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2024-10-25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共11篇)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1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民族小学

刘卫真

一、教学内容:第16页例1及练习一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2、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分析、迁移学习,学会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三、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回忆整数除法的意义。2.计算。

268÷4

224÷4

256÷6

345÷15(1)分组指定一题,独立完成。(2)指导订正,重点说一说224÷4这道题是怎样算的。

(二)、新知探究

1、学习例1(1)、创设故事情境,引出王鹏晨练的故事。(2)、让学生看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明图意。老师提问: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3)、引导学生列出算式:22.4÷4

(4)、学生观察算式并回答。老师提问: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通过观察,学生发现原来学的是整数除法,现在是小数除以整数。)(5)、思考: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6)、学生思考,并尝试解答。

启发:在不改变商的大小的前提下怎样把小数变成整数呢? 学生独立思考,并大胆阐述自己的想法。老师在聆听学生想法的同时,及时概括学生的方法,说明方法的弊和利。

方法一: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到原来的10倍,在计算。但在算224÷40时要遇到除不尽的问题,所以学生仍然不会做。

方法二:把22.4千米化成22400米,在计算。老师板书出学生的思考过程: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提问:方法二在计算时有什么感觉?(比较麻烦。)

老师: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简便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理解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在这里要突出小数点的处理问题,而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要涉及数的含义。22.4÷4=5.6用4除22,商5以后,余数是2,化为20个十分之一,与十分位上的4合起来是24个十分之一。4除24个十分之一,商是6个十分之一,所以商“6”应该写在商的十分位上。因此,在说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时要联系数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指导学生列出竖式后,老师用纸盖住被除数小数点后面的4,问学生:22除以4 会吗?学生算出来后,提问:这个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表示2个一)这时把盖住的纸揭去,并且把小数点后面的4写在2的后面,问学生:这个24又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表示24个十分之一。

老师:用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应该是多少呢?(每份是6个十分之一。)怎样在商上面表示6个十分之一呢?(在6的前面点上小数点。)

老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提问:用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和把22.4千米化成计算的结果相同吗?(相同。)说明了什么?(说明这道题的结果是正确的。)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是对齐的。)

2、观察比较(1)、提问: 22.4÷4与准备题中224÷4比,有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2)、学生观察后交流,集体反馈。

3、归纳: 除的方法基本相同,不同的是在做22.4÷4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练习:完成第16页“做一做”。(完成后指导订正)

四、课堂总结:

五、布置作业

1、列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7÷3

5.7÷3

6.25÷

526.4÷4

14.7÷7

43.5÷15

2、完成练习三(1-2题)

六、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例1:

式:22.4÷4=5.6(千米)答:-.。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2

第一次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尝试计算

1.从“体育老师为学校买体育用品”的实际情境引出生活中常常需要用小数除法解决的问题。在解决羽毛球单价和毽子单价的问题中, 列出两个算式:

38.4÷4= 9.6÷12=

2.在初步估算后, 尝试解决38.4÷4。

学生中出现了以下几种方法:

(1) 38.4元=384角, 384角÷4=96角=9.6元

(2) 38.4÷4=36÷4+2.4÷4=9+0.6=9.6 (元)

(3) 38.4÷4=9.6 (4) 38.4÷4=9.6 (5) 38.4÷4=9.6

生汇报自己的想法。

师 (追问) :第四种和第五种方法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一个是2.4, 一个是24。

师:那到底是写2.4 还是24 呢?

生:我觉得上面就是2.4, 下面写下来也应该是2.4。

生:我觉得这个小数点不用写, 只要在商的上面点上小数点就行了。

两方争执不下, 都等着教师来定夺。

师:其实, 这个小数点可以不写, 因为24 表示24 个十分之一, 除以四, 商就是6 个十分之一。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大家想出这么多种方法, 真棒!现在我们用第五种方法一起来做一遍。

教师一边板演方法5, 一边讲算的过程。

师:想一想, 商的小数点写在哪里?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哪里?

师:也就是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怎么样?

生:对齐。

3.引导学生独立笔算9.6÷12。

反馈时, 有学生算对了, 也有学生没有在整数部分写“0”占位。

师:这两种方法, 哪种是正确的?

生:第一种, 因为如果不写零的话, 商就是8 了, 不可能。

师:是的, 当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 我们要写“0”占位。

师:谁来说说, 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计算方法? (静默许久)

生:先把小数变成整数, 小数点向右移几位, 商的小数点就向左移动几位。

生:计算时, 小数点可以不写。

师:别忘了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商“1”, 要写“0”占位。

二、练习巩固

1.估一估, 算一算。

34.5÷15 4.08÷8 14.21÷7

反馈中, 学生的错误率比较高, 主要有:

于是, 教师对每一种错误进行再次的讲解和纠正, 耗费了大量的时间, 那些没掌握的学生还是云里雾里。

……

【课后反思】

听课后, 回顾尝试计算环节, 学生的方法丰富而有价值。而如此丰富的生成, 不是偶然现象, 是因为学生对小数除以整数已有朴素的认知直觉, 这种直觉来自于刚学完的小数乘法和以前的整数除法的经验, 以及平时计算教学中估算经验的积累。面对这些即时生成, 教师也加以关注, 并进行了追问和评价, 但看似顺利的新授环节, 在练习时, 却遭到了重创:因为学生出现的算法失误和不合理, 不是个别现象, 那么就有必要对教师的新授环节进行剖析和反思了。

而练习中学生出错的主要原因在于对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理解得不够透彻, 关键性的算法总结也不是学生自己悟到的。如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时, 除的过程中为什么不写小数点?除了先把被除数扩大成整数去除, 再缩小的方法, 还有其他更方便的计算方法吗?因为学生对于这些关键的问题没有进行深入思考, 所以算法也停留在对教师的模仿上, 无法真正内化, 一旦碰到新数据和新问题, 自然无从应对。

同时, 由于没有展开对每种方法的优劣比较和分析, 所以学生最终并没有在新授中得到什么新发展, 练习时, 他们还是按照自己原有的认知来解答。

另外, 由于教师没能巧妙而有效地利用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对各种方法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区别加以关注, 所以学生对每一种方法的理解是孤立的、无关联的, 听过算数, 没有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那么这些生成也就成了过眼云烟, 不但没有对理解算理、形成一般化的方法起到积极作用, 反而引起了干扰, 故练习中出现问题也在情理之中了。

第二次教学

在呈现学生原生态的生成时, 教师应进行有效整合和引导, 即通过有的放矢地“比较”, 建立起各种方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理顺看似杂乱的原生态生成;让反馈交流不仅仅停留在展示和介绍, 而是引发学生更深刻地思考, 让学生在对比中理解算理, 明确算法的合理性和关键性, 自然而条理清晰地凸显重难点。这种通过多次比较而引发的思考, 能够让学生真正地内化算理, 并指导算法。

【教学过程】

在第二次的教学中, 我们是这样实践的。

呈现例题后, 学生的自主尝试依然出现了5种不同的方法:

(1) 38.4元=384角, 384角÷4=96角=9.6元

(2) 38.4÷4=36÷4+2.4÷4=9+0.6=9.6 (元)

(3) 38.4÷4=9.6 (4) 38.4÷4=9.6 (5) 38.4÷4=9.6

第一次比较:类比求同, 感悟化归。

师:仔细观察, 你看得懂别人的方法吗?哪几种有点相似?

生:方法1和方法3差不多, 方法2和方法4差不多。

师:具体说说, 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方法1和方法3都是把被除数看成整数来算, 因为刚才被除数扩大了10倍, 所以商要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生:方法1是用元角分来转化的, 方法3是直接在竖式中扩大。

师:是的, 无论是将元转化成角, 还是直接将被除数扩大成整数, 他们都想到把小数转化成已经学过的整数除法来算, 这种转化的意识挺好!

师:那说说方法2和方法4吧。

生:他们方法差不多, 就是一个写成横式, 一个写成竖式。

师:你很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那这两种方法, 给你什么启发呢?

生:我觉得可以先用整数部分去除以除数, 剩下的数再除。

(比较意图:第一次比较主要是学生自主类比, 方法1和方法3都是利用已有的整数除以整数学习经验和商的变化规律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加以解决。而方法2和方法4的比较, 则突出小数除以整数可以先算整数部分, 余下的再继续往下除。通过比较, 渗透转化思想, 并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内在关联。)

第二次比较:聚焦分歧, 理解算理。

师:方法4和方法5一样吗?相同处和不相同处都说说。

生:他们都没有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 而是直接一位一位笔算了。

师:看来不用把被除数转化成整数, 我们也能像整数除法一样, 从高位开始, 一位一位往下除。

生:但是方法4一步一步除的时候, 下面是写2.4, 而方法5下面写的是24。

师:观察得很仔细。现在的两种竖式的分歧在于2.4的这个小数点要不要写呢?双方各自阐述理由来说服对方。

生很卖力地开始辩论:

生:我觉得要写, 因为被除数上面也有小数点的, 这个4是十分位上移下来的, 不能把小数点去掉。

生:我觉得不用写, 不写也没有影响呀, 只要商的小数点别忘就行了。

师:态度明确, 不影响计算, 我们就可以一切从简了。看来各有各的理, 我想分别采访一下两种方法的代表, 你的2.4和你的24各表示什么呢?

生:2.4就是个位上的余数2加十分位移下的0.4, 组成了24个十分之一。

生:这个24就表示除到十分位时, 用24个十分之一去除以4。

师:这次意见很一致, 这里的2.4和这里的24其实都表示24个十分之一。

生:我觉得都表示24个十分之一, 那还写这个小数点干吗?还不如不写更省事呢。 (其他学生纷纷表示赞同)

师:但2.4这个小数点真的就只是为了省事而随意去掉的吗?

生:不是, 它表示24个十分之一, 所以写成24。

师:看来明确了道理和意义, 大家就能作出更正确的判断。

(比较意图:方法4与方法5的比较, 渗透了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的内在结构的一致性, 即可以不将被除数转化成整数, 而像整数除法那样, 从高位除起, 一位一位往下除。同时旨在引导学生关注整数除以小数的笔算过程中的小数点问题, 以此引出商十分位6 的来龙去脉, 进而将算理剥离得更清楚。)

第三次比较:有的放矢, 凸显重点。

师:观察方法3和方法5, 说说你的发现。

生:他们就是一个商有小数点, 一个没有。

师:为什么方法5的商有小数点了呢?位置是怎么确定的呢?

生:因为被除数就有小数点。被除数小数点在哪儿商的小数点也在哪儿。

其实方法3横式里的商也是这么点小数点的。

师:他的意思你明白吗?

生:就是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师:概括得更到位了。那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呢?如果不对齐, 或者不点小数点, 会怎样?

生:那就全乱了。明明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是6个十分之一, 应该写在十分位上, 如果不点小数点, 6就象方法3这样, 在个位了。

生:我有点补充, 就是除到被除数的十分位了, 商就要写在十分位上, 没有这个小数点, 怎么表示十分位呢?

师:反问得好!看来, 为了确保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我们一定要把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引导学生选择和优化, 学生顺利归纳出小数除以整数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算法, 从高位算起, 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 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比较意图:方法3与方法5比较, 旨在突出算理算法中的重点问题:商的小数点定位。通过比较, 让学生掌握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并在比较中领悟到背后的算理:只有这样, 才能做到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

第四次比较:对比求异, 解决新问题。

新授后, 引导学生独立笔算9.6÷12, 并展示学生的笔算过程。

师:与例1比较, 这次碰到了什么新问题?

生:例1的商是比1大, 这次商是比1小了。

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况呢?

生:因为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

(比较意图:将38.4÷4和9.6÷12两道例题进行比较, 旨在突出“当被除数的整数部分不够商1时, 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这种特殊情况。这也是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的异处。)

从课堂练习反馈来看, 上述的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反思】

上述教学中的四次比较, 素材都源自学生自己的生成, 再通过教师有的放矢地整合与引导, 每一次比较都无不引发学生的思考, 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通过比较, 思考新知的“联”

新知的学习, 很多时候就是转化和迁移的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 主动将未知转化成已知, 这是教师需要一直关注和渗透的重要学习方法。而比较, 则能很好地承载这一任务。通过比较找关联, 建结构, 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如第一次的自主比较, 从相似的方法中, 凸显“将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的转化思想, 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而第二次比较更是由竖式计算过程中的书写之分歧而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体会到“小数除以整数”与“整数除以整数”内在方法的一致性, 即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只是后者将数位由整数拓展到了小数部分而已。这次的比较较第一次而言, 更具有典型性和深入性, 其实是将小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整数都归在了“除数是整数”这一类除法中, 为学生今后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埋下伏笔。

二、通过比较, 思考新知的“新”

新旧知识之间只可能部分相同或相似, 抓住新知不同于旧知的独特本质, 即新在哪里, 又是比较的另一重要使命。多次的比较使“小数除以整数”的重点和难点不再是教师强加上去, 而是在学生的思考中自然凸显:如第三次比较, 即是引导学生关注新旧知识的“异”———商的小数点问题, 同时凸显算法算理的重点。第四次比较则是引导学生关注特殊情况———整数部分不够商, 需要在商的整数部分写“0”占位。通过比较, 让学生对新知的“新”有了更准确的体验和感悟, 相应的解决策略也更合理。

三、通过比较, 思考新知的“深”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3

在小数除以整数的教学中,我采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学生在知道了学习目标和自学指导后,开始自学课本上16页例1例2,并要求把课后的做一做完成。

自学完后,学生很快把课本上的题做完,并且大部分学生做的不错,板演的几位同学都能清晰的说出自己是怎么做的,下面同学也点头表示明白。本来以为这节课是难点,而在学生的自学、做题、解释、总结等环节中轻松的结束了。我自己当时都和惊讶,本来自己准备好多要讲的.东西都不知道从哪说起了。四十分钟的课短短二十分钟就结束了,接着学生就进入了当堂训练的环节中了。

本节课与以往相比,我有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以前都是自己声嘶力竭的讲,自己累,学生也不认真听,现在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我成为一个指导后旁观者。这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明白小数除以整数的算理,也就是余下的2和24代表什么?本节课在学生的快速做题并且都做得不错的情况下,没来得及回顾。上完课我觉得这个地方可能学生没弄懂。

当我上到例3时,才彻底的了解到我低估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当我问到1.8除以1.2余下的6表示什么时,学生异口同声的说6个十分之一。在例1中的24个十分之一,学生已经很理解了。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我要知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懂得小数除以整数商的小数点。

2、学会知识的分析,对齐的方法。

3、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感到很有成就。

重点难点

1、理解和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商的小数点的定位。

问题导学

(一)同学们,我们学过的整数除法忘了吗?来吧。

268÷4=( ) 224÷4=( ) 252÷6=( )

345÷15=( )(检查一下全做对吗?)

(二)我想探究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即小数除法,如22.4÷4怎么做呢?

1、我先看一下书P26页,例题:计划4周跑22.4千米,平均每周跑多少千米?

嘿!我这样做:22.4千米=( )米 ( )÷4=( )米

5600米=( )千米

2、我会: 那么 是怎么来的?

竖式中被除数的整部分除过后还余2,2表示余( )个十分之一,并与十分位上的4合并成24个十分之一,哦!24个十分之一,除以4得6个十分之一,6个十分之一是( )所以商的6前点上小数点才行。

3、我自己独立完成 ,因此22.4÷4=( )

4、观察后发现:商的小数点一定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 )

我能行

1、22.5÷5= 4.2÷2 3.66÷3 5.4÷7

2、4.95÷11 280.8÷24 ※0.649÷19

3、一个数的5倍是11.5,这个数是多少?

4、两个数的积是15.36,其中一个因数是12,另一个数是多少?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5

⑴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商的小数点要和()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位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继续除。

⑵如果两个因数的积是32.4,其中一个因数是6,另一个因数是()。

⑶一个除法算式,被除数除以10,余数不变,商()到原来的()。

⒉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⑴68.47.577.21⑵20.8811.793.51313.455

⒊解决问题。

⑴小明、小刚、小亮、小孟合买了一个38.4元的礼物送给张老师,平均每人应付多少元?

⑵一只野兔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45千米,一只鹿的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50.4千米。鹿的最快速度是野兔的多少倍?

⑶两辆车从某地一起去深圳,要跑149.4千米,客车用了3小时,小车用了2小时。客车每小时行的路程比小车的慢多少?

⒋培优天地。

⑴大小两个数的和是71.5,较小的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大的数,求这两个数。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掌握小数乘整数的一般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笔算。

问题解决与数学思考: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整数方法的过程,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与态度:感受小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重点】:理解小数乘整数的算理。【教学难点】:积的小数位数的确定。【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二、复习铺垫。1、2、3、4、这个风筝漂亮吗? 每个5元,买3个多少元?买30个、300个呢? 指名回答。

观察,发现因数的变化引起积的变化规律。

三、学习探究。

(一)学习例1。1、2、3、4、5、出示主题图,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怎样解答?

列式,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独立计算。

6、7、指名汇报。

师生总结回顾。问: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二)学习例2。

1、出示例2。

2、怎样计算呢?

3、学生独立解答,指名展示。

4、师生回顾,理解算理。

(三)质疑小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小组交流。

3、指名汇报,师板书。

四、实践应用。

1、基础题。

2、重点题。

3、拓展题。

4、开放题。

五、全课总结。

1、你学会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7

五年级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1

听了冯老师的一节计算课,感触颇深。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引新。

在课堂的开始,冯老师采用复习的方法,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数学学习的特点就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就像走台阶一样,有了一层的基础就可以不断向更高的一层迈进。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其关键之处就是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因此,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计算是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所以课前的复习就变得非常必要,同时让学生发现商不变规律,为学习新课做好了铺垫。

2、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探究新知时,冯老师充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联系旧知、适时点拨、不断尝试等不同的数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获取新知,将“转化”这一数学思想渗透于教学之中,使学生在算法多样化中去细细体会这一数学思想,并从中找到普遍适用的方法

3、冯老师在关键处点拨到位,如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位数不够,补0等等。

4、练习也很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从中理解本节课的重难点。

建议:再练习时,可以设计几个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更能体会到所学知识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单纯的计算。

五年级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2

今天上午有幸听了冯老师的讲课,讲了一节五年级数学上册关于“一个数除以小数”的课程,从听课中可以总结出一下几点:

一、课前做了上节课的小数除以整数的口算题,复习上节课的知识,为本节课做好准备,而且在课堂开始是从三组题引出课堂,有整数除以整数,整数除以小数以及小数除以小数,设计非常巧妙,第一组逐渐扩大倍数,第二组逐渐缩小倍数,第三组引出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也得出了商不变的规律,可谓设计非常巧妙,联系新旧知识非常紧密。

二、授课环节,一环套一环,引出商不变规律后,冯老师又紧接着用两个练习题巩固练习,一则是掌握商不变的规律,一则是为学生提供解决本节课新知识的方法,所以紧接着就用第二题让学生练习一个数除以小数的除法算式,通过学生板书和小组交流讨论完成,得出计算方法,非常自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三、在练习题中,冯老师设计题型逐层递进,从被除数是小数到除数是整数,层次分明,把本节课中的内容层层呈现出来,重难点突出,在学生易错点出做出重点点拨和引导,让学生掌握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

四、引导和精讲上面,冯老师做到了细致入微,刚开始强调学生“除”和“除以”的区别和不同,在计算方法上,运用商不变扩大倍数和商的小数点是学生易错的地方,冯老师标注重点,反复强调,每道题都做到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两点内容,加强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效果达到了很好的的效果。

对本节课意见和建议:

1、探讨之处:在除数是零点几时移动小数后,前面的零冯老师没有让学生划掉,可能是为以后学习小数点前面不是零的做准备,我觉得可以划掉,可以提示学生整数第一位数不能为零和让学生明显感知这个已经成了一个整数。

2、被除数扩大倍数后变成整数或补零后,可以让学生在末尾处标出小数点,提示新小数点的位置,减少学生的错误。

五年级数学《一个数除以小数》评课稿3

听了冯老师执教的《一个数除以小数》一课,收获颇多。总的认为这一课设计巧妙、思路清晰,流畅,重点突出,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具体评议如下: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由旧引新。在课堂开始,采用复习的方法。出示三组算式,复习了一个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最后一组算式中很自然的引出了今天所要学习的知识《一个数除以小数》。

2、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教师通过让学生自己去观察每组算式中被除数、除数、商的变化,探索总结出了商不变原理。并在随后探索一个数除以小数出现被除数位数不够时,都是先由学生自己去观察思考总结,教师知识对学生的表达做出规范。

3、教师点拨及时到位,做好总结。当学生板演出现问题时,教师耐心纠正他们的错误,让学生对错误有深刻的认识。课堂上教师注重知识的条理性,适时对学法进行总结。有商不变原理的总结,还有在进行一个数除以小数时,让学生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这是在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时,特别要注意的地方。

4、题型设计多样,富有梯度性。题目有填空乐园、神医诊断、列竖式计算等,题目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

建议:

1、在观察三组算式时,教师应给出每个算式的结果。那样更便于学生理解商不变的原理。

2、当学生进行板演后,教师应在黑板上呈现正确的书写过程,因为这毕竟是学生第一次计算一个数除以小数,教师应给学生最标准的示范。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篇8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反思 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的不同就主要在小数点上了。同一个题可以有多种方法解决,22.4÷7,22.4千米,是一周跑的总路程,问平均每天跑多少千米。孩子们想到了三个方法,第一个就让我惊讶,他把22.4先乘10,除以7之后,得数再除以10,从而得到正确答案。他很好的应用了除法的计算规律,这是在四年级时学过的。第二个学生把22.4千米转化为22400米,除以7之后得3200米,再转化为3.2千米。这个学生利用了转化的`思想,转化是数学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考方法,也常常被使用。第三个学生很干脆:“用竖式计算就可以。”呵呵,这可正是我们所需要的。于是,她一边说,我一边在黑板上写,当商了3之后,她说要先点上小数点,我问为什么。其他学生也看着她,是一样的问题。她说:“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显然,这名学生是预习过的,对教材中的这句话非常熟悉。我怕有学生对“商”和“被除数”不明白,特意在这儿多问了几句,说明哪一个是“被除数”,哪一个是“商”。剩下的事情就简单了,做了几个练习,有六名学生板演,都做得不错。 例2是一种新的情况,列出算式为5.6÷7,有好几个学生张口就说出了答案。但列竖式的时候,遇到了问题:根据上面的例题知道,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可是商的小数点前面没有数啊?这也难不倒孩子们,立刻就说出:“添0”。我纠正:“是商0,当整数部分不够除的时候,商0,点小数点。”在整数除法中,当有余数的时候,就不再计算了;现在学了小数,就可以添0继续算下去。例3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算式为1.8÷12,竖式中商了0.1之后,余数是6,教材中问:“接下来怎么除?自己试试。”有学生是预习过的,知道可以添0后继续计算。可也有学生有疑问:“为什么要添0呢?”我让孩子们讨论这个问题,是啊,为什么可以添0继续算?也许是熟视无睹了吧,我都没想过这个问题!讨论一段时间后,几个学生发言,但都不合适。于是,我引导他们往数的意义上去考虑,商1的时候,是把1.8看作18个十分之一;余数为6,添0(0也可以看作是落下来的)后,即为60个百分之一,这样就可以继续计算了。

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9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导入:同学们喜欢锻炼吗?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请看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出示课本16页的主题图:他计划4周跑步千米。)

1、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

师:同学们能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平均、每周!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除法)怎样列式?(÷4)

2、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以整数除法为基础来学习小数除以整数的除法。(板书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简析:这样的导入,简捷而明了,不仅为学习新知做了铺垫,而且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同时适时适宜渗透人文教育。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商大于1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过渡: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该怎么除呢?

1、学生独立尝试计算。(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思路1:把千米化成米,转化成整数再除,最后把米再回化到千米。

1 思路2:想22里最多有5个4,余下的看作24个,除以4得6个,即,与5合起来是。

思路3:列竖式计算。

3、结合思路

2、3,重点学习竖式计算:

师:商的小数点如何确定?为什么?(老师引导,由学生讲算理)

强调: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要对齐,只有把小数点对齐即可。

师:÷4的商为什么是大于1的小数?(学生讨论后汇报) 强调:要判断商是否大于1,只要看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是否大于除数。

4、巩固、反馈。

师:先判断÷

6、÷15的商是否大于1,再列竖式计算,并想想你在计算过程中那些地方印象比较深?那些地方特别要值得注意的? 简析: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自主探索的学习空间,不仅让学生通过独立尝试活动,自主获取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而且让学生“讲算理”、“判断商是否大于1”,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探究商小于1的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过渡:观察我们解决的3道除法算式,因为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大,所以商都大于1。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商会怎样呢?

(出示例2:王鹏平均计划每周跑千米,他每天跑多少千米?)

1、再一次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

师:平均、每天!这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除法)怎样列式?

(1)7÷ 还是÷7? (2)“7”隐藏在题目中那个条件?

2、学习竖式计算。 (1)估算:÷7的商大约是多少?是比1大还是比1小?为什么?

2 (2)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把典型解法板书在黑板上)。

(3)引导讨论:整数部分不够商1,怎么办?

(4)由学生讲算理、老师强调:里面有56个,把它平均分成7份,每份是8个,得,所以商的整数部分应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的对齐。

3、反馈: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17页,填写完成课本例2,并说说你在计算过程中哪些地方要特别值得注意?

4、巩固:先判断÷9的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再列竖式计算。

简析:针对教材的编排,1个课时仅教学例1,显然过于单薄。而把例

1、2安排在一个课时,不仅体现了例

1、2间有内在联系,有利于渗透除法意义建立计算模型。而且以“判断商是大于1还是小于1”为教学主线,更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意识和能力。

(三)观察比较,初步总结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

4、÷7的计算过程及结果,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引导发现,由学生汇报。

共同点:都是按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不同点:如果被除数整数部分小于除数,那么商比1小。计算时,先在商的个位上写0,点上小数点后再除。

2、拓展练习。

(1)根据1421÷7=203,口算下列各题。

÷7=

÷7=

÷7= (2)列竖式计算。

÷8 ÷6

(3)完成课本P19的第

2、3题。

3、全课小结。

《小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篇10

一、成功之处

1.沟通旧知,学会迁移。

课堂开始,我首先通过200÷5=576÷48=832÷32=这几道典型的整数除法的题目,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先看除数是几位,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要用o占位。这样唤醒学生对整数除法计算方法的积极回忆,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教学中联系王鹏和张爷爷锻炼身体的实际生活,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这样出示解决的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通过生活中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学习生活中的数学。

3.迁移类比,研究方法。

出示题目之后,我放手让学生先自主研究,再进行小组讨论,学生汇报22.4÷4的计算方法时,研究出了3种方法:一种是在课本上出现的把小数变成整数来算(单位转换);另一种是直接用小数来计算,重点要说明为什么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第三种方法学生根据商的变化规律,被除数扩大10倍除数不变,要想不改变这道题的结果商要缩小10倍。即计算224÷4后,再把商缩小10倍,这也充分说明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是值得肯定的。

课堂中林文轩提出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为什么以往除法有余数时都是写商几余几,可今天却要在小数点后面添0继续除呢?他能提出这个问题,可见孩子思考非常深入,因为新知与学生原有知识产生了冲突,这时我加以表扬并认真耐心地引导。

4.加以总结,规范方法。

虽然课本上没有明确的计算法则,但我想有必要让学生经历将计算方法归纳概括并通过语言表述出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学生积极动脑,加以总结: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这样学生将计算方法加以规范,用方法引领学生的计算。

二、改进之处

1.有些学生试商不是很熟练,需要加以巩固,尤其是商中间有零的除法掌握情况不太好,有时会把商中间的零给忘写,或者漏洞商的小数点,或者与被除数的小数对不齐,需要及时弥补加以练习。

2.个别学生书写不规范造成了不必要的错误。比如竖式中的数字写得太挤了,竖式中数位没有对齐,也就造成了计算出现错误。

3.应加强联系,提高正确率和熟练程度。教材在编排时相应的练习较少,课后补充的题也较少,我在下面的练习课上再精挑一些计算题让学生进行计算比赛,既达到了训练计算能力的效果,又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五年级数学《小数除以整数》教学设计 篇11

引出复习“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与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2.温故知新:计算7.65÷85

提问:如果把除数变为0.85,那么又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板书:一个数除以小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28页。

3.出示例4.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中国结吗?它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手工艺品,代表着对人们的祝福。那么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呢?是要靠人手编出来的哦!现在有一位老奶奶要编中国结,编一个呢需要用0.85m丝绳,旁边这位同学手里有7.65m的丝绳,问题来了,这些丝绳可以编几个中国结呢?

如何列式计算?→出示式子:7.65÷0.85

问:同学们看,除数现在变成了小数,你们会计算吗?请大家试试看!学生尝试计算

问:同学们能算出来吗?你们是怎么计算的?

师:除数是小数,我们不能计算,那么就想办法把它变成整数。我们只需要把它扩大100倍就可以了,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但是要想使它的商不变,根据刚才我们复习的商不变的规律,还应该要怎样做? 生:

师:对,被除数要同时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在我们对除数和被除数动了手脚以后,现在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多少除以多少了? 生:765÷85 师:对,那现在是不是变成了我们熟悉的整数除以整数?大家会算了吧?大家算出来等于多少? 生:9(以上一边解说一边板书计算过程)

4.练习:

师:同学们真的很棒耶!好,大家看老师手里拿着的是什么?老奶奶编好的9个中国结!老师自己还编了一个!一共10个中国结在老师手里了。等会表现最好的组,老师就把这些中国结奖励给该组的同学哦。我们用这个表来记录一下,看哪个组“跑”得快哈!

好,事不宜迟!马上来做几道练习比比看!

① 填空(直接叫学生回答)

② 做一做(62.4÷2.6,0.544÷0.16)

③ 解决问题(问:从题目中同学们可以得到什么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5.同学们都好厉害哦!都会算了对吗?好,那我们来点更难的。

出示例5.问:大家看题目,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什么? 生:把除数化成整数。

师:板书,移动小数点,问:位数不够耶,怎么办?

生:用“0”补足

师:非常好!位数不够时,我们可以用“0”补足,不够一个位,就补一个“0”,不够两个位,就补两个“0”,以此类推。

6.练习:51.3÷0.27, 26÷0.13

7.对比例

4、例5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观察对比一下例4和例5这两道题,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引导学生说出:相同点:两道题的除数都是除数;

不同点:例5被除数的末尾数位不够,需要用“0”补足。

补充说明:同学们注意哦,并不是只能补一个“0”的,如果被除数差一个数位,补一个“0”,差两个数位,补两个“0”,以此类推。

师:所以,当我们碰到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题时,首先就是要先把除数变成整数,然后根据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如果被除数位数不够的话,就在它的末尾用“0”补足。

8.一起完成课本上的总结,集体朗读一遍。

师:老师说了这么多,现在大家看一下课本第29页的小书签,相信大家都会填了吧?下面请同学们完成一下。

好,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遍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步骤。

9.小测试:相信同学们都明白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应该怎么计算了,那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小测纸检验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吧!

①2.38÷0.34;

②改错:课本第29页“做一做”第2题 评讲,同位换改对答案。全对的举手。

上一篇:审计研究简报下一篇:2022年蔡山镇暑期教职工集训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