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共8篇)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1
智慧城市建设项目调研表
调研对象:联系人姓名:联系人电话:联系人邮箱:
2014年7月
调研表
一、保障体系与基础设施
(一)保障体系
1.编制智慧城市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2.成立专门负责智慧城市创建的领导组织体系和执行机构 3.编制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行的政策法规。4.智慧城市建设的经费规划和保障措施。5.智慧城市的运营主体,是否建立运行监督体系。
(二)网络基础设施
1.无线网络的覆盖面 ?%,速度 ?MHz/s 2.包括光纤在内的固定宽带接入覆盖面 ? %,接入速度 ?MHz/s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和使用情况。
(三)公共平台与数据库
1.建设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公共基础数据库。评价? 2.建设能对城市的各类公共信息进行统一管理、交换的信息平台 3.制定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保障措施,是/否有效
二、智慧建设与宜居
(一)城市建设管理
1.编制完整合理的城乡规划,制定道路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城市景观风貌规划等具体的专项规划。
2.建有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成基于国家相关标准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系统,建立完善的考核和激励机制。
3.制定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定和落实房产管理的有效政策。4.采用遥感等技术,提升园林绿化的监测和管理。5.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城市历史文化的保护。6.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城市建筑节能的工作水平。
7.制定有效的政策,并结合信息技术,提升城市绿色建筑的水平。
(二)城市功能提升
1.采用信息技术,对从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障居民用水安全。2.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3.城市节水器具的使用和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情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4.城市清洁燃气使用的普及状况(?),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安全运行水平的发展状况(?)。
5.社区垃圾分类的普及情况及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6.冬季供暖设施的建设情况是(?),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其整体水平的发展状况(?)。
7.城市各类照明设施的覆盖面是(?)和节能自动化应用程度(?)。8.实现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综合管理、监控,采用三维可视化等技术提升管理水平。
三、智慧管理与服务
(一)政务服务
1.本地(是/否)建成支撑政府决策的信息化手段和制度。2.通过(?)、(?)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财政预算决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3.本地实现政务门户网站的网上办事的功能。
4.建立各级各类政务服务平台的联接与融合,建立上下联动、层级清晰、覆盖城乡的政务服务体系。
(二)基本公共服务 1.制定合理的教育发展规划。2.建设了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等措施。
3.建设信息服务终端,提高目标人群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服务的便捷程度。
4.建设信息服务终端,提高目标人群享受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基本养老服务和优抚安置等服务的便捷程度。
5.建设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终端服务,保障儿童、妇女、老人等各类人群获得满意的服务;建立食品药品的溯源系统等措施,保障食品药品安全供应。
6.采用信息技术促进公益性文化服务。
7.通过信息化、个性化应用开发,提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服务的水平,提供健全的文、体、卫服务设施和丰富的服务内容。8.采用信息技术,提升廉租房、公租房、棚户区改造等方面的服务水平。
(三)专项应用
1.开展城市整体交通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公共交通建设、交通事故处理、电子地图应用、城市道路传感器建设和交通诱导信息应用等方面运行情况评价(?)。
2.开展城市能源智慧化管理及利用建设,若是,请对智能表具安装、能源管理与利用、路灯智能化管理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3.开展城市环境、生态智慧化管理与服务建设,若是,请对空气质量监测与服务、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与服务、环境噪声监测与服务、污染源监控、城市饮用水环境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4.开展城市国土资源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土地利用规划实施、土地资源监测、土地利用变化监测、地籍管理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
5.开展城市智慧应急建设,若是,请对应急救援物资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应急响应体系、灾害预警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应急指挥系统等方面建设情况评价(?)。
6.开展城市公共安全体系智慧化建设,若是,请对城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平安城市建设等建设情况评价(?)。
7.开展物流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的建设,若是,请对物流公共服务平台、智能仓储服务、物流呼叫中心、物流溯源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8.开展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数字化、便捷化、智慧化,若是,请对社区 服务信息推送、信息服务系统覆盖、社区传感器安装、社区运行保障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9.开展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和环保节能的建设,若是,请对家居智能控制,如智能家电控制、灯光控制、防盗控制和门禁控制等,家居数字化服务内容,家居设施安装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10.实现一卡通、手机支付、市民卡等智慧化支付新方式,若是,请对支付终端卡设备、顾客支付服务便捷性、安全性和商家支付便捷性、安全性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11.实现城市金融体系智慧化建设与服务,若是,请对诚信监管体系、投融资体系、金融安全体系等方面的建设情况评价(?)。
四、智慧产业与经济
(一)产业规划
1.制定城市产业规划,若是,请对完成情况评价(?);编制围绕城市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性产业规划,若是,请对其实施情况评价(?)。
2.城市创新产业投入,若是,请对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创新费用投入,新兴产业发展的创新投入等方面评价(?)。
(二)产业升级
1.城市为产业发展,产业转型与升级而实现的产业要素聚集情况(?),增长情况(?)。
2.在实现城市产业升级过程中,实现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情况(?)。
(三)新兴产业发展
1.支撑高新技术产业的人才环境、科研环境、金融环境及管理服务状况(?),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在城市整体产业中的水平状况(?)。
2.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环境状况(?),发展环境状况(?),发展水平及投入等状况(?)。
3.反映城市其它新兴产业的发展及提升状况(?)。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2
智慧城市是“互联网+”下的城市发展新趋势。智慧交通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构成, 在极大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保障交通安全和改善交通环境的同时, 更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鉴此, 上海极力推动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发展———2014年发布《上海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4-2016年行动计划》, 启动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2015年8月印发“互联网+智慧交通”新令;2016年2月推出“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 将“互联网+交通”作为专项行动, 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交通出行信息的开放与共享, 形成“线上资源合理分配, 线下高效优质运行”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上海在智慧交通的实践中也取得一定成绩, 如交通卡目前17座城市可用, 且即将通行台北;到2016年底, 上海交通卡可能将和都市旅游卡“二合一”, 覆盖衣食住行等消费场所;到2020年, 我国将基本实现各大城市群跨市域、跨省域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 远期将推动全国各交通运输城市一卡通用。
但不可否认, 上海在智慧地铁打造方面, 与智慧地铁发展的三项基本目标—智能、便利和高效 (1) 方面还存在巨大差距, 亟待改进。
二、上海智慧地铁差距及解决之道
根据“智慧地铁”建设的三大基本目标, 本项目组提取上海地铁七个方面的问题, 通过对上海、武汉、成都等城市进行实地调研和比较进行深度剖析, 并最终得出运营时长、交通卡实名制和配套基础设施为上海“智慧地铁”建设的重点。
(一) 指示牌
1. 站内指示牌位置不明显
以人民广场和世纪大道这两个大型换乘站为例。在人民广场站的中央广场超过1000平方米的大厅中, 导向标识多设置在扶梯顶端, 导向标识间距超过一千多米, 由于柱子的遮挡很难引起注意, 多数乘客是依靠地面人工隔离出的路线前进, 使广场的换乘效率大大降低。世纪大道站则是分为A、B区域两个方向, 要到另一个区域只能通过地下穿越, 但对这个特殊的设计大厅层也没有明确的标注和指示牌, 以致不熟悉地形的人会在其中绕很久都走不到自己想到的区域。我们认为, 只有标识设计位置合理, 才能避免短时间人流的大量拥塞, 使出站人流更加有序。
在地铁指示标志的规范上, 香港地铁是其中的典范。在其标识系统的设置中, 便于车站管理是标识设置的一项基本原则, 甚至高于乘客的需求。其中导向标识的视距为23.5M, 线路标识等标识的视距为1-2M;吊挂高度为2350mm;吊挂标识最小宽度为360mm。上海地铁可以以香港地铁为参考, 使地铁指示牌的建设更加规范化、数字化, 最大限度地为乘客提供便利。
2. 大多指向性的标牌都采用贴附式, 且存在更改痕迹
上海地铁在不断发展中, 进出口线路经常更改, 而贴附式指示标志每次更改都要在原来的纸贴上重新粘贴, 且人工粘贴时易出现纰漏, 经常有一两处不明显的地方忘记更改。对此, 建议换成LED指示牌——LED指示牌信息更改只需在后台电脑操作, 一旦线路更改就能及时且全面更改所有信息, 不会造成遗漏和误解。
3. 站外指示牌标识不详细且欠明确
实地考察发现, 从人民广场站16号口出来的福州路上100米开外已无地铁指示牌。上海现有的站外指示牌只是在地铁口外有明确标志, 而附近街区的指示牌只有大的方向标志, 难以正确指引乘客找到地铁入口。因此, 建议增加站外指示牌数量, 并安置在街区路口显眼位置, 并可加注距离信息, 如“距3号线300米”。
(二) 无障碍设施
1. 无障碍电梯
无障碍电梯每个地铁站一般只有1-2个, 数量较少且经常出现不能使用的状况。在地铁站内, 无障碍电梯的标识不够醒目, 且每个地铁站无障碍电梯设置的位置均不一样, 对于需要乘坐的乘客来说很难寻找, 等待电梯的时间也过长。
2. 盲道
实际考察发现, 基本所有地铁站都在站内设置盲道, 但设置的盲道太窄且不合理, 如在无障碍电梯口前有盲道设置, 但在进入此电梯口的路上没有设置盲道, 盲人无法准确走到电梯口, 并且楼梯大部分未进行坡化。在日本, 盲道则是从入口一直铺到地铁站台。在英国, 所有楼梯都进行坡化且设置提示盲道。英国地铁还设置了残疾人乘车指引标识和无障碍设施的呼叫器。
3. 站台间隙及车内设施
有些地铁与站台间间隙太大, 对于残障人士, 尤其是盲人和需要乘坐轮椅的乘客, 无疑增加了危险度, 且在地铁上没有专门设置可以供轮椅固定停放的位置, 遇见刹车或加速时, 会增大乘坐轮椅乘客的危险。但是在日本, 会有某些车厢专门设置了无障碍设施 (轮椅席位) 供需要者使用, 且在车厢外有明显的标志, 便于人们找到。英国的车厢内也设置了专门固定轮椅的位置。对于携带行李箱和推车的乘客, 站台间隙过大, 易造成卡轮情况。
4. 人工服务
在地铁站内, 几乎没有看见有工作人员对老弱病残实施帮助。且上海地铁站内的志愿者较少, 对地铁情况并不十分了解, 难以及时提供帮助。在日本地铁站内, 会经常看见工作人员对残障人士进行帮助, 比如在站台和车厢内为轮椅使用者铺上一块坡板, 使其能顺利进入车厢等。
5. 改进建议
加大地铁工作人员及志愿者的投入和培训;加强站与站之间的联系, 例如一个需要帮助的轮椅者从龙阳路站上车, 需要在人民广场站下车, 那么两站工作人员应联系好, 使其在人民广场站下车后有工作人员接应;定期检查维修设备, 以免发生无障碍电梯无法使用的状况;借鉴国外某些城市经验, 优化盲道设置。
(三) 地铁闸机
1. 传统圆弧三辊闸机
目前上海地铁大部分线路采用的是圆弧三辊闸机, 兼有个别翼式闸机 (主要给残障人士或老年人专用) 。三辊闸机采取一人一杆, 初衷是防止逃票、多人共票现象, 但效果却很不理想。此外, 这种传统的闸机的一个重大弊端就是大件行李难以通过, 并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当地铁发生严重的突发事故时, 三辊闸机根本无法及时、有效地疏散广大人群, 滞延了疏散时间。此外, 我们还发现三辊闸机故障不易被发现, 故障的延后效应严重。乘客经常会碰到从故障闸机进入, 卡没有刷成而出不了站的问题。
2. 翼式闸机
为了解决大件行李难通过的问题, 目前在三辊闸机的站点, 大多都有至少一个翼式闸机, 主要提供给老年人、残疾人及大件行李者。但这种闸机数量较少, 并不是每个出站刷卡口都有, 且翼式闸机关闭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如发生过乘客夹伤事故。
3. 新型摆式闸机———推广
新型的摆式闸机通常出现在新建的地铁线路和站点, 如16号线。这种闸机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像门一样一开一合, 距地面空隙小, 有效防止逃票。 (2) 大件行李可以和人一起轻松通过。 (3) 摆闸的故障肉眼可见, 只要刷卡闸门未开, 那便是发生故障, 这时及时向维护部门反映, 可避免故障带来的滞后效应。 (4) 摆闸摆动方向可控制为单向或双向, 可直接通过管理计算机实现远程控制, 例如在疏散时只需远程操作, 即可做到迅速疏散乘客。
因此, 综合考量, 新型摆式闸机更适合普及, 在早期的线路和站点, 也可逐步将传统的闸机更新换代。
4.“互联网+智慧闸机”
此外, “互联网+智慧闸机”也是一个新的导向。上海地铁目前正在发展可穿戴式设备, 但其推出的手环式地铁票使用不方便, 并没有普及。2016年初, 广州地铁在APM线率先推出“智慧闸机”。乘客只需用手机支付, 凭系统生成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刷码过闸”, 出行更加省时省心。以后市民通过关注地铁微信服务号或登录官方APP即可网上预购单程票。上海地铁可借鉴并在此基础上发展“智慧闸机”。去年广州深圳的地铁都着手与支付宝合作, 开通网上订票支付, 在“互联网+”的趋势下, 未来我们认为“智慧闸机”和摆闸可以进一步扩大到更多线路, 特别是线路交叉多、人流量大的大型站点。
(四) 安检
世博会后, 上海地铁安检制度一直沿用至今。上海人口数量庞大, 据统计2015年上海地铁日均客流量达956.9万, 已成为全国第一。在调查中, 超八成受访者认为安检实有必要。但目前安检大多流于形式, 并没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在武汉, 地铁虽没有一律严检但强度却远大于上海, 但即使是高峰期也没有造成拥堵, 这得益于每位安检员都配有手持式安检器, 这样既可减少排队人数, 也可确保小包得到安检。武汉地铁一号线全线采用安检门, 安检的质量和速度都得到保证;武汉地铁安检处均配备液体检测仪, 能及时对可疑液体进行检测。
因此, 基于上海的基本情况, 本项目组认为上海当前做法 (查大包、不查小包) 是比较合理的, 特别是高峰时段, 上海人流量是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 车站实施一律严检是不可取的。因此, 建议为安检员配备手持式安检器, 并逐步以安检门更替现有的安检机, 以达到安检效果和安检速度的平衡。同时, 增加液体检测仪, 完善安检设施。
(五) 运营时长相对较短
1. 上海、南京、杭州地铁运营时长对比
据统计, 上海地铁运营时长超过17个小时的线路有15条, 占总线路的42%, 运营时间最久的是2号线从徐泾东发车的这条线路, 运营时间最短的是从浦东国际机场发车的磁悬浮, 上海地铁平均运营时间为16.51小时;南京地铁运营时长超过的17个小时的线路有8条, 占总线路的67%, 运营时间最久的是10号线从安德门发车的这条线路, 运营时间最短的是S8号线路, 南京地铁平均运营时间为16.80小时, 高于上海地铁平均运营时间;杭州地铁运营时长超过的17个小时的线路有2条, 占总线路的25%, 运营时间最久的是1号线, 运营时间最短的是从钱江路发车的2号线路, 杭州地铁平均运营时间为16.73小时, 高于上海地铁平均运营时间。虽然上海地铁线路数量是南京、杭州等城市的2~3倍, 但在上海地铁所有线路中, 每天最长运营时间也比杭州、南京的短, 平均运营时长也均低于这两个城市。
2. 上海地铁运营时长的主要问题
(1) 上海作为我国一线城市, 每日人流量远大于其他城市, 人们的工作和出行都在对地铁更长时间的运行提出要求。在我们的调查中, 很多上班族反映早晚高峰车次少、人流大、太拥挤等问题。 (2) 现在的运营时长无法满足人们的加班需要、晚间娱乐活动 (如演唱会等) 、与火车飞机到点时间的衔接等特殊情况。 (3) 大多数人对地铁各线路运营时间并不完全清楚, 无法及时得知突发事件下地铁运营线路和时间的调整, 也不了解上海地铁的官网、相关APP、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 这使得地铁方面与市民的联系不紧密, 市民在消息上有滞后。
3、建议
为应对以上问题, 并兼顾乘客数量和运行性价比, 上海地铁可从以下方面优化运营时长问题:增加早晚高峰时期的地铁运营班次, 缩短两列地铁间的间隔时间;周末适当延长运营时间;在1号线、2号线这两条有火车站、机场的线路适当调整运营时间, 使地铁能与飞机、火车的时间相契合, 满足人们能在交通工具之间转换, 实现无缝连接;根据乘客大数据和一些重大事件 (如球赛、演唱会等) 以及突发事件适时调整相关线路的运行时间, 并及时通过APP、微信公众号 (如上海地铁shmetro) 等官媒平台发布;加大地铁官方媒体平台的宣传。
本项目组发现武汉地铁的每节车厢内都贴有醒目的“武汉地铁生活圈APP”的宣传标语和二维码, 乘客们在车厢内扫描即可及时关注了解地铁的动态信息。因此, 上海地铁应当加大对官媒平台的宣传力度, 完善官媒的信息服务功能, 打造“智慧地铁”, 搭建起市民与地铁之间沟通的桥梁。
(六) 地铁票
1. 智慧购票
目前, 上海的地铁票还处于传统的购买模式, 无论是单程票还是公交卡, 购买或充值都是在站台通过现金完成。这其实并不方便。在武汉, 公交卡已支持支付宝、微信购买和充值, 省去排长队的时间。上海的公共交通卡可借鉴这种线上支付的模式, 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智能化。
2. 票价
针对人们对票价过高的反应, 建议上海地铁着眼于各类特殊群体, 使其能享受到区别于普通乘客的优惠。
(1) 长期乘坐地铁的群体
这类人群包括每天地铁出行的上班族、中小学生, 以及其他长期固定搭乘地铁的人群。相比武汉、南京等其他大型省会城市普遍2元的亲民票价, 相同的站数和里程数下, 上海地铁则普遍要4元的票价。很多上班族反映希望实施月票、年票、积分制、满减等优惠, 还有上班族说希望有类似班车那样的点到点的优惠政策, 因为对于这部分人来说, 他们每天所到的站点是一样的。
(2) 特殊群体
上海在校大学生未在乘坐地铁方面享受优惠, 但在其他地区则有特定优惠, 如香港地铁对12-25岁在香港认可的院校就读全日制的学生提供半价乘车优惠;深圳也是对学生实施半价优惠政策。上海地铁对于非军人和警察的残障人士也无任何优惠政策, 没有照顾到残疾人士。在美国, 对于残疾人地铁票有五折优惠, 65岁以上同时还有残疾的人不需要办理残疾人ID卡, 直接就是80美分的票价。在调查中, 学生票和残障票优惠的呼声也非常高。
3. 更大的优惠
上海地铁目前所实行的唯一也是统一的优惠政策是:在当月公交卡在地铁乘坐满70元后享受优惠, 优惠金额为原票价的九折。这一优惠力度其实非常小, 且只限于地铁。相比之下, 在美国地铁的票价中, 购买优惠卡费用直接从10美元降到2美元, 买到这个卡之后, 地铁票价从原来近2美元降到1美元。对于以上各种搭乘地铁的特殊群体, 大家普遍希望能够出现更大幅度的优惠。因此, 建议考虑类似美国的优惠卡政策。当然, 和传统公共交通卡随意购买不限数量的形式相比, 优惠卡显然在管理上要求更高, 不是人人都能享受, 只有特定人群才有。如何在管理上实现高效、便捷, 建议采用实名制的形式。对于各类特殊人群, 如要享受特定的优惠, 须出示身份、职业、单位、学校等方面的证明, 且一个人只能持有一张自己专有的优惠公交卡。
4. 公交卡实名制
在调查中多数人对于“地铁票实行实名制”表示中立, 但通过进一步询问发现往往是因为担心办理手续繁琐和实用性不高, 因此地铁票 (即现行公共交通卡) 实名制的公众支持度还是很高的。实地调查表明, 若有折扣优惠, 大多数人表示愿意办理实名制的公交卡, 因为公交卡实名制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好处: (1) 通过对个人身份的确认登记, 实现一人一卡, 能直接确认并给予特殊人群搭乘地铁的优惠票价; (2) 在公共安全方面, 若与公安系统相连接, 能够实现对可疑分子动态的实时监控, 辅助城市安全; (3) 推向更多智慧服务领域, 便民利民。
上海公共交通卡目前仅限于地铁、公交、出租等交通工具的搭乘。在武汉, 使用的是“武汉通”, 是一种统一电子收费的非接触式智能IC卡, 也是一种电子储值钱包。武汉通取代传统公交IC卡, 并逐步实现“一城一卡, 一卡通用”, 已在公汽、轮渡、轻轨、地铁、电影、电视、超市及机场公路等8个领域使用, 其中乘车、看电影等均有打折优惠, 并将于2020年内扩展到供电、供水、出租车、泊车、图书馆等15个领域, 以打造数字化城市“智慧武汉”。
因此, 上海的一卡通在推行实名制后, 可和线上支付相结合, 采取手机客户端的形式进行储值管理, 并向武汉学习, 逐步开发到更多其他服务生活领域, 提高它的实用性, 方便市民的生活。
5. 实名制的推广
对于调查中市民反映的手续繁琐问题, 建议在每个站点都设置办理实名制交通卡的网点, 建立一个完整的实名制管理系统, 使得办卡流程简化、方便, 可以在部分站点设置挂失办理。在推行初期, 建议可先对上班族、学生党、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采取优惠政策。通过这一部分庞大的搭乘地铁的群体带动效应, 吸引更多普通乘客来办理;并在实名制的基础上, 将公共交通卡由线下支付扩展到线上, 由传统储值卡变成电子钱包, 由智慧出行连接到智慧生活的方方面面。
(七) 配套设施
预计到2020年底, 上海轨道交通总里程有望超过800公里, 形成50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但在如此庞大的地铁网下, 地铁周边配套设施却没有跟上, 甚至十分落后, 无人监管。据观察, 目前上海地铁站周边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地铁口摊贩混乱, 严重影响市容;地铁站周边自行车、电瓶车、私家车乱停放, 无人看管, 安全得不到保障;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之间链接“脱轨”, 换乘不便。在调查中, 也有不少市民反映希望能够增加更多便民的基础设施。
通过对武汉地铁的实地调研以及借鉴国内外地铁的先进配套设施建设, 建议上海从以下方面入手打造“智慧地铁”。
1. 摊贩监管:
加大城管的监管力度, 重点在地铁口监督, 及时疏散滞留人群, 遣散商贩。地铁是大多数上班族的首选, 对于规模较小的地铁站, 可由政府规划在地铁站外建立统一的小型商铺, 租给商贩, 也可采取统一的流动餐车的形式, 不仅给市民带来便利, 也可整改地铁口混乱的局面。
2. 停车规范:
地铁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的脱节, 主要是因为上海地铁在建设时并没有将周边配套设施纳入计划, 其中最主要的是停车难问题。上海地铁周边并没有配套使用的停车场地。在非商圈站点, 人们只能在路边临时停放, 而在大型商圈, 只能利用商圈配套的停车场, 往往收费昂贵, 对于私家车主而言成本太高。而选择“地铁+自行车”出行的市民, 自行车往往只能在人行道上随意停放, 不仅影响行人, 还存在被偷盗的风险。
在国外的一些大型城市, 如巴黎的地铁站门口一般都规划有较大的停车场, 国内许多城市也都将配套设施纳入建设地铁建设中。在上海, 越来越多人选择乘坐地铁出行, 将地铁周边设施跟进很有必要。政府在未来地铁线路的建设过程中, 可将停车位的配建工作, 作为地铁配套设施之一, 同步建设。本着节约土地资源的原则, 实施自主停车管理模式。运用“智慧地铁”网上支付, 乘客可以在网上得知站点的实时车位信息, 甚至提前预定车位等。
3. 智慧交通“零距离”换乘:
实地调查发现, 大多数市民出行都采取“地铁+其他公共交通”的方式, 这就需关注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之间的衔接问题。
选择“地铁+自行车”出行的乘客, 除自行车停车问题, 公共自行车的租用不便也是一大问题。而武汉在此方面做得十分成功, 不论是地铁口还是公交站, 特别是旅游景点, 附近均建有公共自行车出租点且支付方式多样, 将地铁、公交与自行车完美的结合, 满足了乘客的全方位需求。
上海目前的自行车租车点很少, 建议可在地铁站至各大生活区点对点增设租车点, 供应公共自行车, 开通网上预订、支付, 实现智能租赁管理, 开启“智慧地铁+自行车”模式。要进一步实现“智慧地铁”与其他公共交通之间的无缝对接, 还可适当在人流量大的站点增设公交站和出租车招停点 (借鉴机场模式) 。通过微信公众号以及微博等网络渠道实时跟进地铁站周边公共交通信息、首末班车时间, 提供互联网路线查找等功能, 实现真正的“零距离”换乘。
4.24小时自助图书馆
如武汉部分地铁站内配备自助图书馆, 图书种类丰富且手续简单。随着我国物质水平的飞速发展, 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断提升, 未来, 当公交卡实名制推广到其他如电影、图书馆等文化娱乐服务行业时, 可考虑在地铁站内建设自助图书馆也是一项便民设施, 以推动全民阅读。
5. 母婴室:
小小的一间母婴室, 不仅体现对女性的尊重、对下一代的呵护, 更是一个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2006年, 澳大利亚便规定, 所有新建或修订用途的建筑物, 须提供育婴设备。2010年, 美国出台法规规定, 除非雇员少于50人, 否则雇主应为哺乳女雇员提供专门的场所。在武汉, 母婴室已遍布所有地铁站, 且指示牌十分完善。上海地铁在此方面仍有欠缺, 但可喜的是, 2016年4月26上海地铁迪士尼站已配有上海地铁第一间母婴室, 但母婴室建设还需加紧步伐。
三、总结
2016年是上海地铁建设大年, 10条线路216公里全面开建。由于地铁建设的特殊性, 旧有线路面临的许多不尽如意之处难以修正, 所以此时, 更需全面审视上海地铁已存在的各项问题和缺陷, 结合现在的“互联网+”技术, 力求建造更人性化、更贴近需求, 且能在未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智慧的轨道交通。
因此, 本项目组通过实地考察上海、武汉、杭州等地铁的现状, 查找国内外各大城市地铁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 分析整理差距点, 从地铁指示牌规范化建设、无障碍设施完善、安检实施、闸机优化、运营时长灵活性延长、地铁票价优惠政策、交通卡实名制、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规划等方面提出促进上海地铁“智慧化”发展的建议, 以助力上海打造全覆盖“智慧交通”, 促进交通运输服务方式、运营组织方式、管理决策方式等转型升级。
摘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智慧城市, 保护和传承历史、地域文化”, 上海市随即启动以智慧交通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智慧城市建设。实地调查和走访主要城市间比较等均表明, 上海地铁在指示牌、运营时长、无障碍设施、地铁票分类、地铁闸机、安检系统、配套设施等方面与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并据此提出上海应从运营时长、交通卡实名制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着力打造智慧地铁。
关键词:智慧地铁,实地调查,城市比较,差距,建议
参考文献
[1]中国智能交通网.上海印发“互联网+智慧交通”新令, 至2020年推20项重点工程[EB/OL].http://www.devecent.com/web/content/?109.html.2015-8-17.
[2]上海市政府网站.上海市推进“互联网+”行动实施意见[EB/OL].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2/16/c135102946.htm.2016-2-16.
[3]上海城市创新经济研究中心.互联网+交通:万亿级新经济, 打造面向未来的城市智能交通体系[EB/OL].http://www.iitraffic.com/index.php?c=msg&id=828&, 2016-3-8.
[4]贺珊.浅谈广州市地铁导向系统的设计[J].美术大观, 2009, (07) :32-35.
[5]刘德礼.地铁乘客导向标识的探讨[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 2009, (05) :63-65.
[6]鲍宁, 董玉香, 苏涛.北京地铁车站导向标识系统调查分析[J].都市快轨交通, 2009, (06) :23-28.
[7]谢木子.地铁安检, 有必要吗?[N].南方周末, 2015-6-18:B4.
智慧城市一线调研报告 篇3
作为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示范区之一,云龙的两型社会建设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天更蓝了,水更清了,树更绿了,产业结构变轻了,经济发展方式也转变了。两型社会的创建离不开智慧元素的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也是两型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示范效应的延续。如果把云龙比作一个人,那么两型社会就是人的健康体魄,智慧城市则是给人一个聪明的大脑。
绿色之旅 云龙之行
对于株洲云龙示范区(以下简称云龙)的记录,始于一个清新的早晨,那天碧空万里,和煦的阳光洒落在大地上,透过玻璃窗望见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眼前的城市环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云龙的形象和品位,更让我们看到云龙的朝气与活力。然而,没有人会意识到,这里也曾经饱受工业污染的煎熬。
新中国建立之初,株洲作为全国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建设,这座由“火车拖来的城市”逐渐发展成共和国举足轻重的工业骄子。然而,产业结构失衡、经济发展方式落后、排放超标等问题使株洲一度成为中国十大污染城市之一。党的十七大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为株洲的转型和发展迎来了新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云龙于2009年4月18日在株洲北部诞生,作为两型社会的试验田和住建部的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这里的市容市貌和风土民情引发了记者的好奇。
7月3日清晨,记者从株洲市繁华的神农广场出发,走过密集的高楼,向北穿越大半个株洲,直抵云龙示范区管委会。一路上记者恍如穿过时光隧道,在株洲北方一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院落整洁、鸡犬相闻,城市群的扩张与功能升级,给云龙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两型”战略让交通便捷、区位优越的云龙脱颖而出。山林浩荡、绿野无垠滋生了当地特殊的农村生态。于是,城镇化在这里被赋予了另外一种内涵。
绿色出行是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也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云龙的绿色出行可谓独树一帜,不仅交通工具(公共自行车)是绿色的,而且道路两旁也是绿荫夹道、生机勃发。云田镇的居民王先生除了修剪园子里的花木以外,还时常骑着公共自行车到方特欢乐世界和龙母河畔兜风,他只是云龙农村生活的一个缩影。王先生告诉记者,为了方便居民出行,示范区管委会在主干道两旁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每两个租赁点相隔500米左右,市民刷卡取车,还车便利。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让绿色出行由自觉变成自愿,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在骑自行车的过程中,记者还发现了一些优异性能:它内置有3挡变速器,爬坡调1,平路调2,下坡调3;它没有链条,而是使用轴传送技术,能避免因使用不当而导致的“掉链子”;它的车筐焊接在车身上,这种一体化的设计,可避免筐中物品过重时,造成车筐脱落、丢失。“骑自己家的自行车外出,有时候会显得寒碜,但骑公共自行车就不一样了。”王先生告诉《经济》记者。因此,公共自行车在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难题的时候,也蕴含着城市的人文关怀,体现着决策者的博大智慧,这种智慧已经渗透到了云龙的各个管理层面。
顺着王先生指引的方向,记者来到了株洲方特欢乐世界,一个以科技文化产业为主题的公园。这里有海滨风情的椰树沙滩、异域格调的西洋建筑、美轮美奂的卡通城堡,来到这里记者仿佛置身魔幻世界。在这里游客可以体验“惊险”的恐龙危机、飞越极限、逃出恐龙岛、神秘河谷,还有科幻色彩浓厚的星际航班、生命之光,“神秘”的聊斋、维苏威火山等等,总共30多个主题项目,综合运用现场实景、立体电影、动感平台、巨幕环幕4D电影、多自由度动感游览车以及现场特技等高科技游乐技术,让广大游客叹为观止。长沙的孙先生是这里的常客,他告诉《经济》记者,现在从长沙来方特很方便,开车50分钟就能到达,在一个三线城市能体验到一线大城市的高科技娱乐项目,他表示十分兴奋和意外。
对于这片土地上近乎于翻天覆地的变化,65岁的张先生历历在目,“4年前,方特欢乐世界所在的位置还是荒芜一片,云龙由于远离株洲市区也被人比喻成‘株洲的西伯利亚’,村子里都是黄泥巴路,‘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而现在,全村的电网得以改造,3G信号塔建了起来,4000米的3G电缆铺埋完毕,自来水和天然气已经接通,还修建了1700平方米的农民文化活动中心,云田村变成了云田社区。现在从他家的新房子出发,经由长株高速驱车到长沙市区,只需要30分钟的车程,到株洲城区,也只有20分钟,昔日的“西伯利亚”华丽转身为长株潭城市群的璀璨之星。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专业的技术人才。云龙在创立之初,便规划了职业教育大学城,它是云龙两型社会和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职教城也承担着培养人才以外的城市功能,记者沿着穿城而过的龙母河向前行进,河畔两侧景色秀丽,植被覆盖率高,驰目远望、心旷神怡。仿佛这里与城无缘,只有宁静、绿意和安详,知识和纯净的自然之美在这一刻交融,让人的心灵得到了洗礼和净化。职教城的旅游观光功能,结合教育资源优势,“智慧旅游产业”的前景日渐清晰,寓教于乐、寓教于景。
按照规划大学城占地13.9平方公里,目前一些地方还是尚未开发的处女地,现确定入城的职教院校有11所,其中高职学院9所,中职学校2所,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职业教育层次。这些职教院校将为两型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也缓解了当地的就业压力。职教城的老师告诉记者,有一名本科毕业生就业受挫后,来到职教城的一所职业院校回炉学习,在大二的时候就被企业预订了,顺利解决了就业的问题。在记者此行之时,适逢高考结束,正当填报志愿,面对巨大的就业压力,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应不应该另辟蹊径呢?
关于“湖南省乡镇规划”调研提纲 篇4
一、准备阶段:
1、批介绍信、安全责任书、保险
2、制作调查问卷(针对群众、针对政府)、打印相关法律手册和宣传材料(宣传单)
3、制作联系表
4、提前写好新闻稿和团队总结初稿(预见调研时可能出现的新闻和亮点,这样工作时的针对性会强)
二、调研阶段:
1、组织方式:先集中在湘潭调研(遇见问题大家讨论积累经验),后分散到各地调研(用先前的经验处理问题)。
2、调研方式:
(1)在当地建设局和建筑设计院了解有关的规划措施(带介绍信),采用走访形式(记得要地方接收证明)
(2)调研当地民众的反应、满意度、了解程度、建议等,发宣传单,总体上用问卷调查形式(面),个别典型用访谈形式(点)。
3、每天注意事项:
(1)整理资料:每天每人写日记(要上交)、感想、发现、记录,个人总结(要上交)
(2)交流每天晚上上qq交流
(3)宣传(统计表):刷微博、新闻稿及时发表,至少一份简报(要上交)
(4)汇报:组员及时汇报给负责人,负责人汇报给老师和团委(郭滟:***)
三、后期工作:
1、结论:规划实施现状,如管理不到位,乡镇建设盲目扩张,忽视乡镇的独特文化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
2、思考:规划是否合理、有效
3、提出解决措施:(1)政府方面
(2)老百姓方面
4、总材料(文中出现的红色的字体为要上交材料,需重视):
团队总结:
调研报告:5000字
写真:
个人反馈表: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5
基础资料调研提纲
一. 经济分析类资料
1. 土地经济(包括地价等级、土地级差效益、有偿使用状况、开
发方式等)
2. 规划地段内现状人口资料(人口数、户数与其居住用地相对应)
二. 规划设计资料
1. 政府及相关部门对本次规划地段的设想及意见
2. 本地段内项目分布情况(领导—项目分布图)
3. 本地段内及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规划局)
4. 城市建设、规划、管理及经营的具体规定、技术规范及相关文
件(如拆迁安置补偿办法,实际使用日照间距等)(规划局)
5. 本地段内各单位用地权属界线图
6. 土地使用综合现状图(土地分类至小类)
7. 现状公共设施分布情况(标明性质、级别、规模、数量)
①中、小学(教育局)
②医院、卫生院所(卫生局)
③图书馆、电影院等(文化局)
④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等(文物、旅游局)
⑤商业金融(工商、税务局)
⑥公园、绿地率、绿化树种等(园林局)
⑦福利院、火葬场、宗教事物等(民政局)
8. 现状建筑质量(标明房屋用途、产权、建筑面积、层数、建筑
质量、保留建筑等)(建设局)
9. 市民活动调查(市中心商业繁华带、游憩广场)
10. 景观资料(城市主要景观轴、视线走廊、制高点)
三. 工程规划资料
1. 道路工程
① 本地段和周围道路控制点坐标、标高、道路断面形式
② 广场及社会停车场情况
③ 外围道路的性质及区域的交通组织情况
④ 规划区内已形成的土路或路基已基本形成的道路情况(位置、走向、路名、断面)
⑤ 规划区的整体排水方向(与城市、雨水的交接方向)
⑥ 规划区已修建或未修建的上一级新规划的道路情况(位置、走线、路名、断面)
2. 电力电讯工程:
10KV中压配网线路图,现状区域电力负荷情况
① 现状区域电信装机容量,用户数,电信交接箱位置
② 现状互联网发展情况
③ 现状有线电视网发展情况
④ 现状移动局有线网发展情况
3. 供热燃气工程
① 分区供热设施现状图、管线分布图
② 区内现有锅炉的数量及各锅炉房台数、容量,现有供热面积、负荷
③ 区内民用建筑平均热指标,采暖热指标
④ 区内高压输气管线具体位置、管径、埋深、压力、防护距离等 ⑤ 区内现有的燃气站址位置、压力、面积、防护距离等
⑥ 敷设原则
4. 给排水工程
① 区内现有的给水管网的布置、敷设方式、管径、管材、长度等(施工、设计图纸)
② 区内污水管网现状(布置、敷设方式、埋深、管径、管材、长度、坡度等)(施工、设计图纸)
③ 雨水管网状况(管径、埋深、管底标高、长度、坡度、雨水口设置情况等)(施工、设计图纸)
5. 环保工程
① 现状环境质量评估报告
② 县城现有环保环卫规划、规范、标准、规定、条例等资料 ③ 县城环境监测资料,包括大气、水环境质量状况
④ 已建、拟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3-4份)
⑤ 企业污染物排放年报表(4-5份)
⑥ 环卫管理机构、职能、人员、清扫面积
⑦ 县城现有的垃圾场处理方式、处理容量、位置、服务年限 ⑧ 区内现有的公厕设置现状,数量、位置等,环卫机动车数量
6. 防灾工程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6
一、基本情况
智慧城市建设是指通过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运转更高效、更敏捷、更低碳,是信息时代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我市自2011年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下,着力改革体制机制,改变行政分割、管理分治、资源分散的局面。重视统筹设计整体规划,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注重把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信息惠民城市试点、信息消费城市试点等与咸阳市智慧城市建设规划全面融合,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整体水平和层次。通过建设咸阳市政府“政务云”,建成共享信息平台,杜绝了重复建设和新的信息孤岛的形成,强力推进了资源整合。积极实施 “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通过群众办事“一站通”、便民服务“一号通”、智慧医疗和惠民资金“一卡通”、和谐社区“一格通”、掌上咸阳“一点通”、无线城市“一网通”切实解决群众需求,服务咸阳社会发展。在西部率先启动“互联网+”计划,全面开展城市信息融合,建成了咸阳市信息化基础资源综合服务中心,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并在智慧医疗、智慧税管、智慧安监、智慧气象等重点领域试点大数据分析应用,初步具备了大数据监测、预警和风险分析能力。通过七年的不懈努力,我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在中西部地区创造了信息化建设的“咸阳模式”,赢得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一)数据整合及应用推广有待进一步提升。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长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协作来实现,但是当协作遭遇利益壁垒时就显得较为艰难。具体表现在:(1)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现智慧城市的基础。然而纵观全国,如何打破数据壁垒,联通信息孤岛,成为智慧城市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难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信息安全问题,担心数据泄密,另一方面是行政管理的问题,在行政体制当中,有各条线的行政命令,有各种各样的法规,导致城市治理不能横向打通,给技术应用造成障碍。我市通过各种措施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突破,但也依然存在因为核心数据市级层面没有权限开放,或各职能部门一般没有制约关系,导致“信息孤岛”“信息烟囱”的现象。(2)应用推广。在智慧城市的应用推广中,我市已实施了“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一卡通”可以实现“一卡多用”,但并未完全代替各部门分别发行的各种卡。各部门的服务热线依然与“一号通”并存。无线城市“一网通”建设和群众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无纸化办公还没有在党政机关内部普及,培训网络化、远程会议等的应用还有较大空间,一些惠民项目群众知晓度还比较低。一些在技术上不存在任何问题的应用项目在推广时遭遇重重阻力。这些与人们的传统行为习惯、部门资金实力、现有政策因素等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受利益和权力分割影响。
(二)协同推进的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一是尚未形成职责明晰、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智慧城市建设涉及网信办、发改委等多个机构,但没有统一的部门对大数据重大问题进行研究,工作推进也比较困难。出自不同部门的数据资源口径不一,不进行统筹协调管理,大数据的综合效应就难以发挥。二是缺乏规范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大,涉及范围广,尚无范本可依,如果不能坚持统一的规划标准很容易成为新的更大的“信息孤岛”,甚至前功尽弃。高起点的规划、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的制度体系是智慧城市规划成为现实的重要保证之一。我市已编制了《咸阳市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在全省率先出台了《咸阳市信息资源安全共享暂行管理办法》,但依然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三是奖惩机制不明确。作为一项需要重新整合各方资源,但是却没有确定职责范畴的工程,没有明确的奖惩机制不足以调动各方各面对其的关注度和协作积极性。
(三)智慧产业发展潜能有待进一步激活。智慧城市建设的推进可以直接和间接创造众多知识型就业岗位,进而创造更多的服务业工作岗位。大数据的分析挖掘和运营要求更多的专业的数据分析企业加入,促进传统产业进行升级。物联网的运用将提升带动智能终端制造的发展。因此,智慧城市已被世界各国确定为金融危机后振兴经济的关键策略,智慧产业也应运而生。以智慧城市建设驱动产业衍生与发展已在银川市初见实效。我市作为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前列的城市,也应结合自身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进一步重视新的产业发展机遇,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四)创新性复合型人才资源保障有待进一步加强。伴随城市功能的不断多样化和社会分工的细化,需要能适应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并提供总体解决方案的高级人才和团队。当前技术创新人才严重短缺,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既懂技术又熟悉政府流程和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十分缺乏。受区位因素和薪酬待遇因素影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难以引进,自身又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造成人才难求的现状。这在县区表现得更为突出。
三、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成果宣传推介,不断提升智慧城市创建的社会认知度、参与度 1.加大宣传力度。在风雨廊桥、统一广场等公共场所宣传智慧城市建设的意义和我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设置“有事找政府,请拨12345”等标识,广泛宣传“六个一”信息惠民项目。
2.大力推广智慧城市应用项目。在公交站、医院、商场等人流密集区增加智慧城市WIFI,增强信号稳定性。在“一点通”中增设停车预约、办事流程进度实时查询等功能,扩展智慧城市在扶贫攻坚、挖掘文化资源优势等方面的应用,让智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3.强化思想认识。将智慧城市有关知识列入各级各部门干部培训内容,提高对建设智慧城市重要性的认识,为促进信息共用,物联网共建,服务共享筑牢思想基础。
(二)创新优化管理机制,合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4.强化组织领导。建议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的领导机构或主管部门,由主管部门牵头理顺各部门的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由一个行政综合部门,主导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应用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集中管理各部门的信息中心和数据中心,进行信息资源整合。
5.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要加强对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对接中省政策法规和标准规划,建立规范标准的公共数据库,并制定和推行统一的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资源进行整体规划和统一部署,确保智慧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同时,从城市整体运行效益的角度出发,协调各部门明确共享数据、上报数据、发布数据、保密数据和交换数据等内容,确保各部门对数据的共享与应用。6.健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奖惩机制。应将智慧城市建设工作列入各部门考核指标中,充分调动参与共建的积极性。
(三)探索智慧城市“咸阳模式”,做大做强智慧产业体系
7.推进传统产业智能化。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工业生产内外环节进行整合,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现传统制造业智能化。
8.建设智慧产业园区。引进智慧装备制造、光通信、移动通信、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应用电子以及云计算等项目,发展智慧商务业、智慧制造业等新的产业链和商业模式。通过战略合作、战略联盟,吸引、引导和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让更多的企业家、社会人士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9.以创新带动发展。以秦云公司模式创新为契机,打造智慧城市创新平台,开展智慧应用技术研发,扶持智慧城市建设与第三产业的融合,鼓励开展将物联网、大数据等与现代服务业进行有机衔接和跨界创新的研究。积极引导院校和企业关注大数据技术演进、承担关键技术和系统的创新研发工作,以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带动智慧城市产业链集聚和发展。
(四)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打造创新型人才队伍
10.制定落实人才引进政策。对高层次人才安家落户、创新创业、深造发展等给予优惠政策。推进人才安居工程,高标准建设高层次人才创业园、留学人员创业园等,为其配偶就业、子女入学提供便利,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11.强化人才培养。组织开展多层次的智慧城市人才培训,要抓好推进智慧城市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培训,深入学习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不断提升领导水平和业务能力,尽快适应智慧城市建设的要求。同时,要依托西安和咸阳的教育优势,对现有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鼓励高校毕业生继续深造。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7
在南京,江垣德副局长参观了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并参加了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并就智能农业和智慧农机等问题与参展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南京国际智慧农业博览会由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中国智慧农业产业联盟等联合主办,展会设立农业智慧管理、农业电商、为农信息服务、农业智能生产等专业展区,展出面积为8000平方米,汇聚300多家国内外农业相关展商,展示了大量的智慧农业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同期举行的2016第二届中国智慧农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是本届博览会的最大亮点之一,有来自农业主管部门领导、智慧农业行业权威以及全国各地400多家智慧农业企业专家就智慧农业如何落地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在上海,江垣德副局长分别来到上海华测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详细听取了企业介绍,并同企业相关负责人、技术专家就广西“智慧农机”综合管理平台、精准农机作业、农机智能调度、农机远程监控、农机购置补贴监控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 篇8
在21世纪,教育将是社区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如同农业社会的关键是土地,工业经济的关键是资本投资。学校、学院和大学定义着一个社会长期的健康和繁荣,培养明日的工作者和领袖,学术研究人员正在开发未来的知识与科学。正如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研究员Eric Hanushek所言,一个经济体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成长的能力——其创新和提高生产力与实际收入的能力——与向广大职工提供的教育的质量紧密相连。然而,教育系统所面临的挑战令人生畏。因此,要应对技术、商业、政治和人口统计数据等方面的变化,就需要有新的教育与学习办法。
对于一个6岁开始上学的孩子,当她准备进入劳动力市场时,那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目前信息的增长速率每两年就几乎要翻一番。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塑造教育以满足甚至连我们自己都还没有完全弄清楚的期望呢?虽然越来越明显的事实是教育能最好地预测个人的经济成功以及整个社会的经济成功,但是,当面对有限的资源、僵化的基础设施、根深蒂固的流程、越来越不连贯和不兼容的数据以及上升的消费需求时,这些系统要如何回应?
在许多智慧城市项目中,“智慧教育”等主题正在成为各种想象和产品开发的重要关注点。在智慧城市中的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一个可以学习的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来说,意味着什么?技术正在改变我们提供教育的方式。以前传播知识是靠课本,现在开始转移到通过计算机和移动智能设备提供动态的学习内容,从而更专注于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教育,即按照学生的节奏,提供相关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同时,学校可以紧随当前的最新信息,充分利用学校、校园、地区和世界各地的教学资源。
本文首先阐明为什么需要智慧教育,随后展示了智慧教育的美好图景。紧接着,文章描述了目前现实生活中智慧教育的情况,即用技术改变教育,并配以国外案例,以期给读者留下更为直观的印象,从而对智慧城市中的教育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
为什么需要智慧教育
在数字世界中,代码就是法律,但是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他们其实有机会了解,然后更改这些代码。天生的数字人只是一个神话,真实的情况是,新一代人自然会涉及技术,而更真实的情况是,他们当中能够真正理解技术的工作原理,并开发出新用途的百分比仍然很小。这一普遍存在的现象,并不会因为收入水平或学历而存在巨大差异。道理很简单:如果我们不教会市民如何非法入侵,我们就不可能有充满黑客的城市。更为甚者,如果非法入侵并不令人愉悦的话,我们就不会有充满黑客的城市。对于智慧城市来说,新的教育方法相当必要,因为它能保证智慧城市集合其市民拥有的所有潜力。并且,新的教育方法必须基于信息技术促成的创新和创造性。
智慧教育有一个基本框架,称为DULP,即D,设计启发的学习(Design Inspired Learning);U,无处不在的学习(Ubiquitous Learning);L,流动的学习场所(Liquid Learning Places);和P,以场所中的人为中心的设计(Person in Place Centred Design)。但事实上,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这一框架总是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也就意味着目前智慧城市框架背后隐藏的问题不容忽视。
首先,在今天的智慧城市模型中,很多时候信息和通信技术(ICT)的基础设施被视为必不可少的资源,它们用以优化资源的消耗,并让整个城市中的流动(包括商品、人和数据的流动)更顺畅。在其他时候,信息和通信技术被视为酶和催化剂,它们能够从效益与效率双方面优化城市流程。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在所有的智慧城市标杆和排名中,事实上,教育几乎都被认为是一个助推因素,只在基础设施和服务方面(比如学校密度、通过大带宽提供内容和服务,以及生产系统运作所必须的技能和能力等)影响生活质量。在这样一种智慧城市模型中,往往低估了DULP框架中字母D(设计启发的学习,即Design Inspired Learning)和P(以场所中的人为中心的设计,即Person in Place Centred Design)的相关性。不能将住在城市中的人仅仅视为是数字,相反,他们是人,他们的行为受动机、期望、个人欲望和需求驱动,并且他们有自己的风格。另外,随着社会的日益复杂,个人也需要学会如何定义和即时重新定义实现期望的进化路径。
其次,为避免可能出现新的“分歧”,从而成为“智慧公民”,个人需要掌握新的技能。但事实上,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将来需要掌握哪些新技能,以及这些技能将怎样被技术背景推动、并通过评估而被获取。换句话说,在智慧城市的移动通信技术和学习中,“数字属性”到底有哪些维度?貌似技术性的技能(technical skills)将远远不够,个人需要获取越来越多的所谓的“人的技能(people skills)”,而要监控这些技能的获取将会复杂得多。
再次,没有普遍适用的智能城市模型,因为在确定向智慧城市发展的路线时,当地的文化和约束发挥着关键作用,进而影响未来的教育途径和方法。这就意味着,走向智慧教育的方法必须是全球性的,其中技术要尊重情境特点及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所有这些都表明,如果我们想实现真正的智慧城市,就必须注重教育,尤其是智慧教育。而且虽然是从学校开始,但应该为所有公民可用。否则,我们只能实现城市自动化,而不是城市智能。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大部分需要的工具是开放、自由、随手可取可用的。我们要做的只是把它们与现有设施和教育服务放到一起,开始工作。
智慧教育的美好前景——智慧学校
【智慧城市规划调研提纲】推荐阅读:
智慧城市与智慧建筑07-17
分析智慧城市08-28
智慧城市分析08-03
国际智慧城市09-13
智慧城市遭遇05-24
智慧城市PK平安城市07-12
打造智慧城市论文08-13
智慧开启城市未来09-18
银川智慧城市方案07-29
智慧城市规划实施步骤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