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战争

2024-07-01

军事战争(精选12篇)

军事战争 篇1

新时期新阶段, 军队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愈加频繁和广泛。实践表明:非战争军事物流体系运作方式灵活, 保障快捷高效, 是提高非战争军事任务能力的可靠保证。因此, 为了更好地履行我军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 加强对非战争军事物流的研究, 并将其用于指导非军事物流实践活动显得非常重要。

1 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内涵和特征

1.1 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内涵

军事物流是军用物资经由采集、运输、加工、包装、仓储、供应等环节, 最终抵达用户 (部队) 而被消耗的整个运动过程。在此基础上, 非战争军事物流可释义为:保障非战争军事行为需要的军事运输、军事仓储、装卸搬运、流通加工、军事配送、军事包装等军事物流管理活动。非战争军事物流, 主要是运用系统集成思想和信息化手段, 有效整合军队和社会资源, 对物资需求、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实施统一高效的规划与控制, 形成从市场到战场紧密衔接的物资保障链, 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适时、适地、适量的精确保障需要。

1.2 非战争军事物流的特征

1.2.1 应急性明显

非战争军事行动总是处于一种应急的状态中。特别是自然灾害和重大疫情, 往往发生在人们意想不到的时间和地点, 例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以及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 都是在毫无防范的情况下发生的。为尽快控制事态, 消除危害, 军队往往在极其严峻的情况下受领任务。由于时间仓促, 缺乏必要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 加大了军队参加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紧迫性。这就要求非战争军事物流要与军队行动同时展开, 准备时间极为短暂, 应急性增强, 物资消耗量大, 这些使得执行非战争军事任务的部队对保障物资的需求十分迫切。因此, 准备时间短、保障范围广、物流速度快成为非战争军事物流的重要特征。

1.2.2 组织实施复杂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 尤其是在抢险救灾、重大防疫等非战争军事行动中, 往往需要党政军民密切配合, 军队或是作为中坚力量, 或是作为配合力量, 需要在统一领导的大格局中展开和实施行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这种协调行动性, 就相应地带来了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协同面广、组织实施复杂的问题。非战争军事物流不但要同行动各方的保障力量密切配合, 而且还必须与地方政府的物资供应部门、医疗卫生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大大小小的企事业单位实施统一协调, 才能充分发挥整体保障的优势。

1.2.3 物资需求多样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类型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造成物资需求品种繁杂, 内容广泛。由于应对的任务既包括自然灾害救援, 又包括应对恐怖袭击;既涉及国内事务军事行动, 又涉及国际事务军事行动。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不同种类物资的保障, 需要的物资品类涵盖范围超出了传统的、单纯以军事目的为需求的物资储备体系保障范围。

2 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的重要意义

2.1 是适应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新世纪新阶段, 胡主席提出了“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历史使命。履行新的历史使命, 我军建设需要有新的要求和更高的标准, 需要我们从党和国家建设的全局, 以及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高起点上, 谋划军队信息化建设, 提高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的能力。我军历史使命着眼于军队建设的科学发展, 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时期, 党和国家需要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后勤、怎样建设军队后勤的根本问题, 要求加快由传统后勤向现代后勤的转变。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是保障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战略需求, 而非战争军事物流又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主要内容。因此, 加速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是适应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2.2 是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积极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步伐, 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后勤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任务。市场经济越发达的国家, 军队的社会化保障程度就越高, 军队后勤的实体规模就越小。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国家经济实力和社会保障能力空前提高, 为加快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进程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加速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 建立军民结合的非战争军事物流体系, 积极推进保障方式社会化, 是顺应社会发展大势、把握后勤建设规律之举, 是解决人才密集和数量规模型后勤弊端的良策, 也是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内在要求。

2.3 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

确立军队后勤建设与发展目标, 必须着眼于构建科学完整的体系。后勤保障一体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是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主要内容和标志。推进全面建设现代后勤, 就必须坚决贯彻胡主席和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 把握全局, 突出重点, 整体推进实现后勤建设的不断发展, 把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就是为了实现后勤保障一体化、社会化、信息化和科学化, 就是为了积极推进后勤保障理念、保障体制、保障方式、后勤管理和人才队伍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也是将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的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

3 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对策

3.1 建设强大的非战争军事物流中心

强大的非战争军事物流中心是高效的非战争军事物流系统最主要的构成实体。由于非战争军事行动发生的地点、时间、环境不确定, 为物资准备增加了难度。尽管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不确定因素很多, 但是某些类型的行动特点是可以预测的, 如反恐维稳主要在边境地区多发, 地震灾害主要在地震带区域多发, 因此在这些地区可以根据预测在主要行动地域建立非战争军事物流中心, 以利于更好地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这些物流中心在设计上要能够保障7~10天的各类物资消耗, 具备储存、快速收发、维修加工、维护保养等综合职能, 配套设施相对完善, 靠近交通发达、生活便利的城镇周围。非战争军事物流中心的数量和配置地域应根据保障对象的分布情况以及运输资源的现状来合理确定, 逐步形成简捷高效、符合非战争军事行动要求的强大非战争军事物流网。

3.2 建设非战争军事物流设施设备

非战争军事物流设施设备是组织实施非战争军事物流活动的物质技术基础。目前, 我军物流设施设备整体水平还不高, 主要表现在:仓库设施设备的伪装防护能力薄弱;物资集装化程度较低, 快速收发作业能力不强;物流装备系列化程度较低, 品种和规格尚不能满足作业需要;物流设施设备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等。因此, 应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要求, 系统规划非战争军事物流设施设备建设, 提高非战争军事物流设施设备的伪装防护能力和快速保障能力;研制或引进先进的非战争军事物流技术和装备, 逐步实现成套化和系统化;加强非战争军事物流装备的使用、管理和维修, 充分发挥装备效能;大力开展物资集装化研究, 逐步建立非战争军事物资集装化运输系统;积极稳妥地推进非战争军事物流自动化系统建设, 逐步提高作业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水平。

3.3 研发非战争军事物流信息技术

非战争军事物流信息技术包括现代物流信息基础技术、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技术、现代物流信息应用技术以及现代物流信息安全技术等, 是非战争军事物流区别于传统军事物流的根本标志。当前, 我们应重点解决非战争军事物流系统控制自动化、物资保障可视化、后勤指挥网络化。在系统控制自动化上, 对仓库收发作业以及运输监控, 运用自动监测、数字技术、远程控制等技术, 实现信息的自动采集、实时传输, 工作状态自动监控;在物资保障可视化上, 运用条形码、射频识别、数字通信等技术, 实现在储、运、处理资源时实时可视;在指挥网络上, 运用卫星定位导航、信息传输处理、系统集成等技术, 提高非战争军事物流指挥的实效性和精确性。

3.4 提高非战争军事物流人才素质

高效的非战争军事物流系统是大量新成果、新技术综合发挥作用的领域, 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操纵系统正常发挥作用, 提高人才素质已成为当务之急。提高非战争军事物流人才素质, 第一, 可以考虑从高等院校引进一批基础理论扎实、知识复合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把他们放到相应的决策、管理岗位充分发挥作用;第二, 要对大量从事物流基础工作的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正确掌握和使用新方法、新技术, 不断提高工作效率;第三, 对有发展潜力的人才要鼓励其通过继续教育或考学、深造等方式不断进步, 形成良好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机制;第四, 要采取精神激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办法, 体现出“论功行赏”、“按劳取酬”的公平原则, 保持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

摘要:文章分析了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内涵与特征, 介绍了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的意义, 并提出了发展非战争军事物流的对策。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物流,研究

参考文献

[1]赵丽, 李斌.军队参加抢险救灾等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研究[J].训练与科技, 2008, 29 (5) :92-94.

[2]王丰, 王开勇, 赵吉敏.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研究d[J].训练与科技, 2008, 29 (5) :26-30.

军事战争 篇2

2012级大气科学 12010001012

王欣然

什么是军事思想?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等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不同队级、国家或政治集团有不同的军事思想。同一阶级、国家或政治集团的军事思想,在不同历史时期或发展阶段也有区别。军事思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既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制约和影响,也影响和作用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内容极为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历代兵书多达3380部,23500卷;目前尚存兵书2308部,18567卷;其中比较有价值的100多部,被选入百科全书的有39部。

中国古代战争之多,兵书和论兵要著之多,军事群星之多,军事典章之多,堪为世界之最,其军事思想发展水平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但是在现代军事领域里,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声音:一种认为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其代表作为以《孙子》为首的所谓武经七书)已经完全过时了,在以精确制导,全球快速机动,GPS和C4ISH为特点的世界新军事革命面前完全是故纸一堆;另一种观点则恰恰相反,认为美军就是在孙子兵法指导下打赢了海湾战争和最近的伊拉克战争,甚至煞有其事地宣称,美军指挥官给每个美军大兵都发了孙子兵法,让他们临阵好好学习,书就装在大兵们鼓鼓囊囊的大背囊里。

有人可能认为中国古代兵法仅仅是“用兵之法”,之所以已经过时不再有用,是因为那时的战争与现代战争已有了根本的不同。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在许多方面论述的并不是单纯的用兵布阵,而大量涉及到政治与战争及经济与战争的关系,进而从政治及经济层面论述军事问题和战略问题,提出了许多至今仍然有用的政治军事经济观点,同时中国古代兵法还大量涉及到战略学,战术学,军制学,军事地理学,军事心理学,军事管理学,军事人才学,战争性质理论,战争指导理论等方面带有一般规律性的基本理论原则。这些基本理论原则对于正面临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中国军队和中国国防建设具有普遍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今天,我们谈到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不应拘泥于古代如何布阵,如何行军打仗,如何火攻等。历史已经进入二十一世纪,世界也已进入新军事变革年代,古代战争形式与现代战争形式已经大相径庭。但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兵法的许多著名思想和论断,如“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上兵谋伐,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等等,至今仍有着现实指导意义,换言之,这些军事原则是永恒不变的。

名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名将蒙哥马利元帅,积极主张世界各国的军事学院把《孙子兵法》列为学员必修课目。我国古代兵书不但广为世界各国军事家所学习和运用。而且在国外已经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被深入研究。更有趣的是,它还极大地吸引着广大政治家、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甚至连企业家,商人等也争相研读《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已渗透到了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之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成为人们的口头格言,就连法国的电影《蛇》的序言也以《孙子兵法》中的话为导语。日本的体育运动和营业战略也直接引用《孙子兵法》中的辞句作口号。日本天皇带头学习中国的兵书,让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给他讲授《孙子兵法》,为此佐藤铁太郎专门著了《孙子御进讲录》。我国古代兵书俨然成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百科性的宝库。军事家评《孙子兵法》为“兵学圣典”;文学家评为“与其说是兵学的书,不如说是文学的书”,是“不朽不灭的大艺术品”;政治家评为“外交教科书”,“政治秘诀”;哲学家乃至企业家则评为“人生哲学”等。

世界上重要的工具书大部收进了孙子的资料。查阅世界著名的百科全书,例如英国的《不列颠百科全书》、苏联的《苏联大百科全书》、《苏联军事百科全书》、日本平凡社的《世界大百科事典》等,都列有孙子的条目,《不列颠百科全书》第15版孙子条目写了一千字的释文。为适应各方面的需要,翻译、注释的《孙子兵法》以及研究专著,在世界各个角落相继出现。当然,各国译注的种类和数量是大不相同的,就国家而言,还要首推日本。早期的日本文人大部能阅读汉籍,所以他们研读的是汉文兵书,并且直接大量翻印我国兵书,日本主要的汉籍目录上几乎都著录有翻刻的《孙子兵法》。自公元1660年开始,出现用日文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用日文撰写的研究专著和注释本,如林罗山的《孙子谚解》、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佐佐木琴台的《孙子合契》、犬饲博的《孙子话说》、筱崎司直的《孙子发微》、河田东岗的《孙子句解》、佐藤一斋的《孙子副诠》、平山行藏的《孙子折衷》、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阿多俊介的《孙子之新研究》、佐藤坦的《吴子副诠》等等。以上均为军界以外人士所著,其中以物徂徕的《孙子国字解》和吉田松阴的《孙子评注》流行最广。与此同时,军界研究《孙子兵法》的热情更高,陆海空军各有专著问世。如陆军中将落合丰三郎的《孙子例解》、海军中将佐藤铁太郎的《孙子御进讲录》、辎重兵大尉冈本的《古代东洋兵学·孙子解说》、空军少将大场弥平的《孙子兵法》等等。这各式各样的著者,站在不同的立场,从不同的角度对《孙子兵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有的从哲学方面研究,有的从政治外交方面研究,有的从战史和名将言论方面研究,有的从海军理论方面研究,有的从空军战略战术方面研究,有的从战斗纲要、军队教育等方面研究,还有的从近现代战争理论方面研究,各有研究宗旨。但他们共同的目的是吸取《孙子兵法》等中国古代兵书中对他们有用的东西,为其现实服务。

中华武德文化史上有两句古语,一是“忘战必危”,二是“好战必亡”。尤其是在环球相对“变小”、战争的破坏力愈来愈大的当今世界,“安国”与安国际社会融为一体,安己之国与安人之国相辅相成,国际社会的安全度以每个国家的安全系数为条件。因此,孙子“军争为危”命题的真理性,越来越具有普遍的、现实的意义,应引起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高度重视。

应当看到,在高技术战争的烽火台上,一只蝴蝶煽动起来的火星,有可能引发全球性的灾难;但是,完全可以预见,灭亡的首先是它自己。当代中国的军事“安国”之策,就是贯彻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因此,适应世界军事领域的深刻变化,重视“科技强军”,加强质量建设,走有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提高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卫作战能力,则是实现“安国”的重要保证。同时,也是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更大、更多贡献在道义上的责任和使命。

日美军事同盟,想挑起战争吗? 篇3

在10月3日举行的日美安全磋商委员会上,双方表示,为合作应对“21世纪威胁”,将加强日本自卫队和美军的防卫合作,并将于2014年底前制订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此外,从今年12月起,美军将在其驻冲绳嘉手纳基地部署P8反潜侦察机;美方明年春天将向日本派驻“全球鹰”无人侦察机;为应对“网络攻击”,日美决定每年举行两次副部长级会谈,交换信息;日本自卫队和美军还将强化包括人员培训、联合演练在内的合作。美方明确表示,随着亚太再平衡的持续推行,美国将强化日本应对未来地区及全球挑战的军事能力。日美的这些行动表明,两国军事同盟越拉越近乎,越闹越邪乎。

《日美防卫合作指针》的产生要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中期。当时,针对远东地区美国整体实力的衰弱以及苏联军事力量的增强,日本与美国经过两年多的协商,于1978年制定了该“指针”,就防止侵略、日本遭到武力攻击以及远东地区发生对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事态时双方的合作做了具体规定。1996年后,日美两国对该“指针”进行了多次修改,越来越强化两国军事合作的作用。

如今,日美强化军事同盟,是两者战略互有需求的体现。在经历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和利比亚战争后,美国已有些捉襟见肘,可谓内外交困。在此情形下,美国对其全球战略的表述中,“分担”一词便屡被使用。在西线,面对利比亚、叙利亚等热点问题,美国强调欧洲盟友要多多“分担”。在东线,面对中国的崛起,美国则要求日本多多“分担”。

美国想利用日本牵制中国就难免偏袒。在钓鱼岛问题上,屡屡声称不持立场的美国却每每显得言不由衷。不久前,笔者在华盛顿一家智库参加活动时,听到一些美方人士发表了不少“高论”。两位美国军方人士认为:中国舰船在钓鱼岛周边海域的活动已常态化,表明中国改变了钓鱼岛的现状,“中国正在潜在挑战国际法体系,发出了错误信号”。一位美国学者告诉笔者,在钓鱼岛问题上美方很多人与中方有不同看法,认为历史文件不支持中方的说法,也不应将去年日方对钓鱼岛的行动定义为“国有化”,而只是“购买”。甚至有多位美国专家告诉笔者,他们根本不认为日本正在走向军国主义,日本加强军力的目的是想“承担更多责任”,是好事。

正是在上述种种思维主导下,美国对日本政府修改关于行使集体自卫权的宪法解释、制定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和增加防卫预算等举动“表示欢迎”,这事实上是在纵容安倍政权急剧“右转”。安倍及其政府的言行,已毫不掩饰否定二战成果、改变和平宪法进而改变日本走向的政治意图。日本这样一个不愿对历史进行反省甚至否定历史的国家,其军事指针的改变对亚太地区乃至整个世界而言,绝不是福音。在一定条件下,日本军国主义的膨胀及其危害并不以美国的意志为转移。一位在白宫担任高官的学者曾笑言:“别老说美国战略,美国其实没有什么战略,不过是因事制宜而已。”此言多多少少有其真实性。美国的战略性举动更多地具有实用主义和尚武特色,也因此难免目光短浅并有着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特性。美国不合时宜地将中国视为“假想敌”,无形中令西太平洋生出许多事端。安倍政权则利用美国的错误,狐假虎威,自鸣得意。从身着军服钻入战车,再到近日高调登上硫磺岛,安倍步步为营,得寸进尺,甚至敢在美国哈德逊研究所发出“如果大家想叫我右翼军国主义者,那就请便吧”的言论。

历史早已表明,用争议岛屿操纵民意,恰如打开一只“潘多拉魔盒”,日美军事同盟的“升级”,无疑又加剧了“潘多拉魔盒”的危害性。现在,日本就要成为亚太地区先进军事装备的“威慑基地”,这背后日美火药味十足的“同盟”,与该地区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是格格不入的,必将遭到历史唾弃。

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初探 篇4

物资保障原则是物资保障行为的基本准则, 体现物资保障活动规律与基本要求, 对物资保障运行与实现保障目的有着重大的指导价值, 要知其内容, 明其实质, 遵行有方。具体为:预先准备、一备多用;统一指挥、整体布局;统筹资源、组配合理;快速反应、快速保障。

预先准备

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必须要谋在先、动在前、有备而为之, 并做到保障思想常态化、保障预案体系化、保障力量常备化、保障资源可掌控化、训练经常化。

在非传统安全威胁日趋增多的形势下, 非战争军事行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 做好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理论准备是物资保障预先准备的前提条件与必然要求。一是应从国家安全层面、社会安全层面和民生安全层面, 对非传统安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基本理论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把握其生成与存在的内在矛盾因素与外部环境条件, 为认识其性质、种类、现象、规律提供理论依据和价值判断标准。二是应从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性质、种类层面, 任务规模层面, 对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的特点、要求与规则, 为选择物资保障模式、运行机制、行为方式提供理论指导。三是从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相结合层面, 研究战争准备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关系, 社会化保障与军队保障关系, 国民经济动员与应急机制关系, 为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提供指导思想。

实践证明, 特需物资是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不可或缺的关键性物资, 是直接制约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效能发挥的因素之一。因此, 应制定非战争军事行动特需物资保障目录, 并建立特需物资储备。制定特需物资保障目录应关注三个问题:一是应在军队物资整体结构与规模的基础上, 设计制定非战争军事行动特需物资保障目录。二是依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类别设计制定相应的特需物资目录。三是合理衔接特需物资种类与层次。建立特需物资储备应注意以下五个问题:一是通过调研、预测、论证, 明确非战争军事行动所需特需物资储备种类、结构、规模和标准, 为储备提供实施依据;二是实用性、科学性要强。储备物资应符合国家、国际有关认证制度的规范标准与要求, 要适应非战争军事行动需求的客观性、特殊性要求;三是与军队和国家储备统一规划, 做到结构合理, 配置紧密衔接, 集中掌控使用;四是储备数量要适度;五是应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特需物资储备专项资金。

社会物资资源调查是指军队物资保障机构为保证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采购与供应, 在平时对社会, 尤其是预设保障区域物资资源的配置、存量、生产能力和物流设施、设备等情况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调查活动。其内容可分为以下四类:物资资源产出情况调查;物资资源存量调查;自然资源情况调查;国家物流基础设施情况调查。

军队各级物资保障系统和机构应依据非战争军事行动模式和预置任务制定物资保障预案, 物资保障预案内容必须要项目齐全、结构合理、标准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具体应含以下九项内容:物资保障任务、对象、地域及持续时间;物资保障指导思想、原则与要求;预备保障物资的种类、数量、品质与标准;物资保障力量与其配置;社会物资资源;物资采供关系、供需关系及其物资流通渠道;采购方式与供应方式;组织与实施;建议与要求。

物资保障组织实施的重点工作

提出启动物资应急采购等级建议。军队物资应急采购划分为一级应急采购、二级应急采购、三级应急采购三个等级。各级物资采购保障管理部门应依据所遂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任务及物资采购规模, 对照物资应急采购等级标准, 客观判断自身的物资应急采购等级, 及时提出该等级的启动建议, 并经单位首长同意后上报有批准权限部门审批。

快速启动应急工作。各级物资采购保障部门与机构应按照批准的应急采购等级和预案快速启动以下五项工作。一是根据上级有关指示和要求, 收拢人员, 由平时状态迅速转入临战 (应急) 状态;二是组建应急保障领导机构, 确定分工, 明确职责;三是及时定下保障决心, 保障模式, 保障原则和保障方式;四是调整物资保障预案, 制定物资保障组织实施计划;五是迅速沟通物资保障指挥关系, 物资资源关系, 物资供需关系。

物资是保障的基础, 物资采购筹措要先行。采购筹措物资资源的基本思路是:统筹存量物资资源, 应急采购市场物资资源, 有计划地组织产出物资资源, 构建结构合理、数量充足、质量上乘、按需供应的物资资源体系。

物资保障力量体系组建的基本思路是:统组三军战略、战役、战术物资保障力量, 统筹国家、地方政府、企业物资保障力量, 形成统一布局、统一调控使用的军地融合式物资保障力量体系。一是统组三军各层级物资保障力量;二是统筹企业物资保障力量;三是协调国家、地方政府物资保障力量。

衔接保障关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衔接物资采购机构与供应商之间的采购与供应关系;二是衔接物资供应保障方与物资需求方的供需关系。

组织实施快速采购与供应是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客观要求, 是高效物资保障的集中体现。而实现快速采购快速供应的关键是正确选择物资采购方式与供应方式, 其选择的基本要求是适应保障时限要求, 适应道路与环境条件, 适应融合保障特点, 组织简便、运行快捷。

物资采购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采购方式通常包括:竞争性谈判采购、询价采购、单一来源采购、协议采购、网上竞价采购等方式, 这些方式的组织与运作与平时基本相似。

其一, 预制应急采购订单采购方式。此方式的基本作法是物资采购指挥或管理部门集中采购需求, 并将采购任务下达给物资采购站, 采购站向协议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或由部队用户就近直接向协议供应商直接下达采购订单;特殊情况下, 指挥或管理部门也可直接向协议供应商下达采购订单, 协调供应商按照采购订单, 组织直接供应保障。

其二, 依托大型物资市场采购方式。此方式的基本做法是预先与大型物资市场 (含大型超市、购物中心、交易市场等) 签订物资采购合作协议或建立协议关系, 界时依据协议及单位购物卡等组织实施物资采购。

物资供应方式。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供应方式主要有:直达供应方式、就地就近供应方式、设点配送供应方式和接力供应方式等。

直达供应方式。直达供应方式是物资供应的基本和首选方式, 主要包括:军队物资采购机构直达供应、生产企业直达供应、流通企业直达供应和地方物资保障单位直接供应。其中, 后3种社会化的直达供应保障, 是我军多次非战争军事行动物资保障实施中所广泛采用的方式, 具有一定的实践创新性, 是军民融合保障的具体体现, 具有深远的发展空间和实践价值。这种由物资资源方直接到物资需求方的供应保障方式, 极大地提高了物资保障的时效性。

设点配送方式。该方式主要是针对部队应急出动, 物资携运行量有限, 而在部队机动过程中所组织实施物资供应的一种方式, 是军队物资保障部门在部队机动途中的停、靠、转乘等地点, 预置所需物资, 待部队到达时, 利用短暂时间快速实施组配物资的补给。

军事战争 篇5

2014级信息与计算科学班

林***

学号:14100121**** 本学期,我学习了军事理论的若干知识,其中,给我最大感触的是老师所带给我的关于战争的一些新的认识。曾经的我以为,战争是邪恶的,它只会带给人们痛苦。研究战争更是没有任何必要。而现在,我对战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新中国建立之后,我们已经经历了差不多三代人的和平。生在一个和平的年代,我们是幸福的。但是世界范围内的局部战争却从未停息。我们热爱和平,更要保卫我们的和平。使战火远离,让和平延续。所以我们要居安思危,研究战争,防范于未然。

毛泽东明确地指出了:“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也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这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的时代。”在我们这个仍然存在战争和冲突的世界里,研究战争的原因不是为了宣扬战争,而是为了避免许多可以避免的战争。而首先我们要了解战争。

国家、阶级、民族、政治集团各相互之间直接引发战争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主要的有,政治矛盾、经济利益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争夺势力范围、领土争端、意识形态斗争、边界纠纷、争夺战略资源产地、经济危机等等。只有在世界上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才能消灭战争根源。弄清战争起源、根源和原因,是正确认识战争的历史发展规律和正确地指导战争的前提。

战争本质,是战争固有的最根本的政治属性。战争是政治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战争行动,是阶级的政治通过武装斗争手段的继续。这是战争本质的核心。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从竞争的本质上看,就是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源来发展壮大自己。说穿了,就是为了利益而战。因此,当周围有足够的资源的时候,发生战争的机会很小,只有在争夺有限资源的时候战争才有必要产生。

树立正确的战争观,是正确地认识战争、指导战争和确立对待战争的正确态度的前提。战争有其消极作用,它会消耗大量的物资和死亡足够多的人,可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想想就会发现,其实那些消耗的物资和死去的人不到十年的时间又回到了这个地球上,并且会得到极快的发展,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如果不发生战争,十年是根本不可能发展到这一阶段的。战争,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他给世界带去了灾难与痛苦,另一方面,他又给世界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和发展。

军事战争 篇6

【关键词】孙子战争观 军事斗争

一、孙子的“兵者,国之大事”思想,是正确对待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根本态度

1、“重战”。《孙子兵法》开宗明义就表明了他的“重战”思想:“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前,科技革命发展迅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一系列高新技术群体引起了世界军事领域的重大变革,几乎强制性地使武器装备、军队结构和作战方法发生了带根本性的改变,这对现代化水平较低的我军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国际斗争风云变幻急剧,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正在威胁世界和平和我国安全,以陈水扁为首的台独分裂势力十分猖狂,祖国统一大业正面临极其严重的局面;从而给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增加了难度。这就要求我军必须依据孙子的“重战”思想高度重视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

2、“道”为“五事”、“七计”之首。孙子在分析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时,将“道”列为“五事”、“七计”之首。“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如果统治者有“道”,那么人民对国家就“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这样,战争胜利也就有了根本的保障。政治因素就成为军事斗争准备的首要的、基本的和决定的因素。

3、“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在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上,孙子认识到经济和物质条件是战争胜利的基础。同时孙子从战争的巨大消耗中也看到了战争对经济的依赖。他强调战争对人力、物力、财力的依赖是非常大的,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举兵兴师。经济作为进行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物质基础,军事斗争规模越大、强度越高,对经济的依赖也就越强;反过来,军事斗争作为经济发展的安全保证,其准备工作程度越充分,经济发展的道路也就越宽敞。两者一起统一于国家的安全与发展利益之中。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想在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过程中胜过综合国力强盛的国家,不仅是十分困难的,也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军的军事斗争准备工作必须在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下行动。

二、孙子的“安国全军之道”思想,是正确谋划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战略指导原则

1、“上兵伐谋”。孙子认为,“上兵伐谋”就是必须从国家大战略的层次上进行战略谋划和决策,知彼知己,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克服一切不利因素,着力找出敌我双方的行动规律为实现战争目的服务。在战军事斗争工作中,必须更多地强调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手段和方式的综合运用。政治解决是各方的最终选择,军事行动只是配合政治解决或为政治解决创造条件的重要手段。

2、“致人而不致于人”。孙子把争取主动权看作是战争指导核心的内容。它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战争条件下有着不同的具体形式与内容,战争指导者需要根据时间、地点、对象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中,我们仍须以“致人而不致于人”为宗旨,把定下决心的坚定性与实现决心的灵活性结合起来,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战争特点,大胆采取有利于我而不利于敌的作战形式与作战方法,赢得战争。

3、“避实而击虚”。孙子认为用兵的规律是“避实而击虚”。一方面,我方要虚虚实实,隐真示假,示形惑敌,使敌弄不清我方虚实,不能判明我真实情况。另一方面,我方则要尽力探明敌之虚实,在此基础上“避实击虚”。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中敌我双方的虚实是相对的,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又是变化的,实可变虚,虚可变实。这就要求指挥员不仅善于辩明虚实,善于转换虚实,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利用敌人的虚弱之点,抓住敌人的虚弱之点,迅速攻击,夺取胜利。

4、“以正合,以奇胜”。“奇正”思想是孙子兵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战争领域虽然只有“正”与“奇”两种用兵的方法,但“奇正”思想的运用则伴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呈现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军事斗争准备要充分发挥战争形态“奇”与“正”的作用,增强针对性、灵活性和主动性,必须遵循战争形态的发展规律,随着战争形态的发展而发展。

5、因形造势、以势压敌。孙子认为,军事斗争准备中的谋略运用,突出表现在“造势”、“示形”上。“造势”,是在一定的实力基础上,充分利用各方面的因素和条件,能动地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己而不利于敌的斗争态势。“示形”,就是“示威”,即把自身的力量和必要时使用力量的决心显示出来,在对手面前树立一个不可侵犯的形象,使其视为畏途。例如国家在外交领域的许多重要活动,以及军队公开举行的军事演习、重大节日的阅兵、新式武器装备的试验和展示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造势”、“示形”的含义。

三、孙子的“知胜之道”思想,是正确预见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科学依据

在孙子的“知胜之道”思想里,“知”是对各种相关情况的了解和掌握;“胜”是战争所要追求的直接目的。“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可全”。孙子“知胜之道”思想的本质是对战争的预测,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1、基于“先知”。就是在战前详尽了解敌我有关情况,进行“庙算”比较双方优劣条件,从而确定战与不战,并据以制定正确的作战方针、计划、措施。军事斗争是敌我之间的对抗。在军事斗争准备与实施的过程中,只有从敌我双方实际情况出发,正确认识自己和摸透敌人,才能科学做出“打不打”、“怎样打”的决策方案。在新的历史时期,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军队所处环境条件的变化,我军无论在武器装备、精神面貌与组织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只有根据战争发展对军队建设提出的新要求,针对新作战对象,特别是强敌的作战特点,从物质、精神与制度上全面加强建设,尤其要针对薄弱领域与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先知”才不至于落空。

2、求于“尽知”。即知彼知己要全面,不仅要明于知彼,而且要明于知己;不仅要知物质力量之对比,而且要知精神因素之对比;不仅要知将帅,而且要知士卒等等。军事斗争毕竟是敌我双方的对抗和较量。不“尽知”敌人,我们的军事斗争准备就难以定位,斗争的决策方案就会无的放矢。

3、重于“真知”。即明辨真假,善于透过现象和假象抓往本质,防止被表面现象和假象所迷惑,并能从假象中发现敌人的真实企图。科学地制定军事斗争方案,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地把敌我两方面的情况联系起来加以思索。一方面,要客观地、如实地估计和对比敌我双方的实际作战能力,找出敌我双方的强弱点与优劣处,以及形成和发挥其作战能力所必须的基本条件,从而积极寻求制敌的奇谋良策。另一方面,则要全面地、综合地考察敌我双方的情况,既比军事因素又比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既比所拥有的物质、能量状况又比所占有的信息、知识状况。只有这样,对敌我双方实际情况的考察才能更广、更深、更系统,从而树立起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的信念。

四、孙子的“全胜”思想,是正确做好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的检验标准

孙子在战争指导方针上,贯穿着全胜思想。他不仅提出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而且十分强调“计”、“谋”,主张以“智”使“力”,以求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消灭敌人。在此意义上,他提出的指导战争的一系列原则,如“兵贵胜,不贵久”、“先胜而后求战”、“合于利而动”等等,都是为了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胜利。

1、“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孙子全胜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早的威慑理论,系统的现代威慑理论是在核武器时代产生的。对于我国来说,我们要充分利用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实战与威慑双重功能,在和平时期大力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加强军事斗争的准备工作,提高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尽可能地遏制战争的爆发,使我国有更多时间集中精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兵贵胜,不贵久”。孙子认为战争的指导思想应当是速战速决。孙子速战速决的思想符合当时战争的实际。军事斗争的战争进程短促,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对于相对劣势一方来说,如果不力争在短促的战争进程中,尽可能大地给敌以打击,就可能失去机会,落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可见,战略上力争速战速决是赢得战争的需要。

3、“先胜而后求战”。这是孙子的“全胜”思想在战略指导上的发展和具体体现,显示了我们中华民族高超的军事智慧,揭示了在群雄并起的特殊战略格局中,国家和民族应以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去对待战争的胜负。反台独应急作战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要坚持“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充分做好战争准备,创造“先胜而后求战”的条件,是赢得战争胜利的一个关键环节。当今的“先胜而后求战”主要表现在和平时期军事力量的设计与建造上。信息化战争将成为未来主要的战争样式,由于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因素的影响和相对有限政治目的的制约,首战胜负关系重大,从一定意义上说,首战即决战,首战定输赢。因此,夺取未来信息化战场的“先胜而后求战”,更多的不是“决于战”,而是“决于建”。加速军事变革进程,加强军队质量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军事斗争准备的共同选择。

4、“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军事斗争准备工作任务归根到底是由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所决定。在当代,我国发展战略对军事斗争的需求表现在多个方面,或为了保障国家的安全,或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与领土完整,或为了实现国家的统一,或为了经济的持续发展,或为了地区、世界的和平与稳定,等等。在不同的时期与条件下,也许这种需求的侧重点会有所差别,但对军事斗争准备提出的要求却是一致的,即必须为满足国家政治、经济的需要而随时采取有效的军事行动。

(注:作者系武汉理工大学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岳水玉:《孙子兵法与高技术战争》.国防大学出版社 1998年

[2] 尚金锁:《毛泽东军事思想与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解放军出版社 2002年

[3] 黄朴民:《孙子兵法及其现代价值》.军事科学出版社.1999年

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需求分析 篇7

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各类工程装备都具备相应的作用, 装备保障属于物资保障的范围, 物资的需求预测已成为现阶段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智能优化算法[1,2]常被用来解决需求量预测问题, 特别是神经网络[3,4]在物资的需求量预测方面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为相应条件下的物资需求量预测问题提供了科学的解决方案。工程装备需求是物资需求最重要的部分, 本文主要定量分析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需求量问题。

1 工程装备种类

以工程装备现有专业标准、参照工程装备的主要功能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的类别进行划分, 可将其分为交通保障结构工程作业装备、救生救援工程装备、爆炸物探测与排除工程装备、抗洪抢险工程装备、核化事故救援工程装备和维稳防暴工程装备6大类, 这些工程装备在各类型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均有可能运用, 如此分类可增强研究分析的逻辑性和针对性。

2 工程装备需求预测模型

工程装备保障物资需求必须以工程任务量为基础, 但非战争军事行动往往对应大规模的突发事件, 在应急情况下, 地方装备保障工作在组织上相对部队较慢。因此在某一地域发生重大突发事件后, 相应任务区域相关专业应急专业部队将受领任务, 启动应急预案, 进行工程装备保障任务。工程装备需求量预测应该在工程勘察的基础上进行, 并且考虑装备的损耗数量和装备机动数量。综合考虑装备损坏、周转等因素后装备数量需求可以按下式预测:

其中:E为工程装备需求数量;α为装备的储备系数;S为装备实际工作需求量;H为装备的报废数;M为工程兵部队的机动数。

各种工程装备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所担负的任务不一样, 其任务需求量也有较大的不同, 具体装备需要具体分析。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 必须先确定装备需求种类, 然后才是装备需求数量。例如, 在任务区域没有河流和湖泊或者是沼泽区域, 那么对渡河装备和江河侦察装备的需求量就会非常小;如果任务区域本身桥梁数量非常少, 那么在保障过程中对桥梁装备的需求量也会较少。装备需求种类和数量与任务区域对应的需求样式和破坏程度相关。

现以道路装备中的压路机为例进行需求分析, 压路机需求数量主要与其工作效率和工作任务量有关。在此预测压路机需求量是建立在压路机的结构需求得到满足的情况下, 压路机实际工作需求量为:

其中:Ceiling为取整函数;Gt为任务总量, 在此代表任务区域内破坏道路公里数;β为任务总量调整系数, 道路破坏程度不同, 其任务完成难度会有所增加;Gh为装备平时每小时工作量, 在此代表每小时的任务完成公里数;tk为装备每天工作时间;Tz为一个行动周期的天数;Ts为装备修理时间;K为工作调整系数, 用于调整人员休息、设备展开和收拢等时间占每天工作时间的比例。

装备需求量除与任务量相关以外, 还与装备损坏量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装备损坏量相比平时装备损伤数量有较大差异。装备损坏是指装备由于意外事故、操作使用技术和自然等原因造成装备机件破坏和功能下降而影响使用效能的一种状态。工程装备的损坏形式通常有意外事故损坏、技术损坏和自然磨损损坏3种。另外, 根据装备的损坏和修复的难易程度, 工程装备的损坏等级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损坏和报废4个等级, 工程装备损坏程度修复时间如表1所示。

对于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损坏预测, 不仅要进行定性分析, 而且还应进行定量分析。装备损坏率是表达装备损坏情况的重要参数, 它是指完成某一阶段救援任务后, 工程装备损坏数占参加作业的工程装备总数的百分比。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其中:ηs为工程装备损坏率;Ns为装备在统计期的损坏数量, 包括意外事故、技术和自然磨损等原因造成的损坏;Nt为统计期内装备动用总数。

意外事故造成的装备损坏预测方法主要有经验法、案例法和仿真模拟法等。在此意外事故率由以往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统计资料分析得出。

非意外情况造成的损坏与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 (MTBF) 密切相关, 根据可靠性理论, 工程装备在使用期间的寿命服从指数分布。其装备故障率可以表示为:

其中:λ为工程装备平均故障率。装备故障率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的曲线称之为浴盆曲线, 如图1所示。

图1中, 曲线中部为使用寿命期, 装备故障率较低且比较稳定, 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 装备基本处于这个时期。在已知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装备各阶段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统计数据后, 则可以得到相应的装备故障率。

3 需求预测实例分析

以某保障单位保障区域内压路机需求为例进行分析:已知一个保障作业周期Tz=3d, 任务总量Gt=450km, 由于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期间道路平整难度较平时相对有所增加, 因此取任务总量调整系数β为1.25, 装备平时每小时工作量Gh为0.9km, 该装备每天工作时间tk为16h, 工作调整系数K为0.1, 该装备的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为100h。根据以往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保障资料统计, 在此实例中各级别损坏程度所占比例和单装修复时间如表2所示, 且取一个行动阶段装备意外损伤率为10%, 装备机动系数取为0.1, 装备储备系数α取为1.1。

根据现有已知条件, 装备损伤数量为:

装备报废数量为:

在装备动用过程中, 装备损伤将造成装备实际参与工作时间有所降低, 整个行动周期内装备修理所占用的时间Ts为:

装备实际工作数为:

根据以上结果可知:

解得E=18.9。

取整后为19台, 所以该装备需求量E为19台。

4 小结

本文研究的是非战争军事行动工程装备物资需求问题, 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特征, 描述了非战争军事行动保障物资需求的特征。在非战争军事行动的行动背景下, 根据物资需求特点, 考虑装备的自然损坏和意外事故损坏, 定量分析了工程装备需求量。

参考文献

[1]吴斯亮.大型地震应急物资动态需求预测模型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2:11-16.

[2]乔洪波.应急物资需求分类及需求量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 2009:19-25.

[3]张俊才, 黄万杰.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医疗器材需求预测[J].重庆大学学报, 2003, 26 (10) :156-158.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研究 篇8

1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特点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具有动态性,会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新世纪新阶段特定的使命任务和客观环境决定了我军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具有以下特点:

1.1 训练内容拓展化

无论是应对自然灾害和人为造成的救援行动,还是为遏制战争而进行的军事威慑行动、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维和行动,都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专业性和技术性。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除了进行新大纲规定的训练内容以外,还要针对不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特点展开不同的拓展训练,以便适应不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中的油料保障任务。如防恐维稳行动中,油料保障人员既是保障员、又是战斗员,因此油料保障人员除了必备油料保障基础技能外,还必须掌握恐怖主义和骚(暴)乱基本知识、防暴器材使用、国家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宗教风俗文化以及国内外的相关案例等,突出训练内容的现实针对性,真正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能力。

1.2 训练模式联合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的领域广、力量多,即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等传统领域,也包括信息、科技、生态、资源、电磁等非传统领域。在力量方面,不仅涉及军队、民兵、预备役,还涉及公安、武警、国家安全部门和通信、交通、医疗等。后勤油料保障既要保障三军部队,又要保障地方力量,既要保障我军人员,又要保障外军人员,保障对象多样,保障方式复杂多变。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通常要打破传统的以军队为主、自成体系的封闭模式,筹划建立军、政、警、民联训机制,完善协作区域三军油料保障训练的联训模式、技术平台、训练方法和运行机制,注重训练中各种力量的协同,加强三军协同、军地协作、多方合作,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综合保障能力。

1.3 训练手段多样化

总参谋部明确指出,全军军事训练要大力推行模拟化、网络化等训练手段。因此,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既要传承传统手段,又要进行合理的扩展。要充分利用配发的训练器材和配发的油料装备,实施传统的油料保障训练,以夯实训练基础,节约训练资源,提高训练效果;要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沉浸技术,仿真非战争军事行动特殊的战场条件和油料保障环境,使受训者感受到逼真的战场态势和真实的保障环境,用声像信息将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和难以说清楚、难以演示的问题表现出来,打破传统时间、空间和地域的限制,增强油料保障训练的实战仿真程度,使受训者在沉浸虚拟的仿真环境中灵活运用专业技术,提高实战保障能力;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构建大型开放式油料保障网络教育平台,并运用油料保障网络教学系统实施远程教育,让身处不同地点的各类油料保障人员能够共享一个油料保障虚拟环境,以实现军、警、民在时间和空间上互相耦合的联合训练和对抗训练,解决联合训练人员出得多、装备动得多、经费开支多等诸多问题。

1.4 训练保障复杂化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必须适应复杂多变的油料保障任务要求,在各种地域条件下运用多种方法手段进行训练,训练保障就显得复杂多变。究其原因,一是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内容本身就复杂,加之参训军兵种多,不同参训力量之间的组训协同与配合要求高。如油料保障实兵演练,通常是在广阔的空间进行,涉及保障环境复杂,诸军兵种对训练的要求高,实施保障地域点多、线长、面宽,流动性大,使得训练保障变得复杂;二是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通常在多维空间展开,对场地、装备、器材等硬件保障条件要求多样且高。如在不同地域实施不同背景下反恐维稳油料保障训练,肯定比一般情况下的训练要复杂得多。

2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对策

按照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我军后勤油料保障,在重点抓好油料保障应急力量建设的基础上,必须有的放矢地开展抢险救灾、反恐维稳、安保警戒、维护权益、联合军演、国际维和、国际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突出油料保障训练的针对性、实战性。

2.1 统筹抓好战争行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

要建立战争行动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统筹机制,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谋划,将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纳入后勤训练统一计划、统一管理和统一保障,既要处理好作战行动油料保障训练与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关系,又要处理好油料保障训练与军事训练的关系;将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列入军事斗争后勤准备的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党委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专门训练、专项考核,以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质量作为考评单位全面建设的重要依据,掀起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热潮;须着眼“战建训”一体化筹划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把训练与油料战备建设、油料供应保障和油料业务改革无缝对接起来,达到全面发展、整体推进的目标。

2.2 重点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应急力量建设与训练

为落实军委新军事变革精神,适应我军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后勤准备的需要,实现油料保障适时、适量、适地的远程投送和精确保障,真正形成油料核心保障能力,针对作战部队队属油料保障能力弱、需要支援保障力量的现状,必须在战役层面,重点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应急机动力量建设,抽组形成新型油料保障实体,如战役野战油库分队、野战加油站分队、应急保障旅油料营编组、应急兵站油料保障分队编组等。抽组形成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应急力量,必须按照“任务怎样完成,保障怎样训练”的思路,结合驻防地区和油料保障专业技术特点,完善应急油料保障方案,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特点规律,有针对性地做好筹划部署,加大重点课题、课目的训练强度,在贴近实战的环境中把油料保障应急力量训实、训到位。

2.3 大力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重点科目训练

一是要狠抓油料保障官兵体能和心理训练。非战争军事行动工作强度大,生活条件艰苦,连续工作时间长,面临威胁和悲惨的场面多,很容易给现场油料保障官兵带来了强烈的生理和心理冲击。因此,大力度抓好油料勤务官兵的体能和心理训练,是完成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任务的前提。二是要大力加强油料装备的适应性训练。油料装备训练按照“未来战争需要保障什么,油料装备就适应性练什么”的原则进行,重点综合考虑天候、地理、地形、社民情和国际社会环境因素,从难从严筹划、设计训练方案,突出油料装备野战机动性和装备抢修保障训练。三是要强化信息战条件下油料保障拓展训练。结合驻地特点、可能执行的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以及重大突发事件的特殊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油料保障专项训练和油料保障常规之间的协同训练,提高油料保障快速反应能力,突出信息化条件下紧急抽组和机动展开训练。四是加强联合训练。按照预定方案,定期组织军、警、民和其他油料保障力量的抽组、野战应急机动、保障单元开设、装备操作、装备抢修、物资紧急收发、应急配送等科目的训练。着重突出恶劣自然地理条件、复杂社会环境、市场资源不足等背景下的联合演练,注重指挥、协调、保障一致性训练,确保组织指挥顺畅,确保油料保障力量全面展开,确保动得快、供得上,全面提升油料综合保障能力。

2.4 整合共享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资源

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军、警、民和国外支援力量联合行动的特征,油料保障除了自身训练以外,还要与地方政府、民间力量,以及国外力量进行协同训练。因此,在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资源上,应该充分整合、共享各种油料保障训练资源,比如,在训练场地、训练装备、训练设备设施、训练物资、技术保障力量建设等诸多方面,必须打破军民、军兵种和军区界限,统一调配使用,让各种油料保障训练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发挥最大效能,建成油料保障训练资源共享、互用平台,走出一条地方训练场地、部队训练基地、院校与部队之间的军民融合、共建共用的新路子。

3 结束语

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必须以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油料体系保障能力为终极目标,深刻认识信息化条件下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力生成模式的变化规律,紧密结合任务性质和专业技术特点,着力把握深刻认识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突出特点,深入探索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护权益、安保警戒、国际维和、国际救援、核化生救援等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的对策措施,以新的观念、新的方法和新的手段全力推进非战争军事行动油料保障训练模式的转变。

参考文献

[1]杨进,徐锋,徐立生.非战争军事行动概论[M].北京:军事谊文出版社,2008.

[2]李立春.非战争军事行动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8.

[3]高程,姜程,曲晓峰.非战争军事行动军需物资油料保障训练[J].仓储管理与技术,2010(3):61-62.

军事战争 篇9

经济的全球化、利益的交织化、威胁的多样化,使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面临着国家战略安全、政治外交互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军事威胁与震慑等诸多问题。这些交织复杂的矛盾,要求中国必须积极主动迎接全球化经济、政治、文化的挑战,增强经济的融合与依存、政治的互信与互动、文化的争鸣与包容。确保国家在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国际互动与合作中赢得主动选择权,确保战略利益的实现需要具备与之相适应的国防军事实力及积极全面参与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一、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基本特点

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指为维护和确保国家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利益而展开的涉及到外国、外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确保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执行,满足部队行动需要所采取的涉及财务、军需油料、军交运输、营房、卫勤等方面的保障措施和行动。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具有目标的战略性、对象的涉外性、政策把握的国际性、安全威胁的多样性等特点。

第一,目标的战略性。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国家战略行为,是和平时期国家运用军事力量体现国家意志,维护和确保国家战略利益及其外延而展开的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确保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目标的定位要站在确保国家战略意图实现的高度,要具有战略眼光和大局意识,在不违背外交政策,遵守国际交往准则的基础上,排除一切干扰、阻挠,克服不利因素,不遗余力地确保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任务的完成。

第二,对象的涉外性。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具有参与者涉外、空间地域涉外、保障对象涉外等三方面内容。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参与者包括外国军队、外国相关机构及其人员;空间地域涉外主要指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地点可能处在外国领土、领水、领空、领天,也有可能涉及到国外的电磁领域;保障对象涉外主要指后勤保障可能涉及国际机构、外国军事力量、外国政府机构、外国人员、外国非政府组织、企业等。例如我国参与的“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联合军演,不论在国内还是在国外举行,演习由成员国军事人员共同参与指挥,共同组织完成,后勤保障参与者不但有我方保障人员,还有外方保障人员, 保障空间地域可以在成员国任何国家内进行,保障对象不但包括参演人员,还包括其他多个国家的军事观察员、多国媒体记者等。

第三,政策把握的国际性。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在政策把握上应遵循国际公约,遵循国际组织或区域组织相关协议、约定,在进行后勤保障实施过程中,须取得相关组织授权, 并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组织实施。如我军参与国际维和,必须遵照联合国的统一部署和安排,遵守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基本原则并遵守我国参与维和“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基本原则;我军参与 “上合组织”联合军演,必须获得“上合组织”授权,在战略投送途经成员国时,需获得成员国同意,在集结地域展开保障时需遵守共同签署的后勤保障协议。

二、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基本类型

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样式很多,各种样式都具有其各自的特点,后勤保障也具有许多区别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的内容。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按照国家承担的国际、区域职责和作用、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类型:

其一,联合国主导。指我军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需在联合国主导下完成,保障标准、要求、原则须遵循联合国相关规定,保障目标、保障对象、保障时间、保障范围受联合国统一指挥协调。联合国主导下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包括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执法行动、军备控制、打击恐怖行动、国际人道主义救援等。例如,我军参与的国际维和行动,作为行动缔约国,我军参与维和人员受联合国维和行动部直接管理,具体行动及保障任务受维和任务区司令直接指挥。

其二,区域合作组织主导。指我军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需在区域合作组织主导下完成,保障标准、要求、原则遵循区域合作组织协议内签署的文件,保障目标、保障对象、保障范围可能涉及双边、多边国家。保障指挥、协调、控制由共同成立的联合指挥机构统一指挥。包括区域联合军演、反恐、区域人道主义救援、区域打击国际犯罪或联合执法行动、区域军事经济援助等后勤保障。区域合作组织主导下的双边、多边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区域国家间加强合作,增强互信,共同应对区域威胁和挑战的非战争军事行动。通常情况下须遵守《联合国宪章》及国际公认的公约,并且非战争军事行动属于成员国自愿参加,而后勤保障是通过区域合作组织国家之间的合作协议,通过国家间多轮军事磋商,以《联合公报》、《会议纪要》等形式确定下来的。

其三,国家战略主导。指我军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以确保实现国家战略意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自我保障,争取国际、国内保障。国家战略主导下的单边、双边、多边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包括国家间联合非战争军事行动、保交护航、人道主义救援中的海外撤侨、救援行动和显示存在行动等后勤保障。国家战略主导下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是在遵循《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公认公约的基础上,在国际法许可的范围内, 在外交协商无果的情况下,为维护和确保国家战略利益而采取的非战争军事行动,“双边”的参与方可以是一国,也可以是区域组织,“多边”的参与国可以是多国,也可以是多个区域组织, 双方或多方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非战争军事行动;“单边”指由我方主导行动目标和目的,旨在确保战略意图实现。如在利比亚撤侨行动中,为保证我中资机构及务工人员安全回国,我军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的“徐州”号立即赶赴地中海,为搭乘我在利人员的客轮护航,就属于国家战略主导下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三、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对策

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重要内容,是部队行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圆满完成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必备前提和重要基础,其保障效能将对整个任务及国家形象带来重大影响。

1.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强化联合组织指挥组织实施任何一次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必须高度重视后勤保障,在组建强有力指挥机构的同时,强化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的联合指挥协调,确保实现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需求不间断。首先,将后勤保障要素纳入筹划决策和行动指挥决心。遂行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员和指挥机构,在进行筹划决策和定下行动决心的过程中,须充分考虑后勤保障各项要素,把保障问题纳入前期筹划,在确定决心时,应充分听取后勤部门的专业论证,使行动决心建立在相对可行、可靠的保障之上,以增强后勤保障行动的有效性。其次,将后勤保障贯穿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控制始终。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控制必须高度重视后勤保障衔接,统一行动意识,密切关注行动各环节进展情况及信息反馈, 确保后勤保障始终围绕指挥员的决心,适应事态变化。最后,强化联合后勤保障组织指挥融合统一。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是我军后勤保障领域新的尝试和挑战,要适应涉外条件下后勤保障联合组织指挥,需在保障融合上寻找突破,不断学习、探索外军后勤保障先进经验、方法为我所用。在联合组织指挥后勤保障时,需建立统一的后勤保障标准、方式,减少后勤保障的需求类型,实现后勤保障资源的高效互通。

2.立足自我保障,拓宽国际、国内保障渠道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体现了国家战略意图,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成果及维护世界和平和良好形象,在后勤保障方面应充分发挥各级后勤保障部门的组织指挥能动性,立足自我保障,多方争取国际、国内支援,确保行动部队圆满完成任务。首先,各级后勤保障部门应将可能参与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纳入平时预案准备, 加强对涉外非战争条件下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工作的研究和相关战备物资、信息的储备,确保部队遇有紧急行动,能够有效组织保障,从容应付各种情况。其次,加强预测分析,争取后勤保障主动权。后勤保障部门要积极参与部队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有关决策与研究,及时准确理解首长意图及对保障工作的要求,使保障工作能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计划和运作。后勤保障部门要准确把握好部队各个行动环节保障的重心,坚持先急后缓,先主后次。 后勤保障部门要科学地预测部队下一阶段的可能行动,分析研究行动重心转移后对保障工作提出的新要求,超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努力实现自我主动保障。最后,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情况复杂多变,后勤保障的需求比较庞杂,靠本级部队自身的后勤保障力量难以全面解决,尤其是在海外陌生的环境地域,在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多种类型主导下,后勤保障要求、标准很高,后勤物资就地筹措、补充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部队在组织后勤保障过程中,不断优化后勤保障物资标准,在提升战略投送能力的同时, 全面拓宽国际、国内保障渠道,与国际企业、中国海外企业签订保障协议,建立长期保障关系;依托使领馆、海外机构在当地建立起保障力量,积极主动争取多方支援,弥补自身保障力量不足。

3.依据保障类型,突出针对性保障。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与国内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及平时正常战备、训练时期后勤保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保障标准、保障方式、手段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针对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基本类型,结合部队具体行动任务,因事、因时、因地、因情,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保障,才能取得良好的保障效果。首先,联合国主导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通常有两种保障模式,一种是由联合国提供保障,另一种是由我方自我保障,联合国支付相关费用,我国通常采用第二种模式。在联合国主导的后勤保障中, 在受领任务后,后勤部门具有一定的响应时间,能够较好地完成后勤物资的筹措、运输、配发、储备等工作,在行动地域展开保障时,应充分挖掘联合国主导下的国际保障机构及其资源体系, 搭建我军涉外后勤保障物资通道,畅通国际保障渠道。其次,区域合作组织主导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现阶段,我国参与的区域合作组织建立的时间还很短,组织内部从管理到协作还有许多需要完善和加强的地方,在军事行动后勤保障方面还处在合作探索阶段。在受领任务时,应根据联合指挥机构下达的后勤保障要求、标准,结合我军后勤保障特点确定后勤保障决心, 制定后勤保障预案,建立联合保障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进行模拟保障演练;在后勤保障行动中,应始终围绕保障需求, 不断调整方式,灵活运用多种保障方法,确保实现联合指挥机构后勤保障意图。最后,国家战略主导的涉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后勤保障。在保障指导思想上需突出国家战略需求,在保障模式上需明确以自我保障为主,国际、国内社会化保障为辅。应突出“应急”需求,在行动时间紧、任务急的情况下,后勤保障以急需、 必须为主,其余物资筹措可采取经费保障为主、实物保障为辅。 例如在财务保障支付方法上,可采取直接支付,委托中资、外资企业代付,第三方转账支付等方式确保任务所需经费及时到达; 在后勤保障方法上,可采取实时直达保障、接力保障、委托代购保障等多种灵活方式。

军事战争 篇10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提高

非战争军事行动是武装力量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而实施的不直接构成战争的军事行动。作为一种特殊的军事行动,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为提高指挥效能, 应采用正确的指挥方式、方法和手段, 建立健全法律保障机制, 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人才的培养。

一、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指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非战争军事行动背景复杂, 要求指挥员具备很强的政治意识

与一般作战行动相比, 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 目的重大而特殊。像处置边 (海、空) 防突发事件行动, 尽管某些事件只是发生在某一特定的时空范围内, 但因涉及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等战略层面的利益, 处置行动变得十分敏感而复杂。事关战略全局, 与政治、外交密切相关, 军事行动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国威、军威。指挥员必须准确把握非战争军事行动目的, 善于从全局的高度看问题、辨本质, 始终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作为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无论行动的规模大小都要牢固树立全局观念, 深刻领会上级意图, 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上级决策指示上, 紧紧围绕上级意图指挥部队行动, 防止决策失误、指挥失当。

(二) 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 要求指挥员具备更高的能力素质

非战争军事行动主要样式包括反恐怖行动、维护社会稳定行动、抢险救灾行动、处置边 (海、空) 防突发事件行动、维和行动、维护国家权益行动等。每种样式又有多种行动, 仅抢险救灾就包含了抗洪、灭火和抗震救灾。针对不同的行动, 不同的情况, 指挥员要采用不同的指挥方法。譬如, 维护社会稳定行动, 由于骚 (动) 乱事件的规模、性质通常随着事态的发展而变化, 这就使军队遂行维稳任务的方式呈现出多样性。当局部地区发生小规模恐怖骚乱事件时, 通常可采取政治攻势和军事威慑, 力争以和平的斗争方式解决问题;当事态扩大, 发展到动乱, 并有明显的暴 (叛) 乱迹象时, 则需使用军事威慑和有重点的局部武力打击并举的方式, 力争将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当事态继续恶化, 问题性质发生质变形成恐怖暴 (叛) 乱时, 主要实施强有力的武力打击, 坚决、迅速、果断地予以平息。行动时, 军队要针对不同的情况, 采取不同的斗争方式, 准确把握事件性质的界限, 做到随机应变, 力争主动。这对指挥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 非战争军事行动突然, 要求指挥节奏更快

非战争军事行动具有突发性, 其发生的事件、地点、规模、态势和影响程度是不可预测或难以准确预料的, 而且发展演变速度极快, 部队遂行任务的性质、方向、地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指挥员进行决策的时间和组织行动的时间极为有限。指挥员必须克服各种困难, 加快指挥节奏, 简便控制方法, 缩短指令反馈时间, 提高部队的反应速度, 尽快控制事态。

4.非战争军事行动联合化, 要求指挥协调顺畅。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多样化的特点, 决定了行动往往是多系统、多军兵种、多行业共同参与的联合行动, 不仅包括军队内部的各个军兵种, 而且还包括地方政府、武警部队, 以及各种专业技术力量。由于参与行动的各方面力量平时的指挥体制、通联手段、训练水平、管理方式、队伍素质和应急处突能力都有很大差别, 加之现场指挥的范围大, 头绪多, 指挥与协调的难度大大增加。由于反恐怖行动往往在军队、武警、民兵与地方党政机关、公安部门的相互配合下进行, 有时还可能开展国际间合作。因此, 需要各种力量协调一致地完成任务, 指挥关系复杂, 协调任务重, 协同难度大。

二、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效能的路径选择

(一) 建立一体化指挥机构

未来非战争军事行动无论规模大小都将是多元力量的整体联动, 必须着眼形成整体合力, 加强集中统一指挥。首先, 要明确指挥主体。无论是事先有准备还是应急行动都应把明确指挥主体放在首位, 最大限度地赋予指挥权, 尽快形成统一的指挥核心。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指挥主体主要由行动地区最高军事机关、担负主要任务的部队、参与行动的最高指挥机关担负, 以利于形成高度的指挥权威。其次, 要建立健全指挥体系。根据投入的建制单位数量、兵力规模、任务范围等因素, 合理确定指挥层次, 构建单级或多级指挥体系。构建指挥体系的关键, 是正确处理指挥层次与跨度的关系, 既不能因纵短横长、指挥跨度过大, 造成控制难;也不能因纵长横短、指挥层次过多, 影响指挥效率。应切实找准两者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再次, 是要完善指挥机构内部要素。既要保持精干高效、功能完备, 又要避免重叠交叉设置。根据具体任务, 有什么样的指挥需求, 就设置什么样的指挥要素, 确保指挥机构内部设置与联合指挥需求相适应。在人员编制上既有经验丰富的指挥员, 又要有精通专业的技术人员;既要有善于沟通协调的联络人员, 又要有精通法规、民俗的咨询人员。最后, 要理顺各种关系。一是指挥关系, 这是指挥机构与隶属、配属力量之间构成的基本关系, 下级在行动上必须无条件服从上级指挥, 自觉维护上级指挥权威。二是指导关系, 这是根据职责和任务, 对指挥关系的延伸和补充。各级指挥机构业务部门, 有责任和权力对口指导下级部门;指挥机构内部, 指挥中心有责任和权力指导其他业务部门。三是协同关系, 这是参战力量实现整体联动的内在要求。在具体行动中, 没有建立指挥关系的任务部队, 在执行同一任务时应建立协同关系, 既可以由各级指挥机构统一组织, 也可由任务部队根据实际情况临时组织。四是协调关系, 这是军地之间沟通联络的主要渠道。军警民共同参与的非战争军事行动, 部队应与地方党政部门之间建立多层次、多方面的协调关系, 确保军警民步调一致。

(二) 灵活运用各种指挥方式

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受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因素制约, 具有特殊性、应急性、多变性等特点, 为提高指挥效能, 必须着眼整体效益, 在统筹兼顾政治、军事、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基础上, 果断作出决策。构建军地一体信息网络系统, 定期向驻地办公室、公安局、安监局等单位了解情况, 及时掌握驻地社会动态和突发事件情况, 为做好应急准备争取主动。要把集中指挥与分散指挥、综合指挥与专项指挥、按级指挥与越级指挥、定点指挥和移动指挥等多种方式有效结合起来, 通过划定权限、明确职责, 实施指挥权限调控下的自主指挥。最高指挥机构可将任务部队担负的具体任务, 纳入统一意图下进行整体筹划, 在确保对各级指挥活动实施宏观指导和跟踪监控的前提下, 由各级按照担负的任务和实际情况, 实施相对独立的指挥。指挥过程中, 涉及全局的重大行动, 指挥员必须深入一线靠前指挥, 或组织专项机构实施专项指挥。除此之外, 各级一般不应干预下级的指挥活动, 一旦出现特殊情况, 则可越级指挥任务部队, 改变力量布局, 调整行动计划, 确保上级意图的圆满实现。

(三) 构建多元化指挥手段

应依托信息化指挥平台, 积极研究探索网络化指挥、军地一体化指挥、贯穿式分散式指挥等方法手段, 主动构建纵横贯通的指挥网络。当部队完成非战争军事任务时, 应根据力量规模、部署范围和任务区域的通信基础设施状况, 按照军队、武警、预备役既能互联互通又互不干扰影响;既能充分利用地方通信资源又能确保安全保密的原则, 增配机动性能好、通信距离远、受地形影响小的卫星通信和军用移动通信装备, 采取空中转信、地面接力等方式, 建立通信配系、确保动中通、扰中通和实时通。另外, 还要充分发挥专业辅助决策系统在组织指挥中的应用, 在现有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基础上, 结合部队预定任务, 增加应急指挥、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和维权等专业指挥模块, 为组织指挥提供技术支持。

(四) 完善法律保障机制

非战争军事行动涉及诸军兵种及其他武装力量的运用、平时指挥关系的改变等诸多问题, 需要配套完善的法规加以规范。应从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大局的高度, 尽快把非战争军事行动纳入法制轨道, 配套完善综合性、专项性法规, 进一步明确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法律地位, 为部队行动提供法理依据。应通过法制手段, 进一步规范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体制、机制和相关活动, 确定各方的权利义务和法律责任, 解决好职能交叉、职责不清、多头指挥等问题, 使非战争军事行动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保证组织指挥有法可依、临阵不乱。

(五) 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机制

全面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组织指挥能力, 根本在于锻造一批高素质指挥人才。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 纳入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培养体系, 努力提升成长起点。必须把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培养与完成重大任务结合起来, 有针对性地在国际维和、联合军演、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中锻炼培养, 磨砺指挥素质, 拓宽国际视野, 增强战略思维, 尽快满足现实急需。必须注重以课题研究牵引指挥人才培养, 健全实践育人的激励机制, 激发官兵探索非战争军事行动特点规律的内在动力, 努力提高指挥人才的理论素养。必须在不断深化军事斗争准备中培养非战争军事行动指挥人才, 把高素质人才放在能够充分施展才华的重要岗位上,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切实以个体素质的提高, 促进部队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军事战争 篇11

关键词 非战争军事行动 日本自卫队

冷战结束后,日本自卫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国际舞台,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实施国际救援、支援美军阿富汗反恐行动、支援伊拉克重建行动,俨然承担起世界大国担当重任的角色。日本自卫队的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不仅提升了其在日本国民心中的地位,也改善了日本在国际上的形象。作为发展中的世界大国,我军的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也逐渐展开,加强对日的研究,可以为我军的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借鉴。

一、日本自卫队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的特点

(一)不断加强和健全专业队伍建设,为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提供力量保证

组建专业的应急救援部队。日本自卫队基于国内救灾行动的丰富实践而由此发展了专业的国际救援、国际反恐快速反应部队。2008年6月,陆上自卫队在全国范围内,指定了人员2700名、车辆约410台、直升机约30架,作为灾害派遣的快速反应部队。航空自卫队也建有完善配套的救灾应急飞行体制,并于2006年10月成立了一支能在发生大规模灾害时,迅速将重症患者运送到远距离医院接受治疗的航空机动卫生队,海上自卫队除每个基地指定有救灾舰艇外,也有救灾应急飞行体制。

组建反恐部队。为了应对恐怖分子的袭击和加强国际反恐合作,2007年3月28日,日本陆上自卫队组建了编制为4100多人的中央快速反应部队。该部队直接隶属于防卫相管辖,由反恐作战部队、机动部队直升机第一团、国际维和活动队等3200人组成。在2008年8月25日至9月23期间,举行大规模演习。承担反游击战、反恐特种作战和国际维和等任务。

(二)注重国内外宣传,提升自卫队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软实力

注重社会舆论宣传,为自卫队非战争军事行动营造良好氛围。日本非常注重全民国防教育,以取得国民对自卫队的认可。经常举办“青少年国防宣讲日”和“民众开放日”等活动,邀请和组织地方各界人士和青少年到部队参观或体验生活,邀请民众参加部队训练,每年达到100万人次之多。通过对全民实施国防教育,日本自卫队在国民心中的地位逐渐提高。一方面,日本自卫队频繁地参与国内国际救灾救难,另一方面也是深入宣传的结果。在2008年版《防卫白皮书》中,自卫队在国际军事行动中的贡献得到大力宣扬,认为自卫队支援战后重建行动“为将来日伊关系的良好发展打下了基础,不仅对稳定中东地区局势作出了贡献,而且对于整个日本的繁荣和稳定及其重要”。通过派遣部队到伊拉克,“日美两国之间的互信关系更加牢固”……“改善国际安全环境”。这些活动在改善日本的国际形象争取本国民众认可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对我军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建设的启示

(一)中国军队走向海外,要以人民支持、国际认可为基础

随着我国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延伸和国家战略部署的需求,我军将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国境外。我军的战略方针是积极防御,海外行动能否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和国际舆论的认可是我军面临的首要问题。借鉴日本自卫队由提案到立法通过、从协助国际救援到参与国际合作的经验,我军的海外行动首先要得到国内的法律允许以提供制度保证。以完善的法律作支撑,以维护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为出发点,我军的海外行动将师出有名。其次,在国际舞台上的行动,更要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和大国责任,要以正义和人道主义为先导,充分考虑国际公约及与相关国家的双边条约,照顾国际舆论的呼声,考虑相关国家的诉求,在国际舞台上扬我军威,护我国格。在国际局部地区矛盾冲突此消彼长的形势下,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作为爱好和平的和谐主义倡导者,军队的海外行动可能触及越来越多的地区和领域,能否以充足的理由和依据挥师海外履行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历史使命是行动的先决条件。

(二)中国军队走向海外,要建立精干专业的力量为主体

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的活动越来越多,从1989年第一次派出工兵赴柬埔寨执行维和任务到如今第13批海军护航编队扬帆索马里海域,我军的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已经走向了新的征程。建立专业精干的队伍成为关键因素。首先要有一支精干的媒体攻关力量。针对这一特殊阶段的特殊形势,专门的新闻攻关队伍在必要的时刻主动宣传我军的行动目标和意图及国际意义,主动引导海外媒体对我正确关注,借重大行动的契机,宣扬我军维护和平爱好和平的姿态,为我军的行动铺平国际舆论压力的道路。其次要组建专业的任务分队。我军海外行动必然要成立专业的任务分队,随着国家海外利益的发展和国际责任的担当,我们迫切需要专业高效的军事力量来护卫和执行。不能再临时抱佛脚式的应急抽组,赶鸭上架,面对极难任务以数量规模虚耗甚至束手无策。未来海外联合反恐、远洋护航、国际救援、国际维和都需要建立模块式的应急专业分队,“即插即用”,快速反应,高效执行。还要成立有力的综合保障力量。非战争军事行动对我军的保障能力的要求更加复杂,涉及的领域多样化决定了保障难度的艰巨性。远程执行任务过程中,力量投送、后勤装备保障、涉外事务交往、官兵心理疏导等问题都是影响行动效能的重要因素,必须组建专门的业务分队或人员实施配套服务保障。

(三)中国军队走向海外,要以不断创新发展的战略为指导

“思想指导行动”。我军作为有着光荣历史传统和优良战斗作风的人民军队,如今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更多地走向世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考验和时代挑战,必须以先进的理论和前瞻的战略作指导。在国家利益的牵引下,军队的前进的步伐将越来越紧促,军队的舞台越来越宽广。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施国家的战略決策。把我军维护国家利益与履行大国义务结合起来,把积极防御的传统战略融入到新的国际环境和地区局势上,全面统筹国家意志,主动占据军事行动的时代制高点,始终着眼国家的全面发展谋划海外非战争军事行动。

军事战争 篇12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其基本职能是弥合装备及器材供需之间在空间上和时间上的不一致, 以保证平时和战时装备及器材供应的不间断。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需求消耗量大、时限急, 保障资源储备必须统筹考虑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保障需求, 整体规划战备物资储备, 建立布局合理、军地联储、规模适度以及结构优化的战备物资储备体系。合理确定并有效控制装备及器材仓储的数量、品种结构和空间配置, 保持和发挥存储装备及器材的使用效能, 对于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1]。

1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建模的影响因素

为满足部队需要而进行的预先有计划的储存即为装备储备[2]。着眼于目前的国家安全形式, 军队一方面需要时刻为打赢战争做好充分的战备, 另一方面又要为随时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预有准备。为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的需要, 保证保障资源及时、准确、连续、有效地为部队提供保障,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建模, 应把握以下原则[4]:

(1) 选取模型要符合装备储备的基本规律; (2) 根据保障资源类型的不同, 采用不同精度的模型表示; (3) 多视角, 从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的多个方面逐步逼近。

装备及器材储备的基本要求是做到库存装备及器材的型号、品种、规格和数量准确, 齐全配套, 发陈存新, 并根据装备及器材的存储要求, 合理地安排储存场所和有效的质量控制, 进行适时保养, 保持装备及器材的原有使用价值不变。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不同于日常战备储备, 为了满足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需要, 充分发挥仓储装备及器材的效能, 在建立装备及器材储备时, 应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 (1) 根据需求, 科学设计储备内容[5]。 (2) 突出重点, 切实提高储备效能。 (3) 优化结构, 合理构建储备布局。

储备通常分为战略储备、战役储备和战术储备三种。为持续满足部队的装备需求, 装备储备应达到一定的数量规模, 储备的规模既不能过大, 也不能过小[3]。

储备结构, 是指所储备的各种类别、品种、规格、性能的装备之间的数量构成。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的种类繁多, 任务的完成有赖于各种装备的综合使用及整体功能的发挥, 缺少某一种装备都有可能贻误时机, 乃至影响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整体效能。因此,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必须形成完整配套、比例恰当的储备结构。 (1) 突出储备重点。 (2) 应当比例恰当。

2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规模模型

2.1 模型假设为了研究的需要, 从具体的物资形态中抽象出来普遍适用的模型。模型假设如下:

(1) 装备保障资源的消耗和补充是逐渐进行的; (2) 在一段时期内突发事件平均再现周期T是固定不变的; (3) 各种消耗是同步的; (4) 突发事件在各地发生是等机率的。

2.2 模型建立在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模型建立时, 应考虑资源储备的经济性和资源的特殊性。

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分为两个层次:非常规储备 (机动储备) 和常规储备 (保险储备) 。

常规储备 (SK) 是一个线性方程, 储备量基本保持不变。但是考虑到小型突发事件以及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比较高, 因此必须常年保重供应以应付各地小规模突发事件和轻微灾害的发生。为了对于灾害常发其余保持一个较高的常规储备水平, 应当建立完善的更新、补充制度。

以T为周期, 以Sm和SK为上下限的上下波动的t的函数即机动储备 (SM) 。其中T是突发事件的平均再现周期, Sm是机动储备的最大值, 这部分储备主要是为了应付大规模的突发事件以及严重的自然灾害, 因此这部分储备可以集中存储在较少的几个重点地区或者是灾害多发地区。机动储备呈波动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库存基本理论要求强调储备的经济性;建立储备更新机制和补充机制的需要;使储备资源保值增值的需要;波动性正是经济性的体现;大规模突发事件发生概率小, 没有必要建立大规模的固定储备。

其中A为无量纲常数, f (t) 可以表示为

式中n为周期数。将式 (2) 代入模型方程, 则有

为了简化, 这里只讨论一个灾害周期内的方程。即:

式 (4) 为装备保障资源储备模型的方程。

3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模型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的特征可以分为在储备需求中的重要程度和在供应商的紧缺程度两大方面。

3.1 装备保障资源在储备需求中的重要程度分析

地区的安全状况 (包括民族地区、边境地区、重要战略地区等) 以及保障资源的重要程度两方面是决定装备保障资源在储备需求中重要程度的重要因素。设地区安全等级为Ci, 参照相关的资料以及根据各类地区安全受到威胁的程度将地区安全状况划分为i=1, 2, 3, 4四个等级。设装备保障资源的重要程度为Uj, 参照相关资料以及根据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所需的各类保障资源的轻重缓急把行动中的装备保障资源的重要度划分为j=1, 2, 3, 4四个等级。设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程度为Zr, 则由地区安全状况Ci与行动中装备保障资源的重要程度Uj的组合共同确定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程度Zr。Ci与Uj的组合矩阵为≤CiUj (≤CiUj表示第i类地区需求的第j类资源) 。定义r=i+j-1, 那么Zr=f CiUj=Z[ (i+j) -1]来表示各类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的程度。设保障资源需求程度系数为μr, Zr经归一化规范处理, 则有解得装备保障资源需求程度系数μr的具体值, 见表1。

3.2 装备保障资源供应紧缺程度分析

设装备保障资源供应的紧缺程度为Qt, 根据行动所需装备保障资源在某一时期内的紧缺情况和调配情况, 将其分为5个等级, 即t=1, 2, 3, 4, 5, 分别赋予量化值为1.0, 0.8, 0.6, 0.4, 0.2;见表6 (Qt的值主要由装备生产能力和调配能力决定, 这里仅作示例) 。

设资源供应紧缺程度系数λt, 经过归一化规范处理, 则有

解得资源供应紧缺程度系数λt的具体数值, 见表3。

3.3 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模型构建

从以上装备保障资源在储备需求中的重要程度分析和装备保障资源供应紧缺程度分析中,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在非战争军事行动中, 装备储备部门应着重储备行动需求重要程度高和调配困难的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因此, 可以从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需求和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调配两个方面, 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储备结构进行度量。装备保障资源需求重要程度Zr和装备保障资源供应的紧缺程度Qt的相对权重通常都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确定。设Zr的相对权重为Wz, Qt的相对权重为Wq, 那么假设根据专家打分求平均值的方法获得以下数据:WZ=0.5455, Wq=0.4545。

设第S类保障资源为Ds, 那么其需求的重要程度为Zr, 对应的需要重要程度系数为μs∈r;其供应的紧缺程度为Qt, 对应的供应紧缺程度系数为λs∈t;设第S类保障资源的优先储备系数为Esrt, 则有:

设装备保障资源最大优先储备系数为Emax, 最小优先储备系数为Emin, 则有:

设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的总价值为H, 第S类装备的价值为hs, 储备数量为Xs, 临界储备优先系数为Ey, 利用整数规划建立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优化模型如下[4]:

对上述储备结构优化模型进行求解测算, 最后可以确定储备优先临界值Ey=ENrt (当s=N时) , 储备装备保障资源的总类别为N。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度量体系由装备保障资源需求重要程度和装备保障资源供应紧缺程度以及两者分级量化标准为基础的, 通过建立体力可以计算出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种类的优先级别, 通过储备结构优化模型的计算可以确定在现有条件下最优资源的储备范围和储备总体类别, 为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结构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摘要:本文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分析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资源储备建模的影响因素, 并应用AHP法、整数规划法建立了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保障的储备规模与储备结构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非战争军事行动,资源需求,储备规模,储备结构

参考文献

[1]刘黎明.非战争军事行动中我国军事应急物流保障的实践、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 2010.

[2]龚传信.军事装备学教程[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4:l77—l78.

[3]李霖.军事装备学概论[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 2006.

上一篇:中国公文学下一篇:第三方组织