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名著经典书目

2024-11-06

教育名著经典书目(通用9篇)

教育名著经典书目 篇1

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教育科学出版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教育——财富蕴藏其中[M].教育科学出版社.(爱尔兰)弗兰纳根著,卢立涛,安传达译.最伟大的教育家:从苏格拉底到杜威[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约翰·S·布鲁贝克著,王承绪、郑继伟、张继平、徐辉、张民选译.高等教育哲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B.A.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约翰·洛克著, 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让·雅克·卢梭著, 彭正梅译.爱弥儿[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大教学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约翰·亨利·纽曼.大学的理想[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伯顿·克拉克,王承绪等编译.高等教育新论—多学科的研究[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陶行知.陶行知文集[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王坤庆.20世纪西方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 [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刘龙心.学术与制度:学科体制与现代中国史学的建立 [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 陈桂生.历史的“教育学现象”透视:近代教育学史探索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张斌贤.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研究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英]弗朗西斯•培根.学术的进展[M].刘运同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美] 理查德•沙沃森,丽萨•汤.教育的科学研究 [M].曹晓南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社,2006. [美]埃伦•康德利夫•拉格曼.一门捉摸不定的科学:困扰不断的教育研究的历史 [M].花海燕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美]华勒斯坦等.开放社会科学 [C].北京:三联书店,1997.

[美]华勒斯坦等.学科•知识•权力 [C].刘健芝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 [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第二版)[M].谢强,马月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 [美]迈克尔• W.阿普尔.文化政治与教育[M].阎光才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美] R.K.默顿.科学社会学(上、下册)[M].鲁旭东,林聚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美] 罗伯特•金•默顿.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M].范岱年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加拿大]许美德.中国大学1895-1995:一个文化冲突的世纪[M].许洁英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0.[美]茱丽•A•罗宾.现代大学形成[M].尚九玉译.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04.[美]约翰•杜威.确定性的寻求:关于知行关系的研究[M].傅统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美]彼得•诺维克.那高尚的梦想:“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 [M].杨豫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苏联]阿尔森•古留加.康德传 [M].贾泽林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 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

茨威格《人类的群星闪耀时——十四篇历史特写》

《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 篇2

山东教育出版社策划出版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译丛》,系 “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201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单中惠、徐小洲教授主编。选取了10本最具代表性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由外国教育史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组成译者团队,历时5年多精心打造。

本译丛是国内首套翻译出版的西方教育史经典名著,目的在于通过向教育界推介西方教育史经典著作,使教育学者尤其是教育史学者在教育理论素养上有所提高,在教育史学观念上有所感悟,在教育史研究方法上有所启迪。

译丛的入选书目体现了三个特色:一是经典性。入选著作在西方教育史学界流传较广和影响较大,具有形成智慧的教育价值。二是代表性。入选著作在西方教育史领域代表不同的学术研究方向和研究视角,其中既有通史,又有问题史;既有制度史,又有思想史;既有古代史,又有近现代史。三是独特性。入选著作体现不同的西方教育史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以及不同国家教育史学家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思想,其中既有传统史学研究的成果,又有当代史学研究的成果。

教育史蕴藏着教育智慧,教育史经典名著闪耀着人类教育智慧的光辉。本译丛将有助于我国教育工作者开阔教育视野和拓宽教育思路,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

各分册介绍:

《教育史学:传统、理论和方法》

(Educational Historiography: Tradition, Theory, and Technique)

[美]布里克曼(William W. Brickman)著 许建美 译

《教育史学:传统、理论与方法》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和比较教育家威廉·W·布里克曼(1913~1986)的代表作,1982年出版。第一版以《教育史研究指南》为书名,于1949年在美国纽约出版。在此后的20年左右时间里,虽然教育史领域的研究进展迅速,但仍然没有出现一本与《教育史研究指南》研究范围相似的著作。该书脱销后,从美国、欧洲、南非、日本和世界其他地区不断传来重印的要求。于是,布里克曼于1973年将内容拓展后的修订版命名为《教育史研究》,在宾夕法尼亚州诺伍德出版。1982年,他又出版了增加在《教育史》上发表的4篇论文的新版本,并更改为现名。

《希腊的学校》

(Schools of Hellas)

[英]弗里曼(Kenneth J. Freeman)著 朱镜人 译

《希腊的学校》一书是英国青年学者肯尼思·J·弗里曼(1882~1906)的教育代表作,其副题是“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古代希腊教育实践和理论”,1907年在英国伦敦出版。该书是弗里曼的学士学位论文,也是他为争取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研究员职位候选人提交的论文。该书研究的是公元前600年至300年之间的古希腊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的问题。

《中世纪大学:发展与组织》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 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

[英]科班(Alan Balfour Cobban)著 周常明 王晓宇 译

《中世纪大学:发展和组织》一书是当代英国知名历史学家、研究中世纪大学的知名学者艾伦·鲍尔弗·科班的一本学术专著。1975年出版。该书重点考察大学的历史,诸如与其相关的社会和经济文献、欧洲的学院运动以及中世纪学生权利等。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

(Studies in Education During the Age of the Renaissance)

[英]伍德沃德(William Harrison Woodward)著 赵卫平 赵花兰 译

《文艺复兴时期教育研究,1400~1600》和《维多里诺与其他人文主义教育家》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威廉·哈里森·伍德沃德(1855~1929)在西方教育史研究领域、尤其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研究领域的具有奠基性意义的重要著作。前者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907年(1924年重印),后者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于1897年。

《教育学史》

(The History of Pedagogy)

[法]孔佩雷(Gabriel Compayre)著 张瑜 王强 译

《教育学史》一书是法国教育史学家加布里埃尔·孔佩雷(1843~1913)的代表作,副题是“主要教育家及其理论;重要著作分析”。出版于1881年,原书名为《十六世纪以来法国教育理论批评史》两卷本,出版于1879年。1886年,《教育学史》一书由美国著名教育家、密执安大学教授佩恩(William Harold Payne)翻译成英文。

全书除“英文本译者序”和“前言”外,共22章。其特点是:第一,资料丰富且文献详实。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其中包括教育家的著作、教育法令、教育历史事例、教育实践情况等,甚至还有中国老子《道德经》、《犹太法典》以及佛陀与他的弟子的对话。第二,论述简明扼要且分析精辟中矢。该书尽管出版时间较早,但与它以后出版的西方教育史著作相比,它在分析力度和行文流畅上一点也不逊色。尤其是每一章最后面的“分析性总结”,不仅是言简意赅,而且是画龙点睛。第三,凸显法国教育学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该书可以被看做是一本法国教育学史。第四,整体论述采取分节的方式。全书的论述共分667节,而且每个节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非常清晰明了。

《西方教育文化史》

(A Cultural History of Western Education)

[美]伯茨(R. F. Butts)著 王凤玉 译

nlc202309040806

《西方教育文化史》一书是美国著名教育史学家R·弗里曼·伯茨(1910~2010)的代表作,其副题为“它的社会和智力基础”。1947年出版。

《教育问题史》

(A History of the Problems of Education)

[美]布鲁巴克(John S. Brubacher)著 单中惠 王强 译

《教育问题史》一书是美国教育哲学家、教育史学家、高等教育家布鲁巴克(1898~ )的代表作。1947年出版,1966年再版。这是西方教育史学界第一本以问题为研究主线的教育史。

《伟大教育家的学说》

(Doctrines of the Great Educators)

[英]拉斯克(Robert R. Rusk)、斯科特兰(James Scotland)著 朱镜人 单中惠译

《伟大教育家的学说》一书是英国教育史学家、乔旦希尔教育学院和格拉斯哥大学教授罗伯特·R·拉斯克(1879~1972)与英国教育家和地方戏剧家、阿伯丁大学教授詹姆斯·斯科特兰(1917~1983)合著的著作。该书1918年第一次出版,先后一共出过5版。在每一次再版时,作者对内容都作了重新修订,并根据自己认识的变化对人物作了增减。

《学校的变革》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chool)

[美]克雷明(Lawrence Arthur Cremin)著 单中惠 马晓斌 译

《学校的变革》一书是当代美国教育史学家劳伦斯·阿瑟·克雷明(1925~1990)的代表作。副题为“美国教育中的进步主义”。1961年出版。1964年,该书荣获“班克罗夫特美国历史奖”。

《教育、权力与个人经历:当代西方批判教育家访谈录》

(Education, Power, and Personal Biography, Dialogues with Critical Educators)

[美]托里斯(Carlos Alberto Torres)著 原青林 王云 译

《教育、权力与个人经历:当代西方批判教育家访谈录》一书是由当代西方批判教育家、拉丁美洲教育知名学者、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卡洛斯·阿尔伯托·托里斯(1950~ )编著的一本著作,1998年出版。

教育经典名著摘抄 篇3

希望不久我将把你紧紧地搂在怀中,吻你亿万次,像在赤道下面那样炽烈的吻。

爱情就像一只蝴蝶,它喜欢飞到哪里,就把欢乐带到哪里。

将感情埋藏得太深有时是件坏事。如果一个女人掩饰了对自己所爱的男子的感情,她也许就失去了得到他的机会。——《傲慢与偏见》

爱情应该给人一种自由感,而不是囚禁感。——《儿子与情人》

哪里有真爱存在,哪里就有奇迹。

山有林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诗经》

假如每次想起你我都会得到一朵鲜花,那么我将永远在花丛中徜徉。

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爱情是一种暂时的疯狂。它像地震一样爆发,然后又平息,而当它平息时,你得做出一个判断。你得弄清楚你同他是否已经盘根错节地成为一体,以至无法分开。——《十日谈》

每一个沐浴在爱河中的人都是诗人。

课外文学名著阅读书目 篇4

⑴《西游记》吴承恩著;(2)《水浒传》施耐庵著;

⑶《朝花夕拾》鲁迅著;⑷《骆驼祥子》老舍著;

⑸《繁星·春水》冰心著⑹《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著;

⑺《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

⑻《童年》(俄)高尔基著;

⑼《钢铁是怎样练成的》(俄)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⑽《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

古诗词鉴赏:

《醉唐诗,最风流》

《宋词是一朵情花》

《汉代琅华照寒烟》

《魏晋风骨化沉香》

《浣花纸里水墨词》

《世有桃花》

《当时只道是寻常》

《美人何处》(安意如著)

《衣上酒痕诗中字》倾蓝紫著

散文类:

朱自清散文选梁实秋散文集冰心散文集郁达夫散文集庐隐散文集

萧红散文集徐志摩散文集余光中散文集余秋雨的散文《文化苦旅》、《千年一叹》

小说类:《三国演义》 罗贯中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8年版《红楼梦》 曹雪芹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版《子夜》 茅盾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家》 巴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版《男生贾里全传》 秦文君 少年儿童出版社 2003年版《花季·雨季》 郁秀 海天出版社 1996年版《射雕英雄传》 金庸 三联书店 1999年版《汪洋中的一条船》 郑丰喜 华夏出版社 2000年版《哈利·波特与魔法石》(英)J•K•罗琳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年版19 《简爱》(英)夏绿蒂•勃朗特吴钧燮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20 《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陈敬荣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版25 《老人与海》(美)海明威 吴劳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1年版26 《麦田里的守望者》(美)塞林格 施咸荣译 译林出版1998年版27 《莫泊桑短篇小说选》 赵少侯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契诃夫短篇小说选》 汝 龙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2年版《马克吐温中短篇小说选》 叶冬心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1年版30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王永年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3年版

①《青春之歌》杨沫著;

④《福尔摩斯探案集》(英国)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

④《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国)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33, 《瓦尔登湖》,(美)戴维·梭罗著, 哈尔滨出版社2003年版

16, 《北方的河》, 张承志, 春风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18, 《少年天子》, 凌力, 北京出版社1987年版

12, 《围城》, 钱钟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1年版

《边城 》小王子童年茶花女 傲慢与偏见

安娜卡列尼娜飘呼啸山庄苔丝

女作家三毛的散文小说《撤哈拉的故事》、《梦里花落知多少》

余华的《活着》、巴金《家、春、秋》

《海底二万里》(法国)儒勒.凡尔纳

⑦《平凡的世界》路遥

[美国]哈里特《汤姆叔叔的小屋》、《苏菲的世界》

名人传记

71, 《拿破仑传》,(德)艾密尔·鲁特维克 梅沱等译, 花城出版社1999年版72, 《林肯传》,(美)戴尔·卡耐基 叶维明 译, 哈尔滨出版社 2002年版73, 《甘地》, [印度]莫·卡·甘地著 鲁良斌译,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74, 《毛泽东》, 金冲及著, 中央文献出版社 1996年版

75, 《梵高传》,(美)欧文·斯通 常涛译, 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76, 《名人传》,(法)罗曼·罗兰 傅雷译, 译林出版社 2000年版

77, 《邓肯自传》,(美国)伊沙朵拉·邓肯著 张敏 译, 花城出版社2003年版

78, 《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 王晓明,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79, 《居里夫人传》,(法)艾夫·居里 左明彻译, 商务印书馆 1984年版 80,《微软的崛起》,(美)丹尼尔·伊克比亚、纳珀著,吴士嘉译, 新华出版社1996年版

81, 《走近袁隆平》, 姚昆仑,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版

82, 《经营之神--王永庆》, 赵贤明, 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1999年版83, 《姚明之路》, 肖春飞,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年版

84, 《五体不满足》, [日]乙武洋匡著 郅颙译, 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0年版 85, 《影响世界文明进程的名人演讲》, 李然主编, 中国国际出版社2003年版

15、《贝多芬传》 《丘吉尔》 《戴高乐》 《居里夫人》

《李嘉诚自传》

浙江商界名人厉玲个人自传

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的《北大毕业等于零》是出自北大的商界名人王文良的一部创业自传

世界华人首富李嘉成的儿子《 商界名人-李泽楷 》

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

艾米·亨利《女总裁告诉你:当代女性如何在商界成功》

《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柯林斯·詹姆斯

钢铁大王:卡内基自传

维珍帝国-理查德·布兰森自传

清朝商人沈三白《浮生六记》

商人流亡者日记

《红顶商人胡雪岩》

《徽商》 比尔盖兹给青年的11条标准科学类

邓小平诺贝尔卓别林歌德传毛泽东传于风至旅美五十年魅力普京爱因斯坦纪晓兰汉武大帝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真心扬晨

《⑤《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希腊的神话和传说》,(德)斯威布著 楚图南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年版

⑤《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14, 《余光中诗选》, 刘登翰、陈圣生选编,, 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版 15, 《朦胧诗选》, 阎月君等选编, 春风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

36, 《泰戈尔诗选》, 冰心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4年版

教育经典与名著导读答案 篇5

《论语》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礼”的思想

克己复礼

中庸思想

时常变通 不可则止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教学相长 因材施教 温故知新 “孝”的思想

无为 敬而能养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天命思想 天人合一

《陶行知教育文集》

生活教育

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普及教育

争取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

儿童教育

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

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获得事物之真知;通过劳动,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培养热爱劳动人们的感情,爱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能自我服务 职业教育

以生利为职业教育之宗旨,人人都要有独立的职业。” 师范教育

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给老师的建议》

对学生与学习过程进行研究

提出必须相信孩子、热爱和尊重孩子,要研究人、关怀人、创造人

对教材与教学过程进行研究

对教师素养和教师专业成长进行研究

教师要藏书,教师要读书,要认真读书,要写读书笔记

对教育环境和家庭教育进行研究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一)当前社会的现状及前景

(二)问题提出: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三)应对挑战原则:教育的四个支柱

(四)实现目标:未来教育的方针与措施

1.简述选修课开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高校教育改革弹性学分制的必然产物 与学年制相对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以选课制为基础,以学分横量学业完成情况和是否能按时毕业,实行弹性学制。

二、由专业教育向通识教育转变的必然之路

三、培养社会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教育理念:改变过去“重专业,轻通识”的人才培养观、在高等教育中全面渗透通识教育理念

课程设置:减少专业必修课的课程,增设多样的跨专业选修课,提高学生的自主选择性。教学方法:由单向传授式向多向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摸索

3.简述学习教育学的现实意义

1.解决受教育者(学习者)的基本教育问题

2.将来有志于教师职业的必学科目(师范类院校的必学科目)3.将来为人父母的必备学科(家庭教育)

4.简述教育的两大功能

个体本位观和社会本位观的差异

二者并不矛盾和对立,而是相互统一,互相促进

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既保证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基础上,又保证教育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社会功能:从单一型、技术型、专业型向复合型、创新型、通识型转变

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学而优则仕

不分族类,不分高低贵贱,均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学在官府”,促进文化学术 因材施教 启发诱导 为人师表 有教无类 温故知新 仁,德,礼,主张有教无类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6.列举孔子的至少三个弟子,并概述他们的个人特点。

颜回,孔子最得意弟子,孔子称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以德行著称,可惜早逝,孔子悲恸万分

仲由,字子路。性格直率,做事果断,英勇无比,以政事著称,后在卫国整编后就义,孔子十分悲伤。

端木赐,字子贡,是孔子七十二贤中最有作为者,曾任鲁、卫两国之相,能言善辩,学识丰厚,被孔子称其为“瑚琏之器 ”,善于经商,富至千金。后世奉为“儒商鼻祖” 曾子,提出“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以孝著称,被后代尊为“宗圣”

7.简述孔子实施因材施教的基本条件和过程。

因材施教的基础“听其言而观其行” 启发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8.《学记》中有哪些经典的学习和教育名句,并简述对你的启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译文:

璞玉不经过一番琢磨,就成不了贵重的玉器;同样,人不经过一番教育,就不懂得政治和伦常的大道理。所以,自古帝王要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 从教育方面着手。

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 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译文:

虽然烧了好菜,不经过品尝就领会不到它的美 味;虽然有深远的道理,不经过学习钻研就领会不 到它的奥秘。所以说,只有经过学习实践,才会发 现自己知识不够;只有经过教学实践,才会发现自 己的困惑。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 译文:

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 ; 课外不广泛运用比喻,课内就不能写好诗句。

9.论述朱熹的读书法和对你的启示 “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 切已体察、著紧用力、居敬持志“

10.《大教学论》的主要教育思想和现实意义

 他提出社会各个阶层的人都有权享受教育,不论贫富、贵贱、男女、城乡等,人人都能进学校,人人都能受教育。

 “我们坚决主张对一切人授予一切知识的普通教育。”

 反对封建的、经院主义的教育,系统阐述适应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教育观点,包括教育的目的、作用、制度、内容和途径。提出教学必须“遵循自然”,并论证教学的“简易性”、“彻底性”、“简明性和迅速性”等原则。为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意义:《大教学论》虽然具有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但它广泛深入地探讨了教育工作的各种问题,总结了历史和当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提出了许多宝贵的见解,是西方近代最早的有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为近代教育学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1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授课制的优越性

(1)减轻教师负担,利于学生学习

(2)调动教学两方面的积极性

(3)教学工作的计划性节省了时间、精力,避免了不必要的干扰

缺点自己写根据班级授课要求{(1)制定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2)固定的课本使教材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

(3)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制定统一的教学方法。“自然主义”教学。

(4)全班同学同时作同样的功课。同样的安排减少教师的麻烦,并利于学生竞争的发生。(5)应与相关事项一道进行。如阅读和写作同时进行,严肃的工作与劳动结合。

(6)时刻注意保持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顺利进行。}

12.简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及现实启示

生活教育

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上向前的需要而教育 普及教育

争取在中国实现普及教育

儿童教育

以幼儿生活为中心,改革幼儿教育学制、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实施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

劳动教育

通过劳动,获得事物之真知;通过劳动,了解劳动者之甘苦,培养热爱劳动人们的感情,爱惜劳动成果;热爱劳动,养成爱劳动的习惯,能自我服务 职业教育

以生利为职业教育之宗旨,人人都要有独立的职业。” 师范教育

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现实启示:生活教育以儿童为中心,倡导普及教育,倡导创造的教育。对现实教育的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 陶行知师范教育思想立足于中国国情,吸取中外有益的经验,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一整套的师范教育理论,从办学方向到培养目标,从教育内容到教学方法,从教材教法到培养途径,从普通师范到幼儿师范、职业师范,都作了全面论述。它所涉及的很多问题,也是今天师范教育现代化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一)首先在观念上要重视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仅需要大量的科技开发者和基础理论研究者, 更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者。应树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思想,重视职业教育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使我国的职业教育重新崛起, 培养大量适应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就业结构变化所需要的各种技术人才。

(二)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陶行知主张推广职业教育的重点在农村,然而,从当前我国的发展形势来看,我国农村职业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大批农村初高中毕业生毕业后并未留在当地发展,而是南下打工,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并未作出多少贡献。不仅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而且荒废了宝贵的时间。因此,我们应学习和借鉴陶行知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把“办学为了升学”的观念切实转到为本地区培养实用人才为主、为本地区经济起飞和发展的轨道上来,使回乡的高、初中毕业生等人力资源转化为地方工农业经济发展的实用人才。在学校布局、专业设置等方面,依据地方的经济特色合理规划,“使职业教育培训与经济建设紧密联系,使所设置专业同当地农民脱贫致富联系起来”, “与专业户、专业村、家庭工业、乡镇企业联系起来(以鱼米之乡——潜江为例)。务使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不只成为人才培训中心,而且成为推广科技、繁育良种、资料信息的中心” ,使学校办出特色,以推动当地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三)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有一种向普通高等教育发展的倾向,职业教育与生活教育脱节,导致最后沦落为既不像职业教育也不像普高教育的尴尬局面,学生毕业后未能找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也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 在普通教育学校(包括中小学)或师范学校里, 要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

当前我们不少学校是重智育, 忽视学生职业教育,以至于有些中学生或大学生毕业后缺乏实践经验而被企业单位拒之门外。因此,为了弥补学校课程设置的不足,普通学校应针对各个教育阶段的学生进行各种补习教育, 发挥学校的潜力和优势, 与其他部门合作, 对青少年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创造

• 教师观:假如不仅仅抱怨于外部,而着眼于教师自己的转变 • 学生观:要相信、宽容、理解学生 • 提高创新素养,以身作则。(教师与学生同甘共苦,又怎样的生活就有怎样的教育)才能明确教育的目标,有的放矢,游刃有余

• 百折不饶的探索精神(敢于改造学校,改造社会,失败也不会比现在更糟)

13.简述陶行知的一生教育实践,你从陶行知先生身上学到最宝贵的精神是什么? 陶行知的一生,不断为中国人民大众的教育事业和革命事业而无私奉献,他将自己平时的积蓄、薪水、讲酬全部都拿来办学,还四处募捐,“化缘兴学”,而自己却克勤节俭,过着十分简朴的生活,他逝世后除了故居前后的流水和翠竹外,没有任何遗产留给后代,真正做到了“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我从事研究陶行知三十多年,我体会最深的,一是陶先生人格的伟大,二是陶先生教育思想的卓越。他为大众争民主、争自由,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就应该这样生活,应该是这样一条道路。我从陶先生身上受到鼓舞,陶行知不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榜样,也是各国知识分子的模范,我们应该学习他。陶行知不仅属于中国的,也是属于全世界的

•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 周恩来高度评价他“是一个毫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 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当今一圣人——董必武

• 郭沫若盛赞他“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

14.简述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个基本原理。

生活即教育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的生活就是在受什么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因而教育也应如此。

社会即学校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

在《生活教育之特质》一文中,陶行知指出“课堂里既不许生活进去,又收不下广大的大众,又不许人动一动,又只许人向后退不许人向前进,那末,我们只好承认社会是我们惟一的学校了。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末,我们所失掉的鸟笼,而所得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冲开无论什么自私自利的人所造的铁门。所以,整个的中华民国和整个的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

教学做合一

教学方法论

“教学做合一有两种涵义:一是方法;二是生活的说明。

在方法方面,它主张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不然,便要学

非所用,用非所学了。

在又一方面,它是生活的说明,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实学。不在做上用工夫,教不成教;学也不成学。一个活动对事说是

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15.论述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德育 道德 教育的主要内容:

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乐于助人)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确立坚定的道德信念

树立高尚的道德理想

智育

智育的任务:获得知识、形成科学世界观、发展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智力、培养智能

智育的核心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劳动教育

既指体力劳动,也指脑力劳动,还包括日常活动和活动

美育

美育任务的完成也要依靠体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和美育自身工作的相互配合

审美素养的培养:

美的感受

美德创造

体育

体育强调要重视体育运动的普遍性、群众性的问题,重视体育比赛对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道德情操以及发展健美审美等方面的实质性的意义

16.简述《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主旨和现实启示。

主旨:

(一)当前社会的现状及前景

1、人口越来越多的地球

2、人类活动范围的世界化走向(1)经济方面出现了全球化现象

(2)科学与技术网络拉近了地区之间的距离(3)全球相互依赖的形式多样化

3、一个危险重重的世界

(1)冷战时期掩盖了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以及宗教团体之间的潜在矛盾,冷战结束后,这些紧张关系重新暴露。(2)军备竞赛的加剧。(3)恐怖组织活动猖獗

(4)各国发展不均衡而产生一些边缘群体以及国际间犯罪团伙的违法行为

4、人们越来越需要了解世界、了解他人

(二)问题提出:人类社会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们“对经济和社会进步所抱的幻想已经破灭”,如何使“文化适应新情况”、“思想观念现代化”? 二是“在以各国人民越来越相互依赖和问题全球化为标志的背景下”,如何消除国际社会上依然存在的一些紧张局势? 三是如何增强公民责任感,使其愿意 参加社区生活,能够共同生活?

(三)应对挑战原则:教育的四个支柱

1、教育的四个支柱(1)学会认知(2)学会做事

(3)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4)学会生存

2、终身教育

(四)实现目标:未来教育的方针与措施

1、正规教育:最为重要的教育形式

2、教师:教育变革至关重要的因素

3、正确的改革策略

4、国际合作

进步意义:

1、广阔的视野

该书是以非常广阔的国际经济、政治、文化视野来关注教育问题的,它论述的对象是教育的宏观领域,而不是教育的内部要素如学生、课程、教学等。

2、观点的创新性

第一、关于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关于教育的四个支柱。

这被称为教育四大支柱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应作为一个整体而为正规教育系统来考虑。

“四个支柱”是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提炼出的未来社会的最基本的要求,高度概括且内涵深刻,反映了现代教育的特征,有助于我们对现代教育的本质认识。第三、关于终身教育观。

该书认为,应该重新思考和扩大终身教育这一观点的内涵,提出了终身学习是打开21世纪光明之门的钥匙。

它的“把与生命有共同外延并已扩展到社会的各个方面的这种连续性教育称之为终身教育”的定义,表达了人类社会对这一现代现象的客观规律的最深刻的理性认识。

3、强烈的时代气息和前瞻性

该书针对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从全球范围透视教育问题,具有很强时代气息。

它试图回答21世纪教育将会遇到的挑战,提出了教育社会化、教育大众化、教育多样化、教育个性化和教育信息化等策略和发展趋势,具有很强的前瞻性,也体现了委员们的发展眼光

4、建议、策略切实可行

虽然该书是从宏观视野关注世界教育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委员们的建议是夸夸其谈、蜻蜓点水。该书是从各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分析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个主要方面。

书中的每一章节都理论联系实际地提出了应对未来教育挑战的策略和建议,既有可行性,又有指导性,对教育决策者进行教育改革和行动提供了理论依据。

5、较多地关注了贫困国家的问题

在许多的教育著作中,人们总是主要关注发达国家的情况,对发展中国家、贫困国家总是关心甚少。但是本书从全世界的视野出发,给了发展中国家同样多的关注,如对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关注。

6、本书的写作体系上,每一章在最后安排了“提示和建议”,对本章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和归纳。

有利于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文章 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观点,这也可 以看作是本书的一个特色。

本书启示:

1、对于理想的教育功能是一种“乌托邦”的认识。

21世纪教育的走向是当前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使教育在未来社会问题的解决中扮演重要角色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该书在深刻分析了人类本世纪末的生存处境和21世纪将要来临的生存处境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教育是创建更深刻、更和谐的人类发展形式从而减少贫困、排斥、愚昧、压迫和战

争的重要手段。这对我国的当 前和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定位无 疑是有所启示的。

2、以教育的四个支柱为基础建构起来的终身教育是回应21世纪挑战的主要武器。

这是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终身教育的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看法,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了大范围的拓展,也已经逐步成为为世人所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

我国的教育改革应该紧密结合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为教育的终身化创造良好的环境,为创建 学习型社会作出贡献。

3、关于德育定位的认识。

我国一直很重视德育,而且总是把德育放在各种教育的首位,但是不容辩驳的是在市场经济影响下,具体操作中的德育常被置于次要甚至可有可无的地位,而且德育的形式也常极度虚无。

该书指出:在“本报告准备之时,正是人类面临着由战争、犯罪、贫困所造成的种种不幸,而在过去的老路和另择新路之间彷徨的时候。让我们向人们提供另一条路。这条路将强调教育的道德文化层面”。

4、教育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主题,每一个时代的教育也都有其追求的理想,社会在发展变化,教育也应该随之进行相应的变革,以适应并引领社会发展的潮流

6、终身教育的观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教育活动的看法。

使教育在时间上有了大范围的拓展,也已经逐步成为为世人所广泛接受的教育理论。我们的教育改革应该紧密结合终身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体制,为教育的终身化大开方便之门。

7、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面向未来社会,教育这张“王牌”还任重道远。

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看到教育带给我们的希望,也看得到未来面临的挑战:世界经济的极不平衡、贫困、排斥、地区冲突、文盲特别是女性文盲、发展中国家的人 才流失等等。

17.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谈谈在你心目中的好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18.结合本学期你所学的一位或两位教育家,谈谈你对当今教育的几点认识和启发

19.结合本学期所学的教育思想,简述当今教育教学的几大原则是哪些

20.通过此课程的学习,论述你对当今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可从实施现状、原因和对

策建议着手)

经典名著《登鹳雀楼》 篇6

据《清一统志》,旧楼在山西蒲州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蒲州今山西永济),因时有鹳雀栖其上而得名。沈括《梦溪笔谈》记述:“河中府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下瞰大河,唐人留诗者甚多。”世事沧桑,河道变迁,尽管当年的鹳雀楼已淹没于黄河中游,今目的鹳雀楼已非故物,然而诗人的绝唱仍然给我们以启示和享受。

《登鹳雀楼》是首五言绝句,二十个字。前两句写景。“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包含白日、山、黄河、海四个意象(image)。何谓白日,有人说是太阳,也有人认为不是太阳的本体,而是明晃晃的日光。实际上它有双重含义,一重指太阳,另一重指的是与黑夜相对的白天,曹植诗《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苏轼《前赤壁赋》“不知东方之既白”,郭沫若词亦有“东方白”之句,白日者,白天也,光明也。原因是白天、光明与“日”是紧密相连的。

“依”不仅有“依傍”之意,太阳、整个白天以至于光明依傍着中条山冉冉消失了,作为诗眼,“依”饱含着感情,白日不仅依傍着山,白日还依依不舍的消失在山的那一面,诗人凝视着这一情景,是眷恋、是惆怅、是赞美,确实难以言表。

秦晋高原是壮丽的,郁郁葱葱的中条山是高耸的,太阳不仅消失在山的那面,整个的白天和光明也消失在山的那面。值得注意的是,“白日依山”不仅写出了白日和山的空间关系,而且写出了白日和山的时间关系、起初是整个太阳,接着是半个太阳,“尽”则是太阳隐没在山的另一面,留下的是晚霞,接着是黑夜,因而“白日依山尽”写出了日落的全过程,写出了光明与黑暗的分野。太阳隐没于山的另一面,光明与白天也将隐没于山的另一面,因而这一瞬间是精彩的,美妙动人的瞬间。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骚客写海上日出,写草原日出,写泰山日出,写大漠日出,而王之涣写的却是日落,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写的是远离故乡的愁思;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孤烟直指云天,长河则是长长的线条衬之以圆圆的落日,王国维认为此乃“千古奇观”;王之涣抒写的则是光明与白昼即将消失的白日,这既是天空景,又是远方景,还是西望景,意味极为深长。

第二句“黄河人海流”,鹳雀楼距入海口山东东营何止千里,站在鹳雀楼上,只能看到黄河汹涌澎湃的向东流去,和落日的动态美一样,黄河人海流也是一种气势磅礴,有声有色的动态美,上下相映,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

一般的诗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由景出,情景交融。比如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通过“长江”这一浩浩荡荡,无尽无休的意象体现出来了;“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心理深层次的感情,通过“桃花潭水”的意象得到了生动的呈现。

《登鹳雀楼》抒发的不是情,而是理,一种具有超越意识的哲理,“欲穷”者,尚未穷尽也,诗人站在鹳雀楼上并不满足于眼前秦晋高原落日之美和大河奔流之美,所谓“千里目”,千里是一个大数,不是十里八里,也不是三百里,五百里。诗人所要追求的有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所说的“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那样极其广阔的境界,有的学者认为,一二句所写是诗人站在第二层楼所见,所以要更上一层楼,我则认为诗人的“欲穷千里目”是要看到白日落在山的另一面,另一面会是怎样一个景象;是黄河之水天上来,蜿蜒数千里,奔流到海(海又是何其宽广)不复回的完整的宏伟景象,因此“更上一层楼”不是形而下的实指,而是在形而上的想象中超越日常生活有限的视野而进入到无限的那种“更上一层楼”。

登高才能望远,这是常识,王之涣通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普通,富有诗意地升华为哲学层次的哲理。当然我们还可以进一步演绎,不仅观赏胜景需要“更上一层楼”,做任何事情都必须具有“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更高更远的进取精神。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唐王朝衰微的时代精神的映照,而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或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则是盛唐精神的象征。

《登鹳雀楼》把景物与感情、空间与时间、现实与想象、具象和抽象、有限与无限,浑然—体地提升为哲理,我想,这才是《登鹳雀楼》魅力所在。

《登鹳雀楼》四句全用对仗、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指出“四语皆对,读去不嫌其排,骨高故也”。“骨高”指的不仅是间架结构的高,更重要的是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超越、進取的精神。前一联用的是工整的正对,“白日依山”对“黄河人海”,“尽”对“流”,(“尽”是无,“流”则是有),后一联则是流水对,最后一个“楼”字扣题。

唐人登鹳雀楼诗作多矣,沈括《梦溪笔谈》认为:“唯李益、王之涣、畅当三篇能状其景”,李益的诗是首七律,诗题为《同崔邻登鹳雀楼》,诗作如下:

鹤雀耧西百尺樯,汀洲云树共茫茫。

汉家箫鼓空流水,魏国山河半夕阳。

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为长。

风烟并是思归望,远目非春亦自伤。

畅当的诗也是首五绝,题目也是《登鹳雀楼》,诗作如下: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法科学生书目——法理学名著 篇7

外国法理学名著

01、柏拉图全集(全4卷)

02、[美] 波斯纳:法律与社会规范

03、[美] 列维:法律推理引论

04、[美] 沃尔夫:司法能动主义

05、[美]阿丽塔.L.艾伦:美国隐私法:学说判例与立法 06、[美]爱波斯坦:简约法律的力量

07、[美]波斯纳:超越法律

08、[美]菲尔德曼:从前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美国法律思想 09、[美]霍维茨:美国法的变迁

11、[美]霍维茨:沃伦法院对正义的追求

12、[美]卢埃林:普通法传统

13、[美]鲁本:法律现代主义

14、[美]罗森诺: 网络法——关于因特网的法律

15、[美]庞德:法律与道德

16、[美]斯特龙:麦考密克论证据

17、[美]孙斯坦:风险与理性:安全、法律及环境

18、[美]孙斯坦:自由市场与社会正义

19、[爱尔兰]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20、[奥]凯尔森:共产主义的法律理论

21、[德]费希特:自然法权基础

22、[德]格罗斯.菲尔德:比较法的力量和弱点

23、[德]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

24、[德]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

25、[德]考夫曼: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

26、[德]考夫曼:法律哲学

27、[德]克茨:比较法总论

28、[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

29、[德]拉伦茨:法学方法论

30、[德]拉德布鲁赫:法律哲学概论

31、[法]狄骥:公法的变迁·法律与国家

32、[美]米克尔约翰:表达自由的法律限度

33、[德]萨维尼:论立法与法学的当代使命

34、[德]耶林:为权利而斗争

35、[德]殷科:法哲学

36、[法]邦纳罗蒂:为平等而密谋(上、下卷)

37、[法]勒内.达维德:英国法与法国法一种实质性比较

38、[法]勒内·达维德:当代主要法律体系

39、[法]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下册)

40、[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41、[法]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

42、[美]H.L.A.哈特:惩罚与责任

43、[美]L.富勒:法律的道德性

44、[美]埃尔曼:比较法律文化

45、[美]埃尔斯特:宪政与民主 理性与社会研究变迁

46、[美]昂格尔:现代社会中的法律

47、[美]巴伦:美国宪法概论

48、[美]波斯纳:法理学问题

49、[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

50、[美]伯尔曼:法律与革命

51、[美]伯尔曼:法律与宗教

52、[美]伯尔曼:美国法律讲话

53、[美]博登海默:法理学

54、[美]博格西诺:法律之门

55、[美]道格拉斯·拜尔等:法律的博弈分析

56、[美]德沃金:对美国宪法的道德解读

57、[美]德沃金:法律帝国

58、[美]德沃金:认真对待权利

59、[美]德沃金:原则问题

60、[美]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论与实践

61、[美]弗里德曼:法律制度——从社会科学角度观察

62、[美]汉密尔顿:联邦党人文集

63、[美]汉密尔顿:美国宪法原理

64、[美]卡多佐:司法过程的性质

65、[美]麦克尼尔:新社会契约论

66、[美]梅利曼:大陆法系

67、[美]斯科特.戈登:控制国家—西方宪政的历史

68、[葡]叶士朋:欧洲法学史导论

69、[日]川岛武宜:现代化与法

70、[日]美浓布达吉:公法与私法

71、[意]密拉格利亚:比较法律哲学

72、[英]P.S.阿蒂亚:法律与现代社会

73、[英]奥斯丁:法理学的范围

74、[英]彼得.斯坦: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

7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

76、[英]戴大维:从法律、哲学和政治观点看-人权与中国价值观

77、[英]丹宁勋爵:法律的训诫

78、[英]哈特: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

79、[英]哈特:法律的概念

80、[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全3卷)

81、[英]哈耶克:科学的反革命

82、[英]哈耶克:致命的自负

83、[英]哈耶克:自由宪章

84、[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全2卷)

85、[英]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

87、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

88、[日]棚濑孝熊:现代日本的法和秩序

89、[美]麦迪逊:美国制宪会议记录

90、[法]摩来里:自然法典

91、[美]庞德:法理学

92、[美]庞德:普通法精神

93、[美]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

94、[法]蒲鲁东:什么是所有权

大陆法理学名著

95、蔡定剑:国外议会及其立法程序

96、曾宪义:西方法律思想史

97、程燎原 江山 :法治与政治权威

98、邓正来:法律与立法二元观 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

99、邓正来: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 100、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

101、付立庆:法治的声音

102、高鸿钧等:美国学者论中国法律传统

103、龚祥瑞:西方国家司法制度

104、谷春德:西方法律思想史

105、韩大元:比较宪法学

106、何勤华:英国法律发达史

107、贺卫方:法边馀墨

108、贺卫方:具体法治

109、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

110、贺卫方:运送正义的方式

111、黄鸣鹤:法治的罗马城

112、季卫东:法律程序的意义: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另一种思考 113、蒋恩慈:西方法学家生平与学说评价

114、蒋先福:契约文明:法治文明的源与流

115、孔庆明:法哲学新论

116、李步云:人权法学

117、李龙:良法论

118、李龙:西方法学名著提要

119、梁治平:法辨

120、梁治平:法律的文化解释(增订本)

121、梁治平:寻求自然秩序的和谐

122、梁治平自选集

123、林端:儒家伦理与法律文化

124、刘军宁:共和·民主·宪政

125、刘星:法律的隐喻

126、刘星:法学作业——寻找与回忆

127、刘星:西方法学初步

129、潘维:法治与民主迷信

130、强世功:法律人的城邦

131、强世功: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 132、沈宗灵:比较法研究

133、沈宗灵:现代西方法理学

134、舒国滢:法理学导论

135、苏俊雄:民主、人权、正义

136、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137、苏力:送法下乡 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

138、苏力:也许正在发生——转型中国的法律

139、苏力: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增订版)

140、汪太贤:法治的理念与方略

141、汪太贤:西方法治主义的源与流

142、王亚新:法学进阶之路

143、王亚新:迈入法学之门.144、吴经熊:法律哲学研究

145、武树臣:儒家法律传统

146、西塞罗:国家篇 法律篇

147、夏勇:朝夕问道政治法律学札记

148、夏勇:法治源流东方与西方

149、夏勇:中国当代宪政与人权热点

150、夏勇:中国民权哲学

151、夏勇:走向权利的时代

15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53、谢怀式:大陆法国家民法典研究

154、谢晖:法律:诠释与应用——法律诠释学

155、徐爱国:破解法学之谜 西方法律思想和法学流派 156、徐忠明:思考与批评:解读中国法律文化

157、**:法学家的智慧

158、俞荣根:儒家法思想通论

159、杨仁寿:法学方法论

160、俞荣根:中国法律思想史

161、张晋藩:中国司法制度史

162、张树义: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法学透视

163、张文显:当代法哲学思潮

164、张文显:法理学

165、周彤:罗马法提要

166、朱景文: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

167、卓泽渊:法学导论

168、公丕祥:法制现代化的理论逻辑

169、刘星:法律是什么

170、王立民: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

171、张乃根:西方法哲学史纲

172、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

173、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

174、陈忠诚:法苑译谭

175、范忠信:信法为真

176、郝铁川:法治随想录

177、李永君:法里法外

178、梁治平: 新波斯人的信札

179、刘星:古律寻义

180、龙宗智:上帝怎样审判

181、舒国滢:在法律的边缘

182、**:说法+活法+立法

183、朱伟一:走过法律

184、陈金钊:法律解释的哲理

185、陈金钊:法治与法律方法

186、陈新民:德国公法学基础理论

187、范忠信: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

188、胡玉鸿:法学方法论导论

189、江山:中国法理念

190、李道军:法的应然与实然

191、刘作翔:迈向民主与法治的国度

192、龙大轩:道与中国法律传统

193、孙笑侠:法的现象与观念

194、孙笑侠: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 195、童之伟:法权与宪政

196、王人博 程燎原:法治论

197、王人博:宪政的中国之道

198、魏宏:法律的社会学分析

199、夏立安: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与法治

200、谢晖:法律信仰的理念与基础

201、谢鹏程:基本法律价值

202、徐亚文:程序正义论

203、姚建宗:法治的生态环境

204、喻中:法律文化视野中的权力

205、张骐:法律推理与法律制度

206、郑永流 舒国赢: 法律论证与法学方法

初中生暑期读名著推荐书目 篇8

人民教育出版社推荐(18种)

1、《爱的教育》(七上)(意大利)亚米契斯著:情感的熏陶和品德的启示

2、《繁星》《春水》(七上)冰心著 :母爱·童真·自然

3、《伊索寓言》(七上):生活的智慧和想像的魅力

4、《童年》(七下)(苏联)高尔基著:在苦难中长大

5、《鲁滨孙漂流记》(七下)(英)笛福著:孤独而顽强的冒险者

6、《昆虫记》(七下)(法)法布尔著:谱写昆虫生命的诗篇

7、《朝花夕拾》(八上)鲁迅著: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

8、《骆驼祥子》(八上)老舍著: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上)(苏)奥斯特洛夫斯基著: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

10、《西游记》(八下)吴承恩著: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

11、《海底两万里》(八下)(法)凡尔纳著:科学与幻想之旅

12、《名人传》(八下)(法)罗曼·罗兰著: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

13、《水浒》(九上)施耐庵著: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

14、《傅雷家书》(九上)傅雷著: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15、培根随笔(九上)(英)培根:透彻的说理,隽永的警句

16、《格列佛游记》(九下)(英)斯威夫特著:奇异的想像,辛辣的讽刺

17、《简·爱》(九下)(英)夏洛蒂·勃朗特著:人生追求的二重奏

18、泰戈尔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采果集》等)(九下)(印度)泰戈尔著:聆听天籁

嘉兴市教育局推荐(30种)

1、《西游记》吴承恩著;

2、《水浒传》施耐庵著;

3、《朝花夕拾》鲁迅著;

4、《野草》鲁迅著;

5、《骆驼祥子》老舍著;

6、《繁星·春水》冰心著;

7、《红岩》罗广斌、杨益言著;

8、《青春之歌》杨沫著;

9、《家》巴金著;

10、《中国科学院院士自述(青少年版)》上海教育出版社编;

11、《童年》(苏)高尔基著;

1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奥斯特洛夫斯基著;

13、《鲁滨逊漂流记》(英)笛福著;

14、《格列佛游记》(英)斯威夫特著;

15、《福尔摩斯探案集》(英)柯南道尔著,丁钟华等译;

16、《莎士比亚戏剧故事》(英)兰姆姐弟改写,萧乾译;

17、《弗兰肯斯坦》(英)雪莱 著;

18、《圣诞赞歌》(英)狄更斯著;

19、《金银岛》(英)斯蒂文森著 ;

20、《荒野的呼唤》(美)杰克·伦敦著;

21、《勇敢的心》(美)斯佩里 著;

22、《地海巫师》(美)厄休拉.勒奎恩著;

23、《名人传》(法)罗曼·罗兰著;

24、《居里夫人传》(法)埃里·居里著,友明彻译;

25、《高老头》(法)巴尔扎克著,傅雷译;

26、《羊脂球》(法)莫泊桑 著;

27、《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法)凡尔纳著,范希衡译;

28、《安徒生童话全集》(丹麦)安徒生著,叶君健译;

29、《爱的教育》(意大利)亚米契斯著,田雅青译;

经典名著教学课堂学习活动初探 篇9

一、巧入文本显大“智”

利用长文短教,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最困惑的那些少数问题,突出重点成为提高课堂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智取生辰纲》作为古白话小说篇目,初中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因此,研究如何巧读课文,精选、组合教学内容,做到精炼、高效、有用,显得尤其重要。执教者在备课的过程中反复阅读文本,深入解读文本,依据文本的内容和特点,贴近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要,提出教学重点,抓住杨志改时押送生辰纲、吴用智取等明暗两条线索,从文章的主要情节中提炼出一个“智”字——智押、智取。将小说的情节、人物、环境三要素有机纳入到这一个字中。通过分析杨志押送过程中的智慧以及众好汉如何骗取信任并不费吹灰之力劫取金银担,让学生在如此长的课文中筛选出关键信息,理清课文主要线索性情节,把握主要人物的形象并利用典型环境分析其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执教者在此过程中大胆取舍课文内容,并巧妙地将提取信息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执教者只需扮演好合适的角色,以一个精准的主问题引领学生的积极性,就可以不难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小组学习齐参与

在既要保证一课时能抓住经典名著的精髓,又要锻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求知欲的情况下,如何设计一个教学环节,能够让学生有主动的话语权来面对这样一盘“大菜”就显得相当有难度。执教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切实贯彻“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通过精心设计课堂学习活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一课堂活动为“焦点访谈”节目着重报道和挖掘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请栏目的记者和编辑马上行动,带领全组就此次生辰纲被劫一案探寻双方的智慧所在。这样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在平时锻炼的基础上,学生对八人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非常熟悉。面对这样一篇内容丰富、情节生动的文章,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有话可说,且有专门的组员记录大家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梳理总结写在题板上,最后交由“记者”上台向大家展示本组的探究结果。组员之间的合作讨论,形成了良好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主动的探究中掌握对知识点的习得。

这样的学习活动的顺利展开,得益于“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汇报交流”的课堂学习模式,即在前一天的预习过程中让学生在根据设计好的学案进行自主探究,独立思考,这样在第二堂课的小组合作中才能让每一位学员都积极参与、有话可说。正如孔子所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实就是希望学生能在自主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得到老师的启发会更有效果。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创设更具弹性的学习空间和发展空间;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具有科学的学习方式、思维品质和较高的自学能力,就能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堂策略显成效

在上台交流过程中,每个组都对自己的成果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但在这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作为初三的学生,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很难对时间和内容有准确的把握,毕竟课堂的时间有限,学生针对杨志和众好汉这两组人物的探寻大多数也都是停留在“情节”这一层面,而缺少对文本细节、一些关联性描写、伏笔的发现和探究。这样,他们在发言过程中难免有较多的内容是雷同的。其次,面对展示的题板,部分学生能自如地“说”,而有些同学因为经验、临场等原因只能依靠自己的书本,大量读原文。这样一来,下面的学生就难以集中精力进入状态,导致课堂的效率被打折扣。第三,关于人物形象,学生分析得已经很到位了,那么执教者是不是还可以给学生展示人物最立体、最鲜明的支撑呢?如文章四处写到“藤条”,都是杨志拿着藤条打,我们对这些细节进行梳理,进行关联,会发现这四处是杨志情绪由缓到急的投射,是他急功近利性格最直接的表现。教师如果能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进行适当延伸与引导,人物可能会更加立体。

面对这样类似的问题,教师在“少教”的过程中就应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少教不是不教,而是要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教师应该在预设过程中充分重视这一情况并提前做好准备,在学生只关注到小说的大情节时,应在每组陈述完后进行适时的点拨。如在分析杨志的形象时,学生都能说到杨志改变时间押送生辰纲,拒绝军健买白酒等情节,但是学生对于文中四处藤条的描写却往往不会关注。因此,教师可在此时的点拨中启发性地试探学生,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的目的及其作用。问题答案的组织并不难,但经过这样生成性的点拨,学生对于文中的人物形象就会有一个更全面的感知。同时,这样看似不经意的细节也更凸显出作者写作技巧的高明之处,名著之所以历代相传、有口皆碑,其原因就在于这方方面面的细节之中。这样简短的点评,既是执教者对于小组探究的评价,同时也让学生在主动求知和教师点拨相结合中学得更有味儿。

上一篇:献血知识竞赛题库下一篇:教师自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