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外科名词解释(共7篇)
肿瘤外科名词解释 篇1
★颅内压增高(Incranial Hypertension):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和颅内炎症等共有现象,由于上述疾病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体积缩小,导致颅内压持续在2.0kPa(200mmH2O)以上,从而引起的相应的综合征。
颅内压(ICP):是指颅腔内容物(脑组织、脑脊液、血液)对颅腔壁、脑组织等所产生的压力。★库兴(Cushing’s)反应:颅内压急剧增高时,病人出现血压升高(全身血管加压反应)、心跳和脉搏缓慢、呼吸节律紊乱及体温升高等各项生命体征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即库欣反应
良性颅内压增高:称假脑瘤综合征,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但神经系统无其他阳性体征。主要原因可能为颅内静脉系统阻塞、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摄入过多、药物过敏和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中毒性脑病等 小脑幕切迹疝(颞叶疝):为颞叶的海马回、钩回通过小脑幕切迹被推移至幕下 枕骨大孔疝(小脑扁桃体疝):为小脑扁桃体及延髓经枕骨大孔推挤向椎管内 大脑镰下疝(扣带回疝):一侧半球的扣带回经镰下孔被挤入对侧分腔 颅内高压三主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脑疝(Brain Herniation),当颅腔内某一分腔有占位性病变时,该分腔的压力比邻近分腔的压力高,脑组织从高压区向低压区移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综合症。颅脑损伤(craniocerebral trauma,head injury):多见于交通、工矿等事故,自然灾害,爆炸、火器伤、坠落、跌倒以及各种锐器、钝器对头部的伤害;常与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复合存在 ★脑震荡Concussion of the brain :是最常见的轻度原发性脑损伤,脑表现为一过性、广泛性脑组织的功能障碍。无明显结构上的器质性变化,无肉眼可见的神经病理改变,有时在显微镜下可见神经组织结构紊乱。
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 hematoma):血液积聚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在硬脑膜与颅骨分离过程中,可又撕破一些小血管,使血肿更加增大。由于颅盖部的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松,易于分离,颅底部硬脑膜与颅骨附着较紧,硬脑膜外血肿一般多见于颅盖部 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 hematoma):血肿是在硬脑膜与脑皮质之间。是颅内血肿最常见的。但血肿究竟是仅限于蛛网膜外或蛛网膜内外均有,则取决于蛛网膜是否撕裂 ★逆行性遗忘(retrograde amnesia):不能回忆受伤当时乃至伤前一段时间内的情况 脑挫裂伤Cerebral contusion:外力造成的原发性脑器质性损伤 弥漫性轴索损伤:头部遭受加速性旋转外力时,因剪应力而造成的以脑内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损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和椎管内血管破裂,血液流至蛛网膜下腔的统称。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动静脉之间没有毛细血管的间隔,通过不成熟或分化不良的血管的直接交通。
硬脑膜动静脉瘘:为硬脑膜内动脉与静脉和静脉窦的异常交通,过去称硬脑膜动静脉畸形。脑底异常血管网症:又称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因颈内动脉颅内起始段狭窄或闭塞,脑底出现异常的小血管团,在脑血管造影上形似烟雾而得名
★酒窝征:随着乳腺癌肿瘤的增大,可引起乳房局部隆起,若累及Cooper韧带,可使其缩短而使肿瘤表面皮肤凹陷,形成酒窝征。
★橘皮样改变:随着乳腺癌肿瘤的增大,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淋巴回流障碍,出现真皮水肿,皮肤发生改变。
★前哨淋巴结:指接受乳腺癌引流的第一枚淋巴结,可采用示踪剂显示后切除活检。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猛烈的暴力挤压胸部,传导至静脉系统,使静脉压骤然升高,致头、颈、肩、胸部毛细血管破裂,引起创伤性窒息。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胸和腹连接部同时累及的多发性损伤的统称。气胸(Pneumothorax):胸膜腔内积气
开放性气胸Open Pneumothorax刀刃锐器或弹片火器所致的胸壁损伤,成为胸膜腔与外界相通的开口,以致空气可随呼吸自由出入胸膜腔内,形成开放性气胸
四班出品
四班出品
★连迦胸(flail chest):多根多处肋骨骨折将使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区胸壁内陷,呼气时外突,又称为连迦胸
纵隔扑动(mediastinal flutter):呼、吸气时,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均衡出现周期性变化,使纵隔在吸气时移向健侧,呼气时移向伤侧,称为纵隔扑动 胸腹联合伤(Thoracoabdominal Injury):穿透性暴力同时伤及胸部、腹部内脏和膈肌,致伤物入口位于胸部,称为胸腹联合伤
胸部吸吮伤口(sucking wound):伤侧胸壁可见伴有气体进出胸腔发出吸吮样声音的伤口,称为胸部吸吮伤口
血胸(Hemothorax:胸部损伤引起胸膜腔积血称为外伤性血胸
脓胸(empyema):指脓性渗出液积聚于胸膜腔内的化脓性感染 创伤性窒息(Traumatic Asphyxia):是钝性暴力作用于胸部所致的上半身广泛皮肤、粘膜、末梢毛细血管淤血及出血性损伤
肺爆震伤(Blast Injury Of Lung)高压气浪、水浪冲击胸部引起肺爆震伤 贝克三联征(Beck′s triad)(颈静脉怒张,心音遥远、心博微弱,脉压小、动脉血压下降)肺充血:由心脏及大血管畸形所至的大量左向右分流造成的肺循环血量过多
体外循环CPB:利用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出体外,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的生命支持技术。艾森曼格(Eisenmenger)综合征:随着肺循环阻力的进行性增高,当肺动脉压力接近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呈现双向或右向左分流,病人可出现发绀,形成艾森曼格综合征,最终导致右心衰竭而死亡
差异性发绀:肺动脉压超过主动脉压所致右向左分流时,出现下半身发绀和杵状趾,称差异性发绀 肺动脉口狭窄PS:右室和肺动脉之间存在的先天性狭窄畸形
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降主动脉起始段的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动脉导管未闭(PDA):由于出生后肺动脉阻力下降,前列腺素E1及E2显著减少和血液氧分压增高,约85%正常婴儿在出生后2个月内动脉导管闭合,成为动脉韧带,愈期不闭合者即成为动脉导管未闭 房间隔缺损(ASD):是心房间隔先天性发育不全所致的左右心房间异常交通 室间隔缺损(VSD):是胎儿期室间隔发育不全所致的心室间异常通道,引起血液自左向右分流,导致血流动力学异常
主动脉窦动脉瘤破裂(rupture of aortic sinus aneurysm):由于主动脉窦壁的环形纤维管状带局部发育不良,缺乏中层弹性组织,长时期承受高压血流冲击,逐渐向外膨出而形成主动脉窦动脉瘤 冠心病(CAD):主要病变是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着、局部结缔组织增生、纤维化或钙化,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阻塞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是右室漏斗部或圆锥发育不全所致的一种具有特征性肺动脉狭窄和室间隔缺损的心脏畸形,主要包括四种解剖畸形: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右心室肥厚 马凡(方)氏综合征
Marfan syndrome為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主动脉瘤:包括各种病因(先天性或后天性疾患)损害主动脉壁的正常结构(尤其是弹力纤维),主动脉在血流压力的作用下膨大扩张,形成主动脉瘤 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是由于心包的慢性炎症性病变所致的心包增厚、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的舒张和收缩受限,心功能逐渐减退,造成全身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食管癌:是指下咽部到食管胃结合部之间食管上皮来源的癌。临床上将食管分为颈、胸、腹三段。
食管炎:多见为消化性食管炎,常由胃酸返流所致。其临床特点是梗噎感或胸骨后烧灼感的病史较长,而无进行性加重。症状时轻时重,间断发作。
食管憩室(diverticulum of the esophagus)食管壁的一层或全层局限性膨出,形成与食管腔相通的囊袋。贲门失弛缓症:一般认为是食管肌层内神经节的变性、减少或缺如,使得食管下段和贲门括约肌不能松驰,致使食物滞留于食管内。
四班出品
上尿路结石:输尿管膀胱开口以上结石
肾和输尿管结石(renal&ureteral calculi)又称上尿路结石,主要症状是疼痛和血尿。其程度与结石部位、大小、活动与否及有无损伤、感染、梗阻等有关。
尿石症又称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
★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通过X线或B超对结石进行定位,利用高能冲击波聚焦后作用于结石,使结石裂解,直至粉碎成细砂,随尿液排出体外。
经皮肾镜取石或碎石术PCNL:经腰背部细针穿刺直达肾盏或肾盂,扩张并建立皮肤至肾内 肾积水(hydronephrosis):尿液从肾盂排出受阻,蓄积后肾内压力增高,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功能减退,称为肾积水
巨大肾积水:肾积水容量超过1000ml或小儿超过24小时尿液总量时称为巨大肾积水 尿潴留(retention of urine):指膀胱内充满尿液而不能排出,常常由排尿困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引起 的通道,插放肾镜,直视下取石或碎石。
★尿三杯实验:以排尿最初的5-10ml尿为第一杯,以排尿最后10ml为第三杯,中间部分为第二杯。原发性膀胱结石:多见于男孩与营养不良和低蛋白饮食有关。
继发性膀胱结石:膀胱出口梗阻,膀胱憩室,神经性膀胱,异物及长期留置导尿者,肾排出结石,亦为原因之一。
尿石症:又称尿路结石,是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和尿道结石的总称
尿道结石:绝大多数来自肾和膀胱,尿道狭窄,尿道憩室及有异物存在时,半数结石位于前尿道。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病理学表现为细胞增生,是男性老年人常见的疾病。膀胱挛缩:膀胱结核病变愈合广泛纤维化和瘢痕收缩,造成膀胱容量显著减少(不足50ml)肾结核(renal tuberculosis):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
★肾自截(autonephrectomy):当输尿管完全闭塞,含结核杆菌的尿液不能进入膀胱,膀胱继发性结核病变逐渐好转和愈合,膀胱刺激症状逐渐缓解甚至消失,尿检趋于正常,这种情况称之为“肾自截”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
肠息肉(polyps):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临床诊断 肠息肉病(polyposis):多发息肉如数目多于100颗
★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手术):原则上适用于腹膜折返以下的直肠癌。
★经腹直肠癌切除术(直肠前切除术(Dixon术):目前应用最多的直肠癌根治术,适用于齿状线5cm以上的直肠癌。
★经腹直肠癌切除、近端造口、远端封闭手术(Hartmann手术):适用于因全身一般情况很差,不能耐受Miles手术或急性梗阻不宜行Dixon术的直肠癌病人。
肛裂(anal fissure):是齿状线下肛管皮肤层裂伤后形成的小溃疡 ★肛裂“三联征”: 肛裂、“前哨痔”、乳头肥大常同时存在,直肠肛管周围脓肿: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脓肿破溃或切开后常形成肛瘘。
★痔(hemorrhoid):直肠下段粘膜下和肛管皮肤下的静脉丛淤血、扩张和屈曲所形成的静脉团
直肠壁部分或全层向下移位,称为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不完全脱垂(粘膜脱垂):直肠壁部分下移,即直肠粘膜下移全脱垂直肠壁全层下移
肿瘤外科名词解释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例, 女1 2例, 年龄1 6~7 5岁, 平均4 6岁。阑尾粘液囊肿5例, 阑尾类癌1 2例, 阑尾粘液腺癌4例, 分别以急、慢性阑尾炎、阑尾周围脓肿、乙状结肠肿瘤和回盲部肿瘤收住院, 术前无一例明确诊断。
1.2 治疗与结果
所有患者均经手术治疗, 2 1例阑尾肿瘤经病理证实, 阑尾良性肿瘤5例, 均是阑尾粘液囊肿, 阑尾粘液囊肿中有1例术中破裂伴感染。16例阑尾恶性肿瘤中, 1 2例为阑尾类癌, 4例为阑尾粘液腺癌;12例阑尾类癌中8例生在阑尾尖端, 3例在中部, 根部1例, 4例阑尾粘液腺癌中1例侵及乙状结肠并和乙状结肠相通形成内瘘。
1.3 随访
上述病例全部进行随访, 平均随访3~1 2年, 2例类癌病人术后4年发生肝、脑转移死亡。2例阑尾粘液腺癌病人手术后2年死于肺转移, 其余病人均存活5年以上。
2 讨论
2.1 阑尾粘液肿瘤
2.1.1 诊断
阑尾良性肿瘤中阑尾粘液性肿瘤较多见, 但术前很难诊断清楚, 本组报告术前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零。诊断要点为: (1) 长时间的慢性非转移性右下腹疼痛; (2) 有时右下腹可触及表面光滑、边界较清楚, 有一定移动性的腹部包块; (3) 钡灌肠可见盲肠末端有界限锐利的圆弧压迹; (4) B超可见右下腹有液性包块暗区, 暗区随体位移动可变动。
2.1.2 常见的并发症
(1) 囊肿破溃、腹腔种植; (2) 囊肿引起肠扭转致肠梗阻; (3) 恶变为粘液腺癌。
2.1.3 治疗
对阑尾良性肿瘤治疗原则是切除阑尾及肿瘤、在阑尾囊肿术中要遵循无瘤观念, 严防囊液渗入腹腔而种植, 对囊肿较大有可能恶变的要行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 以达到根治目的[2]。本组5例粘液囊肿病人均行囊肿及阑尾切除, 无腹腔种植, 如有腹腔种植可行化疗, 但效果并不理想。
2.2 阑尾类癌
2.2.1 诊断
阑尾类癌是阑尾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人体二分之一的类癌发生在阑尾, 术前诊断极为困难, 很少出现类癌综合征, 若出现此征时肿瘤已有广泛转移, 类癌常并发急性阑尾炎, 其原因有: (1) 肿瘤生长使阑尾管腔狭窄、闭塞、引起梗阻继发感染; (2) 肿瘤使阑尾扭曲粘连; (3) 侵犯或肿块压迫导致阑尾血供和淋巴循环受阻; (4) 根部肿瘤引起肠腔梗阻导致阑尾炎。其影像学特点与慢性阑尾炎相似: (1) 阑尾显影粗细不均, 外观粗糙不光滑, 僵硬变形; (2) 阑尾显影呈扭曲状, 位置固定, 移动受限; (3) 阑尾部分或完全不显影, 阑尾类癌与阑尾炎极易混淆, 因此手术中不能仅仅满足于阑尾炎的诊断, 应仔细探查, 切除标本常规送病理检查, 如术中触及阑尾肿物应行快速切片检查, 以便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2.2.2 治疗
根据阑尾类癌的部位, 根据浸润范围不同, 决定不同的手术方式, 尖端类癌仅行阑尾单纯切除, 中下端病变应行回盲部切除。如有下列情况应行典型右半结肠切除: (1) 肿瘤>2cm; (2) 肿瘤位于阑尾基底部; (3) 肿瘤侵犯浆膜、淋巴结或阑尾系膜; (4) 混合性类癌 (即腺类癌) 或合并粘液囊肿。
2.3 阑尾腺癌
2.3.1 诊断
本组4例均为原发性粘液腺癌, 临床上较少见, 因此术前诊断更加困难。诊断要点: (1) 原发性阑尾粘液腺癌的高发年龄在40岁以上, 本组最小年龄在49岁; (2) 右下腹长期隐痛、腹泻、经消炎对症治疗不见根本好转, 又无明显加重者; (3) 右下腹触痛及无痛性包块, 经消炎治疗后肿块不能完全消散或有增大; (4) 虽有右下腹包块, 但无恶液质或突然并发急性阑尾炎的表现。X线特点: (1) 盲肠内侧壁可有不规则充盈缺损或回肠末端和盲肠内侧壁间距增宽; (2) 盲肠内侧壁充盈缺损, 基底部与盲肠壁形成锐角, 表示癌从阑尾根部长入盲肠腔内。B超提示右下腹实性包块排除右侧输卵管和卵巢病变, 应想到阑尾粘液腺癌的可能, 术前诊断如难以确诊, 手术探查是明确诊断的必要手段, 如术中发现实性包块浸润性生长, 呈灰白色, 则应考虑为腺癌, 手术中要行切片检查。若阑尾切除后形成瘘管, 长期不愈合者, 也应考虑腺癌可能。
2.3.2 治疗
应以回盲部或右半结肠切除为主, 术后辅以化疗等, 如不能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则预后不良。阑尾肿瘤, 术前多不能明确诊断, 但笔者认为有反复右下腹痛的病人, 尤其4 0岁以上的患者应提高警惕, 强调观察随诊, 对治疗后腹痛不完全缓解、右下腹包块不消失者, 应及早做钡灌肠、纤维结肠镜等一些辅助检查, 必要时开腹探查, 以利早期确诊。治疗上, 术中应仔细观察阑尾形态、质地及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 有异常者要做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如果发现恶性肿瘤细胞应行回盲部切除或右半结肠切除术。
参考文献
[1]李卫民.原发性阑尾恶性肿瘤误诊7例报告[J].齐鲁肿瘤杂志, 1999, 6.
肾癌:外科可治愈的肿瘤 篇3
肾癌也算“富贵病”
“肾癌在发病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二是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通常男女患者的比例可以达到2:1。”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助理、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马建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男性的肾癌发病率已经从10年前的1/10万上升至10/10万,且发病率还在以每年6%左右的速度递增。
在马建辉看来,高蛋白、高热量、高脂肪的饮食习惯和高酒精、高吸烟的生活方式都是导致肾癌近年来发病率大幅提高的主要原因,“尽管目前还没有发现明确的肾癌致病因,但吸烟、肥胖、高血压都是已知的与肾癌危险因素。”
“肾癌也可以算是一种富贵病。目前肾癌发病情况在全世界都呈现出逐年走高的态势,而我国的肾癌发病率已经超过了西方发达国家。”马建辉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何志嵩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中国在2009年曾面向全国20家大型医疗机构作过一个关于肾癌的2000人连续登记,结果发现中国人肾癌中位发病年龄在50~60岁,这一数字比国际水平提早了将近10年。
“当时作这项登记时,原计划是让每家医疗机构分别登记100名肾癌患者,但在实施中发现,北方的医院基本很快就可以完成统计,而有些规模很大、其他恶性肿瘤患者数量很多的南方医院甚至都很难完成这100例患者登记。因此从这个情况来看,我们或许可以作出这样一个推测:北方地区的肾癌发病率高于南方。”何志嵩说。
早期治愈率超过八成
肾癌的发病率逐年走高,但相比其他恶性肿瘤,肾癌的早期发现并不困难,只需进行一次简单的B超就可以起到筛查作用。
“早期肾癌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症状,因此在B超和CT等影像技术没有全面普及时,患者多会在感到明显不适,或出现一定症状后才来就医。”何志嵩告诉本刊记者,医学界把血尿、腰腹疼痛和腹部肿块称为肾癌“三联征”,一旦出现这些症状,肾癌往往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
“近年来,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和常规体检的日趋普及,有接近70%的患者都是在体检时通过B超发现自己患上肾癌的,而这些人由于发现较早,治疗效果也往往比较乐观。”何志嵩表示,相比肺癌、肝癌等危险程度较高的恶性肿瘤,肾癌属于外科手术可治愈的瘤种,只要发现及时,超过85%的早期病例都能做到彻底治愈。
据本刊记者了解,早期肾癌的手术治疗效果之所以相对较好,是因为肾癌的瘤体外部通常都会有一层包膜包裹,正是在这种“隔离”作用之下,癌细胞的转移风险被大幅降低。
“只要肿瘤没有突破这层包膜,术后接近90%的患者都不会出现复发和转移。”何志嵩介绍,2009年那场2000人的肾癌连续登记显示,有87%的肾癌患者都属于一期或二期的早期肾癌患者。
“我建议40岁以上人群每年都应进行一次体检。”马建辉解释,直径在7厘米以下的肾癌都属于早期肾癌,而目前的B超影像检查甚至可以发现直径0.5厘米的肿瘤,“B超检查是最准确的,且无痛无伤害的肾癌排查方式。”
手术治疗安全第一
早期肾癌的手术治疗效果很好,但受到“肾乃生命之本”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不少男性患者会在确诊后不顾自身情况要求医生在手术中务必保肾。
何志嵩认为,保肾手术是有一定先决条件的,必须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再考虑是否可以保肾手术。“通常来说,4厘米甚至是7厘米以下的肿瘤我们都可以进行保肾治疗;另外对于那些原本就只有一个肾,或者另外一个肾脏功能也并不理想的患者,我们也会考虑保肾治理,但保肾手术的难度与风险比根治性治疗(即摘肾手术)要高得多。”
针对那些在确诊时已经出现扩散和转移,无法通过手术实现治愈的肾癌晚期患者,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是靶向治疗。
“靶向药物的主要原理是让肿瘤得不到营养供应,它虽不能像传统化疗药物那样把肿瘤细胞‘杀死’,但可以把肿瘤变成和糖尿病、高血压一样的慢性病,即使无法彻底治愈,却能抑制肿瘤生长,让患者带瘤生存。”但何志嵩也表示,一种靶向药物通常只能抑制肿瘤的一条生长方式,由于肿瘤自己会寻找其他通路,所以不少患者在稳定一段时间后,病情还是会出现再次进展。
在不使用靶向药物的情况下,转移性肾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大约在13个月左右,而靶向药物可以将患者的生存期延长到两年以上。
“靶向药物对肾癌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可以达到70%~80%,但是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往往是相互矛盾的,有些时候,药物的使用效果还没有表现出来,患者会因为出现一些不良反应而拒绝用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也感到十分无奈。”何志嵩说,患者应当在医生的指导下尽量克服不良反应,争取获得更长、更好的生存期。
滋养细胞肿瘤的名词解释 篇4
实验动物中缺乏叶酸可致胚胎死亡,推测母体缺乏叶酸可能和滋养细胞肿瘤的发生有关。特别在胚胎血管形成期(受孕后13~21天),如营养物质中缺乏叶酸和组胺酸,会影响胸腺嘧啶的合成,从而导致胎盘绒毛的血管缺乏以及胚胎坏死。葡萄胎的绒毛基本病理改变也符合此点。
2.病毒学说
有观点认为葡萄胎与病毒感染有关。20世纪50年代有人曾在葡萄胎和绒癌组织中分离出一种滤过性病毒,称为“亲绒毛病毒”,并认为这种病毒是导致滋养细胞肿瘤的原因。但迄今30余年,未再有人证实这种病毒的存在。20世纪60年代有作者通过电子显微镜检查滋养细胞肿瘤标本,见到一些细胞浆内的包涵体,类似实验性白血病中见到的病毒颗粒,因此提出滋养细胞肿瘤由滤过性病毒诱致的看法,但也有异议。
3.内分泌失调学说
WHO综合报告,15~20岁组葡萄胎发生率较20~35岁组为高,40岁以上发病的危险性增加,50岁以上妊娠后发生葡萄胎的危险性将是20~35岁者的200倍,此时期都为卵巢功能尚不完全稳定或已逐渐衰退特点故联想到滋养细胞肿瘤是否与卵巢内分泌功能密切有关,卵巢功能紊乱是否与产生的卵子不健全有关。
4.孕卵缺损学说
葡萄胎的发生与孕卵异常有关。如上所述,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妇女中葡萄胎发生率较高,该年龄组妇女妊娠后自然流产率及新生儿畸形率也高,可能与孕卵本身缺陷有关。
5.种族因素
葡萄胎多见于亚洲各国,特别是东南亚一带更为多见,因此认为可能与种族有关。但种族问题与环境、气候、饮食习惯、水源、传染病、动物媒介等因素相关。
6.细胞遗传异常学说
肿瘤外科名词解释 篇5
肿瘤外科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计划
一、对新上岗护理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核,考核成绩≥90分为合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工作。
二、培训的内容包括:
1、护理核心制度
2、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3、护患沟通交流
4、心肺复苏操作
5、胃癌的术后护理
6、大肠癌的术后护理 2012年1月 本钢南地医院
肿瘤外科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教案
一、分级护理制度
(一)特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危重,随时可能发生病情变化需要进行抢救的患者。(2)重症监护患者。
(3)各种复杂或大手术后的患者。(4)严重创伤或大面积烧伤的患者。
(5)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并需要严密监护病情的患者。
(6)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并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7)其他有生命危险,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2.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6)实施床旁交接班。
(二)一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
(3)生活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2.护理要求
(1)每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措施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三)二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病情稳定,仍需卧床的患者;(2)生活部分自理的患者。2.护理要求
(1)每2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护理措施和安全措施;(5)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四)三级护理 1.病情依据
(1)生活完全自理且病情稳定的患者。(2)生活完全自理且处于康复期的患者。
2.护理要求
(1)每3小时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变化。(2)根据患者病情,测量生命体征。
(3)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4)提供护理相关的健康指导。
二、查对制度
1.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执行门、急诊医嘱时,在相应医嘱项目的右下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行。
(2)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个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后,在医嘱核对本上登记签名。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
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瓶。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二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瓶。
2.服药、注射、输液查对制度
(1)服药、注射、输液前必须严格进行三查七对。三查: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和用法。
(2)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标签、失效期和批号,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3)摆药后必须经第二人核对方可执行。
(4)对易过敏的药,给药前需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松动、裂缝、同时使用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5)观察用药后反应,对因各种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及时记录。3.‘腕带’识别标识制度与措施
(1)对重点患者,如产妇新生儿、手术、ICU、急诊、无名儿童、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镇静期间的患者应使用“腕带”做为各项诊疗操作前辨识病人的标志。“腕带”填入的识别信息(病区、床号、住院号、姓名、年龄、诊断等)对传染病、药物过敏等应有特殊标志,必须经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需要经二人核对。
(2)急诊科、ICU在与病区交接时,护士对上述病人应认真核对腕带标识是否与病例相符(包括床号、姓名、年龄、性别、科别),并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与签名。
(3)外科系统各病区责任护士对医嘱备手术患者,查对床号、姓名、年龄、住院号、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无误后,进行术前准备,并在患者手腕上戴上腕带,标明床号、姓名、手术名称、双侧手术部位应注明左、右。手术当日,手术室人员应与送手术者共同核对标识上的内容,并与患者或家属核对,无误后方能送入手术间,并做好记录与签名。术后手术室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药品及物品的交接,无误后方能离开,手术病人回病房,于次日上午晨交班后由责任护士核对取下(前提是患者麻醉清醒后)。
(4)产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儿科病房,针对无自主能力的婴儿应给腕带标识,内容包括婴幼儿姓名、性别、床号、科别、父母姓名。转科时应认真核对,并在护理记录单上记录并签名。
(5)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三、交接班制度
1.值班人员必须坚守岗位,履行职责,保证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
2.每班必须按时交接班,接班者提前5~10分钟到病房,清点物品,阅读交班提示本。
3.交班者必须在交接班前完成本班的各项工作,与接班者共同做好交接班工作方可离去。白班应为夜班做好物品准备,以便于夜班工作。
4.交班中发现病人病情、治疗、护理及器械、物品不符时,应立即查问。接班时间发现问题,应由交班者负责。5.交班内容及要求:
(1)床头交接前应交清住院病人总数,出入院、转科、转院、死亡人数、手术、特级护理、一级护理。交清新入院、手术前、手术日、分娩、危重、抢救、特殊检查等病人的诊断、病情、治疗、护理及留送各种标本完成情况。(2)床头交班查看危重、抢救、昏迷、大手术、瘫痪病人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措施执行情况。(3)交、接班者共同巡视、检查病房整洁、安静、安全的情况。
(4)接班者应清点毒麻药、急救药品和其他医疗器械,若数量不符应及时与交班者核对。
四、安全输血制度
根据卫生部《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取血查对制度,输血查对制度
1、抽血交叉配血查对制度:
(1)认真核对交叉配血单,患者血型验单,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病区号、住院号。
(2)抽血时要有2名护士(只有一名护士值班时,应由值班医师协助),一人抽血,一人核对,核对无误后执行。
(3)抽血(交叉)后须在试管上贴条形码,并写上病区(号)、床号、患者的姓名,字迹必须清晰无误,便于进行核对工作。
(4)血液标本按要求抽足血量,不能从正在输液肢体的静脉中抽取。
(5)抽血时对验单与患者身份有疑问,应与主管医生,当值高年资护士重新核对,不能在错误验单和错误标签上直接修改,应重新填写正确化验单及标签。
2、取血查对制度:
到血库取血时,应认真核对血袋上的姓名、性别、床号、血袋号、血型、输血数量、血液有效期,以及保存血的外观,必须准确无误;血袋须放入铺上无菌巾的治疗盘或清洁容器内取回。
3、输血查对制度:
(1)输血前患者查对须在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病人床号、姓名、住院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病人的交叉相容试
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上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2)输血前用物查对:检查袋血的采血日期,血袋有无外渗,血液外观质量,确认无溶血、凝血块,无变质后方可使用。检查所用的输血器及针头是否在有效期内。血液自血库取出后勿振荡,勿加温,勿放入冰箱速冻,在室温放置时间不宜过长。
(3)输血时,由两名医护人员(携带病历及交叉配血单)共同到病人床旁核对床号,询问
病人姓名,查看床头卡,询问血型,以确认受血者。
(4)输血前、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再继续输注另外血袋,输血期间,密切巡视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5)完成输血操作后,再次进行核对医嘱、患者床号、姓名、血型、配血报告单、血袋标签的血型、血编号、献血者姓名、采血日期,确认无误后签名。将输血安全护理单(交叉配血报告单)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天。
五、危重患者安全护理制度
(一)、危重病人基础护理安全
1、昏迷、瘫痪等病人防止温度伤害并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2、卧位舒适,防止压疮,约束用具使用妥当,防止坠床。
3、重症肌无力、鼻饲营养等病人存在误吸危险的患者床边备吸痰器。
(二)、危重病人监护安全
1、监护仪器定期保养、校验,呈备用状态。
2、及时正确处理监护仪器报警信息,不延误病情判断。
3、定时检查使用中监护仪的管道,防止脱落、受压。
4、抢救仪器如: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旁边备呼吸气囊,三腔二囊导管使用中旁边备剪刀。
(三)、危重病人转运安全
1、转运之前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的风险做出预测。
2、转运科室取得联系,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
3、转运中使用流动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在搬运前后注意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4、根据病人需用准备各种抢救药物、抢救器械。
(四)、危重病人治疗安全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尤其在病人昏迷、谵妄等意识障碍情况下加强查对。
2、特殊药物如血管活性药物、抗凝药物、降血糖药物、化疗药物等使用时严格按要求使用,根据医嘱进行调整。
3、快速大量输血时,严密观察各种输血并发症,减少对病人的损害。
4、确保病人各输液管道及引流管道的通畅,尤其静脉输注的通畅。
5、口头抢救医嘱必须复述后方可执行,一般情况下不执行口头医嘱。
(五)、危重病人抢救安全
1、由护士长负责组织、指挥抢救工作。护士长不在时,由值班医生和护理人员负责。有疑难问题,立即向上级医生报告。
2、抢救药品、器械、用物要做到五定,保证标签醒目,清点取用方便。用后及时补充,每班交接清楚。
3、认真做好抢救记录及登记工作,以总结经验利于提高。
六、非惩罚性护理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1、护理不良事件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不在计划中、未预计到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
(1)、在护理活动中发生或发现的各种护理隐患。(2)、由药物引发的不良反应。
(3)、因卫生材料、器械引发的不良反应。(4)、基础设施有损坏或存在不安全隐患。
2、发生不良事件后,当事人立即报告值班医生、护士长,然后逐级上报,24小时内上报护理部。
3、发生不良事件后,积极采取挽救或抢救措施,尽量减少或消除造成的不良后果。
4、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及造成不良事件的药品、器械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
5、各科室认真填写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经过,组织讨论,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对护理管理各环节进行分析,及时制定改进措施。
6、因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的影响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7、鼓励非处罚性报告护理不良事件。对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理未发生不良后果者,不予以处罚。
8、对阻止可能发生不良后果者,予以通报表扬和奖励。
9、对隐瞒、漏报或不按规定报告等失职责任者,一经发现,予以通报批评。对造成不良后果的,将视情节追究责任人及相关领导的行政责任,并予以处罚。【主动上报激励机制】
1、对于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科室或负责人,根据给病人造成的后果,经护理部讨论减轻或免于处罚。
2、对不良事件首先提出建议性意见的科室或个人给予奖励。
3、对主动上报不良事件的非负责护士给予奖励。
七、护理病历书写基本规范与管理制度
1、住院护理病历内容包括:体温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医嘱单中的部分内容。护士要严格按辽宁省护理病历书写要求进行记录。
2、护理病历书写字迹清晰、工整、使用医学术语,并按规定及时完成,内容客观准确,能反应病情变化及处置情况,突出护理工作。
3、护士长要在病人入院、转院的当日检查护理记录,一级护理记录每日检查一次。
4、病房护理质控小组每周检查一次,科护理质控小组每月检查二次,院护理质控每季度检查一次。
5、病人出院前,护士长全面检查并签字。
6、病历入病案室后由质量护士再次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反馈病房,由病房进行完善。
7、每月将护理病历考核结果与责任者的奖金挂钩,以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8、新护士上岗前进行护理病历书写培训,护士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证》资格后方可独立书写护理病历。
八、心肺复苏技术(心肺复苏操作基本步骤)
一、评估意识及呼救
判断意识:轻摇病人肩部,高声问:“喂,你怎么了?”如认识可直呼姓名。早期呼救:及早呼吸及取得除颤(AED)。
二、复苏体位
病人仰卧于硬木板或地上,头、颈、躯干平直,双手放于躯干两侧解开衣领、腰带。
三、心肺复苏 循环支持-C 判断颈动脉
1.在保持开放气道的位置下,抢救者一手置于病人前额,另一手在靠近抢救者一侧触摸颈动脉。
2.可用食指及中指先触及气管正中位置,然后向旁滑移2-3厘米,在胸锁乳突肌内侧轻轻触摸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胸外心脏按压技术
1.术者体位:应急靠患者胸部一侧,为保证按压使力量垂直作用于胸骨,可根据患者所处的位置的高低采用跪式或用脚凳等体位。
2.按压部位:标准体型的人,在胸骨下半部,两乳头连线中点。
3.按压方法:双手掌根重叠,手指不触及胸壁,肩、手臂与胸骨垂直。4.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
5.按压频率:≥100次/分(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6.按压与放松比例适当:1:1(放松时手不能离开胸壁)。闭胸心脏按压的注意事项 1.快速、用力。
2.每2分钟(5个循环)人员交换。
3.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尽量将中断控制在10秒之内。4.正确按压。
5.尽可能不挪动病人。开放气道-A 仰头提颏法:一手按压前额,另一手抬下颏(此方法安全,易行)举推下颌法(只是用于专业人士怀疑有颈椎损伤时)人工呼吸-B 原则:给病人进行两次人工通气。人工呼吸方法
方法1(口对口)
1.抢救者用按前额手的拇指和食指,捏闭病人的鼻孔;
2.抢救开始时先缓慢吹气2次,以扩张萎陷的肺脏,并检查气道开放的效果(可见胸部抬起)
方法2(简易呼吸器)
1.保持气道开放位置(仰头提颏法)。2.将简易呼吸器面罩紧紧扣住口鼻部。3.挤压气囊2次。
4.有效(可见胸部抬起)
人工呼吸原则
1.每次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
2.如果仅有人工呼吸,呼吸频率为10-20次分,如有人工气道,呼吸频率为8-10次/分。
除颤-D
四、复苏呼吸与按压比例
无人工气道复苏(成人单人或双人,婴儿、小儿单人):
按压:通气=30:2(30次心脏按压需18秒,2次人工呼吸需6秒)婴儿、小儿双人复苏: 按压:通气=15:2 建立人工气道的复苏: 按压≥100次/分 通气8-10次/分
五、判断复苏效果
行5个周期的CPR(每2分钟)后,检查颈动脉搏动(时间<10秒)如无搏动则继续
行CPR,如此反复进行,直到呼吸、心跳恢复。
转运病人的途中不要停止心肺复苏 要求:动作迅速、准确、有效。
九、护患沟通交流
1、沟通的概念:沟通或称交流,是指遵循一系列共同的规则互通信息的过程。沟通包括五个基本因素:沟通背景;信息发出者;信息内容;信息接受者;信息反馈过程。
2、沟通形式:语言性沟通、非语言性沟通。
(1)语言性沟通:又有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等不同形式。口头语言沟通在护患交往中应用 较为广泛;书面语言沟通在护患之间主要用于健康宣教资料,在医护人员之间主要用
于各种医疗文件的记录等方面。
(2)非语言性沟通:就是不使用语言文字,运用身体运动、姿势、表情、眼神和触觉等进 行的沟通。它可以是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非语言性沟通的主要目的是表达感情,维 持自我形象,验证语言信息的准确性,调节互动,维持护患关系。
非语言性沟通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体语--通过人体运动所表达的信息,如面部表情、步态、手势等。·空间效应--对人们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的理解和应用。个体沟通交流时的空间和距离影响
个体的自我暴露程度及舒适感。
人们交往过程中应用的距离主要可分为四种: ·亲密距离:人们能相互触摸的距离。用于安慰、爱抚、查体等活动时。·个人距离:约一臂长的距离。文化不同的人群交流时的个人距离差异显著。与亲密朋友交
流,护士对病人解释治疗护理操作、进行护患沟通时常用此距离。
·社会距离:用于工作单位或社会活动时,如护士与同事工作时或通知病人进餐时。·公众距离:用于上课、讲演等活动时。
反应时间--反应时间的快慢可反应出对交流的认真和关注程度。
环境因素--影响人们传递信息和舒适程度的因素,如光线、噪音、室温等。
3、有效的沟通与沟通技巧
(1)有效沟通:信息接受者获得的信息与信息发出者所要表达的一致。沟通的结果是使双
方相互影响,并建立一定的关系。
(2)促进有效沟通的因素:主要有护士的素质、有利于沟通的环境、适当的沟通技巧等。·护士应具有良好的素质,即真诚、亲切、不批判、保护病人的隐私、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等。·沟通的环境应舒适,并利于保护病人隐私。
4、促进有效沟通的一般技巧
(1)全神贯注:关注病人的需求,不受外界环境干扰,避免表现出分心的小动作。
(2)参与:适当参与,运用语言或非语言方式表示在倾听,且能理解对方的信息,可促进谈话进行。
(3)倾听:倾听时应做到注意力集中、耐心,不因病人的语音、语速等而分心,不随便打断病人的谈话,不对病人做是非判断,注意领会病人谈话的隐含深意,注意病人的非语言性沟通,同时可鼓励病人将非语言性信息用语言表达出来。
(4)核对:交流中经常核对自己的理解,以确定获得信息的准确性。核对的方法有澄清问题、重复内容和总结归纳等。
(5)反应:答复或示范对方叙述的内容,使病人重新评估他的谈话。
(6)沉默:适当运用沉默技巧,可使病人感到舒适,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式。(7)提问:提问可引导谈话进行,提问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方式。开放式提问允许病人做出广泛的、不受限制的回答;闭合式提问只要求病人做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十、胃癌的术后护理
1、执行麻醉护理常规,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2、胃肠减压的护理。
(1)妥善固定,保持通畅。
(2)观察引出液量,性状、气味、流出状态、并随时记录其变化,注意休克症状。
(3)一般手术后3-4天后,肠蠕动开始恢复,可拔出胃管。
(4)口腔护理,使患者坚持漱口,刷牙。
3、饮食:
(1)术后4-7天开始饮食,开始先饮水,每次4-5汤匙,12小时一次;如无恶心每二日进半量流质,每次100-150ml;但应避免胀气食物,若术后恢复正常,每四日进食稀饭,10-14天后可进食干饭。(2)饮食要少量多餐,每日分5-6次进餐。
(3)注意饭后有无胃部饱满感、恶呕、烧心、腹泻等症状。
4、为预防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可采取半卧位。
5、忌进生硬、油炸、浓茶、酒等刺激性食物。
6、建立静脉通道,按医嘱将全日液体及药物均匀输入。
7、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及早期下床活动,预防肺炎、肺不张及肠粘连。
8、观察腹痛、腹胀,开始进食如有明显的腹痛、腹胀、呕吐,应及时通知医生对症处理。
十一、大肠癌的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术后平卧6小时,如无禁忌可改半卧位;
(2)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有无内出血和吻合口瘘迹象;(3)加强术后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4)胃肠减压一般使用48-72小时至肛门排气或结肠造口开始开放,起初进少量流质,如无腹胀改为半流质,2周后改为少渣饮食;
(5)术后继续给予抗生素和甲硝唑预防感染;术后化疗期间,随时防止和处理化疗副作用。
2、引流管护理
胃管接负压吸引器,腹腔引流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挤压。骶前引流管接负压装置,观察和记录引流液性状和量,2-3日后如无引流液排出者可拔除引流管。
3、早期活动
术后早期活动可促进整个机体功能的恢复。告知病人早期活动可使呼吸加深,有利于肺扩张和分泌物排出,防止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切口愈合,防止血栓形成;促进肠胃蠕动,防止腹胀、便秘、肠粘连、促进排尿,防止尿潴留。
(1)手术当日患者回病房,即可让患者做胸式呼吸,30分钟一次,鼓励患者做有效咳嗽、咳痰,咳嗽时注意按压好伤口,如痰液粘稠者,可做雾化吸入,排出呼吸道分泌物。
(2)术后第一天:早晨扶患者坐起,为其擦身叩背,进行四肢的主动活动,补液完后协助患者从半卧位移坐在床边,双下肢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和伸屈运动以及脚的上下伸屈,然后双脚放在地面或脚凳上坐10-20分钟,当患者垂坐时,护士要观察患者面色,脉搏及坐起后的反应。
(3)术后第2天:早晨让患者坐,慢慢移至床边,扶患者下床,在床旁凳上坐5分钟,然后搀扶在室内走一圈,再在凳上坐5分钟,最后上床休息。
(4)术后第3天:可让患者自行下床室内活动后到室外,如阳台、走廊等。
4、口腔护理
禁食期间要注意口腔清洁,拔除胃管后试饮水,按医嘱给予流质饮食-半流质饮食-普食,但开始进食时戒奶、糖,并注意观察进食后情况。
5、告知拔除胃管的指征:(1)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2)病情好转,腹胀消失;(3)胃肠引流逐渐减少;
(4)必要进可先试行夹管,夹管后无恶心呕吐、腹胀再拔管。
6、术后根据医嘱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监测生命体征。2012年1月 本钢南地医院
肿瘤外科新上岗护理人员考核试卷答案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60分)
1、三查包括(操作前查)(操作中查)(操作后查)。
2、七对包括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3、对因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及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做好处理),(并在护理记录中 及时记录)。
4、床头交班需要查看(危重)(抢救)(大手术)(瘫痪)病人的病情,如:生命体征、(输
液)(皮肤)(各种引流管)(特殊治疗情况)及(各专科护理措施执行)情况。
5、输血前患者查对须在(2)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床号)(姓名)(住院
号)(血型)(血量)核对供血者的(姓名)(编号)(血型)与患者的交叉相容实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姓名)(编号)(血型)与配血报告单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
检查。
6、心肺复苏是判断颈动脉的时间(<10秒)。按压深度:胸骨下陷(≥5cm)。按压频率:(≥
100)次/分。按压与放松比例(1:1)。按压、通气比为(30:2)。
7、住院护理病历内容包括(体温单)(手术护理记录单)(护理记录)(医嘱单中部分内容)。
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记录)(标本)(化验结果)(药品)(器械)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各科室认真填写(发生不良事件的经过),组织(讨论),查找护
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对护理管理各环节进行(分析),及时制定(改
进措施)。因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的影响时,做好(善后处理)工作,力争把损失(降 到最低)。
9、促进有效沟通因素主要有(护士的素质)(有利于沟通的环境)(适当的沟通技巧)等。
10、术后平卧(6)小时,如无禁忌可改(半卧位)。
11、胃癌术后禁忌(生硬)(油炸)(浓茶)(酒)等刺激性食物。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特级护理的护理要求
(1)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监测生命体征;(2)根据医嘱,正确实施治疗、给药措施;(3)根据医嘱,准确测量出入量;
(4)根据患者病情,正确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如口腔护理、压疮护理、气道护理及
管路护理等,实施安全措施;
(5)保持患者的舒适和功能体位;
(6)实施床旁交接班。
2、一级护理的病情依据
(1)病情趋向稳定的重症患者。
(2)手术后或者治疗期间需要严格卧床的患者。(3)病情完全不能自理且病情不稳定的患者。
(4)生活部分自理,病情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患者。
3、医嘱查对制度
(1)护士执行医嘱时,要认真查对医嘱的全部内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执行门、急
诊医嘱时,在相应医嘱项目的右下方记录执行时间及签全名。若有疑问必须问清后,方可执 行。
(2)各班医嘱均由当班护士两人进行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
(3)下一班护士查对上一班医嘱,护士长每周组织医嘱查对后,在医嘱和对本上登记签名。
(4)抢救病人时,下达口头医嘱后,执行者须复诵一遍,由二人核对后方可执行,并暂保留用过的空安瓶。抢救结束后及时补全医嘱,经两人核对后,方可弃去空安瓶。
4、危重病人转运安全护理制度
(1)转运之前充分评估,对转运途中的风险做出预测。(2)转运科室取得联系,做好迎接病人的准备。
(3)转运中使用流动监护仪观察生命体征,尤其在搬运前后注意观察血压波动情况。
(4)根据病人需用准备各种抢救药物、抢救器械。
5、大肠癌术后拔出胃管的指征(1)肠鸣音恢复,肛门排气;
(2)病情好转,腹胀消失;(3)胃肠引流逐渐减少;
(4)必要进行可先试行夹管,夹管后无恶心呕吐、腹胀再拔管。本钢南地医院
肿瘤外科新上岗护理人员考核试卷 姓名 成绩
一、填空(每个空1分,共60分)
1、三查包括()()()。
2、七对包括对()()()()()()()。
3、对因原因未能及时用药者应(),(),()。
4、床头交班需要查看()()()()病人的病情,如:生命体征、()()()()及()情况。
5、输血前患者查对须在()名医护人员核对交叉配血报告单上患者()()()()()核对供血者的()()()与患者的交叉相容实验结果,核对血袋上标签的()()()与配血报告单是否相符,相符的进行下一步检查。
6、心肺复苏是判断颈动脉的时间()。按压深度:胸骨下陷()。按压频率:()次/分。按压与放松比例()。按压、通气比为()。
7、住院护理病历内容包括()()()()。
8、发生护理不良事件后,有关的()()()()()妥善保管,不得擅自涂改或销毁。各科室认真填写(),组织(),查找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对护理管理各环节进行(),及时制定()。因护理不良事件,造成不良的影响时,做好()工作,力争把损失()。
9、促进有效沟通因素主要有()()()等。
10、术后平卧()小时,如无禁忌可改()。
11、胃癌术后禁忌()()()()等刺激性食物。
三、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
1、特级护理的护理要求
2、一级护理的病情依据
3、医嘱查对制度
4、危重病人转运安全护理制度
5、大肠癌术后拔出胃管的指征 本钢南地医院
肿瘤外科新上岗护理人员培训、考核记录
本钢南地医院
外科手术治疗骶骨肿瘤的研究综述 篇6
关键词:骶骨肿瘤,外科手术,诊断,并发症
骶骨属于软骨内化骨,在发育过程中,骶骨椎体及附件成分骨化中心一般于5~6个月出现,3~6岁闭合。因此在骶骨部位各种干细胞及破骨细胞生长活跃,成为骨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同时骶骨作为脊柱的一部分,发育过程中包绕脊索,因此它也是脊索瘤及神经源性肿瘤的好发部位。骶骨肿瘤约占脊柱肿瘤的1%~7%[1],比较少见,原发肿瘤中以脊索瘤最多见,其次为骨巨细胞瘤。继发肿瘤中以转移癌最多,其次为多发性骨髓瘤。临床虽不常见,但因其邻近部位解剖结构复杂、病理类型多样、早期症状隐匿、术中出血多等因素,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难题。以往多采用放疗、化疗等保守治疗。近年,随着脊柱外科及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脊柱肿瘤的治疗逐渐趋向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2]。外科治疗成为目前多数原发性骶骨肿瘤的首选方案,尤其良性和低度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即使有些肿瘤虽达不到根治目的,但可延长生命,减轻痛苦,并为其他辅助治疗创造条件。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文献,就其外科手术治疗的诊断、方法选择以及并发症的防治分别进行综述。
1 诊断
1.1 症状
骶骨肿瘤因其发生部位特殊,位置较深,发展时间缓慢,早期症状不典型,就诊时肿瘤一般较大。主要症状为腰骶痛、坐骨神经痛、放射痛及括约肌功能障碍。这主要与肿块压迫、侵犯马尾及终丝有关。在确诊前,患者症状一般已存在的时间为3个月~3年不等。90%的患者存在骶尾区的疼痛,有时放射至臀部。部分患者发现骶骨尾部或臀部肿物。半数患者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且伴有鞍区感觉减退[3]。恶性程度高的患者往往伴有贫血、消瘦等营养不良表现[4]。多数患者均能容易地通过直肠指诊触及肿瘤——肿物自骶骨突出,位于直肠外,不活动。初诊患者多数均根据解剖学部位及年龄做出初步诊断,术后经病理确诊。多数患者术前未做穿刺活检。易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1.2 影像学检查
脊索瘤好发于能骶尾骨交界处,患骨明显膨胀,骨内正常结构消失,呈毛玻璃样阴影,肿瘤呈溶骨性缺损,有时可穿破骨皮质向臀部及盆腔内扩展,形成边缘清楚的肿瘤性软组织块影,中间可有残余骨质硬化或散在不成形的钙化点,局部密度增高,造影检查,可显示直肠、膀胱、子宫等邻近器官或组织受压推移表现。骨巨细胞瘤多为偏心性膨胀性破坏,无钙化,典型的肿瘤内可见肥皂泡样、蜂窝状分隔阴影。动脉瘤样骨囊肿也为偏心性、膨胀性改变。神经纤维瘤则显示神经孔扩大,病变呈哑铃形、位于神经孔内外。CT及MRI可显示骶骨破坏及软组织瘤影的大小、范围与周围组织、脏器的关系。
2 手术方法
骶骨肿瘤的术式选择极其重要,关系到肿瘤能否彻底切除、能否有效控制并发症。术前应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查体确定肿瘤体积和位置,据以选择术式。手术治疗的方法较多,根据手术的人路可分为单纯前方入路、单纯后方入路和前后方联合入路等。前方入路适用于S3以上高位肿瘤,且肿块向能前生长者。单纯后方入路主要适用S3于以下的肿瘤,或肿块向骼后生长为主者,而对肿瘤的大小则属次要考虑。前后方联合入路手术可分为前后分期联合入路和前后同时联合入路两种。适用于肿瘤累及骶前后方,此入路能充分显露骶骨前后侧及周缘,有利于瘤体彻底切除,但手术创伤大。90%以上患者均采用后方入路。基本切口位为后方正中切口。如果存在活检,瘢痕则一并切除。对于肿瘤仅位于骶骨上部或骶尾部的患者,切口呈Y形或倒Y形,如病变累及髂骨者,则切口可循髂骨翼延伸。如病变范围巨大或预计肿瘤出血较多,则采用前后联合切口[5,6,7]。经切口切开深筋膜到达骶脊肌,游离牵起骶脊肌后能显露骶尾骨背面、双侧骶髂骨之间的韧带联合部、第5腰椎脊突。这样就可以自后方通过髂骨以及脊突显露切除病灶。
Sung等[8]报道了3例单纯前方入路骶骨肿瘤切除手术,其中2例因肿瘤较大而同时行耻骨联合切除术。Waisman等[9]采用单纯后方入路对5例病变局限的骶骨脊索瘤行较为彻底的切除术,术后仅1例复发,经再次扩大切除和放疗后,病情基本缓解,而且该组病例的大小便功能障碍发生率较低。王伟等[10]的骶骨患者手术中,本组前方入路5例,取双侧下腹斜切口或腹直肌旁切口,暴露后腹壁及盆腔,经腹膜外途径于盆腔内将肿瘤切除。后方入路8例,采用骶后正中或“工”形切口,将肿瘤背侧、骶尾骨两侧及腹侧与周围组织分离后切除。前后联合入路2例,先做前路,将肿瘤前壁尽量完全显露并游离,再自后路暴露肿瘤后壁,根据肿瘤部位切除骶骨椎板,沿骶尾骨两侧及前面分离至肿瘤下缘,与腹侧切口汇合,连同肿瘤与骶骨一并切除。Sung等[8]对24例骶骨肿瘤施行了前后方分期联合入路肿瘤切除术,其中大部分采用经腹膜外途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如果肛诊时手指于直肠内可及肿瘤上缘,则可采用截石位经会阴和俯卧位经骶部联合分期入路将肿瘤切除。前后分期联合入路手术的缺点之一就是在行骶骨截除时不能将骶骨的前后方同时显露,从而影响肿瘤切除的效果,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前后方同时联合入路手术则是置患者于侧卧体位,通过侧方和后方入路同时进行前方和后方暴露,从而于截骨时将骶骨的前侧、后侧及其周缘同时暴露,有利于瘤体切除,并可提高骶骨截除术的安全性。Simpson等[11]采用可伸延的髂腹股沟和骶尾部同时联合入路行高位骶骨切除术12例,经随访37月,除1例术后死亡,1例复发外,其余10例均健康存活,疗效满意。
3 并发症的防治
骶骨肿瘤手术中的主要并发症为失血性休克,如不及时纠正,会导致一连串的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等。其易致大出血的解剖学原因为:(1)骶骨的血供丰富,来自于双侧髂内动脉和骶中动脉,其间有广泛吻合支并与臀上动脉吻合,其伴行静脉形成骶前静脉丛;(2)肿瘤供血管增生、增粗,内部及周围血池形成,吻合支及静脉血管广泛,出血量大;(3)肿瘤部位与大血管距离短,其供血血管及病变区血压高,损伤后出血速度快;(4)髂总或髂内静脉以及骶前静脉丛可因肿瘤压迫而充血,操作中很容易破裂出血。预防的措施包括建立多个输液通道,快速输血,输血超过4000mL以上的患者,必须输血小板及凝血酶原复合物等;避免大剂量用去甲肾上腺素等强烈的缩血管药物。减少术中出血可采取以下2种方式阻断肿瘤及其周围组织的血供:(1)术前24h内作DSA和骼内动脉、肿瘤主要动脉的栓塞;(2)行腹部倒八字切口或大麦氏切口结扎一侧或双侧骼内动脉,并用胶管暂时阻断腹主动脉。目前主要采用第2种方法。如操作得当、措施得力,一般无术中死亡的报道。
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有很多,比如切口感染、不愈合,脑脊液漏等。伤口并发症患者多数需要进一步手术引流、清创、Ⅱ期闭合伤口。如出现皮肤缺损较大,需行局部皮瓣转移。出现伤口并发症患者多数术前接受过剂量为50~60Gy放疗;或患者的年龄较大,营养状况不良;或肿瘤巨大,术后遗留大的空腔,靠血肿填充,容易发生感染。预防伤口并发症发生的措施包括改善营养状况;尽量减小切口;放置较粗的引流管,延长引流时间,可放置引流管1周以上;如不是必须,尽量不做内固定。出现脑脊液漏的患者,多是肿瘤巨大,与神经根袖粘连。切除肿瘤时,损伤神经根袖。一般经抬高床尾、抗生素等非手术方法治疗可愈合。
肿瘤外科名词解释 篇7
【摘要】目的 探讨肠道肿瘤所致老年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方法 对本院收治的173例肠梗阻病人中108例肠道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99例行手术治疗,6例小肠肿瘤均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65例结肠肿瘤,62例行手术中扩张肠管减压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一期切除左半结肠,Hartmann结肠造口术,3~4个月行闭瘘手术;37例上段直肠癌,9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瘘术,12例行Milles术式,两例行Dixon术式?5例行Hartmnn术式?肿瘤切除率83%(90/108)?4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占手术病人的45%(45/99)?切口感染28例,肠瘘3例,肺部感染10例,再发肠梗阻4例?结论 在肠道肿瘤所致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中以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关键词】肠道肿瘤 老年 肠梗阻 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ge-re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tumors of the surgical treatment.Methods of the 173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patients, 108 cases of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testinal cancer patients were studied retrospectively.Results 99 cases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6 patients underwent a small intestinal tumor resection intestinal anastomosis; 65 cases of colon cancer, 62 cases with surgical decompression in the expansion of a bowel tumor resection intestinal anastomosis; 3 routine 1 left colon resection, Hartmann colostomy, 3 ~ 4 months line closed fistula surgery; 37 patients with upper rectal cancer, 9 cases of cancer can not be removed because of PEG-line sigmoid colon, 12 cases underwent surgical Milles, two routine Dixon surgical. 5 Regular Hartmnn surgical. Tumor resection rate 83% (90/108). 45 cases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different degrees, accounting for 45% of surgical patients (45/99). Wound infection in 28 cases of intestinal fistula in 3 cases, pulmonary infection in 10 cases of recurrent intestinal obstruction in 4 cases. Conclusion In the age-related intestinal obstruction caused by intestinal tumor in the surgical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umor resection to relieve obstruction, prolonging life,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purpose.
【Key words】 Intestinal tumor Elderly Obstruction Treatment
我院自 1998-2007年间共收治50岁以上肠梗阻病人143例,其中肠道肿瘤病人108例占75.59%(108/143),现总结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73例,女35例,年龄50-81岁,平均年龄:67.7岁?其中结肠肿瘤65例,直肠肿瘤37例,小肠肿瘤6例?
1.2 临床表现 急性肠梗阻54例,慢性梗阻89例?腹部包块28例,大便性状(主要为腹胀?便秘)改变32例,大便带血27例,慢性阑尾炎表现19例?
1.3 诊断 入院确诊69例,院前误诊为慢性阑尾炎6例,习惯性便秘15例,18例以腹痛待查收住入院?
1.4 治疗 除9例经CT检查证实肿瘤广泛转移,全身衰竭及其他严重疾病而放弃手术?余99例行手术治疗,其中急診手术42例,限期手术57例?6例小肠肿瘤均行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65例结肠肿瘤,62例行手术中扩张肠管减压一期肿瘤切除肠吻合术;3例行一期切除左半结肠,Hartmann结肠造口术,3~4个月行闭瘘手术;37例上段直肠癌,9例因肿瘤无法切除行乙状结肠造瘘术,12例行Milles术式,两例行Dixon术式?5例行Hartmnn术式?肿瘤切除率83%(90/108)?4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并发症,占手术病人的45%(45/99)?切口感染28例,肠瘘3例,肺部感染10例,再发肠梗阻4例?
2 结果
在肠道肿瘤所致老年性肠梗阻病人的外科治疗中以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
nlc202309030504
3 讨论
近年来恶性肿瘤所致肠梗阻成为老年人肠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老年性肠梗阻病人中肠道肿瘤的发病率很高占62.4%(108/173),尤以结肠?直肠肿瘤常见?2本组为94%(102/108),据文献报道在所有的老年人低位肠梗阻中结?直肠肿瘤引起的梗阻占73.8%3.?老年性肠梗阻病人因有高龄?衰弱?伴发病多,病程较长,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等多种因素,造成误诊较多?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要明确诊断,除根据病史?体征外,X綫仍是目前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透视摄片和钡剂灌肠,另外肛门指检仍是发现直肠癌的有效手段之一?近年来,随着纤维结肠镜在县级医院的普及,纤维结肠镜在低位肠梗阻病人中得到广泛应用,起到了明确病因及部位的作用?
在治疗上由于老年性腸梗阻病人病史相对较长,伴发病较多,所以积极的术前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本组病例中除急诊剖腹探查外,术前均给予有效的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和早期联合使用针对需氧和厌氧菌的抗生素?
在手术方式上原则是切除肿瘤,解除梗阻,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为目的?本组病例中小肠肿瘤6例和右半结肠和横结肠肿瘤38例均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无一例发生肠瘘,24例左半结肠肿瘤行一期切除肠吻合术,术后肠瘘3例占12.5%(3/24)?3例行一期左半结肠切除,Hartmann结肠造口术,术后3~4个月接受闭瘘手术?据文献报道左半结肠肿瘤一期切除吻合术后吻合口瘘率为5%~30%,其发生因素有(1)患者多年老体弱,伴有多种伴发病,(2)左半结肠壁薄,胶原代谢及血运不如右半结肠?(3)左半结肠肠腔内粪便稠厚,腔内大肠杆菌数量及毒力较其他肠段高?4本组24例左半结肠肿瘤一期切除肠吻合术,术中均采用Radeiffe法术中结肠减压灌洗术充分进行肠减压,清除梗阻肠段内容物?要求洗出的清洗液无粪渣,再灌入灭滴灵250ml后行肠吻合术,?另外吻合时强调吻合口一无张力,二要有良好的血运?
本组99例手术病例术后均定期扩肛并留置肛管减压等措施,继续给予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给予TPN营养并应用白蛋白?血浆以减轻肠壁水肿并继续给予联合抗生素治疗?
参考文献
[1] 卿三华,齐德麟,侯宝华,等.肠梗阻病因分析[J].中国胃肠外科杂志,2004,2(2):82-84.
[2] 刘程训.急诊结肠梗阻手术方法的争议[J].普外临床,1989,4(3):119-119.
[3] 张延龄.梗阻性左半结肠癌的治疗进展[J].国外医学外科分册,1995,22(3):133-133.
[4] 殷朔,王忠裕.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处理[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2):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