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

2024-08-19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通用11篇)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 篇1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整理分析论文

摘要:科学实验数据是定量实验结果的重要表现方式,也是体现研究结果的重要证据。并且在小学教学阶段开展科学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对于观察、收集、测量、和统计等都有着严格的操作规范。本文重点探讨了在进行科学实验中对于数据分析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科学实验;小学阶段;数据整理与分析

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画面:经过学生分析完其统计的数据后,得到这样的结论:“经过科学的实验证明……”然后教师会再请其他实验小组进行发言,所有小组发言完毕,教师将最终的结果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呈现在电脑屏幕上,在这种形式主义下,往往会看到一些一脸茫然、沉默寡言的学生。很少有学生会主动询问教师分析数据的思路,更别说怎样整理数据了,这种让教学流于形式的后果必然是对学生逻辑思维发展培养的缺失。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和提高学生整理分析实验数据的能力呢?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一、使数据的整理实现有序化

散列的数据就像一颗颗宝石,闪闪发光但是杂乱无章。只有将这些宝石进行有序化的整理后才可以发挥出强大的价值。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正处在一种由形象转化为抽象的关键时期,因为数据的变化很抽象不像实体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这也就造成了学生对数据之间存在的关系无法进行有效分析的困境。所以,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用归类、作图、列表、收集等各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的整理。例如,在教学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的《声音》这一单元时,就可以运用列表的方法整理数据。首先准备三只空烧杯分别标上a、b、c三个英文字母,然后再往烧杯中依次加入1/3、2/3和全部灌满的水量。最后用小金属棒依次敲击a~c三个装有不同水量的烧杯,从中得到声音变化的数据如下表:编号烧杯a烧杯b烧杯c音高高中低通过一份这样的表格,学生可以清楚的知道当烧杯中加入的水越多时,呈现的声音就会越沉闷音量也就越低,加入的水量越少,声音越是清脆,音量也就越高。当然了,这样的实验涉及的数据可能相对较少,但如果换成其他实验,那么实验数据就不再仅限于这些了。本文鉴于小学生的知识基础相对薄弱故采用了理解起来较为方便的实验。再如使用文字整理法整理数据,在教学六年级上学期的《物质变化》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实验,通过加热白糖观察它的.溶解过程。教材中安排的实验记录表较为简单,但是展现出的实验现象却是纷繁复杂的,导致学生一时间很难去构建物质变化的概念,所以,只有使这些文字实现了有序化才可以让学生构建出物质变化的概念。从而得出:(1)形态变化的过程是从固态(白糖颗粒)变成液态(2)气味变化的过程是从无味到甜味(3)颜色变化的过程是从最初的白色到黄色再到黑色的结论。

二、关注数据的科学本质

当结束一组实验时,可能会得到很多的数据,那么是否所有的数据都是真实的呢?其实不然,有时数据也带有一定欺骗性,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透过数据看清事物的本质。例如,在教学三年级《磁铁》这一单元时,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如下实验并且得到了一组数据:如图,NS是一块条形磁铁,通过让磁铁吸引回形针观察磁铁每个部分吸引回形针的能力,探究a、b、c、d、e五部分的磁性强弱,经过实验得到下表:实验结束后很多同学认为磁铁中间是没有磁性的,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条形磁铁的磁性两边最强,依次向中间递减,到中间部分无磁性。“那么条形磁铁的中间部分真的没有磁性吗?”在教师的启发下也有部分学生提出了自己不一样的看法:虽然磁铁的中间部分无法吸住回形针,但是手上依然能感觉到条形磁铁对回形针微弱的吸引力。这时,教师可以用更小的曲别针或者小铁钉代替再次实验,事实证明,采用小铁钉或者更小的回形针后,磁铁的中间部分确实有能够吸引铁磁物质的能力,这也让学生更加直观的看到了磁铁中间磁性的存在。所以,在实践中不能盲目的相信实验得出的数据,因为数据所反映的不一定都是事实的本质,有些数据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为了弥补数据上存在的不足之处,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能力,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根据自己的判断得出实验结果。总之,数据的整理和数据的分析对顺利开展科学实验来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只有透彻了,学生才能在每一次的科学实验中逐渐体会到数据作为依据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教师多方关注影响实验数据的因素,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尽最大限度的努力使得到的数据客观、全面、准确的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进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胡媛媛.浅谈小学科学实验数据整理分析的指导策略[J].新课程导学,(11).

[2]应小敏.小学科学课堂中数据整理与分析的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08).

[3]许水勇.对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的策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02).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 篇2

一、对实验活动的兴趣很高, 但是实验的计划性、目的性不明确

科学课的实验活动大部分学生都是很感兴趣的, 学生对科学的热情也均来源于此。课前总是有很多学生会向教师询问今天做不做实验的问题, 当学生听到有实验活动, 总会发出异口同声的欢呼。每当学生走进课堂, 哪怕是只看到一只烧杯、一盒普通的火柴, 也会爱不释手, 激动不已。实验教学的可操作性、实验现象的丰富多彩深深吸引了学生, 学生的兴趣为教师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条件。但在实际教学中, 笔者发现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却只是因好玩而引发, 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时兴趣就减弱了。表现在开展实验时目的、计划不明确, 对为什么做、怎样做的问题不感兴趣。有时课堂上看似热闹, 人人在动手, 但是最后竟还不清楚开展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玩得高兴但真正的收获甚少。在研究“一百毫升的水中能溶解多少食盐”的活动中, 虽然教师对研究问题和注意点进行了提醒, 但学生不感兴趣, 他们迫切要做的是人人争着放盐, 争着搅拌。实验忙得不亦乐乎, 到了最后小组汇报时, 有很多学生还不知道研究的问题, 正确的操作步骤更是无法表达清楚, 实验活动中这样的现象很普遍。所以, 我们的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时候, 不要急于去动手, 一定要先让孩子们弄清楚他们动手的目的是什么, 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 要有的放矢。

二、实验教学的开放性要求与实验方法的科学性存在矛盾

传统的实验教学过程是教师为学生准备好实验材料, 确定统一的研究课题, 进行实验方法的指导 (有些教师示范) 后再让学生开展实验。评价实验的标准是能否正确操作实验, 实验是否获得成功, 在这样统一的指导下, 一般学生实验方法的科学性能得到基本的保证。

新课程教学中, 学生的实验具有很大的开放性, 具体体现在要求学生自主选择研究问题, 自己思考实验的方法和选择实验的材料, 总的说来教和学的方式更为开放。在这样的情景下, 就会使教师在实验的指导和材料的准备上产生困难, 学生的研究课题的多样性造成方法的多样, 需要材料的多样性。面对各种方法, 如果不一一指导, 学生在按照自我方法的操作中容易出现偏差甚至错误, 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得不到保障。这种情况就要依靠教师的灵活掌握了, 根据时间和实验材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形式上的倾向, 合作实效性难凸现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提出的一个新理念, 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是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我们对未来人才在善于合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 所以, 我们要在科学课堂上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 注意培养孩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科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以小组为单位, 分组实验是最多采用的学习方式。因为考虑到小学生思维的独立性还不强, 小学阶段一般提倡组成4至6人的合作小组, 合作的目的是在实验时互相交流, 互补长短, 互相促进, 共同发展。

通过平时的观察, 笔者发现学生在小组实验活动时很难做到人人参与、互相交流、有序操作。有的组突出的是个人中心主义, 实验由班干部或某些外向型性格的学生包办;有的组学生都争着做, 学生以“玩”为主要目的, 而忘记了实验的目的, 看似一派热闹的合作景象, 实际收效甚微。我们的孩子缺少合作的意识, 更缺乏与人合作的能力。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 让孩子理解合作的意义, 要注意培养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四、课外探究不主动, 延伸实验完成情况不理想

科学探究活动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很多科学实验活动不可能在一节课内得以解决, 需要课外继续开展。同时, 一些与课堂实验相关的探究活动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需要在课外进行操作和实践, 可用于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碰到的问题。

让小学科学实验数据真实而有效 篇3

一、创设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条件

1、提供精准的实验器材

精准的材料是实验成功的法宝之一,学生通过对精准的材料进行操作,才能获得真实有效的数据,才能从源头保证数据的客观性。

反之,如果没有或是使用不恰当的实验器材则会得到不准确的结果,而目前的一些实验器材,存在着精确度不高的缺点。例如很多温度计本身存在问题,同一时间、地点,正确操作得到的结论却是不一致的。那么,实验之前选取好能测出相同数据的温度计就非常重要了。

教师可以通过预实验,筛选出较为精确的器材;通过组合和自制教具可以为学生创设更有效的教具。利用精心设计有启迪作用的教具,开启孩子们探究与思维大门的例子很多,如兰本达的“结构化的学具”。又如,去新西兰听课的教师回来感慨,那里教材只有老师有,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实验器材,做自己想做的探究,记录下实验数据,从而分析得出结论,教师甚至可以不说话。

2、培养学生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科学实验需要借助实验仪器来测量得出数据,如果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那么数据就会出现偏差。

学生在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仪器有很多,如酒精灯、温度计、测力计、显微镜、天平、直尺等。正确指导学生使用这些仪器是科学探究活动成功的基础。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指导、讨论、纠错等方法实现。

3、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

新课标下的小学科学实验很注重实验方案的设计,训练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进行合理的实验设计能帮助学生获得精准的实验数据。

例如,在对比实验中,如何控制变量、是否有效控制,直接影响着实验数据的精确与否。如四年级下册《面包发霉了》,学生在设计实验时,很多都做不到控制单一变量。“湿润和干燥”对比组,做不到“干燥”;“有空气和无空气”对比组,做不到“无空气”。如果在设计时就去不修正,不去想办法实现,那么实验结果肯定是有偏差的。

二、培养学生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意识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自身数据意识薄弱,只是一味沉浸在实验的过程中,而不重视数据,“玩”大于探究,那么准备得再好,结果还是不理想的。学生需要有获取真实、有效数据的意识,养成重视数据的好习惯。

1、及时记录数据的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孩子们爱做实验。然而,热闹过后,个别小组的记录表还是空白的,在汇报时仅凭记忆回答,有时甚至会出现没有完成,以自己的预测作为标准来回答的情况,还有的甚至在忘记数据后伪造数据。所以,每一节课教师都要强调及时记录,并不定期地抽查和评比,让学生逐步养成记录的习惯。

2、重复多次实验的意识

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存在着一个不大容易被发觉的现象。学生会经历一次测量后就下结论,这时的数据其实是不完整、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需要进行重复检测。例如,2012年“金钥匙”科技知识竞赛初赛的最后一题,找出实验存在的错误。我对全校学生的试卷进行了分析、评价,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找出对比实验“在2种不同环境下用2种不同的食品做实验”没有可比性。但却找不出“实验样本太少,不能以一概全”。究其原因,学生在日常实验中,没有重复实验的意识,即使做了也仅是硬性规定。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孩子们明确数据越充分、样本越大,与越多的事实相一致,越令人信服;培养他们采用多种方式,多人或多次重复实验,用较多的数据去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

3、认真、细致的精神

在实验中常常发现,学生一拿到器材,那股兴奋劲,赶着体验、赶着完成,寻求所谓的“实验结果”。但事实上,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及心理特点的限制,他们在实验中经常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缺乏耐心,导致实验数据出现错误。例如,三年级下册《冰融化了》,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温度计放入冰中需要等温度稳定下来后再开始测温,尽管提示过了,仍然有小组没有等到温度下降停止就直接测温了,于是出现了错误的结果。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精神,能保证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4、实事求是的态度

《小学科学课程标》明确指出“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这就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数据。而实际上,有的小组在处理实验数据时会选择漠视、忽略,甚至发生涂改的现象。原因有二:一、发现自己的数据和多数结果不一致时,害怕错误。二、有的教师为了顺利地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常常会只选择个别与既定结论一致的小组进行交流,如有不一致的则一带而过,不去分析原因。久而久之,“聪明”的学生就会顺着教师的意思,用他们认为正确的结论去填写实验数据,而放弃真实的实验数据。

数据是学生对实验现象最直接的记录,是分析、整理的第一依据。教师应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收集实验数据,实事求是地面对数据,使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认识,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5、重视、认真对待数据的心理

学生从实验现象、实验数据到分析、归纳总结出实验结论,是一个由具体感性认识到抽象逻辑认识的思维过程,是意识形态的一次质的飞跃。科学合理地整理、分析实验活动中接触到的数据,对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学习效率起着重要的作用。而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却漠视或未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实验完成后,只挑选部分小组把数据简单地罗列之后直接引出实验结论。这样的数据是片面的,这样的结论是草率、易错的,是难以服众的。这主要表现在很多学生在课后不知道自己实验是为了什么,怎么得出这样的结论的。久而久之,学生对待数据的心理会发生变化,渐渐地不重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需重点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从心里体会到数据的重要性,形成重视、认真对待的心理。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篇4

一、总体情况:

从整张试卷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察。从检测的成绩来看,我班成绩较好,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还不错。试题既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32人,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90.63%。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对该知识点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病毒、传染病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对天平支点观察不细致,导致错误。

(4)解答题

解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实验有关,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整张试卷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察。从检测的成绩来看,我班成绩较好,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还不错。试题既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32人,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90.63%。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对该知识点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病毒、传染病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对天平支点观察不细致,导致错误。

(4)解答题 解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实验有关,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整张试卷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察。从检测的成绩来看,我班成绩较好,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还不错。试题既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32人,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90.63%。

三、具体情况分析:(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对该知识点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病毒、传染病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对天平支点观察不细致,导致错误。

(4)解答题

解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实验有关,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整张试卷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察。从检测的成绩来看,我班成绩较好,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还不错。试题既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32人,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90.63%。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对该知识点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病毒、传染病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对天平支点观察不细致,导致错误。

(4)解答题

解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实验有关,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从整张试卷来看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更加注重学生的观察和分析理解能力的考察。从检测的成绩来看,我班成绩较好,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还不错。试题既做到了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班参加考试人数32人,及格人数29人,及格率90.63%。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对该知识点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病毒、传染病知识掌握的不好,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对天平支点观察不细致,导致错误。

(4)解答题

解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种子发芽所需要的条件,这个实验有关,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对学生进行科学思维方式、科学行为、生活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从分析的数据来看,成绩不太理想。可以看出学生的知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不够好。试题既要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49人,平均分数40.88分,及格人数46人,及格率92.78%。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填空题:全班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填空,仅有个别人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小学生对该知识可掌握摸糊,记忆方法有误,导致失分。(2)判断题:多数学生均能够准确判断,部分学生对月相的变化记忆混淆,出现错误。

(3)选择: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选择,个别学生八大行星混淆,导致错误。

(4)生活知识:由于学生对平时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导致大部分学生失分。

(5)回答问题

简答题来源与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学生掌握较好,除有些同学因为字迹书写不够工整出现个别错别字外,均能完整解答。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3、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小学六年级科学试卷分析 篇5

一.总体情况:

本次检测从分析的数据来看,成绩是可喜的。可以看出学生的知

识积累和临场发挥水平是不错的,他们自身具有的知识结构合理,能

够掌握科学课的教学任务。试题既要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灵活性,考出了学生的真实成绩和水平,增

强了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整体成绩统计与分析:

本年级参加考试人数57人,平均分数90分,及格人数57人,及格率100%,优秀人数55人,优秀率96%。基本达到本次考试的预期目标。

三、具体情况分析:

(1)对号入座:全年级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大多数学生

能够正确填空,仅有(5)小题有失分现象,错误原因是小数学生对

该知识可掌握摸糊,导致失分。

(二)选择:在选择中丢分比较严重,其原因是学生审题不太认

真,应该选多个答案的,只选了一个。

(三)科学阅读题本题共有三个小题,其中第一个和第三个小题学生

做得较好,但第二个小题狗、鸭子和青蛙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写的不全,学生阅读的遍数太少,不太认真造成的。

四、问题归类总结:

教师在平时没有注意学生理解能力培养。再则是只是让学生掌握

了理论性的知识,没有注意举一反三,用事实去说话。

五、教学建议:

1、教师要把实践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要为学生提

供丰富的观察和实验材料,有效的指导学生“动手做”培养学生实践能

力。让学生亲历、体验学习探究过程。

2、教师要加强《课标》的学习,将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学习。

3、科学课教学在抓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要更加关注

小学科学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篇6

学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及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向前推进,小学科学教材已经走进了课堂。

但由于多种原因,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并不乐观,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困难重重,在改革中被“边缘化”。对此有必要对其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以探求改进对策。

一、小学科学教学现状  1.科学课程开设情况 

通过所在的本镇七所小学3600名学生和80名教师对科学课程开设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90%的师生对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不满意,80%的师生认为科学课不如语文、数学课重要93%的学生对教材中的实验都很感兴趣。但是缺乏实验设施,学生的好奇心很难满足95%的学生喜欢上科学课90%的学生乐于动手,盼望着像科学家那样自己动手做实验,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也有极少数的小学生存在畏惧心理。教师一致反映在目前的教学条件下很难实现科学课程新标准制定的目标。

2、科学课难上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科学教师在课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设计教案、准备材料、制作教具,结果在课堂上要么学生提不出问题冷了场,要么是瞎提问题乱了场;课前准备的材料经常是蜻蜓点水走过场;讨论、交流时,学生出不了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结果又收不了场。我们老师头疼了。

3、科学课难评价了

我们看到这样的教学现象:课堂上热热闹闹,掌声笑声都能听得到,气氛热烈又踊跃,有时一次探究活动下来,学生什么结果都没有得到。这是不是一节好课呢?该如何看待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呢?我们老师又迷茫了。

二、科学教学改进对策

1、开足开齐课程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具有活动性质的课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将科学探究活动 1 过程呈现在课程内容中。教育部门要重视小学科学课的开设,保证开足开齐所有的实验设计活动课。

2.加强科学课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很多学校科学课师资力量特别匮乏,亟待加强。这些教师中大多都是兼职的,有理化生专业背景的很少,大多数都是临时指定的。这样的安排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事实上这门课程比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还要难上。它需要既懂物理、化学、生物方面的知识又懂地理方面的知识同时必须具备丰富的实验能力和很强的综合素质的教师来担任。

3、加强小学科学课的课堂教学改革

一部分教师舍不得让学生自己去花时间,总是把课堂时间占为己有。比如:准备了油菜花,没有让学生去观察;准备了挂图,没有让学生去细看;要求小组讨论,学生还没有来得及都开口,便组织交流。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把精心准备来的材料让学生用好用够?我想还得从老师身上找原因,习惯于主宰课堂的老师,必须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老师课前准备材料,必须经过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一个筛选、整合的过程,把真正有结构的材料展现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应有的功效,让学生“玩”得有兴趣、有意义。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 篇7

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研究对象皆来源于大自然。地处农村不仅为实验教学的开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实验材料, 还有利于组织学生参与实验前的采集准备工作, 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培养初步的科研意识。但实际上,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却大多只是停留在教材讲解层面, 实验器材和场地成了一种摆设。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念滞后。由于评价改革的滞后, 大多数家长、教师和学生将小学科学打入“副科”行列, 学校也由于教师的短缺, 将科学课的教学任务当成“搭头”安排在所谓的主科教师身上。虽然新《科学课程标准》对课时有明确规定, 但为了保证主科教学质量, 几乎所有的试验探究被讲解替代。

(2) 投入不足。实验室建设滞后, 仪器破旧不堪, 能用的屈指可数。农村学校经济困难, 资金短缺, 投入到科学实验中的经费自然是能省则省, 笔者所在的地方, 几百所小学中有科学实验室的学校就那么一两所, 实验器材也少得可怜。

(3) 学生实验基础差。在部分农村的学校根本还没有实验室, 更谈不上实验仪器, 还有部分农村学校实验室条件差。所以相对而言, 学生的实验基础和动手能力都很差。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进入实验室后, 无法按老师的讲解和要求开展实验, 普遍出现喧哗、东张西望、过度亢奋等现象, 结果是老师讲什么也听不见, 做起实验来手忙脚乱, 不思考为什么这么做, 应该先做什么, 更谈不上分析推理总结了。据实验后调查, 发现近60%的学生回答不全所做实验的器材, 近80%的学生写不出实验步骤, 近95%的学生找不出实验错误或失误所在。

(4) 实验教师专业素质不高。农村小学都没有专职的实验员, 实验由任课教师自己准备, 对于多数非专业的教师, 准备实验器材花费时间很多, 平时教学任务繁重, 没有充足的时间, 所以探究实验往往用讲实验来替代了。另外, 各级教育部门很少甚至从未对科学课教师组织过实验技能培训。教师本身实验技能不高, 尤其是非专业的教师, 这也是造成学生实验探究课开不起来的一个主要原因。

二、开展好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对策

针对以上种种原因, 为更进一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 真正推进素质教育, 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问题:

1. 千方百计增加投入, 努力改善实验装备水平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多方努力, 积极筹措经费, 千万百计增加投入, 装备好科学实验室, 采购必备的实验器材, 以满足教学的需要。

2. 转变观念,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

随着全国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 作为教师, 我们应首先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把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放在教育的首位。

(1) 结合实际,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专业教师必须以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基本要求为前提, 根据学校不同季节所具备的实验材料的实际情况, 制定操作性较强的教学计划和设计可行的教案。在一般情况下, 还要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备课和制定实验教学提纲, 以便适应学校的教学管理和教育实施。

(2) 结合学校实际, 因地制宜开展实验教学。在学校实验条件有限的前提下, 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进行实验探究, 既可以解决实验器材短缺造成的必须多人共同操作的难题, 还可以解决受课堂时间限制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问题。如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 农村为教学空间的开放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地理条件, 学生可以随时在常去之处观察相关植物。又如学习“植物的结构”, 可以让学生从自己身边搜集观察相关植物的种类及结构的异同。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3. 加强专业培训, 提高教师素质

对于实验课, 在课堂上的演示是少不了的。假若教师只是一味地在讲台上按照说课形式教学, 随便做下演示, 甚至连自己都觉得没有深入实验教学, 那么学生怎能听懂?对于目前一些从事科学教学的教师来说, 加强和参与相关专业培训, 提高自身学识尤为重要。所以对科学教师来说, 除了具有基础的教学能力以外, 还要有组织科学实验教学的能力。现在, 网络、电子信息如此发达, 作为科学教师更要时刻关注科技发展, 不断完善自我专业素质, 让知识不断更新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小学科学实验数据分析论文 篇8

【关键词】科学分组探究;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线科学教师实验教学能力、组织学生分组实验的习惯等因素是实验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制约因素,为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教师往往将实验计划、实验过程甚至实验结论等为学生提前计划好,导致学生实验探究仅流于形式。小组合作是科学实验进行的主要形式,但多数学生在拿到实验材料后急于动手操作,对于老师所讲内容、同学发言等根本无暇顾及,至此,对于什么是实验完全模棱两可,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及实验结论更是无法保证;部分甚至学生只贪图玩乐根本未真正参与实验活动中,实验活动教学普遍存在低参与率与低合作率现象。

1激发参与实验的兴趣,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课前对教材科学体系与逻辑结构进行准确把握,对教材的重点内容进行充分把握,同时还要把握教材的疑难点。重组、整合教学内容,合理取舍,在保证教材意图不变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出具有明确目标与较强操作性的活动内容,使得探究活动变得轻松有趣。列举在教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不翼而飞的水》中,笔者将“悄悄逃跑的水”调整到“烧开水”实验的全面,不仅明晰了逻辑顺序,而且与第三部分“如何加速水蒸发”形成递进关系。教学内容环环相扣,使得学生求知欲增强,学生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趋势下,探究活动参与度明显提高,循循善诱激发学生自主能动性,积极动手,仔细观察,寻找答案,这比直接将实验结论或问题答案抛给学生更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1]。由此不难发现要想提高实验教学有效性,必须想办法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兴趣。

2掌握正确的实验质量观,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小组合作是开展科学实验活动的基本形式,要求教育者科学合理分组,做到男女搭配合理,好中差分布均匀;明确组内成员分工。确保实验活动有序进行。对探究活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包括对实验活动准备、操作、总结等三个阶段的把握。

3关注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观察小学科学探究活动发现小组合作中普遍存在者偏离合作的两种现象即“合而不作”、“作而不合”这与学生自控力差异、认知水平差异、探究能力差异有关。针对此种现状,教师在设计实验内容时,应多设计一些两人或多人以上共同协作才能完成的实验环节,以提高学生间通力配合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2]。在小组间实行明确的责任制分工原则,对某个问题环节的相应责任人追究责任,进一步促进学生对合作重要性及合作过程环节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实验评价,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保证

实验评价时对实验活动的反思与回顾,肯定实验活动的成功之处,发现实验活动的不足与缺陷,总结经验教训。建立激励性评价机制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实验有效性提高,实验评价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及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实验评价主要评价学生表达、实验设计、方法创新、团队协作、科学探究等能力,不要求实验评价面面俱到但一定要及时,保证评价的真实性。评价方式不拘泥于一种,可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如小组自评,两两小组互评,无论是组内评价还是两小组间互评无一例外的都能促进小组成员间互帮、互学、互助、互促,不仅如此还能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只有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活动才能赋予实验活动价值,也使之该实验活动设计者的最终目的得以达成。

5自制实验器材,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方法

鼓励学生自制实验器材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精神[3]。例如在证实“摩擦起电”这一理论的实践探究活动中,具体实验内容为,将一枚小铁片在粗糙接触面上持续摩擦微微发热,置于一堆小纸屑上方,发现小纸屑自动吸附于铁片上,片刻掉落下来,实验中教师鼓励学生思考若将头发进行反复摩擦是否会有同样现象发生,其中一位学生将小铁片换成小木块,结果发生了同等效应。

6发挥身边优势,是提高科学实验有效性的途径

鉴于每个学生无论是在认知还是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都存在一定差异,个别学生可能动手操作能力强一些,部分学生可能在理论或逻辑分析方面更具优势,因此教师在进行分组或实验设计时应结合学生优势对个人任务进行合理划分,以充分发挥学生在某一方面的特长,安排心思细致,思维严谨的学生负责实验活动中易于出错的相关环节,实践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负责控制实验活动过程,观察力强的学生负责将实验中发生的每一个细微变化详细记录下来,分析能力强的学生负责后期实验数据的整理及实验结论的推敲。

7小结

作为科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实验教学在小学生科学素养及各种能力提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高不仅仅依赖于学生表现的优劣,同时也与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是否全力发挥自身智慧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实验活动中有着密切联系。施教者结合学生自身特点与心理行为特点深入思考,关注细节,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以实现实验教学的真正价值,提高实验活动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美惠.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1,(9):51-52.

[2]李芳.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究[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20,(2):154-154.

小学科学学科期末测查质量分析 篇9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新教材从培养目标到教材内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了解和分析市直小学实施科学新课程教学质量状况,加强市直小学科学教学教研的引导和教学质量监控,我校在2010到2011学上学期组织了市直小学科学学科的期末调研考试。现将科学学科调研考试的情况作如下分

析:

一、命题思路:

鉴于平时的教研体会,在这次命题中,本着给科学老师一个实实在在教科学的教学理念。这次试题出的很科学、很本质,整份试卷的内容来源于教材,同时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希望通过这次抽测让老师们意识到好好研读文本很重要,灵活运用教材更重要,结合实际在生活中教科学最重要的思想。我们老师命题不是为了难倒学生,而是希望通过抽测了解自己的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水平,任意拔高只会加重学生和老师的负担。我们完全可以让学生愉快地学习科学知识,真正地在玩中学。

二、试卷分析

1、试题在基础性内容和主干知识的考查上并重兼顾。主要考查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如;四年级试题中物体的溶解、天气、声音、我们的身体等;五年级试题中的生物与环境、光、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运动和力等;六年级试题中工具和机械、形状与结构、生物的多样性等。

2、强调知识在情境中的运用。试题尽量将科学知识融入问题情景中进行考查,让学生学以致用,避免呆板的死记硬背。因此,题目具有开放性。试题不是孤立地考知识,而是在学生的知识范围内,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知识的实践性。试卷中有大量的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试题,联系当前人类面临的热点问题,如四年级试题中第二题,六年级试题填空题第2小题,选择题第3、4小题,实验技能第2小题以及关于白色污染、身边水域污染状况的观察和科学调查、垃圾的分解处理等。

3、重视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试题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以开放性试题出现,考查学生知识面以及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激励学生主动获取与时代联系紧密和充满趣味性的科学信息,更多地关注了各种科学方法的运用,包括观察、分类、预测与推测、模型、对比实验、描绘图像等。如四年级试题中第六大题通过两个实验,考查了学生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等探究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描述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的考查。五年级试题第五题,六年级试题中第六题关于强力电磁铁实验的设计与实验、都是考查学生探究能力的,且分值比较高。因为探究是小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途径,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科学课的重要内容。

4、注重科学观察能力的考查。重点考查学生观察活动是否落实,在观察中是否养成了记录观察现象的良好习惯。如,四年级试题中对身体部位的观察,五年级试题中对地形的观察,六年级试题中对简单机械的观察记录等

三、考试质量分析

1、重课堂知识的获取,轻科学知识的生活来源。从试卷中看出,不少学生学习严重缺乏生活经验。如在四年级试卷中,学生得分比较少的题目为选择题,特别是声音的传播、强弱的相关知识。实验题做的情况不是很好,造成失分。最

后一个大题中,学生答题普遍没有紧扣命题者的意图,只是做表面描述,没有深挖,故结论不是很完整。在课堂学习中,他们只注重知识的获取,而忽视了知识的生活来源,学生在生活实际中没有去关注身边的一些事物和现象。同时从试卷中看到,学生缺少对大自然一些科学现象的留心观察,更没有将课本知识运用到解决自然、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六年级试卷第五题的科学实验题有的学校得满分的只有25%左右,大部分学生缺少这方面的生活经验,有的是空白,有的是答非所问,失分严重。学生的学习应该以生活为基础,生活是学生学习的源泉和基石,但是学生对生活的关注太少。从学生的答题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如六年级的试题中,得分比较低的是关于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的连线,螺丝钉、镊子等本该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常用工具,可学生失分也较多。

2、重科学概念的教学,轻科学知识原理的推断。这次试题大都是考查学生基础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从试卷上看,不少学生很少去理解和掌握记忆性内容,所以在填空题上失分比较多。比如有关土壤的知识考查,基本没有全对的。六年级试题第五题的第1小题,有的学校80%的学生没有作出准确的回答,还有的学校一半的学生完全没有动笔。五年级试卷23分的填空题,有的学校没有全对的学生,最少的丢2分,最多的丢13分,失分率达44.5%。绝大多数学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答题错误。选择题得分情况较好,只是少数学生不认真读题而误填。连线题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但也有学生答题张冠李戴。

3、重知识教学的结论,轻实验探究的过程。实验探究是科学课教学的基本理念,从各年级的试卷看,有的学校考试情况不尽人意。如六年级实验探究第2小题得分相当差。这是教材上的原题,是一个课外探究题目,如果对本教学的内容忽略了,或者说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实验、观察、探究,所以现在当学生做起题来感到很困难时,只能闭门造车。

4、重教学环节的引导,轻学生科学思维、知识运用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横向比较这次科学学科测查,通过成绩的呈现看到学生间的成绩差距较大,有的班高分率、及格率、平均分都远远低于命题者的预测成绩。从中不难看出有的教师平时教学忽视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以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诸如善于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做观察记录、读题、审题、做题、检查等。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的差异,导致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

五、教学建议:

通过对样卷的整体分析,对老师在以后的教学提出以下的教学建议。

1、希望通过教研活动及老师本身的进修学习等途径加强老师科学素养的提高,老师科学素养的提高可以大大减少教学过程中的错误指导,同时可以提高老师对单一知识的有效描述,增加知识与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和比较,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真正掌握科学知识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记硬背地学科学,从根本上发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相互迁移的应用能力。

2、科学教学中的概念学习是一个重要内容,希望老师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概念理解的指导,不要教会的只是强行记忆的意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概念间的联系和比较,通过概念中的关键词的有效描述来提高学生对概念的有效记忆。

3、实验教学是目前小学科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希望老师能克服实验教室和器材短缺、实验准备困难和烦琐等不利因素,加强平时的实验教学,我们可以通过变学生实验为演示实验、变讲述为动手等手段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参与

和体验是学生学会科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记科学是一时的,而玩科学和用科学是学生一辈子的财富。让我们尽力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尽量地动起来。

4、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掌握科学知识是为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知识传授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和生活紧密结合,为学生展示更多的生活背景材料,让学生在更大的空间里去体会科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小学一年级科学学情分析 篇10

其一,学情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五个班的科学课。通过半年的科学课教学,学生对科学课的认识得到了一定提高,部分学生已学会了自己收集资料和进行课堂记录的习惯,大部分学生已会进行仔细的观察,学生在实验前已具备了提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计划,最后进行实验验证,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学生小组内的合作交流也有了基础。一年级的学生都喜欢实验,但孩子们只是凭自己的兴趣边玩边做,导致于观察不仔细,实验无序操作,科学探究的习惯尚未养成,有些学生常常使学习任务难已按学习计划完成,逼迫老师调整课时进行帮助;有的学生在作业习惯方面较差,特别是课外布置的收集资料,观察任务还不能自觉完成,导致期末考核评价差异较大。

本期改进措施:

1、课堂常规常抓不懈,强化训练(提问,猜想,设计,验证,分析,结论)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的模式。

2、强化六人小组的合作学习模式,养成良好的探究素养;

3、加强每单元课堂作业与课后观察,调查作业的检查评价;促使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其二,设计思路上主要体现了以下特点:

(一)、适当扩大单元规模,使学生能够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深入研究。在呈现方式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大单元的模式,这是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前提下做出的改进。新教材理念追求的是“一英寸宽,一英里深”的探究活动,这对激发学生持续的研究兴趣,经历较为完整的探究过程,以及实现科学教育目标的多元整合都是十分有利的。大单元的设计,可以使学生在持续一个月的主题学习中学习兴趣不断得到激发,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学习活动能够向着更多,更广阔的领域拓展,获得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学习体验。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活动之间的结构联系,促使学生不断产生新的问题,以问题推动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

(二)更加注重科学素养的培养,探究方法不断丰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总是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极大的好奇心。科学上的发明,发现也往往正是由观察迈出的第一步。所以把观察作为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加以强调是完全正确的,也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随着科学探究活动的逐步深入,探究的方法自然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其中的猜想和推测,是科学研究过程中两个重要的环节

(三)加强对学习主体的研究,构建以儿童心理发展为线索的科学探究体系。活动设计充分遵循了儿童认识发展的顺序,从学生们可观察到的微小变化开始,从关注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事物,努力促进他们去建立自己的观点和概念。

其三,教学措施:

1、开展生动的科学课,引领学生进行主动地探究学习。

2、建立科学文件夹,记录学生在科学课上的学习进展情况。文件夹包括以下内容:科学课笔记本、自己搜集的文字;图表、图片、照片、观察报告、实验报告、记录表、评价表等。并在期末对学生做的文件夹进行展示与评比。

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大纲分析 篇11

一、 “为明天做准备”的课程目标

为实现“为明天做准备”的教育目标,《大纲》将课程目标表述为:①给小学生提供培养兴趣和激发对环境好奇心的经验;②给学生提供基本的科学词汇和概念来帮助他们理解自己和周围的世界;③给学生提供发展技能、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态度;④准备个人决策需要使用的科学知识和方法;⑤帮助学生领会科学是怎样影响人类和环境的。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学生的科学学习目标是从培养对自然、生活的兴趣和学习态度,科学知识和方法,理解力、科学探究能力,认识科学、社会、环境间的关系四个方面论述的。所有的目标均立足学生现在,指向未来发展: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方法和理解力是继续发展的基础;激发好奇、保持兴趣是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动力;领会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是参与社会问题决策的关键;掌握科学探究的能力是继续深入学习科学的保障。

二、 突出跨学科概念的课程内容

以核心概念为中心的课程有利于克服“广而不深”的弊端,有利于课程的深入和学生思维的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知识的整合,有利于学生构建有效的知识架构以及科学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实际问题的解决及科学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决策。[2]从表1可以看出,《大纲》精选多样性、循环、系统、能量和相互作用五个一级跨学科概念,并围绕这五个核心概念分别从低年级和高年级给出了若干个支撑5个一级概念的二级概念。同时,为了给师生留有个性化教学的余地,课程设计了部分空白时间,给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精神、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习惯留足时间。此外,大纲还给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细胞系统、弹力、能量守恒等选学课程内容。

表1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大纲(2014年版)框架

注:划线的概念不要求处于基础科学学习阶段的学生掌握。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syllabus primary 2014:12.

精选课程内容和组织课程内容是课程设计的两个重要部分,课程内容的组织如表2所示,以学习结果的形式呈现课程内容,便于教师把握教学目标,以知识为载体,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技能和过程的培养,道德、态度的养成统一在整个学习过程中。

表2 关于“循环”主题的课程内容标准(节选段)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syllabus

primary 2014:23-24.

三、 作为探究的科学课程的特点

1.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准备

全球化、人口变化以及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未来社会的关键驱动力。为了让学生迎接挑战并把握机会,在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卓越发展,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面向21世纪的竞争力”(21st Century Competencies)文件。围绕“面向21世纪的竞争力”,文件提出了为未来学习和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目标,将核心价值观体系作为贯穿整个基础教育阶段所有课程标准渗透培养的总指导思想,旨在帮助学生发现和发展自身才能。从图1可以看出,新加坡在其教育目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支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将核心价值观又分为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管理和对决定负责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又向外表现为具有公民素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技能,信息技能和交流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素质最终能促进学生表现出教育期望的结果,即成为自信的人、自我指导的学习者、积极的贡献者、关心社会的公民,其实对应着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3]。从课程角度看,确立为未来做准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科学的技能;精选课程内容培养学生迁移力和解释力;注意科学与社会、生活及环境的关系,将学生对科学的注意引向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社会中的科学、科学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方面,为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科学积累经验。

图1 21世纪的竞争力和学生学习结果[4]

2.突出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

《大纲》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以培养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为先导,思维和理解发展循序渐进。如表1所示,小学中、低阶段以基础为主,以科学现象的定性分析为主,概念陈述以描述性、功能性为主,高年级段开始涉及水、生命活动循环、遗传与进化、物质相互作用、物质的相互作用与能量转化等跨学科概念间的联系和转化,从而形成不同层次的概念建构体系。此外,科学探究能力的发展也呈现出从封闭到逐步开放的层次水平,见表3。为了便于将科学探究实施落到实处,新加坡将科学探究划分为问题、证据、解释、联系、交流五个要素,每个要素按学生自主的程度、教师或材料指导的程度两个维度的程度划分为四个水平。可以看出,当教师或材料的指导程度越低,学生的自主程度就越高。事实上,《大纲》也指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逐步增加学生的自主程度。

表3 科学探究的要素及其对应水平

资料来源:Ministry of Education. science syllabus primary 2014:14.

3.强调课程的整合

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实现了高度的整合,体现在以下三个层次:将物质科学和生命科学两个领域的课程内容整合为五个跨学科概念,具体见表1;以知识概念为载体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整合,具体见表2;将科学与社会、生活、环境的关系整合为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与环境(Environment)(简称STSE)的关系。如图2中课程设计指导思想所示,课程以作为探究的科学为核心,从知识理解与应用、技术和过程、道德和态度三个维度实现教育目标,并将科学与生活、社会和环境联系起来,突出科学学习的情景性和应用本质,也因此实现课程的整合。

图2 课程设计指导思想[4]

4.重视情感教育

首先,《大纲》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为载体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课程内容灵活,时间灵活,给情感熏陶和教育留有空间。其次,《大纲》精选了小学阶段应重点培养的科学精神,并将情感培养与科学课程学习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新加坡教育部还通过开展专门的社会情感学习(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简称SEL)项目,促进学生在自我意识、社会意识、自我管理、人际关系管理、自我决策感五个方面的发展;[6]这一项目从幼儿园学习开始贯穿整个基础教育学习阶段,旨在发挥情绪、情感在促进学习和人格完善方面的重要作用。

四、 启示与建议

1.课程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教学内容更新机制。[7]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必须基于学生未来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性,也必须考虑学生进入社会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还必须考虑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课程因素。面向21世纪的课程需要充分考虑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影响,精选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课程与生活的联系,将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渗透职业,引导学生认识科学学习与未来个人职业发展的关系。

2.从多角度整合科学课程

科学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其综合方式和综合程度一直是综合课程设计探索的重点。借鉴新加坡科学课程改革,我们可以从课程目标方面,以科学知识为载体,三维目标统一成整体;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科学与生活方面实现整合;跨学科概念,实现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三个领域内容知识的整合,科学与数学、艺术等学科的整合,从而设计出整合度更高的科学课程。

3.重视学生的科学课外活动和个性化指导

通过课外活动可以将课堂学习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加深对学习的理解,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地发现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技能。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科学课外活动还是连接科学与社会、生活和环境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课外活动中,学生很容易将所学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也容易在生活中思考相关科学知识。新加坡以科学学习为媒介,通过课余活动(Co-Curricular Activities,缩写为CCA)、社区参与计划(Community Involvement Programme,缩写为CIP)等项目[7]让学生将科学学习与生活联系,并在活动中实施个性化辅导。相比较而言,我国科学学习主要局限在课内,课外学习较少或缺乏专业辅导,因此,我国科学学习还需加强课内外学习的联系及学生学习的个性化诊断。

参考文献

[1] OECD.Singapore:Rapid Improvement Followed by Strong Performance.2010:159[EB/OL]. http://www.oecd.org/countries/singapore/46581101.pdf,2014-03

-14/2014-09-05.

[2] 李佳涛,王静,崔鸿.以“学习进阶”方式统整的美国科学教育课程——基于《K-12科学教育框架》的分析.外国教育研究,2013(5).

[3]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4] Ministry of Education.science syllabus primary 2014:1,3.[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syllabuses/

sciences/files/science-primary-2014.pdf.2014-03-14/

2014-09-05.

[5]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ogrammes/social-

emotional-learning/.2014-05-12/2014-09-05.

[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 Ministry of Education Singapore. Primary School Education: Preparing Your Child for Tomorrow. 2014:4[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imary/

files/primary-school-education-booklet.pdf,2014-06

-02/2014-09-05.

上一篇:乒乓球社团训练计划下一篇:人力资源管理沙盘实训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