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2024-10-23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精选10篇)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1

我市低保及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全面提高

2010-6-30 17:36:27

洛阳网6月30日讯 今日,全市民政工作专题会议上传来惠民好消息:我市城市居民低保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农村居民低保人均补助水平全面提高。

城市低保、农村低保会议下发了《关于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助水平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提出,从今年1月1日起,我市城市低保标准由月收入低于190元提高至月收入低于240元,县(市)城镇低保标准由160元提高至210元,受保障对象的人均月补助水平整体提高15元,平均达到不低于145元。

农村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10元,由原来分类施保的每人每月30元、50元、70元分别提高到40元、60元和80元。农村低保标准仍执行每人每年1200元,城市农业户口家庭执行每人每年1440的标准。

据了解,“分类施保”是我市从去年7月1日开始在农村低保中施行的保障方法,按照申请家庭成员劳动能力、致贫原因、困难程度、自救能力及其收入、支出等综合因素,将所有保障的农村低保对象分为A、B、C三类管理。对家庭中主要劳动力伤亡、重残、患有重大疾病等丧失劳动能力,其法定赡(抚)养人无赡(抚)养能力等特殊困难的家庭给予最高标准A类补助;对家庭中主要劳动力伤残、重病,其他成员劳动能力较差,生活状况短期内不会有较大改善,需要长期保障的家庭及靠一方赡(抚)养直系亲属的单亲困难家庭给予B类补助;对家庭主要成员有劳动能力,因故突发困难,需要赡养或抚养的人口多,支出大,临时帮助其渡过难关的困难家庭给予C类补助。

会议要求,城市低保对象7月底前、农村低保8月15日以前完成上半年提高保障标准(补助水平)的资金补发工作,本月开始统一按新标准施保。符合低保保障标准的市民可持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收养关系证明、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等材料到所在社区提出申请。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

据介绍,截至2009年底,我市共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24489人,其中,集中供养10403人,分散供养14086人,累计发放农村五保供养金约4001万元,全市新(改、扩)建敬老院50所,共投入资金6602余万元,新增床位2905张,全市五保集中供养率和集中供养标准均高于省政府要求。

根据《通知》要求,城市区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不低于3000元,县(市)农村五保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800元提高到不低于2400元,各县(市)、区农村五保分散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100元提高到不低于1200元。

市民政局表示,此次提标的集中供养标准中不包含敬老院日常运行经费,各县区敬老院运行经费和服务人员工资、“三金”等经费,不得挤占院民供养经费。同样,8月15日以前完成五保供养对象上半年提高保障标准(补助水平)的资金补发工作,本月开始统一按新标准施保。

副市长高颂革出席会议并讲话。(记者 连漪 通讯员 邓卫国 张萌)

责任编辑:史戎戎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2

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的意见

成府发〔2007〕58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各部门:

按照国务院《关于切实落实政策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副食品价格稳定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7〕1号)和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补助水平的通知》(川办函〔2007〕218号)要求,结合成都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我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及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提出以下意见。

一、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中心城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家庭月人均收入230元提高到245元,其余区(市)县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在当地现行标准基础上按不低于15元的额度增加,调整后全市城市低保补助水平提高到月人均补差120元左右。

各区(市)县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当地农村生活水平和物价情况适度提高,补助水平按不低于40元的额度增加,调整后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水平由年人均补助不低于260元提高到不低于300元。新标准从2007年8月1日起执行。

二、提高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标准

对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对象,其供养标准在现行标准基础上增加10元,从每月每人160元提高到170元。新标准从2007

年8月1日起执行。

三、不断充实救助内容

充分发挥城乡一体化社会救助体系的作用,针对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需求,运用救助体系信息平台,及时、主动提供各项救助。

积极探索对城乡低保边缘困难群众的救助方法,合理设定救助范围和救助内容,针对不同情况,分类救助。

积极探索劳动就业、帮扶脱贫与城乡低保的有效衔接,多渠道帮助有劳动能力的城乡低保对象发展生产,实现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采用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有条件的低保对象积极参与公益劳动,开展邻里互助,实现日常生活服务需求的互动补充。

积极推行廉租房政策,搞好“安身工程”和农村敬老院建设,不断改善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居住条件。

四、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惠民工程,要坚持不懈地抓紧抓好。各区(市)县、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要把此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领导责任,抓好工作落实。各级民政部门要发挥好职能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及时提出工作建议;财政部门要做好低保、五保资金预算,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劳动保障和农业部门要做好劳动就业、扶贫开发与城乡低保政策的衔接工作,为城乡低保对象提供就业

和脱贫帮扶服务;物价部门要根据生活必需品市场价格的变化,为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提供物价补贴;教育、卫生等部门要针对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的困难搞好主动救助。要坚持做好城乡低保网上申请、审核、审批,不断提高救助工作水平。切实加强对农村敬老院的管理,确保集中供养农村五保对象的生活水平和供养安全。进一步加强基层低保、五保工作队伍建设,解决好基层低保、五保工作所需经费,逐步改善工作条件。

农村五保户申请书 篇3

本人xx,农业户口,出生于19xx年xx月xx日,今年xx岁。自小因病智力致残,无力为生,靠兄长抚养和亲戚朋友邻里救助,无正式职业,现居住在xx。父母双亡,终身未婚,无儿无女,独自一人居住和生活。

去年二月份不慎患有甲亢疾病,需长期药物治疗,原本就贫困的我如同雪上加霜,饮食起居不能自理,生活极其艰难。

由于本人一直未曾从业,无稳定收入来源,生活极其清贫,加上一年多甲亢疾病的治疗,已经使我完全丧失了劳动和生活自理能力,今后生活难以为继,陷入绝境。因此,现恳请民政部门考虑到我的实际困难,准予我申请农村“五保户”!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

20xx年xx月xx日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4

少?

丧葬费是指,侵害自然人的生命权致使受害人死亡的,受害人的亲属对死亡的受害人进行安葬所产生的丧葬费用的支出。那么,退休人员死亡后还要支付丧葬费吗?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今天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2018年关于各类人员去世后的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

1、退休人员丧葬费标准。一次性抚恤金为死者生前工资15个月,丧葬费为2000元,以上待遇由死者家属或子女领取。领取人持以下资料到区社保局办理:一是死亡注销证明;二是企业退休人员死亡申报表;三是火化证,非火化区的,由民政办出具非火化区证明;四是领取人的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2、离休人员丧葬费标准。休人员死亡后,其法定继承人(直系亲属)可凭死亡证、火化证、亲属关系证明在社保机构领取丧葬费2000元,领取死者生前15个月的养老金。企业职工非因工死亡,发给丧葬费2000元;死亡时有直系亲属(包括父母、配偶、子女)的,其一次性救济金计发月数从7个月调整为15个月。一次性救济金计发基数为死者生前最后一个月工资或养老金(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待遇人员为统筹项目内的月基本养老金)。

3、交通肇事丧葬费赔偿标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七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死者的法定继承人或者承担丧葬义务的人有权要求获得丧葬费。以死者生前6个月的收入总额为限。大约3000-4000元。

4、医疗事故丧葬费赔偿标准。丧葬费是指患者因医疗事故死亡时,其家属因安葬患者而支出的费用。《条例》规定该项费用按照医疗事故发生地规定的丧葬费补助标准计算。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各地民政和财政部门规定的丧葬费标准过低,因此出于公平与合理的考虑,无论是法院判决还是双方协商,其最终数额多略高于《条例》的规定。

农村分散五保供养协议 篇5

甲方:(乡镇人民政府)乙方:(义务包户责任人)丙方:(分散五保供养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六条、《河南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第七条规定,经本人申请、村委会审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报市民政局审批备案,确定张青选为五保供对象(分散),三方签订如下分散供养协议:

1、甲方按照《条例》要求,在吃、穿、住、医、葬(教)方面给予物质帮助。(1)丙方是未成年的,应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有了法定赡养人、抚养、抚养义务人,且法定义务人有赡养、扶养、抚养能力的,或年满16周,已结束在生活,有劳动能力,或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或丙方死亡的,经甲方审核上报后,停止其分散五保供养,收回《五保供养证》。(3)监督、检查乙方执行协议。

2、乙方必指定专人为丙方的义务包户责任人,义务包户责任人不但要负责帮助料理丙方日常基本生活,还要经常查问五保对象的住房状况、身体情况及生活起居中的团难,确实找不到包户抚养人的由村委会扶养。

3、丙方应遵守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服从住地组织的管理,遵守村民公约。个人财产丙方可继续使用,但不得自行处理,对于无劳动能力的分散五保户,个人责任田地由乙方或受委托包户责任人代管,可以转包代租,所得收益由乙方或受委托包户责任人建账管理,不得挪做它用,主要用于丙方应急开支。去世后,乙方或包户责任人要及时送到殡仪馆进行火化。火化后市民政局会一次性支付丙方原享受的一年供养金,作为丧葬补助费。

4、甲方必须每季度对分散五保对象家庭进行一次巡访,检查乙方和包户责任人执行职责情况,必须要有检查记录。如包户人没有尽责造成丙方不能正常生活的,由乙方承担责任,并及时调换包户责任人,如确无法落实义务包户责任人的,应及时向民政局汇报,建议纳进敬老院集中供养。

5、甲、乙两方要认真执行协议,如不履行本协议,造成丙方受冻、受饿,因病照管不周发生非正常死亡的,视情追究有关职员责任。

6、本协议仅限丙方分散五保供养期内有效,如丙方要求供养形式变更,经甲、乙两方申请、审核上报、市民政局审批后,另外签订相关协议执行。

7、本协议未尽事宜,可甲、乙、丙三方协商解决。

8、三方应共同遵守本协议,需更改协议或中途解除协议,应三方协商解决。

9、本协议一式三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市民政局留存一份。甲方(签名)(盖章):乙方(签名)(盖章):

丙方(签名):

受委托包户责任人签名:

村民委员会见证人(三人以上村民代表)(签名):

农村低保、五保的审批程序 篇6

**年农村低保和五保评审推行“一评两审三公开”制度。

“一评”,村两议会评议。农村低保对象的确定坚持以评议为基础的原则,采取评议小组入户评分和两议会民主评议相结合的办法。即:村民提出享受农村低保申请后,村委会成立评议小组,对属于范围的申请对象开展入户调查和评分,村委会在评议小组入户调查评分的基础上,组织两议会对属于范围内的申请对象是否纳入农村低保进行民主评议,入户得分与评议得分相加,根据指标由高到低确定享受低保家庭户,并在村务公开栏张榜公示,无异议的,上报乡镇人民政府。“两审”,乡镇审核、县级审批。乡镇人民政府在接到村委会申报材料后,要组织人员对申请对象进行抽查,对村级评议程序和结果进行认真审核,经党政联席会议研究,做出关于审核的决定。审核通过的,上报县民政局审批。县民政局接到乡镇人民政府报送的材料后要认真审核,对乡镇审核程序严格把关,同时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对符合条件者予以审批。“三公开”,救助标准公开、评审过程公开、评审结果公开。救助标准公开,即公开低保、五保对象的保障类别、保障人口和保障金额。评审过程公开,即评议结束后,村委会要将拟上报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的申请人家庭情况进行第一次张榜公示;乡镇人民政府作出审核决定后,在村委会进行第二次张榜公示。评审结果公开,即县民政局审批后,将审批结果进行第三次张榜公示,同时要公示县乡监督举报电话。

六、哪些人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本人患癌症、尿毒症、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四种疾病在治疗期间,医药费花费较大的和本人是一、二级残疾的除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低保待遇。

(1)拥有设备、资产、场地,从事生产、加工等经营性生产的;

(2)从事种植、养殖等形成家庭产业规模化经营的(如大棚、经济作物园、养殖场等);

(3)从事运输、服务等第三产业,有经营性收入的,运输车辆(自备农用田间作业用车除外)、小卖部等;

(4)配偶享受离退休金或本人享受遗属补助的;

(5)配偶或子女在党政机关、全额事业单位、石油、银行、电信、电力、煤矿等高收入行业工作的,在外从事个体经营的;

(6)三年内新建、翻建砖木结构住房两间,四年内新建、翻建砖木结构住房三间以上的(国家补助项目除外);

(7)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正当理由不参加劳动的、不自食其力造成家庭困难的(在校就读的学生除外);

(8)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人有经济能力但未履行赡养、抚(扶)养义务的;

(9)拥有轿车、空调等高档生活性消费资料,家庭生活条件明显较好的;

(10)现任村干部本人和其两代以内直系亲属的;本人在外打工的;人户分离到县外居住生活一年以上的;人户分离虽在本县,但租房居住的;本人户口在村,但从未在村居住生活过的。

七、哪些人不能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原则上不能享受农村五保待遇:

(1)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

(2)有生活来源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村民;

(3)有法定赡养、抚(扶)养义务人且有赡养、抚(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

(4)在外打工,年龄在60至65周岁的老年人、残疾人;

(5)人户分离、失踪找不到的老年人、残疾人、未满16周岁的村民。

八、哪些收入计入家庭收入?

家庭成员的种植收入、养殖收入、加工收入、劳务收入、赡养费、抚(扶)养费、农村基础养老金、继承或赠予所得财产、出租房屋收入、出租机械设备等收取的租金、知识产权收益、其它个人收入。

九、哪些收入不计入家庭收入?

政府给予的特殊补贴和专门奖项以及优抚对象的优待金、定期抚恤金、伤残保健金、定期定量补助费。

十、对农村低保、五保弄虚作假的怎样处理?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申报审批程序 篇7

1、申请五保供养待遇条件

农村中“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抚养人或有法定赡养人、抚养人但无能力赡养、抚养”的老年人、残疾人、孤儿可申请五保供养待遇。

2、五保供养分类

五保供养分为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按照本人申请和条件进行认定。

3、申请审批程序

五保供养待遇由本人或监护人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村委会签署意见后上报乡镇政府审批,乡镇政府审核后上报县财政局、民政局审批。财政局、民政局入户核实后审核,并发放《五保供养证书》。

4、资金发放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8

来源:武民政[2011]46号

各区民政局、财政局:

为缓解物价持续上涨对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的影响,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2011年改善民生工作的若干意见》(鄂发[2011]6号)精神,我市从今年1月1日起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财政补助标准,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农村低保对象按每人每月10元的标准提高补助水平,所需资金从市、区农村低保预算中安排;农村五保对象按人年平300元标准提高财政补助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对象财政补助标准分别达到2300元和1800元,所需资金由省和区财政各负担50%。各区新增五保对象的供养资金纳入区级财政预算。

二、提高农村低保对象补助水平和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是省委、省政府改善和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各区民政部门要认真做好农村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标准的政策落实工作;财政部门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落实配套资金,确保4月30日前将补助资金落实到对象手中。

三、各区民政、财政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资金管理,强化监督检查,加强城乡低保的基础管理工作,规范低保范围和操作程序,做好低保政策与促进就业政策的合理衔接,实现和巩固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9

“五保供养”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江西省政府令第165号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已经2008年1月11日省人民政府第6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3月1日起施行。

省长 吴新雄

二○○八年一月十三日

江西省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第一条 为了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正常生活,促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适用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农村五保供养,是指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给予村民的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保障正常生活;

(二)财政供养为主;

(三)集中供养与分散供养相结合;

(四)公开、公平、公正。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领导,不断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财政、发展改革、审计、统计、卫生、教育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做好相关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审核上报和供养服务工作。

村民委员会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受理、民主评议、公告、上报和日常生活照料工作。

第五条 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提供捐助和服务;捐助敬老院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第六条 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申请程序和审批期限,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第七条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并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停止其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一)重新获得稳定生活来源的;

(二)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且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具有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

(三)年满16周岁,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且有劳动能力的。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丧葬事宜办理完毕后,村民委员会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向乡镇人民政府报告,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核准后,停止其农村五保供养待遇,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

第八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

第九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从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为其缴纳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的费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费用,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中按规定报销后,个人承担部分纳入农村医疗救助范畴内按规定给予补助,不足部分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就医,公办医疗机构和其他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医疗机构应当对其中的门诊患者免收普通挂号费、肌肉注射费和小换药手续费,对其中的住院患者减半收取“三大常规“检查费、胸片检查费、普通床位费和三级护理费。

第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的丧葬事宜,集中供养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办理,分散供养的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村民负责办理。丧葬费用按农村五保供养对象12个月供养标准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核销。

第十一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其就读的中小学校应当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对其实行费用减免并提供相关补助;其他必要的费用,从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中支出,保障其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考取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予以资助。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不得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并根据当地村民平均生活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财政、统计、价格等部门拟订,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执行。

设区市、县级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按照不低于省人民政府确定的标准,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报省人民政府备案后公布执行。其中,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须先经设区市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列入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预算。有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的地方,可以从农村集体经营等收入中安排资金,用于补助和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福利彩票公益金、无明确捐赠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可以划出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贪污、挪用、截留或者私分。

第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同级民政部门审批确定的名单按月足额拨付,其中集中供养的,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通过金融机构将资金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对象。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自行选择集中供养形式或者分散供养形式。鼓励农村五保供养对象选择集中供养形式。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供养服务;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由村民委员会或者其委托的村民提供照料,也可以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有关供养服务。

第十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在资金、项目和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小城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工作,按照当地农业人口和乡镇分布等情况,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对现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和乡镇闲置基础设施资源进行整合利用,新建、改建和扩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

第十七条 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必要的设备、管理资金,并配备必要的工作人员。

民政部门、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定期组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其服务管理水平。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内部民主管理制度,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工作人员和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对财务收支、生产经营、膳食安排等进行管理和监督。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代表人数不得少于管理委员会成员总数的二分之一。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已有的土地、山林、水面等生产资料开展农副业生产,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条件。县、乡两级人民政府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给予必要的扶持;农业、渔业、畜牧兽医、林业等有关部门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开展农副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第二十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应当遵守治安、消防、卫生、财务会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安全保障、环境卫生、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服务管理制度,向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符合要求的供养服务,并接受当地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审计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

第二十二条 民政部门应当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村民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数据库,实行动态管理,做到应保尽保。

第二十三条 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申请条件、程序、民主评议情况以及农村五保供养的标准和资金使用情况等,应当向社会公告,接受社会监督。

第二十四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对其合法的私有财产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收益归其本人所有。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后的遗产,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照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农村五保户安葬费标准 篇10

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办法

(2010年12月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届人民政府第72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0年12月2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令第62号公布 自2011年2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自治区行政区域的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农村居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按照《条例》和本办法规定,在吃、穿、住、医、葬方面可以获得生活照顾和物质帮助。

第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与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相适应的资金、物资保障机制,统筹解决农村五保供养工作问题,建立和完善乡镇敬老院、五保供养服务中心等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改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条件,提高供养水平。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四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发展和改革、教育、财政、住房和城乡建设、卫生、编制等部门和残疾人联合会依照各自职责做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

第五条 鼓励和支持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捐助和帮助,开展结对帮扶。

第六条 农村居民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由本人或者村民小组、其他村民代为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经村(居)民委员会民主评议、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取得《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从批准当月起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第七条 村(居)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依照《条例》规定,及时办理农村五保供养有关手续,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或者拒绝办理。

村(居)民委员会经民主评议,认为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应当在村(居)民委员会所在地进行公示,公示期为7天。

第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标准应当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日常基本生活所需,不得低于当地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水平。

自治区五保供养标准由自治区民政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拟定,报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市、县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的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但不得低于自治区制定的标准,并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备案后公布执行。

第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可以选择在本人户籍所在地的乡镇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集中供养或者在家分散供养。申请异地集中供养的,应当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批准。

第十条 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负责生活照料,分散供养的由村(居)民委员会提供生活照料,村(居)民委员会可以委托其他农村居民提供生活照料。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应当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村(居)民委员会以及受委托的农村居民签订供养服务协议,明确供养服务责任,保证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享受符合要求的生活照料。

对经签订供养服务协议,受委托负责照料分散供养的五保供养对象的农村居民,可以从五保供养服务管理经费中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定。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实际,编制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的项目和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和修缮农村五保供养服务设施。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负责建设和管理。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可以开展以改善农村五保供养生活条件为目的的农副业生产活动。

第十二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是政府举办的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生活照料的公益性社会服务组织。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实行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的机制,按照服务对象与工作人员10∶1的比例聘用工作人员,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及其服务管理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

市、县财政统筹安排农村五保供养资金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管理经费,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资金由市、县财政负责,自治区财政给予补助。

福利彩票公益金、无明确捐赠意向的社会捐赠资金,可以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和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建设。

第十四条 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应当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

粮油、副食品和零用钱所需经费从供养资金开支,服装、被褥、生活用燃料等生活用品所需经费从五保供养服务管理经费列支。

第十五条 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的住房、设施应当符合自治区规定的标准和国家无障碍建设标准,为集中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便利、安全的居住条件。

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住房属于危房或者严重破损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组织修缮,在农村危房改造中优先安排。

第十六条 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应当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需费用由财政负担,其医疗费用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规定报销后,其个人承担部分从县级农村医疗救助资金中列支。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因病住院不能自理的,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或者受委托的居民派人照顾,其陪护费可以从五保供养服务管理经费中列支。

第十七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或者已满16周岁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其所在地学校应当接收其入学就读,并免收学杂费、住宿费,免费提供教科书,按标准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考取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或者普通高等院校的,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其纳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

第十八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死亡的,其丧葬费用按照其死亡当月供养标准的12个月一次性计发丧葬补助费。属集中供养的,其丧葬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办理;属分散供养的,其丧葬由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受委托的农村居民办理。

第十九条 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将承包土地交由其所在的村民小组或者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经营的,其收益应当用于补助和改善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生活。

第二十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及时将农村五保供养资金使用计划和已批准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的名单送本级财政部门审核,财政部门审核后应当按月足额拨付。集中供养的,资金直接拨付给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的,资金由县级财政部门委托金融机构直接存入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个人账户或者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发放。

第二十一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符合农村五保供养条件的农村居民应当及时给予农村五保供养;对不再符合条件或死亡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应当及时核销其《农村五保供养证书》,并从次月起停止农村五保供养。

第二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农村五保供养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工作的监督管理,帮助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对有关农村五保养对象申请、审核、审批和供养资金支付使用等档案资料应当做好归档、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工作。

第二十三条 民政、财政、审计、监察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农村五保供养资金的预算、拨付、发放、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

上一篇:项目资助经费分配协议书下一篇:成本部优秀员工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