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社会思品复习提纲

2024-08-27

初中社会思品复习提纲(共7篇)

初中社会思品复习提纲 篇1

初三思想品德1—6课复习提纲

第1课 公平、正义——人们永远的追求 5 我国现阶段的分配原则和分配制度p50 1 公平的含义p4 6 我国实行这种分配制度的意义p50 2 公平对社会合作的重要作用p5 7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意3 社会公平的主要表现p6 义p514 维护社会公平对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p8 8共同富裕p51 5 怎样维护社会公平p8 9致富的途径和方式p52 6 正义行为的划分标准p9 第5课 人民当家作主 7 正义要求人们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为什么)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分别是p10 8 实施正义与非正义行为分别有什么结果 p11 9 怎样做一个有正义感的人?p12—13 第2课 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1 责任的产生、来源p16什么是责任p16 3 人在社会关系中的身份不同,责任就不同。表现在哪些方面p18 4 承担责任意味着什么p19---21 5 不承担责任的后果p22—23 6承担责任,我们应如何做★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要求)p24 ★自觉守法,维护社会秩序 ★服务社会,奉献社会p27-29 第3课 腾飞的东方巨龙 1 共和国的巨变表现在哪些方面p34--37 ①百姓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迁②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2 中国共产党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p40 3中国共产党能成为领导核心的原因p41 4 指引我国前进的旗帜是什么?高举旗帜最根本的是坚持什么?p42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什么?以及它们分别发挥什么作用?p42 6 “三个代表”的内容p41 7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43 第4课 全民共同致富 1 现阶段我国主要经济成分p44 2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p45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所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 中的地位p45坚持基本经济制度不动摇(必要性)p46-48(国情、作用、判断标准)

什么?P57、P612 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及性质p54 3人民代表如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及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p55 4人民代表能够代表人民意愿,为什么 ?(人民代表与人民的关系)p56 5人民代表产生方式及主要职权P56—57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p57 7青少年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贡献力量,怎样做p57 8我国新型民族关系、意义P58 P60 9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意义p61-62 10 青少年怎样维护民族团结p62 第6课 走强国富民之路 1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p67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p67

2经济建设在我国的地位及与其他方面建设的关系p68 3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大意义 p69 4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对青少年的要求 p70改革开放的性质P71

6、改革开放的重要性P71 7 改革的性质p73 8 改革的必要性和作用p72---73 9 对外开放的形式、基本途径p75 10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p75 11 对外开放要求我们应该如何做p76

初中社会思品复习提纲 篇2

一、“问题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问题教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贯穿课堂始终,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 适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利于提高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 培养能力, 适应当代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要求。

1. 实施“问题教学法”是现今中考社会思品开卷考试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今中考开卷考试试题立意从以“知识为主”转向以“能力为主”。在这种情况下, 中考社会思品复习在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 更应注重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提高, 而“问题教学法”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维训练空间, 使学生能在突破基础知识的同时, 提高社会思品的思维能力和综合能力, 更好地适应中考形势的变化。

2. 实施“问题教学法”符合社会思品复习教学实际与学生学习心理。

现在学生在思想上对社会思品学科的不重视, 对繁杂学习内容的惧怕也使九年级社会思品复习面临着很大困难。而“问题教学法”则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 既能在复习教学中避免上述矛盾的产生, 又能在问题的解决中培养学生社会思品思维能力, 改进学习方法。

3. 实施“问题教学法”是提高社会思品中考复习效率的重要方法。

提高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效率的本质就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识记、理解、运用三大能力, 而“问题教学法”则可以在以问题作为引导的方式下把培养与提高学生这三种能力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从而使学生在充分的自主思维活动中巩固记忆, 深化理解, 学会灵活运用。

二、“问题教学法”的实施

实施“问题教学法”既符合现今九年级社会思品复习的教与学要求及中考形势的变化, 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综合素质。下面就“问题教学法”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的实施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

1. 以问题为中心, 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

尽管是开卷考试, 无需大量背诵, 但社会思品复习内容的繁杂使学生在识记能力这一基础环节就出现了很大的困难, 学生往往感到社会思品知识无头绪, 在脑海中无法形成一定的框架, 无法运用知识, 造成复习较为被动。“问题教学法”则可以使学生站在一定的高度分析社会思品, 构建社会思品知识的整体结构, 从而变机械记忆为理解记忆, 提高对知识的识记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

如在复习“改革开放、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问题设问的核心, 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1) 1978年、1993年、1997年、2002年分别指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举行的哪一次重大会议? (2)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问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依次出现了哪三个领导核心及哪三大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 (3) 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是什么? (4) 社会主义处于什么阶段? (5)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动力是什么? (7)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外部条件是什么? (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是什么? (9)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力量、依靠力量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 学生可以比较容易地掌握本章中的重点、主要知识点, 并形成一个比较系统的知识体系, 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论点的基本知识框架。

2. 以“问题教学法”突破复习重难点。

理论联系实际, 一直是中考开卷考的重难点。在现在的中考模式中, 社会思品学科的考查知识主要以学科主干知识和与社会热点问题相关的知识为主, 这是社会思品开卷考复习教学的重点。如何理解与运用这些知识则成为了教学难点。因此中考复习教学要充分地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突破主干知识, 并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新情境, 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复习“和平与发展”时, 一方面用问题形式梳理基本知识结构, 另一方面可以联系当今国内外的时政热点, 让学生自主进行提问, 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美国攻打伊拉克、全球爆发大规模反战游行、朝核六方会谈的场景, 给学生一个大的方向, 让学生提出自己所希望了解的问题。如:美国绕过联合国, 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说明了什么?全球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游行又说明了什么?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中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立场起到了什么作用?在当今世界, 霸权注意和强权政治有哪些新的表现?中国成功推动六方会谈表明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是什么?经过教师的指点, 学生们自己就把提出的问题解决了。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思品复习能力, 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更关心国家大事, 并培养了分析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能力。

3. 以“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 要真正使学生提高识记、理解、运用三大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会思品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这就需要教师在复习时注重对学生良好思维习惯的培养。“问题教学法”能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问题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使学生在思维的强化训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对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中, 坚持用两点论、重点论等思维方式全面分析评价;在对时政事件、历史事件比较的问题中, 帮助学生在复习中形成较为固定的比较方法与习惯, 同时从中得出一定的启示, 挖掘思想教育功能。如伊拉克问题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何启示?一个问题即把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党的正确领导、稳定是大局等重要思想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在分析时政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等因素的提问时, 则可以从中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社会思品的思维习惯。

4. 以“问题教学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现今中考更注重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而问题本身的综合性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中, 以社会热点专题作为问题设计的中心, 更利于培养学生社会思品的综合能力。如以提问的方式要求学生结合各方面的知识理解党的“三个代表思想”, 就可以培养学生从党的历史、党的领导、党的重要会议、党的指导思想等问题进行综合的训练。如: (1) 中国共产党是在何时何地成立的? (2) 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从组织和思想上做了准备的是哪一次历史事件? (3) 结合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三次重要会议分析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在失误中走向成熟的? (4) 90年中, 中国共产党出现了哪三代领导集体?请写出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人物, 并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丰功伟绩。 (5) 在现代化建设中, 中国共产党如何体现“党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6) 若以“党在我心中”为主题, 召开主题班会, 请你写出主题班会的活动步骤。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解答, 学生的识记、理解、综合运用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既可以以此培养学生利用各学科的不同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学科综合能力, 又可以培养学生对中外古今社会知识的综合能力, 更符合当前社会思品中考开卷考试的能力要求。

三、实施“问题教学法”应注意的问题

要真正发挥“问题教学法”的作用, 还必须在复习中注意以下几方面:

1. 基础性和层次性相结合。

在中考复习中要注意强化学生基础知识, 并进行分层教学。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 针对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 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目的地有计划地学习。

2. 逻辑性与科学性相结合。

问题的设计要符合九年级学生思维的规律和心理特征, 设问要具有逻辑性, 这样才能在教学提问中真正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3. 思想性与创新性相结合。

在社会思品中考的复习中, 涉及大量的对时事政治的分析认识, 这就必然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政治思想, 避免出现过分偏激的言论;不能挫伤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教师应用科学、合理的指导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 鼓励创新思维。

4. 全面性与开放性相结合。

在中考复习中, 问题教学法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增强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创新性, 在设计问题时注意设问角度的全面性、答案的开放性。

可见, 在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教学中, 如能坚持以“问题教学法”进行中考社会思品复习, 则能很好地提高中考社会思品复习效率, 使教学真正适应中考改革与素质教育发展的趋势。

摘要:在中考复习中使用“问题教学法”能较好地适应当前社会思品中考开卷考试的要求。本文结合中考复习, 运用“问题教学法”, 充分立足课堂教学, 从构建知识结构、突破重难点、培养思维习惯、提高综合能力等环节着手, 着力培养学生知识应用和解题能力, 提升中考社会思品的复习效率。

关键词:中考社会思品复习,问题教学法,知识结构,思维习惯,复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刘舒生.教学法大全.经济日报出版社, 1993.

[3]胡学增.现代教学论基础研究.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4]扈中平.现代教育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初中思品复习教学探讨 篇3

在初中思品复习教学中,面对思品学科繁杂的知识点,如何规划好复习教学,是使学生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并使所学知识形成体系,转化为能力,用于指导生活实践的重要一环。通过多年的复习教学实践,我觉得:建构知识体系,理清基础要点,结合社会热点,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心理品质,是思品复习教学的有效方法。

一、梳理知识,构建科学合理的知识体系

思品中考对基础知识的要求,特别是开放性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题在书外,理在书内”,必须以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为前提。这需要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梳理,例如,可以将所学知识以图示或表格等方式进行归纳、概括或整理成不同的专题,构建起完整而又简明的知识体系。(可以参照我给同学们的《复习提纲》)如:我将七、八、九三个年级的教材融为一体,再分为“法律”,“心理品质”,“心理变化及现象”,“政策,方针,战略措施”,“时政热点”,“活动与实践”这样六个专题,立足教材,掌握基础。这样做有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复习的知识。

二、理清脉络,查漏补缺牢固掌握“双基”要点

对掌握基础知识,同学们在复习中容易步入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政治学科考试 ,基础知识在考试时主要是选择题,好做,也容易,所以不需要太在意基础知识;另一个是把掌握基础知识等同于背书,仍然采用过去死记硬背的方式去学习政治学科。 关于第一个误区,在《恩施州2007年中考思想品德学科考试说明》明确指出“思想品德学科中考注重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因而能否掌握好基础知识是思品课复习教学的关键。关于第二个误区,如何掌握好基础知识,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理清基础知识脉络。根据思品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初中思品课主干知识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教材本身的规定,课程标准已有明确的说明;二是结合社会热点确定,思品学科的教学基本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教材上能与实际结合的地方也是将来考试的重点。三是结合地方实际和个人的理解和认知及价值观的实际。

(2)要在知识结构中打好基础。思品学科的核心内容由“法律常识、心理品质、行为习惯、道德修养、时事政治”等部分组成,由于涉及的面比较广,一些学生在复习中往往感觉越复习越乱。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在于不能只关注一个一个的知识点,而要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给学生一个清晰的脉络。

(3)要在应用中打好基础。学生在复习中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复习课学生练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答案,而在于通过练习巩固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老師讲评练习也不是要学生记住答案,而是应该从存在问题中找出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还存在那些欠缺,要及时查漏补缺,这样才能逐渐提高自身的水平。

(4)要使学生明确掌握基础知识不能靠死记硬背,不只是为了会做选择题和简答题。要对基础知识融会贯通,要会用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语言的表达、组织能力,材料的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这都是基础积累的体现。

三、关注时事,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

关注时事,学以致用 ,理论联系实际,是思品课的生命所在,是新课程中要求做到的知识、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结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我们思品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我们要敏锐的捕捉近年来中考命题风向标,突破这一教学难点,例如,在2006年考试题中出现以 “新宪法”、“三农”政策等材料为背景的主观题。在关注时事政治的同时,我们还要关注身边的大事和百姓关心的话题。我们同样以近几年中考试题为例,近年来中考试卷中出现了以“恩施州的两路建设”、“新农村建设”为背景的议论题等。 观察时事政治和身边事,应用所学知识、理论发表议论是突出思品教学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培育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重点、难点的重要手段。我们在复习教学中,要善于捕捉国内外重大时政信息和身边的热点问题,结合教材从多角度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对“双基”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把时政和身边的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发生的重大事情作为教材内容的延伸和补充,以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态度。

四、开放课堂,加强实践和应用能力锻炼

在学生高强度大负荷复习过程中,教师有意适度安排一些体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同时丰富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如:开展体育比赛、组织班会、开展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平时实践教学编写秩序册、班会设计、调查报告、倡议书、演讲稿,广告语等应用文。这些活动丰富多彩,实践性强,是指导学生将所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运用到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鲜活课堂。

五、从容应考,舒缓心理压力正确对待考试与人生

复习临近考试期间,许多学生往往承受不住高压,表现出手忙脚乱,惶恐不安,甚至出现萎靡不振或破罐破摔的心理问题。在这期间教师要做好三件事:一是有效心理干预,建立自信,相信付出了就会有汇报,从容应对考试。可适当组织几次模拟考试训练、教给学生正确的考试方法,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克服粗心马虎、加强书写的速度与规范等;二是放松心情。不要把思想定格在一考定终身上,指出人生成功的最大影响因素是个性的成长而不是一两次考试分数,指导学生正确对待考试,正确对待分数,正确对待名誉;三是开展一些舒缓压力的活动。如文艺晚会、体育比赛、亲子联谊会、报告会等。

八年级人教版下册思品复习提纲 篇4

第一单元 权利义务伴我行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 人身自由权利⑤……⑨(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怎样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

10、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1、怎样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P15页)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维护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

12、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 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3、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二单元 我们的人身权利

1、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5)

答: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2、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7相关链接)

答: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 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3、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图)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4、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法律有哪些? 《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5、公民行使健康权有哪些方式?(p28)

答:①我们有权珍爱生命,维护健康,积极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使自己拥有强 健的体魄和焕发向上的精神 ②有权在患病时及时医治,恢复健康,增强体质 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他人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

6、法律为什么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和健康予以特殊保护?

答: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生命一旦丧失,任何权利都失去了意义。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②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易受到伤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责任。

7、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内容?(p35)

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生命健康权、自由权等。

8、侵犯名誉权的行为有哪些?(p38、39)

①侮辱:公然谩骂他人,在大庭广众之下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②诽谤:指无中生有、捏造并散布虚假的事实,恶意中伤他人的行为,分为口头诽谤和文字诽谤。③新闻报道失实。④诬告。

9、侵害肖像权行为有哪些?(p41.d2)

(1)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广告、杂志封面、挂历),就必须取得肖像 权本人的同意,否则就构成侵权。(2),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肖像。(3)以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

10、什么是姓名权?(p43)

姓名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有权自主决定自己起什么名字;有权决定、使用自己的姓名、笔名、艺名;有权依照规定变更姓名。但是未成年人和精神病患者的姓名权由 其监护人代为行使。

11、侵害姓名权的行为有哪些表现形式?(p44)

盗用、冒用他人姓名,是侵害公民姓名权的两种具体表现形式。盗用他人姓名是指……谋取不正当的利益。冒用他人姓名是指……以达到某种目的。

12、隐私的含义(P46)隐私是指公民不愿意为人所知或不愿意公开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私生活秘密。人生在世,总有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总有许多与公共利益、群体利益无关的纯个人私事。这些都属于隐私。它包括三个方面内容:①私人信息,如家庭住址、身体缺陷、婚恋情况、家庭关系、财产状况等;②个人私事,如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等;③私人领域,如住宅、个人行李、书包等。(P46页)

13.保护隐私的意义(必要性)(47、48页)

(1).是人独立自由的需要(2).是人们对自身安宁和安全的需要(3).是建设以人为本、崇尚人性与个性的现代社会的需要。

14、隐私权的内容(p48-50)

(1)隐私权的真谛是私生活的自由与安宁,保护正常生活不收干扰,内心世界不被侵扰。(2)公民有权对个人信息保密,如依法不公开自己的身体状况、家庭关系、储蓄密码等,并禁止他人非法搜集、传播和利用自己的私人信息。(3)公民有权对个人通信内容保密,对自己的信件、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禁止让人擅自查看。

15、应该怎么尊重他人的隐私?(p51-52)(1)树立隐私意识 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能干涉他人的私事,不打听、不传播别人秘密,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陋习。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2)需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亲人朋友同学之间常常会分享一些个人秘密,这是基于彼此信任。此时我们要承担起对这份隐私的责任和信誉,这不但能保护自己的隐私,也是对他人隐私的保护和尊重。

16、侵害隐私权的行为有哪些?(p53)

监视、窥视他人私生活,以偷看日记、私拆信件等手段千方百计刺探他人的秘密,道听途说传播他人的隐私,非法利用他人的个人信息等,都属于侵害隐私权的 行为。

27、保护自己隐私权的方法(p55)

(1)运用法律保护隐私权。当隐私权受到侵害时,我们应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采取自行与侵权人协商,请 求司法保护等方式,要求侵权人停止侵害、赔礼道歉;若因此造成较大的精神痛 苦,还有权要求精神赔偿。(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给自己的隐私上把锁。

第三单元 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

1、教育的含义和作用(p58--60)

含义:教育,是以促进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为目的,以传授知识、经验为手段,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作用:①对个人的成长,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P59)②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要让短暂的生命发光、有尊严有意义的度过一生,必须接受教育。教育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③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教育成就未来。(P60)

2、什么是受教育权?(p60)

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

3、什么叫义务教育?其法律依据是什么?(p61)

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事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实施义务教育的法律保障。

4、义务教育有什么特征?(p61)

(1)义务教育具有国家强制性(2)义务教育具有公益性(3)义务教育具有统一性,6、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可以采用非诉讼方式和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7、作为正在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应该怎样履行受教育的义务?(p64)第一,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 第二,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 第三,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

8、财产分为哪几类?哪些不属于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哪些? 分类:国家所有、集体所有、个人所有。(按归属划分)

不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

公民的个人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 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9、什么叫财产所有权?(p70)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具体见70面得相关链接)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10、我国的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哪些手段来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p72--73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普遍的做法,往往通过采用责令侵权人将毁坏的财物恢复原状、赔偿受害人经济损失等方式,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的所有权是最严厉最有效的保护方法。通 常采用判处侵犯财产的罪犯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等刑罚手段,保护公民合 法财产的所有权。

11、公民可以请求法院通过哪些方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哪些? P74第一段:当所有权的归属发生争议时,我们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应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侵权人赔偿损失。

12、什么叫遗产?作为遗传必须具备哪些条件?(P76)被继承人遗留的个人的合法财产称为遗产。作为遗产的三个必备的条件:

一、必须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财产;

二、必须是公民个人所有的财产;

三、必须是合法的财产

13、继承人包括那些人,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什么确定的?(p77)

继承人包括: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第一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的范围是根据血缘关系、婚姻关系和抚养关系确立的。

14、什么叫法定继承,法定继承人的顺序是怎样划分的?(p77-78)

法定继承是指既由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的范围和继承顺序,又由法律直接规定遗产份额分配原则的继承方式。

第一顺序继承人: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注意: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或第一顺序继承人放弃继承权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15、什么叫遗嘱继承?遗嘱继承有什么优点?(p78)

遗嘱继承是指继承人按照被继承人所立遗嘱,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方式。其最大的优点是被继承人能够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处分财产。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16、什么叫遗赠?(p79)

公民将自己的财产待死后不留给亲属,而赠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这是法律所允许的,称为遗赠。遗赠并不属于遗嘱继承。

17、什么叫智力成果权?(p82)

智力成果权,也就是知识产权。它是法律上确认和保护人们(包括公民和法人)在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等精神领域创造的“产品”所具有的专有权或独占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以及商业秘密权等。

18、保护消费者权益有什么重要意义?(p89)

保护消费者权利,有利于促进生产的发展,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维护社会 的正常秩序,让人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19、我国专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是什么?其中明确规定了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9项)(p91)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了我国消费者享有安全权、知情 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结社权、获得教育权、人格尊严与 民族风俗习惯获得尊重权、监督权等9项权利。其中最主要的是安全权。(各权利的含义见课本及笔记)20、作为消费者,我们应该履行哪些义务?(p92)

维护市场秩序,做有修养、守秩序、道德高尚的消费者。(态度谦和、说话有礼貌、选择商品应事先考虑好、对营业员的优质服务表示谢意、维护生产经营者的正当利益)。

21、作为消费者应该怎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才能避免上当受骗?(p93--94)炼就一双“慧眼”①要求我们增强自己的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②学习和掌握有关消费方面的知识③掌握有关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知识。

22、当消费者的权利受到侵犯以后,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维权?(p96)1)与经营者协商和解 2)请求消费者协会调解 3)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 4)可以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5)严重的、造成重大伤害的侵权行为,可以向司法部门提起法律诉讼。

第四单元 我们崇尚公平和正义

1.公平的含义?(P101)

公平是得到自己该得到的,公平是分担自己该做的。人们心目中的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要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一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到的利益。2.公平对于合作的重要性。(P102)

一个良好的社会,应该能够使人们稳定、持久地进行合作,而只有公平才能实现这一点。人们在会合作交往中,如果收到不公平对待,产生不公平的感觉,就会感到冤枉、气氛,甚至导致报复行为。这种心理和行为使人和人之间信任感降低,导致彼此……影响社会的长治久安。

3.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P102)

①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才有保障;②有了公平,我们才可能通过诚实劳动,得到自己应得的东西,满足自己的合理期望,从而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这样整个社会才能人人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4、如何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1)公平总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公平的现象。公平总是相对的,无论我们如何努力,都不可能达到绝对的公平。

(2)当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发生时,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善于用合法的手段,求得问题的合理解决,以谋得最大限度的公平。

(3)我们遇到“不公平”的事情觉得委屈、感到困惑时,当我们在矛盾冲突中感到左右为难、举棋不定时,我们不妨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或许我们会更加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

5.公平合作的重要性?(P106)

(1)社会需要合作,合作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在公平的合作中,人们各自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应有的发挥,个人的利益得到应有的保障,同时也避免了不必要的内耗,有利于社会高效、和谐的运转。

6、什么是正义的行为?什么是非正义的行为?

在社会进程中,凡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

凡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7、制度的正义在于它保障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它的程序和规则是面向每一个社会成员的。

8、我们应该怎样维护正义?P112—113 ①作为社会成员,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就是在维护正义。我们要从小树立以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为荣的意识,养成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和规则的良好习惯,以实际行为维护正义。

②如果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自己身上,自己能够采用正当方式,奋起抗争;

③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

人教版八年级下思品期末复习提纲 篇5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道德义务的涵义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 答:涵义:道德义务,是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意义(作用):广大社会成员自觉自愿地履行道德义务,既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又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15、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给我什么的启示是什么?

经济政治与社会复习提纲 篇6

第一课 商品的交换和消费

1、什么是商品?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这个定义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不是用来自己消费的,而是用来与他人交换的;第二,商品不是自然物,而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就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价值就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一个商品的价值大小,不是看它的作用大小,而是看它消耗了多少人类劳动。

商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越多,其价值越大;相反,如果消耗的劳动越少,其价值越小。

3、货币:货币是人们共同约定的一般等价物。或者说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4、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也就是最基本的作用。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指任何商品都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它的价值多少。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或者桥梁、中介的作用。

影响价格的因素:

(1)价值决定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价值量越大,价格越高;商品的价值量越小,价格越低。(2)供求关系影响商品价格。

5、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6、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

第二,刺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技术,降低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三,促使生产者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7、常见的消费方式:主要有钱货两清的消费和信贷消费。

8、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有收入、消费品价格、消费心理。收入是首要因素。

9、常见的消费心理有:求同心理、求异心理、求名心理、求实心理。

10、正确的消费观是:(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结构合理,协调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课 企业的生产与经营

1、企业:企业是依法设立、以盈利为目、向社会提供商品的经济组织。

2、设立企业的条件:企业是营利性组织,能够自负盈亏,对自己的经营成果承担责任;企业必须拥有一定的资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要按照现行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相关的登记审批手续。

3、企业的类型

企业类型的划分有不同的标准。

(1)根据企业的所有制形式,企业可以分为:

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其中国有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是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2)按组织形式划分,我国企业主要有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

个人独资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并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的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济组织。

个人独资企业应具备的条件:投资人为一个自然人;有合法的企业名称;有投资人申报的出资;有固定的生产经营场所和必要的生产经营条件;有必要的从业人员。

个人独资企业往往规模较小,在小型加工、零售商业、服务业等领域较为活跃。

合伙企业,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通过订立合伙协议,共同出资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经济组织。我国合伙组织形式仅限于私营企业。合伙企业一般无法人资格,不缴纳所得税。其包括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合伙企业可以由部分合伙人经营,其他合伙人仅出资并共负盈亏,也可以由所有合伙人共同经营。

公司制企业是依法设立、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在我国,公司制企业占据着支配地位,大中型企业通常采用这种形式。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

(1)企业的经济效益:是指企业的产出与投入之间的比例关系。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就是要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方法: 第一,面向市场,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

第二,创新技术,推动企业集约型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企业的生命之源。第三,提高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第四,改善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第五,适度扩张,追求规模效益。实现规模经营的主要途径:

一是充分实现生产和管理过程的标准化和专业化,发挥分工和协作的效益; 二是通过企业间的合并和联合,扩大产出规模,扩大市场份额,增强企业实力。

5、为什么说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第一,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人具有财和物不具备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二,高素质的劳动者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第三,不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企业长盛不衰的保证。

6、劳动力资源现状:总体素质偏低,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劳动力整体受教育程度低。二是技能型人才严重缺乏。

7、成为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性:中职生作为未来产业大军的骨干,素质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制造”质量的优劣。

8、成为符合企业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的努力方向 第一,确立职业理想,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业生涯规划。第二,培养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三,学好专业知识,提高职业技能。第四,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第五,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增强心理素质。

第三课 个人的收入与理财

1、城镇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2、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部分构成。

3、我国现阶段实行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中,按照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其他的分配方式主要是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和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

(2)按个体劳动者成果分配:是指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独立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活动所得的收入。(3)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是指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4、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原因

实行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也是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5、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1)坚持效率原则。就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使劳动者的劳动贡献和劳动报酬紧密结合起来,就要按各种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打破平均主义,激励劳动者和建设者的积极性,鼓励人们多劳动、多积累。

(2)坚持公平原则。就是要防止分配不公,避免个人收入差距过分悬殊。

(3)我国处理效率和公平的现行政策:要保证劳动收入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就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收入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收入分配公平还表现在注重再分配过程中的公平,让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4)效率与公平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保证,只有分配公平,才能维护劳动者权益,激发劳动者发展生产、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5、税收的含义: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6、税收的意义:税收是国家强制取得财政收入最直接的形式,也是征收面最广、最稳定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7、税收的特征: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8、税收的种类:税收有不同的种类,根据征收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

流转税主要有增值税和营业税,所得税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

9、个人所得税的含义: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个人取得的各项收入征收的一项所得税,是我国税收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10、个人所得税的征收方法:我国的个人所得税,按应纳税项目的不同,分别实行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实行超额累进税率纳税人所得越高,税率越高;所得越低,税率越低。

11、纳税人的含义:纳税人是税法上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

增强纳税人意识,抵制违反税法的现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公民的纳税人意识不断增强。但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违反税法的现象,如偷税、欠税、骗税、抗税行为。

12、纳税人意识的培养

(1)积极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依法纳税不仅是公民的基本义务,而且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主人翁地位的具体表现。

(2)积极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同时,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13、个人理财方式:投资股票、购买保险、储蓄。

(1)储蓄的含义:储蓄是指将货币存入银行、信用合作社等金融机构,当存款到期或储户随时提取时,由金融机构归还本金和支付利息的活动。

(2)存款利息的计算公式为:存款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3)储蓄的种类:存款储蓄主要有活期储蓄和定期储蓄两种。(4)储蓄的特点:储蓄具有存款自由、安全性高、收益稳定等特点。储蓄目前是我国家庭主要的投资方式。

14、证券的种类:证券包括债券、股票等有价债券。(1)债券

债券的特点:债券是一种稳健的投资工具,通常有利率固定、风险较小的特点。债券的种类:根据发行者不同,我国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

债券的收益和风险:三种债券中,国债风险最小,收益低;企业债券风险最大,收益高。(2)股票

股票的含义:股票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工具,是股份有限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证券。

股票收入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股息或红利收入,即股票持有人作为股东,享有的股份公司取得的利润分配收入;二是通过买卖股票带来的差价收益。

股票的特点:股票收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投资股票风险也较大。

(3)债券和基金的投资:对股票和债券的投资,也可以通过购买证券和投资基金来进行。

15、商业保险的含义:商业保险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投资工具。

16、商业保险的种类:商业保险分为两大类: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财产保险:财产保险以物质财富及其相关的经济利益为投保对象。人身保险:人身保险是以人的生命和身体为保险对象。

第四课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公有制的含义:全民或集体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就是大家都有,不能由哪个个人所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3、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形式

一是国有经济(全民所有制);二是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由国家代表人民占有生产资料,所以又叫全民所有制,是我国公有制的主要形式。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

4、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 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国有经济为国家提供了大量积累和财政收入。

5、非公有制经济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一是个体经济;二是私营经济;三是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以及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国有、非集体成分。

个体经济是劳动者个人或家庭占有生产资料,从事个体生产或经营服务的一种私有制经济。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取得利润为目的的一种所有制形式。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经济是外国投资者和港澳台投资者在大陆建立的独资或合作合资企业。

6、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不仅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而且成为活跃市场、增加税收、方便人民生活的生力军。

7、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8、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9、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

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不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而以私有制为主体,那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因为我们的经济基础是公有制经济,而不是私有制经济。

10、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原因

第一,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状况决定的。

第二,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11、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12、计划经济:计划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是计划经济。

13、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市场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和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14、市场机制的内容:供求、价格、竞争等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自动引导着千千万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行为,调节者人、财、物的合理流动与有效使用。

15、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

16、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和市场的不同作用: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的作用,计划是对市场失灵的校正和补充。

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

1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

1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两种市场经济,一种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另一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三个特征: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市场经济。(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政府实行强有力调控的市场经济。

20、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经济增长、充分就业、通货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21、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舆论手段。其中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是政府经常使用的经济手段。

22、市场规则:市场的有效运行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秩序,而良好的市场秩序依靠规则来保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23、市场规则:市场经济的规则主要包括:自愿交易,平等竞争,诚实守信,等价有偿。

第五课 坚持科学发展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小康的含义:小康,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三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战略部署。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这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实现;

第二步,从1991年到二十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3、“新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在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生活更加宽 裕;

第二步,再经过10年的努力,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坚持物质文明,也要关注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经济上主要有以下目标:

第一,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第二,基本实现工业化,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第三,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镇人口明显增加、城乡差别、地区差别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

第四,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家庭财产普遍增加,社会保障体系比较健全,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它标志着我国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关系到我国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到富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性转变,关系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6、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内容:新型工业化道路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社会化和信息化等内容。

7、新型工业化的含义: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

8、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是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

9、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把自主创新能力放在首位,由原来主要依靠人力、物力投入的增长方式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的转变。

10、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调整,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两方面内容。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就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和水平。经济结构的调整还包括发挥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11、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含义:资源节约型社会,包括生产上的“集约”和消费上的“节省”两个方面的含义。

12、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含义: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形态,其内涵是 人类的生产和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13、如何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发展经济中要坚持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的基本原则,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发展。

第六课 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1、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也称世界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货物、技术和服务的进出口贸易活动。

2、对外开放的主要作用

第一,对外开放使我国迅速实现了向国际贸易大国的转变。第二,对外开放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对外开放加快了工业化进程,成为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途径。第四,对外开放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第五,对外开放提升了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业化进程,大大增强了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在世界经济中的影响力,使我国经济在更广领域、更深程度上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

3、“引进来”和“走出去“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是我国经济贸易合作的两大支柱。

4、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技术、资本等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其表现形式主要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5、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1)生产全球化。(2)贸易全球化。(3)资本全球化。

6、为什么必须坚持对外开放这一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来的,这一国策已经被写进宪法,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要长期坚持。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对外开放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其次,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对外开放。第三,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7、如何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关系?

在对外开放中,既要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又要主动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先进技术、资金与管理经验,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8、经济全球化的影响: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经济联系在一起,它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 同时,也使本国经济更容易受到他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9、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一是要正确面对全球化。二是积极参与全球化。

三是在全球化中加快发展本国经济,增强我国的整体经济实力。

第七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1、我国的国体:人民民主专政。

2、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国体与政体的关系:一般地说,国家性质(国体)决定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政体),反过来说,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必然反映或体现国家性质。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它必然实行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4、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5、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6、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最高立法权、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和最高监督权。

7、常务委员会享有的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设机关。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部分职权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8、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的职权: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决定权和任免权。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它是本行政区域内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本行政区域内的重大问题,都由它讨论决定,并由它监督实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

各级人大代表都由选举产生,每届任期都是五年。

9、为什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有关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人民选举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统一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的政治制度。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10、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第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植根于人民群众,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第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有利于人民牢牢掌握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11、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我国实行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中国共产党处于领导地位,其他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13、我国政党制度的基本内容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之间是通力合作的友党关系。第二,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第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14、人民政协的含义: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具有代表性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和参政议政职能。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大多数国家是两党制或多党制,我们国家的政党制度是一党制,即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但我国的政党制度,既截然不同于一党制,也根本区别于西方的多党制,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1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员的领导: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6、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重要意义

事实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

第一,是由它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第二,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7、我国实行的民族政策:我国采用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8、我国设立的民族自治区:我国有五大省级民族自治区,西藏、新疆、内蒙古、广西、宁夏都是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地区。

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20、我国民族自治地方分设三级政府: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

2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2、自治权的内容:自治权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

23、为什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合我国国情? 第一,我国自秦汉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第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

第三,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了政治认同。

24、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民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把少数民族的特殊利益与国家的整体利益协调起来。

25、我国基层群众自治体系的主要内容:我国已经建立了农村村民委员会、城市居民委员会和企事业职工代表大会为主要内容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

26、基层群众自治的主要作用:基层群众自治主要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7、实行基层群众自治的意义:发展基层民主、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对于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8、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1)增强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意识。(2)必须了解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基本内容。(3)必须提高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的能力。

第八课 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道路

1、我国政治体制:政治体制是指政治权力的存在方式和运行方式。

2、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和要求

(1)任务: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要求: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定会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 满生机、永葆活力。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内涵: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5、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关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要求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领导又是坚持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实行依法治国,才能把党的主张与国家意志、人民意志统一起来,才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必须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必须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依法治国。

6、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有效整合人民群众中各个阶层和群体的不同利益。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在现代化进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协调发展。

第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能够保持国家长期稳定发展,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9课 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1、政治权利和自由的含义:政治权利和自由是指公民依法参与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表达意愿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的政治权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主要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选举国家机关代表和被选举为国家权力机关代表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和标志。

第二,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结社、集会、游行、示威的自由。政治自由是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行使当家作主权利的重要方式。

第三,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3、行使民主权利的主要内容和形式: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内容和形式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以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1)民主选举。是指人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按照法定形式,选定国家各级代表机关的代表和某些国家公职人员的行为。

(2)民主监督。是指公民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以及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

4、行使监督权的主要途径:我国公民行使监督权,实行民主监督,有多种合法的途径和方式。第一,通过信访举报制度行使监督权。

第二,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第三,通过舆论监督制度行使监督权。

此外,近年来还出现了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村务公开栏、民主日(或公开日)、监督箱等新形式、新方法,为公民行使监督权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

5、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担负着以下四项主要职能。(1)政治职能。(2)经济职能。(3)文化职能。(4)公共服务职能。

6、监督政府权力行使的原因:人民在授予政府权力的同时,还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政府的行政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保证政府的各项工作反映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7、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公民监督政府的主要途径和方式有: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批评、建议、举报、信访、行政复议、申诉、行政诉讼、民主评议、民主测评。

8、政府权力监督与制约的意义

第一、对政府进行制约和监督,就是为了促使政府机关及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不滥用行政权力;

第二、促进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第三、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树立良好政府形象,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第四、化解社会矛盾,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

第十课 履行义务,承担责任

1、政治性义务的含义:指的是公民依据宪法、法律规定必须履行的对国家、社会的责任。

2、公民政治性义务的内容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政治性义务,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第二、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第三、遵守宪法和法律。

第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3、履行政治性义务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公民政治权利得到广泛充分地实现。

第二、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增强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第三、有利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四、有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4、政治参与的含义:政治参与是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表达政治意愿,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策、参与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

5、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含义:有序的政治参与是指公民在我国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范围内,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表达政治愿望和要求,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

6、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必要性:有序的政治参与,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实行民族政策的意义: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边防的巩固。

8、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这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和政策。

9、公民应如何维护与增进民族团结:作为公民,我们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增进民族团结。

10、我国宗教政策的内容: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国策,包括: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11、公民应如何对待宗教信仰?

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无论是信仰宗教还是不信仰宗教,大家一律平等,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团结、和谐相处,共同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有损公民健康、破坏社会秩序、危害国家利益的活动。

12、中职生应树立科学世界观,弘扬科学精神

中职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及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武 装自己,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弘扬科学精神,承担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

第十一课 关注国际社会 维护国家利益

1、为什么说中国是负责人的发展中国家?

(1)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历来注重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同所有发展中国家发展友好关系,不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定亲疏。

(2)在国际事务中,中国依照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独立作出判断,根据国家利益和世界人民的福祉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盲从、不屈服于任何势力。

(3)在国际关系中,中国坚持以对话和协商的方式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历史遗留问题和现实分歧。

(4)在国际贸易往来中,中国按照通行的国际经贸规则,扩大市场准入,依法保护合作者权益;支持国际社会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强自主发展能力、改善民生,缩小南北差距;通过磋商协作妥善处理经贸摩擦,坚持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5)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遵循联合国宪章遵旨和原则,恪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积极履行签署的国际条约和义务、调节国际争端、缓解国家间的矛盾、妥善处理突发重大事件,为推动和平解决国际热点问题和地区冲突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6)中国关注、支持和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国家利益: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确立对外政策及其目标的基本依据,是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因素。

3、国家利益的内容:主要包括国家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和国家安全。

4、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5、和平问题,指的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战争的问题。

6、发展问题,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问题。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保障,谋求经济发展与社会繁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

7、外交政策的含义: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目标及所采取的策略、方式和手段,它是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在对外关系中的反映,也是实现对外职能的手段。

8、我国外交政策的依据: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

9、我国的外交政策: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0、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态度和对策。

1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3、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国际事务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它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14、和平发展的含义:和平发展就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渐进的方式,在与经济全球化紧密相联的进程中因势利导、趋利避害,既向整个国际社会实行全方位的开放,又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扩大内需、挖掘潜力,走中国特色的富民强国之路。

15、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一,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第二,以自身的发展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第三,依靠自身力量和改革创新实现发展。第四,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第五,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二课 关注改善民生

1、优先发展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第二,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第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

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必然要求。

3、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含义: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保障全民健康的“社会安全网”,是保证社会公平的重要途径。

4、我国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通过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实现全民医保,体现医疗公平,为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意义: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有利于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6、社会保障体系的构成: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保障各个有机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反相成的总体,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四个方面。

(1)社会保险的含义:社会保险是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社会保险的主要项目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2)社会福利的含义:社会福利是指提高社会成员生活水平的各种政策和社会服务,旨在解决社会成员在各个方面的福利待遇问题。

(3)社会救助的含义: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其他社会主体对于遭受自然灾害、失去劳动能力或者其他低收入公民给予物质帮助或精神救助,以维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各种措施。

(4)社会优抚的含义:社会优抚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7、加快建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

社会保障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基本制度安排,是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有利于保持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第十三课 建设和谐文化

1、不同性质文化的不同作用:文化既有先进的、也有落后的,还有腐朽发反动、低俗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在社会的发展中发挥着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愚昧、低俗的文化则会麻醉人的正常思维,侵蚀人的文明道德观和健康思想;麻醉人的意志,把人引上歧途,使人做出有悖于常态、害人害己的事,最终走上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悖、甚至是违法犯罪的道路。

2、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的含义:我国新时期和谐文化是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的思想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意义(1)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2)建设和谐文化,是建设和谐世界的需要。(3)建设和谐文化,是促进人的心理和谐的需要。

4、建设和谐文化的基本要求:建设和谐文化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要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 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社会主义荣辱观(简称“八荣八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有机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科学严谨、完整系统,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鼓舞人民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是凝聚人民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朝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有力保证。

8、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必要性:如果没有和谐价值体系,社会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失去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就会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要求: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就是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立足本职岗位,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

第十四课 构建和谐社会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构成。它把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摆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5、科学发展观的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

6、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1)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7、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民主政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8、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9、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10、怎样参与和谐社会建设 首先要认清社会发展方向。

其次,要在社会生活中,自觉地将个人情感上升为理性行为。

初中社会思品复习提纲 篇7

一、强化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意识

每一个公民对自己的国家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基础上还负有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但是在当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 很少有人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当成一个正式的内容和目标来对待。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首先教师就必须要有社会责任感, 这种社会责任感是建立在与时俱进的基础之上的, 所以教师要密切关注时事, 并且学会将时事政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 这样才可以为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奠定良好的教师基础。

例如, 在党的十八大中有代表提出了涉及“环保”“生态”等问题的议案, 教师就可以在网上找出相关的一些素材, 并且将这些素材融入“感受社会的变化”“亲近社会”等教学内容之中。

通过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改进可以很好地培养起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也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认识到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

二、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

多媒体设备是重要的教学资源, 也是有力的教学助手。多媒体设备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具备声像合一的功能, 而这一功能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例如学习《一切为了国家的荣誉》时, 教师就可以首先借助视频播放来激发出学生的荣辱感, 进而激发出学生捍卫祖国荣誉的责任心。所以在这个部分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播放《甲午战争》《南京!南京!》等经典的影片给学生观看。在影片的观看过程中, 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 并被电影中的故事人物和那种强烈的情绪感染。

观看完视频后,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 让学生对这份荣辱感有更深的认识, 对这个国家产生更加丰满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将随之建立。

教师问:刚才我们观看了《南京!南京!》这部电影, 大家看完之后有些什么感受?

学生还沉浸在刚才的影片中, 教室内静悄悄的。

教师说:那等会大家想说了再站起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生1:以前在历史书上了解过南京大屠杀这个事件, 但也只是一个模糊的印象, 并没有太大的体会。

学生2:对, 以前那些民众抗日的激情只是书面上冰冷的文字, 但是这一次我是真切地感受到了他们那种保卫家园、保卫祖国的慷慨激昂的情绪。

学生3:非常感谢这部影片让我明白了内心涌动的爱国心是这种激动的情绪, 知耻才能更好地为明天奋斗。我为那些抗日的民众而骄傲, 我为我的祖国而骄傲, 我会努力地读好书, 成为一个对社会、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这样一个观看影片、观后讨论的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教学, 虽然有些内容并不与课本内容有密切的关系,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的爱国热情被点燃, 学生感受到自己的肩上有一份沉甸甸的对祖国对社会的责任。可以说这样的教学是成功的, 是可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成功的教学活动。

三、参与实践增强社会责任感

初中思想品德教师还应该通过实际的行动来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在实践之中让学生明白自身的责任, 从而更好地在学习和生活中做好自己分内之事。

教师可以在周末或者是假期让学生多到敬老院去做志愿者, 多接触一些弱势群体, 让学生在接触之中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明白和认识到自己是这个社会的一员, 自己的力量虽然渺小, 但是对这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依然有着重要的作用。久而久之,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然可以增强。

四、小结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 但是一个人才不仅仅是获得高的分数, 也不仅仅是拥有良好的解题能力和应试能力, 还应该包括良好的道德感、责任感。初中思想品德这门课程肩负着这一重任, 笔者相信只要做好了这门课程的教学工作, 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必将得到增强。

参考文献

上一篇:2023年最新工伤认定申请表A3空白模版下一篇:售前服务专员考试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