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2024-08-31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通用13篇)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篇1

2011年文化遗产日宣传总结

2011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配合上级领导部门相关工作要求,我所与芒市文物管理所及州市文化馆在州图书馆门前开展宣传活动。并督促各县市文物管理所积极开展宣传活动。现将本次活动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宣传活动张挂横幅一条,宣传展板12块,图文并茂,生动的向过往群众宣传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展示州内县市各类物质文化遗产,特别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中新发现的文物点以及州内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印制《文物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德宏文物简介》等相关宣传材料3000份向过往群众发放。

各县市也按照相关要求采取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盈江县文物管理所与其上级单位广电旅游局于6月10日下午3点到晚上8点,在盈江县一小和盈江县科技大楼广场进行了“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活动共展出七个展板、悬挂横幅5条和有关宣传资料千余份供大家观看,共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宣传小手册300余份,接待群众千余人次。

陇川县文管所6月11日在县城章风镇农贸市场和团结路中段悬挂文化遗产在我身边的布标两幅。6月11至12日在陇川县电视台专题播放部分文化遗产知识。如,什么是文物、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主题为内容。从6月11至17日在陇川县电视台,滚筒式宣传《文物保护法》的部分内容,如,第一章,第五条;

第二章,第十章,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三章,第三十一条;第七章,第六十四条等。

畹町文物管理所积极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在城区悬挂6条文物保护宣传布标,发放250份宣传单,再次向公众宣传保护文物遗产的重要性,促进了社会对文物保护的认识。梁河、瑞丽等县市也开展了相关宣传活动。

本次宣传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州作为西南边疆少数民族自治州,多元文化语境下丰富多彩的历史、宗教、民族、民俗文化,和考古发掘、文物保护工作概况及近年来取得的可喜成绩。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了文化遗产保护常识和文物保护法的相关知识。达到了预期的宣传目的。

二、经验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我们取得了以下几点成功经验:

(一)周密策划,精心组织,充分准备是活动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

在活动之前半个月我所即制定了关于本次活动的周密方案,并认真按照“文化遗产使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展开周密的准备工作,精选能够充分展示我州文物、文博工作的的图片制作宣传展板、及传单。同时,在全所干部职工中开展思想动员,为活动的圆满完成作好思想准备。及时的向各县市文物管理所传达相关通知及文件精神,督促他

们为搞好本次活动认真准备。

(二)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是本次活动圆满完成的基本经验。

本次活动图文并茂,内容涉及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我州文物考古工作概况,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及珍贵文物图片和简介。进百余幅文物图片和生动翔实的简介,内容涉及我州境内史前新石器时代考古发掘遗址及出土文物、馆藏珍贵历史、民族、民俗、宗教方面各类文物;重要历史、宗教建筑、墓葬;近现代革命史遗迹、纪念建筑、墓葬等不可移动文物多处。并发放文物保护法文物保护法实施细则、德宏文物简介传单3000余份。多种多样的宣传手段—发放传单,张挂横幅、布置摆放展板、新闻媒体、文艺表演等等手段的使用使得本次宣传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

(三)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宣传是本次活动的亮点。

本次活动采取了州市两级文物管理所、文化馆联合开展宣传活动及各县市文物管理所与上级单位文体广电旅游局合作的方式进行。无疑大大的加强了宣传的力度和影响立。芒市的宣传活动在内容上把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示放在一起,既有展板和传动发放,还有与文化遗产相关的歌舞、乐器等精彩的文艺表演,更有非遗项目现场表演。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有机结合,更加契合“文化遗产使生活更美好”的活动主题是本次活动取得成功的一大亮点,也是此次活动的成功经验之一。

当然,由于资金有限,以及对天气因素的考虑不足本次活动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准备上还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这也是下次宣传活动

要吸取的经验教训。

德宏州文物管理

二0一一年六月十四日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篇2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为保护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地记录和收集整理而形成的对社会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形成的道具和实物, 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的文字记载和声像资料等, 主要由实物档案和记忆档案两个部分组成。实物档案, 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的一系列实物, 比如采用特殊工艺做出的徽墨, 端午节民间活动中使用的道具等这些都属于实物档案。其次是记忆档案, 即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 包括历史文献、图谱、祖传秘方等知识性记录, 同时还包括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制定的法律、法规。与此同时, 与“申遗”工作有关的档案文件材料也应该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申遗”档案主要分为三部分, 首先是申报材料, 用于申请加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基本情况的材料;其次是用来记录“申遗”过程的材料, 包括新闻采访报道、通讯文章等;再次是“申遗”结束后, 项目进行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材料, 这些材料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有效服务。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特征

(一) 地方特色鲜明。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各地区各民族的世界观、宗教观、价值观等都不尽相同, “百里而异习, 千里而殊俗”, 这些都会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内容中得到明显的体现。江南水乡的婉约气质熏陶出昆曲的典雅细腻;西北豪放彪悍的民风造就出秦腔的高亢激越;中原的悠久历史积淀养成了豫剧的通俗质朴;徽州的古典风韵提炼出了黄梅调的清新淳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印证了一个地方文化的独特性, 所以, 这部分档案已经成为各地撰写地方志的重要资料来源。

(二) 内容丰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的范围非常广, 是人类文明不断创造、发展、传承和沉淀的结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真实记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各个方面, 承载着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的文化。其内容主要包括各种古代语言文字、各民族语言文字、各种民族民间文学、传统手工制作技艺、民族建筑、民俗宗教礼仪、节日庆典、游艺活动等等, 是名副其实的“人类无形文化记忆的宝库”。

(三) 载体多样。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和文明发展的各个阶段, 是一种动态的文化表现形式。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心口的代代相传, 还有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技术性的, 要科学地对其进行保存, 单纯的使用纸笔记录是远远不够的。比如说著名的安徽花鼓灯艺术, 我们仅靠把歌词记录下来很难体会到歌曲的意境, 必须听到歌声, 看到演员们的表演, 才算真正领略到这种艺术的魅力。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使用丰富的技术手段直观全面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 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载体形式也随之呈现多样化特点, 如照片、录音带、录像带、幻灯片、磁盘、影视胶片、数码胶片、光盘、数字化多媒体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面临的问题

(一)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时间紧迫、任务重大。

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 幅员辽阔, 具有各个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 所以, 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但是随着现代化社会的发展, 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我们宝贵的民间文化正有如秋风落叶, 以惊人的速度枯萎、飘零、毁损。抢救, 成为重中之重。现如今,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正如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所说“民间文化每一秒钟都在消亡”,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就是在跟时间赛跑。所以就目前来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重点就是抢救这些濒临逸散的文化遗产。

(二)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布分散、保管散乱。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民间文化遗产, 民间散落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千百年来, 民间百姓的保护意识非常淡薄, 加之天灾人祸, 档案损毁、流失的现象十分严重, 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分布更加分散。同时, 我国缺乏对非遗档案的管理保护机构, 也没有明确法律法规的约束, 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管理散乱。就目前的情况来说, 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主要散落在档案馆、博物馆、史学研究部门、民间机构及个人的手中, 档案保管极其的分散、不全面、不系统。省、市、县每级档案部门对收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自行保管, 难以实现地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共享利用, 严重阻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

(三) 档案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中被边缘化。

目前在我国, 部际联席会议承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它是由文化部牵头, 发改委、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财政部、建设部、旅游局、宗教局、文物局组成建立的, 统一协调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各项工作, 而档案部门却被排除在外。另外,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 “要充分发挥各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机构的作用……”, 文中同样没有提到档案部门。档案部门理应作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主力军, 但是现实情况是档案部门却被排除在外了, 这严重滞后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的进程。

(四) 缺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和保护的法律依据。

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 第一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2000年云南颁布的《云南省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以法律形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此后, 国务院和相关部门也纷纷制定了相应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但是我们必须承认, 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仍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 与之相对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工作也同样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的制约和支持。现有的大多是地方性的行政法规, 层次较低, 缺乏全国性统一的保护制度。同时, 出台的大多是原则性的规定, 只具有倡导和宣传的参考价值, 实际操作性很差。

(五)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途径亟待拓宽。

刚刚过去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概念, 建设生态文明、增强文化软实力等新要求。这就表明我们不应该仅把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当作一种历史记忆保存, 之后便束之高阁;而应该把它们“活态传承”下去, 成为“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合理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就成了工作的重中之重。一直以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藏轻用”, 其中珍贵的非遗档案缺乏开发力度, 未能使其发挥应有效用, 所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途径亟待拓宽, 使其创造出更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四、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应采取的措施

(一)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公众的非遗档案社会意识和保护意识还很薄弱, 老百姓甚至政府相关部门对其概念和涉及的相关知识及申遗程序都比较模糊。因此, 相关部门必须积极开展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各种类型的宣传工作, 提高社会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意识。充分利用宣传教育和现场展示等手段全方位向民众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的重要性和急迫性, 大力提高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意识。

(二) 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工作, 并做到合理妥善的保管。

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分散的现实状况, 档案部门更应该树立新观念, 针对不同情况, 多途径多渠道的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收集工作。对属于国家的这部分档案, 依照有关规定直接收集进馆;对属于集体或个人的档案, 采取鼓励捐赠或购买的方式争取;同时, 采取采访、录音、口述采集等方式为没有记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

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管较为分散的问题, 我们应做到集中管理, 避免多头管理。档案部门作为档案管理的专业管理机构可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进行全方位的科学管理, 从而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完全可以统一集中交由各地档案部门统一集中管理, 不愿意交给档案部门管理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个人或其他文化机构, 应在当地档案部门备案, 并定期接受档案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三) 充分发挥档案部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中的重大作用。

档案机构作为档案工作的专业指导部门和档案信息资源的保管、利用基地,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档和长久保存具有专业优势。档案部门可以提供业务指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科学、规范管理提供专业支持。更重要的是各基层档案管理部门应切实加强工作, 深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 建立系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 对处于濒危状态的门类优先抢救, 对年老的传承人所掌握的记忆优先记录。积极整合地方档案资源, 主动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征集保护工作, 2012年8月, 安徽省阜阳市档案局组成调研小组, 前往颍东区袁寨镇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调研。调研人员在程文炳宅院 (又称“程家大院”) 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程建礼的剪纸艺术和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杜氏铜刻进行了调研, 以期针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品的建档和保护工作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四) 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管理和保护的法律法规建设。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是一项长远的工程, 仅有原则性的条款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有全国性统一的法律和政策的规约和保障, 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与规范。同时, 也应该借着《档案法》修订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列入人大立法程序的有利契机, 要求制定法律来保障和证明档案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工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收集、管理工作的合法性、合理性。

(五) 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渠道。

现阶段,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开发主要有公益性和商业性两个方面。公益性指档案部门、研究机构和民间团体进行的不以盈利为目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与服务, 主要集中在宣传教育方面。营利性主要指企业进行的以盈利或商业需要为目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开发与服务。值得一提的是, 这两方面开发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档案部门可以有偿的对企业提供有参考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信息, 同时企业也可以公益性地举办面向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展览活动。在当今社会, 利用数字化和多媒体技术储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非常必要的, 这种新型的存储方法可以使档案保存得更加安全长久, 还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传播面更加广泛。同时, 建立数字化的展示平台、数据库系统, 实现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广泛共享, 也是其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之一。

参考文献

[1] .王云庆.赵林林.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其保护原则[J].档案学通讯, 2008.1

[2] .陈竹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研究[D].安徽大学, 2010

过好文化遗产日 篇3

遗产日始于欧洲国家。这一天,全社会想尽办法,通过对遗产的亲近来重温历史,感受先人,体验其中本民族的精神个性和文化之美。最早确立文化遗产日的是法国,这一天法国有一万多处名胜古迹和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遗产日是一个社会生活的主题日,就像植树日、消费者日、戒烟日一样,但对于酷爱文化的法国人来说,它更像一个文化节。每年有将近六分之一的法国人会自动参加这个文化的盛会。

在尊重和热爱历史文明方面,中国人是绝不会缺席的。从2006年开始,政府将6月份的第二个周六确定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这表明国家对文化遗产的高度关注,并希望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同质化的浪潮中,全社会都来自觉地珍视文化遗产,以保持中华民族的精神传统和文化个性与身份。

确定文化遗产日,是因为我们已深切感受到全球化负面冲击之猛烈。似乎在不知不觉之间,曾经千姿百态的城市已经被我们“整容”得千篇一律,大量的历史记忆从地图上被抹去,节日情怀日渐淡薄,大量珍贵的口头相传的文化急速消失。但我们究竟是东方的文明古国和大国,对文化的命运是敏感和负责任的。

近些年,从政府到民间开展了大规模文化抢救和保护的行动。由加紧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法、全方位的田野普查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审定与编制。对文化遗产的关爱直接体现一个国家及其社会的文明高度。只有当人类进入现代社会,才会把前一历史阶段的文明视作遗产而倍加珍惜。所以说,珍视遗产是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日正是在这一高度上确立的,它既是全面、整体、谐调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球化时代先进的文化观必不可少的内容。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普及的工作,告诉大众什么是文化遗产,遗产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是物质文化遗产,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遗产的价值在哪里。应当更多强调文化遗产中存在的精神价值,包括历史的、见证的、文化的、研究的、情感的、审美的价值等。只有人人明白了这些价值,才会自觉地爱惜和保护。同时也要介绍怎样做才能保护好它们,以使我们的子孙永远拥有并享用这取之不尽的巨大的文化财富。

当代人和这些古老的遗产是有隔膜的,特别是站在工业时代里的人们,必然与正在消解的农耕文化相去日远。然而沟通当代人与遗产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已经被各国使用的方式很多,包括游览名胜古迹、乡间采风、参观博物馆、访问杰出的传承人、专家讲座、电视展播和知识问答,以及各种各样的画展、音乐会与民间的故事会等。比如在往年的遗产日里,北京曾举行大型文化遗产特展,在一些公园内,各种迷人而珍稀的民间艺术展示在人们面前。此外,还通过“民间守望者奖”的颁奖仪式,向公众推荐一些数十年默默地守护在田野而鲜为人知的文化志士,这些活动都是为过好遗产日而特意安排的。在这一天,引导孩子们参与遗产日活动则必不可少。一个民族不管创造过多么灿烂的文明,倘若不被后人保护和珍视,便等同于无。

文化遗产日是全民性和全国性的活动日。我们的文化一方面博大精深,一方面灿烂多样。从各个城市到每一个乡镇,都要采用各种方式来纪念和弘扬自己的遗产。为了过好遗产日,需要社会各界与公众的广泛参与,政府的一切文博单位都应免费开放。文化遗产日是公益性的文化日,商家参与也不要从中牟利,以展现中国人高贵的文化情怀。唯有这样,才能避免文化遗产日的商业化,以保持其精神的纯洁与神圣。

遗产日是一个人为的主题日,落地生根需要靠全社会的精心培育。如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都能积极加入,把遗产日作为提升全社会文明高度的一天,那么当代中国将会更加赢得世界的尊重。

文化遗产日活动总结 篇4

根据国家、省文物局关于开展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市围绕着“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这个主题,结合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和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等重大工作,开展了既厉行节约、又注重实效的宣传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现把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为了搞好20xx年中国文化遗产日活动,我市根据国家、省文物局的安排部署,5月下旬就下发了文件,各县市和局属各单位都提前制定了宣传方案。市文物局和解州关帝庙文管所围绕“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这一重大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一是在运城市区的所有LED大屏幕上播放文化遗产日宣传标语和画面,大造节日声势;二是利用短信平台,发出了5万条宣传短信;三是搞好主会场活动。遗产日当天解州、常平两庙门票人均10元,主活动设在解州关帝庙内,除了活动开幕式、宣挂横标、支持“关圣文化建筑群”申遗万人大签名、散发宣传资料外,还专门邀请稷山县安福艺校的小演员们表演了曾在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上大放异彩的高台花鼓、唢呐绝活、二胡连奏等非物质文化技艺。四是开展报纸专版宣传。为了烘托节日气氛,我市先后在6月12日的《黄河晨报》和6月14日的《运城日报》各开辟了一个专版,专门介绍我市目前正在实施的关圣文化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河东盐池文物复修工程、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运城博物馆基本陈列等四大文物工程的进展,特别是文化遗产日主题、13个县市区和3个直属单位的节日当天活动以及我市的文物资源基本情况等都做了详实的发布,收到了显著的宣传效果。在精心制定活动方案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和直属单位认真组织宣传活动,各级媒体同步跟进,在全市兴起了文化遗产日的热潮。

二、形式多样。我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既注重传统方式,又结合实际创新形式。一是闻喜、绛县、新绛、稷山等县的文物景点全部实行免费开放,解州关帝庙、永乐宫、永济等实行门票优惠开放。河东、盐湖区博物馆则常年免费开放。二是大多数县市区采用了悬挂横标、设立咨询台、发放资料传单、摆放版面、举办陈列展览、电视专题宣传等传统形式。芮城由县政府领导发表电视讲话,河津市发布《文化遗产保护倡议书》,盐湖区和芮城县举办学术报告会,平陆县“文化遗产进学校”等活动,也有一定的特色。三是关帝庙通过LED大屏幕和短信平台,永济市租用LED巡回车,永乐宫借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形式宣传,投资小、效果好。四是新绛县开放考古和古建维修工地,绛县、万荣县、临猗县组织县领导、社会名人、两委委员参观文物工程,特别是垣曲县的石刻拓片体验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都忠实地践行了“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的主题,使广大市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带给我们的发展变化和实惠。

文化遗产日方案 篇5

月,国务院决定从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2016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在的基础和人们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二、活动目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国的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为了让我校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三、活动意义

1、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2、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四、活动主题

“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五、物资需要

1、多媒体教室一间,文化遗产知识的光碟及多媒体。

2、桌椅若干张、宣传板、横幅若干(尽量多),音响两个、麦克风两个、瓶装饮水一箱(招待重要人士)

六、宣传形式

以海报、图片展览及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七、活动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溯源、历史的发展兴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形成的不同以及当代大学生如何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讲座时间:6月6日上午10点

讲座地点:

讲座对象:全专业学生,欢迎更多爱好者前来。

2、问卷调查

文化遗产日活动方案 篇6

一、活动时间:

20xx年6月13日上午8:30-12:00

二、活动地点:

瓦子街广场、文庙

三、组织机构:

主办:上杭县文体广新局

承办:上杭县文化馆

协办:有关乡镇文化站、局下属各单位、有关协会

四、活动内容:

(一)民俗踩街:瓦子街-江滨路-北大路-人民路-瓦子街

(二)民俗活动:

1、木偶戏

2、腰鼓队、舞蹈队、汉剧演唱

3、香灯龙表演、梅花高桩舞狮、树叶吹奏、女子“五梅拳”表演

4、船灯表演

5、十番音乐演奏

6、客家大鼓表演

7、客家山歌演唱

8、溪口走马灯

(三)文物、奇石、图片摄影展览

9、汀江奇石展览

10、“记得住乡愁”摄影展

11、客家族谱文物展

12、文物保护图片展、“新四军和才溪儿女”图书展

13、古书籍保护展

14、非遗”知识灯谜竞猜。

15、非遗图片和工艺品展示。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篇7

一、知识产权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分析

(一) 有利于避免公权保护的缺陷

确保公权保护的质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质量保护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在当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程中, 各地方政府的重视度不一, 有的地方缺乏必要的保护资金, 所以无法有效、全面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甚至很容易致使其出现权力失控的问题, 进而也会严重损害和威胁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 有利于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乱用

知识产权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应用可以确保其使用的质量, 避免其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得到合理的应用、发展和保护。在知识产权应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条件下, 必须要取得相关管理部门的同意许可, 并且还需要提供适当的价格来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和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这样不仅可以保护个人知识产权, 也同样有利于社会整体的文化创新发展。

二、知识产权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保护策略

(一) 采用多层次的法律制度

在法律层次方面, 我国已经制定了几部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法规, 比如《非遗法》等。但是《非遗法》 中所编定的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知识大都不具有针对性的解决策略, 它仅仅起到了衔接二者的作用, 所以为了全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就必须要对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法律法规中所编制的各种内容进行增添和修订。另外, 为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方面法律应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要针对性地制定一些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 比如在我国制定的《专利法》中就有一些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制定的法律规定, 而《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条例》现阶段也正处于修改和起草阶段等等, 这些均有利于提高知识产权保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应用的质量。

(二) 建立长效保护机制

传统的知识产权均有一定的时效期, 通常为十几年到几十年不等, 但是相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来讲, 保护期限依旧比较短, 并且在知识产权的保护期限到期后, 各种保护的知识产权就不具备法律保护特性, 即成为了公共产权, 所以传统保护时限的知识产权期限无法有效地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 我们需要建立长效保护机制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知识产权保护, 同时还要确保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可以得到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只要满足发展的需求, 就应该继续进行续展, 从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长久、持续的保护。

(三) 建立并完善登记制度

在法律规定中, 各个法律均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权利保护主体, 但是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涉及到的人数比较多, 所以要想明确权利主体就显得比较困难。同时, 相应的文化遗产的产生和发展也不是单靠某个人即可完成的, 而是全地区或民族共同创造的成果, 也就是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权利主体具有群体性和不确定性, 所以无法直接确定某个人或组织为特定遗产的权利主体。基于此, 我们可以通过适当改变权利主体的确定方法来解决上述问题, 比如将某个特定区域当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的权利主体, 并建立和完善相应遗产的等级制度, 从而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 建立法律保障和责任制度

在借助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相关人员要尽量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充分了解这些内容, 进而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保护意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 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以及区域经济和物质保护的和谐统一。可以通过建立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监督机制来对省区的侵权行为进行打击, 避免不法分子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造成破坏, 比如建立警告制度和刑事责任追究制度等。

总之, 随着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得到持续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必须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同时要健全相关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 以确保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确切的保护。

参考文献

[1]孙红霞.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知识产权保护[J].青年时代, 2015, 23 (11) :52-53.

“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方案 篇8

今年6月11 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局的安排部署,为隆重庆祝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主题

以“文化遗产日”为契机,以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为重点,积极组织开展系列宣传活动,进一步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在社会公众中的影响,营造全社会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社会影响力。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主题: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三、主办单位

临汾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古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四、承办单位

古县文化馆、古县图书馆

五、组织领导

为了加强对今年文化遗产日宣传工作的领导,成立了活动领导小

组,负责督促指导宣传活动各项工作的落实。

组 长:尚立春(古县文体广新局局长)

副组长:

成 员:

六、活动时间及地点

时间:2011年6月3日—6月18日

地点:古县各乡镇、各中小学校园

七、活动内容

一、邀请古县政府领导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

二、举办“古县非物质文化历史遗存”专题讲座。

三、举办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四、古县电视台制作流动字幕,城区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标语,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乡镇文化站利用宣传栏、标语、海报等进行文化遗产宣传。

五、下乡村、进校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咨询宣传等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入宣传。

八、具体实施方案

(一)、古县电视台连续播放流动字幕。城区主干道开始悬挂过街横幅标语,充分利用展架、标语、海报、宣传栏等形式,全方位、大面积的开展“文化遗产日”宣传。

时间:2011年6月3日----6月18日

地点:古县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图书馆、各乡镇文化站

承办单位:古县文化馆

(二)、“古县非物质文化历史遗存”专题讲座

时间:2011年6月11日18:00点

地点:古县文化活动中心

承办单位:古县文化馆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地点: 古县文化活动中心一层展厅

时间:2010年6月8日—6月15日

承办单位:古县文化馆

(四)、下乡村、进校园宣传活动1、6月8日---9日在古县岳阳镇区域内各乡村及校园进行宣传活动,行车路线为:湾里村→张家沟村→城关村→辛庄村;安排两辆车,携带1500份宣传材料。

2、6月10日—11日在古阳镇、北平镇两地乡村及校园进行宣传活动,行车路线为:古阳村→北平村→宝丰村→安吉村→下冶村;安排两辆车,携带1500份宣传材料。

3、6月12日—13日在旧县镇、石壁乡两地乡村及校园进行宣传活动,行车路线为:石壁村→三合村→旧县村→薛庄村→东沟村;安排两辆车,携带1000份宣传材料。

4、6月14日---15日在永乐乡、南垣乡两地乡村及校园进行宣传活动,行车路线为:永乐村→大南庄→店上村→郭店村→东池村;安排两辆车,携带1000份宣传材料。

时间:2010年6月8日—6月15日

地点:古县岳阳镇、古阳镇、北平镇、永乐乡、石壁乡、旧县镇、南垣乡

承办单位:古县文化馆、图书馆

协办单位:各乡镇文化站

参加人员:古县文体广新局负责人、乡镇文化站长、文化馆、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

九、活动要求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突出主题,形式多样,全民参与,做到隆重、热烈、节俭、安全、有效。

古县文体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1年5月18日

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宣传口号

1、齐心保护文化遗产合力构建和谐社会

2、保护文化遗产传承历史文明

3、隆重纪念第六个“文化遗产日”

4、文化遗产不可再生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5、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6、保护文化遗产光荣破坏文化遗产可耻

7、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8、保护国家之根延续民族之魂

9、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

10、保护文化遗产人人有责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受益

11、严厉打击破坏文化遗产的违法犯罪活动

12、依法保护文化遗产加强执法监督力度

文化遗产日讲话稿 篇9

今天,我们以座谈会的形式,纪念我国第x个“文化遗产日”,追寻中医药文化之根,审视中医药发展现状,畅谈中医事业发展未来,坚定做大做强中医服务品牌信念。

首先,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应邀出席这次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你们对新余卫生事业、尤其是对中医药文化的关心、支持与厚爱。

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在纪念“文化遗产日”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市中医院举办“传承中医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主题活动,邀请国家级名老中医来新余讲学,开展大型健康义诊。我认为,搞这次活动,至少有四个方面的意义:一是中医药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弥足珍贵的魂宝,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和精神;二是弘扬中医文化,对研究中医学的文化特征、文化内涵、中医学发生发展规律及未来发展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三是保护并利用好中医药文化遗产,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立世界文化多元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四是通过开展学术讲座和健康义诊,有利于扩大中医药的社会影响力,提升市中医院的知名度,带动中医学术技术全面发展。

市中医院走过了20多年的风风雨雨。几任院班子团结带领全院职工坚持“以人为本,科技兴院”的发展理念,突出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特色,大力实施品牌战略,致力改善就医环境,实现了创业与发展的新跨越。20**年与1995年相比,医院固定资产净增4070万元,业务用房净增6508平方米,业务收入净增3099万元,服务功能不断拓宽,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全国示范中医院、三级乙等中医院、xx省群众满意医院,跻身全省同类中医院先进行列。

促进中医药发展,确立中医药地位,已成为越来越多人们的共识。中医不仅在国内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在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青睐。但从自身服务能力和广泛健康需求的层面看,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并没有完全呈现出来,中医发展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一是中医药基础科研不足,没有真正把握继承与创新、理论与实践、研发与挖掘的多层关系,忽视对中医经典著作、学术经验、单方秘方,乃至中医思想的研究;二是中医药优秀人才和后备人才不足,中医服务阵地在缩小;三是标准体系不健全,框架结构不合理,中医学术技术被人轻视。

被动保护无益,发展才是硬道理。传承国粹精神,弘扬中医文化,首先要坚持与时俱进。人类历史进程上的任何一门科学都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这是科学的生命力所在。中医药作为一门科学、一种文化,绝不仅仅停留在传统医学的范畴,完全可以在现代人们生活中提供现代医药科学的健康服务。也就是说,未来中医发展方向,必须走出一条适合中医药发展规律,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和人们健康需求的体制创新之路。其次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智慧结晶,在医疗保健、卫生预防、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诊治康复上拥有独特优势。中医发展的关键,在于重大理论、学科体系、研究方法、关键技术、发展途经、临床应用、服务实践上的自主创新。只有充分发挥好这一元素功能,才能在推进中医药发展上收到实效。第三要坚持标准体系。世界经济的发展告诉我们,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规则经济,市场竞争的本质是标准竞争。就中医而言,这样一门有着悠久历史的学科,为什么很多中医优秀思想、实用技术临频萎缩、失传,关键在于自身的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或挖掘不深。可以说,加强中医药的标准化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保护,是中医药未来发展的重中之重,第四要坚持走扩大交流合作之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相互联系中成长,在相互借鉴中提高的。中医药的发展,一方面必须紧紧依托于自身理论、实践、经验的总结;另一方面必须切实加强学术流派之间、与其他相关学术领域之间、世界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才能真正在更多层面、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内传播和展示中医药文化的特色与优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中医,认识中医,接受中医药并从中受益。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篇10

一、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

当今这个时代,还有不少生在旧社会、长在新中国的跨时代特殊人群,他们都曾经历过新旧社会的交替和社会制度的大变革。他们对历史遗留的东西(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少有所了解,不同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生的人对历史的东西没有感性认识,或者知之甚少。然而,如果我们这一代人放弃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其消失乃至毁灭,历史就必然会出现断层,势必导致我们的今天和未来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谈不上对传统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

就绍兴南部山区的稽东镇而言,这里原本为古越腹地,当越王勾践还栖身于平阳旧都之时,稽东地区乃古越先民的主要活动区域。所谓“断发文身,茹毛饮血”的时代,即古越先民典型的狩猎生活时期。因此这里留下了从远古走来的冢斜古村落遗址,也留下了一大批在漫长历史中逐渐形成的同姓村落聚居,更残存为数不少的村落祭祀场所——祠堂、庙宇,还遗留相当数目的具有人文价值的老台门和古老住宅。然而这些保留下来的物质文化遗产,有的在文化大革命十年浩劫中被肆意摧毁,仅存遗址;有的因长期失修,面目全非;有的破旧不堪,面临倒塌,岌岌而可危!这些文化遗产如再不及时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维修,必将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后人将永远见不到这些祖宗世代遗留的历史踪迹,紧迫感可想而知。

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显得更为紧迫。稽东山区向来人多地少,粮食严重短缺。客观环境决定稽东先民们长期依靠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故从事传统手工艺的人特别多。谁的手艺高,谁就多挣钱。彼此相互竞争中涌现出许多能工巧匠,其中有木匠、蔑匠、漆匠、泥水匠,还有箍桶、修缸补甏等各门手艺几乎全齐。可随着时代的变迁,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建设大潮的到来,乡镇企业兴旺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传统的手工艺已不再是人们谋生的出路。于是有的手艺因没有传人而失传,有的师傅已经垂老,虚度余生,有的则改行从事他业。对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再不进行抢救性保护,后人将不知其手工艺为何物。已传承千百年之久的传统工艺岂非荡然无存。我们将不知不觉成为历史的罪人,遭后人唾骂!

综上所述,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紧迫显而易见,因为有紧迫感,人们才会努力去做。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依仗国家的相关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广大村民自觉保护意识,使基层的所有人自觉投入到保护文化遗产的行列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才能把事情办好。

二、基层文物保护工作的使命感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校庆10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掌握前人积累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并传播到社会,延续至后代,不断培育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这段话为历史文化成果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保护文化遗产是为了继承前人积累的优秀文化成果,摒弃消极的东西,汲取积极的营养加以发扬光大,目的是为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服务。

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性给我们以启示:搞好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历史和现实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也是时代的召唤、国家和人民的期盼。我们这代人肩负的历史责任重大而艰巨,每个人心中必须有一个使命感。文物保护工作的紧迫性决定了这种使命感。人们有了这种使命感,才有可能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投入到文物保护工作的行列中去。

稽东镇虽地处绍兴偏僻的边远山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可没有因一味追求经济开发而大规模地拆迁改造,这使得一大批祠堂、庙宇、戏台、老台门得以保留下来。该镇有幸成为浙江省第五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唯一的试点镇。经过周密细致的普查登记,发现有价值的文物有300处之多,其中有不少为镇内新发现。目前全镇共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文物保护点10处。正因为镇基层领导和民众有保护文物的使命感,所以,近年来镇内文物保护成果多多。镇内村民积极配合上级文物保护部门,对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抢救性保护。短短几年内,保护修复了仙岩寺,修复了裘村的三官庙,还修复了具有人文历史价值的尉村祠堂、古村落冢斜的余氏宗祠、永兴公祠(永兴公即唐代大书法家、思想家虞世南“南镇永兴公”之封号),还有王村的王氏宗祠,这些都列入绍兴县文物保护单位。正因为基层领导和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使命感,2010年12月,在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评选中,冢斜古村落被国家住房和城市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昭示了这一古村落对大禹后裔的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童家岭罗汉会”,也入选绍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正因为基层群众有保护文化遗产工作的使命感,稽东镇许多村落这些年来大兴修志续谱之风,群众有信心开展这一浩繁的修谱工程,使那些早已散散佚或消失的族谱得以延续下去。如今已顺利完成修谱工程的有冢斜村的余氏宗谱、车头村的李氏宗谱、俞村的俞氏宗谱,霞堡村的沈氏宗谱、后坞的胡氏宗谱等,而且仍有不少村落的宗谱正在酝酿和准备之中。

所有这些事实,有力地证明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必须依靠基层群众的积极主动参与才能办好。只要人们心中存有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紧迫感与使命感,领导思想重视,群众积极参与,就一定能把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好。

摘要:基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能单纯依赖国家专业文化部门,基层领导、群众必须要有保护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领导思想重视,群众积极参与,才能把事情办好.

关键词:基层文化遗产保护,紧迫感,使命感

参考文献

[1]、《中国校外教育:中旬》第2010年第九期。

[2]、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3]、《古越遗韵》——绍兴县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点总揽第91页、127-131页。

XX中国文化遗产日方案 篇11

日前,记者从市文物局获悉,今年中国文化遗产日将于6月11日举办,承德市成为此次文化遗产日的主场城市。今年的文化遗产日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旨在通过举办公众广泛参与的系列活动,集中宣传文化遗产日活动的重要意义,普及文化遗产知识,提高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据悉,文化遗产日当天将围绕世界文化遗产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举行7项活动,包括开幕式、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果展、向守护者致敬展览以及为XX “全国十佳文物保护工程”授牌等,并举行古建筑保护成果摄影展和中国文化遗产美术展,实地观摩避暑山庄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与前十次主场活动相比,第 11 个文化遗产日将集中展示“十二五”期间,国家重大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的成果,其中包括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同时还将邀请一些长城保护员代表参会,现场为他们颁发证书并发放一些巡查专用装备,向守护者致敬等。与此同时,市文物局在遗产日前期预热阶段制定了公众参与集中整治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周边环境、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和宣传展览进校园进社区、长城保护员誓师大会、避暑山庄文化使者评选等群众活动。XX中国文化遗产日方案一

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根据国家、省、市文化局的安排部署,为隆重庆祝我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组织开展 好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特制定我县的宣传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 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着力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民族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 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构 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宗旨

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展示,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增强全社会的保护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为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的自觉、自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三、组织领导

主办单位:

四、主题活动

今年文化遗产日活动的主题是:XXXX,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活动的主题是:XXXXXX,“图书馆服务宣传周”的活动主题是XXXXX

(一)活动时间、地点

(二)6月x日举行XXxxx市“第x个文化遗产日”系列宣传活动启动仪式(图书馆服务宣传周启动仪式)

1、邀请县政府领导做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讲话。

2、举办“县非物质文化历史遗存”专题讲座。

3、举办古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4、县电视台制作流动字幕,城区主干道悬挂过街横幅标语,文化馆、乡镇文化站利用宣传栏、标语、海报等进行 文化遗产宣传。

5、下乡村、进校园,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咨询宣传等方式进行 进一步深入宣传。XX中国文化遗产日方案二

一、活动背景

XX年12月,国务院决定从XX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有助于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文化遗产日,为中国大陆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目的是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从XX年起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生存在的基础和人们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二、活动目的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中华民族的这些文化遗产以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想观念,以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激扬向上的活力维系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绵延不断,这是中国文化之魂,是民族精神之根,是我国的世界上引以为荣的宝贵财富,所以我们应当视其为传家宝,世世代代传承并光大下去。为了让我校同学认识和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领悟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成为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以提高当代大学生自身素质为目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系列活动,掀起我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

三、活动意义

1、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2、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四、活动主题

“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五、物资需要

1、多媒体教室一间,文化遗产知识的光碟及多媒体。

2、桌椅若干张、宣传板、横幅若干(尽量多),音响两个、麦克风两个、瓶装饮水一箱(招待重要人士)

六、宣传形式

以海报、图片展览及学校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

七、活动内容

1、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讲座

讲座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溯源、历史的发展兴衰,不同地方的风俗习惯形成的不同以及当代大学生如何宣传、认识、保护、弘扬民族民间文化艺术。

讲座时间:6月6日上午10点

讲座地点:A302

讲座对象:全专业学生,欢迎更多爱好者前来。

2、问卷调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简报 篇12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表彰了第二批自治区非遗“十佳传承人”,为增补专家委员会委员颁发聘书。通过展板宣传、向群众发放文化和自然遗产宣传资料、开展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观看非遗歌舞专场演出等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了近年来西藏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取得的丰硕成果,让全社会直观了解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的相关知识,促进社会各界更加深入了解、认知西藏丰富多彩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提高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自觉参与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识。

活动现场

2011文化遗产日工作总结 篇13

一般地说,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一个孕育、生长、发展, 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运动的过程, 非遗同样如此。做非遗普查保护工作, 就要透过非遗孕育、生长、发展的过程, 还原、再现或创造相似于原有的条件和环境, 制订和实施科学的保护方案。指导思想就是:尊重和顺应非遗保护工作的自身特点, 以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科学为方法和途径, 讲求实事求是, 循序渐进, 于保护中求发展, 于发展中求保护, 用发展来推动保护, 用保护来规范发展。这就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做到不以偏盖全, 不夸大缩小, 不主观臆断, 不顾此失彼。工作人员要明白保护是为了传承, 而传承则要依靠发展;凡舍弃了发展的传承, 一定不是最好的传承;而舍弃了发展的保护, 同样也不会是最好的保护。

非遗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她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 是维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 也是人类智慧的体现。正因为“非遗”自身的珍贵和重要, 我们在决定竭尽全力予以抢救和传承时, 就要以一整套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去慎重待之。对于非遗普查保护工作, 保护只是手段, 发展才是目的。如果在保护的过程中, 不重视发展的重要性, 不强调发展的科学性, 那么非遗保护工作就会处于盲目状态, 其目的也难易达到。这是因为, 如果缺少以科学发展的思维去加以规划和实施, 在保护的具体过程中, 我们会在不自觉中做出一些破坏“非遗”的行为, 给需要拯救工作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 保护工作难求尽善尽美。

那么, 具体如何做, 才能做好非遗普查保护工作呢?

首先, 要理出个框架, 框架即规划, 有框架就能提纲携领, 纲举目张, 建立有序。总观我国的非遗所遇到的困境, 概由于我国正面临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急剧变迁, 原有的农耕文明受到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 正在逐渐消弱乃至在部分地区开始消失, 消失的直接原因就是民众生活方式以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嬗变, 加之外来文化的影响等等, 给一向主要靠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非遗, 以及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使之逐渐地或部分地失却了生存与繁荣的土壤, 大批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甚至由于传承人的逝去而濒于消亡, 大量有历史文化价值的珍贵实物与资料遭到毁弃, 或因非法走私而流失境外, 以往保护非遗的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 也远远不能适应今天的客观现实。这些, 就是我们的非遗所面临危机的社会背景及形势。鉴于此, 笔者以为, 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应当本着问题“从何处来归何处去”的思想原则, 制定严密的保护规划, 有的放矢的分步骤推进, 无章法的乱捅, 对如此浩大的文化拯救工程没有裨益。

下面, 笔者就结合平山县的情况, 谈几点粗浅的拙见, 作以抛砖引玉, 仅供借鉴:

平山县区域面积广阔, 建县历史悠久, 文化积淀丰厚, 非遗项目众多, 且分布较零散, 虽有向包括国家级非遗组织在内的各级遗产组织申报非遗的潜力 (如:战国中山国古文化等) , 但由于长期以来对非遗品牌宣传力度不够, 社会知名度不高, 申遗工作尚不能令人满意。目前, 平山县只有“平山西调秧歌、南冶脸子会、张果老传说、平山油鬼和渔家乐五项”申报列入了省市级非遗代表名录, 申遗工作尚处于初级阶段, 亟需全面加强。平山县要想在非遗普查保护这个系统性工程上有所突破, 笔者认为, 可从以下几个步骤做考虑:

步骤一:建立平山县非遗专项保护资金。

俗话说“兵马未动, 粮草先行”。我们不是惟条件主义, 重视“粮草先行”, 只是强调资金的重要性, 起码在需要粮草时, 不能形成制肘。比如, 平山县城距西部边缘山区100多公里, 由于没有交通工具, 租赁车辆一天就得三、四百元, 加上食宿出去一天就得五六百元, 如果挤班车大部分时间都消耗在路上, 另外采取任何保护措施都离不开钱。试想, 偌大一项文化保护工程, 所涉范围广, 所需工作量大, 所用周期长, 工作人员起码的吃住、办公用品、工作工具、交通工具, 得不到资金保障, 工作就只能是应付。因此, 只有“粮草”保证了, “兵马”才能在前线投入全部身心和智慧, 把所要做的工作做好。

步骤二:管理机构、从业人员及队伍建设问题。

这一步骤的中心工作, 是成立平山县非遗保护专门管理机构。队伍建设问题是任何一项工作的首要问题, 因为人的因素是最具活力的因素。拿平山县非遗保护中心来说, 它与县文化馆、县群文学会是一套班子, 工作人员只能兼职管理。所以, 平山非遗保护工作, 就需要借力相关部门的协助。为解决这一难题, 可以尝试把各乡镇文化站工作人员以“管理机构+乡政文化站”模式, 组建基本队伍;其次, 聘请有相关专长的专业人士和热心于非遗保护工作的有志人士, 作为志愿者队伍;再次, 向社会各界人士做好宣教, 提高他们的认识, 激发他们的积极性, 争取全社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在全社会范围内营造一种像普法教育一样浓厚的“护遗”氛围和意识, 使这一大部分人可以成为孕育后备队伍的土壤。队伍问题解决后, 再聘请省市有关专家对主管机构和各乡镇文化站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并经考核合格准予正式上岗。同时, 要制订出《非遗保护工作奖惩暂行办法》, 以确合理的奖惩制度来保指挥工作的畅通有效。

步骤三:做好非遗普查, 建设平山县非遗数据库。

接下来, 以乡、镇为单位, 划分好非遗保护分工合作区域, 然后把本区域内非遗做以全面的普查、整理、分门别类, 描述出每一项非遗的所有状况, 包括该文化遗产当下的兴旺、减弱、破坏、消亡状况, 争取保留下尽量多的声音、图象、文字、实物等资料, 并建立非遗数据库。这其中, 要把已列入省、市和平山县非遗代表名录的项目作为重点, 如:渔家乐、秧歌剧、战国中山国传说、张果老传说、温泉桃花节、天台山王母观庙会、平山祭孔乐舞、散蜡鼓、八封村、古装武术, 等等。非遗项目所在乡镇要认真对待, 用心操作, 狠抓落实。县主管机构要认真指导, 及时督促, 把好普查工作质量关, 真正摸排清晰平山县内非遗资源的底数、品位、现状、优势、潜力。最后经专业人员汇总, 对平山非遗的主要特色作出总结评价, 筛选保护侧重点, 圈定向国家、省、市申遗的候选代表名录。

步骤四:开展非遗咨询服务活动, 促进非遗知识水平提高。

县非遗管理机构开展咨询服务活动, 便于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和掌握非遗方面的知识, 并分析总结平山各项非遗项目减弱、破坏、消亡以及孕育、萌芽、生长、发展、兴旺等正反两方面的主客观条件和可能因素, 撰写《平山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调查报告》, 再经专家分析、研究、总结、审定正反两方面的保护经验。这样便于随时查找每一项非遗减弱、破坏、消亡的因素, 以及控制、修复、扶正固本的经验做法, 让已减弱的得到保护, 让已破坏的得到营养、生长、发展。对已消亡的, 要注重推动对与之相关联的文化遗产的发展, 看是否有使已消亡非遗再次孕育的可能。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 我们应当对前文所述非遗所面临的形势有充分的估计和认识, 要尽最大努力阻断非遗周围使之遭到减弱、破坏、消亡的的环境条件, 做以“釜底抽薪”式保护;保护传承人, 通过宣教活动, 告戒民众不要随意毁弃历史实物与资料, 对有价值的予以有尝收缴;禁止非法走私, 杜绝流失境外;创新非遗的保护理念、手段、范围与力度, 适应新条件下非遗保护的客观要求。

步骤五:在开展非遗咨询服务活动的基础上, 成立“平山县非物质文化研究会”。

聘请社会学者专家参与, 开展分工协作, 进行专题研究和研讨, 定期或不定期奖励研究成果。同时, 可以公开征集非遗保护志愿者 (这需要一定社会条件来支持) 。可以利用平山电视台、《平山通讯》以及网络等媒介, 尽力营造人人关注、“众人拾柴”的非遗保护氛围。

步骤六:在研究、保护工作的基础上, 起草拟订《平山县发展非物质文化事业促进办法》。

本着“循序渐进, 有所侧重, 做强做精, 逐步提升”为原则, 制订短、中、长期保护规划, 明确指导原则, 制定保护手段和途径;出台促进非物质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及有关税收优惠措施, 鼓励发展非遗文化产业, 促进深度研究、科研开发和商业传播利用。例如:可以利用平山县古中山国出土文物的某些物器外形、文化符号以及古代技艺, 提取一些文化元素, 进行创新应用, 开发现代工艺品或其他商业产品, 让非遗借助物化的现代商品来加以传承和发扬广大。这既可以推动非遗相关产业的行业发展, 促进非遗保护, 又利于催生造就新的就业岗位, 扩大社会劳动就业。这就是科学发展态度所带来的广阔前景。

步骤七:在平山县非遗事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 可以考虑依托某一项或某些历史悠久、富有传统、影响较大、非物质文化含金量高的文化项目, 举办全国性或世界性的文化发展研讨会, 如:古中山国 (平山) 历史文化国际研讨会, 天桂山 (平山) 道教文化全国交流会, 西柏坡 (平山) 全国红色文化论坛, 中国温泉 (平山) 桃花浴文化节, 等等。

总之, 平山县非遗保护工作的全面推进, 可考虑上面所述几大步骤内容, 几大步骤内容互相促进而并不矛盾, 只要用心做自然有裨益。其中, 步骤一、二是基础工作, 步骤三、四是基本保护活动内容, 步骤五、六、七是工作深化阶段, 前四个步骤对后三个步骤必不可少, 步骤五、步骤七可以进一步推进步骤六的完善发展, 步骤五、步骤六的发展也会提升步骤七的办会水平, 相得益彰。而以上七步骤内容, 亦可根据县情, 有选择性地分步或并行推进。通过举办非物质文化活动, 让非遗融入现代生活, 借助经济活动将非物质文化普及到大众的日常生活, 使得非遗真正繁荣发展起来, 从而进入相对和谐的发展状态。

上一篇:一级医院 检验科规章制度下一篇:鄱阳分公司积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