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饲料治理方案(通用9篇)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 篇1
镇(园区)农业办公室:
为了推进区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进一步落实,减少区内畜禽养殖场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区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的部署,对列入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内的畜禽养殖场的污染治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领会精神,增强意识,规范管理,治理达标,减少污染,确保推进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
二、基本思路
根据区政府的要求,农委对全区畜禽养殖计划内养殖场的畜粪治理工作进行总体协调,环保部门负责监督并验收,全区畜禽养殖场要严格畜粪治理的准入标准,并在全区范围内首选三个试点单位(猪、鸡、牛各一个),待验收合格出样后,再全面展开。
三、保证措施,分工负责
为使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工作有利,有序、有效的展开,各镇及相关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做好指导、服务、监督,把该工作作为实践“ ”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按照“二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基本思路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属地化管理的原则,责任到人、到场,确保人、财、物的投入,真正做到畜粪治理工作的落实。
四、综合治理计划
根据环保新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今明二年需治理达标畜禽养殖场123家。其中,年治理达标74家,年治理达标49家。各镇及相关职能部门要抓紧各个环节的工作启动,要从全局出发,对实施本计划予以积极的支持和配合。
五、治理经费
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畜粪治理专项资金由区、镇二级财政和所在养殖单位各自负担1/3,具体标准根据不同类形(猪、鸡、牛场)的不同要求待核。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 篇2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 填空题(20分)
1.按照常规饲料分析,构成动植物体的化合物为水分、粗灰份、、粗蛋白质、粗纤维和。
2.必需脂肪酸包括、亚麻油酸、。3.动物消化的方式有物理性消化、、。
4.成年维持动物的必需氨基酸需要通常为八种:、蛋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 和苏氨酸。
5.动物体水的来源包括、、代谢水 三个方面。
6.饲料的化学成分以粗蛋白质和粗纤维对消化率影响最大,饲料中 越多,消化率越高; 越多,则消化率越低。
7.反刍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和吸收是以形成 为主,形成葡萄糖为辅。猪,禽对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是以淀粉形成 为主,粗纤维形成挥发性脂肪酸为辅.8.粗纤维由、、木质素组成。9.净能包括 净能和 净能。
10.脂溶性维生素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D、、。二 判断题(12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蛋白质的主要组成元素有碳、氢、氧、氮、硫,有些含有少量磷、铁、铜、碘、锰和锌等元素。()
2.占体重0.1%以上的矿物质元素为常量元素,占体重0.1%以下的矿物质元素为微量元素。()
3.非必需氨基酸就是动物体不需要的氨基酸。()4.动物体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5.反刍动物体脂肪的组成不受饲料脂肪性质的影响。()6.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7.尿素可以单独饲喂或溶于水中饮用。()8.产蛋鸡对矿物质钙的需要量低于生长鸡。()
9.反刍动物对各种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10.粗纤维是日粮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11.水溶性维生素都能在动物体内合成,因此不必从饲料中补给。()12.日粮中添加过量的微量元素没有副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22分)
1.碳水化合物中,单胃动物主要的能量来源有()A.无氮浸出物 B.纤维素 C.木质素 D.半纤维素 2.猪饲粮中钙,磷比为()最适合. A.2:1 B.1.6:1 C.1:1 D.3.5:1 3.下面不属于蛋白质营养作用的是()。
A.是构成机体组织器官的原料 B.可供能量和转化为糖、脂肪
C.可提供必需脂肪酸 D.可形成特殊的具有生物学功能的活性物质 4.反刍家畜补充微量元素钴可促进瘤胃微生物利用钴合成()。A.维生素B1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B2 D.维生素B3 5.()是各种动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A.瘤胃 B.小肠 C.食管 D.口腔 6.动植物体内一切含氮物的总称为()A.粗脂肪 B.粗蛋白质 C.粗灰份 D.粗纤维 7.对粗纤维消化能力最强的是()A.猪 B.马 C.鸡 D.牛
8.成年动物、生长动物、雏禽分别需要的必须氨基酸有()种 A.6、8、10 B.8、10、13 C.10、13、8.D.13、6、8 9.生长猪、产蛋鸡的第一限制性必须氨基酸分别是()A.赖氨基酸、色赖氨基酸 B.甲硫氨基酸、色氨基酸 C.赖氨基酸、甲硫氨基酸 D.组氨基酸、色氨基酸
10.幼猪、鸡和生长猪的日粮中粗纤维各自的含量一般分别为()A.1%——2%、3%——4% B.5%——8%、11%——15% C.3%——4%、6%——10% D.3%——4%、5%——8% 11.猪体脂变软,易腐败,是因为采食了较多的()A.动物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植物脂肪
12.仔猪出生后2——3天及时注谢铁钴合剂可有效预防哺乳仔猪的()A.佝偻病 B.溶骨症 C.贫血症 D.夜盲症 13.关于尿素喂法,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A.拌料饲喂 B饮水饲喂
C逐渐加量 D不与含脲酶多的饲料混喂 14.维生素A 的典型缺乏症是()A.贫血 B.白肌病 C.甲状腺肿大 D.夜盲症 15.微量元素碘的典型缺乏症是什么()
A.贫血 B.白肌病 C.甲状腺肿大(大脖子)D.凝血时间延长 16.雏鸡发生“滑腱症”是由于日粮中缺乏微量元素()A.锰 B.铁 C.钠 D.氯
17.可促进钙磷吸收和利用、骨骼钙化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K D.维生素E 18.与微量元素硒协同维持生物膜正常结构和功能的维生素是()。A.维生素A B.维生素D C.维生素K D.维生素E 19.鸡“观星坐”姿势、牛角弓反张缺乏()A.VK B.VB1 C.VB2 D.VA 20.家禽出现“卷爪麻痹”或“劈叉”姿势缺乏()A.VB12 B.VB1 C.VB2 D.VB7 21.“坏血病”是缺乏()引起的 A.VB3 B.VK C.VB5 D.VC 22.皮肤角化不全,出现红斑,皮肤干燥粗厚污垢结痂是缺乏()引起 A.碘 B.铜 C.镁 D.锌
四、多项选择(每空有两个及以上的答案)(20分)1.鸡产软壳蛋的主要原因是日粮中缺乏()。A.钙 B.维生素D C.脂肪 D.糖 2.动物体组织中不含有()。
A.粗脂肪 B.粗纤维 C.淀粉 D.糖元 3.影响饲料消化率的因素主要是()。
A.动物消化能力 B.动物种类 C.环境温度 D.饲料配比
4.钠、氯的主要营养作用是()A.维持体液渗透压 B.提高动物食欲 C.刺激动物分泌唾液 D.提供能量 5.畜禽所需能量源于饲料中的()
A.蛋白质 B.脂肪 C.糖类 D.维生素 6.动物体内可互相转化的营养物质有()
A.碳水化合物 B.脂肪 C.蛋白质 D.矿物质
7.微量元素硒和VE在畜禽日粮中缺乏时,会引起的缺乏症是(A.不育 B.佝偻病 C.渗出性素质病 D.肝坏死8.缺乏下列()会引起贫血 A.VB12 B.铁 C.铜 D.钴 9.缺乏下列()会导致畜禽繁殖力下降 A.钙、磷 B.铜、锰、锌、硒 C.VA、VE 10.缺乏下列()会引起畜禽骨质疏松症或佝偻病 A.钙、磷 B.VD C.铜 D.铁
五、名词解释(10分): 饲料总能
饲料消化率
必须氨基酸
理想蛋白质
消化能
六、问答
1.影响畜禽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6分)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篇3
畜禽粪便污染治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畜禽粪便污染防治是关系着我国畜禽养殖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笔者主要阐述了畜禽粪便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防治对策及研究动态,并着重介绍了畜禽粪便生态还田技术、生态养殖模式探索、组建养殖业联合体、畜禽粪便饲料肥料化技术等有效解决畜禽粪便污染问题的新思维和新方法.
作 者:卢洪秀 程杰 江立方 作者单位: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动物科学技术系,上海松江,00刊 名:上海农业科技英文刊名:SHANGHAI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3)分类号:S8关键词:畜禽粪便 污染 防治对策 发展趋势
南湖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总结 篇4
一、基本情况
2008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坚持“治旧控新、堵疏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总体要求和工作思路,以发展生态养殖为重点,加强领导,强势推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闯出了一条科学治污、文明养殖、循环生态的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新路子,形成了农牧结合、生态高效、资源循环、环境友好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南湖模式”,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业界、媒体的充分肯定,被誉为“具有平原特色的四大治理模式之一”。截至09年6月底,全区四个阶段15631户养殖户的整治任务已基本完成,提前实现了治污工程硬件建设任务目标。09年7月开始,工作重心转到抓好长效管理工作上来。
二、主要工作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一是建立组织,强化行政推动。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两位副区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业面源污染整治领导小组。并设立“三组一办”,工作督察组、指导推进组、综合执法组和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区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技术指导、环境执法、监督协调等工作。二是落实责任,强化综合执法。建立了区联镇、镇联村、领导干部联系重点村(户)的三级联动机制,将责任层层落实到人。积极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农经、环保、土管、信访、宣传等部门各司其职,抓好服务、管理、检查、执法、信访和宣传等工作。同时,坚持工作例会制度,切实加强综合环保执法力度,08年以来共处罚违规排放养殖户525户,处罚金额64.3万元。
三是政策驱动,强化工作保障。区政府研究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策意见,明确了沼气工程、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改扩建、牧业小区建设、沼气池后续管理维护等方面的扶持政策。
(二)分类指导,积极探索切合实际的治理方式 对300头以上养殖场(户)推行生态循环零排放方式,即在配备相应基础设施基础上,按每25头生猪存栏配备1亩农田的标准,实行农牧结合养殖。对100—300头养殖场(户)推行资源循环利用方式,即在“沼气工程”全覆盖基础上,重点加快两个分离、“三池”配套和“沼气工程”后续管理,实现“三沼”综合利用;对100头以下养殖户推行生态循环利用方式,即实施“猪—沼—果(菜)模式,实现沼液综合利用。对牧业园区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模式,即由生物菌种降解生猪排泄物。
(三)狠抓落实,提前完成整治目标任务
全区15631户养殖场(户)全部建立“一户一方案”,装订成册,成为治污硬件配套及日常维护的重要依据。同时,签订《文明养殖承诺书》,通过养殖承诺,提高养殖户环保自律意识。截止目前,全区累计建成沼气池18.8万立方米,其中08年以来新建10.3万立方米;累计建成干粪堆积池2.9万立方米,其中08年以来新建1.9万立方米;新建沼液储存池(储污池)34.01万平方米;雨污分离设施29.3万米,硬件设施配套基本符合原定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
(四)长效监管,确保面源污染整治成效
一是加大畜粪处理中心的生产与营销能力。按照“户聚、村收、片处理”的模式,对畜粪进行统一收集处理。在建成25个畜粪收集中心的基础上,新建4个、改扩建及维修12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目前,干粪综合收集利用率达95%,其中规模化养殖场综合收集利用率达96%;08年以来销售有机肥8.19万吨,其中外销4.83万吨,内销3.36万吨。
二是加快推进牧业小区建设。遵循人畜分开、农牧结合、设施配套、管理规范的原则,制定了《南湖区生态牧业小区建设布局规划》,引导散户入园,拆除原有猪舍,实现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到2009年底,累计建成牧业小区12个,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场(户)7513个,实现规模养殖比例达到85%。
三是加强执法检查。各镇建立了环境监察执法中队,配备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按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有关要求和规定,经授权对违规农户进行严肃查处,有力地促进了治污工作的整体推进。同时,在乡镇聘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 察员,加强对重点治理区域的巡视督查,有效地遏制违规排污行为。
四是提高“三沼”综合利用率。推广以沼气为纽带的“猪—沼—果(菜、粮、园林)”等生态养殖模式,形成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循环农业新格局,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目前,全区已组建沼液服务队45支,购置槽罐车12辆、电瓶三轮车8辆专门用于沼液施肥作业;市园林公司购置了两辆大型槽罐车,配备了工作人员,已经在新丰镇抽送沼液浇灌市郊绿地。
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08年以来,南湖区按照《嘉兴市畜禽养殖业污染整治实施方案(2008-2010年)》有关要求,全面推进整治工作,截止目前,全面完成了六大治理目标。1、2007年底,全区生猪存栏59.87万头,2010年6月底,全区生猪存栏50.42万头,比2007年缩减15.78%。
2、全区符合审批要求的12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已办理“环评”及环保审批手续,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均落实配套治理设施,已发放临时性排污许可证的规模化养殖场共217家。
3、截至2008年底,全面完成2812户省定常年存栏生猪50头以上养殖场(户)排泄物治理工作。
4、目前,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6%。4 干粪主要通过3个方面处理:一是畜粪收集处理中心收集;二是沼气池利用;三是直接还田。沼液、沼渣主要通过农牧结合还田。
5、目前,全区累计建成畜粪收集处理中心29个,其中08年以来新建4个;生猪粪便收集率达62%。
6、到2009年底,累计建成牧业小区12个,培育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规模场(户)7513个,实现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3.95%。
四、存在问题
经过治理,河道水质明显好转,COD、氨氮指标明显下降,生态环境大为改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治污设施维护不及时,长效管理服务不完善,环保监管不到位,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制约工作的深入推进和成果的进一步巩固,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
五、下一步工作
1、健全长效服务机制。一是充分发挥社会力量作用。按照市场化运作模式切实做好沼气工程后续管理维护,解决沼气用户的后顾之忧。二是加强畜粪处理中心的生产与营销能力。统筹做好改建扩容与维护工作,增加人员设备,增强对外营销能力,实现社会与经济效益双赢。三是继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建立健全联合科技攻关机制,继续发挥清华长三角绿色畜禽研发中心和中科院兰化所等科研单位的作用,深化合作,探索治污新型技术研发及推广。四是继续加强执法。加大巡查力度,坚决查处违规行为。
2、抓好沼液综合利用。一是继续实践已有成果。对牧业园区,推广绿嘉园生态牧业园沼液输送管网和明星牧业园沼液养鱼模式,富兴牧业的生物发酵床达到零排放模式;对小规模养殖户推广新丰镇栖凰埭村生态家园示范村模式等。二是完善沼液收集运行机制和服务网络。各镇、村根据实际,在建立沼液服务队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沼液收集运行机制和服务网络,定期到养殖场(户)抽取沼液,做好沼液施用到田地园林服务工作。三是加强与市园林公司合作。市园林公司专门购置两辆大型槽罐车,把新丰镇剩余沼液输送到市郊绿地。下一步,将尽快做好凤桥、余新、大桥三镇相关衔接工作,争取早日对接,彻底解决剩余沼液的出路问题。四是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培养农户环保意识、经济意识和自律意识,养成施用沼液的自觉行动,让农牧结合成为农户的一种生产方式和经济理念,杜绝出现任何偷排现象。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 篇5
页面功能【字体:大 中 小】【打印】【关闭】
根据县人大常委会年初的工作部署与安排,十月下旬、十一月上旬,县人大常委会城建农经工委围绕我县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期间,召开了由部分村干部、人大代表和有关镇、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政府部门工作汇报,并通过实地察看、走访交谈等形式,深入开展调查,广泛了解情况,认真听取意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县是全国商品瘦肉型猪基地县,是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县,是浙北的苗猪基地,一直以来畜禽养殖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我县农民家庭副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8年,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8.44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8.75%,年末存栏生猪61.58万头,养猪业实现产值6.01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71.2%;2009年1–9月份,全县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3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5.79%,三季度末的存栏生猪49.43万头(县农经局统计数),已实现产值2.83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5.06%。但畜禽养殖带来的环境污染逐渐成为影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质量、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瓶颈”。根据省《“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市政府提出的畜禽养殖排泄物治理工作三年任务两年完成的工作目标,县政府及时制定方案,出台
政策,狠抓落实,扎实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两年中,省、市下达治理任务为421户,县自定治理任务为739户,到今年11月12日为止,已通过省、市、县验收核查的1110户,另外50户县定治理户未通过验收,正在整改完善;而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有部分养殖户主动要求治理,因此,实际上全县已建成沼气综合利用设施(包括补建辅助设施)1282户,基本完成了第一阶段的治理任务;5个畜粪收集处理中心中3个已建成,2个正加紧建设中。具体做法:
(一)摸清家底,明确目标。2008年,县政府对全县规模养殖户进行摸底调查和核实工作,全面掌握了畜禽养殖存栏、出栏、畜舍面积、污染处理设施建设等情况。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到有关镇(区)调研生猪养殖及污染治理情况,听取当地干部和养殖户对整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借鉴兄弟县市经验,结合我县实际,及时出台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方案,明确整治目标和任务,引导农户转变种养模式和方式,使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二)领导重视,健全组织。县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召开关于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的专题会议,并成立由县长任组长、17个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县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宣传组、技术指导组和综合执法组等3个专业组,负责各项具体工作。4位县领导还分别联系4个养殖重点镇,指导督促工作。各镇(区)均成立以行政首长为组长的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责任。各村明确以支部书记、村民委主任为主要责任人,切实承担起农业面源污染整治的职责。整治工作全面启动后,县委书记张仁贵、县长沈晓红先后分赴各镇(区)开展督查与调研。
(三)措施有力,服务到位。县政府与各镇(区)签订了整治工作责任状,实行“一票否决”,加强考核。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信誉金制度、整治申请制,推行公司化运作方式。因地制宜,推行行之有效的多种方法进行治理,既采用“两分离、三配套”模式,又采用生态养殖模式。进一步完善保障措施:一是制定出台补助标准;二是培训好沼气综合利用设施的施工力量,施工中加强指导,确保建设质量;三是组织技术人员,赴各镇开展技术指导并及时提出措施应对整治中出现的困难,督促指导畜禽养殖场(户)开展污染治理,对污染物排放情况进行监控;四是创造条件,建造畜粪收集处理中心。通过召开会议、干部上门、印发资料和媒体宣传,逐一落实规模养殖场(户)的整治方案,做到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整体推进整治工作。
(四)疏堵结合,有的放矢。县政府在加大监管,封堵排污口的同时,重点做好“疏”这篇文章,自定任务,自加压力,加快建设干湿分离、雨污分离的配套综合利用设施和畜粪收集处理中心。还把污染形势不容乐观,治污工作跟不上发展速度,饲养量超过可承受载畜量的地方列为重点整治对象,专门研究,制订方案。例如西塘桥镇既是我县的畜牧生产大镇,又是浙江省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强镇,县领导多次赴现场调研,研讨整治方案,制定工作计划。
二、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还有差距。部分基层干部对治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和敷衍现象。农村养殖模式普遍比较粗放,农业循环经济尚未形成,畜禽排泄物资源化利用程度不高。部分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主动治污意识不强,再加上近
两年养殖效益的滑坡,有的已建好的治污设施闲置不用、偷排、直排现象依然存在。
(二)资金“瓶颈”不断显现。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任务艰巨,资金需求量大。虽然这几年,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但离实际还有一定差距。另外现行的政府贴补方式和个别扶持政策不尽合理,行政运行成本高,农户所得实惠少。
(三)长效管理机制相对滞后。虽然我县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特别是对养殖散户的治理措施缺失,对违法排污行为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尚未建立,尤其是2008年已建好的部分治污设施利用率不高。对病死畜禽,缺乏统一、规范、科学的无害化处理渠道,随意丢弃于河道现象较为严重。
三、意见与建议
(一)强化宣传教育,倡导科学发展。重视和加强宣传教育,要围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目标,多种形式深化宣传教育,激发农民群众、特别是畜禽养殖户参与治理的热情,树立和实践循环经济的理念,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的生态种养模式,大力推广使用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扩大环境承载能力,实现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在加紧开展整治的同时,充分研究畜禽养殖业发展的合理性,以“生态养殖,环保养殖”为原则,结合全县土地流转工作,规划建设设施配套的标准化畜牧生态小区,鼓励引导农户进区饲养,推行健康养殖模式和清洁养殖技术,要实现养殖产业的“提质、增效”,切实减少农业污染面源。
(二)坚持因地制宜,多种模式治污。因地制宜,大力推广农牧结合、生态循环的综合治理模式,结合新农村建设,引导50头以下、5头以上的养殖经营户进牧业小区或者归并入经营大户养殖,集中治污;也可根据环境现有的承载能力,规划出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坚持治理标准,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畜禽污染治理技术,严格落实好“两分离、三配套”治污设施建设,加强指导、督促养殖户正确使用,切实提高设施的利用率。要制定生态、高效农业的发展规划,探索有效的畜粪收集处理模式,积极扶持与鼓励个人或企业投资有机肥生产加工企业,同时加快收集处理中心建设,努力实现畜禽养殖排泄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治理。
(三)加大扶持力度,健全长效机制。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继续高度重视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对治污工作中涉及的各项补助给予充分保障,对开展的治污技术研究适当安排相应的科研经费,同时要讲求补助的形式和方法。要围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构建生态循环畜牧业”这个主题,按照“治旧控新、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尽快出台具体的、操作性强的《畜禽污染治理长效管理办法》,加快规范后续管理服务队伍和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县、镇、村三级的组织领导,明确县、镇、村以及养殖户的责任,切实加强投诉受理、举报查办和监督工作,加大环保执法和监管力度,使执法监管常态化,切实巩固整治成果。
(四)加强部门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政府各有关部门和镇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形成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强大合力。以加大养殖污染和违章搭建整治为抓手,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狠抓源头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 篇6
案由:近年来,我市养殖业的不断壮大发展,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市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产业,也是我市农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然而,由于传统的养殖习俗,畜禽养殖业存在环保意识淡薄、治污设施不配套等环境问题,每年大量未经处理的畜禽粪尿、污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江河、鱼塘、水库等水体中,造成畜禽养殖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下水、空气、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周边的城乡居民生活安全。为此,建议加强对我市畜禽养殖的环境综合治理,保证居民饮用水源安全,净化农村环境卫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畜禽养殖业污染排放现状
(一)我市畜禽养殖现状。根据市畜牧部门公布的数据,2013年,全市生猪出栏419.18万头,同比增长2.1%;牛出栏44361头,同比增长7.6%;羊出栏85311只,同比增长3%;家禽出栏8621万只,同比增长3.1%;根据2014年前三个季度的数据,生猪、牛、羊及家禽等出栏量仍呈平稳增长态势。
(二)畜禽养殖业排污现状。根据市环保部门的污染源普查数据,我市共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约600家(大部分是生猪养殖场),主要分布在四会、高要、鼎湖、怀集等4个生猪养殖大县,2013年畜禽养殖业产生的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是4.05万吨,氨氮排放量(污染物指标)是0.42万吨,分别占全市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的47.8%,氨氮排放总量的47.6%。此外,畜禽养殖场的臭气污染影 响周边环境,如端州区到鼎湖的绿道旁就有不少的养殖场,臭气熏天,给骑自行车和休闲散步的群众造成影响。
(三)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情况。根据市环保部门提供的情况,在“十二五”中前期,我市共对347多家规模化生猪养殖场实施治污整治,但仍有为数不少的规模化生猪养殖场以及生猪养殖专业户未实施治污整治,这些未实施治污的养殖场,养殖废水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江河水渠鱼塘中或排放到农田上,这些污水虽没有毒性,也起到肥田、肥鱼塘的作用,但部分地区由于农田、鱼塘数量有限,远未达到消纳这些养殖废水的要求,局部地区已经出现污染情况,如鱼塘发黑、发臭,出现水华(水体营养化造成绿藻爆发),水中无鱼虾等生物生存;农田则受到污染造成农作物失收甚至死亡。这些养殖废水间接或直接流入江河,将影响到水体水质和城镇居民的饮用水安全。
二、畜禽养殖主要存在问题
(一)畜禽养殖区域规划滞后。据了解我市仍未有编制全市的畜禽养殖业发展规范对养殖业的布局、规模、治污要求等实行科学的指引,不少规模化养殖场在布局建设及养殖规模的选择上随意性较大,不管是鱼塘边、江河、村边、矮山岭,只要有空地能圈、建成畜禽养殖场,有地方储存、排放粪便污水,即圈、建办场;中小规模养殖专业户及零散养殖户规模小而分散,圈舍布局不合理,多数是在自己家房前屋后改扩建的,条件较差,对周边民众影响大。
(二)畜禽养殖禁养区政策难以落实。虽然我市各县(市、区)均制订了畜禽养殖的规范性文件,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允许养殖区,但普遍反映,要清理整顿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业存在拆迁、补偿等问题,抵触较多,政策难以执行落实。
(三)缺乏严格的准入制度。根据国家《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规定,“新建、改建和扩建畜禽养殖场,必须按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办理有关审批手续”,但由于管理不到位,国家对养殖场准入许可制度的执行不够严格,许多养殖场的建设根本无任何证件,更不用说排污准入许可证。
(四)养殖业主环保、安全意思淡薄。仍有不是养殖业主对养殖污染的危害严重性认识不足,认为养殖废水是“肥水”,排入鱼塘、水库、江河还能肥水养鱼;认为养殖场有臭味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相当部分养殖场(户)既不经过沼气池,也不经过多级化粪池进行治污处理,也有多数养殖场(户)以资金周转问题为由,迟迟不去建设治污设施。此外,部分养殖者既不懂病死动物尸体传染性,也不懂得病死动物尸体对人体的危害性,将病、死的动物尸体扔于路边、鱼塘、江河,污染环境、污染水质,而更有极少数人将病、死的畜禽偷偷宰杀后低价出售,从而造成人畜共患疾病的危险性增大也逐年增多。
三、对策建议
(一)强化环保宣传。各级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必须加强畜禽养殖业的环保宣传和培训,提高养殖业主的环保意识,让养殖业主了解畜禽养殖业的污染,了解国家的治污政策和治污技术,积极配合,落实养殖场污染整治。
(二)编制畜牧业发展规划。依据我市畜禽产品需求增长及环境承载力、流域水环境容量、生态环境状况等,编制畜禽业发展规划,为畜禽养殖业布局调整、结构调整、养殖规模总量控制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加强监管执法。一是进一步健全我市畜禽养殖业环境准入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对不符合规划要求、环保要求的养殖场,坚决不能审批建设;同时要通过畜禽养殖的排污许可证制度,完善监管机制。二是落实畜禽养殖禁养区清理。摸清底数,合理制订清理整顿方案,重点清理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养殖业,要明确提出清理时限要求并抓好落实。三是大力推进污染整治。推动畜禽养殖场按照国家对的污染治理要求,配套治理设施,实现养殖废物的资源化利用,对不按要求落实治污整改的养殖场,要依法进行处罚,直至其落实整改。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 篇7
张硕 潘夏远 翁宇挺
回顾我市自2002年开始的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及2005年开始的省“811”环境整治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工作,我市在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方面的技术和工作措施都走在了全省的前列,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排泄物治理综合利用都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是畜禽排泄物污染依然严重,畜禽排泄物治理仍旧不容忽视,畜禽排泄物治理仍然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就当前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污染治理现状,以大量的客观数据及实际进行一次深入的调查分析,供领导及读者参考。
一、宁波市畜禽养殖业生产情况
改革开放30年来,宁波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畜牧业比重在不断增加,2009年全市畜牧业总产值达到46.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4%。农业污染源普查数据表明:我市猪出栏50头,奶牛存栏5头,肉牛出栏10头,蛋鸡存栏500只,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的养殖场(区、户)有3863个,生猪存栏67.06万头,出栏113.01万头, 奶牛存栏量6677头,肉牛221头,肉蛋鸡存栏506.64万只,出栏1181.26万只。近几年畜牧数据统计:生猪存栏稳定在100万头,出栏150万头左右,家禽存栏稳定在1500万只、出栏3000万只左右,牛存栏稳定在6600头左右。
二、宁波市畜禽粪污产生情况
畜禽粪污的排放量是通过不同畜禽种类的排泄系数与当时的饲养总量估算出来的,它与畜禽的品种、性别、生长期、饲料、天气等诸多因素有关。国家环保局制订的畜禽粪污排泄系数见表1,宁波市畜禽粪污排放总量见表2,根据宁波市农业污染普查要求的规模畜禽场(猪出栏50头,奶牛存栏5头,肉牛出栏10头,蛋鸡存栏500只,肉鸡出栏2000只以上)粪污年产生总量见表3。
按环保总局的畜禽粪污排泄系数计算:猪、牛、家禽年产粪尿总量达244.32万吨,三大类BOD5产生量为7.07万吨,CODCr产生量为7.65万吨,NH3-N产生量为0.703万吨,TP产生量为0.606万吨,TN产生量为1.542万吨。按农业污染源普查要求的畜牧场年粪产生量为81.09万吨,尿产生量为76.73万吨,CODCr产生量为4.55万吨,TN产生量为0.877万吨,TP产生量为0.335万吨。如果不进行综合治理利用,那么三大类的CODCr排放量已超过全市工业废水4.24万吨的排放。畜禽粪尿污染已成为宁波市较严重、较突出的污染源之一,环境压力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
三、宁波市畜禽场排泄物治理情况
(一)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项目
我市自2002年开始实施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试点,编制了《宁波市农村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规划》,争取了农业科技重大攻关项目,提出了一条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开发途径。组建了第一家以横街镇5万头猪粪为原料的畜禽粪便处理中心及商品有机肥加工厂—宁波市鄞州绿农肥料有限公司,开始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实践摸索。在2003-2004两年市政府实事工程的推动下,近十年来,已有60余家猪出栏5000头,牛存栏300头,鸡存栏5万羽以上的畜禽场建立了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中心或车间,年处理畜禽粪达到了30万吨。全市建立了11家商品有机肥料加工厂,加工能力也达到了20万吨。
(二)省“811”环境整治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项目
2005年省“811”环境整治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在宁波展开,根据省厅的统一要求和部署,对生猪存栏10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的规模畜牧场进行排泄物治理。
治理要求为:
1、畜禽舍及相应设施改造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实现干湿分离、雨污分离。
2、按生猪、奶牛养殖场固体粪便产生量,完成相应容积的防渗防漏的储粪池或棚建设,粪便实现资源化利用。
3、建成与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产生量相配套的处理设施,因地制宜,推广“能源生态型”、“能源环保型”等不同沼气工程技术模式和循环经济生态模式,污水经处理达到排放要求或用于农作物肥料,实现种养平衡或畜禽污水的“零排放”。
通过五年的实施,我市已有282家规模畜牧场的排泄物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完成厌氧池容积35846立方米,沉淀池或氧化塘容积99995立方米,储粪棚32258平方米,改造或重建雨污分离设施118980米,配套农田63815亩,配套鱼塘3793亩,共投入资金4538万元,年处理粪污的能力达到了124万吨,减少COD排放量10466吨。详见表4。
2010年有171家猪存栏100头(牛存栏10头)以上的畜牧场列入市排泄物治理任务,治理猪存栏数为45556头,预计可增加厌氧池容积13000立方米,每年增加处理粪污的能力47.5万吨,减少COD排放量3800吨。
六年的省“811”环境整治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实施,合计有453个规模畜牧场241861头猪的排泄物得到有效治理,建设厌氧池容积可达到45846立方米,年处理粪污的能力达到了162万吨,减少COD排放量14266吨。
(三)国家大中型沼气及国债项目 1、2009年国家下达给我市的大中型沼气项目9个,估计建设厌氧池容积10000立方米,减少COD排放量2920吨/年。
2、我市有2个县先后于2006年和2007年列入国家农村沼气国债项目,宁海县累计建成沼气户262户,厌氧池容积16500立方米,象山县累计建成沼气池235座,厌氧池容积11800立方米。国债项目建设沼气池28300立方米,减少COD排放量8264吨/年。
3、各县(市)、区补助建设或农民自行建设厌氧池容积7999立方米,可减少COD排放量2336吨/年。
近几年合计建设沼气池容积92145立方米,可减少COD排放量2.69万吨/年。农业污染源调查的畜禽数量计算得出的COD产生量为4.55万吨,也就是说通过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等项目的实施,以沼气池处理途径,畜禽尿污COD去除率达到了59.1%。如按治理猪的头数来算,省”811”项目治理了24万头,国家大中型沼气项目治理了9万头,国债项目治理了9万头,三大项目共治理了42万头, 出栏50头以上生猪为67万头, 畜禽尿污处理率达到了62.7%,两大数据相当吻合。
四、宁波市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主要途径及模式 宁波市畜禽粪污治理主要途径首先是雨污分离,从源头上控制污水产生量,减轻沼气池处理的压力;其次干湿分离,干粪通过生物发酵,槽式机械翻堆处理加工成有机肥,施用于农田进行资源化利用。尿液和污水通过厌氧池发酵产生沼气,降低COD等浓度;再进行氧化塘、湿地植物吸收等途径降低N、P浓度进行处理;最后通过农牧结合,沼液、沼渣完全被作物吸收利用。这是实施畜禽粪污零排放的理想化的模式,在实际操作中,各地各牧场都因地制宜地采取了多种处理模式:
1、出栏在5000头以上的,有一定资金实力的治理牧场建造有机肥料加工厂,干粪采用槽式机械翻堆好氧生物发酵制有机肥处理,其余的采用储粪室堆沤发酵,附近农民不定期运走肥田的模式。后一种投入资金少,但是农时季节性强,供需矛盾突出,特别夏季堆肥过剩,肥水渗漏,臭气漫延,引起污染,还有堆肥腐熟度不一,运到田间后,使臭气进一步扩散到田头,还需进一步发酵腐熟,增加劳动强度。
2、沼气处理与生态化处理相结合模式,在养殖场建造沼气池,粪污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既能有效降低污染源,又能提供沼气清洁能源。据测定,通过沼气池排出的沼液pH、SS可达标排放,COD、BOD、氨氮比进料分别减80%,85%,60%以上,同时沼气还可以用于燃烧、照明和保暖等,因此这对于散布在农村的中小型养殖户来说,不愧是一种节本省能、经济实用、切实可行的治理方法。如周围有足够的园林、果林、农作物土地可以消纳,则配套管网系统浇灌;如没有,则配套3-5隔式净化池。沼气处理模式又有沼气池-氧化池(氧化沟)—农田(果、蔬、园)、沉淀池-沼气池-氧化塘(人工湿地、藻菌共生)-鱼塘、沉砂池-水解池-沼气池-稳定塘-人工湿地等多种形式的沼气生态化处理系统。
3、生化处理与生态化处理相结合的模式,生化处理就是利用微生物生命过程中的代谢活动,将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从而去除有机物。最广泛的使用是好氧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和生物膜法。生化处理后的污水再经过土地吸纳等生态化处理系统处理。
4、污水直接用槽灌车拉至污水处理厂法,采用通过管道收集、沉淀、过滤,并辅以格栅拦截、调节等处理工艺,利用有利地理位置,直接用槽灌车运送到污水处理厂。
五、宁波市畜禽排泄物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开展,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农村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在治理过程中也发现了许多问题:
1、由于畜牧业养殖的无序性、产品价格波动性及政府政策的变化性,造成养殖场数量和养殖场的规模在不断变化,给规模畜禽场的排泄物治理带来了困难。养猪利润的增厚、效益的增加导致畜牧场数量象雨后春笋般地增多,且养殖场的规模也在扩大,一个牧场养殖数的增多造成原来已造好的配套沼气池容积太小,达不到处理要求。新建的养殖场没有处理设施,管理人员又难以掌握,随意排放现象严重。
2、由于禁养区、限养区等的划分,国家对环保措施的加强,养殖场的搬迁造成空间位置的不断变化,给规模畜禽场的排泄物治理带来了困难。如鄞州区自2005年开展畜牧环境整治以来,至2008年12月底,共关闭迁移畜禽养殖场929家。已建处理设施废弃浪费,新迁移场又得重新建设排泄物处理设施。
3、沼渣沼液综合利用是我市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发展到一定高度突显出来的问题。近几年我市已建沼气池容积达92145立方米,按滞留期20天计算,每天产生沼渣、沼液4607吨,一年产生量达168.2万吨,大量检测数据表明:通过沼气池排出的沼液pH、SS可达标排放,COD、BOD去除率只有80%,85%,对于总氮、总磷更是没有去除效果,沼液随意直排,仍会对周围环境形成第二次污染。
4、省“811”环境整治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规模要求是对猪存栏100头以上,牛存栏10头以上的畜牧场必须治理,而小于这些规模的牧场由于没有任何畜粪治理设施,畜禽粪尿仍然直接排放,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仍然相当严重。据2009年统计:我市猪出栏在100头以下的仍有3917家,年出栏数为15.36万头,折产生粪6.11万吨,尿10.1万吨,COD4087吨。另国家环保总局《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他类型的畜禽养殖场。而小于500头的规模猪场由于缺少法律强制管理手段还有一部分没有治理。
5、随着沼气工程规模的扩大和发展,伴随着沼气池的安全、日常维护维修、沼渣的出料、沼液的运输灌溉等问题日益突显。
六、发展思路与对策探讨
鉴于目前我市畜禽污染治理开展的进度、深度和广度,针对畜禽粪污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畜禽粪污治理的发展思路和一系列的对策探讨。
(一)发展思路
遵循生态规律,按照可持续发展理念,构建集约养殖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政府引导,企业主导,以沼气和有机肥为纽带,农牧结合,在规模畜禽场和周边农户之间建立循环型高效种养园区。在畜禽场推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厌氧消化工艺、生物发酵制肥等为主的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生态化生产技术。
(二)对策探讨
1、进一步完善畜禽粪污防治的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监督作用。现行畜禽粪污防治的法律法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和《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是2001年发布实行的,十年过去了,随着现代畜牧业的日益发展,有些防治技术、规定及管理办法已经落后或有缺陷,如《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中的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低于此规模的畜禽场的排泄物治理没有法律法规可依;养猪没有门槛,是否申领工商执照没有强制性规定,现行法律法规急需调整、修改和完善。明确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主体,加强治理力度,明确环保部门对养殖业污染的管控职责,强化畜牧部门对养殖企业遵守环保法规的督促和指导作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集约型养殖企业的发展,切实遵守“环境影响评价”、“三同时”和排污费收费制度,严把新建养殖企业的环保关,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监督作用。
2、继续出台实施规模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和商品有机肥的补助政策,巩固现有治理成果。2011年应继续开展猪存栏100头、牛存栏10头以下的畜禽排泄物治理工作,并回访检查2005年以来的畜禽排泄物治理设施的运转情况,督促指导正常运转。商品有机肥的生产和使用不仅能消除畜禽粪带来的环境污染,减少化肥使用带来的污染,而且能培肥改良土壤,提高农产品品质,利用畜禽粪生产加工成商品有机肥公益环保,应长期提倡和鼓励,但由于生产条件恶劣、无利可图,因此对商品有机肥进行的补助政策应长期实施,不能停止。
3、在继续做好畜禽场排泄物治理项目的同时,提升畜禽场排泄物治理的水平和效果,特别在三沼的综合利用上要多动脑筋,在利用技术、途径、模式、体制上有所创新。政府在畜禽场排泄物治理提升上要加大扶持力度,建立以三沼综合利用为主体的高效生态循环示范基地,要处理好畜牧与种植农地流转和利益协调关系,协调解决沼肥的供应和需求矛盾,加大沼液施用的技术研究,使规模畜禽场排泄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零排放。
4、加快促进三沼利用产业化发展,建立完善畜禽排泄物治理利用服务体系。近几年随着国家投资的增多,我市沼气池建设快速发展,沼气产业逐渐形成,对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除了加大对农村沼气建设的投资外,还要加大对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畜牧业及农村沼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也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应该予以高度重视。要把农村沼气产业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要注重畜禽排泄物治理的整合配套、严格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技术,因地制宜建立多种形式的沼气服务体系模式。按照“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的原则,形成沼渣抽排、沼气池维护、沼液输运到农田、沼气安全管理等专业服务队,杜绝“三沼”的第二次污染。
畜禽排泄物治理任务是一项动态的、发展的、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需要环保、畜牧、栽培、土肥、农能部门相互配合,需要组织领导、资金保障、政策措施、技术支撑、宣传教育和监督检查的“六个到位”,现阶段我们要继续做好畜禽场排泄物治理、商品有机肥料推广、大中型沼气等国家、省市项目,还要重点抓好以上四条对策措施,使我市畜禽排泄物变废为宝,变治理为高效循环利用,走上现代农业新的台阶。
畜禽粪污整治工作方案 篇8
为进一步巩固治理成效,大力提升我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水平,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力推进全县种养结合和农牧循环经济发展。按、分批次,整村、整镇(街道和乡)、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养殖环境得到进一步提升和改善。
二、基本原则
(一)属地管理。
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部署,乡镇街道落实属地责任,对辖区内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作负总责,成立工作机构,制定实施方案,结合各自实际,加快推进排查、监管和整治工作。(二)分类整治。
按照养殖场、专业户、散养户进行分类整治,畜禽养殖场户要按照《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和验收标准,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三)日常监管。
根据实际生产需要和畜禽养殖场户的现有设施设备水平,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重在完善提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达到设施健全、正常运转、就近消纳、种养结合。三、任务目标
畜禽养殖场户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配建率:
场户目标;
1、养殖场:达到100%,在2021年第3季度完成验收,并督促保持长期运行、正常使用。
2、专业户2021年底前达到60%,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并督促保持长期运行、正常使用,3、散养户:在2021年底前形成工作氛围,2022年底前达到规范标准,并保持养殖区清洁卫生。
村镇目标:
整村完成,整镇达标。2021年底全县50%的村完成,25%的乡镇整镇达标:2022年上半年全县70%以上的村完成,50%的乡镇整镇达标:2022年下半年全县90%的村完成,90%的乡镇整镇达标:2023年上半年全部完成。
四、标准措施
以种养结合和农村清洁能源为主要利用方向,根据“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和资源化利用“12321①”要求进行配套完善,同时选择适当工艺技术模式。
1、源头减量。通过采取良种良法、科学饲料配方、合理饲养密度,采用节水型饮水设施设备,干清粪工艺等有效措施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水产生量。
2、过程控制。(1)养殖场(户)全面落实要求,配套建设储粪棚、污水沉淀池、干湿分离、雨污分流、去除异味等设施设备,并确保正常使用,粪污不外排。(2)建设暂存设施、无法进行全量无害化处理的,要与第三方处理中心(收集处理点、区域性收集处理中心、其它有处理能力的企业),建立委托处理机制。
3、末端利用。主要是肥料化、能源化、基质化利用。通过种养结合使畜禽義肥得到充分利用,通过沼气工程实现粪污能源利用,也可用于生产加工栽培基质或培养基质。要建立健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台账》。
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工艺技术模式,5、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规范。
五、验收工作
(一)整村完成。
整村整治完成后,乡镇街道组织初验,每初验合格3-5个村(要求集中连片)后,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和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联合组织验收。(二)整镇达标。
乡镇街道90%以上的村(要求相对集中连片,养殖重点村必须包含在内)验收合格,乡镇街道向工作专班申请整镇达标验收。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县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的工作专班,县发改、财政、公安、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执法、行政审批、自然资源和规划、科技、畜牧等部门单位和各乡镇街道分管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全县畜禽粪污整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推进、督查和考核。(二)加强日常监管。
验收合格的,由工作专班发文公布,乡镇街道经常组织巡查、监管,发现畜禽养殖污染行为,及时查处整治。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加强技术指导和服务,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县农业农村局、县畜牧兽医管理服务中心加强面上巡查、指导。新干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定方案 篇9
为加快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促进我县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切实改善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活环境,保护和改善全县生态环境,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障农村环境安全和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按照《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等有关规定,通过科学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可养区,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污染,不断提高畜禽养殖业污染养殖污染防治水平和技术,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结合我县生态建设规划要求,调整优化全县畜禽养殖业生产布局,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促进全县畜禽养殖也持续健康发展。
二、划定的原则、依据和类型
(一)划定原则
1、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原则。
2、依法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
3、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相一致的原则。
4、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原则。
5、突出重点和可持续性原则。
6、符合动物防疫条件的原则。
(二)划分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
(三)划定类型
全县行政辖区内畜禽养殖区域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可养区三大类。
1、禁养区。禁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在指定范围内禁止任何畜禽养殖的区域。禁养区范围内已建成的畜禽养殖场,由下相关乡镇、环保局、畜牧局限期搬迁、关闭、取缔或转产。
2、限养区。限养区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行政规章等规定,限定畜禽养殖数量,禁止新建畜禽养殖场的区域。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场要依法限期治理,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达到排放总量控制的要求,无法完成限期治理的,限期搬迁或关闭。
3、可养区。可养区是指畜禽养殖除禁养区、限养区以外的区域。在可养区内从事畜禽养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相关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其污染物防治及畜禽排泄物综合利用措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污染物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符合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
三、畜禽养殖区域划分
(一)禁养区范围
1、县城规划区与乡镇集镇规划区外延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2、赣江新干集中式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和七琴网形坑水库、桃溪安塘水库等乡镇饮用水源地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
3、风景名胜区与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区周边1000米范围内。
4、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规划住宅区及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及周边外延500米范围内的区域。
5、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200米范围内;规划的各类工业园、产业园规划用地及外延500米范围内。
6、黄泥埠水库、田南水库、窑里水库集雨区范围内;小
(一)型水库最高水位线上游1000米范围内;小
(二)型水库、山塘最高水位线上游500米范围内。
7、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禁止畜禽养殖的区域。
(二)限养区范围
1、县城规划区、乡镇集镇规划区与行政村、自然村人口聚集区及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周边外延500至1000米范围内的区域。
2、饮用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区禁养区外延1000米范围内。
3、高速公路、国道、省道两侧200米至500米范围内,乡道公路两侧200米范围内的区域;工业园、产业园规规划用地外延500米至1000米范围内。
4、赣江、力江河、湄湘河、沂江河等两侧500米陆域;小
(一)型水库最高水位线上游1000米至1500米范围内,小
(二)型水库、山塘最高水位线上游500米至1000米范围内。
5、根据城镇发展规划和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应当限制养殖的区域与法律、法规、行政规章规定的其它限制畜禽养殖区域。
6、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划定的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三)可养区范围
我县行政区域内除禁养区和限养区以外的区域为可养区。各地在规划建立畜禽养殖区或规模养殖场时,必须经科学论证,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和废弃物综合利用,不得影响居住环境和生态环境。
四、工作要求
1、严禁在禁养区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禁养区内现有的畜禽养殖场要限期停止养殖活动(存栏生猪5头以内除外),全部搬迁或依法关闭、转产。
2、限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养殖规模实行严格限制,不得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养殖场要按照环境保护的有关规定,严格落实污染防治措施,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
3、在可养区,新建畜禽养殖场必须严格按照程序审批,且符合城镇环保规划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布局合理,选址适当,大力提倡适度规模养殖,严格执行环境影响环评制度和“三同时”制度。现有畜禽养殖场要完善粪污处理设施,实行污染物集中治理,实现达标排放或综合利用。
4、各乡镇人民政府应严格按照县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结合本辖区发展规划,把好畜禽规模养殖户发展关口,实现畜禽养殖业适度发展,严禁“先污染后治理”现象出现。
5、县发改、环保、农业、国土、建设等部门在规划、立项、审批畜禽养殖项目时,应根据本方案要求严格审批程序,切实推进全县畜禽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畜禽养殖区域划分方案是保护和改善我县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证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依据。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按照本方案,尽快制订关停、搬迁和整治方案,做到统一规划,逐个落实措施,使我县畜禽养殖业尽快步入良性循环。
(二)落实规划,严格执法。以属地管理为原则,环保、规划、农业、水利等部门配合,落实畜禽养殖“三区”划分,开展畜禽养殖业专项整治执法,严厉查处和打击畜禽养殖污染存在的违法行为。对禁养区域内的生猪等养殖户不得享受国家补贴等政策。
(三)广泛宣传,公众监督。各乡镇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向全社会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宣传,特别是要大力加强面向农村的宣传,加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和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的宣传力度和范围,及时报道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畜禽养殖污染事件和治污典型,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强大的舆论监督声势。
【畜禽饲料治理方案】推荐阅读:
畜禽饲料10-12
畜禽饲料中毒08-23
《畜禽养殖业污染治理工程技术规范》10-28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实施方案10-07
马村区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案10-15
中小型饲料厂管理方案06-05
大洼区2018-2020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07-22
畜禽消毒10-18
畜禽品种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