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容忍警务政策

2024-11-14

零容忍警务政策(精选13篇)

零容忍警务政策 篇1

XXX医院护理部

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零容忍政策

部门: XXX医院护理部 编码: ___________ 主题: 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零容忍政策 生效日期: ___________ 政策: XXX医院护理部对于干扰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的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实行零

容忍政策。

目的: 营造护士和护士、护士和护理管理人员、医师和护士和谐关系,提供一个有效的合作性护理

工作环境,确保优质护理和患者安全不受干扰。

范围: 医院住院部和门诊部全体注册护士、护士助理(护工)及护理行政管理人员。

责任: XXX医院护理部不歧视、报复或解雇任何诚实报告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的护

理人员。根据所报告的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XXX医院护理部将按“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零容忍工作程序”调查并解决问题。

程序: 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零容忍工作程序可以根据医院具体情况有所不同,但是,至少包括下列要点:

 怎样报告。

 报告什么。

 向谁报告。

 声明报告人可预期的具体保护:没有歧视、报复或解雇。

 声明在接到报告后护理部将如何决定及采取什么工作步骤纠正所报告的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

 声明护理部将如何处理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肇事者。

 报告人将如何知道护理工作场所横向暴力和欺凌行为的处理结果。

定义: 护理场所的欺凌行为:导致护士心烦意乱、威胁、屈辱或脆弱的进攻或冒犯性辱骂、恐吓、恶意侮辱或权力滥用行为。

护理场所的横向暴力:护士对护士的敌意行为或攻击行为,例如下列语言或非语言行为:  非言语讽刺或含沙射影的敌意行为

 言语冒犯或侮辱

 破坏或削弱临床护理及患者服务行为

 拒绝提供涉及患者健康的必要信息

 消极怠工或蓄意破坏护理工作

 护理同事明争暗斗或勾心斗角

 寻找护理工作中的替罪羊

 造谣或蓄意陷害护理同事

 不尊重护理同事隐私

 破坏团队合作或损害患者福祉的泄密行为

审批: XXX医院护理部主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

XXX医院主管院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

零容忍警务政策 篇2

在美国,严格、公平且及时的管理政策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准则,破窗理论正是美国严格管理政策的基础理论之一。破窗理论本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最初由美国学者彼得曼(Biderman)于1967 年提出,彼得曼在研究犯罪者的恐惧心理感时认为即使轻微的不检点行为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也会给市民心里留下如同发生重大犯罪行为时一样的恐惧感[1]。

1969 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2]。实验准备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车分别置于加州的帕洛阿尔托社区和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唯一的区别是布朗克斯区的汽车被取下了牌照和顶棚。结果,放置于布朗克斯区的汽车当天就被偷走,而放置于帕洛阿尔托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后还是原样。

在此实验基础上,1982 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威尔逊(James Q.Wilson) 和犯罪学家凯林(George L.Kelling)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破窗”———警察与邻里安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 “ 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Theory)[3]。这篇文章以“破窗”来比喻被破坏的环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假设一个公共建筑的窗户被打破了却没有得到治理,那么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损坏,原因在于先前的破窗户被人打破后并没有人加以管制,因此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其他的窗户也不会有人管制他们。

将该理论运用到教育环境中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做出失范行为时教育管理者没有对此做出管理教育,这种失范行为就很有可能被其他学生效仿,可能会滋生更多扰乱教学环境的行为,也会养成更多“调皮”的学生,甚至可能诱发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学界的无序环境。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教师惩戒权、帮助教师管理学生这一问题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美国政府出台了“零容忍”政策的教学管理办法。

二、美国零容忍政策与教师惩戒权

1.美国零容忍政策的出台

“破窗理论”为零容忍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指出了无序环境下不治理造成的危害,据此零容忍政策出台。至今学界对于零容忍政策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王世洲认为零容忍政策是指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哪怕是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毫不犹豫、决不妥协地进行彻底的斗争[4]。

零容忍政策最早被美国政府海关用在控制毒品的管理上,出台之后被广泛运用到诸如环境污染、种族歧视、性暴力等不同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治理上[5],但是严苛的治理政策背后随之而来也有许多问题。美国海关在1990 年取消了该政策的使用,但是早在1989 年,零容忍政策已经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学区应用到学校里。最开始是为了禁止学生使用和携带毒品,到1994 年运用到对枪支使用的管理上[6]。一路发展至今,零容忍政策已经被逐渐运用到学校教育和课堂管理中来,甚至在某些学校,学生的逃课、逃学、不服从管理等行为都被纳入到零容忍政策的管理范围。

2.零容忍政策视域下的教师惩戒权

对于教师的惩戒权,美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法律细则来规范教师的管理权限和保障学生的权利。美国将公立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划分为学区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学区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停学、转学等重大问题的管理,并且这些问题的处理结果都受到上级法院的制裁,不允许有模糊或者不公平的处理方式;学校管理者主要指的是校长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一些失范行为,并且教师的权力受制于校长,校长的权力受制于法律,环环相扣,不存在随意处罚学生的现象。

美国中学对学生惩罚条款规定十分详细,几乎囊括学生各种违规失范行为,从出勤率、违纪、忤逆教师、使用电子设备、迟到、没带教材、旷课到使用不良语言的惩罚,还有细致的分类,使得教师的惩戒权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7]。对于学生权力的保障,美国政府主要从学生的实体权利和学生权利的程序保护两方面出发,公立中小学学生的实体权利分为教育的财产权利、自由权利和名誉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学生的这几项权利。对于程序的保护上,主要是指惩戒学生时必须有正当的实施程序、适用范围、监督体系等[8]。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教师惩戒权遵循零容忍政策的原则,一旦学生有失范行为,绝不姑息、严格管理、绝不拖延,坚持做到“有法必依、违纪必究”“及时惩罚、惩罚公平”的原则。零容忍政策也就逐渐被泛化为: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当局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无论其轻重,只要违反了就要一律严厉处罚,或者移交警察及司法系统的政策[9]。不难发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零容忍政策推出的目的在于通过惩罚手段来控制失范行为,并减少犯罪,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

3.零容忍政策对教育的双刃剑作用

零容忍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是相对的,既有有利的一面:零容忍政策的出台,对于治理学生的不法犯罪行为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发现,零容忍政策对于控制学校的毒品使用情况、枪支使用行为以及帮派事件都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校暴力事件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6]。对恶性事件的治理和严格规范是维护校园秩序乃至社会环境的重要一环,因此零容忍政策由于治理学校恶性事件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而得到了许多支持。另外,零容忍政策的出台也加强了教师管理权力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管理也更加明确便利,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上的问题,许多崇尚“严师”教学的教师对于零容忍政策十分青睐。

但是,零容忍政策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首先,部分群体认为动辄停学、退学的零容忍政策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许多家长对此感到不满,认为零容忍政策的实施过于草率、过于严苛,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许多人认为过于严苛的法律制裁使得学生处于一种高压的管理环境之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严苛的管理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许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行为。

4.零容忍政策的灵活改善

由于零容忍政策惩治学校恶性事件的效果显著,零容忍政策也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校,正因为如此,零容忍政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发现、被放大,零容忍政策的严苛和极端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该政策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一些州区以及学校逐渐意识到零容忍政策固然有效,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失范学生,对于无意犯错或量刑较轻的学生,一视同仁的零容忍政策的严苛之处也显而易见。于是许多学校在吸收零容忍政策精华的同时开始改良该政策,主要改良的方法有:严格限定零容忍政策的使用范围、给受到排斥性处罚的学生补偿教育、灵活处置失范学生、减少司法部门对学生违规事件的干预以及运用早期应对模式在源头对违纪行为进行预防等[9]。

三、基于零容忍政策对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反思

对比美国学校零容忍政策和教师惩戒权的发展之路,我国教师惩戒权仍显稚嫩,而且问题重重。我国教师对于惩戒权普遍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于自身专业素质限制而滥用惩戒权,二是畏于大众媒体的压力,不敢使用惩戒权,教学管理流于表面。

1.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防御:规范治理,杜绝“破窗”

相较美国的教师惩戒权,我国教师惩戒权在实施方面的最大困难在于立法的不明确性。在我国并没有关于教师惩戒权使用的明确法律法规,这使得许多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得要领”,经常出现教师“不敢惩罚”或者“盲目惩罚”学生的现象。而在学生权利日益被重视的当下,一旦出现类似新闻便会造成轩然大波,引起学界的一片恐慌,教师对于惩戒权的使用更是如履薄冰。由此可见,在我国,政府制定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立法已是迫在眉睫。规范对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和管理,就是保护“新窗”,杜绝因“破窗”而造成的一系列失范行为,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明确教师惩戒权实施的细则更是对教师和学生权利的双重保护。在尊重我国教学方式、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慎重制定教学惩戒政策,零容忍政策固然可取,但是必须考虑其负面影响。

2.发挥社会的作用———理性认识:公正看待,防治“破窗”

社会大众的监督是保证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权的最佳利器,然而现在很多社会人士对教师惩戒权是“谈虎色变”,甚至认为支持教师惩戒权就是肯定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这样的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也为教师惩戒权的推行增加了不少阻力。美国的零容忍政策因其严苛残酷遭到社会大众及家长的全盘否定,但是后期由于学校的努力和对零容忍政策的改良,加之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和引导,改良之后的零容忍政策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美国教师惩戒权的体制也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惩戒权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被社会大众理性认识,公正全面地看待教师惩戒权使用的优劣,防治“破窗”,社会大众一起携手监督教师,帮助孩子不再“破窗”。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发展也需要与社会大众携手,让大众公正看待教师惩戒权,对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社会环境也是为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埋下滋润的土壤。

3.发挥学校的作用———防微杜渐:规范管理,禁止“破窗”

教育行为大多发生在学校,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到底具备怎样的惩戒权利,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性质的不同将其细化到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权应该在言语责备、身体惩罚、作业惩罚以及留校等问题上有严格的区别。各学校细化教师惩戒权,既能够在保证教学管理中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可操作性,实现教师的教学权利,也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彰显学校特色。但是学校政策和规范必须有区别性,对于学生的重大失范行为,例如吸毒、暴力、酗酒等行为必须严格管理,可以效仿并学习美国的零容忍政策,严厉禁止“破窗”问题发生。而对于轻微的失范行为,应该采取人性化的教师惩戒措施,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导而不是惩罚学生。

4.发挥家庭的作用———见微知著:家校合作,修复“破窗”

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家长的合作,在美国,学校和家庭沟通十分密切。首先,中小学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心智成长阶段,心理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处在形成阶段,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明确,因此许多失范问题的产生也情有可原,而这种情况的处理就需要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以及沟通,共同教育学生成长。其次,家长能够起到监督教师惩戒权使用的作用,对于零容忍政策的实施,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态度和变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逐渐修复学生的“破窗”问题。家长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汇报和理解功能,因此家校合作也是保障学生权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陈小波.破窗理论与社区治安[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2]Philip G.Zimbardo.The Human Choice:Individuation,Reason,and Order versus Deindividuation,Impulse,and Chaos,in W.J.Arnold and D.Levine,eds[M].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9.

[3]James Q.Wilson,George L.Kelling.Broken Windows: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N].The Atlantic Monthly,1982(3)

[4]王世洲,刘淑裙.零容忍政策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

[5]Martin Innes.“An Iron Fist in an Iron Glove”the Zero Tolerance Policing Debate[J].Howard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Oxford:1999,4(39)

[6]姚计海,张彩云.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惩罚政策述评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3(12).

[7]贾秀峰.管窥中美中学教育惩罚之不同[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8]李美锟.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中的学生权利保护[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零容忍警务政策 篇3

关键词:破窗理论 零容忍政策 教师惩戒权

一、美国零容忍政策的理论基础

在美国,严格、公平且及时的管理政策是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准则,破窗理论正是美国严格管理政策的基础理论之一。破窗理论本是犯罪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它最初由美国学者彼得曼(Biderman)于1967年提出,彼得曼在研究犯罪者的恐惧心理感时认为即使轻微的不检点行为或者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也会给市民心里留下如同发生重大犯罪行为时一样的恐惧感[1]。

1969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进行了一项“偷车实验”[2]。实验准备了两辆一模一样的车分别置于加州的帕洛阿尔托社区和纽约的布朗克斯区,唯一的区别是布朗克斯区的汽车被取下了牌照和顶棚。结果,放置于布朗克斯区的汽车当天就被偷走,而放置于帕洛阿尔托社区的汽车一个星期后还是原样。

在此实验基础上,1982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政治学家威尔逊(James Q.Wilson)和犯罪学家凯林(George L.Kelling)在美国《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破窗”——警察与邻里安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首次提出了“破窗理论”(“Broken Windows”Theory)[3]。这篇文章以“破窗”来比喻被破坏的环境与犯罪行为之间的关系,即假设一个公共建筑的窗户被打破了却没有得到治理,那么其他的窗户也会被人损坏,原因在于先前的破窗户被人打破后并没有人加以管制,因此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破坏其他的窗户也不会有人管制他们。

将该理论运用到教育环境中不难发现,如果学生做出失范行为时教育管理者没有对此做出管理教育,这种失范行为就很有可能被其他学生效仿,可能会滋生更多扰乱教学环境的行为,也会养成更多“调皮”的学生,甚至可能诱发学生的犯罪行为和学界的无序环境。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教师惩戒权、帮助教师管理学生这一问题得到了教育界的重视,美国政府出台了“零容忍”政策的教学管理办法。

二、美国零容忍政策与教师惩戒权

1.美国零容忍政策的出台

“破窗理论”为零容忍政策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学术支持,指出了无序环境下不治理造成的危害,据此零容忍政策出台。至今学界对于零容忍政策还没有统一的界定,学者王世洲认为零容忍政策是指对各种反社会的行为和犯罪采取严厉打击的态度,哪怕是对轻微的违法犯罪行为,也要毫不犹豫、决不妥协地进行彻底的斗争[4]。

零容忍政策最早被美国政府海关用在控制毒品的管理上,出台之后被广泛运用到诸如环境污染、种族歧视、性暴力等不同领域的违法行为的治理上[5],但是严苛的治理政策背后随之而来也有许多问题。美国海关在1990年取消了该政策的使用,但是早在1989年,零容忍政策已经被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些学区应用到学校里。最开始是为了禁止学生使用和携带毒品,到1994年运用到对枪支使用的管理上[6]。一路发展至今,零容忍政策已经被逐渐运用到学校教育和课堂管理中来,甚至在某些学校,学生的逃课、逃学、不服从管理等行为都被纳入到零容忍政策的管理范围。

2.零容忍政策视域下的教师惩戒权

对于教师的惩戒权,美国政府制定了明确的法律细则来规范教师的管理权限和保障学生的权利。美国将公立中小学校的管理者划分为学区管理者和学校管理者,学区管理者负责学生的停学、转学等重大问题的管理,并且这些问题的处理结果都受到上级法院的制裁,不允许有模糊或者不公平的处理方式;学校管理者主要指的是校长和教师,他们主要负责管理学生在校的一些失范行为,并且教师的权力受制于校长,校长的权力受制于法律,环环相扣,不存在随意处罚学生的现象。

美国中学对学生惩罚条款规定十分详细,几乎囊括学生各种违规失范行为,从出勤率、违纪、忤逆教师、使用电子设备、迟到、没带教材、旷课到使用不良语言的惩罚,还有细致的分类,使得教师的惩戒权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7]。对于学生权力的保障,美国政府主要从学生的实体权利和学生权利的程序保护两方面出发,公立中小学学生的实体权利分为教育的财产权利、自由权利和名誉权利,任何人都不得侵犯学生的这几项权利。对于程序的保护上,主要是指惩戒学生时必须有正当的实施程序、适用范围、监督体系等[8]。

在此基础上,美国的教师惩戒权遵循零容忍政策的原则,一旦学生有失范行为,绝不姑息、严格管理、绝不拖延,坚持做到“有法必依、违纪必究”“及时惩罚、惩罚公平”的原则。零容忍政策也就逐渐被泛化为:为了师生的安全,学校当局对学生的失范行为,无论其轻重,只要违反了就要一律严厉处罚,或者移交警察及司法系统的政策[9]。不难发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零容忍政策推出的目的在于通过惩罚手段来控制失范行为,并减少犯罪,维护大家的共同利益。

3.零容忍政策对教育的双刃剑作用

零容忍政策对教育的影响是相对的,既有有利的一面:零容忍政策的出台,对于治理学生的不法犯罪行为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研究发现,零容忍政策对于控制学校的毒品使用情况、枪支使用行为以及帮派事件都有显著的效果,对于学校暴力事件也有十分显著的影响[6]。对恶性事件的治理和严格规范是维护校园秩序乃至社会环境的重要一环,因此零容忍政策由于治理学校恶性事件所取得的显著效果而得到了许多支持。另外,零容忍政策的出台也加强了教师管理权力的可操作性,对于学生的失范行为的管理也更加明确便利,解决了不少教育教学上的问题,许多崇尚“严师”教学的教师对于零容忍政策十分青睐。

但是,零容忍政策也有其不利的一面:首先,部分群体认为动辄停学、退学的零容忍政策侵犯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因此许多家长对此感到不满,认为零容忍政策的实施过于草率、过于严苛,违背了教育的初衷也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其次,许多人认为过于严苛的法律制裁使得学生处于一种高压的管理环境之下,这不仅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严苛的管理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或许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抗行为。

4.零容忍政策的灵活改善

由于零容忍政策惩治学校恶性事件的效果显著,零容忍政策也被广泛运用到各个学校,正因为如此,零容忍政策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被发现、被放大,零容忍政策的严苛和极端使得家长和学生对该政策反对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的一些州区以及学校逐渐意识到零容忍政策固然有效,但是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失范学生,对于无意犯错或量刑较轻的学生,一视同仁的零容忍政策的严苛之处也显而易见。于是许多学校在吸收零容忍政策精华的同时开始改良该政策,主要改良的方法有:严格限定零容忍政策的使用范围、给受到排斥性处罚的学生补偿教育、灵活处置失范学生、减少司法部门对学生违规事件的干预以及运用早期应对模式在源头对违纪行为进行预防等[9]。

三、基于零容忍政策对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反思

对比美国学校零容忍政策和教师惩戒权的发展之路,我国教师惩戒权仍显稚嫩,而且问题重重。我国教师对于惩戒权普遍表现出两大特点:一是由于自身专业素质限制而滥用惩戒权,二是畏于大众媒体的压力,不敢使用惩戒权,教学管理流于表面。

1.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防御:规范治理,杜绝“破窗”

相较美国的教师惩戒权,我国教师惩戒权在实施方面的最大困难在于立法的不明确性。在我国并没有关于教师惩戒权使用的明确法律法规,这使得许多教师在管理学生的时候“不得要领”,经常出现教师“不敢惩罚”或者“盲目惩罚”学生的现象。而在学生权利日益被重视的当下,一旦出现类似新闻便会造成轩然大波,引起学界的一片恐慌,教师对于惩戒权的使用更是如履薄冰。由此可见,在我国,政府制定教师惩戒权的相关立法已是迫在眉睫。规范对教师惩戒权的立法和管理,就是保护“新窗”,杜绝因“破窗”而造成的一系列失范行为,保障教师和学生的权利不被侵犯,明确教师惩戒权实施的细则更是对教师和学生权利的双重保护。在尊重我国教学方式、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慎重制定教学惩戒政策,零容忍政策固然可取,但是必须考虑其负面影响。

2.发挥社会的作用——理性认识:公正看待,防治“破窗”

社会大众的监督是保证教师合理使用惩戒权的最佳利器,然而现在很多社会人士对教师惩戒权是“谈虎色变”,甚至认为支持教师惩戒权就是肯定教师体罚学生的行为,这样的看法显然是片面的,也为教师惩戒权的推行增加了不少阻力。美国的零容忍政策因其严苛残酷遭到社会大众及家长的全盘否定,但是后期由于学校的努力和对零容忍政策的改良,加之对社会大众的宣传和引导,改良之后的零容忍政策也得到了社会大众的支持,美国教师惩戒权的体制也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因此,教师惩戒权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可,必须被社会大众理性认识,公正全面地看待教师惩戒权使用的优劣,防治“破窗”,社会大众一起携手监督教师,帮助孩子不再“破窗”。我国教师惩戒权的发展也需要与社会大众携手,让大众公正看待教师惩戒权,对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宣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和社会环境也是为教师惩戒权的发展埋下滋润的土壤。

3.发挥学校的作用——防微杜渐:规范管理,禁止“破窗”

教育行为大多发生在学校,学校应该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到底具备怎样的惩戒权利,学校应该根据自身性质的不同将其细化到底。例如,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教师的惩戒权应该在言语责备、身体惩罚、作业惩罚以及留校等问题上有严格的区别。各学校细化教师惩戒权,既能够在保证教学管理中实现教师惩戒权的可操作性,实现教师的教学权利,也能够保障学生的身心安全,彰显学校特色。但是学校政策和规范必须有区别性,对于学生的重大失范行为,例如吸毒、暴力、酗酒等行为必须严格管理,可以效仿并学习美国的零容忍政策,严厉禁止“破窗”问题发生。而对于轻微的失范行为,应该采取人性化的教师惩戒措施,其目的在于实现对学生的教育教导而不是惩罚学生。

4.发挥家庭的作用——见微知著:家校合作,修复“破窗”

教师惩戒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学生家长的合作,在美国,学校和家庭沟通十分密切。首先,中小学学生在某种程度上仍处于心智成长阶段,心理不够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处在形成阶段,对于许多问题的认识也不够明确,因此许多失范问题的产生也情有可原,而这种情况的处理就需要学生家长与学校、教师的合作以及沟通,共同教育学生成长。其次,家长能够起到监督教师惩戒权使用的作用,对于零容忍政策的实施,家长能够及时关注到孩子的态度和变化,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习惯,逐渐修复学生的“破窗”问题。家长也能够起到更好的汇报和理解功能,因此家校合作也是保障学生权利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陈小波.破窗理论与社区治安[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5).

[2] Philip G.Zimbardo.The Human Choice:Individuation,Reason,and Order versus Deindividuation,Impulse,and Chaos,in W.J.Arnold and D.Levine,eds[M].Nebraska Symposium on Motivation,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69.

[3] James Q.Wilson,George L.Kelling.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N].The Atlantic Monthly,1982(3)

[4] 王世洲,刘淑裙.零容忍政策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5(4).

[5] Martin Innes.“An Iron Fist in an Iron Glove?”the Zero Tolerance Policing Debate[J].Howard Journal of Criminal Justice,Oxford:1999,4(39)

[6] 姚计海,张彩云. 美国学校的“零容忍”惩罚政策述评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3 (12).

[7] 贾秀峰.管窥中美中学教育惩罚之不同[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5).

[8] 李美锟.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育惩戒中的学生权利保护[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4.

[9] 张俊友. 美国学校零容忍政策:涵义、问题及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2014(3).

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 篇4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指出,不能让国外成为一些腐败分子的“避罪天堂”,腐败分子即使逃到天涯海角,也要把他们追回来绳之以法,5年、10年、20年都要追,要切断腐败分子的后路。他还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强调,要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加强防逃工作,布下天罗地网,决不能让腐败分子逍遥法外。在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的统一部署下,有关部门先后成立了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内部协调机制,组织开展了追逃追赃专项行动,多管齐下,综合施政,形成了追逃追赃工作的整体合力。

2015年3月28日下午传来消息,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天网”行动首战告捷。按照中央反腐败协调小组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办公室的统一部署,在我国外交部和驻老挝使馆大力支持下,公安部派出的联合缉捕工作组将潜逃老挝的天津市国税局直属分局原局长庞顺喜、天津港保税区瀚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安慧民成功押解回国。无论是在东南亚国家的“多点开花”,还是在美洲、大洋洲的“重点突破”,或是在欧洲国家首次获批引渡经济犯罪嫌疑人,中国的国际追逃行动,早已大大压缩了贪腐分子逃往国外的空间。

下一步,追逃追赃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动态的外逃人员数据库,及时掌握外逃党员和国家工作人员情况。凡发生外逃事件的地方和部门必须及时报告、及时处置,否则就是失职,必须追究责任。同时,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开辟专栏,广泛接受海内外的举报;二是抓好重点个案。有计划、有重点、分层次地推进重点个案追逃追赃工作;三是加强国际合作。将追逃追赃工作提升至构建国家间政治与外交关系的战略高度,表达我方主张,做好重点国家工作,推进有关国家拒绝为腐败分子提供“避风港”工作;四是关口前移、防止外逃。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日常监督管理,严格执行对配偶子女移居国外的国家工作人员的相关管理规定,加强党员干部出入境证照、出入境资金监控等方面的管理,防止腐败分子外逃。

反腐剧《零容忍》观后感 篇5

1月15日晚上,“反腐大片”《零容忍》播出,其内容瞬时成为热议话题。尤其是片中几只“大老虎”的现身说法,更是让人们认识到了反腐的严峻性以及反腐“永远在路上”的必要性。

实际上,对于“大老虎”对自己罪已至此的痛悔以及何以至此的说辞,人们并不陌生。反腐高压态势已持续多年,“反腐大片”也已播出几轮,此番“大片”中出现的“大老虎”,想必也都观看过前此几轮“大片”中的“大老虎”的自我剖析和痛哭流涕,想必也都在相关会议上公开发表过自己对由此而鸣响的警钟的感悟,想必也都在各种场合表达过对腐败的深恶痛绝和对廉洁自律的持守决心。而这就正是这些“前腐后继”者的可怕之处,从而也正是这些不收敛不收手的腐败分子不可谅之处。

在此次“大片”中出镜的“大老虎”,都是在反腐高压态势下持续腐、继续腐、变本加厉腐的腐败分子。从腐败情节上看,他们所为并没有什么新招数,所做也并没有凭借什么新手段,其所涉腐败还是封官许愿、卖官鬻爵、拉帮结伙,与在此前“大片”中出镜的“大老虎”所不同者,就是这些“后继”者的贪心更足、胆子更大,人前说得更漂亮、背后干得更龌龊。这些存活时间更久的迭代“大老虎”比此前的“大老虎”更知道从何处下嘴,更清楚如何在反腐的高压态势下我行我素,也更精明于怎样险中攫利。

不出意外,从在《零容忍》中出镜的几个“大老虎”的痛悔内容看,这些腐败分子对自己罪恶所为以及所为致因的认识,对腐败以及反腐败的认识,对权力以及监督权力的认识,与他们观看过的“大片”中的“大老虎”所痛悔的内容相比,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这也就难怪他们何以在“拍蝇打虎”进行这么多年后仍然胆大妄为地不收敛不收手,也就难怪他们又把他们观看过的“前腐”“大老虎”的话再鹦鹉学舌一番。

拍蝇零容忍心得体会 篇6

近年来,按照中央纪委、省纪委部署要求,成都市将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作为正风肃纪、反腐惩贪的重要任务,在打“老虎”的同时,坚决围剿群众身边的“苍蝇”,实现了高压正风反腐层层传递到基层,群众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满意度持续上升。但不容忽视的是,有的基层干部置中央、省委、成都市委和彭州市委要求于不顾,仍然不收敛不收手顶风违纪;有的吃拿卡要、与民争利;有的无视群众利益,不作为、乱作为;有的巧立名目,私分滥发;有的利令智昏,小官大贪……最终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粮仓硕鼠”――――彭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原党组书记、主任刘汉军,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采取虚报冒领的手段,侵吞公共财物。他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压力与诱惑,没有挡得住各种糖衣炮弹的攻击,不仅自己一步步走上贪腐之路并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看了《“拍蝇”零容忍》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警示片用鲜活生动的廉政案例,给我上了一堂廉政教育课,从思想上绷紧廉政弦。我感受较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转变贪腐只会发生在高官的思想。

过去每当人们提到“贪污受贿”时,人们首先想到的身居高位,手握重权的大官、要官,有谁又会把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联系在一起。然而,近年来各地纷纷暴露出的官小权力大,小官也能变成大贪。《“拍蝇”零容忍》中例举的35起案例无不就是我们身边的活教材,都是反映小官贪腐的典型案例,他们官位虽底,确手握重权、实权,“县官不如现管”,很多项目直接经手掌管,可以说权倾一方,寻租起来非常方便。腐败行为直接侵害群众的利益,往往使老百姓有切肤之痛,人民群众深恶痛绝。

对于广大普通群众而言,“小官”就是党和政府形象的代表者,发生在基层的贪腐,直接侵犯百姓的利益,更容易激起民众的愤怒,恶化整个官员群体的形象,损坏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侵蚀党的执政之基。再次表明既要敢打老虎也要善拍苍蝇,否则苍蝇就可能长成老虎。作为直接为人民服务的基层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在群众面前做好表率。“豪贪、巨贪”的官员相继落马,已经充分彰显出中央的反腐决心“苍蝇老虎一起打”,对于一些小官中央还是以“零容忍”的态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严惩不殆,以儆效尤。然而“苍蝇”往往是容易被忽略的,官位低,目标小,金额少,但最终积少成多,严防苍蝇变成老虎,故“苍蝇”的腐败力量不可小觑。

二、职权运行程序不规范。

“绝对的权力容易导致腐败的滋生”,而“绝对的权力”主要源于权力过分集中。书中涉案官员虽然职务不高,但大多掌握人事管理权、物资分配权或项目审批权等极具“含金量”的权力,且缺少有效监管制约。当前权力运行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权力运行过程不透明、缺少相对方参与、权力行使者有时会无视规范程序,或改变程序,或减免程序,甚至会为了自身利益而自设程序,这些都为暗箱操作、权力寻租打开了方便之门。

三、严把“三观”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要努力提高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知荣辱、明廉耻,恪守立身之道、做人之道、齐家之道、交友之道,不断加强个人道德修养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的改造,不为情趣所惑,不为欲望所困,不为人情所累。一个干部能否保持清正廉洁取决于是否能正确行使自己手中的权力,而用好权力,离不开自身修养的提高。要把反“四风”作为主线,自觉树立更高的觉悟和境界,人的修养支配其行为,道德修养提高了,个人操守加强了,就会淡泊名利,就会为了人民的福祉最大限度的勤奋工作,就会在面临公利与私利的冲突时不忘党性,做出正确抉择。要把“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要求根植于思想深处,克己自律、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小事、细节抓起,身体力行,清正廉洁,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守住底线,不因善小而不为,不因恶小而为之,做到警种长鸣,防微杜渐,不要过分追求个人名利,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永葆政治本色。

四、认清权力紧抓拒腐防变的主线。

作为党员干部,要认清权力的本质,常常反思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什么,应该为谁服务,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

一是树立权力就是服务的意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权力是把“双刃剑”,正确行使权力可以为民造福,滥用权力,就会招致人民的唾弃,应该在行使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时具有一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意识,将行使权力看作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我们要始终遵守法纪,慎用权、善用权、用好权,确保权力行使不偏离正确方向,在构建和谐新彭州中,切实做到秉公用权、为民尽责。要自觉接受监督。

二是权力需要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中可以看出,许多大案要案的发生,无一不说明权力接受监督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及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把上级交给自己行使的权力搁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把自己搁身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

三是把权力关进笼子。积极完善政务公开,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程序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坚持和执行好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完善规范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落实好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和党内重大事项通报和报告等制度。

五、克己自律做拒腐防变的表率。

一个清正廉洁的党员领导干部就是一面旗职,一座灯塔。党员干部要克己自律、防微杜渐,从我做起,从小事、细节抓起,在反腐倡廉的实践过程中,不仅要身体力行,自身廉洁,而且也要以自己的模范行动来带动单位同志,形成清廉集体:

一是注重严格自律。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把握自己,在日常小事和生活细节上守住底线,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确保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二是坚持引导教化。营造清廉氛围。从预防教育入手,定期加强单位职工党性教育,及时宣传廉洁从政的先进典型,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见贤思齐;剖析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增强教育的触动行、震撼力,形成学廉、思廉、崇廉的良好风气。

三是树立群众意识。自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四是强化权力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党内监督及群众监督等各种监督,把党和组织交给自己行使的权力搁于法规制度的约束之下,把自己搁身于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监督之中,加强学习,净化思想,自觉养成读书思廉的良好习惯,志存高远,心怀敬畏,做到廉有初,廉有终,才能永葆党员干部廉洁奉公、勤政为民的本色。

证券业力争违法违规“零容忍” 篇7

中国证监会相关负责人最近介绍了近5年来证监会执法工作情况。据悉, 2008年至2012年, 证监会共调查案件1 458件, 其中正式立案500件, 对1 228个涉案主体进行了行政处罚, 对183名责任人实施市场禁入, 收缴罚没款5.6亿余元, 移送公安机关案件125件, 对外执法协作案件317件。据介绍, 5年间, 证监会集中调查内幕交易案件590件, 占案件调查总量40%, “黄光裕案”、“季敏波案”、“李旭利案”等一系列大案要案在市场产生重大反响, 警示教育作用凸显。证监会同时通报了深圳德赛电池原总经理冯大明利用内部信息交易“德赛电池”股票、平安资管原投资经理夏侯文浩涉嫌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股票等重大内部交易案。

本栏目协办:天津武清国家粮食储备库

对虐童零容忍 篇8

美国社会开始重视虐童问题,是因为一名叫玛丽的小姑娘。她被养母毒打虐待8年,然而当社会各方准备营救她时,却遭遇了“没有保护受虐儿童的法律,却有防止虐待动物协会”的尴尬现状。玛丽案结束后,美国迅速开展了相关的法律体系建设。

1974年,美国通过了《儿童虐待预防和处理法案》,该法要求各州都要建立强制报告制度,规定了虐待与忽视最低的定义。1984年,《儿童保护法案》通过。在美国防治虐童的相关法律中,最有特点的一条是“强制报告制度”。报告的人员范围在不断扩大,举报的内容也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细化。另外,大多数州要求“有理由相信”或“有理由怀疑”一个儿童受到了虐待或忽视时也要举报。其中还规定,对儿童有责任的人或组织面对虐待和忽视时要举报。对于知情不报者,法律上也规定了相应的惩罚。例如:刚去美国不懂规矩的华人,在家里刚管教了一下孩子,或者只是去超市购物把孩子忘在了车里,就立刻会被警察围住,被当成虐童嫌疑人。在这方面,美国可真是一个不折不扣爱“打小报告”的国家。更需要注意的是,美国的儿童保护法案十分严厉,在比较严重的状态下,法庭可以下令禁止施虐者回家。如果事情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儿童将被带离家庭。

nlc202309080909

零容忍警务政策 篇9

原标题:你贪腐“一根筋” 我严惩“零容忍”

日前,河南省纪委官微“清风中原”权威发布:济源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薛兴国、洛阳栾川县委书记樊国玺涉嫌严重违纪,目前正接受组织调查。

“想不到!想不到!想不到!”当时正在用手机上网浏览新闻的省直某单位干部张立林,看到消息后赶紧给朋友打电话,一口气说了三个“想不到”。在电话中他说,今年以来查处了一大批县处级以上的干部,“足见省里惩治腐败的力度和决心。”

与张立林一样感受到了河南反腐“利剑高悬”的,还有更多的人民群众。据该省统计局民意调查中心7月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今年以来,人民群众对持续加大“打虎拍蝇”力度满意度由原来的87%提升至93%。

据河南省纪委副书记齐新安介绍,今年上半年,该省纪检监察机关共受理信访举报58858件,立案9106件,结案8701件,给予党纪政纪处分9819人,其中市厅级干部11人、县处级干部346人、乡科级干部1809人,新立案调查市厅级干部26名,包括开封市委原书记祁金立、三门峡市委原书记杨树平、省检察院原副检察长李晋华、河南教育学院党委原书记刘金海等一批“厅官”。

“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任务尚未完成。在抓早抓小的同时,高压惩腐的决心不能动摇、劲头不能松懈,只要贪腐分子敢‘露头’,纪委就真刀真枪‘拼上去’。”齐新安说。

记者翻看河南省反腐败协调小组会议纪要,里面清晰地显示,仅今年6月至今,省反腐败协调小组已经就重大案件督办先后召开了3次会议,并重新修订完善了《查办违纪案件组织协调机制》、《一把手和重要岗位腐败风险点排查机制》等制度。

记者了解到,查办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插手工程建设、土地出让、侵吞国有资产等是下半年河南省纪委持续高压惩治腐败的重点。为此,进入下半年后,该省纪委在完成对20家省管国企的专项巡视后,立即全面铺开第二轮对24家单位的专项巡视,同时对去年第一轮巡视的15家单位进行集中回访,在全省建立了市县党委巡察机制,明确提出巡视要对“重点岗位全扫描、全杀毒”。

7月22日“落马”的三门峡市委原书记杨树平就是被巡视“扫描”出来的。之前,河南省已有3名省辖市的一把手被组织调查,分别是驻马店市委原书记刘国庆、安阳市委原书记张笑东、开封市委原书记祁金立。

河南省纪委案件管理室主任郭佑安告诉记者:反腐没有“特区”,无论级别多高,无论岗位多重要,只要你贪腐“一根筋”,我就严惩“零容忍”。据他介绍,仅今年,除查处市级一把手外,宝丰县委原书记刘书锋、内黄县委原书记王永志、鄢陵县委原书记袁宝根、栾川县委原书记樊国玺等4名县级一把手也因贪腐落马。

2022片《零容忍》观后感启示 篇10

全面从严治党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态度不能变。“腐蚀和防腐蚀斗争长期存在,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反腐败没有选择,必须知难而进。”自从严治党的“号角”吹响之后,我们党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维护了党的绝对权威,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一致支持和拥护。然而正如俗语所说的,“攻山易守山难”,如今,有些党员干部已经有了“松口气”“差不多了”“见好就收”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讲话也在告诉我们,全面从严治党打的是“持久战”,绝不能有“躺在功劳簿”、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各级党员干部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一如既往地脚踏实地,以实际行动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衷心和宗旨落到实处。

全面从严治党须矢志不渝、毫不动摇,决心不能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葆生机活力,必须一刻不停,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我党自建立之初,就高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旗帜。然而形式多样、层出不穷的腐败问题和作风问题,严重侵害了群众利益,破坏了党群、干部关系,伤害了群众的感情。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有决心。各级党员干部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英雄气概、“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斗争精神全面推进从严治党,整治大大小小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持续发力,精准出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建强政治保证。

老公有出轨迹象零容忍 篇11

眼下社会开放度高,男性面临各种诱惑,感情出轨的概率也高,因此,不少妻子常因丈夫疑似出轨而苦恼。草木皆兵,未搞清丈夫是否真有“情况”便大动干戈的有之;发现险情,静观其变,伺机抓住证据一招制敌者有之;放任不管,忍气吞声保全婚姻的同样不少……那么,当老公疑似出轨时,妻子到底该怎么办?何时出手,把容忍的底线设在哪里?

我是个体户,老公邵波是“公家人”。当初结婚时,我一百个不乐意,嫌他没“钱”途。爸爸对我施压,把追我的其他男孩都赶跑了。我妈也站在我爸一边,劝我:“邵波端的是铁饭碗,人又老实,你虽然挣钱,可脾气冲,要是再找个脾气火爆的,日子咋过?”想想有道理,我心一横,嫁了!

婚后邵波几乎包揽了所有家务。对此我没觉得愧疚,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他那点工资,也就够我家生活费开支,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是我置办的。他也没在我面前抱怨过,有了女儿后更是主动带孩子,教育孩子。

我一起做生意的好姐妹,大都嫁了生意人,老公发财了,便在家里做阔太太,穿金戴银,遛狗逛街。有时候我觉得特委屈,心理不平衡,找借口跟邵波吵架。但有时候想想,又觉得找他这样没本事的也挺好,那些发了财的,哪个在外面不拈花惹草?害得我那些姐妹一个个跟侦缉队员似的。一次几个姐妹聚会,话题又扯到了如何防范老公出轨的问题上,我隔岸观火,不插言。一位姐妹劝说:“倩倩,你也得防着点儿。”我冷笑:”我家邵波没钱没本事,除了侍候老婆孩子还懂什么?我不操这份心。”没料到,我话一落音,立即遭到围攻:“你也太自我感觉良好了,你看看自己,奔四的人了,有人家小姑娘水灵吗?”“可别轻看了邵波,长得斯文,工作又体面,最容易让女孩动心。”“是男人就会见异思迁,喜新厌旧,还是看紧点儿吧,别等出事了再后悔。”

回到家,我对着镜子端详自己,眼角有了鱼尾纹,再高档的化妆品也挡不住衰老。再看邵波,似乎越来越年轻,举手投足透着儒雅。我突然觉得姐妹们说得有道理,得提防着点。

于是我开始留意邵波的行踪,还真发现了蛛丝马迹。比如下班后他回家没有以前那么及时了;早上上班出门时比过去精神了,好像期待着什么好事。我把这些跟姐妹们一说,她们异口同声:“绝对有情况!”

我安排好生意,開始跟踪邵波。为了不被发现,我不断借用朋友们款式各异的车,每天换着开。一开始并没发现什么异常,邵波下班后在办公室加班,然后回家。慢慢地我就发现有些不对劲,虽然那座办公楼里每天都有一些加班的人,但每次邵波加班的时候,总有一个俏丽的女孩也加班,他们会一前一后走出来。我偷偷用手机拍下了那个女孩的照片,找人一调查,发现她和邵波一个部门,是新来的实习生。我恨得牙痒痒:这个邵波,真是长本事了,敢见异思迁!真要让我抓住证据,绝不轻饶!

机会很快就让我逮着了。那天下班后,那个女孩径直坐进了邵波的车。我远远地跟着,他们进了一家饭馆。等他们一落座,我快速冲了过去。见我“从天而降”,邵波脸色大变,那个女孩则怔怔地望着我。我伸手把他们面前的茶杯划拉到地上。女孩跳起来嚷:“你谁啊?干吗啊?”我抬手给了她一巴掌:“你还有脸问我是谁,你是谁啊?欺负到我头上来了。我来干吗?我来看看谁在勾引我老公!”女孩哭着跑了。邵波怕别人围观,拽上我就走。

回到家,我对他三堂会审,他始终不承认和女孩有染,说女孩刚来单位,负责科室的文秘工作,还在试用期,人很勤快,每天下了班都自愿加班把手头的工作做完。邵波一脸无辜地说:“我是科室主任,好意思走吗?再说了,她业务不熟,会有一些事情要问我,回家早了也没啥事,我加加班怎么不行?”他还说,那天是女孩陪着他加班的,他有一份先进个人的材料要打出来,而那个女孩打字快,帮他打了,他就想请人家吃顿饭表示感谢。

我才不信呢!我警告他:“我会花钱顾私家侦探盯着,要是你们有花花事儿,看我敢不敢找你领导去!”邵波一听急了,对我赌咒发誓:“我们真没什么事,我永远不会做对不起你的事!你可别跑到单位去瞎闹。”我知道他爱面子,黑着脸说:“那要看你的表现。”

被我这一闹腾,那女孩很快要求调到别的科室了。邵波说我神经过敏,冤枉了人家,害得他在单位抬不起头来。我冷笑:“我就是要让有些人明白,我不是好惹的!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思乱想。”

我觉得,对老公出轨这种事,绝对要零容忍,只要有嫌疑,就不能放过。否则,只会养虎为患。

央视片零容忍观后感 篇12

一.不正之风从“小节”开始,廉洁从“小节”做起

视频中通报的各类案例,说明一个党员干部腐化的变质,几乎都是从小事不注意,小节不检点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利用权利,利用关系网进行敛财。平时跟合作商吃一顿饭,喝杯酒,收点小礼品都是礼节,但是实际上就是权利的泛滥。剧情本案人员共同都有一个现象就是存在心存侥幸,心存攀比的心态也越来越严重,慢慢的导致自己慢慢的腐化,从而犯错。

假设我们的工程验收人员,费用审核人员,物料采购人员也这么干,必然在工程验收上就会放松,各项费用审核就把关不严,采购的物资质量应该很差。因此,廉洁教育必须属于常态化,对于各环节要随机抽查,例如超长装机补贴,工程质量抽检,工具使用质量回访等等,这样才能保证费用落到实处,廉洁教育也有效果。

二.廉洁自律不仅是思想重视,也是一种责任要求

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是党员的规矩,党纪党规是党员行为的一种约束与惩罚准则。是要求每位党员的必须遵守的政治纪律。

我本人做为一名党员,又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带头遵守,同时要加强身边关键岗位的人员进行廉洁教育,利用3+3谈话机制,强调员工爱岗敬业,必须按照分公司相关规定做事;必须按分公司党委书记制定的八字方针加强内部基础管理。对于各项装维成本的使用必须严格把关,规范使用;在员工的绩效考核,在奖励分配上等方面,必须发扬民主,听取意见,千万不能谋私,千万不能利用政策漏洞赚取相关补贴。

三.廉洁来自自律,自律来自防患未然

零容忍警务政策 篇1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在这期间,伴随着国家高速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示出来,很多本应为人民服务的高官凭借着自己的职务之便,为一些人开放小门,从而达到敛财的效果。而这种官员的数量之多,导致国家多数事业单位做不到其应有的职责,使部门瘫痪,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会亡党亡国”,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形成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反腐风暴,对于党风的廉政建设加大了力度。“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成为了治党反腐的旗帜,立场与方向。

通过观看《零容忍》这本书,让我深刻的体会了很多道理:

1.牢固信仰的基石,努力为人民服务,不要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去信奉一些虚有的鬼怪,从而得来心里安慰。堂堂正正做事,光明正大做人,以全部精神与信仰为党服务,就会安稳,踏实。

2.我懂得,不可以跨过规矩红线、结党营私,也不可以搞利益集团,进行利益交换,对于党不要求的事情,不论早晚,最终只会被查出并进行深刻的教育与严厉的惩罚。

3.不能脱离群众,脱离群众的干部会受到党组织的惩罚,党是人民的党,党的一切决定都是在根本上为了人民,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违背了党的初衷,对于这样

不为党服务,不为群众服务的人,被受到党与群众的抛弃。

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是单位的优秀力量,应当时刻自省,远离法律与党规红线,自觉严守纪律,为党为人民群众服务,谨慎行事。

观看电视专题片《零容忍》心得体会二

近日,观看了专题片《零容忍》,感受颇深。是一部以案学法、以案强纪的鲜活教材。警示教育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战略举措,对于推动党内政治生态的根本好转,实现政治上的绿水青山,具有重要的功能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千头万绪的各个领域工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牢牢扛在肩上,始终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和顽强的意志品质,旗帜鲜明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腐败分子,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着力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围。各级党委和纪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强化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严明纪律、严抓作风、严惩腐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不断深入,全党动手一起抓、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的局面初步形成,“四风”问题和腐败蔓延势头得到一定遏制。特别是严肃查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定不移惩治腐败的坚强意志,彰显了我们党从严治党的鲜明态度,赢得了党心民心。事实充分证明,我们党和国家敢于直面问题,从不讳疾忌医,正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惩治贪腐,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已经取得明显成效,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开弓没有回头箭,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两个责任”,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坚守阵地、巩固成果、深化拓展,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上一篇:当前村官违纪违法案件分析及对策下一篇: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