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学毕业论文(精选6篇)
军事学毕业论文 篇1
国防生军事基础素质培养特点、问题及对策
考号;110211138225
姓名:范益铭 摘要:国防生是根据军队建设需要,由地方高校从参加高考的应届考生中招收培养的青年学生。招收国防生旨在培养造就既具有地方大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等特点,又具备军人意志坚强、忠于职守、令行禁止的高素质新型专业技术军官和指挥军官。培养国防生是国家依托普通高等教育资源支持国防建设的重大举措,是新时期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实际步骤。但国防生的培养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在这条探索的道路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部队领导以及国防生这个群体共同研究解决的问题。关键词:国防生;创新;探索;自我要求;部队
前言:随着现代战争局势的改变,传统的对军事人才的要求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能适应。高科技、信息化、多军种联合作战的权限作战方式成为了现代战争的主旋律,对此,我军在部队人才培养上做出了很多探索。从招收在校大学生入伍参军,提干后留在部队,到之后的直接招收大学生军官,之间经过了漫长的探索道路。同时也遇见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适应军队环境氛围,一些大学生进入部队后军事素质以及思想素质不过硬等。于是我军在总结这一系列问题以及解决办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防生这一概念。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从1998年第一届国防生开始,国防生已经走过了14年的风风雨雨,在走向成熟的同时,国防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特点以及所面对的问题也见见显露出来。作为国防生中的一员,我希望能够结合自身的亲身体会,将国防生的特点、问题在此做一二剖析,并为其提出一些个人完善意见。国防生的意义及培养特点 国防生的定义及解释:国防生是指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由军队依托地方普通高校从参加全国高校统一招生考试的普通中学应届高中毕业生中(含符合保送条件的保送生)招收的和从在校大学生中选拔培养的后备军官。国防生在校期间享受国防奖学金,完成规定的学业和军政训练任务并达到培养目标,取得毕业资格和相应学位后,按协议办理入伍手续并任命为军队干部。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招收国防生的高校大多数是重点大学。这些地方院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高于军校,国防生可在此接受优质的教育。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订协议后,在校期间还可享受由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国防生完成学业后将统一入伍成为军官。
2.1国防生的招收与培养 2.1.1国防生的招收条件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忠于祖国,热爱军队,志愿献身国防事业;
2、道德品质优良,模范执行大学生守则和有关规章制度;
3、学习勤奋,完成规定的课程,主干课程学习成绩良好以上;
4、年龄条件:大学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毕业时的年龄分别不超过25,30,35周岁;
5、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拔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
6、身体健康,符合军队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
可见国防生的选拔条件在招收标准上就是为了选择了更加符合部队要求的群体进行培养。首先是身体必须达到军检要求。思想品德端正优良,对党忠诚的要求也契合了我军党指挥枪的重要思想。同时学习勤奋也保证了国防生在校期间在面对国防生的训练学习任务以及普通大学生的学习课程,能够良好的完成了自身学习任务。可以说,国防生的招收要求上比起部队之前所实行从大学生中直接选拔军官的政策更加可行有效。因为其所选出的群体更加符合部队的要求同时也更加主动的接受部队的思想与教育。国防生选拔标准呢的提出,更加规范了部队依托地方高校培养高素质军事人才的标准和方法。2.1.2国防生的培养方法
国防生的培养办法从国防生建立伊始便是条艰苦的探索道路,怎样平衡军事培养以及大学生课程学习的关系?如何对国防生平时养成做出一个很好的规划?如何另国防生能很好的在地方大学这样自由的氛围环境下很好的适应部队的规章制度,适应部队生活?都是这一路上所面对的众多问题的一小部分。
由于国防生的特殊性,这个群体具有军校生以及普通大学生的双重特点,同时又有所不同。对于军校生来说军校生在军队院校学习,入校经复查复审合格后,即取得学籍和军籍,开始计算军龄。在校学习期间不缴学杂费、生活费、住宿费,实行军队供给制,统一着制式军装、佩戴学员肩章,每月领取津贴费。国防生在地方普通高校学习,在校学习期间,每年享受一定数额的国防奖学金(每年10000元),在不影响正常学习的情况下,由军队进行必要的军政训练(所需服装由军队发放),毕业后入伍到部队工作,任命军官职务,军龄自毕业后入伍报到之日起算。国防生在校学习期间,除不得享受其他义务性奖学金外,享有与国家统招生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虽然同是进入军队,但是军校生在入校之后便是一名有军籍的正式军人,他们在军校学习的同时可以说也同时培养了进入部队所要求的军事素质、日常养成等,更加的贴近军人。而国防生在校期间实行军事化管理以及军事化训练,但是在普通大学的自由氛围中,很难做到统一的军事化管理,毕业入伍后不能够像军校生那样很快的融入部队的生活。
相比普通大学生来说,对于国防生的要求在各个方面都更加严格。首先是学习方面,部队和学校会对国防生的成绩进行跟踪登记,如果成绩上出现挂科的情况较为严重,会对其取消国防生资格。同时国防生比起普通生来说除了和普通生学习同样的日常课程外,还将学习国防建设、军事法概论、人民军队导论、军人心理学、革命军人思想品德修养、军队基层文化工作、军事体育、队列、军事基本技能、军事思想、战争简史、军事高技术概述、军事领导科学与方法这13门军事基础课程,为成为一名预备军官打牢基础。其次是日常养成方面,国防生在日常养成上有严格的要求,一切行为尽量向部队的要求标准靠拢,使国防生能够更好的适应部队的生活。在军事训练上,各个学校根据不同的实际情况安排了不同的军事训练方法,使国防生在进入部队前能够达到部队的体能要求。并且在假期还将安排国防生进入部队进行军事实习以提高国防生军事素质,适应部队生活。
解放军驻校国防生选拔培养办公室的建立很好的协调和解决了这个问题。驻校选培办是由部队和学校双方共同设立及管理的一个协调和研究国防生培养方案的机构。选培办在担任对国防生实行主要管理和培养的责任的同时,大多数选培办还组织学校领导以及部队领导形成了国防生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探索国防生培养的方法。由部队和学校相互协调的领导培养办法极大的完善了国防生这个拥有两面行特点的群体的培养模式。很好的解决了由于身份特殊性所造成的国防生工作在学校和部队两方面经常产生矛盾无法解决的尴尬问题。
虽然各个学校有所不同,但是大部分国防生都有自己的团委以及党组织,比起军校生,国防生能够参加地方大学的各种活动,从而锻炼自身素质。这些是锻炼是在部队以及军校很难得到的。这也造就了国防生这个群体创新能力强,思维活跃的特点。同时国防生对于党组织的建设上也十分重视,以我所在的西南大学为例,国防生拥有自己的二级党组织,国防生党总支,在对党的思想的学习上以及保持先进性的工作上,国防生党总支总是积极主动,多次获得优秀二级党组织的称号。可以说国防生在校期间同时体验着军旅生涯的艰苦朴素,以及普通大学生生活的丰富多彩。国防生在部队发展的特点以及问题 3.1国防生的特点
3.1.1国防生在校的特点
由于国防生是一个为建设国防而生的群体,他们在学校期间,兼具着准军人与学生的身份,所以国防生自然就兼具了军人与学生的共同特点。
首先,身为一名学生,国防生在学校中能够努力汲取知识,丰富自己大脑。同时,在课外时间也会参加许多社团活动以及交际活动,使他们比起军校学生以及部队军官来说更加善于人际交往,同时这种在地方大学的自由氛围给他们带来的是纪律性上的部分丧失。同时,在学校期间,国防生的表现也因人而异。有些同志有坚定的目标,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来锻炼自己的各项能力,这类同学能够在大学期间得到充分的锻炼,即使到部队后有一些不足,也会立即提升自身能力以弥补自身存在的不足。另一部分同志由于思想素质不过硬,在校期间觉得自己坐上了国防生这趟通往部队的快车,于是在大学期间放松对自身的要求,沉迷与电脑游戏等不良诱惑,使自身素质成为国防生队伍中的短板。
其次,身为一名准军人,国防生在军事素质上的要求也因不同学校的要求而异。国防生在招收时通常分为指挥类以及非指挥类两部分。通常来说指挥类院校以及武警国防生院校所招收的国防生在体能上比非指挥类院校招收的国防生优秀。但同时,军事素质也与个人自身要求有关。以我所在的学校西南大学来看,就像面对体能考核的标准,同样是国防生,一部分同志在平时训练中积极自我要求,提高自身军事体能素质,面对体能考核标准轻而易举便能够通过。而一部分同志在平时对自身要求不高,一旦选培办对他降低要求,立马就会放松自身,在私下不再进行对自己的体能训练,这样的态度令某些同志养成了惰性思想,最终恐惧甚至逃避训练,自然最后在体能以及各项军事素质考核中无法通过。综上所述,国防生在校期间的特点根据自身个性的不同可能成为他们的优势同样也可能成为他们的劣势。
3.1.2国防生在部队发展的特点
众所周知国防生的第一任职基本上是在基层连队担任排长,也许有很多人会认为到了基层我们就好好表现,用心带兵,在基层一样会有很好的发展,当然这是我们初期到部队一定得做到的,可是如果从长期发展来看,我认为一直在基层干下去未必会是最好的发展途径,我认为国防生干部最好是在机关发展,理由如下
首先国防生是由地方大学培养出来的高素质人才,在大学期间,虽然体能训练一直在搞,但是同在部队基层成长起来的干部在体能发面还是有所差距的,这样会让士兵觉得这排长体能都赶不我,有什么资格带我。同时因为国防生在大学里很少接触部队的事情,在同士兵打交道的时候有可能摸不到士兵的心思,交流方法也可能停留在大学期间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方式,当你想发泄的时候,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为事后作准备你后发现你会离士兵越来越远,远到他们视你为透明人,这样许多国防生会感到很苦恼。
当然有些国防生运用自身的智慧对与官兵交流方面也有了自身独到的经验。多观察在适当的时候对士兵谈谈自己的想法,会让他们很吃惊,因为你之前观察了很多,士兵自然后觉得这个排长不简单,平日里不爱说话,一说话就能找到问题的关键,这样才能慢慢建立起威信,才能为进入机关打下一个基础,而进入机关以后,你在大学所学的这种知识也许就会如鱼得水,比如领导想找人写份课件,知道你是大学生,很自然会想到你可能有这方面的素养,然后叫你来完成,你又用Director完成一堂精彩的课件,领导会对你的印象深刻一些,以后有什么视频制作,课件之类的他都会想到你,又比如哪个领导的电脑出现故障,他也会想到你,你又成功修复了故障,这样久而久之,领导会很器重你。这样国防生在部队中才能利用自身身为国防生的优势在部队中大方异彩。
同时国防生在机关中也能够有比较好的发展。由于国防生在校期间适应了处理各个方面人际关系问题的方法,而在基层连队中,国防生所能接触到的人际关系大多数只有与官兵之间的以及与指导员之间的。所以许多国防生反而觉得单调乏味。而在机关单位中则不同,在机关中天天打交道的团里的是领导,只要能正确处理好上下级的关系,懂得做人做事,加上自身的特长,当需要调职的时候领导自然会想到你,提职以后继续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保持在领导面前充满活力和斗志的你,这样当师级单位需要人手的时候,许多国防生又很可能由于这些特长加上在大学里学会的超强的学习能力而被调到师级单位,这回交际圈就更宽阔了,发展道路也就更加宽阔了。最后,国防生在部队党组织建设上也有一定的优势。由于在大学期间许多国防生都成为了预备党员或正式党员,甚至一部分同志已经开始负责国防生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的工作,所以在部队党组织建设上来说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但是同时有时有些同志在部队中不能够正确认识到,什么时候需要表达自身怎样的特点,以至于在部队中自身的优势变成了领导眼中的“国防生自由散漫”,“国防生只会在一些旁门左道打花腔”等等不良的映像。所以国防生在部队中发展的好与坏,其决定因素有以下几点,即自身素质如何?能否正确定位?能否正确发挥自身优势、隐藏自身不足? 3.2国防生所存在的问题
3.2.1国防生在校期间所存在的问题
国防生的建设到现在为止也只经历了12载的风雨,可以说是稚嫩的、需要不断探索的。所以在这条充满了探索的道路上,必然还存在许多不完善
说道国防生在校期间所存在的问题首先就要谈到国防生在校期间所处的环境分析。普通地方大学相比与军校来说普遍来说,师资力量更加雄厚,在专业研究与探索方面更加重视,这是地方大学相比其军校的优势,可以说国防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努力的汲取知识,国防能够获得相比于军校来说更加丰富的知识,为将来进入军队建设打下基础。但是同样的,地方大学也存在一些问题。对于未来要进入部队的国防生来说,地方大学的生活环境更加贴近于社会,再这样多彩的环境中很容易让对将要进入部队的国防生造成不良影响。面对如此多的诱惑,国防生能不能够正确处理并抵制这些诱惑成为了很大的问题。其次地方大学相比军校来说纪律较为松散,在校国防生很容易受这些不良因素的负面引导,从而出现一些国防纪律性较差等问题。同时,在国防生管理上,由于国防生的双重身份,在学习以及活动上受学院管理,而在训练以及日常作息上,国防生受到部队管。两方面的管理上虽然有选培办的协调与安排,但还是时常出现国防生的安排上出现问题的情况,这为国防生各个方面活动的开展起到了一些负面作用。最后国防生在对部队以及军事技能的掌握上还是有所欠缺,虽然很多学校积极展开国防生进入部队培训,或是担任新生军训工作等能够帮助提高国防生军政素质的工作,但是显而易见的是,有限的训练时间以及不够系统的训练方式都使得国防生在军事训练以及对部队生活方式的理解上都存在这严重的认识不足。
同时国防生在校期间所存在的问题也与个人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除去思想端正,能够积极参加国防生工作,把国防生毕业后进入军队看做目标的优秀国防生。大部分国防生从思想或是个人素质上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应该要数学习问题。在大学里,许多老师以及普通学生对国防生的第一印象便是身体素质好,学习差,甚至有些老师对国防生的学习成绩常常冷嘲热讽。当然,这一切不可能是空穴来风,由于工作以及就业问题的“铁饭碗”,一部分国防生在进入大学以来一直不把学习当回事儿,经常逃课、迟到、早退,导致期末考试中成绩惨淡,甚至因为学习问题被要求推出了国防生队伍。这一问题严重影响了国防生的形象,同时也背离了部队培养国防生的目的。其次,某些同学在思想态度上存在着严重问题。一些同学由于成为国防生并不是自己的本意,而是家庭逼迫等原因,成为国防生来,在各项工作和活动方面态度消极,这样的消极甚至可能影响到进入部队后自身的发展,是极大的安全隐患。
最后,某些非指挥类国防生的同志,在训练上,认为自己是非指挥类专业,将来不会带兵,体能、军政素质等都没用,于是导致了严重的逃避训练的现象。这样的现象导致这部分同志进入部队后成为不了部队的栋梁或许反而成了军队的累赘。3.2.2国防生在部队存在的问题 国防生在部队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从学校的自由环境中带来的不良习气,以及自己身为大学生的傲气。所以国防生在部队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国防生的国防理想信念不牢, 缺乏正确的国防理想和信念
国防生作为新时期培养军队干部的重要途径, 要牢固树立国防理想信念, 但部分学员对国防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了解和认识, 在心理上存在理想信念不牢。这主要是今天的应试教育造成的, 学校和家长功利色彩浓厚。选择国防生无非是想将来有个好职业, 有保障, 普遍缺乏正确的国防理想和信念。由于一部分大学生入伍动机是不纯的, 这也就自然造成了部分国防生国防理想信念不牢, 缺乏正确的国防理想和信念。2.军政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较低, 军政素质普遍较低
现在的大学虽然也在强调素质教育, 但是大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高, 甚至有的相对来说还较差。另外, 现在的大学环境相对较宽松, 虽然有各种课程设置, 但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 多流于形式, 身心素质并没有因为升入大学而有个飞越, 军政素质普遍较低。作为国防生的大学生, 在大学里的一些坏的行为习惯也带到了军校。部
分国防生爱军习武的动力不足, 参加军政训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不高。而且在国防生中, 普遍对新军事变革对他们将来到部队工作带来的严峻挑战认识不足, 认为自己被确定为国防生就业、前途等就有了保险, 缺乏对做一名合格军官所必须具备的军政素质要求的清醒认识和紧迫感。另外, 现代社会的诱惑太多, 部队和社会接触方面也越来越多, 一般的国 防生抵御诱惑的能力又不够, 这也是军政素质低的一个原因。
3.个性张扬, 受挫承受力差, 独立意识强, 吃苦精神不够, 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欠缺
作为军人应该具备敢于吃苦、不畏艰险、坚韧不拔、迎难而上、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甘于奉献、具有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的英雄精神, 国防生作为新时代的军人, 理所当然应该具备这些精神。但现在的国防生多不具备这样的精神。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有较浓厚的优越感, 独立意识强, 但有的缺乏团队精神和荣誉感, 考虑问题多以个人需求、兴趣
和价值观为出发点, 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缺乏社会和集体责任感。追求荣誉但不愿付出, 志向高远但缺乏实干精神, 夸夸其谈, 大事做不来, 小事不愿做。受挫能力欠缺, 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 生活自理能力较差。国防生来到部队后, 对未来工作和生活的艰苦性和复杂性认识不足, 以及缺少人生阅历的积累和艰苦环境的磨炼, 不能正确对待批评、指责或一时一事的失败和挫折, 部分同学缺乏应有的思想、心理准备和耐挫能力, 不能从容应对, 甚至有的一蹶不振。近几年因违规违纪受处分、因高度紧张产生精神压力患病、因体能不适应被淘汰的也大有人在。这些不符合军人标准的特点时 时在国防生身上有所体现, 这与部队对军人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 与新时代国防建设是不相适应的。
军人意识淡薄, 行为举止和作风与军队要求差距较大
作为新时代的国防生, 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具有许多优秀品质, 观念新, 思维活, 不墨守成规, 不因循守旧, 接受新生事物快, 民主意识强, 敢于质疑和创新。作为新时代的国防生生活的各个方面条件都比较优越, 面对丰富多彩的社会, 面对社会日益增多的各种诱惑, 加之生活在思想十分活跃、追求张扬个性、管理方式自主开放的大学校园, 导致了对部队条令条例对军人的言行举止、礼节礼貌、日常养成、生活秩序、战备训练、纪律要求等规定的学习不够、理解不透、执行不好,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意识比较淡薄, 组织纪律观念比较淡化, 行为举止和日常习惯混同于普通学生。这些特点与军营生活要求不合拍, 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与其国防生身份不相称,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难以适应部队军事化。国防生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对于国防生所存在的问题,要从国防生在校期间以及国防生在部队期间的身心上为根本来解决问题。所以我对于国防生所存在的问题的解决办法如下: 1.提高国防生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国防观念
提高国防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和加强国防生的正确国防观念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因为政治合格应该是我们国家培养国防生的第一标准。做好国防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国防生为本, 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学校既要引导好国防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 还要培养好国防生献身国防的坚定信念, 使他们都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军事院校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让国防生自觉践行忠诚于党, 热爱人民, 报效国家, 献身使命, 崇尚荣誉 , 把自己锤炼成忠于党, 忠于人民的合格军人!2.培养军官潜质, 提高军政素质
军校应紧紧围绕新型军事人才需求, 努力培养造就思想坚定、军政兼备、科学文化基础扎实的优秀国防生, 培养高素质的国防生是积极推进军队人才战略工程的一项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使之具有符合我国强军战略要求所具有的军人的气质、军政素质。军校应该建立长效机制开展比学习, 看成绩;比纪律, 看到课率;比内务, 看出操齐不齐等一系列活动, 在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生活、寓教于管理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国防生的军队素质。比如南昌大学采取的三铸,铸魂、铸剑、铸形就很有代表性, 在培养军官潜质, 提高军政素质上就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明确就业目的, 树立远大理想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作为国防生有守卫祖国疆土、保卫祖国蓝天的神圣使命, 有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责任!要不断强化国防生们的军人意识, 要牢固树立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 加强我军军队的优良传统教育和革命军人的道德教育等, 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树立远大的国防军人理想。
4.建立竞争机制, 发挥国防生中党员的模范作用, 提高组织凝聚力
国防生是大学校园里的优秀学生, 而国防生的党员则是这些群体中的优秀个体, 是骨干。作好骨干工作是做好国防生工作的根本。在国防生中建立竞争机制, 奖励先进, 鞭策后进, 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提高我党的组织凝聚力, 实现工作和学习上的互帮互助, 从而使国防生达到专业精、管理强、体能好, 而且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承受挫折能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等过硬的职业素质。5.注重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受挫折能力
军校应根据新形势的特点, 高度重视国防生心理健康教育, 把心理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计划, 开设心理素质教育等课程。军校应比较系统地对军校国防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心理问题的讨论与教育, 增强其适应社会的能力, 消除心理压力和障碍。军校在提倡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挫折教育、创新教育, 军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有意识、有目的地让学员感受挫折, 适应挫折, 并能战胜挫折。在军事学教学中, 可以利用军校的教学条件, 结合军事战术、障碍等训练方法, 对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承受力训练、抗挫折能力训练、团队协作精神训练等, 从而达到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目的, 培养现代军校国防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束语
国防生培养工作是一项在时代推动下形成的,关系到我国军队建设发展和走向的重要内容,在正确的引导和建设下,我相信在祖国的将来,国防生的名字会在共和国的军旗上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 1] 陈松涛, 李凛.对在校国防生思想现状和特点的分析[ EB/ OL].(2009-03-23).[ 2010-03-15].[ 2] 郑海龙.关于加强海军国防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EB/ OL].(2007-0915].[ 3] 陈南生.军校国防生心理健康归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M].邱鸿钟.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广州: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联系信息:
军事学毕业论文 篇2
一、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建设要求
军事学核心期刊是以军事学为核心的期刊, 是跟踪学科前沿、创新军事理论、展示军事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窗口, 是促进军事科研工作者进行军事学术研究的平台, 是指导部队建设的重要阵地, 担负着为军队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的重任。原总参军训部和总政宣传部2013年颁发的《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与管理规定 (试行) 》 (以下简称《规定》) 指出, 军事学核心期刊是全军军事学科领域期刊中的优秀期刊, 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 权威反映军事学学科前沿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 在宣传军委机关决策指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现实问题、推进军事理论创新、指导部队实践、促进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育等方面作用明显, 关注度、引用率和刊文质量高。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培育建设, 共涉及政治、业务、编辑、出版、编辑队伍、办公条件和内部管理等7项内容[1]。
(1) 政治标准。涉及宣传纪律、办刊宗旨和保密制度3个方面内容。要求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军队条令条例, 遵守党和国家及军队的宣传纪律,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 把好政治关和保密审查关, 按正确的办刊宗旨办刊。
(2) 业务标准。涉及刊物特色、栏目设置、学术水平、应用价值和写作质量5个方面内容。要求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和专业特色, 能充分反映军事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 指导部队建设、院校教学和科研工作;学术水平处于全军军事学同类期刊前列, 能反映学科研究前沿和研究热点, 每期要有涉及军队建设改革和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的文章;在解决服务军委机关决策咨询、国防和军队建设现实问题、指导部队工作实践和军事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贡献;文章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概念严谨、推理逻辑严密。
(3) 编辑标准。要求遵守学术规范,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论文写作规范和期刊编排标准, 内文差错率低于万分之二。
(4) 出版标准。要求符合国家、军队和行业标准, 军队发行覆盖面广、影响大。
(5) 编辑队伍。要求年龄搭配合理、人数达标, 均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和一定比例的硕士以上学历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 编辑人员要有较深的理论功底和较高的学术水平, 并有自己的代表作品。
(6) 办公条件。要求办公场所功能齐全, 办公设备先进配套, 办刊经费有保证。
(7) 内部管理。要求组织健全, 领导重视。内部管理有科学详细的工作制度和规范, 管理科学有序, 办公秩序正规。
目前, 我军已有军事学核心期刊27种、重点培育建设期刊16种。十多年来, 通过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与管理评估工作的牵引, 有效地促进了军队期刊的质量建设, 提升了整体办刊水平。尤其是对促进军事学科建设、提高军事学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 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军队期刊编辑队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从近年来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评估情况来看, 少数期刊还存在学术专业性和指导部队建设实践结合不够紧密、栏目设置缺乏军事学科特色、编辑出版质量不够高、刊文学术规范不够严谨等问题。这些问题都与期刊编辑队伍的整体能力素质密切相关。目前, 军队期刊编辑队伍整体能力素质是好的, 多数能够达到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建设标准要求, 但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编辑队伍不稳定。“铁打的营盘, 流水的兵”, 由于部队的特殊性质, 干部转业、岗位变动较频繁, 造成编辑人员流动大、岗位工作不稳定, 且不能得到及时补充, 编辑部调人难、进人难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存在。
(2) 编辑力量相对薄弱。由于受人员编制限制, 有的编辑部达不到规定的期刊办刊人数要求, 兼职人员多, 且多半为非学科专业出身;有的受机关职务晋升限制、教学和科研岗位胜任不了而改任期刊编辑, 造成编辑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学术素养欠缺。
(3) 新聘任文职人员多。随着军队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 未来文职人员将成为军队期刊编辑的主要力量。编辑队伍中近年来从地方新聘的文职人员多, 且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 步入编辑岗位时间短, 对部队情况不了解, 缺乏必要的政治和军事素养以及系统的编辑业务培训。
(4) 选题策划能力较弱。编辑人员与审稿专家、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不深。因编辑部人员多半以年轻人为主, 经验不足、外出参加相关学术活动少、对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发展动态了解不多, 不会组织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 不善于与审稿专家和作者进行沟通交流, 不关注读者的信息反馈等问题较为突出。
三、对军事学核心期刊编辑能力素质的要求及培养途径
作为期刊编辑, 通常有组稿、审稿、改稿和校稿4项主要任务,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 期刊的质量取决于其编辑的能力素质。军事学核心期刊不同于其他一般期刊, 具有鲜明的军事特色和专业特色, 对其编辑的能力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既要有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军事素质, 又要有较强的业务能力;既要了解部队建设发展动态, 又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和前沿知识;既要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和丰富的编辑出版知识, 还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沟通能力;既是相关学科专业的“通才”, 又是期刊编辑出版的“专才”。为此, 为提高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建设质量, 期刊编辑必须具备并着力培养以下几种能力素质。
(1) 良好的政治素养。良好的政治素养是军校学报编辑必备的素质。作为舆论导向的军事期刊, 政治属性突出, 表现为准确的政策引导和战争简述, 要求军事期刊编辑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立场, 能把准办刊方向, 实现军事期刊文化属性向政治属性的准确转换[2]。军事学核心期刊代表着军事期刊的最高水平, 肩负着为军委机关提供决策咨询、指导部队建设实践和为培养军事人才服务的使命, 只有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 才能为信息化战争提供正确的军事理论与科技引导。因此, 军事期刊编辑应加强政治理论学习, 学习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学习并掌握党、国家和军队宣传纪律与新闻出版的各项法规政策, 始终保持在思想、政治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2) 过硬的军事素质。军事学核心期刊首先姓“军”, 是为部队“能打仗、打胜仗”提供理论支持服务的。军事理论知识是做好军事期刊编辑的基本素养[3], 包括军事思想、军事理论和军事科技等。期刊编辑必须拥有清醒的国防观念和意识, 具备一定的军事理论知识素养, 才能增强忧患意识, 做好国防和军队建设成果的宣传报道, 确保军事期刊理论正确、科学和具有前瞻性。期刊编辑人员应熟悉部队, 了解国防和军队建设改革发展的趋势, 掌握军委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重点, 着眼新型军事人才的培养需求。同时还应有强烈的保密意识, 要把保密贯彻于自己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将作者文章中可能涉及的军事秘密信息剔选出来, 确保发表的文章不泄密。可通过参加军队主办的军事理论和高科技知识培训班的学习, 以及下部队锻炼、到部队调研、参加军事训练等形式, 来提高编辑自身的军事素养。
(3) 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 是期刊编辑开展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的必备能力之一。信息属性是信息化战争的主要属性之一, 对军事期刊编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信息捕捉能力强, 才能及时了解当今军事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军事理论研究热点和军队建设需求, 有针对性地展开选题策划和组稿工作, 征集到更多的优质稿件, 从而为军事斗争准备和军队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最新理论研究成果支持。同时, 也才能确保期刊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始终走在学术研究的最前沿。期刊编辑可利用各类学术研讨会、科研鉴定评审会、请知名专家学者讲学等时机, 多参加相关学术研讨和交流活动, 以便及时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动态。
(4) 较强的稿件鉴赏能力。鉴赏能力也就是审稿能力。栏目编辑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大量的作者来稿进行快速审阅, 对其学术价值如何、是否符合本刊征稿要求、能否送专家评审等进行快速鉴别, 并提出能否刊用和修改意见, 这对确保文章刊发的时效性和期刊出版的学术质量非常重要, 也是衡量期刊编辑能力素质是否真正过硬的一把尺子。期刊编辑必须具有广博的基础知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科技素养, 才能提升对稿件的鉴赏能力。为此, 期刊编辑要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不断增强知识积累;多看、多干, 注意工作实践的总结提炼;要虚心向老编辑和专家学习请教, 以帮助自己尽快提升审阅稿能力。
(5) 文字处理和编辑能力。文字处理和编辑能力是期刊编辑最基本的能力素质要求, 从某种意义上讲, 期刊的出版质量取决于编辑质量。将一篇待刊发文章, 按照期刊出版和学术论文撰写规范要求进行编辑加工、精雕细琢成精品奉献给读者, 是期刊编辑日常工作的主要任务和愿望所在。军事学期刊专业性强, 理论研究和技术类文章多, 编辑出版规范标准细、要求严, 大到文章内容有无政治性问题、敏感话题和涉密内容, 小到标点符号的运用等, 都不能出任何差错。为此, 期刊编辑平时要学会耐得住寂寞, 审稿要细看、多琢磨, 逐步培养精益求精和一丝不苟的精神;要经常参加国家和军队有关部门组织的期刊编辑出版业务培训, 熟悉并掌握期刊编辑规范和技巧。
(6) 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军事期刊编辑出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 编辑部成员之间是分工协作的关系, 需要与他人进行诸多协作与交流, 包括与作者、审稿专家、同事、同行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交流[5]。协调沟通贯穿于整个编辑出版工作过程。在编辑工作中, 选择作者并与作者沟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6]。与作者进行交流涉及选题约稿、文章退修等环节。与审稿专家要进行信息交流, 在稿件质量上进行反复讨论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 同时还需要与审稿专家建立相互信任的融洽关系。作为作者与读者联系的纽带, 编辑不仅要和作者合作, 也要和读者互动[7]。编辑要及时收集读者对期刊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以便不断改进办刊工作。能协调、会沟通, 对做好期刊出版工作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结语
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建设是军队期刊建设的一个里程碑, 对促进军队期刊质量和办刊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也对军事期刊的办刊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军事期刊编辑必须加强学习和实践锻炼,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素质, 才能胜任本职工作, 为军事学核心期刊的建设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总参军训部, 总政宣传部.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与管理规定 (试行) [Z].北京:总参军训部, 总政宣传部, 2013.
[2]李俊辉, 何青, 马学为.从信息化战争视角论军事期刊编辑素养的基本内涵[G]//丁双双, 马立峰.编辑·学报·发展与核心期刊建设.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236.
[3]白鲜萍.科技期刊编辑的职业素养[J].内蒙古大学学报, 2001 (2) :231-233.
[4]曲磊.信息化战争的特点与要求[J].国际资料信息, 2009 (5) :29-31.
[5]王颖, 李国杰.对军事期刊编辑队伍素质建设的几点思考[G]//丁双双, 马立峰.编辑·学报·发展与核心期刊建设.北京:金盾出版社, 2013:230.
[6]刘晓艳.编辑如何管理作者资源[J].全国新书目, 2007 (14) :35-36.
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 篇3
一定层次的知识基础是进行创新的前提。现代科学知识的优化及科学运用,是创新能力最主要的增长点。因为创新的灵感常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或现象之间的联系或接触点,研究人员知识储备越多,知识面越宽广,可能提供的接触点就越多,对知识进行加工组合产生新知识或创造新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
在當前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个性的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环节,有个性才会有异同,有异同才会发展,有发展才能谈到创新。军事学研究生个性的发展与智力优势的开发是创新的重要环节,也是在信息化条件下培养打赢局部战争的复合性人才的重要举措。MI理论(Multi—Intelligence,简称M1)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提出的一种关于智力及其性质和结构的新理论,即多重智力理论。MI理论认为人的智力应包括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及创造新成果的潜力,因此,人类至少有七种基本智力:语言符号智力、数理逻辑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节奏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及自我认识的智力。这七种智力既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它们在人的大脑中都能找到对应的司职区域。MI理论认为每个正常的人都拥有这七种智力,只是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各不相同,因而问题不在一个人聪不聪明,而在他怎样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合格+特长”已成为公认的一种素质教育模式。依据MI理论,这种模式是比较科学和完全可行的,在这个模式下没有差生,某方面的差生可能恰是另一方面的优生。每个人的优势智力及优化组合程度是不同的,这就要求军事学研究生要根据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专业和爱好,在做好合格研究生的同时,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专长。
军事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深厚的专业功底,而且需要了解其他学科与之相关的知识。在掌握各方面知识的基础上,从专业边缘人手,寻找知识的交汇点,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取得新成果。实践已充分证明,我们一些军事学研究生在创新上难以有所突破,甚至在学习科研中犯军事常识错误,与基础课学得不好、基本功不扎实,知识结构中的“军”味不浓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军事学研究生的培养中,在打牢专业基础,优化知识结构,使军事学研究生能够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为提高其创新能力夯实基础的同时,通过学科间的相互渗透,通过教学内容的多维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媒体的多用性,优化军事学研究生的知识结构,为他们极大程度地发挥自身潜力进而培养创新能力提供支持。
军事学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能力,也是其进行创新的基础。由于人类知识浩如烟海,一个人穷其一生所掌握的知识将十分有限。特别是在当今的信息时代,军事科学发展日新月异,新军事变革的步伐不断加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如果不加速知识结构的优化,很难进行有效的军事理论创新。特别是军事学研究生如果没有自主学习能力,就不能抓住时代的脉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军事学研究生只有通过自主学习,才能了解和把握科技知识的前沿和最新的军事动态,才有可能具备更好的研究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军事学研究生能否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来适时更新知识和优化知识结构将直接关系其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军事学研究生既要强化专业知识,又要在涉猎知识时学会“过滤”,养成在思考问题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有效选择的习惯,增强自己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提高获取知识、更新知识及进化知识的能力,以不断增强其自身的创新能力。
二、与时俱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进行军事科学研究,运用科学的方法极为重要。“实践证明,凡属高质量的军事科研成果,大都是掌握和运用了科学的方法。因此,军事科学研究要特别重视解决方法问题。”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牛顿建立古典物理学,突破点都是转变思维方式,用不同于以往的时空观分析问题。在工业时代,分析方式是科学研究的首选方式,随之也催生了注重分工协作的劳动方式。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系统方式逐渐取代分析方式,强调系统筹划,进而引发了一场新的军事革命,促进了军事理论的新发展。现代条件下,由于军事系统往往都是复杂的大系统,系统要素的不可控性,决定了系统活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波动性,系统内各要素之间作用关系的错综复杂性也就更强。从系统优化的客观要求上讲,各个要素之间只有达到最佳组合,才能发挥系统的整体威力。系统中如果有一个要素出现问题,必然影响整个系统功能的发挥。因此,信息论、控制论、系统科学理论等都是军事学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如系统思想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联合作战、空地一体战、电磁多维一体战、空天一体战等理论均包含着丰富的系统思想。在我军军事理论发展中,系统思想仍未成为主要思维方式,分析式思维主导着理论研究,其表现是理论研究缺乏整体感,顶层设计欠科学,各军兵种、各种武器平台的研究与开发各自为政,形不成合力。所以,转变思考立足点,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军事学研究生进行军事理论研究的前提。未来作战主要是一体化联合作战,参战的诸军兵种力量多样,要求各军兵种力量之间、非正规作战力量之间,必须相互协同、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力量效能,全力制敌。这就需要军事学研究生运用系统论的观点,考察诸军兵种在作战中的作用、确定其配置与运用的程序、方法等。要始终从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整体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中,综合地、全面地分析与评价,揭示其相互影响的规律、原理,以有效达成作战目的,取得较高的作战效益。
“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已广泛应用于军事科学研究的许多重要领域,突变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也在军事科学研究的许多领域中应用。知识经济时代,军事科学研究必须向高度综合化的研究方向转化。同时,还要注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先进的数字模拟方法等,不仅可以对复杂的军事活动进行统计性研究,得出规律性认识,而且可以对军事活动进行数字模拟,大大提高研究的创新度。”作为现代指挥员,面临的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局面,群体更复杂,目标更多样,动态更迅变,光凭经验和直觉是越来越难以应付了。所以说,取“三论”科学意义之精华,与时俱进地运用于创新实践中,是军事学研究生开展军事科学研究的主渠道。需要指出的是,在掌握上述方法的基础上,军事学研究生还需要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实事求是,注重协作,在军事科学研究中遵循“大胆
质疑、科学假设、细致求证”的研究原则。
三、注重实践,培育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主要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火花不会凭空而来,善于观察、见微知著,是产生创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和条件。创新就是要突破前人,就是在量的积累上实现质的飞跃。创新的活力从哪里来?突破的胆略从哪里来?它来自于我们所处的时代,来自于我们所从事的实践,而不在于历史的框框和已有的辉煌。正是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给人的创新能力注入了强大生机和活力。离开社会实践,人的创新能力就从无从谈起。
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多种心理因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动态心理活动。从创造性思维活动模型来看,军事学研究生自主收集、筛选、处理信息的水平高低,在很大程度上也就反映了其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强弱。换句话说,“信息能力”已日渐成为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的关键环节。加大实践性环节正是培养军事学研究生“信息能力”的有力措施,通过引导他们在掌握创造性思维活动基本规律的前提下,自主查阅资料信息、提出问题,经过构思酝酿、豁然开朗后使问题得以解决,进而再与已有资料、观点、理论等信息相对比,最终完成创造性思维活动训练的全过程。这种以军事学研究生为主体,以收集、筛选、处理信息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践性环节,不仅是回应信息时代知识存量大、传播范围广、更新速度快对旧有学习方式的挑战,也是着眼未来信息化战争,以培养一大批能驾御信息、拥有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如通过战例分析与实证研究训练,可以使军事学研究生认识到军事科学研究不能就事论事,但可以就理论理,即根据已有理论,遵循科学的逻辑,推导出新的理论,也可以就理论事,即用理论解释现象。当然,这里所谈的“事”,不应是简单的事实或例子,而是比较复杂的战例。如解释刘伯承元帅抗日战争中的“七亘村重叠设伏,大胜日军”战例与“战胜不复”作战规律之间的关系等等,可大大开启军事学研究生的创新思维之门。因此,战例教学,不仅有助于军事学研究生了解实际,更是一种思维方法论的训练。军事学研究生只有在军事实践中发现问题,在解决问题时多角度思维,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才智和个性。
四、营造氛围,激发创新灵感
首先,培养军事学研究生进行军事科学研究的兴趣。兴趣是培养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创新。古今中外,真正取得重大创新成果的人,除了勤奋与具备的天赋外,他们对所从事研究工作的执著,都离不开兴趣。俄国教育学家乌中斯基说过,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和研究,将会扼杀探求真理的欲望。军事学研究生如果对研究毫无兴趣,只是为了拿学位而被动地进行研究,那将是目光短浅的,也决不会激发出创新意识来,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提高了。因此,要培养军事学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必须激发他们对军事科学的研究兴趣。
其次,要给军事学研究生思维自由的空间。人的思维受阻很大程度上是“不自由”造成的。在当前教育界提倡的开放式课堂,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下,军事学研究生应提高自己的参与意识,积极投入地思考、质疑,以更高涨的情绪去分析,去发现,去学习,从而思维更加灵活多样。如可让军事学博士研究生参与硕士研究生的指导过程,并适当给予其发表意见的机会,特别是让他们参与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工作,与导师一起讨论修改硕士论文初稿等。硕士研究生可以参与导师的本科教学工作,帮助批改作业。也可以围绕前沿性课题或系列讲座协助导师整理讲义,处理有关课题申请、进度协调、调研组织等项工作。这样,可以使军事学研究生在讨论、评议中同中求异,异中见同,不时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要积极倡导系统性、开放性和逆向性的思维方式,鼓励和支持军事学研究生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敢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研究新对策。这样,往往能进发出新观点,理出新思路,有利于激发创新灵感。
第三,给军事学研究生创造学术思想自由的宽松环境。创造一个学术思想自由的宽松环境,是不断提高军事学研究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没有自由的民主氛围,就没有生动活泼的学术局面,就没有创造性智力的增长。要给军事学研究生多创造充分发表自己的学术见解、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多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性的论坛活动,导师应该尽可能多地为军事学研究生创造到军内外参加有关学术会议的机会。尤其是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如军事沙龙、学术交流、论文答辩等,往往能激发人的灵感、开阔人的视野。军事学研究生若能参加这些会议,在交流與研讨中则更能激发其创新意识。实际上,一些军事学研究生往往就是通过这样的途径找到了具有创新性的毕业论文题目的。要帮助军事学研究生把学习过程作为学、用、创有机结合的过程,把学研活动作为书本知识学习的自然延伸和深化,利用课题研究、开发运用、成果转化等时机,努力营造学术创新的氛围和环境,使研究生在学术争鸣中受到创造性训练,形成创造性成果。
第四,要求军事学研究生不要满足于现状,敢于挑战权威。毛泽东历来反对思想界的强权,提出思想自由,言论自由的原则,认为人类最可宝贵、最堪自乐的一点,即在于此。他鼓励学生藐视“名人”、“权威”,完善个性人格,发扬“狂妄”精神。军事科学研究反对垄断和强权,只有通过百家争鸣、广泛交流才有生生不息的活力。因此,要引导军事学研究生善于以批判的观点观察事物和现象,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勇于对一些假设和结论提出问题或异议,不迷信权威、不受“师道尊严”观念的束缚。
第五、指导军事学研究生做好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既是表明研究生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的文献资料,是研究生科研工作的总结形式,又能体现研究生的科研思维方法和科研创新灵感。研究生教育培养的产品输出是创新的学位论文。须知,一个有“质”的研究需要大“量”的酿就。如果说,研究能力是贯穿军事学研究生全程学习的“经线”,那么,学位论文课题则是贯穿军事学研究生全程学习的“纬线”。经纬交融,才有建树。因此,应当让军事学研究生尽早明确学位论文课题,带着课题地进入各门课程的学习,以便从各门课程的学习中获取理论、知识和方法,并由此进行学位论文的撰写、反复修改与不断创新,直至圆满结题。同时,要加强对军事学研究生学术研究的管理,严把学术研究的方向关,防止出现方向性错误和做“无用功”。
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科研部
高校军事学概论论文 篇4
选
修
期
末
作
业
姓名:
学号:
院系:
时间:
《高校军事学概论》期末作业
一、论述为什么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军的根本原则
历史充分证明,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特殊规律的内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正确抉择。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得出的真理性认识,是我军的建军之基、立军之本。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南昌起义,党在起义部队团以上单位建立了党的组织。三湾改编,在连队建立党支部,在班、排设立党小组,连以上设党代表,从组织上解决了党直接掌握士兵群众的重大问题。古田会议,从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确立了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制度和措施。长征途中,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张国焘与党争军权、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径进行了毫不妥协的斗争,保证了党对红军的统一领导和指挥。毛泽东在总结这一历史教训时深刻指出:“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此后,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邓小平同志多次告诫:军队要听党的话,不能打自己的旗帜。江泽民同志反复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胡锦涛主席在领导我军建设的实践中,明确指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建设和发展的首要问题。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建立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国家多党制不同,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党成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政治制度决定军事制度。与我国特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在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上,只能由中国共产党来直接掌握,而不能由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来领导。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成为我国的基本军事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历经80多年的风雨而不动摇,还在于它本身有一系列稳固的、成熟的要求和制度。
这些根本要求是:我军必须完全地无条件地置于党的领导之下,无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都毫不动摇地坚持党指挥枪的原则,一切行动听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挥;决不允许向党闹独立性,不允许其他政党在军队中建立组织和进行活动,也不允许任何个人向党争夺兵权;未经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授权,任何人不得插手军队,更不得擅自调动和指挥军队。这些根本制度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集中于党中央、中央军委;部队各级党委坚持贯彻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团以上单位设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关制度;支部建在连上。这些制度构成了一个严密、科学、完整的体系,实现了党的组织与军队建制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党的领导与军事行政领导的内在统一,是坚持和贯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保证。
(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具有极端的重要性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建军学说与中国军事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我军区别于任何资本主义国家军队的政治优势。实践证明,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这个根本原则,有利于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加强军队建设,有利于保证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有利于发挥军队在保卫和建设国家中的职能和作用。
1、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力量保证。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仅是我们党能够夺取政权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党执好政和长期执政的重要保证。正如胡主席指出的:“总结历史,我们完全可以说,党和人民事业
之所以能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社会主义中国之所以能够在国际风云剧烈变幻中始终站稳脚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有人民解放军这样一支忠于党、忠于社会主义、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英雄军队。”新世纪新阶段,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面对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的严峻斗争,只要我军始终听从党的召唤、服从党的指挥,始终成为党巩固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我们党就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社会主义红色江山就能永不变色。
2、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一个国家的军队掌握在什么人手中,始终是关系这个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近代中国,很长一段时间军阀混战、有国无防、任人宰割,就是因为军队沦落成为个人或狭隘利益集团服务的工具。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才能真正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赴汤蹈火、浴血奋战,成为捍卫国家的坚强柱石、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建设国家的重要力量。正因为我们党有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人民军队,每当国家和人民遇到危难时刻,这支军队都能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使国家获得了安宁,社会保持了稳定,人民得到了幸福。当前,我国面临的安全环境复杂严峻,国家利益不断拓展,我们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迫切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内部环境和安全的外部环境。只有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我军才能忠实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强大的安全保障。
3、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能够永葆我军性质宗旨和强大战斗力。
在8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正因为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我军才始终保持了统一的意志、坚强的团结、铁的纪律,既没有被外部的敌人所撼倒,也没有被内部的野心家所分裂;才始终保持了强大战斗力,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才始终赢得了人民群众爱戴和支持,有了不竭的力量源泉。新世纪新阶段,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尖锐复杂,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加快推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更加繁重。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就能以党的先进性确保人民军队的先进性,使我军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能依靠党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高超的战略战术,保持我军英勇善战的本色和强大战斗力,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就能以党与时俱进的品格保持我军的生机活力,不断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创新发展。
二、简述国家与国防的关系
国家与国防是联系密切、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1、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对外的最好体现即是国防实力,当前各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与较量主要体现便是国防实力的较量。
2、在信息化时代,和平崛起的大国要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就必须要有足够的实力来排除外来的干扰,特别是来自霸权国的军事干扰。这就要求有更强的国防实力做保障。
3、国防建设不但要能有效地保障国家的经济发展,同时,还要发挥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作用,不能因为国防建设而损害国家经济的发展。
4、在当代,战争作为一种解决国家利益的手段已越来越不为主流国际社会支持,但战争作为解决国家间冲突的最后手段并没有被放弃。这就意味着,国家在具备“胜战”的基础上,国防斗争的立足点应是“不战而屈人之兵”。
5、一国政治经济的发展将会给国防力量的壮大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经济的发展推动科技的创新,从而推动一国国防技术装备与设施的更新。
6、国防是整个国家的一部分,事关国家的荣辱兴衰。弱国无外交,只有国防力量壮大,国家可能发展得更好更强,才能在当今世界占有一席之地。
7、国防实力弱小的国家不会长存;发展速度和程度滞后的国家也没有实力与精力建设
国防力量。国家与国防密不可分,唇亡齿寒。
三、简述毛泽东军事思想对现代高技术战争的指导意义
第一:毛泽东在指导战争的过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把客观和主观的关系看作是战争活动中最基本的矛盾。他指出,打胜仗的关键是主观指导和客观实际相符合。我们研究高技术局部战争,就要从当今世界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学技术和地缘政治等客观实际出发,着重考察世界科学技术、军事变革和军事发展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正确分析影响战争胜负的基本因素,搞清时代的变化,搞清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搞清敌我双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武器装备的数量与质量等情况,使作战指导符合客观实际。
第二:正确研究和认识战争规律,是毛泽东科学研究战争的着眼点,也是毛泽东正确指导战争最根本的依据。他强调指出:“战争的规律———这是任何指导战争的人不能不研究和不能不解决的问题„„不知道如何指导战争,就不能打胜仗。”毛泽东同志的这些重要论述,为我们观察和分析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我们要对高技术局部战争实施正确指导,首先要把握高技术战争的规律,对规律的认识越深刻、越全面,才能更好地驾驭高技术局部战争,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第三:毛泽东同志在指导战争实践中十分重视人的自觉能动作用,认为这是把胜利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决定因素作战指导者有没有敢打必胜的信心,影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作战指导的成败。在今天,高技术局部战争异常激烈残酷,新的战争不仅是力量、技术、信息的较量,同时也是智慧、意志、心理的较量。作战指导者责任重大,又承担着极大的风险和巨大的战场压力。作战指导者具备了坚定必胜的信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沉着应对,心理防线不被陡然升高的压力冲垮,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实施正确的指挥。
第四:毛泽东同志指出:作战指导规律,就是合乎战争客观规律的指导原理和原则。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具有进程相对缩短、节奏加快、战争的消耗巨大等新特点。我们学习毛泽东作战指导思想的目的就是要研究战争的新特点,在高技术局部战争中学会“游泳”,把握高技术局部战争的指导规律,防止作战指导上的偏差,提高驾驭现代战争的能力。
第五:毛泽东同志认为,作战指导的基本问题就是实施正确的指导,确保战争胜利。毛泽东在这些方面的大量论述,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和把握作战指导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高技术条件下作战指挥的构成要素进一步增加,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的作战指挥系统更加复杂,能否实施正确的指挥直接影响作战准备的速度和质量,影响作战时机的选择和把握,影响兵力兵器的运用及高技术性能的发挥,影响作战整体威力的充分发挥和正确使用,直接关系到能否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第六:毛泽东十分重视作战指导中的策略运用,强调利用一切矛盾打击主要敌人,坚持用革命的两手对付反革命的两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分化敌军,争取友军,采取不同方式解决残余敌人等。在是否使用武力上,我们要力争用非武力的和平方式解决问题,能不打仗尽量不打仗。而在军事斗争准备上,要坚持不放弃武力,做好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准备;在使用高强度军事手段上,要坚持“能低不高、先低后高、逐步升高”,能打小仗不打大仗,能速胜不持久;在面对多种矛盾的情况下,坚持“拣弱的打”,避免先同强手作战,但在军事斗争准备上要尽可能做好同强敌作战的准备;在多处同时出事的复杂情况下,军事斗争准备上要有应付几处同时出事的准备,同时也要避免四面出击。正确把握作战指导的基本策略,才能正确指导高技术局部战争。
军事学毕业论文 篇5
摘 要:本论文从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开始,主要讨论了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对军事的影响。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信息技术的概念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第二部分介绍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主要分为: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等。
关键词:信息技术;技术发展;军事影响
引言:最近几天,全球的目光开始聚集在了朝鲜身上,因为朝鲜计划于4月12日至16日之间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发射地球观测卫星“光明星3号”,以迎接金日成主席诞辰100周年。暂不谈为什么朝鲜发射卫星会引发这么大的争议,是什么导致了现今各国之间的军事抗衡越来越“无形化”?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信息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促进世界各国产业结构升级,并成为了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更为重要的是,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军事的各个领域,推动战斗力生成模式突破传统的束缚,实现跨越式发展。现代
一、信息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1.信息技术概念
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是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2.信息技术的发展
自20 世纪中期计算机问世以来,特别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其发展速度越来越快,有力地推动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微电子技术的加速发展导致芯片的运算能力及性能价格比继续按几何级数的定律增长,从而带动软件、通信、信息等技术的应用达到前所未有的信息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现代战争的样式,未来战争将是信息化的战争。
发展水平。
信息的数字转换处理技术走向成熟,从而为大规模、多领域的信息产品制造和信息服务创造了条件。在通信方面,从传输、交换到终端设备,从有线通信到无线通信,正在全面走向数字化,促进了通信技术从低速向高速、从单一语音通信向多媒体数据通信转变。
软件技术的高速发展成倍地扩大了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功能。软件技术正从以计算机为中心向以多媒体信息服务为中心转变。软件和芯片设计的相互融合和渗透,将把高速处理器、大容量存储器、高速光通道和先进的人机自然交互充分的结合和利用起来,使网络高速智能化。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电信与媒体技术的融合已成为必然。计算机、通信与媒体技术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更使通信网和计算机的功能倍增,从而大大拓宽了信息的应用范围,促进网络经济的形成。
二、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1.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信息在军事上的应用历史久远,从冷兵器时代、热兵器时代直到信息化兵器时代,信息均在不同程序上影响和决定着各历史时期战争的胜负。在冷兵器时代,虽然交战双方主要是体能的较量,但是信息也至关重要,比如在中国的三国时期,诸葛亮就是一位显为人知的智能军师,在他拥有信息优势时,就能屡建战功,节节胜利;而当他失去信息优势时,也会连打败仗。在热兵器时代,交战双方主要是技能的较量。人的因素主要表现在士兵的技能和军事指挥人员的才能上,在热兵器的后期,尤其是电子学、电子工业的应用和发展,为部队提供大量的依靠电子信息技术的武器装备,这个时期的战争其胜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信息技术的强弱。
信息战争时代始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雷达、电子战装备、导弹、计算机、卫星等广泛应用于战争。到60年代,许多军事大国将信息技术用于自动化防空系统。从80年代开始,指挥、通讯、控制和情报系统日趋完善,并投入实战使用。1991年1月发生的海湾战争,可以认为是信息战的第一仗,人类的战争历史从此进入了信息战争时代。1999年3月25日开始,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武装力量未经联合国的授权,悍然发动所谓 “不可抗拒力量”的军事行动,对南联盟这个主权国家进行大规模的空中打击,动用了多种武器装备,包括军用卫星、作战飞机、预警飞机、电子战飞机、精确制导武器、巡航导弹及航空母舰,从北约空袭的实施步骤和空袭 目标上看,完全是一场以信息战为主要特征的高技术的战争。2.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
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光电子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在信息的采集和获取方面,主要是各种电子的和光电传感器所感测的电子、光电子信息;在信息的传递方面,主要是电子、光子或光电子的通信;在信息处理方面,主要是电子计算机和数据融
合技术,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在信息使用方面,主要是电子或光电子控制,将信息传递到执行单元,使其按预定的目标完成任务。随着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以崭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带给人类新的思维、新的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军事装备发生质的变化。近十几年来,红外技术、激光技术和微光技术取得长足进步,如红外遥感、激光遥感、可见光遥感、多光谱遥感、微光夜视、光纤传输、激光全息技术等,使信息技术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军事领域,就形成了现代高技术战争——信息战,信息战是信息优势较量的战争。所以夺取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关键就是占据信息优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制信息权”。北约出动各种飞机和军舰,采用精确制导武器和巡航导弹,进攻的首要目标是南斯拉夫的防空体系,特别是C
4I电子信息系统,目的是压制和摧毁南斯拉夫的信息采集系统、信息传递系统,使其无法使用战争信息。
信息技术影响和刺激军事技术的变革,发展军用信息技术是新军工革命的核心。世界各军工大国都在积极做准备,如何打赢信息战争,美国为了称霸世界.自海湾战争以后一直在加速信息战的研究和准备,紧紧抓住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军工革命的机会,建立21世纪的信息战优势。首先是理论准备,研究信息战的定义、类型、特点、作战思想及技术基础等。其次是组织准备,成立20多个信息战机构对原有的机构进行调整。第三是人才准备,新军事革命中从军工院校抓起.训练信息战观念的人才。第四是技术准备,制订战略规划,1997年
3月,美国防部颁布了“信息技术管理战略规划”,明确21世纪信息管理战略任务、目标、实施措施和设想等。
3.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当代发展速度最快、应用范围最广的一个高技术体系,它对军事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1抢占信息空间和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目标
信息已成为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比物质资源发为重要的战争资源。在高技术条件下,抢占信息空间、争夺信息资源将成为战争的首要目标。因为只有抢占了信息空间,夺得了信息资源,才会做到既“知彼”又“知己”,才能达到“百战不殆”,取得战争的胜利。抢占信息空间是夺取信息资源的基础和前提。占有信息空间有三大作用,一是可以利用信息装备,截获敌方的与战争相关的所有信息,真正做到“知彼”,对敌情了如指掌;二是可以建立起信息传输、处理系统,真正做到“知己”,使战场做到指令畅通,行动协调;三是可以运用信息武器实施信息压制,干扰敌方信息传递,摧毁敌方信息装备,使敌方成为“聋子”,变成“瞎子”,指挥失灵。
一些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争先恐后地抢占信息空间,在陆地、海洋、天空和太空部署各种监视、预警、探测系统,以侦察了解对方在军事上(包括经济上)的各种情报信息动态。例如:在太空,仅美国就部署了上百颗用于各种侦察任务的侦察卫星,可全天候、全方位地进行侦察。其第四代和第五代照相侦察卫星“KH一11”和“KH-12”,可用于监视导弹试验、武器研制情况,其
地面目标分辨率达0.1米。“大酒瓶”、“机智守卫者”电子侦察卫星可以截获整个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数字通信信号; “牧人小屋”电子侦察卫星可同时截取1.2万路无线电话通信;“折叠椅”侦察卫星可监视各种雷达信息;先进的“预警卫星” FEWS2000年前后将投入使用,它可以提前预告对方导弹发射,以便使用防空导弹拦截。“白云海洋监视系统” 卫星(简称诺斯)用于检测跟踪和识别海上舰艇,监视舰载雷达和无线电信
号。此外,在太空中的航天飞机、载人宇宙飞船、空间站等都可用以完成获取各种信息的任务。
信息技术先进的国家都在大力发展部署在天空的预警飞机和侦察 飞机,用以完成侦察、监视、通讯、指挥、控制等任务。预警飞机种类型号繁多,更新换代也很频繁。如美国已有E一
1、E一
2、E一2C、E-3A、E一3C、E-8A、E-SC、P-3等多种系列,目前又在研究“EC-130”预警飞机。新型的E-8A、E-8C预警机是“联合监视目标攻击雷达系统”,属于绘空中和地面指挥实时提供战场情报的C3l系统,可对大纵深范围的机动和固定目标进行探测和分类,为远程攻击提供情报,探测敌纵深地面、低空、海面固定和活动目标的范围达512X512平方公里。
在地面,已经出现了多种战场传感器监视系统,如“伦姆斯”系统、“伦巴斯”系统、“皮三斯”系统。其中“伦巴斯”系统性能较好,它向指挥官提供的情报更精确,使用更灵活,且具有图像识别处理装置和实施长时间监视的可控传感器,陆地战场监视系统属战术监视侦察系统,其监视装置一般距传感器7-10公里。主要用于监视地区目标,使指挥员看得更远,听得更清,从而作出正确判断,采取果断措施。陆地战场监视系统可用飞机空投、火炮发射或人工等方式设置。
海湾战争充分证明了抢占信息空间,争夺信息资源的重要性。美军为获取伊军情报信息,在空间部署了75个军用卫星,构成了空间侦察、监视、预警网,动用了各种空中、陆地、水面高技术侦察设备和窃听装置。美国安全局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日夜兼程工作,专门捕捉空中、地面无线电信号,截获伊军电报、电话和无线电通信、数字通信内容。伊军各种目标如坦克、车辆、指挥车、导弹发射架、帐蓬、雷达、机场、飞机„„甚至士兵活动都被监视。为查明伊方各种雷达、通信、电子设备的工作频率,实施信息压制,出动了EF-1l1A、EA-6B、EC-130H、RC-135、EH-60等130余架电子侦察、电子干扰、通信侦察、通信干扰、雷达侦察、雷达干扰和光电干扰等电子战飞机。电子战飞机和预警机能对地面雷达、高炮雷达、导弹雷达等自动识别定位,并与机载反雷达武器系统接口,自动引导武器攻击目标。从而,使伊方雷达迷盲、通信中断、指挥失灵。同时,美军还使用携带有反辐射导弹AGM-88和激光制导炸弹GBU-27的F一ll7隐形飞机对伊军最 高统帅部、通讯枢纽、雷达阵地、导弹阵地、各级指挥所、机场等目标进行精确打击;以海上舰艇发射巡航导弹BGM一109C/D配合打击上述目标;出动F一
15、F一
16、F一111、B一
52、幻影2000等大批战斗机对各种目标实施打击,使伊军几乎无还手之力。
3.2信息制约的精确制导武器将成为战场的主力攻击武器。
信息化兵器主要是精确制导武器,在未来战争中它是打击、摧毁敌方指挥所、雷达站、通信部、机场、坦克、战车、舰艇、交通枢纽、空中武器平台等重要军事目标的主力攻击武器。精确制导武器主要有各种导弹、制导炸弹、制导炮弹、制导水雷、智能地雷等。目前世界各国已研制出的精确制导弹药有700多种,其中弹道式导弹126种、反舰导弹86种、地空导弹62种、舰空导弹31种、空空导弹70多种、反坦克导弹约80多种、巡航导弹30多种、反辐射导弹30多种。制导炸弹58种、制导炮弹16种、制导鱼雷40多种„„国外还正在研制发展第四代、第五代具有高级人工智能的制导弹药,将传感器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与精确制导技术融合,使精确制导武器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人机接口,并与C3I系统、预警系统。机载火控系统、全球定位导航系统一体化。使新一代精确制导弹药发射前和发射后都受信息制约.在目标、方向、距离、速度甚至爆炸方式上都受信息控制。它吸取信息快,打击距离远、命中圆概率误差(CEP)趋近于零,几乎可以命中想要打击的任何目标。并且将具有隐形、夜视、抗干扰等功能。
目前研制发展反辐射导弹、反预警机导弹、防空拦截导弹引人注目。反辐射导弹可以直接摧毁敌方预警雷达、导弹阵地雷达、火炮阵地雷达等信息系统。美国正在研制第四代反辐射导弹“寻的旋转工”,其最大射程达640公里,实际上是反辐射导弹无人机。
美、俄、英、法等国正在积极发展反预警飞机导弹。俄国将KH-31改装成超远距空空导弹,射程为200公里,并且还在研制发射速度为4000公里/小时,射程为400公里的KS一172超远距反预警机的空空导弹;美国正在研制速度快、射程远、具有隐身能力的AAAM超远程攻击预警机导弹,射程为300公里;法国研制成射程为300公里的ASMP
-R反预警机导弹。
美国克林顿总统专门把反战术弹道式导弹的研究和部署,列入导 弹防御计划的首要位置,使防空导弹不仅具有反飞机能力,而且具有反弹道式导弹能力,其目的是避免美国本土和战区遭受精确制导武器攻击。目前美国正在研制更为先进的防空拦截导弹,即“爱国者一Ⅲ”(PAC-Ⅲ)、“增程拦截弹”(ERINT)、“战区高空面防御拦截弹”(THAAD)和“箭”(AROOW)拦截弹。PAC-Ⅲ比海湾战争中用的PAC-Ⅱ的拦截高度提高90%,防御面积增大了7倍; “增程拦截弹”ERINT可以数倍音速,超高精度制导来摧毁来袭导弹,且该弹尺寸小,机动灵活,综合作战能力极强,可全天候作战,并且可与爱国者导弹兼容,每个爱国者导弹发射器可以装备16枚ERINT拦截弹;THAAD拦截弹可以拦截200公里远,高度为100-l50公里处的来袭导弹,其防区比PAC-Ⅲ大20倍。俄国防空拦截弹主要S-300V,它有SA-12a和SA-12B二种型号,射程分别为90公里和200公里,性能优于爱国者导弹。
信息化武器,尤其是信息制约的精确制导武器,在海湾战争中已大显神威。开战第一天夜间美军就用一枚GBU-27激光制导炸弹摧毁了巴格达闹市区的通讯大楼,引起伊军最高统帅部震惊。用500磅的GBU-12激光制导炸弹仅在开战前4天内就摧毁了伊军1000多辆坦克和装甲车;老式小牛空对地导弹AGM-65,在地面进攻前平均每天摧毁伊军150辆坦克和装甲车;反辐射导弹AGM-88和ALARM几乎摧毁了伊方全部雷达系统。从防区外发射的两枚AGM-84E(SLAM)导弹,第一枚将伊方水电站混凝土墙炸了个大洞,第二枚竟然从此洞穿入炸毁电站。在海湾战争中,多国部队使用了3万多枚各种导弹和1万多枚精确制导炸弹,精确制导弹药用量虽然仅占总弹药量的1/10左右,但摧毁的重要目标量却占总摧毁量的75%以上。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神威令人瞠目结舌。
结语:学习军理的目的就是了解现代军事状况,更好的保卫国家。通过对信息技术的了解,我们看到了中国的不足、缺点和与军事大国们的差距。如蒋廷黻曾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出了这样一种观点:“论人论地,中国本可以大有作为。然而到了十九世纪,我民族何以遇到空前的难关呢?第一是我们的科学不及人。人与人的竞争。人跟人与竞争,民族与民族的竞争,最足以决胜负的,莫过于知识的高低。”又如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说:“世界军事史表明,在正规作战中,对近代化的敌人只能用近代化的手段来取胜。”这就告诫我们这些即将接班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大学生,要学好知识,对现代化的敌人只有拥有现代化的手段才能取胜,让下代人学习这段历史的时候会为我们而骄傲。参考资料:
1、张召中 张小军:《信息技术对军事的影响》
2、廉振国:《信息技术发展对未来战争的影响》
3、闫利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4、周宏仁:《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大趋势》
5、张锋:《信息技术对军事战略的影响》
6、王也隽:《信息隐藏技术及其军事应用》
7、秦晓琳:《信息技术与军事革命》
8、张建昌:《论信息技术对新军事革命的影响》
军事学毕业论文 篇6
周六我们单位一起参加户外拓展训练活动,在赣州亮剑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体验着拓展训练给我们带来的深刻感想。
为期一天的亮剑拓展训练已经过去了,但是我内心的激动依然久久不能平息。团队一起挑战4.2米“求生墙”,脚踩肩,一步一步往上爬;“盲人方阵”,团队手拉着手,上下一条心共同努力完成任务;“珠行万里”,团队协调合作一起完成。虽然这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拓展训练,但也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理念。每一次拓展带来的感悟都会让我们受益匪浅,拓展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到达赣州亮剑拓展基地可以看到很多团队在参加拓展训练,每一个团队都像雄狮一样,充满了激情。在亮剑教练指引下我们有了自己团队的名字“雄鹰队”,代表着年轻一代人激情和拼搏的精神,代表着我们团队勇敢无畏的精神。拓展训练过程中,有的队员受伤,为了不拖累团队依然向前冲,我们就像一头雄鹰,藐视眼前的一切障碍,拓展训练磨练了我们意志,让我们在面对挫折的时候更加坚强。
在赣州亮剑拓展训练中我们相互帮助,队员受伤走不动的时候,我们一起扶着他走到终点,虽然我们没有按时完成任务,但是我们获得比更加重要的东西“友情”。训练中我们团队没有责备,没有抱怨,没有放弃,没有抛弃,在这里我们找到了一个家的感觉。我觉得这次拓展训练可以促进队员之间的感情,增强队员的归属感。
【军事学毕业论文】推荐阅读:
军事课论文07-09
军事物流储备论文05-23
战争军事行动论文10-08
军事概论的论文11-06
军事法律顾问论文08-30
军事理论科结业论文07-11
关于国防军事论文07-23
大学军事理论期末论文09-13
军事理论课论文10-15
现在中国军事力量论文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