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2024-10-09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精选9篇)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篇1

深圳培训网

不合格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1目的

为建立能够迅速发现检测中的差错和偏离质量文件时的反馈机制,及时予以纠正,并采取补救和预防措施,确保质量体系有效运行,特制定本程序。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质量体系运行中发现检测中有差错或偏离质量体系时的反馈及纠正和预防。职责

3.1公司总经理批准纠正措施的执行。3.2质量负责人负责审核纠正措施。

3.3不合格发生的责任部门提出并落实纠正措施。

3.4质量监督员负责日常监督,提出纠正要求,填写不合格工作记录,要求不合格责任人改正,并对纠正措施进行跟踪验证。工作流程

4.1 不合格工作可以通过下述方法发现: ①质量监督员日常监督工作; ②用户投诉; ③技术校核; ④内部和外部审核; ⑤管理评审;

⑥外部比对试验或能力验证结果;

深圳培训网

⑦检测记录和检测报告的审核。4.2 出现不合格工作的原因,在以下几种: ①人员差错;

②仪器设备差错,校准失控; ③环境条件失控; ④方法差错; ⑤消耗性材料差错; ⑥分包失控; ⑦数据处理上的差错; ⑧样品管理失控。

发现不合格工作要及时反馈给质量负责人以及相关的责任人。4.3 不合格的处理

4.3.1审核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的规定处理; 4.3.2 管理评审中发现的不合格按《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的规定处理; 4.3.3监督员在日常工作中发现检测过程出现差异或偏离质量文件时,提出纠正要求,要求责任人改正。

4.3.4质量负责人组织对严重不合格产生的原因进行调查,提出纠正措施计划,并交由各部门实施。

4.3.5技术负责人审核严重不合格工作纠正措施计划,并组织对其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协调。

4.3.6 质量负责人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对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责成其再次整改。

4.3.7 质量负责人在“纠正措施计划表”上作好验证记录,并将验证结果报告技术负责人。

4.3.8 若不合格工作使检测结果有效性发生疑问,质量负责人应书面通知有可能影响的客户、联系复检。

4.3.9 必要时应根据《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组织内审。

深圳培训网

4.3.10 不合格工作完成纠正工作后,在关记录存档保管。相关文件

5.1《质量体系内部审核程序》HZJCZX/CX02 5.2《质量体系管理评审程序》HZJCZX/CX03 质量记录

6.1 纠正措施计划表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篇2

关键词:防止;纠正;幼儿园;小学化;措施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134-01

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一直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幼儿教育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错误教育倾向,产生的原因较复杂,需要采取综合的策略进行纠正和防止。因此,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非常有意义的。

一、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要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幼儿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要搞好幼儿教师的队伍建设,就要从专业化队伍建设入手,培养一批素质过硬,业务能力强的幼儿教师队伍,这是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基本前提,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其一,要在招聘工作中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严把教师招聘的质量关,要加强幼儿专业方面的业务考核,布置切实可行的考核内容,设立一定的准入门槛,以高标准的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其二,要在管理上狠下功夫,加强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有效管理,在业务素质的培训方面要制定详实的培训计划,并有步骤的落实,以扎实有效的业务培训,推进教师业务培训工作的更好开展,其三,开展扎实有效的幼儿教学的教研活动,要在教研活动中,针对在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集思广益,探寻不同教学问题的有效解决途径,推进教学的有效开展,通过这些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开展,对防止和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要以正确办园理念的树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

要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正确的办园理念的引领下,幼儿教育才能沿着正确的教育方向有效实施,才能在教育工作的实施中,有效的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倾向。[1:48]笔者认为正确的办园理念要解决好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其一,要理清幼儿园办园的真正目的应该是什么,其二,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相比较其自身的性质有什么区别,其三,如何评价幼儿园教育实施的好坏,其评价的标准怎样,其四,幼儿园自身在教育实施与建设方面存在着怎样的特点,其五,幼儿园教育实施的时代要求是什么,其六,幼儿园教育实施的办学方向是什么等等问题,这些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的基础上,再结合不同幼儿园的办学实际,提炼出更加符合办学需要的幼儿园办学理念,以优秀的幼儿园办学理念,指引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施,这对于防止和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是非常重要的。

三、要以教育方式的创新防止和纠正幼儿园的小学化的倾向

在具体的幼儿教育开展中,不同的幼儿园要立足于本园的实际情况,以促进每一个幼儿全面发展,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幼儿园工作实施的指南,要以人为本,以幼儿的成长需要作为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幼儿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育与教学工作的开展中,尽量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发生,如果发现一些小学化的幼儿教育倾向,要及时的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纠正,将小学化问题解决在萌芽之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学的目标与教学的方式不能小学化,小学生的身心发展与幼儿存在着很大的不同,用那些机械的教学与强化训练式的教学,来针对幼儿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是很难适应的,长此以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并且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也远胜于小学生,用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也很难引发幼儿参与学习活动的兴趣,并且幼儿教育阶段,更多的是要培养幼儿要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在身心愉悦的快乐情绪中健康的成长,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与年龄特点,改进现有的教学方式,创新符合幼儿需要的教学方式,因此,探寻符合幼儿需要的教学方式为小学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这对推进幼儿园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幼儿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幼儿的心理、年龄特点,选择一些适合幼儿的有趣的游戏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会极大的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使教学活动的开展事半功倍,与此同时,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要尽量避免小学化的教学内容,尤其是那种以强化训练为特征的培训班与训练班,不提前强化小学学习的内容,要以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的创新促进幼儿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四、要以教育的有效合作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的倾向

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环节,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已经越发的认识到幼儿教育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尤其在学前教育阶段,要想让这一阶段的教育实施更具实效,就必须要让这一阶段的幼儿园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彼此配合,形成合力,才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素质发展,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也只有这样,教育的功能才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要在幼儿教育的实施过程中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作为幼儿园必须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合作,大力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尽最大可能的赢得家长与社会的理解,与此同时,要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为家长创设更多的了解幼儿教育的机会,通过有效的多方合作,为有效的防止和纠正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创造有利的教育环境,以此促进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结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是一直困扰幼儿教育工作健康实施的现实问题,如何探寻行之有效的防止与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措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本文以此为研究的方向对相关的问题展开了尝试性的探讨,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更好的促进相关工作的有效开展。

参考文献: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新) 篇3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状态:A/1

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1.目的

采取有效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现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2.范围

适用于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3.职责

3.1管理部负责组织对体系持续改进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体系不符合问题时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2生产部、工程部、品管部负责组织对服务和产品持续改进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当出现存在和潜在的质量问题时部门负责人发出相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3各部门负责分管范围内相应的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改进和实施,并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3.4管理者代表负责监督、协调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3.4业务部负责有效地处理顾客意见。4.程序

4.1持续改进的策划和管理

4.1.1组织要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就必须不断提高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在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的活动过程中,持续追求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的改进。4.1.2日常的改进活动

对日常改进活动的策划和管理参见4.2、4.3条款执行。4.1.3较重大的改进项目

对涉及现有过程、服务和产品较重大的改进及资源需求变化的项目,在策划和管理时应考虑:

a)改进项目的目标和总体要求; b)分析现有过程的状况确定改进方案; c)实施改进并评价改进的结果。

4.1.4管理部通过质量方针和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体系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体系改进、资源配置及质量的改善等),组织各部门进行策划,制定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状态:A/1

《改进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4.1.5生产部、业务部、品管部通过质量方针和部门目标的贯彻过程、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管理评审的结果,积极寻找产品质量或服务的持续改进的机会,确定需要改进的方面,(如技术改进、工艺改进、服务质量的改善等),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策划,制定《改进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予以实施。改进计划的内容及管理参照“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和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4.1.6最高管理者应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每个员工能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组织持续改进做事出贡献。4.2纠正措施

4.2.1 对于存在的不合格应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原因,防止不合格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2.2识别不合格

对质量管理体系各过程输出的信息进行识别:

a)过程、服务、产品质量出现重大问题,或超过组织规定值时; b)管理评审发现不合格时; c)顾客对产品或服务质量投诉时; d)内审发现不合格时;

e)供方产品或服务出现严重不合格时;

f)其他不符合质量方针、目标,或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求的情况。4.2.3原因分析、措施制定、实施与验证 可采取统计技术或试验的方法来确定主要原因。

4.2.3.1对情况a)由生产部、工程部、品管部视不符合情况的不同,由相关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品管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4.2.3.2对情况b),f)管理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部门;由责任部门填写“原因分析”栏,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管理部跟踪验证实施效果。

4.2.3.3对情况c),由业务部负责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中“不合格事实”栏,确定责任负责人,由责任负责人分析原因、制定纠正措施并实施,部门 2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状态:A/1

负责人跟踪验证实施效果,及时转告顾客并取得顾客满意。

4.2.3.4对情况d),由审核组发出《不符合项报告》,执行《内部审核控制程序》。4.2.3.5对情况e),采购部通知供应商,要求供应商对所供物资进行维修或更换,执行“7.4采购”对供方控制的规定。如果是供方的质量问题,则由产品接受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通知对方采取纠正措施,并跟踪验证其实施效果。

4.2.4评审所采取的纠正措施

a)每项有关产品质量或服务质量的纠正措施完成后,品管部负责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b)每项有关体系的纠正措施完成后,管理部对纠正措施完成情况进行跟踪验证,对实施效果的有效性进行评审,评审其能否防止类似不合格继续发生,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c)当不合格原因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不完善所致时,应对相关文件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评审,并予以实施,执行《文件控制程序》关于文件更改的有关规定。4.3预防措施

4.3.1组织应识别潜在的不合格,并采取预防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4.3.2识别潜在不合格

管理部要及时重点分析如下记录:

a)质量统计(如调查表、排列图等)、市场分析、顾客满意程度调查等; b)以往的内审报告、管理评审报告; c)纠正、预防、改进措施执行记录等。

以便及时了解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过程、产品的质量趋势及顾客的要求和期望;并在日常对体系运作的检查和监督过程中,及时收集分析各方面的反馈信息。4.3.3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作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管理部召集相关部门讨论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并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部门;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责任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管理部跟踪验证预防措施的实施,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状态:A/1

4.3.4发现产品质量或服务有潜在的不合格事实时,根据潜在问题影响程度确定轻重缓急,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召集相关责任部门讨论原因,评价防止不合格发生的措施的需求,并定出预防措施和责任人;填写《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的潜在不合格事实栏,经潜在不合格存在部门分析原因并制定预防措施后实施,品管部跟踪验证预防措施的实施,4.3.5评价所采取的预防措施

a)管理部对体系中预防措施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b)业务部、采购部、品管部的部门负责人对产品或服务中预防措施有效性进行评审,并在《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上签名确认;

c)当潜在不合格原因是由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不完善所致时,应对相关文件修改的必要性进行评审,并予以实施。4.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控制及记录

4.4.1在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过程中,总经理负责配置必要的资源,协助分析原因和确定责任部门,并监督措施实施的过程。

4.4.2管理部编制《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记录各次措施的发出时间、责任部门、完成时间及验证结果。逾期未能完成者,要报告管理者代表,组织责任部门进行原因分析,再次限期完成。

4.4.3由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引起的对体系文件的任何更改,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4.4.4重要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相关记录应作为下次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5.相关文件

5.1 《5.4.2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2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5.3 《8.4数据分析》 5.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5.5 《文件控制程序》 6.记录

6.1 《改进计划》

有限公司

文件编号:

版本/修订状态:A/1

6.2 《纠正和预防措施处理单》

6.3 《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一览表》

纠正措施控制程序 篇4

1、目的

对日常检查、审核及评审活动中发现的不符合进行处理,分析工程施工中出现的质量不合格、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不符合产生的根源,一般的根源采取整改措施,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的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和验证,特制订本程序。

2、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范围内质量、职业安全健康和环境管理活动中发生的问题、事件、不符合的纠正措施的制定、实施与验证。

3、引用文件

(1)《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

(2)《上海市建设工程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办法》(3)《现场施工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4、术语和定义

本程序采用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和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中的术语和定义。

5、职责

(1)公司工程技术部负责本程序的编制、修改和监督实施。

(2)各相关部门制定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记录纠正措施实施结果,并验证其效果。

6、工作流程

6.1发生不合格或不符合的公司各职能部门应针对不合格或不符合的性质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评审不合格,针对不合格分析原因,找出不符合产生的产生的根源,一般的根源采取整改措施,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的不符合制定纠正措施,明确期限及责任并实施验证。6.2信息来源

(1)顾客投诉及反馈意见;(2)内审中的不合格报告;(3)管理评审的结果;

(4)施工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结果;

(5)管理体系运行,工程质量,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自我评价的结果;(6)政府有关部门检查结果;

(7)职业健康安全,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变更引起的不符合;(8)事件,事件调查时发现的不符合;

6.3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不符合的原因分析及纠正措施制定

(1)发生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不符合或不符合的部门,应根据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不符合的影响程度,采取不同的形成对重大的不符合或重复不符合发生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制定纠正措施。

(2)对于轻微的,容易消除的不合格或不符合由各部门管理人员在其职权范围内,召集有关人员,分析不合格或不符合原因进行整改纠正。

(3)内审或外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由受审核部门主管领导组织进行原因分析制纠正措施。

(4)对于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生的一般质量事件,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或不符合时,由发生的项目部组织有关人员分析原因,项目技术负责人制定纠正措施。

(5)对发生的重大质量事件,职业健安全和环境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或严重不符合时,由公司管理者代表(被任命者)组织有关责任部门参加分析原因。工程技术部负责组织制定纠正措施。

(6)对于公司总部办公区因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出现的问题或不符合时,由事务部部负责事件原因分析调查处理,事务部部制定纠正措施。6.4纠正措施实施前的评审

根据重大的不符合或不合格及重复不合格或不符合及纠正措施的影响程序,对纠正措施实施前的评审:原因分析是否正确,措施针对性、具体可操作性、实施完成及具体落实部门或人员,对预防纠正措施的风险性评价 6.5纠正措施的确认、批准于与实施

纠正措施评审后,应由重大不符合或不合格及重复不合格或不符合发生部门有关人员进行确认,以确保其能够有效实施。

(1)轻微的、容易消除的不合格或不符合的纠正措施,由相关部门负责人批准实施,并保留相关记录。

1(2)内审或外审中发现不合格项纠正措施,由受审核部门负责人批准实施,并保留相关记录。

(3)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不符合的纠正措施,由总师室部批准并组织实施,保留相关记录。

(4)针对重大质量问题,职业健康安全事件和环境方面出现或严重不符合纠正措施,管理者代表(被任命者)负责审核,经公司总经理签字后批准,批复后由责任部门组织实施。6.6纠正措施的实施验证

(1)验证应包括现场验证核对实时记录的验证,验证应具有可追溯性。

(2)对于轻微的,容易消除不合格或不符合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由相关部门负责人予以验证。

(3)对内审或外审中发现的不合格项纠正措施情况,有审核组予以验证。(4)对影响较大的质量通病,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不符合的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由质量不生产运营,综合部分别组织验证。

(5)对于发生的重大质量事件,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方面出现重大问题或严重不符和纠正措施实施情况,由管理者代表(被任命者)组织有关部门进行检查验证。6.7纠正措施实施后的评审

(1)公司指定的纠正措施,在公司管理评审会议上对纠正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评审,公司各部门制定的纠正措施由公司各部门组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审,确定是否继续采取更进一步的措施,如需要进一步采取措施时,应在验证结论中,说明,并重新执行本程序。

(2)管理评审要求,应将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汇总提交管理评审,作为管理评审的输入之一。

6.8 纠正措施设计有关文件需要改时,按《文件控制程序》执行。6.9 记录保存

公司采取的纠正措施产生的记录由综合部保管,公司各部门采取的纠正措施产生的记录由本部门自行保管,保存期按《文件控制程序》及《记录控制程序》执行 60.10表格和报告(1)记录和表格

(2)《纠正措施报告》(SC-8.5.1.1-01-2012/0)

整改措施和纠正措施 篇5

批 准:

审 核:

编 制:

东北电业管理局第四工程公司霍林河电厂300MW机组工程项目部

2008年04月25日

质量体系运行问题的整改措施和预防措施

一、整改措施: 空冷支柱施工前质量培训工作没有针对性:当时施工前已经组织现场所有施工单位主要管理人员进行了质量管理培训,现在空冷支柱施工已经完成,本条不做整改。质量控制点设置不明确:土建工程质量控制点是由监理公司专业监理工程师在项目划分表中确定的。质量目标分解:以单位工程为开工条件的,在施工方案中要求专业公司补充了单位工程目标,并对具体的分部、分项及检验批进行了分解。确保验收一次合格率100%。执行规范交底:按公司体系文件要求,规范交底体现在施工方案中,不作单独的交底,满足现场施工要求及监检要求。管理制度交底:针对本工程项目,项目部编制了一系列如质量管理制度汇编、混凝土施工管理程序等文件,在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中都已陆续进行了交底。主要管理人员责任:这项内容我公司管理制度没有要求列入施工方案中。质量保证措施: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施工方案,已经执行完毕,这条不做整改。在今年编制的施工方案中都已经明确了质量保证措施、成品保护措施、质量通病控制措施和季节性施工措施。工序交接情况:检查的是空冷支柱部分,现在安装工程还没有开工,暂未办理。钢平台开始安装时办理工序交接。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从5月份起建立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记录。10 质量计划:本月的质量检验计划及质量活动计划已经录入PAP,以后坚持及时录入。

二、预防措施: 加强施工方案编、审、批管理,保证施工方案内容齐全,并把强制性条文写入方案。2 质保部各专工要坚持看图、学习规范标准,准确编制项目划分表、设置质量控制点,并做好现场监督检查。质保部各专工要熟悉本专业的强制性条文,坚持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做好记录。4 质保部5月初对本工程所有单位工程按照项目划分表进行自查和整改,以后每月检查一次,保证工程资料的及时性、符合性和完好性。质量计划的编制与落实安排专人管理,及时录入PAP。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篇6

【中图分类号】R446.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473-01

尿碘检测是评估消除碘缺乏病的重要指标之一,为监测缺碘地区人群碘营养水平,阜新市疾控中心开展了孕妇、婴儿和学龄儿童的尿碘含量检测工作,同时参加全国碘缺乏病实验室的尿碘、盐碘的质控考核,旨在提高该项工作的质量。

我们采用(WS/T107—2006)方法参加全国尿碘的质控考核,实验过程中多次遇到加入尿碘显色剂后,溶液及标准系列管全部褪色使质控工作一时无法进行的现象。针对每次出现的问题认真研究分析,确定碘实验室主要的干扰因素,同时采取预防措施,有效解决问题。按时参加了全国尿碘及碘盐考核,并取得了国家碘缺乏病实验室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颁发的全国碘缺乏病质量控制的合格证。下面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相關问题谈谈解决的方法和预防措施。

1 来自实验室内部环境的干扰

碘缺乏病的监测指标有二个,一是尿中碘含量检测,二是盐中碘含量监测,测量微量碘时经常同时采集检测常量盐碘,原微量碘实验室与常量盐碘实验室南北方向对门,工作时台面上摆放大量的碘盐,碘盐的含量很高,一般在40—80mg/kg.所以在盐碘测定过程中会产生过多易挥发的碘I2(IO3+5I-+6H+ —→3I2↑+3H2O)形成碘蒸汽弥散在空气中,可以随流动空气进入微量碘实验室,若遇到水蒸汽成碘雾沉降,污染微碘室的工作台面,玻璃器皿及试剂。尿碘的含量是以微克计。而实验过程中样品及消化过程、比色等过程都需要很长时间。空气的I2又易溶解在酸性消化液中造成吸光度下降的干扰现象,这是污染的主要原因。

1.1 采取的措施

1.1.1 立即调整常量碘实验室、(盐碘室)远离微量碘实验室(50米距离)。

1.1.2 对微量碘实验室用0.5%的硫代硫酸钠处理实验室空气,地面、操作台面等消除了来自这些方面的碘污染干扰。

2 纠正来自恒温水浴设备的干扰

实验中发现原有的一台LH586-2型恒温水浴锅因陈旧出现温度控制不精确问题,该实验方法要求,实验温度必须控制在30℃±0.2℃,温度过高产生实验吸光度下降迅速甚至无色。

2.1 纠正措施:每年校准恒温控制器及水浴锅,使之达到该项实验的要求。

3 来自实验试剂方面的干扰

3.1 氯酸的配制方法不当问题

其一,氯酸(HClO3)配制要在加热,搅拌情况下缓慢滴加高氯酸(HClO4)形成大颗粒氯酸钾(KClO4)晶体沉淀。若高氯酸(HClO4)加入过快,易形成高氯酸钾(KClO4)半胶体,从而吸附高氯酸钾(KClO4)共沉,影响氯酸(HClO3)的浓度,而高氯酸(HClO4)残留增加引起吸光度↓。其二配制过程是放热反应,H ClO4+ KClO3—→K ClO4+ H ClO3

加高氯酸H ClO4太快,或是外加热过高,超过110℃,都引起氯酸分解,而影响吸光度值下降。

3.1.1 纠正措施:氯酸配制要严格按配制规程,不可图省时加快配制速度,高氯酸钾(K ClO4在低温下溶解度很小,可放置冰箱4℃过夜,之后过滤制得氯酸(HCLO3)溶液。

3.2 配制亚砷酸时使用Na Cl必须用优级纯度,否则影响结果。

3.2.1 纠正措施:注意试剂纯度标签,购入品质好的试剂。

3.3 硫酸铈较易潮解,潮解的硫酸铈在称取过程中如按规定的量就达不到规定的浓度要求,引起结果的吸光度值偏低。

3.3.1 纠正措施:储存在干燥、阴凉、通风处。

4 来自玻璃容器的碘污染问题

4.1 纠正措施:实验采用一级去离子水洗刷试管、刻度管、容量瓶。

IPQC巡检异常反馈纠正计划 篇7

1.来料异常反馈:

统计不良率,将不良品进行有效隔离,开《异常单》通知相关人员处理,超过不良规定上限值,开《停线报告》妥善处理后开线。

知悉采购/SQE加强供应商辅导,IQC加强检验。

2.制程混料异常反馈:

a.ROHS产品混料:

将混料产品进行有效隔离及标识,开《异常单》通知相关人员处理,找出混料原因,追究到人。并追踪混料产品如何处理,是否恰当。b.REACH产品混非REACH物料:

立即开《停线报告》查明什么岗位/物料,如何混料,及时间。通知相关人员处理。并将前时间段产品进行全部隔离全检。如无法辩别物料,都将以非REACH产品处理。

无法确定混料时间,便将当天生产产品进行全检。如无法辩别物料,将以非REACH产品处理。

严格追踪处理过程及结果。经审核无误再开线。

3.制程不良突出异常反馈:

a.抽检不良处理:

各岗位按每10pcs抽检,如有不良品,立即反馈给其岗位作业员,并协助助拉现场指导改善。并将抽检不良数进行记录,后续跟踪验证改善效果.抽检中连续有5pcs同一元器件不良立即开《异常单》通知相关人员处理,由工程,PE,PQE具体分析其原因进行改善,并追踪改善效果。b.性能测试不良处理:

将不能品放入指定的红色不良品盒中,并作标示进行隔离。每2小时IPQC进行确认不良数,将前三项不良进行分析,并将原因反馈给助拉,协助进行改善。

反馈和纠正措施程序 篇8

为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提高办园质量,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园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的严重危害 目前,新闻媒体不断的在报道我国一些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小学化”倾向问题,这些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把小学教学内容搬到幼儿园,开展拼音、写字、算数、珠脑心算等内容的教学,片面强调向幼儿“灌输”知识,甚至布臵家庭作业,组织各种形式的考试和竞赛活动等等。这些“小学化”的做法超越了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违背了幼儿的认知规律,极易使幼儿形成不良的学习习惯,产生厌学、畏惧等不良情绪,严重的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园“小学化”也影响了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由于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了内容不同、要求不

一、参差不齐的小学知识,当其升入小学一年级后,小学教师难以按照教学要求施教,不仅扰乱了小学的教学进度安排,还会挫伤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幼儿园“小学化”也误导了社会教育风气,部分家长为使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而“拔苗助长”,要求幼儿园实施“小学化”教育;幼儿园为迎合家长的这种需求,违背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偏离了幼儿教育的正确轨道,这样必将对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造成恶劣的影响。

因此,我园要进一步认清幼儿园“小学化”的弊端和危害,统一思想,明确要求,采取措施,加强管理,防止出现幼儿园“小学化”

倾向问题。

二、强化管理,切实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问题

(一)更新观念,端正办园思想。

深入理解《指南》、《纲要》精神实质,更新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切实实施符合幼儿发展的学前教育。要加大对幼儿园教师的培训力度,利用业务学习时间传达和学习上级部门关于防止“小学化”倾向的文件精神,切实提高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专业水平。

(二)依法治教,规范办园行为。

严格规范幼儿园教学用书的管理,使用陕西省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材来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避免导致出现“小学化”倾向问题。

(三)遵循规律,保障幼儿健康成长。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科学合理安排幼儿一日活动,坚决执行“六个不准”,不准使用小学教材和其他不规范用书进行教学活动;不准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珠脑心算等小学教学内容;不准给幼儿布臵家庭书写作业;不准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不准举办各种形式的小学预科班;不准在正常的幼儿一日活动时间内举办收费性质的兴趣特长班。

(四)注重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要通过举办家长讲座等形式和做法,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要充分利用家长学校、家长开放日、家长会、宣传栏等多种途径进行宣传,让家长进一步明确我园的办园宗旨、办

园方向和办园目的,转变家长观念,逐步形成共同关注、积极共育的良好氛围。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管理程序》 篇9

目的:

为建立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明确包括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降低和风险接受在内的操作要求,建立全面的风险和机遇管理措施和内部控制的建设,增强抗风险能力,并为在质量管理体系中纳入和应用这些措施及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提供操作指导。

.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在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活动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方法及要求的控制提供操作依据,这些活动包括:

2.1

业务开发、市场调查及客户满意度测评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2

产品的设计开发、设计开发的变更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3

供应商评审和采购控制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4

生产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5

过程检验和监视测量设备的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6

设备和工装夹具的维护和保养管理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7

不合格品的处置及纠正预防措施的执行和验证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8

持续改进过程的风险和机遇管理。

2.9

当适用时,也可适用于对公司管理过程中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控制提供操作指南。

.0职责

3.1

管理代表

3.1.1

负责风险管理所需资源的提供,包括人员资格、必要的培训、信息获取等。

3.1.2

负责风险可接受准则方针的确定,并按制定的评审周期保持对风险和机遇管理的评审。

3.1.3

负责按所要求的周期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的评审,落实跟进风险和机遇评估中所采取措施的完成情况并跟进落实措施的有效性,并编写《风险和机遇评估分析报告》。

3.1.4

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评估及应对风险的策划和应对风险措施的执行和监督。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课室的风险和机遇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3.3

业务部:负责收集产品售后的风险信息及本部门的风险识别,负责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规避或者降低风险并落实执行。

.0相关文件

4.1《文件和记录控制程序》

.0定义

5.1

风险:在一定环境下和一定限期内客观存在的、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

5.2

机遇:对企业有正面影响的条件和事件,包括某些突发事件等。

5.3

风险评估:在风险事件发生之前或之后(但还没有结束),该事件给各个方面造成的影响和损失的可能性进行量化评估的工作。即,风险评估就是量化测评某一事件或事物带来的影响或损失的可能程度。

5.4

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风险应对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低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5.5

风险降低:通过采取措施以达到降低风险的效果。一般情况下,若采取的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所遭受的风险,应将采取措施的记录进行保留或者写入文件进行归档,以便后期重复发生时作为改善的依据。

5.6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最适合于自留的风险事件。

5.7

内部风险:企业内部形成的风险,例如战略决策风险、环境风险、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经营风险等。

5.8

外部风险:由外部影响因素导致的风险,例如政策风险、市场需求风险和业务风

险等。

5.9

风险严重度:风险发生后其所产生的影响的严重程度。

5.10

风险发生频率:风险出现的频率或者概率。

5.11

风险系数:风险系数用于评定是否对已识别的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风险严重程度x

风险发生频率。

.0程序内容

6.1

应对风险和机遇的策划

6.1.1

为全面识别和应对各部门在生产和管理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各部门应建立识别和应对的方法,确认本部门存在的风险,并将评估的结果记录在《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

6.1.2

在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过程中,责任部门应对可能存在风险的车间、生产过程和人员存在的风险进行逐一的筛选识别,风险识别过程中应识别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风险:

a.对产品适用的法律法规、客户要求的变更造成的风险。

b.生产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

c.设备、工装夹具、刀具对产品质量造成的风险。

d.产品售后的风险。

e.产品设计开发阶段的设计失效风险。

f.过程失效的风险。

注:设计失效和过程失效可参考失效模式分析中DFMEA

设计失效模式分析和PFMEA

过程失效模式分析的方法对设计和生产过程存在的风险进行评估,若选用其结果应按要求得到控制。

6.2

建立风险和机遇管理团队

6.2.1

建立分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

6.2.1.1

风险识别活动的开展应是一次团体的活动,各部门在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过程中应通过集思广益和有效的分析判断下进行的,在此之前应建立一个“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管理代表应通过授权,赋予该“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以下的职责:

a.组织实施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

b.制定风险和机遇应对措施并落实执行。

c.编制风险管理计划。

d.组织实施风险应对措施的实施效果验证。

6.2.1.2

在“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中,管理者代表应指派一名人员作为该小组的组长,负责规划和安排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应对的控制。

6.2.2

风险管理团队人员的任职要求:为确保参与风险和机遇识别和评估的人员,其人员资质符合要求,能够胜任并且参与本部门的风险和机遇的识别和制定应对相应的应对措施,风险和机遇评估小组人员应具备以下能力:

a.熟悉其所在部门的所有流程。

b.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c.熟悉本标准的要求,并依据本标准内容策划风险分析和评估。

6.3

风险评估:对已识别的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进行评价,其评价的要求应依据本程序所规定的评价准则进行评价确认,风险的严重度和发生频率的确认用以确定风险

系数,之后根据风险系数确定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

6.3.1

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价准则

6.3.1.1

风险严重度用于评价潜在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害程度,根据对潜在风险的评估量化,若潜在风险发生后,其会导致的各方面的影响以及危害程度,以下包括但不限于风险产生后会导致的危害:

a.法律法规、产品及客户要求。

b.风险发生时导致的人身伤害。

c.财产损失的多少;

d.是否会导致停工/停产。

e.对企业形象的损害程度。

注:在对风险进行严重程度判定时,推荐扩大分析风险所带来的危害层面,以便于更有效的对潜在的风险采取措施,以达到减少或部分消除风险乃至完全消除的目的。

6.3.1.2

为便于识别风险所带来的危害程度,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区分,风险严重度

分为以下五类:

a.非常严重

b.严重

c.较严重

d.一般

e.轻微

6.3.1.3

依据定义的风险影响和影响程度的多少进行量化,在对风险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价时,下表作为评价风险严重度的准则:

6.3.1.4

严重度判定过程中,当多个因素的判定其严重程度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严重度级别更高时,依据严重级别高的因素作为风险严重度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严重度后,将严重程度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中。

6.3.2

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准则

6.3.2.1

风险的发生频率是指潜在风险出现的频率,为便于识别和定义,将风险频度定义为5

级,如下所示:

a.极少发生。

b.很少发生。

c.偶尔发生。

d.有时发生。

e.经常发生。

6.3.2.2

通过对上述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价风险发生的频度,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以其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量化确认作为风险的发生频率的评价准则:

6.3.2.3

发生频率判定过程中,当一个或多个因素在判定过程中其发生频率不一致时,应遵循从严原则进行判定,即当多个因素中仅其中一个或部分因素其发生较为频繁时,依据发生频率较高的因素作为风险发生频率进行判定。根据上表内容确定风险的发生频率后,将发生频率等级数字填入《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中。

6.3.3

风险的可接受准则

6.3.3.1

风险可接受准则是通过计算得出的风险系数来判定风险是否可接受,通过对风险的严重度和风险的发生频率评价后,通过计算风险系数确定是否对风险采取措施。风险系数的计算如下公式:

风险系数=风险严重度等级*风险频度等级

6.3.3.2

风险系数的大小决定是否对风险应采取的措施,如下表要求:

6.3.3.3

使用风险系数作为参考值,下表为风险风险系数的范围及当风险系数达到一定值时应对风险采取的措施:

6.3.3.4

风险的应对方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筛选,当潜在的风险可有效的采取规避措施进行规避风险时,应制定风险规避方案,确认风险规避措施并予以执行,直至部分消除或完全消除风险。当尚无可行方案进行规避风险时,应采取有效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影响。下表为识别风险系数后,对风险等级的判定应急应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对照表:

6.3.3.5

在进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过程中,应保持风险措施的方案和实施结果的跟进应记录,记录的保持依据《文件及记录控制程序》执行,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措施的详细内容应记录在《风险/机遇评价和控制措施记录表》中,便于后续的查阅和跟进。

6.4

风险应对

6.4.1

各实施部门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的结果对风险采取措施,从而达到降低或消除风险的目的,风险应对的方法包括:

6.4.1.1

风险接受。

6.4.1.2

风险降低。

6.4.1.3

风险规避。

6.4.2

对风险所采取的措施应考虑尽可能的消除风险,在无法消除或暂无有效的方法或者采取消除风险的方法的成本高出风险存在时造成损失时,再选择采取降低风险或者风险接受的风险应对方法。

6.4.3

风险接受:是指企业本身承担风险造成的损失。风险接受一般适用于那些造成损失较小、重复性较高的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

6.4.3.1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6.4.3.2

造成的损失较小且重复性较高的风险。

6.4.3.3

既无有效的风险降低的措施,又无有效的规避风险的方法时。

6.4.3.4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低于5的低风险。

6.4.4

风险降低:风险降低即采取措施降低潜在风险所带来的损坏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单位应制定的详细的风险降低措施降低风险,当出现以下情况时,可采取风险降低方法:

6.4.4.1

采取风险规避措施所带来的成本远超出潜在风险所造成的损失时。

6.4.4.2

无法消除风险或暂无有效的规避措施规避风险时。

6.4.4.3

按本文件要求的风险评估准则中计算得出风险系数为5

至15

之间的一般性风险。

6.4.5

风险规避指通过有计划的变更来消除风险或风险发生的条件,保护目标免受风险的影响。风险规避并不意味着完全消除风险,我们所要规避的是风险可能给我们造成的损失。一是要降损失发生的机率,这主要是采取事先控制措施。二是要降低损失程度,这主要包括事先控制、事后补救两个方面。

6.4.6

风险管理的监督与改进:风险识别和评估活动是用于识别风险并综合考虑对风险应采取的有效措施,当风险系数过高时应采取风险进行规避或者降低风险,以减少风险所带来的危害或损失。风险评估实施部门应制定详细有效的措施并予以执行,在制定措施时,应考虑以下方面的内容:

6.4.6.1

制定的措施应是在现有条件下可执行和可落实的。

6.4.6.2

制定的措施应落实到个人,每个人应完成的内容应得到明确。

6.4.6.3

应指派一名负责人为措施的执行进度和效果进行跟进,确保采取的措施被

有效的落实。

6.5

风险和机遇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应按制定的周期组织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包含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的识别是否有效且完善。

b.风险应对措施的完成情况和进度。

c.对产品和服务的符合性和顾客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6.5.1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策划:风险和机遇评审应每至少实施一次评审,以验证其有效性。当出现以下情况是,应当适当增加风险和风险评审的次数:

6.5.1.1

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6.5.1.2

组织机构、产品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调整时。

6.5.1.3

发生重大品质事故或相关方投诉连续发生时。

6.5.1.4

第三方认证审核前或其他认为有管理评审需要时。

6.5.1.5

其他情况需要时。

6.5.2

风险和机遇评审的实施

6.5.2.1

实施前的准备:在风险和机遇评审会议之前,各部门应整理本部门对风险和机遇分析的资料,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的内容以及风险应对所采取措施的结果等记录进行汇总分析。

6.5.2.2

应对风险和机遇措施的实施:管理者代表按策划的要求组织个部门实施对风险和机遇的评审,管理者代表应保留评审的记录以及评审所确定的决议,包括后续的改善机会。风险和机遇的评审应形成包含但不限于以下方面的内容:

a.风险和机遇分析和评估表。

b.持续改进的机会。

c.剩余风险分析及改进措施。

7.0

记录表单

7.1《风险/机遇评价和控制措施记录表》

END

上一篇:广播电视事业局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协议书》签订说明@HiAll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