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班会设计

2024-08-01

国学班会设计(精选7篇)

国学班会设计 篇1

《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

古城镇中心小学梁艳

《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主题班会

班级:五(3)班 班主任:梁艳 活动地点:教室

参加人员: 五年级三班全体学生

班会主题: 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

班会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懂得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蕴涵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尊敬长辈、诚实守信,爱护他人的良好品质。

3、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的文明礼仪传统。

班会准备:

1、教师准备:

(1)深入学生,详细了解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班会教育作好准备工作。(2)确定主持人,班会发言人,拟写班会主持词。

2、学生准备:

查找并学习经典古诗文。

班会形式:

诵读、感悟。

班会流程:

(一)引入并宣布本次活动主题

同学们,从我们入学第一学期开展背诵古诗文活动到现在诵读《弟子规》《论语》弘扬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以来,诵读的声音便不绝于耳。通过学习吟诵,使我们知道了祖国的山川河流,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同时,也提高了我们的品德修养。我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谦逊礼貌的语言,一直是我国人民的日常生活的习惯用语。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更应该明礼仪,讲礼貌,做最好的我。让我们从诵国学经典,讲文明礼貌开始,让文明之风吹遍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古城镇中心小学五三班“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班主任发言

同学们都知道,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感强,易读易记,它蕴含着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因此,大家都爱听古诗文故事,爱诵古诗、背古诗。

(三)诵读国学经典

1、诗歌比赛:

(1)通过播放课件中的图片,看图想诗词。(2)背诵描写山、水、春、夏、秋、冬的诗词。(3)班内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抢背诗词比赛。

2、《论语》

遥望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重礼仪,德至上,是我们的优良传统。《论语》《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今天,我们悉心选择了这两本书,作为我们本次活动的载体。

(1)出示《论语》中经典语句。(2)分组讨论理解出示的内容。

(3)讲述你所了解的关于孔子及弟子的故事。

(4)联系实际谈谈感受,以及在未来生活中怎样去实行。

3、《弟子规》

中国不仅是诗的国度,还是一个礼仪之邦。读了《论语》,才知道何为君子,读了《三字经》,才知道何为孝敬,读了《弟子规》,才知道何为圣人。《弟子规》的学习,可以让我们规范自己的言行。

(1)诵读《弟子规》的内容。(2)谈谈感受。

4、你自己在学习经典诗文中有哪些收获呢?

(四)班主任寄语

同学们,我国在历史上,是世界公认的 “文明之邦”、“礼仪之邦”,是一直奉行“忠、孝、仁、义、理、智、信”等社会公德的国家。到了现代,在我们的身边,你也总会看见那些谈吐文雅,举止谦和,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人。在我们的班集体里,也有不少文明标兵。可是令人惋惜的是,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一些不和谐的音符。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合格的中国公民,我们该怎样去做,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使我们成为当之无愧的礼仪之邦的后代呢? 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从思想和生活实际出发,从你们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循序渐进,文明礼仪之花一定会在泰中这片美丽的土地上绽放。就让我们用自己的言行,从今天这次班会活动做起吧!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时时刻刻用它来衡量自己、鞭策自己,让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五)结束语

我们是祖国的未来,文明之花在心中开放,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我们要做21世纪文明人。让我们插上文明的翅膀,飞向蓝天,飞向美好的未来,做文明的我吧。

同学们,五三班“诵国学经典,传文明礼仪”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国学班会设计 篇2

题目中的“好”字,出自蒙田的随笔《论教育》。蒙田认为,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在过分关注知识“量”的累积的同时,往往会忽视对一个人判断力和德性的养成——“我们应该询问谁知道的最好,而不是谁知道的最多”。

哲人四百年前的话语,在今天我们致力于重建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重识传统文化教育价值的过程中,似乎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国学教育”热风的吹拂下,我们需要自问: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根本目的到底是什么?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让他们去了解?还是提供更多的经典道德规训让他们去记忆?除了这更“多”的知识和规训以外,我们还能从传统文化中挹取哪些“好”的部分和孩子分享呢?我们是否能寻找到“好”的形式,让传统文化融入孩子活泼泼的生命中去?

蒙田说:“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别人的学问而变得博学,无论如何要由自己的智慧才终能成为明哲。”我们所期待的“好”的国学课,要能够在孩子的心中激起智慧的波澜。

古文字教学:穿越古今的对话

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容易处在一个“被告知者”的位置上,成为“知识”或者“技巧”的学习者、接受者。这是难以回避的问题。我们的传统文化课题团队力求在教学实践中为孩子寻找到主动建构知识图式的空间,为他们提供发挥“能动性”的平台,从“被告知者”转变为对话参与者。

尝试,从古文字教学开始。

语文课堂上,我们的老师会借助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帮助学生识字。其实,单纯从提高识字效率的角度来看,这样的方法恐怕只会是事倍功半、举三反一。古今音的变异、繁体字的简化,让今天的我们很难将每一个汉字自然地推演到它初生时的样子;对于古文字字源、字理的讲解在某种程度上反而加重了学生认知生字的负担。但是,我们宁愿放下对每一节课教学时效的追求,转而从文化积淀的角度反观课堂:“举三反一”真的没有意义吗?“举三”,让学生看到了有着内在关联的“三”;“反一”,是在学生的认知中逐渐形成一条文字嬗变发展的历史脉络。

我们不想把古文字作为一种“知识”教授给孩子,而是把它视为华夏先民在文化的童年时期创作的艺术品,呈现在孩子面前。触摸这些艺术品,我们就能够完成与华夏先民跨越时空的对话。由此,我们开展了“文字游戏”课程,和学生一起“造字”。

例如,在课堂上,我们为学生介绍了“鱼”这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金文里的六种写法后,请学生们来想象古文字中“渔”字的写法——古人会用怎样的字形来表达“捕鱼”的意思呢?孩子的脑洞很大,他们会根据自己了解到的造字原理进行创造:有人按会意的方式,在“鱼”字上添加了渔网或钓竿,有人则按形声的方式,在“鱼”边加了“水”作为偏旁……这些字形,在古人那里都出现过!老师在黑板上将自己找到的古文字中表示捕鱼的字形符号一一列出,它们与孩子的“创作”有着惊人的相似。每写一个“渔”字,孩子就会发出一阵惊呼——我们的心原来与古人的心贴得这样近!

我们还会和学生一起,利用学过的象形字、会意字进行绘画,将生命与情感注入文字中去。跳跃的麋“鹿”,奔跑的老“虎”,隐蔽的“射”手……他们所描绘的或许就是三千年前发生在华夏沃土上的真实一幕。稚嫩的画作,难道不是对历史的回望吗?

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梁漱溟先生说,学习的“悦”,是在心里产生一个“新的波澜”。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希望自己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艺的教授者,更是这“新的波澜”的推动者,是文化记忆的唤醒者。

文言文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

古人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今天,我们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学生在认知、思维、情感、社会交往、文化认同等方面发展的需要。只有从学生具体的发展需要出发,才不至于使我们的课堂陷于大而无当或支离琐碎。

2014年开始,我们面向小学中高年段学生,尝试着开设了文言文课程。从发展语言、形成语感的立场出发,希望逐步形成文言文分级阅读体系。那时的文言文课程基本以诵读为主,所选择的阅读材料多是一二百字的叙事类文章。叙事类的文章内容包罗万象,语言形式丰富多变,是学习语言的极好范本。为了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把单纯的“读”变成有声有色的“用”,我们和学生一起,把故事改写成剧本——台词完全由文言文构成。通过一次次的排练、表演,使文言文由“他人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较之机械的熟读成诵,这样的课堂似乎更容易燃起孩子们阅读的兴趣。

在不断实践、反思的过程中,我们渐渐意识到,仅选取叙事性的文章是不够的。叙事文中的词汇量有限,我们不应该人为地窄化学生的阅读视野。更重要的是,文言文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工具,还是文化的载体,我们应该倡导学生接触不同文体的文章,透过语言去触摸更为广阔的人文世界。于是,我们开始着手依据不同文体或不同主题为学生编写文言文阅读教材。教材里的每一单元都力图在一个大的人文主题下组合多篇文章,由浅至深,从文学延伸到文化。譬如“山水游记”单元,选取了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两篇。教学中,我们并不停留在对辞章的涵泳上,而是从山水延伸到柳宗元“材不为世用”的生平,进而组合阅读《愚溪诗序》,体味他以愚溪自况的情怀,再延伸到庄子与惠子“吾有大树,人谓之樗”的争论。在这样一个完整的文本群的引导下,文言文阅读逐渐回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脉。

我们还从发展思维的立场出发组织学生进行文言文的群文阅读。在学习《山海经》“夸父追日”的过程中,我们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你是否赞同夸父追日的行为呢?”没有预定好的答案,也没有刻意要灌输的理念,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互相辩论的过程中去直面这一神话故事背后所传递出的价值,在倾听与表达中形成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在课堂上,教师不是“布道者”,而是话题的参与者,不时会抛出新的阅读文本——如反对夸父追日的唐代诗人皎然的《效古》、颂扬夸父的柳宗元的《行路难》——作为学生思维的脚手架,引领他们向思维的更深处进发。在学生的辩难告一段落时,老师提出第二个问题:“我们是否思考过:为什么在我们国家的神话中会出现夸父、精卫、愚公这样一系列‘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物?”引导学生重新审视思考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孔子说:“博之以文,约之以礼。”我们希望,“好”的国学课能拓之以思想,导之以文化,让传统文化真正与学生的生活、生命相关联。

道德教育:寻找失落的善端

小学阶段的道德教育到底该如何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有些人相信,单纯的“读经”就可以陶冶性情、变化气质,使人格渐趋完善,而老师只消将经典——如同符咒一般——不加讲解地硬塞到孩子的头脑中去,并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佶屈聱牙的文字会与儿童的生命共同成长。我们以为,这样的做法恰恰违背了往圣先哲对于道德的认识——道德不是外来的,不是被告知的,不是与利害相关的。道德,是天命之性,是人所固有的,是小小“善端”的不断生长扩充。

我们并不反对诵读经典,但绝不赞成把经典神秘化。王阳明说:“人心天理浑然,圣贤笔之书,如写真传神,不过示人以形状大略,使之因此而讨求其真耳,其精神意气、言笑动止,固有所不能传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沿着圣贤的理路去“讨求其真”,挖掘其现代教育价值,并转化为我们的教育行为。拘泥于文辞、死于句下,只会削弱经典所具有的文化力量。

道德的力量是内在的。我们尝试着从“善端”入手,去逐步养护孩子们的道德感。我们倡导孩子们每天记录自己生活中的“一善念”,“善念”,未必是善行,只要是恻隐之心、是非之心的萌动,便可以记录下来。教师通过每天的评语对孩子的善念加以肯定,并鼓励他们有勇气将善念转化为行动。“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对于善念的呵护与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实践相结合、相交融,才能形成传统文化思路下的完整的道德教育。

当然,一个道德行为的背后,往往不是简单的是非判断,从善念到善行,不仅要有勇气,更要有实践的智慧。道德行为在具体的关系中、具体的情境中完成,当学生面对道德的困惑时,普适的道理往往难以对学生产生有效的帮助。于是,我们尝试着和孩子一起研究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道德困惑——面对日常生活中道德选择的两难,我们用小剧的方式复原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在这样的情境下,我们该怎样做才是最“善”的处理方式。

“善,只会在自由中绽放。”(克里希纳穆提语)相信人、肯定人,这不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所在吗!

我们相信,“好”的国学课,不是传递静态的知识,而是构建有意义的经验;不是琐碎的说教,而是无形的熏染;不是单向的教育,而是对话的教育;不是短视的教育,而是着眼于长远人生的教育。

国学班会设计 篇3

【教学目标】通过一系列活动,使学生认识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礼"。

【活动方式】搜集文献资料、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教学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好!中华民族被称为"礼仪之邦",说明我们这个民族一直都很重视"礼"。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礼"这个话题。我想请一位同学先谈谈你对"礼"怎样认识。

生1:就是指懂礼貌吧,比如问好。

师:说得很好!"礼"与我们的生活非常贴近,比如见面了要问好,接受别人的馈赠要道谢,再比如大家今天穿了礼服来上公开课以示郑重,都是一种"礼"。老师想先邀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里面有一句话跟"礼"有关,看看哪位细心的同学能够发现。

(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中关于《论语》经典语句表演的视频片段。)

师:谁知道这段视频出自哪里?

生2: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

生3:第29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

师:那么视频里面哪句话与"礼"有关呢?

生4:礼之用,和为贵--

师:说得真好!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奥运会开幕式中所引用《论语》中的12句经典语句。

(生齐读"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等《论语》经典章句。配乐。)

【认识礼】

师:"礼"从它的字形结构看是一个会意字。它像一个器皿里边盛着两块玉。玉在古代是一种非常洁净的祭祀物品。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礼"有了一些新的内涵。比如,孔子的礼与"仁"有关,孟子的礼指"辞让之心",荀子的礼指社会上每个人在贵贱、长幼、贫富等等级制中都有恰当的地位。总而言之,"礼"在中国古代是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到了今天,"礼"主要指做事依规范而行,待人接物要虔敬真诚。

同学们,现在我们对"礼"的起源及古今内涵等有了初步了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礼仪,在历史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

【感悟礼】

(两位学生主持人主持经典故事会,由四个组合的同学分别表演新编《孔融让梨》、《程门立雪》、《负荆请罪》、《不学礼、无以立》四个成语故事。)

师:感谢刚才几位同学带来的新编成语故事,也感谢两位主持人,大家再次给他们热烈掌声。老师想问一下台下的观众,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生1:我喜欢《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因为从中我学会了兄弟姐妹之间要互相谦让,这样就会家庭和睦。前段时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两兄弟为了财产上的一些事大打出手。我想,如果他们明白谦让的道理,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师:他说得太精彩了,掌声送给他!

生2:我喜欢《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我从廉颇身上学到了要知错能改,从蔺相如身上学到了要懂得谦让。在与人相处的时候,这两点都很重要。

师:说得很好!掌声送给她!

生3:我喜欢《程门立雪》这个故事,我们要想获得知识和学问,就要尊敬我们的老师。

师:很好!掌声送给他!刚才的四个故事生动地告诉了我们:孝敬长辈是礼,尊师重道是礼,与人交往懂得宽恕是礼,礼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礼对我们来说很重要。同学们,除了这些精彩的故事,古今中外名人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礼"的箴言,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生齐读关于"礼"的名人名言。配乐。)

【践行礼】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好!《弟子规》里说:"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告诉我们要及时应答父母。"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者。《三字经》里说:"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告诉我们从小学习礼仪。"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告诉我们兄弟朋友之间都要讲礼貌和秩序。"礼"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老师知道,小学的时候,很多同学已经读了《三字经》和《弟子规》,对这些语句并不陌生,让我们再次重温一下。

(生齐读以上语句。)

师:既然"礼"这么重要,那我们是否都能做到"礼"呢?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和视频,想邀请大家来看看是否熟悉。

(老师展示学校鞠躬礼、升旗礼、集队礼等有关图片和视频,并请學生辨认。)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别人身上的优点和缺点,现在让我们看看自己做得如何?上个学期,我们一起阅读了《伊索寓言》,里面有一个故事叫《两只口袋》,不知哪位同学还记得?

生1:普罗米修斯给每个人挂了两只口袋,一只装别人的缺点,一只装自己的缺点,他把那只装有别人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装有自己缺点的挂在背后。结果我们很容易看见别人的缺点,却很难看到自己的缺点。

师:讲得非常好!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看能否把装有自己缺点的口袋挂在胸前。好吗?(学生笑。)

生2:在课堂上我有时会讲小话,影响老师上课和周围同学听讲。

师:嗯,很有勇气。

生3:虽然垃圾桶离我很近,但是我还是乱丢垃圾,我课桌下面总是很脏乱。

师:老师记得你的背后就是垃圾桶,对吗?下次不要这么偷懒哟!

......

师:刚才的几位同学都非常有勇气。前两天老师做了一个调查,给每位同学发放了《中学生礼仪教育(学生)问卷调查表》,因为是无记名调查,数据相当可信。来,请大家看一下统计数据。

(展示离家或归家是否会告知父母、公共汽车上是否会让座、见到老师是否会问号等问题调查数据,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

师:以上数据说明:我们离"礼"还有一定距离!我们还需要更多地践行礼!我们本次活动还得到了家长的支持,现场我们也邀请了一位家长代表为大家说几句话,大家欢迎!

(学生李某家长发言。)

师:感谢李某同学的爸爸给我们的亲切教导!他说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同学们不要辜负家长们的希望。同学们,你们现在一定也有许多想说的话,老师想邀请大家每人为我们亲爱的16班撰写一条文明礼仪公约,并署上自己的名字,然后由班长收集整理,成为班级文明礼仪公约,大家说好不好?

(先完成的两个小组,由组长宣读,老师适当评价。)

师:好,同学们我们今天的活动就到这里,"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每位同学从今天开始,从现在开始真的能够做到讲文明懂礼仪,成为品学兼优的儒雅学子!下课!

【教学反思】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关于"礼"的成语故事和名言警句数不胜数,这些资料并不难找到。但因为是班会课,所以要考虑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体会到"礼"的重要性,并能够与身边人、身边事联系起来切实践行"礼"。考虑到这些,我确定了活动方式为:搜集与"礼"有关故事名言、表演成语故事、做调查问卷等。

一年级国学经典主题班会 篇4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响应学校号召,我们班召开了“与圣贤同行”中华国学经典诵读主题班会,班会上,我们请来了权旭老师为我们讲解《弟子规》。《弟子规》又名《训蒙文》,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

古人云:“人以孝为本”,“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的基础,一个人首先要做到孝敬父母;其次,言行要谨慎,不要轻易许诺,一旦答应了别人的事情一定就要做到,要讲信用;无论对任何人都要平等、友好、仁爱,要时常亲近有仁德的人,并要向这样的人学习。

以上这些是学习和做人的根本,是非做不可的,如果都做到了,就应该努力学习。我们一时做不到也不必气馁,只要能清楚地辨别方向,认同圣贤的教化,肯用功慢慢地琢磨,那其中的真谛便会慢慢地呈现出来。

通过权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弟子规》有了更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接下来是同学们的诵读时间,这次的方式是各小组比赛。胸有成竹的人面带微笑自信得站起来,稍稍有些生疏的同学从他羞涩的面孔就看得出来。虽然老师这次没有对各组背诵好坏进行排名,但同学们也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背得更熟练!

按照学校活动安排,6月17日,将在学术厅举行集体诵读演讲比赛,同学们早早就开始背诵了,都在积极的为比赛做准备。

老师在讲解《弟子规》

国学经典教案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

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孝心是最美的品质,孝顺的孩子是最可爱的孩子。让我们从小事做起,做一个孝顺的孩子!齐诵《入则孝》部分,结束本课。

国学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滕晓荣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感悟人生哲理;

3、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4、增强对人类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活动重点:

1、在诵读中悟人生哲理,增强审美能力。

2、开放式活动:有词朗诵、配乐美文欣赏、唱诗词。

三、活动课时:三课时

四、活动准备:

1、学生背诵印发的小册子中的内容。

2、学生背诵《满江红》《少年中国说》

3、学生学唱《水调歌头》。

4、各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或美文,并精心准备,把握节奏、感情、声音大小、人员安排多种多样。

五、活动过程:

(一)导课:人类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创造了经典文化。诵读经典我们会感悟更多的人生哲学,体味各家的语言特色。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在经典诵读比赛中感受经典文化的艺术魅力。

(二)措施与要求

“诵读”即为“出声的读”,达到“熟读自然成诵”的理想境界。鉴于此,提出如下要求:(1)保证诵读时间。每周一、三、五早读时间及每周的晚自习时间为诵读时间,天天坚持。开展课前一吟,熟读成诵的活动。为减轻学生背诵古诗的负担,教师要提倡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诵读方法,要把以往课前一支歌换为一首诗,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2)教师要根据诵读内容与诵读量,划分每天的诵读量,制定计划,根据计划诵读并且要与学生一起诵读。看谁读得好,记得牢,鼓励学生多诵多背。班级内定期开展古诗文诵读或背诵比赛,激发学生诵读的激情。

(3)布置作业时,可以加入诵读内容。语文教师要天天抽查学生,动员学生互动检查;表扬先进,鼓励后进; 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诗文诵读交流汇报,我们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才能。如唱演诗文,陶冶审美情趣。为古诗文配曲谱,让学生进行演唱或演奏;如诗配画,彰显创新才能。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来表现自己脑海中诗中描写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如创用诗文,提高思辨能力。即引导学生把诗或文改编成一个个课本剧,展开丰富的联想,再现古诗文的意境,理解诗意,充实内容;如改创诗文,培养创作爱好。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改创诗文。学生把对经典诗文的喜爱倾注在各种活动之中,表达于他们精心设计的手抄报以及精心撰写的读后感上。丰富的活动调动了学生们诵读的热情,校园内到处可以听到朗朗的诵读声

六、活动总结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篇6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课、第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一、二课共七句《论语》选句。2.通过自学,理解七句《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这七句《论语》,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简介本书的主要内容

二、学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一、二两课《论语》选句,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论语》选句。学习第一课古诗《望岳》、第二课古诗《无题》 教学目标

1、熟读古诗《望岳》、《无题》

2、理解两首古诗的大意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岳》、《无题》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重点理解泰山 4.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三、背诵两首古诗

四、小结

第二单元 仁爱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课、第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三、四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一、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老师范读一遍,学生根据老师的范读画出朗读的停顿。4.学生根据画出的停顿自由朗读。

5.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五课、第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五、六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三、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天净沙•秋思》 教学目标

1.熟读《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大意,感受这首小令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天净沙•秋思》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天净沙•秋思》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教学目标

1.熟读《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2.理解《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大意,感受诗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三至六课《论语》选句及《天净沙》

二、学习《枫桥夜泊》《寻隐者不遇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枫桥夜泊》写作背景 4.表演《寻隐者不遇 》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小结

第三单元 修身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七课、第八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七、八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五、六两课《论语》选句

三、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九课、第十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九、十课《论语》选句。

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七、八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3.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如梦令》 教学目标

1.熟读《如梦令》

2.理解《如梦令》大意,感受这首词的意境及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如梦令》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

三、背诵《如梦令》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教学目标

1.熟读《竹石》《题临安邸 》。

2.理解《竹石》《题临安邸 》大意,感受作者表达的感情。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七至十课《论语》选句及《如梦令》

二、学习《竹石》《题临安邸 》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题临安邸 》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补充郑燮作者的资料,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三、背诵、小结

第四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一课、第十二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十一、十二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九、十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三课、第十四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一、十二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2.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5.指名读,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予以适当的点评。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虞美人》 教学目标

1.熟读《虞美人》

2.理解《虞美人》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3.背诵。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虞美人》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4.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5.配乐朗诵,学唱《虞美人》

三、背诵《虞美人》

四、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教学目标

1.熟读《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2.理解《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大意,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芙蓉楼送辛渐》所表达的感情。3.背诵两首古诗。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一至十四课《论语》选句及《虞美人》

二、学习《乡村四月》《芙蓉楼送辛渐》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简介《芙蓉楼送辛渐》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4.感受《乡村四月》所描绘的情景

三、背诵、小结

第五单元 君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 教学目标

1.熟读第十五课、第十六课《论语》选句。2.通过学习,理解《论语》选句的意思。教学重点难点

熟读本课《论语》选句,并理解意思。教学过程

一、读第十三、十四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本课《论语》选句

(一)读通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准字音和停顿,教师予以适当的点评。3.全班齐读一遍,读准字音。

(二)读熟

1.自由读 2.小组赛读 3.开火车读

(三)理解大意 1.自读原句对照译文理解

2.学生提出自己理解上的困难,教师适当点拨,帮助学生理解。

(四)结合课后题及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感受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熟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意,感受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五、十六两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 1.看视频范读 2.读通、读顺 3.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4.简介写作背景、作者 5.想象情境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6.配乐朗诵

三、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2.理解《望洞庭》大意,感受这首诗比喻的巧妙。3.背诵《望洞庭》。教学过程

一、复习十三至十六课《论语》选句

二、学习《望洞庭》 1.读通、读顺 2.结合译文理解大意

3.体会比喻的巧妙、洞庭湖的美丽。4.配乐朗诵

三、自由背诵《望洞庭》、《念奴娇·赤壁怀古》

四、小结

2013年春季

《国学启蒙》教学设计

浅谈心育主题班会的设计 篇7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育主题班会,心理健康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主阵地, 在主题班会课上, 班主任根据一定的目的意义, 针对班级学生特点, 围绕一件事或一个问题, 乃至一种倾向等, 运用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 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 其教育效果和作用是很大的。

一、心育教育主题班会的重要作用

心理教育主题班会, 简称心育主题班会, 心育班会可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 在班会中班主任起到引导作用,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运用心理学的知识,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种心育班会更能促进中职学生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主动努力掌握专业技能,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将来适应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心育主题班会还是个全新的课题, 心育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生活实际, 精心设计准备, 遵循青年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具有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可操作性, 才能发挥它的实效性。

二、心育班会的设计

(一) 深入学生生活实际, 认真调查研究, 选好主题

心育主题班会的主题选得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贴近学生生活学习实际, 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能吸引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内涵要丰富, 有深度, 有时代性和启迪性, 耐人回味。

(二) 周密设计、适宜操作

心育主题班会开得成功与否, 关键在于事前的周密设计。班主任作为心育主题班会的设计者, 要认真去研究, 探寻适合于班级学生的所有条件, 探索适合的方式方法。

1、场景设计。

场景设计应以宽松、简洁、舒畅、温馨、和谐、适用为主要特征。要为学生轻松、优美、愉悦的感觉, 总而言之绝不能使学生产生拘束感和不适宜感。背景物可以因地制宜, 有条件精心制作更好。学生的座位安排根据主题班会的形式而定, 一般可以圆形为佳, 这容易使学生产生集体的亲和感。

2、过程设计。

过程设计要有条理性、悬念性, 环环相扣, 步步启人心扉, 使学生产生共鸣, 受到触动。心育主题班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要让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保持高度的参与性。因此, 在心育主题班会的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设计与之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3、对象设计。

学生是参与者, 有的还可能是组织者。对象设计就是要最大限度地研究学生的特点, 如生理、心理特点, 文化知识结构, 情感体验, 兴趣爱好, 能力特长等等。使整个班会设计贴近学生, 适合学生, 使学生产生认同感。

(三) 形式灵活多样, 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1、专题讲座式心育主题班会

是一种比较大型、比较隆重的主题班会形式, 主要特点是通过专题讲座的形式, 向学生介绍、讲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 或针对学生的实际, 结合青少年学生心理特征, 就青少年学生的共性心理问题开设专题讲座。可以安排自己学校教师, 更可以聘请当地青少年心理问题专家, 以专题讲座为主, 讲座结束后辅以学生提问专家答疑互动的形式。这种形式组织实施方便, 面向广大学生共性的问题, 具有普遍性, 学生乐于参与, 效果很好。如可开展“青春期心理特点”的专题讲座、“如何正确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专题讲座等等。

2、报告式心育主题班会

它是围绕某个教育主题, 请人做专题报告会, 报告人可以是校外的, 也可以是校内的领导和老师, 有时也可以围绕一个主题让学生作报告。报告主要内容是结合学生成长发展一系列问题, 使学生们产生共鸣, 心理上受到促动, 产生强烈的教育效果。如“校内树立自强自立先进典型”报告会等。

3、实话实说式心育主题班会

青少年有自己的思想, 有自己的看法, 渴望独立地分析问题或处理问题, 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往往会有偏差。这时, 可以围绕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仿照中央电视台的“实话实说”举行主题班会,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及教师的点拨来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 以就业与升学的选择为主题实话实说, 学生们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共同交流、讨论, 这样的班会形式简单, 以“聊”为主, 学生通过愉快的交谈, 达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

4、讨论会式心育主题班会

是发挥集体的力量, 对学生进行极好的教育形式。找到学生在特定时期常遇到的共性心理困惑, 大家共同讨论, 找到问题的根源, 班主任老师要起到关键的引导作用, 指出为什么有困惑, 最好的办法要先做好听众, 给学生充分讨论的机会, 关键在于引导, 这样效果会更好。比如:学生很困惑的问题, “我们已长大了, 家长总是把我当小孩?”、“为什么我们不适合谈恋爱?”等等。

四、心育主题班会的实施

(一) 准备阶段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的仗”, 开主题班会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背景的准备, 所用的道具, 收集的有关资料等等。

1、动员学生

主题班会要开得成功, 必须全体同学参与。为此, 我们要做到以下四点:

1) 向同学们说明心育主题班会的意义;

2) 提前大概一周布置任务, 让每一位同学都做准备。如有需要提前布置好思考题。

3) 确定发言对象。如:辩论式主题班会要选出正反方的辨手;以“学习经验交流”为主题的班会要选出每科成绩拔尖的学生来谈他们的学习经验;

4) 召开班干部会议。发挥班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讨论班会的程序, 每一个环节落实到位。

2、确定主持人和发言稿

确定主题班会的主持人很关键。也可班主任亲自主持班会。这需要主持人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选择主持人还要根据班会的形式, 如:以老师说为主的班会和以学生参与为主的班会, 选择的主持人就不同。

3、准备内容

为了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可以在班会中穿插合适的游戏。比如:在主题班会中, 可以让同学们把平时的坏习惯用小品的形式集中反映出来。小品由同学们自己设计、排练。

4、邀请嘉宾

邀请嘉宾有针对性地谈对某问题的看法, 可以使学生受到更全面、深刻的教育。如:“怎样看待男女交往过密问题”的班会, 则可邀请心理老师来解答学生在交往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5、布置会场

会场布置最重要的是突出主题、美观大方。比如:辩论式主题班会, 正反辨手的书桌摆到教室的最前面, 分开正反两方, 正方选手坐在一边, 反方选手坐在另一边, 排八字形, 辨手面对观众, 下面分成两块, 分别坐着其啦啦队员。又如座谈式班会, 座位可以排成圆形, 中间留空, 会场美观大方。

(二) 实施阶段

按照设计的程序, 由可由学生自行组织、主持召开班会。让学生当主人, 自己当参谋, 班主任因势利导, 把活动推向深层。

上一篇:风雨后的滋味作文600字 风雨后的滋味作文下一篇:2016~2017学校安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