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品与社会》

2024-08-19

小学《思品与社会》(精选7篇)

小学《思品与社会》 篇1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 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要引入互动合作学习模式, 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选择互动方式, 这是我们需要直面的问题。由于小组讨论已经成为最常见的互动方式, 所以老师们习惯性地选择这一互动学习方式, 造成了互动形式的单一性。其实, 课堂互动方式有很多, 师生对话、课堂演绎、教学活动、检查互评、实践操作、辩论会、演讲会等, 这些都是可以选择的。

一、建立新型师生互动关系

师生对话在很多课堂教学中都有体现, 但师生互动常常呈现失衡现象。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课堂还给学生, 以凸显学生学习主体地位, 教师和学生打成一片, 平视学生、尊重学生, 课堂中师生对话的平等关系才能建立, 互动效果才能体现。在学习《他为什么学得这样好》时, 我设计了一个师生对话游戏:师生轮番提问回答。我首先提出问题:“他”要做学习的小主人, 这里包含哪些意思呢?学生回答:制定学习目标、计划、自我控制。学生提出问题:作为被采访对象应该如何回答问题?我回答:要弄清对方提出什么问题, 回答要有针对性, 不能答非所问。我又提出问题:从“他”的回答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学生回答:要学会控制自己, 敢于提问, 勇于思考, 制定切实可行学习计划, 珍惜每一分钟。在这个师生互动过程中, 师生身份已经模糊, 对话呈现平等性, 课堂学习气氛生动和谐。

二、提升课堂生生互动实效

小组讨论的确是一种互动学习方式, 其互动学习效果也很好, 但如果每次都使用这一互动形式, 势必造成学生的审美疲劳。因此, 教师在选择这一互动形式时, 要注意改变小组讨论的细节和方法, 在问题设计上下功夫, 并提出小组讨论目标,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发言机会, 让小组长做好分工。这样才能确保小组讨论有实效性。在学习《同学之间》时, 课堂刚开始, 我就让小组开展讨论, 讨论问题有两个:1、请你回忆自己曾经得到过哪些同学的帮助?2、请你回忆一下, 自己曾经对哪些同学有过帮助?要求每一个同学都要选择一个问题来回答, 要讲清楚事情的始末和自己的感受。因为任务非常明确, 所以小组讨论开展得很顺利, 学习效果很理想。这个互动学习环节之所以能够将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与教师成功设置讨论话题有重要关系。每一个人都有过帮助别人或者被别人帮助的经历, 也许事情很小, 但感受应该很深。通过讨论讲述, 能够引发心理共鸣, 受到教育和触动, 这对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有重要作用。

三、加强教学实践互动力度

思品与社会教材内容, 大多与学生生活实际有直接联系。教师在设计互动内容形式时, 不妨让学生通过活动实践的方式, 获得最真切感知, 并从实践操作中形成理性认识。学生大多对实践互动方式非常欢迎, 教师要把握学生心理, 针对性选择实践内容,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只有充分让学生动起来, 才能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能够参与到实践互动中, 互动效果更值得期待。在学习《我不耍赖皮》时, 为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我专门设计了一个游戏:地上有六样东西, 桌子上面有一个呼啦圈。要求每一个小组六个人都上来, 每一个人一只手抓住呼啦圈, 另一只手捡起地上的东西, 看看哪个小组用时最短将地上东西全部捡起来。学生听说玩游戏, 都异常兴奋。第一个小组在具体操作时乱成一锅粥, 用时16秒, 第二个小组用时3秒钟就顺利完成任务。我让这两个小组分别说说感受。第一组学生开始相互埋怨, 都说是别人没做好。第二小组学生说, 事先已经做好计划, 分工明确, 操作时有条不紊。我立即板书:成功的关键是:事先定规则。在这个互动环节, 学生通过课堂实践活动, 亲身经历一些事情, 并在实践中建立了遵守规则、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计划的认知。

四、引入互评互动学习模式

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需要互动学习, 在互动学习开展过程中, 教师要注意展开互评互议, 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针对互动中产生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表现给出适度评价, 展示优点, 也要找到缺点。在学习《平安回家》一文时。我专门设计了一道讨论题目:你和爸妈出去吃饭, 爸爸喝酒了, 他还要开车带你们回家, 你应该怎么办呢?这个问题是教材中不曾提到的, 而在日常生活中却常常会发生, 具有现实意义。学生开始了激烈讨论, 有些小组气氛特别热烈。有的学生说, 不让爸爸开车, 找代驾去。有的学生说, 爸爸根本就不听劝告, 我们也没有办法。有的学生说干脆报警, 阻止爸爸酒驾。由于观点不同, 学生开始了争执。在争论中形成最大的共识, 这就是互评互议的结果。

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互动方式众多, 如何做出合理选择, 体现的是教师的意识和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让学生在师生对话、小组讨论、活动实践和互评互议中获得真实感知, 可以形成深刻的学习体验和思维认知。互动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 也是一种学习习惯, 更是一种学习态度。在互动学习中激发学习动力, 形成良好学习习惯, 这是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

小学《思品与社会》 篇2

一、填空:(共30分,每空1分)

1、看地图时需要看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例)。

2、车牌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意思(各省市的简称)、河北省的简称或别称是(冀)。

3、我们需要的所有物品,有的是(农产品),有的是(工业品),还有的是原料来自(农村),然后又有(工厂)来加工生产的。

4、交通运输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

5、交通运输不仅要有(交通线路)、还要有(交通站点)、如(汽车站)、(火车站)、(飞机

站)、(港口)。

6、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发明了世界第一架动力飞机。

7、我们现有的通讯方式有(寄信)、(打电话)、(发传真)、(发电子邮件)。(书籍)、(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被称为大众传媒。

二、判断题:每个空2分共计20分)

1、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区农产品的种类会有所不

同。()

2、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发展的历史悠久,地区发展比较平衡。()

3、工厂就是生产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的地方汽车就是一种工业品。()

4、由于行业的不断变迁,以及各种行业的需求量的不断变化,人们从事的工作也会不断变

化。()

5、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主要选择现代交通运输的方式,传统的交通运输方式已经不起作

用了。()

6、父母可以私拆并阅读孩子的信件。()

7、《金陵晚报中》的“金陵 ”是指南京。()

8、“沙发里的土豆 ”是指过度看电视者。()

9、汽车的污染主要是指噪音污染,其次尾气污染。()

三、简答题:

1、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那些美食佳肴,各举出四个。(每个1分,共12分)答:⑴我们的家乡的分景名胜主要有:祖山风景区、岭风光、都山积雪、青松岭度假村等。

⑵我们的家乡的美食主要有:青龙水豆腐、满汉全席、青龙红烧肉、干锅鸭头等。

2、我们家乡农村有哪些农产品?我们的餐桌上的食品那些事本地产的?再说说家乡的几

种农作物各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每个问题最少举出两例,1例1分,共8分)

答:(1)农产品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土豆、小麦等。

(2)餐桌上的食品主要有:米饭、土豆丝、水豆腐、面条、包子、饺子等。

(3)玉米: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土豆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大豆: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水稻: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高粱: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四、谈论辨析题:(15分)

1、你的家长对你看电视是什么态度?4分

答:

2、你认为大人限制小孩看电视合理吗?为什么?6分

答;

3、假如你是家长,你会怎么做?5分

小学四年级品与社会下册期末试卷(9)姓名

一、填空题:40分

1、吃完口香糖后我们要把它(扔到垃圾桶里)

2、国际残疾人日是(12月3日)。国际盲人节是每年的(10 月15日)。

3、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4、我们班是一个(团结进取)集体。

5、(绿色)产品是指未受污染,且生产过程不破坏环境产品。

6、我国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重阳节)、(中秋节)。

7、国传统的文娱活动有;跳绳、(象棋)、(龙灯舞)、(踩高跷)。

8、青藏铁路全长(1142)千米,海拔最高点是(5072)米,它将于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二、选择。24分

1、我国的信箱、邮车、邮电局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C)。

A、色B、色C、色 D、色

2、奶奶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了,需要呼叫救护车,最好使用(A)。

A、手机 B、固定电话C、磁卡电话发D、发电子邮件

3、记者写新闻要特别关注新闻的(C)。

A、故事性 B、时效性C、真实性D、趣味性

4、火车每小时的速度一般是(C)。

A、250千米/小时B、20千米/小时C、30千米/小时D、60千米/小时

5、汽车被称为“奔跑的凶器”、“奔跑的棺材”,这是在(B)的说法。

A、英国B、日本、C、泰国D、中国

6、一下那种垃圾埋入地下后不能分解?(C)

A、剩饭B、报纸C、普通塑料袋D、果皮

三、判断题:24分

1、周小明在公园的长椅上睡大觉。(×)

2、全社会都要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3、我们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不能互相埋怨。(√)

4、一次性纸杯,木筷既方便、又卫生,应大力提倡和使用。(×)

5、“发里的土豆”指过度看电视者。(√

6、《金陵晚报》中的“金陵”是指南京。(√)

7、《小学生学习报》的主要内容是童话故事和漫画。(×)

8、电话是德国人贝尔发明的。(√)

四、设计。12分

1、请你围绕“节约用电,节约能源”这个主题,设计一个公益广告。

答:

1、节约用电人人有责。

2、节约能源,从我做起。

2、请你在公交车上爱心专座上设计一个公益广告,让人们自觉的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答: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2014年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班级:姓名:

一、思考判断,认为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题2分,共30分)

1、世界屋脊上的“天路”指的是青藏铁路。()

2、春节、清明、端午和中秋节是我们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

3、一次性纸杯、木筷既方便又卫生,应大力推广和使用。()

4、嘉惠去看电影,一边大声说话一边嗑瓜子。()

5、算命先生能根据你的出生年月算出你这个人的命运好不好。()

6、小欣是我的好朋友,我可以先拆开她的信看看。()

7、学校要开展“手拉手”活动,小芳认为跟她没关系,她不参加。()

8、饭后用化学洗涤剂洗碗比较干净,对环境也不会有影响。()

9、铺天盖地的广告看了让人头晕,所以我们的生活中不需要广告。()

10、全社会都要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11、我们参加集体活动没有取得好成绩,我们不能互相埋怨。(√)

12、电话是德国人贝尔发明的。(√)

13、由于受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因此不同的地区农产品的种类会有所不同()

14、工厂就是生产各式各样的工业品的地方,汽车就是一种工业品。(15、汽车的污染主要是指噪音污染,其次尾气污染。

二、思考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20分)

1、去动物园参观,我会()。

A、准备好多吃的喂动物 B、拿石子砸动物C、惊吓动物D、用眼睛欣赏

2、以下哪种垃圾埋入地下后不能被分解?()。

A、普通塑料袋B、报纸C、剩饭D、、果皮

4、中国人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由()主持修建的。

A、袁隆平B、张衡C、李春D、詹天佑

。)

5、儿童基金会调查发现每年中小学生约有()人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

A、50万B、70万C、80万D、100万

6、奶奶的心脏病突然发作了,需要呼叫救护车,最好使用()。

A、电子邮件B、电话C、电报D、写信

7、目前,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是()。

A、交通运输污染B、生活污染C、工业污染D、农业污染

1、我国的信箱、邮车、邮电局工作人员的制服都是(C)。

A、色B、色C、色 D、色

3、记者写新闻要特别关注新闻的(C)。

A、故事性 B、时效性C、真实性D、趣味性

4、火车每小时的速度一般是(C)。

5、汽车被称为“奔跑的凶器”、“奔跑的棺材”,这是在(B)的说法。

A、英国B、日本、C、泰国D、中国

9、我国古代的通信方式有()

A、邮驿B、信鸽传书C、烽火D、马拉松长跑

10、属于少数民族节日的有哪些()

A、那达慕大会B、火把节C、泼水节D、开斋节

四、思考连线(每题4分 共8分)

1、救灾物资运往北京火车

2、世界上最早的报纸《蜜蜂华报》

大批木材运往新疆飞机外国人办的最早报纸《开元杂报》

本地糕点运往超市轮船国人自办最早的报纸《中国儿童报》

游览长江三峡汽车中国第一张儿童报纸《中外新报》

五、看图选择(每题4分 共24分)

遇到图中的情况怎么办?选出你赞成的做法,在前面的□打“√”

□见到老弱孕残的乘客主动让座。□ 主动扶盲人过马路。

□排队上车,不拥挤。□ 嘲笑他们,“瞧,瞎子,哈哈„„。”

□讲究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 装作没有看到。

□ 主动买票,不逃票。□ 起哄看热闹。

□多看报纸可以获取到更多的信息。□想帮助摔倒的,怕迟到没有停下来。

□我看报纸就看好玩的消息。□主动帮忙,把摔倒的同学扶起来。

□看完报纸我把有用的东西抄下来。□我是路过的,没有必要去扶。

□我看完报纸就算了。□“哈哈,你看他竟然摔了一跤。”

□就餐时大声喧哗,敲打桌子。□安慰灾区的同学,成为他们的好朋友。

□按顺序就位,不抢占座椅。□远远离开他们,不和他们玩。

□保持正确坐姿,不蹬踩座椅。□捐些学习用品,力所能及帮助他们。

□文明就餐,不乱扔垃圾。□自己学习忙,没有时间关心他们。

六、思考回答。(每题6分,共18分)

1、一张报纸,看起来简单,可办起来却很复杂,凝聚着报社叔叔阿姨们多少劳动的,你知道办报的程序大致是什么样的吗?请简单说一说。

2、做为一名绿色小卫士,拯救地球靠我们从每件小事做起,你能做些什么?(具体说上四条)

3、网络给我们带来了一些便利,但我们要警惕不良的上网行为,请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牢记心中并写下来。

五、简答题:

3、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风景名胜?那些美食佳肴,各举出四个。(每个1分,共12分)答:⑴我们的家乡的分景名胜主要有:祖山风景区、岭风光、都山积雪、青松岭度假村等。

⑵我们的家乡的美食主要有:青龙水豆腐、满汉全席、青龙红烧肉、干锅鸭头等。

4、我们家乡农村有哪些农产品?我们的餐桌上的食品那些事本地产的?再说说家乡的几

种农作物各在什么季节播种?什么季节收获?(每个问题最少举出两例,1例1分,共8分)

答:(1)农产品主要有:玉米、水稻、大豆、高粱、土豆、小麦等。

(2)餐桌上的食品主要有:米饭、土豆丝、水豆腐、面条、包子、饺子等。

(3)玉米:春季播种,秋季收获;土豆春季播种,夏季收获。

大豆: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水稻: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高粱:春季播种,秋季收获。

六、谈论辨析题:(15分)

4、你的家长对你看电视是什么态度?4分

答:

5、你认为大人限制小孩看电视合理吗?为什么?6分

答;

小学《思品与社会》 篇3

一、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现状

(一)管理层面:

职能部门把小学思品与社会当做一门纯粹学科来管理,这看似没有问题,表现出来的是时紧时松,以前把它作为一门文字科,由学校自主测评,学校非常淡化,不对,现在纳入学期质量检测评价,学校要求老师认真对待,要求老师在测评中出成绩,老师就认真的教,要学生记呀背呀,在测评中获得高分。

(二)教师层面

管理松时按部就班应付了事,有的甚至挪为语数课,紧时当做课程认真教啊,测评前要学生死记硬背。

课堂上照本宣科,老师在课本上做做文章,找到知识点进行传授,多为传统的老师问学生回答的模式。

(三)学生层面

学生随着老师的步子走,老师要求怎样就怎样。一般情况就是听、记、背、抄、练、考。上课听抄记,靠前读背记,考得好得到老师的表扬,考得不好就等着挨批评。

(四)效果层面

从上述三个层面的状况来看可想而知,作为学科测评有优有劣,按照质量方案进行处置。从课程标准,从学生的知识获得,从本学科的目的性,效果就大打折扣,特别是学生的知行明理,励志养性,是非养成上没有成效。

二、县域小学思品与社会的教育教学策略

(一)管理上重新定位,全面诠释,改进评价方式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终生性发展,作为德育主要学习阵地的品德课堂教学,当然也不能背离这个根本目的。《新课程标准》中对品德与社会课程定位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要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目的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改进方式方法

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案列可以进行借鉴,关键是老师要践行之。

一是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展一些有益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教学,不要把它当做纯粹的学科来做。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还是个实践活动过程。而道德行为更离不开社会实践。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利用学校旁边农民在养淡水鱼,组织学生参观,向农民技术人员打听养鱼的一些知识,其中使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艰辛,和我们衣食住行的来之不易,深切体会到爱惜、珍惜生活资料的重要,养成尊重别人劳动成果的品质。

二是与养成教育现结合.把思品与社会和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思品与社会课不同于其他的课程注重知识的传授,它是一门专门培养学生品德与品质、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课程,更注重道德的熏陶与感化,关注行为的培养与养成。在中小学的思想品德教材中,也大多是教育学生遵循道德标准、训练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其中有很多的图片、案例、名人名言、相关链接、心得体会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师应充分将其合理利用,结合自身观点见解,从一点一滴做起,系统地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促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课堂教育、家庭教育的体系,这就要求老师和家长要进行沟通,让家长明确思品与社会教育进行的基本要点。“家庭是道德教育开展的主要场所。”而家庭教育的具体内容便是使孩子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及行为素养,学会如何正确做人。基于此,如果想要让感恩教育开展的更加顺利,我们就必须要从学生的家庭环境着手来进行“净化”,让所有家长都可以充分意识到溺爱孩子与过分顺从孩子的可怕。首先,家长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对孩子的基本物质要求进行满足,更应注重精神及道德方面需求,特别是叛逆期孩子,只是给予金钱,过分顺从,任其发展,后果可想而知。其次,家长应以科学的方法引导家庭教育,要根据孩子的个性及心理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感恩方式,使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持有感激之情,让孩子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态,并通过自身言行来引导孩子如何在实际生活落实这种感恩之情。最后,家长应为感恩教育创建合适的氛围。父母的言行可以有效感染孩子,任何时候言行教育往往胜于理论教育,孩子在道德水平上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内化的过程,在生活当中,父母往往充当着感恩教育的主导地位,与孩子的接触是一种全方位的密切接触,可以随时抓住生活中的点滴,对孩子实施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恩教育。感恩教育并不是一项短期工作,它需要长时间的熏陶与沉淀,同时也需要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不断配合才能够有效实现。若能够坚持通过以上方式来对小学生进行长期的感恩教育,必定能够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孩子始终以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事。

四是与社会教育相结合,这里要克服一个误区,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和课本上的案列相悖,就要我们的老师依照课本培养学生的是非辨别能力。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他们在生活中往往会遇到各种挫折,使学生对《品德与社会(生活)》教学产生怀疑。我们的教学所给予学生的不应是一个简单的结论-—“该怎么做?”,而是要让学生亲自去试一试—“你会怎么做?人们会有什么评价?”,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建立自己的道德的标准。因此,我认为我们的教学应该向生活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体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的重要作用。如在教学《同情和帮助残疾人》一课时,结合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关心与帮助残疾是一种社会公德,人人有责”。课堂设计小节目,让学生参与表演,通过学生自己的参与,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对待残疾人应抱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并把帮助残疾人的行为落到了实处。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得到了教育,培养了大家乐于助人的品德。

(三)学校要切实领悟该学科的核心目的

学校是实施的主体,要领悟本学科的核心目的,目的明确了才能科学的实施,才能取得效果。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该要求是小学思品与社会课教学的灵魂,为本学科教学现状的改善指明了方向。同时,改善本课程教学现状是充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核心要求;是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代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小学思品课教学社会化、生活化、自主化的外在要求。

小学《思品与社会》 篇4

虽然此次调查的对象只是四个班级的学生,调查样本有限,但结合笔者平时的观察和所作的个别访谈,笔者以为,这一调查结果还是能反映当前初中学生阅读的大概情况的。从调查结果来看,初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处于毕业阶段的初三学生的阅读更是少之又少。

思品与社会是文科类综合课程,它将历史、人文地理、法律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有机整合,在初中课程体系中地位比较特殊。加上因为受考试成绩的压力相对较小,平时的教学方法也可相对灵活多样。因此,作为一名初中思品与社会学科的教师,笔者认为在课堂内外,可组织和引导学生加强人文社科类书籍的阅读。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相应的尝试。

一、培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的阅读亦是如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笔者在课堂上经常利用零碎的时间,给学生讲述《探索奥秘》和《十万个为什么》等书中的人文科学常识。因为学生平时涉猎这些内容相对较少,所以只要找到合适的内容和契机,他们的学习兴趣很容易被激发。在《探索自然界的奥秘》这课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讲述了《探索奥秘》中的“土星光环”的内容。从照片上,学生惊奇地发现,土星环实际上是由无数条光环组成的,好像一张巨大的高密纹唱片,并一直延伸到遥远空间。“如此美丽的土星光环,你们知道是由什么物质构成的吗?”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课外阅读去找寻答案。学生通过阅读发现,原来土星的光环是由难以计数的碎冰块、岩石块、尘埃、颗粒等物质构成的,其直径由1米到1000米大小不等,它们排列成一系列圆圈,绕着土星旋转。学生在惊叹于自然界的神奇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在阅读中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需要说明的是,笔者这里所说的阅读不局限于纸质书本报刊的阅读。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各种电子阅读器大范围流行,所以阅读也可以是在线阅读或数字阅读等,甚至可以是用听音频的方式阅读。对于初中生而言,新的阅读方式也许更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搭建平台

(一)设计阅读卡——“笔尖流淌显精彩”

有段时间,励志片《士兵突击》热播,而初中生不适合也没有太多的时间流连于电视机前。对此,笔者结合思品课专题“做意志力坚强的人”,在课堂上推荐学生看小说《士兵突击》的片段。学生感触颇深,很多学生都说课外会去借书看。考虑到励志教育也是“思想品德”和“历史与社会”课程一再提倡的内容,笔者让学生在课堂笔记本的侧边留空,设计成阅读卡,专门书写阅读笔记。阅读笔记可以是一句两句,一段两段,抑或是完整的一篇;可以是师生定下的读书主题,也可以是自己读书后的一时感慨。感悟《士兵突击》顺理成章地成为笔者第一次布置学生的作业。笔者的要求是:字数不限,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结果,有的学生整整写了几页纸,字里行间让人感动。如关于“不抛弃,不放弃”,有学生写道:“为了班上的一面流动红旗,许三多不分白天黑夜地训练,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了难能可贵的成绩,他的腹部绕杠达到三百三十三个!远超连队最高纪录!这是怎样的‘不抛弃,不放弃’!那么我的‘不抛弃,不放弃’又在哪里呢?……”还有学生以诗歌的形式展现自己的感悟:“你的坚毅令我钦佩;你的坚持给我鼓舞;你的‘不抛弃,不放弃’让我流泪……”点滴的感悟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笔者把这些称之为“笔尖流淌的精彩”。

(二)设置阅读讲坛——“潜移默化成习惯”

思品社会课的课前三分钟,教师往往会安排与本年段相关的学生实践展示活动。笔者也曾在七年级设置“地理大讲坛”,在八年级设置“历史上的今天”演讲,在九年级设置“新闻300秒”时政速评。鉴于引导学生主动阅读的初衷,笔者把这些统称为“阅读大讲坛”。一次,一个学生在“历史上的今天”阅读讲坛上选择的内容非常好,他是这样讲的: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请跟我一起来品评历史事件,走近历史人物,看看历史上的今天曾经发生了怎样的事情……

梦想与现实的距离有多远呢?美国总统林登·约翰逊告诉你,40多年前,他提出了“伟大的社会”的梦想,美国上下为之激动,美国社会开始了前所未有的社会改革:缺乏技能的接受培训;失业的得到工作;黑人获得全部平等的权力;以新的立法和巨大的资源处理犯罪、贫穷等社会问题。其目的就是把美国建成一个人人平等、福利健全的“伟大社会”,如果那样的梦想能够成为现实,林登·约翰逊应该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可是,他却并非是美国人最敬仰的总统,而在许多方面站在约翰逊对立面的里根却被评为最伟大的美国人。他给我们的做人做事,给我们国家的发展留下很多的启示,你说呢?

这位学生在阅读讲坛上选择的内容让人深思。借此,笔者让学生去查找里根总统的事迹,并在阅读后在阅读卡上记下自己的感言。此后,“历史上的今天”听后感言就成为学生阅读卡上的又一内容。他们习惯性地摘记课上同学所讲的内容,还不时地记录自己的感触和体会。有的学生多次自主搜集“历史上的今天”的史实,并写了阅读笔记。

三、鼓励赏识

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造成放任自流。表扬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学生在人文科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时,当他们在讲台前侃侃而谈时,教师应抓住时机进行由衷地赞赏和激励。对此,笔者在班上设立了科学小博士、人文求知奖、小书迷等奖项。此外,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阅读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笔者都进行若干次不定期的阅读引导和评比。或是举行读书报告会、经验交流会,或是展览优秀的读书笔记、读书经验,评比表彰阅读积极分子等。对课外阅读取得一定成绩的学生,及时进行鼓励,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这样,良好的阅读习惯自然而然地随之形成。

同时,笔者引导学生在班上组成阅读互助小组。互助小组由小博士、小书迷任组长,带领大家开展人文科学书籍的阅读。在榜样的带领下,学生走进图书馆、书店、电脑教室,一起探讨人文科学知识,在阅读中互相鼓励,相互合作。

四、真情感悟

思品与社会的教学反思 篇5

我们教材中出现的来源于儿童生活世界的图象,就在于恢复学生的真实的感受,反思自己的生活,修正和改善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从图象中抽象出一个道德观念和道德标准。

如,低年级,一年级教材中有“我很整洁”的学习内容,在“好孩子”,“爱整洁”的主题下,有两组图,“每天做到”(有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穿戴整齐五幅图构成)。经常做到(图象有理发、洗澡、换干净衣服、剪指甲四幅图构成)就“洗脸”这幅图来说,让学生先讲述平常自己是怎么洗脸的,让教师认为洗得好的.学生给同学介绍经验,开始认为低年级的学生动手能力差,在家里多是父母帮助,所以就从成人的角度来要求学生,忽略了他们的现实角度空间就是学生洗脸的真实生活,要让学生知道和学会洗脸,首先让学生行动起来,洗在动作中说出自己的感受,(毛巾大小是否合适,)为什么愿意让家人帮忙洗,哪些地方洗到位了,在感受到感觉到自己的满足和美感。

小学《思品与社会》 篇6

一、适当拓补教材内容, 有效提升教学社会化内涵

在学校教育中, 与其他学科相比, 思品课程教学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阵地和渠道。然而, 由于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影响, 一部分初中政治教师要么是照本宣科, 要么“只在书本里翻滚打转”, 仅仅依靠教材中所编排的一些人所共知的熟识案例来应对教学, 难以真正实现课程教学的生动化。一是由于书本编排的周期较长和更新滞后等因素, 教材中所推举的一些事例并非是实际生活中最具时效性的或者位居社会最前沿的;二是因为受到书本篇幅的限量, 教材中所蕴含素材的信息量肯定不能完全满足教学需要。对此, 作为执教者在日常教学活动中, 要根据教学实际和学生需要, 对教材内容进行适时适量地拓展和补充, 在经过一定量的“裁剪、嫁接”和重新加工之后, 使得课程教学的内容更鲜活实在、更丰润有趣, 从而对学生们保持强烈的吸引力和教育性, 使之更加适应和符合政治教学的需要。如在教学“好习惯受用一生”时, 教者可以在讲解教材内容基础上作生动补充:或在班级、年级和本校学生中间, 选取一些具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事例作为教学中的补充素材;或者让一些学生进行现身说教, 坚持用身边事来教育身边人;或者适时补充一些收集到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来呼应教学。如果能够这样的话, 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又强化了对学生的教育引导效果;既大大增强对教材的说服和理解, 又有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实际成效。

二、努力创设生活情境, 有效提升教学社会化内涵

在目前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 具有“直接灌输——被动接受”明显特征的传统讲授法依然占据主导地位, 可以说, 在这种比较单一的教学模式下, 无论课堂安排组织得多么好, 无论教师的语言艺术多么美妙, 很难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 很难在较长时期内集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和认识上的共鸣也并非容易之举。其实, 初中思品教程中有许多与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 甚至在学生生活中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型或者影子。对于诸如此类的教学内容, 执教者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营造、生成或者制造相应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生动逼真的心境中获取比较深刻的感知和体验, 不断提升思想教学生活化的内涵和水平。例如在关于“人不能选择父母”的内容教学中, 为了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笔者在课前布置学生多搜集一些关于“父母之爱”的生活原型事例, 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汇报交流。本文认为, 主动搜集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学习和体验, 汇报交流更是一种发自肺腑的倾诉和呐喊, 正因为如此, 通过一系列感染性极强的生动讲述, 激发了全体学生情感上的同振共鸣, 整个过程自始至终充满了令人激奋的真诚、温馨和感恩之情, 为课堂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一言以蔽之,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和膨化, 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可感、意动神飞的学习氛围, 不仅能够取得较高的教学成效, 还能从中收获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加大链接渗透力度, 有效提升教学社会化内涵

校园是社会的雏形和缩影, 社会是校园的成熟和深化。无论是什么样的教育, 无论是哪一门学科教学, 其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为了培养建设型的社会人才。而介于12-15岁之间的初中学生, 正处于社会思想开始趋于发育成长的人生阶段, 他们的思想可塑性较大, 作为承负思想教育重任的思品课程, 更要尽可能地对初中生进行社会现象的接触、渗透、教化和剖析, 让他们在初步的社会化教育中更快适应、更快成熟。因此,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 我们要尽可能地、不失时机地把一些教育意义较深的社会现象和事情引入课堂, 同时要努力创造平台和条件把学生引向社会, 让课堂教学和社会教育相互渗进、共同促进。如在“科教兴国”内容教学之后, 有位教师组织学生到本地青少年活动中心参观学习不久前举办的建国60周年辉煌成就展, 同学们兴致勃勃, 从中得到了许多书本上所见不到的宝贵知识, 并在回校后举办的“科教兴国专题征文”活动中, 不仅言之有物, 而且是如数珍宝、下笔成文, 效果非常明显。可以说, 这种做法的确实现了课堂教学和社会教育的最优化结合。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是现代基础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是为发展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健康而奠定基础的综合性必修课程, 是学校开展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渠道, 也是一门实践性和指导性较强的学科。无论是其内容编排、思想教育还是图文形式, 教材及其课程教学都应当是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

《思品与生活》教学漫谈 篇7

一、认真钻研教材, 科学设计教学问题。

刚讲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程时, 我认为一年级思想品德课, 内容简单, 道理浅显, 容易说得清楚, 于是, 不愿花精力去考虑教学方案、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年龄特点, 结果教学收效甚微, 通过区教研员的指导, 我逐渐明白要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道理, 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师就要认真地备课, 科学地设计教学问题, 如何备课?首先要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生理特点, 确定每课的教学目标, 然后设计教学方法, 巧妙设计问题, 对于看似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学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 我抓住契机, 努力做到:

1设问题——促学生脑“动”

学生学习往往从问题开始。在课堂上, , 我力图通过再现丰富的、生动的、形象的生活事例或生活问题, 精心设计问题, 制造悬念, 竭力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促使学生产生探索的需要, 有了这个需要才能萌发内心的冲动, 让学生产生一种解决问题的愿望。如在讲授《小雪花》一课时,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收集各种图片, 让学生先模仿画出雪花的样子, 继而让学生展开大胆想象, 设计出他所喜欢的雪花, 达到小小的雪花不仅美丽, 而且是生活净化护卫者的深刻道理。

2精设辩题——激学生口“动”

《课程标准》指出“讨论是最常用的学习、交流活动形式, 可以是小组的, 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 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辨析在思想品德中能起到既明理又导行的作用。”因此, 在教学中, 我们要经常结合现实中的具体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评议, 认清美丑;还可以自编一些讨论题, 让学生分辨是非, 辩明真伪。如在教《突发情况怎幺办》, 我紧密结合生活实际, 自编小案例让学生讨论、判断。如:帮助张勇想办法, 不少同学想出来了许多课本之外的实际有效的办法, 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又增强生活中自我保护的能力。

3紧融生活——诱学生心“动”

新世纪、新形式, 对于人的品德与生活也必然有新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学校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儿童的成长, 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 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体现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我们作为品德课教师,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有意识的创设情景, 例如利用生活事件、运用生活问题等, 去引导孩子听一听各种问题, 引他们认真去思考, 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建议, 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 再感悟中又进一步“学会生活”。低年级学生好模仿, 对事物感兴趣, 紧紧抓住我们的兴趣点, 在课堂教学中, 通过课本剧, 即兴小表演等多种形式, 既达到了活跃课堂气氛, 锻炼学生能力, 又感悟其中道理的多种功能, 我讲授品德生活课得到学生的欢迎。

二、寓教于乐, 形象地讲清观点

形象生动地讲清观点, 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 是思想品德教学的重点, 而关键是如何做到讲清观点、形象生动, 千万不要连篇累牍。要注意从儿童抽象思维不发达的特点出发并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活动、游戏、插图等, 把道理寓于游戏活动和感性的认识之中, 做道情理交融、深入浅出。如在讲授《从照片看祖国》中, 为便于让学生更好地知晓祖国的大好河山课堂上学生以“小小导游员”的形式组织教学, 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在讲授少数民族内容时, 学生用舞蹈、歌唱、模仿时装秀的形式, 进一步感受到祖国幅员辽阔, 家庭成员之众多, 激发起学生的爱国热情, 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形势较好地辅助教学内容, 达到了教学的目标。

三、加强行为训练, 促进执行统一

小学教育主要是养成教育思想品德课不仅要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 而且还必须重视道德行为的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一年级学生是培养和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我们根据“学一点, 懂一点, 做一点”的原则, 在课堂上坚持行为规范的指导, 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坚持每节课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 强化道德观念。引导学生用所学过的内容进行道德行为的评论, 既进行课堂行为分析。学生的评论虽幼稚简单, 但通过这样一评, 表扬了先进, 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学生明白了是与非。根据一年级学生分辨能力低的特点, 经常向他们讲述革命英雄人物故事以及学校中的好人好事, 让他们学有榜样, 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就能加强学生自我行为训练, 达到了思想品德课动情、晓理、导行的目的。

上一篇:框架结构建筑下一篇:幼师生数学学习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