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概论的论文(精选8篇)
军事概论的论文 篇1
《军事法概论》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军事法
2.军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
3.国防基本法律制度
4.军事法的效力
5.军事刑事法律制度
6.军事法律文化
二.简答题
1.军事检察机关即军事检察院,是国家设立在中国人名解放军和武装警察部队中的法律监督机关,其主要职责有哪些?
2.“军事法是统治阶级用以调整军事关系,维护其统治的工具“这一命题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3.军事审判机关即军事法院,是国家设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中的审判机关,其主要职权有哪些?
三.论述题
1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试论述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法治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
2.结合我军发展壮大的社会历史背景,试论述军事法高度集中统一原则的主要内容。
军事概论的论文 篇2
当今时代正在持续兴起的新军事变革,其实质就是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军事文化的重大变革。当代中国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是军事文化中最有生命力、最具革命性的要素,是军队战斗力的文化根基。探索和创新符合我军跨越式发展的军事科技文化,是实现“质量建军、科技强军”战略目标的重要途径。
1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必须提升先进军事科技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迅猛发展,世界上的军事大国都把取得科技优势作为赢得战略主动权的决定因素,极力巩固自身在军事技术领域的强国地位。国际军事竞争日趋激烈,为军事科技的创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军事科技的进步发展对战斗力的提高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军事科技既是战斗力又是文化。军事科技文化是军人履行职能时所必须具备的科技意识、科技文化素质、科技创新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精神。是否用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武装军队,是衡量一支部队战斗力强弱的重要标志,也是决定其能否克敌制胜的关键。军事科技在军事领域中的运用不断创新和丰富军事科技文化的内涵。动力机械等科学技术的发明催生了机械化作战理论,相对应的军事科技文化就包括强调官兵对机械装备的操作能力。计算机、网络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作战理论、非接触战争理论应运而生,此时,军事科技文化又包含了要求军事人才必须具备获取、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科学技术的更新以及军事环境的变革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形式的军事科技文化。当代军事文化对军队战斗力的生成和促进主要体现在军事科技文化的功能发挥上。先进的军事科技文化可以通过观念先导、精神激励、制度规范等文化功能的发挥,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完成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促进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就必然要加快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创新军事科技文化首先要注重更新思想观念,克服陈旧保守的思维方式。建国以来,中国军事科技的快速发展,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军信息化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明显增强。然而,我军现代化水平和执行军事任务的能力与当前的形势要求还有一定差距。面对新的军事技术的挑战,中央军委提出了中国军队要尽快完成机械化向信息化建设转型的历史任务,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质量建军的客观要求。我军必须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坚持以战斗力标准来构建和创新我军军事科技文化。为此,要打破根植于工业时代的机械化思维方式,认识到信息和信息意识是构成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信息优势是最大的军事优势。信息技术是最关键的军事技术。只有形成以创新谋求发展的思维方式,不断强化与时俱进的内在创新动力,才能凝聚力量建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准的专家团队,在推进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事技术变革和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中发挥重要作用。要坚持从文化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我军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上引导我军官兵,增强他们不断学习和创新先进军事科技文化的动力。要提高全军官兵的创新发展科技文化的思想认识,研发和创新军事技术,加快推动我军的信息化建设和战斗力的提升。
2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必须优化军事科技人才发展的文化机制
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实质是信息化,军队信息化的关键是军事人才队伍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目标对新型军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军事人才发展的文化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提高军事人才的信息文化素养。军事人才的科技素质是衡量现代军人素质的主要标志。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事人才的科技素质是能高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化装备,有效开发利用与军事斗争相关的信息资源,实现对战争的有效控制。只有具备过硬的信息素养,才能准确把握信息化战争的特点和趋势,掌握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本领。现代战争实践反复证明,参战人员军事科技素质低下,将严重影响削弱军队的战斗力。我军要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必须以不断提高部队的信息素质和信息能力为根本目的、以众多军事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为主要途径,建立以信息和知识为主要作战构成要素的高素质信息化军队。培养军事人才牢固树立科技文化是第一战斗力的观念,锻造强烈的信息需求意识和敏锐的信息洞察能力。
除了深厚的信息科技素养以外,还要培养军事人才的信息道德品格。尽管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体系对抗成为战场对抗的基本特征,但军人战斗精神仍然在作战中起着不可或缺的特殊作用,仍然是先进军事信息文化的特有要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战斗精神中所包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崇高的思想品德、顽强的战斗作风、良好的心理素质等,都是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主体必须具备的素质。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对手利用各种手段释放大量虚假、误导甚至反动的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道德约束,军人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很容易产生与伦理道德相悖、与正确决策不符的现象。这对军事人才的信息文明程度、道德水平和政治责任感提出了更高要求。良好的信息道德是其在信息化条件下正确行使信息行为、履行军人职责、提高作战能力、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保证。可以说,用战斗精神和军事高科技武装起来的军队才是不可战胜的,才是敌人最可畏惧的。
此外,创新发展先进军事科技人才文化,要发展科学的军事体制文化。在深入研究国情、军情的基础上,按照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现代军队建设规律的原则要求,建立一套体系完整、功能完备的军事信息人才制度,为军队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组织制度保障。近年来,我军积极改革体制编制和在改变规模偏大、结构失衡和加强海、空军建设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我军的现行体制编制是以本土防御和大规模地面作战为背景发展而来的,其功能还不能适应维护我国日益拓展的国家安全和发展要求,无法满足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以及太空、电磁空间安全的需要,无法达到国内外对我军执行反恐、维稳、维和等非传统任务的要求。从体制创新来看,世界多数国家军队的做法是:压缩军队规模,优化军队结构,调整领导指挥体制和部队编制,努力使军队各组成部分实现一体化。比如,美军依据“转型性变革”的计划,将打破传统陆海空天等军种体制,按照系统集成的方法,建立“超联合”的一体化作战部队。因此,我们必须不失时机地把体制编制调性改革引向深入,努力建立与履行我军历史使命相适应的新的体制编制。
3 创新军事科技文化,拓展军事科技文化建设的发展空间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要改变我军科技文化建设重形式轻效果、资源投入有限的现状,就必须以信息化军事建设为契机,大力扩展军事科技文化发展空间。积极创造有利于军事科技文化创新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最广泛地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激情和活力,形成创新思想充分涌流、聪明才智竞相迸发的局面。
扩展军事科技文化空间,建设信息化军事,关键是要建立数字化军事网络平台。横向联接部队建设与作战的各个要素,纵向贯穿至基层,使其渗透到军事活动的全过程,使信息化成为军事生活与军事实践的主体形态,在军事与科技文化之间形成一种双互动结构,达成相互推进的目的。融通军事信息网络通道,还要营造和谐创新氛围。一个宽松民主,探索求真的学术氛围,对于孕育优秀的军事科技人才和军事科技成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要鼓励敢于批判、勇于创新,反对因循守旧、墨守成规;提倡平等的学术争论,鼓励学术民主,倡导创新文化;强调学风建设,克服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等浮躁思想,倡导全军形成热爱科学、淡泊名利的文化风尚,重视创新投资的长期效益,并通过政策法规、条例计划等宏观调控手段,搭建一个良好的成果转化支撑平台;试行军事科研合作制,组织跨学科跨学派的合作与交流,克服人为学术壁垒,减少重复研究,实现系统集成创新;择优支持一批能够与国际期刊接轨的高水平的学术期刊,使之成为我军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的重要阵地。
与此同时,创新发展军事信息文化必须大胆借鉴学习外军信息文化。我军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增强信息文化建设的“后发效应”,还要大胆借鉴和学习外军信息文化的优秀成果和经验教训。一是重视智能创新,尤其是科学技术和作战理论的创新;调整指挥结构,由原来的垂直树状结构,演变成现在的扁平网状结构;发展系统思维,以避免各军兵种各自开发独立系统造成浪费等。二是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文化成果。将各类科技文化信息系统有机地联接起来,建构完全开放的科技文化平台和知识枢纽,提高官兵获取、处理和运用信息与文化知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军事科技文化的传播效能,推进军事科技文化创新。三是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美军除了大量网罗人才、积极培养人才、大胆使用人才以外,还特别重视人才群体组织模式的建设,包括形成完善的人才流动体制、严谨的学术研究体系、高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等内容。需要强调的是,吸收外军信息文化建设经验同时,必须保持我军自身科技文化的特色。努力使信息文化与我军传统特色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实现我军信息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军事领域历来就是高新科学技术及其催生的新军事理念、战法技法的“竞技场”。建设和发展以崇尚科学、勇于创新为要义的军事科技文化,对引领军事变革、加快军队转型具有先导作用。只有站在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前沿,加速军事科技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加大新型军事人才培养的力度,提高官兵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科技强军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军队建设才能不断迈出新的步伐,我军才能真正提高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能力。
摘要:军事文化是推动军事变革的先导力量,人类军事历史的跨越,必然首先发轫于军事文化的突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推进,如何创新军事科技文化,从而有效推进我军战斗力的提升,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关键词:军事变革,军事文化,信息科技
参考文献
[1]李际均.军事战略思维[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
[2]李庆山.新军事革命与高技术战争[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1992.
[3]苏志荣编.跨世纪的军事新观点[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7.
军事概论的论文 篇3
关键词:李靖;军事教育思想;节制之兵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55-03
李靖(571~649),字药师,京兆三原(今陕西三原北)人。唐朝伟大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靖少负志气,有文武才略,其舅韩擒虎每抚之曰:“可与言将帅之略者,独此子耳!”[1]曾任兵部尚书、尚书右仆射等职,封卫国公。著有多部兵书,大都亡佚。现存世者,有散见于《通典》、《太平御览》中的《卫公李靖兵法》部分内容,清人汪宗沂辑为《卫公李靖兵法》四卷。《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及《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也有反映其军事观点的记载。李靖继承了孙子、吴子等兵家的军事教育思想并有所创新和发展。
军事教育是指以教育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方法为根据,对现役和预备官兵进行军事理论教育和实践训练[2]。中国的军事教育始源于原始社会末期,真正产生于奴隶制社会的夏朝。
一、文献综述
目前,国内有一些关于《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注的著作,如黄朴民解读《唐太宗李卫公问对》[3]、戴庞海、阎睿、周媛注译《兵经百字 唐李问对》[4]、吴如嵩、王显臣《李卫公问对校注》[5]、《李卫公问对浅说》[6]、骈宇骞《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注》[7]等,这几部解读、译注之类书籍专以《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以下简称《问对》)为研究主题;其次,有一些关于李靖军事思想研究的著作,如赵良《略论〈唐李问对〉对“奇正“思想的发展》[8]、刘巨《略论唐将李靖的战略和武德》[9]、黄朴民,徐勇《小议李靖对番、汉兵关系的认识》[10]、郭绍林《说〈李靖兵法〉论将帅的素质和职责》[11]等对李靖军事思想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他们主要对李靖的兵法理论研究较多,包括用兵奇正、用兵虚实、探攻守之道等,提出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再者,有一些以“番兵”与汉兵关系为研究主题的著作,如黄朴民,徐勇《小议李靖对番、汉兵关系的认识》对《问对》中李靖回答唐太宗提问时,关于“番兵”与汉兵关系的若干论述作了深入研究,指出“番兵”与汉兵各有所长,应力求扬长避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增强整体协同作战的能力;并认为李靖在处理“番”汉民族关系方面向唐太宗提出的这个“治力”方法,集中反映了李靖战略思想高屋建瓴、辩证全面的本质属性;还有一些在研究中涉及到李靖军事教育思想的著作,如于汝波《关于〈李靖问对〉的成书时间及主要理论建树》在第二部分关于《李靖问对》的主要理论建树第二点提出“训‘节制之兵的治军思想”[12],认为《问对》十分重视对军队的训练和管理,其基本思想是训练“节制之兵”,并就如何训练“节制之兵”作了评述。郭绍林《说〈李靖兵法〉论将帅的素质和职责》指出将帅“重其名节”才能忠于国家和职守;“料敌制胜”取决于将帅的综合素质和主观能动性;“持军之急务,莫大于赏罚”;勤勉无懈,体恤士卒;气势、地势、因势是将帅临战必须把握和利用的三要素。
从前人对《问对》的研究成果可以看出,前人关于《问对》真伪问题论述最多,但意见也最为分歧,至今对其作者及成书年代仍未得出一个比较公认的明确结论。从前人对李靖的军事思想研究成果来看,他们主要对李靖的兵法理论研究较多,包括用兵奇正、用兵虚实、探攻守之道等,提出了很多有学术价值的观点,为后人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这些研究也只是停留在其本身所蕴含的军事价值,并没有将其思想延伸开去,关于其军事思想的现代价值和研究意义论述不多。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古代战争与政治之间以及中外战争比较的方面,而对李靖军事思想或军事教育思想,甚至《唐太宗李卫公问对》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国内外而对李靖的军事教育思想研究几乎还没有专门的研究,有的也只是在一些关于《问对》译注及李靖的军事思想研究中顺带提到。
二、军事训练教育
李靖十分重视军事训练教育,他为了不忘武备,竭尽全力地“训之以甲兵”,亲自向将士传授兵法。李靖对练将、练兵以及练阵法都有一套独特的方法。
(一)练将
李靖认为将帅在战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所以练兵之前先要练将,要练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节制之兵”,练将尤为重要。在战争中,如果想要打败敌人,要想“致人而不致于人”,就必须建立一支纪律严明、战斗力强大的军队,就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将帅是整个军队的核心,从而必须高度重视将帅的选择及任用。将帅作为战争的最高决策者、谋划者、组织者和指挥者,强调将帅要具备忠义、持重、多谋等素质,这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军队的强弱以及战争的胜败。
《问对》中李靖提到,侍奉君主应“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13]侍奉君主应当是在上朝时端庄严肃,忠心耿耿,尽臣子的职责,竭尽真诚,求得君主的信任。故选将用人当推举“忠义之臣”,反对“外貌下士,内实嫉贤”[14]者,即选将用人最忌讳象长孙无忌那样表面上恭谦下士,内心实际上妒贤嫉能的人;领兵作战应做到“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15];这句话是孙武所说的,意思是善于指挥作战的人,先要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但也不会失去战败敌人的机会,强调领兵作战的将帅要善于谋伐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上也;百战百胜者中也;深沟高垒以自守者下也”[16],不用战争就能使敌人屈服的人是上等的将领,百战百胜的人是中等的将领,深挖沟高筑垒以自守防卫的人是下等的将领。治国君主要善于将将,不但“能保全功臣”,而且能“任以吏事”[17],即保全有功之臣,发挥他们的作用,使他们能有机会再立新功。李靖认为作为一名将帅不仅要忠、智、严、信,还要勤、仁和勇。可见,选贤任能,择材任将是组建军队的首要任务。将帅的能力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三军的性命,战争的成与败。所以说,一名优秀的将帅不仅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以身作则,而且要懂得如何指挥战争,严于律己,要具备忠实守信,勇武智谋,克尽职守,竭诚待人的优秀品质及内涵,这对于加强军队建设,带领全军战士作战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endprint
靖曰:“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18]。李靖说过,兵法千章万句,不外乎‘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罢了,我将用这条最基本的原理去教育诸位将领。
(二)练士卒
军队遵规章,守纪律,是确保战争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自古至今,都是如此。诸葛亮曾言:“有制之兵,无能之将,不可败也;无制之兵,有能之将,不可胜也。[19]”《孙子》曰:“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20]”这都说明军事训练教育要有一定的章法,要把部队训练成一支训练有素、军纪严明的军队,即使将领无能,也能打胜仗;相反,如果军队缺乏训练、军纪松散,即使将领有才能,也会打败仗。
靖曰:“教得其道,则士乐为用;教不得法,虽朝督暮责,无益于事矣。[21]”李靖说,训练方法得当,士兵就会乐于听从命令;训练方法不得当,尽管早晚不停地督促和责备,也必定无济于事。这说明教育和训练是否得法的重要性。《法》曰:“令素行以教其民者,则民服。[22]”《孙子兵法》说:“平素能够严格执行命令,管教士卒,战时士卒就会服从指挥,勇敢杀敌。”
唐太宗鉴于“旧将老卒,凋零殆尽,诸军新置,不经阵敌,[23]”军队面临着提高军事素质的这种实际状况,向李靖提出“今教以何道为要?”的问题。李靖回答道:“臣尝教士,分为三等:必先结伍法,伍法既成,授之军校,此一等也;军校之法,以一为十,以十为百,此一等也;授之裨将,裨将乃总诸校之队,聚为阵图,此一等也[24]。意即对“不经战阵”的新部队训练,要循序渐进,通常分为三个阶段进行。首先是把五人编成一伍进行伍法训练。伍法练好后,再进行军校训练。这是第一个阶段。军校训练的方法,就是把一个单位当作十个单位,十个单位当作百个单位,从小到大,由低级向高级进行练习训练。这是第二个阶段。然后交给裨将(副将)训练,裨将再在训练好的各校部队的基础上,将它们集结起来进行阵法的训练。这是第三个阶段。
(三)练阵法
李靖十分重视阵法训练,主张从实战需要来训练士兵,从而达到在战斗中“斗乱而法不乱”、“形圆而势不散”、“绝而不离,却而不散”的效果。练阵法是古代战争中常见且十分重要的一种训练方法。训练的主要目的在于统一队列阵形,使全军上下动作协调统一,以适应敌情变化,充分发挥军队整体作战的能力。靖曰:“臣本诸葛亮八阵法,[25]”《问对》中李靖指出他创制的六花阵是在诸葛亮的八阵法基础上创制出来的,其阵法原则为:“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隅落钩连,曲折相对”,“外画之方,内环之圆,是成六花,[26]”李靖创立的六花阵法的基本原则是,大阵包容小阵,大营包容小营,四方四角相互衔接,一曲一折相互对应。由八阵变为六阵,由方阵变为内圆而外方。外围六阵为正兵,中军为奇兵。并对八阵的名称赋予了新的解释,“八阵本一也,分为八焉。若天、地者,本乎旗号;风、云者,本乎旛名;龙、虎、鸟、蛇者,本乎队伍之别。后世误传,诡设物象,何止八而已乎?[27]”“方生于步,圆生于奇,方所以矩其步,圆所以缀其旋。是以步数定于地,行缀应于天。步定缀齐,则变化不乱。[28]”方是用来规定战场的范围,圆是用来连接各方机动的路线。步数固定,回旋整齐。“凡立队,相去各十步,驻队去前队二十步;每隔一队,立一战队。前进以五十步为节。角一声,诸队皆散立,不过十步之内。至第四角声,笼枪跪坐。于是鼓之,三呼三击,三十步至五十步以制敌之变。马军从背出,亦以五十步临时节止。前正后奇,观敌如何。再鼓之,则前奇后正,复邀敌来,伺隙捣虚。此六花大率皆然也。[29]”由此可见,六花阵法布阵非常严密的,阵形也是变化多端的,瞄准时机向敌人弱处进攻,从而取胜。为了使得六花阵法在训练中能按照将帅的意图练成功,并在具体的作战中发挥出巨大的威力,李靖还提到,军队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中,就必须更加注重基本步伐和动作的训练,指挥信号的识别和正确使用,训练阵形的转换和使用。
参考文献:
〔1〕《旧唐书》卷67《李靖传》.
〔2〕胡志勇.社会科学大词典[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85.
〔3〕黄朴民.唐太宗李卫公问对[M].湖南:岳麓书社,2011.
〔4〕戴庞海,阎睿,周媛.兵经百字 唐李问对[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
〔5〕吴如嵩,王显臣校注.李卫公问对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
〔6〕吴如嵩,王显臣.《李卫公问对》浅说[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7.
〔7〕骈宇骞.唐太宗李卫公问对译注[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5.
〔8〕赵良.略论《唐李问对》对“奇正”思想的发展[J].学理论,2009(6).
〔9〕〔18〕〔22〕〔23〕〔24〕〔25〕〔26〕〔27〕〔28〕〔29〕刘巨.略论唐将李靖的战略和武德[J].社会科学战线,1994(6),中国古代史.
〔10〕〔15〕〔16〕〔17〕黄朴民,徐勇.小议李靖对番、汉兵关系的认识[J].齐鲁学刊,1994(2).
〔11〕郭绍林.说《李靖兵法》论将帅的素质和职责[J].军事历史研究,2003(3).
〔12〕于汝波.关于《李靖问对》的成书时间及主要理论建树[J].军事历史研究,1998(3).
〔13〕《李卫公问对》卷中.
〔14〕《李卫公问对》卷下.
〔19〕诸葛亮《兵要》.
〔20〕《孙子·地形篇》.
〔21〕《李卫公问对》卷上.
军事概论的论文 篇4
一学生缺乏军事兴趣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军事理论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都会遇到下面的现象:学生身在课堂心却不知飞哪去了, 玩手机、交头接耳甚至把课堂当成谈情说爱的场所。学生内心对军事理论课充满排斥, 教学效果较差。总结起来, 学生对军事不感兴趣的主要表现在对军事内容的认知极度匮乏:在他们的思想中就没有军事意识;没有军事方面的知识储备:对于国家军事形势、国防知识、兵器知识等认知不清;对所学内容不感兴趣:由于各方面原因, 很多学生不愿意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对军事活动没有兴趣:对一些课堂军事内容的讨论展示和课外军事小组活动从不参加。
1. 我国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国传统思想博大精深。既有儒家思想的仁政、和平思想, 又有充满激情力量和尚武精神的兵家思想。但自汉以后的历朝历代, 统治者倾力宣扬儒家思想, 读书致仕, 刻意忽略对人们尚武精神的培养。开科取士、八股文等将人们的思想牢牢束缚在儒家思想之中。兵、武被视为有害, 在社会上有重文抑武的倾向。
2. 学校对学生教育方面的缺失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各高校却有意无意地忽视军事教育。国防教育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各个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不重视军事理论的教学;在教育方面存在集中短期教育倾向;在教学配备方面不能给予充分的重视等, 这些都导致教学效果的低下。
3. 和平环境的影响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 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国际事务中主张韬光养晦, 宣扬和平, 建设和谐世界。现代国防概念的外延已经深入到个人的思想、内心。如果国民心中没有国防概念, 国家怎么能安全, 国民的安全又怎么能得到保障呢?笔者认为, 国防概念在国民心中较为缺乏, 这就需要我们的顶层设计者统筹做出规划, 改变这种现象。
4. 教师没有充分发挥作为教育者应有的作用
教师学历结构等综合素质与教学要求差距较大, 师资队伍建设速度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很多军事理论课教师“出身不正”, 自己本身就对军事缺乏热情, 教书授课也是应付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同时还不主动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 课堂授课呆板、乏味、沉闷、死气沉沉, 这怎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怎么能完成国家、社会、家庭赋予他们的使命呢?教师理论自学、科研能力较为欠缺, 相关的研究课题和论文很少, 这种学历水平和学术状况与高校环境很不匹配, 难以适应高校的教学要求。
二营造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兴趣
要努力营造学生懂军事、学军事、爱军事的浓厚氛围, 培养学生的军事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笔者作为普通高校的一名军事理论教师, 结合个人教学实践, 能够为提高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提供一些可行的建议。
1. 建议学校真正重视对学生进行军事理论的教育
军事理论课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军事素质, 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人才, 也关乎着国家发展、前途命运。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 他们的思想、作为可以说决定着国家未来发展的命运。如果未来的主力军都缺乏健康的体魄、尚武精神的健全人格, 那么我们国家未来的命运堪忧。学校应加强对军事理论教学的扶持力度, 加大师资力量建设, 加大军事理论教学的投入, 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 让大学生自觉地接受军事教育。以我校为例, 除了基本的军事理论课教学机构设置、人员设置以外, 学校领导特别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重视对大学生军事素质的培养。在每年的征兵环节, 学校领导亲自坐镇, 主持征兵工作, 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和奉献精神。在召开欢送大学生入伍仪式上, 学校书记亲自同每位大学生士官亲切交谈, 勉励他们在军营中开拓进取, 为校争光。同时向其他在校大学生进行征兵宣传, 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弘扬爱国主义教育。并给予大学生士官各方面的优惠政策, 如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在专业选择上给予更多的优先选择权。这就在无形中宣传了爱国主义精神, 给在校大学生进行了一次卓有成效的军事教育, 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军事兴趣。
2. 建议在任何时间、任何场合进行军事教育
只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军事的兴趣, 我们都要认真地对待, 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要保持对大学生的军事教育。比如, 在学校设置专门的场所, 建设军事学习园地;在特定的时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九·一八”纪念日, 对学生进行勿忘国耻教育, 强调军事上落后就要挨打, 激发他们为建设中国强大的军力而努力;在“雷锋庭院”,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像雷锋一样成为国家的主人, 激发他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强大爱国热情;利用学习园地, 增加学生的军事知识储备, 全面提升学生的军事素质;在学校展览墙张贴各种军事图片, 展示我国最新的军事成果, 增强大学生建设国防的信心。军事教育只有多形式、无所不在, 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军事教育, 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使学生对军事理论不再排斥, 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3. 教学要内外结合
军事理论课不仅需要有翔实的内容作为教学的有力支撑, 同时更需要军事理论教师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 积累经验, 完善课堂设计, 增强驾驭课堂的能力。要选准切入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生动感:选准切入点在一堂课的开头尤为重要。因为一堂课能够成功与否, 与选好教学的切入点有很大关系。不管采取设问式、悬念式、启发式、还是导入式等, 目的都是为了打开大学生渴望追求军事理论知识的心扉, 激发兴趣, 进而产生急切往下听的感染力, 便于抓住大学生的兴奋点, 为顺利展开教学做好铺垫;穿插兴奋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节奏感:保持良好的教学氛围取决于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持续地保持教学双方亢奋的情绪, 这不仅需要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逻辑的严密性、观点的鲜明性外, 同样也需要作为教学艺术的教学语言有张有弛、娓娓叙来的运用以及配合多媒体的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 会使教学更具有节奏感。所谓穿插兴奋点, 是指在具体的教学中, 由教师控制实施的能够引起大学生兴奋或使之振奋的教学观点以及教学素材;激发共鸣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亲切感。激发大学生的兴趣, 振奋大学生的精神, 集中大学生的精力;拓展知识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时代感:军事理论课教学必须紧密跟踪国际形势和军事理论发展的新变化, 及时调整和补充教学内容, 力求把大学生普遍关心的世界热点、最新信息及相关学术前沿问题传播给大学生, 以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 授课者在讲授军事理论内容时, 不仅要讲出其理论的厚重感, 同时也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用新知识阐述新理论, 用新信息促动大学生的新思维;挖掘升华点, 使军事理论教学富有使命感:教师通过对整堂课的演绎、归纳和总结, 用画龙点睛之语提领整堂课内容的教学观点或得到的启示, 对大学生提出要求与希望, 激发大学生的国防责任感与使命感, 使教师与大学生的思想认识达到统一, 情理交融为一体, 使学生们的情感及认识达到升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提高军事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培养大学生对军事的兴趣。我们作为军事课教师, 要从小处入手, 见微知著, 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填补大学生军事理论课存在的缺憾, 逐步激发大学生学习军事理论课的热情, 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洪胜.务本求实地搞好高校军事理论课教学研究[J].新课程研究 (职业教育) , 2007 (8)
军事春兰的将军 篇5
想说清楚陶建幸并不容易,他身上有着上代人一板一钉的态度,但中间还夹杂着现代人的洒脱。他很少出现在媒体的跟前,更多的喜欢待在自己的春兰大院里,搞技术,学管理。
陶建幸是中共16届中央候补委员,春兰集团董事局主席,CEO,党委书记集于一身。
32岁那年,他出任泰州冷气设备厂 (春兰集团前身)厂长,1986年带领全厂扭亏为盈。1989年获“中国空调大王”荣衔,1993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4年荣获“全国十大杰出职工”。 2000年8月21日,他经民主直选为春兰 (集团)公司董事局首任主席,被聘为首席执行官。
陶建幸不乐于四处交往,他喜欢将四面八方的朋友接到春兰在泰州的总部,而且这已经成为了一个常规惯例。这样的见面没有任何功利性,就是为了谈心,谈事,谈共识。他想把自己很多的想法通过谈话的方式梳理一遍,在漫无边际的聊天中捕捉开启思路的灵感,并从中获得些许的满足。
一次他邀请了几个朋友,飞机晚点了,到南京已经很晚,本以为可以留宿南京,第二天起程,但负责接机的人只是机械化的服从命令,把客人带到车内,一路上一直在说,这是上面的指令,我们必须服从。
一路颠簸后,客人们被安排到一个非常豪华的有似五星级的宾馆,仔细端详一下才知道这是春兰的招待所。
大家本以为这个招待所是为国家领导准备下塌用的。但后来得知这是陶建幸专门为经销商准备的。经销商们在春兰起身的时候给了陶建幸莫大的帮助,所以为了感谢他们,陶建幸建起了全泰州市最好的宾馆,为的是在每年的经销商大会上为他们提供最舒服的住处和最好的食物。
来谈心的所有的宾客都会接到一张时间表,并会有人在他们身边帮他们严格履行时间。7点半起床,8点早餐,9点会见陶建幸,这个军事化的管理王国给人的感觉是敬畏,必须服从。
第一次进入春兰总部的人直感都是进入了中南海。一池碧水,汉白玉仿古围栏,大面积的绿地鲜花,孔雀和梅花鹿闲庭漫步。离总部不远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机场,是在财富论坛上,陶建幸从国外 CEO那里取经的点子。
进入总部之后,你会感到震撼,霎时间仿佛从中南海赶到了人民大会堂。总部屋顶高起,空间宽敞,建筑格局和材料选择仿佛都是按照大会堂的图纸精心建造的,十分气派。
在总部的不远处是春兰的展览馆,它的未来展览区设计别出心裁。在一个个产品展架上,空有一个有机玻璃外罩,里面没有任何产品。空荡荡的展馆内惟一的文字就是蓝底反白“未来馆”。未来馆的主通道镶嵌着25个铜制铭牌,每个铭牌上面都刻有一个数字,从“2000”,“2005”,数差为5,末端最大数值是“2120”。这些设计都是陶建幸的主意。地上的数字代表年度,“2120”则代表陶建幸也想做百年老店。
陶建幸会见客人的讲究给人印象颇为深刻:自己的座位上一定是玉溪牌的香烟,对面摆的是南京牌香烟,那代表的是客人的位置。这让人联想到的是总理接待外宾时的礼仪规格。
按照日程表,9点整陶建幸准时走进会议室。他身材非常高大,这在江苏人里并不多见,因为需要仰视,所以在气势上就夺人一筹。
陶建幸谈话条理分明,而且是有备而来的。如果你是传媒界的朋友,他会用对美国网络电视的话题起头,聊到他熟知的财富杂志,通过分享他和杰克·韦尔奇之间的交流,借以引出春兰国际化的问题。起初你会觉得话题很泛,内容很散,但仔细琢磨,你会体会到他的用意。
他在整个的谈话过程中会产生很强的磁场效应,声音很洪亮,话题的吸附性很强,和他聊天,你会失去主线,变为满脑子都是服从的字眼。他先入为主,很少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昨日的“曲高和寡”就是他的偏执和笃定。
如果你在谈话的过程中质疑他,挑战他,他会站起来,在过道间来回的踱步,你很容易发现他的语速加快,这种挑战会令他倍感兴奋。稍做休息,理清思路之后,他会滴水不漏地将你的论点一一驳回,记忆力的惊人不禁让人叹服。
陶建幸的领导风范是有目共睹的。每次亮相在媒体面前,他总是一副领导人的姿态,一副金属边眼睛,浓黑的头发向后梳理。他的姿势已是被固定化的伟人的动作,喜欢踱步,背个手,远眺。那些伟人的动作就好像记录片一样,一个一个在眼前浮现。
陶建幸从小就喜好机械,钟情于发动机,所以春兰今天涉足了汽车领域。他还设计生产线,“除了冰箱厂,我们的生产线都是我设计的,汽车厂是我做的总体规划。”
他自称是“天然的商人”。“企业家的直觉是天生的,但决策必须是理性的。我是天生的商人,后天的训练又是数学专业。”陶建幸固守的观念是,经营的灵魂是为了资本的增值,企业的本质是赚钱可持续。他善于把自己的经营理念通俗化,自创“富生一子论”,“锅碗论”,“箍桶论”。
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陶建幸主攻的计算机数学专业居全国顶尖地位,他也热衷于设计创造。专业的训练给了他一种特质:“比较注重因果关系,逻辑关系,‘大跃进’的事不会干,比较规矩,不敢随心所欲,不敢偷懒。”
目前在他众多的社会角色中,他最钟爱的是“南京大学董事会名誉主席”,“教授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等头衔。他常说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做一名真正的科学家,所以他一直站在春兰的设计第一线。他说过自己愿意投资15亿盖一个研究院,并为国家培养出更多的科技人才。
陶建幸极少应酬,喜欢自己吃饭,依赖睡午觉,而且雷打不动。他很喜欢下围棋,每年还资助800万元举办春兰杯围棋大赛,以表示自己对爱好的尊重。他还喜欢和棋协主席陈祖德下棋,明知必败,但还是愿意感受挑战的快感。
陶建幸属蛇,自称“小龙”,相书上说:冷静,弄潮,敢于做“蛇吞象”之事,以小博大。他自称儿时非常凋皮“人家那么说,我偏要那么做,这种性格对我后来影响非常大。”
陶建幸的生日是12月31日,公历最后一天,属摩羯星座。星象书上说此星座的人性格既孤僻又有雄心,有极强的工作热情和组织纪律观念,从不放任自己,为实现理想不惜付出任何辛劳。
美国的军事摇篮 篇6
2011年,西点军校在《福布斯》杂志发布的榜单中位列第三。2009年,这所全名为“美国军事学院”的学校还曾击败众多常春藤联盟大学荣登榜首。
西点式人生
“西点大四学员雷蒙·维特在黎明时分就起床锻炼,穿戴整齐后他踏着军步走向指定的位置吃早餐。在一天紧锣密鼓的学术课程后,维特冲回房间,赶上晚上11时30分的宵禁。”维特只是《福布斯》杂志笔下普通西点学员的一个样本,几乎每名学员的一天都这样度过。
与自由著称的普通美国大学不同,西点军校以其严格的课程设置、军事化管理和高强度的领导力培训,让学生或主动或被动地获得“成功”的能力。
不过“教育”在西点军校不仅仅意味着学术培养,同时强调军队素养培训、体能提高和意识形态培养。因此,一名学员的年级排名和毕业去向,不仅仅由学术成绩决定——那仅占55%的比重,此外有30%取决于军事领导力,15%取决于身体素质。
西点军校访客中心讲解员玛丽说,西点军校的教员通常任期不长,因为随时有前线的“新鲜血液”输入西点,为学员们传授最新的前线技术和讯息。
“9·11”事件之后,西点军校社会科学系成立了以授课、研究、指导为核心任务的“与恐怖主义作战中心”。
为了实地了解反恐战争的特点,西点甚至还特别派了4位教官到阿富汗作实战考察,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该中心还为西点学员提供与国家政策制定者和情报官员见面的机会,并帮助学生参与在美国国家反恐中心、国务院等机要部门的实习。比如说,前国务院反恐事务大使麦克·西汉曾给该中心学员讲课,参与国土安全学习的学员,曾获得与纽约消防局、国民警卫军和纽约紧急事故处理办公室进行联动练习的机会。
早在1958年,西点便开设了国外交流项目。2011年已有60名学员前往阿根廷、匈牙利等30个不同的国家交流。
有趣的是,西点军校2011年也有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15名国际学生入学。西点军校每年都会给150余个国家提供学员机会,国际学生需要联系美国大使馆进行申请,菲律宾前总统菲德尔·拉莫斯也曾是西点军校国际学生中的一员。
提名录取制“与政治无关”
这所被称为“黑鹰”的美国顶级军校必然看似阴森、令人望而却步?那实属误解。
坐落在美国纽约州哈德逊河畔的西点军校坐拥美景,远山起伏,树木茏葱,连英国文豪狄更斯都不禁赞叹:“很少有其他地方的景致可与西点相媲美。”
在距离纽约市北80公里处,平缓的哈德逊河水被东岸凸出的宪章岛以及众高地所阻挡,形成“S”形河湾,其中一块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三角巨石坡因位于河西岸的拐点处,因此得名“西点”。
独立战争时,这里是华盛顿将军指挥部所在地,阻断英军前方去路;1802年3月16日,美国国会正式授权在此成立美国军事学院。
西点军校被视为“神秘”,多半是因为其特殊的招生制度。要想成为美国西点军校学员,不仅要在学术成绩方面保持优秀,通过体能测试,还需要获得一份重要的材料:参议员、众议员或同时身为参议院议长的美国副总统的提名。
这样的要求听起来令人退避,脑海中浮现“关系”、“政治利益”等词汇,但西点军校前校长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却明确表态:“这与政治无关。”
尽管西点军校录取竞争异常激烈,录取率一直在10%左右,但它绝非“高干子弟学校”——只要在学业、运动、领导力和课外活动方面均展现出色才能,出身普通的孩子也能学费、食宿费、医疗费不付分文,享受西点军校的超一流教育。一位来自北达科他州的学员对记者说,“我来自一个人口不过1000的小镇,我所享受的有限高中教育资源让我在数学、物理、实验等方面跟同伴们相比有些逊色,不过事实证明,我也同样能够成功。”
信仰融入生命中
学员大四时开始选择毕业后想要加入哪个军种;毕业后,西点毕业生将以少尉的身份服役五年。在这五年中,西点学员必须在第一年和第二年完成基础军官课程和针对服役军种特性安排的专业培训。之后三年,学员将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也许会领导一支宪兵队,也许会带领一支小型的炮兵支持部队,也许会加入军事情报组织。
这是西点“流水线”上的学员们通常遵循的职业道路——因西点学员在校主要制服颜色为灰色,西点军校毕业生群体被誉为“灰色长队”。
在服役第五年,西点毕业生将面临“继续从军还是弃戎从业”的重要抉择。若是选择继续从军,毕业生将朝更高的军衔、更大的责任和更强的领导力迈进;若是选择弃戎从业,毕业生会选择各种职业,继而打开一个崭新的世界。
在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中,不仅有国人熟知的美国总统尤利塞斯·格兰特将军和德怀特·艾森豪威尔将军,罗伯特·李等美军名将,还有美国在线创始人之一吉姆·凯斯,7-11便利店首席执行官约瑟夫·迪平图等商界巨子。二战以来,西点军校、海军军官学院和空军军官学院三所军校已经培养了1500多位500强级首席执行官、2000多位公司总裁、5000多位副总裁,以及成千上万的小公司企业家,被誉为“最好的商学院”。
无论西点毕业生走到哪里,他们身上的“西点血液”对个人性格塑造,甚至对于美国历史和社会发展都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录取环节开始,西点就强调申请者必须有卓越的领导力。入校后又规定学生必须“发展领导力以服务国防事业”。西点军校作为军队的“预备队伍”,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着力培养军队团体认同感和集体主义。“西点人”、“灰色长队”等名词成为伴随他们一生的身份标签。
200余年以来,西点军校的毕业生不仅战斗在战场前线,更在政治、商业甚至文化领域充当着“战略大脑”的角色。西点历史系曾有一句名言:“我们教的大部分历史是由我们所教的人所创造的”,这绝非空谈。
大洋彼岸这所军校的成功与得失,或可为已经全面启动的中国军校改革提供多方位的借鉴。
军事工程与军事设施保护对策研究 篇7
1. 军事工程与设施保护中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1.1 军事设施净空空间被压缩, 安全得不到保证
军用机场、雷达、技侦阵地等军事设施需要一定净空或电磁保护环境。但近年来, 一些军用机场净空和某些雷达、技侦阵地的净空及电磁保护环境所需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如空军郑州机场因郑州市的发展需要, 在2005年刚迁址新建, 但近年在新机场周边又盖起多座超高建筑, 影响了军机起飞, 威胁着飞机的安全。据报道, 导致2006年11月14日兰空某飞行团一级飞行员李剑英同志及2010年5月6日济空某部飞行员冯思广同志失事的原因之一就是机场净空区域受到城市扩展, 居民饲养飞禽、散发空漂物等原因造成了飞行事故, 飞行员为避开居民集中区错失跳伞时机而牺牲的。又如广西北海市的违法超高建筑使某处军事设施的雷达工作效率大幅下降, 有效探测距离降低了60%。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
1.2 军事设施被人为破坏, 作战效能丧失
从20世纪90年代初《军事设施保护法》颁布实施后, 一些地区军事设施还未能得到有效保护。如某军区辖区内军事测量标志每年都因被当地群众视为破坏风水的邪物而移动位置, 甚至有的以影响耕地、建房、修路等为由被私自拆掉或深埋而遭到破坏。又如位于某地京广铁路一侧的某国防工程, 是为战时扼守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的重要军事设施设置的, 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 这条工事被一家采石场一点一点蚕食。当初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构筑起来的永久工事, 只剩下了骨架, 完全失去作用。
1.3 军港码头及航道受渔船挤压, 造成军用舰船航行困难
有些渔民在军用舰船航行的海区、训练区等进行养殖, 舰船航道被挤占塞, 造成军用舰船航行困难, 特别是遇到海产品交易的高峰时节, 舰船基本无法通行。对军用舰船执行海上战备行动任务造成很大影响, 甚至威胁到潜艇的自身安全。
1.4 在军事设施周边招商引资建厂与开发旅游, 造成军事安全隐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各地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 新建的一些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区、特色工业园区等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 造成不少军事设施成片报废, 也有少数地方政府和单位报批手续不全就“先毁后奏”。更有一些地方招商引资, 将部分“三资”企业建在我军事设施的周边, 甚至就在部队营区、机场、军港和雷达、技侦、导弹阵地附近, 对军事设施的安全和部队行动的保密构成了直接威胁。
随着各地旅游开发的逐步扩大, 也有不少处于山区的战略仓库、导弹阵地以及位于海边的海军基地, 其周围成了新的旅游热点, 并且兴建涉外酒店、酒吧、娱乐场所等。前往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日益增多, 增大了保护军事设施和秘密的难度。
2. 造成军事工程与设施保护不力的主要原因
2.1 忧患意识淡薄
长期的和平环境, 再加上改革开放
中国储运网Http://www.chinachuyun.com131后, 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人们经济利益观增强了, 但忧患意识却越来越淡薄了。一些人认为不打仗军事设施没什么用;也有的人认为现在打的是高科技战争, 军事设施用处不大;还有一些人觉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间谍卫星那么多、侦察手段又高, 我们的军事设施根本无密可保, 用不着这么神秘地保护。
2.2 法律知识匮乏
一些地方由于群众的法律意识淡薄, 也有一些人所了解的法律知识甚少, 往往为了一点蝇头小利, 而毁坏或损坏国家测量标志或其他军事设施。也有些不法分子为了盗用钢材、铜材, 便把钢制测量标志、军用通信线路或其它军事设施拆掉盗卖。被抓后也仅仅认为是偷了一些破铜烂铁, 根本没有意识到其行为已触犯国家法律, 甚至对国家安全造成了影响。
2.3 经济利益驱动
1978年改革开发后, 一些人或单位片面认为一切以经济发展为中心, 其他的包括军事设施都要为经济发展让道。为了招商引资, 外商提出要在哪里建厂, 就答应把哪块地划出来。也有一些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 扩大城市规模, 向包括军用机场、军港码头、雷达阵地等在内的军事设施周边扩展, 压缩机场净空区和安全区域。还有一些地方同样是为地区经济利益, 在军事设施附近开发旅游, 任由外籍人员在军事设施周边兴建楼堂馆所及租住。在军港附近及航道上水产养殖更是经济利益驱动的具体表现。
2.4 法规体制不全
《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21年来, 对军事设施的保护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 由于该法及其“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办法” (简称“实施办法”) 有些条款还存在难以操作的情况。如法规中划定的“两区两范围”, 即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相对较清楚, 也容易划分, 但军事禁区外围安全控制范围、作战工程安全保护范围
China storage&transport magazine 2012.07
的划分则较难操作, 基本上没划。这些法规对军事设施外多少米范围禁止修建民房和其它设施也没有予以明确规定。
另外, “实施办法”第二条规定:设有军事设施的地方,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和驻地有关军事机关共同成立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 (以下简称“委员会”) , 负责协调、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军事设施保护工作。《军事设施保护法》第三条指出:设有军事设施的地方, 有关军事机关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相互配合, 协调、监督、检查军事设施的保护工作。但由于没有明确地方参与委员会的人员构成, 大多是参加委员会的地方代表不能在城乡规划、项目选址等方面参与决策, 因而不能有效地保护军事设施。
3. 加强军事工程与设施保护的对策措施
3.1 加强宣传与普法教育, 强化国防意识
必须在全国, 特别是军事设施分布较多的地区, 广泛而又深入地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宣传与普法教育, 使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牢牢树立军事设施事关国家安全的思想, 努力为军事设施的保护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同时。正确处理依法保护军事设施与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的关系, 强化国防意识, 提高军民依法保护军事设施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进一步明确保护军事设施就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
3.2 完善法规与保护制度, 设置“军事管理缓冲区”
从军事设施保护法实施20多年来的实践看, 由于军事管理区一般都是以军事区域的边界来划分的, 故仅设定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还不能完全解决军事设施的安全和保护问题。因此, 应进一步完善军事设施保护的法规, 如在军事管理区的外围划出一定距离, 设置为“军事管理缓冲区”, 并对各种军事设施外一定距离范围内禁止修建民房和其它设施的“距离”予以明确。同时, 明确“军事管理缓冲区”的范围、边界, 特别是对于如机场、雷达阵地、技侦阵地、军港等军事设施, 可根据环境影响评价、安全评价、风险评价或进行专项研究的相关结论来确定。“军事管理缓冲区”应在当地的城乡规划中予以落实, 该区域可由地方政府管理、军事部门监督。在该区域内限制社会团体、个人等进行开发或兴建集中居民点活动。若要开展一些非正常的农业生产活动时, 应报当地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 同时征得军事部门的审核、同意后方可实施。
军地双方应联合组织对该区域进行规划, 合理控制。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 在保证军事设施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 避免把军事设施范围划得过宽, 尽量兼顾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以及其他方面的社会利益。同时划定了“军事管理缓冲区”的范围, 也可减缓军用机场的噪声、雷达阵地的电磁辐射等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减少军民纠纷。
3.3 健全行政与执法机构, 加强规划刚性
完善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组成, 应将地方政府发改委、规划、国土等部门行政主管充实到军事设施保护委员会的执法机构中来, 明确责任和义务。在各级城乡规划中, 不仅要明确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保护区域, 还要确立军事管理缓冲区的保护地位。进一步强化执法检查、监督, 对损坏军事设施、侵占军事管理缓冲区或影响军事设施使用效能的单位或个人决不能手软, 该处罚的处罚, 该追究刑事责任的追究刑事责任, 使军事设施得到真正有效地保护。
总之, 国家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的最基本利益。军事工程设施又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利益的建筑物, 军事工程的建设与正常运行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也就是说国防建设是国家安全的保障, 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经济发展则是国防建设的物质基础, 为国防建设提供必要的经济保证。因此, 军地双方应共同努力, 有效保护, 使军事工程设施发挥最佳的效能, 捍卫国家安全。
摘要:国家安全、军事安全是国家的最基本利益。但也有少数地方片面强调经济利益, 使部分重要军事工程、军事设施周边社情复杂、通道被挤占, 甚至有些重要的阵地工事已经基本丧失作战效能。笔者分析了军事工程与设施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从强化国防意识、完善法规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保护对策措施。
试论军事刑罚的价值 篇8
一、军事刑罚价值的意涵
马克思主义认为, “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人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所以价值反映了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性能、效能或潜质。在人类的实践中, 凡是对人有用、有利、有益,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有助于实现人的目标的东西 (实体或精神) , 就是有价值的, 就会得到人们的肯定性评价。反之, 那些不能满足人的需要, 无助于实现人的目标, 对人无用、无利甚至有害的东西, 就是无价值的, 必然受到人们的否定性评价。
同样道理, 军事刑罚之所以有价值, 正是因为它能满足国防军事秩序有序、高效和公平地巩固和发展之需要。
二、军事刑罚价值的构成
当代军事社会领域, 由于国防军事利益和需要的多方位、多层次, 导致军事刑罚价值要素多元化, 如巩固军队的稳定、提高部队战斗力、提高军事建设法治化水平、提高军事刑罚效益和维护军队的纯洁稳固及良好形象等等。而归结到军事刑罚最终价值层面, 军事秩序、公平正义、战斗力效益、人权保障应当是其价值构成的主要方面。
(一) 维护军事秩序
军事秩序, 是社会秩序的组成部分, 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军事领域内的人员和装备, 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条令条例, 规范其在各个领域、时间和空间的行为, 保持军事行动、组织制度、结构体系、内外关系及日常生活而形成稳定的、有条理的社会现象。它反映了军队所属阶级的利益意愿、建军性质、宗旨, 关系到国家政权、社会制度的稳定, 以及国民生活的安宁, 其本质是指国家军事运作有条不紊, 井然有序的状况。现代军事法律制度建立并确认了一定的军事秩序。在国防和军队建设的过程中, 一旦军事秩序遭到破坏, 国防利益和军队利益就无法得以确认和保障。
(二) 体现公平正义
军事刑罚以维护军事秩序、提高军队战斗力为直接目的, 但军事刑罚所维护的军事秩序首先应当是体现公平正义的秩序, 只有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军事秩序才是军事刑罚应当维护的目标, 也才能彰显文明之师、法治军队的形象。
所谓公平正义, 就是秩序与自由、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平衡。军事刑罚通过中立、公正的军事刑罚运行实践, 引导、激励人们充分履行军事义务, 保障个体权利的正当行使和军事利益的合法实现, 从而“在军队中形成稳定、有序的法治环境, 从而为军事统帅权顺畅、高效运作提供有力军事司法保障”[1]。军事刑罚的生命在于实施, 为了保证军事刑罚的严格实施, 国家以强制力为后盾, 将守法行为肯定为正义行为, 将非法行为否定为非正义行为, 并运用制裁手段对违法行为行为施以消极的军事刑罚制裁, 尽量避免非法获利或逃避义务现象, 抑制破坏正义行为的发生。
(三) 追求正面效益
树立效益观念是军事刑罚价值追求的前提。从传统观点看, 效益是经济学的价值范畴, 主要反映了一种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在军事领域中, 军事刑罚制度以其特有的消解、整合功能最大限度地进行军事资源优化利用与合理配置, 以不断满足国防和军事的需求, 以期达到基于资源最优化配置所带来最有益的结果。效益是军事刑罚各要素、各环节运行结果的综合反映。军事刑罚作为惩罚和预防军事犯罪的手段, 在适用中既能产生积极的正面效益, 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效益。
军事刑罚的正面效益主要体现在通过建构约束和激励机制, 对军事行为进行规范、制约和调控, 从而使被侵害的军事秩序得以恢复, 军队、军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军事指挥权的尊严与权威得到肯定, 潜在的危害因素得到预防和抑制, 最终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军事刑罚的负面效益则体现在过于注重对军事秩序的维护, 过于基于安全价值优于公正价值的要求, 将安全视为军事刑罚的首要价值, 容易简单地将军事刑罚作为一种单纯的秩序维护手段, 忽视其对自身利益的保护价值, 削弱了其对军事刑罚的信仰基础。
追求正面效益, 通过寻找最佳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修复被破坏的军事秩序, 无疑是军事刑罚价值的合理性所在。因此, 追求军事刑罚的价值也就是追求军事刑罚的正面效益。努力追求军事刑罚的最佳效益应该成为军事刑罚价值追求的出发点和归宿。为实现军事刑罚预期的价值, 就要树立效益观念, 实现军事刑罚效益的优化, 以科学的投入和合理地利用资源, 使军事刑罚的效益达到最佳的状态和最高水平。
(四) 充分保障人权
所谓保障人权, 是指防止人权受侵害、确保权利最终实现的制度化保护。尽管军事刑罚与普通刑罚相比有其特殊性, 但在产生方式、外在规范、内在逻辑、运行程序、效力根据以及行为调整等方面, 均符合普通刑罚的一般性要求和特征, 即军事刑罚具有普通刑罚的基本属性。
从单一的军事领域来说, 确认、维护和发展军人基本权利并不是军事刑罚的直接价值追求, 其直接价值追求在于维护和优化军事管理秩序, 巩固和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但这一价值的最终实现又直接取决于“人”的因素。在权利本位的社会中, 不对军人权利予以充分的关注和保护, 任何指望军人全身心地投入国防建设的设想都是不现实的。尊重、维护和发展军人基本权利, 有利于提高广大官兵的建军热情, 把投身国防与军队建设内化为自己的精神动力, 自觉为巩固、维护和发展高度集中统一的军事秩序贡献力量。
只有在军事刑罚制度的内容能够充分体现基本的正义价值追求, 最大限度的保护军人权益的前提下, 作为军人的个体才能自觉将个人利益融入国防军事利益中, 产生自觉维护军事秩序的意识, 军事刑罚才能提供更为可靠的和必要的手段以维护军事秩序的权威性, 这不仅出于对军人权益的保护, 也是出于国家安全利益的现实需要。
三、军事刑罚的价值取向
所谓价值取向, 是指在价值方面的选取方向和目的性追求, 是主体对客体价值的取舍, 是主体所预想达到的价值目标。军事刑罚的价值取向是评价我国现行军事刑事法律制度以及构建完善的军事刑事法律制度的具体尺度和准据。一方面, 从保卫安全, 维护秩序的角度来说, 军事刑罚在适用上应当充分考虑到军事犯罪的危害性、权力行使的便利、迅捷及强制力度的大小, 以期有效地惩处军事犯罪;另一方面, 从保障人权的角度来说, 军事刑罚又应当对个体人权给予必要的关注, 加强犯罪预防的综合治理, 克服“刑罚万能论”和滥用刑罚的倾向, 不至于使军事刑罚成为赤裸裸的打击与暴政。因此, 军事刑罚的任务在于“肯定军事的暴力性, 以一定程序保障军事暴力的实施, 但又将这种暴力维持在一定范围之内”[2]。
在军事刑罚适用的利益选择中, 国家利益、军事秩序维护的需要与保障军人基本人权之间存在利益分殊的剧烈, 要维护军事秩序的安全并保障战斗力的发挥, 就要强化、泛化军事刑罚手段的适用, 但这一双刃剑又会对作为个体的军人的人权造成潜在威胁甚至直接剥夺。当两种价值要素发生冲突时, 我们应当确立一种均衡价值观, 力求在维护正义与秩序之间、维护公平与效率之间寻找一个契合点, 在这个契合点上, 既能使国家通过对犯罪及时有效的追究来维持战时军事秩序和社会秩序, 又能使国家在司法活动中维护最低正义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从而最大程度上追求二者有机统一所获得的利益。
(一) 秩序优先, 维护正义
秩序是法律追求的首要的价值取向和目标, 通过军事刑罚保护军人权益亦不例外, 它把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和军人本身的生活秩序作为其根本价值取向。秩序的存在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 它已成为人类社会广泛意义上追寻的一项价值目标。具体到军事司法领域, 以维护军事秩序作为基本价值是由军队的根本属性、职能和军事活动内在规律所决定的。
正义, 历来被视作法律制度应当具备的优良品质, 甚至将理想的法律视同正义本身。伴随着现代军事法向理性的复归, 军事社会并不排斥军人一定的权利。不仅如此, 赋予军人一定的权利, 满足其必要的正义要求, 还是提高军人士气和勇敢精神的必要手段。所以维护基本人权, 确保最低司法正义, 是维护军事秩序的底限需要。
(二)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公平是司法的伦理价值, 效率是司法的经济价值, 从总体上看二者都是司法的基本价值目标。但鉴于军队的特殊性, 尤其是战时的特殊环境, 军事行动的紧迫性要求快速、高效的司法活动为其做出更有力的保障。因此军事刑罚必须首先为维护军队的高度集中统一, 维护上令下达、令行禁止的严明组织纪律, 维护军队快速、高效地进行军事行动, 完成作战任务而发挥应有作用。在满足军事秩序基本需要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地保障公平正义, 是法治观念在军事司法领域内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田友方.战时军事司法立法的三个理论前提.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5.
[2]杨韧.军事法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武警学院学报, 2003, (5) .
[3]李昂, 田龙海.军事法学研究综述.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5-4.
[4]田龙海, 朱国平.战时军事司法的价值取向及其实现.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03, (1) .
[5]杨韧.军事法研究的价值取向与方法论.武警学院学报, 2003, (5) .
【军事概论的论文】推荐阅读:
军事课论文07-09
军事理论论文_高校国防教育的益处07-25
军事物流储备论文05-23
战争军事行动论文10-08
军事法律顾问论文08-30
军事理论科结业论文07-11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07-23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论文09-13
军事理论课论文10-15
军事学毕业论文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