学期开学前四周认真开展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全体教师教风正,业务精。
(三)坚持德育为首。不论课堂教学、班会、校会、团队活动,还是学校文体活动都强化德育功能。如新生开学,开展以《弟子规》系列感恩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入学教育活动;每学期在开学典礼上邀请法制副校长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每周二开展以感恩为主要内容的校园歌曲大家唱活动;团委组织开展的保护莲峰河、坡儿烈士扫墓活动等。极大提高了学生的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四)狠抓学生安全教育。每学期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尤其在寄宿生的管理上,学校、家长、学生、房东、派出所签订《五方责任书》,成立了护校队和各级巡查队;协同派出所对网吧、校外寄宿点等重点部位进行检查。
(五)始终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1)抓教师队伍的建设;(2)抓课堂任务、目的的落实;(3)抓教学环节的督导检查;(4)抓学生学习知识的巩固;(5)抓检测后的反思。
(六)想方设法改善办学条件。学校目前负债200多万元,校领导积极争取,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本学,装备微机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硬化校园近9000平方米。
三、困惑问题
1、南校区操场用地置换问题亟待解决;学校南校区操场被一块农地从中间隔开,学生无法正常上操、上体育课,土地置换问题亟待解决。
2、学校有2000多名学生寄宿校外,寄宿点条件差,管理极不方便,急需建造一座学生公寓。
3、教师十分紧缺,按编制学校还缺编教师25人,学校各处室、实验室不能正常工作。
创建德育特色学校情况汇报 篇6
为大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充分发挥我校中华传统美德示范校的优势,培养富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具有个性特长,全面发展的人才,将学校建设成为队伍良、质量高、管理优、特色明、校园美的标准化学校,努力把学校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领导放心、社会称赞的一流特色学校,我校确定了创建德育特色学校工作目标,一年里,我校做了一些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健全组织,加强领导
1、成立组织,明确责任。为加强创建德育特色学校的领导,我校成立了德育领导小组,校长邢克玉、党支部书记李树华担任德育领导小组组长,负责全面工作,党支部副书记王俊义、副校长秦凤军任副组长,负责具体工作的组织实施。德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政教主任卢和担任,负责具体工作的开展。
2、强化德育制度,明确德育职责
在《小寺沟中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德育工作细则,建立校委会决策,德育副校长负总责,政教主任、团委书记组织,年级组长协调,班主任落实,任课教师配合的德育工作组织模式,制定了各级德育管理目标,落实德育责任,明确德育工作奖惩,营造全员重视,全员参与,全员管理的德育氛围,使德育工作系列化、过程化、长期化、易操作、易评价。
3、建立创建活动专项考评激励机制,将考评结果纳入主管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任课教师及班级目标奖惩考核。
4、强化组织领导和督促检查,对创建活动及时指导,认真检查评比和完善,使创建活动扎实有效,达到预期目的。
5、认真所地组织实施创建规划,将德育创建活动列入学校总体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通过实施德育系列化、特色化教育活动,使学校整体工作上水平、上台阶。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
(一)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民族精神
1、开展主题教育。本年度,我校开展了“扬中华美德,做时代新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月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通过“感恩父母”等主题班会、“讲究诚信,无人监考”等主题实践活动、“忠心爱国”等故事会、“敏而好学”主题演讲、“我让父母感动的一封信”等活动,从“孝、忠、诚、敏、礼”五方面教育学生。
2、将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列入班级教育常态。我们要求班主任不定期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并将此项列入班级考核。各位班主任严格按照学校要求,利用“母亲节”、“重阳节”等节日和“12.9”等特别的日子,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3、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本年度,我们分别做了《弘扬民族精神》、《忠心爱国》、《感恩父母》等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
4、利用节假日开展活动。我们利用寒暑假、十一等节假日开展了
5、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我们要求各学科教师必须深入挖掘本学科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设计德育目标,教育学生。并将此项内容列入教学常规检查之中。
(二)坚持开展少年军校教育
(三)关心特殊人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我校坚持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到有教师、有教案、有课时。
(四)开展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
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开展礼仪、礼貌、礼节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
(1)开展“文明礼仪之星”、“文明班级”评选活动,展校园礼仪风采。各班建立《文明礼仪规范记录本》,每周一重点内容,深入学习礼仪知识并进行自查,使师生对文明礼仪的要求更具体更明确。学校团委和学生会对全校文明礼仪定期和不定期进行检查,对各班进行量化打分,每月评选出“文明班级”和“文明礼仪之星”。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7
1.出台“标准”的基本背景是什么?为什么要出台“标准”?
答:近年来, 高等学校体育在课程建设、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提升科研水平、改善相关条件等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推进高教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打下了基础。但是, 高等学校体育工作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总的来看, 由于缺乏必要的基本制度、基本标准和明确要求, 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体育工作水平差距较大, 影响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均衡、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体上看, 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趋势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 提高高等学校体育的教学质量, 切实提高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部出台了“标准”。
2.“标准”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和原则是什么?
答:基于当前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深刻背景, “标准”结合高等学校发展的发展任务、特点以及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的特点, 充分体现五个有利于的原则:一是有利于体育课程质量的不断提高;二是有利于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蓬勃开展;三是有利于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体系的建立和学生体质的不断提高;四是有利于基础能力的建设与保障水平的提高;五是有利于学校体育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
3.“标准”主要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答:“标准”是对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要求, 是衡量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依据。“标准”紧紧把教育教学、学生体质水平的提高作为高校体育工作的基本点和立足点, 把高校体育发展规划、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工作管理和工作评价等核心重点都纳入了标准范围。同时“标准”根据高等学校的自身特点, 把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作为高校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基本功能, 使高等学校的体育工作真正能够成为继承文化传统、实践传承文化创新的有效载体。
4.“标准”要集中解决哪些核心重点问题?
答:一是推动高校把学校体育工作列入学校的发展规划, 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立德树人功能;二是保证高校体育课时,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丰富课程项目、内容, 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保障学校体育课外活动时间, 解决校内外体育社团建设薄弱, 校园体育文化、社会服务功能单一问题;四是当前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还没有根本好转, 健全学校的评价体系建设, 使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成为全面衡量学生发展和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五是解决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急待改善, 场地设施等基础建设薄弱, 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问题。
5.“标准”关于课程方面有哪些新的要求?
答:“标准”严格规定了体育课程设置与实施, 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 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 养成良好锻炼习惯。
其中, 本科学生开设不少于144学时 (专科生不少于108学时) 的体育必修课, 每周安排体育课不少于2学时, 每学时不少于45分钟。为其他年级学生和研究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选修课成绩计入学生学分。每节体育课学生人数原则上不超过30人。
要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于30%;反映学生心肺功能的素质锻炼项目作为考试内容, 考试分数的权重不得少于30%。
6.“标准”对体育活动竞赛方面有哪些新的规定?
答:“标准”要求各高校要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与竞赛的组织安排全面发挥体育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中不可替代的价值和作用。其中要求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三次课外体育锻炼, 切实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参与运动会的学生达到50%以上;学校成立不少于20个学生体育社团;因地制宜开展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是提出的新的明确要求。
7.“标准”对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是如何要求的?
答:学生体质监测与评价是当前学校体育工作发展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和抓手, 各高校:一是要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中心, 每年将测试成绩向学生反馈, 形成本校学生体质健康年度报告;二是学生测试成绩列入学生档案, 作为对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毕业时, 学生测试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处理 (因病或残疾学生凭医院证明向学校提出申请并经审核通过后可准予毕业) ;三是建立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分析和研判机制, 根据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制定干预措施, 视情况采取分类教学、个别辅导等必要措施, 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体育锻炼。
8.“标准”对学校基础能力建设与保障上是如何要求的?
答:一是健全学校体育保障机制, 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 并与学校教育事业经费同步增长;二是加强学校体育活动的安全教育、伤害预防和风险管理, 建立健全校园体育活动意外伤害保险制度;三是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竞赛和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工作纳入教师工作量, 保证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 (专业) 教师工作量的计算标准一致, 实行同工同酬;四是体育场馆、设施和器材要基本满足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需求。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免费或优惠开放。
9.“标准”印发后, 各高校应该做的工作有哪些?
答:各高校应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服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以“标准”的实施为契机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将学校体育纳入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各项工作, 认真执行国家教育发展规划、规章制度及各项要求;二是把增强学生体质和促进学生健康作为学校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和重要工作内容, 纳入学校总体发展规划;三是切实加强师资建设、资源配置、经费投入和工作评价, 力争在短时间内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
10.“标准”印发后, 如何确保各项制度举措落到实处?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8
第一条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发展的重大决策,督促《关于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意见》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依据《教育督导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专项督导工作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实施期间(2015年至2019年),每年组织一次。
第三条 实施专项督导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客观公正。严格按照专项督导程序,确保督导内容真实、结果可靠。
(二)注重实效。重点督促地方政府履行责任,推动规划和年度计划任务落实到位,确保政策措施取得预期效果。
(三)公开透明。坚持督导过程公开和结果公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章 专项督导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 进展成效。有关省份按照覆盖贫困地区、聚焦薄弱学校的要求如期完成年度实施计划,2018年底前全面完成薄弱学校改造工作,所有项目学校达到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落实各项重点任务:
(一)保障基本教学条件。实现学校选址安全、校舍符合抗震消防和采光通风要求,配齐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课桌椅、图书,有符合规定的学生锻炼空间和体育设施。
(二)改善学校生活设施。实现寄宿生每人一个床位,食堂、厕所能够满足学生需要,有必要的淋浴、饮水、取暖和安全设施。
(三)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实现设施配备齐全,满足教学和生活基本需求,教学质量和教育经费得到有效保障。
(四)解决县镇学校大班额问题。实现学校布局科学合理,超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大班额现象逐步消除。
(五)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实现农村学校宽带网络、数字教育资源、网络学习空间建设稳步推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师生共享,在教育教学中深入应用。
(六)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乡村教师资源配置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能力稳步提高,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乡村教师荣誉制度基本建立,生活条件有效改善,职业吸引力明显增强。
第五条 质量管理。校园校舍建设项目管理规范,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质量和安全。施工单位具备相应资质,依法对项目施工质量、施工安全负责,无安全事故或工程质量问题。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交付使用。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落实设施设备购置项目的政府采购、招投标等制度,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确保阳光操作。设施设备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入账建卡手续,建立设施设备档案,有效防止流失和非正常损坏。
第六条 保障体系。省级人民政府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职责,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健全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完善有关政策、制度。切实加大财政投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最大限度地向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倾斜,做好改善基本办学条件需求与相关资金的统筹和对接,防止资金、项目安排重复交叉或支持缺位。督促地市和县级人民政府按照项目规划落实资金,严格经费管理,确保资金使用安全高效。制定完善有关政策,对项目建设涉及的政府性基金和经营服务性收费,本着“能免则免,能减则减”的原则给予减免优惠。
第七条 公开公示。中央、省、市、县、校建立各级公开公示信息平台,并实现互联互通,逐级向社会公示项目规划、预算安排、实施进展情况等信息,对各地逐县、逐校、逐项目信息公开情况进行监督。开展社会各界满意度调查。
第三章 专项督导的程序和方式
第八条 日常监督。充分发挥责任督学作用,强化日常检查,随时跟踪项目实施进展情况,督促工作进展。
第九条 动态监测。中央建立项目实施监测系统和数据库,实时监测各地项目实施进展,掌握规划和年度计划的完成情况。
第十条 地方自评。有关省份按照要求组织行政区域内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根据指标体系进行自评,并将自评报告在当地政府及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网站上公示,公示期满后报送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
第十一条 第三方评估。引入有资质的第三方参与评估,充分运用多种评估方法和方式,获得全面准确的有效信息和评估结果。
第十二条 实地督导。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日常监督、地方自评、动态监测以及群众反映的问题,编制实地督导事项目录,组织中央、省、市、县教育督导部门,随机抽取督学和专家组成督导组,随机确定督导对象,四级联动,对有关省份进行实地督导。具体方式包括听取汇报、查阅文件、重点抽查、随机抽查、个别访谈等。
第十三条 发布报告。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根据动态监测、各省份自评和实地督导结果,形成专项督导意见书和督导报告,督导报告向社会发布。
第十四条 整改落实。有关省份在接到督导意见书后,按照整改要求和建议,积极有效地进行整改,并在3个月内向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书面报告整改情况。
第四章 专项督导结果的运用
第十五条 对新建校舍和采购设施设备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出现重大施工安全责任事故,未严格履行政府采购和招投标程序出现重大违纪违法问题,出现套取、挪用、截留资金以及举债建设、项目管理失职渎职等违纪违规问题的省份,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开展调查处理。对违纪问题线索,交由纪检监察机关进行调查,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第十六条 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建立工作激励与问责机制,把专项督导结果作为评价政府教育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对职责落实不到位的地区给予通报批评,对项目进展不力或出现严重问题的地区进行问责。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纳入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的中西部省份(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部分东部困难省份,适用本办法。
第十八条 省级人民政府依据本办法制定本省份实施方案。
学校“双减”工作落实情况汇报 篇9
一、政策学习,提早谋划知双减
学年伊始,学校主要领导便成立“双减”政策学习专班,组织签署《落实“双减”工作承诺书》,研究制定具体方案部署。副校长徐夏芬带领全体教师详细解读“双减”政策要求,指出学校落实双减政策的关键是“减负提质”,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升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结合教学实际制定了《减负提质工作方案》《作业管理办法》《“课后托管服务”实施方案》《劳动教育工作方案》等一制度文件,形成了常态化的工作模式,让教学任务开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二、作业管理,减量提质重设计
如何让学生从传统作业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全面提升素养、释放个性,是“双减”政策落实过程中绕不开的命题。我校从作业设计入手,精心思考、用心谋划,通过作业设计“四步走”--明确各年级作业内容、明确作业设计要求、明确作业批改标准、明确作业评价体系,使作业减量增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各个学科的独特魅力。
三、教学改,项目拓展强创新
各学科老师跳出书本,激发学生内驱力,根据学科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有趣、有味、有料的作业类型,引导学生从实践体验中促发“深度探究”。通过团体协作,实施项目化学习,让老师与学生共同成长。
本学年我校基于“地方、教师特长、学生特点”合理安排拓展课,开设了妙笔生花、点钻成画、清歌妙舞等各类拓展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参与到拓展课中,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成长搭建宽阔的平台。
四、课后托管,提升服务见温情 1.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学校将每周三设定为“无作业日”,课后托管服务时间进行过关小练习,由学科教师根据本阶段学习内容自行命题,教研组审核后由教务处统组织,各学科教师根据过关结果查漏补缺,以评促学,以评促教。
2.以辅促学,以点带面。
我校学困生较多,课后托管基本服务时间,语数英科多位老师进班辅导,对课堂遗留问题查缺补漏,对课后作业答疑解惑,让孩子们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课后练习,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
五、多措并举,五育推进助成长
在全面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环境中,我校积极转变传统考核方式,低段年级举行趣味游考活动。本学年学校以“喜迎虎年”为主题组织非笔试性期末游考,各科老师为小朋友精心设计了“XX”等10多项游戏,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学年我校劳动实践教育基地正式完工并向所有班级开放,基地设有蔬菜区、果树区、班级区、教师区等功能区,老师和学生不仅参与劳动,还进行研究性学习,以蔬菜种植、养护、收集、制作等项目化活动为载体,创新性地浸入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和劳动精神。
本学年我校组织五六年级的孩子赴“建珊家庭农场”进行研学,孩子们在农场中做植物轧染、打糍粑、挫稻草绳、挖番薯,通过实地观察、动手参与、体验互动,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劳动勤学的能力,同时在团队活动中激发了集体荣誉感和合作精神。学校通过实践研学,真正做到了为学生课业负担做“减法”,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加法”,有效助力“双减”落地。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 篇10
基本情况汇报
一、学校基本情况简介
板底小学是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中心小学,创办于1906年,先后经历了教会办学、社会办学(民办)和政府办学(公办)三个发展历程,迄今已有105年的办学历史。学校现总占地面积13000㎡,校舍2600㎡,活动场地3000㎡(含2个水泥篮球场),图书仪器按农村乡镇中心校标准配备。现有教师43名,其中少数民族教师32名,占教师总数的75%,两年内应退休教师5名;在校生1041名,其中少数民族学生1011名,占学生总数的97%,是一所典型的以少数民族师生为主体的中心完小,服务半径涉及16个村民组,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98%以上。学校服务半径覆盖板底乡板底、曙光、雄英以及新华4个村15个组,还服务了毗邻炉山镇发乐村海柱、海嘎、再块等3个组,18个组人口共计7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高达95%,属典型的少、边、穷地带。由于其特殊的民族结构和人文因素,百分之百的少数民族儿童在入学时都不通汉语言(说不了,听不懂),而当地彝族语言、文字、歌舞、器乐、工艺、体育以及服饰等民族文化,自建校以来便随之自然渗透和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一个环 1
节。因而造成我校体艺突出,而学科成绩全县挂末的现实。百余年来,板底小学始终肩负着板底乡基础教育的重任,并同时成为板底乡民族文化传承的主阵地和生力军。2009年我校就被地区教育局和地区民宗局([2009]134号文件)列为“地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今年,我校又被县教育局列为五个“特色学校县级示范校”之一。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以全面提高素质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目标,坚持“目标引领,以人(师、生)为本,狠抓常规,提高质量,打造特色,铸就品牌”的工作思路。以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提高规范化办学水平和“树校风、抓教风、正班风、促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质量强校“文明、整洁、学习、健康”的校风和“双语教学”、“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办学特色亮校。营造和谐快乐的校园生活,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构建内涵丰富,品位高雅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拓宽育渠道,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实现我校“提速发展、跨越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三、特色定位
以学校曲折而辉煌的百年办学历史为根基,植根历史,立足现实,整合资源。经认真梳理和研究,确定以“双语教学”和“民族文化进
校园”作为特色建设主题。以“寓教于乐、寓乐于教”为切入点,抬头做人,埋头做事,构建内涵丰富、外延博大、生动活泼、多姿多彩、健康向上、精美高雅、特色彰显、和谐快乐、共融互进、可持续发展的校本文化。
四、2011年工作开展情况:
我校将坚持“目标引领,以人(师、生)为本,狠抓常规,提高质量,打造特色”的工作思路,以深化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深化管理机制的不断创新和“树校风、抓教风、正班风、促学风”建设为重点,以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质量强校,“文明、整洁、学习、健康”的校风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特色亮校,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快速缩小与其它学校的差距,力争5年内跃居全县中上等水平,并最终把我校打造成为全县一流人民满意的学校。
一、2011年以来我校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和会议要求,积极主动响应“三个建设年”和威宁县“两年提速、三年交卷”的要求,立足学校实际,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切实、深入地开展各项工作,一是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整治“庸、懒、散”专项活动,抽调10名师德、业务、教学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相对优秀的教师组成“校本研修专家团”,一个专家(校级)带动3名教师,以“1+3”模式实行包保责任制,负责安排、监督、检查、指导、帮助、督促、记录和评价其他
3名教师包括学习、教学、教研等所有工作,实行捆绑带动和强制进步,根治并根除教师中普遍存在的“庸、懒、散”等不良现象;二是大力加强德育工作,通过每周一主题的德育教育活动,以旗下讲话,班会课,思品课等为载体,切实改变、培养和树立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逐渐提高整体成绩;三是“打造特色品牌,构建校本文化”。2009年我校就被地区教育局和地区民宗局([2009]134号文件)列为“地级民族民间文化教育项目学校”,今年,我校又被县教育局列为“特色学校县级示范校”之一。
五、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教师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整体素质偏低,各类培训学习机会少,没有积极主动学习新理念意识。“庸懒散”现象严重。建议多组织各类培训。
2、学校领导班子不健全,一直以来就没有任命过正式的教导主任、总务主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等,都是央求这个干一段时间,那个干一段时间,给学校的管理造成很大的难度,建议上级主管部门考核配备。
3、学校现有设备、设施,功能不全,不能满足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
①教室狭小,学生拥挤,且楼道狭窄,存在安全隐患。
②各种功能教室如:语音室、多媒体教室、微机室等。甚至学生用微机一台都没有,科室教室不够。
③根据办学特色县级示范校的规划,需要建设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体育活动室各一个,另需要增加5个特色教育教师岗位编制。
4、学校整体规划布局不合理,教学区和活动场地互为干扰,影响教学有效开展,需要科学合理规划整体校园建设,需扩充建设3000平方米左右。
5、解决农村学校学生“吃饭难”有关问题。
我校学生居住分散,外村学生达60℅左右,距离学校直线距离4公里以上,最远的学生来自本乡雄英村三组和炉山镇发乐村,距离学校8公里左右,约2小时的路程。学生住宿和吃饭都比较困难,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学生中午“吃饭难”的问题,但由于资金、校舍、人员等原因,这一问题至今没有解决。
综合以上各点建议,望上级领导根据实际情况帮助解决。
【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情况】推荐阅读:
创建市德育示范学校的情况汇报08-30
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学校德育工作计划08-13
学校德育工作总结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07-12
学校德育实践07-14
学校德育教学07-21
中职学校德育07-22
学校德育课程06-24
学校德育价值08-08
农村学校德育08-18
当前学校德育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