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金保工程

2024-06-25

浅谈金保工程(共5篇)

浅谈金保工程 篇1

2002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

[2002]17号)将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列为电子政务建设的12项重点工程之一。2002年10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在辽宁省沈阳市召开了全国劳动保障信息化工作会议,金保工程全面启动。

一、金保工程概况

(一)金保工程的涵义

金保工程是政府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总称,可以用“一二三四”来加以概括,即一个工程,二大系统,三层结构,四大功能。即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统一、高效、简便、实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包括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两大主要系统,由市、省、中央三层数据分布和网络管理结构组成,具备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管、决策支持四大功能。

(二)金保工程实施背景

随着社会保险个人账户的建立、养老金的社会化发放,以及离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社会化进程的推进,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信息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急剧膨胀,社会保险基金量也相应急剧增长,传统手工方式乃至小规模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已不能满足日常管理工作的需要。同时,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逐步建立,劳动者的流动日益

频繁。实施建设全国统一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工程就成为必然。

200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了12个重点建设和完善的业务系统,社会保障是其中之一。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明确提出将金保工程作为“一号工程”,为2002年10金保工程全面启动。

(三)金保工程的建设目标

金保工程的总体目标是:在政务统一网络平台上,构建中央—省—市三级劳动保障系统网络;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互联、信息共享、安全可靠的全国统一的劳动信息服务网络;以网络为依托,优化业务处理模式,建立规范的业务管理体系、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科学的宏观管理体系。

金保工程建设将分步实施。“十五”期间,金保工程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地级以上城市全部建立统一的覆盖各项业务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实现城区内广域网实时联接,在街道一级普遍建立劳动保障信息发布站或查询终端;实现劳动保障主要业务的全过程计算机管理,大部分业务应用系统能够使用统一软件;初步建立硬件设备配置标准、网络接口标准和数据传输方式统一的全国劳动保障信息系统。

其中,社会保险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各中心城市建立覆盖全部参保人员和参保单位的集中式资源数据库,网络终端延

伸到各个经办窗口和相关服务机构,实现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业务的全程信息化,并以所有中心城市的数据库做为全国联网的基础平台。二是在各省、自治区建立覆盖全省区的养老保险资源数据库、各类社会保险监测数据库,对跨统筹地区领取社会保险待遇的人员要建立社会保障省内异地交换数据库,实现省内联网。三是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建立全国社会保险数据中心,包括全国的社会保险监测数据库、社会保险跨省异地交换数据库,实现全国联网。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主要任务:一是在各中心城市要力争将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前台服务全部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建立集中式就业服务和失业保险资源数据库,与辖区内主要区、县、街道联网,做到信息共享和就近服务,积极建立就业服务专门网部,开展网上招聘求职服务,并公布供求分析报告。二是加强省级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建设,加强对各城市系统建设的指导。三是加强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监测中心建设,发布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

同时,要有效整合社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原则上统一建设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社会保险数据中心和劳动力市场监测中心,形成统一的劳动保障数据平台。

二、金保工程进展状况

(一)积极推进立项工作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积极推进金保工程的立项工作,完成了《电子政务社会保障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分工程(金保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建议书》的起草工作,并经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审核后上报国家发改委审批。

(二)着手进行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实施准备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劳动保障信息系统建设的通知》(劳社部发[2002]22号),对金保工程建设目标、任务、进度安排以及保障措施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着手进行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全国联网的实施准备工作。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积极配合取得了较好进展。

(三)重点业务系统建设进程

作为金保工程社会保险信息系统的主体软件,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核心平台软件在全国社会保险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自2000年推出首版软件以来,已在全国110多个城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得到推广应用,用户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到92%。根据社会保险业务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核心平台二版开发工作于2002年年初开始启动,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路线。核心平台在各地的推广实施,为社会保险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执行统一标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为金保工程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的建设也得到了稳步推进。修订完成了劳动力市场地区代码标准和职业分类标准,在推进劳动力市场综合月报

数据库上报制度的同时,在“中国劳动力市场”网站上发布了城市职业供求对比分析。对劳动力市场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建立了以数据库为基础的信息发布平台,扩大了信息源和信息量,完善了网站的设备和通信环境。2002年9月1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己正式开通“中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站。

浅谈金保工程 篇2

1.“金保工程”是全面覆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业务的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工程, 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 以中央、省、市三级网络为依托, 支持劳动保障业务经办、公共服务、基金监督和宏观决策等核心应用, 覆盖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主要业务的全国统一的电子政务工程。目前黑龙江省已全面完成“金保工程”基础工作, 我们哈尔滨铁路局作为黑龙江省社保体系中的社保机构也建立了服务平台, 完成了基础数据维护工作, 并已经运用“金保工程”办理各种社保业务。

2.“金保工程”是新时期社保机构信息系统运用的可行保障。社保部门要牢固树立“金保工程”建设原则, 统一思想, 统一网络, 统一标准, 实现信息共享。这项工程的实施, 有利于社保机构统一规划, 树立顾全大局的思想。同时, 避免在信息系统上出现重复建设和各抒己见的现象, 确保“金保工程”的顺利实施, 共同实现网络的互通和信息共享, 减少了作业环节, 既节约了人力, 又提高了效率, 对适应政策的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金保工程”是社保机构信息系统运用的有利保障

在社保机构办理业务中, 运用“金保工程”信息技术是实现劳动保障具体业务的重要技术手段。

1. 各项基础数据的维护和政策的调整需要运用“金保工程”信息技术来完成。

“金保工程”一定要适应当今社会保障业务发展需求, 做到信息准确无误, 实用性强。随着业务量的增大, 信息量的扩容, 政策的更替, “金保工程”都必须与之相适应, 各级社保机构, 特别是基础数据的采集和录入、维护工作尤为重要, 不可忽视, 只有确保参保人员的信息准确无误, 各项政策按要求随时更新, 才能为办理各项社保业务提供保证, “金保工程”成为办理社保具体业务的重要手段。

2. 高质量的“金保工程”信息系统, 是社保业务办理长期应用的保证。

要从战略眼光思考问题, 研究技术的可行性, 实现服务的最大化。硬件上配备基础设备, 软件上做好技术研究和开发, 使“金保工程”信息系统能够长期发挥作用。

3.“金保工程”运用的规范性是提高办事能力的核心。

“金保工程”的实施将大大提高社保机构办事效率, 方便快捷, 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企业职工和企业经办人员。从过去的手工管理, 直接纳入高科技的微机管理, 可以说“金保工程”信息技术的运用是一次质的飞跃。

三、“金保工程”的实施对于提高社保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具有推动作用

1.“金保工程”的实施需要加强技术与政策的对接服务。

在事后服务方面, 软硬件都要跟上, 随时与新出台的政策相衔接。如果管理跟不上, 会制约了“金保工程”的建设。作为信息化管理的劳动保障系统, 必须加大力度, 进行“金保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进行社保机构和内部资源的整合;必须适应管理机构和运用方式的要求, 做到准确无误。“金保工程”在处理五保合一的管理上, 对社保经办机构的信息部门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课题, 最主要的是对本地区社会保险业务程序上的理解与掌握, 从而使“平台”适应政策变化和发展要求, 达到政策业务与信息技术的良性互动。

2.“金保工程”的实施需要提高社保机构信息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金保工程”项目建设要靠信息管理人员去维护、运用、开发。体制的理顺、政策的疏通、业务流程的规范、工程的实施等一系列的工作, 都离不开信息管理人员。要建设好“金保工程”, 各级领导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一是积极创造条件, 引进工程建设所需要的软件专业人才, 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是对现有管理人员加强技术业务培训, 提高对“金保工程”软件的应用能力, 为企业“金保工程”的运用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的环境。

四、“金保工程”的运用为社保业务的发展建立了快速通道

1.“金保工程”的运用为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提供了快捷优质的服务系统。

作为“金保工程”异地业务系统, 社会保险关系转移系统会有效带动各地社保系统从封闭走向互联互通, 从分散走向整合。社保关系转移信息系统的正式开通, 标志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进入了“高铁”时代。该系统主要支持4类转移业务流程, 包括转入地发起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建立临时缴费账户通知、临时建账地发起的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转入地发起的临时缴费账户转移。还包括机构信息管理、公告与消息、业务查询、数据统计等功能。其中查询可支持待办业务、督办业务、业务状态、传输日志查询;统计可支持转移人数、转移金额、转移业务量统计。该系统搭建起地区间业务往来的“快速”渠道, 实现参保缴费等转移信息的及时准确交换, 提高了社会保险经办效率, 可以更好地为参保人员提供服务。企业社保机构接入全国性的转移系统后, 转入地本地业务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联系函, 通过转移系统及时送到转出地, 收到信息表后可以直接导入到本地业务管理系统, 数据更加准确, 业务办理更加高效快捷。

2.“金保工程”为企业在职职工养老金调整、遗属增加、减少以及请领养老金等提供了快捷的办理平台。

通过运用“金保工程”办理平台办理相关手续, 实现了在互联网上进行养老保险等的信息维护, 减少了人工填报、审核、审批等繁琐的手续, 节省了办理相关手续的时间, 便于核对, 减少了过去填写的差错, 降低了差错率。对于遗属的审批、养老金的请领, 更加方便, 减少了很多环节, 节省了报批时间, 使遗属能够在最短时间享受政府给予的生活保障金。

综上所述, “金保工程”的完善与运用, 是社保经办机构迅速、高效完成经办业务的重要举措, 是使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的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不断提高经办能力的重要支撑。因此, 企业社保工作应用“金保工程”进行系统管理是非常必要的, 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金保工程”是提高社保办事效率的有利保障。“金保工程”的建设不是单纯的技术建设, 而是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经办及公共就业服务等工作管理和服务水平的系统工程建设, 是全面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的平台。目前, 全国社保机构正在全力推行“金保工程”。社保机构及具体业务的实施者, 应高度重视“金保工程”的对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重大作用, 深刻认识效率信息工程在工作中的重要性, 用科学的发展观对待“金保工程”, 做好每项基础管理工作, 不断提高“金保工程”的科学管理水平。

浅谈金保工程 篇3

近年来,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在劳动保障部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全面协调快速发展,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也随着金保工程示范城市的建设,发展进一步加快,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快。在完成部省市三级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示范城市建设,城域网覆盖率从的50%增长到现在的80%,部省市三级主干网络连通率连续三年保持100%。实现了养老保险宏观分析数据、失业登记和失业保险监测数据的按月传输,网上用工登记94万余人,1000多家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接入应用。全省16个州市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

――系统应用进一步加快。完成了涵盖用工管理、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执法监察、失业保险和劳动力市场业务的全省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信息系统,并在全省推广应用。省本级医疗保险系统升级改造完成,推动了12个州市医保系统的应用升级和服务升级,保障了我省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顺利启动。全省统一的养老保险系统已在15个州市部署实施,工伤、生育保险系统在三个州市试点运行。

――社会保障卡应用进一步加快。通过省本级、昆明、楚雄、玉溪的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加快了社会保障卡的应用,截至目前共发放社会保障卡160多万张。

――机构建设进一步加快。通过示范城市建设,进一步促进了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目前,共有13个州市成立了信息化综合管理机构,充实了相应的工作人员近百人。

――数据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快。全省四个示范城市都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建设了数据中心,并带动了其他州市的数据中心建设,到目前为止共有12各州市建设了州市级数据中心。

范文网

取得这些成绩,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是政府支持上积极有力。作为一个集边疆、民族、贫困、山区为一体,经济不发达的省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启动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给以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和调整资金,省本级、昆明、楚雄、玉溪累计投入8500多万元用于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保障了示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是规划选点上力求可行。在选择示范城市时,我们坚持把抓好金保工程示范城市建设纳入全省劳动保障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既要符合劳动保障部确定的条件,又要能够适应我省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发挥出示范和带动效应。初选之后,派出工作组实地考察,集体研究确定。最后确定担任示范任务的城市有经济发展较好的昆明市、玉溪市,也有经济发展居中的楚雄州。实践证明,由于政府重视、部门努力、基础条件具备,三个城市都完成了建设任务,起到了应有的示范作用。

三是指导管理上措施得力。为实现金保工程“完整、正确、统一、及时、安全”的总体要求,我们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实施工程规划式管理。按照“示范城市建设状况评估标准”,指导示范城市在全省统一规划下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实施方案和建设模式。二是建立检查报告制度。要求示范城市每月自查分析进度,每季度书面报告建设情况;省厅信息中心每季度进行一次现场调研检查,跟踪重点项目进展,准确掌握动态。三是建立集中分析制度。每半年厅办公会听取厅信息中心示范城市建设情况汇报,多次要求各示范城市做好前期评估工作,查找薄弱环节,研究整改措施,按照劳动保障部的要求和省里的统一部署和进度安排,扎实推进示范城市建设工作,效果明显。

对县级“金保工程”建设的思考 篇4

关键词:县级,“金保工程”,建设,思考

湖北省秭归县,屈原故里,三峡库首,地处鄂西山区,地广人稀,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全县辖12个乡镇,186个村,城镇人口约8万人,农业人口约30万人。该县是国家首批新农保试点县、新农合试点县,社会保险覆盖面全面扩展,参保率近100%。随着该县内经济发展的高速飞跃,就业失业人数、参保单位及个人逐年增加,就医环境逐步规范,劳动关系管理难度逐渐加大,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保障事业的快速发展的需要。秭归县“金保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历时6年,取得阶段性成效,提高了全县人社系统工作效率,极大地方便群众办理各项人社业务,为“金保工程”下一步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探索出了县级人社信息化建设的一条路子。

1 秭归县“金保工程”建设主要成效

1.1 建成县级人社数据中心

从2008年开始,经过多方筹资,该县投资600万元在全市率先建立了“金保工程”数据中心,高标准建成中心机房,核心平台配备十多台浪潮高性能服务器集群系统,保证了人社系统数据库的实时存储及前台业务系统的高效操作,同时搭建机房报警系统、双机热备系统、冷备系统、镜像系统、负载均衡系统,“金保工程”建设规模在宜昌市各县、市、区人社系统位居前列。

1.2 网络布局纵横通畅

根据国家、省、市对“金保工程”专网建设的统一要求,该县完成了“金保工程”专网省—市—县—乡—村五级连通,实现了数据逐级向上集中,全该县12个乡镇、8个社区居委会、200多家医保两定机构、186个村全部联通,与地税、银行等实现信息共享。同时该县根据山区县特点,科学制定规划,在全县186个行政村的安装200多个转账电话服务网点,使所有参保者足不出村就可以享受各项社保待遇,破解了该县偏远山村城乡居民参保者领取待遇极不方便的难题。

1.3 业务系统全面上线运行

通过数据清理工作,“金保工程”两大核心应用软件(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劳动力市场系统)于2010年全面上线,其中社会保险信息管理系统按照“同人、同城、同库”的数据管理目标,实现了“五险合一”经办模式,业务操作全部信息化、规范化管理,并与县城及辖属所有乡镇200多家医保定点机构实现实时联网结算;在此基础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系统、社保面部识别系统、社保基金监管系统、劳动监察管理系统、就业资金监管子系统等相继上线运行,信息化管理方式提升部门服务水平,业务经办流程优化,各项业务“一站式”办理,得到全社会一致好评。

1.4 社保卡建设全面覆盖

截至2017年6月,该县社保卡制作发放超过27万张,发放对象面向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实现了发放对象全覆盖,参保者基本人手一卡;建立了遍布全县城乡的社保卡服务网点,其中包括200家医保定点刷卡网点,214家农行转账电话,确保了社保卡应用渠道畅通,全县“一卡通”已经实现。

1.5 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以公共服务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契机,依靠现有的“金保工程”信息平台,该县建成了人社系统视频会议室,开通了人社系统门户网站为社会公众提供社会保障各项综合信息,并加载社会保险信息查询模块,为公众提供自主查询经办平台,建立了“人社信息通”平台短信宣传政务信息,开通了12333咨询热线服务平台,深化了社会保障业务应用领域。

2 启示

2.1 思想观念转变是关键

在“金保工程”建设启动之初和建设过程中,少数领导干部职工消极对待,没有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思想上存在抵触情绪,行动上还停留在手工时代,业务经办严格、规范,阻碍了个别干部职工“灵活运用政策”的方便,削弱了手中的权力。鉴于此,该县加大宣传,学习“金保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多次组织骨干到省内外学习外地先进,让干部职工认识到自身管理的落后,从而在全县统一思想,变被动工作为主动工作,上下掀起了“金保工程”建设高潮。

2.2 抓好数据清理是基础

数据清理是“金保工程”建设基础,“金保工程”能不能上线,关键在数据清理质量。这是一个攻关难点,在尊重历史数据的前提下,重新收集并整理全县参保人员信息资料,根据“同人—同城—同库”的原则逐一核查,反复比对,攻坚克难,确保了系统上线运行后的数据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也为后期的维护及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3 狠抓规范应用是保障

从根本上提高业务经办水平是“金保工程”的核心价值,再先进的信息系统,运用不畅都等于零,基于此,该县人社系统以“三个凡是”作风建设为抓手:凡是经办业务岗位一律使用新系统;凡是窗口经办人员,一律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考试,持证上岗;凡是窗口经办人员一律无条件接受公众对其服务质量的测评。这三条硬性措施保障了新系统的快速上轨道,使“金保工程”效应短期见效。

3 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3.1 重复建设问题

目前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各异,导致“本地化”改造任务重,造成“二次开发”重复建设,增加了额外建设开支。

3.2 应用层次低问题

县应用级别普遍处于生产区,信息系统应用深度层次浅,同时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交换力度不够,不适应大数据、“互联网+”时代。

3.3 资金人才问题

县级财政对于信息化建设资金力度不够,特别是像秭归县这样的贫困县,建设及运维资金缺乏有力保障。同时“金保工程”建设首先是人才建设,需要较高业务及技术水平的人才支撑,山区待遇低更是留不住人才,难以引进高层次复合型信息管理人才,县级信息化队伍人才匮乏。

4 建议

从秭归县“金保工程”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绩看,要深化县级“金保工程”建设内涵,除在领导高度重视、部门通力配合、狠抓管理上下功夫。笔者认为还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速“金保工程”大数据建设。尽早实行信息化建设全国全省统一规划、投资建设,形成省级集中模式,各县市区数据中心建设逐步向省级靠拢,政策由省级统一制定,数据向省级集中,最大限度避免或减少县级重复投资;

二是布局以社保卡为载体的“互联网+”管理应用建设。加大社保卡发放力度,形成“无卡不办事”的局面,倒逼各级人社部门不断提高“金保工程”建设水平,积极推进全省跨行业、跨地区信息共享工作,逐步将社会保障的“触角”伸入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扩大社保卡的使用覆盖广度和深度,完善“一卡通”建设;

三是强化县级及以下基层平台基础建设。一切为人民服务水平好坏的体现的落脚点在最基层,特别是人社部门的事,更是如此,包括资金、人才。特别要抓好基层的以数据中心代现的重点项目建设,将运维管理资金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加大县级人社部门信息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工作,通过定期轮岗、交流、培训等方式,培养既懂计算机管理又懂社会保障政策及业务管理的复合型信息化人才,来支撑该县级社会保障信息化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武伟东.关于金保工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11(7).

浅谈金保工程 篇5

关键词:社会保障,管理,金保工程

“一个人从他开始工作一直到离开这个世界都和社保有关”, 而且这些数据还需要政府各部门间共享, 核实人口生存信息需要与公安、民政、卫生部门联网;了解人口、企业普查的资料需要与统计局联网;医保需要与医院、药店、医保单位联网。我市原先各险种已经统一合并到社会保障局进行管理, 但单位合并了工作并没有并起来做, 各险种分在不同的业务部门, 各自都有各自的数据库, 这样单位参保必须到各部门办理重复的手续, 数据不能共享, 很容易产生漏洞。

我市的管理模式有其特殊的方式, 我市的社会保险有财政部门负责基金监督, 地税部门征收, 劳动部门负责参保单位、人员管理及社保费的核定。这种模式虽然有利于社会保险基金的安全, 但负责征收的地税部门无法了解参保单位、参保职工的具体情况, 这对双方进一步工作的开展造成很大的困难。要解决以上问题, 市劳动局、市地税局必须建设一套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 使我市的社会保险工作能与省金保工程顺利接轨, 以实现:能将地税部门的到账数据快速、准确地反映在金保工程系统中;能够按月做到进行个人账户分解, 能在数据库的建设上做到“同人、同城、同库”, 为下一步完善个人账户的管理做好准备。

1 根据以上分析, 我市金保工程系统应

划分成地税部门的社会保险征收系统、劳动部门的社会保险管理系统、劳动部门和地税、银行、医院等外联单位的数据交换平台三个部分。该系统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1) 劳动部门以金保工程系统为数据中心构建统一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 建立我市劳动保障社会保险统一数据库, 实现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不同险种的信息共享;组建统一的网络管理中心、数据管理中心, 建设市到县的主干网络。

(2) 根据业务需求, 通过业务优化和业务流程重建, 建立基础信息统一、征集核定统一, 基金征缴、支付统一, 个人账户管理统一, 财务管理核算统一, 社会化管理服务统一, 有关的对外接口统一, 各险种的征集、待遇支付及待遇审核分开管理的新的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系统。

(3) 地税部门根据劳动部门的征集核定征收社会保险费, 地税部门必须按月足额征收, 并能通过地税和劳动部门的数据库接口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

(4) 数据交换平台负责处理社保部门地税和、银行、医院、药店、财政等部门之间参保单位数据、个人数据、缴费数据、就诊数据等的同步、共享和交换, 实现与外部门的统一的数据交换接口。

(5) 系统设计的处理能力应满足未来5年业务发展的需要, 同时建设数据备份系统和容灾系统, 确保系统数据的安全。

按照系统总体设计思想, 建成我市金保工程, 需要完成以下项目:网络系统、主机和存储系统、安全系统、备份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服务器系统、应用开发平台、五险统一管理系统、外部门环境。

2 系统的技术路线

整个系统采用客户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3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

(1) 数据中心包括所有险种的参保单位、个人的参保信息、缴费信息、退休金及就诊等待遇信息, 建成全市统一的信息库, 实现数据集中管理。

(2) 应用服务器端, 根据业务特点划分:县市社保部门应用服务器, 医院、药店、税务、银行、财政、物价等部门执行五险业务的应用服务器。

业务逻辑层部署在应用服务器上, 实现标准的业务逻辑功能, 提供给前端的应用调用, 同时也实现和后端的数据交互。这些组件由中间件管理, 实现核心业务逻辑服务并将这些服务按名字广播, 管理并接受的服务请求, 向资源管理器提交数据操作, 并将处理结果返回给请求者。

(3) 客户端部署在客户机上, 主要实现项目相关业务及人机交互工作。该平台上的软件全部采用直观和图形化的界面实现业务开展和数据的管理, 是实现用户交互和数据表示的平台, 该平台为下一步的处理收集数据, 并向业务逻辑层请求调用核心服务处理, 并在客户端显示处理结果。

3 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为规范各应用系统的建设, 实现信息系统内数据的充分共享和无障碍采集,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中各类数据库及其所管理的指标构成、信息分类、指标编码、数据库和字段的命名规则等遵循劳动保障部的统一规定。

(1) 业务数据库 (表) 名称的命名规则。

数据库 (表) 名称的编码采用三层四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二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 用一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政策参数, B为单位, C为个人, D为其他主体, E为辅助性指标;第三层是由两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1-99, 例如单位基本信息库AB01, 个人基本信息库AC01。

(2) 业务类指标编码规则。

业务指标编码用4层6位字符形式表示。第一层表示指标定义级别, 用1位字母表示, 其中:A为部级, B为省级, C为市级, D为县级。第二层表示业务类别, 用1位字母表示, 按A-Z顺序排列。第三层表示信息主体类型或政策参数标识, 用1位字母表示。第四层是由3位数字组成的顺序号, 取值范围为001-999.例如:单位代码AAB001, 个人姓名AAC003, 身份证号AAC002。

(3) 指标分类代码编码原则。

指标分类代码是指当指标具有不同属性特征时, 需根据其属性属性特征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 并对每一类属性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编码, 形成指标分类代码。对指标分类代码的定义包括:指标分类名称、代码值和解释。代码值优先采用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在省劳社厅苏北五市统一应用软件建设的大力推动下, 我市按以上思路于2008年在苏北五市中率先启动金保工程, 市、县同步, 统一数据库, 统一征缴, 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五险合一”。

参考文献

[1]关于印发社会保障卡发行注册流程等4项工作流程的通知劳社信息函[2003]14号

[2]关于印发《劳动和社会保险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结构通则》的通知劳社信息函[2000]13号

[3]关于印发社会保障 (个人) 卡规范和安全要求的通知劳社厅函[2000]76号

[4]关于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金保工程, 统一建设劳动保障信息系统的意见》的通知 (劳社部函[2003]174号)

上一篇:便衣防损员工作规范下一篇: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健康与心理调适模拟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