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室的管理制度

2024-07-22

体育室的管理制度(精选9篇)

体育室的管理制度 篇1

一、统计学校现有器材的种类、数量、尺寸

对学校现有器材的种类、数量、尺寸进行详细统计与丈量, 以便设计的器材架子符合尺寸的需求, 从而提高空间使用率。

二、设计器材室的布局

结合器材室的使用面积和整体格局, 笔者设计了四个区域:垫子区、球类区、吊挂区、田径类及其他器材混合区。垫子区摆放大海绵垫和体操垫;球类区分别放置篮球、足球、排球;吊挂区主要吊挂绳类等器材;田径类及其他器材混合区放置铅球、实心球、垒球、沙包、乒乓球拍、沙袋、毽球、皮尺、起跑器、接力棒、发令旗等器材 (见图1) 。

三、测量架子面积

根据以上两点, 测量确定每一区域所需架子的长度、宽度、高度。

四、设计架子

1. 经久耐用原则:架子全部选择铝合金材料制作, 不仅经久耐用, 还能防潮、防虫。

2. 架空原则:

架子要与地面保持一定的距离, 从而防止器材受潮, 便于清洁打扫 (见图2) 。

3. 通风、防尘原则:

架子大部分由铝合金管焊接组成, 能够保持器材的通风、干燥, 延长器材的使用寿命 (见图3) 。

五、器材室细节设计

1. 每一个球架正面用皮筋围住, 不仅增大放球的空间, 也方便教师和学生拿、放球。

在每一个球架底部柱子两端离地30c m处多增加了一根横杆, 便于放置跳高架、杠铃杆、标枪等, 在架子上端可放置米尺、跳高杆等, 这样既安全, 又节省空间 (见图4、图5) 。

2. 在混合区的一个架子上增加了一层金钢网, 用于放置体积较小的器材 (见图6) 。

3. 在吊挂区墙面装上长短不一的挂钩, 可把长 (短) 跳绳、球网袋、呼啦圈、拔河绳、羽毛球拍等器材挂在上面, 起到整洁、美观的效果 (见图7) 。

六、器材摆放原则

1. 安全性原则:

重的器材尽量放在架子最底层, 如铅球、铁饼、哑铃、杠铃片、起跑器等;能倒放的器材尽量不立放, 如跳高杆、跳高架、杠铃杆、标枪等。

2. 合理性原则:

把使用频率高的器材放置在最醒目的位置, 如小垫子、垒球、跳绳、羽毛球拍、篮球、足球、排球等;使用频率较低的器材放置在偏僻的位置, 如沙袋、铅球、杠铃、跳箱、跳高架等。

门诊注射室的管理 篇2

【关键词】门诊 静脉输液 安全隐患 护理流程 管理

静脉输液是门诊治疗中的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在医院门诊中应有极为广泛。因受到人员流量大、药品种类多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护理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性。因此加强静脉输液安全管理非常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112例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收治的门诊输液患者,男1106例(52.4%),女1006例(47.6%);年龄14~89岁,平均年龄42岁。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第一,所有患者均需经门诊医生开具治疗处方,所用药品来自门诊药房。第二,患者具有接受健康教育的能力。第三,患者没有精神疾病障碍及相关疾病。第四,护士在本门诊工作6个月以上。

1.3 方法

1.3.1 加强培训。定期组织人员对新规定、新流程,药物使用等进行组织与学习,并对不良事件进行总结与记录,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同时将护理量化考核细则纳入新护士,护生等培养计划以及门诊管理中,严格按照流程进行。掌握丰富的全科护理知识与技能,培养良好的沟通能力。每周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进行总结,并不断改进,建立与门诊医生的沟通制度。

1.3.2 健康教育

①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用药史是必要的。对患者的安全情况进行评估,并合理安排床位。②严密观察患者的用药反应。对于病情发生变化的患者,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用药,发现疫情及早报告。③人性化的管理病人,要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通过观察沟通进一步了解患者。例如:服用抗抑郁药的患者在门诊接受治疗时,应劝其留随员,避免因药物副作用造成有自杀倾向的患者不安全。④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以文字形式和视频进行宣传。例如:通过千手观音的视频使大家了解错误使用损害听神经的药物的引起危害。以宣传画册的形式进行宣传,使患者对门诊就诊流程、用药安全有所了解,避免盲目用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1.3.3 输液流程管理是一种以规范化流程为中心,以持续地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为目的的系统化方法。

①接诊。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输液时间安排注射体位及床位,认真核对就诊本、就诊卡、药品,如有差错及时联系医生和药房处更改。核对就诊本的日期、患者姓名、就诊内容、用药医嘱,注射卡完善注射卡上的内容信息,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主动向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联系方式,确保信息畅通,避免护理风险的发生。核对药物,包括药物的名称、批号,质量,药品的使用顺序并编号。

②注射。再次核对患者注射信息,并检查药物的配伍禁忌工作,根据治疗需要排列注射顺序。按照无菌操作原则加药核对,签上加药人的姓名、时间。输液前对处方进行核对,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确认。告知患者输液药物,调节滴速后告知患者不可以自己调节,以免影响用药。叮嘱其对存在的不适及时通知护理人员。多巡查,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早干预。③接瓶。对患者姓名、性别等进行核对,两瓶药物之间应用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间隔。④拔针。拔针后告知患者或家属针眼的正确按压方法及按压时间(3~5分钟)。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卡方检验与T检验。

2.结果

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安全问题、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成就感等进行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静点室工作具有无间断性、操作重复及护患纠纷多的特点,均可使护士心理压力大,出现工作疲惫感。因此,护士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爱岗敬业,培养优良的心理状态。护士长要多关心护士,合理排班弹性排班与轮休,给予工作、精神上的支持,减轻护士工作压力。

内窥镜室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篇3

一、设诊查区、洗涤消毒区、清洁区。内镜诊室应当设有诊疗床、吸引器、治疗车等基本设施。

二、保持室内清洁、操作结束后严格进行消毒处理。

三、内窥镜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预防医院感染相关知识的培训,包括内窥镜的清洁、消毒和灭菌,使用中消毒剂的监测、记录和保存、个人防护措施等,严格遵守有关规章制度。

四、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器官的内窥镜如脑室镜、胸腔镜、腹腔镜、关节镜等必须灭菌。消化道内窥镜、呼吸道内窥镜、阴道镜等必须进行高水平消毒;活检钳应灭菌处理。

五、HbsAg阳性者、已知特殊感染患者或非特异结肠炎患者等,应使用专用内窥镜或安排在每日检查的最后。

六、用后的内窥镜及附件应立即清洗、消毒或灭菌。

七、工作人员清洗和消毒内镜时,应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包括工作服、防渗透围裙、口罩、帽子、手套等。

八、内镜的消毒须用2%戊二醛消毒,浸泡时间为:

(一)、胃镜、肠镜、十二指肠镜浸泡不少于10分种;

(二)、支气管镜浸泡不少于20分种;

(三)、结核杆菌、其它分枝杆菌等特殊感染患者使用后的内镜浸泡时间不少于45分钟。当日不再继续使用的内镜采用2%碱性戊二 1 醛浸泡消毒30分钟。

九、采用2%碱性戊二醛灭菌的内镜及附件,灭菌需浸泡10小时以上。

十、每日诊疗工作开始前,必须对当日拟使用的消毒内镜进行再次消毒,消毒时间不少于20分钟,冲洗、干燥后,方可用于病人诊疗。

十一、使用后的内镜及附件应按照《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的有关规范要求进行消毒或灭菌。禁止使用非流动水对内镜进行清洗。内镜及附件的清洗、消毒或者灭菌时间应当使用计时器控制。

十二、消毒后的内镜,储存前先干燥处理,再悬挂保存于无菌柜内。储柜内表面应光滑、无缝隙、便于清洁,每周清洁消毒一次。

十三、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必须对吸引瓶、吸引管、清洗槽、酶洗槽、冲洗槽进行清洗消毒,十四、内镜室应当做好内镜清洗消毒的登记工作,登记内容应当包括,就诊病人姓名、使用内镜的编号、清洗时间、消毒时间以及操作人员姓名等事项。

体育室的管理制度 篇4

袁文丽

(河北省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医院 河北 围场 068450)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的安全管理对策,保证护理安全。方法: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措施。结论:基层医院门诊注射室工作性质特殊,存在条件简陋;护士少且素质偏低、病人多且治疗时间集中、病种杂易交叉感染、皮试药物多且存在较高风险、管理不到位等诸多不安全因素。我院近年对以上隐患进行了分析,采取了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各班工作流程;合理配置人力资源;提高护士综合素质;加强检查督导力度。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患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

【关键词】门诊注射室;隐患;安全管理;护理

我院是一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门诊注射室做为门诊患者就诊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每日需完成50~80人次左右的注射任务。因门诊注射室工作具有一定特殊性,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病人的安危、医院的声誉,而安全管理是护理质量管理的核心。所谓安全管理是指保证患者的身心健康,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1]。随着人们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护患纠纷的发生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我院针对门诊注射室存在的安全隐患,采取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对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存在的安全隐患

1.1门诊注射室工作的特殊性 ①门诊注射病人较多且治疗时间集中,都迫切希望优先得到治疗;②药品种类多,有些药物需注意配伍禁忌;③病种杂易造成交叉感染;④需做皮试的药物多,存在较高的医疗风险。尤其是青霉素批号更换频繁。

1.2护士人员配置不足 门诊注射室护士人数较少,不能满足护理工作的基本需求,长期的超负荷工作,使护士身心疲惫,也是造成不安全因素之一。

1.3护理服务质量与病人需求存在差距,护士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表现在:①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②缺乏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③缺乏有效的沟通;④知识面窄,缺乏娴熟的专业技能,尤其是小儿输液患者较多,若不能“一针见血”或输液出现渗漏会诱发护理纠纷。

1.4管理缺陷管理者重视不够,安全制度不健全,执行力度不强,管理检查不到位。

2安全管理对策

2.1针对门诊注射室的工作特点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岗位职责,细化各班工作流程。

2.1.1病人高峰期根据情况按照先重后轻、先急后缓的原则及时处置各类病人,保证每位病人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治疗。

2.1.2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护士接到注射卡及药物时应严格逐项进行查对,同时应用两种以上药物时应查对有无药物配伍禁忌。认真执行“三查八对”制度。接药核对、配药、注射均由1名护士负责到底,严格控制好各环节的质量。实行签名责任制,责任到人。

2.1.3规范皮试药物批号及结果登记制度。凡做皮试者,护士须把药物批号及皮试结果记录在门诊皮试登记本和门诊病历上。做皮试前护士应祥细询问有无过敏史及家族史,严格按规程操作。与医院协调,门急诊同步使用青霉素批号,以减少护士的重复工作。

2.1.4备齐抢救药品及器械,并做好急救准备工作。急救药品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点放置、定期检查,保证无过期失效药。抢救器械定点放置,保持性能良好。皮试及用药过程中严密观察反应防止意外,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即就地进行抢救。

2.1.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①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②注射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1次/d,配药室空气、物品表面消毒2次/d;[2]③建立隔离注射室,配备专用治疗用物,根据病种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做好终末处理,防止交叉感染。

2.2合理配置护士人力资源。根据不同的时段及护理工作量的变化,动态安排人力资源,增加病人高峰期护士上班人数,运用各种方法缓解护士的超负荷工作压力。

2.3提高护士综合素质

2.3.1增强护士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和《医疗事故处理实施细则》,明确执业责任及风险,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3.2强化优质服务意识,培养良好的工作心态。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尊重患者的合法权益[3]。护士一旦穿上工作服就应抛开一切家庭琐事和烦恼心情而专心工作,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情绪控制能力。

2.3.3掌握沟通技巧。良好的仪表,亲切真诚的微笑,同情安慰的语言,以及融入于工作中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如注射完毕为病人放下衣袖,寒冷的冬天帮病人掖一下被角„„都体现出温暖的亲情,融洽了护患关系。

2.3.4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技术水平。鼓励护士进行学历教育和继续教育来达到知识的更新,拓宽护士的知识面。请资深护士讲解并示范操作技巧,护理部定期进行技能考核,使护士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特别是小儿静脉穿刺难度大,患儿挣扎哭闹不配合,更应做到一次穿刺成功。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及时发现外渗、脱管及液体滴完等现象。

2.3.5培养慎独意识,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护士职业道德修养,培养严谨自律的工作作风和慎独意识。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及时弥补工作中的缺陷和漏洞。

2.4加强管理,建立护理安全监督机制。健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建立以护理部-科护士长-科室质控小组成员参加的护理安全监控体系。护理部每月不定期随机抽查护理质量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对存在的质量缺陷及安全隐患,及时进行反馈与总结,并提出整改建议,使安全管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

门急诊输液室的综合管理 篇5

1 门急诊输液室的综合管理措施

1.1 输液环境管理

良好清洁的输液环境, 可增强病人的安全感, 从而缓解病人的紧张情绪。为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输液环境, 我们安排专人定期检查维护医疗设备和环境设施, 每日进行通风、紫外线空气消毒, 每月进行空气培养监测, 以确保微环境的清洁;同时在醒目位置布置了直观的温馨提示, 不仅美化了环境, 而且对病人身上不利于输液的行为也有很好的宣告警示作用。此外, 我室的配液室采用透明间隔, 病人可观察整个配液的全过程, 减少了部分病人不必要的疑虑, 同时也促使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避免差错和医疗事故的发生。

1.2 人员素质管理

护士作为操作过程的行为主体, 应当具有过硬的专业素质, 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慎独的精神、良好的语言修养等高层次的素质[1]。加强护士专业技能管理。护士的每项操作都关系到病人的安全, 因此必须加强护理人员的常见病和基础护理操作的技能[2,3]。为此, 我科根据护士毕业年限的不同采用多形式、多渠道的护理培训模式, 以提高护士的专业素质。对于部分低年资护士, 采取“以老带新”的方式。我院对护理人员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 每周组织业务学习1次, 以巩固提升业务素质水平。

我市卫生局对全市范围内的医生、护士实行学分制培训模式, 由卫生系统的专家进行授课, 每次授课2 h, 获得2个或3个学分。要求1年内每个护士必须修满25个学分, 对未达到要求者则进行相应的处罚。同时鼓励护士参加院外的各项学习和培训, 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取得成绩者进行一定的奖励。

1.3 规章制度管理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管理的核心, 关键在于管理, 而管理的依据是各项法律、法规、制度和规范, 管理的效果往往体现于“严格”与“细致”。现代化医院工作信息量大、随机性强、工作繁杂、分工精细、协作紧密。如果没有一整套严格的规章制度, 将会导致医院工作的混乱, 给病人造成严重后果。医院规章制度是医院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 是科学的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不断条理化、定型化的结果, 起着提高工作效率, 保证医疗质量, 防止差错事故的重要作。

要求护士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 认真查看药品有效期、澄明度、配伍禁忌, 做到准确无误, 防止差错。同时, 我们也不断在实践中总结, 对于可行的规程, 则上升为科室的正式规范, 要求所有人员遵守执行, 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之间进行检查与监督, 保证各项工作都能按规定和条款去执行和完成, 并对落实情况汇总分析, 对规范进行修订和完善。

1.4 服务质量管理

要求护士规范言行, 控制情绪, 对病人的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提高服务水平;进行操作时说明护理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用药名称、不良反应, 及时处理病人问题, 对其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不配合治疗的病人和过于急躁的家属, 进行“角色置换”, 首先从病人和家属的角度考虑问题, 在此基础上耐心解释开导, 取得病人和家属的配合。同时不定期邀请部分家属和病人进行座谈, 征求病人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 对于其中合理的意见建议进行上报, 尽可能地保证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 为进一步提升我院护士的服务质量, 促进医患关系和谐, 我院还专门聘请心理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授课, 模拟医患纠纷案例, 提高护理人员与人沟通的技巧。

1.5 人力资源管理

由于每天就诊输液的病人众多, 而护理人员有限, 因此工作量非常大。如何使护士在上班期间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科学地人力资源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为便于管理, 我院对急诊输液病人按照年龄分为2个人群, 4周岁以下的婴幼儿通常起病急、病情变化快, 由儿科门诊输液室进行护理;其余病人全部归入成人输液室。笔者所在的成人输液室有12名护理人员, 含护士长助理1名, 白班由6名~8名护士负责所有的配药、注射、巡视等工作, 而平均每天就诊病人约有150例, 每个护士的工作量非常大。为保证高效可持续的护理质量, 我们实行弹性排班, 在原来白班、连班、中夜班4个班次的基础上, 增加了11:00~14:00和16:00~19:00班次, 有效降低了护士的劳动强度, 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同时也可以更好地应对不可预见的输液病人就诊高峰。

2 实施效果

实施上述综合管理半年以来, 我科的差错发生率显著降低, 病人的满意度也有大幅度提升, 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也明显提高, 同时也全方位提高了护士自身的综合素质。

摘要:介绍门急诊输液室的综合管理措施, 包括输液环境管理、人员素质管理、规章制度管理、服务质量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关键词:门诊,急诊,输液室,综合管理

参考文献

[1]梅桂萍, 潘绍山, 梁爱琼, 等.浅谈当前护理技术操作管理的道德思考[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0, 16 (3) :44-45.

[2]栗莹.门诊输液室护患纠纷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8, 22 (增刊1) :244.

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探讨 篇6

关键词: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内容;使用;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TP308

随着科技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在全世界推广,各类高校也着手建立了计算机实训室。高校的计算机实训室多为Windows系统的网络型机房,CPU也在逐渐由单核转变成了双核和多核,计算机的数量及使用的频率在逐渐地增多,对于机房的维护与管理手段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科学合理地管理和维护机房是高校计算机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效保障。

1 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内容

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内容还是相对复杂多样化的,针对不同系部的教学内容都要做适当的调整,会有不同的应用软件和设备保障,需要有设备的检修和用电安全保障。计算机实训室还会涉及到网络的联接和机房内外的环境设置等等,这些都属于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范畴,所以,相关的计算机实训室管理者必须要对各个部分的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从总体上看,我们可以说,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既是学院的教学组成又是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硬件保证,它是校园网络管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2 计算机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2.1 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

计算机实训室是各类计算机设备的应用环境,所以,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建设是十分关键的。其环境建设要包括了温度、湿度、电源、防尘、防盗、防静电等等。在温湿度的控制上,一般在15摄氏度到35摄氏度是最佳的状态,温度过高会影响机器散热,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元器件击穿损坏。空气如果潮湿,很可能会导致插接件和设备金属部件的锈蚀,严重时会造成整个电路的短路,空气如果过于干燥,又会引起静电效应,威胁到整个通信系统的设备安全。为了保证计算机实训室的温湿度处于标准状况,我们可以根据实训室的实际情况在其中配置抽湿机和加湿器,将机房内的湿度保持在40~60%的状态当中。

2.2 软硬件设备的维修更新

实训室中的计算机经常被频繁使用,而且,为了节约开支,实训室内的计算机通常会处于较为老化的状态,很多操作系统的自身软件也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漏洞,我们必须要时刻关注实训室教学软件的升级以及实训室教学硬件的检测、维修与更新换代,保证计算机的正常应用,确保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

2.3 教学人员缺乏专业意识

实训室内硬件设备的主要操作人员其实就是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这些教师虽然具备专业的计算机技能,但是,大部分人员都缺乏专业的维护意识,管理人员如果没能同教学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就会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当中产生很多不必要的冲突,所以,计算机实训室的管理工作其实存在着一定的技术难度,相关院校必须要重视对实训室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可以通过进修、自学等方式来掌握新的技术,实现科学的管理。

3 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问题

3.1 使用不够规范

计算机实训室在被使用的过程中,经常会存在不规范的现象,比如说很多教师随意调换课时和教室,这就给管理人员带来了很大的不便,有时候由于排课人员对实训室缺乏了解就会造成实训室超出容量,机器数不够使用等状况。

3.2 缺乏维护意识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教师会存在只教书不管理的现象,因此,对于设备和软件的了解和关注远远不够,对于实训室内管理人员设置的记录本视而不见,部分学生会在实训室内吃东西,在破坏了实训室环境的同时还可能会造成实训室内设备的污染和损坏。在这种缺乏监督和管理的状况之下,实训室的配件设施很可能造成大量不必要的损耗,如果学生携带了带有病毒的优盘等设备进入到实训室并且运用实训室内的计算机设备,将会对多台机器总称感染,影响了计算机设备的正常运行。

3.3 设备超过年限

据我院的调查显示,已经有60%的实训室设备老化陈旧,更新的周期过于冗长,这会导致很多问题。一方面,设备的超时使用会导致故障率极具升高。另一方面,软件的发展,会不断地对硬件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市场又在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很多古老的计算机设备已经无法购买适配的配件,所以,很多院校都应该及时更新实训室内的硬件设备,这样才能够保证计算机教学的正常运行。

3.4 人员负荷较大

每一所高等院校都会结合教学的需要,配备很多的计算机实训室,每一个实训室当中都会配置40-50台左右的电脑,而相关的管理人员却少之又少,甚至只有1、2名管理人员,他们不仅要负责软件和硬件的维护,还要保证计算机实训室的内部环境,这势必会造成人员的配置存在一定程度的压力,我们院校在这个方面是采取了培养学生勤工俭学的方式,尤其鼓励一些具备专业计算机技能的同学,参与到计算机实训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当中,这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了勤工俭学的平台,还给同学们提供了施展技能和培养能力的环境,同时也解决了计算机实训室人员配置紧张的状况。

4 计算机实训室的科学管理办法

4.1 完善规章制度,切实落实实施

在计算机实训室当中,管理人员可以合理地设置一些规章制度。一方面,保证机房的管理更加地规范化,一方面,保证机房始终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规章制度的设置要涵盖各类角色的职责,包括管理人员、上机教师、上课学生等。在实训室内设置各类记录本,及时发现并记录问题,便于管理人员的检查和维修。

4.2 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教师意识

任课教师在上机时必须要明确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对新生做好上机前准备教育。开关机的问题,键盘、耳机的摆放,凳子桌面的卫生等等。任课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程度的责任心,及时纠正学会们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教师必须要以身作则,在上课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给学生们做好榜样作用,进而取得良好的授课效果。

4.3 合理使用设备,科学安排维护

计算机实训室的设备使用都相对频繁,如果有软件安装和升级等项目必须要及时通知管理人员,管理人员也要时刻关注每一台计算机的硬件还原卡以及软件还原程序,经常清理硬盘,给每一台计算机做好定期更新和杀毒处理,计算机之间应该设置互联连接,通过服务器,进入校园网。我们还可以在机房的计算机设备中安装一些网维大师、还原精灵等软件来保护好硬盘,以便更加轻松地维护计算机设备。

5 结束语

在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和管理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这不仅仅需要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素养,也需要相关的任课教师以及院校学生来共同努力,共同维护计算机实训室的环境。本篇论文我们分析探讨了计算机实训室出现的各类问题,以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改革措施,希望能够为今后的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建议。

参考文献:

[1]韩勇.学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浅谈[J].科技信息,2010(10):787.

[2]郭焱奎.浅析计算机实训室的使用与管理[J].群文天地,2012(12):255.

[3]陈泉.高校计算机实训室管理探讨[J].职业技术,2013(12):161.

[4]徐秀军.计算机实训室应采用中心化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04).

作者简介:马艳霞(1975.02-),女,内蒙古巴彦淖尔人,本科,研究方向:计算机。

麻醉恢复室的护理管理模式探讨 篇7

1麻醉恢复室的建制

在麻醉科主任的领导下, 麻醉恢复室内医疗方面由分管的主治医师负责;护理方面由麻醉恢复室护士长负责管理工作。恢复室护士必须在麻醉医师指导下工作。麻醉恢复室设在手术室内, 有2个门, 一个门是出口, 靠近手术室大门;另一个门通向手术室走廊, 便于接手术后患者。其床位数与手术台的比例为1∶1.5~2∶1, 床与床之间相距≥1.2m, 每个病室以放置3~6张病床为宜。

2麻醉恢复室的设备及药品

2.1 环境

环境安静、清洁、光线充足。温度保持在20~26℃, 湿度50%~60%, 设有层流系统和换气系统, 每月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保持室内清洁。

2.2 设备

墙上配有足够的电源插头, 设有中心供氧、中心负压吸引、压缩空气源等。

2.3 抢救物品

恢复室应备有急救车、除颤仪、喉镜、各种规格的气管导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气囊、呼吸机、深静脉穿刺包、口咽通气管和负压吸引装置等抢救物品。

2.4 药品

恢复室应备有升压药、降压药、抗胆碱药、抗心律失常药、强心药、镇静药、肌松药、激素、抗生素、中枢兴奋药、凝血药、抗凝药和利尿剂等。

3护理人员的安排

3.1 护理人员数量

麻醉恢复室编设护士长1名, 病床与护士之比为普通患者2∶1~3∶1, 高危患者1∶1。

3.2 护理人员任职条件

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长及护士应具备大专以上学历, 进入麻醉恢复室的护士除接受麻醉恢复室护理理论和技能培训外, 还应具有细致的观察力, 高度的警觉性和责任心, 能够及时发现并鉴别病情变化, 快速准确地配合医师治疗和抢救。恢复室护士能熟悉各种型号的监护仪、呼吸机和麻醉机、心电除颤设备、血气分析仪、输液泵的使用;掌握气管插管、面罩给氧、吸痰等呼吸道管理技术。

3.3 护理人员的职责

与主治麻醉医师交接患者后, 护士应迅速准确地给患者建立有效的监测治疗, 包括呼吸机、心电图、血压、血氧饱和度等, 认真而详细地填写恢复室患者护理记录单, 10min记录生命体征1次, 而高危患者则3~5min记录1次, 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并通知有关医师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掌握患者拔管指征:生命体征平稳, 血氧饱和度≥95%, 意识清楚, 肌力恢复, 循环稳定。掌握患者离开恢复室标准:拔管后观察30min以上, 生命体征平稳, 由麻醉医师决定送回病房。

4护理工作程序

4.1 患者入恢复室的标准

凡麻醉后患者未清醒、自主呼吸未完全恢复、肌力差或因某些原因气管导管未拔除者, 由麻醉医师护送至恢复室继续进行监测治疗。

4.2 交接班

麻醉医师将患者送入恢复室, 首先向护士介绍病情, 包括: (1) 施用的麻醉方法; (2) 应用何种麻醉药、肌松药和麻醉性镇痛药; (3) 术中的病情变化, 经过何种药物治疗, 效果如何: (4) 术中失血量、输血及补液量以及尿量各多少等。

4.3 监测病情

患者送入恢复室后, 立即给予各项监测措施, 如呼吸机、心电监测、血压、二氧化碳、血氧饱和度等, 并记录各种参数,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肌张力的恢复情况等。如发现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 及时进行对症处理, 并报告医师, 配合医师进行治疗抢救。

4.4 填写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并评分

按麻醉恢复室护理记录单格式填写患者入室时间、手术名称、麻醉方法、监测数据、恢复室期间病情变化及处理、输血输液量、尿量等记录、普通患者10min 1次, 危重患者3~5min记录1次, 按恢复室评分标准对患者进行评分, 当患者评分符合出室标准时, 便可出室回到原病房。如果患者评分不满意时, 由麻醉医师和手术医师共同商议决定患者是否转到重症监护室。

4.5 掌握拔管指征

遵医嘱拔除气管导管。拔管方法:吸净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 放气管套囊内的气体, 将气管导管拔出, 然后出牙垫, 嘱患者咳嗽排痰, 清理口腔。拔管后观察30min, 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经麻醉医师签字后, 由麻醉医师和恢复室护士共同护送患者回病房, 与病房护士交班。病情较重的患者需送入ICU继续监护治疗。必要时可携带简易呼吸囊及掌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 有利于护送途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5体会

创建规范的麻醉恢复室护理管理模式, 不但可以减少手术患者在手术室的停留时间、充分提高手术室的利用效率, 而且通过对麻醉恢复期患者的严密监护, 提高了手术患者麻醉恢复期的安全性, 减少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或意外。通过对19 200例手术患者的恢复期监护, 及时发现和处理了麻醉恢复期的并发症或意外, 实践证明该模式有很强的实用性,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体育室的管理制度 篇8

目前, 计算机专业的网络课程还存在理论教学为主, 每学年安排课时数较少, “重理论、轻实践”状况, 缺乏与用人单位接轨的网络实训环境。

一、网络实训室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技工院校的在教学层面来说, 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培养复合型及创新型人才。在教学工作中, 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是并举的两个重要环节, 实训室是实操教学的基地, 在教学中的地位尤为重要, 加强教学实训室建设,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直接关系到计算机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近年来, 不同层次的技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为提高教学质量, 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教学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加大实训教学经费的投入。

二、网络实训室建设和管理中面临的问题

1) 实训环境不能满足实操教学要求, 网络实训室的硬件配置滞后, 设备陈旧, 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掌握实际技能, 毕业后无法满足用人单位需求。2) 计算机数量少, 网络设置不齐全, 教学效果达不到职业岗位对技能熟练程度的要求, 难以实施实训项目。3) 教学方式陈旧, 实践教学及管理手段落后, 设备利用率低。4)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任课教师缺少网络项目实战经验, 难以将项目实践应用作为教学案例引入到教学中。

三、网络实训室的建设及管理网络实训室建设

(一) 网络实训室的教学需求

建设能够让学生充分的掌握所学知识内容, 结合实践性操作, 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实训环境。

1) 网络实训系统应当实用、有效, 提高信息的交流。2) 采用先进的技术, 以保证整个网络实训系统在技术领域的先进性、持久性。3) 系统绝对的高度稳定、可靠及安全, 以确保系统和数据的正常、保密范围内的运行, 这是网络建设成功的关键。4) 系统具有高性能, 以满足整个网络实训系统运行各种大量模拟业务, 保证高性能的数据运转。

(二) 网络实训室的技术要求

网络技术包括了诸多信息技术, 每一种技术又分不同档次、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软件与设备。故网络技术在企业与教学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所以技校网络实训室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 网络系统必设计必须是敞开式的, 能够符合当前技工教学需要以及日后满足各种升级之用。2) 网络实训平台须具有多变的虚拟划分功能, 以满足实训过程中的各种模拟环境应用软件增多等的需要。3) 实训的网络设备配置要简单实用, 这样网络实训平台日常管理就能减少运行、维护、管理成本。4) 网络实训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采购过程中要选用正品, 以保证整个网络实训平台具有良好的操作性、平稳性及协调性。保证网络系统持久的先进性, 是满足学生学习先进技术的最基本要求。

(三) 网络实训室系统设计

网络实训室主要用来开展网络实训的, 其总体设计应当满足各方面网络实训的需求。完备、实用是网络实训室建设的基本目标。

1) 网络实训室教学设计方案。该设计方案为分组设计, 由于网络设备配置比较灵活, 可根据实际, 灵活组合分组, 实训环境设计特点是学中做, 做中学, 教与学相结合。实训小组都能在该组提供的网络设备上单独完成大部分实训内容, 也可以在组与组之间通过核心路由交换机进行跨组的路由交换实训。整个实训环境都是模拟当前最新的网络技术应用环境设计, 不但能满足目前网络技术实训室需要, 而且可以后期进行平滑升级, 通过添加部分网络设备和模块来组建更为复杂的网络技术实训室, 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内容, 实现更复杂的网络实训。

2) 实训采用单机设计。在装有w indow s操作系统的单机上可以同时安装其他系统软件。例如:安装windows系列软件、LINUX系统、NOVELL及Solaris等系统。学生可以方便地在几个操作系统之间切换, 且不需要重新启动计算机, 方便, 节省时间, 同时又可以掌握各种操作系统的操作技能。

3) 系统维护设计。为保证实训室可以正常运转, 建议采用硬盘保护还原卡, 主要的功能就是还原硬盘上的数据。该卡的实用性很广, 特别适用于公共机房。主要具备有系统资源不被删除、破坏, 同时避免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把与教学无关的文件装入系统。另外还具有减少计算机重装的工作量, 可以实现定期检测, 确保实训室系统的正常运行, 提高教学效率。

4) 建立开放实训环境。实训室建设在保证仿真工作现场的基础上, 还应体现教学方便、实用性。充分利用网络优势, 建立课程学习平台, 内容包括课程教学大纲、电子教材、课件、实训指导书、网上考试系统及实训计划管理等, 方便学生学习,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现项目网络化, 达到开放网络实训室标准。

(四) 实训室教学管理

1) 加强网络实训室的设备管理。根据实际情况, 制定本校的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管理制度, 将设备、耗材进行整编, 完善设备管理系统, 由机房管理员进行统一管理, 实时监控计算机运行状态, 对设备故障能及时维修, 保证设备能正常运行。

2) 实施教学过程考核。建议取消期一试制, 采用单元学习工作页与期末综合能力测评相结合的考核模式, 考试内容由原来重视理论知识改为重视操作能力及职业素养, 理论知识根据完成工作任务够用为准。

3) 加强网络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双师型教师是教学管理顺利有效的保证。第一, 让部分专业骨干教师及实训指导教师参与实训室建设;第二, 在平时教学中, 应加强专业教师进修, 采用“请进来, 跑出去”的方式, 进行轮训;第三, 在实训室建设方案论证过程中, 要多听取企业工程师意见, 并让企业工程师与专业教师结对子, 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这样“双师”教师队伍才能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 达到进修作用。

四、结语

经过周密的计划、部署及实施, 本校的网络实训室, 软、硬件设备齐全, 拥有接近企业实际工作环境的的网络系统及高效的管理功能, 能为相关专业的计算机课程设计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与实训环境, 从而提高网络实训的教学质量, 对培养实用型的网络技术人才具有实际意义。

摘要:从网络实训室在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出发, 结合本校网络实训室的建设管理情况, 探讨网络实训室的建设及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适合专业特点的、多功能的、服务灵活的网络实训室模式。

关键词:网络,实训室,建设,管理

参考文献

[1]曹福祥.实训室建设与改革[M].北京: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2002.

[2]韩严.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与维护策略[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

[3]陈小燕等.实验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4.

体育室的管理制度 篇9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的306例患儿纳入研究对象, 男156例, 女150例;年龄9个月至13岁, 平均 (4.2±1.9) 岁。其中支气管炎120例 (39.2%) , 轻型肺炎41例 (13.4%) , 感染性腹泻95例 (31.0%) , 化脓性扁桃体炎32例 (10.5%) , 其他18例 (5.9%) 。根据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153例。两组患儿组间一般资料大体相似。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小儿静脉输液常规护理。观察组对患儿实施程序化管理, 具体如下:

1.2.1 合理划分输液区域

根据患儿年龄、病种、病情, 对输液室进行区域划分, 将呼吸道传染性疾病和非呼吸道疾病患儿分别划定2个大房间, 再根据患儿年龄, 分别划出婴幼儿区、学龄前儿童区、学龄儿童区, 单独辟出抢救室, 以备不时之需。由儿科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根据医生处方对患儿进行合理安排, 减少交叉感染, 同时利于护士巡视和观察病情。

1.2.2 建立电脑叫号系统

使用电脑叫号系统, 根据患儿到达的先后顺序, 电子显示屏清楚显示现在治疗的患儿姓名和即将轮到的患儿, 公平合理, 有效减轻了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 同时也缓解了护士的精神压力, 使其能够专注于本职工作。

1.2.3 注重家属沟通

由经验丰富的护士对患儿输液目的、疗程、药量进行全面评估, 并与患儿家属进行详细沟通, 缓解患儿家属紧张情绪。告知家属:患儿输液时不宜空腹, 以免造成低血糖;输液时绝对禁止外出, 以免发生输液意外;输液过程如出现大汗、眩晕、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皮肤发红、皮疹、瘙痒、腹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 应及时呼叫医护人员。在让患儿家属提前掌握医学常识的同时, 将家属转变为患儿病情观察者, 提高了患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充分体现了对家属的尊重与重视,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1.2.4 患儿沟通

护士应在输液前对患儿年龄、性别特点、主动配合治疗意愿、机体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抚摸等方式以安抚患儿;对于情绪较平静的幼儿, 护士应以柔和语气给予鼓励和表扬;过于情绪化的患儿, 采用看儿童电视节目、听儿歌、玩具等适合本年龄段的娱乐方式转移其注意力。

1.2.5 合理评估静脉

由两名护士对患儿欲穿刺静脉进行评估, 如静脉弹性、静脉瓣、静脉深度、固定难易度等, 避开关节静脉, 尽量避免下肢静脉, 注重对静脉的系统性利用, 对穿刺静脉进行排序:头皮静脉→手背→前臂→上臂。

1.2.6 合理选择穿刺工具

根据患儿的静脉条件选择输液工具, 如通过评估静脉内径, 选择适当穿刺针型号;评估疗程所需时间, 确定留置输液针种类等。

1.2.7 护士穿刺技术培养

穿刺过程由两名护士一同进行, 一般由高年资护士进行穿刺带教, 根据患儿血管条件, 尽可能多给低年资护士创造技术操作的机会, 培养他们的判断力、决断力以及穿刺成功率。强调无菌操作, 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 确保待干时间, 保证消毒效果。

1.2.8 加强巡视

输液室护士应加强巡视, 及时发现患儿输液不良反应、病情变化等, 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1.3观察指标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时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患儿家属满意度。同时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1]评价护士的心理状态:量表分为9个因子, 包括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每个因子分值1~5分, 症状指数<1.5分表示被试者无症状;1.5分~表示被试者轻微症状;2.5分~表示中度症状;3.5分~表示症状较重;4.5~5分表示症状频度和强度均严重。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 S l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 数据对比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输液时依从性比较

观察组输液依从性较好148例 (96.7%) , 对照组依从性较好101例 (66.0%) , 两组输液依从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 7.6 3, P<0.01) 。

2.2 两组输液情况比较 (表1)

表1显示, 观察组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输液渗漏、拔针后出血、淤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投诉率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家属对输液满意度分别为149例 (97.4%) 、138例 (90.2%) ,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7 9, P<0.01) ;观察组家属投诉1例 (0.6%) , 对照组家属投诉4例 (2.6%) , 两组家属投诉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8 1, P>0.0 5) 。

2.4 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输液室护士心理状态比较 (表2)

程序化护理管理前后, 对小儿输液室的32名护士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心理状态评估, 结果显示, 与实施程序化管理前相比, 实施后小儿输液室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中恐怖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其他8项均无明显差异。显示32名护士的心理状态比较平稳, 均保持在良好水平。

3 讨论

静脉输液对于患儿来说是一个令其紧张、恐惧的过程, 大多数患儿静脉穿刺时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躁动、哭闹等不配合的表现, 加上患儿血管本身较细或者由于疾病等原因导致血管变细, 大大增加了穿刺的难度[2]。现在的患儿大多为独生子女, 是家属关心和疼爱的焦点, 这无形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因此, 实施护理工作的程序化管理, 提高护士过硬的操作技能和对患儿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及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减少患儿的输液并发症、提升穿刺成功率和家属满意度, 避免护患纠纷, 提高护理质量等有着积极意义。

有研究指出[3,4,5], 静脉输液程序化管理的应用可降低并发症发病率, 提升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本文观察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 穿刺成功率、液体渗漏、拔针后出血、淤血的发生率, 患者家属满意度等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投诉率大体相似。

对患儿的输液进行程序化管理, 将输液流程以文字方式张贴出来, 便于随时对照检查, 保证输液各阶段护理程序的落实。强化与患儿家属的沟通, 通过教授家属患儿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式方法、目的、持续时间等, 使家属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全程参与对患儿护理工作的管理, 协助护士进行护理, 保障患儿的输液安全。

程序化输液管理强调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小儿的意志力、自制力都较差, 行为和情绪易受外界事物或环境的引诱而转移[6]。通过设置专门输液室或布置病房, 营造温馨舒适整洁的输液环境, 准备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的玩具, 使用卡通图案等布置输液室或病房, 用儿童喜欢的贴画或动画片等分散患儿的注意力, 取得患儿的配合。我们强调对患儿的尊重, 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前, 与患儿用友好的语言交谈, 用亲切自然的目光平视患儿, 并适时触摸患儿, 以此拉近护士与患儿的距离, 进一步稳定其情绪, 为输液做好准备。积极发动家属加入患儿的护理, 帮助其掌握疾病基本知识、治疗方法、输液并发症表现等, 调动家属主动性, 与护士共同完成患儿的护理工作。

输液室护士在努力提高业务能力的同时, 保持积极向上、愉悦、健康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在儿童输液室工作中, 护士常需面对患儿家属的不理解, 此时必须保持冷静、平和的心态, 帮助患儿及家属解决问题。有的患儿家属对护士工作不能合理评价, 使护士在工作中难以得到理解, 受到威胁或经历了不公正待遇, 又无法表达或适当宣泄, 往往感到自己地位低下, 工作缺乏人身安全保障, 导致对小儿输液室工作满意度下降。为了提升护士的工作热情, 首先要保障护士的良好执业环境, 我科室使用了电脑叫号系统, 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士的工作压力, 年资高和年资低的护士一起进行静脉穿刺, 降低了低年资护士的焦虑、紧张情绪, 护士遭受家属责难后, 可与同事进行沟通, 适当宣泄不满情绪。我院门诊部加强护士心理学和医学伦理学的学习, 通过邀请心理学专家讲课、建立心理咨询室、小组座谈, 努力使护士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客观评价自己在社会、家庭生活中的位置, 形成合理的心理支点。护士长通过多种手段对护士业务水平、工作能力给予肯定, 提升护士工作满意感和价值感, 同时对护士的实际困难给予关心和照顾, 使护士尽量保持乐观、平静、愉悦、健康向上的心境,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工作, 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积极影响, 利于临床治疗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学习儿童心理学, 了解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特点, 以愉悦、友善的态度在穿刺操作前鼓励患儿, 适时对其治疗的合作和进步给予表扬;对患儿家属给予换位思考, 对家属的某些过激行为与抱怨持“宽容”态度, 理解家属挑剔的心情;以坦诚、平和的态度和简练、通俗的语言对患儿病情进行耐心解释、解答, 减少家属的担心、误解, 促使家长主动配合护士工作。

本文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及家属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观察组输液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液体渗漏及拔针后出血、淤血的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显示了儿童输液室实施程序化护理管理的成效。对输液室护士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显示, 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 除恐怖因子外, 其他各因子未见明显变化, 各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 有待今后工作中继续观察。

摘要:目的 探讨程序化管理在小儿静脉输液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我院门诊静脉输液的患儿306例, 按时间顺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3例。对照组给予静脉输液常规护理, 观察组静脉输液采取程序化管理, 比较两组患儿输液治疗的依从性、护理效果及满意度。比较实施程序化管理前后, 输液室护士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输液时的依从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液体渗漏、拔针出血、淤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输液室护士的SCL-90症状自评量表9项因子评分均在良好水平, 除恐怖与实施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 其他各项因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程序化管理应用于小儿静脉输液室后, 患儿治疗依从性和穿刺成功率均明显提高, 液体渗漏等发生率显著降低, 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

关键词:程序化管理,静脉输液,儿科,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玉芬, 李彬彬.应用焦虑自评量表对临床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24) :785.

[2]葛智素.输液患儿的心理反应及适时护理干预[J].航空航天医药, 20l0, 2l (2) :242.

[3]郭丽娟, 张鸿雁, 蔡衍玉.程序化输液预防化学性静脉炎[J].护士进修杂志, 2005, 20 (1) :81.

[4]范展.小儿静脉穿刺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l, 5 (3) :191.

[5]裴云霞, 韩秀玲, 程艳秋, 等.静脉输液程序化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09, 11 (16) :236.

上一篇:校园十大歌手比赛主持词下一篇:学习刘金国先进事迹剖析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